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首富杨惠妍全仓抵押 百亿股碧桂园已属高盛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81015/1212539290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

股票知識: 持倉和大股東抵押股票的規定


(按: 因為我也是一知半解,如果大家認為有不對的地方,請隨時指出:

今日,有位網友詢問小弟幾個問題:


1. 關於用股票行購買持倉的顯示的問題:


(1)通過證券行網上購買的股票,在中央結算系統中是登記在證券行名下,但在股份過戶處的股東名冊上,是只出現中央結算作為登記股東呢,還是會具體批露每一個投資者的詳細資料(如網上購股投資者的姓名、住址、股份數量)


(2)如果中央結算系統的股東名冊,只批露到證券行持股數,而股份過戶處的股東名冊,只批露註冊了的股東,那通過證券行網上購買的股票,不是誰也查不出來是誰在具體持有嗎?再比如,同一個人在不同證券行購買的同一支股票,在兩份股東名冊上是否能清楚的看出來?

2.關於大股東抵押股票披露的問題


(1) 大股東抵押股票,受押方視同擁有權益。那股權披露時,這些股權記在誰身上?

(2) 比如大股東A有60%股權,抵押20%給B,那年報中股權批露時怎麼記?
記成: A 40% B 20%
還是: A 60% B 20%


----------------------------------------------------------------------------------------------


回答如下:


1(1) 銀行網上購買的股票,當然就是存倉在證券行,所以中央結算只會顯示證券行的紀錄,股東名冊亦然,所以公司也不會知道你在持有股票,除非你把它直接登記在自己名下。

但如果你在股份登記處曾經登記(不一定是你現正重倉的股票),它會知道你是股東,並有你的地址,但礙於私隱問題,登記處不會知道你持有的股票數量,但是大銀行的私隱較高,不會給其他人知道,所以在大銀行持倉隱密性較高,但小證券行則不敢說,如果你認識那位經紀,他的嘴巴不小心涉露了,就會知道了。



1(2)如果同一人在不同證券行購買一支股票,在股東名冊也看不出道道,因為股東名冊只顯示代為持倉的機構的數量呢。


所以就有人建議,投資者如果持有大量某公司的股票,應該分散幾家銀行持有,因為大銀行對私隱要求高,一般莊家完全不會查到的。

2(1) 在解答問題,先參看上市條例對於大股東抵押股票的描述:


根據對10.07條,上市條例新上市後控股股東出售股份的限制稱:


「(2) 本條規則並不阻止控股股東將他們實益擁有的證券抵押(包括押記或質押)予認可機構(定義見《銀行業條例》)作受惠人,以取得真誠商業貸款。
(3) 新申請人的控股股東須向發行人及本交易所承諾,自新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披露控股股東持有股權當日起至其證券開始在本交易所買賣日起計滿12 個月之日期止期間:
(i) 如他╱他們按上述第10.07(2)條附註(2)規定,將名下實益擁有的證券質押或押記予認可機構作受惠人,其將立即通知發行人該項質押╱押記事宜以及所質押╱押記的證券數目;及
(ii) 如他╱他們接到承押人╱承押記人的指示(不論是口頭或書面),指任何該等用作質押╱押記的證券將被沽售,其將立即將該等指示內容通知發行人。
發行人從控股股東獲悉《上市規則》第10.07(2) 條附註3(i) 及(ii) 所指的事宜後,須立即通知本交易所,並盡快按照《上市規則》第2.07C條的規定刊登公告,披露該等事宜。」



根據上市條例13.17 條 : 控股股東質押股份稱:


「如發行人控股股東把其持有的發行人股份的權益加以質押,以作為發行人(按:即上市公司)債項的保證,或作為發行人取得擔保或其他責任上支持的保證,即產生一般披露責任。發行人須詳盡披露下列資料:
(1) 所質押股份的數量及類別;
(2) 經作質押的債項款額、擔保額或支持款額;及
(3) 認為對了解該等安排所需的任何其他詳情。」



即是說,在披露上,如果在上市一年內,抵押股東並是用作個人財務用途,或是在上市後任何時間,抵押股票用作公司營運用途,大股東和財務機構均有披露,大股東股會是持股數量,金融機構則是抵押股票之數。財務機構如果持有不超過5%的已發行股本,不會在披露上出現的。


 

如果上市一年後,大股東抵押股票挪作別用,且沒有簽押,那就不用披露了。

在技術上,大股東如果在上市12個月之後,如以口頭協議好,不簽押,並把某一批股票放入特定戶口,取得一定信貸,除了證券行行內的人,大股東不能處置這批股票,這就可以避過限制,另外,如果你知道他在披露期間抵押股票,它的財力也不一定充裕呢。

2(2)如果符合以上披露條件,股權披露(其實中報/年報和它一樣,但可能會較慢),則會是:


A 60%(如是金融機構有強制認沽權利,則會顯示淡倉20%) B 20%


延伸閱讀:


上市規則第10章: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reg/listrules/mbrules/documents/chapter_10_tc.pdf


上市規則第13章: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reg/listrules/mbrules/documents/chapter_13_tc.pdf


如大家有任何股票技術上的問題(不是問號碼),可以在此處詢問,謝謝!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3&tid=58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9

中環在線:C朗、卡卡做咗抵押品 李華華


2011-8-1  AD




 

歐洲銀行業兩個禮拜前公佈新一輪壓力測試結果,肥佬嘅有一半都係西班牙銀行,過關嘅都被指危危乎,要撲水。西班牙其中一個儲蓄聯盟Bankia Group竟然諗到條絕橋。

原 來呢間銀行就係當年融資畀西甲班霸──皇家馬德里,去買C朗同埋卡卡嘅銀行。佢哋為咗向歐洲央行申請借貸,於是將呢兩大球壇靚仔包括埋喺抵押品入面。金融 業人士覺得呢種另類擔保理論上可行,仲話如果呢間銀行同皇馬一齊破產,歐央行分分鐘可以得到呢兩個靚仔嘅擁有權o忝。呢鋪真係信不信由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9

看壞後市? 求售華國飯店、大台北華城周邊等多筆土地台灣「現金王」葉國一房地產抵押設定一六二億

2012-02-13  TWM




手握兩百億元現金的「現金王」英 業達會長葉國一,近幾個月在市場求售不動產與物業,根據本刊調查,他投資的不動產,向銀行質押設定金額高達一六二億元,高額數字令人震驚。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陳兆芬元月初,不動產仲介市場流傳一份待售物件名冊,記載不少台北市精華地段大樓與土地基本資料與售價,其中赫見台北市林森北路華國飯店、新北三 峽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與新北新店大台北華城土地三筆知名標的,據了解,賣方就是近年由科技業轉戰房地產的英業達會長葉國一。

這幾年葉國一陸續投入約兩百億元,掌握土地面積逾五萬坪,儼然成為新地產大戶,前年葉國一曾說,「電子業是『茅山道士』(毛利率僅三%到四%),但土地放 在那卻會幫你『白天也賺錢,晚上也賺錢』,相較之下,房地產太好做了。」這句話言猶在耳,如今葉國一卻計畫大舉出脫房地產,引起外界側目。

除了在市場求售房地產外,手握兩百億元現金的葉國一,真正投入房地產的現金並不多,本刊調查,他投資的不動產向銀行抵押設定一六二.○五億元,實際貸款金 額約一三五億元,高額的數字令人咋舌。

進軍房地產

慣從複雜不良債權下手

攤開葉國一的房地產質押設定狀況,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借錢給朋友幫忙度過難關的案子,例如,華國飯店與大板根,除了公司本身向銀行聯貸,葉國一本 身也是該公司的債權人,例如華國飯店就向葉國一的國協投資、銓誠資產管理借了二十一億元。

第二種是,葉國一直接買斷土地的案子,包括高雄「國硯」、新店大台北華城土地、松山火車站對面土地、三重太子汽車舊廠等,主要是用他個人名義、投資公司摩 天開發、華國總經理廖裕輝等向銀行借款九十八億餘元,僅「國硯」、「國玉」已進入推案開發階段,待完工後按銷售狀況回收資金。

事實上,葉國一大舉進軍房地產,是在二○○八年的房價高峰以後。打開他的房地產名冊,可以看出他喜歡從複雜的不良債權下手,例如高雄亞太財經廣場,原本是 宏總集團總部,他在法院拍賣過程中,以債權承接標的物,將債權順利轉換為物權,儘管過程冗長,但可以低價取得物美價廉物件。

除亞太財經廣場外,葉國一持有的台南開元段土地,手法如出一轍,先投入約六.三億元買下不良債權,再透過拍賣程序,以十.四四億元拍定價,成為該地所有權 人。此外,葉國一還持有新店五峰國中附近一筆大面積土地的債權,此塊基地打算推出大型別墅案,規模上看一五○億元,可望為他創造不錯的獲利。

葉國一像獵豹瞄準物件,耐心等候時機出手;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台灣房市景氣反轉,不少建商看壞後市,熟悉葉國一的朋友也說,「最近葉董心情不太好,除了英 業達的事要煩心,尤其去年政府打房後,讓走了好幾年多頭的房地產景氣停滯,也讓葉國一感受到房地產的不確定性增高,因此,只要有人出好價錢,不排除將手上 幾宗房地產案提前『獲利了結』出場。」其實,去年下半年奢侈稅上路後,從葉國一的投資動作即略見端倪,他曾公開表示,「今年只進了一筆土地」、「將放慢房 地產投資腳步」,但葉國一沒有說出口的是,如果有好價錢,不排除處分他名下的房地產。根據了解,葉國一最想處分的是華國飯店、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與新店 大台北華城土地這三個物件。

奢侈稅上路

三物件列為處分目標

○八年,葉國一把英業達交棒專業經理人後,認為「有土斯有財」的他,就加碼布局房地產。

○三年,他在英業達股東會後,提到要在台北市士林官邸旁蓋祖厝,當時他斥資八億元陸續買進二千坪土地,重劃後分回六八六坪精華用地,換算每坪成本約一一六 萬元,以目前當地土地行情超過二百萬、周邊豪宅每坪單價也高達一三○至一五○萬元來看,雖然未處分,但葉國一的潛在獲利可觀。

○四年,葉國一砸下二十四億元,接手華國飯店,當時純粹為了幫好友── 華國飯店總經理廖裕輝解決財務危機,目前,華國飯店除了向國泰世華借十九.二億元,也欠葉國一名下的投資公司國協投資、銓誠資產管理二十一億元,這個數字 大約是葉國一買下華國債權的金額,惟葉國一本來就無實際經營華國飯店,因此想處分獲利了結。

「華國飯店的價格一路從三十五億元喊到五十三億元,每坪地價六八八萬元,但買方出價始終無法達到葉國一期望的金額。」一位房地產仲介透露,沒有出價五十億 元以上,應該不會成交。

葉國一另一個想處分的標的,是○九年插股的三峽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旁邊的土地。當初大板根面臨法拍,葉國一先買下入口兩千坪土地,並出面向銀行擔保,才 讓大板根免於拍賣命運。

據了解,葉國一想賣大板根,主要是他與大板根董事長蔡春隆理念出現歧見有關。

雖然兩千坪土地就位於大板根門口,但使用分區為森林區,有很多開發限制,且必須與大板根共同開發才有價值,甚至要連大板根一起吃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益,這 也是讓買家興趣缺缺的原因。

毛利勝電子

科技大亨轉當地產大戶

真正讓葉國一在房地產嘗到甜頭,應該是○八年,高雄漢來飯店對面的豪宅案「國硯」。當年,葉國一因幫忙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解決資金缺口,亞力山大倒閉後, 葉國一也成為受害者,後來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建議葉國一買高雄新田路土地,希望兩人可以藉「國硯」推案,把他們在亞力山大虧的錢賺回來。

國硯占地一五二○坪,是國揚○四年底自台肥手中取得,每坪單價僅四十二萬元,之前一直作為漢神百貨停車場;因取得時間早,○八年國揚賣給葉國一,處分利益 高達八.二億元,僅四年時間,光賣土地就獲利近一倍。

國揚為了實現獲利及取得營運資金賣地,與葉國一採「合建分售」方式推出豪宅,總銷金額一百億元,地主葉國一占三成,建方國揚占七成,葉國一可分回的金額至 少有三十億元。

房市走下坡

地產大戶大舉出脫物業

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指出,今年住宅銷售率不樂觀、短期內投資客又不會回籠,市場會有不少物件拋售,尤其是兩、三年前買在房價高點的不動產,背負龐大利息 壓力,「再怎麼有錢,也禁不起景氣拖磨。」除了面臨房市下滑壓力,去年初,英業達搶進太陽能廠益通後,原本前景看好的太陽能產業,旋即因供需以及庫存因 素,景氣急轉直下;益通去年元月營收還有十七.六億元,去年十二月營收卻不到億元;益通股價更從每股二十二元,一度跌到九.一一元;太陽能產業不但未照亮 英業達,反而成為營運的不確定因素。這些恐怕都造成葉國一很大的壓力。

葉國一由科技業跨足房地產業的故事,過去幾年屢屢成為業界美談,但房地產業景氣的高度波動性,也著實讓這位科技業大老上了寶貴一課;尤其今年房地產景氣仍 多空未明,葉國一應該也亟欲對外證明,在這波房地產大浪中,仍能平穩掌握自己的船舵。

不動產抵押借款162億

標的物 取得

時間(年) 投資金額(億元) 設定義務人 擔保債權總額(億元) 債權人或銀行士林官邸旁祖厝預定地 2003 8 王富代

(葉國一妻)

葉力銓

(葉國一長子)

葉力誠

(葉國一次子) 無 無

華國飯店 2004 24 華國大飯店 19.2 國泰世華銀行*華國大飯店 8.4 國協投資

*華國大飯店

蔡紹華 12.6 銓誠資產管理高雄豪宅「國硯」土地 2008 16.7 葉國一 44.4 土地銀行太子汽車三重舊廠土地 2008 28.9 葉國一 27.6 合作金庫三峽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及周邊土地 2009 15.6 大板根育樂葉國一 20.4 國泰世華銀行

大板根育樂

葉國一 6 元大銀行

*大板根育樂 15.6 葉國一高雄亞太財經大樓 2009 17.8 銓誠資產管理 18 合作金庫松山火車站旁土地 2010 15 廖裕輝 1.75 板信商銀摩天開發 9.18 板信商銀新店大台北華城土地 2011 70 摩天開發 8.97 兆豐銀行

4.8 兆豐資產管理

1.75 板信商銀

合計 196 162.05(註)備註:*表債權人為葉國一,扣除葉國一為債權人的金額36.6億元,擔保債權總額合計162.05億元葉國一房地產語錄!

2009/07 經過國硯當「白老鼠」實驗後,確定房地產是一門值得投資的生意。

2009/07 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富豪,多數靠房地產致富,一個房地產建案的毛利率,往往是電子代工業的10倍以上。

2010/06 對台灣房地產相當有信心,特別看好都市更新議題和大陸資金來台效應,台灣房市不會出現泡沫化。

2010/12 房地產可以讓人「白天也賺錢,晚上也賺錢」;相較起來,電子業是「茅山道士」(毛利率僅3%到4%),真的頗辛苦。

2011/03 政府祭出奢侈稅打炒房後,市場修正在所難免,但我從不炒作,對台灣房市仍有信心、長期看好,會持續評估、買進不動產。

華國飯店:

把買主找出來再說啦

針對葉國一處分華國飯店,華國飯店回應,「賣掉幹麼?幾年前就有人在傳要賣,都是亂傳的,我們沒有要賣。」華國飯店還對本刊記者說,葉國一不想澄清,因為 覺得「外界太低估他的現金實力了。」據了解,市場有不少傳聞說陸資、港資要買華國飯店,直到上個星期還有人透過關係,要介紹客戶買華國飯店,但華國飯店方 面都說,「把買主找出來再說啦。」也間接證實華國要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據了解,高雄國硯豪宅已經銷售70億元,大台北華城國玉六戶結案獲利,之後二期、三期看怎麼推。至於一年多前由廖裕輝掛名的摩天開發公司,買進的新北市新 店區秀岡段15000坪土地,也與寶徠建設簽好合建契約,1月18日才剛送件申請建照,該案將由寶徠主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2

帝寶設定抵押一.三億 李珍妮積極理財?

2012-7-9  TWM




全台指標豪宅帝寶的住戶各個大有來頭,近日與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外遇生子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也是住戶之一。她不但靠著帝寶豪宅增值,累積身家逾三億元,而且日前還再拿房子抵押貸出五千萬元,總計目前負債一.三億元。

李珍妮在二○○六年買下一戶一百一十二坪的帝寶,每坪單價約八十五萬元左右,與藝人小S公公許慶祥和老公許雅鈞購入時間差不多,這個時間點,同時也是她與宣明智的女兒出生之後。

隨著近六年台北市房價飆漲,帝寶房價也大幅增值,以目前帝寶在市場成交價每坪兩百八十萬元估算,登記在李珍妮名下的帝寶市值已跟著漲三倍,價值近三.一億 元。由於李珍妮近年從科技業跨足時尚圈,也引進國外服飾名牌在微風廣場設櫃,她也利用台灣銀行低利率的條件,過去幾年,總共靠帝寶貸出了一.三億元,包括 今年四月才貸的五千萬元,不知是因財務或其他投資需求。

李珍妮對房地產投資情有獨鍾,房市投資客圈也傳出,日前她曾經評估過台北市精華地段店面,想置產收租,只不過目前市場丟出來的物件少尚未成交,但即使如此,李珍妮光靠帝寶這幾年的增值,已為她賺進億元,穩居貴婦行列。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2

千諾酒店投資騙局調查:銷售+抵押 圈走3.6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4/5MNDIwXzQ5Njc5MQ.html

昆明千諾酒店涉嫌巨資詐騙的真相姍姍來遲,但突然驚醒的數百名投資人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數年前,國內曾發生了轟動一時的「淳安千島湖」、「西安英吉利酒店」等事件,一度將產權酒店的「高回報」假象暴露無遺,但在國內相關法律仍顯滯後的背景下,去年底引爆的上述巨資詐騙案,再次將產權酒店的高投資風險推向前台。

公 開信息顯示,涉案的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將舊房改裝成產權式千諾酒店後,在2010年12月至去年8月公開銷售,其中一部分產權先售後抵押,另一部分產權先抵 押後售,前者抵押時業主毫不知情,後者出售時業主仍不知產權已抵押,公司共套取合同現金約2.0956億元,抵押貸款1.522億元,但這筆巨資早被挪 用,致使出現爛尾樓。

昨日(8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從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偵部門一內部人士瞭解到,目前警方已查封昆明豪 慶商務公司大樓,凍結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小蘭6輛汽車、25套房產及在云南德宏地產與開遠市的兩處投資項目,其總估值遠超1億元,此案還涉及云南聚誠投資 幕後老闆楊衛和昆明市真元公證處等,預計9~10月將送法院提審。

合同巨額詐騙路徑

近日,昆明市的何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業主們所掌握的有關昆明千諾酒店涉嫌巨資詐騙的舉報材料,而何先生僅是捲入此案的400餘名受害者之一。

記 者查閱多方資料後得知,此案主要操作伎倆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先以低價購到一棟舊式酒樓,然後用廣告轟炸吸引投資者高價認購。隨後,控制方與投資者簽訂 5~10年租賃合同,許諾高額回報並等待返還現金在購房款中扣除,還承諾5年後以120%的價格進行回購。因此,上述高額回報的誘惑,並經昆明真元公證處 公證,吸引了一大批購房者,套利逾2億元。

之後,在所有投資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控制方又把購來的舊酒樓房產證找地方信貸機構及放高利貸者以高利息(月息3分)進行抵押貸款,再次「融資」超1.5億元。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就是僅一年時間,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兩次變更公司地址,更換5任法人代表,案發後已人去樓空。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全經聯深圳分盟首席法律顧問顏宇丹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涉案房產交易應屬非法,所簽買賣合同無效,原因在於合同項下房產尚未取得相關房產管理機關和土地規劃部門審批同意分割成獨立的空間和房屋進行銷售。

此外,昆明市房屋交易產權管理處登記科科長陳景平曾向媒體表示,對一棟二手房進行改造,需向規劃部門報批,按照設計圖嚴格進行,並由規劃部門對大產權進行分割,才能在銷售後為投資者辦理小產權證。

舉報材料稱,規劃局曾表示昆明豪慶商務有限公司只報批了外牆裝修,無內部改造和規劃內容。昆明市規劃局的這一說法,在業主提供給記者的一份錄音資料中得到了印證。

如此說來,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向規劃局報批時避重就輕,明知23個大產權無法分割成300~400個小產權卻又堅持對外公開銷售,涉嫌合同欺詐。

千諾酒店前世今生

產權式酒店,作為一種既擁有房產權,又能獲取可觀收益和一定期限居住權的投資產品,隨著近年來國內旅遊度假潮的火熱而興起。

涉案的昆明千諾酒店,其實原本就是一個名叫「清源賓館」的舊樓盤,後來為推進省級國資管理改革而作為首家單位於2010年4月份進行公開拍賣,最終由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以3600萬元競得,不久取得清源賓館的房產權。

此後,正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對該地塊開發並推出了春城陽光項目,也將清源賓館更名為「千諾酒店」。這一改名及後來的一系列騙局,均是圍繞著千諾酒店而展開的。

當年12月份,千諾酒店開始對外出售,其合同賣方顯示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並對投資人承諾:不僅可獲得產權,還可享有以租償貸的「利好」,致使400餘名投資人入彀。

經產權售賣和民間抵押雙向運作之後,千諾酒店的騙局東窗事發。目前千諾酒店經營陷入混亂,由投資人組成的業主委員會擬將接管酒店經營權。

幕後「黑手」袖裡乾坤

舉 報資料稱,昆明豪慶商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該公司原法人代表吳鳳香的女兒吳小蘭,其籍貫是浙江東陽人,挪用資金8500萬元,其中在2011年6月7日從 公司賬戶轉移4000萬元,另一部分資金是以抵押部分酒店產權而獲得的,而楊衛作為註冊成立於2009年的云南聚誠投資公司董事長,也是運作昆明豪慶商務 公司騙局的幕後「黑手」,轉移昆明豪慶商務公司資產逾2.6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云南聚誠投資公司現法人代表是劉汪明,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此人乃是該公司董事長楊衛的司機,以借此掩蓋騙局,而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作為前者的下屬公司,其現任法人代表是崔世能,此人乃是劉汪明的「江湖兄弟」。

記者從舉報材料獲悉,目前楊衛已將大部分資產過戶或轉移給家人。隨後,記者撥打業主提供的楊衛電話,但已是空號。

舉 報材料還提及,據昆明豪慶商務有限公司現法人劉汪明提供的項目收支費用清單顯示,在收入方面,昆明豪慶商貿公司從春城陽光二期獲利20956萬元,3次抵 押獲取15220萬元,合計從春城陽光二期套現36170萬元;在支出方面,昆明豪慶商務公司支付給金橋房地產董曉秋7500萬元、佳新酒店項目2600 萬元、梁河項目880萬元、合夥人吳小蘭轉走4000萬元、普洱項目1000萬元、北京路項目576萬元及其他事項1800萬元等。

此 外,據業主所委託的相關律師從產權交易中心獲得資料顯示,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將持有的編號為201052814~201052820共7個房產證在2011 年3月17日抵押給劉黛林1000萬元,李慶峰、林愛娟1600萬元及五華楊融小貸公司900萬元。上述材料顯示,抵押總金額為15220萬元。

對 於上述數據,業主維權代表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有金融方面的業主,通過各種渠道搞到了支出費用與抵押貸款情況,數據也基本上是準確的。另一業主楊女士表 示,在案發後,警方雖已控制了楊衛、劉汪明和崔世能3人,但吳小蘭已取保候審,她們通過查閱登機信息,仍能找到吳小蘭的名字,且其身份證號與護照都顯示與 之吻合。

監管被指存疏漏

「『春城陽光二期』兩次開盤,雖談不上家喻戶曉,但也夠大張旗鼓的。宣傳售樓一年的時間,沒有任何部門過問豪慶公司的行為,更不要說進行過監管。」業主提供的一封《關於請求昆明市政府加強案情監管的請求》的信件(以下簡稱「信件」)中提到。

另一封關於昆明市公安局回覆業主的信函談到,昆明豪慶商貿有限公司未辦理過房地產開發資質,不是房地產開發公司,不能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這個項目是對原酒店進行改造,未辦理過商品房銷售許可證,對外銷售是違規的。

「根據無效合同的處理原則,應當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相關房地產權管理機關可以對違法銷售房予以查處。」顏宇丹律師認為,政府對一手商品房的監管要嚴格一些,而對二手房難以監管,購房者也有引起注意的義務。

此外,作為公證方的昆明市真元公證處也備受質疑。昆明市真元公證處一林姓副主任表示,盤龍分局經偵隊仍在偵查刑事案情,根據最後案情結果,他們將承擔應承擔的責任,目前不便於明確表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頻現的產權酒店投資風波,一方面說明投資者對這一模式需要加強風險意識,另一方面,監管空白也急需填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6

華爾街的煉金術(上)——抵押品變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81

FT:幾百年前,當時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不斷嘗試把廉價的基礎金屬變成貴重的黃金和白銀,這就是所謂的煉金術。現在,華爾街的銀行家也在努力嘗試實現類似的「奇蹟」。

這就是所謂的「抵押品變形」,這項新業務現在已經成為了銀行業罕見的增長亮點。新的監管準則和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不斷蠶食銀行業的利潤,這項新業務有望改善銀行的盈利能力。

所謂的「抵押品變形」,也就是把風險相對較高的資產轉變成表面上更安全的資產,這類業務已經受到了監管者的關注。

總的來說,面對專門為賬面總值超過640萬億美元衍生品市場設計的新監管規則帶來的挑戰,銀行已經找到了新的賺錢機會。新監管規則的原意是,為了降低處於金融危機核心地位的衍生品市場風險。一些金融專家認為,把次貸切片分層可怕的金融創新想法,鼓吹了金融泡沫並導致其最後爆破。他們現在開始擔心,「抵押品變形」這項新業務最終只是隱藏了風險,而並沒有真正轉換風險——這可能降低了監管新規的實際效果,更諷刺的是,新規可能促使了這種新業務的出現。

美聯儲官員Jeremy Stein上月表示,抵押品變形「就是監管新規製造的,可能快速發展的業務,因此我們必須特別謹慎地對待。」這是美聯儲第一次公開警告這項新業務的風險。

然而,在金融產業裡,抵押品變形只會簡單被看作是滿足監管新規要求的工具。變形的過程是這樣的,銀行會幫助基金以非流動性證券作為抵押,換取流動性更好的資產,然後基金就可以利用這些資產用於支持它們的衍生品交易。

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電子交易和市場結構聯席主管Supurana VedBrat表示,預計貝萊德將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抵押品滿足監管新規下的衍生品交易。她正在尋求幫助,滿足對不斷增加高質量抵押品的需求。

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包括美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已經準備好提供幫助。這些銀行計劃創造足夠多的衍生品,滿足客戶的抵押品交易需求。

紐約梅隆銀行全球抵押品服務副主席Ms Chakar表示,對沖基金、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對抵押品變形業務都充滿了熱情。

今年開始,很多國際監管者都開始要求這些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者通過所謂的中央清算方式完成衍生品交易。監管者認為,在交易雙方之間設立一個中央清算對手方,可以提供一定的損失緩衝空間,保證一方出現違約時衍生品交易的安全。

為了保證中央清算者不受市場動盪的衝擊,持有衍生品合約的客戶必須向中央清算者提供一定數量的抵押品。抵押品的形式一般是國債或現金,這樣的證券才足夠安全,降低中央清算者自身的風險。

衍生品市場究竟額外需要多少抵押品,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爭論。市場的預計從5000億美元到10萬億美元不等。因為很多銀行和交易商一直在濫用抵押品,比如說用CDS來對賭其它金融機構的命運,數以千計的企業和基金一直依賴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這樣的衍生品。

巴黎銀行抵押品管理主管Hélène Virello表示:「我們認為新增的抵押品需求會有幾萬億美元,但實際上,沒人知道真實的數量,因為這是由很多因素同時決定的。」

這種金融煉金術的內涵甚是簡單,把不合格抵押品轉化成中央清算者接受的抵押品,只需要利用銀行的回購操作就能實現。回購操作通常是用證券換取現金。前高盛抵押品經理表示,這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只是換了個「包裝」。

在一個普通的交易中,一家保險公司會拿著低信用等級資產(比如說垃圾債券)到一家銀行尋求幫助。這家銀行會在回購市場借出這些垃圾債券——對手方通常是另一家大銀行,換取政府債券或現金。那麼這家保險公司就能利用這些政府債券或現金支持它的衍生品交易。

提供變形業務的銀行會向客戶收取一定的費用,同時對客戶的資產附加一定的折讓。對風險較高的抵押品,比如說垃圾債,銀行會附加較大的折讓。抵押品變形業務中的折讓率可能跟中央清算所要求的折讓率不一樣,因為銀行會自己衡量該業務的風險。

關於抵押品變形業務能給銀行業提供多少額外的利潤,現在還沒有可靠的估計。但據摩根士丹利和顧問公司Oliver Wyman的報告,抵押品變形帶來的收入「很可能能抵消引入監管新規帶來的大部分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76

美國計劃5年內解散兩房 另設聯邦抵押貸款保險公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25

一個由兩黨聯合的美國參議員集團正制定計劃清算房地美和房利美,另外設立一個由私人資本資助的政府抵押貸款證券再保險公司。

根據彭博獲得的法案草稿,這一提案可能將於本月頒佈,首先需要私人金融家提供足夠的資金來覆蓋價格暴跌產生的損失

這一法案由田納西州共和黨議員Bob Corker和弗吉尼亞州民主黨議員Mark Warner聯合其他一些議員撰寫,現在仍在起草中。作為第一個由兩黨一起努力塑造的一個新的房地產金融系統,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反彈,這將引起越來越大的討論。

根據這一草案,華盛頓的房利美和弗吉尼亞的房地美將在5年內解散,美國財政部將承擔兩房現有的抵押貸款擔保的責任。這兩家公司將抵押貸款打包成證券,並對這些抵押貸款的本息提供擔保,兩房自2008年來被美國政府接管。

在房地產危機將它們帶到破產的邊緣後,兩房從政府獲得了1875億美元的救助資金,這兩家政府監管的公司開始獲得創紀錄的利潤。受到公司命運改變的鼓舞,包括鮑爾森和Claren Road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對沖基金一直在購買兩房的初級優先股股票,並促使國會放棄廢除兩房的計劃。

據此前華爾街見聞報導,那些豪賭兩房私有化的對沖基金希望,最近房地產市場復甦已經導致房利美和房地美恢復盈利,將讓這兩家公司最終對優先股股東進行償付。

而討論中的法案草案中稱,任何對兩房的清算行動都將首先對美國政府這類高級優先股股東進行償付,然後才是次級優先股股東,最後是普通股股東。

新機構將被命名為聯邦抵押貸款保險公司,將繼續努力建設一個共同的證券化平台,並有能力幫助小型貸款機構發行證券。新機構還將繼續兩房現有的多戶住房擔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05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壞現象: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431

美國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本週下滑20%,這是在過去的18周內第16次下滑。自5月初削減QE的言論傳出以來,美國抵押貸款活動已累計下滑70%

現在,美國總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至2008年10月份來最低水平,當時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

當然,下圖顯示美國抵押貸款活動下滑和利率走高過去並不影響房屋銷售:

ZH稱,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行動具有滯後性除非美聯儲不削減QE,否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不是很好

因為大大小小的抵押貸款的服務商和提供商開始裁員,因此投資者不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能夠持續下去。

另外,此前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用「全現金」的方式購買房屋,房地產專家認為這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76

40億美元!摩根大通願花血本解決所有抵押債相關起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906

2013年,摩根大通的名字與罰金走在一起,巨額的罰金。

最新消息顯示,摩根大通願意支付超過40億美元的罰款,破財消災。

所謂「災」,是指美國多個政府部門紛紛指控摩根大通,認為其在早前銷售抵押債證券上有非法操作行為。這些部門有紐約州檢察院、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檢察院、美國司法部、美國住房金融管理局……不一而足。

根據以往案例,像摩根大通這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往往會花錢了事,與政府部門和解。不過,這次價碼是不是高了一點——40億美元?

等一等,40億美元可能還不夠。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司法部和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正在多面協商,看能否用提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罰款數字。在摩根大通辦公室,有政府部門提出:200億美元罰款,全盤和解所有相關訴訟。

當然,摩根大通的談判人員驚呆了,他們原以為政府的胃口要小得多。

因為200億美元的數字,已經相當於摩根大通表現良好時,一年淨利潤的總和,更為重要的是,超過了摩根大通的呆賬準備金194億美元。這已經讓和解談判脫離了原有軌道。下面通過一幅圖瞭解下摩根大通呆賬準備金情況:

FT報導,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Helen Kanovsky否認了上述200億的傳聞,稱上述報導完全不是事實。

知情人士告訴FT,就被指控在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違規操作問題上,摩根大通正與美國政府部門協商,準備支付40多億美元罰金尋求與政府部門和解。

知情人士還表示,除了協商支付多少罰金之外,摩根大通還想就認罪範圍上,討回一些好處。因為,如果摩根大通承認其在抵押貸款證券問題上承擔責任,那麼可能會引發鋪天蓋地的來自私人當事人的訴訟。

此外,認罪與否,勢必還會影響到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對摩根大通的訴訟。聯邦住房金融局已經起訴了10幾家銀行,其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超過60億美元的罰金。

截至目前,美國所有政府部門對摩根大通有關抵押債證券非法行為的指控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罰金的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上週,因為倫敦鯨事件,摩根大通剛剛向美國政府支付了9.2億美元的罰金。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9月19日,摩根大通與監管機構就「倫敦鯨」事件達成和解,同意支付9.2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認了銀行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摩根大通9.2億美元的罰金分別賠償給了SEC(2億美元)、美國貨幣監理署(3億美元)、美聯儲(2億美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2.2億美元)。

監管機構的關注點在於,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和財務報告系統出現了問題,並認為它沒有把風險管理系統的不足向其董事會和監管機構報告。

該銀行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承認了摩根大通的行為違背了美國的證券法。他在一份聲明中稱:

我們已經承擔了責任,並從開始就意識到了我們的錯誤。我們從中學到了教訓,並努力彌補錯誤。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不但我們的股東和客戶認為我們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銀行,也希望我們的監管者有同樣的看法。既然損失已經發生,我們就得做出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壯和明智,也會使我們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