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半年报亏损幅度增大 正大零售业务悄然转型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30/20090930022207791.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正在积极重组的正大企业(00121,HK)再次面临亏损。日前,正大企业发布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公司报告期内亏损1.16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亏损额为7600万元,亏损幅度增大。

        正 大企业主要业务为中国内地的易初莲花零售业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正大企业亏损5.24亿港元,2006年亏损5.71亿港元,2007年亏损 3.04亿港元,2008年亏损4500万港元。即使近年来正大企业不断剥离亏损资产,但还是未能摆脱亏损窘境。



重组粉饰上市公司业绩

        公 开资料显示,正大企业目前在中国共经营44家大型超市(主要为易初莲花门店),其中21家位于华东区,13家位于华南区、10家位于华北区。易初莲花中国 区公关负责人向珺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易初莲花共有76家门店,并未全部纳入上市公司。向珺称,易初莲花在年内仍有扩张计划,但至于是否属于正大 企业的业务范畴,她表示不便透露。

        为了优化上市公司资源,近年来,正大企业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资源调配。2007年 5月,正大企业发布公告称,以28亿港元收购关联企业上海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易初莲花”)及其19家优良门店。正大集团同时将33 家欠佳门店剥离给正大企业的最大股东cph公司。在此收购以前,上海易初莲花22家欠佳门店以71.7亿港元出售给cph。根据正大企业公告,该上市公司 旗下的11家欠佳门店也以4.3亿港元售予cph。此外,cph旗下的这些门店,仍然委托正大企业管理,并交纳管理服务费。

        在易初莲花更名为卜蜂莲花之后,去年10月,正大企业宣布正式收编前述19家财务表现良好的超市。重组完成后,正大企业拥有40家业绩良好的优质资产,总资产将从24.5亿港元增至78.8亿港元,净资产则从负值变为12.9亿港元。

卜蜂莲花业态转型

重组粉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但对于正大集团来说,亏损依然无法避免,于是正大集团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开始悄然转型。

        “现在已经放弃低价竞争,根据集团要求,所有的超市将改造成一站式购物的形式。”现已改名为卜蜂莲花的生鲜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形成错位竞争,卜蜂莲花各门店将加大个性化服务,譬如加大生鲜的比例。

        此外,门店与正大广场绑定经营从2006年就已开始。当时,正大集团高层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了此种营销模式——逐步将超市打造成生活馆形式。以上海卜蜂莲花杨高店为例,该店的业态有餐饮、生活配套、零售等。

        据正大企业方面透露,其在华东区的21家卜蜂莲花超市已有13家店完成改造,调整为生活馆形式,统一提供一站式购物。

公司内部人事频变

        与当年正大集团的当家人谢国民亲自出面挽救下滑的农牧业务一样,面临零售业务的滑坡,谢氏家族也开始扮演起执行角色。

        去 年9月,谢国民的长子谢吉人担任正大广场CEO,在此之前,正大广场历经了三轮职业经理人,在上海正大广场的家庭式购物定位赢得市场的时候,谢吉人开始走 至台前,直接进入执行层。正大广场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谢吉人介入正大广场的决策其实自2007年就已开始,在担任正大广场CEO之前,谢吉 人就已全面掌管正大企业。正大广场高层此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大广场虽然巨资投入各大城市的商业建设,但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 投资方可能会有改变投资策略的计划,比如由全资投入改为品牌输出或是合资经营。

        根据正大企业去年5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原 董事会主席谢吉人出任公司首席执行长兼执行副主席,而原首席执行长兼总裁吉姆·哈沃思则出任董事会主席。谢国民的女婿罗家顺则由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调任 为执行副主席。在正大企业的董事名单中,谢氏家族成员占了一半以上席位。

        《每日经济新闻》从权威渠道获悉,谢吉人接管正大广场之后,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内部人事频变,继令正大广场“起死回生”的正大广场总裁司徒文聪“出走”之后,多位中高层也已发生变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4

花样年:增大持有物业 低价储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4/161972.html


1月6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77.HK)参与竞拍上海一幅80多轮的较量,最后放弃。

“2010 年在业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土地的投资一定是审慎的。”花样年执行董事冯辉明表示。2009年11月在香港上市后,花样年手中已经“不太差钱”。 但审慎的投资,快速应对的销售,聚焦于以健康、低风险为首要目标的现金流管理,适应业务高速发展的组织平台建设,是花样年今年最为关注的管理要点。

审慎面对“中性偏紧”

“2010年对政策的预期,市场上最乐观的也就是看到‘中性’,更多的是‘中性偏紧’。如果房价不再特别快速增长,政府应该不会继续出台特别利空的政策。”冯辉明分析。

但是,受市场预期的影响,市场已出现走软的迹象,敏感的二手市场开始价格出现松动,散户业主显然没有开发商坚定,降温开始蔓延。

冯辉明认为,市场调整预期也是明朗的,“第一,房价确实在高位运行,大家会变得比较谨慎;第二,从现在的总体预期显示,政府要有比较大的动作了,所以也会抑制需求。还有,现在到年关了,传统淡季。”

花 样年也制定了短期的业务策略。投资管理遵循非常审慎的态度。放弃上海的土地竞争即是证明。同时,加快销售。目前花样年在售的项目大概有12个,冯辉明表 示,“对于这些项目都会加快销售节奏,不会去博取高的价格。目前市场虽然还没有听到降价的声音,但是如果市场降价趋势一旦形成,花样年也会毫不迟疑地跟 随。

“房地产公司最重要的是现金流的管理。”冯辉明表示,目前公司对项目的要求是,“项目自我的现金流能够平衡,或者项目所在区域内部能够 实现现金流平衡。这个平衡有两种:第一是通过快速销售实现,那是一种最佳状况;还有一种是还没有进入销售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可以合理地获得银行的融资。”

“将来的土地储备投资也是基于现金流规划,”他表示,公司在过去账户会保有最低的现金持有量为5000万元,保证公司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以支付公司员工3-5个月的薪酬,但在上市以后这一现金持有量再提高到一个更安全的程度”。

逐步增大商业比例

审慎态度之下,花样年同样在不断投入商业的开发。

“未 来3-5年我们要建10座酒店,这是公司聚焦于城市综合体和精品高档住宅的产品模式所带来的,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持续战略”。冯辉明反思了单一住宅的开发模 式,认为这种模式可能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对土地资源价值的利用,未来20年后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尾声后,单一住宅开发模式也将随中国城市化的完成而终 结。花样年正在建立专业酒店的管理团队。“未来持有资产的比例会提高到30%以内。将来会成立一个商业地产公司,一个酒店管理公司。”

土地价格升幅加大,住宅开发成本 上升,政策也在针对住宅市场调整,而商业地产和酒店由于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持续的税收和就业,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不一定要到拍卖市场上去抢地。同 时,银行对商业地产非常感兴趣,贷款政策波动不大。他举例说,在深圳旅游区大梅沙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开发商总投入约8亿元,银行放贷款12亿元,商业地产 占压资金的局面不复存在。花样年仍保持着大比例的住宅开发量,但也在逐步增加持有面积,每个项目酒店面积不会超过20%,做社区配套型的商业,同时,对一 些具有突出区位优势项目,则会打造成度假型酒店。

加速低价土地储备

“我们很少去拍卖,大部分是挂牌转让的土地,土地成本较低。”冯辉明表示。

2009年12月10日,花样年收购深业鹏基(集团)有限公司名为鹏基时代创业园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此前,深业鹏基还向花样年出售一座位于创业园内的3号厂房,约1.2万平米,在未来将被改造做配套酒店。

截至目前,花样年在全国各地拥有3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土地储备总面积约为1000多万平方米,其中已获得土地使用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520万平方米,尚未获得土地使用权或业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559万平方米。

“未 来5年,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四大区域:聚焦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或者叫大西南地区,再就是京津都市圈,这四个方向,按照城市群的方式去推进。冯辉明 表示,最近几年花样年会保持高速的发展,在2010年在公司上市获得资本支持后公司业务规模会有巨大的提升,2010年以后基本上是按照30%-50%的 速度增长;5年之后,花样年的销售收入会达到200亿~500亿之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5

SOHO中国三进上海将增大自持物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9/wNMDAwMDE5MjkwNw.html

“截至7月底,公司完成销售额135.7亿元,超过去年130亿元的全年销售额。”SOHO中国(00410.HK)董事局主席潘石屹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商业地产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年初确定的180亿元的销售目标将维持不变。

8月13日,SOHO中国宣布成功摘牌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旁“临空15号地块”,摘牌价格约15.6亿元人民币。该地块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占地86,146.1平方米,规划地上建筑面积215,410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这 是SOHO中国一年内三进上海,并完成了在南京西路、外滩中心、虹桥交通枢纽的布局。2009年8月18日,SOHO中国斥资24.5亿元收购位于南京西 路中央商务区中心位置的 “SOHO东海广场”,今年6月11日,SOHO中国二次出手,以22.5亿元收购外滩204地块部分股权。

潘石屹认为,此次摘得虹桥地块意味着SOHO中国在上海进入了常态投资。他透露,虹桥地块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开工,2013年年底交付,总投资将达40亿元,整个项目的销售额或将达70亿元。

潘石屹向本报记者坦言,SOHO中国还将陆续在大虹桥区域拿地,并已在整个大虹桥区域规划方面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看来,潘石屹的“上海步调”已越来越紧。

“目前,SOHO中国的大量投资仍在北京,在上海的投资只占到公司总投资的20%左右,但未来公司希望这个比例能达到50%。”潘石屹坦承。

本 报记者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 SOHO中国目前的账面资金约有150亿元。今年前7个月,仅上海SOHO东海广场就达到21.79亿元的销售额,北京银河SOHO开盘10天销售60 亿。就在虹桥地块的拿地当天,SOHO中国还与京城一家银行签订了一份20亿元人民币+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该项贷款一部分或将用作望京地块的开发贷款。

记者还了解到,此前一直以销售商业地产为主的SOHO中国有意加大自持物业的比例。“上市公司业绩需要稳定,就必须从货币、土地以及物业三种资产加以平衡。”潘石屹这样认为。

目前SOHO中国的持有物业只有前门项目一期,货值约为37亿元,但潘石屹透露,在建项目中,银河SOHO约3.7万平方米、外滩项目的50%、东海广场及虹桥项目的一小部分都将由公司自持,“只有建成后才能进入财务体系的持有物业中,目前货值不好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3

定增大王劉益謙「棄股從藝」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9/2MMzA5XzM3MDA2Mw.html

大盤連續暴跌之下,一條入市18年的散戶告別股市的微博,幾乎勾起了所有股民對A股市場怒其不爭的無奈。

實際上,不僅普通投資者對如今的行情無可奈何,被稱為「散戶之王」的劉益謙如今也不得不收縮戰線,甚至改換戰場。

向二級市場說再見

當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團(000627.SH)股價連連下挫之時,公司實際控制人劉益謙並沒有像李嘉誠那樣挺身而出。

不僅如此,在任期尚未結束之時,劉益謙便以「身體原因」毅然辭去董事長一職。

更為奇怪的是,今年2月底,天茂集團拋出定向增發再融資計劃,劉益謙卻出人意料的沒有承諾參與認購。

在此之前,天茂集團曾先後於2007年7月和2009年5月兩度提出再融資計劃,大股東新理益集團均表示參與認購。

正是基於上述反常舉動,外界普遍猜測,劉益謙未來或將逐步遠離其控制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天茂集團。

實際上,和李嘉誠積極佈局二級市場不同,今年以來劉益謙逐步淡出A股市場的跡象早已顯露。

作為A股最著名的定向增發參與者,劉益謙最近一次出現在定向增發的申購名單上,還是在今年7月初成飛集成(002190.SZ)的定向增發上。

今年7月12日,成飛集成以17.20元每股的價格完成定向增發,累計募集10.2億元,劉益謙通過旗下國華人壽認購610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2.30%。

儘管二級市場持續低迷,但今年的A股市場卻並不缺乏提出定向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截止到9月末,兩市提出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累計達到253家,目前已經獲批的公開或定向增發家屬約有53家。雖然提出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眾多,但曾經的增發股大王卻並不為其所動。

而就在2010年,劉益謙還通過旗下控制的多個投資平台,動用18億元資金,參與了6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

其中包括士蘭微(600460.SH)、南洋股份(002212.SZ)、中國國航(601111.SH)、創元科技(000551.SZ)、珠海中富(000659.SZ)以及上海汽車(600104.SH)等6家上市公司。

只不過,上述增發項目並未給劉益謙帶來多少收益。

2010年9月16日,劉益謙控制的國華人壽以20元每股的高價,參與LED概念股士蘭微的定增,認購300萬股。

然而,從2011年初開始,士蘭微股價急劇下跌,截至今年9月14日增發股解禁,士蘭微股價已跌至14.52元,跌幅高達27.4%,到9月底,該公司股價更是跌至11.87元的低位。

僅以解禁日股價計算,士蘭微一單就給劉益謙造成了1644萬元的賬面浮虧,如果以目前股價計算,其浮虧金額更是接近2500萬元。

與士蘭微等小盤股相比,中國國航給劉益謙造成的損失無疑更大。

中國國航2010年11月25日完成增發,國華人壽以11.58元每股的價格認購4800萬股,儘管還尚未解禁,但中國國航目前的股價已跌至7.86元,此次增發產生的浮虧已近1.79億元。

此外,南陽股份、創元科技和珠海中富也基本處於虧損或小幅盈利狀態,僅上海汽車一家獲利頗豐。

上海汽車目前的股價為15.98元,以13.87元每股的增發價計算,國華人壽所認購的7304.76萬股,目前浮贏1.53億元。

二級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定向增發令人尷尬的收益,被認為是劉益謙收縮定增戰線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不只是今年,早在2010年劉益謙參與定向增發的腳步就已經開始放緩。

記者統計發現,此前的2009年,劉益謙曾攜旗下數家公司累計動用資金逾61億元,參與了包括金地集團(600383.SH)在內的8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儘管參與家數僅比2010年多出2家,但涉及資金量卻超過其3倍有餘。

其中,最為市場關注的,便是其控制下的上海諾達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6月一舉以16.8億元認購7億股京東方A(000725.SZ),以解禁當日股價計算,劉益謙賬面浮盈一度超過7.6億元。

解禁後,劉益謙就開始在二級市場大幅減持京東方A,到2010年年底,上海諾達聖已經完全退出京東方A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而當日最末一名的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僅持股3308萬股。

即便是在2009年,與京東方A相比,劉益謙參與認購的定向增發也並非只賺不賠。

其先後參與認購的金地集團(600383.SH)、浦發銀行(600000.SH)、華電國際(600027.SH)等公司的定向增發股,也大多是賠本賺吆喝。

「他做增發並不怎麼重視公司基本面,主要還是看大的市場環境,市場比較好的時候策略就比較激進,市場不好就多看少動。」一位與劉益謙有過接觸的私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在其看來,京東方A應該是劉益謙投資風格的最好寫照。儘管公司連年巨虧,但由於進入的時機恰到好處,劉益謙仍然能夠通過參與京東方A的定增賺錢。

棄股從「藝」

2011年5月22日,齊白石所書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在嘉德拍賣會上一舉拍出4.255億元的天價,創出中國近現代書畫交易價格新紀錄。該畫作的送拍人正是劉益謙,而其當初的買入價不足2000萬元。

在完成上述交易後,劉益謙隨即以8160萬元的價格買下陳逸飛的著名油畫《山地風》,該次交易同樣創出一項新紀錄,成交價格打破了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在A股市場叱咤風雲多年之後,憑藉著不凡的出手,劉益謙在藝術品市場上又迅速建立起風向標的地位,而其此前在藝術品市場上的數次出手,也一直為市場人士所津津樂道。

據圈內人士介紹,早在2008年,劉益謙就成功拍下傳世名畫《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次年秋天,劉益謙又以1.69億元的價格拍得明代畫家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

2010年11月的嘉德秋拍,劉益謙更是以3.08億元的天價買下王羲之的《平安帖》,該草書尺牘全文僅41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2

增大投資成本控制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06.html
近日聽到 Citibank在港不停開分店, 連全球最貴租的地段 (銅鑼灣) 都開了很多間新舖, 她的搶佔市場策略路人皆見。

搶佔市場佔有率當然是市場策略之一, 先不計成本去擴大市場佔有率, 再慢慢想如何在做大了的餅裡賺錢。不過, 香港人對匯豐銀行的情意結根深柢固, 實在太多人都在匯豐及恆生銀行出糧, Citbank 要改變這個事實始終困難重重。

還有, 盲目地開分店只會不斷增大成本, 看一盤生意時, 成本效率十分重要, 其實這個因素就是巴菲特選股中的重要一環 RoE, 或看成本效益率, 或看毛利率。

舉個例子, 一家公司有 1億股本, 上年賺到 2000萬, RoE 就是 20%。而公司並沒有把這 2000萬盈利派息, 而是把賺到的 2000萬拿來開分店擴張業務。今年股本就有 1億 2000萬了, 賺到 2100萬, 盈利多了 100萬, 而 RoE就是 17.5%, 開了分店的回報效率變相減少了。

大家還可以跟這家公司不派息的決定算算賬, 就是上年的 2000萬盈利回報是多少, 假設之前一年的 1億股本的回報率保持 20%不變, 因為這個 2000萬而多賺的就只有 100萬, 即這個 2000萬盈利的額外回報率實際上只有 5%而已。這麼低的回報率, 為何不當股息派出來呢?

公司管理人應該優先考慮股東利益, 2000萬盈利派多少出來 (即上市公司的派息策略), 不是沒有根據的, 不派息? 可能因為公司在擴充發展階段, 可能盈利保留在公司比較好, 可能公司需要現金, 但數字騙不了人, 擴建也好, 保留現金也好, 買新機器也好, 如果年年都不派息而令 RoE 每況愈下的話, 這不是好現象。

說回 Citybank, 希望市場佔有率不是她的唯一目的, 因為最終企業要的應該是盈利, 市佔率高而大大拖低盈利效率, 這不一定是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4

報告稱未來兩年全國商品房供應趨緊 抑制房價壓力增大

http://estate.caijing.com.cn/2012-07-31/111983725.html
 (來源: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全國土地供應與商品房銷售關係研究

  7月31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出爐了最新的專題報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上半年商品房潛在存銷比為低於 2011年,從對2012年全年土地購置與商品房銷售的預測值來看,易居方面預計2012年末的潛在存銷比將持續下行,這就意味著2013-2014年商 品房供應偏緊,如果需求持續釋放,則房價上漲壓力較大。

  一、2012年下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跌幅將持續收窄

  2012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75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9%。隨著上半年一二線城市房屋成交量的反彈,近期土地市場 有所復甦,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有所升溫,成交跌幅將持續收窄。根據上半年的土地購置情況,易居預測2012年去年全國土地購置面積為36000萬平方米左 右,同比降幅會收窄至10%左右。201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10億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比2010年增長2.6%,增速比 2010年回落22.6個百分點。

  圖 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走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201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預計與2011年持平

  2012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99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全國商品房成交量正在築底,下半年跌幅還將繼續收窄。如圖所示,商品 房銷售面積從2000年至2007年均保持穩步上升的態勢,2008年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長,隨後連續3年緩慢回升,但增幅持續收窄,預計2012年將會 與2011年基本保持持平。

  圖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走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三、全國商品房累計潛在存量逐年縮小

  商品房的潛在存量,指的是截止到當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待開發的商品房與已建好尚未售出的商品房之和,由於從購置土地至商品房售出至少需要1-2年 的時間,因此這一指標主要反映出未來1-2年商品房庫存情況。根據測算2000年至2012年6月,增加了約18.19億平方米的待開發或待售的商品房。 如下圖所示,2008年之前,每年商品房可供應面積遠超過當年銷售面積;而2008年至今,商品房銷售面積已經持續三年反超可供應面積,累積潛在的存量逐 年縮小,存量潛在壓力也同步減輕。

  圖 潛在商品房增量與商品房售量年度走勢(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3.14億平方米,兩個數據相差15億。這是由於商品房的潛在存量除了包含商 品房待售面積外還包括其他三個方面:一、2011年至今,相當部分已購土地尚未達到預售標準;二、少量房地產開發企業出租或自用的商品房;三、部分已購置 但長期閒置的土地,尚未形成商品房供應。

  四、2012年全國商品房潛在存量壓力小於2011年

  商品房潛在存銷比與商品房的潛在存量一樣,反映的是未來1-2年商品房市場的供求情況。2012年上半年商品房潛在存銷比為1.7,低於 2011年,從對2012年全年土地購置與商品房銷售的預測值來看,我們預計2012年末的潛在存銷比將持續下行,約為1.6,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 員吳曉君表示,這意味著2013-2014年商品房供應偏緊,如果需求持續釋放,則房價上漲壓力較大。

  圖 全國商品房潛在存銷比走勢(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註:2012年上半年商品房潛在存銷比=截止到2012年6月商品房潛在存量/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商品房銷量

  據國土資源部監測,2012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地價總體平穩,同比增速持續放緩,重點區域住宅地價環比仍為負增長。上半年,主要監測城市商服和住 宅地價變化延續2011年下半年以來走勢,增幅逐季收窄。2012年第二季度,商服、住宅地價同比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回調;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 地區住宅地價環比延續一季度下降趨勢。可見近年土地市場出現盤整,而商品房市場的活躍程度則遠高於土地市場。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吳曉君認為,雖然 短期來看商品房庫存量較大,但中期來看壓力並不算大,需要更加關注和警惕未來幾年商品房供應偏緊,所帶來的房價上漲的壓力。

  五、東部地區潛在存量壓力大於東、西部地區

  2012年上半年,東、中、西部地區潛在存銷比分別為1.9、2.4、1.3。降到了2002年以來的偏低水平。相較而言,西部地區潛在存量壓力最小;東部地區潛在存量壓力一般;中部地區潛在存量壓力較大,形勢較為嚴峻。

  圖 東、中、西部地區商品房潛在存銷比走勢(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註:計算公式與全國商品房潛在存銷比相同。

  六、30個省市潛在存銷比排名

  考慮數據的可得性,選取2000-2011年30個省市的土地購置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根據公式:各省市存銷比=(各省市2000-2011 年累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容積率(2.2)-各省市2000-2011年累計商品房銷售面積)/201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將30個省市存銷比 進行比較,排名如下:

  圖 30個省市2011年潛在存銷比排名(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截止2011年底,潛在商品房存量壓力較大的省市為福建、浙江、安徽、海南,潛在存量消化週期超過4年,過大的庫存壓力,意味著未來二三年這些 地區的樓市形態不健康。與之相反,排名靠後的四川、陝西、黑龍江、江蘇,潛在存量消化週期不足1年,尤其是四川和陝西,潛在存貨量非常有限,未來二三年商 品房供應比較緊張,房價上漲壓力較大。

  七、34個大中城市潛在存銷比排名

  考慮數據的可得性,選取2003-2012年上半年34個大中城市的土地購置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根據公式:各城市存銷比=(各城市 2003-2012年上半年累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容積率(2.2)-各城市2003-2012年上半年累計商品房銷售面積)/2011年7月 -2012年6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將34個大中城市存銷比進行比較,排名如下:

  圖 34個大中城市2012年上半年潛在存銷比排名(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潛在存銷比最高的是瀋陽,需要7年多才能去化掉潛在存貨,其次是長春、呼和浩特、蘭州和太原,去庫存時間接近5年。未來二三年,這5個城市商品 房供應量偏大,值得警惕。與之相反,潛在存銷比值最低的是深圳,存銷比值在-6至-7之間,未來二三年房價反彈壓力最大。另外,廣州、烏魯木齊、北京、成 都、廈門、西安、南京、寧波等,潛在存貨壓力也偏小,房價反彈壓力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4

360億平安定增大單 摩根士丹利是如何從高盛手中搶走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16

ceddc0d9-b083-4e96-9dad-2ae2ada86551

摩根士丹利最後一刻“虎口奪食”,從高盛和瑞信手中搶過中國平安巨額定向增發的承銷業務,一舉鎖定亞洲投行榜首的寶座。

上周日,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敲定了365億港元(約47億美元)的定向增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參與投資,而“兩馬”正是摩根士丹利拋出的殺手鐧。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直到周日上午,高盛和瑞信都以為這筆承銷業務已是囊中之物。該報援引的知情人士稱,中國平安此前已臨時性地認可了它們提供的定向增發對象名單。沒想到最後一刻殺出的摩根士丹利搶走了這筆大單,使得它們被迫屈居金融顧問的角色。

該知情人士形容這一過程稱:

就好像人已經步入婚禮的殿堂,結果發現口袋里的婚戒被人偷走了。

摩根士丹利在當天午後遞交了一份投資者名單,其中包括就馬雲和馬化騰,而且承銷報價也比高盛和瑞銀更劃算。

亞洲股票承銷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承銷收入通常占到行業總收入的40%,而美國或歐洲僅為25%。

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拿下該筆交易後,摩根士丹利亞洲(除日本外)承銷業務排名以162億美元的總量一舉超越高盛和摩根大通,由第三位躍升至第一。現在,高盛、摩根大通和瑞信分別以141億美元、118億美元和115億美元追隨其後。

值得一提的是,馬雲、馬化騰和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中國被稱為“三馬”。“三馬”上個月曾聯合投資華誼兄弟 ,他們還在2013年合作設立了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81

能源價格下跌 增大全球通縮風險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0

能源價格下跌 增大全球通縮風險

作者: 李一民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國際石油價格若繼續暴跌,通縮風險是全球經濟體普遍面臨的最直接影響。沙特和阿聯酋石油部長本周表示,國際石油價格暴跌,主要應歸咎於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即便這些國家減產,歐佩克國家也不會減產。如果能源價格持續位於低位,主要經濟體發生通縮風險的概率增大。


一旦發生會形成負向自我循環,流動性陷阱導致貨幣政策失效,恐使全球經濟出現損害性下行和長期通脹預期下行的風險。歐洲央行副行長Vitor Constancio本周警告,“預期未來數月歐元區通脹率將出現負值。”如今歐元區通脹只有0.3%遠低於歐洲央行2%的目標,繼歐央行之後,瑞士央行也於上周意外宣布實施負利率。


主要觀點及邏輯:


在全球經濟複蘇的擔憂之外,原油的暴跌提醒我們,不應忽視潛在的通縮風險。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對立的一個概念,薩繆爾森將其定義為一段時間內“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降”。其根本特點就是總需求的增長速度下降,慢於總供給的增長速度,生產能力過剩、消費需求萎縮。實踐而言,就是一國經濟連續6個月負通脹。


通縮風險在全球經濟體蔓延,歐洲與日本尤甚,中國通脹率也連續6個月下滑。歐元區11月HICP同比增幅已低至0.3%。日本10月CPI同比增幅2.9%,創7個月最低。即使是經濟表現最出色的美國, 11月CPI環比下降0.3%,創出近6年最大跌幅,同比增幅也收窄至1.3%,導致美聯儲對加息保持“耐心”。本周即將公布英國與美國三季度GDP終值、PCE指數,以及日本11月通脹數據,通縮風險將進一步印證。


一個溫和的通貨膨脹環境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持續通貨緊縮的經濟極有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假設名義工資不變,價格總水平的下降會使實際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需求,對企業投資的影響也是同理。在價格總水平下降的初期,情況的確如此,但一旦價格出現持續下降,經濟就會陷入衰退和蕭條:


1、通貨緊縮使個人消費與投資支出受到抑制。由於通貨緊縮增加了貨幣的購買力,使人們傾向於更多的儲蓄、更少的支出。同時,物價的下跌會提高實際利率水平,導致企業投資成本昂貴,企業因而減少投資支出。


2、通貨緊縮加重債務人的負擔。債務隨著貨幣成本的增加按比例上升,實際上的債務負擔加重了,使得貸款者無力償還貸款,從而導致銀行倒閉,金融系統崩潰。


3、經濟極有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如果人們預期通貨緊縮還將持續,在任何名義利率下他們都不願意借款,否則他們最終償還貸款的價值要高於現在的價值,同時銀行預期資產或商品價格會下降,在任何名義利率下都會惜貸,導致信貸供給和需求的萎縮。


避免通貨緊縮,就是要綜合利用政策措施,促使一般物價上升到合理水平,包括綜合運用積極財政政策、寬松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從目前的經濟格局來說,雖然美聯儲已開始謹慎討論加息的路徑,但歐元區、日本與中國的通脹環境,將決定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將繼續延續,這意味著:


1、各國央行貨幣供應量繼續增加,直到量化寬松影響總需求,利率下降、通脹上升;


2、歐日寬松下,美聯儲加息不會形成外資撤離新興市場大趨勢,只是短期情緒擾動;


3、明年全年,歐日貨幣繼續擴大對美貶值幅度,人民幣匯率例外。(來自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2

央行今日2590億元MLF操作 三季度降準可能性增大

最近,金融市場對於降準的呼聲又起。

7月13日,央行宣布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259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其中3個月1010億元、6個月1015億元、1年期565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75%、2.85%、3.0%。央行相關人士稱,此舉在於引導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多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本輪MLF操作旨在對到期規模的續作。亦有觀點稱,公開市場操作不能完全替代全面降準,鑒於目前我國準備金相對較高,非銀機構資金面相對緊缺,所以不排除下半年降準的可能。

MLF操作常態化

“應該說下半年貨幣投放的缺口還是比較大,我們測算的缺口在2.5萬億元左右,所以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並不奇怪。”招商宏觀劉東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主要是本周有2000多億元MLF到期,央行出於維護市場流動性角度考慮進行技術上的操作,政策意圖並不是特別明顯。”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本報記者表示,最近人民幣匯率機制對市場預期的效果還不錯,持續貶值並沒有引起市場恐慌情緒,所以近期資本外流壓力不大,因此沒有特別釋放流動性對沖的需要。

雖然本次MLF只是對到期規模的續作,但今年以來,央行對MLF操作確實越來越常態化,釋放市場流動性逾萬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央行通過MLF向金融機構凈投放中期基礎貨幣6655億元,3月末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為13313億元。為豐富中期借貸便利期限結構,央行將其期限由6個月增加為3個月、6個月、1年期。

4月,央行開展MLF操作共7150億元,同時收回到期5510億元,當月末余額為14953億元。5月,央行對21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900億元,收回到期1478億元,當月末余額為16375億元。6月,央行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080億元,同時收回到期1000億元,當月末余額為17455億元。

全面降準仍有必要

目前央行在執行貨幣調控政策上,始終盯住兩個目標,一方面要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又要關註到流動性太過寬松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較大壓力,形成負面沖擊。

“雖然央行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的頻率,但貨幣缺口依然在,公開市場操作是否能替代全面降準仍有待研究。我國準備金依然處在非常高額水平,預計今年下半年央行會進行一兩次全面降準。”劉東亮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的市場流動性靠公開市場滾動來維持,而且資金利率下行也需要降準,之前MPA考核,資金面著實緊張了一陣子,流動性寬松更多體現在銀行間,非銀沒有那麽松。”

章俊對本報記者稱,暫時看不到降準的跡象,“但真降的話也不意外,畢竟目前來看全球央行都在寬松,美聯儲年內加息概率下降,人民幣貶值雖然幅度較大,但市場預期比較穩定,如果出於配合下半年穩增長政策考慮,三季度降準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里對MLF和貨幣政策操作也有著明確的表述:”建立公開市場每日操作常態化機制,加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引導和調節,註重維護短期利率平穩,適時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探索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發揮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運用價格杠桿穩定市場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34

收盤分析: A股金針探底 缺乏持續熱點調整風險增大

今日兩市小幅低開後震蕩走低,權重股低迷,三大股指均向10日均線尋求支撐,滬指盤中逼近3000點,創業板走勢稍強。午後,市場人氣有所回暖,創業板率先吹響反攻號角,兩市回升,滬指收盤站穩10日線,日線留下長下影線。

截至收盤,滬指報3036.60點,跌0.23%,深成指報10778.25點,漲0.15 %,創業板報2273.72點,漲1.06 %,兩市合計成交5166.75億,前一交易日成交5577億。滬股通凈流入5.97億元。

盤面上,權重股多數低迷,題材股相對活躍,體育、彩票、手遊、芯片、虛擬現實等概念表現強勢,銀行、鋼鐵、白酒等板塊走勢低迷。今日妖股集體活躍,中毅達(600610.SH)、特力A(000025.SZ)漲停。

個股方面,萬科A(000002.SZ)繼續創複牌新低,複牌以來累計跌幅接近29.96%;中國鐵建(601186.SH)12.42億股解禁,今日股價繼續低迷。*欣泰(300372.SZ)繼續跌停,跌停板上仍有近萬手封單。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二漲跌互現,澳股結束八連陽,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上漲1.37%,報16723.32點;韓國首爾綜指收盤下跌0.23%;澳洲股市指標S&P/ASX200指數收盤下跌0.18%,報5448.50點。

消息面上,昨日央行再次放水,連續兩周實現凈投放,短期降準預期落空,但是並未影響到市場寬松的格局。對今日大盤並未形成太多提振,短期市場還需更大催化劑。

今天大盤午後一度跳水,整體走勢較弱,有人猜測與東北特鋼投資人建議暫停遼寧省政府及企業融資這一風險事件有關。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曾巖接受財新記者采訪表示,當前熱點並不突出,向上動力不足,因此需要震蕩整理,與東北事件關聯不大。

對於後市到底是吃飯行情還是買單,機構爭議不休。華泰證券認為,在短線強弱分水嶺3020點、3080點以及前期高點3097點附近壓力較大,左側投資效果預計更佳。選股方面,投資者宜立足半年報,牢記題材加業績雙匹配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吃飯”行情。

國泰君安認為,從A股已披露業績預告看,A股盈利向上拐點在二季度已經開始出現,7月底待披露率充分後有望進一步確認這一判斷。板塊結構上,中小板盈利增速將出現加速回升,但受業績預告多集中一季報披露影響,後續可能略有修正,但趨勢已經形成;創業板盈利增速高位小幅回落;主板在“周期複興”背景下,或將同樣出現明顯改善。

巨豐投顧認為,大盤自突破前期2800-2950點箱體後,場外資金借道滬股通和兩融抄底節奏明顯加快。但權重股的上漲消耗了大量的增量資金,而中小板、創業板依舊是存量博弈,市場並未賺錢效應。市場風格切換之際,必有強震。

東北證券認為,本周市場面臨前期3100點附近壓力,以及缺乏持續熱點的困擾,市場發生5浪4調整的風險在增大。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指出,當下處於風險緩和窗口期下,經濟維持平穩,指數空間有限,但多頭情緒仍在,結構性機會凸顯。市場短期驅動力仍是內外風險共振下風險緩和窗口期的情緒修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