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宅男部隊 搶走銀行120億換匯生意

2013-12-02  TCW
 
 

 

「蜜蜂創業家」的力量,甚至撼動了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獸。我們來到全球兩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直擊對戰現場。

金融服務業為英國創造了超過兩百萬個工作機會,光是一平方公里大的倫敦金融城裡,就有超過二千五百家公司依此為生。但這些穿著訂製西裝的銀行家們,可能沒料到自己的工作正受到威脅。

敵人,不過三個地鐵站之遙。

點對點換匯,免高額手續費

塗鴉、褪色的油漆和磚牆上的綠草,這裡是曾淪為治安死角的東倫敦,三千多支創業團隊以此為基地,「進攻」著各個產業;金融業,是其中最受矚目的「受害者」。

我們走進了一棟名為「茶樓」(The Tea Building)的建築,拜訪TransferWise,這是全球第一個「點對點換匯」(peer to peer lending)平台。

透過這個平台,人們直接上網就可以跨國換匯,不再需要透過銀行。

這種新服務,就是把「點對點」(P2P)技術用在金融交易(如換匯、融資等)上,利用網路使用群(peers)間交換資訊的網際網路體系,便能進行資金借貸、外匯買賣。

這是「科技宅男最強力復仇!」《經濟學人》形容。過去三年,這群宅男們讓「點對點融資」的金額成長了三十倍,他們「正在單挑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獸!」

我們見到了這群宅男的首領:辛里克斯(Taavet Hinrikus),聽他談與巨獸的對戰。

當時二十九歲的他,和好友因為長年離開家鄉愛沙尼亞在他國工作,在英鎊和歐元之間的轉換,「每次匯款,我的錢就少了五%,很悶。」

不願忍受虧損,領歐元薪資的他和在倫敦工作的好友講好,每個月,他將歐元匯進好友帳戶,替他償還貸款,而好友則將等值的英鎊,匯回至辛里克斯的英國帳戶。

TransferWise的平台雛形於焉誕生。

「你想想倫敦有多少外國白領在這?」曾是Skype第一號員工的辛里克斯,認定這個模式的市場潛力,和好友帶著新台幣二百五十萬元的創業金,開始了TransferWise。「我們其實就是讓換匯服務更快、更便宜、更透明!」

現在,一個德國人透過TransferWise,將英鎊一千元轉回家鄉,手續費只有英鎊四‧五元,僅一般商業銀行的一○%。

鎖定旅外白領,靠社群試用再修正

但一開始,這個只有二百五十萬元的創業本錢,辦公室牆上還隱約看見過去做為茶葉倉庫、培根工廠的痕跡,要如何讓人將錢交給他們?

「信任是我們最大的關卡,」辛里克斯說。銀行靠的是龐大的金融資產和百年信譽,TransferWise必須靠「社群力量」。

他們鎖定各國旅外的白領階級,一一拜訪這些社群,用優惠邀請他們試用,再靠著回饋意見修正,請他們上網提供心得。

於是,在英國最大第三方評測網站Trustpilot上,TransferWise擁有五顆星的評價、排名線上金融服務中的第五,而PayPal三顆星不到,連前二十名都沒排上。

沒有廣告預算,靠著口耳相傳,TransferWise每月營收以二○%到三○%的速度成長,平均每次匯款金額超過英鎊一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萬一千元)。

兩年取得政府背書的認證服務

取得消費者信任後,下一關是政府認可。

他們以超過兩年時間,與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密切合作,修改內部系統,請政府為他們提供認證服務。

三年至今,TransferWise的員工人數僅三十五人,比一間銀行分行行員還少,但經手的匯款總額卻逾英鎊二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提供十九種幣別的服務。 二○一二年營收較前年成長了十倍,今年可望比去年再成長十倍。

亮眼表現,讓TransferWise成為臉書早期投資人、PayPal創辦人錫爾(Peter Thiel)在歐洲的第一樁投資案,第一輪募資就拿到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

但既不收較高的手續費,也不靠著資產操作賺錢, TransferWise如何永續生存?「就像亞馬遜(Amazon)對出版業做的那樣,」辛里克斯說,他們和銀行思維不同,不用高薪聘請菁英研發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也不想著運作金融資產獲利,替自己省了許多成本、避開風險,「我們就能繼續追求更便宜、更好的服務,這樣就不怕被淘汰了,」辛里克斯說,他們運用大量電腦運算法,隨時處理資料,等於養了一批不下班的銀行行員,點開TransferWise網頁,甚至能隨時看見各種幣別的進出狀況。

三年過去,TransferWise雖然尚未損益兩平,但辛里克斯認為,薄利多銷,獲利是遲早的。

「當時也沒人看好Skype,但它現在占了國際長途電話三成以上市場!」他信心十足的說。被視為第一波金融創新服務的TransferWise,讓保守金融業都動了起來。

由十四家國際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的FinTech Innovation Lab計畫,已進入第四年,提供空間、食物、資金,要養這些小蜜蜂創業家們。巴克萊銀行技術長克拉比(Shaygan Kheradpir)坦承,「金融服務中科技的角色越來越重,只有新科技才能提供我們客戶要的那些最新服務。」

從一場實驗到整個金融業創新,這場創業之旅仍持續中,且規模越來越大。或許下次,當我們發現制度中的「不合理現象」時,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縫隙商機?

【延伸閱讀】TransferWise成立:2010年員工數:35人主要服務:全球第一個點對點換匯平台成績單:人數不到1間銀行分行規模,卻1年經手全球19種幣別、新台幣120億的換匯業務革了誰的命:West Union等匯兌機構、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92

全球貨幣貶不停 怎樣換匯賺最大?

2015-02-16  TCW
 
 

 

超強勢美元趨勢確立,今年來全球貨幣接連出現重貶,元月至今,已有逾十國央行無預警宣布降息,連帶造成貨幣貶值,而近期若有出國旅遊的打算,在各國貨幣跌跌不休之際,以穩步走升的美元做為換匯跳板,不失為降低匯損的好選擇。

別急換匯,但美元逢低先買

當各國貨幣幾乎只跌不升,出國購物到底該怎麼換匯最划算?外匯投資達人Joe建議:現在無論持有哪一國的貨幣,長期來看都在貶值,因此近期若有出國計畫,先不用急著換匯,倒是美元可以逢低先買,等到要出去了再換成當地貨幣,雖然還是要承擔手續費,不過與近期匯率頻繁變動的風險相比仍舊划算。

而目前海外旅遊消費,可分為現金支付與海外刷卡兩種主要模式。然而該如何換得方便又划算?如何抵銷手續費支出?以下綜合比較外幣使用的五大撇步。

第一,外幣ATM省最多。要取得外幣現鈔,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是到銀行臨櫃兌換,但是台新銀行金融市場處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提醒,這是成本最高的換匯方式,因為國內銀行雖然同時告示現金匯率與即期匯率,但臨櫃換匯皆用較高的現金賣出價格計算,而且有的銀行還會加收手續費。

因此,外匯主管與旅遊達人們都不約而同建議,出國前可以先到國內的外幣ATM提領以新台幣存款結購的外幣現鈔,因為銀行通常會提供美元、人民幣、港幣與日圓的優惠匯率。

像是臺灣銀行的外幣ATM提供美元減免五分、其他外幣千分之二優惠。

例如想要換取三千元的美元,若以二月九日的匯率計算,透過臨櫃的現金賣出價,需要新台幣九萬五千零七十六元,但透過臺灣銀行的外幣ATM直接提領美金,還能優惠五分,直接現省一百五十元。

兆豐金則是美元、港幣與人民幣使用中價匯率(現金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平均)、日圓則用即期匯率計算,因此透過兆豐金臨櫃換鈔,以二月九日匯率計算,需要九萬五千零七十元,而透過外幣ATM以的中間匯價計算,則現省二百二十五元。

網銀換匯,美元換兌有優惠

第二,網路換匯最方便。如果不想特地尋找外幣ATM,陳有忠表示,他自己也常透過網路銀行來觀察匯率低點,再透過線上結匯系統適時換匯。而且網路銀行通常也有不同的優惠,像是臺灣銀行提供美元便宜二分、其他幣別千分之一的優惠 ,而千分之一的計算方式,就是以原本的匯價再乘上○.九九九(一減掉千分之一)的優惠價格。

以二月九日的匯率為例,若要兌換三千歐元,在臨櫃需要支付新台幣十萬八千五百一十元,透過線上結匯千分之一的優惠,則能多省一百零九元。

如果不想多跑一趟到分行領取,旅遊達人郭宜婷建議,臺銀與兆豐金提供的網路結匯,可線上付款後,直接到機場一起提領,不僅都沒有手續費問題,也能自行掌握匯兌比價。

第三,出國再領錢,要先挑銀行。有的人習慣到了國外再用海外提款機領錢,雖然海外是以國際匯率計價,但是大多數銀行會加收每筆一%至二%的國外交易服務費,對小額換匯的人來講,仍舊買貴了。

因此,郭宜婷建議可以找大型外商銀行像是滙豐等,透過跨國銀行的全球貴賓服務,可以辦理外幣提款卡,讓消費者到海外跨國提款免手續費,但前提是外幣帳戶內要有足額的外幣,不僅能省下信用卡結帳的手續費,又可避免現金攜帶過多導致遺失或者被搶的風險。

選對信用卡,多賺現金回饋

第四,刷卡前先看現金回饋。出國避免攜帶太多外幣,信用卡就成為出門在外最好的消費工具。然而在國外以信用卡消費時,會依結匯日的大盤匯率轉換成新台幣,再加計信用卡國際組織的一%作業手續費,及銀行的○.五%手續費,因此只要踏出國門刷卡一筆,就要額外負擔一.五%的額外成本。

因此,消費者可以先了解各家信用卡的優惠,透過海外現金回饋,補償這筆額外支出。例如元大銀行的鑽金卡在海外消費最高享有二.二%的現金回饋,國泰世華現金回饋御璽卡、台新銀行的商務白金卡也有二%海外消費現金回饋。加上農曆春節來臨,各家銀行莫不加碼現金回饋,最高甚至上看三%,不僅讓時常出國消費的旅客免除手續費困擾,甚至還倒賺了不少。

第五,雙幣信用卡免匯兌風險。去年四月,金管會開放美元、歐元和日圓三種幣別的信用卡業務後,玉山、中國信託、兆豐銀行和國泰世華銀行陸續推出美元雙幣信用卡。

玉山銀行副總經理林榮華表示,海外消費以新台幣結算,通常隱含匯兌風險,而雙幣信用卡讓本身就有美元、日圓等外幣戶頭的旅客,直接從帳戶中扣款,省下匯兌成本。

而旅行回來之後,手中如果還有多餘外幣,陳有忠建議不要再存回新台幣,否則光是手續費又被多剝一層皮,玩多少就花多少才是最實惠的旅遊方式。

在匯市劇烈波動的一年,從外幣兌換到信用卡消費,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才能玩得盡興又划算。

【延伸閱讀】海外刷卡現金回饋,最高上看3%—各信用卡加碼內容

■ 元大銀行卡別:鑽金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2.2%加碼內容:今年第1季日本、韓國消費達新台幣2萬享3%現金回饋;第2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消費達新台幣2萬享3%現金回饋

■ 國泰世華卡別:現金回饋御璽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2%加碼內容:5月底前海外消費達新台幣1萬元再享海外消費1%回饋,最高可達3%現金回饋

■ 台新銀行卡別:白金商務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2%加碼內容:每筆消費2%無上限回饋

■ 華南銀行卡別:旅鑽個人商務御璽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1.6%-1.8%加碼內容:消費超過5萬元,可享1.8%海外回饋金

■ 兆豐銀行卡別:利多御璽商旅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1.6%加碼內容:新卡友核卡後12個月內國外消費現金回饋最高2%

■ 台新銀行卡別:昇恆昌聯名御璽卡海外消費現金回饋:1.5%加碼內容:每期帳單回饋上限最高1,500元

資料來源:Money101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5

年節旅遊換匯,美元先換、日圓歐元再等 美將升息 四大外幣這樣買最賺

2015-11-23  TCW

美元可望一枝獨秀,新台幣與美元利差將擴大,換匯想佔點小便宜,不妨盤中進場,現賺匯差。

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在十二月中升息影響,全球各股市十一月以來聯袂重挫;對習慣在農曆年假出國旅遊的台灣民眾而言,除了股市,還有一項攸關荷包的事值得注意:現在是不是換外幣的好時機?

美國升息對全球匯率影響,可分成升息前、升息後,各貨幣情況不同。國人最常見的新台幣換美元,就適合在美國宣佈升息前先換。

美元看漲升息前越早換越有利

因為九月台灣央行才決定降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是六年半來首次,不太可能十二月就馬上改弦易轍,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說,不必然跟進美國升息,因此隨著台美利差預期擴大,未來新台幣趨貶,甚至突破三三﹒八大關的機率極高。

若再把眼光放到明年來看,以台灣目前經濟面臨「保一%」、物價漲幅也不到二%的條件下,即便明年台灣會升息,幅度和速度也肯定小於美國央行,新台幣在沒有利差優勢下,未來只會相對美元貶值越大,早換美元當然有利。而且國內民眾還能吃一點央行豆腐。因為美元走強是大趨勢,而央行為了不引起市場一窩蜂搶賣新台幣,盤中刻意調節,看看最近一個月(截至十一月十三日)內,美元兌新台幣累計波動幅度不到一%,看似很平穩,但這只是用收盤價計算。

如果民眾是在早上交易盤中就先換美元,例如,盤中可能報價是三十二.五,但尾盤在央行壓低下,就會來到三十二.八,等於是今天買美元馬上就現賺匯差。

長期以來,台灣央行都有此一模武調控匯率,行之多年也引起美國側目。

日圓、歐元看貶美升息後再買才劃算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政部日前在其發表的「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中指出,台灣央行今年前七個月,有高達七五%的交易日在尾盤幹預匯率,雖然這對於資本流動而言是不夠自由,但卻是台灣投資人換匯賺小利的好方式。

除了美元,最多人關心的就是日圓要不要先換,答案是越晚換越好。

因為日本央行近期已經暫緩加碼量化寬鬆,這與日本經濟小幅回升有關,像是日本民間零售消費額第三季增加了一.八%,優於第二季增加的〇.二%,表明日本民眾消費力正增加。

從日本央行態度而言,此時也是採「多看少做」的戰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十一月初曾公開表示,雖然目前通膨仍逼近零成長,但從股市、房市等來看,日本經濟的確有起色,特別是這幾年國際旅客大批到日本觀光,填補日本老年社會消費力不足,加上日本出口商匯兌收益近幾年累計上看兆日圓,企業手頭現金充足,市場不缺錢,是不是需要進一步量化寬鬆,仍需要觀察。

換句話說,日圓目前還缺乏主動續跌的動能,除非是美國升息加快或日本經濟復甦突然不如預期,才會驅動日本央行再度撒錢,而這些都將是明年才會發生的課題。

以新台幣兌日圓來說,待美國升息後再換更有利。比起台灣,日本央行希望繼續維持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時間可能更長,避免經濟再度出現二次衰退,屆時日圓將比新台幣更弱勢,晚點換對台灣民眾較有利。

至於歐元,由於歐洲央行官員有多數共識要再度放鬆貨幣政策,驅動歐元走貶,外界預期會逼近與美元平價,對台灣民眾來說,新台幣兌歐元選在美國升息後較劃算,因為歐元區負利率政策會使得歐元兌美元的貶幅,大於新台幣兌美元的貶幅,等於相對新台幣兌歐元升值。

至於巴黎恐怖攻擊對歐元影響,預料對歐洲當地觀光、航空、餐飲將產生負面衝擊,歐洲央行將採取更積極刺激措施,讓歐元維持弱勢,以刺激經濟。

目前有兩種市場預測:首先,若聯準會宣佈的新年度升息規畫,是比市場預期來得更激烈,那 歐元兌美元破一比一的機率不小。

反之若規畫的升息幅度相對緩慢,歐元反而會出現一波利空出盡的小多頭,但屆時也會帶動全球非美貨幣(含新台幣在內)走強。但這畢竟不改歐美利差擴大趨勢,投資人仍可靜待歐元貶勢恢復,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支持晚換歐元較有利。

國人近期最興盛的外幣投資:人民幣,操作策略上也是偏向美國升息後再考慮換。

人民幣走強 政府幹預,短線甜頭少

關鍵原因在於,人民幣十一月底將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是否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做儲備貨幣。由於時間點距離聯準會開會日期只有兩個禮拜,加上目前該組織官方態度多持贊成,助長人民幣短期走強趨勢。

再者,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不論在利差或者匯率幹預上,中國政府向來都具有較大控制優勢,除非是國際資金大舉撤出,人民幣才有被迫調整的空間,但目前國際經濟情勢還不至於壞到如此地步,官方要讓人民幣再度大貶也將是明年度的議題。

因此,短線上,新台幣先換人民幣並不會有多大甜頭,反而不如待美國宣佈升息後,觀察人民幣是否禁得起展開國際化的第一道考驗,再決定較有利,避免誤判。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4

避險資金湧入、安倍經濟失效,推升幣值 便宜日圓再見 出國換匯趁現在

2016-04-25 TCW

新的一年至今,日圓不斷上演大反攻,連負利率政策都止不住,內有經濟問題、外有國際資金因素,未來日圓還會更貴。

猴年到來後,日圓變貴了!不過,倘若民眾有需要兌換日圓,最好先搶先贏,因為現在可能還不是最貴的時刻。

十一個月前,新台幣兌日圓才來到一比四,創下日圓十七年來最便宜紀錄,從台灣大媽到中國大媽皆瘋狂搶購日貨,沒想到猴年一來,日圓就展開大反攻。日本在一月二十九日宣布負利率政策後,原本資金理應大舉撤離日圓,結果反而驚漲,不到三個月即寫下二○一四年十月底以來新高紀錄,新台幣兌日圓跌破三.三三元大關,難怪最近不少規畫旅日的國人,都為換匯苦惱。

近期日圓強勢升值,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資金避險需求升溫,大舉買進被視為資產價值相對安全的日圓,有極大的關係。日圓這波漲幅,堪稱二○一二年底「安倍經濟學」上路,放手讓日圓大貶以來,最激情的一次漲勢。這也讓各界更關注:接下來,日本央行還會祭出什麼招數來拯救經濟?

四月十三日,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表演說,肯定過去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的成效,同時強調,倘若有必要,將持續進行量化寬鬆(QE)和負利率措施。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四月底日本央行會議後,日本政府將擴大購買ETF(指數型基金)和公債的規模,但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直言,弱勢日圓、QE、負利率等手段,無法根本解決高齡化社會、消費動能不彰等問題。甚至連日本二○二○年將舉辦奧運,目前似乎都感受不到相關民間投資的活水。

日圓強勢難止年底前,估有一波新高點

「現在想推出讓日圓由升轉貶的措施,這措施必須很強、很強,甚至要比負利率還強,但我認為很困難。」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強調,日圓走強,市場避險資金湧入,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因為各界不期待日本央行的弱勢日圓政策會發揮成效。

以擴大購買ETF而言,目前日本已達六成到七成ETF皆由政府退休金所持有,陳朝燈指出,基本上政府不可能買下一○○%,由此推算,就算有意加碼,空間也非常有限。

倘若市場對日本政策的保守預期心態成真,在避險需求不易退燒情況下,日圓極難走弱。

目前一美元兌日圓約在一百零七到一百零九間震盪,星展集團投資總監林哲文認為,年底前會來到一百零六;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也認為,年底前將穩定維持在一百零五到一百零六元;美銀美林最新研究報告更指出,今年可望測試一百至一百零五關卡,顯見年底前,日圓可能還會來到另個高點。

「今年日圓相較於其他非美元貨幣,會相對強勢,下半年不太可能再回到年初一百二十的位置。」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倘若四月底日本宣布進一步的寬鬆措施,日圓價位卻沒有太大變動,甚至還走升,代表強勢格局短期內不易扭轉,未來再跌也有限。想兌換日圓的投資人,不妨考慮酌量布局。

日股面臨壓力現不宜動,操作等四月底後

不過,日圓走強,不等於是介入日股的好時機。專家們異口同聲指出:日圓,正是影響日股走勢的最關鍵因素。觀察近年來日圓、日股走勢,只要日圓走強,日經二二五指數就普遍呈現跌勢,相關性甚高。

但,如今日圓走強,明顯侵蝕日本的出口產業獲利,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溫德寧(Nicholas Weindling)指出,以市值來看,這波日圓急升下,以出口為主的大型類股表現的確相對疲弱。

四月中,IMF(國際貨幣基金)下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在已開發國家中,日本遭下調幅度最大,今年經濟成長率從預估的一%下修至○.五%,明年更因日本準備啟動第二階段增收消費稅,拖累原就疲弱的經濟動能,從成長○.三%降至衰退○.一%。

利空消息不斷下,近來外資明顯看空日本市場,持續撤出日股。根據統計,今年來,日股連續十三週遭到外資減碼,創下一九九八年以來最長紀錄,拖累日股跌幅超過一成。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數據指出,國人持有的單一國家型基金中,日本基金以四百八十億元規模居第二,僅次美國,可見日本市場在國內受歡迎程度。

儘管日股跌到相對低點,但林啟超建議對日股有興趣的投資人,稍安勿躁,待四月底日本央行舉辦貨幣政策會議後,留意日圓走勢,這將是觀察日股走勢的重要風向球。

倘若日圓相對強勢的格局確立,對日股投資人來說,自然是警訊,只是該如何操作,仍因投資策略而異。

願續抱一年以上的投資人,王進彰認為,若一美元兌日圓來到一百,升值幅度約六%到七%,以日股、日圓走勢相關性之高,推估日股往下修正不會超過一成,再跌有限,不建議貿然拋售,以免賣在低點。

但若手上持有日股部位、近期須變現者,林啟超建議,考慮適度減碼。現階段空手者,不宜貿然進場,等四月底日本央行會議結束再評估。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16

英鎊創年度新高也不放心,英民眾排隊換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66.html

北京時間今日下午2點,英國退歐公投即將拉開大幕,全世界都在靜待英國23日黎明的到來。

眼下,如臨大敵的市場對於任何風吹草動保持高度緊張,隔夜英鎊因民調結果的變化而出現“上躥下跳”走勢,一度刷新今年最高位,對美元大漲0.9%至1.4845,然而出於對退歐後英鎊大跌的擔憂,昨夜英國出現民眾排隊換美元、歐元的現象。

值得註意的是,有外資行擔憂一旦英國推出歐盟,人民幣將成為亞洲國家貨幣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預計貶值幅度可能達到5.2%。但從本周人民幣走勢來看,並未受到英國公投事件的影響,今日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始終處於升值區間。

公投前夕市場嚴陣以待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當地時間本周三下午,英國首都倫敦的外匯兌換點門外排起長龍,部分倫敦市民希望在周四公投開始前,將手中的英鎊兌換成美元或者歐元。

英國郵政總局也表示,本周二當天,該郵政總局的外幣銷售額達到去年同日的四倍之多,分局的銷售額也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9%。英國旅遊集團Thomas Cook表示,過去六周購買歐元的客戶大幅增加,歐元的銷售業績每日遞增。

高盛預計,英國一旦退歐,結果公布後的24-48小時內歐元將快速上漲。高盛稱,2015年夏季,希臘退歐的不確定性對歐元的影響可為23日歐元對美元的走勢提供參考。去年當希臘退歐的恐慌導致風險厭惡情緒飆漲時,歐元因避險資金湧入曾暫時走高,但在歐盟就希臘達成協議後,歐元應聲大跌至1.10以下,所以一旦英國退歐,類似的避險資金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對歐元構成支撐。

公投啟動前夕,一方面英國民眾抓緊最後時間兌換手中英鎊,另一方面英國的銀行業則在積極應對公投結果出來後因英鎊大幅貶值而出現的擠兌現象。

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近日一些英國銀行已經為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建模,來應對銀行現金儲備可能面臨極大壓力的情況。據悉,英國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模擬英鎊貶值20%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包括英國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在內的一些貸款機構甚至已經為實行資本管制建模。

部分銀行表示,用於對沖英鎊和股市大跌風險的衍生品成交量已經出現大幅增加,成交量達到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最大。雖然已經嚴陣以待,但部分英國銀行業高管表示,該行在金融危機後的資本和流動水平已經有個大幅提高,資產負債表之強健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

各大央行也提前為英國公投做好準備。歐洲央行管委諾沃特尼表示,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之間有互相提供流動性協助的協議,將在必要時相互提供流動性。這意味著,一旦出現危機情況,歐洲央行將與英國央行聯手救市,來增強投資者對歐洲的信心、避免市場恐慌局面出現。

此外,全球的外匯交易平臺、銀行等機構也紛紛發布應對措施。

曾在2015年1月因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廢除瑞郎交易上限事件而受到嚴重沖擊的外匯零售交易平臺運營商福匯集團(FXCM)再次針對英國退歐公投所帶來的風險,上調歐元、英鎊,日元貨幣對及差價合約的保證金要求。

福匯在致客戶的信中寫道:該平臺將提高指定金融工具的保證金要求,為英國2016年6月23日公投前的市場波動性做好準備。由於市場變動可能較大及難以預測,希望所有客戶謹慎行事。

此外,中國銀行昨日也就“退歐”公投期間外匯、貴金屬市場風險提示及外匯寶、賬戶貴金屬、雙向寶臨時調整措施發布公告。

中國銀行表示,預計23日至24日外匯市場波動性將急劇升高,流動性顯著降低,部分受該事件影響較大的貨幣如英鎊、歐元、瑞郎、日元以及貴金屬等價格將極為動蕩,甚至可能出現流動性枯竭的極端情況。因此,該行將依據市場情況調整報價價差水平、停止部分流動性較差的交叉盤報價,並酌情降低單筆交易最大限額。

英鎊上躥下跳 人民幣回升

從英鎊最新走勢來看,波動較前兩日有明顯提高。昨日,有關退歐和留歐支持者差距縮進的消息一度令英鎊跌破1.47,隨後不過留歐概率更大的預期又助推英鎊出現上行。

今日盤中,英鎊沖高至1.4828,後震蕩下行,截至北京時間11:00,英鎊對美元報1.4798,微貶0.03%。

(圖說:英鎊對美元走勢)

導致英鎊昨夜出現過山車般走勢的主要原因是英國國內幾份民調結果的公布。

稍早一項的民調顯示退歐陣營支持率領先留歐陣營,導致英鎊出現快速走低;而隨後公布的兩項最新民調顯示,留歐派反超退歐派。民調結果的反轉,導致英鎊匯率也出現V形走勢。這兩項民調公布後,英鎊匯率快速回漲,英鎊對美元上漲逾130點,漲幅超過0.9%,刷新2015年12月27日以來高位至1.4845。

值得註意的是,有部分業內人士擔憂英國一旦退歐,人民幣將出現大幅貶值。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馬來西亞的馬來亞銀行(Maybank)估計,如果英國投票選擇退出歐盟,人民幣和印度盧比將成為亞洲國家貨幣中最大的受害者。預計貶值幅度可能分別下跌5.2%和5.7%。

但從本周人民幣走勢來看,並未受到英國公投事件的影響。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上調277個基點報6.5658,成為近兩周來最大升幅。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始終處於升值區間。

昨日,新加坡金管局表示,將從6月開始把人民幣計價金融投資列入其到官方外匯儲備。此舉是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穩步自由化的認可,也反映出人民幣資產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受這一利好消息影響,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出現明顯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95

中國結算:“深港通”和“滬港通”將分別換匯

中國結算董事長周明在11月18日深港通·交易所推介會上稱,對於滬、深“港股通”分別換匯還是合並換匯,曾進行過詳細的論證。論證下來,由於滬、深“港股通”是兩條通道,如果將兩個凈額合並成一個凈額換匯,則業務流程過於複雜,系統交互過多,耦合度極高,時間窗口有限,操作風險極高。為降低操作風險,滿足“深港通”推出時間要求,最終采用了分別換匯的方式。

周明表示,“深港通”與“滬港通”換匯匯率形成的機制完全相同,出現換匯匯率差異主要是因為買賣分攤比例差異造成,但差異極小。“滬港通”開通兩年來,“港股通”結算總額2萬多億港元,日均結算凈額8億多港元,累計完成近4000億港元的換匯。凈額換匯比投資者個人換匯成本要低。初步估算,“滬港通”開通兩年來,凈額換匯比投資者個人換匯節約成本數億元。下一步,中國結算將進一步加強對換匯銀行匯率報價考評工作,繼續致力於降低換匯成本。

周明還表示,“港股通”標的股票退市後如何處理關系到內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為保護內地投資者權益,“滬港通”準備期間,中國結算經與相關各方多次反複溝通協調,並對“港股通”標的證券退市後如何處理研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經權衡比較,“深港通”及“滬港通”均采用了由中國結算提供名義持有人服務並代為行使權益的方案。這一方案既不改變內地投資者持有港股的習慣,也能夠充分保護內地投資者的權益。“港股通”標的退市已發生過1單。目前看,處理還是比較平穩有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7

下調5萬換匯額度支撐外儲? 6大理由佐證“沒必要”!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外匯儲備也不斷下跌至接近3萬億美元的水平,這甚至引發了國內居民恐慌性換匯的需求,而使匯率脫離了基本面。因此近期有觀點提出,2017年1月居民將可以動用新一年的購匯額度,由此建議降低目前中國內地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然而這一提議至今並未被采納。

值得一問的是,下調5萬美元居民換匯額以逆轉人民幣貶值趨勢、支撐外匯儲備究竟是否具備有效性?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根本原因究竟來自家庭部門還是機構?強勢美元的邏輯中長期又是否成立?

下調換匯額度“沒必要”

之所以會出現下調5萬美元換匯額度的提法,主要是因為該觀點提出方認為——如果明年出現6千萬人購匯5萬美元,那麽3萬億外匯儲備會“空倉”,人民幣貶值壓力會加劇。

“計算的數字是對的,但邏輯非常錯誤,絕對不可能被采納,也沒必要,”曾在外管局任職的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他也用六大理由否認了上述觀點。

首先,根據他的測算,個人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的整體量級並不太大,對外匯市場沖擊有限。“但會不會真的出現6千萬人都換匯?過去兩年經歷了‘8·11匯改’、A股熔斷、外匯儲備持續下降,這一系列利空事件對外匯儲備沖擊多大?過去1年半,我測算個人購匯規模在600-1200億美元。”

“就2017年而言,預計1/4的購匯需求會集中在1月發生(可能略微高估),總量預計在150-300億美元,這可能導致明年1月結售匯逆差擴大,約為-100-300億之間。但沒必要因此降低換匯額度,因為主要的換匯力量還是來自於機構。”

第二,謝亞軒表示,5萬美元購匯額度的政策初衷是經常項目業務的便利化。“當年,尤其是2005-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中國資本流入壓力比較大,外匯湧入中國,外管局也實行了便利化的額度管理,即在額度以內,都可以直接憑借本人身份證,不需要其他證明文件。”因此他也表示,“5萬美元的額度並不是簡單的上限,而是便利化手段,經常項目可兌換的政策沒變。”

一直以來,外匯局對個人結售匯實施年度總額管理,而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下憑真實性證明材料等也可辦理,且境外刷卡購物不計入年度5萬美元的購匯限額內。2007年,外匯局為了促進個人用匯的便利,減少社會成本,將個人年度結匯總額由此前的2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一兩年前,由於中國境外旅遊消費等需求不斷增加,甚至當時還有觀點建議,5萬美元的個人用匯額度可能已經不夠用,還應擴容。

第三,區別於資本外逃的概念,“藏匯於民”近年來一直是監管層呼籲的導向。“藏匯於民,‘民’就是非公共部門,主要指家庭個人、企業持有的外匯資產。中國個人和企業持有的外匯資產對GDP占比僅為 21%(2014年),現在略有增加,但對多約25%。相比之下,其他G20國家的平均水平高達115%,可見中國私人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不是高了,而是低了,應該穩步增加。我們可能要花10-20年的時間才能跟上G20國家的水平。”謝亞軒稱。

第四,維持5萬美元換匯額度對中長期外匯市場的建設也具有一定意義。具體而言,外匯市場要有買方也要有賣方,“但‘8·11匯改’導致人民幣一次性貶值以來,買外匯(主要為美元)的人比遠比賣外匯的人多,因此出現了結售匯逆差,但必須要有外匯的買入者才可能成為將來外匯賣出者。現在中國私人部門對外資產很低,當前不能成為外匯市場的賣出者,這是很自然的。因此限制現在的買入方是不合理的。”

不乏觀點認為——3萬億外匯儲備是底線,必須死守。“但我認為不正確。不應該用底線思維來限制5萬美元換匯額度。外匯儲備不是不能低於3萬億美元的,這只是個整數,沒有其他任何意義。”謝亞軒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測算,有資本管制的經濟體,外匯儲備充足範圍為1.75~2.62萬億美元,無資本管制的經濟體為2.82~4.23萬億美元。該指標涵蓋包括貿易沖擊、債務償還、資本外逃等在內的一系列風險,並根據不同匯率制度和資本賬戶安排設定不同的風險權重。該指標的100~150%為充足範圍。中國外儲是有資本管制經濟體所需充足水平的近190%。

最後,謝亞軒認為,當前限制個人購匯只會引發恐慌,得不償失,用盡換匯額度的居民並不是大多數。

2017年人民幣雙邊波動料加劇

就明年的人民幣匯率而言,謝亞軒認為不會有大的制度變革,“人民幣仍然將維持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形式。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與此不同的是,2016年中央強調的仍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據彭博匯總的46家機構最新的預測中值顯示,美元/人民幣會在2017年一季度到達7,2017年末進一步到達7.12。

在謝亞軒看來,人民幣強弱取決於供需層面,主要力量還是機構,分別為償還對外負債和增持對外資產的需求。“償還債務在2014年到今年6月期間一直在進行,主要階段是‘8·11匯改’後到今年6月。如今,外債償還基本告一段落,明年外匯需求壓力可能會減半,估算明年外匯占款減少規模約為今年800億的一半。”

此外,主流觀點也預計,美元並不具備長期走高的基礎。

潘英麗近期在第四次“經濟學人上海圓桌會議”上表示,美元指數在2018年前可能在110區間波動,很難突破120。 “雖然美元在1985年時較此前的低點暴漲了100%,當時實際利率16%,但現在早已今非昔比,美國GDP增速遠低於當年,且財政赤字率急速攀升,克林頓時期還存在財政盈余。”

具體而言,“從里根到小布什下臺,美國財政赤字突破10萬億,奧巴馬兩任後該數字突破了20萬億,該數字在特朗普任下可能到2020年就會突破30萬億,每年要付的利息就要接近1萬億。”潘英麗稱。

謝亞軒也表示,美國GDP占全球的22%,遠低於上世紀80-90年代,因此美元指數的高度也要低於前兩輪(160和120)。預計如果美元在現在的水平上再升值10%,人民幣貶值預計在3-5%。2018年可能是強勢美元的終結,財政赤字的擴大不利於美元走勢,可以說美元成也川普,敗也川普。”

在他看來,美元指數到2018年前將維持在110上下,人民幣處於守勢,但波動將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45

銀行行長上門“求換匯”,貨幣兌換業多金又搶手?

“換外幣”有多火?黃金周出遊之前,堂堂的銀行行長甚至提早一個月打招呼,希望“截留”一點兒泰銖現鈔。

在老一代人的印象中,“換外幣”是大事兒,要開證明蓋章,得去中國銀行,中國銀行可兌換的幣種也最為豐富。

在海外,貨幣兌換一般由專業的貨幣兌換公司來操作。最初,中國內地並沒有專業的貨幣兌換公司。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時,外國遊客在來中國前想換到人民幣,並不容易。北京聯合貨幣兌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貨幣”)CEO於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當時,人民幣還沒有走出去。這也意味著在2008年,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運動員、記者和遊客只有入境之後,才能換到人民幣。為了滿足這一大批外國遊客的需求,他們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設點,“攔截”和服務外國客戶。

局面從2012年前後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年,中國出境人數達8318萬人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市場。隨著出境遊的蓬勃興起,內地消費者拿人民幣來換外幣的兌換需求大幅增長。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銀行行長“求換匯”的小插曲。

從單向的“換外幣”為主,到貨幣批發再到回國退稅等“貨幣兌換+”業務,通常只有幾個平方米大小的貨幣兌換店,由此與中國經濟、國民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緊密相連。

外幣從賣不掉到不夠賣

但對於來到中國的外國人而言,很少有銀行來做現鈔業務,更別提貨幣兌換。一般境外貨幣兌換都是由專業的貨幣兌換公司來操作,而最早的貨幣兌換行業起源於歐洲,由於該地區國家密集且臨近,所以在飛機場、火車站等地,兌換店遍地都是。

聯合貨幣2006年在北京成立,並於次年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設立了第一家貨幣兌換店。於清表示,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準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機會。

做貨幣兌換,最希望看到貨幣流動起來,這樣才能賺取更多匯差。不過,成立很長一段時間內,聯合貨幣門店更多的是單向的代兌業務,即把外幣換成人民幣,而拿人民幣來換外幣的卻寥寥無幾。收到的外幣賣不掉,只好出售給銀行,換取很少的返傭,這也是聯合貨幣的主要收入來源。

從2010年開始,中國出境遊規模快速增長,到2012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為8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8%。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市場。

隨著出境遊的蓬勃興起,貨幣兌換需求大幅增長,於清發現,聯合貨幣收到的外幣很快就開始不夠賣了,特別是小幣種。

2012年,東南亞遊熱火朝天。一到黃金周,泰銖就成了搶手貨,連銀行都沒有“余糧”。

於清記得,當時和聯合貨幣合作的一家銀行行長,提前一個多月就和自己打招呼,希望可以留點泰銖別換出去,好換給親戚朋友用。

外幣不夠賣,於清他們只好打起了進口貨幣的主意。

2013年,經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海關總署共同批準,聯合貨幣開始從事調運外幣現鈔進出境及批發業務。

兌換業務旺盛的需求,讓聯合貨幣快速發展。截至目前,聯合貨幣已可兌換38個幣種,從機場的一家店,變成了國內57家門店。於清還表示,貨幣兌換業務受到外匯局的嚴格監管,就算是開一家5平方米的小兌換店,也需要經過外匯局審批。

事實上,在出境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刺激之下,國內貨幣兌換業也開始快速增長。根據外匯局公布的名單,截至去年,全國已經有67家貨幣兌換企業,不過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特許業務的機構只有聯合貨幣等8家。

於清並未透露外幣兌換業務增長的具體數字。

不過從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貨幣兌換公司——宇鑫(廈門)貨幣兌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鑫貨幣”,834510)的增長數字或可見一斑。盡管門店數量變化不大,但宇鑫貨幣2015年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近2倍;2016年上半年,增速達到262%。

貨幣兌換也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之一,這算不算和銀行搶生意?

對此於清並不認同。在他看來,一方面銀行的主營業務還是存款和收放貸業務,貨幣兌換利潤率低,對銀行意義不大;但對於貨幣兌換公司,則是主營業務。另一方面,貨幣兌換店也有優勢:更像貨幣便利店,服務更靈活,不用排隊,手機上就可以完成兌換過程,再到門店取鈔即可,換到小額零鈔也更容易。個別幣種相比銀行兌換成本上也只貴出幾塊錢,但相比出境後再兌換還是合算得多。

回國退稅和“貨幣兌換+”

說到利潤率低,於清舉了個例子。貨幣兌換公司的盈利來自於匯差,但用戶兌換100美元,貨幣兌換公司也只賺幾塊錢。

以宇鑫貨幣為例,2016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不過2.5%。

隨著國人出境遊,尤其是出境購物熱情大增,如何才能把握住新機會下的商機?聯合貨幣的目光轉向了更多的與外幣相關的業務,並將其稱為“貨幣兌換+”。

經過反複考慮,聯合貨幣的第一步就是境外購物回國退稅業務。國人海外購物消費能力驚人,購買奢侈品、化妝品等經常一擲千金。據國家旅遊局數據,2016年全年共有1.22億中國人出境旅遊,境外消費金額高達1098億美元,人均花費900美元(約合6192元人民幣)。

為鼓勵外國遊客購物消費,其實各國各地區都有相關退稅政策。例如,經常出國旅行的人知道,在歐洲購物可以獲得10%到20%不等的退稅金,在離境時,拿著退稅單、購物小票和護照就可以辦理手續拿到退稅款。

“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國遊客在歐洲購物卻沒有退稅,不是怕麻煩,就是不知道怎麽退。目前聯合貨幣也是國內首家將歐洲購物回國退稅業務引入中國的企業。”於清告訴記者。

聯合貨幣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遊客僅在法國一地的購物退稅就高達30億歐元。不過根據全球最大的退稅集團環球藍聯(Global Blue)統計,2013年,有三分之一的中國遊客在歐洲購物之後並沒有退稅,有高達8億多元人民幣的退稅款被放棄。

事實上,海外購物的退稅款並非由環球藍聯等退稅集團承擔,而是由當地政府支付。退稅公司並不希望退稅被放棄,因為每一筆退回的款項,退稅公司都能拿到一筆費用。

從2011年至今,中國遊客在歐洲購物有多少退稅被放棄,並沒有官方數據統計。但於清表示,國內遊客退稅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境外退稅點分散、手續繁瑣,語言不好的遊客辦理困難;另一方面是退稅需要多次排隊,很多國人怕麻煩或時間不夠,就放棄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歐洲購物退稅一種方式是領取現金,但要繳納較高的手續費;一種則是在機場投寄退稅單據,幾周後退稅公司將退稅款轉賬至用戶銀行卡或支付寶賬戶中,但手續錯誤、單據不全等原因,導致國內遊客經常寄出了單據,但是拿不到部分或全部退稅。

隨著中國人出境越來越多樣化,出國的目的也從觀光旅遊轉向商業、居住、醫療、教育等更多領域。於清認為,貨幣兌換業務從簡單的收外幣的機構,也必須隨之轉向“貨幣兌換+”,所有和貨幣兌換相關的業務,都可以成為下一個業務增長機會。

事實上,聯合貨幣已經在努力讓業務走出兌換店的“玻璃房”,公司和萬事達(MasterCard)、維薩卡(Visa)等發卡機構合作,計劃推出境外使用的外幣借記卡,某種程度上替代“電子旅行支票”,以解決商務、遊學、自由行等需要帶大量外幣現金出境消費的安全問題。

出境遊未來十年依然將保持高速增長,出境對於很多國人而言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於清認為,隨著未來人民幣和外幣業務的交互越來越多,貨幣兌換店的方寸之間還會有更多的商業機會等待去發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67

華人主導新西蘭換匯市場

1 : GS(14)@2013-11-30 15:44:46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 ... /09241743626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89

內地限換匯 港黃金出口大陸跌五成

1 : GS(14)@2017-01-31 15:15:22

【明報專訊】香港在去年8月至11月,每月出口及轉口到中國的黃金數量按年跌三成,比當年5月高位跌五成。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內地進口黃金收緊,換匯購買黃金有難度。另外,金銀業貿易場計劃去年9月在深圳前海建黃金交易中心,不過,張德熙透露,目前商討先建立臨時倉庫,從而盡快開展交易。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報告,去年8月至11月,香港向內地出口以及轉口的黃金大幅減少,月均僅62噸(見圖),比7月的102噸下跌四成,比5月高位122噸下跌五成。若按年比較,2015年同期的月均出口量為92噸,按年跌幅為33%。去年底,有外國媒體報道,為抑制資本外流,內地限制黃金進口。張德熙亦表示,內地進口黃金的確收緊。而國內進口黃金是以美元結算,「以境內人民幣兌換美元結算進口的黃金有相當難度,這也造成了內地金價比國際金價有高達30美元溢價」。出口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金價的變化。張德熙表示,通常「金價升,有生意;金價停,無生意」。去年上半年,黃金價格一路上揚,一度達到每盎司1366 美元,帶動成交增加。下半年金市開展跌浪,年底收報每盎司1147美元左右,連帶出口也受影響。

前海黃金交易場未開通 擬建臨時倉庫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多年來都力圖拓展內地業務,張德熙於去年4月曾表示,香港正與中國工商銀行(1398)聯手,計劃同年9月在深圳前海自貿區以10億港元建設一座黃金交易中心,為商業用戶和貴金屬交易商提供黃金託管以及實物黃金交易結算服務。張德熙在去年7月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前海黃金倉庫已經獲得前海管理局批准,在選址過程中,存儲規模將有1500到2000噸。不過,本月張德熙接受本報查詢時回應,為了盡早開啟貿易,目前正與深圳海關商討先建立一個小型臨時倉庫,希望早日開啟交易。

國內市場橋頭堡 鑄煉商回流香港

另一方面,黃金鑄煉商回流香港設廠的氣氛無減。張德熙相信,香港的實金業務將逐步重拾80年代的光輝。他表示,2013年開始,隨着內地黃金需求愈來愈大,不少國外鑄煉商逐步回流香港。全中國70%黃金製造業都在深圳,香港是「實實在在最靠近國內市場的橋頭堡。瑞士、倫敦、南非來黃金 ,香港製造4條9(黃金),放在香港倉裏,深圳一有訂單,就運進去。內地透過15間認可銀行可以入口黃金。在深圳加工後或內銷,或回到香港市場銷售。」

明報記者 顧冷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35&issue=20170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