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雪糕店的甜蜜故事

2011-6-30  NM




夏日炎炎,位於西貢福民路的意大 利雪糕店Bibini Nice Cream,大受歡迎。意大利雪糕(Gelato)在香港流行已久,但真正出自意大利人之手的,相信只是少數,今集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亦是小店最大賣 點。老闆是一對年輕夫婦,二十三歲的意大利人Jacopo Contiero,與二十五歲的香港人黃姍姍(Celine),○七年在匈牙利旅行時認識相戀。兩年後,這段異國戀開花結果,婚後Jacopo隨太太定居 香港,並於去年五月,用太太的暱稱「Bibini」,在西貢開鋪賣雪糕。老公「掌廚」,老婆計數,兩個創業初哥邊打邊學,婦唱夫隨,捱過上一年冬天後,終 於站穩陣腳,為這段愛情故事再添「甜蜜」一章。

「可以絲(試)吓味先喎。」頭帶爵士帽的Jacopo站在雪糕櫃後,用「唔鹹唔淡」的廣東話叫客人試味,客人都被逗得很開心,有時更教他講廣東話,「係開 心果唔係開滲果呀。」Jacopo再讀一次仍是「開滲果」,全場即哈哈大笑。「店員話我扮可愛,但我無,我只係學緊廣東話。」Jacopo的英語帶着濃濃 的意大利口音,不時站在雪糕店門口做生招牌。上週六,客人周先生和朋友出發往潛水前,也特意來買一杯消暑,「我經常去歐洲,呢間嘅雪糕無咁漏,外國嗰啲甜 好多,而且老闆真係意大利人,一定正宗啲,幫襯過兩次,都會同老闆傾吓偈。雖然係歐洲價,可能仲貴啲添,但都無所謂啦。」周先生笑說。

正宗「意大利人」雪糕

最近,因為太太Celine要打理上環新開的薄餅店,每天早上十一時,Jacopo便自己由青衣屋企搭地鐵往彩虹,再轉小巴入西貢開鋪。這天,他專程於彩 虹街市買了數盒榴槤回來,他坦言﹕「呢排西貢買唔到榴槤,我唔識揀,淨係見佢哋拎把刀篤篤篤就OK。」Jacopo自爆十分「為食」,榴槤一試便愛上,更 迷上打邊爐,配青島和藍妹(啤酒),短短一年多便胖了二十公斤,最近才開始減肥,「朋友笑我快要變成亞洲人了。」這天,西貢烈日當空,Jacopo直言受 不了香港又濕又熱的天氣,一直躲在有強勁冷氣的廚房內,邊聽音樂邊整雪糕。「因為我是好孩子(good boy),每天都努力整定好多雪糕,需要時再加入不同生果或味道,所以唔使一早趕返來開鋪。」年紀尚輕的Jacopo說話時仍一臉純真。現在店鋪裡共有二 十種口味的意大利雪糕和雪葩,女客人偏好雪葩,覺得較健康,男客人則喜歡味道較重的雪糕。Jacopo嗜甜,即使喝咖啡都要下很多煉奶,但因香港人喜歡少 甜,他便把雪糕的糖減少四分一,而大部分接受訪問的顧客亦都表示,喜歡Bibini的雪糕「唔太甜」。Jacopo於意大利讀書時,曾在媽媽好友的雪糕店 兼職,學懂整雪糕。他指雪糕製作過程簡單,惟原材料調配的比例最重要。「牛奶要用奶味夠重嘅德國奶,八成全脂奶,一成忌廉,要加砂糖、糖漿和脫脂奶粉,每 種材料都影響雪糕質感。」Jacopo先把材料放進巴氏滅菌機,加熱到約攝氏85度殺菌,重複幾次,需要兩個多小時,之後再按不同的味道,把生果等材料打 成漿,與已加熱的奶漿混合,再放進冷凍機,在零下十四度轉十數分鐘,雪糕便成形。

二手機器平一半

太太不在身邊,兩個年輕女店員用廣東話你一言我一語笑鬧着,Jacopo聽不明白,除了埋頭整雪糕外,就只能站一旁,顯得有點悶悶不樂。這天下 午,Celine專程入來西貢拍攝,太太出現後,Jacopo即時「生猛」起來,不時和Celine說笑,又作狀要咬她,要Celine沒好氣地叫他坐 好。Celine一邊應付「撒嬌」的丈夫,一邊招呼客人,打理鋪面,動作熟練,甚有老闆娘的氣勢。事實上,小店有錢賺,全靠Celine的精打細算。「鋪 頭一開,每逢週末已大排長龍,明明見到好多客,但又好似無咩錢落袋。」說話甚快的Celine一輪嘴道。鋪頭本來和香港大部分的意大利雪糕鋪一樣,向同一 個供應商買已調製好的雪糕粉,一包一公斤要九十幾元,於是夫婦二人商量過,決定自行購買牛奶及糖等原材料調配,成本大減四至五成。夫婦二人開鋪初時已計到 盡,Jacopo在意大利雪糕老闆教路下,買入當地二手滅菌機﹑製雪糕機及雪櫃,總共只需二十五萬。「呢三樣機器,買全新嘅要五十至六十萬。」 Celine說。裝修亦「慳得就慳」,間廚房﹑裝冷氣及髹漆,只需七萬元,店內的廚櫃購自西貢,木架則從IKEA(宜家)買入,自行裝上。鋪頭開業後一直 收支平衡,直至改變雪糕材料後,才開始賺錢,上月盈利三萬多元,加上電視節目介紹後,六月生意上升逾三至四成。

一快一慢 婦唱夫隨

Celine現在週一至五都在上環看鋪,上環午飯時間人流如鯽,她快手快腳落單傳菜送外賣一腳踢,還要管理員工,電話不離身,供應商打來說收錯錢,她亦要 即時處理,相反 Jacopo留守西貢專責整雪糕較悠閒,他笑言:「如果要在上環看鋪我一定會死,姍姍話上環係地獄。」Celine說自己做事很快,所以也很怕別人慢,請 人的時候不作面試,直接要店員試做兩小時,肯自動自覺幫忙的才會請,那Jacopo呢?「佢又唔係員工,佢永遠都係planning以外啦!」 Celine一臉甜笑道。Jacopo和Celine年紀輕輕,已擁有兩間店鋪,並育有個一歲半兒子Uriel,這一切都由○七年匈牙利的邂逅開始。當時 兩人因住在同一間旅舍而認識,並一齊遊玩,一次旅程便定下終身,不到兩年便結婚。婚後Celine在意大利陪丈夫完成大學最後一個學期,最後覺得太沉悶, 決定回香港。「咩都唔做淨係曬太陽,去旅行就得,要咁生活完全唔得。」Celine沒好氣說。三個月後,Jacopo來港會合妻子,連Jacopo的父母 都決定支持兒子,來香港暫住。在香港人生路不熟的Jacopo,吃過香港的意大利雪糕後,覺得不正宗,便提議開鋪,得到太太全力支持。現時,夫妻二人各顧 一店,要晚上十一點多收鋪後,才相約吃一碗牛腩粉做消夜。兒子由Celine的媽媽照顧,說起兒子,Celine笑得更甜,主動拿出相機,把兒子去沙灘玩 的照片給大家看,至於看似「吊兒郎當」的Jacopo,亦在雪糕櫃上放着兒子的照片。

開業資料(05/10)

租金:$60,000*裝修:$80,000入貨:$60,000器材:$250,000雜費:$30,000開業成本:$480,000*2個月按金,1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5/11)

租金:$20,000人工:$9,000# 入貨:$10,000雜費:$5,000盈利:$36,000# 兩名兼職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8

新浪微博淘寶店的史鑑:三年前Facebook店舖化的敗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06.html

開店不是個好主意

2009年7月8日11點35分,1800- Flowers通過Facebook店舖賣出第一束鮮花,售價34美元,從此Facebook不再是一個社交媒體而加入電商平台行列。分析人士預測,經過5年左右時間,在Facebook上完成的交易額將超越Amazon。

然而,2011年,根據Booz&Co.的統計,Facebook店舖總體銷售額50億美元,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成績,但與同年美國電子商務總銷售額1943億美元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另外,Amazon 2011年收入為480億美元,與Facebook 店舖同為平台商的eBay 2011年交易額為686億美元。

也是在2011年,多家知名的零售商匆匆進入Facebook又匆匆退出了,如美國時尚品牌Gap、百貨公司JC.Penny、高檔商品連鎖商城Nordstorm、電子遊戲零售商Gamestop等都在一年之內進入又退出Facebook 店舖,其中Gamestop只停留了短短6個月。2013年2月28日,Facebook上首家社交網絡商城Payvment停止在Facebook上的業務,並將客戶名單直接賣給了競爭對手。Payvment於2011年上線Facebook,兩年來吸引了17.5萬個商家在其平台上開店,並擁有20萬註冊用戶,但現在它的每月活躍用戶數下降到僅1萬左右。

眾多品牌商、零售商、社交電商紛紛退出Facebook的原因無非兩點:

1. 投資回報率不足。就如Gamestop市場營銷副總裁Ashley Sheetz所說,「對我們來說,Facebook一直是與顧客交流的有效途徑,但很難直接產生銷售。我們在Facebook上開設直接銷售渠道但沒有取得理想的回報,於是迅速停止了該服務。」

2. 大商家不願過多依賴平台發展,特別是Facebook開始自己的零售業務之後,很多商家擔心自己利益受損,就像很多品牌商不願意進入Amazon,就是擔心Amazon研究自己的經營模式後搶了自己生意。其次,寄生於平台之上總會受其限制,比如之前與Facebook合作的Zynga,在開始階段入駐Facebook看中的是其龐大的用戶數量,但之後便尋求自建平台獨立發展。

Facebook店舖的三種類型

很多人曾經期待Facebook會成為下一個購物目的地,但現實無情地潑了一盆冷水。那麼在Facebook上開設店舖到底行不行?為什麼?

首先,Facebook Store分成三種類型:

1.瀏覽式店舖。在Facebook上展示商品,用戶點擊商品鏈接後轉到外部電子商務網站完成購物。該類店舖只有商舖的形式卻不能直接購物,所以被稱為Faux Store,很好的例子是BestBuy在Facebook上的店舖。

2.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商舖(Full Store)。用戶可以在該類店舖上獲得和其他購物網站相同的體驗,產品類目表、購物車、訂單結算,所有購物流程都在Facebook上完成。比如Delta航空曾經在Facebook上開設售票窗口,但很快發現用戶還是習慣到航空公司網站或通過廉價機票搜索引擎購票。

3.粉絲店舖(Fan Store)。這類店舖是專門為粉絲準備的,品牌粉絲有專有特權,例如購買限時限量產品、獲得打折券等。對品牌商來說,運營該類店舖對活動推廣、保持用戶忠誠度很有效果。例子有Heinz Store、Nine West Store等。

瀏覽式店舖的好處是便於設置(無需後台程序的整合)並拓寬了流量渠道,但是該類店舖更像是在Facebook上做廣告而非銷售網站。網絡商舖(Full Store)屬於完整的購物網站,但事實證明該類嘗試大多都失敗了。還是拿Delta航空為例,它在Facebook上開設了一個售票窗口卻沒有引入社交性成分。試問,人們在購買機票時需要互相交流嗎?一個人購買機票的行為會受朋友言論影響嗎?又或者購買機票只是獨立行為,用戶更關心價格優勢?如此說來比價網站就比社交網站更有優勢了。這裡我們並不能確定人們購買機票的行為機制,但可以確定Facebook並沒有找到一個將機票銷售社會化的方法,於是Facebook社交網絡的優勢便無處施展。

事實上,大多數商家進入Facebook的方法都是將網站銷售目錄直接導入Facebook,用戶在其Facebook店舖購物和在其網站購物體驗是一樣的(部分商戶並不會將全部商品放到Facebook店舖,只是精選其中一部分)。用戶在Facebook上沒有獲得全新的購物體驗,也就沒有理由去Facebook購物了。另一份由Webtrend發佈的關於Facebook和其他商業網站關係的報告同樣佐證了這個觀點。該報告顯示,商戶登陸Facebook之後,自身沒有電子商務功能的網站普遍向Facebook流失大量瀏覽量,而自身擁有電子商務功能的網站並沒有向Facebook流失過多流量,相反,大多數該類網站的流量得到了穩步增長。這說明Facebook作為交流平台的確有其吸引力,但顧客還是更傾向於上專門的購物網站購物。(當然,如今大多數購物網站都有顧客間交流的功能。)

Facebook店舖的劣勢

此外,不得不提Facebook 店舖的劣勢:

1.Facebook無法提供完善的購物服務。

很多人對網絡交易仍然持小心謹慎的態度,顧客與商家交易時需要平台為其作擔保。相比較而言,eBay和Amazon的交易規則和顧客服務系統做得更加完善,而Facebook就像個天然的集市而非管理者,這對於顧客和商家來說都是不夠的。再反觀Facebook自身,它是否又願意花費資源去建立一個完善的購物平台呢?顯然這不是Facebook的強項。

2.「聚光燈經歷」(Spotify Experience)——當顧客在Facebook購買商品後,購買經歷會被分享,有可能暴露隱私。

對於一部分用戶購買的一部分商品來說這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顯然多數人不願意將自己的購物隱私暴露無遺。如何將購物與社交融合?融合至哪個層面才使得顧客既體驗了社交的樂趣又保留了自身的隱私?比如社交網站Billpy曾將用戶信用卡與網站相連,每當用戶使用信用卡消費,所購商品都會分享給好友。但是這個聽上去很酷的網站從來沒有太多活躍用戶。

3.大數據引發的恐慌——很多消費者並不希望商家掌握自己過多的信息。

Amazon、eBay這類購物網站知道顧客地址、郵箱、信用卡號,但它們不知道顧客是誰,他們有什麼喜好(儘管可以通過瀏覽和購物歷史推斷個人喜好,但大多數顧客不會在Amazon或eBay上直接表達個人觀點)、交際圈怎樣、有什麼政治觀點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購物網站掌握顧客身份信息,而社交網站瞭解用戶人格特點。那麼用戶真的想將兩者合二為一嗎?儘管隨之帶來的個性化推薦和更加準確的廣告推送看似對於顧客和商家都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但是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允許商家擁有如此大量的私人信息是難以接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42

SENSE隨筆130721百元店的運營秘訣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7/21/sense%E9%9A%A8%E7%AD%86130721%E7%99%BE%E5%85%83%E5%BA%97%E7%9A%84%E9%81%8B%E7%87%9F%E7%A7%98%E8%A8%A3/

SENSE隨筆130721

百元店的運營秘訣

執筆人:阿Kan

 

阿Kan的三條sense之:

〈Case3〉日本有所謂“百元店”,香港人相信一分錢一分貨,覺得百元店的貨品價廉定必質次。如果有人跟你說百元店的貨物很多質素不下於百貨公司,你信不信?

 

(sense丙)百元店貨品價廉質不差的秘密

為方便解說,以下所有價目都以日元表示。

類似的商品,在超市或百貨公司可能售數百甚至上千元,但在“百元店”只售一百元。大家是不是覺得”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百元店賣的肯定是低檔貨?事實上百元店許多商品都是佳品。

百元店“價廉質高”的秘密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貫穿產銷鏈的每個環節上面,都有效地削減成本。****

 

據測算,百元店貨品的採購成本幅度相當廣闊,低至區區 1、 2日元,高則超越 100元( 百元其實是蝕本價)。一般而言,100元售價中包括出廠價製造成本 35-55元,物流成本 15元,商家的營運開支 30元和少於 20元的利潤。我們可以從製造、物流和銷售各方面分析百元店的削減成本措施。

在進貨環節中,百元店和百貨公司的貨品很多都是工資低廉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例如在世界日用品的供貨基地—浙江省義烏市,成套的木制飯勺批發價只是 10-20日元,檔次不一的牙刷批發價由 7-12元不等。一套精美的連蓋及小勺的帶把杯子只售 44元。

百元店還有不少貨品是由日本國內專為百貨公司生產高檔貨品的企業製造出來的,但百元店的採購價卻遠低於百貨公司,因為百元店的訂貨條款比百貨公司優厚得多:交貨期長,一次性大宗訂單,絕不退貨,以現金付款。***

百貨公司對於高檔貨品的設計、工廠供貨時間、庫存管理有極高要求,他們根據潮流及銷售情況隨時調整產品的設計及產量。工廠為應付百貨公司的零碎、不規律訂單必須預留相當的生產力,所以大部份時間都遠未逹到滿負荷運轉,淡季時即使工人機器閒置,工廠也要支付這些固定成本。

百元店的交貨期長逹月餘,工廠可以見縫插針地利用閒置時段的工人和設備進行生產,而追加的製造成本僅為原材料,他們對百元店要求的貨價自然遠低於百貨公司。如此三方共贏,工廠增加收入,百元店的產品檔次提升了,消費者能以低價購買質素比美百貨公司的高檔貨。

 

百元店的訂貨條款也有利於工廠規避風險。

一般商家訂貨期可能長逹數年,工廠為擴大產能而引進新生產線,卻得面對訂單中斷的風險,連帶還有商家退貨、應收賬無法收回的風險。所以工廠的報價中實際上包含了此類風險的補償,即暗地裏提高了報價。

百元店一次性大量訂購,絕不退貨,並以現金支付等措施,讓工廠無需顧慮這些風險,供貨價格自然低得多。***

 

百元店的另一獨特之處是以現金將破產公司的商品或百貨公司和便利店積存滯銷的潮流商品全盤購入,此時的進價貨低得令人難以置信。*** 滯銷商品需要支付倉租,選擇扔掉同樣需要處理費用。此時百元店願意以現金購買這批 ”垃圾 ”,肯定會被目為大救星。

另外,百元店的商品售價100元是眾所周之的事,無需像超市或百貨公司一樣進行特賣或大減價等推廣宣傳,這為百元店省回一大筆宣傳費用。***

店內的商品價格單一,無需花時間貼上價格標籤或改價,這節約了勞動成本,也簡單化了工作流程,所以百元店內大多數崗位都聘用兼職人員,*** 此舉大幅節省了營運開支。

 

以上分析可以應用在其他類型行銷上面,希望對各位精明的會友有所幫助。

參考書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 — 價格與生活的經濟學》(2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2

又一個開飯店的 這次是大摩美女交易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0

5382478_orig

Judy Joo很想念Playboy。

沒錯,就是那個人們熟知的花花公子(Playboy)!不過,Judy Joo在花花公子忙著做的事可不是拍些誘人的照片,而是做美食。

彭博新聞社文章稱,這位摩根士丹利的美女剛剛完成從交易員到飯店老板的職業轉身,她要尋找過去三年自己經歷的那些快樂時光。在那些日子里,她為美國歌手Justin Bieber和世界名模Kate Moss這樣的大明星做過料理。

Judy Joo說:

我要談談這個品牌帶給我的很多樂趣,以及我在那里的故事。在美國洛杉磯的花花公子莊園(Playboy Mansion)打發時間,為成打的歌手和足球明星提供料理,這太不可思議了。

要說她擁有多彩多樣的職業生涯一點兒也不為過。現年39歲的Judy Joo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工程技術專業,之後在高盛實習。然後又在摩根士丹利紐約和舊金山公司度過了四年。隨後,她開始在紐約的美國法式烹飪學院(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學習烹飪。

如願學到廚藝之後,Judy Joo前往倫敦,成為位於切爾西區的Restaurant Gordon Ramsay餐廳的一名糕點師。

華爾街見聞認為有必要提一下這家餐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極佳,英國皇室家族居住的肯辛頓宮就位於這個區。而Gordon Ramsay餐廳擁有7顆米其林星。這家餐廳的預訂時間可能長達幾周。其創始人Gordon Ramsay因火爆的脾氣和毒舌被封為英國“地獄廚神”。他主持的一檔美國美食節目就被取名為“Hell’s Kitchen”。

RamsaysBestRestaurant

Judy Joo還曾出現在美國真人秀節目“鐵人料理(Iron Chef)”中。2011年,花花公子俱樂部(Playboy Club)重返倫敦,她被任命為行政總廚。

Judy-Joo

如今,這位韓國和美國的混血美女打算在倫敦夜生活中心Soho區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地點在Kingly Street。她連餐廳名字都想好了——Jinjuu,這個詞在韓語中的意思是“珍珠”。她還從花花公子俱樂部挖來了主廚Andrew Hales,以及首席糕點師Jaime Garbutt。不過,她並不想讓自家餐廳里的女服務員們穿成兔女郎。

關於未來的餐廳料理風格,Judy Joo說,她想提供性感的韓國食物,並將其打造成國際品牌。

概念就是要現代、性感、時尚的韓國食物,而且這種料理從來沒有人做過。

提到價格,Judy Joo認為客人們為午餐花費15英鎊是合適的,晚餐最好不超過40英鎊。她還將聘請一位DJ。

當然,Judy Joo有投資人,他們是體育界商人Kia Joorabchian,他贊助了阿根廷籍足球運動員、曼徹斯特城前鋒卡洛斯.特維斯(Carlos Tevez);另一位投資人是Ali Jassim,她說此人是阿聯酋國王哈利法的弟弟——曼蘇爾(Sheikh Mansour bin Zayed Al Nahyan)的顧問。曼蘇爾是英國曼城足球俱樂部老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5

拉麵店的喜樂與憂愁

2015-05-21 NM拉麵店的喜樂與憂愁 四季酒店中菜廳龍景軒的前點心部主管培哥(麥桂培),與拍檔創辦添好運,月賺百五萬,成為廚房佬的「偶像」,不少知名酒店酒家的廚師紛紛出走創業,自己做老闆兼生招牌,包括在廚房打滾逾三十年的劉文輝(劉師傅)。紅褲子出身的他,做到金鐘香格里拉酒店中菜廳夏宮的點心部主管,一三年餐廳更獲得米芝蓮二星級榮譽,名利雙收。但是,他卻對一碗拉麵念念不忘。劉師傅年輕時曾到日本進修,偷師學習煮拉麵,滋味至今難忘。上年八月,他毅然辭去主管之位,在荃灣開設「第四天拉麵」,由頭做起。開業近一年,有喜亦有愁,雖有熟客捧場,亦不用蝕錢,但名氣並未帶來人氣,真材實料亦未必人人欣賞,網上食評有讚有彈,有食客更以「港式拉麵」形容之。本刊特邀人氣拉麵店豚王前股東、有「日本通」之稱的陳方藤(Meter),充當軍師,點評拉麵店的長處與不足。「第四天拉麵」位於荃灣鱟(讀音:後)地坊的橫巷,連同隔籬數間食肆,入夜後燈火通明,甚為熱鬧。拉麵店掛出一排燈籠,座位置於店外,一派日式街頭小店的風格,十分搶眼。不過,晚上七時至八時多的吃飯時間,鋪頭最多只有七成滿,食客多以年輕男女為主。由金鐘五星級酒店走到荃灣街頭,劉師傅放下名廚架子,每有客人結賬,都鞠躬送客。首次創業,劉師傅心情忐忑,拉麵店上月雖有四萬元盈利,但生意已面臨樽頸位,盛夏來臨,鋪頭卻無冷氣,為生意增添隱憂。Meter幫襯後,分別從四方面為鋪頭把脈。位置鱟地坊近年有多間食肆進駐,包括新開的759車仔麵,儼如荃灣的新食街。位置原本不錯,問題是,店鋪位於橫巷,無法安裝冷氣。未到盛夏,訪問期間,已有食客,尤其是男士,表示「頗熱」。Meter傍晚來到,坐下不久,已「大汗疊細汗」,他驚訝道:「我嚟到見到無冷氣都嚇咗一跳,因為我做呢行都知道,一熱就好辛苦!」該店上手租客是做烤魚的餐廳,就是因為太熱,搬到隔籬鋪。劉師傅透過朋友介紹認識業主,明知無法安裝冷氣,仍租下該鋪,原來是出於「風水」,他笑說:「烤魚店嘅上一手係做車仔麵,做到發咗唔使再做!呢度係『吉鋪』,有利飲食。而且,光輝圍那邊嘅鋪位租金要過十萬,呢度只要五萬。」Meter建議:「可考慮在燈槽添加冷氣。另外,日本一到夏天,好多間拉麵店都會出冷麵,餐牌可以focus多啲凍嘅感覺,引多啲人食。而且冷麵毛利同拉麵差唔多,又唔會用多咗地方去整。」劉師傅回應:「(裝冷氣)前幾手租客同政府傾咗好耐都係唔成事,因為呢度對住行人路,再加裝就屬僭建。上年夏天開業,第一個月生意真係無咁好,九月就明顯有改善,而家天氣開始熱,都驚生意會跌,整冷麵都有得諗。明天會裝冷風機,希望改善通風。」定位豚王以正宗日本拉麵打響名堂,亦在香港帶起拉麵熱潮,不少日本名店均來香港開店,標榜日本師傅及食材,餐牌簡單,以「正宗」做招徠。第四天拉麵裝修日式,但餐牌卻甚「港式」,拉麵配料除了叉燒,還有日本拉麵店甚少見到的雞翼和炸魚等。劉師傅解釋:「香港人好多都鍾意有得揀,好似要有魚咁,所以會諗多啲唔同嘅配搭。」Meter建議:「依家拉麵店標榜貴精不貴多,太多花巧嘅反而俾人感覺唔正宗。其實唔使太縱容啲客,因為拉麵其實好講個人口味,一百個人裡面,無可能個個都鍾意,有時香港人就係欣賞日本拉麵嗰種堅持。另外,餐牌嘅圖可以清晰啲及放大啲,可以吸引到多啲客。」劉師傅回應:「其實拉麵一開始都由中國傳過去日本,所以話太『港式』我就唔係咁認同,但係配搭嚟緊都會諗吓新意。」味道拉麵上枱後,Meter先試一口湯,已指湯底「真材實料」,劉師傅興奮道:「係呀,我每日都會用六隻雞、五十幾斤豬骨嚟煲,熬足一日嚟做湯底,保證無落味精。」Meter試了幾口麵後說:「每一樣食物都睇得出佢有俾心機去處理,好似啲筍食得出有炒過,叉燒一啲都唔油,啲麵亦無乜鹼水味。」劉師傅指每碗麵賣五十八元,毛利約六成。Meter指毛利率可接受,但同款式一樣,味道同樣因太過迎合客人口味,而沒有自己的風格。Meter建議:「不需要太遷就大眾口味,例如劉師傅話叉燒可以揀肥瘦,我覺得可以唔使。另外,湯底可以再濃啲,有時油少少反而仲好,麵可以再彈牙啲,同埋啲麵比較幼身,可以整多款粗麵。」劉師傅回應:「我都知自己嘅拉麵有進步空間,前排開店太忙,嚟緊我都會去日本一轉,update吓日本最新嘅拉麵煮法!」專長劉師傅擅長中菜,亦以此揚名,他亦將自己代表夏宮出席米芝蓮頒獎禮的照片,以及二星餐廳證書的複印本,貼在鋪頭當眼位置做宣傳。但是,對於拉麵店來講,宣傳作用卻不大,未能以名氣吸引食客。Meter當日自行點了一客四川棒棒雞,他表示以師傅的出身及名氣,「未食都已經知道唔會差!」問到為何不學添好運的培哥,開點心專門店,劉師傅解釋因成本問題而退卻:「點心鋪競爭太大,間鋪又要咁上下地方,請嘅人相對要多好多,成本太貴,同自己預算差距太大。」Meter建議:「劉師傅嘅經驗與日式拉麵有啲『撞車』,因為日式拉麵同中廚嘅身份有衝突,限制咗劉師傅嘅廚藝。如果鋪頭改名做劉師傅拉麵,或改行四川、北京風格,發展可能更加大!」劉師傅回應:「我籌備緊開第二間食店,可以參考吓(Meter講的)呢個主題,但係開日式拉麵始終係我一直以嚟嘅夢想,都想再堅持一下!」做主管壓力爆燈有主管不做,由零開始創業,不怕辛苦,皆因劉師傅自小已「捱得苦」。「細個屋企環境唔好,十五歲已經無書讀,由深圳偷渡嚟香港,經人搭路,去咗酒樓打工,包食住人工有八百四十蚊,當時嚟講算幾好。」劉師傅指八十年代時,他不斷到各大酒樓「偷師」:「去過新同樂、美心,除咗整點心,仲學到點煮小菜、整燒味同甜品。」九十年代,決定到海外闖一闖:「嗰陣時世界好多地方對中廚需求都好大,記得美國同日本都有機會,我英文麻麻,日本起碼睇得明漢字。」當時他獲聘於日本廣島一間大型連鎖飲食集團,除了包食住及飛機票,人工更高達三十萬日圓,以當時來說已十分厲害。餐廳除了中菜之外,更會提供日本料理、西餐及鐵板燒,他在工餘時間亦不忘「偷師」學整拉麵,他回憶指:「自己好鍾意食,好想知點煮,咁多年經驗,就咁睇都知步驟點做,睇完自己又試吓煮,再搵人試食。嗰時『味千』未係香港開,我已經心思思想開拉麵店。」在日本工作了三年,劉師傅回香港結婚,繼續在港做廚。○一年,獲聘到香格里拉酒店夏宮中菜廳工作:「入到去係做第三把交椅,做咗年幾,公司派咗我哋去日本宣傳廣東點心,出到嚟反應都幾好。返嚟之後點心部主管辭職,破格升我做主管,自己都難以置信。」如此在夏宮做了十多年,最後因壓力太大,令他重拾創業念頭:「呢幾年酒店做嘅嘢愈嚟愈多,一年到晚,年糕、糉、月餅我哋都要負責。要求高咗,但係工場面積一直無增加,壓力愈嚟愈大。」剛巧,有業主在荃灣鱟地坊打造一條食街,落力招攬廚師創業,當時他考慮了三個月就辭職:「上年五月拎咗十幾萬花紅,加上屋企人見我成日好夜收工返屋企,都支持我去創業,一來隨時可以嚟鋪頭搵到我,其次佢哋都對我煮嘢有信心。」本身開食店的Meter就大讚劉師傅為人老實、有禮貌,「呢點好多日本拉麵鋪做唔到,我下次再食嘅話,都未必為咗碗麵,反而係想同佢吹多兩句水!」營業資料營業額:$230,000材料費:$70,000人工*:$60,000租金:$52,000雜費:$7,300盈利:$40,700*三個長工(包括自己)、一個兼職開業資料租金*:$156,000裝修:$270,000入貨:$30,000雜費:$5,000投資額:$461,000*二按一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99

Line促銷、熱面搭冰淇淋,比快也比混搭 拆解超商和麵店的抗暖冬戰略

2015-12-28  TCW

快時尚品牌提前打折、大閘蟹貴四成,原來都是因為暖冬!除時裝、餐飲業遭波及外,連國際大廠耐吉、可口可樂也頭痛。

今年,優衣庫(Uniqlo)提前打折、冬天吃不到大閘蟹、烏魚子將變貴,竟然都是因為暖冬。

今年十一月平均氣溫為六十九年來同期最高,嚴重的暖冬現象,正對產業展開經營風暴。

服飾業》冬衣滯銷、庫存變多羽絨、發熱衣銷量少三成

快時尚產業最先感受,為了降低冬衣因為滯銷產生的庫存成本,Zara跟優衣庫在十二月十七日提早展開最大一波冬季特賣,Zara下殺五折,後者羽絨衣打四折,折扣打得比去年低,數量更多,特價商品之多,連店員都搞錯價格。

優衣庫一年秋冬兩季的稅後淨利,占全年約六八%,成長就在這一役。然而,天氣冷熱不定,優衣庫公關經理潘御琳指出,行銷團隊常常到前一日還在依據市場反應調整特惠商品的內容。

一位台灣前三大網購品牌高層透露,羽絨與發熱衣的銷量比去年減少三成,只能提早打折出清,預計今年的淨利,全都被打折吃光光。

餐飲業》產量大減、單價更貴大閘蟹、烏魚子食材難找

衝擊,還延燒到餐飲業。

中國太湖地區蟹商在今年八月正式宣告,今年將是大閘蟹的「小年」,暖冬讓大閘蟹生長受影響,蟹商估計會減產六成,連帶影響台北亞都麗緻天香樓的招牌菜大閘蟹美饌,延後月餘上市。

「若是大年,大閘蟹平均一季可賣到一萬隻以上,但受到暖冬影響,今年大閘蟹成熟得晚,當令只能產出四千隻,」大閘蟹進口業者龍鵬行負責人華海如指出,今年好蟹難找,重量七兩以上的大蟹,價格更是三級跳,價格比平常貴上三成至四成。

甚至,即將進入新曆年,我們買烏魚子也要多付代價。烏魚子達人、育豐商行負責人莊國勝擔憂的說,暖冬不利於烏魚生長,導致烏魚子減產至少兩成。

當所有的生意盤算,因為氣候的變化,而導致獲利一夕間被吃掉,我們該如何看待,氣候對商業的影響?

Gap、阿迪達斯、Zara的針織布供應大廠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直指,暖化帶來的影響,不只是打折促銷戰而已,還將對產業競爭帶來變化。

對服裝業而言,黃冠華認為,冬天的布料,沒法改到夏天使用,品牌廠為了避免庫存,現改為下小單、多次追加的策略;過去從訂購到上架最快約四十五天,現在則縮短到一個月。

他說,「未來紡織廠只有『很大、很快、很怪』者生存。」「很大」指有產能優勢,「很快」指回應急單快,「很怪」就是走利基市場,其他的都可能會被淘汰。

零售業》模糊性季節商品更多組合被、冷熱食組合熱賣

對零售業來說,面對暖化也有決策的兩難。

全家便利商店公關經理林翠娟認為,長期挑戰是,應該開發多少比例如關東煮、沙拉、涼麵等氣候敏感商品?何時推出?這是超商面對氣候變遷最苦惱的問題。

一旦面臨暖冬,關東煮就會賣不好,而如果夏天不熱,涼麵也可能乏人問津。現在如7-Eleven,開始嘗試推出溫野菜沙拉,就是希望透過這類模糊性的商品,解決兩難。

現在,各行已經開始摸索應變之路(見表)。

今年百貨公司的被子營收,普遍較去年減少一五%,但是特力集團的被子營收卻逆勢成長一○%,這項成績正是因為今年它減少厚重被子的比重,增加適合四季、可拆卸的輕薄透氣被,夏天可做涼被,只要扣上一層被子就可抵禦冬天寒冷,以及含有膠原蛋白、銀離子的功能被。

特力集團商品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李雅惠認為,暖化現象會一直存在,短期內可調整產品與賣場陳列刺激買氣,但是長期的策略則是降低對氣候影響商品的依賴,特力屋已經轉向研發小宅、銀髮宅需要的商品,希望降低氣候帶來的影響。

晶華飯店也有新做法:吃牛肉麵配冰淇淋。晶華麗晶集團行銷公關副總經理張筠表示,以往中式套餐的甜點多半搭配芝麻糊,今年其打破產品組合的慣性。

「每十位來店的客人當中,就有六、七位會加價購買冰淇淋,」彈性調整後,加購甜點的來客數提升一成,也推升牛肉麵概念店的業績,坪效穩居信義微風的四樓之冠。

應戰》搶氣溫「頭香」天氣一冷就賣發熱衣用Line送優惠,業績增九倍

林翠娟指出,「這不是溫度問題,是速度問題。」既然天氣忽冷忽熱,他們就必須學會「搶氣溫頭香」。

林翠娟指出,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更重要,天氣由熱突然轉冷的第一天,人們對於冬季商品的需求強度最大。

以發熱衣為例,全家今年就結合Line,在寒流時發送發熱衣特惠券,限時三天,銷量比過去促銷期間成長九倍。天氣每降溫或是升溫時該主打哪些商品,這都是靠全家累積過去二十七年氣溫與銷售狀況的系統,提供資訊。

應戰》種地瓜改看報告挑最適區與耕種時機讓作物產量年增二五%

過去,全家夯番薯供應商瓜瓜園都是看農民曆種番薯,但是隨著極端氣候打亂了規律,自去年初起,瓜瓜園旗下將近七百名契作農民,改看氣候分析報告。「農民曆放一邊,看每月的天氣報告才是王道。」瓜瓜園農場事業部副總經理邱裕翔說。

地瓜最怕雨多,旗下的契作農民會依據氣候報告,盤查各產區的天氣變化,找出該區域最適合的種植時機。今年瓜瓜園產出三萬公噸地瓜,產量比去年多出六千公噸,年增二五%。

「不再(被動)看天吃飯,而是善用資訊、順應天時,找出最好的耕種時機,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邱裕翔說。

懂得如何「與多變氣候共舞」,確實將成為新競爭力。美國前財政部長包爾森(Henry Paulson)就曾在《紐約時報》為文指出,「我們正看到氣候為環境與經濟帶來巨大的風險,危機近在眉睫,卻少有人注意。」

從獲利被氣候一夕吃掉,甚至未來會無貨可出,現在全球跨國企業,都把氣候變遷列為營運最大風險之一。如可口可樂發現乾旱,會影響契作的原料蔗糖與甜菜的生 長,因此開始投資節水技術。耐吉(Nike)在財務風險報告書裡寫著,「乾旱正減少市場的棉花供應,導致價格上漲、市場波動……。」

這場暖冬效應,確實提醒著我們:氣候與經濟間的利害關係,比你想得還密不可分。

【延伸閱讀】冬夏都能用組合被,業績年增1成—企業因應暖冬行銷及生產策略

●行銷及生產策略:提前特賣、打折.提前1至2週開始折扣.提前1個月開始針對冬天產品打折●企業:優衣庫、PChome24h購物●成效:?暖褲一度斷貨、羽絨衣銷量衝上前10名?電毯、電暖器銷量較10月同期成長5倍

●行銷及生產策略:「模糊性」季節商品研發可拆組合被、4季可用透氣被●企業:特力屋●成效:業績年成長1成

●行銷及生產策略:搶氣溫「頭香」寒流當天以Line訊息即時促銷●企業:全家便利商店●成效:發熱衣銷量比過去促銷期間成長9倍

●行銷及生產策略:氣候列為戰情資訊依據氣候報告找出地瓜最適栽種時機●企業:瓜瓜園●成效:地瓜年產量成長25%

●行銷及生產策略:開賣混搭商品.套餐甜點由芝麻糊改為冰淇淋.冬夏家電一次擁有●企業:晶華冠軍牛肉麵、PChome24h購物●成效:.坪效居微風信義4樓之冠.電毯、電暖器銷量較10月同期成長5倍

整理:林淑慧、曾如瑩

撰文者曾如瑩、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5

逼死實體店的電商,為何又紛紛轉戰實體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8/155911.shtml

逼死實體店的電商,為何又紛紛轉戰實體店?
李東陽 李東陽

逼死實體店的電商,為何又紛紛轉戰實體店?

只有抓得住趨勢的人,才能做風口的領導者,從一線電商紛紛從線上轉向線下的做法中,我們看到了轉變的力量。

黑馬說

電商找了一萬個理由幹掉了實體店,卻又陷於自身的泥淖,不能自拔,現卻反過頭來想依靠實體店增加流量,但實際上你就會發現,線上到線下看似是一種回到原點的無用選擇,實則是形成了一種線上線下的完備體系。

文| 李東陽

如果說早期蘋果APP Store實體店的大規模開設只是有錢人的一種任性行為的話,那麽隨後的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一線電商紛紛選擇開線下實體店的行為似乎就不能單單以一句“有錢燒得慌”就能概括的了,一線電商紛紛轉戰實體店運營,背後是有其深淵寓意的。

在這個O2O、C2C等熱門營銷策略流行的今天,互聯網+是幾乎每個行業的人都能耳熟能詳的詞匯。無論你是高大上的某國際知名電商品牌,還是小小的微商代理或淘寶店主,你都能利用互聯網這個擁有巨大人流量的平臺來找尋你的客戶群體。然而由於互聯網的優勢所在,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競爭壓力大和更新速度過快成了互聯網消費的一大弊端。對於電商而言就更是如此,一線電商轉戰線下實體店,無疑是對品牌的進一步穩固加強。

從“電”到“ 店”?好的電商才會想到的完善機制

很多人都有疑問的是為什麽在線上做的好好的,就突然轉到線下,特別是對於大牌電商而言,他們並不是在網上做不下去啊?其實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線上到線下看似是一種回到原點的無用選擇,實則是形成了一種線上線下的完備體系。

l7.webp

以電商瘋狂開實體店的鼻祖蘋果為例,在網上風生水起的蘋果在在多年以前就轉戰了實體店運營,就是發現只有線上於線下的結合才能更好的推廣品牌,增加消費者的回流率。線上的特點是什麽?是其強大的宣傳力度。為什麽PaPi醬能火到簽天價合約?這就是網絡的力量。

蘋果就是充分的利用了網絡的特點,取得了宣傳上的大成功,成為擁有全球眾多用戶的品牌銷量電商。然而蘋果卻不僅僅止步於此,它同時利用了線下的消費體驗,加強了客戶的粘度。假如你是一位遇到問題的蘋果產品消費者,走出家門幾步路,就看到了可以解決你問題蘋果的實體店。難道你不會覺得欣喜嗎?對,蘋果賣的不止是產品,更是服務。

“與顧客交朋友”是一種服務態度。FT中文網LEX專欄就曾點評道:“假如蘋果越來越難以依靠在硬件領域的創新能力來盈利,公司的一大轉變將是進軍服務領域。”顯然蘋果的這個轉變是不錯的,這也就不奇怪全球為什麽有拉麽多“果粉”了。

同時,蘋果的線上線下體系更能讓明顯的反映出產品存在的問題,並同時促進產品的改進和專項客戶群體產品的研發(前不久的蘋果SE就針對了小屏幕愛好者)。這樣的線上宣傳+線下體驗就能更好的形成一個品牌的推廣體系,有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資本寒冬?實體店眾籌才是轉嫁危機的好方式

正如前文所說,現如今的互聯網同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一些行業甚至出現了“資本寒冬”,電商尤為如此。以手機為例,雖然蘋果、三星、華為等知名手機品牌幾乎占領了中國市場的全壁江山,但錘子、紅米、OPPO等手機品牌大有後來居上的氣勢。它們大多拼的是價格優惠和實用性強的優點。再加之現如今電子產品更新速度過快,更多消費者有了價低多買的心理。

j1.webp

更有數據顯示,我國電商行業的實際轉化率一直在7%左右徘徊,互聯網創業的融資難度加大,“如果一味燒錢,電商資金鏈將會斷裂。業績增長的瓶頸迫使電商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也是諸多電商品牌紛紛倒戈向線下擴張的一個原因”。對於一些一線電商而言,他們本身具備一定的資金和消費者基礎,轉戰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無可比擬的購物綜合體驗,如環境、服務(如wifi)、互動等,有利於企業的轉型發展。而對於一些微型企業而言,同樣可以利用實體店眾籌的方式來渡過“資本寒冬”,甚至達到擴大市場目的。

運用網店的思維開實體店?碰撞才有火花

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臨安85後小夥在網上開了一家四皇冠的網店,銷量在最好的時候月銷售額超百萬,擁有如此火爆的生意他竟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關閉網店開實體店。但就是這個常人很難理解的決定使得這位小夥子獲得了第二次成功,他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開了四家服裝店,足以見其生意的火爆程度。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是把網店的思維模式運用到實體店中,才獲得了二次成功。

j2.webp

其實這種思維模式並不少見,以服裝行業為主。許多快時尚的品牌如ZARA、優衣庫等就利用其服裝量大、更新速度快和價格適中的特點來與國際服裝大牌相競爭,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那麽電商是否也能利用線上經驗來進行線下銷售呢?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開設了一家線下實體書店,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大半個月後,另一家網上賣書大戶當當也做了同樣的事——開設實體店,並高調宣布未來三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如此一來,在保證圖書種類齊全的同時,還能在價格上實行低價銷售。那麽就能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最大程度的抓住消費群體,促進市場的擴大。

只有抓得住趨勢的人,才能做風口的領導者,從一線電商紛紛從線上轉向線下的做法中,我們看到了轉變的力量。

360截圖20160518184243620

電商 實體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74

【領導力】京東傻不傻?要看1號店的整合效果

“這三周以來,我們幾乎每周都要開一次會議,雙方的接觸非常頻繁,對於未來的合作也都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中。”京東商城CEO沈皓瑜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緋聞”,三周前,京東(JD.NASDAQ)和沃爾瑪(WMT.NYSE)宣布,京東將擁有1號商城包括“1號店”的品牌、網站、App等主要資產,沃爾瑪將繼續經營1號店自營業務,還將獲得京東5%股權。這樣重大的合作,業內消息稱,其實雙方的談判時間很短,甚至雙方高層在美國吃了一頓簡餐後,就已基本達成了合作意向。

沃爾瑪、京東、1號店三者之間的合作已然落定,但仍存在重重疑問,尤其對已經重資入股永輝超市的京東來說,如何平衡與上述兩大零售巨頭的關系;另一方面,上述交易的三方將面臨的,也是一道如何對接與整合的管理難題。

借力京東的入倉模式

時隔一個月,坐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面前的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CEO貝思哲(Scott Price),在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就透露了跨境電商業務對沃爾瑪的重要性。如今回想起來,當時,貝思哲就應該已經知道接下來1號店會有重大資本動作。

談及大家都最關註的幾方合作,貝思哲表示:“既然雙方合作,那麽沃爾瑪肯定是發揮線下優勢,京東則是發揮電商平臺優勢,比如我們的山姆會員店會在京東開設旗艦店。”

相比貝思哲的宏觀說法,沈皓瑜給出的答案比較細化: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大家應該能看到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在京東開設旗艦店。山姆會員店有約四、五千個非常精選的產品。有些東西不適合線上賣,有各種不同的原因,比如太難保存,或者量不多,門店內貨品可能本來線下就不夠賣的,如果從門店調貨則可能門店要缺貨了。“此前山姆會員店之前在1號店,及自身APP的運營模式是,基於門店發貨。而沃爾瑪未來與京東的合作將是入京東貨倉發貨模式,簡而言之,即沃爾瑪擁有貨品,其將貨放入京東的貨倉。”

沈皓瑜上述合作方式被稱為入倉模式。由於京東的銷售量較大,用戶數量也很龐大,因此采用入倉模式則有助於統一管理,如果從門店調貨則易產生庫存管理混亂,也會打亂門店的正常經營,甚至導致缺貨。

“我們在全國有7個倉,我們還沒有定從哪些倉開始或所有倉都進去。但入倉模式是可以運作的。”沈皓瑜頗有信心地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國看到,沃爾瑪在美國開展的電商模式是消費者在線預訂,然後駕車到門店取貨的 “PICK UP”模式,因為在美國市場,沃爾瑪有數千家門店,分布廣,且美國消費者大都開車出行。然而“PICK UP”在中國市場並不能十分順暢地推廣,因為沃爾瑪在中國區的布局遠不如美國廣泛,且消費者駕車比例也遠低於美國。因此沃爾瑪需要一個有強大物流和倉儲資源的合作者。

“京東就是這樣的一個合作夥伴。通過京東貨倉、京東到家和達達,可幫助沃爾瑪電商業務節省倉儲和物流成本。且入倉模式之下,沃爾瑪可借力京東,翻倍電商業務銷售量和流量。”資深零售業人士陳嶽峰分析。

京東商城CEO沈皓瑜與 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CEO貝思哲(Scott Price)

意在線下資源

根據上述計劃,可見沃爾瑪將獲益匪淺,既“甩掉了1號店包袱”,又節省了電商成本。

但京東也絕對不傻,沒有好處的生意其不會做。京東此前就對線下零售業務非常看重,已經入股永輝超市,而這次讓沃爾瑪持股京東5%,並拿下1號店,自然有其線下資源收攬的考量。

沈皓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號店在商超品類現在非常強,尤其是在華東、長三角地區,在華南的表現也不錯。而京東的傳統優勢項目來說是3C產品包括家電。兩家公司有非常好的互補,包括在品類、區域、定位上。“我們也註意到沃爾瑪在全球的采購優勢,本身沃爾瑪就會對中國區引入全球合適的進口商品,1號店也通過這個渠道采購,所以我們也在考慮聯合采購,相信很快就會實現的進口產品的采購。1號店這幾年也打了很多進口食品的理念,也是借助沃爾瑪的規模。這一方面,我們能更好地合作。”

在陳嶽峰看來,京東要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脫穎而出,則線下資源,尤其是生鮮和進口商品資源必不可少。“電商擅長的是線上的運營,但實體店擁有的是線下SKU品類管理和強大的供應商資源。無論是當時投資永輝超市,還是這次聯手沃爾瑪,京東看好的就是實體零售業者的商品資源。”

為了表示與沃爾瑪、1號店合作的誠意,京東甚至已開始在7月11日剛剛舉行的1號店的大促活動中提供支持和推送,還支援了一些相關的人員,在微信上,京東也給1號店的大促支援了流量。

平衡與挑戰

京東對“新歡”的支持可以理解,然而其對“舊愛”永輝超市要如何平衡?

雖然沈皓瑜表示依舊會保持與永輝超市的O2O合作,但其與“舊愛”永輝的合作狀況似乎並不十分理想。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5年12月正式宣布啟動O2O業務以來,永輝超市共有60多家門店“接入”京東到家,占永輝超市當前門店比重15%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共有40多家永輝超市門店接入京東到家。永輝超市的強勢市場區域 ,西南區的重慶、成都有20多家門店接入京東到家。有接近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其與京東到家的合作並不算太理想。

有消息稱,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的40多家永輝門店的目前單店日均訂單量在100多單左右,整個區域日均訂單總計5000多單。重慶、成都的20多家門店,單店日均訂單在75單左右,區域日均總單量在1500單左右。客單價在50元左右。若年內數據不變,永輝超市2016年能通過京東到家實現的銷售收入僅僅“過億”,即使與永輝超市2015年營業收入比較,所占比重也還不到0.3%。離早前預期的單店營收提振8%~10%的預期值還有較遠距離。

此次,京東和沃爾瑪表示要共建供應鏈。而京東也對“舊愛”永輝也做過相同的表示。有知情者透露,京東並沒有很好地利用永輝超市的供應鏈,永輝超市方面則很想共享自身供應鏈。

“京東與永輝的合作還不算太成功,如今又要牽手沃爾瑪,發力1號店,如何平衡與永輝超市的合作並且可以真正地共建供應鏈,這對京東而言,似乎是個挑戰。”陳嶽峰指出。

而京東要面對的挑戰可能還不止於此。

騰訊曾以2.15億美元收購京東3.5億多股普通股股份。騰訊將旗下拍拍C2C、QQ網購等附屬關聯公司註冊資本、資產、業務轉移給京東,其中包括電商平臺易迅。可惜如今,易迅已退出歷史舞臺。也有業者擔心,1號店被京東整合會否踏上易迅的“老路”。

對此,沈皓瑜表示會支持1號店獨立運作。

但業界認為,整合1號店、沃爾瑪和京東三方的後臺運作並非易事,比如上述入倉模式需要複雜的前期準備工作,要測試銷量,且不同品相的商品要放到不同貨倉中,物流體系、後臺系統協同以及采購等後臺的對接、技術和打通搭建都十分複雜。加上另一個強勁對手阿里巴巴動作不斷,阿里與蘇寧結盟後實力也在進一步增加,京東要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還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03

【專欄】實體店的衣服賣不掉,開官網也未必靠譜

又快臨近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購物節——雙十一了。買家賣家如同打雞血一樣摩拳擦掌。在電商的大行業里,服飾無疑是排行前幾名的大類目。眼見著那些淘品牌的銷售如火如荼規模日漸壯大,傳統品牌服飾企業的老板們也意識到必須迎頭趕上。

這一趨勢其實已有些時日。最早的幾家在五六年前就開始啟動官網銷售,但效果並不理想。比如美特斯邦威(002269.SZ)(以下簡稱美邦),早在2010年年底,就上線了電商平臺邦購網,但運營不到一年,就將網站剝離了上市公司。

這樣的失敗案例在業內不少。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品牌的管理層懂得如何經營線下實體零售,卻不懂得如何玩轉互聯網營銷。業界不斷傳出八卦,哪家公司的創始人花了大價錢挖來了某公司的前任高管來負責公司電商業務,但不多久就有傳出走人的消息。

我此前也采訪過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幾二十年的服飾行業人士。有些人甚至悲觀地認為一個品牌既做線上又做線下其實完全行不通:若品牌是直營的話價格還能夠協調,但假如還有分銷商代理商,這個價格體系就會變得複雜而紊亂。

此外,轉做電商還讓那些原本開實體店的服飾品牌覺得似乎賺少了。主營男士西服的九牧王( 601566.SH)公布其最新的三季度公告,線上的毛利率2015年前9個月為59.04%,到了今年同期則降到了53.71%。而作為公司大頭占到90%以上的線下銷售的毛利率在這兩年始終維持在58%左右。

做電商對於傳統服飾業的還是大勢所趨。

當然,即使如此,所以就算是問題多多那又如何?試錯在所難免。企業依舊會在這上面加大投入。森馬服飾(002563.SZ)就預計2016年電商銷售規模可以達到30億。而那個在中國紅得發紫、炙手可熱的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就在日前宣布目前的電商銷售占比為5%,未來將把這一水平提升至30%。

但需要提醒的是,電商高速發展到現在,早前的紅利正在消失消失。雖然在諸如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這樣堅定不移的純電商支持者眼中,線上有著線下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可以省去租金與人力成本。但現在的線上運營成本也大幅地增加了。匯美時尚的(旗下擁有茵曼、生活在左等知名淘品牌)董事長方建華在2015年時曾對外透露,“3年前導流一個新客戶購買僅需100元左右,現在需要370元左右。”於是,他打算從一個純做線上服飾品牌變成一個“兩條腿”走路的服飾品牌,開設線下實體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回到服飾銷售的本質來,到底什麽才是重要的?

我曾與一個實習生討論現在大學生都喜歡買些什麽牌子衣服。那個20歲的女孩子告訴我她們整個寢室都會看《奇葩說》,因而知道了有範的存在。有範是美邦旗下的一個APP,曾有業界傳聞,美邦曾在2014年的《奇葩說》的冠名上砸了5000萬元,此後兩季,美邦依舊高調砸大錢冠名了這個節目,而且冠名從美邦換成了有範。

“你還會去買美邦的衣服嗎?”我問她。“不會啦。”她說,“大概比我小的中學生會去買吧。”對於有範,她僅表示知曉,但卻不會去下載,“如果是還個買衣服的APP,為什麽還要去下載一個呢。這樣的已經有很多了呀。”

瞧,尷尬的現實是,成長於網絡時代的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他們也並不是那麽好糊弄的。網絡的扁平化讓舊時區域隔閡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消失了,價格等信息變得透明化。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變得更加敏感且挑剔。他們的眼界在拓寬,通過互聯網電商,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如果是同質化的衣服,那麽為什麽不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那個?

大多數業績下滑的服飾公司存在的問題也許並不是什麽實體零售下滑、互聯網電商搶客源甚至天氣不好影響顧客購物熱情,而是——你的衣服已經不再受到市場歡迎了。“質量不好。”“衣服不好看。”去店里巡店聽聽,顧客們是這樣抱怨的吧?

如今的電商對於傳統的服飾零售品牌商其實就是多了一個銷售渠道,僅此而已。真相是,如果你的衣服在線下賣不出去,就不要指望轉移到線上就能夠賣掉。

所以,保持品牌常青的本質還是在於所賣的衣服在質量、定價、設計上能否被所定位的目標消費者接受。如果所售的貨物被市場遺棄,那麽開設再多的網店也是枉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2

全聚德百年起源店的AB面:違章建築用了近10年 募資3年未見改擴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24/114161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