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唯一全程參與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 楊應超重申加碼買進目標價一四二元

2011-6-20  TWM




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是唯一一位全程參與七小時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他追蹤鴻海逾十年,聽完股東會他馬上提高目標價,展現力挺鴻海的態度。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鴻海股東會向來是外資觀察鴻海發展動向的年度大事,但今年耗時七小時,不少外資分析師在三個半小時股東會結束後,就回去寫報告。惟獨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 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連股東會後的記者會都參加,全程參與七小時。他長期追蹤鴻海,︽今周刊︾在鴻海股東會後,取得楊應超第一手報告,端看 楊應超在鴻海股東會嗅到哪些投資機會?

在楊應超最新的報告中,開宗明義就直接點出,這是一年一度讓分析師有機會在第一線接觸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並與其討論鴻海的展望與策略。而郭台銘除了解釋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更是給了振奮人心的營業展望。

所以,股東會隔日,楊應超立即將鴻海的目標價從一三○元調升至一四二元,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用行動表達他聽完七小時股東會全記錄的力挺觀點。

理由一

下半年毛利率可望反彈

過去這幾個季度以來,鴻海毛利率不斷下滑,成了市場的眾矢之的,也讓鴻海股價持續在一百元附近遊走,不過,楊應超報告裡就寫到,郭台銘解釋,鴻海毛利走跌,與正在進行中,影響數十萬員工的中國內地遷廠計畫有很大的關係。

在工廠的搬運過程中,完全不能影響原有的生產規模。因此,鴻海除了要支付單次性的遷移費用外,還必須在兩個地點同時生產,因此有許多設備成本,兩邊都要支 出,像iPad 2就同時在深圳與成都(最近發生工安爆炸意外)生產。所以,在鴻海西移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成本加倍支出的情況。

另一方面,鴻海大動作西移到新城市,除了營業費用大幅增加,還得面對不同天氣、溼度、靜電等種種技術考量,導致鴻海短期內產品良率較低,而這部分也墊高了成本。

楊應超在報告中也不諱言,各方面因素的累加,在在影響遷廠的成本,遠高於他的預估。

不過,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六至十二個月,一旦大西移計畫結束,鴻海毛利率有機會大幅度的反彈,成了楊應超叫進鴻海的第一個理由。

理由二

蘋果仍是關鍵大客戶

為了讓客戶更了解鴻海西移現況,楊應超還在報告中詳細檢附鴻海位在重慶的工廠照片,及專為蘋果代工生產iPad 2的成都工廠。

在鴻海與蘋果長達三十年的合作關係下,楊應超估計,光是二○一○年鴻海合併營收多達二.九兆元裡,蘋果就貢獻了近二五%至三○%,而今年第一季,這個數字還會向上攀升到三○%至三五%,顯見蘋果這個大客戶對鴻海的影響力。

但楊應超並不特別擔心單一客戶銷貨集中的情況,反之,他認為,隨著生產良率的改善,鴻海可望從蘋果那裡拿到較高的代工價格,替蘋果代工的毛利率也將持續向上提升。

在蘋果才剛宣布今年第二季前兩個月iPad出貨量達五五○萬台下,楊應超在報告裡推估,這一季鴻海最少出貨了七百萬台的iPad,遠遠超出市場預估。在這樣強勁的成長力道下,楊應超認為,今年下半年,鴻海的毛利率將會向上成長。

除此之外,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提及股東會其他關於鴻海長期營運計畫議題,像是與夏普(Sharp)、日立(Hitachi)、Canon等日廠的合作計畫, 還有太陽能投資計畫,拿下全球三分之二市占率的伺服器產品發展,當然,這還包含了不會放棄的筆記型電腦(NB)市場,以及未來五年,高達一二○億美元的投 資巴西建廠計畫。

正因諸多的好消息,楊應超對鴻海仍舊維持樂觀看法,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甚至進一步將未來十二個月的目標價從一三○元提高至一四二元,若以本益比十四倍來估算,鴻海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望上看九.三元,明年更有賺進十一元的實力。

不過,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指出,整場股東會裡,唯一相對令人失望的,就是股利政策,因為鴻海仍然維持配發現金股利一元,股票股利的部分也僅增加○.五元提高至一元。

楊應超(左)

出生:1967年

現職: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經歷:花旗環球亞太區科技產業首席分析師、高盛證券科技股分析師學歷:芝加哥大學MBA、哥倫比亞 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股東會後,六大外資看鴻海外資機構 評等 目標價 內容簡述法銀巴黎 買進 142元 預期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毛利率將持續轉佳,增加自動化設備亦有助於獲利的提升。

大和國泰 買進 135元 下半年毛利率開始提升,且鴻海為雲端計算的主要受惠者,與夏普合作有利鞏固日後與蘋果的生意往來。

高盛 中立 121元 向中國內陸轉移完成的時間點,可能落於2011年10月與2012年4月間,較市場預估來得慢。

摩根士丹利 中立 110元 轉移會是段漫長的過程,因此毛利率改善的時間會延後,且自動化設備須搭配更多有經驗的員工,相關支出短期難改善。

野村 中立 102元 仍須1~2個季度提升生產效率,持續支出的研發及擴充產能的費用,將會是拖累毛利率的關鍵。

瑞銀證 賣出 95元 股東會並沒有預料之外的驚奇出現,何況說比做容易,在脆弱的總體經濟及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鴻海難置身事外。

資料來源:各家外資報告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2

求效率》外資天王分析師楊應超 把皮夾當百寶袋 練出超凡組織力

2013-03-11  TWM
 
 

 

在競爭激烈的外資券商環境,經常當「空中飛人」的分析師楊應超,連皮夾也講究效率,不但能讓他在機場快速通關,不必常常換貨幣,還有資料備份功能,他有什麼獨門絕招?

撰文‧林心怡

「我常常整理我的皮夾,尤其是出國前一天,一定會換齊所需幣別、合用的信用卡??」年薪數千萬元的外資天王級分析師楊應超,滔滔不絕地述說外資分析師忙碌的程度,以及頻繁出國必須事事講究速度與效率的重要性。

他強調,即使有如空中飛人,但每次臨行前,再怎麼忙,都會花個十至十五分鐘,悉心整理皮夾。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過度準備』的毛病,就是那種總是提早做好詳細準備,也不願臨時抱佛腳,犯下過錯的人。」皮夾是否條理分明,能完全適用所要前往的國家與即將進行的工作需求,幾乎成了楊應超訓練自己組織力與效率的方法之一。

他掏出一只伴隨他周遊列國四處征戰的TOD’S黑色短皮夾,雖然已用了十多年,外觀依舊有著平整的皮革光澤。一打開,裡頭彷彿是個「哆啦A夢」的百寶袋,東西齊備,卻又不嫌累贅。

提前準備 防忙中出錯

其中,楊應超必備的是一張國泰航空鑽石卡,十幾年來,他的飛行里程數超過一百七十五萬英里,幾乎可以繞行地球七十五圈,因此,擁有航空公司貴賓級的禮遇,能快速解決交通問題,節省通關時間,這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其次是各式鈔票,除了目的地的貨幣,他還會帶上最常用的人民幣、美元、港幣與新台幣四種貨幣,有備無患。

「我不會把全部東西集中在一起,而是分門別類地整理清楚。」為了不讓皮夾因鈔票過多而長出難看的「鮪魚肚」,一旦容納不下,楊應超就另備信封或信封大小的夾鏈袋,將鈔票分類放好。

再來,就是整理各式各樣的卡片,除了航空公司貴賓卡,皮夾裡還會整齊擺放四至五張的信用卡。

此外,重要的東西,包括護照影本、簡報時需要的SD記憶卡等,楊應超也會細心地多備一份,放在皮夾裡層的扣袋內,以備不時之需,「我無法容忍忙中出錯的感覺。」他說。

因為重視皮夾,一年到頭在各大機場穿梭的楊應超,皮夾從未失竊過;也因皮夾有暗藏資料備份,不致發生萬一行李被拿錯而遺失重要資料的遺憾。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一書曾提到:「錢包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待金錢(工作)的方式。」楊應超不厭其煩地整理皮夾,即使處在高度機動性的環境中也是如此。這般注重細節的個性,讓他早期率先發掘了不少好公司,包括鴻海、宏達電、富士康都是一戰成名的代表作。

注重細節 提升戰鬥力

除了勤走各國參加法說會,積極拜訪公司與CALL客戶以外,楊應超還時常思考新方法,例如他積極培養人脈,遇到公司不願提供的數據資料,則想辦法從公司內部、競爭對手,或上下游的客戶打探消息,得手的數據資料往往比透過正式管道還要快且精確。

像他能夠在外資圈率先發現鴻海的投資價值,就是從鴻海的衛星供應鏈廠商,打聽到消息;他也曾站在工廠外面數貨車,概算該公司產品出貨量,或是從公司的招募員工狀況,來推估業績變化。

「只要下定決心,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楊應超笑著說。在競爭激烈的外資券商中,他不到四十歲就當上花旗環球證券董事總經理;即使早已是業界公認專精電子中下游產業、且發表的研究報告為「最具影響力」的分析師之一,如今擔任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的他,依舊保持多年來,凡事提前做好準備、整理的好習慣。

「因為人生就好比工具箱,要隨時檢查自己的戰鬥力與競爭力,才會不斷進步。」這是楊應超的座右銘,而我們也從他整理皮夾的習慣中,看到了他對工作細膩準備的堅持。

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

楊應超的整理眉角

1.

放VIP通行證件:

例如航空公司貴賓卡,可快速解決交通問題。

2.

定期更換鈔票:

即使經常出國,也會隨時備齊美元、港幣、人民幣及新台幣。

3.

備份重要物件:

扣袋放重要資料記憶卡、護照影本,降低遺失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4

《時間管理的好習慣》亞太區天王分析師楊應超 機上十小時寫投資(140-144)

2014-06-23  TWM
 
 

 

二○一四年《機構投資人》雜誌票選結果近期出爐,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第一名分析師,又是楊應超。這位外資圈重量級分析師,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繞著地球跑,讓人好奇的是,搭機時,他都在做什麼?

撰文‧施禔盈

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近期再度獲得權威《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票選為「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最佳分析師」;而這個光環,正是他一年當中,有一半時間繞著地球跑的辛勞與絕佳效率的最佳回報。

一年搭機里程數 可繞地球五圈早自一九九六年以來,這位超級分析師每年光是搭乘國泰航空所累積的里程數,就超過十二萬英里,足足可繞行地球約五圈之多。而至今他已經飛行了兩百萬英里,年年都是國泰航空公司的頂級鑽石卡會員;也因此,他購買的商務艙機票,有一半的時間會升等至頭等艙。

要成為頂尖分析師,不能只是飛得遠,更重要的是,飛得有效率。問楊應超面對這樣不斷飛行的日子,會不會很厭煩?他充滿熱情地回答:「不會!因為在飛機上可以完全不受打擾,工作起來效率最高。」事實上,二○○二年宏達電上市首日,一份驚豔外資圈的報告,正是楊應超在飛航途中所完成的。

「宏達電一開始的市場鎖定在歐洲,整個亞洲根本看不到相關產品,加上公司對第一支手機異常低調,公關窗口也是神祕不回應。後來聽說請宏達電代工手機的德國電信業者T-Mobile,將在宏達電上市前幾日在漢諾威展出這支手機,所以我立刻跳上飛機,從香港飛到德國漢諾威。」談起多年前的得意之作,楊應超依舊興致昂然。

找到T-Mobile的展出攤位,楊應超花了兩天的時間把玩這支新手機,也與展售人員聊天,瞭解客戶的反應。就這樣,從德國回到香港的航程上,楊應超以約十小時的時間,完成外資圈第一份宏達電評估報告。

這趟香港到德國的出差行,楊應超前後總共只花了四天的時間,兩天在機上度過,兩天看產品,回香港一下機,馬上打開手機,第一時間把在機上完成的報告傳至公司,及時在宏達電上市的同一天,將這份報告送達客戶手中。

報告中,他預測宏達電上市後將創造七根漲停板,結果宏達電股價不偏不倚地按照他的規畫路線行進,引起外資圈廣泛矚目,也再次證明他的重量級地位,而這次精采的戰役,正歸功於他有效利用搭機時間的管理力。

有趣的是,楊應超在飛機上不僅會善用時間,也會善用人脈。他提到,一次搭機前往中國出差時,剛好旁邊就坐一位研究中國電力的教授,而當時中國缺電嚴重,對於很多產業影響頗深,這位教授因此給了他很多寶貴訊息,包括下機後可以找哪個研究機構詢問,也提及中國關於電力的政策走向,讓他撰寫的報告展現多面向分析。

不託運行李 節省等候時間對於楊應超而言,出差像是打仗,因為他是一位永遠把第一名當目標的分析師,凡事分秒必爭。因此,對於經常需要飛行各地的他來說,如何好好利用「零碎時間」,成了他站上巔峰的武器。

楊應超說,只要整個出差是三至五天的短期行程,他就不會託運行李,以節省check-in和落地後等候提取行李的時間。「有時候一天要在歐洲跑三個國家,根本沒時間等行李。」來到機場劃位,楊應超繼續「斤斤計較」。他隨身攜帶飛機型號一覽表,什麼型號的飛機要挑什麼座位,他一清二楚。而他一定挑最靠近前面、且位於走道的位置,「這樣在飛機上可以方便做事情,一到目的地,又可以迅速下機,免於過海關排隊等待的時間。」進到機艙就座後,楊應超會立刻把手錶調成目的地時間,然後跟著目的地時間安排作息。例如,從香港飛歐洲的航線,通常是晚上十一點起飛,但香港的十一點是歐洲的白天,這時候他會選擇不休息,開始看文件、準備報告的資料,並且安排下機的時間表,包括與誰見面、要參加哪些會議。

「其實在飛機上工作,是滿舒服的狀態,沒有人打擾,也沒有電話要接,完全的獨處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很多事情。」楊應超提到,很多靈感都是在飛機上竄流出來,因為平常生活緊張,在飛機上反而可以得到寂靜的力量。

帶防水隨身聽 游泳也聽新聞事實上,他所著的書||《改變的勇氣》,就有大半內容是在飛機上一字一句親筆撰寫的。完成一本近三百頁的著作,這對於連睡覺都嫌奢侈的外資首席分析師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楊應超就是能夠擠出時間,把一個小時當三個小時用。

如何做到?一個場景能刻畫說明。「上飛機後,有段時間是所有電子產品都須關機的狀態,這時我會拿出報紙開始閱讀。等到電子產品可以開始使用時,若精神狀態還不錯,就打開筆電寫報告,若感到疲累,則打開手持裝置,選一本有聲書,邊聽邊養神。」日常生活中,楊應超搶時間的能力一樣讓人望塵莫及。就連從事最喜愛的游泳運動,他同樣不讓時間輕易流洩,他會帶防水的隨身聽下水,邊運動邊聽新聞。楊應超的好友、媒體人陳文茜就打趣說,楊應超是個除了工作之外沒有人生的人,不會生活、不會花錢,每天只會認真工作,但也因此造就他今天在外資圈Top 1的地位。

說起楊應超吸收資訊的「量」,一般人難以想像,他每天必看七份報紙,包括中文的《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電子時報》、《蘋果日報》,以及英文的《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和香港在地的《南華早報》。通常這些報紙都在上午開七點晨會前,就被他閱覽一遍,能夠在一般人還睡眼惺忪時,就把當天重點新聞全數吸收的他,是因為他瞭解自己是清晨無敵的人,天天四點起床,讓「效率時段」充分發揮功能。

在資訊的吸收上,楊應超有一個祕密武器是Podcast(播客,該軟體可自動下載新內容),CNN每小時的新聞、ABC、NBC及CBS的每日新聞,都會一併下載至手持裝置;不僅掌握國際新聞,還要追蹤台灣幾個新聞性談話節目,包括《新聞面對面》、《新聞追追追》、《文茜世界週報》……都是他必下載的節目,「我看的台灣新聞節目,不會比住在台灣的人少。」家在香港的楊應超認真地說。

利用科技將所有資訊自動下載後,楊應超不會在平常工作時間閱聽,但是只要一上飛機,或在移動時的等待時間,他馬上就會戴上耳機,開始讓腦袋「充電」。「對我們來說,資訊量永遠嫌不夠,而時間比金錢還寶貴,『空檔』沒理由放過。」至於面對大量的書報雜誌,楊應超的應對方法是:訂閱電子版。採訪過程中,他拿出平板電腦,點進雜誌專區,所有大家想得到的雜誌一應俱全,而且都是當期最新資訊,「最簡單的過濾法是,看封面,只要有科技老闆的臉出現,例如郭台銘、林百里等,就一定要點進去看,其餘則是快速瀏覽目錄。」分輕重緩急 才能點「時」成金另外,在他的一支iPhone手機裡,則存有上百本的原文有聲書籍,「我大概每個月都要買一、兩本書,十多年來的習慣,累積的量便很可觀。」特別的是,同一本書,楊應超經常會花三倍的價錢把紙本、電子版及有聲書一併購入,目的是因應不同場合,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形式充電,最終就是希望在任何時刻、任何場所,都可以不間斷吸收與學習。

即使絕不浪費時間,楊應超還是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所以對於時間管理,他採行八○╱二○法則,「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他傚法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顧問建議的作法,每天早上把當天要做的事寫在一張紙上,再把最重要的標上第一,然後第二、第三這樣下去,只要每天照順序做,即使無法把所有事做完,至少最重要的已解決。永遠抓重點,平日是這樣,飛行時也是如此,這是楊應超點「時」成金的能耐。

楊應超

出生:1967年

現職: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下游硬體科技首席分析師經歷: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瑞士信貸亞太區科技硬體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學歷: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碩士、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5個招數+3C不離身,

楊應超高效利用時間

1.拍照建檔

例如有關鴻海的重要報導,利用手機的相機功能拍下來,歸檔在平板電腦的資料夾。

2.自動下載

利用科技自動下載最新新聞及當期雜誌,讓資訊零時差,不論通勤或運動都會戴耳機聆聽。

3.細排行程

運動、睡覺、和太太或小孩吃飯都要排時程,如果不安排,時間就會浪費於無形。

4.清晨無敵

每日清晨4點起床,上午7點開晨會前已做完運動、消化來自歐美客戶的1、200封e-mail、看完7份報紙,好整以暇應付當天工作。

5.只用簡訊

不接電話只接發簡訊,因為一通來自客戶的電話,東拉西扯可能耗費掉一小時,務必避開無效率的工作形式。

這 3本書,楊應超讀超過10遍楊應超即使天天與時間賽跑,但每天晚上必定空出30分鐘聽有聲書,而他最常閱讀勵志叢書,許多書甚至聽、讀達10多遍。以下3本就是他一讀再讀的好書。

《喚醒心中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 作者:安東尼.羅賓心得:潛意識控制著我們的生活,如果能對自己的心靈與感情控制自如,將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創造出想要的生活。

《祕密》(The Secret)作者:朗達.拜恩心得:人最大的問題,往往是逃避,而不是問題本身!這本書說明:要改變你的狀況,首先必須改變你的想法。

《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作者:戴爾.卡內基心得:這是大師卡內基的思想精華,深刻剖析人性弱點,從中能學習如何用尊重、理解與真誠來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並增強自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6

郭台銘加速吃蘋果 還有一道「人」關 權威分析師楊應超 拆解新鴻海動向

2016-05-09  TWM

前巴克萊資本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分析iPhone成本, 鴻海在組裝、機殼上,最多拿到四十美元; 而一片面板,卻有五十美元,郭台銘會不賺嗎?

二○一二年我就說,如果鴻海真的把夏普吃下來,那將是鴻海史上最佳購併案,四年後,郭董美夢成真,堪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現代武松(郭台銘屬虎)』!」被喻為「最懂鴻海外資分析師」的前巴克萊資本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說。

巴克萊證券因結束亞洲證券業務,而在四月撤離台灣,旗下分析師也被要求暫時不得對外發言,但在四月二十一日禁口令一結束,楊應超就馬上飛回台灣展開產業尋訪之旅,並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這段期間他對全球及台灣科技業的觀察與展望。

畢竟是「最懂鴻海的外資分析師」,話題就從鴻夏戀開始。楊應超不疾不徐地從電腦包拿出最新款的iPad Air,隨即打開「iPhone關鍵零組件價格表」檔案,非常嚴肅地說:「你知道嗎?五.五吋iPhone 6s Plus的BOM(元件)成本約為二六○美元,而面板就要五十美元,占了近二○%比重。」

布局未來營收成長

以夏普技術 吃面板訂單

的確,對鴻海來說,辛辛苦苦衝高良率,每支iPhone 6s Plus的組裝費用也才賺十五美元,即使加上機殼等關鍵零組件,最多也才拿四十美元,但一片面板就輕輕鬆鬆五十美元進袋,「你要是郭台銘,若有機會搶iPhone面板訂單,你要不要拚?當然要!這就是他想盡辦法要購併夏普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夏普的IGZO技術,有機會讓鴻海取得OLED iPhone的面板訂單,這個訂單一旦吃下,等於鴻海來自蘋果的營收可以直接增加將近一倍。」楊應超說。

至於鴻海非夏普不買的另一原因,在於OLED iPhone技術將是一大突破。

楊應超表示,iPhone經過那麼多世代發展,該突破的技術大致上都差不多了,今年也許雙照相鏡頭會是亮點,但對整體出貨不見得有太大幫助,唯一還有進步空間的就是「電池壽命」,尤其現在是使用者透過手機大量觀賞影片的時代,但電池和其他零組件不一樣,要延長電池壽命,除了讓電池體積變大外,就只能讓智慧型手機螢幕變得更「省電」,而OLED面板技術剛好可以做到這一點。

「關於OLED,夏普是有技術潛力,但執行力並不好,鴻海入駐後,除了讓OLED技術盡快上軌道外,還可以替這項技術找到出海口,因為夏普技術再好,找不到產品可以應用也沒轍,品牌廠商雖然可以決定用哪家零組件,但組裝廠商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力,鴻海在這一塊擁有很大的優勢。」楊應超解釋。

「可以想見,收購夏普塵埃落定後,郭台銘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楊應超回想,二○一二年鴻海公告將入股夏普當下,他正在新加坡拜訪國際機構投資人,郭台銘當下從大阪打了三通電話找他,直到第三通才接上話。

減緩夏普虧損情況

由日本人治理 並迅速裁員「當時,郭台銘難掩興奮的心情,非常清楚點出入股夏普的三項主要目的:一、供貨面板給客戶;二、可以讓夏普的『白色家電』品牌更為響亮,也可以給鴻海代工的機會;三、聯日抗韓,一起抵抗主要競爭對手三星。」楊應超表示,尤其是講到面板這一塊,可以感覺得出郭台銘的滿腔熱情,由此來看,在成功入主夏普之後,面板幾可確定將是未來支撐鴻海集團事業版圖的最重要骨幹。

不過,收購夏普後,楊應超認為郭台銘的挑戰才要開始:「夏普今年預估還要虧損一千七百億日圓,大家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削減成本,但日本文化哪是隨便可以讓人走路的?因此,我覺得方法有二。

一是以日本人管日本人,而非由外界原先預期的日本通戴正吳(鴻海集團副總裁)出馬;其次,若逼不得已得裁員,速度必須要快,長痛不如短痛,公司最怕謠言滿天飛,這只會讓人才流失得更快。」簡單地說,人事安排能否「以日治日」、是否可以快速敲定裁員計畫,這就是楊應超認為評估鴻海購併夏普後續效益的兩個短期指標。

事實上,夏普日前已證實正在討論規模千人的裁員計畫;另一方面,夏普高階主管的向心力,其實也不無鬆動可能,原因在於「後有退路」。

被喻為「日本郭台銘」的精密馬達製造廠、日本電產創辦人永守重信,過去兩年積極招攬被夏普裁撤的高階人力,已雇用百位來自夏普的員工,今年三月下台的夏普前副社長大西徹夫,五月起就將擔任日本電產顧問。此外,永守重信更在四月二十五日表示:「如果可以,我希望雇用三百位左右(夏普)員工。」郭台銘如何在削減成本的同時維持團隊戰力,是個考驗。

鴻海長期觀察指標

管理須調整 權力適度下放除了盡速讓夏普轉虧為盈外,楊應超認為,這樁重大購併案衍生的另一問題,是鴻海集團的「接班大計」。「隨著鴻海集團版圖越來越大,如何讓權力適度下放是很重要的,郭台銘曾說欣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所設立的七人決策小組,我認為這對鴻海集團來說也是可行的方法,畢竟過去二十年,台灣科技業很少看到五十歲以下青壯派接班的成功例子。」楊應超說。

換言之,楊應超認為,在購併夏普、集團版圖瞬間擴大後,鴻海的管理結構能否因應調整,將是值得留意的長期指標。

延續鴻海收購夏普的話題,楊應超也直指台灣其他硬體製造公司同樣必須面臨「轉型」壓力,尤其是與蘋果沾上邊的,由於蘋果已PC化、高速成長不再,對零組件出身的蘋果執行長庫克來說,「增加供應鏈合作夥伴、壓低零組件廠商獲利」是必然結果,這對毛利率原本就已「毛三到四(意指毛利率極低)」的科技硬體製造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非常樂意看到宏達電能在虛擬實境(VR)領域有所突破,但產品做出來,下一步該如何維持領先地位?智慧型手機業務由盛轉衰的殷鑑不遠。」楊應超拋出這個問題。

他指出,為了切入虛擬實境領域,臉書砸下二十億美元收購Oculus VR,之後又與三星合作,最近更把微軟拉進陣營,「光看這群股東陣容,就知道資源有限、形單影隻的宏達電會在VR領域遇到多大的挑戰了。」「鴻海收購夏普,除了集團版圖戰略意義外,何嘗不是苦思轉型下的必然結果呢?」楊應超語重心長地說。

撰文 / 顏喻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3

專訪「最懂鴻海的分析師」楊應超:百億買諾基亞 郭董想複製小米模式

2016-05-30  TCW

諾基亞,微軟也擺不平的「角色」,郭台銘為何自信能駕馭?在吞下夏普這個虧損黑洞之後,股東如何衡量這次鴻海的勝率?

一個微軟都駕馭不了的「角色」,郭台銘真能勝任?

不到兩個月,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又拿下一大國際品牌。

五月十八日,鴻海子公司富智康攜手芬蘭新創公司HMD Global Oy,宣布以三億五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百億元,收購微軟旗下諾基亞(Nokia)功能型手機業務,未來將負責其設計、製造、銷售與售後服務。

二○一三年九月,微軟斥資約新台幣二千一百億買下諾基亞旗下手機部門,不到三年,這樁婚姻正式宣告破局。如今,微軟不只出脫功能型手機業務;最快今年十月,當微軟和諾基亞簽署的智慧型手機授權合約到期,鴻海也將推出諾基亞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協助昔日龍頭重回市場。

這也代表,未來只要看到鑲有藍白字樣的「Nokia」手機,背後操盤手,正是郭台銘。

郭董剛買去年大虧逾二千五百億日圓的夏普,又收購市占率節節敗退的諾基亞,為什麼一個半月內,他接連大買賠錢貨?

連今年蘋果手機出貨都零成長,他又憑什麼認為,這個已經衰敗的手機品牌,在他手中做得起來?

我們專訪有「最懂鴻海的分析師」之稱的巴克萊前董事總經理楊應超,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分析:

富智康二??四年在香港上市時,那時候一半的業務是諾基亞跟摩托羅拉來的,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後來iPhone出來,這兩家被打得一塌糊塗,富智康(營收)就掉下來了。現在有了諾基亞,至少營收可以先穩定下來。

富智康董事長童文欣也知道要轉型,這有點像鴻海買夏普,富智康買諾基亞也(是)不得不(的決定),它的現有客戶已無法成長,所以只能跟同樣客戶多做點東西,以前只做代工,現在往毛利高的服務、品牌走,若不這樣做,它跟其他只做代工的廠商有什 不同?毛利永遠二%、三%。

拚轉型,藉此一圓品牌夢

富智康以後製造諾基亞手機,絕對會用夏普面板。郭台銘自己打造供應鏈,從鴻海買夏普時,他就一直講「出海口」的概念。組裝公司對採購零件絕對有影響力,大家以為蘋果零件是蘋果主導,其實檯面下是鴻海主導,蘋果給鴻海兩、三家公司(選),鴻海說這家不好,蘋果不敢講話。

夏普(?工廠)之前賠錢,現在賺錢,鴻海就是用夏普的面板嘛,不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掉(去化產能),做得再好,用不掉也沒有用,品牌就是另一個出海口的概念,現在他品牌跟組裝都包了,那就是更大的出海口。

郭董一直有品牌夢,他現在做的事跟(二?一四年)聯想買摩托羅拉差不多,只是他不能掛鴻海品牌,但都做到銷售和服務了,這跟做品牌有什麼不一樣呢?

怕跟客戶直接衝突,他只好轉個方武做(編按:指目前諾基亞品牌授權由芬蘭HMD取得,並非富智康直接取得),一步一步來。

而且他可以跟客戶講:「你也可以比照諾基亞的模式,我幫你做設計、製造、銷售,你只要有品牌就好。」客戶可能高興都來不及,有人幫忙做,不用自己管製造、銷售、庫存,對他們來說風險也較低。

我覺得他是想當世界的小米(編按:指把小米在中國成功的低價模武,複製到全世界)。小米因為專利問題走不出中國,若是鴻海就完全沒這問題。

下一步,做低價機攻印度當時聯想買摩托羅拉做過市場調查,對全球消費者來說,他們心中前三名手機品牌還是摩托羅拉、諾基亞跟iPhone,即使諾基亞生意變差,但它的名字打出來,消費者還是有印象的,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公司,品牌效益還是在。

他買諾基亞下一步,絕對是做低價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瞄準新興市場,這一塊市場非常大,像印度現在3G、4G才慢慢在做,對價格敏慼度還是比較高。這樣和大客戶蘋果也沒太大衝突.低階又可以衝量,全球一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十幾億支,他只要拿個一?%就不得了。

所以他買諾基亞我一點都不驚訝,早在十年前,他就買下諾基亞工廠,之前諾基亞把手機賣給微軟,平板是沒有賣的,平板部門後來解散了,但解散前鴻海就知道了,鴻海就把它買下來,諾基亞之前出的那款Nl平板,就是鴻海操盤。

郭台銘向來很敢逆勢進場,二??九年金融風暴後,即便面板產業很慘,他一心想的就是要變大,大者恆大才有利競爭,他趁大家狀況都不好的時候收購統寶、奇美電。逢低買進,價格才可能買得好,不然,二?一二年他買夏普一股多少錢,現在一股多少錢?(編按:一二年原先鴻海和夏普交易金額一股四百九十九日圓,後破局,今年重新議價,一股一百二十八日圓成交)

當然,低點買也有風險,但至少比起微軟,他買諾基亞是互補的:諾基亞有專利、品脾、通路,它需要的是富智康快速、低成本的製造能力。小米有的,他們都有,小米沒有的,他們也補齊了。所以我認為,這對富智康來說,是一件「最好的合併」。

楊應超

出生:1967年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巴克萊董事總經理、亞洲科技首席分析師

現職:台灣異康Fintech集團首席資深顧問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