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微軟頻換大中華掌門 李華華

2008-11-17 AppleDaily

IT界挖角真係平常事,內地傳媒報道,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一職懸空咗年幾,終於搵嚟摩托羅拉亞太區前總裁梁念堅坐上。微軟似乎特別鍾情摩記高層,呢次已經係第二次喺摩記手上挖走掌門人。

新 上任嘅梁念堅係澳門人,據講喺香港同加拿大讀過書,識中文,唔單止係公關人才,同內地政府及客戶嘅關係都唔錯,又係企業管治專家,所以上任後會整頓微軟大 中華區嘅架構,包括成立大中華區戰略決策委員會,度吓有乜橋融入大陸市場;同埋3年內揼10億美金,搞大內地嘅研發工作。

16年轉6個CEO

梁念堅嘅經歷同專長,同上任掌門人陳永正幾似,都係摩記前董事長兼總裁,同「政府公關高手」。微軟大中華區掌門人個位,16年嚟轉咗6個CEO,冇個做得長過兩年,陳永正叫做最長一任(約4年),但佢上年忽然轉投NBA中國,唔知梁念堅破唔破到紀錄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

現金股-大中華實業(431)(2)

(原介紹股份有3篇,但第1篇卻遍尋不獲,剩下第2和第3篇,若其他人能找到這篇文章,請告知)

此篇講述其為何有兩億現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19/LTN20020219015_C.doc
在2002年,中國未名投資以一價值1.6億的擺花街物業,換取11億優先,年利率0%,及5億的新,完成後,中國未名多成為股東,另外,公司易名大中華實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1/LTN20040301103_C.pdf
收購農業業務51%股權,作價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22/LTN20040422162_C.pdf
欲以賤價2,800萬出售擺花街物業予一名陳姓「獨立第三者」但失敗。

這次出售和收購擺花街物業有關連,目的在用公司錢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3,000萬減一些必要費用是2,800萬,但最終失敗了,可算是公司的一點幸運,這次收購失敗令公司有翻身之日,但該次農業收購仍然繼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23/LTN20050323164_C.pdf
農業業務51%權益減至500萬,最終成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23/LTN20050923021_C.pdf
二零零五年中期業績,公司只得二千多萬現金,有負債一億二千萬,但擺花街物業仍在,重估盈利是公司的盈利來源。


後來收購合營51%股權,花了五千八百萬,該合營持有江蘇倉儲業務七分之六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302/LTN20060302033_C.pdf

二零零六年中期業績,現金情況依舊,但負債已增至1.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925/LTN20060925067_C.pdf


公司出售擺花街物業,套現四億四千萬,錄得特殊盈利一億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220/LTN20061220064_C.pdf


公司出售的效應未出現,所以雖有五千多萬現金,但仍有一億八千萬負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20/LTN20070420297_C.pdf


最後就成為前文的情況。
http://space.zkiz.com/?uid-38-action-viewspace-itemid-1667


你 可以見到,這個物業令公司轉入中國未名之手,由於其後的情況,加上控股不穩,使中國未名損失甚巨,導致以令其不惜一切以其他收購名義拿公司錢以賤價收購該 物業,順使售出公司控股權,但最終失敗,所以又心生一計,全面控制公司股權(詳見下篇),以便取回該值錢物業的控制權,該公司因此物業的控制權而動,最終 使公司獲大利,有能力替公司全面收購該倉儲業務的控股權,成功令公司轉營,但吉兇未定。

最後一篇就講述公司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8

現金股-大中華實業(431)(3)

該公司的歷史如下:

該股票前稱詠輝國際,本業是從事OEM分判,製造手袋、哥爾夫球袋業務。其後因股東炒樓炒股,陷入財困,公司債務有八億多,其附屬更遭入稟清盤,股東更要轉讓股份還債。

以下是當中的負債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614/LTN20000614020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11/LTN20000711015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31/LTN20000731023_C.doc
看見公司出問題,股東不停減持股份。

公司又不停配股減債,股東的股權亦隨之降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807/LTN20000807020_C.doc
以0.1元折讓配售4.4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926/LTN20000926034_C.doc
又以0.1元折讓配售3.0637億

其後更要兩次延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1017/LTN20001017025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1101/LTN20001101012_C.doc

為何要以0.1元配股呢?

因為股份票面值是0.1元,所以不能以低於0.1元配售股份,可見0.1元是最低配售價,我們由此知道他們「要錢唔要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28_C.doc

公司宣佈解散詠輝實業,並以Royal Treasure 取代經營詠輝實業的業務,以擺除其債務問題,防止令債務問題影響營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31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31_C.doc
發新公告後不久,該公司宣佈以配售價為0.15元,配售3.0637億大中華科技及七名獨立第三者,並宣佈易名大中華科技控股。前董事同時辭任職位,由新人補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30/LTN20010330030_C.doc
公司公告欲收購一家營業額達四億元,盈利達一億的線路板企業,並委任財務顧問,目的如何,非常明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07/LTN20010507032_C.doc

Power Chain 認購15億新,每0.1元,完成後Power Chain 成為股東,持有41.16%股權,Power Chain 由劉韻婷持有37%、周賢儒持有23%、石志鵬及陳俊吉各持有20%。劉韻婷來頭不少,是國民黨劉泰英的義女。

Power Chain取得控制權後,作出了和不少公司換及配股的動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23/LTN20010523012_C.doc
配售2.5億,每0.238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25/LTN20010525026_C.doc
招商箨辰(現已轉讓給黃坤,易名東方明珠創業,632)認購50,000,000,每亦為0.238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613/LTN20010613049_C.doc
Power Chain認購15億的計劃,改由Power Chain 認購12億,和它有關係台灣海峽旅行社認購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810/LTN20010810028_C.doc
公司配售5億,每0.163元。

經過解除Power Chain股份凍結(當然為了要減持股份退出)及多次轉換董事後,班子轉,其實已為下次改組做準備。

解除Power Chain 股份凍結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928/LTN20010928043_C.doc

轉換董事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17/LTN20011017044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30/LTN20011030042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09/LTN20011109039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19/LTN20011119042_C.doc

在班子轉換完成後,就迎來這份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27/LTN20011127029_C.doc

公司和恆鋒集團(現易名特速集團,185)旗下的海峽集團(現易名中國燃氣,384)互換股票,發行6億,以6股大中華科技換1海峽,變成持有1億海峽股權,大中華科控和海峽集團互換股份後,大中華持海峽8%,海峽持大中華11%。

由此公告可見,Power Chain已減持9.5億,持減至2.5億,以減持平均價0.15元計算,套現1.35億,減除認購成本1.2億,實際上已收回成本,並有錢入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928/LTN20010928043_C.doc

公司償還3,900萬予中華世紀,以1,400萬現金及發行2.5億,每0.1元的新支付。旗下的Bondwise並和Brandon協議,由之提供3,500萬無抵押貸款,並以Tech-Finance作抵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03/LTN20020103031_C.doc
由 於Bondwise 的3,230萬無抵押貸款不能償還,Brandon並宣佈不能繼續此等貸款,於是出售該筆貸款抵押品予Better Reward,套現1.07億,扣除3,230萬貸款後,並獲發還5.4%科達控股(673,現名中國衛生控股),這個又是一個套現手段,真是高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09/LTN20020109036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29/LTN20020129050_C.doc

經過兩次小換班後,之後又來一個洗牌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19/LTN20020219015_C.doc
中國未名投資以一價值1.6億的擺花街物業,換取11億優先,年利率0%,及5億的新,完成後,中國未名多成為股東,另外,公司易名大中華實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13/LTN20030113057_C.pdf
公司一百合一遭否決,但都要五十合一,數由六十八億,減至一億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09/LTN20030909034_C.pdf
配售2,759.8萬予獨立第三者Chiu Winterman,每0.221元,集資500多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209/LTN20031209104_C.pdf
配售3,310萬予獨立第三者黃賴培,每0.231元,集資近700萬。

兩者都是主席在「社交場合」中認識,那個擺花街物業都值1.6億,以幾百萬出售16.67%股份給他們,意欲何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1/LTN20040301103_C.pdf
收購農業業務51%股權,作價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22/LTN20040422162_C.pdf
欲以賤價2,800萬出售擺花街物業予一名陳姓「獨立第三者」但失敗。

(這次售出和收購擺花街物業有關連,目的在用公司錢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3,000萬減一些必要費用是2,800萬,失敗了,當然......,請看下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30/LTN20040430344_C.pdf
簡志堅先生出場,認購3,970萬股份,每0.2898元,公司集資1,1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531/LTN20040531133_C.pdf
現主席退任為副主席,簡先生成為該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出售公司主要資產的物業,加上連配兩次,這些人都是在「社交場合」中認識,第三次真命天子終於出現,三次配股佔公司總股份超過40%,加上中國未名的股票,已超過50%,若合起來已成單一股東,前兩人應該是甚麼來的,大家應該明白,其實是為簡先生入主鋪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702/LTN20040702036_C.pdf
在一個月之後,簡先生又出售全部股份予陳長貴先生,每0.3元,微賺離場,更辭了在公司的職務,公司副主席,又重新變成主席,究竟他們想玩甚麼呢?估計簡先生已知道些甚麼,估計是看見自己因物業未能沽出,沒有可能取得公司控制權而退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928/LTN2004092823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201/LTN20050201079_C.pdf
公司班子又不停更換,加上剛才的情況,十之七八又洗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23/LTN20050323164_C.pdf
農業業務51%權益減至500萬,回復合理估值,因不用再做勾當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20/LTN20050620040_C.pdf
真命天子至今出現,確實沒猜錯,這人購入了前三次配股的所有股份,每0.5元,共作價4,700萬,持有收購公司的人只得23歲,並是中國未名的董事,是不是人頭成疑問,中國未名派正式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前三人大賺而歸。公司主席辭職,由該位23歲的主席取而代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5/LTN200508051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719/LTN20050719025_C.pdf
公司又換班,這次全面收購又取得9.27%的股份(約2,200萬),中國未名派已控制接近64%的股份,成功完全控制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05/LTN20050905140_C.pdf
用和財顧同一的配售代理以0.5元配售4,760萬,集資2,380萬,接貨者是誰,大家應該知道。

其後的歷史,請看(1)和(2)吧,以此看來,公司的貨源已經很集中,但是2007年已經炒上,應該散了點貨,不過價已經回穩,加上公司折讓甚大,盤子又少,非常有價值,但需要超長的耐性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9

兩宗0、2、3賣殼事件(稍改)-大中華科技(8032)、科鑄技術(2302)

這兩天有兩隻股賣殼,股票編號都是有0、2、3,一為大中華科技(8032),一為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8/GLN20080508005_C.pdf

昨早,大中華科技(8032)停牌,宣佈有重大控股權變動,或致全面收購發生,應該是賣殼了。

該公司2000年4月科網熱潮以每股1.28元,發行2.02億股上市,2000年6月無端購入一殺蟲劑公司60%權益,該殺蟲劑公司更進軍科網業務,真是好笑。2002年末在股市低潮之下,收購一家健康產品公司80%股權,以現金5,400萬,配售1.36億股,每股0.28元,即可見該公司雖名科技亦不科技。

其後在2006年7月又再2供3,每股一分五,發行約12億股,集資只1,800萬元,可見貨源應已集強者之手。

公司股數超過20億股,其中約65%由大股東持有,街貨約有7億股,公司有370多家證券行持有,持股最多十大股票行約有5.2億股,佔26%,剩下360家證券行只有1.8億股,約佔總股本9%,非常集中。

這家公司在這幾星期不停在十大升/跌幅榜出現,我也不知為甚麼,但現在已經知道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281_C.pdf科鑄技術(2302)在數星期前連破數次52週新高,都不知有甚麼事,其後徘徊約一個月,今日突然急升約50%,至最高位1.89元停牌,其後公佈導致控制權變更的交易。

該公司由華置(127)主席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為大股東,在2002年低潮發行5,500萬股,集資只4,000餘萬元。主要從事鑄模業務,這幾年業績因成本上升規模少,公司盈利不停下跌,在2006年投資約3,500萬開設上海新廠,導致上年虧損約400萬。

公 司股本2.2億股,其中31%由劉氏持有,約40%由兩位高管持有,街貨只8,200多萬股,只有63家證券行持有,其中最多那家證券行已持2,900多 萬股,佔約35%街貨,頭10名證券行共持有約7,300萬股,佔上了90%街貨,剩下53名股東只佔900萬股,佔公司股本4.5%,供求如此不平衡, 看來復牌後應該非理性急升。

賣殼需時約七至八個工作天的審查,預料公司在五月下旬才能恢復交易,記得留意復牌日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

六大質疑拷問大中華第一妖股 蒙古能源估值調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70913/18213976540.shtml

 本報記者 高韜

  地下還沒挖出一塊煤,股價卻已先飛到了天上。

  創造這一奇蹟的香港蒙古能源有限公司(0276.HK,下稱「蒙古能源」),是香港第三大富豪鄭裕彤旗下新世界(7.22,0.23,3.29%)發展(0017.HK)的關聯公司。2月7日宣佈變身能源股,股價從0.27港元開始「起飛」,最高時為8.98港元,以52周低位計,上升達55倍,被市場人士稱為「香江第一妖股」。

  股價「坐火箭」的動力,來自於該公司宣佈收購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幾處尚未探明儲量的「巨型煤礦」,公司還不失時機地拋出消息:鄭裕彤父子入股,高盛入股,採礦區擴大,建設電廠,投資新疆等地,簽約數家大型國企……

  每週六陪鄭裕彤到粉嶺高爾夫球總會打球,被香港人稱為「彤叔掌櫃」的蒙古能源董事會主席魯連城,正是策劃上述精彩好戲的「狠角色」。

  目前為止,香港沒有任何分析師跟蹤該股,而煤炭行業的專業投資者也對蒙古能源的未來收益持保留意見。《財經時報》記者發現,蒙古能源存在多處懸 疑。蒙古的能源政策,導致煤礦產權的不確定性;該公司號稱的「10億到20億噸儲量」,竟是上世紀60年代俄羅斯無名氏勘探的數字;從蒙古國運到新疆,運 輸本身是個難題;新疆、甘肅煤炭資源豐富,進口外煤多此一舉;簽約的幾家「主要國有企業」可能不存在,而所有和蒙古能源有「染」的公司,公司網站難以查到 合作相關信息;蒙古能源目前在煤礦基地設施建設上只投資了4000萬元,連百萬噸級別的煤礦都建不起來,更別提億噸級煤礦了。

  「香江第一妖股」與「大中華第一牛股」

  蒙古能源,前身為新世界數碼基地有限公司(下稱「新數碼」)。2000年,科技網絡股泡沫破碎後,淪為一家殼公司,其主業經營連年虧損。

  2007年2月7日,新數碼宣佈,以12億元收購蒙古一個佔地34000公頃煤礦,並改名「蒙古能源」,此後股價從0.27港元開始連續攀 升,5月31日宣佈收購第二個大型煤礦,股價更急升至6月1日最高價8.98港元。短短三個月股價暴漲32倍,以52周低位計更升達55倍。

  如此漲幅,遠遠超過了內地A股市場的2006年「第一牛股」泛海建設(4.21,0.14,3.44%)(漲幅666%)和最近一年的最大個股漲幅(成建投,1718%)。市場人士已經悄然將之稱為「大中華第一妖股」。雖然近日隨大市有所下跌,9月11日仍報收7.65元。

  以8港元計算,該股票市值達230億元,比大型國企煤礦H股兗州煤業(23.26,1.77,8.24%)(1171.HK)市值還高出26億港元。

  香港市場人士大都視蒙古能源為「炒股」(炒作),不少投行研究員對其持保留意見而不願直接置評。

  香港《信報》4月23日報導稱:「主席魯連城對外間評公司為『炒股』甚為在意,他曾對香港媒體激動地說,待真正勘探出能源後,公司價值將大大增加。」

  香港《文匯報》9月4日報導稱,「蒙古能源3.4萬公頃的專營區當中300公頃的初步勘探報告,估計該區域蘊藏約3.4億噸煤炭資源。

  蒙古能源法務總監高朗表示,雖然礦區焦煤含量有待進一步分析,以每噸動力煤400元估算,3億噸煤的資產值就達1200億元,扣減25%外蒙出口稅,資產值也達900億元。

  千億價值的藍圖目前只是「紙上談兵」,但蒙古能源的股東們賬面上卻大獲全勝。有內地媒體報導稱:「一家香港大型中資券商的經紀人證實,有一北京 大戶通過他們以0.45港元買進蒙古能源,以5港元出貨,淨賺千萬港元,此大戶套現後即在香港旺地以1400萬港元買進一座豪宅。」

  魯連城的「連城訣」

  人如其名,作為香港鼎鼎有名的商人,魯連城在蒙古能源的「運作」上,也擁有一套自己的「連城訣」。

  首先,「中國牌」和「蒙古牌」雙管齊下。魯連城曾說:「蒙古煤礦不在中國境內,因此不受中國能源政策的規管;而中國缺電,產出煤後卻可向內地供輸能量。」

  魯連城還邀得一些重量級合作夥伴「搭灶」。2月7日,鄭裕彤、鄭家純父子通過其私人公司—周大福珠寶金行認購新數碼數億元股份,成其第二大股 東,後又增持1000萬股股份,持股量增至13.85%。魯連城主動通過公關發出新聞稿,披露公司獲得高盛入股9.2%。另外,蒙古能源還和內地一些「主 要國有企業」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業內人士指出,魯連城為刺激股價而發佈利好消息的節奏把握相當高明。2月7日,宣佈收購蒙古西部煤礦;4月2日,和新疆兩家企業簽訂每年分銷 140萬噸煤炭合約;4月10日,和蘭州兩家電廠簽訂每年分銷320萬噸煤炭合約;5月8日,披露高盛入股事宜;6月13日,出售新世界移動控股有限公司 權益;7月3日,披露煤礦基地設施建設合同。

  8月,市場質疑聲尖銳,蒙古能源股價大幅波動。魯連城頻頻發佈消息:8月13日,和多家公司訂立協議,共同投資新疆能源項目;8月14日,與 「中國航天技術發展總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8月21日,與「國家電力投資總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8月31日,成立合營公司準備收購新疆項目;9月10 日,與「中國石油(10.03,0.07,0.70%)總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

  除了這些戰略舉動,魯連城對戰術細節的把握同樣精妙。在4月22日的股東特別大會後,魯連城在特別舉行的記者會上故意透露「小秘密」:在注入項 目前,他曾親自飛往該煤礦,還把撿回來的一大塊煤放在辦公室內。而《財經時報》記者瀏覽蒙古能源公司網站發現,「關於蒙古能源」欄目中沒有任何內容,子欄 目「我們的業務」、「健康、安全和環境」也是空白的,但另一欄目「新聞中心」下的「照片廊」卻放滿了「煤礦」、「科布多省照片」甚至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 照片。

  資本運作高手向來擅長講故事。魯連城在描繪胡碩圖煤礦面積時,用了一句形象的話:「佔地有三分之一個香港大」,地狹人多的香港人對此驚愕不已; 形容第二個煤礦時,又稱,「加起來有三分之二個香港大」,此話第二天直接成為當地報紙報導的標題。新疆項目尚未明了,魯連城就對媒體興致勃勃地表示,「新 疆項目將比蒙古項目還大。」

  六大懸疑

  蒙古相關法律規定:蒙古所有的礦山資源都是國有的,一旦出現問題,國家有權收回;而蒙古各省有權隨時將轄區內的任何區域作為「特殊用地」加以保護,即使是正在進行勘探和開採的區域,被收回的例子也出現過多次。

  但令人奇怪的是,蒙古能源好像並不「擔心」此事,也從來沒有這樣的「風險提示」。

  胡碩圖煤礦可產煤炭30億噸,代價只要12億港元,和其它在蒙古開礦的同行相比,似乎「便宜」了不少。俄羅斯北方鋼鐵集團獲得蒙古塔本陶勒蓋煤 礦25%份額,條件是幫助蒙古建設1500公里長的道路。塔本陶勒蓋煤田已探明儲量64億噸,價值3000多億美元。相比,胡碩圖煤礦產量為對方二分之 一,只要12億港幣;俄羅斯人獲得25%股份,卻要投資1500公里長的道路。難道俄羅斯人比魯連城笨太多了?

  蒙古能源公告顯示,「胡碩圖煤礦區擴大區擁有10億到20億噸的煤炭儲量。這一數字是由蒙古地質及礦物資源研究院屬下科學院,根據俄羅斯地質學家1960年代對採礦區擴大區大部分地區進行地質評估得出的。」

  《財經時報》記者沒有查詢出蒙古有上述研究機構。當地有一個名字接近的「蒙古國科學院地質與礦產資源研究所」,還有「蒙古礦產局地質所」。至於「俄羅斯地質學家」是否有其人,也要打個問號。

  但如果「俄羅斯專家」40年前所說的是真的,那麼蒙古能源在蒙古的儲備量為40億噸到50億噸,已探明儲量為64億噸的塔本陶勒蓋煤礦價值為 3000億美元,蒙古能源獲得煤礦的價值也應為2000-2500億美元。如此說來,魯連城在估算蒙古能源價值時,太過於「保守」了。

  業內人士透露,蒙古礦主提供的資料和實際情況一般是不相符的,蒙古的礦權大都在私人手中,大部分沒有詳細的勘探資料,由前蘇聯專家勘探的一些礦的詳細資料都保存在俄羅斯。「礦主提供的資料往往不全且有水分,有的將A礦的資料用於B礦上,有的還提供假礦。」

  蒙古能源稱「將從蒙古運煤到新疆、蘭州」。但事實上,蒙古的交通狀況十分落後,鐵路運力十分有限,在蒙古投資煤礦,首先要對配套設施例如鐵路、 公路等投入巨大資金。但蒙古能源的老闆們似乎把這點也「忽略」了。新疆煤炭已探明儲量1008億噸,佔全國10%。甘肅深層煤炭資源量位居全國第六,擁有 華亭、崇信等大型礦區。新疆、蘭州等地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購買蒙古的煤炭?

  7月3日,蒙古能源和中國航空港建設集團總公司簽定胡碩圖煤礦基地設施合同,總價值3986萬人民幣。這筆投資,連百萬噸級的煤礦都建設不起 來,更別說要建億噸級了。公告稱這筆資金將「修建3公里的道路」、「5公里的配電和照明系統」、「500噸的油庫」。如此的投資幅度,很難看出有大幹特幹 的意圖。

  虛擬的「國有企業」?

  9月11日,蒙古能源發佈公告稱:「和中國石油總公司簽約,一家經營石油和天然氣與分配業務的主要國有企業」。當日股價從6.57跳高至7.65左右,全天上漲了16.4%。

  中國有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但沒有一家叫「中國石油總公司」的。《財經時報》記者在三大石油公司集團和主要分公司的網站上查詢,並無和蒙古能源合作的消息。

  「國家電力投資總公司」,公告介紹其為「一家與經營中國電力相關的投資及分配的主要國有企業」,看起來名字和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很接近,但後者網站上也沒有和蒙古能源合作的消息。

  「中國航天技術發展總公司」,這是蒙古能源提到的合作對象中最詭異的一個名字。國務院國資委旗下有「中國航天科技(11.13,0.39,3.63%)集 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等四家和「航天」二字相關的公司,但是並沒有所謂的 「中國航天技術發展總公司」。令人奇怪的是,名為「航空」,公告中卻介紹該公司為「一家於中國經營黑色、有色金屬和其它資源與分配的主要國有企業」。

  最為奇怪的是,蒙古能源和上述所有「主要國有企業」的簽約意向書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關於合作對象的介紹,只有一句話:「一家經營中國XX的 投資及分配的主要國有企業」。而合作對象對蒙古能源的評價全都一樣:「意向書確認蒙古能源在蒙古和中國新疆的潛在能源和資源項目,包括黑色、有色金屬及其 它能源,具有相當的規模及潛質」。所有「國有企業」簽定意向書的目的都是想「參與投資」。

  「主要國有企業」是大公司,可能忘記了和蒙古能源簽約幾億的「小單子」。但是一些中小規模的公司也沒有提及這個事情,這就奇怪了。4月10日, 蒙古能源和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同,後者向其每年購買180萬噸煤炭。180萬噸煤炭,五、六億元的合同,公司網站上竟沒有一條消息。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在蒙古,礦的勘探許可證和已經查明礦產資源的開採許可證基本上都各有其主。迄今,蒙古礦產資源和石油管理局發放的勘探許可證和開採許可證包括的總面積已經佔蒙古國土面積的1/3.也就是說,目前蒙古稍微被認為可能有礦的地方都有了主人。

  如此簡單易得,那麼魯連城麾下的蒙古能源算不算的上是「稀缺資源」呢?此時高盛的做法值得玩味。有關資料顯示,高盛同時持有蒙古能源逾3.3億股的沽出期權,較購入的約2.026億股還高出9000萬股。

  而就在記者發稿的9月12日,新華社香港新聞中心報導:蒙古能源法務總監高朗澄清,合作方並非中石油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高朗接受《香港 經濟日報》指,中國石油總公司主要負責大型項目的分配,即是以接頭人身份接洽項目,落實後再分配給各家大型國企。至於中國石油總公司隸屬於哪一個部委或政 府部門,高朗則未有回答。

  當日蒙古能源股價大跌7.45%,以7.08收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5

執掌兩大獲利金雞母 楊超左右攻防 領戴爾廝殺大中華市場

2012-03-26  TWM



戴爾大中華區總裁楊超,踏進PC產業不到四年,卻以空降新秀之姿,穩坐大中華區總裁之位;在全球第三大PC廠戴爾的關鍵期,他更讓邁克.戴爾將大陸及商用 PC兩大獲利金雞母,全押寶在他身上。

撰文‧賴筱凡

說話有條不紊,聲音鏗鏘有力,一個四十七歲的華人,進到筆記型電腦(NB)領域僅四年不到時間,卻有辦法讓全球第三大NB廠戴爾董事長邁克.戴爾 (Michael Dell)將兩大獲利金雞母,押寶在他身上,他是戴爾大中華區總裁楊超。

當大陸PC一年出貨量達到三.六八億台之際,全球PC業者無不在大陸市場布下重兵,戴爾也不例外。二○○七年邁克.戴爾回任執行長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打破戴爾引以為傲的「直效行銷」,不再只靠電話、網路行銷,開始在大陸建立實體通路,當時,戴爾找來剛離開摩托羅拉的楊超,把大陸通路布建的重責大任交 給了他。

另一方面,當全球消費型PC成長因平板電腦而受挫,商用PC成了各大PC廠搶進的關鍵戰場,身為商用PC龍頭的戴爾,搶市占率自是不手軟。連續兩年大舉購 併十二家公司,強化戴爾商用PC的服務,而這十二個購併案都出自楊超手裡。

左攻消費市場據點戰

從無到有 一年打通大陸通路大陸市場固然舉足輕重,商用PC坐擁高毛利,邁克.戴爾深諳這兩大市場的重要性,然而,他卻選擇將兩大獲利金雞母,都交給楊超,「確實, 很少有人同時扛這兩大塊市場。」楊超不好意思地說。

不過,他也沒讓邁克.戴爾失望,去年戴爾營收六二一億美元,光是楊超領軍的商用PC部門,就占近三成,達一八六億美元,他掌管的大中華區市場,更以營收成 長達一五%,傲視其他地區。到底楊超有什麼本事,能讓邁克.戴爾將兩大獲利金雞全擺在他的手裡?

楊超轉進PC市場前,有十三年時間都在摩托羅拉,做了十年的商用市場,接著三年踏進競爭更劇烈的消費市場。在楊超進入戴爾前,他在PC市場的經驗值,幾乎 是零,但這不是他的包袱,反成他的助力。

那一年,邁克.戴爾回鍋執行長,面對惠普強勢壓境,讓戴爾失去全球PC龍頭寶座,他看到了﹁直效行銷﹂的瓶頸,也很清楚,若想重返榮耀,勢必得強化實體通 路,因此他給楊超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建立大陸通路。

楊超先是在上海等關鍵大城市開起戴爾旗艦店,他還要沿海城市的核心消費區都有戴爾的通路,於是找上當年通路遍地開花的百腦匯,百腦匯裡頭最顯眼的櫃位在哪 裡,戴爾的櫃位就設在哪裡。

靠著楊超過去操作手機市場的經驗,他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讓戴爾大陸通路據點,從無到超過一千家。「他的執行力非常強,他不多話,但決定要做就會做到 底。」業內人士透露,楊超的執行力光看戴爾大陸通路據點數的暴衝,就見微知著。

○八年戴爾的零售據點超過兩千家,○九年更一舉衝上六千家,根據市調機構IDC的統計,那一年戴爾的大陸市占率是八.三%,年增率一一○%,而戴爾在大陸 賣出的電腦,超過一半都是來自實體通路。

楊超在大陸市場的戰功彪炳,邁克.戴爾看到了。○九年,楊超以不到兩年的新秀之姿,坐上戴爾大中華區總裁,同一年,邁克.戴爾又交給了他一項新任務:出掌 戴爾商用PC事業群的負責人。

右打商用PC拚服務

滿意度成績效 增加黏著度那是金融海嘯剛逐步遠颺的時候,受到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消費PC市場也面臨買氣急凍。那一年,宏碁已經追上戴爾腳步,成為全球第二大PC廠,戴 爾還沒從惠普手上拿回龍頭桂冠,反倒還被宏碁追了上來,轉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我們很清楚,戴爾的強項在商用PC,這是我們不能放的根本。」楊超內心明白,邁克.戴爾這次給他的功課,除了要他攻,也要會守。所以,近兩年戴爾積極投 注資源到商用PC市場,去年更將對外購併重點擺在商用PC,「就是希望強化我們在商用PC的服務。」此外,為了讓戴爾上自主管、下至員工,都一致認知到客 戶滿意度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的績效獎金,全都掌握在客戶手上。」楊超笑著說,尤其在商用市場,客戶多半是大型企業,一張訂單動輒百萬、千萬元,誰有能 力留住客戶,誰就能在商用市場稱霸。

更何況,隨著蘋果強力分食消費市場,幾乎打得所有PC品牌都低頭,毛利相對高的商用市場,成了另類的救贖。

楊超比誰都了解,如果消費市場打的是游擊戰,商用市場就是持久戰,「所以我們有二十四小時服務,提供多元通路,服務要比別人更完整,基礎建設更健全,我們 希望客戶的所有需求,戴爾一次都能滿足。」問楊超為何能屢屢獲得邁克.戴爾的重用?楊超難得幽默:「應該不會是我的(英文)名字也叫邁克吧?」但肯定的 是,在戴爾轉型的關鍵期,邁克.戴爾將兩大獲利金雞母都交給楊超,他能否再次立戰功,將是戴爾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楊超

出生:1965年

現職:戴爾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經歷:摩托羅拉銷售及服務副總裁學歷: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0

全球最大娛樂度假村 進駐東方拉斯維加斯 美國博弈巨擘金沙 加碼大中華市場


2012-4-30  TWM




美國賭場巨擘金沙集團砸重資打造的金沙城中心,四月在澳門開幕。三年來,金沙集團搭上亞洲消費力成長,才走出金融海嘯谷底,讓獲利逐漸回溫,這次,瞄準中 國遊客的金沙城中心,能否再下一城,值得觀察。

撰文‧葉揚甲

四月十一日,籌備十年、耗資八十億美元的金沙城中心(Sands Cotai Central)正式開幕,這是金沙集團(Las Vegas Sands)的重要里程碑。位於澳門路氹金光大道的金沙城中心,同時引進康萊德、假日及喜來登三大知名酒店品牌,總占地逾三萬坪的規模,不僅笑傲澳門,更 是全球最大的娛樂度假村。

在金沙城中心的開幕儀式上,金沙集團主席蕭登.艾德森(Sheldon Adelson)與貴賓剪綵時興奮地表示:「金沙城中心的揭幕,終於實現當初金沙在澳門所勾勒出的面貌。」從最初一片沙泥的填海造地,發展到目前旅客絡繹 不絕的盛況,「一切均源於沒有人相信的願景。」砸重金 打造財神爺吸陸客艾德森頗有感觸的一席話,點出金沙城中心在集團策略布局上的重要性。從開幕當天,短短六小時內就吸引八萬四千人入場,即可看出亞洲市場的 潛力。

的確,從金沙城中心的許多設計,都透露出這家「純」美式企業對東方市場的強烈企圖。其中,最令華人感到親切的,當屬位於金沙城中心御桃源,一尊高達十六 呎、重達五千五百磅,以富有光澤的銅及二十四K燙金箔面製作而成的巨型財神雕像。

這尊財神爺,是由中國雕塑家孫家彬親自設計,他的作品以「毛澤東主席」漢白玉紀念像最為知名,其在中國雕塑界的地位可想而知。孫家彬此次親赴澳門創作,意 義非凡,對大陸旅客儼然有股無形的號召力。

除此之外,康萊德酒店的設計更具東方神韻。澳門康萊德外觀以富有中國象徵的喜馬拉雅式風格為創作靈感,融合東方元素與現代化的設計,展現出獨一無二的風 格。酒店內的娛樂場更直接以「喜雅」為名,處處可見金沙為求吸引中國旅客,刻意塑造出的客製化環境。

事實上,自「九九回歸」後,長期受到葡式文化薰陶的澳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正逐漸與中國文化摻揉在一塊。現在到澳門,擁有葡萄牙記憶的,似乎只徒留下教堂 與美食。這種感覺就像,雖然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大陸遊客熙來攘往於最負盛名的地標大三巴周遭,但這股熱鬧,反而更顯大三巴牌坊的孤獨。

如今,在澳門賭場內,撲克牌桌旁吆喝的,轉輪盤前圍觀的,或在吃角子老虎機座位上拉霸的,還有絡繹不絕一車車被載來酒店,清一色幾乎全是操著內地口音、吐 著菸圈的中國旅客,陸客幾乎成了澳門的新風貌。

澳門,這座極盡奢華紙醉金迷,卻同時擁有讓人一夕致富能力的城市,將不斷吸引中國日益強大的旅客前來消費與尋夢。

大陸遊客對澳門經濟的貢獻確實不容置喙。根據澳門統計局統計,二月入境澳門旅客的二一三萬人次中,就有高達約六○%一二八萬人次來自於中國,這個數字,是 十年前三十萬人次的四倍之多。

相較之下,其他地區赴澳的觀光客人次,長年增減變動不大,換句話說,未來哪家企業有能力承接最多的「中國訂單」,擴大博彩市占率,就有機會成為這場賽局中 的最大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一五年前,金沙城中心是澳門唯一新建的酒店,提供五千八百間客、套房,市占率預期將衝破二○%。然而,在這榮景的背後,卻是一波三 折。

陷危機 從亞洲市場逆轉勝三年多前,金沙集團雖貴為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巨擘,仍不敵金融海嘯威力,大舉融資擴張的旗下物業現金短缺,導致集團陷入泥淖,股價從○七 年高峰一四八美元狂瀉,○九年三月剩不到二美元,險些陰溝翻船。

當所有人看衰的同時,金沙獲利逐漸回溫,近來股價屢創金融海嘯後新高逾六十美元,市值更衝上四百億美元,金沙逆轉勝的關鍵,在於亞洲市場的成長,尤其遠在 東半球的金沙中國,更是名副其實的「大金雞」。

在亞洲市場的這一搏,金沙集團賭對了。在香港掛牌的金沙中國,○九到一一年,獲利從二.二億美元到十一.三億美元,三年即成長超過五倍,亞洲博弈商機由此 可見。

目前賭王何鴻燊的澳博控股,在澳門博彩市占率二七.七%,居龍頭寶座,緊追在後的則是金沙中國,市占率為一八.七%,雖然市占率有些差距,但市場賦予前者 的本益比僅十七倍,後者則高達二十八倍,兩相比較,透露出市場對金沙中國的高度期待。

艾德森指出,博彩並非這次要強調的重點,而是將金沙城中心打造成全亞洲的會議中心,才是金沙渴望達陣的里程碑,「當然,如果大中華市場持續穩定增長,將能 更順利推動金沙的營運動能。」

金沙中國

成立時間:2009年

業務:澳門最大綜合度假村經營商,集合多樣化休閒、商業設施及客運業務,主收入為博彩項目主要物業:澳門威尼斯人、澳門百利宮、澳門金沙及金沙城中心

掛牌地:香港交易所

市值:2500億港幣 (約9500億新台幣)

近三年財報:

年份 2009 2010 2011 營收(億美元) 33.0 41.4 48.8 淨利(億美元) 2.2 6.7 11.3 EPS(港幣) 0.26 0.64 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2

大中华:地产+金融不好走的两条路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9/t20150907_756848.htm


  公开资料显示,大中华集团曾构想打造两个上市平台或实现整体上市,并谋求获得汕头商业银行的控股权。然而至今,这两项计划均未落实。对于民企,无论在行业内扩张,还是向金融业扩张,均非易事。陶娟/文 



  在201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以140亿元财富排名94位的茂业集团董事长黄茂如,在资本市场可谓长袖善舞。他不仅通过控制茂业国际 (000848.HK)、成商集团(600828)、茂业物流(000889)、商业城(600306)四家上市公司构建了茂业系,还持有大商股份 (600694)、银座股份(600858)、深国商(000056)部分股权。


  而他的长兄黄世再,虽以200亿元身家名列第49位,在房地产富人中则列第11位,却仅控制一家无足轻重的港股上市公司—大中华地产控股 (00021.HK)。排名在他之前或之后的同行,但凡旗下有上市公司者,其主要财富均来源于所持的上市公司股权,只有大中华地产控股,并未给黄世再的财 富带来几许贡献。


  这或许并非黄世再的本意。


  曾有意打造两大上市平台


  从公开资料看,大中华集团曾经构想,旗下应当至少有两个上市平台,其中,大中华地产聚焦 于旅游及地产业务,同时,大中华集团本身亦能够整体上市。据报道,为了配合上市计划和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大中华集团还曾经进行了架构调整,先后成立了金融 中心、地产中心、商业中心、资本中心、战略中心、行政中心六大事业部。其中,金融中心和地产中心被列为业务重点发展部门。


  早在2007年,黄世再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即表示,期望集团能够在香港和美国同步上市,以获 得更多投资者支持和发展资金。而当时据大中华国际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设计了多套上市方案。2010年9月,黄世再再次表示,汇通天下(大中华地产控股 原名)复牌后发展顺利,自己持有的另一企业大中华国际未来亦有意在香港上市,但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不便透露详情。


  到了2011年11月,在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大中华集团当时的首席执行官钟东霖时,后者仍然表示,大中华集团有上市的计划,主要是希望透过资本运作更快速地拓展其商业地产版图;未来集团的目标是发展成以地产为主轴,引进新科技、新理念来打造商业地产王国。


  但时至今日,大中华集团的上市之路似乎还是纸面上的计划,而已经到手6年的上市平台也仍处于培育期,无法承载大中华集团整体注入的能力。


  未竟的城商行投资


  另一方面,大中华集团在金融业的尝试同样 充满了苦涩的味道。黄世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金融,是集团未来的重点方向,我们还将在其他城市对商业银行进行收购重组”。与这一表态相互呼应的 是,大中华集团在数个旗下子公司招聘广告中均提及,旗下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汕头商业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


  黄世再谋求汕头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不难理解。首先,银行牌照对于民企还是稀缺资源,对于地产企业来说,如果获得银行控股权,更有望从银行渠道获得 成本低廉的资金。其次,在当时的环境中,城商行或上市,或异地扩张,动作频频。2011年上半年就有江苏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等 城商行向监管部门申报了上市材料,有十几家银行聘请了保荐团队。对于一直想打造多个上市平台的大中华,这显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但新财富在对汕头商业银行股东进行查询时发现,大中华并未真正实现成功控股。


  汕头商业银行1997年成立,2001年因出现数十亿坏账停业整顿,直至2011年才重组成功。 尽管其严重资不抵债,但仍引起各路社会资本追逐。在这一过程中,大中华集团的确曾与汕头市接洽。但在最后的方案中,汕头商业银行更名为华兴银行,后者官网 表明,其主要股东中,侨鑫集团(广州高端地产商)出资17.5亿元,占20%股份;哈尔滨银行出资13.125亿元,占15%的股份;上海升龙投资、新产 业投资均分别出资8.75亿元,分别占股10%。此外,国资背景的粤财投资控股等也有少量股份。而大中华集团尽管与汕头有着良好的关系,在激烈的股权争夺 战中仍然出局了。


  事实上,具有外商独资背景的大中华集团,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要做到如宣传中所说的“控股国内多家商业银行”也是难以做到的。银监会办公厅 2010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中提到,除开普通规定外,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除满足规定条件外,在实际审核过程 中,应坚持审慎性条件:同一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


  大型扩张,融资成谜?


  身处资金密集型的地产行业,缺乏上市融资平台的大中华集团何以壮大?据称,早年的黄世再 善于低价囤地,如他拿到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地块时,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荒芜,购地价格相当低廉,但是其后,深圳市政府在这片土地上投入的配套资金不下于 1亿元/平方公里,大中华成为受益者。


  往上追溯,这是黄家一贯的风格。据称,黄世再的父亲曾是名军人,退伍后在深圳布吉购置了一批土地。那时候布吉还是荒郊野岭、乱石荒岗,但他以敏 锐眼力察觉到商机,低价吃进了很多地,并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成为后辈发家的资本,黄世再及其兄弟黄茂如、国都集团董事长黄茂展、信和地产掌门人黄振华 在深圳都是如雷贯耳的知名商人。


  而黄世再本人在地产经营上,亦不乏过人才能。他提出的“口岸物业”、“买房入户”等行销概念,曾吸引大量买家。1998年,黄世再收购国兴大厦后更名为汇展阁,并成功地以3万元/平米的价格出售,这一案例甚至写入了当年的《南风窗》。


  尽管黄世再成功在深圳挖到了第一桶金,但其中也历经风浪。大中华集团的旗舰之作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按最初的设计规划,本有意提供给深圳证券交 易所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开工后10年才竣工,且因为大规模违建地铁商场与建筑面积违规等,迟迟拿不到深圳国土局签发的房产证,一度成为中心区最大的 “黑户”,最终于2009年前后这一问题才解决。


  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落成之后,大中华集团开始向全国扩张。其2007-2009年前后曾大张旗鼓 地在各地跑马圈地,除地产外,还主要进军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宣传投资额合计高达数百亿以上(附表)。如在内蒙古,其分别与锡林郭勒盟及呼伦贝尔市分别 展开合作,打造生态草原旅游区等。在黄世再的老家广东惠来及周边的汕头及汕尾,更是推出了百亿元的全面开发计划。



  而包括黄文稀在内的大中华人士亦曾表示,黄世再早已不满足于只做住宅市场,而希望将重点转向商业及旅游地产。事实上,商业地产也是黄世再兄弟起家的领域之一。而且,大中华在深圳罗湖、福田核心地段均拥有土地。


  大中华每到一地,多半是直接与当地地方政府签下开发协议,以争取到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如2008年5月,其与内蒙古正蓝旗政府签下了10万亩荒地治理协议;2009年2月,再次签下了开发22万亩荒地的治理协议。只是,如此密集的项目开发,将要从何处融资?


  黄世再曾自称“从未向银行借贷”,上市之路上也是左冲右突,大中华地产控股的资产注入虽然在稳步进行,但其融资支撑功能却未稳定发挥,而拓展金 融业的尝试也并不成功,将大中华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更是经历了多次变更却至今无音讯。可以依赖的,大概还是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等现金奶牛了。


  在网上披露的一份信托计划书中,中铁宝盈资产管理公司为大中华地产旗下的汕尾市大中华“金宝城”项目发行了一期融资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 期限为两年,利率为10.5%-11%,其中第一还款来源为金宝城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为大中华集团。公告披露,截至2013年底,大中华集团自持物 业年租金收入近4亿元。这不禁让人遐想,这么好的物业收入项目,有一天会不会被黄世再装入上市公司,推向资本市场呢?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98

大中华地产控股:借壳之后仍彷徨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9/t20150907_756846.htm


  地产大佬港股壳公司何以尽成鸡肋 


  有着“深圳李嘉 诚”之称的黄世再,借壳而来的上市平台大中华地产控股,迄今仍未形成有效的融资支撑。在香港资本市场偏好盈利强、大市值地产企业的背景下,黄世再注入三线 城市旅游及商业地产的做法难以得到投资者认可。在多地签下合计数百亿投资规模的协议后,大中华国际试图控股商业银行或是整体上市的想法均未能如愿,这给其 后续融资打上了问号。


  大中华地产控股成为鸡肋的现象,并非孤例。2012年前后,因在A股无法融资,地产企业曾热衷在港股买壳,以 打通境外融资渠道,如万科收购南联地产、招商地产收购东力实业、金地集团收购星狮地产、绿地控股收购盛高置地、万达收购恒力商业地产,并分别将其更名为万 科置业海外、招商局置地、金地商置、绿地香港、万达酒店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地产再融资和B转H股放开,在务实而理性的香港资本市场上,单纯的壳平台已失 去了相应的价值支撑,从2013年6月高点至2014年12月间,其中多只股票价格遭到腰斩。陶娟/文



  到过深圳市中心区的人,很难不对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留下深刻印象。这栋黑色幕墙的建筑,颇为霸气地矗立在深南大道南侧,与深圳市民中心及会展中心隔街相望。在寸土寸金的福田金融中心区,即将成为亚洲第一高楼的平安集团大厦,占地面积也难以与之比肩。


  直接持有这一项目的大中华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大中华国际”),由其创始人兼董事长 黄世再通过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100%控股。据官网介绍,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目前涉足金融、房地产、商业、酒店、电视传媒、能源、港口、国际物流中心等多 项产业,总投资超过500亿元,遍及香港、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和热点区域(图1)。尽管拥有诸多资产,有“深圳李嘉诚”之名,但黄世再本人为人低调。



  不过,这么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在融资之路上却并不顺畅。一方面,黄世再曾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 过,集团从未向银行借贷;另一方面,大中华多名高管曾数次言及要在香港及美国两地上市,但目前其仍然只拥有一家2009年借壳而来的上市平台大中华地产控 股(00021.HK),后者市值11.4亿港元,无论是其持有的项目还是市值规模,都与母集团不成比例。


  这家上市公司,何以在大股东借壳近6年之后仍处于培育期,尚未对集团形成融资支持?不妨先从其如何借壳看起。


  收购净壳,23岁黄文稀成大股东


  2007年6月6日,处于停牌期间的宝福集团(00021.HK)发布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兼执行董事Christian Emil Toggenburger将其于公司的所有权益转让给黄文稀,后者因此掌握26.77%股权(表1)。



  乍看起来,这一交易似乎并不起眼,公告中也没有披露此次交易的价格,但时年23岁的黄文稀本身却大有来头。彼时她刚从大学毕业,她的父亲即亿万富豪黄世再。


  此次收购,黄文稀既未直接成为第一大股东,又未触及30%的要约收购红线,但其26.77%的股权与第一大股东Smartmax Holdings Limited的27.89%持股相当接近,这也为借壳事件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宝福集团境况不妙,且已停牌许久。宝福集团此前在资本市场的名声并不算佳,据香港媒体报道,资本大鳄吴光正掌舵的九仓,于2000年10 月以高于市价一倍的价钱,把34.87%的宝福集团股权卖给和成国际的赵渡,交易作价2.98亿元。而赵渡入主宝福集团后,斥资近3亿元收购山东济南的四 层写字楼,此举当时就已引起宝福集团中小股东不满,后者投诉无门,曾在香港报纸上发整版公开信控诉。


  此后,宝福集团控制权数度转手,而对应估值却一降再降。2004年1月,沈松宁通过独资持有的Honorable斥资7800万港元向和成国际收购了宝福集团29.98%的股权。


  两年后的2006年6月,持有宝福集团2.9%股权的Smartmax从原大股东Honourable手中收购了其24.99%的股权,合计持 股27.89%,成为第一大股东。按交易价格2800万港元算,折合每股成本0.32港元。Smartmax为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公司,由自然人孙博及张 仲良分别持有90%和10%。


  不料,新任控制人接手仅仅一个月,宝福集团即陷入黑天鹅事件。2006年7月,宝福集团发布公告,其在内地的全资子公司道勤理财所持有的位于山 东济南的四层写字楼多个物业,被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判给债权方山东莱钢,以偿还道勤理财欠山东莱钢的债务。而这部分物业资产于2005年末的估值为2.37 亿港元,占到宝福集团资产净值的73%。一夜之间,这家公司危在旦夕。


  在主要资产遭抵债之外,宝福集团投资的煤业公司等项目盈利无望,经营的造纸业、股权投资等也陷入 停顿。2005年宝福集团亏损7870万港元,2006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到3.27亿港元。卖壳几乎成为一种必然选择,2006年末,宝福集团的资产及负 债较2005年末都大幅下降,仅持有非流动资产10万港元,流动资产50万港元,流动负债260万港元,已成为一只干净而理想的壳(表2)。



  良壳待配,这引起了手中尚无上市平台的黄世再的兴趣。2007年6月,黄文稀通过收购26.77%股权成为宝福集团第二大股东,随后就任执行董事,黄世再也被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对于新的董事会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尽快让公司恢复上市流通。2007年11月1日,宝福集团被香港联交所判定为进入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还有最后6个月的时间自救。


  一波三折的复牌


  黄家边推动宝福集团复牌,边谋求成为其控股股东。


  2008年2月1日,宝福集团与黄文稀签订协议,黄文稀将以0.4港元/股认购宝福集团4.2亿股新股,总代价1.68亿港元。4.2亿股股本 占到当时宝福集团已发行股本的119.53%,这将使得黄文稀占有公司经认购股份扩大后全部股本的66.64%。不过,双方同时约定,只有等到联交所通过 其复牌建议,该份协议才会生效。而黄文稀也以此为由提请豁免要约收购。


  从这点来说,尽管黄文稀初次收购股权时,公告中声称其为公司独立第三方,但这样一个“通过大幅定向增发成为大股东”的方案能够推出,其应与宝福 集团时任董事长兼大股东的张仲良存有一定沟通与默契,才能如此迅速达成共识。而张仲良在黑天鹅事件爆发前一个月成为大股东的举动,在随后的配合出让控制权 中也更显得意味深长。


  当年5月,原方案修改成以全体股东每5股配售6股的方式来公开发售,按0.4港元/股公开发售4.217亿股,以募集1.68亿港元。尽管公告 中措辞是为了让全体股东都有份参与公司资本重整,但由于该股长期暂停买卖及市场波动,在物色包销商上出现困难。2008年12月,黄文稀出面提供7000 万元贷款给上市公司,让其得以收购位于广东汕尾的金丽湾度假村,金丽湾度假村此时已每月可获取最低租金108.3万元,具有稳定现金流。此后,由黄文稀个 人全资持有的BVI公司智华集团为包销商,于2009年8月推出了“每5股配售6股”的方案。


  为申请豁免全面收购要约,黄文稀与原大股东Smartmax结成一致行动人关系,两者在公开发售 前的合计持股占比就已超过50%,进一步增持并不会触发全面收购条约。而公开发售时Smartmax并未跟进认购配售股份,持股占比降至12.68%,让 出了实际控股权。公众股东原持有1.59亿股,按每5股配售6股来计算,本应配售1.91亿股,但从公开发售情况来看,普通股东对此并不踊跃,仅仅认购了 4187.2万股(表3)。



  事实上,黄文稀本人并未出全资认购,根据公告,此时上市公司欠其贷款加董事薪酬共计8541万元,这部分欠款“以债转股”,让黄文稀如愿成为大股东。公开发售完成后,黄文稀及智华集团共计持有宝福集团4.739亿股,占比61.3%。


  在注入资产并以债换股后,同时,在黄世再的背书下,宝福集团还引入了建银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以0.4港元/股的价格从黄文稀手中收购了宝 福集团5000万股股份,条件则是一年后可以不低于0.5港元/股的价格将其回售。2009年8月27日,宝福集团在经历了3年多的漫长停牌后终于恢复交 易,首日收盘价达0.69港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高出了193.6%。


  逐步注入地产项目


  尽管宝福集团在开盘前的公开发售环节认购者寥寥,但其复牌后的股价表现说明市场还是较为认可新股 东。复牌后两个月,宝福集团更名为汇通天下。在当时的定位中,汇通天下主要业务为物业投资及发展、证券投资及投资控股。待收购壳公司两年内不得注入资产的 时间限制一过,黄世再不断向该平台注入大中华国际持有的项目,涉及住宅、酒店、度假村等。


  2012年6月8日,汇通天下全资子公司Asiatic Talent Limited与黄世再签下协议,以2.3亿元收购黄世再所持有的国荣有限公司,后者主要持有位于广东惠州大亚湾的东方新天地大厦,为一处综合物业开发项 目。同年底,汇通天下和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上海市合庆镇的一个地块。2013年3月,汇通天下更名为大中华地产控股;10月,黄世再 向其注入位于汕尾的金宝城项目及红海湾项目(表4)。



  然而,由于注入的资产多为国内尚待开发的商业旅游地产,大中华地产控股近年运营业绩并不佳(图 2)。其中,2010年于天津曹妃甸斥资1.045亿元收购的小岛,由于遭遇当地的规划调整,更是迟迟未能进一步开发,大中华地产控股的官网上甚至没有给 出该项目的预计竣工时间(详见附文)。而公司尽管整体营收处于递增状态,但从未曾实现盈利,且亏损额近3年来扩大了两三倍。



  失效的融资功能


  黄文稀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拓展融资渠道,做大融资平台,实现公司资产每年翻番的战略目标。”事实上,大中华地产控股的资产翻番基本实现,但融资渠道是否拓展就值得存疑了。


  尽管大中华集团本身实力雄厚,但大中华地产控股的股价最终还是反映注入资产的内中价值。从股价来 看,人们的热情似乎在黄家入主之初即迅速达到巅峰,2009年8月复牌仅仅两日时间,即从0.235港元/股上升至1.01港元/股,并很快在2009年 11月达到了最高点的1.22港元/股,此后逐步下跌,在2012年7月甚至触及0.185港元/股的低价,较之高位跌去了八成。随着黄世再不断注入资 产,股价才稍有回升,截至2015年6月25日,其收盘价为0.33港元/股(图3)。



  而随着黄世再向大中华地产控股不断注入资产,其在公司中的持股占比不断上升(表5)。连年亏损 下,上市公司没有能力拿出现金收购黄世再的待注入资产,如果想要继续注入,还是只能以配股方式进行,其持股势必进一步提高,但黄世再及黄文稀父女目前的持 股占比已经高达74.28%,接近公众持股不得低于25%的界线,如此一来,就必须吸引场外的公众投资者来配股。



  但这样的尝试似乎并不受市场欢迎。2013年10月,在大股东注入项目后,为使公众持股达标,大中华地产控股向市场配售了3.54亿股股份,尽管配售价较之前一天收盘价大幅折让了34%,当天其股价仍急挫逾10%。


  在买壳后的近6年时间里,由于主营业务自身盈利乏力,大中华地产控股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都为负数。而在筹资环节中,其仅仅是在2011年通过 配股获得了1.546亿港元的现金流入,其他时候都依赖于董事垫款。Wind数据显示,2012-2014年间,黄世再为大中华地产控股分别垫款 8038、5664、17348万港元,三年时间投入了超过3亿港元现金,成为上市公司最大的资金来源。这也直接说明,大中华地产控股目前尚需输血,而离 成为造血平台还相去甚远。


  房企香港壳公司多成鸡肋


  尽管黄世再顺利将数个项目注入上市平台,并大力投入其中,但上市公司业绩的萎靡导致股价低迷。即使可以再注入资产以提振股价,是否能证明其具有 可信的盈利能力,也未可知。可见,大股东在资本市场要讲好故事,并不容易。而这也是内地房企在香港市场购买了壳资源之后的共同难题。


  2012年前后,部分A股地产企业在国内无法融资的背景下,转战港股,买壳成为了一种流行选择,如万科收购南联地产(01036.HK)、招商 地产收购东力实业(00978.HK)、金地集团收购星狮地产(00535.HK)、绿地控股收购盛高置地(00337.HK)、万达收购恒力商业地产 (00169.HK),并分别将其更名为万科置业海外、招商局置地、金地商置、绿地香港、万达酒店发展。但单纯的壳平台没有规模,就没有融资能力,也谈不 上造血,如此再好的壳也失去了意义。


  通过壳资源来打通海外融资渠道,是这些企业共同的期待。然而由于香港市场有着“买壳24个月内不得注入资产”的限制,在买壳后并等待注入的两年时间里,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国内地产再融资的开放,其次B转H股也终于成行,房企的港股平台逐渐成了鸡肋。在经历买壳狂欢后,从2013年6月高点至2014年12月间,包括万科置业海外、金地商置、招商局置地、万达酒店发展在内的众多地产股股价均遭到了腰斩。


  其中原因何在?


  有招商证券香港地产分析师认为,壳公司的价值回落是正常的,如招商局置地这样真正注入资产且有“前海土地储备”概念的公司,还是值得期待,注入 价值61.7亿港元的8个地产项目后,其成功发行了5亿美元的5年期信用增强债券,低于国内融资成本;但如果单纯只是壳平台概念,投资者不会为其埋单。


  而本来有借壳整体上市预期的大连万达地产最终也弃壳不用,选择直接上市。


  估值标准有变,房企香港借壳须三思


  过去几十年中,香港盛行以NAV估值法(净资产估值法)而不是传统的市盈率法、市净率法来进行地产公司估值。该评价体系下的公司估值与公司土地 储备和现行开发项目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不少企业以大肆圈地来催熟自己,以上市时卖个好价钱。但最近几年,随着内地经济放缓、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地产 市场形成两极分化之后,香港资本市场对地产股的估值衡量标准也经历了调整,盈利能力强、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公司更受欢迎。


  而且,与内地小市值企业更受追捧不同,香港市场更偏好大市值企业,那些有分析师研究覆盖的内地房企,估值与市值相关性极强,市值1000亿港元 以上公司的2014年PE一般在7-9倍,市值300-600亿港元的公司基本在5-7倍,300亿港元以下的估值只有3-5倍。


  上述分析师认为,香港市场上有太多房地产上市公司标的可供投资者选择,基金更偏爱如大连万达、合景泰富等规模大、土地储备充足、盈利稳定可期的商业地产公司。相比内地市场,香港市场更为理性与实际,不会为了不确定性高的地产项目提供融资便利。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黄世再所注入大中华地产的资产,尽管打出了“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的概念,但几乎均处于惠州、汕尾等三线城市,或是如曹妃 甸新区中不知何年才能重启开发的小岛,且一直未能正向盈利。在成熟房地产商都不受待见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是“风险多过诱惑”,难有兴趣 也在情理之中。以目前的市值来衡量,大中华地产控股仅仅获得了一倍PB的估值。


  事实上,无论是宝福集团复牌之时的“5股配6股”的公开发售融资,还是为了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进行配股,公众投资者的认购均不甚热情。在现有状况下,大股东如果不注入一些真正盈利强的资产,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还有一定难度。■


 


  附文:规划变更后,亿元小岛何去何从?
   2010年12月,大中华地产控股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以1.045亿元收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唐海中泰信和房地产有限公司。根据公告,唐海中泰信和成立 于2008年7月25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原股东为自然人刘学成(84%)和任向斌(16%)。其主要资产为位于唐山市唐海县七农场通港水库的2号 岛、3号岛的使用权。
  大中华地产控股对这两个小岛的收购,是出于进一步发展旅游地产的目的。然而如今在公司官方网站上,其他后续注入的项目都 已有了预计完工时间,唯独该项目的竣工时间,仍是未知。甚至在2013年年报的业务回顾部分,对其他项目的进展俱有交代,对该项目只字不提。看起来,这个 耗资巨大的项目或许已处于无限期搁浅状态。
  这两个小岛位于红极一时的曹妃甸。2008年,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曹妃甸新区,新区将距离曹妃甸港 口数十公里的唐海县囊括进来,唐海县是新区中唯一的建制县,一跃而为曹妃甸新区的核心地带。唐海素有“水墨经典、诗画之源”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北方江 南”,而在七农场,由于海、河、湖交界,形成独特的原生态湿地环境。
  借着曹妃甸开发的东风,当地政府希冀将此处开发成曹妃甸的后花园,昔日有 名的唐海湿地变身曹妃甸湿地,而大中华地产公告中所称的“通港水库”也正式更名为曹妃湖,曹妃湖面积达11000亩,是曹妃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 划,七农场的定位为未来的高端会展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休闲旅游观光中心。
  围绕这一概念,当地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唐山市市长还曾亲自带队前往 深圳招商。七农场的土地上先后实施了渤海国际会议中心、论坛会址配套工程、曹妃湖建设及曹妃湖商务休闲港等较大项目。这其中,曹妃甸论坛是最响亮的一张名 片和旅游招牌,唐海县政府甚至提出了“未来将形成南有博鳌亚洲论坛、北有曹妃甸科学发展论坛的格局”的高期望值。2009年,首届曹妃甸论坛在渤海国际会 议中心举办,规格颇高,数千名流巨贾相聚一堂。
  2010年底,复牌后的大中华地产控股第一个决定性收购,就是砸入1.045亿元买入这曹妃湖 边的2号岛、3号岛。尽管其相关公告中并未透露1号岛花落谁手,但从中国土地市场网查询可知,2010年12月1日,从政府手里直接购得曹妃湖1号岛使用 权的,正是大中华国际集团,只不过购买成本是1288万元。而同一时间,大中华地产控股购入主要资产是2号岛、3号岛使用权的中泰信和,却花了1.045 亿元。
  根据当地政府对曹妃湖景观的官方描述,这三个人工岛面积相当,都为100亩,1号岛和3号岛俱为圆形,而2号岛则链接起了1号岛和3号 岛,呈葫芦型。这说明,三个小岛互为一体,且造价基本相同,但是大中华地产购买岛屿的单价折算下来为5000万元/岛,几乎是大中华国际购买价格的4倍。 这种悬殊的价格差异,是否合理?而这样分开购买的安排,又出自何种考虑?外界难知其详。
  购买价格的差异之外,这两个小岛的命运在遭遇当地政策 调整后,又陷入了新的未知命运中。2009年曹妃甸论坛在曹妃湖边的渤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处被指定为永久会址。但两年后,2011年举行的第二届曹妃 甸论坛,就已迁往唐山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另一张名片——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举行,后者号称投资额200亿元,并被重新确定为永久会址,而这里距离曹妃湖风景区 已有20余公里远。
  论坛迁址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这已不再重要,因为对于原会址边的三座小岛来说,影响已是定局。
  与之相佐证的,我 们还能从土地出让的情况,窥见更多的风向偏转信号。2008年之前,七农场还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一片自然风光;2009年之后,唐海县在位于七农场的地块 上,所批的大部分地块都给了冀东油田(附表)。如仅2013年9月17日一天,就将七农场内33幅地块,共计483.4849公顷土地划拨给了冀东油田, 用途显示为采矿用地,还划拨了46.395公顷土地给冀东油田做管道运输用地,相比之下,其他商服用地总面积不过58.04公顷,工业用地面积远超商服用 地。



  这样的产业规划,已与七农场最初的定位—“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开发高端会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零污染项目的首选之地”,相去甚远;且油田项目的开发对湿地环境的影响不难判断。
  曹妃甸论坛走了,冀东油田来了,在油田油管的环绕下,大中华地产斥资逾1亿元购买、拟用来建设开发成旅游项目的两个小岛,还有没有明天?如果再放置到曹妃甸新区融资过多、债务压身的更大背景中,只怕前景是更加黯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00

大中華地產(0021,前寶福、滙通天下)專區 (關係:趙渡、九倉、0848、黃茂如、黃世再、8003 )

1 : GS(14)@2010-08-06 00:00:40

趙渡: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795

九倉: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943
2 : GS(14)@2010-08-06 00:00:5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05635_C.pdf
3 : GS(14)@2010-08-11 00:25:2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10625_C.pdf
4 : GS(14)@2010-09-29 23:03:0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927648_C.pdf
5 : GS(14)@2010-12-25 12:24:3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224178_C.pdf
滙通天下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已知悉最近本公司的股份價格上升,茲聲明除本公司與獨立第三方磋商建議出售本公司的附屬公司,以及初步討論有關收購若干擁有項目及空置土地的中國公司外,董事會並不知悉導致價格上升的任何原因。
6 : GS(14)@2010-12-29 22:01:5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229491_C.pdf
賣晒D Hennabun
7 : kamfaiAthrun(1488)@2011-03-25 23:30: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25742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佈
8 : GS(14)@2011-03-26 15:21:28

7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5/LTN20110325742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佈


業務展望
於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透過經營金麗灣項目及收購唐海項目,本集團已逐步由物業投資者轉型為物業投資者及╱ 或物業發展商。

本公司可能於出現商機時考慮投資新業務。
9 : greatsoup38(830)@2011-05-02 19:12:24

http://funds.hexun.com/2009-12-18/122074177.html
 據公開資料顯示,出生於1965年的黃茂如祖籍為廣東揭陽市惠來縣,除了黃茂如之外,黃的同胞兄弟還有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他還是香港上市公司匯通天下(H K .0021)董事局主席,國都集團董事長黃茂展,信和地產掌門人黃振華。深圳眾多CBD心臟物業為黃氏兄弟所擁有。
10 : heihei8983(4624)@2011-05-27 20:52:53

似唔似想供亁
11 : GS(14)@2011-05-27 21:53:45

10樓提及
似唔似想供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527115_C.pdf
seems not...
12 : CHAUCHAU(1254)@2011-07-16 12:00:16

公告及通告 - [供股 / 配發結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715513_C.pdf
13 : jacky(6320)@2011-07-20 12:07:47

開邊飯?日日跌。。。買左個殼兩年都原地踏步,真有耐性
14 : GS(14)@2011-09-04 17:24:3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26574_C.pdf
殼,大股東墊錢,無特別

業務展望
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透過經營金麗灣項目及收購唐海項目,本集團已逐步由
物業投資者轉型為物業投資者及╱或物業發展商。
本公司可能於出現商機時考慮投資新業務。
15 : GS(14)@2011-09-13 20:39:1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912217_C.pdf
老闆把酒店打入?

意 向 書
於 二 零 一 一 年 九 月 十 二 日 , 本 公 司 與 賣 方 訂 立 意 向 書 。 根 據 意 向 書 , 本 公 司 擬
向 賣 方 收 購 , 而 賣 方 擬 出 售 及 /或 促 使 出 售 目 標 公 司 全 部 已 發 行 股 本 。 目 標 公 司
之 主 要 業 務為 於 中 國 (i)提 供 酒 店 業 務 之 管 理 服 務 及 營 運 酒 店 ; 及(ii)物 業 發 展 及
投 資 。
16 : GS(14)@2011-11-04 23:30: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104767_C.pdf

如該公佈所載,本公司擬向賣方收購,而賣方擬出售及/或促使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目標公司之主要業務為於中國(i)提供酒店業務之管理服務及營運酒店;及(ii)物業發展及投資。
根據本公司目前為止所取得的資料,目標公司由(i)一家為位於中國深圳的著名國際酒店提供管理服務及營運酒店業務的公司;及(ii)擁有兩組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的住宅/商業物業的公司組成。
根據意向書,盡職審查期間將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完結。本公司有意於完成對目標公司之財務、法律及其他事務進行盡職審查後盡早簽訂正式協議。本公司將就其是否信納目標公司之盡職審查結果以書面通知賣方,並會就本公司之建議收購事項向股東及本公司潛在投資者提供最新信息。
意向書不具法律約束力,而建議收購事項須待盡職審查、磋商及正式協議完成後,方可作實。由於建議收購事項不一定達成,股東及投資者於買賣股份時務須審慎行事。
17 : 游浪潮(3792)@2012-01-18 22:43:56

估估邊個夠膽接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118393_C.pdf

謹此宣佈,京都天華(香港)會計師事務所(「京都天華」)已辭任本集團核數師,自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七日起生效,原因為本公司與京都天華在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審核費用上無法取得共識
18 : GS(14)@2012-01-18 22:44:08

...肯定好大件事
19 : jacky(6320)@2012-02-02 18:02:22

8樓提及
7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5/LTN20110325742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佈


業務展望
於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透過經營金麗灣項目及收購唐海項目,本集團已逐步由物業投資者轉型為物業投資者及╱ 或物業發展商。

本公司可能於出現商機時考慮投資新業務。


唐海項目好奇怪,買一個地產項目;不過有幾大都唔知(無公告),確實地址又唔知(2,3號島側邊?側邊一邊?),重系買使用權,使用權又無講幾多年。價錢PB 10倍。唔怪得年年換Audit. 証監真系形同虛設。。。唉!
供股用左1億幾,呢單deal有1億2...
20 : GS(14)@2012-02-02 21:45:59

1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5/LTN20110325742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佈


業務展望
於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透過經營金麗灣項目及收購唐海項目,本集團已逐步由物業投資者轉型為物業投資者及╱ 或物業發展商。

本公司可能於出現商機時考慮投資新業務。


唐海項目好奇怪,買一個地產項目;不過有幾大都唔知(無公告),確實地址又唔知(2,3號島側邊?側邊一邊?),重系買使用權,使用權又無講幾多年。價錢PB 10倍。唔怪得年年換Audit. 証監真系形同虛設。。。唉!
供股用左1億幾,呢單deal有1億2...


大陸買地一般都是使用權,香港都一樣,人地8003都咁玩埋同一樣野...
21 : greatsoup38(830)@2012-04-06 17:22: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3306907_C.pdf
都是蝕幾百萬的殼

業務展望
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透過經營金麗灣項目及收購唐海
項目,本集團已逐步由物業投資者轉型為物業投資者及╱或物業發展商。
本公司可能於出現商機時考慮投資新業務。
22 : GS(14)@2012-06-15 01:06:5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614446_C.pdf
股本削減方案
董事會建議向股東提呈股本削減方案, 據此(i) 本公司已發行股本將由
463,826,880 港元,分為1,159,567,200 股每股面值0.40 港元之現有股份,削減至
11,595,672 港元,分為1,159,567,200 股每股面值0.01 港元之新股份,(假設由本
公佈日期起直至股本削減方案生效當日(包括該日),本公司之已發行股本
並無其他變動),削減方式為註銷每股已發行現有股份0.39 港元之已繳足股
本;及(ii) 本公司之法定但未發行股本將由536,173,120 港元,分為1,340,432,800
股每股面值0.40 港元之現有股份,削減至13,404,328 港元,分為1,340,432,800 股
每股面值0.01 港元之新股份,(假設由本公佈日期起直至股本削減方案生效
當日(包括該日),本公司之法定但未發行股本並無其他變動),削減方式為
削減每股法定但未發行之現有股份0.39 港元之面值。

建議收購事項
於二零一二年六月八日(交易時段後),賣方與買方訂立買賣協議,據此買
方同意有條件收購而賣方同意有條件出售銷售股份, 代價為人民幣
230,000,000元(可予下調,如有)(相當於約282,900,000港元,並可予相應下調)。
代價將以下列方式支付:(i)5,000,000 港元,以現金支付,作為簽訂買賣協議
後須即時支付予賣方的可退還按金; (ii) 80,640,701 港元,由買方藉促使本公
司發行及配發403,203,504 股代價股份支付(假如股本削減方案於截止日期或
之前完成),發行價為每股0.20 港元;及(iii) 197,259,299 港元,由買方發行甲
項承兌票據予賣方支付,而發行日期由買方酌情決定,須為完成交易之後,
但不可超過週年日期。倘股本削減方案並未於截止日期或之前完成,買方
須發行乙項承兌票據予賣方,藉以履行支付277,900,000 港元(即上述(ii) 和(iii)
項之總和)之付款責任,發行日期由買方酌情決定,須為完成交易之後,但
不可超過週年日期。倘於完成交易後發行代價股份,則該等股份將與已發
行現有股份及將予發行之新股份在所有方面享有同等地位。代價股份的其
後銷售並不設限制。待股東於股東特別大會上批准,以及在買賣協議條款
的規限下,本公司將根據特別授權向賣方發行及配發代價股份。
由於賣方為非執行董事,亦為執行董事黃女士的父親,因此根據上市規則
第14A章,賣方為本公司的關連人士。因此,建議收購事項構成本公司於上
市規則下之關連交易。由於建議收購事項之若干相關適用百分比率(如上
市規則第14 章所述)超過100%,因此根據上市規則第14 章,建議收購事項亦
構成本公司一項非常重大收購事項。因此,據買賣協議而進行之交易須遵
守上市規則所載的申報、公佈及獨立股東批准的規定。
根據上市規則,黃女士、黃先生及彼等各自的聯繫人須放棄於股東特別大
會就建議收購事項及特別授權投票。於本公佈日期,黃女士擁有635,801,409
股現有股份的權益,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4.83%,而黃先生則沒有持有
本公司任何股份。

目標公司
目標公司為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由賣方全資擁有。目標公司之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於本公佈日期,除
持有大中華地產之100%股權外(大中華地產則持有大中華(惠州)之100%股本
權益),目標公司並無任何業務營運。
目標公司截至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一二年四月
三十日(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後)之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為2,006.80 港元。.
大中華地產
大中華地產為於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由目
標公司全資擁有。大中華地產之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於本公佈日期,
除持有大中華(惠州)之100%股權外,大中華地產並無任何業務營運。
大中華地產截至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一二年四月
三十日(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後)之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為389,001 港元。

大中華(惠州)為於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外商獨資企業,
亦為有限責任公司,由大中華地產全資擁有。大中華(惠州)之註冊資本為人民
幣45,000,000 元,主要業務是開發建設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大亞灣澳頭大溫壩
地段之房地產,並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及營運。大中華(惠州)之核心資產是該物
業。
下表列載大中華(惠州)截至二零零九年、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止三個年度之經審核財務資料概要,乃根據中國公認會計原則編製:
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一一年二零一零年二零零九年
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
(經審核) (經審核) (經審核)
業績
營業額9,793 98,677 —
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溢利╱(虧損) (2,644) 13,699 (3,983)
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後溢利╱(虧損) (3,899) 13,699 (3,983)
於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零一一年二零一零年二零零九年
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
(經審核) (經審核) (經審核)
財務狀況
總資產194,461 177,125 131,856
總負債153,283 132,048 100,479
淨資產41,178 45,077 31,377
一座之建築及開發已於二零一零年完成,大部分有關住宅單位於年內已售出,
推動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及溢利增加。由於一座只
餘下少量待售住宅單位,加上二座之建築及開發尚未完成,故此截至二零
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及溢利減少。
該物業
東方新天地大廈為一項綜合開發項目,包括一座樓高二十六層的住宅大廈(「一
座」)及一座樓高二十八層的住宅大廈(「二座」),均建於一座樓高三層的商場
及一個地下停車場上,總建築面積約69,171.7 平方米,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
大亞灣澳頭中興中路一號。開發項目的建築工程於二零一一年竣工。一座有
468 個住宅單位,二座則有392 個住宅單位及9 個商業單位。於本公佈日期,一
座已售出370 個住宅單位,而二座所有住宅單位尚未售出。三層高商場目前正
進行裝修,而地下樓層的零售店舖單位已租出。
倘分別剔除開發項目中一座及二座的已售住宅單位,該物業合共包括一座的
98 個未售住宅單位、二座的392 個未售住宅單位、開發項目的零售部分及地庫
樓層。二座、三層高商場及停車場的區分間隔、電機工程及室內裝修工程預
期於二零一二年年底竣工。根據本公佈日期買方可取得之資料,上述工程將
產生之費用估計約為人民幣18,610,000 元,將悉數由賣方承擔。
根據預售許可證,該物業之二座有392 個住宅單位及9 個商業單位(總建築面積
分別為20,440.76 平方米及4,069.72 平方米)之預售已獲批,有效期由二零一一年
六月十三日至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二日。於本公佈日期,賣方正申請預售許可
證續期。是項申請的所有相關成本將由賣方承擔,而未確定預售許可證獲得
續期,本公司將不會落實完成交易。
賣方向買方承諾,於完成交易前,其將自費促成各目標公司、大中華地產及
大中華(惠州)分別取得對該物業的擁有權及使用權屬必須的所有必備的牌照
及批文,不論是否由政府機關出具,連同任何其他相關批文及許可證。此外,
賣方承諾於完成日期或之前委聘買方信納之合資格物業經理(該為獨立於賣
方(及其聯繫人))管理該物業。
開發項目原本由黃先生於二零零六年以約人民幣40,680,000 元購入。其時開發
項目為未完工項目,由黃先生收購起直至二零一二年四月三十日,已產生新
增建築及開發成本約人民幣146,630,000 元。

...
建議收購事項之因由及禆益
本公司為投資控股公司。本集團之主要業務活動為物業發展及投資及投資控股。
近年,本集團主力投入中國之物業發展及投資業務。根據本公司二零一一年
年報所述,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約15,700,000
港元,全部來自物業發展及投資分部。本集團手頭上有兩個項目,即金麗灣
度假村及唐海縣項目。金麗灣度假村及唐海縣項目均為中國旅遊物業開發項目。
根據本公司二零一一年年報披露,按金麗灣度假村物業的目前市場價值,根
據持續基準計算,本集團預期將可產生17.5%的租金回報。於報告期末,對唐
海縣項目的收購仍在進行中,於期內並無產生收入。於本公佈日期,唐海縣
項目有若干條件尚未達成,該項目預期於二零一二年年底竣工。
該物業包括兩座住宅物業、一座商場及一個地庫停車場。董事認為建議收購
事項誠屬良機,本集團可藉此鞏固在中國物業市場之據點,擴大在華南區域
的市場佔有率。本公司目前的意向是將該物業之商業部分出租,為本集團產
生持續而穩定之現金流。於本公佈日期,本公司尚未有具體計劃,是否出租
或銷售該物業之住宅部分。本公司將根據中國物業市場的通行市況制定計劃。
董事將不時審視及監察本公司之財務狀況及該物業之進展及狀況(包括出租
商業部分及銷售及╱或出租住宅部分所產生之收益),以就該物業制定適當的
策略,將股東回報增至最高。董事會認為建議收購事項將為本集團帶來穩定
收益流,以及董事相信該物業很可能有增值潛力。
經考慮建議收購事項之禆益及計及代價較獨立估值師之初步指示性估值有約
10.16%之折讓,董事(不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等將於取得獨立財務顧問之
建議後提出意見)認為買賣協議及建議收購事項之條款(包括代價基準)乃經公
平磋商後釐定,誠屬公平合理,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
23 : jacky(6320)@2012-06-15 12:20:46

公司得8千5萬現金,唔打算留種,一次過take 8千萬。這個老板都系信唔過,財技又唔得。
最後都系自己同自己玩,引唔到其它人。



22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614/LTN20120614446_C.pdf
股本削減方案
董事會建議向股東提呈股本削減方案, 據此(i) 本公司已發行股本將由
463,826,880 港元,分為1,159,567,200 股每股面值0.40 港元之現有股份,削減至
11,595,672 港元,分為1,159,567,200 股每股面值0.01 港元之新股份,(假設由本
公佈日期起直至股本削減方案生效當日(包括該日),本公司之已發行股本
並無其他變動),削減方式為註銷每股已發行現有股份0.39 港元之已繳足股
本;及(ii) 本公司之法定但未發行股本將由536,173,120 港元,分為1,340,432,800
股每股面值0.40 港元之現有股份,削減至13,404,328 港元,分為1,340,432,800 股
每股面值0.01 港元之新股份,(假設由本公佈日期起直至股本削減方案生效
當日(包括該日),本公司之法定但未發行股本並無其他變動),削減方式為
削減每股法定但未發行之現有股份0.39 港元之面值。
建議收購事項
於二零一二年六月八日(交易時段後),賣方與買方訂立買賣協議,據此買
方同意有條件收購而賣方同意有條件出售銷售股份, 代價為人民幣
230,000,000元(可予下調,如有)(相當於約282,900,000港元,並可予相應下調)。
代價將以下列方式支付:(i)5,000,000 港元,以現金支付,作為簽訂買賣協議
後須即時支付予賣方的可退還按金; (ii) 80,640,701 港元,由買方藉促使本公
司發行及配發403,203,504 股代價股份支付(假如股本削減方案於截止日期或
之前完成),發行價為每股0.20 港元;及(iii) 197,259,299 港元,由買方發行甲
項承兌票據予賣方支付,而發行日期由買方酌情決定,須為完成交易之後,
但不可超過週年日期。倘股本削減方案並未於截止日期或之前完成,買方
須發行乙項承兌票據予賣方,藉以履行支付277,900,000 港元(即上述(ii) 和(iii)
項之總和)之付款責任,發行日期由買方酌情決定,須為完成交易之後,但
不可超過週年日期。倘於完成交易後發行代價股份,則該等股份將與已發
行現有股份及將予發行之新股份在所有方面享有同等地位。代價股份的其
後銷售並不設限制。待股東於股東特別大會上批准,以及在買賣協議條款
的規限下,本公司將根據特別授權向賣方發行及配發代價股份。
由於賣方為非執行董事,亦為執行董事黃女士的父親,因此根據上市規則
第14A章,賣方為本公司的關連人士。因此,建議收購事項構成本公司於上
市規則下之關連交易。由於建議收購事項之若干相關適用百分比率(如上
市規則第14 章所述)超過100%,因此根據上市規則第14 章,建議收購事項亦
構成本公司一項非常重大收購事項。因此,據買賣協議而進行之交易須遵
守上市規則所載的申報、公佈及獨立股東批准的規定。
根據上市規則,黃女士、黃先生及彼等各自的聯繫人須放棄於股東特別大
會就建議收購事項及特別授權投票。於本公佈日期,黃女士擁有635,801,409
股現有股份的權益,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4.83%,而黃先生則沒有持有
本公司任何股份。
目標公司
目標公司為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由賣方全資擁有。目標公司之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於本公佈日期,除
持有大中華地產之100%股權外(大中華地產則持有大中華(惠州)之100%股本
權益),目標公司並無任何業務營運。
目標公司截至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一二年四月
三十日(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後)之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為2,006.80 港元。.
大中華地產
大中華地產為於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由目
標公司全資擁有。大中華地產之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於本公佈日期,
除持有大中華(惠州)之100%股權外,大中華地產並無任何業務營運。
大中華地產截至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一二年四月
三十日(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後)之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為389,001 港元。
大中華(惠州)為於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外商獨資企業,
亦為有限責任公司,由大中華地產全資擁有。大中華(惠州)之註冊資本為人民
幣45,000,000 元,主要業務是開發建設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大亞灣澳頭大溫壩
地段之房地產,並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及營運。大中華(惠州)之核心資產是該物
業。
下表列載大中華(惠州)截至二零零九年、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止三個年度之經審核財務資料概要,乃根據中國公認會計原則編製:
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一一年二零一零年二零零九年
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
(經審核) (經審核) (經審核)
業績
營業額9,793 98,677 —
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前溢利╱(虧損) (2,644) 13,699 (3,983)
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後溢利╱(虧損) (3,899) 13,699 (3,983)
於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零一一年二零一零年二零零九年
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人民幣千元
(經審核) (經審核) (經審核)
財務狀況
總資產194,461 177,125 131,856
總負債153,283 132,048 100,479
淨資產41,178 45,077 31,377
一座之建築及開發已於二零一零年完成,大部分有關住宅單位於年內已售出,
推動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及溢利增加。由於一座只
餘下少量待售住宅單位,加上二座之建築及開發尚未完成,故此截至二零
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及溢利減少。
該物業
東方新天地大廈為一項綜合開發項目,包括一座樓高二十六層的住宅大廈(「一
座」)及一座樓高二十八層的住宅大廈(「二座」),均建於一座樓高三層的商場
及一個地下停車場上,總建築面積約69,171.7 平方米,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
大亞灣澳頭中興中路一號。開發項目的建築工程於二零一一年竣工。一座有
468 個住宅單位,二座則有392 個住宅單位及9 個商業單位。於本公佈日期,一
座已售出370 個住宅單位,而二座所有住宅單位尚未售出。三層高商場目前正
進行裝修,而地下樓層的零售店舖單位已租出。
倘分別剔除開發項目中一座及二座的已售住宅單位,該物業合共包括一座的
98 個未售住宅單位、二座的392 個未售住宅單位、開發項目的零售部分及地庫
樓層。二座、三層高商場及停車場的區分間隔、電機工程及室內裝修工程預
期於二零一二年年底竣工。根據本公佈日期買方可取得之資料,上述工程將
產生之費用估計約為人民幣18,610,000 元,將悉數由賣方承擔。
根據預售許可證,該物業之二座有392 個住宅單位及9 個商業單位(總建築面積
分別為20,440.76 平方米及4,069.72 平方米)之預售已獲批,有效期由二零一一年
六月十三日至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二日。於本公佈日期,賣方正申請預售許可
證續期。是項申請的所有相關成本將由賣方承擔,而未確定預售許可證獲得
續期,本公司將不會落實完成交易。
賣方向買方承諾,於完成交易前,其將自費促成各目標公司、大中華地產及
大中華(惠州)分別取得對該物業的擁有權及使用權屬必須的所有必備的牌照
及批文,不論是否由政府機關出具,連同任何其他相關批文及許可證。此外,
賣方承諾於完成日期或之前委聘買方信納之合資格物業經理(該為獨立於賣
方(及其聯繫人))管理該物業。
開發項目原本由黃先生於二零零六年以約人民幣40,680,000 元購入。其時開發
項目為未完工項目,由黃先生收購起直至二零一二年四月三十日,已產生新
增建築及開發成本約人民幣146,630,000 元。

...
建議收購事項之因由及禆益
本公司為投資控股公司。本集團之主要業務活動為物業發展及投資及投資控股。
近年,本集團主力投入中國之物業發展及投資業務。根據本公司二零一一年
年報所述,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約15,700,000
港元,全部來自物業發展及投資分部。本集團手頭上有兩個項目,即金麗灣
度假村及唐海縣項目。金麗灣度假村及唐海縣項目均為中國旅遊物業開發項目。
根據本公司二零一一年年報披露,按金麗灣度假村物業的目前市場價值,根
據持續基準計算,本集團預期將可產生17.5%的租金回報。於報告期末,對唐
海縣項目的收購仍在進行中,於期內並無產生收入。於本公佈日期,唐海縣
項目有若干條件尚未達成,該項目預期於二零一二年年底竣工。
該物業包括兩座住宅物業、一座商場及一個地庫停車場。董事認為建議收購
事項誠屬良機,本集團可藉此鞏固在中國物業市場之據點,擴大在華南區域
的市場佔有率。本公司目前的意向是將該物業之商業部分出租,為本集團產
生持續而穩定之現金流。於本公佈日期,本公司尚未有具體計劃,是否出租
或銷售該物業之住宅部分。本公司將根據中國物業市場的通行市況制定計劃。
董事將不時審視及監察本公司之財務狀況及該物業之進展及狀況(包括出租
商業部分及銷售及╱或出租住宅部分所產生之收益),以就該物業制定適當的
策略,將股東回報增至最高。董事會認為建議收購事項將為本集團帶來穩定
收益流,以及董事相信該物業很可能有增值潛力。
經考慮建議收購事項之禆益及計及代價較獨立估值師之初步指示性估值有約
10.16%之折讓,董事(不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等將於取得獨立財務顧問之
建議後提出意見)認為買賣協議及建議收購事項之條款(包括代價基準)乃經公
平磋商後釐定,誠屬公平合理,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

24 : GS(14)@2012-06-16 10:32:34

這麼喜歡向下炒又縮骨都是算
25 : GS(14)@2012-08-22 18:34:5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21411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通知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對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管理賬目進行之初步審閱,本集團預期(i)由於本公司中國附屬公司錄得投資物業之公平價值減少,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虧損將較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虧損有所增加及(ii)由於換算本公司中國附屬公司的財務業績產生不利之匯兌差額,與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錄得全面收入相比,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錄得全面虧損。
26 : GS(14)@2013-01-15 01:17:0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114437_C.pdf
又改名
27 : qt(2571)@2013-03-29 23:49:32

21

全年業績
28 : greatsoup38(830)@2013-03-30 22:50:02

盈利降20%,至550萬,重債殼
29 : ant2012(35387)@2013-04-05 08:58:46

呢隻有冇機會賣盤?
30 : jacky(6320)@2013-04-05 11:39:59

無,老板買翻黎都未炒過又縮骨。。應該會供股,有排搞。
31 : ant2012(35387)@2013-04-05 21:28:18

王世再造番主席
32 : jacky(6320)@2013-04-05 22:30:53

但係股權唔係大股東
33 : greatsoup38(830)@2013-04-06 00:18:33

30樓提及
無,老板買翻黎都未炒過又縮骨。。應該會供股,有排搞。


可能有人不停跟供,他又不停供
34 : GS(14)@2013-04-22 23:09:06

仲未趕走他們
35 : greatsoup38(830)@2013-04-27 14:19:39


36 : rounder(27036)@2013-06-11 12:57:50

1樓提及
趙渡: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795

九倉: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943

37 : GS(14)@2013-06-11 23:30:22

http://www.thestandard.com.hk/ne ... _type=3&d_str=&fc=1
Monday, June 10, 2013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0021) chief executive Huang Wenxi worked her way up through the ranks despite starting with the advantage of having a father who was listed in 2012 as the 10th richest property developer in China.

At just 28 years of age, the slightly built Huang looks more mature than her years and carries herself with all the confidence of someone who has been in charge of the property business for six years already.

She was appointed executive director of Great China Properties in 2007 at the age of 23, while her father, Huang Shih Tsai, was a non-executive director.

But the position did not just fall into her lap. She first had to convince her father that she was capable and overcome the Chiu Chow tendency to prefer sons rather than daughters when it comes to matters of succession.

Huang Shih Tsai is an entrepreneur active in various businesses including property development, financial consultancy, trust management, trading, department stores, ports and logistics under Great 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As early as 1994, he introduced residential property projects to rural areas of Shenzhen.

At that time, homes were still considered as an element of social welfare instead of as a commodity.

In 2012, Huang was ranked as the 10th richest real estate tycoon in the mainland, with a fortune of 17 billion yuan (HK$21.5 billion), according to the Hurun Rich Lis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fter completing her BBA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in 2004, Huang Wenxi returned home to Shenzhen to work on her father's Shenzhen Sheraton hotel project at the age of 20, beginning as a humble purchasing officer.

And it was through her efforts there that she proved herself.

The first five-star hotel project in Fu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had its beginnings back in 1997 though work could not be started until 2005 due to some complex political issues.

"The first project I was in charge of was to purchase toilets for the hotel," Huang said. "After lots of market research over various brands, I decided to choose between US's Kohler and Japan's TOTO."

Buying toilets may not sound appealing to many but she still had to make an effort.

In order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two brands, she flew to Shanghai for an exhibition and visited their mainland factories.

She had met members of the Kohler family while she was studying in Wisconsin where the US firm was based and she used her connections to secure a discounted contract.

"My dad is the hardest person to please. So I showcased all the toilet samples in a warehouse and let him choose," she said.

She was promoted to be the deputy general manager of the hotel a year later.

Mainland developer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seeking to list in the SAR acquiring Hong Kong listed firms as shell companies and Great China was at the forefront as early as 2007.

Huang, with the financial backing of her father, acquired a substantial stake in a 40-year-old listed company formerly known as Beauforte Investors Corp which was once a subsidiary of Wharf Holdings (0004).

Wharf's chairman Peter Woo Kwong-ching offloaded his stake in 2000 and the company got in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was suspended from trading until Huang's family stepped up in 2007. It resumed trading in 2009 and changed its name to Waytung Global.

The firm kept a low profile until March this year when it changed to its current name, Great China Properties, to better reflect the core business.

Huang Wenxi holds 40 percent of the company while her father has a stake of just over 26 percent.

In addition to managing the Sheraton hotel, Huang also took part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take in Beauforte.

The Sheraton project was too big to be injected to, Great China Properties, instead, the company holds three smaller projects, including Eastern New World Square, a serviced apartment development in Daya Bay near Shenzhen, the Jinliwan Resort in Shanwei in Guangdong, and a commercial- residential complex, Caofeidian in Tianjin which is still in the planning stages.

To ensure sales of the debut project, Eastern New World Square, went smoothly, Huang was present at the sales office when it commenced sales on June 1.

The 400 one-room and two-room units were sold between 220,000 yuan and 500,000 yuan, one quarter were sold in a week. The serviced apartment project is expected to fetch 130 million yuan altogether.

As for Jinliwan Resort, develop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Huang family has its roots, pre-sale of the residential part will take place at end of this year. The sales could bring another 200 million yuan this financial year.

The project, comprising villas, hotels, and a retail complex,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2016.

"More projects will be gradually injected to the company," said Huang. The parent company, Great 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holds 30 projects totaling seven million square meters of gross floor area, mainly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Shenzhen.

The firm is also interested in undertaking a project in Hong Kong as well.

Aiming at a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the firm is more interested in investment properties.

"The build-to-sell model could increase cash flow. But what we really want to do and are good at is build-to- hold which could bring rental income and have capital gain in a long run," Huang said, adding the model could help avoid government's curbs on the residential market. This explains why the firm seldom has purely residential projects.

Instead of being pressured by her father's achievements, she sees him as a role model. While she takes care of the the property business, her brother handles the media one under the parent company.

"Nobody will believe this, but he is a gentle father and never punished the children for mistakes," she said.

Her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is derived from her democratic father who encourages her to live her own life. She always had a strong desire to study overseas and was able to fulfill her wish.

"My mum shows preference to my brother. But my father never does," Huang said. `I have always been the apple of his eye."

Family matters aside, the young chief executive has ambitions to turn the company into a world famous firm that specializes in commercial property lease management.

S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hiring professional talent and cost efficiency.

"My father tells us never to be content with the present. Keep going and be humble," Huang said.
38 : ernest0730(37089)@2013-06-13 12:21:17

就快注資?
39 : GS(14)@2013-06-13 23:04:10

38樓提及
就快注資?


我都唔知
40 : GS(14)@2013-07-04 18:37:59

又注入資產,又賤價印股
41 : greatsoup38(830)@2013-09-10 23:48:0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910701_C.pdf
cheap 爆,37仙減持
42 : jacky(6320)@2013-09-10 23:52:27

41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10/LTN20130910701_C.pdf
cheap 爆,37仙減持


37仙真系賺好少。第一次供股都0.4,第二次又0.4,系最后買大亞灣先用0.2換股。
43 : GS(14)@2013-09-18 01:25:29

21
虧損增7倍,至1,600萬,債重
44 : a86858228(42565)@2013-10-25 20:16:47

內房殼股近期仍屬主角,大中華地產(021)剛宣佈大股東減持以保法定流通量的消息,但股價在逆市下不跌反升,一來代表貨源根本沒變,二來代表其注資憧憬依然實在,有小注敲入價值,目標1元以上。
大中華前身為寶福集團,內地房產界名人黃世再於三年前已取得其控股權,其後透過一輪資本化運作,將股權增至超逾75%水平,故有必要透過配售將公眾流通量保持在25%水平,而上周三已初定配售動作,透過將最多3.55億股配售予第三者,但這批股份須在收購協議完成後才會交收,故沒有即時流出市場;而再從批股後盤路表現推算,有心人仍繼續密密耐心收集,似有所圖。
黃氏家族入股成本保守估計為每股0.4元,現價相對溢值不多,而最值憧憬者則是黃家的背景,其控制的大中華國際集團(中國)業務覆蓋房產、商業、酒店及金融等行業,資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而大中華完成收購協議後的發行股數最多亦只33.1億股,即市值僅18億多元,相對槓桿比率高達34倍,可塑性無容置疑。

古飛鷹


??????
45 : greatsoup38(830)@2013-10-26 23:14:29

a8685822844樓提及
內房殼股近期仍屬主角,大中華地產(021)剛宣佈大股東減持以保法定流通量的消息,但股價在逆市下不跌反升,一來代表貨源根本沒變,二來代表其注資憧憬依然實在,有小注敲入價值,目標1元以上。
大中華前身為寶福集團,內地房產界名人黃世再於三年前已取得其控股權,其後透過一輪資本化運作,將股權增至超逾75%水平,故有必要透過配售將公眾流通量保持在25%水平,而上周三已初定配售動作,透過將最多3.55億股配售予第三者,但這批股份須在收購協議完成後才會交收,故沒有即時流出市場;而再從批股後盤路表現推算,有心人仍繼續密密耐心收集,似有所圖。
黃氏家族入股成本保守估計為每股0.4元,現價相對溢值不多,而最值憧憬者則是黃家的背景,其控制的大中華國際集團(中國)業務覆蓋房產、商業、酒店及金融等行業,資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而大中華完成收購協議後的發行股數最多亦只33.1億股,即市值僅18億多元,相對槓桿比率高達34倍,可塑性無容置疑。

古飛鷹


??????


垃圾鱔稿唔理
46 : greatsoup38(830)@2013-12-07 21:54:21

換祕書
47 : jacky(6320)@2013-12-16 21:47:5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1216652_C.pdf
蛇吞象
48 : greatsoup38(830)@2013-12-16 22:47:58

jacky47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216/LTN20131216652_C.pdf
蛇吞象


玩夠未
49 : greatsoup38(830)@2014-03-30 21:43:49

21

虧損增316%,至2,500萬,輕債
50 : greatsoup38(830)@2014-08-31 13:52:37

虧損增45%,至2,300萬,輕債
51 : GS(14)@2014-10-16 00:03:24

核數師唔做
52 : GS(14)@2015-04-02 02:28:40

虧損增4成,至3,500萬,重債
53 : greatsoup38(830)@2015-07-15 00:32:46

黃世再再向下炒
54 : greatsoup38(830)@2015-09-03 23:26:43

虧損降44%,至1,180萬,重債
55 : GS(14)@2016-03-01 01:21:58

盈警
56 : greatsoup38(830)@2016-04-04 00:32:48

虧損降3%,至2,830萬,重債
57 : greatsoup38(830)@2016-08-23 06:58:53

虧損增5成,至1,600萬,重債
58 : GS(14)@2017-04-08 00:37:54

虧損增25%,至3,400萬、重債
59 : GS(14)@2017-10-27 09:45:45

profit warning
60 : GS(14)@2018-08-12 16:01:29

虧,重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