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證報:“查得緊”能讓中國經濟“穩得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59

7月經濟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高層可能會采取更嚴厲措施,狠抓政策落實。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督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下一步有關部門有望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和更加有效的手段,嚴肅查處“不作為、不盡責”的部門、官員,力保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盡快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夯實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可以預期,相關督查工作將大大激發一些地區、行業的相關政策盡快落地、資金盡快到位、項目盡快開工。穩增長政策迎來新的換擋升級的時間窗口。

報道提到,最近江西、四川、陜西陸續出臺的一批穩增長政策,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力度之強,在一定程度上已超過三四月那一輪各地各部門密集的穩增長政策。

而政策加速出臺也是事出有因。報道稱,國務院6月下發通知,組成8個督查組、分4個階段、19項內容,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了全面督查。

這次督查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對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臺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各方極為重視關註。其中,多項內容涉及簡政放權、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融資、城市基建、節能環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營改增擴大試點等,均是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政策措施,也是穩增長“挑大梁”的措施。其中很多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改革難度較大的領域。

目前督查已結束,問題已暴露,隨之而來的將是一次大規模整改落實,一批“穩增長不作為”官員或受到處分。

報道還提到,一批關鍵領域、重大項目將加快推出。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搶眼。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將很快發布。此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落地都將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22

恒指跌了 房東穩得住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193.html

恒指跌了 房東穩得住嗎

第一財經日報 高育文 2015-07-08 07:23:00

在恒指跳水的同時,香港出現降價賣房迅速套現的現象;但對於香港整體樓市,業內依然看多

上周末,香港美聯物業元朗教育路分行營業經理陳鋒揣著幾萬港元,行色匆匆地趕往深圳見客戶。

客戶是一個很心急的內地賣家,他於2012年以316萬港元買入一套位於元朗朗怡居的房子,如今由於急需用錢,他要求陳鋒必須以不低於500萬港元的價格盡快賣出。

陳鋒在安排多名準買家看房後,這套面積552呎(約51平方米)的兩房單位最終以接近心理價位的水平一口價成交,平均每平方米9.75萬港元。

這位房東之所以這麽著急,是因為香港股市與樓市有一個奇特的相關性:往往股市大跌之後,樓市也跟著跳水。這幾天港股連續下跌,一向強硬的房東也開始有些焦慮。

有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股市波動,讓地產發展商擔心樓市也會受到牽連,於是想盡快甩貨套現。不過,由於港股暴跌尚未成明顯趨勢,由股市大跌衍生出樓市也將下跌的推論還為時尚早。

心急降價賣樓

陳鋒完成的這筆交易只是最近幾天賣家由強硬的態度轉軟的其中一宗。

據美聯物業另一分行經理鄧偉傑介紹,由於賣家對外圍經濟不明朗以及股市波動有所擔憂,在剛剛促成的一筆總價為664萬港元的交易中,業主主動降價26萬港元達成交易。

為什麽近來處在瘋漲階段的香港樓市,會有賣家在短短幾日內由原來的高姿態松口?

原來,在過去的兩個港股交易日中,港股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兩天。

7月6日,香港恒生指數遭遇了4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當日最多跌1314點,最終全日跌827點,跌幅達到3.2%,把港股自4月8日步入“大時代”以來升幅全部打回原形;7月7日,港股再次下挫260點,收報24975點。這兩日在香港主板超過2400只股票中,下跌的股票接近1500只,上漲不到200只。

李欣(化名)是一名香港普通職員,他和女友原本打算趁牛市撈一筆用作婚房首付,然而就在這兩個交易日暴跌中,他們的婚房基金瞬間蒸發40%,讓李欣離買婚房的夢想又遠了一步。

除了想買房的李欣,賣家也抱著惴惴不安的想法,在心理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都願意減價出售手中的房源。

而一手樓房方面,香港地產開發商也在盡快甩貨套現。香港地政總署資料顯示,6月份有3個新盤新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可以提供3137套房源,較5月份的15套房源大大提升,更創下了4年以來的新高,同時也帶動累計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單位數升至11376套房,這也是兩年以來的高位。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近期港股下滑,確實有個別業主減價3%~5%,但由於大部分業主都非常有實力,所以減價的情況並不算普遍,還未見到有大幅降價的現象發生。

香港股市與樓市淵源

香港人之所以對股市下挫之後樓市走勢如此擔憂,完全是因為1997年的香港樓市崩盤,給他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點,隨著股市的大跌,加上1998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加大房屋供應,當時香港特區政府承諾每年平均提供不少於85000個新住宅單位,從此香港樓市一蹶不振。

據統計,香港樓價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後的一年間下跌了一半,並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這5年10個月內,香港樓價下跌了70%。

與此同時,香港的負資產問題非常嚴重。香港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2003年6月是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當時共有105697宗負資產按揭,占整體按揭的22%,涉及資金1650億港元。

除了1997年恒指大幅下挫外,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恒指也從高位持續下挫,同時香港樓價出現大幅調整,跌幅達到30%,但持續時間很短,2010年,部分香港樓價已經超越了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水平。

剛需價格難跌

不過,歷史經驗並不總是正確。如今在需求遠遠大於供應的情況下,市場人士認為,接下來香港樓價還會進一步上漲,尤其是剛需盤。

仲量聯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兼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曾煥平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盡管港股出現大調整,但由於目前香港市場對中小住宅的需求非常強,加上香港地產發展商的定價都很合理,所以香港剛需住宅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他預計今年中小型住宅樓價升幅將接近10%。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13年香港共有55274宗登記結婚,較2000年高出96%。假設每宗結婚登記等於一個新的家庭設立,說明每年都有接近50000個家庭對房屋有剛需。

曾煥平稱,市場的積壓需求將繼續支持住宅的成交,尤其是中小型住宅市場,由於香港每年私人住宅的落成量將從今年的13000個,增加至未來兩年的每年約20000個,發展商需要為新的樓盤繼續提供折扣,並具競爭力的定價,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所能提供的房屋進度也遠遠落後預期。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最新的施政報告,政府未來十年計劃供應2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及9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則為19萬個單位,即從今年開始的每年都需要建造2萬個公屋和9000個居屋。

但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的最新預計,未來5年公屋及居屋落成量分別只有76600及19200個單位,落後進度約23.4%及60%。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75

丁克華:要穩得住 才能走得比較遠 新科金管會主委 談金融政策新路線

2016-06-13  TWM

新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到各項金融管理議題, 有別於前任主委曾銘宗的開放策略,他的態度顯得謹慎而保守,他的考量是什麼?

原來該做的,就繼續做……,但是現在也要開始調整,思考如何以金融理念去幫助實體經濟。」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上任後,對外拋出「以金融拉抬實體經濟」的政策方向;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再次強調這樣的核心想法。

而這個核心想法的背後,其實也點出了丁克華與前兩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曾銘宗的路線差異;「每一位主委,都有不同的背景環境。」丁克華說,不少人批評陳裕璋的作風保守,但他上任時正好是在金融海嘯發生後,產業需要休養生息;曾銘宗上任後,局勢較為穩定,因此走開放、擴大的路線,「這是非常對的。」那麼,此時此刻台灣金融產業的「背景環境」又是如何?丁克華說,台灣的金控、銀行壞帳率已經達到極低的水準,備抵呆帳覆蓋率則有五○○%,「看起來滿安全,可是大家仍然對未來感到擔心。」他認為,外界擔心的原因,就是來自實體經濟的困境。「首先,國際經濟環境的波動越來越大。」這樣的解讀,透露了丁克華與曾銘宗的第一個不同,「過去不管是揚升計畫(強調國內證券市場與世界接軌)、打亞洲盃,都很好、都對,可是如果再繼續這樣做下去,因為環境背景的不一樣,(風險)會越累積越嚴重。」當然,丁克華並不反對金融業走出去,「我們以前比較少去的,或是對方現在還可以接受你、願意讓你去,什麼盃都要打!」但他也強調:「在狂風巨浪之中,要穩得住,才走得比較遠。」丁克華接著表示,外界另一個擔心,是未來台灣經濟被邊緣化,而這也是他接任金管會之後首重「以金融拉抬實體經濟」的原因,「實體經濟更好,金融才會長期的更好,因為金融是經濟的相對一方。」他說。

挺股市!

海外風險高,錢應留台灣海外風險升高、國內經濟待振,大致來說,這就是丁克華認為金融產業「背景環境」;而以金管會的角度,若要扭轉這樣的環境困局,丁克華認為,當務之急在於引導國內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台灣現況是儲蓄大於投資,去年儲蓄六兆元、投資三.五兆元,有二.五兆元投不出去,進到銀行與保險,應把這筆錢轉為投資。」丁克華說,壽險公司總資產高達二十多兆元,超過五○%買了海外債,「這個作法以前沒有錯,但現在有好幾個國家負利率,有利率風險,全球央行QE(量化寬鬆)之後,匯率降低,又有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在全球風險升高下,壽險資金若布局過多的海外公司債,亦將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這個節骨眼,希望壽險公司新增的錢,要留在台灣,至少投入股市,台股的本益比超低,可以買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買波動不要那麼大的、最好是有發放股利的標的。」挺創新!

成立天使基金助研發

除了將資金引入股市,丁克華也建議金融機構應思考對政府建設的中長期投資策略,其次,「拿一點錢出來做天使基金,去幫忙創新與研發,這些都是幫助實體經濟的方法。」日前,丁克華提出「四挺」策略,挺產業、挺創新、挺創業、挺就業,即是由此延伸。

論及產業創新,近日消息傳出,第三方支付業者已準備積極向丁克華溝通,要求將法規中對於實名制、儲值限制等規定進一步鬆綁。對此,丁克華先是小小抱怨一番,「這個法規是我還沒來以前定的,不要一下就講金管會頑固!」他也強調,面對第三方支付可能造成的種種風險,的確需要抱持謹慎態度。

「我們第三方支付一出現就五、六家,對不起,你一家都不一定活得下去。」丁克華表示,中國的第三方支付雖然蓬勃發展,但原因在於當地的金融環境存在較大的空間,第三方支付剛好能夠彌補其中一塊,而且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的市場胃納量;相較之下,「台灣金融環境非常豐富,且已overbanking(銀行過度競爭),也只有二千三百萬人,要跨到海外去又很困難。」市場不同,風險更是不能不管,「如果不管,外國已累積問題出來,P2P(網路借貸平台)更是如此,其中很多問題都是事先沒有做預防,漏洞越來越大,就爆出問題了。﹂丁克華說,中國P2P已倒了一半,人民銀行最近也要開始整頓第三方支付業者,「台灣怎麼做比較好,能有效率又有安全性,如何找到一個好的折衷點,風險能降低,又能做一點事。」至於折衷點在哪裡?丁克華坦言,仍須進一步與各界共同討論。

在風險與機會當中的適當拿捏,本來就是金融業的挑戰,在訪談之間透露對風險高度關注的丁克華,能否帶領國內金融業穩健地走出新局?應是他的未來考驗。

丁克華

出生:1953年

現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學歷: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

經歷:

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集中保管結算所公司董事長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