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昨天復旦張江轉主板 Fat_Johnson

http://xueqiu.com/4133659208/26664056
昨天復旦張江轉主板,參加了公司的諸多活動,有幾點是我或者大部分投資者關注不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1)公司的文化—踏實、靠譜

昨天轉板慶功宴的中介機構,包括投行、律所、會計師都是2002年公司創業板上市時的,那麼多年的合作關係,都一直相當融洽,非常難得。至少可以說明,公司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特別是會計師的賀詞,也非常讓人感動,踏實、靠譜,第一次知道會計師也是可以被感動和感動別人的。

2)抱負&夢想

這個我也一直知道,董事長王海波和整個團隊的抱負和夢想。插多一句,其實我之前並不知道目前的負責銷售的楊小林副總經理,之前在復星,當時負責約50億的銷售(工業),7年前加入一個剛剛起步的復旦張江,也是為了夢想。(昨晚我也在反省我的夢想和抱負了……)

3)研發的獨創性和國際化進程

很多醫藥公司都在說自己的研發和國際化,復旦張江一直比較低調。實際上,復旦張江的光動力研究,已經非常國際化,做到世界第一。今年在首爾的第十四屆國際光動力年會上,專門由復旦張江組織了「Clinical PDT in China」的專場,專場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胸外科主任朱學駿教授任會議主席,聯合主席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黃正教授、中國解放軍總醫院激光科主任顧瑛教授擔任。王秀麗教授、項蕾紅教授、李黎波教授等7位中國專家將介紹光動力醫學在中國的臨床應用。

http://www.ipa2013.org/

當然,復旦張江的第一個國際化產品,應該是裡葆多。

總結:

當時寫研究報告時,就一直非常激動,覺得復旦張江會成長為中國的安進,現在對這個想法越來越有信心了。(復旦張江是第二個讓我尊敬的企業,第一個是正大天晴——當然,相比之下,我覺得復旦張江讓我更尊敬)

感慨頗多,隨便說說,具體以近期的報告為準。這兩天股價偏弱,可能是一部分人「短炒轉板概念」,與基本面無關。

btw

昨天跟復旦張江的領導深聊,知道安全套其實也很危險,所以,即使有安全套的保護,尖銳濕疣的發病率也沒有減少太多——據估算,這個每年可能仍有近100萬新增尖銳濕疣患者。官方沒有這個數字。(我10月份的報告,是以現有患者100萬計算的,可能大大低估了,所以尖銳濕疣的市場可能比我之前估計的大很多)。

順便附上一篇剛剛看到的報導,請參考——

投資探討:光動力藥物的研發前景

2013-12-17 郭建福 生物探索

2013年1月17日,復旦張江發佈公告稱,公司治療鮮紅斑痣的1.1類化學新藥海姆泊芬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新藥證書。從那時起到現在,大概10個月時間裡,公司的股價上漲了160%。鮮紅斑痣並不是市場容量很大的疾病,海姆泊芬到目前也還沒有開始銷售,為什麼投資者會如此興奮呢?

原因可能在於,海姆泊芬是不折不扣的原創藥,而這也許表明,在海姆泊芬所屬的光動力藥物領域,復旦張江已經具備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對中國的醫藥製造業來說,這是很少有的消息,所以才會如此的激動人心。

光動力療法及發展簡史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利用光敏劑藥物在可見光、激光等的照射下所發生的特異性的化學反應,來對機體產生影響,從而獲得治療效果。人通過多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認為是一種簡單的光動力療法。光動力療法是完全不同於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之後的又一種正在研究、快速發展中的嶄新療法,已成為世界腫瘤防治科學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上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激光器性能的改善,世界光動力療法的研究也掀起了一個高潮。上世紀90年代,第一個光動力藥物Photofrin在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及韓國陸續被批准上市,用來治療皮膚癌等多種癌症。到目前為止,獲得美國FDA批准的光動力藥物有三種,分別用於癌症、老年性眼底黃斑病變和光角化病的光動力治療。國內批准進口的只有治療老年性眼底黃斑病變的維替泊芬。

我國光動力藥物研發情況

在光動力藥物的研發方面,我國解放軍總醫院、第二軍醫大學等單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也逐步發展了一系列的光源和光敏劑。「腫瘤光動力診斷及治療」曾被列為我國六五計劃(1981-1985)、七五計劃(1986-1990)的科技重點攻關項目。90年代後,項目相關單位也獲得了Photofrin的類似物並試用於臨床。

復旦張江公司於1999年與第二軍醫大學合作成立了「光動力藥物治療研發中心」,彙集了光動力治療方面的頂級專家,充分利用了國內科研機構在該領域多年積累的優勢。2007年,復旦張江的第一個光動力藥物艾拉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尖銳濕疣,是美國FDA於1999年批准的藥物ALA的仿製藥,但適應症有拓展。光動力藥物艾拉進入人體後會被增生活躍的細胞更多的吸收並積累,經過特定波長光照射後,發生光動力反應產生「活性氧」而殺死增生活躍的細胞。到2012年,艾拉在國內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1.25億,成為過億的大品種。

時隔六年,復旦張江的第二個光動力藥物獲得新藥證書,也就是最開始提到的海姆泊芬。在此之前,海姆泊芬的原料藥及製劑在國內外均未獲准上市銷售。這意味著,復旦張江的海姆泊芬是真正的創新藥。藥品審評中心的審評概述顯示,注射用海姆泊芬治療鮮紅斑痣的總有效率為89.7%,而安慰組的總有效率僅有24.5%,使用藥物帶來明顯的提高。

光動力治療領域的成功給投資者帶來美好期望

在光動力治療領域,復旦張江的第一個光動力藥物取得了年銷售過億的成績,第二個光動力藥物屬於全球首創,而且臨床試驗數據良好,另外已有兩個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就給了投資者很大的想像空間。雖然光動力藥物不像單抗藥等領域影響巨大,但中國藥企能在醫藥研發的一個細分領域具備世界領先的水準,就已經是開創歷史了。投資者會不由的展開美好的聯想,既然公司能在光動力治療這個方向上做到最好,那在公司的其他方向--重組蛋白與單抗、納米藥物載體等領域也就有了可以借鑑的經驗。中國在通信設備行業有華為、中興,在工程機械行業有三一、中聯,而在醫藥製造領域,中國迫切需要突破輝瑞、諾華等跨國藥企的圍堵,拿出自己的代表性企業來,復旦張江的已被證明的研發能力給了投資者很大的希望,領域小沒關係,當年的華為也只是能做交換機而已,誰又能想到它後來會給予海外跨國企業致命打擊呢。

可以說,狂飆的股價體現了國人對醫藥製造業取得突破的巨大的期望,多個行業的中國製造早已揚名世界了,也確實到了醫藥製造業發力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38

復旦張江 (1349) 最有增長實力的藥股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6/1349.html
這家公司是由創業板轉為主板的公司,現時歷史市盈率超過50倍,過去每季度收入同比增長達73-154%,讓我介紹這家公司增長驚人的秘密

由2013年年報中,主席的一番說話可以了解到,公司藥物開發模式是"以疾病的基因背景和分子機理解析為基礎的,基於基因技術、光動力藥物和納米技術平臺的藥物開發模式"。即是一種新的藥物研發模式去研製新藥,現時"開始了這種研究模式的探索,並已開始在wnt信號通路和hedgehog信號通路中針對特殊的調控因素開展了治療骨關節炎、骨質疏鬆藥物的研究。"簡單的來說是以研究病人的DNA,去找出致病的那組基因,再以針對研發解決的藥物。"集團正在與美國一家知名的醫學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基於保護腦中風病人神經細胞的脂質體納米氣體治療藥物,希望給中國死亡率最高的腦卒中患者提供幫助。集團也借由臨床醫生對各種疑難皮膚病的治療探索,而開發出和正在開發多項光動力藥物。"

集團現時產品
集團現時主要產品有兩種1.艾拉(外用鹽酸氨酮戊酸)及2.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前者用來治療皮膚性病一種,叫尖銳濕疣,香港俗稱椰菜花,後者是治療愛滋病相關的卡波氏肉瘤(AIDS- KS)病人,在國外還被批准用於乳腺癌、卵巢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2013年這兩種藥物收入增長82%,。艾拉收入增44%(佔集團收入43%),裡葆多收入增147%(佔集團收入52%),治療痤瘡(即暗瘡)藥物易妍收入增59%(但佔集團收入只有幾個%)

這是官網的藥物介紹
艾拉(外用鹽酸氨酮戊酸)5-鹽酸氨酮戊酸(5-ALA)是近年來開發的第2代光敏劑,是一種體內血紅蛋白合成過程的前體物。正常情況下,ALA在細胞內的量很小,本身不產生光敏性。外源性ALA進入體內後,可被增生活躍的細胞選擇性吸收並積累,並在細胞內轉化為原卟啉IX(PpIX)等卟啉類物質。細胞內的PpIX是一種很強的光敏劑,經過特定波長的紅光照射後即發生光動力反應,產生活性氧如單線態氧等而殺死增生活躍的細胞,而鄰近正常組織則不受任何影響。
http://www.fd-zj.com/desktopmodules/ht/chinese/Products/20070727130315.aspx?LS=2
裡葆多®是一種脂質體製劑,係將鹽酸多柔比星包封於聚乙二醇化(PEG化)的,表面結合有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的脂質體中,可以保護脂質體免受單核巨噬細胞系統(MPS)識別,從而延長其在血液循環中的時間。http://www.fd-zj.com/desktopmodules/ht/chinese/Products/20070914172745.aspx?LS=3

艾拉是2007年上市銷售,裡葆多是2009年,另外治療痤瘡(即暗瘡)藥物易妍是2010年上市,不過銷售佔比仍然很低,2014年將會有貝喜新型試劑上市,是唐氏綜合徵產前篩查系統,2015年將推出复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用於治療鮮紅斑痣,它是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所組成的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塊,屬於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生不消退。

由集團產品可見,集團的產品現時好像都針對性病為主,如椰菜花同埋愛滋病相關的卡波氏肉瘤,市場應該較細,但亦是較難治好的病種。市場需求比傳統心血管或癌症增長可能會更低,但進入門檻卻更高,競爭較少。
公司不能單靠一種藥物就保持永遠高增長,因為單一種藥需求增長不會很高,就算人口老化,都不會每年多了30-40%人有某種疾病,如果疾病發生速率那麼高,很多人就要死了,所以藥廠的增長是靠產品研發能力及新產品推出進度,現時集團研究項目可參考下圖



可參考這個網頁的圖表會更清楚
http://njzy232101.blog.163.com/blog/static/1910283172014091017663/
而研發至上市過程可參考這個


暫時集團研究項目距離新藥上市仍有很長的路,有很多仍然是臨床前研究或I期臨床研究,還要通過II,III期再等待批件,才可以上市,未來增長看來仍要靠舊藥物

由於每種藥都不同,研發至上市需時真的很難預計,所以每種新藥都是漫長的等待,另外集團銷售能力也是一種考慮因素,研究藥廠是終極難度的任務,因為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是否應該以50倍市盈率這樣高的價值去購買這間公司,本人暫時參透不了,因我不是藥劑專家,但以集團技術平台及開發項目來看,集團一定能成為十倍股,但需要多長時間? 5年,10年還是20年? 如果公司股價在未來突然大跌,或集團新藥大受歡迎,可能短時就能再次成為十倍股,但如果新藥上市大幅延遲,可能要等多幾年先會上升,本人認為,這家公司現時只宜小量投資,待公司股價下跌或新藥有明顯進展才加大投資額也未遲,本人會持續關注這家公司的近況,暫列藥股中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47

從復旦張江看變革年代中國創新藥企的價值與使命 葛劍秋的空間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3c84da0102v0k7.html

我或許是資本市場上複旦張江最堅定的支持者,也一直想對公司作相對全面的解析與投資者分享。公司今年中報讓很多人覺得迷惘,我覺得是時候公開發表我的觀點。必須申明的是,我不是證券分析師,也無意給大家提供買賣股票的建議。作為一個醫藥行業的從業者,從剖析複旦張江這個案例入手,探究變革年代中國藥企的價值與使命,才是我寫這篇文字的出發點所在。

 

一、怎麽看中報數據?

 

我想先對公司中報的一些重要數據作進一步的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並更準確預判2014年下半年以後的發展趨勢。從純粹財務數據的角度而言,複旦張江的中報令人失望。2014年上半年,銷售收入下跌2%,盈利增長30%,與前三年雙雙50%以上增長的業績相比遜色不少。然而,我一貫的觀點是,片面而未全面對比、梳理的數據往往扭曲真相,進而導致誤導誤判。所以,讓我們先來對數據作一番另類解讀,以便厘清真相。中報分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銷售收入下降25%,二季度增長8%。公司方面表示,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本著嚴謹審慎的態度,對營銷策略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導致營銷人員流失以及銷售收入下降。從分季度數據看,今年一季度受到的影響最大。二季度銷售收入止跌回升,顯示調整措施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步消除,銷售收入經歷短暫急劇下滑迎來拐點逐步回升。鑒於公司自建團隊營銷的只是兩大主力產品之一的艾拉,因此所謂調整應當僅指艾拉而言。讓我們看看另外由泰淩醫藥總經銷的另一個主力品種里葆多的情況,公司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里葆多銷售收入基本持平,然而總代理商泰淩醫藥中報顯示其里葆多銷售收入增長62%,如此之大的差距如何解釋?簡而言之,複旦張江的賬面銷售收入直接反映的是泰淩醫藥的庫存,而泰淩醫藥的銷售數據更能真實反映終端消費量。這幾個數據對照來看,2014年上半年里葆多的終端消費量實現了大幅度增長,而在各級經銷商體系中的庫存量顯著下降。再對比泰淩醫藥2013年報相關數據(2013年度里葆多銷售收入比2012年度僅增長22%),在其接手里葆多代理權的第四年,終端推廣工作終於轉化為銷量的提速,這樣的走勢基本符合中國醫藥市場藥品推廣營銷的普遍規律。基於這些信息,我個人的判斷是公司營銷體系的調整已經基本到位,下半年銷售收入將重新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關於調整的必要性,下文將詳細闡述。

 

二、我與複旦張江的淵源

 

基於財務、業務數據很難一覽公司的全貌,對於複旦張江這樣的身處變革年代的創新藥企而言,數據模型更是遠遠無法全面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看起來虛無縹緲的信念、價值觀以及願景,在我看來恰恰是公司長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而這些因素將因為人的執行最終體現為紛繁複雜然而卻具備堅實邏輯基礎的眾多量化數據。在五年多時間里,我非常有幸與複旦張江的主要管理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見證了公司發展的決定性轉折,也由此形成了我自己評判醫藥行業未來發展走勢的思維邏輯。

 

我想有必要先與各位分享我與複旦張江的淵源及對王海波先生的評價。我於2009年初加入上藥,主要分管投資及資本市場事務。複旦張江當時銷售收入幾千萬、虧損數千萬,在上藥體系中是無人關註的一個參股公司(雖然上藥是第一大股東)。當時的持股單位(現在的上藥分銷控股)找到買家,出價5毛錢港幣(也許是人民幣,具體記不清楚了)。因為原始投資成本低,這筆交易可以帶來數千萬元的一次性收益,同時也退出一個長期虧損公司並收回現金。從各種角度看,這都是一筆不錯的交易。我對公司沒有太多了解,只是在投行做醫藥項目時,曾聽人提起複旦張江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研發企業。為慎重起見,部分也是因為好奇,我讓下屬單位對複旦張江的情況作概要介紹,結果沒有人能夠講清楚。我非常厭惡國企馬虎的工作作風,更不想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做出決定,所以擱置了這個交易。沒過多久,上藥集團召開年中工作會議,請王海波先生介紹研發經驗。他的演講讓我深受觸動,我的直覺是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人。由此我對其人及複旦張江產生的濃厚的興趣,並因此否決了出讓複旦張江股權的交易。隨著交往日久,我越來越意識到,十多年來默默耕耘的複旦張江正是上藥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新藥研發平臺,其管理團隊更是迥異於國企坐井觀天、不思進取的領導幹部。我認為我有責任幫助王總及複旦張江,既是對其個人及公司的高度認同,也是為上藥未來發展爭取資源的前瞻性布局。2010年下半年,我極力推動並促成上藥與複旦張江達成四個品種的研發合作,金額在上藥歷史上前所未有,也極大改善複旦張江的財務狀況。2011年下半年,更是接近達成上藥私有化並控股複旦張江的交易,但因年底我辭職離開因而交易流產。對於王總個人,我認為我們是同一類人,內心桀驁不馴,頭腦中充滿激情和理想主義,對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低水平競爭以及機會主義憂心仲仲,對毒瘤般的潛規則深惡痛絕。我們為夢想而奮鬥,執著地顛覆看似巋然不動的舊秩序。在當今的中國醫藥行業,我認為王海波及其團隊是真正深刻理解世界制藥行業發展規律的極少數者之一,是傳統行業秩序的顛覆者。因為他們的存在,複旦張江才有機會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極少數中國創新藥企之一。

 

三、複旦張江的創新是什麽?

 

對管理層的性格和理念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複旦張江作為一家創新藥企的價值和願景。複旦張江對創新的詮釋是創造具備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的臨床價值的藥物,而非僅僅提供一種商業博弈的工具。在中國藥品市場上,冠以創新之名的品種很多,比如形形色色的中藥註射劑、me-too/me-better、安慰劑,這些品種成就的是一個個商業成功的案例,然而卻根植於中國特色的行業土壤,並沒有提高中國藥企整體的創新能力。創新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和資本,更需要合乎世界潮流及普遍規律的思維方式。也許絕大多數中國成功的藥企領袖在中國特色環境中浸淫太深、太舊,他們顯然只習慣於以機會主義的商業邏輯主導藥品研發,把絕大多數精力放在如何搞定政府關系以及如何設置各種障礙將競爭對手排擠出渠道。你永遠都無法想象一個營銷大師、政府公關明星所領導的藥企能夠創造出真正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品種,這就像基因決定人的性格無法改變。複旦張江的管理層則不然,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機會主義,也拒絕屈從於中國特色的各種潛規則。他們選擇了一條與歐美同類研發型公司沒有區別的發展道路,用十多年的堅持和隱忍,打造了脂質體藥物和光動力藥物兩個成熟技術平臺。特別是幾乎被所有大公司放棄而小公司又難以為繼的光動力藥物平臺,複旦張江成功推出艾拉、海姆泊芬,還有一系列重磅在研品種跟進,極大推動了光動力藥物的商品化進程,也讓醫學界重新認識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複旦張江已經成為世界光動力藥物的領軍企業之一,假以時日其主力產品必將以新藥身份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憑借這一點,複旦張江就有別於絕大多數中國藥企,這也是其巨大價值潛力所在。

 

複旦張江的兩個主打品種里葆多和艾拉,還有將要上市的海姆泊芬,到底這些品種市場容量有多大,這決定了3-5年內複旦張江的階段性價值。2010年在上藥與複旦張江協商聯合開發四個新品種時,我曾經力主接手里葆多的總經銷權。當時原研藥凱萊每年銷量僅有八千支,醫生對其臨床價值尚有保留,專家們最樂觀的市場容量預測是不超過兩萬支,上藥因此決定放棄。其後泰淩醫藥接手,在八年總經銷期限內其擔保的銷量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我猜想當時泰淩醫藥 也並非信心慢慢,或許其當時為了上市需要而硬著頭皮開出天價。三年以後,雖然市場推廣工作不乏曲折,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預期里葆多的潛在市場容量超過十億。艾拉也如出一轍,最樂觀的預測是十萬支,但今天沒有人懷疑艾拉未來將成為十億級別的重磅藥物。海姆泊芬即將推出,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性懷疑其商業價值。不久市場將會給出答案,我相信里葆多、艾拉的歷史將重演。大多數市場人士認為複旦張江管理層尤其是王總更偏向於科學家而相對缺乏商業意識,複旦張江在商業上的不斷成功將證明這是完全錯誤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模仿者只能分享前人已經劃定的市場空間,而創新者卻能夠激發並開拓沒有邊界的市場需求,這就是創新的魅力和價值。

 

關於里葆多目前的市場競爭,我覺得有必要再說幾句。對於里葆多這類臨床價值尚未被充分挖掘、原研藥市場遠未充分開發的品種而言,出現競爭者是好事,有助於品種潛在市場容量的加速釋放,蛋糕做大對大家都有利。關於複旦張江與競爭對手在產品質量、口碑及公信力方面孰優孰劣眾說紛紜,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可以用來作最終評判依據,那就是美國FDA註冊。複旦張江已經開始這項工作,樂觀估計明年有望完成(根據我對管理層行為方式的了解,成功註冊只是時間問題),屆時這些爭論自然塵埃落地。當然我更希望競爭對手也盡快完成FDA註冊工作,讓爭論得以繼續,也讓競爭市場從中國擴展到美國,這正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希望所在。

 

四、複旦張江為什麽要調整?

 

再來談談王總口中近期複旦張江的調整,很多人對此不理解,所以我希望站在經營者的角度談些看法。眾所周知,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主管部門強力打擊醫藥行業商業賄賂,此舉對行業的影響絕非一時,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是未來醫藥行業的營銷體系將由此發生根本性顛覆性的變革。商業史上太多成敗浮沈的案例告訴我們,一旦市場顛覆性變革來臨,生存下來並最終成為強者的都是及時、快速調整的公司。再大再強的巨頭,即使如柯達、諾基亞這樣曾經令無數人高山仰止的商業帝國,因為其遲鈍而不能及時調整,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其亡也忽焉”。所以我認為及時調整營銷策略、重組營銷體系是極為必要的,而且是極富前瞻性的。

 

先來看里葆多。2011年複旦張江選擇泰淩醫藥作為里葆多總代理權,起因是公司決定自建光動力藥物營銷團隊,因為光動力藥物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體系,必須依靠長期紮實的學術推廣才能培育市場、釋放商業價值。我們必須承認,絕大部分中國藥企的所謂學術推廣並不存在,這是產品的仿制藥性質決定的。對於中國藥企而言,學術推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陌生領域,耗費的成本、資源超乎想象。對於複旦張江這樣的小公司而言,只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資源和能力,所以公司選擇完全原創且後續品種已成系列的光動力藥物開展學術推廣,而將屬於仿制藥範疇且治療領域推廣環境複雜的里葆多交給總代理商,這樣做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我一度曾經力主上藥拿下代理權,但因有關職能部門誤判市場前景而放棄。當時泰淩醫藥開出的條件遠遠優於競標者,令人無法拒絕,將總代理權交予其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泰淩醫藥的眼光無可否認,其接手前三年將大量產品囤積於渠道的做法也是行業慣例。但泰淩醫藥2012、2013連續兩年疫苗業務巨額虧損,又卷入GSK醜聞,嚴重打擊其營運能力,導致里葆多的終端推廣進程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如果此時複旦張江不及時調整原有策略,一旦泰淩醫藥經營風險爆發,將導致里葆多銷量大幅下降乃至失去市場主導地位。2014年伊始,複旦張江改變傳統做法,減少發貨量以促使泰淩醫藥消化渠道庫存。同時改變制造商不參與終端市場管理的慣例,投入人力和資源與泰淩醫藥合作管理終端,既增強渠道掌控力,又提高供應鏈反應速度,有力推動了終端市場的良性發展。泰淩醫藥本身亦進行了內部調整並逐步恢複,同時收縮戰線全力主攻里葆多市場推廣,實際上2014年上半年其里葆多銷售收入增長62%,遠高於接手前三年的平均增長率。可以預期的是,在渠道庫存顯著下降且終端消費量大幅度增長的背景下,未來複旦張江的出貨量將恢複正常而保持與終端同步的增長水平。

 

再來看艾拉。複旦張江從一開始就沒有采取大規模鋪渠道、進醫院的傳統做法,而是深耕細作主力醫院的同時適度開發新終端,力圖以紮實的學術推廣手段贏得醫生信任和市場口碑。如今複旦張江已經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專業皮膚科醫生微信圈,參與患者的網上社區溝通,采取各種互動手段提升醫患雙方對產品的認同。鑒於光動力藥物這一全新技術體系需要時間讓市場接受,傳統推廣模式根本無法沿用,這不是公司營銷能力的缺陷所致,而是創新藥物技術體系導入市場的必由之路。然而,現實環境的惡劣讓公司不可能不做出妥協,從決定自建艾拉營銷體系之日起,複旦張江便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紮以求得平衡,這種平衡的代價就是風險因素的不斷積累。2013年下半年GSK事件震動全行業,也促使公司下決心進行調整。公司堅定采取了獎金與銷售業績脫鉤的考評體系,在行業內被視為異類,導致40%銷售人員的離職,造成一季度銷售收入急劇下降。然而二季度銷售開始回升,隊伍亦逐步穩定。我堅信這個策略已經起到成效,必將最大限度排除合規風險,確保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至於對銷量的影響,我認為是極為短暫且極為有限的,核心原因是艾拉在其治療領域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市場的剛性需求,短暫下滑不能改變其終端市場長期快速增長的趨勢。不可否認,絕大多數企業現在仍然以各種方式繼續原有的營銷模式,我認為不是他們不知道風險所在,也不是不想改變和調整,而是沒有資本這樣做。普遍同質化、不正當競爭的藥品市場(也許99%的品種不具備創新性和不可替代性),莫名其妙朝令夕改的招標體制,再加上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導致率先改變者面臨被逐出市場的困境,劣幣驅逐良幣才是不敢變革、無力變革的根本原因。如今我堅信,未來合規風險將成為中國藥企面臨的最大的經營風險之一,任何把中國特色潛規則當成天經地義永恒不變信條的企業最終將陷入深淵。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公司對營銷體系的調整不僅必要,而且及時。由於措施得當,且受益於產品的不可替代性,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戰略調整,公司將因此長期受益。

 

五、給投資者的一些建議

 

我一貫堅持這樣一個觀點,中國醫藥行業正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年代,其發展邏輯必然與世界潮流接軌、融合。這個行業從本質上講沒有什麽中國特色,最終起到決定性因素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業普遍規律。今天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所謂巨頭,本質上都是中國特色潛規則的產物,終究將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日益規範、提升而逐漸衰敗直至退出競爭舞臺。中國藥企必須按照世界通行的標準全力創新、提高質量標準、規範經營行為、創造臨床價值,這樣才能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才能創造公司和社會價值。我本人毫無保留堅定相信,複旦張江在5-10年內必將成為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的中國創新藥企領頭羊之一。現在是時候拋棄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中國資本市場歷來都是機會主義的賭場,而缺乏對創新思維、執著信念的認同。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對醫藥企業的價值判斷體系乃是根植於傳統的行業秩序,而這正是未來必將被顛覆的。所以,我再次強調不要將對傳統藥企的評價體系用在複旦張江這個個案上,不顛覆原有的思維定勢,就無法真正理解創新藥企的內在價值。我建議各位堅定信任公司管理層,堅定伴隨複旦張江這樣的優秀企業,見證這個行業乃至整個國家新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變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49

$01349復旦張江$ 投資記錄 寒林劄記

來源: http://xueqiu.com/8255411491/31057663

$複旦張江(01349)$  近年來是雪球的熱門港股。我在投資港股之前就耳聞大名。今年初開通港股賬戶後,就眼看著複旦張江從6元下方一路飆升到8.28元。,市盈率達到恐怖的65倍。此後在回落過程中分別在6.7、6.4買入兩筆。

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複旦張江的了解主要來自於雪球的討論、以及國泰君安2013年10月的一份研報(潛心研發,或成長為未來中國的“安進”),年度報告都沒看過。

8月中旬我偶然發現里葆多的代理商也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泰淩醫藥,於是查了兩家公司的數據,發現里葆多可能在泰淩醫藥的存貨巨大,預感中報不佳,但此時我還沒打算賣出複旦張江,甚至打算趁中報低吸。當時發了文章:複旦張江里葆多的銷量問題   http://xueqiu.com/8255411491/30920423

8月20號中報公布,盡管我此前預期不太好,但這份報告仍低於我的預期。當天晚上考慮再三,決定清倉避險。原因主要是:

1、營業收入下降2%,利潤增長30%(900萬),銷售費用下降與研發支出上升基本對沖,利潤增加主要來自於上海醫藥研發合作收入(應該算非經常損益吧?)。中報部分印證了里葆多在渠道的大量存貨。2014年的年報也不會好看。
2、盡管複旦張江的長遠前景很好,但短期估值太高,如果財報連續不好,支撐不了這麽高的估值,即使不出現大跌,股價也不會大漲。
3、根據我半年來的經驗,港股對利空的反應非常靈敏,如果基本面發生變化,或者不確定基本面是否變化但持有底氣不足,第一時間賣出是合適的,比如:英達公路、常茂生物,等等。

 我在8月21日早上在集合競價階段以6.21元清倉。當天最低低至5.92,收6.08。但沒想到22日大漲至6.42。複旦張江面對利空的表現在港股里面真的很異類啊,莫非里面大多都是研究很深的堅定分子??我看未必。一部分投資者進入很早,了解較深,獲利很多,這些人在一定倉位下完全可以繼續持有,不懼短期波動;還有些人是複旦張江大漲之後才進入的,了解也不深入,對這些人,只要一個大跌心里就發毛了。

總結:
1、對高成長、高估值、但前景遠大的公司還是不夠謹慎,前景遠大四個字蒙蔽了雙眼。前景遠大也需要一步步成長,中間有波折。哪怕我稍微看看年報,應該發現泰淩醫藥,如果我當初發現存貨問題,肯定不會這麽急著買進。

2、雪球對複旦張江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竟然都沒有人討論通過泰淩醫藥討論銷量問題。所以對於這種股票應該多想想負面信息,比如:連續3年的高增長可持續嗎?一個藥品在達到1億、甚至2億規模時,還能翻番增長嗎?是不是該歇歇了呢?

複旦張江的投資機會可能在2015上半年,希望能給我更好的機會上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53

複旦張江(01349.HK)研究筆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77

複旦張江(01349.HK)研究筆記
作者: 俞興


公司概況:

1996年成立,以技術研發成果轉讓為起點,07年轉變為研發和產業化並重,當年光動力藥物艾拉上市,09年脂質體藥物里葆多上市。2011年,艾拉及里葆多銷售額過億。

公司旗下主要研發平臺及產品:
基因工程:還沒有產品上市
光動力:艾拉,海姆泊芬
納米藥物:里葆多
診斷試劑:唐氏綜合癥篩查試劑

股權結構:

63.16%的內資股(非流通),36.84%的H股。上藥持股比例最高,管理層也有一定的持股比例。

銷售團隊變化:

泰淩代理里葆多,15年2月第一期四年結束,之後新簽了四年泰淩負責招投標以及相關營銷費用。

光動力產品公司自己做營銷,14年受到GSK事件影響,公司大幅壓縮了帶金銷售,銷售人員也流失40%。今後會繼續保持以學術推廣為主的銷售文化,對於營銷方面的努力更多會放到二三線城市,對於一線城市大醫院,則通過學術支持等方式進行渠道擴張。未來光動力公司自己來做,腫瘤藥會交給第三方銷售來做。

現有產品:

艾拉及里葆多15年實現20-30%的增速還是比較容易的,進醫保將會降價放量。

里葆多在浙江進入大病醫保,浙江第一個推行,將來可能全國推廣,中標價4千多,終端價6千多(不進醫保),公司毛利超過1千。此外正在美國進行註冊,預計16年結束FDA審評。

艾拉公司以學術推廣為主,進行了銷售團隊的重組,人數下降了40%。公司在二三線城市適度加大營銷比例。一線城市依然是緊縮狀態,主要為一線醫生提供論文等學術上的支持。去年銷售32萬支,每人三個療程,每療程一支,臨床大於3支,覆蓋人數10萬人次,終端價格六七百,14年底覆蓋600家醫院(主要是大型的三甲),公司有光動力藥物平臺,全國有15000醫生在這個平臺上。

海姆泊芬15年有望拿到生產批件,後續要走招標,鮮紅斑痣屬於小眾市場,每年新增新生兒發病4-5萬人次,城市人口有80萬的存量,定價會比較高,藥費人均要1萬元左右。屬於高價藥。鮮紅斑痣不影響正常生活,需求來自對外貌關註的心理需求,銷售還會由自己的團隊來做。明年醫院渠道也不會擴張太快(大城市可以聚集各地患者前來就醫)

易妍當初走的妝字,只能從美容院或者醫院美容部門賣,定位不明確。這次重新申報做臨床

研發團隊:

研發人員100多人,目前還是很年輕的團隊,沒有團隊老化的問題,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對整個研發體系的定位是低成本高效能

在研產品:




總體評價:

複旦張江是我國優秀的創新藥企業,管理團隊以研發人員為主,現有光動力、基因技術、納米技術三大平臺,主導產品為里葆多和艾拉,在研品種豐富,專利和高技術壁壘決定了公司競爭壓力小,具有很好的自主定價能力。銷售方面,里葆多由泰淩代理,艾拉由公司自建團隊,今後腫瘤藥產品線仍將以代理為主,光動力等具有專利的產品將以自營學術推廣為主。

公司近幾年憑借里葆多進醫保放量和艾拉渠道擴張能夠保持20-30%的增速,中期來看,里葆多進入規範市場、海姆泊芬逐步放量將貢獻增量,長期來看,艾拉適應癥擴張、多替泊芬及基因工程藥物獲批將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公司的不足之處在於政府關系和銷售管理能力。

(來自倍霖山觀察)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18

張江高科轉型科技投行 多舉措鎖定項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791.html

張江高科轉型科技投行 多舉措鎖定項目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1-05 17:30:00

脫離純粹的工業地產經營,被定位於“促進科技企業發展的產業投資商”後,張江高科(600895.SH)正在啟動多項舉措,以獲取優質的投資項目資源。

11月5日,張江高科895營第二季創業營啟動。為更好吸引優質創業項目,張江高科還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推出國內首款“創業保障險”——“科創E保”,即創業項目在進入895創業營後12個月內,如創業項目不成功,將給予項目的創始合夥人6個月的生活保障,以支持其再一次創業或調整發展方向。

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表示,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舉措,目的就是讓張江高科贏得優質項目投資的機會。

在此之前的10月11日,張江高科聯合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建立飛天眾智中國制造科技服務平臺,張江高科持股5%,葛培健同時擔任該平臺董事長。該平臺的目的是推進技術交易,尤其部分軍轉民技術的交易。而張江高科也將從中發現優質項目進行投資。

張江高科另外一個尋找項目的路徑,是借助於“參股不控股”的投資策略,利用風險投資和基金操盤的方式,推進離岸創新。

近日,武嶽峰資本、亦國投和華創投資等中國資本聯合體收購芯成半導體(ISSI)一案正式獲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CFIUS)的審批。

該項收購的背後,也有張江高科的身影。今年6月,張江高科的全資孫公司2億元認繳武嶽峰集成電路基金6.67%,成為其有限合夥人。

葛培健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投資“武嶽峰”基金,借助專業團隊的優勢,間接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通過與美國公司競價,收購了美國芯成半導體公司,這就是在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隨著上市公司向科技投行的轉型,回歸到市場化的經營平臺。“我們未來要從開發一個地塊,投資一個項目,轉向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倡導開放式創新思維,演繹共享經濟社群,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培育創投項目。”葛培健說。

在近日舉行的浦東新區舉行第二批國資國企改革啟動會上,張江高科獲得了新的定位:作為在張江核心園區市場化運作的上市公司,張江高科將從純粹的工業地產經營中脫離出來,在從事科技園區綜合服務的同時,成為促進科技企業發展的產業投資商。

張江集團持有的張江高科10%股份,還將劃轉浦東科創集團,通過產權紐帶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浦東科創集團由浦東國資委旗下現有的科技產業服務相關資源,包括上海浦東新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浦東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上海張江火炬創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組建而成。作為區層面科技產業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浦東科創集團要實現“孵、投、貸、保”一體化、市場化的業務運作模式,從產業服務角度推動浦東創新創業發展。

葛培健表示,張江高科正積極解讀上海自貿金改新40條,思考如何利用張江高科自身較為完整的對接資本市場的金融服務平臺,應對戰略性新興板與科創板推出的大好機遇。同時也努力思考解決企業最先一公里的難題,協調各方一起破解科技金融的痛點。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12

建上海張江科學城 籌劃試水園區PPP

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域,張江科學城的建設正在調研探索PPP模式。

10月24日,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表示,張江高科將把握張江科學城建設的契機,深化張江高科轉型發展的戰略,嘗試調研以PPP模式,與多方共同建設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的科學城,探索科學城城市化建設的模式創新。

張江高科(600895.SH)是張江科學城重要的市場化建設力量。值得關註的是,隨著PPP概念的火爆,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參與到PPP項目中來。

上海提出舉全市之力推進科創中心建設,這其中就包括要進一步聚焦張江核心區。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在匯聚全球頂尖創新人才,集聚國家大科學設施、知名研究型大學和高能級研發機構的同時,張江也將借此實現由開發區向城區的轉變,規劃建設張江科學城。

這也就意味著,在繼續做實做強產業支撐以外,張江將更加註重完善城市功能,推進教育、醫療、文體藝術、生活休閑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促進科技、產業、人口與空間有機耦合。

由開發區向城區的轉變,將帶來大量的開發建設以及城市更新的任務。

比如,目前張江高科技園區核心地段北部地區多為建成區域,但土地使用效率偏低,未來發展受到土地資源約束。因此,城市更新將會是該區域建設的主要方式。

2016年5月,在張江科學城大框架下,張江西北片區的城市更新設計工作已正式啟動。

葛培健表示,如果土地容積率從目前的0.8提高到更高水平,就意味著將新增更多的建築面積。

不過,張江科學城雖然已經進入了規劃建設階段,但科學城如何探索PPP,依然處於調研階段。

葛培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園區開發類PPP項目,相對較為複雜,其中既有經營性項目,也有非經營性項目,所以如何支付、如何平衡收益,就需要更綜合的考慮。

根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CPPPC)項目庫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底,入庫PPP項目合計8644個,項目金額10.41萬億元;其中片區開發類項目519個,投資金額合計9265.87億元,投資占比近9.37%;片區開發中園區開發類項目數量256個,投資金額約4368億元,在PPP項目庫中占據重要地位。

但是,全國各地園區開發的PPP水平參差不齊,尚未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園區開發大多數還是依靠傳統的政府投資渠道,對引入社會資本的意義大多數停留在“融資”的概念上,沒有形成“融資+融人”的整合效應。社會各界對PPP的研究理論多,成功實踐者少。

此前濟邦咨詢總經理徐玉環就表示,目前園區開發PPP模式很受地方歡迎,僅在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中片區和園區相關PPP項目數量為10個,投資額約574億元。這些項目特征是涉及行業多,投資金額大,項目周期長,建設內容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涉及運營環節少。

因此,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園區開發PPP模式,並形成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成為園區開發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如何在PPP運作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建設更多的一流科技園區,張江技術創新區的案例可能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早在1999年,張江高科就策劃實施了中國首個園區PPP案例。彼時上海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僅為431.8億元,而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需求超過1852億元,為了解決資金和運營的難題,總投資約6.295億元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內1平方公里的張江技術創新區建設,就采用了“BOO(建設-擁有-運營)”的模式。

9月6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本市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但同時也要求,在PPP項目合同中,要增加禁止性條款,如不得承諾固定回報及政府托底等。

《意見》稱,PPP模式主要適用於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上海會優先選擇部分收費定價機制透明、投資規模相對較大、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需求長期穩定、具備一定現金流的項目進行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全面推廣。

與之前的實踐相比,葛培健表示,目前推進的PPP項目有三方面不同——項目本身要形成現金流;項目招投標需要市場化的談判;項目要有風險共擔,不能保證盈利。“我們希望借助探索PPP模式的機會,推進產業地產、園區發展的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9

上海張江“十三五”發力:目標世界一流科學城

“十三五”期間,張江科學城將成為響應自貿區戰略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區域。

12月19—20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部署了2017年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十方面重點工作。前兩項重點工作分別是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這兩項重點工作的一個聚集點,就在張江科學城。

19日舉行的“新功能、新空間、新價值——張江技創區功能定位研究成果”研討會上,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丁發表示,張江科學城的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正式成果已於今年10月底上報上海市政府備案。按照規劃,張江科學城規劃總面積約94平方公里,同時為加強與龍陽路樞紐、迪士尼等周邊地區的協調聯動發展,外擴形成銜接範圍,總面積約191平方公里。

而在定位上,張江科學城將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基礎上,轉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之地、新產業的培育之地,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張江高科技園區於1992年成立,是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與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開發區同為上海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區。2015年度園區經營總收入已超6000億元,占上海市高新區總量的15%。

目前張江的主導產業集聚在三大領域,即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目前已形成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主要包括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生物醫藥方面,國家每批準3個I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張江。

張丁發表示,張江科學城的目標比較宏偉,但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創新要素的集聚度和創新能級有待進一步提高,並需強化產學研合作。張江國家級研究機構數量較少,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和本土領軍企業,高校、研發機構與企業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

此外,張江科學城的城市功能相對滯後,目前張江的開發區特征明顯,產業用地占比高,空間資源緊缺與低效用地並存,居住與工作空間分離,缺乏住宅、商業、文體、醫療、教育等相關配套。

基於此,張江科學城一方面需要產業能級的提升,一方面也需要空間布局的再造。

目前,張江科學城的規劃建設主要分為增量空間和存量空間。增量空間相對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強調高標準、高起點加快建設;存量空間主要在張江西北片區,強調轉型與更新。

伴隨著張江的轉型,上市公司張江高科(600895.SH)正在向科學城功能建設的市場化實施主體轉型。此前,張建高科已經提出要脫離純粹的工業地產經營,轉型為科技投行。

上海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主任陳建勛表示,考慮到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需要,建議張江技術創新區轉型為“上海科技金融及風投集聚區”,成為向張江高科技園區以及大張江“一區22園”提供科技金融服務的重要基地。“建議在技術創新區內科技金融行業的空間布局應達到總面積的40%以上。”

2016年5月,在張江科學城大框架下,張江西北片區的城市更新設計工作已正式啟動。其中的張江技術創新區是張江地區建設最早最成熟的區域,是1999年“聚焦張江”戰略布局的主陣地。

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表示,張江高科已經啟動了以PPP模式建設營運張江科學城的探索調研,以張江管委會主導,以公開招標和契約制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城市功能更新,完善園區公共服務配套,促進經濟功能和城市功能結合。隨著PPP概念的火爆,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參與到PPP項目中來。

葛培健說,如果土地容積率從目前的0.8提高到更高水平,就意味著將釋放更多的建設面積。

1999年,張江高科成功實踐了全國首個園區PPP案例。但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園區開發PPP模式。而傳統的園區開發運營思維、相關法律條款的不完善,依然對打造科學城、創新開發模式有著不少阻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38

張江高科:“十三五”期末成為科技投行龍頭股

坐擁上海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科創中心核心區域的重要資源,張江高科(600895.SH)正在從一家房地產企業,轉型為科技投行,並且力爭“十三五”期末成為資本市場上科技投行的龍頭股。

張江高科剛剛發布的2016年度年報顯示,2016年張江高科依托科技地產與產業投資兩大主營業務貢獻,實現歸母凈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51%。利潤業績及增速均創張江高科歷史新高。

這其中,科技地產實現主營業務利潤4.02億元,投資收益實現7.97億元。“在利潤結構中,產業投資與科技地產利潤貢獻並駕齊驅,產業投資利潤占比已經超過50%。”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螞蟻金服、天天果園、喜馬拉雅、七牛雲存儲等均是張江高科的投資對象。

也就是說,張江高科目前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房東”角色,而是從產業地產業務向“科技地產+產業投資”轉變。通過產業投資,成為高科技企業的“房東+股東”,同時以股東身份,吸引區外企業進入張江,實現“股東引房東”。

3年前,張江高科開始提出上述轉型思路,一個原因就在於當前國內產業地產競爭加劇,且行業存在同質化發展,也導致產業地產從原來稀缺、高回報,轉為過剩、低利潤、完全競爭。葛培健說,目前的成績說明,當時的布局是正確的。

2014年至今的3年來,張江高科歸母凈利潤從4.36億元,提高到7.27億元;凈資產收益從2014年的6.2%,增長到了2016年的9.18%,在產業地產行業平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保持較快增長;資產負債率在從2014年的57.75%,下降到2016年的55.48%,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隨著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張江科學城的建設,作為張江科學城重要的上市開發主體的張江高科,又將迎來提供未來業績增長的巨大空間。

第一財經:張江科學城可以看做張江高科未來最大的增長利好?

葛培健:是。

一是張江科學城會帶來科技地產空間的增長,會促進張江高科的發展;二是科學城會為產業投資帶來科創企業、科創人才的集聚度,這些資源集聚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巨變。

當前正在打造的張江科學城,北至龍東大道、南至下鹽公路、西至羅山路-滬奉高速、東至外環-滬蘆高速,總面積94平方公里。張江西北片區是張江科學城8大重點地區之一,承擔著科技園區由“園”轉“城”的城市更新、二次開發的任務,是張江科學城重要的功能承載區。西北片區已於2017年3月完成第一輪的概念設計修詳工作,爭取年中完成控詳規批複落地。

張江高科所持有的房產更新資源占張江西北區列入更新規劃總量的57.4%,初步估算,張江西北片區規劃調整涉及張江高科11個權屬地塊項目的定位調整、改(拆)建,約57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隨著規劃的進一步調整,容積率有望得到提升。

另外,國家科學中心等大科學設施布局在張江,大量原生性的技術也會使得張江以後的創新創業更活躍。李政道研究院也要落戶張江,希望張江高科拿60套人才公寓出來,在7月25日之前到位。

張江高科目前擁有近10萬平方米的孵化器,可以做大量的項目儲備,目前孵化物業空間內有超過300家孵化企業。

科技地產是集聚高科技產業資源的穩定器。產業投資是促進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加速器。創新服務是連接科技地產與產業投資協同發展的驅動器。

張江一旦集聚大量的科技企業和人才,又會提高出租率,同時出租客群也會進一步優化提升,對於張江高科的資產收益有好處。

目前張江高科旗下物業占張江核心園總量的1/4,引進及培育的年納稅億元樓宇(項目)達25處,占核心園億元樓宇總量的58%。

第一財經:張江高科目前的投資項目儲備如何?

葛培健:截至2017年3月25日,張江高科累計投資創業投資類項目99個。其中,已上市企業26家(包括完全退出8家),預披露企業2家,擬上市企業12家,改制企業1家。總投資規模為37.89億元。投資項目以集成電路、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器械以及金融等三個重點方向為主,分別占總投資額的26%、23%和16%。

張江高科的產業投資主要分為直接投資和委托投資兩類,其中通過FOF模式參與了14只基金的投資,比如武嶽峰基金、金浦基金、經緯資本、源星資本等,實施從天使、VC、PE到產業並購的全投資鏈布局。基金投資規模累計17.30億元。

所以我們就是直投+基金兩條腿走路,雙輪驅動,已經形成了“投資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儲備一批”的產業投資良性滾動循環。

第一財經:這幾個一批,從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角度考慮,有相應的數量比例的要求嗎?

葛培健:沒有。

我們是按照市場情況來隨時調整。所以對我們而言,資本市場的穩定是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利好。

第一財經:2016年投資收益的凈利潤已經超過房地產銷售,2017年會怎樣?

葛培健:目前張江高科可交易金融資產超過10億元。我們今年儲備的項目大概有100個。

張江有大量高科技企業,截至2016年底,張江核心園區3600家客戶,與張江高科有租賃關系的818家,主要以高科技企業總部、研發中心、中小企業為主。

我們非常關註項目池的儲備厚度,正重點儲備一批科技產業引導型的功能性項目,實現多領域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切入,探索建立項目儲備長效機制,聯動895創業營,充實產業投資項目池,實現投資的持續增長。

張江高科從2015年開始推出895創業營,以遴選創新創業項目。到目前為止已從國內外海選項目800個,入營項目130個,項目總估值超過80億元,獲風險投資30多個,獲信貸授信10家。目前我們已通過895創業營挖掘了諸如嗨修、數飲等具備潛力的項目。

但從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角度看,如果都投早期項目也有問題,所以我們希望專門設立一只基金投資早期項目。

我們正在與國內一流的資本方合作,希望成立一只VC,專門投資895創業營,凡入營項目都可以獲得投資。目前正在做方案。

今年張江高科已投資項目比如上海微電子裝備、易居中國、邁瑞生物,杉德,都在準備IPO,所以投資收益也主要看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我們還是堅持項目要能夠上市才投,不上市不投。

第一財經:科技地產的運營投資巨大,但是營收目前也在下滑,如何提升地產業務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帶動?

葛培健:我們過去的工業地產開發運營是一個“高投資、重資產、慢周轉”的模式,我們現在在嘗試從100%持有,轉為基金操盤形式,比如投資基金40%的LP(有限合夥人)份額,來擴大量的儲備。

2016年12月我們與光大控股集團共同參與設立“上海光全有限合夥基金”,投資基金40%LP份額,收購了位於張江集電港核心區域的“星峰企業園”4.6萬平方米房產;同時與瑞善基金合作,投資基金45%LP份額,收購楊浦創智天地四期2.5萬平方米科技地產,實現首次跨區域房地產基金投資,推動了公司地產板塊從傳統開發向房地產金融轉化。

從今年開始張江高科進入開發高潮期,今年開發量達34萬平方米。我們擁有張江西北區24.11公頃(十幅)產業用地、13.9公頃綠地的城市更新空間。這些項目總投資還在估算當中,預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億元規模,招商引資規模超過600億元。

運用地產基金模式是開發模式創新的一種組織和運營模式。基金操盤提升了張江高科的投資效益與投資效率,保證張江高科在滿足上市公司收入與利潤的情況下,權益物業資源不減少。

同時又可以在項目投資、運管管理過程中,篩選、儲備優質企業客戶,編入張江高科產業投資項目儲備庫。

目前創智天地四期已基本滿租,我們將根據市場情況,選擇合適時機退出,從而實踐“科技地產、基金操盤”地產項目從投資到退出的完整閉環。

2017年張江高科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億元,較2016年預計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我們計劃進一步通過股權轉讓等多元化房地產銷售方式來實現園區地產主業的經營業績;同時持續加大對園區物業的收購和保有力度,適當增加投資退出強度,進一步優化公司利潤貢獻結構占比。

第一財經:國資國企改革對張江高科接下來的發展會帶來哪些可能性?

葛培健:國資國企改革為張江高科轉型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我們在超額凈利潤基礎上探索深化激勵。針對公司“新三商”業務各自不同的特點,將進一步科學合理地設計市場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薪酬激勵機制的靈活性,探索項目管理團隊參與項目收益的分配,實行捆綁式激勵。將績效與員工的薪酬對應起來,探索實行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和分紅激勵,提取超額凈利潤用於員工中長期激勵,建立“基薪+績效薪+中長期激勵”的薪酬結構,將員工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掛鉤,有效調動公司團隊和員工積極性,留住人才。

我們也在積極爭取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根據職位的市場化和專業化程度,分類推行職業經理人的績效考核和激勵制度。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對標,設置權責對等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探索國有上市公司市場化選人用人的長效機制。

此外,張江高科創投團隊正積極爭取實施跟投,加速投資流程的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53

從3天到1天 上海自貿區助推張江生物醫藥產業提速

上海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再加碼,為推動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將機場貨站功能延伸到張江,在張江設立上海首家也是全國唯一的機場區域外的空運貨物海關監管場所。

5月3日,上海自貿區召開“張江跨境科創中心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靖表示,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是由海關、國檢等部門在張江設立的專門監管區域。該中心實現了機場貨站功能的延伸,運抵機場的空運貨物能夠在海關監管下直接從機場到達張江跨境科創中心倉庫。貨主在收到提貨通知後,在家門口一站式完成抽單、報關、報檢、關鍵聯合查驗、提貨等進口手續,省去了在機場和張江之間的往返奔波。

3月24日,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價值為178萬元的美洛昔康藥品,在上海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順利通關,成功走通了研發材料通關第一單,標誌著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已經開始試運行。

勃林格殷格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叢征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物醫藥最關註時間,在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上述美洛昔康藥品的貨物通關時間從原來的2~3天,壓縮到了1天。

不僅如此,考慮到生物醫藥的特殊性,張江跨境科創中心實行365天*24小時不間斷運行操作,針對生物特殊材料等冷凍、冷藏、恒溫貨物提供個性化服務,可滿足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對高效通關、貨物安全等需求。

浦東海關通關業務處處長王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舉措不僅降低了企業的通關成本,而且確保了貨物的安全。

張江企業的空運進口貨物特別是研發用材料具有批次頻、價值高、產品結構特殊、貿易背景複雜等特點,對通關時限、貨物查驗、存放條件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目前的通關模式下,企業需往返於海關、國檢的機場查驗點,生物醫藥研發類公司,進口實驗用材料由於受保存條件的影響,如不能及時通關,易造成實驗進程滯後,錯失與全球同步的研發競爭機會。

為解決這些問題,早在2015年,上海海關就圍繞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需求開展了方案論證,並批複同意設立相關海關機構。2016年9月,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經海關批準設立。經過半年的基本建設,於2017年3月13日通過正式驗收。

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是上海推進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成果,該中心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包括關檢聯合申報大廳、查驗區、倉庫等。

在這里,張江跨境科創中心首先是一個關檢聯合查驗平臺,海關、國檢派員入駐,實現關檢合作“三個一”,即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其次,張江跨境科創中心還是“一站式”通關平臺。企業可在張江跨境科創中心內一站式完成抽單、報關、報檢、關檢聯合查驗、提貨等通關手續。

這一改革舉措,也將助推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41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66%。

浦東新區繼續保持著生物醫藥研發實力全國領先的地位,已經形成藥物研發上下遊產業鏈齊全、醫藥科技服務平臺齊全的新藥研發生態圈優勢。2016年,浦東新區在國家藥審中心登記的臨床試驗總數共62個,占上海全市登記臨床試驗總數的58.5%。

同時,依托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2016年,浦東新區在生物醫藥相關的新興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在精準醫學領域,浦東新區企業在細胞免疫治療、基因診斷等領域等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靖表示,下一階段,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將在目前空運進口普貨便捷通關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快件直通式、公共保稅倉庫、跨境電商物流等業務,進一步拓展各類新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