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洪良出事引爆新股地雷

2010-04-08  nm





上月底,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揚 言要掃蕩劣質新股,話音未落,上週二即以賬目有蠱惑為由,勒令上市僅三個多月的洪良國際 停牌,甚至破天荒入稟法庭凍結其資產,創本港最快出事上市公司的紀錄。

事實上,不少保薦人及核數師為求做生意,對公司賬目隻眼開隻眼閉,讓劣質公司蒙 混過關。韋奕禮已明言,初步發現不少半新股有問題,分分鐘步洪良後塵被查封。

洪良停牌之前,股價一直企穩在兩元水平,走勢尚算平穩,看不 見有春江鴨偷步沽貨的跡象。但其實早在出事前一天,其保薦人兆豐資本已被證監會暫時禁止從事上市顧 問工作,只是投資者懵然不知。

這次證監會突然出手,可謂平地一聲雷,除勒令停牌外,還向法庭申請資產凍結令,以防洪良將上市籌集的十億元現金調離香港。根據入稟狀,證監會認為洪良以虛假或有誤導性的資料,引誘投資者入 飛,遂要求將資金物歸原主。有抽中數手洪良的散戶直斥:「佢唔係洪良,係無良!」

面對各方指控,洪良主席蕭登波急急解畫,指可能是「內地跟香港的會計制度不一樣,大家對列賬方法的理解不同」,又表示 「有信心很快會復牌」,惟會計界人士指證監會如此高調行動,很可能掌握實據,不會這般兒戲。

事實上,以往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停牌,以交代股價敏感資料 的個案屢見不鮮,但由證監會出手則相當罕見。過去十年,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包括歐亞農業、大凌集團、華燊燃氣及匯多利等,主要理由是賬目不實。其中歐亞 農業已經倒閉,大凌集團由○四年至今長期停牌,幾乎全部慘淡收場。

洪良賬目疑點重重

洪良是台灣商人蕭登波於九三年成立的紡織 廠,基地設於福建,主力生產高檔布料及工業紡織品,同時為Kappa、李寧及安踏等品牌生產成衣。至○八年,洪良突然想洗脫廠佬身份,出價一億多元,向台 灣同鄉兼以往在泰國合作搞地產的老友,買入規模「豆膶」的休閒服品牌石獅麥根(MXN),並請來藝人何潤東作代言人,銳意在上市前注入內需概念。

儘管證監會未有披露洪良的具體問題,但根據入稟狀,證監會除了針 對洪良外,還一併狀告旗下四間業務截然不同的附屬公司,故市場估計問題相當嚴重。

原 來洪良的業務,全撥予旗下四大附屬公司持有,但根據招股書,受聘的畢馬威會計師行,僅審 核了母公司洪良的合併賬目,對旗下四間附屬公司卻未有審核,反而交由福建當地的會計師行負責核數。有業內人士表示畢馬威此舉異常,「以往會計師 行對上市公司的主要附 屬公司,都會親自負責審核,其餘冇咁緊要嘅公司,先會外判出去。」

與此同時,洪良的營運數據相當「標青」,就算經歷金融海嘯,○ 九年上半年的業績,亦能較前一年同期多賺九成三;而截至去年六月,洪良的布料銷售毛利率高達三成,較一般紡織股高得多,例如同樣替安踏供應布料的互太紡 織,去年九月的中期業績,毛利率僅兩成,遠較洪良遜色。

關於洪良的問題,本刊曾向證監會查詢,惟對方不予置評。對散戶來說,最慘痛莫過於像 大凌一役,股份長期停牌,鎖死血汗錢。有投資者不滿把關機構辦事不力,「你俾得佢上市, 上完又停牌,我以後點有信心買新股呀!」

招股書信唔過

其實認購新股的確風險甚高,即使熟讀招股書亦未必可靠。有負責審批工作 的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成員表示,他們只是依據上市公司提供的資料作出審批,「調 查數字真與假,係保薦人嘅責任。」

部分招股書的校對工作非常求其,經常錯漏百出,隨時誤導投資者。例如去年三月上市的詩天控股,在物業估值一欄,引用了香港測量師學會於○八年的估值準則,但上市後才發現是手民之誤,該準則實為○五年版本。

此外,去年九月上市的卡姆丹克太陽能,披露公司大 股東的名稱時,一直僅寫上「張先生」三個字,直到最後在核數師報告才披露全名「張屹」一次。如此粗疏的招股書,亦可順利過關。

港交所發言人 表示,上市公司必須委 任一名合規格的顧問(通常就是保薦人),以協助公司執行應有的義務,當中包括製作招股書 等。有關任期由上市之日起,直至公布上 市後首份完整財政年度的業績為止。惟去年新股市場火旺,部分保薦人為盡快完成工作,或會放寬盡職審查的尺度。

曾替多間上市公司作顧問的 Mastermind戰略諮詢事務所首席執行長何華真批評,現時的保薦人制度名存實亡,「公司俾 錢查自己,咪即係陀地查香港有無黑社會,公司出事,保薦人都唔罰嘅。」像早年被指造假賬 的歐亞農業,其保薦人工商東亞資本,最後只是罰款三千八百萬元了事。

去年立法會聆訊雷曼迷債,證監會被指監管不力,上月其行政總裁韋奕禮終 於有所動作,指會檢討現行的上市保薦人制度,並已初步全面審視去年上市的公司,已發現不少有問題,故 隨時有第二隻半新股爆煲。

卡姆丹克太陽能的招股書,大股東一欄寫上「張先生」,而前面釋義部分指「張先生」即公司創辦人「John Zhang」,卻沒有說明張先生的中文全名是什麼。

去年保薦人 多甩漏

註:撇除以介紹形式上市及由創業板轉板的公司,去年共有六十家新公司在主板 掛牌;上述這四家為較活躍的保薦人;部分新股由超過一家投行作保薦人,其集資金額,當作由各家投行平均攤分。

爆煲三大徵兆

上市公司要出蠱惑,根據以往經 驗,大致有三大徵兆。首先是盈利預測搵笨,通常招股書載有盈利預測,但即使公司最終不能 達標,亦鮮有任何罰則。去年十一月上市的琥珀,原本預計去年全年賺六千二百萬元人民幣, 但上市四個月後即發盈警,結果全年僅賺二千一百萬元人民幣,非常離譜。

其 二是管治班子頻變動,甚或更換核數師。前者可能是管理層不和,或管理層趁上市吸水後,立 即跳船。何華真說:「有啲公司上市之 後,行政人員好快辭職,無非係之前呃得太盡,怕有咩事要負責。」

至於後者,有會計界人士指,通常核數師發現公司賬目有問題,不會草率發難,以免得失客人,「多數會辭職唔做就算數,理由就話係收費傾唔啱,最易 過骨。」

最後是招股書資料被指失實。去年九月上市的忠旺,被內地媒體質疑 其十大主要客戶的銷售數字是否正確,結果公司委託安永進行獨立調查,雖然結論是賬目大致 無問題,但安永表示曾遇到一些「外部局限」。對於狀況不明的半新股,散戶最好打醒十二分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