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扁平化其實並不在於一個人從他到CEO有多少匯報層級,而是這一個信息,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抵達不同部門的每個人。信息時代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縱觀古今、大開大合、庖丁解牛、深入淺出”,黑馬營12期課中,吳軍老師的課程得到了學員們的高度評價,甚至有學員稱終於看到了“移動互聯網商業世界的哲學家”。以下為吳軍口述:

1

大數據時代的公司與工業時代是不一樣的。工業時代是分層結構的,它的問題是什麽?從人來講,大家感覺不舒服;信息的溝通不暢。

現在我們講扁平化,其實並不在於一個人從他到CEO有多少匯報層級(在管理上來講)。而是這一個信息,不論是CEO的信息還是你的信息,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抵達不同部門的每個人。實際上這個就等同於帶寬,一個公司內部的管理效應來源於帶寬。

存在很多封閉層級的公司是這樣的,因為他知道這個信息一定要通過他,他是個關鍵路徑,在傳播中會有損耗才能傳遞到下面,甚至他篡改上面的信息。

2

每次我給創業者講課時,都有人問一個問題,我生活在BAT的陰影下怎麽辦?我跟他講,你看看所有創業故事,永遠是螞蟻戰勝大象的過程。所以一個公司在發展,分幾個階段,從初創到快速發展、成熟階段,每個階段要註意幾個不同的問題。6

初創公司創始人的首要任務是招人、定規矩

首先公司的基因很重要,公司基因來源於創始人的基因,所以你找合作夥伴很重要。阿里巴巴馬雲做銷售擅長,所以這個公司賣東西才賣的好,工程、質量什麽就不重視。李彥宏是工程師,所以工程質量做得好點。馬化騰是產品經理,他就會註重產品的細節。

現在自己做事,底下人10個人左右規模的時候,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招人,不是自己親力親為。所以谷歌早期花了很多精力招人,之所以後來發展很快,在於人招得很好。

一個一流的高手,差不多頂10個二流人。所以,首先不要舍不得錢,你一開始給他兩倍錢就行了,但他可能幹10倍的事。而且關鍵在於怎麽衡量他能幹10倍事,當公司漲到100人的時候,他還是很好的員工,而你招二流、三流人的時候,當公司漲到100人的時候,你怎麽看他都不順眼。早期招人都希望公司漲到至少10倍大的時候,他的作用還是能增加不會減少的。

公司在100人以下的時候,每招一個人,創始人都要面試。不說叫企業文化,大家有一個對未來共同的認知,這點很重要。否則當時為了便宜或者快,趕快招一兩個人幹活,後來你會發現,這個人不太能隨著公司成長,這事很麻煩。

用人之長,管理好每個人。我在騰訊的時候,我給他們整個公司搞了一個計劃。針對每個人的特性和崗位進行管理。一個員工不太好,換一個方式試試,他的效率能夠提高就留下, 如果按照計劃過不了關,三個月之後要請他走了。

3

第二個叫定規矩,開始不定規矩,那大家就沒辦法,以後再不定規矩就來不及了。以後所有的人,就是按規矩辦。

一個公司有那麽多事要做,你就幾個人,所以你一定要做減法。

每次創業團隊找我要投資的時候,有時他們會畫一個特別漂亮的前景,我說你都不用談這個,你就給我減,減到這個事不能再減了,就剩這一件事,你就跟我講這一件事。

為什麽?因為螞蟻挑戰大象,你的資源沒他多,你怎麽能夠挑戰成,一定刺它的痛點。不可能把它壓倒在地上揍他。所以你一定把一件事做好,不是所有事都跟他比。

找對人的好處是每個人的主動性都特別高,那時候高到什麽程度。基層員工很少12點以前回家。沒有人要求,但大家會主動幹到那個時候,因為三個原因:一是期權的制約制度,你就知道公司不上市,我們都發不了財;再有一個,你要找到有敬業精神的人們;第三,本身這些事都是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沒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處理好練兵和打仗的關系

到了快速發展階段,這事就來了。CEO認識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那麽怎麽做,有兩個做法:

阿里巴巴它做一次頂層設計,找人來設計公司未來架構,分成好多獨立核算的事業部。這種做法的問題是過早進入後期階段,使得各個部門之間分得很清楚。

騰訊相對好一點,基本上是自然演化的過程,當一個部門、產品足夠成熟的時候,把它獨立出去。一個部門又成熟的時候,又獨立出去。但這樣做法,因為權分的不夠,評定就全在CEO,CEO就很累。騰訊在很晚的時候,才進入到阿里階段。

共同的特點:CEO鎮得住;CEO要鎮不住,這樣的公司可能垮掉。

所以一開始定規矩非常重要。不是底層、中層註意,是所有公司人都要註意的。

5

這是傳統時代,各式各樣的管理方式。

亞馬遜是完全樹狀的,還偏傳統。谷歌是網格狀的,網格狀目的是為了增加帶寬。每一個員工,基本上面有具體管他項目的負責人和人事上的負責人。

Facebook更亂了,完全是自由的組合。自由組合能成的原因,是公司要有契約精神。大家都認可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否則就亂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和公司是零和遊戲,那麽每個人都成挖墻腳的人了。

蘋果過去這樣,喬布斯就是神了。 

4

快速發展階段“360度考核”

360度的考核是怎麽能保證,有時很多的講的就是中層問題,怎麽保證管理比較民主化。

谷歌在晉級上,從過去那種老板、經理、總監說了算,變成差不多一人一票,你要晉級,當然老板不同意晉級,你肯定晉級不了。但他光同意不夠,需要有身邊的同事支持你,一人一票,相當於他的經理有否決權,沒有決定權,這個很重要。然後把這些意見搜集起來,是全公司所有高職級的人,技術也好、管理也好,組成一些委員會來評定。

比如這個委員會有30個人,分成10個組,每個組3個人。這3個人一塊討論,每個小的委員會討論20個人的情況。因為這些人都來自公司各個部門,不是我在這個部門內,跟他好,就支持他晉級。而是我把他放在整個公司的情況下,我覺得他在公司整個層面該不該晉級。升級這種很主觀的事,就變得比較客觀。

考核也是這樣,最後老板召集幾個VP要批準這個事。考核也是這樣,實際上不光是一個老板給這個人寫意見,周圍的人也要有意見的反饋。

為什麽要強調工程師文化,是因為一件事你幹好了,差不多要1萬小時。你可以算一個工程師,從大學畢業,1星期工作46個小時吧,差不多5年時間才湊夠1萬小時。很多人到3年以後就轉管理了,這個公司就變成最沒經驗的工程師在工作。那這就和行業里其他的公司競爭不過了,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你就要有一個類似於管理職級的金字塔里,建立一個工程師和專業人士的金字塔。

工程師大概分了五級,能夠獨立完成一項工程,你告訴他幹一件事,不告訴他怎麽幹,他就能做,這樣才算合格工程師,而且是最基本的。剩下的工程師,只能叫碼農了。

然後要能帶一群眾人工作,不是給他一個行政命令,他就能帶領一群人工作。而是根據自己個人的魅力和他對東西的了解就能做到這件事,這是四級工程師。

能夠獨立設計產品的,就是三級。其實現在國內大部分企業,人超不過三級,後面就不用講了,反正也沒有。實際上一個公司里最能幹活和最重要的,要招三級和四級,因為後面的很少。這個管理和過去工業時代有個差別。

在信息時代,有個人叫德魯克,比爾蓋茨、安迪·格羅夫等都非常推崇這個人。他有一些新的想法,工程師需要有足夠的自覺性,使得老板不給他派任務,他也能幹活。這時候,他相當於管理層的最底層,他管自己,但是他確實在管。他可能10%的時間,他在從事管理工作,但他管的人只有他一個。這時候,他要參與到很多的管理和決策中去,這是本質的,尤其移動互聯大數據時代的特點。

所以在公司一開始的時候,老說基因和文化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說,產品經理說了算,然後到幾個人,底下寫代碼,不告訴我就不寫。那這個企業,在這麽快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就沒有活力。

成熟階段,將大公司做小

谷歌2008年的時候,跟這些大公司競爭都是贏的,跟小公司facebook是輸的。因為公司超過1000人的時候,大家已經離心離德了,萬眾一心是我們美好的想法,我從來沒見過萬眾一心。

從人的進化角度來講,人日常的帶寬,交朋友大概能交到兩三百人。我們的企業家本事大一點,我估計管到500人到1000人,本身人生活本能大概就這麽大,再提升就不是人,是神了。所以600人也正常,企業家畢竟比一般的人交朋友的本事要大一點,我覺得這是蠻正常的。

大公司的問題在於,它不是跟時間、產業賽跑,它是和熊賽跑。

什麽意思,熊在追我,我只要跑得比同伴快一點就行了,是這樣的思維方式。

所以為什麽谷歌比那些大公司跑的快,贏了。比更小的公司,跑不快,就輸了。我們常常看見大公司栽到小公司手上,就是這麽一回事。

7

通常的辦法,阿里的方法並不差,只是太早進入這個辦法。比如采用設立事業部的方法。事業部的方法,如果獨立核算的話有一個大問題,最後這個公司一定是哪一個部門給錢貢獻得最多,它的聲音最大。要記住,新的產品永遠是錢貢獻得最少,永遠起不來,這是微軟到今天一直沒解決的問題。

弄來弄去,最後只剩Office和Windows。當然雲計算最近起來一點。你想想,過去微軟在20年為世界貢獻了什麽?貢獻了很少,不是不想貢獻,不是工程師不努力。它發表了很論文,為什麽那麽沒有成為產品,是因為它單獨核算的體制。

記住創造增量,忘掉零和遊戲

谷歌做了一點,包括騰訊後來也做了一點,事業部分錢不單獨核算,新的事還要支持。部門之間怎麽核算,這是中美公司的差別,大家記住這一條很重要。

如果兩個部門一起合作搞一個項目成功了。成果要分兩份,而不是每家二分之一,這兩個人才有意願合作。

兩個人合起來力量大。做完以後,每個人得了100%的好處,傑克韋爾奇在首席培訓官上課時講,GE這麽大一個公司,還能有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就是兩份不是每家二分之一,這個很重要。

記住創造增量,忘掉零和遊戲,只要我們的股價從50漲到100什麽都有了,50變成40什麽都沒有。

有一次我和阿里的人聊,我說你覺得騰訊手機支付類能夠挑戰支付寶嗎?他跟我說,這件事如果是馬化騰自己來做,這有挑戰。換任何別人,都挑戰不了支付寶。

但谷歌幹了一件事是什麽,就是拉里佩奇自己把江山全做好,交給自己人管著,他自己重新創業做東西。所以我們一些企業家,剛才講永恒的產業是很難的一件事,自己到一定程度,你要想做到長盛不衰,就要自己做自己的飯。

為什麽要這麽分,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出於反壟斷的考慮。

第二個原因:任何一個公司,一個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50%以後,不可能再提升市場占有率了。

你說你今天占80%的市場份額,你告訴他有160%的市場,這是沒有的。谷歌今天就是這個情況,他的營業額都等於剩下互聯網公司總和,你告訴他互聯網怎麽提升,這是不可能的。而在大公司內部,哪個部門錢掙得多?哪個部門說話算,一定是互聯網公司錢掙得多。

靠數據說話、引領用戶

在大數據時代,一是以數據說話。第二是要引領用戶,不能被用戶牽著鼻子走。

數據說話總體來講,有些東西,你沒有數據的時候,很難理解。比如廣告,搜索廣告比掌視廣告效果好多少,沒有數據的時候很難看出來。原來的掌視廣告,1千次能掙5毛錢,搜索廣告能掙70美元,差很多。

大數據時代的特點:一個產品剛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時候效果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好,這些東西不是靠頂層設計的經驗來的,是靠數據說話。

偉大的公司不是靠複制出來的,現在我們的大數據時代,需要的不是頂層設計,我們把頂層設計理解為牛頓力學,用一個公式定義這個公司,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需要新的方法論, 20年後最偉大的公司現在還不知道在哪,所以你們大家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