📖 ZKIZ Archives


擺地攤.跑江湖

2010-12-27  TCM




全世界的大老闆都在提著燈籠找第一流人才,所有的上班族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一流人才。為什麼第一流人才這麼稀有?有沒有辦法辨識或培養第一流人才?

第一個問題,我認為管理大師柯林斯(編按:《從A到》作者)說得最好,他所推崇的「第五級領導人」,必須兼具「謙虛」和「意志力」兩種矛盾的特質,相當程度說明了為什麼一流人才難尋?

至於什麼樣的經歷才能讓人謙虛、堅毅兼備?則幾乎沒人能講清楚。我有一位高人朋友最近一語點破:必須擺過地攤,並且跑過江湖。我仔細琢磨,深感大有學問。

何謂擺地攤?就是專注做一件事,長期不懈的做,越做越好,做到別人都趕不上。有這樣經歷的人,沒有意志力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師傅收徒弟,必然先讓他去做簡單、粗重、無聊、卑下之事,然後觀察他是否仍然甘之如飴,以定其「孺子可教否」,其理正在此。

擺地攤必須長期專注,這就是「戒」,戒久了自然生「定」,把自我縮小放下;如此則「慧」油然而生。禪宗六祖見五祖,五祖叫他去舂米,舂了半年才去看看,六祖說「子弟心中常生智慧」。舂米舂出智慧,這就是地攤擺出了境界,孺子可教了。

何謂跑江湖?就是出門見百種人,要別人點頭認同,才能成事。要人點的頭越難,得到認同的人越多,就表示江湖跑得越到位。跑江湖的人看眾生相,要體察別人的需求,還要修忍辱功夫,能不謙虛嗎?人一旦見多識廣,又能彎下腰來,格局自然就出來了。

一個人若擺過地攤、又跑過江湖,境界、格局兼備,自然又謙虛、又有意志力,成為柯林斯所稱的第五級領導人。

企業若要培養接班人,不妨先檢視哪些工作最像擺地攤,哪些最像跑江湖,然後叫地攤擺得最好的去跑江湖,叫江湖跑得最好的來擺地攤,再把兩者都做得最好的儲備為接班人。這樣做,準沒錯。

年輕人在事業鍛鍊上,也可依此為準,勉強自己把擺地攤或跑江湖的事做到別人都趕不上,然後換一種再試一次。如果能在四十五歲以前,把兩種事都做到比人強,肯定是萬中選一的千里馬,不怕沒伯樂提著燈籠來找了。

其實不僅是事業,人生也一樣。那些最終能無憾而得圓滿者,多半都是擺地攤和跑江湖的雙料狀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9

吳奇隆步步驚心理財路:13歲擺地攤到億萬身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1/58348.html

吳奇隆從藝多年,從最初的負債少年,到後來的億萬富翁,這條路他走了近20年。這些年來,他堅持把賺到的錢1/3存起來,1/3消費,1/3做投資的原則,最終積累下上億身家。i黑馬分享本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四阿哥的理財智慧。黑馬人物榜職業:歌手、演員、制片人、企業家投資領域:影視遊戲制作、餐飲 、房地產、生活用品、服飾、食品等最近一次見到吳奇隆,是在第二屆搜狐時尚權力榜頒獎盛典上,他身著黑色禮服,一如既往的瀟灑與自信。在他身上,你看到的不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在各種壓力下的煩躁不堪,也不是在演藝圈20多年積累下來的滄桑,更不是一線明星功成名就後的高傲與不屑。令記者感受更多的,是他對人生的謙卑與擔當,是對生活的堅定,對世界的淡然與樂觀。然而,說起吳奇隆的投資理財經歷,卻稱得上是“步步驚心”。13歲在街邊擺地攤如今已有億萬身家“很多事情,只要你經歷了,就是你人生里面的一部分,那已經擦不掉了。你一輩子六十年、七十年,一天就是一天,你過了一天,就是你自己的里面一小部分,是擦不掉的,不要後悔以前的事情。”――吳奇隆1970年10月31日,吳奇隆出生在臺灣,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小時候的他,立誌要做一名體育運動員。在小學一年級,吳奇隆就十分活躍地出現在各項體育活動中。上中學時,他連續三年獲得中學生運動會的跆拳道冠軍,並被保送到體專學習。然而,因為家里生意失敗,吳奇隆13歲就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他每逢寒假,都會在忠孝東路擺地攤賣衣服,以此賺取學費和家庭生活費。1988年,在體專二年級的暑假,18歲的吳奇隆在北市東區擺地攤時被星探看中,希望他參加一場三人組合選秀比賽,也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小虎隊。吳奇隆、陳誌朋、蘇有朋組成的小虎隊,很快就成為90年代中期亞洲流行樂壇最走紅的演唱組合,被譽為“華人偶像團體鼻祖”,在整個華語世界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1991年12月15日,隨著陳誌朋的入伍服役,小虎隊解散。1992年2月,吳奇隆去香港發展,在之後的短短幾年時間里間,他推出了差不多13張個人專輯。其中,《追風少年》、《追夢》專輯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突破了雙白金銷量100萬張,每年專輯的銷量均排行前三名。在唱歌的同時,吳奇隆慢慢地接觸了電影。1993年,他參演張艾嘉出品的《新同居時代》,電影中他那體貼憂郁又帶清純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1994年,徐克邀請他與楊采妮聯袂主演電影《梁祝》。 1996年,吳奇隆主演了香港警匪片《新喋血雙雄》,再次火遍整個臺灣。。然而,1997年吳奇隆應征入伍服兵役,雖然後來因手臂脫臼情況嚴重而停止服役,但在日新月異、新人輩出的演藝圈,他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在那段時間里,雖然接拍了很多影視劇,但是有影響力的作品卻不多,吳奇隆本人則處於長時期不溫不火的狀態,甚至給人一種老輩明星的印象。2010年,吳奇隆主演《步步驚心》,飾演四爺雍正皇帝。這部戲播出後,迅速成為各大衛視的收視冠軍,吳奇隆也火爆2011年的熒屏和網絡,並重返一線地位,他的每集酬勞更是一度高達幾十萬元。2012年,吳奇隆成為臺灣演員收入榜的冠軍,根據媒體給出的數據,那一年,他收入2.7億元。投資多個領域 一部戲可以賣到8400萬“吃魚翅跟吃一碗粉絲沒有多大區別,所以我為什麽吃那個魚翅?我承認其實我是喜歡賺錢的,我喜歡享受這個過程,可是怎麽用,我不是那麽在乎。”――吳奇隆說起自己的理財心得,吳奇隆十分理性的表示,理財要做自己最熟悉的,別怕辛苦。另外就是懂得珍惜,對錢做合理的安排,比如他就會把賺到的錢分成三份,1/3存起來,1/3消費,1/3做投資。在體專二年級暑假時,吳奇隆白天洗車、到大樓擦樓梯,晚上再到東區擺地攤,賣洋裝和女生的小飾品。那時候,才18歲的吳奇隆做買賣就很有一手,他說“貨要和別人不一樣,有時候進價高一點,卻可以賺得更多。”因為長得帥,吳奇隆的生意特別好。1991年,吳奇隆投資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飲店,取名香港龍華樓。由於對泰國菜情有獨鐘,吳奇隆隨後在臺灣、北京、上海和蘇州等地開了多家泰國餐廳,其中就包括北京的“檸檬葉子”餐廳,這家店甚至吸引了王菲、李亞鵬、徐靜蕾、那英等不少明星。1993年,吳奇隆投資了尼奇世界服飾飾品店。此外,他對房地產投資也有一定的偏愛,有媒體報道說他在日本還有一個房地產中介公司,由表姐負責。這還不算,吳奇隆還曾投資過寵物店以及遊艇生意。後來,吳奇隆開辦了稻草熊工作室,他本人主管創作,合作夥伴海潤主要是介入管理和後期的發行。很快,工作室就投資了《新白發魔女傳》、《向著炮火前進》等影片。業內人士透露, 42集的《新白發魔女傳》已經賣到8400萬元,單集高達200萬元,而《向著炮火前進》也不會低於這個價格。有媒體據此推算,吳奇隆僅僅這兩部電視劇的收入就至少有1.6億元。事實上,2010年吳奇隆就曾給兩部電視劇和一部動畫片投過資,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賠了錢。而為了籌拍《新白發魔女傳》,吳奇隆足足攢了三年的錢。他說,自己會花80%的時間拍戲當演員,利用休息、睡覺、遊玩的時間做幕後制作。兼任出品人與男主演的吳奇隆還表示:“投資《新白發魔女傳》,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我有制作影視劇的能力,我會同步開發《新白發魔女傳》的電影和遊戲,希望做成整合營銷的模式。”吳奇隆投資影視劇,有著獨到的魄力與勇氣。很多劇組因為預算的壓力,會選擇精簡部門,而吳奇隆卻要求精益求精,在拍攝過程中遇到需要加強的地方時,會選擇再增加預算。他也會站在演員的角度,盡力為他們爭取好的待遇。此外,據媒體報道,吳奇隆已經購買了古龍巨著《絕代雙驕》的版權,並積極準備開拍。說起對財富的看法,吳奇隆說:“我覺得錢是重要的,但是它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舉個例子,吃魚翅跟吃一碗粉絲沒有多大區別,所以我為什麽吃那個魚翅?我承認其實我是喜歡賺錢的,我喜歡享受這個過程,可是怎麽用,我不是那麽在乎。”曾被債務纏身 出道12年才還清“人生里面本來就不能夠十全十美的,有希望、有理想的時候是很美的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到,還是做不到。”――吳奇隆吳奇隆父親吳飛元,曾經做過電影編劇,後來由於生意失敗和賭博,1988年欠下了一筆巨債。吳奇隆父債子還,從1988年出道到2001年拍《蕭十一郎》,他用了12年,才替父親還清債務。回憶起那段還債經歷,吳奇隆感慨萬千:“1990年時,每個月就要還將近20萬元人民幣。那時只能跟公司借錢,然後工作還。有蠻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工作大概都是20到22個小時,只有兩三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吳奇隆說,他最期望回家的時候,看到家里是很平靜的,沒有人在掉眼淚,沒有人會來家里坐著等要錢。於是有那麽一個階段,吳奇隆要求公司盡量給他安排工作,哪怕是爛劇也接。很難想象,連續12年都在還債是個什麽樣的滋味。如今,在演藝界依舊保持一線明星地位的吳奇隆,經常會提醒自己,以前拍戲的時候,怎麽苦都能來,現在少睡幾個鐘頭就受不了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馮偉傑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51

快遞員不再擺地攤 高校成菜鳥驛站智能物流試驗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949.html

江南大學蠡湖校區距離太湖不過幾百米,附近就是無錫黿頭渚景區,這所學校里有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菜鳥校園驛站,它像一個“快遞超市”一樣日均派發著5000件師生的網購包裹,這個單量在全國1500個高校菜鳥驛站中排名前三。

作為當前估值500億的菜鳥網絡中末端能力的重要一環,校園驛站已成為全國4萬家社區菜鳥驛站的智能技術試驗田。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兼快遞事業部總經理王文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很多新嘗試是先在校園驛站落地,校園驛站在智能物流、信息化分撥、大數據預測和物聯網上的驗證成果,將複制到社會化菜鳥驛站。

以往快遞員在學生宿舍樓下“擺地攤”發快遞的場景,正在隨著智慧校園、快遞信息化升級的進程而逐漸消失。

校園里的智能物流試驗田

“我的任務有點像超市收銀員或火車站驗票員,包裹信息和身份信息匹配後,放行包裹,半分鐘就能完成一單。”4月27日下午,在江南大學菜鳥驛站勤工儉學的大二學生馮朝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已經在這個站點兼職了兩個月,按照每小時10元的報酬,她一個月能賺近400塊錢。

這是一個有點像超市、圖書館、倉庫三合一的寬敞空間,大大小小的包裹經過卸貨區後,被按照當日件、隔日件、當日大件等分門別類,學生的手機上會收到一條由菜鳥驛站發送的取件信息,他們就像在圖書館按照索引找書一樣在這些貨架上找到自己的網購包裹,再到馮朝艷這里掃描校園一卡通驗證身份信息和包裹信息,取走快遞。學生也可以在這里使用支付寶或菜鳥裹裹App。與馮朝艷做相同工作的是幾個來自郵政EMS的專職工作人員,在這個站點,EMS負責實際操作運營。

一個清晰的多方合作模式被勾勒出來。這間1000平方米的菜鳥驛站是由學校原來的一個鍋爐房改造而成,產權屬於校方;EMS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入駐負責實際操作,參與訂單分成;菜鳥提供系統和技術支持,以及統一店面裝修。據菜鳥驛站校園渠道大區總監曹飛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每年菜鳥網絡在校園驛站上的投入是億元級別,技術和系統輸出等都是免費的。

目前,類似的校園驛站在全國有1500家。在菜鳥網絡的業務藍圖(快遞、倉配、農村、跨境、末端)中,菜鳥驛站體現的是末端能力,解決配送員和收件人時間不匹配的問題。高校這樣一個訂單量集中,有點像局域網的特殊區域,給菜鳥嘗試末端信息化升級提供了一個旗艦級施展空間。

以前24個人日均處理1000多件包裹,現在11個人日均處理5000件包裹,江南大學快遞效率的升級背後將菜鳥網絡的能力擺上前臺。由於80%的校園包裹來自淘寶、天貓等淘系平臺,學校在對接了菜鳥的系統後,這些快遞信息可以通過阿里方面直接獲取,工作人員無需再手動錄入。另一方面,隨著電子面單普及率提升,掃碼錄入也節省了時間。目前,全行業電子面單占比已經達到70%,今年有望突破80%。

無論從功能還是陳列上看,校園驛站已相當於一個智能化的小快遞倉庫,它實際上將郵政系統中的分揀能力運用到驛站中,讓找貨環節更系統更容易。去年雙11,江南大學菜鳥驛站日均包裹處理量飆升到1.6萬單,菜鳥通過大數據對包裹量的預測幫助這個站點提前增派了物流資源。

“旗艦店”的社會化輸出

吳松在菜鳥網絡負責的是校園驛站全國網絡管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對接高校。他們團隊20個同事,負責著全國所有校園驛站的對接工作。對於高校快遞,他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以往快遞員在學生宿舍樓下擺地攤送件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很多高校後勤部門找到他們嘗試合作。

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的菜鳥網絡在校園驛站業務上采用的是加盟模式。與高校達成合作,菜鳥找一家第三方快遞公司進駐運營。吳松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菜鳥校園驛站的合作模式大致有三種,像江南大學是菜鳥直接和校方合作,這種模式總體占比超過20%;第二種是菜鳥和原本在高校做快遞服務的學生創業團隊合作,向對方提供技術支持,這部分占比最高,接近40%;剩下一種是和校園中原有的第三方快速公司合作,大約占比30%。今年,211、985等重點高校直接與校方合作的驛站將是發展重點。南京大學已經為此開辟出一個800平方米的空間建站點;清華大學也有意合作。

事實上,校園驛站也在嘗試形式和功能的多元化。拿今年8月份投入運營的浙江大學驛站為例,學生和老師的包裹采用分開取件模式,教師件放在辦公樓設置的智能自提櫃中,方便教師掃碼自取,不用排隊;學生件則采用“快遞超市”形式運營。

“有時候表面上的智能並不是真智能。”曹飛對本報記者說,一個智能自提櫃的硬件成本大約是5萬元,通常只有40個櫃口,能存放的包裹有限;隱藏在背後的人工運營成本比快遞超市更高。以江南大學11名工作人員日均處理5000件包裹為例,如果都換成自提櫃,可能需要20個人,因為自提櫃里包裹的添加和更新頻率比自助飲料售賣機高得多,而人工成本目前是快遞業最大的一塊成本支出。

從形態上看,高校驛站好比全國社區菜鳥驛站的“旗艦店”。在高校外,除了便利店、小賣部加盟作為菜鳥驛站外,圍繞小區的專業化菜鳥驛站站點也是快遞末端300米鏈路上的最主要節點。但與日均數千單的校園驛站相比,這些專業站點每天處理的包裹量不過300單,通常覆蓋1-2個小區。

在王文彬看來,盡管校園快遞包裹量只占社會總包裹量的十分之一,但用戶的智能化體驗需求是共通的,菜鳥前期在校園驛站上的大手筆投入,就是為了讓這些得到高校學生檢驗的技術能力得以實現社會化複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1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6/163969.shtml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創業家 創業家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如果說VIPKID的勢能是美國原汁原味的英語老師,那麽張翼的勢能是:中國TOP20的名校大學生。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麻策

9

正如創業家&i黑馬前文所述,在線教育似乎又迎來了第二春今天我們要為你講述一個一對一領域的在線教育企業——掌門1對1。從一個學生創業者到老成的創業家,從擺地攤起家做到行業獨角獸,創始人張翼向創業家&i黑馬講述了掌門1對1發展至今的獨特“密碼”。

今日,中小學在線1對1輔導品牌掌門1對1宣布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為StarVC,金額未公布。這距離其上輪數億元融資不到一年時間。據創始人張翼透露,目前掌門1對1單月營業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 

就在不久前,張翼接受了創業家&i黑馬的專訪,他用“營收規模行業第一”、“大多數對手的營收也就是我們的十分之一”宣告了掌門1對1在中小學一對一在線輔導領域的絕對領頭地位。 

在移動支付、直播技術成熟的當下,在線教育爆發,核心在於在線教育公司都學會了使用“勢能差”來趟平了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的鴻溝,或者說用高勢能的師資來強力吸引買單者——家長嘗試在線教育。

如果說VIPKID的勢能是美國原汁原味的英語老師,那麽張翼的勢能是:中國TOP20的名校大學生。這些名校大學生對於3-5線城市的家長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以下是掌門1對1創始人兼CEO張翼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節

轉型

我是汕頭人。我和我的合夥人是中學同學。2009年高中畢業,我去了交大,他去了浙大。

我是當地的數學單科狀元。當時廣東一個社團把歷屆考上“清北複交浙”這些名校的狀元集結起來,組織聚會,傳授經驗。該社團最早叫狀元學會,我加入時已有數百人。過去它只是一個互益組織,2009年我們把它接手過來變成商業組織。

起初,我們把汕頭同屆的狀元聚集在一起開線下輔導班。我們承包私立學校的教室,狀元們一起研發教材,上大班課。我們的啟動資金是五萬元,我和合夥人各出資2.5萬。當然,錢還是父母給的。

招生是個體力活。我們去各大中學門口擺地攤。路上遇到家長就告訴他們我們這里都是狀元(創業家&i黑馬註:單科狀元包括在內)。這在早期非常有用,因為市場上無人能接觸到這麽多狀元。

當時,我們大概有30個狀元老師,一個月能招幾百個學生。大班課的利潤高,每個課程每月收費1000-2000元,每名老師每小時收入可達100-200元,收入很有吸引力。

從汕頭開始,我們邊上學邊創業,至2014年,我們進軍了4個城市,開設線下店5家。2014年在線教育成為資本市場關註的重要方向,我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同一年,我們決定全面轉型線上。

一開始我們想做線上大班課。當時YY做了一個萬人分享課,說要滅掉新東方。我們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因為互動性存在很大問題。在線下,老師一眼就能看到誰在開小差,但是線上你卻看不到人。並且5-6個人(同時在線)視頻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是20個人,很有壓力。而在互動方面,如果老師點名,你關掉攝像頭,他便愛莫能助。

我們也研究過一對多和小班模式,比如3個水平差不多的學生,接受同一老師的輔導,兩個月後檢驗發現,分別考了90分、60分、30分。每個學生的潛力不一樣,最後就不是一對三的模型了,而是變成了1對1!

0.webp

我們看了很多模式,也排除了很多模式,最終發覺做線上1對1輔導最合適。當時做在線1對1的輔導機構並不多,而且多數集中在英語輔導領域,對於K12來說,我們判斷競爭不會太激烈。當然,2011年至2013年,有很多在線1對1公司死掉,原因很多,支付體系不成熟,網絡不好,團隊有問題等等。後來一家基金找來要投資,於是我們覺得有戲便開始做。

2014年暑假課程上完,我們便全面停止線下輔導業務。我們告訴學生,你們可以在線上報名。結果,只有30%的人嘗試,剩下的70%都流失了。

以前(做)線下有很多校長,當我們向線上導的時候,有人反對,覺得你把學生搞到網上去,就不買線下的單了。本來靠線下招生是賺錢的,不太願意拿他(校長)的學生嘗試這個事情。後來我們跟他們徹底沒關系了,各玩各的。我做這件事還是有點個人理想,並不是為賺錢。

我本科學的是電氣工程,畢業後去讀金融的研究生,但只讀了一年。2014年七八月份,我讀研期間去麥肯錫工作兩個月。因為此前在與VC接觸時發現,大家要麽對你項目沒興趣,覺得事情不靠譜;要麽認為你太年輕,沒什麽名頭。我想自己如果有麥肯錫的工作經歷,也許會有所改觀。

這確實有幫助。第一次接觸資方的上海負責人,我當時連PPT都沒有,去講了一個小時,下午回來,晚上就接到電話說明天去深圳見他們老大。第一輪融資很順利。

精英陪伴

技術對教育行業而言很重要。你無法直接拿QQ視頻用於教學。上課過程中有很多數據可以拿來分析,借用第三方直播平臺,你把握不了任何數據。

上課

比如上課,首先要有質檢人員進來看課上得怎麽樣,有沒有學生投訴你犯規等。現在視頻可以拍到老師和學生的專註度,微笑多少時間,走神多少時間,這些東西後面都要分析。我們還把整個備課過程全部植入到客戶端,全部打通,老師修改教案也必須在客戶端內實現。像映客、虎牙這樣的直播平臺,視頻延遲兩秒沒什麽感覺,但是1對1,老師問完問題,你馬上回答,雙方很專註,延遲0.1秒你就會感覺有問題。

我們從一開始就自己做技術研發,一定要自己做的原因是,體驗差別很大。對於家長而言,對比的成本很低,你平臺的技術體驗怎麽樣,有沒有課程數據報告,直接影響家長是否選擇你。

在師資選擇上,做一對一的企業各有各的方法,我們主打名校大學生。當市場處於空白時,名校是個噱頭,它是你早期的導向。但這個導向不可持續,當這個市場熱起來之後,你的導向漸漸會變成你的課程。

我們沒有考慮公校老師,第一是因為政策,我們不想未來做到一定規模遇到政策風險。第二,真正牛的公校老師不會出來上1對1的課,因為他哪怕在自己家里收一批學生都能賺很多錢,上1對1不經濟。第三,有經驗的老師你無法對他進行任何培訓。你要控制整個教學質量和進度,但你無法要求他們完全按照統一的流程去做。最後,你還必須要給他們特別高的提成,於是你就沒有了什麽利潤。

名校畢業的學生功底非常紮實。他們可能互動性不太好,沒有經驗,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培訓來解決。相比,你會發現,二三本學校出身的老師有一個特點,上課時從來不講自己以前是什麽樣的。主推這類師資的平臺也不能試聽,就算試聽,上課試聽的老師也不是同一個。

我們不一樣,給你試聽的老師就是給你上課的老師,你覺得不滿意可以更換。根據學生的評價和教育水平,我們對老師進行分級,從A、B、C、D、E,一直到S。級別不同,一個老師帶的學生數量也不同,從帶一兩個個到帶十幾個。我們依據老師的具體能力提供分成,比例從40%到70%不等。我們好老師的收入還是可以的,一個小時平均值至少比家教工作高一點。

我們強調的理念是精英陪伴式教育。因此,我們對老師的篩選特別嚴格。如果你想做兼職老師,那你必須是20大名校畢業;如果你要做全職的話,你得是一本畢業。首先你自己得是一個精英,你才有資格陪伴精英。

三本畢業的同學里面也有一些很優秀,只是概率稍微小一點,名校的概率高一點。學而思有個特點,它只招名校畢業的老師,絕對不從社會上招四流的老師。它哪怕開到成都去,招當地的老師也要求背景,所以學而思口碑很好。我們也非常堅持精英這個理念。但它的問題是線下很難解決,比如一個三線城市,老師怎麽可能精英呢。但是現在線上一對一這種方式,就有機會讓你接觸到一二線城市的精英老師。

我們的老師從大一到博士分布很平均。他們不需要來現場授課,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手寫板,在宿舍就可以完成。但我們對授課環境有要求,如果宿舍特別吵的話,我們要求他們另外找一個地方,或者去教室,或者去圖書館。 

這需要你有完善有效的管理體系。如果你是一個新機構,這方面沒有做好,大學生會很頻繁的缺勤。我們在大學里設樓長(崗位),樓長管這些老師,一旦缺勤,我們協調其他老師頂上,樓長要擔責任。我們的兼職人數非常龐大,在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還在不斷優化。對樓長的管理我們有升級和開除制度,他們的工資因人而異,跟管理的老師數量和工作的時長有關。

新上任的老師我們會安排線上培訓。對於老師而言,感染力很重要,有人比較外向,但悶騷的人也可以很開放。我們面試老師的時候,如果覺得沒有辦法培訓你,就淘汰掉。師範類學校學生很難在我們這做全職,因為它們的學生進去都是簽了協議的,畢業以後必須要去公校就職。

第一節課45分鐘並不是上課,主要是談老師自己和給學員把脈。老師介紹自己的故事和背景。有些東西不需要我們控制,就會自然流露出來,比如這個老師他本身就非常二次元,喜歡LOL或CF,沒有公校風,可能就很受學員歡迎。像老師需要多長時間跟學員談心這些有效的動作還有很多,都植入到客戶端的每一個環節,植入到教案里面。

有相當一部分名校學生有潔癖,覺得不應收學生錢,他們認為最好免費,或者有一些收錢,沒錢的學生就免費。我們確實給一小部分學員免單。我覺得這也是大學生的特點,畢竟他們在象牙塔里,不太理解社會上的商業運作模型。作為機構,你要疏導他們。

第二名會被壓著打

我們招生的手段非常廣泛,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很難說哪種最有效,因為變得太快。2014年的時候可能是QQ群,到後來微博、百度都還可以,現在也不太行。我覺得都是一波一波的,你必須在某種渠道起來之前,抓住它的紅利。

一個渠道你覺得還可以時,是因為只有少數人進來。當大家普遍覺得微博不錯的時候,那時便沒有機會。你會發現獲客成本上升很厲害。所以,所有機會都只能是你早期抓住,像百度以前是很好的渠道,2013年到2014年它發展太快了,價格翻了有幾十倍。我跟其他1對1的公司(老板)聊的時候,說早知道那個時候就多投一點,真便宜,現在就像毒藥一樣,飲鴆止渴。

轉介紹方面我們天然比在線少兒英語難,根本原因在於,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轉介紹一個人,萬一沒有效果,就毀了自己的口碑。如果你轉介紹過來,有效果那你就虧了,因為你們倆是有競爭關系的。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心理最陽光,和10歲孩子的家長心理不一樣。你希望他轉介紹,好壞他都猶豫。

我們有一些渠道商,它們做少兒英語,轉介紹非常高,複購率也高,不是因為它產品做得如何好,它的東西本身比我們簡單。第一,老師不用培訓,第二,現在全國有這麽多教案,題庫也非常大,搞一個新概念英語,改一下,一套教材就可以上了。

今年4月我們簽約了黃磊。簽約前我們把所有明星都看了一遍。教育相關標簽的明星里,黃磊是最貴的。但我們覺得他跟我們的品牌調性比較契合。黃磊是老師出身,形象沒什麽負面。

請明星代言是展示公司實力的一部分。尤其是教育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如果第一次聽說一個公司,根本沒有信任感。

教育行業品牌很重要,請明星做代言會有一定的明星效應在里面,可以快速建立信任。

對於家長而言,現在對比太容易了。這會導致他們向某一個體驗比較好的公司集中,小公司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同樣做中小學線上1對1輔導的兩家公司,獲客成本可以相差一倍之多。

你必須跑到第一名。第二名是被第一名壓著打的。跑到第一名你就發現你擁有最多的錢,最優秀的人才,最大的談判話語權。開始你可能覺得跟第一名之間只差一點,但這種差距後面越來越大。最終第一名把後面的吃掉,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未來第一名的企業會跟第二名拉開相當大的差距,這個趨勢只會加劇。不是排名靠後的公司不願意花錢招生,而是獲客成本太高了,虧損很嚴重。當一個品牌率先浮出水面,這時後面的公司做市場投放其實是在給別人做嫁衣。

對我們而言,現在重要的還是市場規模。教育這個行業利潤是遲早的事情,前提是所有人都覺得你比其他人好,客戶都選擇你。目前來說,我們的營收規模行業第一。可以排到第二名的企業有很多,但規模都是我們的十分之一。

我們早期很困難。2015年教育行業最火的概念是O2O。當時很多投資人不看好1對1的模式,我們的A輪融資遇到了很大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我自己墊付了全公司兩個月的薪資。我們年初就渴望拿到的A輪融資,直到年底才完成。我們只能咬牙堅持,慢慢摸索。

做教育一定不會特別快。只有家長認同我們精英陪伴式的理念,他才會買單。目前這個市場尚需培養。

在線模式 傳統家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44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6/163969.shtml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創業家 創業家

從擺地攤到月營收1億,他想用在線模式顛覆傳統家教

如果說VIPKID的勢能是美國原汁原味的英語老師,那麽張翼的勢能是:中國TOP20的名校大學生。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麻策

9

正如創業家&i黑馬前文所述,在線教育似乎又迎來了第二春今天我們要為你講述一個一對一領域的在線教育企業——掌門1對1。從一個學生創業者到老成的創業家,從擺地攤起家做到行業獨角獸,創始人張翼向創業家&i黑馬講述了掌門1對1發展至今的獨特“密碼”。

今日,中小學在線1對1輔導品牌掌門1對1宣布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為StarVC,金額未公布。這距離其上輪數億元融資不到一年時間。據創始人張翼透露,目前掌門1對1單月營業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 

就在不久前,張翼接受了創業家&i黑馬的專訪,他用“營收規模行業第一”、“大多數對手的營收也就是我們的十分之一”宣告了掌門1對1在中小學一對一在線輔導領域的絕對領頭地位。 

在移動支付、直播技術成熟的當下,在線教育爆發,核心在於在線教育公司都學會了使用“勢能差”來趟平了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的鴻溝,或者說用高勢能的師資來強力吸引買單者——家長嘗試在線教育。

如果說VIPKID的勢能是美國原汁原味的英語老師,那麽張翼的勢能是:中國TOP20的名校大學生。這些名校大學生對於3-5線城市的家長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以下是掌門1對1創始人兼CEO張翼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節

轉型

我是汕頭人。我和我的合夥人是中學同學。2009年高中畢業,我去了交大,他去了浙大。

我是當地的數學單科狀元。當時廣東一個社團把歷屆考上“清北複交浙”這些名校的狀元集結起來,組織聚會,傳授經驗。該社團最早叫狀元學會,我加入時已有數百人。過去它只是一個互益組織,2009年我們把它接手過來變成商業組織。

起初,我們把汕頭同屆的狀元聚集在一起開線下輔導班。我們承包私立學校的教室,狀元們一起研發教材,上大班課。我們的啟動資金是五萬元,我和合夥人各出資2.5萬。當然,錢還是父母給的。

招生是個體力活。我們去各大中學門口擺地攤。路上遇到家長就告訴他們我們這里都是狀元(創業家&i黑馬註:單科狀元包括在內)。這在早期非常有用,因為市場上無人能接觸到這麽多狀元。

當時,我們大概有30個狀元老師,一個月能招幾百個學生。大班課的利潤高,每個課程每月收費1000-2000元,每名老師每小時收入可達100-200元,收入很有吸引力。

從汕頭開始,我們邊上學邊創業,至2014年,我們進軍了4個城市,開設線下店5家。2014年在線教育成為資本市場關註的重要方向,我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同一年,我們決定全面轉型線上。

一開始我們想做線上大班課。當時YY做了一個萬人分享課,說要滅掉新東方。我們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因為互動性存在很大問題。在線下,老師一眼就能看到誰在開小差,但是線上你卻看不到人。並且5-6個人(同時在線)視頻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是20個人,很有壓力。而在互動方面,如果老師點名,你關掉攝像頭,他便愛莫能助。

我們也研究過一對多和小班模式,比如3個水平差不多的學生,接受同一老師的輔導,兩個月後檢驗發現,分別考了90分、60分、30分。每個學生的潛力不一樣,最後就不是一對三的模型了,而是變成了1對1!

0.webp

我們看了很多模式,也排除了很多模式,最終發覺做線上1對1輔導最合適。當時做在線1對1的輔導機構並不多,而且多數集中在英語輔導領域,對於K12來說,我們判斷競爭不會太激烈。當然,2011年至2013年,有很多在線1對1公司死掉,原因很多,支付體系不成熟,網絡不好,團隊有問題等等。後來一家基金找來要投資,於是我們覺得有戲便開始做。

2014年暑假課程上完,我們便全面停止線下輔導業務。我們告訴學生,你們可以在線上報名。結果,只有30%的人嘗試,剩下的70%都流失了。

以前(做)線下有很多校長,當我們向線上導的時候,有人反對,覺得你把學生搞到網上去,就不買線下的單了。本來靠線下招生是賺錢的,不太願意拿他(校長)的學生嘗試這個事情。後來我們跟他們徹底沒關系了,各玩各的。我做這件事還是有點個人理想,並不是為賺錢。

我本科學的是電氣工程,畢業後去讀金融的研究生,但只讀了一年。2014年七八月份,我讀研期間去麥肯錫工作兩個月。因為此前在與VC接觸時發現,大家要麽對你項目沒興趣,覺得事情不靠譜;要麽認為你太年輕,沒什麽名頭。我想自己如果有麥肯錫的工作經歷,也許會有所改觀。

這確實有幫助。第一次接觸資方的上海負責人,我當時連PPT都沒有,去講了一個小時,下午回來,晚上就接到電話說明天去深圳見他們老大。第一輪融資很順利。

精英陪伴

技術對教育行業而言很重要。你無法直接拿QQ視頻用於教學。上課過程中有很多數據可以拿來分析,借用第三方直播平臺,你把握不了任何數據。

上課

比如上課,首先要有質檢人員進來看課上得怎麽樣,有沒有學生投訴你犯規等。現在視頻可以拍到老師和學生的專註度,微笑多少時間,走神多少時間,這些東西後面都要分析。我們還把整個備課過程全部植入到客戶端,全部打通,老師修改教案也必須在客戶端內實現。像映客、虎牙這樣的直播平臺,視頻延遲兩秒沒什麽感覺,但是1對1,老師問完問題,你馬上回答,雙方很專註,延遲0.1秒你就會感覺有問題。

我們從一開始就自己做技術研發,一定要自己做的原因是,體驗差別很大。對於家長而言,對比的成本很低,你平臺的技術體驗怎麽樣,有沒有課程數據報告,直接影響家長是否選擇你。

在師資選擇上,做一對一的企業各有各的方法,我們主打名校大學生。當市場處於空白時,名校是個噱頭,它是你早期的導向。但這個導向不可持續,當這個市場熱起來之後,你的導向漸漸會變成你的課程。

我們沒有考慮公校老師,第一是因為政策,我們不想未來做到一定規模遇到政策風險。第二,真正牛的公校老師不會出來上1對1的課,因為他哪怕在自己家里收一批學生都能賺很多錢,上1對1不經濟。第三,有經驗的老師你無法對他進行任何培訓。你要控制整個教學質量和進度,但你無法要求他們完全按照統一的流程去做。最後,你還必須要給他們特別高的提成,於是你就沒有了什麽利潤。

名校畢業的學生功底非常紮實。他們可能互動性不太好,沒有經驗,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培訓來解決。相比,你會發現,二三本學校出身的老師有一個特點,上課時從來不講自己以前是什麽樣的。主推這類師資的平臺也不能試聽,就算試聽,上課試聽的老師也不是同一個。

我們不一樣,給你試聽的老師就是給你上課的老師,你覺得不滿意可以更換。根據學生的評價和教育水平,我們對老師進行分級,從A、B、C、D、E,一直到S。級別不同,一個老師帶的學生數量也不同,從帶一兩個個到帶十幾個。我們依據老師的具體能力提供分成,比例從40%到70%不等。我們好老師的收入還是可以的,一個小時平均值至少比家教工作高一點。

我們強調的理念是精英陪伴式教育。因此,我們對老師的篩選特別嚴格。如果你想做兼職老師,那你必須是20大名校畢業;如果你要做全職的話,你得是一本畢業。首先你自己得是一個精英,你才有資格陪伴精英。

三本畢業的同學里面也有一些很優秀,只是概率稍微小一點,名校的概率高一點。學而思有個特點,它只招名校畢業的老師,絕對不從社會上招四流的老師。它哪怕開到成都去,招當地的老師也要求背景,所以學而思口碑很好。我們也非常堅持精英這個理念。但它的問題是線下很難解決,比如一個三線城市,老師怎麽可能精英呢。但是現在線上一對一這種方式,就有機會讓你接觸到一二線城市的精英老師。

我們的老師從大一到博士分布很平均。他們不需要來現場授課,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手寫板,在宿舍就可以完成。但我們對授課環境有要求,如果宿舍特別吵的話,我們要求他們另外找一個地方,或者去教室,或者去圖書館。 

這需要你有完善有效的管理體系。如果你是一個新機構,這方面沒有做好,大學生會很頻繁的缺勤。我們在大學里設樓長(崗位),樓長管這些老師,一旦缺勤,我們協調其他老師頂上,樓長要擔責任。我們的兼職人數非常龐大,在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還在不斷優化。對樓長的管理我們有升級和開除制度,他們的工資因人而異,跟管理的老師數量和工作的時長有關。

新上任的老師我們會安排線上培訓。對於老師而言,感染力很重要,有人比較外向,但悶騷的人也可以很開放。我們面試老師的時候,如果覺得沒有辦法培訓你,就淘汰掉。師範類學校學生很難在我們這做全職,因為它們的學生進去都是簽了協議的,畢業以後必須要去公校就職。

第一節課45分鐘並不是上課,主要是談老師自己和給學員把脈。老師介紹自己的故事和背景。有些東西不需要我們控制,就會自然流露出來,比如這個老師他本身就非常二次元,喜歡LOL或CF,沒有公校風,可能就很受學員歡迎。像老師需要多長時間跟學員談心這些有效的動作還有很多,都植入到客戶端的每一個環節,植入到教案里面。

有相當一部分名校學生有潔癖,覺得不應收學生錢,他們認為最好免費,或者有一些收錢,沒錢的學生就免費。我們確實給一小部分學員免單。我覺得這也是大學生的特點,畢竟他們在象牙塔里,不太理解社會上的商業運作模型。作為機構,你要疏導他們。

第二名會被壓著打

我們招生的手段非常廣泛,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很難說哪種最有效,因為變得太快。2014年的時候可能是QQ群,到後來微博、百度都還可以,現在也不太行。我覺得都是一波一波的,你必須在某種渠道起來之前,抓住它的紅利。

一個渠道你覺得還可以時,是因為只有少數人進來。當大家普遍覺得微博不錯的時候,那時便沒有機會。你會發現獲客成本上升很厲害。所以,所有機會都只能是你早期抓住,像百度以前是很好的渠道,2013年到2014年它發展太快了,價格翻了有幾十倍。我跟其他1對1的公司(老板)聊的時候,說早知道那個時候就多投一點,真便宜,現在就像毒藥一樣,飲鴆止渴。

轉介紹方面我們天然比在線少兒英語難,根本原因在於,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轉介紹一個人,萬一沒有效果,就毀了自己的口碑。如果你轉介紹過來,有效果那你就虧了,因為你們倆是有競爭關系的。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心理最陽光,和10歲孩子的家長心理不一樣。你希望他轉介紹,好壞他都猶豫。

我們有一些渠道商,它們做少兒英語,轉介紹非常高,複購率也高,不是因為它產品做得如何好,它的東西本身比我們簡單。第一,老師不用培訓,第二,現在全國有這麽多教案,題庫也非常大,搞一個新概念英語,改一下,一套教材就可以上了。

今年4月我們簽約了黃磊。簽約前我們把所有明星都看了一遍。教育相關標簽的明星里,黃磊是最貴的。但我們覺得他跟我們的品牌調性比較契合。黃磊是老師出身,形象沒什麽負面。

請明星代言是展示公司實力的一部分。尤其是教育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如果第一次聽說一個公司,根本沒有信任感。

教育行業品牌很重要,請明星做代言會有一定的明星效應在里面,可以快速建立信任。

對於家長而言,現在對比太容易了。這會導致他們向某一個體驗比較好的公司集中,小公司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同樣做中小學線上1對1輔導的兩家公司,獲客成本可以相差一倍之多。

你必須跑到第一名。第二名是被第一名壓著打的。跑到第一名你就發現你擁有最多的錢,最優秀的人才,最大的談判話語權。開始你可能覺得跟第一名之間只差一點,但這種差距後面越來越大。最終第一名把後面的吃掉,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未來第一名的企業會跟第二名拉開相當大的差距,這個趨勢只會加劇。不是排名靠後的公司不願意花錢招生,而是獲客成本太高了,虧損很嚴重。當一個品牌率先浮出水面,這時後面的公司做市場投放其實是在給別人做嫁衣。

對我們而言,現在重要的還是市場規模。教育這個行業利潤是遲早的事情,前提是所有人都覺得你比其他人好,客戶都選擇你。目前來說,我們的營收規模行業第一。可以排到第二名的企業有很多,但規模都是我們的十分之一。

我們早期很困難。2015年教育行業最火的概念是O2O。當時很多投資人不看好1對1的模式,我們的A輪融資遇到了很大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我自己墊付了全公司兩個月的薪資。我們年初就渴望拿到的A輪融資,直到年底才完成。我們只能咬牙堅持,慢慢摸索。

做教育一定不會特別快。只有家長認同我們精英陪伴式的理念,他才會買單。目前這個市場尚需培養。

在線模式 傳統家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45

擺地攤.跑江湖

1 : GS(14)@2010-12-27 16:39:58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79

旅費用盡 台妹流落街頭擺地攤當眾洗頭 行為怪異被送院

1 : GS(14)@2014-09-11 09:55:19

■因用盡現金,Yvonne為籌機票錢回台,要變賣隨身物品。劉柏麟攝



【本報訊】聲稱非常喜歡香港的一名27歲台灣女美容師,大半個月前拿着3,000多港元隻身來港浪蕩,惟近日盤川用盡無錢回台,過去數日流落街頭,靠擺賣美容食品籌錢,並當街洗頭兼在公廁洗澡,有人見她行為古怪報警求助,警方調查後勸服她送院檢驗,現正聯絡台灣經濟文化事務處提供協助。記者:劉柏麟



女事主吳依芳(Yvonne),在台北北投居住,父母離異後各有家室。消息指吳女在台灣某大學修畢工商管理後,曾任職收銀員及美容師,原有一固定男友,惟四年前分手,近日又受感情問題困擾,吳女透露自己十分喜歡香港,一直想移民來港。上月25日,她帶着3,000港元來港,並先後在facebook上載在港的生活照,更改「狀態」稱「現居香港」。


聯絡經濟文化事務處協助

吳女表示其購買的來回機票原訂於上月31日返台,但在港期間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並獲殷勤照顧替她繳付房租及請她吃飯,她謂因不好意思決定留港在街頭擺賣,希望賺錢還給友人。她又稱,過去數天她投靠的友人不便讓她借宿,自己盤川用盡,無奈露宿街頭,其間她在街邊擺賣在港購買的保健、美容食品及酒等籌集旅費,又提供修甲、化妝及洗髮等服務賺錢,連日來曾露宿旺角及尖沙嘴,屢次被警員驅趕。至前日,她報稱新相識了一名送貨工人,並在其住所借宿,至昨晨由對方送往葵涌。昨晨9時許,吳女在葵涌道路邊擺賣期間,有途人報案稱她阻街及行為怪異,警方到場勸喻後,她又轉至附近新葵興廣場擺賣,其間在對開花槽一度用兩樽蒸餾水當眾洗頭,途人紛紛投以奇異目光。記者問她有何打算,她稱證件只有一個月期限:「籌夠機票錢就會回台灣,否則到澳門和深圳找朋友,這是最後一步!」至下午1時許,吳女又移師到港鐵葵興站外擺賣,其間與一名小巴司機爭執,自行報案,但她見警員未到又走往鄰近公廁洗澡。當她洗澡現身後,警員上前調查,但她拒絕透露在台的聯絡方法,幾經力勸她終不情願地登上警車返署,警方認為吳女語無倫次,列作「發現懷疑精神有問題人士」案件處理。其後警員見吳女臉容憔悴,為安全起見將她送院檢驗,現正聯絡台灣經濟文化事務處提供協助。


■任職美容師的Yvonne愛上載自拍照。互聯網

■流落街頭要用樽裝水洗頭。

■警方召救護員送她到醫院檢驗。徐雲庭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11/188625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