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5度C吳政學讓位 成功延攬統一超前大將 謝健南: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

2013-01-14  TWM
 
 

 

前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在二○一二年八月戲劇性地從統一超商退休。這位沉寂數月的昔日統一超大將,一三年初宣布出任咖啡連鎖品牌「85度C」的新總座!究竟,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如何請動他?他又將如何為85度C創造新局?

撰文‧林讓均

二○一三年開年,一紙公告為餐飲服務業投下一顆震撼彈!這紙來自「85度C」(F-美食)的公告,宣布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將卸下「總經理」的兼職,新總座正是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隔天,F-美食的股價一舉站回兩百元大關。

這個慶祝行情,也讓投資市場與業界高度關注,這位挾著驚人聲勢復出的昔日統一超大將,將為創辦七年、全球超過七三○家店的85度C,帶來什麼新局面?

謝健南的復出之所以備受矚目,源於一二年七月統一超商的人事大地震。當時,原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退休,謝健南原本是最被看好的接任人選,但最後卻是由同為統一超商「黃埔一期」的陳瑞堂勝出。就在人事餘震猶存時,被子弟兵暱稱為「謝老大」的謝健南閃辭,即刻請休假直到八月底退休。

復出江湖

「做這個選擇,很搞怪吧!」長達五個多月的沉潛,謝健南低調回絕所有約訪,但他並不寂寞,除了85度C,包括特力集團、全聯與康師傅等知名企業,都傳出積極延攬的消息。

「謝老大具有豐富的資源整合、通路操作經驗,是當時市場上釋出的最佳王牌!」一位餐飲連鎖業的大老指出,謝健南在統一超商歷練超過三十年,擔任營運長、策略長等職務多年,是熟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的全方位流通人才。

的確,五十八歲的謝健南輪調過統一超集團的各單位,以及多個品牌的總經理,統一超商的ibon機台、7net、大店型等計畫,都在他擔任營運長的任內逐一擘建,成功將統一超商的單店日營收,從五萬元新台幣提升為現今超過七萬元。

多的是捧著銀子與大位來找他的老闆,謝健南為何選擇85度C?「原本我並不認識吳董……做出這個選擇,我很搞怪吧!」幾月不見更顯精神的謝健南說,早在一二年七月吳政學就找上門「聊聊」,第一個請教的問題就是「85度C可不可以成為國際性的餐飲品牌?」這讓謝健南覺得,「這位老闆所關心的事,很有格局,我開始去Google(搜尋)吳政學的一切!」儘管吳政學不只三顧茅廬,但謝健南一直拖到年底才點頭,除了「以『拖』來驗證彼此的誠意與理念」,並且透過先擔任顧問授課的方式,多了解85度C。

據了解,點頭關鍵還在於吳政學一句話:「我會完全放手!」原來,85度C成立以來,儘管集團內的高階主管來來去去,吳政學一直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次自解兵權,在業界看來誠意十足。

先蹲後跳

「三年養出永續成長的體系」「85度C不見得是給最多錢、放最多權的,選擇85度C,多少也是因為85度C是台灣品牌!」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觀察,謝健南已退休過一次,不缺錢也沒有包袱,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不會去擔這個成敗!

企管系出身的謝健南,確實還有一個品牌夢。

「過去我的經驗是幫人做品牌(意指國外授權品牌),台灣只是一百個國家之一;如今,是要把85度C這個品牌,做到一百個國家去!」謝健南正色表示,人生能有多少盛年?如果要用最短的時間,把一個品牌拉抬到國際舞台上,那麼這個事業體必須夠聚焦。

而以「咖啡+烘焙」特色闖出名號的85度C,在謝健南眼裡,就是一個「單純而專注的事業!」問到對新事業的規畫,他丟出一句:「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性子急的他給自己的時間表是:「半年方向要對、一年要有效果、三年養出能永續成長的生態體系!」第一個將改變的,除了是講求設計氣息的二代店型,還在於加盟制度。

過去五年,85度C在兩岸快速崛起,謝健南分析,是因為85度C在台灣採取「批發授權」的叢林戰,一切以快速為主,總部只賺到貨品批發與品牌授權費用,但未來,他將朝特許加盟的「正規戰」前進。

「特許加盟,是鼓勵優秀店長內部創業,雙方共同投資、承攬整店業務,這有點像是『結婚』,所連結的權利、義務會更深一層!」謝健南說,未來總部與加盟主都能分享單店利潤,增加彼此的獲利空間。而這制度首先會實施的地方正是台灣市場,一三年底也將陸續在大陸啟動。

此外,今年85度C的主軸策略將是「先蹲後跳」。例如,年營收占比將近七成的中國市場,就一改前兩年每年動輒展店破百店的速度,今年展店目標下調至六十至八十店。

「於外,愈來愈多的競爭者來瓜分市場;於內,85度C擴張太快,若品管不及就可能影響品質,這都可能影響單店效益!」一位法人分析,雖然F-美食一二年前三季合併營收與獲利有成長,但對照大陸地區一二年前三季與一一年前三季的平均單店營收,下滑將近二○%,已經透出警訊。

一位熟悉內情的業界人士指出,「因為人力不足,逢年過節,協理級的幹部甚至還要在工廠內親自搬貨,而且福利制度還不成熟,離職率居高不下!」

挑戰不斷

「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謝健南回應,這正是前線擴張過快,後勤補給來不及趕上的殺傷力,「未來將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人才培養」與「制度建立」將會是兩大著力點。

「吳政學與班底多是『馬上打天下』,不見得會『馬上治天下』!」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說,現在「這一鍋」、「麵包同話」等新品牌由樂在創業的吳政學親自督軍,「85度C」的本業則由善於管理的謝健南壓陣,兩人看來有互補效果。

謝健南的下一步,並不輕鬆,但喜愛挑戰的他已經摩拳擦掌。統一超出身、習於團隊運作的謝健南,是否能帶領85度C闖出新局?此外,他的復出,是否對統一超商人才有招攬效果?值得後續觀察。

謝健南

出生:1955年

現職:85度C總經理

經歷:統一超商營運長、策略長、博客來總經理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4

王冠雄:我所認識的閻利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350.html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今天看到閻利玟被判刑的新聞還是心頭一震。

一年前,因涉嫌受賄被刑拘的淘寶聚划算前任總經理閻利玟(花名慧空)獲最後判決:根據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閻利玟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違法所得繼續予以追繳。與此同時,多名涉案的前聚划算員工也被判刑。

2007年,我在阿里巴巴軟件公司負責市場,有幸趕上了B2B網站上市的輝煌。彼時,整個阿里信心爆棚,準備在軟件行業大干一場。在阿里軟件,閻利玟負責AEP平台(即後來的阿里巴巴「軟件互聯平台」)。他的直線上級是工號前100的阿里創業元老,和我當時都是資深經理。

閻利玟是四川人,2006年阿里巴巴收購了成都網構公司,整個網構班底進入阿里,與阿里一部分團隊、招募空降兵組成了阿里軟件。印象中的閻利玟,工作細緻,善於表達,人緣很不錯,大家都叫他「閻老闆」。2008年中,我們倆一起去蘇州工業園考察,一路深談了許久,感覺他是一個有想法、不輕易袒露內心的人。

2009年7月,阿里軟件分拆,閻利玟所在的業務板塊併入淘寶。2010年底開始,團購市場紅得發紫。閻利玟敏銳地看到了這個big chance,內部申請成立了聚划算項目組,結果一炮打響。一舉奠定了地位,聚划算成為淘寶的核心業務之一,閻利玟被任命為總經理,級別超過了老上級。在阿里體系內,可謂火箭式上升。也有老同事私下說:「以淘寶的資源做團購,聚划算算不得很了不起」但這不能否定前期閻利玟本人的推動和執行力。

這再次證明: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坦率說,這也說明阿里還是給新人機會的,當然其整體偏愛、重用子弟兵的導向依然非常明顯。我從阿里出來後,就沒怎麼聯繫了。後來看到他做起來了聚划算,我短信恭喜他,還約定在北京好好聚聚。

2012年初,就看到消息說他出事被抓了。老同事們私下紛紛議論,有人說金額搞不好有上千萬,網上甚至有人傳言要判無期。

阿里巴巴在針對閻利玟刑拘的公告中強調,「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阿里可以為自己找n個藉口來姑息自己。但姑息自己的今天,就是毀掉明天。反腐防腐是個系統工程,我們為了自己的生存,我們不需要藉口,我們需要勇氣,智慧和能力。來自各界質疑和各種壓力下的痛苦,決心,決定,結果,都考驗了我們的理想,文化,管理能力,制度體系能力。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和未來基石。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也欣喜的看到,絕大多數員工是正直的,抵禦住了巨大的誘惑,我們為他們感到驕傲。」

一如既往地高調,一如既往地煽情,一如既往地強調價值觀。這就是阿里巴巴公關天下無敵的秘密:將一切問題極其強勢歸因於價值觀,抓大放小,不及其餘。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沒有哪一點比講誠信、講創業、講商業文明的價值觀更征服人心。客觀上說,在業務急速膨脹和員工規模並行增長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對價值觀的守護和捍衛著實不易。顯然,這也會帶來一個越來越大的副作用:精英群體認為這是毛式宣傳術,太高調有問題。

看了法院公佈的判決書:閻利玟在聚划算工作期間,先後於2011年4月17日、10月27日兩次收受杭州點創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萬某為感謝其關照而購買的兩輛轎車,總機價值53.8萬餘元。

實話說,這點錢相比阿里巴巴高管的平均薪酬和持有的大筆期權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我感覺非常奇怪。當然,也許公開的只是一部分,網上流傳的阿里廉政部對閻利玟問題的公告截屏不知真假。

有些聲音說,阿里巴巴搞「竊國者侯,竊鉤者誅」,馬云搞削山頭運動,刑不上大夫。但是,閻老闆犯了錯是事實,即使有內部創業者的光環也無法遮掩;馬云的支付寶股權風波是另一碼事,合在一塊扯,就是搗糨糊。

我曾是阿里員工,也深深佩服馬云的視野、自嘲和鼓動能力。但我更是一個互聯網的信徒、冷峻的商業觀察者,阿里經歷並不影響我看待阿里巴巴和馬云的客觀立場。譬如,上個月我就王林事件在FT的專欄《柳傳志馬云: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公開批評馬云以其影響力不該「怪力亂神」,客觀上助長了當下中國的迷信之風。

坦率說,我覺得說「馬云故意搞閻利玟」太扯淡,這太低估了馬云。許多人不爽馬云,但為黑而黑,沒意思。馬云絕不是這個level,否則,他走不到今天。何況閻利玟的級別和勢力在阿里高管內還差得遠,談不上削山頭。何況,最後判決是法院判定。讓馬云的歸馬云,讓閻利玟的歸閻利玟。

「昔日同事,當年戰友。一朝領命,勢如破竹。一馬平川,一騎絕塵。一鳴驚人,一步登天。一念之差,一足之失。一觸即發,一針見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辭其咎,不掩其功。慨當以慷,敢作敢當。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福兮禍兮,禍兮福兮。浪子回頭,千金不換。復出有時,傳奇可續。一言難盡,一路保重。」—-這段話,是阿里軟件老同事、熊武才先生在微博上的感慨,於我心有慼慼焉。

在微博上,我一直沒取消對數個「名義上已不存在」的人的關注。自殺女孩「走飯」是一個,另一個就是「慧空」。衡量一個男人的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能力。

閻老闆,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你再度發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3

我所瞭解的諾亞: AK-C

http://xueqiu.com/1812539615/24857380
我是一名在陸家嘴工作的金融從業人員,截至我的從業年限是滿九年。前年我的上司和我回憶在2005年時曾經受邀參加他們公司的開業典禮,當時他沒去---跟我說這話的時候他表露出來的情緒是「當時這家公司太小了,沒什麼合作機會」。今天,noah已經成為一家市值為十億USD的企業,我想,這遠遠超過了我上司的想像空間。

從05年到13年noah一路成長,尤其在近三年。  這三年資本市場變化巨大:股市全面轉熊,IPO暫停,信託崛起,地產持續繁榮。 這背景下NOAH發生了如何應變,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NOAH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我談談我的觀點。

在07~10年中國資本市場最火爆的時候,據我所知當時的諾亞主要的精力是在做PE產品,也就是目前諾亞的資產管理部門「諾亞歌斐」,收取客戶前端費用,還有後端的管理費和分成。 小眾高端,主要背靠其股東紅杉資本的實力。

10-11年開始,也是本人開始和「資產管理」這個領域打交道的開始,於是和諾亞業務有了交集,當時二級市場開始低迷,ipo斷斷續續,同時大量的社會資本湧向了低風險類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這時諾亞開始放慢了PE產品的節奏,轉向了代理銷售信託產品收取一次性的前端收益,這塊業務屬於「諾亞財富」。緣於其原來就擁有的客戶基礎,加上信託公司普遍沒有成型的銷售團隊(目前大多數信託還是不成氣候),諾亞便成為市場上重要的一個代銷渠道。這個策略轉型非常成功,在順應了客戶資產配置需求的同時,還進一步擴大了客戶群。

與諾亞同步崛起的還有好買基金,恆天財富,以及無數中型和迷你的財富管理公司。 結果就是隨著代銷渠道的增多,產品銷售的壓力緩解,加上信託公司自身的銷售團隊建設,整體信託代銷前端費用下滑。一個顯著的表現就是類固定收益信託(地產/政信合作)產品銷售返還給渠道的前端費用,從大概一年1%~1.5%到0.5%: 諾亞代銷一個2年期,預期收益為10%的房地產信託, 前端返還的費用從2%變成1%。 這種滑坡也造成了2012年諾亞業績相比2011年的下滑。

 在我看來,諾亞在11年的時點,和好買,恆天等公司經營模式沒有根本差異:都只是一個代銷渠道,競爭同質化。 但有一點我感受到的是諾亞是一家對客戶負責任,專業性更強的財富管理公司:在二級市場低迷的時候,諾亞做了預判,並沒有向客戶兜售二級市場的私募主動管理型基金。與此形成鮮明比較的是絕大多數的財富管理公司,只要有錢賺,產品賣得出去,不顧後果:  以客戶利益為導向,知易行難。

 地產融資為主的信託銷售渠道的整體拓寬,帶來的變化不單單是渠道代銷費用的下降,還有客戶信託收益率的下滑。一方面要維持客戶對收益率的要求,一方面還要保證自己的銷售收入,在2012年諾亞開始了以有限合夥和 以基金子公司為通道的主動管理方向的轉型。主動管理和代理銷售最大的區別就是諾亞要以管理人帶股權的身份介入到項目當中去,對專業性要求更強,對風控的要求更高。為什要選擇有限合夥模式?  有限合夥地產基金其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金融產品,有別於信託和券商集合理財,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為房地產商融資,尤其是拿地貸款。
 這種OTC產品最大的弊病在於監管問題和引申出來的道德風險。去年數家銀行(華夏,工商)涉及了行長或員工代銷類似產品而最終融資方出事無法兌付,導致的投資者上訴監管當局的風險事件。這種產品在我們從業人員眼裡是隱含巨大道德風險的,但為什麼諾亞選擇了走這個模式?(1)有限合夥基金成立效率高,因為不是標準產品,故無需報備銀監會,地產商融資效率高。(2)成本低,少了信託收取的通道和管理費,更多的利潤空間可以留存給銷售方即諾亞。(3)諾亞作為主動管理方的一方,出資介入項目,獲得除了前端收入以外的後端分成和管理費。怎麼分怎麼收的方式和比例我不清楚,但注意,主動性管理這是一個顯著的盈利模式改善,後端分成要高於前端收入同時項目管理費用是持續收取。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融資方地產商成本低效率高,目前和諾亞合作的房地產商是包括萬科在內的20多家國內地產大佬,有限合夥的道德風險很小; 諾亞的品牌確保了這種有限合夥OTC產品的信譽,客戶敢於配置;同時還提升了諾亞自身的收益。

 同時諾亞還收購了萬家基金的部分股權並以萬家基金子公司為通道發行各種產品,包括私募債,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多種產品。發行成本更低,發行渠道更加順暢。

 如果是諾亞的客戶,應該還發現諾亞提供給客戶一種類似銀行貨幣理財產品的基金,即那種三個月收益率為5.2%的產品---這是標準的資金池產品。 背後隱藏的資產到底是什麼,諾亞估計不披露,我猜測是那些安全邊際特別高,收益率大於貨幣基金而小於房地產基金的資產如股權質押產品。我當初和諾亞談過這個產品設計模式,希望雙方共同開放,並來回多次磋商,但最終因為要突破監管的一些限制不了了之,但後來我發現諾亞把這個架構發展起來並設計出了產品賣給客戶。這點對我觸動很大,就是親身體會諾亞的效率和專業能力。

 以上涉及的產品,都是歸屬於諾亞的資產管理公司「歌斐」的業務,即主動管理業務。諾亞在前年還是去年設立了諾亞「正行」,主要面向券商,私募和基金公司等傳統市場產品的代銷售。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篩選體系,盈利的模式是收取前端銷售一次性費用的同時,還向私募收取業績後端提成,例如代銷二級市場主動管理型的私募信託產品,管理人和客戶後端分成是二八開,其中二部分,諾亞可能要提取30%,即總收益的6%. 為什麼私募大佬們願意分後端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銷售能力。據我所知諾亞代銷的私募基金包括重陽,景林都是國內的超級BOSS級基金, 還有諾亞所津津樂道的上投摩根的基金轉戶,要知道上投摩根的研發實力,激勵機制在這兩年公募界算是非常出彩,業績可以去查一下,客戶是非常滿意的。諾亞正行的boss是來自銀華基金的某前老總,台灣人名字忘記了,眼光非常獨到。

 大家還要注意到諾亞還有一個分支業務「諾亞香港」,這我瞭解不多,服務的目標主要是現有諾亞客戶在海外的資產,對應的產品包括債券基金,還有PE產品(幫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募集了一隻香港pe基金),目前諾亞在推動的美股FOF可能也是歸屬於這塊。 海外市場據我所知,諾亞還與美國著名地產商鐵獅門合作有關商業地產的REITs項目。

最後是新成立的諾亞金融服務公司,看似是一家以服務諮詢為主的分支機構,實際意義目前看不大,如諾亞所言「充份體現了上海市金融辦對諾亞集團的認可與鼓勵,也體現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創新與開放力度。」

這基本上是我所知道的諾亞, 大家也能看出我對諾亞的認可: 其最護城河包括對市場認知的專業性,對產品開發和管理的專業性,以及專業性的服務帶來的龐大客戶群,還有公募國資金融企業所不具備應變快速轉身的能力。

諾亞的弱勢:(1)民營背景不如國資雄厚,未來很多金融創新的蛋糕諾亞很難吃到,如新三板,期權,互換櫃檯產品諾亞很大可能是無緣。反過來說國內券商,特別是上市券商在逐步加槓桿的過程中盈利能力提升空間不小。

(2)過分依賴地產,假設國家放鬆地產調控,特別在銀行融資這塊一旦放開,諾亞很有可能失去部分合作夥伴,進而盈利水平下滑,但我預判目前房價走勢下,國家松貸款的概率很低,當前融資成本下開發商日子其實滋潤得很,國家沒必要因為放開抽自己耳光。

結語:汪CEO所提示的13年盈利預測5000~5500,應該可預見性非常高的,當前PE是多少,今年PEG是多少一目瞭解。 畢竟諾亞是按項目收錢,不出風險的情況下,賬目內部人是很好算的。但作為投資者,我們很難預測未來的盈利數據。 但我上面所說的,諾亞的產品開發能力,尤其是和地產商聯姻的地產基金所帶來新盈利模式,代銷產品的多樣性;都將提振未來諾亞的業績,盈利模式多樣化,業績波動性也會更小。2012~13年是諾亞華麗轉身的一年。盈利隨不可測,未來,以中國高淨值客戶的體量,可以預測的諾亞市值增長的空間還很龐大。

PS:  本人持有NOAH的頭寸;以上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專業機構,僅供參考。轉載請標註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94

我所認識的「土豪」們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昨天看到美國媒體也談到了中國的「土豪」們,說在新浪微博已經被提及超過 5600 萬次。看來「土豪」一詞已經傳遍全球了,不過他們還是不太瞭解中國國情,如把「壕」算進去,恐怕還不止。

碼哥這麼多年在證券行業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現在所說的「土豪」,今天碼哥也湊個熱鬧,跟大家聊聊我所認識的「土豪」們。

媒體上說「土豪」們高調,這點我不太同意,其實很多「土豪」是很低調的。記得很多很多年前,碼哥有一次去公司在東莞的營業部公幹,當時那個營業部剛開張,正在大力招攬客戶。那天碼哥剛到營業部門口,就看見營業部交易部經理在門口站著,似乎在等人。後來一問才知道在等一位大客戶來辦業務。我當時也是無聊,隨口問了句,多大的客戶啊?交易部經理說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客戶,有個 3000 來萬吧。

碼哥當時腦海裡就浮現出那個金主的樣子,不是開寶馬就是開大奔,然後配一大金鏈子帶小蜜,正想著呢,交易部經理說來了來了,只見遠處一位老農模樣的人開著摩托就過來了,說那哥們老農一點不誇張,五十上下,其貌不揚,面皮黝黑,還捲著褲腿,穿著人字拖,拖鞋上還沾著些許泥巴,要是再戴一頂草帽,那形象絕對是剛從田裡回來。你們說這樣低調的「土豪」哪裡去找。

另一位低調的「土豪」曾是碼哥的客戶,平時穿著樸素,說話謙和,按他的說法,十六歲就要做工養家,吃過不少苦,你要不是跟他深交,根本看不出他是「土豪」。他有個工廠在東莞,一家人住在香港,香港那宅子碼哥還去過,在半山,比鄰香港的幾大富豪們。每天天濛濛亮這哥們就開著車從香港到工廠上班,號稱是最早開車過關的人。為了工廠,他平時幾乎沒啥愛好,就喜歡算命,他那一仔一女都是他掐著點生下來的,生辰八字按他的說法都是極好,而且跟啥啥啥的也都不相剋不相沖。這可是個技術活,碼哥曾好奇地問過怎麼做到的,那哥們笑著秘而不宣。

當然「土豪」們畢竟財富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穿著可以簡單,但是一些行為方式可不簡單,比如吃。吃是人類最原始的訴求,「土豪」們不給自己弄點好吃的說不過去。

一次,一位客戶非要請碼哥吃飯,當時說的是吃私房菜,碼哥一聽,心想大飯店也都吃膩了,吃吃私家菜也不錯,便答應了。去的那天,那位客戶親自來接我,說地方不好找,去那飯店的基本都是朋友。到了飯店,碼哥才發現飯店其實就是一個小院。進到院子裡,都沒見什麼客人,這時候客戶才跟我說這飯店是他自己開的,做的都是自己的家鄉菜,平時就帶朋友來這裡吃,要自己有興致了,也會親自下廚露幾手。那天晚上吃的那頓飯碼哥至今難忘,沒有喧嘩沒有吵鬧,聽著遠處傳來的古箏,吃著家一般味道的精緻菜餚,那感覺是非一般地爽。

除了吃,有一些「土豪」們還喜歡生。當然了,「土豪」們家大業大,要多幾個兒女也正常,否則以後怎麼管理自己的「土豪帝國」,但是有一些「土豪」生的就有些嚇人。碼哥認識一個「土豪」,出身包工頭,到一個地方蓋樓就在那個地方生一個,前前後後生了八個,說起這事,他總是面帶得意之色。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這八個你管得過來嗎?這時他才面露無奈,說有時候是有點混亂,特別是後面兩個,年齡差距不大,總要搞混。

說了半天男「土豪」,再說說碼哥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位女「土豪」。這姐們東北人,為人豪爽,在深圳關外有家工廠,一次碼哥去拜訪,聊著聊著到了飯點。姐們也不知咋的,突然來了一句,說吃不吃燒烤。我當時一愣,她趕緊解釋說她有個弟弟從外地過來,特別愛吃燒烤,所以就想一起帶上吃飯。我當然說沒問題,那姐們立馬行動,叫上她弟弟,開車就走。

上了她的 GTR,我問了一句去哪兒吃,她頭也沒回,說了句羅湖。碼哥當時就有點暈,吃頓燒烤要從關外奔羅湖,是不是誇張了點,沒等我再問,她的 GTR 已經跑出去老遠,一邊開一邊她安慰我說,沒事,也就是二十分鐘吧,不會太久。接下來便是她的車技表演時刻也是碼哥版的「生死時速」時刻,而這一切就是為了一頓燒烤。

到了地方,碼哥更要噴了,居然是路邊一個不起眼的小攤檔。你能想像當時的情景嗎,路邊停著一輛 GTR,三個人在一邊就著啤酒吃烤串。一邊吃那姐們還一邊說,他家的羊肉串全深圳最好吃了,你今天算是有口福了。這真的是彪悍的「土豪」不需要解釋。

最近碼哥的文章得到了好多朋友喜歡,碼哥略表欣慰,我願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這麼多年來的從業記憶,這裡面有成長,有經驗,也有教訓,同時我也願意跟大家一起探討資本市場的未來和機會。有不少微信公眾號都轉發了碼哥的文章,感謝!但請你們轉載的時候能寫明文章的出處(附上碼哥微信號 StockPost),千萬別像「阿爾法工場」那樣不留我的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5

我所記錄的2013資本市場大事記

來源: http://xueqiu.com/5970869000/26867130

    歷史不會重演,但人性卻始終不變。以史為鑒。把這些經歷當作一筆財富,來指引自己未來的投資之路。這畢竟是我們經歷過的。1.白酒遭調整事件:   2012年11月,在2012年間業績同比漲幅超過200%、股價漲幅最高近300%的大牛股酒鬼酒被曝塑化劑超標260%,公司應對不力。股價連續4跌停,之後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紛紛被曝塑化劑超標,一個月內股價紛紛下挫接近30%。其間,十八大勝利召開,高調反腐,嚴打三公消費,提倡廉潔,之後“軍隊禁酒令”出臺,對涉及會議、送禮的高端奢侈品行業形成巨大沖擊。加之白酒行業在建產能超出供求,行業一片哀鴻,過去十年中的大眾情人股白酒股,截至2013年4月在過去2012年的高點中分別下跌,貴州茅臺,-38.59%;洋河股份,-60.99%;五糧液,-45.61%;酒鬼酒-63.37%。值得一提的是,紅酒業受外國紅酒的進入和國內資本的介入,日子開始變糟,張裕在2012年8月農藥門“五日驚魂”,跌幅僅10%左右,但同年凈利潤上市13年首度告虧,白馬墜落,除權股價從2010年94.28元之後兩年內再未創新高,反而從2012年開始單邊下行,截至2013年4月,跌幅-61.94%。再之後,隨著中報業績的不佳,酒類股繼續下挫,貴州茅臺最低10月29日股價131.50元,較2012年高點下跌50.58%,洋河股份最低39.40元,較高點下跌74.50%。年尾最後一個交易日,白酒股集體暴動。(2014會如何?困境已經反轉?)2. “美麗中國”:     十八大二中全會期間,中國新一屆政府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十二五”期間環保投入超過5萬億。沈寂了一年的園林股、環保股應聲大漲(關註此類公司的現金流很關鍵)。截至2013年3月兩會結束,領漲股創業環保最大漲幅164.41%(4漲停),首創股份最大漲幅121.93%(5漲停),興蓉投資最大漲幅93.47%(2漲停),東方園林最大漲幅82.25%,蒙草抗旱最大漲幅125.47%,碧水源最大漲幅71.68%。3. 體育品牌服裝關店潮和服裝行業突遭寒冬事件:    2012年體育服裝品牌受宏觀經濟影響,加上奧運會之後的刺激瘋狂開店所致的店鋪飽和,所生產的產品大量積壓在渠道未銷售,“去庫存”成了行業今年的代名詞,其中李寧巨虧近20億,成為行業虧損大王,安踏虧損最小,361、中國動向、美邦、匹克紛紛利潤下降近6成。李寧除權股價從2010年最高點31.95元,截至2013年4月下跌86.60%;匹克體育,-84.17%;中國動向,-90.33%;美邦服飾,-72.01%。按服裝行業中體育品牌→男裝→女裝→兒童裝的路線演化,那麽未來中國服裝行業將遭受低迷的困擾。2012年開始至2013年6月,男裝領導品牌,七匹狼,-65.85%;九牧王,-59.56%。女裝領導品牌,朗姿股份,-53.37%,截至2013年年末,服裝股依舊在低迷中徘徊。家紡三劍客中,富安娜由於穩健經營,直營渠道占比近40%,渠道掌控在自己手中,實現盈利同比增長近25%,夢潔家紡告虧-28.68%,羅萊家紡微增1.51%。截至2013年4月,羅萊家紡,-56.94%;富安娜,-32.44%;夢潔家紡,-65.52%。(2014年的服裝行業會真正反轉嗎?電商的沖擊會多大影響線下銷售店呢?)4. 收入倍增計劃:     十八大結束後,習近平提出中國的人均收入在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長期看利好消費股。5. H7N9禽流感事件:    2013年4月1日,上海確診2例H7N9流感,市場放大效應體現,同期魯抗醫藥3漲停、聯環藥業接近2漲停、天壇生物1漲停。同期旅遊股、航空股大跌近10%。(因為此時再次撿了個宋城股份,所以被我記錄)6. 美的集團整體上市:    2013年4月1日,停牌7個月的美的集團宣布整體上市方案,擬換股吸收合並美的電器,美的集團擬以每股44.59元發行股份,美的電器換股價格為15.96元/股,換股比例為0.3582:1,溢價率近70%。2012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027億,營業利潤70億,凈利潤61.4億,凈資產收益率24%。上市後,將成為A股最大的家電上市公司。截至4月4日,三連板。最高漲至15.05元,漲幅66.29%,之後開始下挫近15%。7. 阿里巴巴戰略投資新浪微博: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估值32.56億美元。另外,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項期權,允許阿里巴巴在未來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釋攤薄後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同日新浪至收盤漲9.4%,最高漲幅25.43%。(我認為2013年是微博開始失落的一年的開始。過度營銷。)8. 創業板狂潮事件:    2012年12月創業板跟隨大盤一起開始反轉,彼時銀行股全面開花,創業板屬於喝湯。然而在進入2013年之後,創業板開始走出獨立行情,文化傳媒股、LNG股、手遊概念股相繼獨領風騷,“新經濟”成為了熱潮,創業板指最高達到2013年10月10日1423.97點,較最低點漲幅143.23%,平均市盈率接近60倍。華誼兄弟(600%)、光線傳媒(700%)、掌趣科技(900%)、傑瑞股份(700%/上市至今)、中青寶(1200%)、網宿科技(550%)等均漲幅驚人。從10至今,創業板開始陷入調整,但依舊有個股創出新高。(優秀的還會繼續優秀,糟糕必將回歸)9. 6·20資金大旱事件:    從5月底,銀行間市場資金持續吃緊,資金價格不斷上揚。6月20日,資金價格出現飆升,坊間流傳光大銀行違約,第二日說中國銀行違約。同期,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曾達到史無前例的30%,7天回購利率最高曾達到28%。一時間長期債券市場、股市、商品期貨市場紛紛下挫。央行在40多天里一直拒絕釋放流動性。最後6月23日指出要“盤活貨幣存量,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滬指從5月末最高點2323點截至6月25日最大跌幅20.40%,至1849點(午後滬指逆轉百點;創業板由跌幅7%轉收紅),再創五年新低。6月25日晚,央行一天三表態流動性不短缺,已向部分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資料鏈接:http://xueqiu.com/3940429450/24213448)/一年後還有人再記錄這個日子嗎?10. 光大烏龍指事件: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升大盤一分鐘內漲超5%。最高漲幅5.62%,指數最高報2198.85點,盤中逼近2200點。11點44分上交所稱系統運行正常。下午2點,光大證券公告稱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投資者在得知真相後,人氣渙散,指數逐級回落,至收盤,上證指數收跌0.64%。光大披露稱當日盯市損失約1.94億。當日追高的投資者全數被套。事後,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引咎辭職。8月30日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並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並處以5倍罰款,共計5億2千3百28萬。11月,最高法院受理光大烏龍指事件。11. 自貿區概念: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宣布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自貿區概念股開始火爆,被寄望不屬於90年的浦東新區開建。一個月多時間里,外高橋共計拉出14個漲停板,最高漲幅457%,上港集團330%,浦東建設58%。之後,相繼衍生出天津自貿區概念股、寧波自貿區概念股、青島自貿區概念股。其中,天津僅次於上海概念。錦江投資最多8個漲停,最高漲幅150%,天津港、天津松江均漲幅近100%。(跟黨走?跟政策走?)12.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最終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初為李任組長,一月後習。習大已集權?)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深化改革成為主旋律。國企改革、土地改革、軍工發展等可能成為下一輪炒作目標。但從長遠來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機遇才是投資的大趨勢。13. 瘋狂的比特幣:     2009年比特幣作為電子貨幣誕生,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1美元平均能夠買到1309.03個比特幣。作為被認為能夠抵禦通貨緊縮的貨幣,比特幣逐漸得到認可,並加上沒有身份驗證可進行黑市交易,開始被極客們炒作。2013年12月比特幣一枚一度高達1200美元,最高達到8000元人民幣,3年間漲幅超過百萬倍。2013年漲幅近百倍。12月7日,中國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比特幣應聲下跌30%,最多腰斬。目前緩慢恢複。(開拓了我的視野。極客。科技。泡沫?)14. 股市四大新政同步出臺: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另外,證監會還發布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指引,國務院同意開展優先股試點,證監會發布貫徹落實優先股指導意見,開展試點工作。即明年1月重啟新股發行,借殼條件日後等同於IPO,現金分紅明確分紅比例,優先股開展試點工作。12月2日,開盤創業板指跌幅5%,盤中一度下跌8%,創指數最大單日跌幅,滬指一度下跌2%。最終,兩市約400余股跌停。年末保護投資者的國九條出臺。反響甚小。15. 黃金牛市終結事件:   長達12年的牛市格局在美聯儲縮減QE的陰雲密布下不再延續,年中的歐債危機成了插曲,最終黃金12年牛市之後的首次年度下跌,年度跌幅30%。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存在,如果經濟走勢逐漸好轉,黃金的投資價值是否會受到排擠,這是未知的,但黃金事件成就了一個“中國大媽”的名詞的出現,再次證明,如果一個投資被大眾廣為熟知,廣為參與,那好日子就快到頭了。PS:本文含有一定的個人觀點。非純記錄。只是回想下,原來我們還經歷過這麽豐富多彩的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1

我所知道的SolarCity——陳小邪

http://xueqiu.com/4439827795/27334269
最近雪球上特火的股票,莫過於GT周概念股之一的SCTY了,很幸運我也持有它,趕上了這波漲勢,但是現在是否是時機繼續買進或者是不是該賣的時候呢,我無法告訴你,但是我知道我是E神的鐵粉,我將長期持有。對於球友們我沒有任何買賣建議,但是要是有時間不妨看看以下我寫的關於Solarcity的一些我所知道的,然後自行做個判斷。

不同於@GT周@Haris_Huang 兩位前輩寫的那麼詳細入微,大家如果想知道一些數據,不如查看他們的之前的文章,我寫的只是我通過想要安裝Solarcity的屋頂服務而得到的一些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讓不太瞭解Solarcity的球友更有所瞭解SCTY。

今天一早,股市暴跌,SCTY也隨之暴跌,納斯達克跌回4200以下,道瓊斯跌回16000以下,S&P跌回1800以下。我毫無感覺,打開賬戶加了點SCTY,喝了杯茶,就拿起電話打給solarcity的服務中心,因為我想瞭解一些安裝solarcity 屋頂太陽能的細節。

電話通後,和服務代表說明我的用意-安裝屋頂太陽能,需要瞭解一些情況。然後我開始狂轟濫炸似的問我的問題,也許有些問題超出了他理解的範圍,這傢伙一下子懵了,半天回答不出所以然來。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將我轉接到了一個叫Michael的Senior SolarCity energy consultant那裡,這才回答了大部分我的問題。

20個分鐘不停的問答明顯讓這傢伙有點不耐煩了,你丫是刨家底嗎?但是他並沒有明顯表露出來,只是告訴我,由於時間問題,希望星期一早上10:30能和我電腦視頻面對面講解一些合約和安裝之類的小細節。

之後他還Email給我讓我在和他視頻之前提供最近兩個月的電費單,這樣他和他的團隊就可以給我最適合我的計劃和計算出到底我們需要多少太陽能板塊。(這裡有個插曲,當我告知我要安裝太陽能屋頂系統的時候,他們用的是google map Satellite找到我的房屋,然後對我的屋頂進行查看,觀察屋頂結構是否適合安裝太陽能板,而且他們同時告訴我,太陽能板將安裝在南面也就是屋子正面,因為南面的陽光最充足。)
查看原图

從通話裡,我首先瞭解了大家最關心的Solarcity蓄電電池的情況。前不久Solarcity宣佈將和E神的另一間公司Tesla Motor合作,使用當今最先進的Tesla蓄電池和技術對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力進行儲存,從而讓用戶在黑夜或者沒有陽光的情況下也能使用到太陽能產生的電力,而不需要在這段時間從電網購電(目前的太陽能由於沒有蓄電功能,所以是有太陽的情況下就用太陽能,沒有太陽的情況下用回原先的電網)如圖
查看原图另外在比如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發生的情況下就算沒有電網的供電,蓄電池也能保證最少2-3天的普通電力供應,而當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又在充電了,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用戶最快可以在未來幾個月內安裝Tesla蓄電池,而且免費安裝,沒有額外費用。
Solarcity這種方式毫無疑問將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有了蓄電池,晚上也可以用太陽能電力的話無疑增加了Solarcity的競爭力,solarcity由於安裝免費,所以對太陽能產生的電力進行收費,但是收費比一般供電公司便宜最少30%以上(Solarcity保證就算未來電價下降到solarcity提供的電價位時,Solarcity也會繼續降低到比市價更低的電費,但是要想電價降下來基本不太可能,因為電價和需求從來是越來越大沒有越來越便宜,而且每年的電價都是以5%的幅度提高,而Solarcity不會漲價只有降價)。打個比方,以我目前所用的Atlantic City Eletric收費較高,但是Solarcity會比較電價給我一個更合理便宜的價格,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太陽能屋頂服務公司可以像Solarcity那樣進行蓄電,Solarcity是目前唯一一家,所以前景如何大家可想而知,另外電池壞了怎麼辦?Solarcity將提供10年的保修。(但是安裝屋頂太陽能的合約是20年,我覺得這就是Solarcity聰明的地方)查看原图


關於合約

Solarcity為每個客戶提供的合約是20年,這20年裡也有人問我把房子賣了或者幫家了怎麼辦?很簡單你有三種選擇,第一種,你可以選擇買斷合約,Solarcity會根據你賬戶時間的長短,太陽能板的狀況來計算你將付多少買斷費。第二種,你可以讓solarcity把組件拆除然後安裝到你的新家。第三種,也是我覺得最合適的,就是讓房子的接手人繼續使用,畢竟便宜,又沒有什麼壞處,只要把賬戶名字轉換就行了。

美國一般用Credit Score來衡量一個人的信用,比如買車買房信用卡開戶,都是用到它。一般沒什麼信用但是沒有拖欠賬單的人的信用是680以上(我的估算),為什麼要提到信用分數呢?因為Solarcity規定,如果你的信用分數在680,那麼你就不需要付任何押金就可以免費安裝solarcity的太陽能屋頂系統,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這20年裡,你的系統出現毛病,給solarcity打個電話讓他們來免費修理或者你連電話都不用打,他們已經在你的門口了,因為那是電腦監控的,像Tesla一樣[笑]。還有一個不能忘了,每個月記得付比普通電力供應商便宜最少30%的賬單。
用戶

查看原图
Solarcity據我所知不止只做家庭屋頂太陽能服務。他們也做規模較大的公司或者商家,規模較大的意思是每月在轉成Solarcity前你的電費單必須是多於$5000元的他們才做,少一分錢他們都不做的。哈哈。他們目前的用戶包括Walmart,Ebay,Toyota,Space X等等這些大公司。
查看原图
獎勵的方式進行宣傳

如果你介紹你身邊的一個朋友安裝了solarcity,你將獲得$250的獎勵,兩個就是$500,以此類推(前提是你也是Solarcity的用戶,只是這個獎勵數字太SB,我要嘛不介紹,要嘛一下介紹連個以上)是不是有人會以此為業呢?[想一下]

Solarcity Solar Guard
查看原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可以實時監控和保證你的系統運行正確的手機軟件,你隨時可以查看確保你的系統運行良好,而Solarcity也會通過電腦來對你的系統定時進行遠程監測,評估是否運轉正常,是否需要維護,如果需要,將會第一時間通知你。

Solarcity的技術不斷提升,如何能夠讓自己的技術保持最新呢?

如果你的合同到期,你就可以從新簽訂一個新的合約,得到最新的最高效的系統或者可以免費讓solarcity移除你屋頂的太陽能板。如果你的合約還沒到呢?你可以通過延長合約來得到最新的系統或者付一筆錢來升級。


以上是我瞭解到的一部分,由於時間問題後續將繼續對於其他細節提供資料和看法。

雖然只有這些安裝和合約之類的細節,但是我們從中可以推算出以此種模式Solarcity必將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安裝用戶每年必將爆炸式的增長,而且我不得不說的是,目前為止,據我所知Solarcity和Tesla並沒有做任何大的宣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892

我所知道的俞永福,及UC身價50億美金幕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12
從外形上看,俞永福和柳傳志並無太多相似之處,比起國字臉,一臉寫滿莊重和嚴穆的柳傳志,圓臉、微胖、不說話也笑三分的俞永福更具親和力。

俞永福與柳傳志一脈相承的是其出眾的管理思想和口才。

雷軍口才很好,但至少兩次大會上,雷軍在會場都和左林大叔感慨俞永福口才真好,有一年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雷軍本來有事需要先走的,但留下來的原因是等俞永福的演講。要知道,雷軍很長時間都在UC優視的董事會並曾經擔任過董事長一職,對UC優視和俞永福都很熟悉。可見俞永福的口才有多好。2011年8月16日,小米在798做發佈會,有一個環節是俞永福和李學凌上去說相聲,贏得掌聲一片,在現場的左林大叔真心覺得,俞永福完全是可以去德云社客串的。

俞永福對內喜歡用「班委會的一致決定」來傳遞公司的價值觀,很顯然,這是受了柳傳志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影響。左林大叔剛創辦雷鋒網的時候,曾經請教過俞永福關於到底是先事後人還是先人後事的問題,俞永福的回答是:事為重,人為先。在很八卦的問起其投資人經歷(左林大叔也曾混過一段時間VC圈)是否對其創業有幫助的時候,俞永福的回答是:跳出畫面看畫。這些都是標準的柳傳志語錄。

俞永福在擔任UCWeb CEO前最重要的職業履歷就是在作為創始員工加入聯想投資負責互聯網及新媒體投資業務,今天的聯想投資已經易名為君聯投資,已經開始逐步區隔與聯想母體的關係,但在十年前,聯想投資還更多是一家和聯想控股戰略跟隨很緊密的投資主體,俞永福由此受柳傳志的影響也是很自然而然的。

俞永福自己講過一段他與柳傳志的一次開會的經歷。那次開會,大家的話題扯得越來越遠,這時,柳傳志讓大家把討論這件事的目的寫在黑板上,很快,會議就取得統一意見。俞永福的小結是:做其它事情也是這樣,要把你腦子裡想的問題目標想清楚,事實是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這樣,首先要把目標要搞明白。

左林大叔一直想問的問題是,俞永福的人生目標是不是想成為柳傳志那樣的人。

至少從永福大叔2006年30歲跳進UC優視當CEO起,他正在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著。

一個廣為流傳的事實是,2006年11月,因為聯想投資內部決策沒有通過對UC優視的100萬美金的投資,俞永福接受何小鵬梁捷哥倆的邀請,辭掉了聯想投資副總裁加入UC,擔任CEO,俞永福首要做的是幫著UC融資,這筆4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很長時間都被外界認知是雷軍一個人完成的,其實不然,400萬里雷軍出了200萬人民幣,另外200萬人民幣是被其他天使投資的,其中就有有綽號連長的王江,他和雷軍應該在UC上有超百倍的回報。多說一句,王江也是美團的天使。各位鄰里,是不是組團去吃澳洲吃王江啊。

當然,相對王江,雷軍在UC上參與的更深,在離開金山後,雷軍甚至曾經擔任過UC董事長一職一段時間,正是雷軍的參與,同時也是UC在2007年Q2 連續每月30%的用戶增長,晨興和聯創策源這兩家與雷軍關係甚好的基金在2007年8月給了UC優視1000萬美金的一筆A輪投資。

今天UC的首席運營官朱順炎的進入也與雷軍頗有淵源,朱順炎與俞永福相熟,也是當年雷軍介紹給俞永福看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其看過後沒投資該項目,但俞永福看上了朱順炎這個人,後來拉進了UC。朱順炎的進入曾經在UC董事會裡引起紛爭,最開始UC董事會否決了這個提議,這讓俞永福很是光火,拍著桌子用自己的股份作對賭,重新通過了收購迅彩邀請朱順炎入局的決議。俞永福在解釋為何這麼堅決的時候給出的答案是當時三個管理團隊成員木有一個是市場出身,而且順炎的團隊磨合的很成熟,很有經驗,移動互聯網已經開始快速成長,一個完整的團隊可以避免錯過市場窗口。

從歷史來看,俞永福是對的。此時,距離俞永福加入UC還不到一年。

一個小細節是,俞永福加入UC,得從北京到廣州,UC給這位CEO租的房子就在廣州著名的天河軟件園附近,可以走路上下班,但來廣州沒多久,俞永福就自己買了輛車,表明了「安家」的決心,給何小鵬梁捷哥倆吃了顆定心丸。也正是這個與兄弟們一起同甘共苦的小細節,讓之後的拍桌子能起到效果。

有一個已經被人淡忘但應該被提起的細節是,在雷軍和俞永福進入UC前,UC其實的主營業務是給運營商做項目,15人中只有2、3人在做UC瀏覽器這個小產品,UC在創辦最開始的兩年處於以戰養戰的地步。幾乎是雷軍和王江的天使投資到位的同時,中國移動的千萬級大單也如約而至,雙喜臨門下也讓何小鵬梁捷兩哥兩左右為難,不過在俞永福的堅持下,UC選擇了將這個移動運營商的大單轉給華勝天成,聚焦全力突擊瀏覽器的市場。這應該是UC能從最開始的300萬美金到現在40-50億美金,八年近2000倍成長的開始。

有一個被公眾忽略但確實存在的事實是,在2010年,UC高歌猛進,並拿到阿里巴巴和諾基亞的戰略投資後,讓自己成為一家2億美金公司,拔劍四顧的時候卻立刻遭遇了一場生死考驗:塞班平台的急轉直下,IOS和安卓等智能設備的快速崛起,同時,UC在業務上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戰,內憂是UC樂園沒有取得預期,外患是在瀏覽器市場上,既有騰訊這樣的巨頭來襲,又有海豚這樣的新銳突擊,就連UC的實習生搞了個猛獁瀏覽器也讓媒體驚嘆不已,似乎一夜之間,UC這個寵兒就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但不見風雨,何以見彩虹,正是有這種險惡,俞永福和他的班委們在後來所完成的一系列驚天大逆轉才讓人值得翹大拇哥,朱順炎所領導的九游業務的快速崛起,UC也在智能設備所引導的移動互聯網這一浪裡重新企穩,再度出發。

同時,堅持獨立的俞永福也一直在百度和阿里兩巨頭之間長袖善舞,沒辦法,誰讓一方是自己重要的合作夥伴,一方是自己的投資人呢。

說起俞永福與馬云的淵源,那是2008年底,在UC敲定B輪融資的前一週,俞永福已基本敲定幾家的投資人,這時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找到了俞永福,提出了投資UC的想法。但時間上更改決定其實已經有些晚了,所以俞永福也沒有多想。但是兩天之後,俞永福又接到了曾鳴的電話,曾鳴想讓他飛一趟杭州,見見馬云。於是,俞永福抱著認識「行業前輩」的心態去了杭州,但在與馬云深談了兩個小時之後,最終接受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

回頭看來,今天UC整體入贅阿里也合情合理。由於阿里巴巴入股在前,因此,在同等價格下,阿里巴巴也是有優先權的。但之前阿里巴巴是小股東,沒有足夠多的話語權,一個契機是,新的一輪資本週期開始興起,晨興和聯創兩家基金在當下募集自己的基金,因此,他們有退出的動力,晨興甚至借此把哈佛商業評論打包賣給了阿里巴巴。

事實上,此次UC併入阿里後還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在成功護航阿里巴巴上市後,俞永福重新將UC單獨拆分上市,這樣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確實存在,特別是對俞永福同學來說,還真心能將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也是為什麼看好UC的媒體會喊出,俞永福會不會成為阿里巴巴的張小龍。


想想柳傳志吧,從1984年加入聯想,到1999年聯想拆分,再到今天聯想控股集體上市,柳傳志讓自己從一個國家工作人員,變成了聯想控股最大的個人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其間的是怎樣的進退騰挪。其實不僅僅是柳傳志,馬云和雷軍這兩個現在和當年的UC老闆其實也是以一次次以退為進完成自己從經理人到創始人的華麗轉身。

以永福同學的才智和能量,擁有一個完全自主的平台時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個事情如果馬云給不了,雷軍一定會給,即便雷軍不給,永福自己也會爭取出來,一大堆VC也會等著門口給永福。

永福同學的背後,有其近似MBO的財計,有其在媒體上的長袖善舞,但更多是其敢於承擔和一往無前。

自助者,天助之。自古乃天道。

來源:左林右狸(zuolinyouli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70

我所親歷的金融巨頭內部創業四大弊病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29
3月離開呆了7年的搜狐加入一家土豪金融集團,到5月底辭職離開,短短兩個月時間堪稱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大敗筆。究其原因,在於對「內部創業」四個字的想像過於美好,谷歌之類的內部創業成功故事壓根不適合中國企業。

而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和傳統互聯網企業都喊出了「內部創業」的口號,從電信、海爾、長虹到360等等,個人對各大企業的內部創業戰略到底是產品戰略還是公關戰略不做評價,只是希望自己能復盤過去兩個月的經歷,給同樣準備從互聯網投身傳統企業改革大潮的同學們提供一個反面教材。

首先要介紹的背景是自己投身的這家金融集團,也屬於戰略上比較激進和開放的,至少在我所在部門的整體構建上,基本上都是從騰訊、噹噹、新浪、搜狐、樂峰等一線互聯網企業挖來的各種骨幹。在部門內部,上到boss,下到普通一員,大家的背景類似訴求一致,都是衝著「內部創業」這樣的承諾進來的,恩,還有不菲的薪水。

一.理念撞擊:大象VS獵豹

如果用動物來做形象代言人,那麼創業公司一定是獵豹,所有的行動都要快,走在所有對手的前面,走在市場的前列,這樣才能吃飽肚子,保證不死。而傳統公司應該是大象,體量大身子沉,每一步都驚天動地地表發顫,但是很難提高速度。

而具體到某一個大公司的內部,並不是無法組建起牛逼的內部創業團隊,而是這樣的團隊生態環境過於惡劣。

當內部創業團隊需要協助時,「哎呀,他們團隊不是牛B麼?怎麼還需要別人的接口?」

當內部創業團隊決定自給自足時,「哼,都不知道他們挖來這麼多人,每天都在忙什麼?」

並且由於之前的背景和環境的不同,內部創業團隊和原有團隊對於同一事件的理解和判斷有著天壤之別。之前,和一個其他部門的人談一個產品細節的修改需求,在會議結束時,我們都達成了「馬上改」的共識。回到座位,我等了5分鐘,發現還沒有改完,當電話追過去,那邊非常詫異的說:「馬上改難道不是明天給你改嘛?」 無語竟凝噎……

所以大企業孵化出的內部創業項目,就像哪怕大象裡選出博爾特,絕對速度還是比不上一頭營養不良的獵豹。特別是有些大象還容易在大老闆走神的時候,左腿絆一下右腿。

二.戰略撞擊:錘子VS錐子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創業之初就說自己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因為那本來就是一條白骨纍纍九死一生的道路。現在我們經常在各大媒體看到創業成功學,這本來就說明了成功的數量之少。例如你從來不會在媒體上看到《我是怎麼活了30年而沒死》。

而現在的傳統企業,之所以紛紛提出內部創業概念,首先是因為時代的變化讓他們感到凌冬將至,怕跟不上時代。但是讓他們完全拋棄傳統的業務收入而轉型,卻又沒有這種壯志斷腕的決心,所以希望能用最小的代價來引領企業的未來。

面對攔在面前的一堵牆,很多企業是希望用所謂的內部創業團隊形成一柄錘子,一錘擊出,圍牆倒下,露出一個只有武俠小說裡才會存在的暗道,讓企業能出其不意。但是哪怕是內部創業的典範谷歌,他們也不會把自己的企業希望放在眾多不靠譜得內部創業項目上,他們裡面的GOOGLE X實驗室更像是一柄柄不同的錐子,在牆上反覆敲擊試驗,說不定哪把錐子就捅出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例如我所主導的內部創業項目方案,PPT修改了26版,最後我終於在PPT上實現了創業項目的兩年收支平衡,第三年盈利。其實我還準備在PPT上做到第四年去納斯達克敲鐘呢,但是怕嚇壞其他同學才作罷。

三.心態撞擊:獅子VS兔子

之前看過一個描述,說的是為什麼《人與自然》裡,很多時候獅子出擊捕食,兔子能逃脫。因為對於獅子來說,失敗僅僅是少了一頓午餐,而對於兔子來說,失敗就沒命了。

那麼對於內部創業團隊來說,乍一看,條件很好很優越,背靠大樹資金不愁,拿著高薪去搏一把創業項目的高收益,哪怕失敗了,原有的級別和待遇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這種心態下的團隊,所形成的理念就是無法擰成一股繩,無法孤注一擲,沒有人願意擔責任。當內部創業團隊也有了這種靠頻繁開會統一思想的大公司病,那麼前景將一片暗淡。

前天晚上,在城鄉結合部的一個小廣場上,旁邊是跳著廣場舞的歡快大媽們,我和兩個兄弟三個人坐在滿是蚊子的台階上討論產品技術細節。這是因為出來創業的我們沒有退路,那麼這時,是在星巴克還是在街邊馬路牙子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時間和效率。

四.文化撞擊:倭黑猩猩VS獨狼

哎呀,不知道用倭黑猩猩擬人化一出,會有多少人暗地裡畫小人詛咒我……

搜了一下維基百科對倭黑猩猩的定義,說這是除人類之外,會正面交歡的動物。其實很多內部創業團隊不也是這樣麼?很多時候想到的不是產品如何讓用戶更滿意,而是如何先讓老闆滿意,讓老闆覺得內部創業這一步棋走得太英明了,讓老闆覺得這個產品放到市場上一定會天翻地覆,讓老闆覺得給這個團隊高薪股權投入都是值得的……

所以在很多時候,傳統企業和創業團隊在企業文化上就是相斥的,盲目的改造只會變得不倫不類。就像我在進入金融圈之前,信誓旦旦要用改造青樓的理念去改造金融企業,讓他們變得更OPEN更放得開。

但是當穿著T恤都在金融公司如同異類,HR小姑娘總是可憐巴巴的跟我說「你參加會的時候能穿襯衫打領帶麼?」再後來,他們都不邀請我參加會了……

後來的某一天,一個MM找到我,說集團大BOSS想找幾個新人開個座談會,談談互聯網思維啊,集團戰略啊之類的。當時我果斷的說「不去」,MM的臉色一下子變了,很詫異的看著我。

記得我當時的原話是「一聽這種座談會的名字就是扯淡,真有互聯網思維的話,BOSS應該裝個陌陌,打開附近的人,找一個看起來頭像最誘人的90後女員工,約個地方好好聊聊。」

我就知道,MM絕對不敢把我的原話複述的,她一定會在郵件裡說「產品主管某某某日以繼夜忙於新產品的研發,所以非常遺憾的無法參加座談會,他本人痛哭流涕痛失如此好的探討機會。」

而真正有戰鬥力的創業團隊應該是獨狼,在自己負責的領域裡一往無前說一不二。

所以,我們回頭望去,真正因為內部創業而完成改造的企業又有幾個呢?當年盛大研究院裡,有明星相和牛逼團隊的項目如此之多,現在活下來的還有幾個?

上面所說的,也僅僅是基於我個人的短暫經歷而產生的一點兒感悟。也正因為上述的原因,讓我毅然決定了獨立創業。

從離職到今天已經23天了,每天清晨起床,我都要對著鏡子裡的中年人說一句話。

「我CAO,小夥,努力吧!這個月沒人給你發工資了!」

作者:快刀青衣
來源:徐富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61

我所知道的「O2O」 解釋系主任

來源: http://xueqiu.com/7967800028/33292959

我所知道的“O2O”

忘了是具體什麽時候第一次聽說嘔吐嘔這個詞的了,應該就是這一兩年。貴業界的人其實挺有意思,每次出個什麽新詞兒,從來不帶把全稱說出來的,上來就是縮略語加黑話,幸虧灑家這個人臉皮比較厚,不知道的馬上就問,因此很快就知道了原來是線上到線下的意思。

知道這個全稱後,灑家其實更糊塗了:不是已經有電子商務了麽,還具體分成必吐必、必吐系和系吐系,這些概念已經普及,這個和嘔吐嘔難道不是有重疊的嗎?

當時和灑家聊的那位貴業界人士是這樣解釋的:嘔吐嘔是一種新的營銷手段,完全基於互聯網,把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線上程序聚合起來,打包發到線下商家去滿足。他舉例說團購就是典型的嘔吐嘔,網絡提供了一個平臺,大宗有相同或相近需求的人湊一起形成強大議價能力,商家因可用很低的成本獲得大筆買賣的機會,可以提供優惠的價格。至於嘔吐嘔平臺,其實就是個基於互聯網的中介,掙的是手續費 - 有的可能連手續費都不掙,要的是個人氣。

他這麽一解釋,灑家好像有點明白了,意識到適合做嘔吐嘔的應該是那些可以滿足大批人群共同基本需求的產品或服務,還不能是在線上完成的。比如說理發,消費者沒法在家里下單然後把腦袋搭電腦屏幕上頭發就剪好了,必須得去理發店。再比如體檢,必須得本人去線下實體店,才能完成交易。

後來灑家問了個美國人他們那兒的嘔吐嘔弄得怎麽樣,沒想到他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這是啥玩意兒。灑家按照貴業界人士的說法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他說了說,他總算聽明白了,說:俺們那兒有團購,不過好像嘔吐嘔什麽的沒什麽人提 - 俺們那兒通過互聯網也好、通過傳統方法也好,只要是做買賣,歸根結底就都是B2Me,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商家怎麽去滿足消費者需求。

灑家覺得這個說法更接近商業的本質,嘔吐嘔什麽的,聽上去很炫,說穿了不還是怎麽把東西賣給更多人麽。

不過僅僅從線上到線下這個字面意義上來看,灑家早在七八年前就在美國見識到了這個業務模式的威力。

那是在芝加哥機場候機,航班被取消了,航空公司把旅客們安排到附近一個酒店,在大堂一幫人等著辦理入住手續時,排灑家前面的一對老夫妻突然發現走得匆忙,忘記帶藥了。他們是頭天從辛辛那提來到芝加哥的,和灑家同一個航班去中國。

灑家當時就想這下壞了,老人家沒帶藥就出國去那麽遠的地方,肯定不行,估計他們也趕不上明天的飛機了,這得趕緊回家拿藥啊。

沒想到老先生看見灑家背著電腦包,問:能把你的電腦借我使使嗎?我上個網,搞定一下藥的事情。灑家把電腦借給了他,用大堂的無線網絡上了網,見他操作了幾下,然後對他太太說妥了,你在這里等著,我去去就回。然後他就把電腦還給灑家,道了謝,出門了。

還沒輪到我們辦入住,老先生就回來了,提了一大兜子藥,說搞定了,下次咱出門前得弄個清單,逐項核查,別再忘記帶藥了。

灑家大為驚訝,問他們這到底是怎麽弄的。老兩口特耐心地給灑家解釋,說我們先上網找到我們參加醫療保險的那個HMO,在線說了忘記帶藥的事情,客服把我們的藥方調出來了,問了我們現在在哪兒,查了下地圖說離酒店步行距離內就有個藥房,會把我們的基本資料和藥方傳到那個藥方的藥劑師那里,又問我們要在中國待多久,確定藥量,這些都弄好後把藥房地址發我手機上,讓我過去出示護照或者駕照去拿就行了。這不,拿來了,我們倆一個月的量。

灑家聽得目瞪口呆,心說這效率也忒高了吧,一定花了不少錢。於是問:這花了多少錢?老太太說:我們有醫保,不用另外花錢。

灑家當時只有一個感覺:服了。

所以後來再聽說什麽嘔吐嘔的,就沒什麽感覺了。樣子貨牛皮吹得再響亮,終究還是樣子貨,弄不好還是假貨。

實實在在的好機制好產品好服務,才是真正實力的體現。取個奇奇怪怪的名字就號稱要顛覆這個革新那個的,不是居心叵測,就是不懷好意。

你們覺得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9

Google人資長:我所看過最誇張的履歷表錯誤

2015-01-26  TCW
 
 

 

我個人投過上百封履歷,看過超過兩萬份履歷。在Google,有時一週會收到逾五萬份履歷。

十五年來我不斷看到應徵者犯同樣的錯誤,每一項都足以令他們失格。在競爭的職場裡,人資主管不能跟品質妥協。

這主題在LinkedIn很老套,但我敢保證,至少半數以上讀者犯過至少一項錯誤:

錯誤一:錯字。這是人盡皆知的錯誤,但一直發生。二一三年,美國最大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調查發現,五八%履歷表裡都有錯字。事實上,越常修改履歷的人越容易犯這個錯誤。

錯字很致命,會讓雇主認為應徵者不夠細心,對品質無法把關。

錯誤二:長度。履歷表的經驗法則:每十年工作經驗列一頁就好。一份三、四頁甚至十頁的履歷表,不會被仔細閱讀。

一份清爽俐落、有重點的履歷表展現了整合、排序的能力,同時精準傳達關於你個人最重要的訊息。履歷表唯一目的是取得面試機會,不是說服雇主馬上錄用你(那是面試的目的),也不是訴說你的人生故事(那是你結婚的目的)。

只要你獲得面試機會,履歷表沒什麼用,所以不要太長。

錯誤三:商業機密。有個應徵者來自三大顧問公司,這家公司有嚴格的保密條款,客戶名稱絕對不能被透露。但他在履歷中寫道「客戶為位於華盛頓Redmond的軟體公司」,我馬上判他出局。雖沒寫出「微軟」,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雇主要求(保密)和你的需求(證明我多厲害),永遠互相牴觸。應徵者常想要從保密協定中投機,卻違反了保密協定的精神,這是不對的。

至少有五%到一%履歷表洩漏了保密內容,我絕對不會錄取這種人——除非我想要我的機密也被洩漏給競爭對手。

錯誤四:捏造。捏造履歷表裡的資料,絲毫不值。即使上如CEO也會因此被開除。應徵者會捏造學歷、畢業成績、工作年資、團隊規模、業績……。

說謊有三個問題:一、很容易被抓包,網路、同業打聽、你的前同事,都很容易拆穿你;二、 謊言永遠跟著你。假如十五年後來一個大升官,這時履歷被抓包更慘,而且在下個面試一定會被問到;三、聽媽媽的話,真的。

好消息是,正因為大多數人都有這些問題,只要避開,你很容易脫穎而出。(原文共提五項錯誤,此處摘譯略去格式錯誤,原文請見http://goo.gl/phYZnX)

【延伸閱讀】一○四人力銀行事業群 資深副總洪廣禮

三分鐘看不到重點,準備出局吧

履歷表一頁寫不完,兩頁剛好,三頁還可接受。超過三頁就多了。

重點在於履歷表的組成要件。獵人頭公司獵來的履歷表都會加上摘要提示,讓人覺得你的組織能力不錯,很會抓重點。很多人都是三、五分鐘就會看完一份履歷,不會到字裡行間去挖寶。

摘要最好放在最前面,以四、五點條列,菁華呈現你認為別人最關切的。例如:我擅長溝通、我得過什麼成就等等,字裡行間再闡述這重點,具體例證。

「因為有我」,面試愛聽這句話

不管履歷、面試,企業想看見的是,你有什麼樣的價值?在你的豐功偉業中,你的貢獻是什麼?

我最常問應徵者「這些專案如果換成別人來執行,是否也能順利完成?」回答好的人屈指可數。

「因為我的創意想法,讓這件事轉了個彎,所以做成了」,「因為我很會motivate大家,我們三天沒睡好,一起打拚才會勝出……,」企業期待聽到的是這種答案,能夠凸顯你的價值和產生的結果。

這種員工沒人愛:大嘴巴員工

在履歷表上揭露商業機密,台灣人不常犯這問題,這在面試就比較可能發生。若你講得很多,我們會覺得這個人嘴巴會不會太大,哪天我們公司的消息會不會被賣了?

不是非要寫到價格折扣、供出客戶資訊這種程度,才足以彰顯你的貢獻和價值。

如果你曾拿到一個大案子,可適當透露客戶的市場地位,例如某產業前五大,但不要方便對號入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