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洪良出事引爆新股地雷

2010-04-08  nm





上月底,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揚 言要掃蕩劣質新股,話音未落,上週二即以賬目有蠱惑為由,勒令上市僅三個多月的洪良國際 停牌,甚至破天荒入稟法庭凍結其資產,創本港最快出事上市公司的紀錄。

事實上,不少保薦人及核數師為求做生意,對公司賬目隻眼開隻眼閉,讓劣質公司蒙 混過關。韋奕禮已明言,初步發現不少半新股有問題,分分鐘步洪良後塵被查封。

洪良停牌之前,股價一直企穩在兩元水平,走勢尚算平穩,看不 見有春江鴨偷步沽貨的跡象。但其實早在出事前一天,其保薦人兆豐資本已被證監會暫時禁止從事上市顧 問工作,只是投資者懵然不知。

這次證監會突然出手,可謂平地一聲雷,除勒令停牌外,還向法庭申請資產凍結令,以防洪良將上市籌集的十億元現金調離香港。根據入稟狀,證監會認為洪良以虛假或有誤導性的資料,引誘投資者入 飛,遂要求將資金物歸原主。有抽中數手洪良的散戶直斥:「佢唔係洪良,係無良!」

面對各方指控,洪良主席蕭登波急急解畫,指可能是「內地跟香港的會計制度不一樣,大家對列賬方法的理解不同」,又表示 「有信心很快會復牌」,惟會計界人士指證監會如此高調行動,很可能掌握實據,不會這般兒戲。

事實上,以往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停牌,以交代股價敏感資料 的個案屢見不鮮,但由證監會出手則相當罕見。過去十年,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包括歐亞農業、大凌集團、華燊燃氣及匯多利等,主要理由是賬目不實。其中歐亞 農業已經倒閉,大凌集團由○四年至今長期停牌,幾乎全部慘淡收場。

洪良賬目疑點重重

洪良是台灣商人蕭登波於九三年成立的紡織 廠,基地設於福建,主力生產高檔布料及工業紡織品,同時為Kappa、李寧及安踏等品牌生產成衣。至○八年,洪良突然想洗脫廠佬身份,出價一億多元,向台 灣同鄉兼以往在泰國合作搞地產的老友,買入規模「豆膶」的休閒服品牌石獅麥根(MXN),並請來藝人何潤東作代言人,銳意在上市前注入內需概念。

儘管證監會未有披露洪良的具體問題,但根據入稟狀,證監會除了針 對洪良外,還一併狀告旗下四間業務截然不同的附屬公司,故市場估計問題相當嚴重。

原 來洪良的業務,全撥予旗下四大附屬公司持有,但根據招股書,受聘的畢馬威會計師行,僅審 核了母公司洪良的合併賬目,對旗下四間附屬公司卻未有審核,反而交由福建當地的會計師行負責核數。有業內人士表示畢馬威此舉異常,「以往會計師 行對上市公司的主要附 屬公司,都會親自負責審核,其餘冇咁緊要嘅公司,先會外判出去。」

與此同時,洪良的營運數據相當「標青」,就算經歷金融海嘯,○ 九年上半年的業績,亦能較前一年同期多賺九成三;而截至去年六月,洪良的布料銷售毛利率高達三成,較一般紡織股高得多,例如同樣替安踏供應布料的互太紡 織,去年九月的中期業績,毛利率僅兩成,遠較洪良遜色。

關於洪良的問題,本刊曾向證監會查詢,惟對方不予置評。對散戶來說,最慘痛莫過於像 大凌一役,股份長期停牌,鎖死血汗錢。有投資者不滿把關機構辦事不力,「你俾得佢上市, 上完又停牌,我以後點有信心買新股呀!」

招股書信唔過

其實認購新股的確風險甚高,即使熟讀招股書亦未必可靠。有負責審批工作 的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成員表示,他們只是依據上市公司提供的資料作出審批,「調 查數字真與假,係保薦人嘅責任。」

部分招股書的校對工作非常求其,經常錯漏百出,隨時誤導投資者。例如去年三月上市的詩天控股,在物業估值一欄,引用了香港測量師學會於○八年的估值準則,但上市後才發現是手民之誤,該準則實為○五年版本。

此外,去年九月上市的卡姆丹克太陽能,披露公司大 股東的名稱時,一直僅寫上「張先生」三個字,直到最後在核數師報告才披露全名「張屹」一次。如此粗疏的招股書,亦可順利過關。

港交所發言人 表示,上市公司必須委 任一名合規格的顧問(通常就是保薦人),以協助公司執行應有的義務,當中包括製作招股書 等。有關任期由上市之日起,直至公布上 市後首份完整財政年度的業績為止。惟去年新股市場火旺,部分保薦人為盡快完成工作,或會放寬盡職審查的尺度。

曾替多間上市公司作顧問的 Mastermind戰略諮詢事務所首席執行長何華真批評,現時的保薦人制度名存實亡,「公司俾 錢查自己,咪即係陀地查香港有無黑社會,公司出事,保薦人都唔罰嘅。」像早年被指造假賬 的歐亞農業,其保薦人工商東亞資本,最後只是罰款三千八百萬元了事。

去年立法會聆訊雷曼迷債,證監會被指監管不力,上月其行政總裁韋奕禮終 於有所動作,指會檢討現行的上市保薦人制度,並已初步全面審視去年上市的公司,已發現不少有問題,故 隨時有第二隻半新股爆煲。

卡姆丹克太陽能的招股書,大股東一欄寫上「張先生」,而前面釋義部分指「張先生」即公司創辦人「John Zhang」,卻沒有說明張先生的中文全名是什麼。

去年保薦人 多甩漏

註:撇除以介紹形式上市及由創業板轉板的公司,去年共有六十家新公司在主板 掛牌;上述這四家為較活躍的保薦人;部分新股由超過一家投行作保薦人,其集資金額,當作由各家投行平均攤分。

爆煲三大徵兆

上市公司要出蠱惑,根據以往經 驗,大致有三大徵兆。首先是盈利預測搵笨,通常招股書載有盈利預測,但即使公司最終不能 達標,亦鮮有任何罰則。去年十一月上市的琥珀,原本預計去年全年賺六千二百萬元人民幣, 但上市四個月後即發盈警,結果全年僅賺二千一百萬元人民幣,非常離譜。

其 二是管治班子頻變動,甚或更換核數師。前者可能是管理層不和,或管理層趁上市吸水後,立 即跳船。何華真說:「有啲公司上市之 後,行政人員好快辭職,無非係之前呃得太盡,怕有咩事要負責。」

至於後者,有會計界人士指,通常核數師發現公司賬目有問題,不會草率發難,以免得失客人,「多數會辭職唔做就算數,理由就話係收費傾唔啱,最易 過骨。」

最後是招股書資料被指失實。去年九月上市的忠旺,被內地媒體質疑 其十大主要客戶的銷售數字是否正確,結果公司委託安永進行獨立調查,雖然結論是賬目大致 無問題,但安永表示曾遇到一些「外部局限」。對於狀況不明的半新股,散戶最好打醒十二分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

“赛迪事件”引爆咨询业乱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5/2NMDAwMDE3NTU2Nw.html


5月4日,一份澄清公告之后,赛迪顾问(08235.HK)报收0.255港元,大幅下跌7.27%。

5月2 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内知名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因卷入IPO咨询造假丑闻,触怒中国证监会并被调查。5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4日,赛迪顾问 没有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出质疑以及正式立项调查相关的任何通知和信息。

除此之外,处于风暴中心的赛迪顾问没有更多反应。5月4日,本报 记者致电赛迪顾问负责媒体关系的副总裁王靖,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本报记者致电赛迪顾问负责媒体事务的冉晓丹,要求采访赛迪顾问总裁李骏,冉晓丹表示:作 为香港上市公司,赛迪所发声明需要通过联交所审核。

“这是整个咨询行业的问题,不止赛迪顾问这样。”对此,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道。

“赛 迪事件”冲击波

一个多月来,关于“证监会创业板部副主任李量点名批评赛迪”的消息在投行圈内流传。

事 情缘起方正软件上市被否。3月31日,创业板发审委召开第15次会议。方正软件成立10年,2009年度收入仅5300万元。但赛迪顾问提供的报告却称, 方正软件在教学管理类软件领域有超过25%市场占有率。

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透露,李量措辞极为严厉:一些咨询报告如CCID等 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完全脱离了行业实际情况,没有保持咨询机构应该有的中立性、客观性。丧失了职业道德。

“证监会领导觉得,赛迪把他们都 当傻子了。”上述投行人士说,4月中旬,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全国保荐人培训大会上,证监会领导仍旧十分恼火,近期几乎是逢会必讲。

对 此,5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了公告予以否认。

截至目前,赛迪顾问涉嫌造假的真相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但该事件掀起的冲击波已经在国内咨询业界 引起阵阵波澜。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数据造假已经成为咨询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易观来说,也有过多家企业主动登 门要求进行数据美化”。

于扬认为: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业乱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

“定制报告”出炉记

一 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就亲手炮制过一份数据报告。整个事件的过程是,某IT创业型公司希望在向投资者、客户等宣传时,被包装成为业界排名 第一的公司,于是就派人与咨询公司进行商谈,希望炮制一份自己所需要的报告。

经过商定,该公司最终以10万元价格购买一份其所需的报告,并 由咨询公司以召开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宣传。“10万元只是这个案例中的定价,不同的报告价格可能会差别较大,关键就看该公司和咨询机构具体的谈判。”该业内 人士说。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一些知名的咨询公司外,很多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咨询公司运作的更加厉害,甚至60%的咨询费用是在企业过会 之后收取,“这种小型的咨询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地位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很大程度上被企业绑架了”。

据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小咨询公司 往往由知名咨询机构跳槽而来,“这种小公司的操作方法更离谱,投行去购买他们的报告,买过来一看,大量来自网络。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公司人数非常少,很 多事情都是外包给一些高校研究生去做”。

标准和监管缺失

在提供IPO数据咨询服务的公司中,赛 迪顾问是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除了汉鼎咨询外,其余的公司都是一大堆小公司。据赛迪顾问2009年年报,其自称为创业板12家成功上市企业提供行业研究 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务,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20%以上,位居国内同行第一。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做项目就是找到客户需要的数据,他们面对投资 者、渠道商和消费者时都需要所谓的“第三方数据”,而IPO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巨大的需求使得国内产生了一大堆咨询公司,可谓多如牛毛, 竞争激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规范却根本没有,这是行业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于扬认为:国内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监管机构来监督咨询公司数 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也是咨询行业过去十多年发展的重大挑战。

在国外,针对咨询机构数据造假现象,主要采取行业自律和市场淘汰的方式进行 过滤。于扬说:如果一家咨询机构数据造假,这种行为是会被揭露和唾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2

熬過八年虧損 大江引爆茶花熱潮

2010-05-24 商業周刊





「花太郎明天就要上場了,絕對不 要忘記你曾經是個相撲力士。」黑松茶花綠茶以一系列相撲力士廣告讓消費者印象深刻,更打響國內茶花系列飲料的熱潮。

黑松發言人白錦文指 出,茶花綠茶自去年四月上市來,至少創造三億元營收,是黑松近年最暢銷新產品。以便利商店零售價每瓶二十五元計算,至今最少賣出一千二百萬瓶,代表台灣平 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喝過。

然而引爆台灣茶花熱潮的幕後推手,叫作大江生醫。

身為保健保養品代工,大江兩年前率先從日本漢方 (HARIMA)製藥取得兩岸三地獨家販賣茶花萃取物原料與商品製造權,提供茶花原料給黑松。此外,包括凱渥Catwalk Girl保養品、蔡依林指甲油品牌及直銷產品,幾乎全台八成女性用過商品都與大江有關。

這家隱身在知名品牌背後的公司,三十年前竟是經營 紡織、建材出口等傳產生意的貿易商,眼看競爭力逐漸喪失,一九九九年決定投入生技。

去年,大江在七百家輔導廠商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經濟部 生醫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典範案例。這家從傳產轉進生技的中小企業,二○○九年甫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小巨人獎,是唯一一家獲獎的生技廠商。

轉 型關鍵一:充分授權,重用年輕人

這樣的成績,是大江連續八年虧損,才換來的甜美果實。二○○八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卻是大江轉型成功的關鍵 年。

這一年,大江與黑松進行茶花綠茶的研究開發工作,同時日本、台北與中國海南等地工廠相繼落成。讓大江去年合併營收達九億七千萬,較二 ○○八年成長超過一倍。

「用一群沒經驗但擁有生技專長的年輕人,才走出這條成功的路,」向來只參與重大決策的大江董事長楊武男與總經理關 淑君願意充分授權,讓旗下團隊更勇於挑戰傳統。

從紡織轉型生技,大江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人才難覓,以及產品研發缺乏方向。二○○二年進公 司時還不滿三十歲,中興大學植物系畢業的大江副總經理林詠翔是當時轉型的種子部隊。大江從四個研發人才開始,以「師父帶徒弟」的策略投入生技業。

轉 型關鍵二:改良製程,加速現金流

生技業中,速度除能協助客戶反映市場現況,靈活調整庫存,還可加速現金流。大江從紡織業轉為生技公司,與 其他業者最大不同,就是套用製造業流程觀念,藉不停改良各製程環節,創造更快速商品流量。

大江研發部副理馬榮村透露,大江研發懂得攤開上 百篇文獻,挾數據驗證與經驗判斷,讓原本一前一後的功效與毒物檢驗同步進行。

林詠翔並以保養品充填,說明生產流程重組:一般要等半成品驗 菌完才充填,避免遭感染時連包材都報銷。但大江先做好無菌控管等危害管制,就能同步充填與檢驗,早三天出貨。

「舊有傳統生產觀念裡有些制 度會去限制自己,一定要等到什麼答案以後,才能夠執行下一步的動作。」大江台北廠廠長陳少淩指出,公司的「目標為本」也讓生產線轉換由三小時改成三十分 鐘,目前一天最多可生產五樣錠劑產品。

「學術界研發要一年半到兩年,大江只要一、兩天,」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林詠凱觀察,實 驗室的學術研究成果未必能商業化,大江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換能力,則位居市場前端。

轉型初期,大江從接獲訂單到交貨要花四十五個工作 天,現在產品代工七天內就可交貨。至於從未生產過的新產品則是十四天,時間至少壓縮三分之二。

轉型關鍵三: 引進專利,主動找客戶

光 有研發生產技術與速度還不夠,大江也有能耐做實驗室與市場的銜接者:更進階到分析市場、客戶背景與商品缺口,再結合手中資源主動接觸。

二 ○○八年底,大江看到茶花原料在日本保健市場的商機,決定將其專利引進台灣。與一般同業單純賣原料,頂多再訴求能瘦身的方式不同,大江跳脫一般原料販賣, 除找到最源頭日本茶花協會認證的專利,同時深入挖掘日本可口可樂等大廠曾推出相關茶飲產品,以及茶花背後千年歷史,結合日本武士養生等差異化行銷資源。

「一 般人亂灑,我們會去看客戶背景,現在商品缺口是什麼,把我們手上資源包裝後介紹給他。」大江行銷企畫部主任姜佳函透露,大江研發與行銷幾乎同步,取得茶花 原料後,一方面進實驗室檢測,另外再主動尋找對的客戶。

大江與黑松在前年底接觸,得知黑松想推出新款綠茶,就推薦茶花原料、技術和行銷資 源。經黑松自行混料與充填,找出最受消費者接受的茶飲口味,黑松茶花綠茶在去年四月正式上市,結合黑松行銷資源後一炮而紅。

經濟部生醫小 組主任陳啟祥觀察,擁有設計、研發與生產技術的大江,除類似高科技代工廠的「製造型服務業」,提供客戶整套ODM(設計代工)附加價值的經營模式在生技業 較少見,有能耐連結製造與銷售,也是很大特色。

大江憑著這樣的創新能力與市場概念,獲得經濟部小巨人獎。從紡織到生技,毫無生技業經驗的 大江在十年轉型過程中,就算虧損仍懂得投資人才,才有機會透過突破傳統的創新思考走出自己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7

Google TV搶先上市 引爆兆元商機 智慧時代來臨 電視百年大革命

2010-10-18  TWM




一八九七年發明顯像管及之後電視的誕生與普及,影響了人類半世紀的家庭娛樂;二十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更寫下歷史上的重要新頁。二○一○年,Google帶頭發起一場新革命,結合電視與網路,要用「智慧電視」再創科技生活的巔峰。

撰文.賴筱凡

今年聖誕節美國民眾的家中,將會出現一台全新、顛覆傳統、打破現有框架、很聰明的電視。它不僅具備網路功能,更提供一般網路平台前所未有的影音服務。

民眾可以不必再到影帶出租店租看DVD,不會用電腦的年長者也可以透過它輕鬆上網看影片,網上節目更是隨選隨看,不受播出時間限制。這將會是自電視發明以來,第二次的電視大革命。

十月十二日,全球科技焦點轉向紐約,這次登場的不是手機,而是由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主導,索尼(SONY)擔綱要角,所共同發表的智慧電視Google TV。

全新的智慧電視將打破過去既有的使用者習慣,提供全新的體驗,甚至創造上兆產值。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短短四年後,全球會有近一.二五億台的智慧電視取代傳統電視走進民眾家庭,將近今年液晶電視出貨量的七成,成為一場顛覆過去十年個人電腦主宰科技生活的革命。

革命一:使用習慣

電視上網,隨選想看的影片百視達(Blockbuster)曾是全球最大的影音出租連鎖店,在全球擁有九千家分店;然而,今年七月,美國百視達卻因虧損高達新台幣三百多億元黯然下市,並宣告破產。而殺死百視達最主要的凶手,正是網路影音出租新秀Netflix。

美國百視達的下場,顯示傳統影音出租產業的市場模式已走到末路。當消費者習慣從網路上下載影片,不必出門租片子,就可直接透過電腦螢幕觀賞,網路影音便迅速抓住消費者的目光。這就是智慧電視這場革命要打破的第一個框架。

第二個要打破的,將會是被頻道商綁架的節目內容。「這就像有線電視給你一百個頻道,你愛看的卻永遠是那十個。」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張乘維說,智慧電視就是緊抓這個概念,video on demand(選你愛看的),且是隨時想看就看。

不論是Google TV或蘋果的iTV,它們跨進電視領域的第一戰,就是要打造更好的影音享受。這份享受,無關電視的外觀設計或僅是畫質清晰,而是從根本的使用習慣做改變,丟掉消費者不需要的,給他真正需要的。

「過去,DT(桌上型電腦)是一次性的購足,它給你什麼package︵套裝︶,你就得接受;如今,當DT轉向網路應用,服務就成為首要。」Google 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峯的一席話,強調的是電腦單機走向網路應用,但套用在Google TV上,同樣可行,因為Google深諳箇中道理,當使用者要付費時,就會更在乎使用者經驗︵服務︶。

智慧電視所要揭示的,是一場電視新革命的開始,你可以透過智慧電視直接上網租你喜愛的影片,也可將YouTube影音同步到智慧電視上,你在網路上想看的影音,隨時都可以在智慧電視上體現,不用打開電腦,只要擁有一台有無線上網功能的智慧電視,網路內容全部包含其中。

革命二:功能升級

獨立運算加上無線傳輸

如果只是讓電視能上網,那只是現有的「聯網電視︵Internet TV︶」,但智慧電視能提供給消費者的,遠遠超出聯網電視,最大的差異就在於,Google與蘋果都想要讓電視更聰明、更智慧化。

然而,只在電視裡加上網通晶片是不夠的,智慧電視必須擁有處理訊息的能力,它得像電腦一樣,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所以,九月舊金山的英特爾年度科技論壇 (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總裁歐德寧(Paul Otellini),展示用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CE4100,作為Google TV的關鍵零組件,親自揭開智慧電視的新頁。

同樣地,拆解蘋果iTV機上盒,蘋果在iPhone 4與iPad上都採用的A4晶片,也出現在裡面。

一般的聯網電視,其實也有晶片大廠博通或聯發科的網路電視單晶片,「但未來的新晶片是必須分別負責影像解壓縮與網路功能。」在張乘維看來,聯網電視的處理速度不及智慧電視,更別說還要進一步支援智慧電視所提供的搜尋功能。

此外,在網路傳輸上,智慧電視也捨棄了一堆插孔,改用一顆Wifi無線上網技術的晶片,省去接線的麻煩。目前一般電視用的有線傳輸,每秒的傳輸速度是二七 ○Mb,而Wifi最高能達到四五○Mb,速度加快一倍,讓智慧電視強調的高畫質、高傳輸,完全體現在這場革命之中。

智慧電視革命要改變的不只有電視,最終目的其實是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消費電子生態系統,就像智慧手機模糊了電腦與手機的界線,智慧電視要跨越的是手機、電腦 與電視之間的楚河漢界,它要創造的是全新生態系統,當手機與電腦融合後,下一步要串聯的,就是客廳生活中的要角||電視。

「如果人手一台iPad,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影片,就像帶著一台電視到處走。」這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對iPad改變科技生活的期待。

革命三:全新生態

橫跨大小螢幕的無縫銜接

但當智慧電視現身,科技生活的形態要再次出現變革,「我在手機下載了一支影片,下班途中用平板電腦看一半,回到家傳到電視裡頭,用電視來享受最後的精采結局。」博理基金會策略長張以明談的,就是智慧電視出現後,所帶來的「無縫銜接」科技生活。

手機、電腦、電視,過去這些產品都獨立地存在我們生活中,智慧電視更不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科技新品。但當手機、電腦、電視全都串聯在一起後,只要透過無線傳 輸,新的生態系統儼然而生,這就是Google與蘋果的最終目的,讓iPhone、iPad、iTV都可互相連接,甚至把消費者在Android手機的使 用習慣,拉到客廳生活最重要的電視身上。

Google、蘋果率先挑起這項戰火,三星、LG(樂金電子)自然不會甘於人後,繼今年在德國IFA設計展推出聯網電視後,明年勢必也將加入智慧電視的戰局。

不論之後戰況如何發展,最明確的一點就是,智慧電視掀起的這場革命中,擘畫的是科技生活的新藍圖,它將是繼iPad、iPhone 4後,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新趨勢,更是未來四年內,上兆商機的開始。

1分鐘了解智慧電視

當電視可以上網,稱之為「聯網電視」(Internet TV);然而,當電視不只能上網,還能透過網路平台選取想要的影音,甚至與手機、平板電腦串聯起整個生態系統,電視不再只是電視,而成為家庭娛樂的最中心,它稱之為「智慧電視」(Smart TV)。

透過電視內建處理器,消費者可以單買智慧電視,也可以用家中的一般電視,搭配擁有網路平台功能的機上盒,讓家裡的電視變聰明!

Google VS. Apple 智慧電視兩大陣營較勁Google TVApple TV 產品線SONY智慧電視

羅技Revue機上盒

羅技Revue鍵盤iTV機上盒晶片英特爾Atom 處理器CE4100蘋果A4處理器平台Android 2.2iOS 4.1 內容合作夥伴電視:HBO、CNN、NBA、TNT、Cartoon Network、CNBC 影音租片:亞馬遜(Amazon)、Netflix 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 音樂:VEVO、Pandora、Napster 報紙:《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電視:ABC、FOX 影音租片:Netflix

音樂:iTune

主要功能1. 利用Google引擎作線上搜尋2. 可觀看網路上所有影音檔3. 依照個人喜好,透過網路租取想看的影音4. 與Android手機、平板電腦連線,所有影音檔都可在電視上看1. 透過iTV機上盒,提供「有限制」的影音內容2. 可上網,但尚未開放App Store功能3. 與iPhone、iPad、iPod串聯,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應用方式1. SONY智慧電視2. 一般電視+羅技Revue機上盒 僅提供iTV機上盒售價1. SONY 電視:1000美元到1899.99美元2. 羅技Revue機上盒:299.99美元iTV:99美元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7

郭董挑防鴻鏈弱點 引爆專利地雷

2010-11-01 TCW




十月十八日晚間七點半,鴻海公布重大訊息控告實盈公司侵犯專利,隔天,廣達電腦馬上發出新聞稿,聲明沒有投資實盈公司,且不影響實盈對廣達的出貨。

一家連接器廠的訴訟,卻牽動兩家公司大動作發布新聞,透露著不尋常的意味。

其實從今年以來,這是第三次鴻海藉著連接器專利大刀揮向「防鴻鏈」,一月鴻海狀告優群電子侵害DRAM連接器專利,三月又控告和其達成和解的嘉澤端子短報和漏報權利金,這次向實盈宣戰早在意料之中。

選擇連接器是因為,鴻海在拇指大的連接器布下密密麻麻的「專利地雷」,連續六年鴻海都拿下台灣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名,其中連接器專利累積最多,等於拿自己最強的點,攻擊對方的弱點。

為何挑上實盈公司?

成立近三十年的實盈,在興櫃掛牌前就已經坐上台灣連接器第二把交椅,相較於其他連接器廠只專注在一、兩項產品,實盈的筆記型電腦連接器產品完整,且直接和鴻海競爭。過去以來,早就是廣達的穩定供應商。

以前實盈沒掛牌浮上台面,彼此也都相安無事,但是兩年前的防鴻效應,改變了這一切。

這場宣戰不過是新仇舊恨一起爆發,從搶人大戰延燒到連接器。

戰爭導火線廣達、仁寶轉向實盈下單

鴻海揮軍筆記型電腦,去年挖角廣達副總經理,據悉挖角對象往下伸向工程師,去年五月,在廣達總部開車不到十分鐘的距離,成立承恭科技,「就近」挖角廣達工程師,打造約三百人的筆電團隊。

防鴻效應下,廣達、仁寶紛紛自鴻海抽手,改下單到實盈公司和嘉澤端子,鴻海的市占率節節後退,例如鴻海的金雞母CPU socket(處理器插槽),業界估算市占率由五○%下降到二○%。

此次,鴻海向實盈揮刀,破解防鴻鏈的意味明顯。

連接器同業觀察,主因是「實盈和廣達、仁寶走太近了」。

一般連接器廠為了避免失去筆電代工廠訂單,絕對保持中立,以免被貼標籤。但是實盈卻讓廣達投資旗下的實盈光電一○‧六%股權,近期又傳出將和仁寶合資成立公司,趁此擴張市占率和營收。

鴻海若敗訴也會增加實盈籌資難度

高毛利的連接器,是供應鴻海低價接單的武器,由鴻海老臣、連接器事業群總經理盧松青領軍的連接器部門,平均淨利率高達二○%以上,比起組裝淨利率約三%,可說是鴻海獲利最好的部門之一。

據外界估算,每年連接器部門至少可以貢獻鴻海一百億元獲利,占鴻海去年淨利的一三%,在筆電代工廝殺之際,更需要糧草支援。

「他就是想讓我們的防鴻失效,停止對實盈下單,但是我們沒在管的啦!」一位代工業界人士評論。因為,筆電代工廠都和連接器廠有簽訂合約,一旦有訴訟發生,廣達、仁寶等代工業者都可以全身而退。

鴻海的算盤是,如果實盈真的因此敗訴,鴻海則可再次拿回連接器上的獲利,以彌補在筆電代工的殺價戰所流失的獲利。如果沒告成,也可以增加實盈籌資的難度。

對於外界解讀為針對防鴻供應鏈而來,鴻海發言體系則簡單回應,所有告訴都是為維護股東利益,也不知實盈是否上市、上櫃,只要侵害鴻海權利都會採取此行動。

此外,鴻海這次控告時間點,也被產業界人士解讀為高招之舉。

一位筆電代工業者指出,鴻海早可作、晚可作,卻挑上實盈在興櫃掛滿六個月,準備規畫要送件上市櫃時發動。在消息宣布後,實盈在興櫃股價四天應聲下挫一一%。

觀察五年前,鴻海狀告嘉澤,也是「恰巧」選在嘉澤要計畫掛興櫃前提告,只是嘉澤因為有英特爾(Intel)轉投資一二%股權當「靠山」,在二○○六年上市前,和鴻海達成和解,每年支付權利金,才順利掛牌上市。

鴻海若勝訴筆電代工廠恐養敵為患

此外,今年連接器產業因為防鴻效應的殺價戰,連接器廠商也被筆電客戶殺價,生產連接器的原料,如黃金、銅價格上漲,在價格下降、成本提高下,連接器產業今年獲利普遍衰退,連接器三強中衰退最多的就是實盈。

一位在筆電連接器產業超過十年的業者指出,「這波是實盈帶頭殺,反倒是鴻海只降幾項指標性產品,其他產品則不跟著降價。」

翻開今年主要防鴻連接器廠財報,除了嘉澤端子上半年淨利年成長七八九%外,實盈公司和宏致營收雖然成長,但獲利較去年下滑。其中實盈是下滑最大的業者,上半年累計淨利只有去年上半年的四四%。

筆電代工業者直言,「鴻海等於挑著實盈最弱的時候打。」

鴻 海這一招,正好凸顯連接器儼然是防鴻供應鏈最弱的「阿奇里斯腱(Achilles)」,如果筆電代工業者因為訴訟,被逼著回頭增加鴻海連接器採購,無疑就 是養敵為患,防鴻鏈將出現大漏洞;如果鴻海沒告成,實盈也順利上市,這場代工大戰,筆電代工業者贏面將增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攻防大戰暫時不會落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

周生生事件复盘:被引爆的饰品危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4/wNMDAwMDIwOTIwNg.html

在深圳特区东北角,由布心路、田贝四路、翠竹路以及文锦路组成了一个近似于矩形的水贝工业区,约1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30多栋厂房、十余个大小不等的黄金珠宝交易中心、无数破旧的居民楼拥挤在狭小的街道两旁。

这 里生存着2000多家珠宝加工厂及手工作坊,以及数万名黄金珠宝从业者,程琳(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据程琳介绍,其之前所在的珠宝厂就是香港“周生生”品 牌的代工厂之一,“周生生这样的大牌给工厂的加工费相对算比较高的,但是现在加工厂竞争激烈,把加工费压得很低了,有些小工厂请的工人是新手,打磨过程中 不小心金损耗率大,会导致产品含金量偏低。”

11月10日,北京市工商局曝光珠宝首饰抽检结果,出现不合格饰品达56个批次,其中包括香港“周生生”54860B款号的18K金链含金量不足。

11月30日,因质量问题承压近一个月的周生生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不得不公开声明,该公司已将有关18K金手链及有关供应商提供的其他同批次产品下架,并自愿提出,凡是于内地购买18K金手链的顾客,可以选择退款。

据《北京市工商局对流通领域首饰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公示稿》显示,本次监测发现部分贵金属首饰的贵金属含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贵金属纯度与标注值不符,究其原因还是产业链条上的问题。

黄金珠宝饰品产业链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周生生引线:含金不足的黄金手链

此次黄金珠宝质量问题起源于北京市工商局今年4月份的一次抽检。据周生生集团客服部向本报提供资料显示,该公司此次被抽查的一件54860B款号的18K金链结果为749‰,而18K金规定含量应为750‰,含量差了1‰。

今年6月中下旬,周生生收到北京市工商局的抽检结果后,在6月底将该款产品全部下架及进行渠道内回收,根据该公司目前的统计,全国范围内仅售出30条,数量非常少。

11 月30日,周生生官网发表声明称,首饰商品主要为手工生产加工,同类商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次抽验结果是被抽验产品的个别问题,如内地个别消费者对买入 的18K金手链(非镶嵌)有疑虑,即日起至2010年11月30日止,凭本人身份证、本公司“货品保证单”连同货品到内地分店退回,15个工作日内将按 “货品保证单”上售价完成退款。

程琳认为,1‰的金含量差从成本上来说只有几块钱,正常情况下大品牌不会刻意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影响商誉。“珠宝行业品牌对终端的消费选择集中度很高,因此品牌门槛也很高,形成一个商誉很好的老字号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通常大牌企业自身对产品质量把关会很严。”

但是市场的珠宝产品依然会问题不断。

2008 年,广东省工商局的一次抽查中,周大福被曝出“18K金红宝石戒指”珠宝鉴定不合格;六福公司的18K金钻石戒指亦被查出重量问题。2009年,广东省工 商局再次对省内销售的金银饰品、珠宝玉石进行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仅达74.5%。不久后,香港知名品牌六福错将“石榴石当翡翠卖”,宝石鉴定书与货单名 称严重不符。

北京市工商局在此次检测结果公示稿中表示,不合格商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贵金属首饰的贵金属含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贵金属纯度与标注值不符,究其原因还是产业链条上的问题:有些首饰生产企业无贵金属含量检验能力,不能保证自己生产的首饰贵金属含量合格。

其 次是珠宝玉石定名及标识标注错误,此次监测中发现有些珠宝玉石首饰存在定名及标识标注错误问题,如标识上将“合成立方氧化锆”标示为“锆石”,“染色珍 珠”标示为“珍珠”等。根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有关标准,这种虚假标注问题一方面可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误导,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由于该类 商品价值相对较高,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周生生客服部表示,其实珠宝首饰行业由于其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多个手工制作部分,其中包含焊接、打磨等程序, 因此就算在同类商品中每个商品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而导致。

代工厂生态:奢侈品制作暗存隐秘空间

但程琳认为,出现含金量不足的情况,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工厂生产的产品监管上存在漏洞,或者在合作供应商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同时也存在品牌企业的加盟商私下向加工厂下订单买产品,混在店面里面销售,这种产品没有经过企业严格的质量检测。

“由于国内销售的黄金珠宝70%的产品产自深圳罗湖众多的代工厂,因此监管产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一旦有质量问题,品牌商会直接追究代工厂的责任,因此,大部分代工厂都会按照订单要求交货。”

目前,罗湖水贝-万山工业区云集了超过2000家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式运作。

记者在一家珠宝加工厂里发现,一颗钻石戒指从设计到最后成品一共经历13道工序,其中8道工序依靠纯人工操作而成,“在我们这里,能有两三百人以上的工厂就算大厂了,很多就几十个人在做。”

而工厂加工一个钻石戒指的费用平均约120元,加工一条黄金项链的费用在60-80元之间,事实上,在订单竞争激烈的行情下,批量订单的加工费更低。

“这些加工费只能维持工人的人工成本和公司日常运营。”深圳欧宝丽珠宝(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声勇说,“加工厂的利润主要靠熟练工人节约下来的金损耗以及所有损耗金属的回收。”

据记者了解,珠宝品牌向代工厂下订单时通常会给出约10%-12%的金损耗空间,而一个珠宝产品加工流程中,在熟练工人的加工流程下完成后总金损耗可以控制在6%,因此多余的金损耗补偿可归代工企业净利润。


此外,一个中型代工企业每年通过清洗公司窗帘、地板等沾染金属,沉淀后回收可获得数十万元的收入,“我们甚至会对公司洗手间进行特别涉及,所有的粪便可以进行清理,会夹杂大量金属,沉淀后回收可收益数十万元。”程琳说。

代 工厂的利润已经微薄至此,一旦有额外的宽松订单,企业皆来者不拒。据程琳介绍,近几年珠宝品牌疯狂扩张,很多都以加盟的形式招商扩店,一些长久混迹于珠宝 行业的加盟商也逐步与部分代工厂建立合作关系,或者通过中间商,借用加盟的品牌平台,私下向代工厂下订单获得廉价的货源,获取高额的渠道收益。

“虽 然大品牌都会对加盟商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操作空间依然很大。”程琳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珠宝产品标价都是在出厂价的基础上以350%-500%的价格标 准执行,而加盟商从品牌商手里拿货是以终端价的4-5折不等拿货,若拿同样的款式直接向代工厂订货,打上其加盟品牌的标签,成本相当于终端价的2-3 折。”

代工厂也很乐意与这些加盟商或者中间商合作,这些订单在交货过程中不会像大品牌那样检测严格,一些手工艺不是很熟练的新手都可以操作这些订单。

据记者从上述代工厂了解到,在罗湖,珠宝行业工人大多数计件计酬,新入行的学徒每个月仅1100元(包吃包住),一直处在该市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熟练工人的平均收入约2500-3000元,一个设计师的收入在3500-5000元不等。

“培养一个成熟的技工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两三年,且行业内流动性很大,因此,珠宝产品质量无法有稳定的保证。”程琳说。

倚重内地:品牌商快速扩张开辟新市场

“事实上,珠宝品牌的毛利率也不高,我们像卖白菜一样在卖珠宝。”周大福珠宝湖南经销商在周大福2010年招商年会上表示。

据 周大福总经理黄绍基向记者透露,在该公司产业链中,其钻石系全球钻石垄断商戴比尔斯的82家看货商之一,省略了钻石中间贸易商交易成本,且周大福 70%-80%的产品依靠公司自有工厂提供,而该公司珠宝销售的利润率也仅为15%,属在行业内最高的企业之一。记者从周生生2010年半年报获悉,该公 司上半年珠宝零售37亿港元,利润3.77亿港元,约10%的利润率。

“黄金珠宝产业是一个依靠精细化管理的产业,其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成本差距,因此,也是资源优势产业,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只能在上游压榨代工厂,下游以价格战取悦消费者,走中低端产品路线。”黄绍基说。

近20年来,香港黄金珠宝品牌占据我国主要消费市场,其中以周大福、周生生、六福、内地老凤祥等为代表的老字号占据中高端市场,而后起之秀如金至尊、周大生、周六福等皆在二三线市场迅速开辟战场,而加盟成了各大品牌的主要扩张模式。

目前,周生生在内地分店共146家,其销售额在珠宝总业务量中占比35%,而在其余64%的港澳市场中,内地旅客的贡献率亦高达42%。

根据周生生的计划,今年在内地共新增50家分店。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周生生在香港仅新开两家新店,而在内地则新开了24家新店,业务明显倾向内地市场,且大多数新开店面位于河南洛阳、湖南湘潭等三四线地市级城市,其开店成本约每店100万港币。

与此同时,周大福在今年年初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招商大会,宣称到2020年,周大福将把拥有分店的数目翻一翻达到2000家。该公司将采取自营店、合作店和加盟店三种方式扩张,在此计划中,未来该公司特许加盟店将达到总店面数23%到30%的比例。

“以前我们不太敢发展加盟经营,怕人才跟不上,管理服务体系不到位,经过近10年苦练内功,加上随着城镇化快速进展,三四线城市市场发展迅猛,在这些市场上以加盟形式发展业务更符合市场需求。”周大福招商总监刘茂娟说。

“在销售渠道中,品牌商是主要获利方,而终端代理商、加盟商以及销售人员获得的利润堪比卖大白菜的利润。”上述周大福某合作商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加盟商获得珠宝品牌加盟权,需要每年向该品牌缴纳固定品牌使用费,且所有货源从品牌商手中购买,销售额按照总额大小分级别按比例缴纳,“事实上,终端合作商或者加盟商的利润率一般不到5%,还要承担店面租金费用。”该人士说。

加工销售两头挤压:电子商务难堵监管漏洞

加工和销售两头的微利现状困扰着黄金珠宝界。“开加工厂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建立终端品牌和渠道是大多数企业难以企及的理想,多年来,集聚深圳水贝的企业及罗湖区政府一直在寻找转型方向。”薛声勇对记者表示。


我国黄金珠宝经营开放于90年代中期,在此前该产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当时大量的内地游客都在深圳中英街购买黄金珠宝饰品,现在罗湖大部分的珠宝商皆出自早期中英街店主。十年前,薛声勇与其众多潮汕老乡一样,转战水贝,开出自己的珠宝加工厂。

薛声勇认为,在水贝成长为珠宝集聚地的过程成就了香港珠宝品牌在内地市场的主流地位,在这一次由香港到水贝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除了早期实现转型做品牌的或转做高端彩宝的企业尚能继续存活发展,其余大部分代工厂都面临无利的困境。

记 者从正在开疆扩土的深圳本土品牌“TTF”珠宝行了解到,该公司2002年9月自创品牌以来,先后投入超过1亿元资金进行品牌宣传,该公司总裁吴峰华认 为,国内加工企业转型自创品牌最大的阻碍除了资金,还有设计人才匮乏,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形成代加工生产模式,所谓的设计师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模型设计,缺少 富有文化内涵的独创产品。

而以欧宝丽为代表的企业则转战电子商务,本报记者了解到,欧宝丽去年销售额5000万元,今年正以30%的增速发展。据薛声勇介绍,目前罗湖有约500家传统代加工企业在转型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其中在没有品牌优势的前提下,发展电子商务是众多企业之首选。

而程琳则认为,电子商务渠道更恶化了黄金珠宝产业的廉价竞争,反而加大质量监管难度。

程琳介绍,通常情况下,大品牌都有自己的质量检测中心,对贵金属进行质量把关,而钻石珠宝类产品一般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珠宝鉴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部门对于珠宝首饰的鉴定也不一样。

目前,全国珠宝鉴定机构有上百家,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几家到十几家不等,检测一颗普通钻石戒指的费用约10元到50元不等,1克拉以上的钻戒检测费会花上100元,而代工厂的加工费用也只有一两百元。

“若黄金珠宝在电子商务渠道的低价竞争挤压下,难免会在检测成本上通过与部分检测机构批量合作,粗略过关。”程琳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6

2011神祕購併案一一引爆 台股購併大淘金

2011-1-11  TWM




2011年,ECFA正式鳴槍起跑,也確立台灣成為各路資金進入中國前哨站的戰略地位。

來自全球的五路資金,利用購併、合資、業務合作等不同模式,鋪天蓋地的與台資企業發生更緊密關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這股購併浪潮,正悄悄地來臨。

蓄積在海浪底的巨大能量,正準備爆發出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商機與投資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吳美慧、周岐原、徐介凡 研究員‧陳兆芬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開召開董事會。這一天,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何讓中國華潤集團進來投資台開,雙方並商談未來的合作方向。

平庸公司、當地小吃都想買

中資湧入台灣狂買

當場,董監事們初步達成共識,將辦理超過十億元的私募給華潤認購,讓華潤成為台開的一員。未來華潤還會隨著雙方默契,逐步提高投資金額。

屬 於中國中央企業且旗下有五家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華潤集團,為何對營運表現平平的台開產生興趣?其實,華潤看中的是,台開準備大力拓展休閒旅遊產業,包括在花 蓮規畫樂活創意園區、新竹智能生態社區,及參與金門BOT案投標等等;更重要的是,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一○年十一月的法說會中宣布,要在廈門建立國際金融 中心,這一點讓中資眼睛一亮。華潤投資台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切入中國觀光客自由行商機。而台開投資中國,雙方頗有互惠投資涵義。

在購併狂潮中,不光是做大生意的上市櫃公司才會雀屏中選,就連不起眼的扁食,做得好一樣也能出頭天。

原本窩在花蓮賣扁食的花蓮香扁食,在結合美資創投基金與新加坡經營團隊後,三方決定合資成立公司,要把這個台灣人的日常小吃,賣到全中國。賣扁食的老闆,從來沒有想過,他賣的扁食有一天能夠越過海峽,讓對岸的十三億人品嘗。

類似的案子,目前每天都在上演。做瓶蓋的宏全,在成為可口可樂的供應商後,也被中資看上。據了解,中國華潤打算買下宏全三成的股權,與旗下的產業連成一氣,讓宏全的瓶蓋賣到「中國製」的飲料罐上。

此外,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有意連手福邦證券,進軍中國市場,搶搭中國證券市場成長列車。

法 商東方匯理銀行董事總經理王伯鑫提到,若非法令限制,中資對台灣的銀行有極高的興趣,而台灣每家區域型銀行,至少都與二到三組的中資買家談過購併、入股相 關事宜。中資的興趣讓國內銀行的身價頓時高漲,他們擁有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就是最大的利器,也形成詢問者眾、賣方惜售的現象。

日、韓、港、歐、美都來了

台資企業忽然炙手可熱

所以,在購併狂潮來襲下,不分產業,不分規模大小,只要符合需求者的條件與利益,都可能成為被購併的對象。傳產、金融、電子、服務業,只要夠獨特、有創意,都有可能在外資的參股或購併下,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公司。花蓮香扁食,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資、韓資、港資,甚至是歐美的資金,過去一年,透過各種關係,在兩岸尋找合作標的。他們利用參股、購併、委託代工,或合資設廠方式,與台資的關係有了更緊密的結合。其中,以受民族情結,遲遲無法打進中國市場的日本,最具代表。

一 ○年,日本製紙集團藉由投資永豐餘,進軍中國市場;三井物產則罕見的認購國內LED廠商璨圓的私募、日本豐田合成與晶電合資設廠;這些過去不可能會出現的 合作案,都因台灣產業地位不同而改變。日資拋下過去的思惟與策略,最終的目標只有一項,就是「聯台」共同進軍中國市場。

創投業前輩,同時也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提出驚人的觀察。他說,「日本企業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這些從事電子零件或機能性紡織品的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遇到困難,只好來台灣尋找相近產業的製造商,先摸索合作形態,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談合資或是合併。

張 忠本說,日本股市低迷許久,個股本益比相對也被低估,業者自己也意興闌珊。張忠本觀察到的現象是,這些業者覺得如果有合資或合併的機會,「甚至有意願把自 家股票從日本下市,轉到台灣掛牌。」股價本益比會比在日本掛牌更好,且製造整合流通的綜效也更高。台灣,對日本廠商來說,除了是事業,也是股價的第二春。

而民族意識強烈的韓國,也開始在台灣找尋合作對象。韓國LG和元太合作,搶攻電子紙市場;最大的電子顯示器廠之一的LGD(樂金顯示器),去年一口氣分別與璨圓、億光與仁寶合資準備在中國設廠,目標也是瞄準中國內需市場。

以LED產業來說,LGD的技術高於台灣,為何找上台廠?說穿了,就是要搭上中國「讓利」台灣便車,搶攻中國「十二五」規畫商機,讓獲利變成二次方。

除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外,歐資、美資甚至是港資,都靈敏地嗅到這股商機。

一○年十二月,屬於歐資的Royal DSM N.V.(荷商皇家帝斯曼)透過私募及公開收購,買下生產UV固化類化工劑新力美五一%股權。這項交易讓DSM業務範圍,跨足到紫外線塗料與油墨系統市場,有助DSM躍升成為全球環保與創新樹脂業龍頭的心願。

美商3M透過談判,於一○年十月底買下名皓公司百分之百股權。名皓是以生產膠帶、包材為主的公司,生產線全部在台灣。買下名皓後,3M準備把名皓的管理方式引進中國、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包材產能。

十一月初,美商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中國最大門窗五金彈簧商GMT公司簽訂協議,合資成立新公司;其中史丹利占股七成,雙方有默契未來朝合併方向前進。

甚至,連港資知名的利豐集團,都在台尋覓中意的購併標的。

瞄準台灣 意在中國市場東西資金都要溫家寶的「讓利」台資企業因為本身的優勢,或是產業互補性,獲得各路外資的青睞。

這些資金如一波波浪潮匯集台灣,尋找各種可能擦出火花的對象,台資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凸顯出來。「預計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正等著與台資企業合作。」一位熟稔跨國性投資與購併的人士預估。

而推動這股投資浪潮的推手,正是從元月一日啟動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資希望在中國「讓利」台灣時,分一杯羹。這是大趨勢的浪潮,在台灣企業還摸不著頭緒、看不見即將滾滾而來的大浪時,其他國家的資金,已經站在浪潮的頂端,看到了方向。

一○年三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讓利」台灣,以及要「特別照顧台灣中小企業與農民的利益」。簡單的兩句話,已被中國的國企、央企奉為圭臬,想盡辦法要在台灣找「讓利」目標,作為呈報中央的「成績單」,成為中資來台插旗的推手。

中國真的會讓利給台灣?「肯定會,」一位央企的高級主管說。「怎麼讓利?」「舉例說吧,同樣的產品,台灣有的,肯定要跟台灣買,不能跟其他的國家買。」講這句話時,他的手順勢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不遵照規定,工作就沒啦!」沒有人敢「挑戰」溫家寶的指令。

不少台企明顯地感受到,從一○年下半年起,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接到朋友、券商、外資銀行、私募基金或是會計師事務所主動叩門,徵詢是否有意與外資企業合作。

營運數字出爐 正戲才上場外資購併台企的大浪即將到來「想要來談就來談吧!」力武董事長張松允如此說著。一○年某家外資銀行與張松允接觸,介紹位在中國黑龍江省同樣做電動工具機的公司與力武接觸。儘管這個案子胎死腹中,但很快的,最近又有某家中國公司要跟力武談合作。

「這幾年沒見過這麼熱絡的現象。」安侯建業會計師鄭傑文說,從一○年下半年起,他接到不少外資企業有意投資台灣,向他請益有關稅務、財務上的處理問題。

根據鄭傑文預估,等到一○年年度營運結算出來,企業在評估投資標的,或是購併對象有更明確的財務數字後,「應該會是另一波投資的高潮」。

這只是大浪來臨前的序曲,正戲的第一幕布幕才正要掀起。

不讓外資專美於前,溫家寶的「讓利」說,讓中資競相「爭功表態」。截至一○年十一月,中資投資台灣金額刷新紀錄,達九三九三萬美元,和○九年同期相比,成長了十五倍。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對未來兩岸合作更是信心滿滿。與港資、中資接觸頻繁的黃齊元認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企業,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他並以物流、人流再到金流的三階段概念來解釋,未來兩岸將形成的新產業鏈,恰巧與目前外資與台資企業合作的角色定位接近。

黃齊元認為,兩岸物流就是對台灣企業採購,人流則是開放觀光,金流則是開放金融市場,這三個階段都會替台灣市場帶來不同的購併效應。

他同時觀察到,中國企業對台灣的電子、傳產與金融三大板塊特別有興趣,且都有各自的優勢。像中國沒有高科技電子產業,不論是LED、還是IC產業,都是中國想藉此加強並提升產業價值的區塊。

在傳統產業部分,黃齊元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工廠,不論產業規模或是產量都很龐大;但在管理團隊與人才培訓能力,台灣明顯優於中國,是中國積極想要補強的地方。

至於金融業方面,像是聯合徵信、資訊匯流的技術,以及交叉行銷等,這些都會反映在獲利、風險控管能力、甚至是競爭利基點等方面。中國希望能夠透過購併台灣金融業的方式,直接買下技術,比起自己在失敗中學教訓要來得好。

經驗與管理 台企優勢

中國資金和出海口正好互補中國普天則是搶在溫家寶的談話前,拔得頭籌,率先在去年二月與台灣的英格爾簽下策略合作協議,也達到了照顧「中小企業」目的。

屬 於央企且旗下擁有五家掛牌公司的普天,積極到台灣找尋合作標的,看上了具有產業互補性以生產電源供應器見長的英格爾。與普天合作前,英格爾是名不見經傳的 小公司,卻擁有連續二十九年營運持續出現正數的難得好紀錄。加上兩造高層是舊識,讓這家小公司因為和普天合作,去年股價大漲六倍,成了中資來台合作的最佳 典範。

「我們想要開啟兩岸成功模式。」在英格爾的簽約儀式中,普天國際事業本部總經理溫南雁如此說著。藉由這樣的模式,英格爾可以在不花費太多的力氣下「借船出海」,搭上中國經濟成長的高速列車。

觀察普天與英格爾最近一年來的合作,原本說好,普天一年給英格爾一億美元的訂單,並且至少持續三年。

結 果,普天一○年「需求暢旺」,給了英格爾八十幾億元的訂單,讓英格爾一○年十一月營收刷新紀錄,達十四.三億元,累計一○年前十一個月營收,比○九年同期 增加四○○%,在大量匯差與攤提拖累下,全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還創新高,首度站上五元。股價表現更是凌厲,一○年大漲六倍,在電子股中股價漲幅排名 第二。

從英格爾的表現來說,普天的確創造了「兩岸成功模式」,讓原本無法在中國施展身手的英格爾,搭著普天的便車,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藉由下單可與廣達、華碩等公司平起平坐,這是過去英格爾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普天徹底的改變了英格爾,令人好奇的,誰會是下一家英格爾?

在 ECFA啟動前,台灣的企業已經利用各種形式與中國企業合作。如愛之味與北京最大國有集團北京控股合作,雙方將互銷彼此的熱賣商品。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發 下豪語,三年內要讓北京控股生產的燕京啤酒,拿下台灣啤酒市場一成的市占率;而愛之味也利用這條通路,把產品賣給中國的十三億人口。

這種景況,如同宏碁與中國方正合作、中國中石化跟遠東集團,就連台塑都與重慶市政府合資設廠。

買日本、買美國

買遍全球的中國主權基金

王 伯鑫說,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兩岸進入ECFA時代後的投資也很積極;若政府能更加正面的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他並表示,像 凱雷集團除了投資大眾銀行外,之前也投資凱擘有線電視台,現在還積極在市場上找投資標的。看中的都是從台灣出發,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這是 台面上的例子,還有更多如鴨子划水般的動作正在進行中。「不要看水面上只有一、二隻鴨子在游,隱藏在水面底下鴨子的數量,那才是嚇人。」一位從事引資進入 台灣的中介者這樣形容,而他們就是正在水面下游泳的鴨子。「這些外資中,中資的角色特別重要,你去看看過去幾年,中國怎麼投資美國、怎麼投資日本就知 道。」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在金融海嘯前在美國投資摩根士丹利、黑石私募股權基金與貝萊德集團。緊接著,在日本大舉投資龍頭公司,如NEC、瑞穗證券、日立 製作所等,一共投資八十五家掛牌公司,且在多數公司中的持股,已成為前十大股東。

這些公司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工具,讓中國可以利用直接或間接方式切入想要投資的標的。

儘管台面上有不少中資亮出身分,大方的到投審會申請進入台灣設廠、設據點,保利協鑫就是其中一例。但卻有更多的中資隱身其後,利用港資、薩摩亞或是加勒比海等外資名義來台。

隨著外資企業一波波的投資浪潮來襲,台資企業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才能不被眼前的「錢潮」迷惑,喪失方向。在全球焦點放在中國十三億人口身上時,要搶占中國內需市場的門票也越來越貴。

用台灣包裝MIC?

中資來了後 台企面臨的挑戰晶電與中國電子集團合資,在廈門設LED廠,代價是新台幣二十一億元,持股四九%;新世紀與昆山市政府合資設立LED廠,投資金額一億美元,持股四九%。

晶電、新世紀都是想要搭上中國「十二五」的商機,卻都付出極大的金額,但又拿不到超過一半的經營權。

在台資企業想要「借船出海」,搭著與中資企業合作在中國設廠之便,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地區時,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如何不付出太多的代價,又能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考驗台資企業的智慧。

其 實,中資企業與台資企業合作,除了看上台商在技術與服務管理的優勢外,在中國工資成本提高下,MIT(台灣製造)可以讓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五到一○%,是中 資打的另一個算盤。未來,中資企業不排除把產品在中國生產,移到台灣做最後的包裝、出貨,兩岸情況剛好跟二十年前相反,在台灣的台資企業,甘於只做包裝工 廠?

「翠玉白菜比想像中小,日月潭比想像中大。」這是一位中資企業總經理的經典名句,說出了台資企業應該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過去,台企以代工擅長,在全球工資提高下,代工的利潤已到盡頭,接下來呢?

而 在外資積極來台尋找合作對象時,卻有更多的資金湧入中國,「如果外資把台灣當作中繼站,就不會在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台灣經濟就不會明顯復甦。」國際經濟合 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他提醒,「台資企業以及政府要想辦法在台灣擴大市場與就業機會,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從金融市場或資本利得考量」。

在這股投資巨浪來襲前,台資企業與個人必須認真思考並抓對方向,才能夠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機會中,站在巨浪頂端,讓事業與人生逆轉勝。

五路資金匯台灣

外資正以各種形式匯流到台灣,

與台資企業進行合作

中資

有政治上的意義,國營或央企必須投資或與台灣公司合作,達到「做業績」目的。而台企也樂意與中國企業合作,打進中國內需產業。

業務合作

1.京東方&美齊 

2.普天&英格爾 

3.北京燕泰&愛之味

港資

與台灣廠商合作,利用產業或產品上的互補性,進軍中國市場。

購併

1.利豐集團 

2.電訊盈科&中華電信 3.犇亞集團 & 百富勤

韓資

與台廠策略性合作,目標指向中國消費領域。

參股

1.LG&元太

2.美格納&力旺

3.Wooree & 璨圓

日資

與台灣廠商共同合作,才能順利進軍中國。

合資

1.三井&遠東航運 

2.日本製紙集團&永豐餘

3.日本海水公司&台鹽

歐美資

擷取台資企業產業優勢,購併或參股台商,增強產業競爭力,並藉此進入中國。

代工

1.史丹利&偉全

2.美國Sun Power&友達3.E ink & 元太

專家看購併

黃齊元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台灣進入ECFA後,對兩岸購併趨勢絕對是一股龐大的趨勢,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非常多企業,有興趣投資台灣。但台灣政府對中資管制仍非常嚴厲,政府必須鬆綁,ECFA才能落實。

王伯鑫

法 商東方匯理銀董事總經理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投資台資企業很積極,若政府能正面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ECFA影響所及,未來可 能會見到台灣到處都是大陸企業。像中資對投資台灣的銀行就有極高興趣,因為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

張忠本

聚鼎科技董事長

過去購併都是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才能做的大案子,但現在台灣許多小案子一一浮現,這些對投資銀行沒有經濟規模價值的案子,卻是本土券商的商機。現在證券公司不少都在加速編組購併團隊,並且培育專業訓練,抓住購併新機會。

ECFA效應會有多大?看香港經驗CEPA之後,中資購併或參股香港企業眾多,涉及各行各業,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295億元,中資也將此模式應用在台灣。

時間購併企業被併企業涉及股權

(%)交易金額

2004/12/01 TOM集團華誼兄弟350.1億美元2006/06/08中國移動鳳凰衛視2012.8億港元2006/07/25 國美永樂中國 9052.68億港元2007/04/01大新銀行重慶銀行17人民幣6.94億元2007/05/27 玉皇朝鴻揚卡通51 0.41億港元2007/06/11新華財經傳媒聲色香港1000.08億美元2007/10/27 百麗國際妙麗鞋業100 6.0億港元2007/10/31橙天娛樂嘉禾集團252.0億港元2008/01/31恒生銀行煙台商銀20 8.0億港元2008/04/16光訊控股贏城傳媒1002.4億港元2008/06/03招商銀行永隆銀行52 193億港元2008/09/25 環球市場集團易貿通1000.32億港元2009/01/05首長國際福山能源12 11.99億港元2009/07/06李寧凱勝體育100人民幣1.65億元2009/09/10中國建築國際艾銘建築100 0.085億美元2009/11/19海通證券大福證券10018.22億港元2009/12/31蘇寧電器雷射發展100 2.15億港元註:總交易件數高達27筆,經本刊整理成17筆。

註:大新銀行加碼,將重慶銀行持股增加至20%上限。

中國買遍全球

—— 中資大舉在美、日投資重點公司,並藉此將投資觸角伸向台灣中國資金投資日本中國資金投資美國事件始末與金額 2009年3月,中國基金成為前10大股東的日本上市公司為13家,2010年年底,躍升至85家,持有股份總額達1.5兆日圓。 在2010年1至9月,中企在美國的投資計畫或購併總金額達28.1億美元,超過2009年全年的17.3億美元。

投資標的與持股比率 日本電氣NEC2.26%(第3位)、瑞穗證券1.47%(第3位)、日立製作所2.09%(第6位)、東京電力等 美國銀行(1900萬美元)、花旗銀行(3000萬美元)、Visa國際組織(3.3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銀行(17億美元)、貝萊德集團(6.5億美 元)土地2008年中國資本購買了北海道俱知安町57公頃林地,其中32公頃是水資源保護林。 2010年3月22日,某位從事製造業的中國商人,以33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66億元)的價格,購入紐約曼哈頓一戶面積5500平方英尺的豪華 公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6

何鴻燊引爆大新聞 左丁山


2011-1-28  AD




 

何鴻燊之資產分配,於一月二十五日成為全港中文報紙大新聞,中文評論員仲寫埋解讀、解構,讚何鴻燊好嘢o忝。哎吔,死咯,素來報導本地新聞比較慢半拍嘅「南華早報」,竟於同日爆出猛料,成為全港獨家,中文報紙枉有咁多記者,竟然輸咗幾條街。

「南 早」點解突然咁巴閉,無他者,碰啱何鴻燊之律師樓OLN,幾乎係全洋班,資深合夥人高國峻並非本地人,而係Gordon Oldham,呢位洋人只識向英文報紙放料,話俾「南早」聽,何鴻燊對澳娛之股權轉讓,事前並不知情。高國峻擲下呢粒新聞原子彈,令到澳博股票在當日十點 前本已有按盤價,要立即停牌,亦令中文報紙震動,即刻趕派記者追蹤三太、四太、何超瓊、何超鳳等人,一位大編輯朝早還未瞓醒,已收到電話通知:立即追新聞 呀。

香港富豪家族之家產分配,要鬧出官司,以往多數係家族成員爭產,但陳廷驊仍在生,太太與女兒已經上法庭。何鴻燊仍然在世,有可能與二太 三太及女兒等打官司,認真匪夷所思,諗起嚟,陳廷驊只有一位太太,兩個女兒,好似簡單到極,官司仍然難免,而何生有四位太太,十七位兒女(其中一位已 故),形勢極為複雜,為何生資產之分配而有不同意見,又有乜出奇?

投資C有身家十幾億以上,雖不是大富豪級數,而且正在精壯之年,睇見何鴻 燊嘅資產分配新聞,不禁若有所思,問左丁山點睇?哈,學吓左丁山啦,明知自己銀両有限,已經講明唔會有錢分俾仔女,叫佢哋食自己,投資C話:「唔得噃,個 個都知我有啲銀,要分家產嘅。」呢啲事不理,不知為妙,叫佢去搵銀行成立一個家族信託,等啲專家教吓路先至講,但投資C又話:「信託又點呢,郭家夠有信託 基金,三兄弟仍然有意見噃!」唉,這正是有錢人的煩惱,左丁山冇資格講。香港有咁多富豪,提供大把商機俾律師與銀行信託部,唔怪得一啲大律師發到嘭嘭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7

周杰倫電影失利 引爆台港影視大亨戰火


2011-2-10  TNM




歌壇天王周

杰倫,首部好萊塢電影《青蜂俠》在美國掀起風潮,甫上檔就站上全美票房冠軍。但他幾年前主演的電影《功夫灌籃》卻賣得不好,在美國的版權乏人問津,讓投資 150萬美元的香港英皇集團血本無歸,還為此跨海控告台灣製作公司長宏影視,要求賠償其損失。意外引爆台、港影視大亨吳敦、楊受成間的戰火!

長宏影視大亨 吳敦

出生:1949年11月29日生、安徽人

家庭:與第一任前妻育子吳庭言、第二任前妻女星許佩容育女吳尉慈,前女友為藝人鄭家榆

學歷:政工幹校19期(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經歷:14歲加入竹聯幫,追隨陳啟禮任總護法,綽號「鬼見愁」。後受情報局指使,與陳啟禮、董桂森在美國刺殺本名劉宜良的作家江南,被判無期徒刑。 1991年出獄後,成立「長宏影視」「長鑫影視」。以《烏龍院》系列電影捧紅郝劭文、釋小龍等童星。另以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捧紅賈靜雯。出品過《功夫灌 籃》《刺陵》等電影。

日前,亞洲天王周杰倫,首部好萊塢電影《青蜂俠》在美國大賣,為他進軍歐美電影市場奠定了基礎。但之前周杰倫主演的《功夫灌籃》,卻在美洲地區慘遭滑鐵盧,連電影版權都乏人問津。

賣座差 法院見

《功夫灌籃》是由朱延平導演,幕後投資的電影公司,包括台灣長宏影視和香港英皇電影國際公司。二家公司負責人分別是吳敦和楊受成,均是港台知名的影視大 亨。原本,二家電影公司都以為可靠這部片子大賺一筆,沒想到最後統計,影片在中國只盈餘區區人民幣三百五十七萬餘元,約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

本刊調查,因為《功夫灌籃》賣得不好,這一千六百萬元的盈餘,竟然引發港台影視大亨大鬥法,香港楊受成要求這些錢全部歸他,吳敦不同意,楊因而跨海提告。

日前法院一審判決,「台灣的吳敦贏,這些錢都不需付給香港楊受成。」理由是吳透過另一家境外公司與英皇簽約,二家都是外國公司,不歸台灣司法管轄範圍,因此駁回英皇的告訴。

台港影視大亨為了周杰倫的電影在美國票房失利,鬧進法院,掀起司法戰火,這可能是目前在美國人氣紅不讓的周杰倫始料未及的。

歐美賠 成爭點

本刊找到吳敦,說到《功夫灌籃》在美國賣不出去,他顯得非常吃驚。吳敦說:「當初就是看中周杰倫的超高人氣,才找他主演《功夫灌籃》,並請來專拍喜劇的導 演朱延平掌鏡。當時評估,這部喜劇片肯定大賣,所以找上香港英皇集團合作,為促成這個案子,我還親自飛到香港跟楊受成簽約。」

吳敦無奈地說:「真的很意外,光是日本,我就可以賣到二百萬美元,整個歐美卻賣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關鍵在於《功夫灌籃》的版權在美國賣不掉。」

吳敦說:「就我的認知,英皇出的這一百五十萬美元,是他跟我買的『歐美地區獨家代理權』,不過他們卻認為,這是『投資』。」

吳敦強調:「當初雙方說好,整個歐美市場由英皇集團用一百五十萬美元包到底,意思是如果他們賣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就要自行吸收;若票房超過一百五十萬美 元,再按比例分帳。怎麼搞到後來歐美賠了,就來跟我說要其他地區的營收?這樣說不通嘛!『包底分帳』這個東西,在我們電影界是行規、是默契。」

討盈餘 碰釘子

其實一開始,英皇就擔心周杰倫在歐美知名度不夠,會影響發行。不過《功夫灌籃》在法國賣了三十萬美元,讓英皇信心大增,覺得電影應該會受歡迎。只不過後來跟美國買方洽談時,在金額上陷入膠著,無法達成共識。

本刊調查,英皇當初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跟美國談發行,但對方覺得太貴,態度強硬,英皇也不退讓,最後破局收場。就因為少了這一百萬美元的收入,才讓楊受成 慘賠。楊受成後來向長宏追討其他盈餘,去年找來台灣理律事務所名律師宋耀明出馬,向長宏求償新台幣一千六百多萬元,卻處處碰壁,最後才不惜訴諸法律。

即使跟英皇集團打官司,吳敦還是說:「我跟楊受成還是好朋友,並沒有撕破臉,我們還常通電話,但絕不會提到官司的事。我能理解他們是上市公司,帳目要明 確,既然投資有虧損,他們只能提訴訟求償,至少給股東交待。但我做生意不會亂來,該給的我一定給,不該給的就算逼我,我也不會給!」

為了彌補英皇,吳敦後來又把周杰倫主演的下一部電影《刺陵》香港代理權,便宜賣給楊受成。但二位大老闆似乎與周杰倫八字不合,《刺陵》的票房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讓吳敦無法置信,英皇集團更是無語問蒼天。

續刺陵 再慘敗

吳敦說:「《刺陵》我一共賠了一.五億元。輸了就輸了,我承認我打敗仗。《刺陵》架構不對、故事不對,但這絕對不是演員的問題,也不是導演的問題,這類探險尋寶的電影,本來就不是朱延平的強項,全都該怪我,當初沒想到這一點!」

吳敦說:「當時一拿到《刺陵》的劇本,很習慣就找了朱延平導演,因為我信任他。男主角也很自然找了合作過的周杰倫,還有名模林志玲,賣得不好,是我的問題。」

雖然賠了錢,但吳敦不怪天王、天后,反而一再歸疚自己的「戰略」錯誤。吳敦說:「我曾經去片場看過,周杰倫跟林志玲真的沒話說,相當認真,他們也很希望把戲拍好,是我疏忽,有些細節沒注意。很可惜,這部沒起來。」

轉電視 補缺口

吳敦前後跟周杰倫合作過二部電影,拍第一部《功夫灌籃》時,投資約新台幣三億元,第二部《刺陵》則花約新台幣四億元,二部共賠了一億多元。吳敦坦言:「《刺陵》慘賠了,讓我傷得很重,現在我暫時不敢再碰電影,希望多拍幾部電視劇,補足缺口。」

吳敦自信滿滿地說:「拍電視劇一定賺,現在我手上還有《天涯明月刀》及《多情劍客無情劍》二部電視劇,準備四月開拍,男女主角已經在談了,但現在還不能公布,不然就見光死了。等我補足元氣、養精蓄銳後,再考慮是否重拍電影。未來若有機會,也不排斥跟周杰倫三度合作。」

吳敦今年六十二歲,年輕時加入竹聯幫,一直跟在幫主陳啟禮身旁,後來他與陳啟禮因為在美國犯下江南案,聲名大噪,還因此鋃鐺入獄。吳敦被關了六年多,出獄 後選擇影視這條路,成立長宏影視公司,製作多部電影,捧紅了賈靜雯及陳楚河等多名明星。除了固定跟朱延平合作外,吳念真、王晶也都是他的合作對象。

至於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今年六十七歲,從父親楊成手中接下英皇,主要以影視本業為主,最近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就是由英皇投資製作,在中港台都相當賣座。也因為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功,讓楊在影視界舉足輕重。

青蜂俠 洗前恥

吳敦前後跟周杰倫合作過二部電影,拍第一部《功夫灌籃》時,投資約新台幣三億元,第二部《刺陵》則花約新台幣四億元,二部共賠了一億多元。吳敦坦言:「《刺陵》慘賠了,讓我傷得很重,現在我暫時不敢再碰電影,希望多拍幾部電視劇,補足缺口。」

吳敦自信滿滿地說:「拍電視劇一定賺,現在我手上還有《天涯明月刀》及《多情劍客無情劍》二部電視劇,準備四月開拍,男女主角已經在談了,但現在還不能公布,不然就見光死了。等我補足元氣、養精蓄銳後,再考慮是否重拍電影。未來若有機會,也不排斥跟周杰倫三度合作。」

吳敦今年六十二歲,年輕時加入竹聯幫,一直跟在幫主陳啟禮身旁,後來他與陳啟禮因為在美國犯下江南案,聲名大噪,還因此鋃鐺入獄。吳敦被關了六年多,出獄 後選擇影視這條路,成立長宏影視公司,製作多部電影,捧紅了賈靜雯及陳楚河等多名明星。除了固定跟朱延平合作外,吳念真、王晶也都是他的合作對象。

至於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今年六十七歲,從父親楊成手中接下英皇,主要以影視本業為主,最近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就是由英皇投資製作,在中港台都相當賣座。也因為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功,讓楊在影視界舉足輕重。

英皇集團主席 楊受成

出生:1944年3月2日、廣東潮州人

家庭:二段婚姻、育2子3女

學歷:新法書院肄業

經歷:早年經營鐘錶行,陸續跨足金融、地產、酒店。1991年進軍唱片、電影、出版業,成就龐大英皇集團,躋身香港影視大亨。曾涉入曾志偉、梁思浩遇襲 案,與旗下藝人容祖兒先後被約談,在廉政公署的影視掃黑行動中被捕,但未遭起訴。2001年買下《東周刊》,隔年刊出劉嘉玲被虐裸照引發爭議,因而停刊。 英皇製作過《千機變》《證人》《功夫之王》多部賣座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1

台積電分割 引爆接班人競逐

2011-3-3  TNM




全球半導體第三強的台積電日前宣布,下半年將獨立2家子公司,由台積電前CEO蔡力行領銜,發展太陽能與LED。一時間,「有人要把蔡力行趕出台積電」的耳語四起。

然本刊調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蔡力行的師徒關係依舊,為了台積電成軍24年來的首次分割大業,2人農曆年前即達成共識;一旦達成張忠謀交辦的任務,蔡力行重回CEO大位的機會,也將到來。

上 週四(二十三日),在台積電捐贈台中科博館「半導體的世界」展館儀式上,張忠謀說:「過去有九成的半導體製品是積體電路,但我十幾年前寫的自傳中,就說過 半導體是很奇妙的物質,相信不久的將來,半導體一定會有新發展。沒想到才十幾年的時間,太陽能、LED相關的產品應用通通出現了。」

「從PC、手機到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無所不在,我相信以後太陽能、LED也會無所不在。」新開幕的半導體展館中,更把台積電所研發的太陽能與LED成品,全擺放出來,供民眾參觀。

蔡力行新職 掌綠能

台 積電靠晶圓代工稱霸全球,今年初市值衝破二兆元大關,擠進全球半導體前三強,僅次於美國英特爾與韓國三星,技術更超越三星,與英特爾並駕齊驅。「今年台積 電的資本支出及研發費用,不但超越英特爾,率先投資二十奈米的先進製程技術,也比英特爾的二十二奈米更為領先。」資深外資分析師說。

如今,有「晶圓代工教父」之稱的張忠謀,掛在嘴上的則是「太陽能與LED」。事實上,二週前,張忠謀就在台積電董事會上提出,準備分割二家持股百分之百的子公司,用來發展太陽能與LED二項新事業的議案。

「這個分割案是第一次提到董事會討論,決策圈已有共識,為了避免給外界炒作的空間,Morris(張忠謀)要求第一時間公告給投資人了解。」一位參與這場董事會的台積電董事對本刊說。

本刊調查,台積電計畫在今年下半年,將二個新事業體獨立分割成軍,由蔡力行擔任二家子公司董事長,二公司的英文名稱可能分別叫作「TSMC Solar」與「TSMC LED」。

以往,台積電擴充模式多以併購或轉投資進行,張忠謀也說過「台積電不搞集團」;現在卻「出爾反爾」,要將事業部門分拆出去,等於是台積電成軍二十四年來,第一次進行大分割,更重要的是,這還牽動到未來接班布局,格外引人注意。

出走台積電 耳語傳

「台積電營收規模高達四、五千億元,現階段綠能新事業的營收還不滿百億元,而且太陽能與LED業的毛利率都只有二成左右,遠不如台積電本業近五成的毛利率,實在沒必要現在就切割。」外資圈人士觀察。

親近蔡力行的人士則說:「大樹底下好乘涼,Rick(蔡力行)沒必要冒著風險,離開台積電。」台積電內部更是耳語四起,「有人想趁機把Rick趕出台積電。」「奪嫡大戰續集上演。」

蔡力行在台積電有「小張忠謀」之稱,曾是張忠謀一手拉拔的接班人,○五年接下CEO大位,然金融海嘯期間,因處理裁員問題不當,遭到撤換,從掌管二萬人公司的執行長,變成只管十幾個人的新事業群總經理。當時,很多台積人認為,「Rick從此被打入冷宮。」

二 ○○九年六月,張忠謀回鍋總執行長,找回多位老臣,重掌大權,原來被蔡力行提拔的人馬,先後遭冷凍。同年十月,台積電宣布組織改組,恢復廢除四年的營運長 職務,由資深副總劉德音接任。各界因而揣測,「Morris要另覓接班人了!」不少碰到蔡力行的朋友都覺得,「Rick的臉色很臭。」

此後,蔡力行行事更低調。像在台積電運動會上,擔任執行長時一向跑第一的他,換位子後,就隱身在其他主管之後。因此,這次分割消息一出,蔡力行將「出走」的傳言,隨後而起。

然內情並非如此。「Morris與Rick農曆年前就達成共識,分割是非走不可的路。」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近二年資本支出與研發經費大增,為了不排擠綠能事業的資源,讓新事業人馬更專注,才確定走上分割一途。

專家群助陣 謀再起

尤 其為了方便張忠謀就近督軍,免於新竹、台北二地奔波,太座張淑芬在竹北買了建案「極光琉璃」。張忠謀下班後如有需要,還是會找蔡力行到極光琉璃的住所談公 事。知情人士說:「Morris想要了解綠能布局的進度,常常會call Rick到他家聊聊,師徒之情依舊。」「畢竟CEO位子還是由Morris兼任,並沒找別人,等於留給Rick將功折罪、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因還有重登大位的機會,蔡力行接任新事業群後,找來一群世界級的專業顧問公司,替台積電規劃下一波新事業的藍圖。「Rick桌上隨時放著一堆分析報告,請了一群專家來指導他,從太陽能與LED最基本的ABC開始學起。」知情人士說。

一開始,蔡力行深怕自己做錯決策,很多上門的機會,他都要求不斷評估。「金融海嘯期間,不少主動上門的賣家受不了Rick的遲疑不決,乾脆去找聯電跟友達。」外資圈人士透露。

直到一年多前,台積電宣布以六十二億元入主茂迪,外界才驚覺:「台積電是玩真的!」「一下手就買台灣第一大太陽能廠,而且一開始就能賺錢,才花六十二億元,真的太便宜了。」業內人士形容。

花一年布局 居上風

去 年中,蔡力行又出招,投入各界不看好的薄膜太陽能新技術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除了投資美商Stion取得CIGS技術授權外,更耗資近八十 億元在中科蓋薄膜電池廠。「Rick派出三十幾位員工去Stion學技術,今年初更包下所有CIGS設備商的產能,就是要展現決心。」知情人士說。

至 於LED方面,台積電鎖定進軍LED照明產業。去年三月,在竹科設立首座LED研發中心與廠房。同時間,蔡力行四處向LED業內挖角,先後挖來前晶電副總 經理譚昌琳、鴻海集團旗下的沛鑫半導體前總經理林彥良等人。為找訂單,蔡力行還常帶著業務一起飛往歐美各地,親自向客戶介紹台積電的產品。

經過一年多的布局,台積電在綠能的投資已達一百二十五億元。「相對於國內跑最早的聯電,以及跑最快的友達,蔡力行穩固的布局有後來居上之勢。」業內人士觀察。

去 年中科太陽能廠建廠時,隨著綠能事業的能見度大增,蔡力行在張忠謀心目中的地位也越加穩固。「以目前浮出檯面的一線主管,似乎還沒有人超越Rick的地 位。」資深台積人說。況且,過去蔡力行也曾被張忠謀外派到世界先進當總經理,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就回台積電一路登上執行長大位。

不少法人質疑,台積電進入綠能事業,賺的錢是蠅頭小利,遠不如台積電本業。未來分割後的台積電綠能事業,能否改寫外界質疑,將是蔡力行重返接班大位的關鍵。

電子大廠 跨足綠能產業現況

★ 聯電:2008年5月轉投資聯相光電,跨入太陽能領域,目前是台灣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廠。2010年5月轉投資山東濟寧華瀚光伏能源,取得大陸第1張太陽 能發電站業務許可證,成為亞洲最大薄膜太陽能發電廠,也是第1家在大陸的台資企業發電廠。今年1月另一家轉投資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廠聯景光電宣布,將斥資 180億元在台南科技工業區設廠。

★友達:2009年6月斥資1.25億美元參與日本太陽能多晶矽及晶圓專業大廠M. Setek現金增資計畫,正式揮軍綠能產業。2010年11月底宣布與德國第5大發電商贏創工業集團策略結盟,鞏固太陽能產品下游出海口。今年2月中港園 區太陽能矽晶片廠動土,預計第4季量產;年底前將進駐中科二林園區,啟動730億元太陽能電池模組廠投資計畫。

★台積電:2009年12月 以62億元成功入股台灣最大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正式跨足綠能產業。目前已完成LED固態照明與CIGS薄膜太陽能2座廠房。今年2月15日董事會宣布斥資 100億元,將發光二極體(LED)與太陽能二大事業獨立為2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並規畫上市。

★鴻海:2009年8月宣布將在山東濟南投資5億美元,生產多項LED產品。今年1月宣布以40億元入股國內第5大太陽能廠益通,正式跨足太陽能產業,但不到2天即告破局。

張忠謀小檔案

現職:台積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

生日:1931年7月10日

家庭:長女張孝林為前妻所生,現任妻子張淑芬

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碩士;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 

1985年:辭美國通用器材總裁,回台任工研院院長

1986年:創台積電,任董事長、總執行長

1987~1991年:以經濟部法人代表身分,任聯華電子董事長

1994年:創世界先進,任董事長至2003年

2005年:7月卸任台積電總執行長,4年後又回任

蔡力行小檔案

現職:台積電新事業總經理

生日:1951年4月19日

家庭:父親蔡同璵(歿)曾任證交所董事長,妻子鄺沛泉,育有2女

學歷:台大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

經歷: 

1989年:加入台積電,任副廠長

1997年:任台積電副總執行長

1999年:任世界先進總經理

2001年:任台積電總經理暨營運長

2005年:升任總執行長

2009年:轉任台積電新事業處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