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缺很大! 原物料、零組件都缺貨,牽動價格飆漲!

2010-5-3  商業周刊





「大家都在搶……,」李太太瞄了 瞄牆上的時鐘,拎起兩袋的舊報紙就往樓下衝。

農曆年之後,也不知什麼原因,越來越多「專職」資源回收的歐吉桑及歐巴桑,在回收車還沒到之 前,就開始「攔截」大家手上的回收品。「廢紙」是其中最「熱門」的回收品,李太太一向把舊報紙放在一位古意阿伯的「據點」附近,不過阿伯矮胖身軀動作較 慢,一不小心就會被其他人捷足先登;這次她特地提早十分鐘下樓,希望能排除諸多「干擾」,將蒐集一個多星期的報紙,直接塞給總是早到的阿伯。

什 麼都缺!基礎原物料出現缺口,價格上竄

舊報紙搶手,而大家搶的不僅僅是廢紙,而是廢紙背後可以換取半條土司的價值。

自從去 年中開始,國際紙漿市場就出現供貨吃緊的情況,缺貨的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紙漿供貨吃緊,效應擴散到回收紙市場。台灣的回收舊報紙的價格,從每公斤一塊 半,漲到現在的五元,兩大袋滿滿的舊報紙,秤來少說也有四、五公斤,以一公斤現價五元計算,大概可以換得二十至二十五元,至少可以到夜市買到半條土司。一 年前連半個麵包都買不到的廢紙,現在足可換到飽足一餐的土司,怪不得舊報紙又開始搶手。

農曆年過後,小從奶粉、中藥、衛生紙、黃豆,大到 基礎原物料的鐵砂、銅、白銀,都突然爆出供不應求的消息,價格隨即上竄,連帶的讓使用這些上游原料的商品,包括:鋼胚、玻纖布、銅箔基板,缺貨狀況更嚴 重。

資本市場也逐漸感受到缺貨的效應,在金融風暴中被一度打入「冷衙門」的上游基礎電子零組件,因為「缺貨概念」也開始出現轉機,反映在 股價上尤其明顯,生產電阻、電容等被動元件類股、印刷電路板類股、驅動晶片中上游族群、DRAM個股,股價都呈現明顯的反彈,成為盤面重要的關注的重點。

四月中下旬開始密集舉行的電子業法說會,缺貨聲音更是不斷。

首先登場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被動元件供不 應求的缺口約三成到四成,但預估到第三季將更嚴重,甚至不排除缺貨延續到第四季的可能;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南科及華亞科也一致同意,第二季 將淡季不淡,供給將吃緊;IC通路商文瞱總經理鄭文宗,預期一些基礎的IC產品,將一直缺貨到年底;接著上場的IC設計公司智原,其策略長王國庸表示,上 游晶圓廠產能受限,儘管訂單不缺,但第二季營收只能小幅成長約五%左右。「缺最大」的LED晶粒,台灣龍頭廠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四月下旬時對媒體表示,全 世界都在缺LED晶粒,從高階晶粒蔓延到小尺寸晶粒,對於客戶的需求,晶電只能滿足五成到六成。

淡季不見了!首季景氣回溫,客戶迅速拉貨

缺貨不是新聞,但今年在傳統淡季出現集體的缺貨現象,就極不尋常。從以往台灣產業的景氣循環規律來看,「五(月)窮六(月)絕」是常態, 但今年「缺貨」的分貝,卻在時序要走向傳統淡季時,越來越大。甚至「淡季不見了!」成為不少行業的普遍現象。

「今年真的很不一樣!」全球 第一大驅動IC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副總經理暨發言人陳健興,以他觀察景氣多年的經驗表示,景氣大概在去年第一季末落底之後,客戶開始在第二季及第三季加 速拉貨,但從第四季開始,終端需求減少、供過於求的市場噪音就開始逐漸增多,「讓大家非常緊張,開始急降存貨。」但今年第一季市場沒有比大家想像得差, 「客戶又開始加速拉貨,供需又開始緊張起來!」加上下游IC封測產能廠,在金融海嘯的教訓之後,擴充也很保守,今年淡季才會像旺季一樣熱鬧!

幾 乎所有缺貨狀況的成因,都可以用三個面向來觀察;供給不足、需求過高,或供應鏈出現干擾。今年這三個現象,似乎同時在傳統「淡季」發生。

金 融海嘯的「大破壞」讓各產業產能急縮,供給急速衰退;想不到,新興國家在金融大災難後,展開景氣「大復甦」,突然擴增的需求,不少廠商措手不及,產能根本 開不出來;加上,近半年來,火山爆發、地震、雪災、旱災、罷工事件不斷,天災人禍帶來供應鏈「重大干擾」,讓供給更為吃緊。換句話說,在「大破壞」、「大 復甦」及天災人禍的「大干擾」的因素相互交錯影響下,淡季缺貨狀況更形嚴重。一種產業循環的「新常態」(new normal)似乎逐漸在形成中,連帶的,投資思維也必須隨之轉換。

現象一:供需狀況吃緊 新興國家大復甦,需求又急又兇

廢 報紙的故事是「新常態」下,供需失衡的典型範例。

全球的紙漿最重要來源一是在北美,一是南美,二○○八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爆發,需求急凍, 根據巴西Itau證券分析師Marcos Assumpção的研究,紙漿從頂峰每噸近八百美元的價格直降,到去年三月甚至來到了每 噸四百美元的價位,突如其來的跌價,讓重要產地的加拿大及南非兩個重要漿廠倒閉,更糟的是,全球最大工紙廠Smurfit-Stone也瀕臨破產,連中國 最大造紙廠玖龍紙業也差一點倒閉。

想不到,情況在去年第一季末及第二季初出現轉機,新興國家需求開始突然湧現,在紙漿供應缺乏的狀況下, 上下游廠商只好拿出庫存應急,本來就不多的庫存水位急降,至今年二月只剩下二十八天,比歷史平均水位三十三天,低了不少。

供需狀況已經吃 緊,想不到重要海域波羅的海結冰、芬蘭碼頭工人罷工,加上今年二月紙漿生產國智利地震,智利第二大漿廠Arauco及另一個紙漿廠CMPC受損停工,必須 停工約一至兩個月,讓紙漿價格進一步推升,逼近近期新高。

千里外的「蝴蝶效應」也傳導到了台灣,連帶讓台灣二手紙市場也活絡起來。台灣省 廢棄物資源回收推廣協會顧問陳世軒就說,「現在資源回收場,已經差不多要回到(金融)海嘯前的熱鬧啦!」他說,舊報紙回收價格本來在去年初跌到了每公斤一 至一‧五元左右,北台灣一家大型資源回收場甚至不堪虧損倒閉,想不到市場突然從第二季開始動了起來,到去年中,供應已經很緊張,「以往到第三季才開始囤 貨,但去年第二季就緊張啦!」舊報紙價格就一路漲到每公斤五元,在金融海嘯之後失蹤的歐吉桑及歐巴桑,又開始現身回收場。

資本市場盤面上 已經冷了一段時間的造紙類股,開始一飛沖天,造紙類指數從二○○九年三月初的八十三點左右,一路直沖,到今年四月底,已經站上兩百點,一四○%的上升,比 受惠於兩岸金融MOU的金融類股九成漲幅,還多出不少。

對於新興市場這波又急又兇的需求,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四月最新公布的報告 中,以「非等速復甦」(multi-speed recovery)稱之。IMF指出,全世界各國景氣復甦的力道,呈現快慢差異極大的新形態,新興國家快速翻身,但已開發國家回升速度卻相當緩慢。

就 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觀察,去年全球幾乎所有的經濟成長,都來自於開發中國家,而今年,美國以外的開發國家(以歐洲國家為主)對全球經濟成長,甚至將呈現負數,換 句話說,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責大任,幾乎完全落到開發中的新興國家的肩上。金磚四國崛起已經不是新聞,但真正擔綱主角,今年才是第一次。

「大 缺貨」現象,代表這批新勢力,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版圖的節奏及週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四月十七日,以十六頁的篇幅,用「世界翻轉 了」(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為標題,描述這波新興國家的經濟真勢力,他們引述JP Morgan的研究結果指出,新興國家消費金額占全球比率,在三年前第一次超過了美國。世界經濟的版圖出現了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剪刀開口」,這個 剪刀開口,改變了全球經濟發展的慣性。

「以往,第四季耶誕節是電子產業一年最重要的旺季!」但中國經濟勢力崛起之後,「現在,一年又增加 了三個旺季,五一、十一及農曆春節!」Digitimes面板分析師陳彌彰這麼說,以往雖然也有淡季不淡的狀況,但情況不像這次這麼突然,影響範圍如此全 面,歷經這波的「大缺貨」震撼,「全球產業對於淡旺季,恐怕在今年之後,真的得重新定義了!」

現象二:供應鏈受干擾 新產品訂單滿載,產能分配不及

「典範轉移」不只發生在區域經濟實力上,也發生在科技產品上。一些科技新應用、新產品,快速被市場認同,也 是引發「大缺貨」的重要因素。今年「缺最大」的LED晶粒,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現在,客戶的電話會直接打到我這裡來,我真的都不敢 接。」一位LED磊晶廠的總經理說,過去所有訂單的處理,都由業務部門搞定;現在不是,客戶為了搶貨,電話一撥,就是要董事長或總經理出面擺平,「不是我 今天努力,明天產能就能增加,客戶很著急,但我們幫不上忙,也是很無奈。」這位總經理說。

廣鎵光電董事長陳進財對這「甜蜜的負擔」也頗感 慨指出,因為缺貨,現在常常可以看到客戶的採購人員,直接跑到廣鎵的工廠來「盯貨」,每天排了滿滿的會議行程,忙的全是該如何分配產能、如何協調客戶的需 求,「因為誰都得罪不起客戶啊。」

兆豐國際投顧研究員卓志運,在最近發表的報告中也直指:「LED背光源應用大幅提升,上游磊晶廠大爆 發!」他指出,韓國三星(Samsung)推出LED電視之後,深受歡迎,預估十年後,LED電視出貨量將呈現接近九○○%的成長,LED電腦螢幕更將增 加二十四倍。

友達轉投資隆達董事長陳炫彬看法也相近,他在四月二十日的法說會上表示,三星在去年點燃了第一支引信,LED晶粒的需求量瞬 間暴增,加上全球最大的兩間藍寶石基板廠:美國的Rubicon及俄羅斯Monocrystal,從○八年開始,由於金融海嘯爆發,便減緩擴廠腳步;沒想 到,LED電視的風潮在風暴暫歇之後立刻引爆,才導致缺貨情形如此嚴重。

「現在廠內長晶爐全開,二十四小時不停機……,即使這樣夜以繼 日,還是滿足不了接到手軟的訂單!」台灣藍寶石基板晶棒廠鑫晶鑽董事長郭莉莉說。為了提高鑫晶鑽的良率,轉投資鑫晶鑽的奇美電,更派出一位副總進駐,由此 也可一探泛鴻海集團對LED上游原料的重視程度。

有商機也有挑戰!後續觀察通膨壓力與供應鏈調整

大缺貨雖然帶來商機,但 挑戰也不少。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國際貨幣基金發表「非等速復甦」的報告之後,就發表不同意見,並提出警告:這波復甦 是政府砸錢出來的結果,不少國家已經出現財政窘迫的狀況,就算國家財政應付得了,還得擔心原物料價格上升,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瑞典HQ Bank原物料研究員Alexander Vilval在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也指出,原物料缺貨造成的價格上漲,「很可能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特別是那些新興國家!」

施羅德 投信投資長陳朝燈也認為,通膨必須關注。他指出,巴西最新鐵礦砂合約價已上漲九成,銅價也將隨景氣回溫升高,全球基礎大建設已全面啟動,新興國家和美國二 ○三○年以前投入鐵公路、儲油管、機場和電廠等重大基礎建設支出,總計逾三十二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兆元)。加上,中國工資普遍上漲,恐輸出通膨到全世 界,為長期通膨居高不下的隱憂。

就算復甦能持續,產業供應鏈是否能很快調整也是後續觀察焦點。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VSLI Resea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就表示,根據他們觀察,電子終端系統市場成長率只有約一○%至一二%左右,但近來上游IC市場成長率卻是兩倍,顯然,IC市場似乎已經 有點出現過熱現象。陳健興也強調,現在對於終端消費市場真的很難準確評估,沒有人能看得清楚現在的狀況,弄得大家緊張兮兮的。「唯一確定的是,在可見的未 來,波動一定越來越大!」為了迎接這個轉變,現在對效率及彈性更為要求,「以前我們一個星期看市場狀況一次,後來加快到兩、三天,甚至每天都要看通路狀 況!」這對企業經營及供應鏈管理,當然都是全新的挑戰。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歷史雖不會重來,但相似的情節有時會一再上演!」(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at best it sometimes rhymes.)這次缺貨風暴,當然不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其破壞力可能也不像二○○八年上半年兇猛,但在全球產業變化、經濟實力乃至於投資理財路上的轉 變,其意義,恐怕較兩年前來得更為深遠!

延伸閱讀:原物料、零組件都缺貨,牽動價格飆漲!黃金 漲7.5% 受波及產業:珠寶、電子科技業、牙科、金幣 受影響消費品:手機、首飾、個人電腦

DRAM 漲24.3% 受波及產業:電腦業 受影響消費品: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

銅 漲16.6% 受波及產業:電工、建築業 受影響消費品:電線、網路線、冰箱、銅製水管、水龍頭

被動元件 漲10%-20% 受波及產業:電腦、消費電子與網通業 受影響消費品: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

顯示用驅動IC 漲8%-10% 受波及產業:面板業 受影響消費品:手機、筆記型電腦

鐵礦砂 漲106.5% 受波及產業:鋼鐵、汽車、房地產 受影響消費品:汽車、 房屋

紙漿 漲19.1% 受波及產業:家庭用紙、文化用紙 受影響消費品:衛生紙、書籍、雜誌

白金 漲27.5% 受波及產業:汽車、化工、電子、裝飾等產業 受影響消費品:首飾、汽車觸媒轉化器

電容式觸控面板 自今年初開始缺貨 受波及產業:智慧型手機及行動上網裝置等產業 受影響消費品:智慧型手機、iPad

LED晶粒 去年下半年跌幅逐季縮小 受波及產業:手機、液晶面板、商用與工業照明等 受影響消費品:LED背光液晶電視、手機、可攜式導航設備、數位相機

註1:漲幅為 半年以來現貨價格漲幅。 註2:鐵礦砂漲幅係指金屬導報MBIO指數漲幅,紙漿為北方漂白長纖紙漿美國現貨價格漲幅,DRAM指DDR3 1GB 128Mx8 1333MHz ,統計至4月23日12時。 註3:被動元件漲幅為2010年第2季預估值。 資料來源:鉅亨網、寶來曼氏期貨、金屬導報、集邦科技、電子時報、各媒體和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

拚太陽能產業整合 茂迪賭很大

2010-7-12 商周





七個月內,太陽能產業龍頭茂迪, 一連找到台積電、法國Total石油公司兩個富爸爸,投資茂迪與子公司AE Polysilicon Cooperation,茂迪一口氣手握七十五億元以上資金,等於兩個茂迪股本。

但是,茂迪董事長左元淮大舉募資的腳步還沒停止,目標是 至少籌到一百二十八億元,茂迪打的是什麼算盤?答案,是太陽能的垂直整合。

過去六年,茂迪從製造太陽能電池一路同時向上、向下發展,從最 上游的矽原料生產,到把矽原料製成晶棒、到太陽能電池和發電模組……統統一手包辦,是國內太陽能產業垂直整合最積極的公司。

但這還不夠, 左元淮說,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把AE的產能,從現有一百三十MW(一億三千萬瓦)擴張為一GW(指十億瓦),「要達成這個目標,還需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一百二十八億元)。」

垂直整合,聽起來合理的策略,對茂迪來看,卻是場難度不小的賭注。目前茂迪的資本額為三十七億元,光是設立AE一 個原料廠的投資,就已投資高達七千二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三億元),單這項投資就占茂迪股本的六成。

法人對於茂迪的長期投資計畫,大 多給出「中立」評等,認為茂迪股價已反映現況。

相較化工廠,未必佔便宜

左元淮認為,「未來太陽能產業一定是成本競爭」, 為此,他才一改水平擴張策略,力行垂直整合。

「以前市場很好,連豬也會飛。」左元淮說,過去光握有原料合約,就能獲利,但大廠加入後,誰 能控管成本,才能保證未來不被淘汰。AE明年初量產完成後,預估可使茂迪取得原料的成本下降一成。

茂迪押在垂直整合上的賭注,其實是企業 策略的經典案例。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認為,茂迪的垂直整合,讓茂迪必須跨入原本化工廠擅長的化工原料製造,就像為了喝牛奶,不但養牛,還種起牧草,和專業的 化工廠相比,不見得成本能佔到便宜,過去就有IC設計公司為了省成本,自己經營晶圓廠,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茂迪的垂直整合策略能否奏效, 就等茂迪子公司AE正式量產,能否反映在茂迪的成本競爭力上,才會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40

上海国资地产整合:决心很大困难也很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2/5NMDAwMDE4ODA5Nw.html


近期集中启动的上海国资地产新一轮整合,或者正可以从某种角度去理解:除了上海市政府层面关于提升国有资产资本化率的基本目标外,此轮整合另一个目标,就是重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话语权。

“以 往关于上海国资地产的整合进行过多次,但都不彻底,没有提升到整体的系统层面,这次政府相关层面的决心很大。”上海国资房地整合大戏主角之一——上海地产 集团的一位资深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过,记者在与多位上海国资地产企业的相关高层的沟通中了解到,这次整合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决心很大困难也很大

上海国资整合近期风生水起,目前停牌的相关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包括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发展、百联股份、强生控股等,可以看到,国资地产似乎又成为此轮国资整合的主要题材。

据 上述上海地产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在上海国资地产体系中,主要包括上海地产集团系(下辖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两大上市公司及其他多家各级房地产企业)、上实 地产系(主要拥有上实发展和上实控股两大上市公司和多家相关房地产企业)、浦东四大园区地产公司及其他各区县的各级国资地产企业。

不过,在上海地产系统以外的其他众多如电气、零售百货等诸多大型国资系统中,同样拥有大量的地产资产,包括较大体量各类性质的存量土地和存量物业。

目前的状况是,浦东四大园区地产公司经过前几年各自的整体上市等相关整合,已基本成型,当前和接下来的整合,主要是上海地产集团系和上实系,其他较为分散的国资地产资产的整合难度相对更大。

国资地产资产尤其是土地的权属则是整合首先面临的难点。据了解,由于国资地产集团下辖的地产资产,大部分源自当年通过政府划拨方式获得,权属相对复杂。而划拨的方式被叫停后,目前不少国资集团在运作的土地,并无独立的土地产权,无法直接在整合中进行腾挪。

其次,上实集团等主要的整合对象,此前容易整合的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往往是历次整合中都未能啃下来,要想在新一轮的整合中把问题解决,难度不小。

分散也是整合的一个难题。“大集团手上都有不同体量的地产资产,集中度较低,在整合中首先需要实现集中,但各层面有各自的利益,集中的第一步就不好走。”另一位上海国资地产系统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

“一般而言,国资地产的整合,主要是在地产体统内的整合,其他系统的地产资产将在本系统的整合中内部消化。”上述上海地产集团内部人士指出。

跨系统的整合难度显而易见,但不能实现跨系统的资产集中整合,其整合的效果离实现提高资本化率的目标,本身就存在差距。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与政府高层频传信号形成反差的是,作为整合中关键平台的上市公司方面,却显得有些茫然。

上述已停牌上市公司的一位高层向记者坦言,“我们能做的,就是静候集团甚至更高层面的最终决定并按章执行。”

上海国企地产的尴尬

提高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率是上海国资多次整合的核心目标,而国资地产屡次成为整合的焦点,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在众多因素中,上海国资地产资产目前的资本化率相对其他资产资本化水平较为落后,这是事实。

从5月17日中华企业、金丰投资双双停牌至今,已两月有余,两家公司重大事项的相关情况和复牌时间,迟迟没有公开信息。

“集团的整合酝酿了很久,也曾做过尝试,结果都不很理想。”上述地产集团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而这次决策层似乎想一举解决多年的难题。

据 该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地产集团内部涉及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的二三级部门的领导层已开始调动。“两个上市平台的最终定位已经明确,中华企业将定位于开发平 台,集中集团的地产资产,尽可能做大,其规模不会输给上海最大的非上市国资房企绿地集团或最大的民营房企大华集团。金丰投资则定位于房地产流通服务平台, 其现有的开发业务或将向中华企业集中,而中华企业目前的流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人员已开始向金丰投资调动,此前传言金丰投资将卖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上海国资地产急需整合壮大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近几年,上海国资地产正在逐渐丧失在市场的话语权,通过整合打造真正的国资地产巨头,重掌市场话语权,迫在眉睫。

近两年的上海楼市,上海本地国资房企的销售额正在被万科等全国房企超越。统计显示,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场的房地产企业销售榜单显示,与2008年同期的排行相比,有50%的上海本地房企跌出前30强的“第一梯队”。

近两年土地市场的焦点地块争夺中,上海本地国资房企往往落败,这与北京国资房企攻城略地的强势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这次整合,我们要跟上北京国资房企的脚步,在拿地能力、开发量、销售量等各个方面,提升市场的话语权。”该地产集团人士坦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4

賠很大 半數TDR把投資人套牢

2011-3-7  TCW




二月二十五日第一家來自日本的TDR(台灣存託憑證),爾必達(Elpida)董事長坂本幸雄親自出席法說會,炒熱爾必達的TDR掛牌行情。同一天,櫃買中心第一檔TDR特藝石油也掛牌,吸引十六萬張漲停買單追價。

TDR熱潮從上市延燒到上櫃,但是,相對於巨騰掛牌創下TDR史上最低中籤率二‧三八%,爾必達中籤率已高達一八%,首日掛牌最高漲幅也只有三‧九九%。不只是爾必達,去年中開始,TDR中籤率平均都在七%到八%之間;投資人對於TDR抽籤似乎沒那麼熱絡。

即便如此,今年TDR掛牌家數仍會持續成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預估,二○一一年,會有一百家企業選擇台灣掛牌,其中,TDR和IPO(首次公開發行)各占二十家,已經和本土企業上市數量相當。凱基證券資本市場部協理游景貿指出,這是一個趨勢,「今年只會更多、不會少。」

定價過高:連續漲停,接著陷入盤整

旺旺掛牌創造TDR熱潮後,兩年來有二十四檔TDR掛牌,在台股共籌資約五百六十七億元,但以掛牌價計算報酬率,投資人在TDR的斬獲勝賠率各約一半,有十二檔TDR已經跌破承銷價,投資人慘遭套牢。

「定價過高」是主因之一。政大會計系副教授康榮寶觀察,很多TDR股價線型都是一飛沖天後逐漸下滑,來台灣發行TDR掛牌前,「恰巧」原掛牌地股價會持續高,定價就提高,一掛上後,連漲三根停板,三個月後陷入盤整。

雖然證交所已經規定如果掛牌溢價超過一○%必須說明,但是仍允許承銷前九十天交易日,掛牌地股價漲跌幅超過一六○%才須列為警示。康榮寶直言,規定過鬆,等於允許炒作一‧六倍。

對於投資者來說,TDR越多,資本市場裡上架的舶來品增加,選擇更多,台灣資本市場更國際化,這也是證交所推動TDR主因。寶來證券資本市場處副總經理王永順指出,有些來台掛TDR企業的本益比,還比台灣同業低。

以香港交易所為例,以規模大、獲利健全紅籌股為號召,二○一○年十二月,世界最大鐵礦砂公司巴西淡水河谷也到香港掛HDR(香港預託證券),回頭看台灣,多數來台掛TDR公司規模和知名度都不高。

知名度不高:多屬星港規模中型企業

現 在的TDR掛滿了在新加坡、香港「不受注意」的股票,偏向利基型中型企業。 康榮寶憂心指出,有些規模相對小的公司,到處去集資,是否以台灣為優先投資研發根據地,值得觀察。這些來台掛TDR的公司,也出現了許多的怪現象。 例如,證期局年初退件要來台灣掛牌的天工國際,原因竟是在送件審查之時,香港股價上漲,原本要拿出老股承銷的大股東,馬上賣掉股票,承辦券商卻不知情,成 為被退件的首例。

TDR公司的透明度較低,也是投資人的風險。

財務不透明:只有半年報且難以追蹤

比起台灣上市櫃公司,每個月揭露營收,每季揭露財報,但TDR公司遵守原掛牌地法令,以香港為例,掛牌公司僅公布半年報和年報,透明度不如台灣上市櫃公司高。

甚至,有些公司的會計透明度不高,難以追蹤。以最近掛牌,獲得連勝文站台而轟動一時的金衛醫療為例,公布二○一○年半年報顯示,稅前淨利港幣一億九千萬元,竟大於營收的港幣一億六千億元,顯示有部分獲利認列自業外。

康榮寶指出,認列業外轉投資,從會計角度來說,透明度不好,他看待TDR熱潮的感覺是:「台灣投資人應該冷靜一點。」

今年除了新加坡外,券商開始把TDR的目標轉往吸引中國中小企業來台掛牌。 去年美國證交所才調查三百四十多家美國掛牌的中國公司,發現其在美國揭露的營收和獲利,大於在中國稅務機關登記數字。

最知名醜聞的就是在那斯達克掛牌的大連綠諾環境工程科技公司,二○一○年耶誕節後,被美國證交所查到在中國登記的營收比在美國少了九四%,勒令下市。康榮寶舉例,還有在美國掛牌的藥商,存貨週轉天數效率超高,只有七天,令人質疑其財務數字的真實性。

康榮寶提醒,很多中國企業一開始都被美國人視為高新企業,現在他們都轉趨保守,他觀察到原本到新加坡掛牌的公司都轉到吉隆坡掛牌,原因不是新加坡交易所拒絕,而是投資人不埋單,「連兩倍本益比都賣不出去。」

投資人保護中心副處長趙順生提醒,TDR公司司法管轄權屬於原掛牌地,一旦發生違法損害股東權利,投資者就得面對跨海訴訟,相當費時且討回全部資產的機會不高。

TDR就像是兩面刃,如果掛牌都是知名、成長性高的企業,能吸引外資,對投資人來說,不用大老遠到國外開戶就買遍全球。

只是單單「衝量」,如果掛牌企業知名度不高,財務透明度低,一掛牌股價飆高後都往下掉。康榮寶認為,最怕散戶受傷後,也不想玩了,TDR就變成死水一攤,這是所有人都不想見到的最壞劇本。

【延伸閱讀】康師傅TDR股價爬不起來 ——TDR績效前5名及倒數5名公司

前5大賠錢TDR

公司:僑威控股報酬率:-46%

公司:明輝環球 報酬率:-34%

公司:大成糖 報酬率:-27%

公司:康師傅 報酬率:-27%

公司:中國泰山 報酬率:-21%

前5大賺錢TDR

公司:友佳國際 報酬率:75%

公司:陽光能源 報酬率:59%

公司:美德醫 報酬率:53%

公司:新焦點 報酬率:51%

公司:中國旺旺 報酬率:47%

註:以掛牌價到2011/2/22收盤價計算除權息後報酬率,本表比較母體為'09/4/28中國旺旺掛牌後的各檔TDR 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1

賺很大 三大券商搶孵TDR

2011-3-7  TCW




四個月就可以孵出一支TDR金雞母,難怪台灣券商前仆後繼的搶進。

以二○一○年拔得國內TDR承銷龍頭的寶來證券為例,去年至今一口氣輔導九家TDR掛牌,等於平均不到一個半月,就孵出一支TDR金雞母。這讓寶來承銷處去年獲利達到四億元,根據預估,寶來承銷獲利,有一半來自TDR承銷手續費和包銷收入。

一位前五大券商承銷部人員不諱言,比起輔導IPO(首次公開發行),「TDR好賺太多了。」輔導國內公司上市至少要花兩到三年時間,像媽媽含辛茹苦拉拔孩子,接軌會計制度、籌資等,但是TDR就像是計時保母,只要四個月就可以順利掛牌。

寶來證TDR部門遭挖角

在 券商的「努力」下,去年台灣股市直接上市掛牌上市公司有四十一家,而TDR掛牌家數為十四家(含兩家增發公司),TDR掛牌家數正逐漸追上一般上市公司。 投資人保護中心副處長趙順生指出,國內較具規模的公司都已經上市櫃,案子越來越少,反觀TDR簡直就是券商的處女地。

根據一位券商透露,國內上市公司過去殺價競爭,但現在市場的行情價則是上市一家國內公司,最低收費約五百萬元,但是TDR最低收費價格則是一千二百萬元,高出國內上市公司一‧四倍。

更誘人的是,券商可以拿到TDR掛牌企業五%到一○%釋出單位的包銷,如果TDR掛牌後大漲,券商將名利雙收。以中國旺旺來說,掛牌後連拉九根漲停板,最高來到二十七‧四元,以包銷五%計算,潛在獲利就有一億一千萬元,券商最高報酬率達七六%。

現在券商前兩大業者元大證和凱基證,也開始在TDR業務上別苗頭。金融界就傳出元大證券挖角寶來證的TDR部門,擴充承銷業務;凱基證為了日本爾必達TDR掛牌,最後也由董事長魏寶生親自出馬敲定。

券商大吃TDR商機時,風險也不小。若掛牌價過高,蜜月行情告吹,券商包銷的股票可能大賠,這也是為何TDR掛牌前,券商無不卯足全力宣傳。TDR到底值不值得投資?投資人得睜亮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4

王文杉活化資產 賺很大《聯合報》舊大樓將成北市最貴豪宅

2011-10-24  TWM




《聯合報》才剛在九月慶祝走過一 甲子,董事長王文杉就積極將忠孝東路四段的大樓舊址,改建為每坪一百五十萬元起跳、總銷金額至少一二四億元的豪宅開發案,這步棋可說賺很大。

撰 文.梁任瑋

位於忠孝東路四段、基隆路口《聯合報》舊址,二○一○年拆除後,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區內,變身為罕見的千坪大公園。不過,這個公園 在一年半後即將消失,而且將改建為台北市最貴的頂級豪宅,地主《聯合報》至少可獲利百億元。

這座「臨時」公園是《聯合報》申請「台北好好 看」專案,按規定可獲一○%容積獎勵。據了解,《聯合報》向台北市政府爭取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希望可以維持原容積約六○○%,加上其他開放空間等不同容積 獎勵,總計最後可獲八○○%容積率。

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說,「台北好好看」綠化時間要超過十八個月,才會獲得原容積的一○%容積 獎勵,未來《聯合報》最後究竟可拿到多少總容積率,仍要經都市更新審委員會開會決議。

目前《聯合報》一、二、三大樓分為A、B基地處理,A 基地因申請「台北好好看」專案,目前改建為公園供大眾使用,未來將興建商辦與豪宅結合的住商混合大樓;B基地目前經營聯經書局,未來將整棟改建為豪宅。

由 於可拿到高容積率,A基地將興建樓高三十層的複合式住辦大樓,不過,商辦只是配角,豪宅才是主角。原來,A基地中低樓層設計為辦公大樓,但高樓層二十一樓 到三十樓的部分,將興建豪宅對外銷售,依目前國父紀念館周邊房價每坪一百五十萬元計算,將是一二四億元的開發案,四年後完工,若每坪房價翻一番,站上三百 萬元,總銷金額高達二五○億元,這些房子賣後「賺很大」。

由於《聯合報》土地使用分區原本就屬住宅區,曾有人建議《聯合報》全棟改建為豪宅 銷售,但考量到「社會觀感」,為避免外界扣上賣祖產的帽子,才將低樓層設計為只租不售的商辦。

受《聯合報》委託辦理都市更新程序的財團法人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規畫師謝志達表示,不便回應《聯合報》都更的細節。

都市改革組織(OURs)祕書長彭揚凱批評,《聯合報》利用老舊 建物都市更新、「台北好好看」申請一大堆容積獎勵,根本就是利用假公園削政府容積,而且這些容積率全部「灌」成高樓層,變成豪宅來賣,實在有違公平正義。

《聯 合報》舊址都更小檔案基地位置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55號

基地面積 1846坪

使用分區 第四種住宅區、第四種住宅區之一樓層高度 A基地:30F/B5,B基地:27F/B7 建築規畫 A基地:1~20F商辦,21~30F住宅

B 基地:全棟住宅

法定容積率 350%

原容積率 近600%(爭取容積獎勵可達800%)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3

花很少的時間 達到很大的效益三十二歲小資男靠筆記三部曲賺千萬

2011-12-19  TWM

 


沒有人天生就懂投資,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得每天看五份報紙,藉以更新所需的資訊,而以五十萬元起步的黃坤儀,幾乎可視為所有散戶的縮影,他做筆記的方 法、選股的邏輯,甚至於投資的體悟都相當值得學習。

撰文‧葉揚甲

投資的道路從來就不是條坦途,有的路段上滿布荊棘,有的則暗藏陷阱。但許多發著一夕致富的夢想者,往往太過於輕率,忘了穩健地踏出每一步,才是邁向最後成 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最初以五十萬元投入股市,如今才三十出頭身價就有千萬元的黃坤儀(化名),所得到的體悟。

九年前,再也無法忍受因擔任銀行催收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夜夜輾轉難眠的黃坤儀,決心帶著工作兩年所積攢的第一桶金,離開銀行業投身於股市,一個門外漢自此 踏上投資之路。

「初入股市的心態轉換很重要,」黃坤儀說,很多人都有從股市致富的嚮往,但真正用嚴肅態度去正視買賣股票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還在起步階段,就覺得選股過於 複雜而在股海中隨波逐流。因此,「在交易前,應該先問股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黃坤儀接著補充,「有些人把股票當作消遣,心態大概與買樂透一樣,而心態 會決定操作的戰果。雖然就我個人而言,股票確實是生財的工具,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對股市持『小玩怡情』的態度,而不多花心思琢磨投資知識,那悲慘的 下場是很容易預見的。」畢竟,股市裡高手如雲,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職業玩家,一般散戶要夾縫求生,「建議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投 資經驗」。

雛鳥摸索期

善用《股市總覽》增加公司熟悉度常聽人說,不做功課就貿然進場是不智之舉,那到底要如何做功課呢?黃坤儀認為,可從廣泛的認識公司起步,在增加對公司的熟 悉度後,投資的視野才會漸漸打開。

「我就曾經向朋友推薦個股,卻遭質疑該檔個股太過冷門。」黃坤儀頗感無奈地認為,「公司當然不會自己來認識你,特別是值得投資的股票。」很多散戶會放心買 耳熟能詳、報章雜誌能見度高的股票,但這樣的公司真的好嗎?對此問題,黃坤儀持懷疑態度,買股票是買公司價值,而不是買公司名氣,公司本質與獲利能力,遠 比公司名號響亮重要得多。

因此,黃坤儀建議初學者熟悉公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準備一套《股市總覽》,並養成翻閱的習慣後,對公司的名稱就不會這麼陌生。這樣一來就可克服在對股票 不熟悉下,進場前容易猶豫不決的心理干擾因素。

但很多人看到超過一千家的上市櫃公司,就萌生退意,等於還沒了解對手,就先鳴金收兵,怎會有戰勝的可能。對此,黃坤儀勸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多認識 一家公司,就又多增加一個機會,而眼前就有一千多個機會在等待被挖掘。」或者,用台灣歷史的進程來看待《股市總覽》,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黃坤儀說,「從 國民政府來台後,開始做基礎建設,讓水泥業躥起;再來經濟慢慢發達,人民講究吃穿,從而造就食品與紡織業的起飛;後來台塑王家發跡,帶動蓬勃的塑化業,一 直到而後占台股比重過半的電子股等。其實把股票與歷史作串聯,就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藉由長期記錄 熟悉公司基本面以翔準為例 漲多、利多見報仍有機會點將公司名稱及其所屬產業在腦海中建立初步雛形後,就可邁向下一階段,讓自己更進一步加深對公司的印象。由於《股市總覽》屬於季度 性刊物,黃坤儀的作法是,看每天的財經新聞來輔助,只要哪家公司發布利多,就將相關訊息抄錄在《股市總覽》相對應的公司旁邊空白處,透過瀏覽新聞,接著動 筆抄下重點,最後再搭配公司財務報表做對照,相信這家公司很快就可烙印在腦中。

「對公司不熟悉而下不了手是很正常的事,但可能因此錯失賺錢的機會。」黃坤儀舉例,像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製程光罩的翔準,今年初公司有利多新聞見報,當時股 價在十一元上下,若從金融海嘯時期最低點二.七九元算起,漲幅已經超過三倍,「不熟翔準的朋友,會問我幹麼還要去推薦這種漲多、利多見報的公司?」黃坤儀 分析,「當然,若只看技術面確實沒有支撐買進的理由,但如果對翔準有稍微基本了解,就會知道這家公司從二○○○年至今,每年都在賺錢,甚至連金融海嘯期 間,獲利都能維持正數。這樣的公司出現利多,其實值得深入了解。」後來翔準的股價走勢,果真印證市占率擴增的利多而連番上揚,上半年在大盤走空頭時,逆勢 上漲超過五成。

從此結果看來,因為對公司不熟,認為股價已經漲多,而將新聞利多一概視為陷阱,這樣摻雜過多的主觀認定,容易讓機會失之交臂,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基本面。

「藉由長期的記錄,熟悉公司基本面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避免太輕易被洗出場的困擾。」黃坤儀說,當買進理由基礎相當薄弱,譬如盲目買進明牌,這時只要碰 到稍具規模的震盪,是很容易被嚇出場的。反之,如果對公司營運熟悉度夠高,或過往經營績效在腦海裡有基本概念,那麼耐心等候多些時間,熬過突發的短暫利 空,股價或許還會有表現。

想在投資道路上走得長久,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絕對是值得花時間打下的基礎。黃坤儀說,「多去了解並記錄公司的長期狀況,才可以認識過往的軌跡,也才有能 力在下一次機會點出現時及時把握。或是,下次聽到有人報明牌時,就能自然在腦海浮現這家公司的財務資訊,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對大部分公司有一定 程度的認知後,就可嘗試從《股市總覽》中,根據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良窳,篩選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名單,並抄錄在空白的筆記紙上,旁邊則仍須留有新聞追蹤的欄 位。在這個階段,除每日新聞瀏覽的筆記要持續記錄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

羽翼漸豐期

簡化選股過程 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黃坤儀說,真的不須把股票想得過於艱深,也絕非像外資研究報告要預估到明後年的獲利水準。就拿現階段來說,先用前三季的平均獲利來估 算第四季的獲利水準,再依本益比||股價÷(前三季累計EPS+估計第四季EPS),找出在同產業間評價偏低的公司。「第四季獲利必須是以前三季本業所能 賺得的水準做估算,特別記住要過濾一次性獲利挹注的影響。」黃坤儀提醒。

《股市總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把影響公司獲利最重要的幾個業外項目表列出來。像利息、匯兌及投資收入的資料都有,讓使用者不需要多花時間查詢,就可對公 司的財務結構及獲利來源一目了然。

舉例來說,設備供應商的固緯電子,就因為有處分資產利得,使第二季獲利倍增,如果有多做功課並搭配財報判斷,對固緯後續的股價當然就不會有任何期待。

列出觀察股名單後,就可開始密切關注這些股價被低估的公司,對未來一季是否有展現樂觀的態度,黃坤儀說,「像現在已經年底,就可注意哪些公司對明年的營運 透露出正面的訊息,若有的話,就在相對應的公司欄位旁加以註記。」「神達發布十一月營收將維持在高檔的消息,就是一則值得做筆記的新聞。」黃坤儀解釋, 「首先,很少公司會這麼無聊,在接近營收數字公布前發表落差過大的言論;再來,神達早在十月底第三季財報公布後,就因連續二季合併毛利率逐季轉佳,而被我 列為觀察股。」深入了解後發現,神達合併毛利率能夠持續升溫的原因,在於伺服器比重已經超過五成,甚至第四季有機會創全年最高。明年獲利若能由虧轉盈,股 價就算再往下修到七、八元,只要技術面翻多,黃坤儀認為就可大膽進場。就算之後不是按此預測發展,「每多一次記錄的動作,也可累積經驗,增加獲利機會。」 找出股價遭低估個股加以註記若基本面持續改善 即使跌破面額仍可進場有人會懷疑,股價跌破面額十元,應該代表該家公司問題不小。但根據黃坤儀的長期觀察,其實還是要按個案討論,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很 多股價跌破十元的公司都是機會。」像○八年最低跌到三.○八元的華東科技,在○九年八月底半年報出爐,單季獲利確定擺脫虧損陰霾時,股價已回升到八元左 右。「這時就不要愣著,等到十月底才去看第三季公司的獲利狀況。因為實務上,一家公司若由虧轉盈,股票至少會回到票面價值。」況且華東從○一年起,全年獲 利就未曾虧損過。雖然過去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能保證未來,但至少風險相對較低。

這類長期績優但可能不常在報章上露面的股票,反而是黃坤儀追蹤並納入收藏的口袋好股。

獨立翱翔期

養成自我思考能力 辨別消息面真偽黃坤儀認為,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動筆做記錄,及篩選個股強化對財報的了解後,就會感覺自己明顯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會加快。「當你可以輕易質 疑某些表面看似順理成章的預測,而最後結論確實也印證自己的看法時,這時再開始投資都還來得及。因為,你已經準備好了。」做股票最怕人云亦云,或深信投資 大師的預測。黃坤儀說,專家的結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邏輯推演。只要有助於投資觀念,就值得記錄下來。千萬不要因為某位名師預測錯誤,而 從此對其言論嗤之以鼻,這反倒是自己的損失。

筆記做到最後,其實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即能達到很大的經濟效益。黃坤儀再次強調,「認識越多的公司,獲利機會越多,而認識一家公司越深,獲利機率越大。」 觀察得越多,經驗值累積得越快。對有心想在股市中獲利的散戶而言,他建議,至少先將自己手上的持股底細摸清,包括最基本的財務結構、獲利狀況或未來展望, 搭配此時技術線形是多是空,再想想最初買進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如果當時僅是衝動交易,或是追隨熱門股、明牌股,有獲利當然最好,若是虧損,建議斷然處置。 「投資功力要更上一層樓,靠的還是勤做功課。」不過,就算散戶再怎麼認真,單打獨鬥的能力仍有局限性。為跨越這道障礙,黃坤儀建議,當觀察到一檔個股財報 表現漸入佳境,市場又同步釋出利多消息時,可嘗試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做最直接的溝通,甚至針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企業發言系統具相當參考價值預想完整提問 輔助訂定關鍵性決策公司發言系統是輔助基本面的一環,如果看到很亮眼的財報,不要急著立刻出手,也不須看到報紙利多就一古腦兒栽進去。「問發言人是輔助決 策的重要功能,但大多數散戶並沒有善用這個機制,真的很可惜。」不過有些公司的發言系統,常由不同人輪流對外溝通,或是永遠給予散戶官方制式的答覆,這種 誠意欠佳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應該先打個問號。

另外,若礙於資金有限,只能在觀察股名單中鎖定某幾檔個股的話,這時就可藉由各家公司發言系統了解,哪家發言人回覆相對樂觀,或是明顯對未來較有信心等正 面訊息,這些都是值得參考、而且對決策很有幫助的「內部」資訊。

黃坤儀在六年前買過上櫃公司奧斯特,當時奧斯特的股價大概在十一元左右,而○五年前三季報表公布累計EPS達一.三五元。「那時候我就打去奧斯特,只問發 言人兩個問題,即第四季是否能維持獲利水準?是本業還是業外?」「發言人回答,第四季獲利水準不變,而且確定都會由本業賺得。」那麼一檔全年有很高機率會 賺進EPS二元的公司,目前股價水準卻還在十一、十二元附近徘徊,實在機不可失。「後來奧斯特波段最高漲到二十四元真的很合理。」散戶在股票市場上撿到這 種股票機率不低,但前提是,基本的功課必須扎實且逐步地累積,要靠飆股一步登天,只怕會先摔得鼻青臉腫。

黃坤儀再舉一個藉發言系統輔助成功決策的例子。○九年初時,銅箔基板產業開始有從谷底翻揚的跡象,台燿股價從○八年最低點四.七元漲到○九年第一季財報出 爐時的八元上下,漲幅約一倍。「雖然台燿○九年第一季獲利仍為負數,但虧損已經明顯收斂,買點隱然浮現。」為了確認自己的觀察,黃坤儀當時打到公司,結果 發言人對第二季充滿信心,「基於公司由虧轉盈,股價至少有回到十元的基本期待,我再度抓緊機會。」後來台燿漲勢持續將近一年,波段最高超過十八元。「當 然,與發言人的互動也是學問,建議預先做完整性的提問設想,分階段並循序漸進地請教發言人,在培養良好的互動基礎後,對自己的交易決策才有關鍵性的幫 助。」

黃坤儀

出生:197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銀行催收員

學歷:光武工專

投資經歷:9年

黃坤儀的筆記心法

將每日財經新聞,例如公司研發出新產品、擴充新產能,或對未來展望樂觀的消息,抄錄在《股市總覽》對應的公司旁。

閱讀財經雜誌或書籍,將值得牢記在心且時常拿出來複習的重點,記錄在一本活頁筆記本上,日後可隨時增添頁數。

每季從《股市總覽》中挑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寫在白紙上,特別留意名單上公司,出現有缺貨、漲價,及供不應求的新聞字眼,並搭配技術面做紀錄。

黃坤儀的投資心法

收集轉虧為盈,或持續獲利但股價在10元以下的股票。

找去年因為非本業因素虧損,今年營運可恢復正常的公司。

留意資金流向,找法人持續介入的標的,最好包含整個族群。

股價創新高時,成交量必須適度配合放大,有價無量往往是假突破。

推薦書目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財信出版

推薦理由:將生活和股票做連結,讓枯燥的股價數字幻化為有趣且真實的事物,讓投資人在生活周遭隨時可發現賺錢的機會。

《笑傲股市》

麥格羅‧希爾出版

推薦理由:少數外國作家所寫可直接套用在台股的書,威廉‧歐尼爾所創的選股「CAN SLIM」法則,讓複雜的選股過程能夠化繁為簡。

《股市大贏家》

今周刊出版

推薦理由:一本好的書不單是教操作技巧,讓投資人複製效法,而是成功交易所需的心理素質剖析,及建立對股市所持有的正確觀念。

黃坤儀在筆記上抄錄的名家名句1. 在投資上,只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後貫徹適合自己的方法與紀律。

2. 股市投資要講究策略,而策略建立在趨勢判斷上,其次則是操作技巧,最後才是運氣成分。

3. 得意忘形是投資大忌,虛心觀察並隨時調整,股票投資是綜合知識的結合,必須搭配各種知識互相啟發。

4. 市場不會按任何人的想法走,行情如何解讀也不是重點,最終還是要回歸股價反映,不要固執地要市場按自己的想法走。

5. 所有成就、所有掙來的財富,源頭都只在一念之間。

如何和公司發言人打交道?

基本認識:

1. 先了解發言人及公司經營階層,或大股東的學經歷背景。

2. 找出共同話題後,從談話過程中做進一步的了解或追問。

3. 若長期與發言人保持良好關係,或可直接拋出預設問題。

預設問題:

1. 今年比去年增加多少產能,各廠產能利用率為何?

2. 目前接單能見度幾個月?有其他非本業的損失發生嗎?

3. 今年預估股本最大為多少?有發行公司債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6

天下互聯張向寧:資本市場對互聯網胃口仍很大

http://news.imeigu.com/a/1332643740275.html

張向寧稱,很多資本市場發展就是這麼一個規律,有時候是波峰有時候是波谷,對IT互聯網產業來講,2011年有大批的企業跑到資本市場融資,可能當時透支了資本市場對IT互聯網的需求。

不過,他認為,IT互聯網的發展仍然非常健康,資本市場對於整個行業的胃口沒有任何的變化,只不過它會不停核對企業是否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雷風)

以下為採訪實錄:

搜狐IT:張總您好,首先我想讓您談一下對今年整體互聯網投融資環境的看法,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整個投融資環境不是很樂觀,很多企業在美國上市過程遇阻,即使上市,其實上市股價也比較低迷,您對今年市場是怎麼看待?

張 向寧:資本市場發展就是這麼一個規律,有時候是波峰有時候的波谷,對IT產業來講,2011年有大批的企業跑到資本市場融資,可能當時透支了資本市場對 IT互聯網的需求。這個過程使一批比較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但是在之後,因為資本市場很關鍵一個特徵是要看預期,不是看過去,也不是看現 在,而是看未來,當這些公司到資本市場去拿了錢以後,他的預期逐漸回歸現實,有一些公司能夠更好的超出預期的發展,更多的公司是達不到預期。這種的情況就 導致資本市場對這些公司重新的進行估值。在這個過程中IT和互聯網的發展非常健康,從產業本身的角度來講,這些資本市場總是落後的。實際上只能說有一部分 互聯網公司,比如說去年想要上市,結果沒有成功的衝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其他的公司積蓄新的能量,比如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出現,騰訊、百度這些公 司股價都下跌了很多,但是從現在來看騰訊的股票重新上漲到歷史的最的水平。基本上挽回當時不利市場的影響。

有一些健康的公司,比如說像優 酷、土豆最近的合併,整個資本市場對它們價值等於說進行重新的認定,土豆的股價在一夜之間上漲100%多。這些說明,實際上資本市場對IT和互聯網的胃口 沒有任何的變化,只不過它會和你的現實和表現不停的核對,無數次再次驗證你以前提供的承諾,你做的預期到底能不能達到實際的水平。

搜狐IT:就是更加的謹慎了是嗎?

張 向寧:我相信這是資本市場波谷的調整。實際從2008年到2009年以來,曾經出現過一個小高潮,前一段又跌到一個谷底,在今年的年初重新開始有上漲的過 程,這是非常正常的。資本市場實際上反映是非常複雜的市場綜合結果,從從業者來講,從IT的企業角度來講,IT的發展是非常的健康,它正在改變,繼續的改 變世界的格局。

搜狐IT:其實剛才提到土豆和優酷的合併,我昨天採訪一些嘉賓他們說,今年整個互聯網和IT行業的合併和整合可能以後會越來越多,我不知道您是怎麼看的?

張 向寧:我覺得從整合的角度來講有很多的機會,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的公司估值回歸到現實,還有些公司做私有化,這些過程使整合成為一種可能 性,更多的機會出現。從中國目前業內的狀況來講,山頭林立,國內的互聯網形勢和海外的形勢不完全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公司的同質化非常的嚴重,所有的事 情只要有一個新的商業熱點,所有的公司都去追逐,這個現象發生在各個角度,從搜索、微博再到團購,無論是任何一種新鮮的事務出現任何的公司都上。這種反應 了IT行業的繁榮,同時說明中國的產業處於非常不健康的整體環境一下。這種現象我相信很難在短期解決。

中國這個狀況十年二十年我都看不到太 大解決的希望。這種所謂中國的紅海式的競爭,而且很多的公司是擁有非常強的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不願意相互的整合,這個從意願上 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整合是一個非常理性的道路,但是是否能成功的整合實際上是充滿了挑戰。優酷和土豆這次的合併,實際給業內的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成功例 子,因為這種整合對兩個公司,甚至對整個的行業都是有好處的。他們的做法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特別是資本市場的認可。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多的鼓勵這種相互合 作,而不是所有的市場都變成紅海競爭,甚至有人在中國不是紅海而是死海,只要有新鮮的事務來了,大家有玩命的競爭,最後大家競爭一片狼藉,這個問題是非常 大。

搜狐IT:謝謝您張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0

獨家專訪》NCC主委回應九一遊行訴求 石世豪:實踐者與倡議者有很大的差別

2012-9-10  TWM



民間團體發起的「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九月一日共有近萬名學生、學者、媒體工作者參與。面對旺中案引發各界關切「媒體言論集中化」的問題,NCC新任主委石世豪在遊行過後,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回應外界的訴求。

撰文‧張?文、鄭淳予、陳彥廷針對外傳投審會已經通過旺中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鄭重表示,NCC已與投審會達成共識,只有旺中集團 完成三項停止條件,NCC核可後,投審會才會放行,否則沒有通過的可能。他也重申,旺中案的行政處分,在他就職前一天就已經發出,沒有重審的空間。

旺中不接受條件 就過不了就任NCC已經滿一個月,石世豪九月四日在「你好大、我不怕」九一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後,特別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正式對媒體界的訴求提出回應,並且談及NCC未來的施政重點。

對於NCC近來成為熱門的抗議地點,他認為,各界熱烈表示意見,非常值得鼓勵,「但我已不是學者,不能打高空,要執行可行的政策。」學者從政的石世豪有感而發地說。

對於在野黨、媒體界呼籲重審旺中案,石世豪表示,旺中案的行政處分在他就職前一天就已經發出,以行政處分的主文及所有文字看來,行政處分上面只有發文日期,並沒有就處分本身做任何的時限。

另外,主文也寫得很清楚,切割中天新聞台、中視數位新聞台轉為非新聞台,及設立獨立新聞編審制度三項停止條件,與二十五項但書,其中必須在三項停止條件完全實現後,才會發生處分效力。換句話說,只要那三項停止條件未實現,旺中案是不可能通過的。

面對九月一日近萬民眾上街頭提出的「要新聞專業、要旺中道歉、要NCC監督、反媒體壟斷」四大訴求,石世豪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公民團體及民眾所關心的 應該是,「我們市場的結構,會不會影響民眾在家裡所接收到的媒體訊息。」他會很認真及務實地面對這些問題,下會期不排除把「編輯室公約」送進立法院。

石世豪說,在二○○七年他參與《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擬定時,就已把「編輯室公約」和「反壟斷」的相關訴求放到草案中,但最後這些條文都「直接歸零」,根本沒有送到立法院。

所以儘管他對於這次公民團體的訴求表示肯定,但他也強調,自己現在是主委,所以必須務實地看待問題。下個會期會不會再把這兩個議題送到立院?他說:「不排 除有這種可能!」至於讓民眾最為詬病「上網速度慢、費率貴」的問題,石世豪認為,現在電信業者一味遷就消費端降價。「越來越強調上網吃到飽,把原來很可能 具有多樣內容、多種選擇與不同組合模式的電信服務,做成消費者與業者零和的局面。」

將堅守置入性行銷的紅線

NCC對於電視媒體「置入性行銷」的認定,一樣受外界爭議。石世豪認為,從量的觀點來看,「置入越多,內容越少」;從質的觀點來看,媒體具有強大的暗示性和說服力。

「過去NCC在量的尺度上抓得比較嚴格,把置入性行銷以廣告的總釋出上限來算。」近年行銷全球的韓劇則帶給NCC不同的思惟,「是否是絕對的洪水猛獸,我 看未必如此。」石世豪說,置入性行銷能讓製作端得到更多、更直接的資本挹注,就是最實際的優點。但就傳播內容「質」的考量,仍有一道NCC必須堅守的紅 線。

他說,新聞必須肩負傳遞訊息、監督民主政治運作的功能,其內容不適合置入。其次,政府和政黨都不應該透過置入,傳達政治理念。此外,兒童對訊息的判讀還在發展,不應在任何兒童節目裡面置入。他強調,這三條紅線NCC不會退讓,其他部分會做彈性處理。

對於NCC有別於其他政府部門的「獨立性」,石世豪表示,NCC和各個機關的距離「等遠也等近」,不管是公民團體、消費者、業者或是政府,都保持等距的關 係,「獨立就是在這樣的等距前提下,發揮政府機構原來不太適合扮演的角色。」石世豪認為,NCC的超然並不能高於現實條件之外,「就像能源局管制的單位, 如石油業、電業,都比它本身還要龐大,難免有被俘虜的狀況。獨立機關的設計是要擺脫俘虜,這是我們原來的任務,但不應該絕對化。」以學者身分二度進入 NCC,石世豪認為,自己身分最大的差別,就是「實踐者」和「倡議者」之間的不同。他感慨:「勝任主委,要集合很多前人智慧、充分了解在地條件,還要不厭 其煩地和每一個單位協商。只有多方共識,才能創造多方互利,甚至多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76

深圳:公司如何自由出生 「阻力很大,跟各路人馬PK」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0

頂著「滅了一個行業」、「改掉一個機構」的反對和質疑,深圳商事改革最後還是衝破重重阻力,把註冊公司的門檻降到了最低。接下來,人們期待的是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能夠更快推進。

「現在門檻基本沒有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監管局」)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2013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正式實施,以立法的形式結束了自《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頒佈31年來,工商註冊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折騰史。

根據這一規定,工商註冊不需要驗資、不需要地址審核、不需要資質審批,免交註冊登記費,註冊新公司領取營業執照的程序變得非常簡單——幾個股東,簽一個公司章程,有一個住所,就可以辦了。

一位深圳代理註冊公司的合夥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認為沒有必要再找代理了。」過去,工商註冊最少需要一個月時間,現在已經縮減到幾天,名稱核准後即可辦理執照。

比深圳市更早啟動這一改革的是珠海市橫琴區、佛山市順德區和東莞。早在2012年4、5月間,這些地區就分別以政府文件、政府規章的方式率先推行類似的商事登記改革。只不過,深圳和珠海這一次是國內率先用立法的形式來推行此項改革。

這項改革看起來風平浪靜,事實並非如此。一位參與改革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我們遇到的阻力很大,跟各路人馬PK。」

「打倒一片」

「你的一張紙就可以讓註冊會計師行業的上萬人失業,其中有不少是這個行業的優秀人才,這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不僅剝奪了國家賦予註冊會計師的驗資的法定業務,也剝奪了註冊會計師的審計的法定業務。」

這是一位在深圳執業超過十年的註冊會計師2012年6月在網上的留言。當月,深圳市法制辦在網上徵求《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草案)的意見。

當時最多的反對意見來自深圳註冊會計師協會。因為註冊資本認繳制、年檢不用提交驗資報告,對他們業務衝擊很大。

一位會計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改革至少改掉了會計師事務所1/3的業務,「打倒一片」。深圳會計師事務所普遍規模不是很大,主要業務還停留在審計、注資報告上。改革後,除了外資需要審計外,這些所就只剩下諮詢業務了。

深圳註冊會計師協會「鬧得很大」,甚至還去市政府、法制辦抗議。2012年8月,規定在人大審議的時候,就有一名來自會計師協會的代表明確反對。他的理由是,這個草案若是通過了,就和公司法的註冊登記制度規定衝突。

深圳市監管局領導帶隊跟協會溝通。其實,深圳市監管局從2010年就開始陸續和四大行合作「工商E線通」(錢到賬,就可以看到銀行編號,信用對接,就不用提交驗資報告)。換言之,不管立法是否出台,驗資是已經砍掉的部分。

深圳註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周上忻婉拒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請求,她表示,此前是出於完善制度的考慮向上提意見,協會理解政府、支持改革。

對這項改革懷有疑慮的還有各地工商部門。在2012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於深圳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些地市工商局局長擔心,「改革會不會把工商局改沒了?」

深圳倒不擔心「工商局改沒了」。因為深圳本來就沒有工商局了。2009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將工商局、質監局、知識產權局的職責,以及衛生局餐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整合劃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但其他地市的工商部門就比較擔心。事實上,這個改革,只是讓工商部門把職責重點從清除無照經營放到後期執法——反不正當競爭、消費者保護等方面。

「他們暫時不能理解,或者說沒有想好。」深圳市監管局一位人士說。

與會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甘培忠也當場表示,條件沒有成熟,自己一點都不看好這次改革。甘培忠後來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商事登記改革,要改的是行政審批,深圳沒敢大動這一塊,而是動了資本制度,有點劍走偏鋒。

甘培忠擔心,改革註冊資本制度後,會出現大量皮包公司,信譽體系亂套,債權人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護。

「猛地還給他們,不習慣了」

深圳商事登記改革的一項內容,就是要去掉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即去掉前置審批。註冊人拿到營業執照之後,再去相關部門審批,把審批權還給相應的監管部門,誰審批誰監管。

深圳市監管局歸還審批部門監管權,各部門的不適應隨之爆發,監管執法成了大問題。以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為例,審批程序調整後,娛樂、印刷、網吧等21個原本由監管局和文體旅遊局共同查處的執法事項,一下子全部落到了文體旅遊局一家頭上。

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市場監察與執法協調處副處長夏向陽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深圳全市文化執法編制人數只有121人,原本要應對一萬多持證文化經營場所,審批劃轉後意味著原本由監管局負責的無證文化經營場所也要納入管理範疇,初步估計無證場數量已經超過萬家,「市場監管壓力巨大」。

「依賴我們慣了,猛地還給他們,不習慣了,反彈了。」一位改革參與者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每次只要各個部門坐在一起,一談改革,他們就提這個要求——能不能給我們保留前置審批?

2012年5月,實施方案推進意見出來後,協調會開得多了,各個部門都是一把手參加,「個個都義憤填膺」。

這類協調會通常由市長、副市長主持,協調好多次了,有時候市長也幫各個部門說話,「你們考慮考慮能不能分步走,比如文化、藥監,先把它們作為審批前置?」但市監管局態度還是很堅決,跟主體相關的前置審批保留,跟經營資格相關的一律不保留。

審批後置已成定局,其他部門轉而要求「人隨事轉」,希望從市監管局分流人手到相應部門。據一位接近深圳市編制辦公室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將有約120名人員分到深圳的十個區,再由各區協調分配到各個部門。

執照版式之爭

深圳的這次商事登記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借鑑了香港的做法,資本認繳制、年報制、信息平台、電子執照等規定都差不多。但也有差別,例如香港實行除名制度,企業不存在了,沒收資產給政府,深圳相應採取的是經營異常名錄製度,把企業名單從正常狀態移到非正常企業庫裡。

在規定草案中,原本還有一條是個體工商豁免登記,也就是取消個體工商戶登記。這是借鑑香港特區、澳大利亞、韓國、法國等地的做法,譬如香港個體戶管理就是一張稅務登記證,沒有工商登記。

規定草案一審後交到了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隨後法制委帶著改革工作小組、法制辦工作人員,一起去全國人大法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工商總局匯報。

這些部委都表示了支持,同時也提醒要注意某些風險。對個體工商登記豁免都持保留意見,覺得時機還不成熟。在深圳徵詢意見的時候已經有類似反對聲,最終規定出來時,這一條還是去掉了。

而關於是否採用新版工商執照,也成了個麻煩事。2012年11月,深圳開始向國家工商總局爭取新版的工商執照。

國家工商總局最早的批覆,是讓深圳在執照上的「註冊資本」一欄後備註「認繳制」,「經營範圍」一欄則統一寫上「一般經營範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有專項審批的項目除外)」。這也是比深圳更早啟動試點的佛山順德採用的版本。

在國家工商總局看來,營業執照全國統一,而且把這些事項記載在執照上也沒什麼問題。可是深圳希望,執照上只刊載四項信息:企業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如果要瞭解公司資產、經營範圍、信譽等信息,可以通過執照上的網址——企業信息平台去查詢。

如果執照版本還是按照原來的九項(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住所、公司類型、經營範圍、成立日期、營業期限、註冊資本、實收資本),就等於否定了立法成果。但最後,深圳還是退了一步,本來說是四項,退讓成為五項,加上了企業類型。

為了這個,會開了很多次,深圳市監管局去國家工商總局當面匯報過一次、廣東省工商局去了幾次,國家工商總局來了廣東省局一次,來了深圳市一次。其他電話溝通、文件匯報無數次。

倒逼行政審批改革

深圳商事登記改革,只是簡化了營業執照辦理流程,關於後期行政審批的內容並無涉及,可以說一個也沒少。相比之下,東莞和順德的改革都明確提出要精簡行政審批。

行政審批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大難題。在2013年3月8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發言稱,目前仍有企業家感慨,投資一個項目竟要過53個處、室、中心、站,經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全程需799個工作日。

而早在2012年7月,廣東省就已經領風氣之先,由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牽頭,開始了一場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當月就清理了第一批179個審批項目。這項改革仍在推進之中。

深圳商事登記改革雖無精簡行政審批的內容,但客觀上也起到了倒逼其他部門放開或簡化審批的功效。

2013年3月13日,深圳文體旅遊局召開內部會議,研究如何更好地應對商事登記改革。改革前後,這樣的會議曾開過多次。夏向陽透露,他們正在討論查處無證場所辦法的初稿。除了後期監管,在審批政策上降低門檻,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也許是更好的辦法。

在深圳文體旅遊局內部,已經有人提出,能否向文化部、深圳市政府提議試點取消網吧審批許可?此前,理髮店、桑拿場所等原本需要文化行政部門審批許可的項目,放開後看來也在可控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