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幾百年前,當時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不斷嘗試把廉價的基礎金屬變成貴重的黃金和白銀,這就是所謂的煉金術。現在,華爾街的銀行家也在努力嘗試實現類似的「奇蹟」。
這就是所謂的「抵押品變形」,這項新業務現在已經成為了銀行業罕見的增長亮點。新的監管準則和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不斷蠶食銀行業的利潤,這項新業務有望改善銀行的盈利能力。
所謂的「抵押品變形」,也就是把風險相對較高的資產轉變成表面上更安全的資產,這類業務已經受到了監管者的關注。
總的來說,面對專門為賬面總值超過640萬億美元衍生品市場設計的新監管規則帶來的挑戰,銀行已經找到了新的賺錢機會。新監管規則的原意是,為了降低處於金融危機核心地位的衍生品市場風險。一些金融專家認為,把次貸切片分層可怕的金融創新想法,鼓吹了金融泡沫並導致其最後爆破。他們現在開始擔心,「抵押品變形」這項新業務最終只是隱藏了風險,而並沒有真正轉換風險——這可能降低了監管新規的實際效果,更諷刺的是,新規可能促使了這種新業務的出現。
美聯儲官員Jeremy Stein上月表示,抵押品變形「就是監管新規製造的,可能快速發展的業務,因此我們必須特別謹慎地對待。」這是美聯儲第一次公開警告這項新業務的風險。
然而,在金融產業裡,抵押品變形只會簡單被看作是滿足監管新規要求的工具。變形的過程是這樣的,銀行會幫助基金以非流動性證券作為抵押,換取流動性更好的資產,然後基金就可以利用這些資產用於支持它們的衍生品交易。
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電子交易和市場結構聯席主管Supurana VedBrat表示,預計貝萊德將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抵押品滿足監管新規下的衍生品交易。她正在尋求幫助,滿足對不斷增加高質量抵押品的需求。
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包括美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已經準備好提供幫助。這些銀行計劃創造足夠多的衍生品,滿足客戶的抵押品交易需求。
紐約梅隆銀行全球抵押品服務副主席Ms Chakar表示,對沖基金、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對抵押品變形業務都充滿了熱情。
今年開始,很多國際監管者都開始要求這些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者通過所謂的中央清算方式完成衍生品交易。監管者認為,在交易雙方之間設立一個中央清算對手方,可以提供一定的損失緩衝空間,保證一方出現違約時衍生品交易的安全。
為了保證中央清算者不受市場動盪的衝擊,持有衍生品合約的客戶必須向中央清算者提供一定數量的抵押品。抵押品的形式一般是國債或現金,這樣的證券才足夠安全,降低中央清算者自身的風險。
衍生品市場究竟額外需要多少抵押品,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爭論。市場的預計從5000億美元到10萬億美元不等。因為很多銀行和交易商一直在濫用抵押品,比如說用CDS來對賭其它金融機構的命運,數以千計的企業和基金一直依賴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這樣的衍生品。
巴黎銀行抵押品管理主管Hélène Virello表示:「我們認為新增的抵押品需求會有幾萬億美元,但實際上,沒人知道真實的數量,因為這是由很多因素同時決定的。」
這種金融煉金術的內涵甚是簡單,把不合格抵押品轉化成中央清算者接受的抵押品,只需要利用銀行的回購操作就能實現。回購操作通常是用證券換取現金。前高盛抵押品經理表示,這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只是換了個「包裝」。
在一個普通的交易中,一家保險公司會拿著低信用等級資產(比如說垃圾債券)到一家銀行尋求幫助。這家銀行會在回購市場借出這些垃圾債券——對手方通常是另一家大銀行,換取政府債券或現金。那麼這家保險公司就能利用這些政府債券或現金支持它的衍生品交易。
提供變形業務的銀行會向客戶收取一定的費用,同時對客戶的資產附加一定的折讓。對風險較高的抵押品,比如說垃圾債,銀行會附加較大的折讓。抵押品變形業務中的折讓率可能跟中央清算所要求的折讓率不一樣,因為銀行會自己衡量該業務的風險。
關於抵押品變形業務能給銀行業提供多少額外的利潤,現在還沒有可靠的估計。但據摩根士丹利和顧問公司Oliver Wyman的報告,抵押品變形帶來的收入「很可能能抵消引入監管新規帶來的大部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