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十世代 鄭美玲波段操作定時定額 做好風險控管

2010-6-21  今周刊





金融老兵創造四成報酬無虞退休即 使有公務員退休金以及勞退舊制的保障,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還是早早就為退休金進行布局。十幾年下來,她的新興東歐基金屢次為她創造高報酬,也讓她的 退休生活不虞匱乏。

撰文‧蔣士棋

一般上班族購買基金來準備退休金早已不是新聞,但連工作安穩、有政府保障的公務員也在積極為退休做準備,似乎就不多見。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就是一個 典型的例子。

一九九八年,當第一銀行實施民營化時,在公營行庫工作了大半輩子的鄭美玲,也從此失去了公務員資格。﹁民營化之後,我們的公務人員退休金就結清了,一次退 還給我們;之後的工作年資再依照勞退舊制計算,在民營化後的前十五年內,一年就能累積兩個年資基數。﹂鄭美玲表示,民營化時結算的退休金已有數百萬元,再 加上之後加倍累積的部分,退休金水位其實相當豐厚。

投資哲學

跟著市場走,市場永遠是對的大學一畢業就進入第一銀行工作的鄭美玲,對於退休生活也自有一套想法。同事透露,平日鄭美玲最大的興趣,就是拿起小相機拍照。 ﹁只要看到有趣的東西,副總就會想要拍下來留念。﹂也因此,退休之後,鄭美玲最大的心願就是認真找老師學攝影,讓自己的拍照技術能夠更上層樓。

除了攝影之外,她也期待退休後能回到家裡養養蘭花,還有環遊世界。由於工作關係,鄭美玲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議,所以對她來說,能在退休後種植物怡情養性, 或是遊歷各國古蹟名勝,是最快樂的事。

為了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更加寬裕,鄭美玲在九八年拿到結算的退休金後,開始定時定額買進基金。當時她鎖定的投資標的,就是才剛上市的新興東歐市場。看好東 歐的原因,鄭美玲分析,除了東歐國家的工業基礎以及豐富天然資源以外,人文素養也是她的考量因素之一,﹁有人文的底蘊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會走得長久。 ﹂﹁我從事這個行業二十年,產品業務都與股市相關,最深的感觸就是沒有人可以永遠打敗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鄭美玲認為,對理財一定要有正確觀念,﹁先 有正確的觀念,再來才是選擇市場與投資標的;一般人只要跟著市場走,然後把風險管控好就行了。﹂這也是鄭美玲選擇以基金長期布局新興市場的原因。﹁資本市 場如果用短期的日線來看,每天的變動都很大,可是如果看長期的年線,反而相當平穩,而且向上的趨勢也很明顯;這種逐年穩定累積的報酬,正是我要的。﹂後 來,這檔基金的表現也從沒讓她失望。一開始她以每個月五千元的額度進場,即使九八年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也沒有停扣,而在九九年獲利了結,第一波操作的報酬 率超過五成。之後,她又繼續加碼,每個月扣款金額也拉高到兩萬元,在○六年到○八年的第三波操作期間共投入六十萬元,獲利率也有六○%。

鄭美玲計算,這十幾年下來,這檔基金的淨值成長早已超過十倍,﹁我現在進入第四波操作,也還會持續下去。﹂

靈活配置

新興市場搭配債券型基金降低風險從新興東歐開始,這幾年鄭美玲陸續增加的投資標的,也都是以新興市場為主;○五年時,她開始投資拉丁美洲基金,在○七年四 月出場,報酬率超過二○%。去年,她又定時定額購入了三檔新興亞洲基金,﹁新興市場這幾年的漲勢都很可觀,所以我的報酬率可以設定高一點,達到四○%、五 ○%再出場。﹂鄭美玲信心十足地說。

有趣的是,即使獲利了結出場,鄭美玲也不會輕易贖回,而是轉進其他的基金部位。﹁新興東歐上次拿回一百萬元,可是這些錢並不是放在銀行,而是放在債券型基 金上。﹂她解釋,銀行存款利率太低,獲利還會被通貨膨脹侵蝕,而債券型基金風險較低,三年累積下來,報酬率也有一五%至二○%左右,還是比銀行利息高;如 果需要用錢,就再從其中拿出來投資。靠著靈活的資金配置,也讓她在新興市場的獲利,得到最大的保障。

雖然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忙到沒時間天天關心自己的投資組合,但鄭美玲一點也不擔心投資出問題。﹁我不是每天進出的基金經理人,所以一年看個幾次就夠 了,只要目標清楚,再用對正確的投資方法,一樣可以讓退休金安穩入袋。﹂鄭美玲說。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

年近退休,投資更不能

追求超額獲利

現在就業市場狀況並不好,一般人退休以後要找到新工作的機率也不高,所以儲備退休金水位變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即將退休的人。如果退休金不夠,他們只能延後退休年齡,靠工作增加收入,或者是降低未來的生活支出。其實,原本還有第三條路,就是靠改變資產配置, 增加投資報酬率,但這對50歲以上的人來說恐怕不適用。例如新興市場的長期報酬率高,但是風險也大,如果進場的時候剛好碰到市場崩跌,他很可能等不到反彈 就必須出場,反而承擔更重的損失。

現在銀行利率低,退休族不能只把錢放銀行裡,可以考慮用固定配息的債券型基金或是買房產收租,報酬率都還有2%以上,比定存好很多。

鄭美玲

出生:1957年

現職:第一銀行副總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

期望退休年齡:65歲

期望退休金額:2000萬元計畫退休夢想:養蘭花、學攝影、環遊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0

首家央企清退“定时”中远拟一年内售完远洋地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7/1451715.s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混沌的局面,终于有所改观。
昨日(8月16日),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远国际)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将在一年内,择机出售持有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地产)的全部股权。中远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央企地产“清退令”后,首家明确退出时间的央企。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实际进程缓慢,大规模实质性退出仍需时日。
一年内择机出售股份
3月18日,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退出房地产业务,并确定16家主业为房地产 的央企,而中远集团并不在此列。第二天,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率先表态:“半年之内,退出远洋地产,地产再赚钱也要退。”中远集团由此成为首家宣布退出地产 的央企。
目前时间已过去近半年,中远集团终于确认了将房地产业务退出的时间表。中远国际在公告中表示,从即日起,将在一年内,择机出售持有的 远洋地产16.85%的股权,约为9.5亿股股份。有关出售所得款项将成为公司未来全力发展核心业务航运服务业包括并购中远集团系内外项目的资金来源。中 远集团也将借此完全退出地产业务。
据了解,公司还规定每股远洋地产售价不得较出售日期前交易日远洋地产收市价折让超过15%,而且每股最低售价均不低于5.4港元。预期出售上述股权,将为中远国际带来约6.645亿港元税前收益。
在上半年宣布要退出后,坊间对于接盘者就有颇多传言。当前中国人寿持股远洋地产24.08%,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中远国际为第二大股东,其余为公众 持股。曾有业内人士猜测,中远国际退出后,中国人寿或将成为接盘者。不过,中国人寿方面3月份曾表示无意进一步增持远洋地产。
大规模退出暂难出现
“中远愿意出售股权,并不一定有人愿意接受。”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果不是低价抛售,上述股权要有接盘者也并非那么容易。
据了解,远洋地产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据此前中房信发布的 《201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上半年销售排行榜》数据显示,远洋地产以72亿元的销售额排在销售金额排行榜的第15位。
大福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侯凌中认为,由于今年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的紧缩措施,将对远洋地产的物业销售构成压力。因此,在最近的一次针对远洋地产的分 析中,他认为今年远洋地产的销售额将比原定目标有所降低。据了解,远洋地产管理层把2010年的预售目标定于200亿元,侯凌中预测将降低 20%~30%。
对于中远国际确定了退出时间表,杨红旭认为,目前更多的央企暂时不会大规模退出地产业务。“中远国际持有的是上市公司股权,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其他央企持有的更多是项目或项目公司,找买家比较困难。”
“我们的方案已经报给国资委,正在等待批复,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昨日,记者在采访相关央企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答复。
据分析,目前这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所占市场比例有限,其房地产业务很零碎,股权也非常分散。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公司共有227户,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
业内人士仍普遍认为,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实际进程缓慢,距离实质性退出仍需时日。
杨红旭表示,央企退出,可能是个渐进的过程,除央企是否能积极的落实退出政策外,楼市调控之时,是否有买家愿意接盘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2

如何拆除中國信用市場的“定時炸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452

信貸危機,違約,債券市場,影子銀行

本文作者為浦發銀行宏觀分析師曹陽,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目前經濟層面呈現宏觀強,但微觀弱的格局,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未有明顯改善,這導致企業信用風險依然較高。監管當局開始為可能的違約事件有序拆彈,通過降低杠桿、風險隔離等方式來緩沖對金融市場的沖擊,這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爆發,但浦發銀行預計市場的波動率可能再度上行。

一、宏觀強,微觀弱的背景下,企業信用違約風險增加

二季度後,中國經濟在宏觀層面出現較為明顯回升,但是在中微觀層面,行業增長恢複和企業盈利改善卻較為有限。從宏觀層面來看,2季度單季GDP增長達到7.5%,7月匯豐PMI指數達到52,新訂單、海外訂單等需求層面指標均有所向好。我們認為“穩增長”力量主要來自“定向降準”和再貸款等寬松貨幣政策。

這些政策穩定了制造業企業的資金周轉,“盤活存量”下財政存款加速投放帶來基金投資上行。但在中觀層面,受制於過剩的產能壓力,煤炭、鋼材和水泥價格持續低迷。此外微觀層面企業盈利難言改善:

一方面,工業企業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速僅為8.6%,利潤增速僅為11.4%,均處於歷史低位;

另一方面,庫存和應收賬款增速則在12%左右高位,企業營運資本占用一直較多。收入滯長漲、高債務率和現金流下滑無疑增加了企業信用違約風險,以滾動4個季度經營現金流占負債比例來衡量的償債指標目前僅有15%左右,遠低於2004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40%的均值。

在此背景下,信用市場違約事件不斷增加。除了傳統銀行貸款領域,如江浙、溫州等地區壞賬率大幅上升外,2010年後發展迅速的債券市場、影子銀行的信托、非標投資的違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在信托領域,房地產、資源甚至是基建類信托項目違約事件增加,如年初和7月中誠信托的礦產項目、4月廈門信托的1.6億基建項目等;在債券市場中,3月超日債理性無法按時償付、7月金泰私募債的3300萬本息違約、銀行間市場的4億華通路橋短融在最後一刻才得到償付。概而言之,信用市場中違約事件發展大致呈現了從私募到公募、從民營企業到國有企業、從久期較長的非標項目到短期標準化債券的發展路徑。

向前看,微觀企業經營可能依然難以樂觀,由於需求下降帶來收入減少、存量債務利息支出剛性,應收賬款、存貨等營運資本占用降低企業經營現金流等原因,企業信用情況仍趨於惡化。以相對透明度較高的債券市場來看,2014年前7個月評級下調比例明顯上升。主體評級發生變動的公司共196家,其中有44家為評級下調(其中珠海中富、二重集團(德陽)及其母公司下調兩次);主體評級展望變動的公司共75家,其中45家展望為負面。更值得註意的是,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評級下調較多,在評級下調(含展望負面)的89家公司中,國有企業占比達到58%。其中中央國有企業為14家。僅考慮評級下調的44家公司,中央國有企業達到12家,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二、監管當局力圖緩沖債務違約的市場影響,進行有序“拆彈”

隨著企業信用風險增加,監管當局也開始為減緩違約事件沖擊進行有序拆彈,具體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投資者杠桿、減少剛性兌付預期和增加風險隔離機制三個方面。

監管當局采取多種規定來降低投資杠桿。如今年5月中證登發布《關於調整部分回購質押券折扣系數取值的通知》。通知自6月25日起,將質押庫內主體評級AA、且評級展望為負面的信用債券,折扣系數下調為0;證監會通過《公募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對債券基金杠桿率加以限制;銀監會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金業務加強了監管,根據監管評級對其投資債券評級進行限制,並對杠桿運用加以限制。

此外,監管者也力圖降低市場的降低剛性兌付預期。地方政府融資項目開始逐步剝離政府信用,包括在制度方面加快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為今後推出市政債做準備,同時探索更加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發行項目收益票據。銀監會在通過規範理財業務,降低剛性兌付預期,如在35號文中不允許本行信貸資金為理財產品提供擔保和融資。

同時監管部門力圖建立隔離機制來防範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如35號文規定銀行加速建立理財事業部,從而隔理財收益波動對銀行其他業務的影響。我們理解這些政策出臺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也是最為重要的是降低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比如從美國次貸危機教訓來看,當企業信用評級調降時,金融機構激進去杠桿行為會產生單一方向賣盤,容易造成市場流動性枯竭,導致利率無序波動。2013年6月,中國銀行間市場出現的“錢荒”的成因也是如此。因此在信用事件前較早降低投資機構杠桿,一定程度可以降低資金批發市場流動性壓力;

其次,打破剛性兌付和減少隱形擔保可能促使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並會在一定程度降低無風險利率;

最後,通過增加風險隔離,可以防止金融體系交叉業務風險,減少單純追逐效益的道德風險行為。

三、信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依然很低,但市場波動性可能增加

那麽這種“拆彈行動”和信用事件爆發是否會加劇信用市場崩潰風險呢?我們的回答是不會。目前,更多的企業正在尋求新的融資途徑,並力圖進行債務展期。而中國信用市場中的非市場因素和行政力量也在一定程度緩沖了違約事件的負面沖擊。

我們認為,盡管信用事件增多,但企業債務展期渠道依然較為順暢。由於上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各等級信用債收益率下行明顯,企業債發行提速。根據統計年初以來單月凈融資規模達到4100億人民幣,遠高於2013年2670億左右水平。

同時,央行“定向降準”和再貸款和PSL操作,改善了銀行體系信貸條件。從6月來看,單月信貸達到1.1萬億,隨著存款回升,信貸穩定擴張依然可期。

最後即使是信托、委托等監管強化的影子銀行領域也未必出現顯著萎縮,因券商自管、基金子公司等新的類信貸的融資渠道有所拓寬。其中券商資管在13年全年受托資產規模5.2萬億人民幣,在14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82萬億,余額達到6.8萬億,基金子公司規模在6月底達到1.6萬億,相比3月底1.38萬億繼續大幅提升。以上途徑均減緩了企業現金流斷裂壓力,也降低了信用風險集中爆發風險。

此外,行政性幹預和非市場因素也會緩沖、中和信用事件的影響。目前盡管企業創造現金流能力羸弱,但不乏內外部的財務彈性進行債務滾動,比如增加銀行信貸額度、發行短期債券工具融資,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催收應收賬款等。以華通路橋短融為例,最終仍通過償債資金籌措和政府外部資源協調完成了本息兌付。此外,更為重要的是盡管所屬行業、經營情況相似,但不同企業債務間違約相關性很低,這降低了一致性賣出交易引發的市場“擁堵”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從本質來看,這依然在於國有企業、地方融資平臺等有較高短期調動金融資源的能力,外部擔保增信和貸款承諾使國有企業債、城投債享受了較低的“信用溢價”。

但是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並未反映信用風險上升的預期。目前5年期AA級企業債、城投債與國債信用風險溢價大致為250個基點,相比年初下行了100個基點以上,且處於歷史較低水平。盡管監管當局的有序拆彈可能緩解對市場沖擊,但信用市場的投資將不再是一路坦途,前路顛簸,請系好安全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54

合夥人or不定時炸彈?解密尋找合夥人的正確姿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85.shtml

i黑馬了解,幾乎每一家初創企業都面臨著找不到合適的合夥人;不清楚如何分配股權;甚至因找錯合夥人,項目胎死腹中等方面的問題。

下面的分享來自於雲-space的女神級創始人丁武萍,從傳統領域到互聯網創業,四年多的創業經歷,讓丁武萍在尋找合夥人以及制定合夥人制度上頗有見地。以下是她的分享整理:

一、夢想比金錢更容易獲得合夥人

首先要明確自己創業的初衷是什麽。在我初創雲-space平臺的時候,當時是從傳統行業跨界到互聯網企業,那時只有一個Idea,根本沒有任何商業的論證。我也沒有特別大的野心一定要做到市值多大。而我的初心,就是看到這個行業的痛點,並希望靠創新平臺的搭建,解決行業問題。

因此,若想招募合夥人,首先你得有創業的初心。這個初心是夢想,不是私心特別重的東西。如果創業的目的和夢想足夠大,大到造福整個行業或者行業以外的人,我覺得吸引合夥人加入進來的可能性,會比用其他的方式招募合夥人更容易。

二、先招到最重要的合夥人

創始人和創始人之間的信任程度和了解程度特別重要,這可以減輕未來團隊特別多的矛盾和摩擦。

所以無論你現在是想創業還是沒有創業,如果有這方面方向考量的話,在平時就應該多去積累互聯網行業內的朋友。然後在這些朋友當中去尋找合適自己的合夥人人選,這是需要平時就做的功課,而不是說你今天想要創業了才去找一些合夥人。基本上你今天找是找不到的,所以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黃金團隊是靠時間打造出來的。初創企業很少一開始就有黃金團隊,即使有也是很早之前彼此就認識。因此,團隊是在路上不斷優化的。比如,我的第一個合夥人和第二個合夥人時間差了半年。第三個合夥人和第四個合夥人當中也差了半年。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我的合夥人也是陸陸續續的在我的團隊當中慢慢地加入。早期不可能要一應俱全,把你最重要的——比如說技術是最重要的,產品是最重要的——那幾個核心合夥人先招到。可能你到後面會發現,可能在其他的方面我的財務也要找個合夥人,我的人事也要找一個合夥人,在這個方面我覺得第三點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合夥人是一個一個加入的,不是一次性加入的。

三、合夥人是一個團隊

特別是在項目非常早期的時候,創始人要做到頂上任何一個職位。在沒有合適的合夥人出現之前,CEO創始人要頂上那個位置,甚至是用外包團隊,用朋友幫忙的一些方式,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大部分的草根創業人,一開始的時候,根本沒有非常成熟的創業模塊出來的。就算他有創業模塊,在早期也非常難吸引到那些真正符合這個模塊的合夥人,我說的是普遍現象。在這個時候,合夥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幫您解決問題的嗎?不見得。我覺得很多時候合夥人是與你一起在成長,風雨與共的那個人。

這個合夥人可能和聯合創始人是兩碼事,聯合創始人可能是一開始的時候共同去創立的。而合夥人是未來在這個公司里面真正起到責任分擔,共同去規劃戰略,以及在未來公司整體推進起到非常重要的核心群體,統稱為合夥人。至於他的股份配比是多少,每一家公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但是在我的詞典里,合夥人一定是一個團隊,不僅僅是幾個人。公司做的越大,後面的合夥人一定就越多。我覺得在未來團隊規模里,10個人左右的合夥團隊一定會有的。

四、股權分配實操

股權配比問題

股份配比是大家經常碰到的問題。其實我在早期的時候股份配比是非常隨性的,甚至開始的時候跟我的聯合創始人股份配比是5:5對開。當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弊端後,我就和我的聯合創始人溝通,按照我們的投入和分擔的責任,最後變成了30%和70%這樣的比例。

還有比較實際的運用,比如合夥人公司的創立。比較早期的兩三個聯合創始人,他們基本上都會上營業執照。後續進來的那些合夥人不可能全都讓他們上營業執照,因為進出會非常困難。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再成立一家合夥人公司,用合夥人公司去持有你原本那家公司的百分之多少的股份,你用這家公司里面的股份,再去分配給後來加入的合夥人,這樣對公司未來的操作,包括合夥人的進出,一些合同的簽署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如何清除不合適合夥人

合夥人會有變動的,除非特別幸運特別有經驗,保證碰到的每一個合夥人都非常精準匹配到你給他設立的崗位和目標當中去。

其實在整個的公司發展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合夥人會被淘汰,一定會有一些合夥人因為客觀、主觀的問題,最終不能堅持公司原本設定的方向。這個時候,作為創始人需要立馬去用各種手段,談判也好,用一些引誘也好,把這樣的合夥人請出去,否則後患無窮。

如果是特別初創的階段,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的建議是重新註冊公司,重頭再來,否則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小問題也會變成無窮的後患。

初創企業不建議將利潤分紅

合夥人在公司里面的權益權利怎麽設定?有沒有項目分紅?

先說分紅吧,在早期互聯網公司肯定是沒有分紅這件事情的。因為早期都是沒有太多的盈利,即使有盈利,也應該是把錢放在發展規劃上面,而不是去考慮作為股東分紅的問題。第二是工資,早期都是不拿工資的,或者僅僅拿能保證生活的底薪。因為在公司發展早期,資金是非常緊缺的,合夥人作為夢想的引領者,最好不要占用公司錢財方面的資源。我覺得這是創始人和合夥人要做出表率性的問題。當然如果投資人的錢到了,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大家可以適當的領一些工資。一般好的公司創始人和合夥人定的工資都不會太高。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由王冀編輯,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07

兒童節上線“寶貝計劃” 滴滴切入定時預約出行服務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845.html

六一兒童節,之前一直被外界關註的滴滴“寶貝計劃”正式上線。首批將在北京地區開放測試,面向孩子年齡4-16歲的家庭。用戶可以直接在滴滴出行APP中進行預約,前五十名預約成功並且完成首次服務的用戶還將獲得360兒童智能手表一個。

在此之前,滴滴出行官方微博曾透露,將推出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預約出行服務,而此次推出“寶貝計劃”也意味著滴滴正式切入定時預約出行服務市場。

根據滴滴出行公布的活動規則,此次推出的“寶貝計劃”有包周和包月兩種服務可選,服務時間均為周一到周五,提前一周預約。 此外,用戶還可以選擇每天的服務次數,例如有的家長接送都需要的,就可以選擇每天一接一送兩次服務,有的家長自己開車送孩子上學,只需要有人幫忙接,就可以選擇一天只有一次接孩子放學的服務。

不過,把孩子交給陌生的司機,是否會有安全方面的擔憂?對此,滴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寶貝計劃”在車輛和司機方面都制定了極高的門檻。

首先,參與“寶貝計劃”的車輛全部為帕薩特、凱美瑞一類價格在20萬左右的B級車,按照國際標準,每輛車上都專門配備了國際著名品牌britax的兒童安全座椅。另外,公司也會為司機和乘客購買價值120萬人民幣的保險。

在司機篩選方面,此次參與寶貝計劃的司機全部為與滴滴平臺長期深度合作的認證司機,要求駕齡在五年以上,服務星級大於或等於4.9(5.0滿分),最近一個月內投訴率低於0.2%,無任何不良記錄,形象好,服務意識強,女性和本地戶口優先。

而為了保證車內的衛生情況,“寶貝計劃”專車將強制一周洗三次車。車內將配備兒童紙巾、礦泉水、急救箱等物品。未來,司機還將定期接受由滴滴組織的培訓,如搏擊術、教育學、兒童心理、急救等知識,保證學生用戶的乘車體驗,以及預防路上突發的各種情況。

此外,滴滴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項目目前還處於前期探索階段,出於安全等原因的考慮,暫時只接受有家長陪同乘坐的訂單需求。

據記者了解,這是目前國內首個針對孩子的接送服務,在美國洛杉磯的HopSkipDrive公司,也為7至17歲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專職司機,來負責接送孩子,這家公司剛剛獲得了39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資金。

滴滴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寶貝計劃”還處於初期測試階段,在產品和服務成熟後將面向全國進行推廣。此外,未來滴滴還將針對固定場景的出行需求推出更多訂制化的預約出行服務,類似為固定上下班時間的白領、定期去醫院檢查的孕婦提供接送服務等,如果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將創造出一個不亞於即時出行的新的增量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79

政策風向刺激新三板行情 市場反彈遭遇“定時炸彈”

自從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強調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後,三板做市指數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回升,市場持續漫長下滑以後終於有了企穩的跡象。

由於長期下跌,一些股票在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並購方的眼中已經相對低廉,擬IPO的掛牌交易變得活躍。另一方面,新三板市場正面臨著基金產品到期、限售股解禁等潛在的拋售壓力,市場可能仍在探底之中。不過,市場最大的調整因素仍然是政策的不確定性。

政策暖風刺激行情

從9月2日到9月9日,三板做市指數在已經持續下跌5個月後,終於迎來六連陽,上周五收於1083點,市場成交額擴大到9億元,反彈持續時間和成交量都接近5月底“創新層行情”的水平。

有業內人士認為,政策風向的轉換和部分優質股票超跌可能預示著新三板市場底部的到來。9月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機制,這是國務院會議首次強調新三板的交易功能。

8月28日,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公開演講中稱,股轉公司正在研究市場分層差異化制度安排。在促進市場交易方面,股轉公司已經完成私募基金做市的論證,能夠在年內推出。此外,QFII和RQFII參與新三板的政策可能很快出臺,而公募基金入市也在研究之中。

由於市場對降低投資者門檻、實施競價交易和轉板試點的預期落空,三板做市指數從去年11月公布分層管理辦法以來已經跌了9個月,跌破了去年恐慌性暴跌的最低點1103點,按照目前速度,有可能在年底跌破1000點。

北京知點投資創始合夥人馬起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新三板底部特征比較明顯,股票買得少賣得多,賣出一點量就把價格大幅打下。從融資的數據來看也是冰點了。現在監管層致力於解決流動性的預期比較明顯,而一些個股也開始出現活躍的跡象。”

今年6月以來,新三板完成的定增募資總額已經連續3個月不足100億元。9月以來,新三板只有23家企業完成定向增發,融資總額僅7億元。基金產品和個人投資者的市場參與度都降到歷史的低點。二級市場流動性緊縮向一級市場傳導正在引起監管者的關註。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里,政策在發生明顯變化。要解決新經濟替代舊經濟、降低雙創企業成本的問題,聚集了近一萬家的新三板應該是政策實施最好的平臺。這些企業上新三板付出很大代價,如果市場不能給它們帶來更多的融資,這種壓力也會增加。”

上周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已就《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表示,監管者在創業板、股轉系統、私募投資基金等市場建立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但是這些制度比較零散,相互獨立,需要制定統一的適當性管理規定。

《辦法》將分為普通和專業投資者兩類,統一了投資者分類標準和管理要求。根據《辦法》,專業個人投資者門檻可以選擇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此外金融資產不低於300 萬元或者最近3 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30 萬元的普通個人投資者可以申請轉化為專業投資者。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意味著新三板的投資者門檻將大幅降低。如果對創新層企業和基礎層企業實行不同的投資者門檻,那麽創新層企業的投資者門檻還將在新的統一專業投資者基礎上繼續降低。

市場反彈遭遇“定時炸彈”

對於新三板市場是否已經到達底部,市場尚沒有達成共識。

在上市公司眼中,一些新三板公司估值達到了“並購底”。截至上周,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已發生82起並購新三板企業的案例,其中有40多起發生在最近兩個月中,不少上市公司對掛牌公司的每股收購價格超過了掛牌公司在新三板的成交價。

神州信息(000555.SZ)並購部門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估值下調、收購價格降低,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個有利的變化。當然更主要考慮的是,上市公司與標的公司通過資本紐帶合作之後,是否能夠起到良好的協同效應與整合結果。”他認為,新三板市場估值不斷下調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的一個體現。

今年5月,神州信息公告以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11.52億元收購掛牌公司華蘇科技(831180.OC)96.03%的股權。華蘇科技4月29日從新三板摘牌,摘牌前總市值10.8億元。

目前,新三板整體市盈率估值已降至25倍左右,創新層的估值正在向20倍靠攏。與A股相比,新三板整體市盈率大約是中小板的一半,創業板的三分之一,盡管新三板企業上半年平均凈利潤增幅達到25%,超過其他板塊。

新三板的持續反彈還面臨三重障礙,基金產品退出、限售股解禁和政策的不確定性。

諸海濱認為基金產品到期是新三板市場最大的“定時炸彈”,可能導致市場急跌。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只是考慮公募和資產管理類產品的話,大量產品是兩年期、三年期的。今年年底大概會有二三十個產品會到期,到明年的上半年就會集中出現,大概數量接近100只。到今年6月30日,這批產品中約有55%的產品凈值都在一塊錢以下。”

原始股東也有可能成為市場拋售的主力,由於大量去年登陸新三板的企業完成股改已滿一年,限售股解禁也在迎來高峰期。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統計,從今年7月份到明年2月份,新三板每個月限售股解禁金額能達到四五百億元。不過,在過去三個月里,大股東在凈增持自家的股票。

北京洪泰君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曹水水對記者表示,市場低流動性、產品到期投資機構被迫退出將對個股產生劇烈沖擊,但這同時也是其中的投資機會。就交易策略而言,核心是在市場波動中買入低估資產並及時出清。他建議跟蹤產品到期的時間。同時,可以關註長期下跌或複牌暴跌的明星股以及擬IPO的掛牌企業,密切關註相關催化因素。

資深個人投資者大胡則向記者表示,“現在好多股票已經企穩,沒必要過於擔心大跌。小部分個股已見底,大部分垃圾股還會不斷下跌。”不過,他認為,市場還沒有見底,市場對政策有期待,但模糊時有反彈很正常,但短暫反彈之後還會下跌,是繼續碎步跌,而不會向下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500

3000萬年誤差1秒!揭秘天宮二號上的"定時神針"

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搭載了多種高精尖科學裝備。其中,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制的“定時神針”——空間冷原子鐘,有望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這將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對時間的精確測量。之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原子鐘都是熱原子鐘,精度最高對應300萬年誤差1秒。此次,由天宮二號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將激光冷卻技術送入太空,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進一步使時間精度提升10倍,意味著這臺鐘運行3000萬年才會有1秒的誤差!

如此精準的鐘到底有什麽作用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劉亮介紹,在太空中,空間冷原子鐘可以建立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有了這個基準,就可以把天上其他原子鐘同步起來,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更加精確和穩定的運行能力。

此外,冷原子技術的發展還將大幅提高許多實驗的精度,讓原來不可能進行的實驗成為可能。例如,開展深空導航定位。劉亮說,如果我們在太陽系中不受引力影響的拉格朗日點各放置一臺冷原子鐘,人類就可以超越近地範圍、在太陽系這個更大的範圍內實現準確定位,開展大尺度時空研究,包括廣義相對論在大尺度情況下是否成立等。

又如,空間冷原子幹涉儀可以取代空間激光幹涉儀,實現在軌引力波探測。劉亮介紹,探測引力波有多種手段,采用激光幹涉儀探測,需要三顆衛星,空間冷原子幹涉儀只需要兩顆衛星,技術難度和成本都有所降低。

同時,空間冷原子鐘還能測量引力紅移。根據廣義相對論,時間沒有統一的概念,在火星、月球等不同的引力場里,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天上有個原子鐘,地面也有個原子鐘,那麽一比較,就知道時間相差多少,然後利用這個時間差就可以測量引力紅移。”劉亮說。在不遠的將來,空間冷原子鐘的發展或許能讓科幻世界的諸多猜想得到明確的解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65

iPhone 7 也爆炸了?它們正在清除這顆定時炸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30/159026.shtml

iPhone 7 也爆炸了?它們正在清除這顆定時炸彈
拆彈的 拆彈的

iPhone 7 也爆炸了?它們正在清除這顆定時炸彈

讓鋰電池不爆炸的終極解決方案——固態電池是什麽?

三星不哭,蘋果也爆炸了。

美國科技博客 BoyGeniusReport 的一篇文章今天淩晨曬出,一部蘋果新 iPhone7 似乎也發生了爆炸。昵稱為 @kroopthesnoop 的網友在 Reddit 論壇貼出的一張照片,他的黑色 iPhone7 破損嚴重,屏幕開裂,邊框有明顯燒焦的痕跡。

蘋果的股價周四開盤應聲下跌。

此前,三星 Note 7 手機在全球已造成近 40 起爆炸事故。就在 9 月 26 日下午,又一部國行的 Note 7 發生爆炸,這是在中國 Note 7 的第四起爆炸事故了。

a28c058美國佛羅里達州用戶那桑·多納切(Nathan Dornacher)使用的三星 Note 7 爆炸,他之前在車內給 Note7充電。車的方向盤、儀表盤等已經面目全非。

2016 年 9 月 2 日下午,三星電子在韓國召開新聞發布會,移動部門總裁高東真對三星 Note 7 電池爆炸事件進行了公開道歉,宣布因電池缺陷問題,三星將停售 Note 7 手機,並召回 250 萬部 Note 7。

三星公司可能就此 “連續爆炸門” 損失近 50 億美金——作為貢獻韓國 GDP 超過五分之一的三星,這一次可真是驚動了國本

六天之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表聲明,強烈建議乘客 “在飛機內關閉 Note7 電源,不要使用或進行充電”。接著,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又正式呼籲 “請消費者停止使用 Note 7 並關閉電源”。 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多國航空部門連續發出警示,提醒乘客停止使用 Note 7,這里面也包括中國民航。

62BA.tm網民把 Note 7 裝扮成 “恐怖分子”,說 Note7 才是 “真正的炸彈”。

據三星自己說,Note 7 是手機鋰離子電池的電池芯出了問題。因為制造工藝失誤,電池的陰極和陽極相接觸,導致電池芯過熱從而引發爆炸。

爆炸一次不可怕,連續爆炸才可怕。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同樣由於電池、連續起火的特斯拉。

2015 年年末,特斯拉還忙著統計去年全球交付總量達到 50,580 輛的傲人成績的時候, 1 月 1 日挪威一輛 Model S 充電時突然起火——所幸車內無人。

由於特斯拉使用的動力電池是三元鋰電池,而三元鋰電池燃燒時不能直接用水或者二氧化碳撲滅,專用的銅粉水造價太高又不常見,所以當時的挪威消防隊員只能用泡沫控制周邊火勢,直到這輛 Model S 完全燒毀。

86CF.tmModel S 被燒毀畫面。

傳統鋰電池的安全性始終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人們的心頭。為什麽鋰電池容易爆炸?我們先看一下鋰電池的解剖圖:

f625169副本

普通的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電解質、隔膜組成。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奔跑”,完成充放電的過程。有了電解質,鋰離子才能 “奔跑”。正負極之間用陶瓷或者其他聚合物制成的隔膜隔開,電池的正負極因此避免了直接接觸。

安全隱患就在這個隔膜上。一旦高壓、過熱,隔膜很容易被穿破,導致正負極接觸,造成內部短路。據《科技日報》報道,三星為了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延長續航能力,采用了更薄的隔膜材料,所以才會事故頻出。

想想看,一輛特斯拉需要使用 7000 多節 18650 型號鋰電池,只要其中一節出了問題……

cfe03397000 多節鋰電池節電池在特斯拉底盤緊密排布。

只有一個改變才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把液體的電解質換成固體的。

固態電解質能讓電池正負極永不接觸。即使發生過熱情況,固態電解質只是熔化成絕緣體,溫度下降後又能恢複成固體,不會分解出氣體和多余的熱量。

如果一個鋰電池,換成固態電解質,它就叫做 “固態電池”。

342cbc5副本

人類在固態電池上探索的道路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最先生產出來的固態電池,不是那種厚厚的、或者圓圓的,而是像一層薄膜一樣。

第一個報道產出固態電池的是日本人。1982 年,日本 Hitachi 公司首先聲明自己產出了厚度小於 10 μm 的固態電池,是一層薄膜。但這塊電池的功率太低,無法驅動任何電子設備。

薄膜電池現在有更成熟的產品了。 2008 年,美國的 Infinite Power Solutions (IPS)公司推出了一種全固態薄膜電池。它只有一個指甲蓋大小、兩張紙厚,15 分鐘就能充到 90% 的電量,可充放電 10 萬次,使用至少 15 年。由於是全固態,這種薄膜電池可以隨意彎折,在 -40℃ 到 85℃ 溫度範圍、甚至水下一千多米都能安全使用。

2015 年, Infinite Power Solutions 公司被蘋果收購,開始研究用於可穿戴設備上的固態電池。可以想象,如果蘋果手表用上固態電池,就能解決續航時間以及體積問題了。

這種薄膜形狀的固態電池,在微型電子器件市場上應用廣泛。世界範圍內,有十幾家公司擁有薄膜電池的專利,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家,還有法國 Bellcore、美國 Cymbet、臺灣輝能科技、俄羅斯的 GS Nanotech 等。

924e688俄羅斯公司 GS Nanotech 生產的柔性薄膜鋰離子電池。

但薄膜電池生產成本實在太高。它需要利用一種叫做氣相沈積的技術,所用設備動輒上百萬。如果將薄膜電池用到手機上,一臺蘋果能賣到 100 多萬。

另外,因為電極是薄膜,薄膜電池能儲存的能量很少,別說電動車了,手機需要的電力都供不上。

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大容量的非薄膜型固態電池。但非薄膜型的電池,目前技術還不是很靠譜。

瓶頸主要有兩個:一是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太低,也就是鋰離子在固態中“奔跑”得慢,而電池是靠鋰離子在正負極間奔跑來實現充放電的,所以這意味著電池充放電慢。二是固電解質和電極接觸得沒有液態和電極接觸好,導致界面電阻太高,這會顯著降低電池性能。

在非薄膜型的電池里面,有三種材料可作為電解質: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有不少公司說自己在做以聚合物為電解質的電池,但他們做的其實不是聚合物固態電池,而是凝膠電解質,如 Sony 和三星。凝膠的狀態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其實根本沒有解決安全性的問題,凝膠電池的能量密度也難以提高。所以三星後來索性放棄了凝膠電解質。

其它絕大部分廠商,包括中國新能源科技(ATL),只是在隔膜上塗一層聚合物將隔膜與正負極粘接在一起。話說,ATL 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電池供應商,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 等企業供貨。

什麽時候固態電池才能夠進入大規模產業化?

大部分業界的人挺樂觀。《日經技術》認為,“ 預計 3 年內能出現性能為現有鋰離子電池 2 倍多的產品”。2013 年,美國能源存儲聯合研究中心(JCESR)則說,“ 5 年內(2018 年)開發出(相比普通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 5 倍、價格降至 1/5 的蓄電池”。

但科研領域的學者們都偏保守——他們認為 “畢竟研究出產品跟能形成產業是兩碼事”。2016 年上半年,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博士說:至少要到 2020 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出產的固態電池 “可能試水到商業化的程度”,而 “真正的全固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雖然工業上不可能實現液態到固態的飛越,但這不代表產業界在固態電池領域無計可施。峰瑞資本投資人朱祎舟 說,“我們可以尋找液態到固態的過渡方案。” 例如,從麻省理工孵化出來的鋰電池公司 Solid Energy Systems 的電解質,就是既有固態又有液態:先在金屬鋰電極上覆蓋一層固態電解質薄膜,然後加入一種準離子態阻燃液體。制成的電池跟傳統電池比體積縮小一半,還能提供更多能量。

“固態電池性能好,成本高,就先瞄準對安全性、穩定性需求高,又不計成本的行業。固態電池的制造過程跟傳統電池的不一樣,就要充分利用傳統電池的生產設備,避免重建整條生產線,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朱祎舟說。

在大容量固態電池做產業化的這條路上,日本遠遠走在全世界前列。豐田、日立造船都是固態電池界的領軍企業。2009 年,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啟動了 210 億日元計劃,舉國之力研究電池,希望能在 2030 年前開發出能量密度為現有水平 5 倍以上的可充電電池。從現在看來,這個時間可能被大大提前。

韓國也不落後,三星在日本也有個固態電池研究所——早點研發出來三星就能換上固態電池了。

日韓之後,依次是歐洲、美國、中國。

法國已經有電動車投入使用固態電池,但他們用的固態電池中間還是有隔膜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固態,而且目前尚無大規模應用。美國人則只有技術,沒有可以量產的產品,這里有創業公司一大把,比如:Seeo, Solid Energy System, Solid Power, Quantume Scape 等等等等。

中國人還處於研究階段,相關標的有清陶能源、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比亞迪、微宏動力等,研發進度有快有慢。其中,清陶能源位於江蘇盱眙,由南策文院士團隊組建。同時,南院士擁有中國第一個與全固態有關的專利。

08bfee9副本

i黑馬盤點了四家開發固態電池的公司,其中法國的 BatScap 雖然有投入使用的產品,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固態電池;其他公司目前還只有技術。

【BatScap】

BatScap 是法國博羅雷(Bollore)的子公司,開發了可以在電動車上使用的固態電池。開發固態電池的 BatScap 是博羅雷在能源領域布局的一個關鍵。

BatScap 做的是需要加熱的聚合物固態電池。因為在常溫下聚合物的離子電導率太低,意味著鋰離子在電極間奔跑得慢,充放電也就慢。加熱後,聚合物的離子電導率才能提高。

2011 年底開始,博羅雷利用自主開發的 EV “Bluecar”,在法國巴黎及郊外提供汽車共享服務 “Autolib”,即抵達目的地後交換車輛。這種汽車用的就是 BatScap 的固態電池, 規格是 30 kWh。目前這種 Bluecar 已有近 4000 輛,有約 900 座服務站和 4500 臺充電器,每天利用次數 1.8 萬次。

1b8abd6法國的固態電池電動車正在充電。

然而,電池需要加熱才能使用是難以大規模推廣的。電動車可以利用行駛中產生的熱量來維持 60~80 ℃ 的使用溫度。但停車時,必須要利用電池組內部的加熱器來維持溫度,每秒會消耗約 200 W 的電力,跟一個電冰箱差不多。在停車過程中需要一直連接充電器。有人做過估算,平均一年下來,停車時加熱器消耗的電力比行駛時所需的電力還多。

不過,據一名固態電池的技術人員透露,BatScap 的聚合物固態電池其實中間也有一層隔膜,根本不是我們所說的全固態。

【Solid Power】

美國 Solid Power 成立於 2012 年,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市,在科羅拉多科技中心擁有 650 多平方米的工廠。創始團隊有不少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CB)的教授與副教授。這些教授背景都十分強,比如僅 Sehee Lee 教授一人就有 18 項相關專利。

Solid Power 拿政府的錢比較多,2013 年獲美國能源部資助的 346 萬美元,科羅拉多州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部門(COEDIT)資助的 25 萬美元。2014 年底又獲美國空軍資助 290 萬美元。

Solid Power 固態電池的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 600 Wh/kg,是市面上電池容量的兩倍多。

【Sakti3】

Sakti3 是一位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教授在 2007 年設立的風險創業公司。Sakti 在梵文中是 “力量” 的意思,3 是鋰的原子序數,連起來就是 “鋰的力量”。這家公司是用蒸鍍的方法制備無機固態電解質,並且宣稱已能實現高效率量產。

9f9af76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安·瑪莉·賽斯特里(Ann Marie Sastry)是公司的 CEO。

值得一提的是,Sakti3 2015 年獲得家電巨擘戴森公司 1500 萬美元融資,年底被戴森以 9000 萬美元收購。2016 年 9 月,戴森宣布投資 14 億建立電池廠。

Sakti3 宣布已制造出能量密度達 550 Wh/kg 的電池,這一能量密度要比普通鋰離子電池的高大約 50%,電池蓄電量是特斯拉現在使用的鋰電池的兩倍。Sakti3 對媒體說,他們在其位於密歇根的小型試驗場已制造出這種固態電池的原型,預計在兩三年內實現商業化。

然而,業內針對 Sakti3 的聲音真不少。不少科研人士都認為:“Sakti3 沒有產品,只是在炒作固態電池概念”。

【豐田】

2013 年時,豐田宣布,計劃在 2020 年全面實現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其能量將是鋰電池的三到四倍,並在接下來幾年使用鋰空氣電池。

許多日企都非常重視離子導電率。離子導電率高,意味著鋰離子在正負極間 “奔跑” 得快,充放電的速度就快。而硫化物電解質在常溫下的離子導電率與液態電解質相近,所以有許多日本公司在研究硫化物。豐田就是個代表。

根據豐田 2014 年發布的專利,他們研發的全固態電池,改善固態電解質和電極接觸差的問題,用濕塗工藝來制備中間的電解質,讓電解質變得很薄,從而減小電池體積。同時豐田放大了電芯尺寸,將電池面積擴大了 50 倍,容量提升了一千倍。

fe8fb05豐田在實驗中將固態電池用在電動小車上。

據蘋果一名技術人員透露,豐田固態電池產業化很可能不會使用上面說的材料,他們公布這項專利也許只是為了誤導產業界。

 

參考文章:

Solid Power 官網:http://www.solidpower.com/en/home/

Sakti3 官網: http://sakti3.com/

《日經技術》:《超越鋰電 · 全固體電池一躍十年》

Xu, Xiaoxiong.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State-of-the-art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J].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2(4): 331-341

電池爆炸 鋰電池 固態電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31

“股權分配”這顆致命的定時炸彈,創始人該如何解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4/159616.shtml

“股權分配”這顆致命的定時炸彈,創始人該如何解除?
阿爾法公社 阿爾法公社

“股權分配”這顆致命的定時炸彈,創始人該如何解除?

股權什麽時間分,怎麽分,怎麽兌現?

本文系阿爾法公社(ID: alphastartups)對i黑馬的投稿。

文|Alex 蔣亞萌(阿爾法公社創始合夥人)

股權分配的缺陷是一顆埋在團隊心臟的定時炸彈,能量足以使團隊瞬間崩盤。

而且,股權分配缺陷非常普遍,我見過的團隊有三分之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一般,問到創始人創始團隊股權分配,如果有明顯的缺陷,談話就此而至。一是因為分配缺陷帶來的巨大風險,二是因為懷疑創始人本身的判斷力。

股權分配問題發生在創始團隊形成的最早期,因此像先天殘疾,令人痛心,但是難以逆轉。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在那個階段,創始人忙於開發、搭團隊、談離職、找融資,往往對股權分配懵懵懂懂。創始人之間談得最多的是兄弟感情,對談利益談權力遮遮掩掩。

股權分配,可以成為公司高速增長的發動機,也可以成為埋在心臟的定時炸彈。

先說一個我接觸的真實的案例:

張碩(化名)已經拿到兩個基金的口頭承諾term sheets,成功在望。就在我準備打印term sheet給他的時候,我問他:

“你們三位創始人,你和田江都全職了,另一位陳大鵬,之前你說拿到天使投資就全職加入,定了嗎?”

“他現在還出不來。”

“那他30%的股份怎麽安排的?”

“工商登記,那30%是在他名下的。因為項目剛開始的時候,大鵬和我們的投入一樣多,而且他商業經驗最豐富,投資人都是他介紹的。”

“他沒有全職,股份就已經在他名下,這是個巨大的風險。Term現在我還不能給你,你和大鵬必須談一下。我的建議是他的股份轉到你名下代持。等他全職之後,再進行正式分配。希望大鵬從公司的大局著想,是他的終歸是他的。”

張碩接下來的一周進行了痛苦地談判,其挫折感遠遠大於他和投資人談融資。期間,我和另一位投資方也和陳大鵬直接打過電話,嘗試讓他全職加入或者股份轉讓給張碩代持,或者至少是部分轉讓。但是,都被拒絕了。投資人無法繼續推進投資。張碩非常痛苦。兩個月後,我驚訝地聽說,張碩被其他兩個創始人逼出局,被迫離開公司。

一顆定時炸彈,讓團隊崩盤,張碩近半年來的心血付之一炬。我記得當時安慰張碩,“現在看,你們幾位創始人的沖突遲早會發生,只是它發生得這麽早而且這麽劇烈,導致團隊分裂,讓你很難接受。早點發生也好,不然枉費更多青春。”張碩後來創業,順利拿到融資。

由此,講一下創始人怎麽解除這個致命的定時炸彈。股權什麽時間分,怎麽分,怎麽兌現。以及常見的定時炸彈有哪些。

1. 股權什麽時間分

建議:沒搞清楚,不要急於分。

上面的案例中,創始人身份和職責還沒有確定下來的時候就過早進行了股權分配。隨著公司發展,創始人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團隊分裂。關於分配時間,一個原則是:股權應該在創始人的角色、分工、是否全職、之前貢獻、未來貢獻等有共識之後,盡早確定下來。現實中,達成這個共識需要一段時間。

創始人還沒有搞清楚,可以有初步分配方案,但是一定說清楚在什麽時間點根據什麽情況進行調整,例如獲得第一筆融資、某個創始人全職加入等。不清楚的時候,不建議把分配確定下來,更不建議去工商登記做正式變更。

2. 股權怎麽分

建議:抱有正確的心態,利用科學的工具,獲得公平的結果。

首先,我想先強調一下股權分配的正確心態。

回到問題的根本,為什麽要分配股權?股權分配機制是對未來產生的價值進行合理地分配,同時也約定對公司的控制權。創始人應該利用這個機制最大程度地調動自身的驅動力和潛力,為公司的高速發展打造一個強大的發動機。

股權分配不是挖空心思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不是強取豪奪,不是比誰更精明會算計,不是試探人性的底線!被壓制的情緒,被歪曲的道理,不會煙消雲散,它們會時刻尋找別的出口,有時表現為幾句抱怨,而在關鍵節點上,例如新一輪融資、公司並購或者上市,它們會演化成完美的風暴。

其次,講講分配的技術層面問題。

創始人股權本質上是根據每個創始人對公司未來的價值貢獻而進行分配的。註意,是“對公司未來的價值貢獻”。而不是今天誰出的錢多,誰就一定是老大。創始人可以一起參考下圖里面的不同任務,坐下來一起想一想,量化一下。蘋果最開始的股權比例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45%,韋恩10%;谷歌,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紮克伯格65%,薩維林30%,莫斯科維茨5%。

bbe2021

how to split equity

同時,我還找了兩個網站工具,幫助創始人計算:

Foundrs.com

eShares

最後,股權分配應該達成公平的結果。

技術操作其實簡單。有的團隊用了模型,用了工具,進行了量化,但是事後依然出現了分崩離析;有的團隊是拍腦袋決定的股權分配,但是一直團結到勝利的最後一刻。為什麽?這些技術性因素不是全部,甚至是次要的。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團隊分配股權,根本上講是要讓創始人在分配和討論的過程中,從心眼里感覺到合理、公平,從而事後甚至是忘掉這個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這是最核心的,也是創始人容易忽略的。因此複雜、全面的股權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顯然有助於各方達成共識,但是絕對無法替代信任的建立。

公平分配股權的團隊會走的更遠。因為這個分配不但體現是利益也是尊重。如果你的聯合創始人感覺沒有被尊重,他某一天會離開。

3. 股權怎麽兌現

建議:必須逐步兌現。

股權劃分完了,必須要有相應的股權兌現約定(Vesting),否則股權的分配沒有意義。這是說,股權按照創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數/月數,逐步兌現給創始人。道理很簡單,創業公司是做出來的,做了:應該給的股權給你。不做:應該給的不能給,因為要留給真正做的人。

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5年兌現。比方說按照4年兌現,從公司獲得正式融資後開始計算,工作滿第一年後兌現25%,然後可以按照每月兌現1/48。這是對創始人之間能夠長久承諾、相互支持的保障。誰也沒辦法保證,幾個創始人會一起做5~7年。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是某個(些)創始人由於各種原因會離開。不想看到的情景是,2個創始人辛苦了5年,終於做出了成績。而一個幹了3周就離開的原創始人,5年後回來說公司25%是屬於他的。沒有股權兌現約定,股權分配沒有意義。

4. 常見的股權分配定時炸彈

原則和方法講完,說幾個常見的股權分配缺陷。

種子或者天使融資出讓過多。超過15%以上都會對後面A輪不利,最好在10%以內。天使出讓的15%加上A輪的20%~25%,A輪之後團隊還有60%~65%左右,如果再後續融資,團隊比例偏少。

老東家占股過多。一般是大公司內部孵化項目獨立發展。和第一條同理,老東家占股超過15%則會有不利影響。

出資的背後大老板占股過多。一般是金主或者是關鍵資源方,出錢或者提供關鍵資源,有的占股超過50%,但是並不全職或者根本不參與公司運營。如此安排創始人和團隊整體比例很少,這種團隊走不遠。

開篇案例提到的,沒有全職的創始人。沒全職加入根本就不能做為創始人,股權當然不能分配。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說,善良比聰明更難,選擇比天賦更重要。當創始人面對股權分配這一創業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選擇時,這句話尤其值得我們深思。有智慧的創始人利用機制去激發人的善良和追求,而不是引發人性的奸詐和猜疑。這更多是一種價值觀,而不是具體如何分配。

股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98

定時定額買基金 助分散投資

1 : GS(14)@2015-09-27 02:28: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5/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26歲的Nadia是一位美容師,在美容店從基本的學徒做起,由於對這個行業充滿熱情,一直認真工作,加上在閒暇之餘努力進修相關技能,5年後的今天就當上美容店的管理層。她抱覑更大的志向,希望能在5年後獨當一面,自資創業當老闆,為更遠大的目標鋪路。
广告

Nadia一直嚮往歐洲的生活模式,也愈來愈發覺年青人在香港上游的機會愈來愈少,加上近年本地中港矛盾事件頻頻發生,更令她萌生移居海外的念頭。Nadia初步訂立了10年目標,希望10年後能移居葡萄牙,藉此取得歐盟護照,從而能定居神根國家。Nadia預計5年後創業基金所需約80萬元,投資移民所需資金約500萬元。

Nadia目前每月薪水加上佣金約33,000元,扣除生活開支、進修費用、娛樂及稅務支出,一個月平均有18,000元結餘。

Nadia明白靠銀行存款加上利息,將難以達到創業目標,趁現在還年輕,可承受相對高風險理財產品,很想知道除了放銀行生息之外,還有什麼投資工具可運用。與此同時,Nadia缺乏投資知識和概念,也不想過於冒險,只希望藉機做好規劃,有條理地達成目標。由於工作關係,Nadia有客戶是資深股市投資客,偶爾會給予她一些「number」,可惜她只會買不會賣,導致股票投資賺錢機會大減。故此Nadia希望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透過港股作為日後投資方向。

對於現今的上班族來說,時刻緊盯全球金融市場變動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筆者建議Nadia交由投資機制來做定時投資。常見的「定時定額」基金投資,是不錯的選擇,好處之一是運用時間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二是利用基金組合裏的資產配置來把資金分散在不同的資產類別和板塊。

投資單一地區 風險較大

鑑於距離完成創業基金及移民資本的目標時間不同,筆者建議利用兩個不同的投資組合作部署,5年屬於短期,故5年期組合不宜太進取,股債建議比例為60:40。10年期組合的股債比例則為80:20。除此以外,筆者建議Nadia善用現存的積蓄,除了留起半年支出作應急儲備外(90,000元),其餘的應該找更好的增值機會。投資香港股票屬於單一地區投資,相對風險較大,預期回報也較高。若Nadia堅持投資港股,筆者建議她多投資於市值較大、公司背景較穩健、抗跌力較強的藍籌股。

假設230,000元投資於港股,每年預期回報為10%,5年後能為Nadia累積約40萬元。倘若5年期的月供基金計劃回報為8%,要累積距離目標餘下的40萬元,Nadia需要每月把5,408元分配於此,保守一點,筆者建議每月投入約5,400元。

運用加薪資金 增加投資額

每月剩下的12,000元投資於10年期、配置較進取的基金組合,假設每年回報能達到9%,10年下來,Nadia的移民夢便成功了一半,共累積約234萬元。為了確保最終夢想能達成,Nadia可考慮減少日常不必要的支出或娛樂,又或好好運用每年加薪的資金增加投資額。與此同時,也祝Nadia五年後創業成功,尋找更大的現金流,好讓早日達成移民夢。

最後,雖然Nadia沒有提供個人保險策劃的狀況,筆者也順道建議她留意自己有否足夠的醫療及危疾保障,避免不幸有狀發生時迫於動用大筆資金,影響了她原定的計劃。

傅惠賢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顧問副總監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傅惠賢 理財信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