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馮大輝:阿里系的技術積累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794.html

來源:創業家

文/馮大輝

經過喧囂的促銷大戰,可以說,阿里系在電商領域的技術積累的確是全球獨步了。

「雙十一」活動中,淘寶、天貓、支付寶等阿里旗下網站爆發出驚人能量:全天總交易額191億,總金額超過美國2012年「黑色星期五」的10.42 億美元。儘管淘寶在促銷開始時服務稍有不穩定,但整天下來服務堪稱可靠。這是個值得稱讚的成就。

阿里系能達到今日的技術積累,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依我個人的看法,以下幾個先決條件素不能不提:

第一,支付寶、淘寶團隊在大規模分佈式事務處理能力上有多年技術積累,這份經驗相當寶貴。

第二,阿里巴巴骨幹傳輸網 ABTN 2009 年建成,為整個阿里系子公司的網絡服務能力提供了網絡基礎保障。這也是國內第一家運營商級別的電子商務骨幹網。

第三,以開源領域技術專家、LVS 項目創建人章文嵩先生加盟淘寶為標誌,淘寶在底層基礎設施上的技術能力大幅提升。章帶領的基礎核心軟件研發團隊基於 LVS 實現高性能負載均衡組件,構建了強大且高效的CDN 系統,該系統大量採用低功耗服務器,綠色節能。

第四,硬件帶來了紅利。固態硬盤與 PCI-E Flash 等硬件組件技術已足夠成熟並被大規模應用,為數據庫服務器處理能力提供硬件層面上的支撐,可以更加靈活部署,成本更低,不必像過去那樣單純依賴小型機與高端存儲。

第五,2008 年與 2009 年大刀闊斧地改進了系統結構,比如外界知道的支付寶 SOA 化,淘寶五彩石項目等。最近兩三年淘寶仍然在做精細化的提升,但總結架構沒有太大變動。

第六,淘寶技術團隊對運維有掌控和技術積累(為防止阿里云掠美,必須說一下此事與阿里云無關,各自是獨立的團隊) ,具備相當靈活的分配調度硬件以及網絡資源的能力。

在 2010 年與 2011 年的兩次「雙十一」促銷活動中,技術團隊積累了足夠的運維與運營經驗,過去幾次「壓力測試」也促使國內銀行系統對網銀網關處理能力進行擴容與改造。否則,按照今天的交易量,各家銀行網關無法承載如此大的支付請求的衝擊。

阿里技術團隊這幾年來在開源軟件研發上有很大投入,比如在 MySQL 數據庫研發與部署實踐上,已經有實力解除對 Oracle 數據庫的依賴。在 Java 核心技術上,針對業務特點優化定製的TaobaoJVM已在淘寶、天貓等網站上線,全部替換Oracle官方JVM 版本,並逐步反饋到開源社區;再如淘寶在 Nginx 基礎上改進了 Web 服務器 Tengine……此外,淘寶根據電子商務業務自行研發各種關鍵組件,比如流控與防攻擊模塊等,也對這次成功大促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技術團隊在開源軟件領域的投入取得了驚人回報,現在來看,此乃相當有前瞻性的舉措。阿里技術團隊正試圖掌控整個網站體系中所有組件的核心技術,這將是一個趨勢。

最後,技術背後最關鍵的還是人和團隊。阿里巴巴數年來在電子商務技術領域吸引了不少業界技術專家,如王文彬、章文嵩等,造就了一批頂尖技術牛人,也培養並儲備了一大批技術人才,鍛鍊了一個有實戰經驗有戰鬥力的技術團隊。正是這一批踏實肯幹的技術人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19

從IPTV到智能電視到盒子...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電視屏?! 馮大轉兒

http://xueqiu.com/1550060874/25517996
(轉自虎嗅)總得來說,這篇文章的觀點還是有理有據的,也給我科普了不少廣電、寬帶關於電視創新相關的知識,推薦。(全篇最亮的是關於CDN的評價。。)

正文內容:

五一回家,發現家裡的電視失寵了。我爸媽可是守著電視過了幾十年的電視粉啊,連他們都開始遠離電視屏,不得不讓人對電視屏的前景感到擔憂。

電視屏的逐漸衰落有些年了,在這些年中,想救電視於水火的人可以說前赴後繼、著實不少。從IPTV、到智能電視再到眼下最時髦的互聯網機頂盒,不可否認,電視屏是有變革的,變得可點播、可互動、可上網了,功能在加多;體驗嘛,也在優化中。

可是,正在流失的觀眾注意力回來了麼?看起來,效果寥寥。

很多人或許會反駁說, IPTV發展得不錯啊,都養出了一個上市公司了;商場裡的智能電視也賣得挺火啊;小米、樂視的互聯網機頂盒,不掐著秒搶都買不著,怎麼能說效果寥寥?但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裝了IPTV,用了智能電視和互聯網機頂盒的人,其看電視的習慣並沒有真的被改變。

IPTV:電信系的銷售勝利

IPTV算是改造電視屏的先鋒,我在上海生活,這裡恰好是IPTV運營商百視通的大本營,全國IPTV發展程度最高的地方,我身邊的不少人,都是裝了IPTV的。但事實上,他們極少使用點播、回放這些IPTV區別於傳統電視的功能,裝或沒裝,於他們,幾乎沒啥區別。

IPTV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步,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技術革新,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不如說是一場銷售技巧的勝利。

IPTV從誕生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是和寬帶搭售的,大部分地區採取的策略都是買寬帶,送IPTV,IPTV自然算不得剛需,但寬帶是呀。運營商和百視通非常聰明,這種搭售方式,讓消費者感覺沒有多花錢,甚至是佔到了便宜,但實際上,IPTV的錢,早就包含在了寬帶費裡了。

每個月,百視通能從每個IPTV用戶身上收到10塊錢,一年就是120。(根據百視通財報披露的用戶數和營收,ARUP值比這個數要低一些,這裡頭,一則是他們和電信簽協議的時候,有時會有些優惠讓步,二則,央視CNTV和地方廣電入局之後,分錢的人多起來了,百視通從電信那裡拿了錢之後,還要分些給旁人。)所以,IPTV實際上不是免費的,甚至可以說,不比有線電視便宜。上海的有線電視是23塊一個月,以各位對運營商的瞭解,你覺得他們能分出10塊錢給百視通,給自己會留多少,怕是只會多不會少吧。上海的電信寬帶2M包年1800(送IPTV),隔壁的杭州電信寬帶2M包年則是1000,為啥上海要貴出800,別告訴我是上海的網速比杭州快,或是上海的消費水準比杭州要高出一倍……

說白了,寬帶是個剛需,別說1800,就是2000、3000,上海的同學們也得裝啊,寬帶怎麼定價,是不是往裡面搭售點啥,運營商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市場競爭?不能說沒有,但不好意思,南電信北聯通,電信在黃河以南佔據了85%的寬帶市場份額,是絕對的龍頭老大,而且這個局面短期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涉及到巨額的基礎設施投入。

我所接觸的不少裝了IPTV的朋友都是這麼個觀點,反正免費,不用白不用,如果要收錢,那就要看和有線電視比,哪個便宜了。這說明什麼,在他們眼裡,IPTV和傳統電視沒啥區別,他們不願為了IPTV的那些新功能多付錢。

智能電視:願意買不願意用

相對於軟件服務,中國消費者為硬件付費的熱情要高得多,那智能電視能變革電視屏麼?我也不看好。開頭我說,我們家的電視最近失寵了,那可不是十年前的舊電視,而是我老爸老媽去年冬天花了三千八百大洋敗回家的新電視!

一線品牌的智能電視,42吋屏幕,內置華數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可以點播影視劇集,還可以上網,為了上網方便,當時他倆還專門去買了無線鼠標和鍵盤……要不是買的時候趕上商場促銷+節能補貼,花費應該是四千朝上。

結果,不過三五個月的功夫,就被他們晾在了一邊,我問為啥不用,他們說電視節目沒啥好看的,我說,這不是可以點播,可以上網麼,答說,還是用電腦和手機上網好。我家的電腦是用了五六年的舊電腦了,手機更是過年時我遺棄在家的山寨機,充話費時運營商送的,絕對的三流產品,反應遲鈍、操作卡頓感十足,屏幕精度自然也無法和iPhone那樣的東西相比,我把玩幾天後還送其一外號:「智障機」。

結果,就是這麼個「智障機」,在一場爭奪我爸媽眼球的戰爭中,居然完勝智能電視!起初我還有點不信,畢竟他們不像80後90後那樣是伴著互聯網長大的,他們可是多年來習慣了看電視的,後來小範圍調查了下,發覺我爸媽並非個例,只不過有的家庭裡,擊敗智能電視的東西要稍顯高級點,比如iPad之類,但本質差不多,都是移動智能終端。

在智能電視這個問題上,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對於XX功能XX功能——很多時候,消費者自己也覺得是需要的,所以消費者有為此而花錢的衝動,何況很多時候,買電視和搬新家還聯繫在一起。但花完錢之後,卻往往發覺沒那麼需要,曾經有業內人跟我說過,智能電視中互聯網電視模塊的激活率只有10%,這還只是激活率,不是什麼日活躍度,相信絕大部分人還是把智能電視當普通電視在用。

盒子:終極拯救者?!

盒子這東西,去年底今年初,因為小米的封殺和復活,著實在圈子裡火了一頓,就連我媽最近也琢磨著敗個小米盒子回來,購買衝動和幾個月前想買智能電視時一樣,若不是比較難搶,估計此刻已經入手了……那麼,盒子是電視屏的終極拯救者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來分析下IPTV和智能電視為什麼沒能改變觀眾的觀影習慣。

我認為電視屏和電腦屏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應用場景不同:電視屏是家庭娛樂中心,代表的是客廳文化,而電腦屏是個人辦公娛樂中心,代表的是書房文化。

客廳文化的特點,簡單慵懶,往沙發上一趟,不少人是起來倒杯水都嫌煩,一家人隨便挑個台,新聞也罷,綜藝也好,挑好就不動了,邊看邊聊,打發時間,圖個氣氛。書房文化呢,是私密、勤奮,在電腦前,你的狀態是身體前傾,手指忙碌,刷網頁,看視頻,聊QQ,寫文檔,任務欄裡窗口一堆,恨不能一心多用。

屏幕越大,離眼睛越遠,它的開放性就越大,私密性降低,所以適合三兩個人一起看的電視天生適合做家庭娛樂中心,而做個人娛樂中心,電腦會更具優勢。

IPTV和智能電視對電視屏的改造,都是將電視屏PC化,我覺得這是跑偏了。很多人認為,電腦屏能把用戶的注意力從電視屏上拉走,是因為電腦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可以點播、互動、廣告少,同時還可以上網。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把這些功能移植到電視上,讓電視PC化,就能把用戶的注意力搶回來。想把書房文化搬到客廳裡來,實踐證明,用戶並不買賬。用戶往那沙發上一躺,就是懶,懶得打字,懶得點播,甚至懶得去想看什麼好。

盒子看上去避免走IPTV和智能電視的老路。我接觸的一些從業者都認同一點,盒子要變革電視屏,必須要迎合客廳文化,比如說,遙控器的設計非常簡單,電視界面也儘可能簡單,讓用戶能懶懶地就進行操作;再比如說,在遊戲上,也有廠商考慮弄一些類似Xbox和Wii上的那種遊戲,適合兩三個人一塊兒玩,符合家庭娛樂甚至運動健身的需求。在琢磨用戶需求方面,互聯網公司比起運營商和電視機廠商,的確是要好得多。

但即便如此,我對於盒子的前景還是偏悲觀。想法好不好,跟能不能落地,中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政策、成本壓力、用戶需求,盒子的面前,起碼有三道檻。

1.  政策:這個很好理解,某局對於電視屏的態度就是四個字,可管可控,小米的例子說明了一切。雖然從長遠的趨勢上看,互聯網對於電視是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的,但天朝的政策環境一定會大大延緩這一天的到來。

2.  成本壓力:有從業者認為,一旦政策放開,盒子以及其背後的整個互聯網電視產業就能突飛猛進,我覺得未必,盒子的成本壓力如何消化,這問題暫時無解。硬件成本消費者可以買單,軟件呢?盒子是用戶自己把寬帶資源分過來,電信運營商是就被繞開的,沒法像IPTV那樣和寬帶搭售。作為內容提供源的視頻網站,除了要付出版權成本,帶寬成本也會是很可怕的。電視屏,現在都是奔著40吋朝上去的,碼流要比電腦屏大得多,一旦流量上去了,視頻網站的CDN將不堪重負,由此而產生的帶寬費用可能是天文數字。當然,可以考慮廣告變現,但是在流量起來之前,廣告商會買單麼,而在廣告商入場之前,視頻網站會不會被成本拖垮,真心難講。雖然現在視頻網站都起勁地和各種盒子合作,但其實只是嘴上喊得響,趕趕時髦,因為現在盒子的量還很小,帶寬成本還顯不出來。

3.  用戶需求:相比前兩點,我覺得這點會更艱難。很多需求點,譬如在電視上玩遊戲,這是個需求,但這是個剛需麼?對於重度的遊戲愛好者,是的,那他可以買個Xbox或者Wii回家,那東西2000塊,性能比200多的盒子要好太多,對於一般人,這是個弱需求。要激發一個弱需求,還要迎合那種簡單慵懶型的客廳文化,這是個非常難的創新點,技術、商業模式上,都有阻力。何況,現在是一個越來越強調個體需求的社會,個人娛樂和家庭娛樂之間,恐怕趨勢是前者會日益佔上風。我爸媽感情再好,架不住一個愛看諜戰劇,一個愛看家庭劇啊。

不說歐美,就說市場環境與我們比較類似的日韓,人電子科技足夠發達吧,有的是三星索尼這樣的牛掰廠商,人也沒有政策管制吧,為什麼他們那兒互聯網電視也沒有起來?

最後要說一點,儘管我認為盒子的前景艱難,但我內心是很期望盒子能有所成的,我希望互聯網的開放與創新能給電視屏帶來變革,希望它能把已經逐漸離開電視屏的年輕一代拉回來,希望它能創造家庭娛樂的新市場。

所以,還是對它說句加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9

馮大輝事件啟示錄:拿股權前要搞懂這15個問題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906/158592.shtml

馮大輝事件啟示錄:拿股權前要搞懂這15個問題丨黑馬薦文
何德文 何德文

馮大輝事件啟示錄:拿股權前要搞懂這15個問題丨黑馬薦文

事後撕逼,再強大的理論與邏輯,都抵不過一紙協議。

推薦人:石慧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本文4352字,需10分鐘。

推薦理由:馮大輝與前東家春雨醫生的撕逼大戰已告一段落,然而背後延伸出的股權之爭才真正應該被重視。本文不是簡單的提醒創業者或者應聘者該怎樣做,而是把實操性的詳細方法羅列其中,需要耐心消化。本文由作者七八點創始人何德文(微信ID:qibadianbuluo)授權i黑馬發布。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股權(含期權)是一種偉大的創新與創造。它是創業公司發行的一種特殊貨幣,它可以給創業公司賦能,它讓很多起步維艱的創業公司可以突破資金限制與資源限制,藉此吸納與激勵優秀人才。

作為一種特殊貨幣,股權經營的是信用。它的信用取決於股東對它未來價值的預期與信任。一家企業的股權出現信用危機,它的負面影響會波及該企業。但是,如果,創業公司的股權普遍出現信用危機,人才會放棄期權轉而要求高薪酬,創業公司將很難吸納到優秀人才,這影響的則是我們整個創業創新的基礎生態。此前曹政與4399的股權糾紛,目前馮大輝與丁香園的股權糾紛……這些股權糾紛引發的很多圍觀、討論與爭議,都在撕裂股權賴以存在的信任基礎,而且有越撕越裂的趨勢。

建立股權的信用,對企業而言,需要建立科學規範的股權發放與管理制度,尊重契約。對獲授股權的股東(主要為合夥人股東或員工股東)而言,需要科普股權的常識,防止被黑被坑。雙方經過博弈,形成一些共同預期與共識,甚至形成一些行業慣例,這有利於減少各方對股權的誤解、誤判、誤導與不必要的糾紛。

作為創業者的股權內參,我們七八點無意制造或傳播八卦,願意為推動與促成一些行業基本共識做些努力。本篇討論拿股權前,你需要知道的15個關鍵問題。

一、理念篇

1.你願意投資這家公司嗎?

你選擇入職一家公司,本質是一種投資行為。所不同的是,VC拿真金白銀去投資,你是拿你的青春歲月去下註。

投資追求投資回報,投資回報無非看“人靠譜”與“事靠譜”。你得追問自己,這家公司的老大值得你尊敬並追隨嗎(記住,公司老大會是你最大的投資風險:))?你願意與這個創業團隊在一個戰壕里並肩奮戰嗎?這家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足夠打動吸引你嗎?

2. 沒有股權或投資收益,你還願意投資這家公司嗎?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我們的政府反複教育我們,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還是針對上市公司。創業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差,回報周期長,投資風險也會更大。因此,如果,你抱著拿原始股當暴發戶的心態參與,最後很可能會失落的。如果沒有股權,或者股權最終沒有投資收益,你還願意投資這家公司嗎?

當然,公司即便經營失敗,但參與其中的人卻可能成功。參與創業,你可能會有股權之外的投資收益。酷訊商業上不算成功,但酷訊的前員工里走出了唱吧的陳華、今日頭條的張一鳴與梅花天使的吳世春等優秀創業者與投資人。PayPal的前員工里更是走出了Tesla與Space X的Elon Musk、LinkedIn的Reid Hoffman、YouTube的Steve Chen、傳奇投資人Peter Thiel等一線大佬雲集的PayPal黑幫。

二、技術篇

3. 你正常的市場行情薪水是多少?

公司通常會把工資與股票做成薪酬包(package)發給員工。

比如,假設你的年薪是30萬。那麽,公司可能會給你以下三個類似選擇:

(1)30萬年薪(100%年薪)+價值3萬股票(10%漲幅)

(2)24萬年薪(80%年薪)+價值18萬股票(3倍工資差額)

(3)15萬年薪(50%年薪)+價值45萬股票(3倍工資差額)。

需要說明的是,(1)根據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差額工資的倍數會有差異。通常而言,初創公司估值不高,甚至沒有明確估值,差額工資補償的股票數量通常會小很多。成長期與成熟期公司估值較高,差額工資補償的股票數量通常會高些;(2)從相對合理角度,薪酬包總體價值應該高於你正常的年薪。一是因為持股有風險,需要對你承擔的風險額外定價,二是因為有些溢價才有市場競爭力;(3)有些創業公司有現金支付壓力,可能只會給到你第2個與第3個選擇;(4)對於承擔了創業風險,一起打江山的創始合夥人,股權發放數量主要考慮各自對公司未來的參與度和貢獻度,而不是直接對標薪酬。

4.你獲授股權的價值是多少?

為了明確你獲授股權的價值,你需要知道(1)公司股票的總市值(公司估值或凈資產),(2)公司發行的總股票數量,(3)你獲授股票的數量。比如,假設公司估值是3000萬,公司發行總股票數為3000萬股,那麽每股市價即為1元。如果你獲授30萬股,那麽股票市價即為30萬。

需要說明的是,(1)如果公司是VIE架構下的離岸公司(通常在開曼群島),公司從一開始就會有明確的股票數量;(2)如果公司是中國境內註冊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只能發放“股權”,無法發行“股票”。公司發行的“股票”,是為了方便計算的模擬股票,而公司對模擬股票的發放數量有完全的自主權。因此,股票數量沒有參考價值,股權比例才有參考價值;(3)即便對於股權比例,你更應該關註股權對應的價值,而不是簡單看股權比例。比如,你是願意要旺財小賣部的100%股權(可能不值10萬),還是要阿里巴巴的1/10,000(約1.63億)。

5. 你獲授股權是工資薪酬的一部分,還是額外獎勵?

與你正常的市場行情年薪(比如30萬)相比,如果公司授予你的股票沒有溢價(比如,20萬現金+價值10萬股票),那麽股票是你正常薪資的一部分,是你的投資所得,通常不應該有過多權利限制(比如,分四年成熟)。如果公司授予你的股票是額外獎勵(比如,24萬年薪+價值18萬股票),額外獎勵的股票有權利限制,有其合理性(比如,分四年成熟,離職時終止未成熟期權等)。

6. 你拿的是如假包換的“幹股”嗎?

很多公司喜愛給員工發“幹股”,尤其是給早期員工,尤其是給CTO。

某公司創始人邀請馬小創(化名)以CTO身份加盟公司,承諾給15%“幹股”。創始人給馬小創轉讓了15%股權,轉讓價格為0。

馬小創拿的是“幹股”嗎?悲催的現實情況是,公司註冊資本是1億,公司創始人是認繳出資。創始人轉讓15%股權給馬小創的同時,把15%股權對應的1500萬出資義務也一並轉讓給了他。CTO馬小創拿了份貴得嚇人的幹股!!!

股東持股比例的表現形式是,股東在公司註冊資本的出資比例。股東任何在公司的任何持股,都對應有註冊資本的出資。要麽你自己出資,要麽別人代為出資。法律意義上不存在不出錢只分利的所謂“幹股”。你可以有幹爹,但不可以有幹股。

7. 你獲授的是期權、限制性股權,還是股權?

期權類似於月餅券,是“可期待的權利”,依次會經歷“授予、成熟、行權與變現”四個階段。因此,在授予時,你還不是公司股東,既沒有投票權,也沒有分紅權,當下也不需要掏錢,公司也不需要給你辦理工商登記。在行完權後,期權才升級為股票。期權的授予對象通常為公司高管或員工。

限制性股權類似於可回收的月餅,是“有權利限制的股權”,依次會經歷“授予、成熟與變現”三個階段。在授予時,持股人就是公司股東,但中途出現離職或重大過錯時,公司可以按約定條件回購。限制性股權的發放主體通常為公司的核心創始股東,專業機構VC通常也會要求創始股東持有限制性股權。

股權類似於月餅,修成正果,權能最完整。“出大錢、占小股”的投資機構通常持有股權,創始股東與員工持有的期權與限制性股權在打怪升級後也變身為股權。

8.你拿的是哪家公司的股票?

看圖說話1:

一

你是在母公司,子公司,還是孫公司持股?結果差距很大。

看圖說話2:

二

你拿的是境內架構下公司股權與離岸VIE架構下公司股權,差別也是很大的。

如果公司是離岸VIE架構(如上所示),你要麽以核心創始團隊身份在內資運營公司與離岸控股公司(開曼公司)都持股,要麽以員工身份在離岸控股公司拿期權。提示你的是,(1)根據外匯監管實踐,如果你拿的是期權,在公司上市前,公司給你辦理股權登記是有現實難度的。因此,你離職時,公司要麽保留你未來行權的權利,要麽談個價格拿錢走人;(2)如果發生股權糾紛,糾紛解決地通常約定在境外,最常見的是香港。因此,員工期權維權成本是比較高的。

9.你獲授股權是直接持有、間接持有(持股平臺),還是代持?

如果你是創始合夥人身份,通常是直接持股,磨合期也可以代持。

如果你是高管或員工身份,早期通常是代持。持股員工增多(比如,超過10人)後,公司通常會設立持股平臺。

提示你的是,(1)除非極少數例外情況,絕大部分的代持都是既合法又有效的,只是你需要有些權利保護條款;(2)對於期權,你行權前還不是公司股東,公司本來就不需要給你工商登記,也就不存在代持問題。

10.你獲授股權的成熟安排(vesting schedule)是怎樣的?

經營團隊的主要貢獻在人力出資,股權通常會在4年內逐年分期成熟。常見的成熟安排是:

(1)每年成熟25%;

(2)滿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

(3)第1年成熟10%,第2年20%,第3年30%,第4年40%;

(4)第1年成熟25%,剩余股權在3年內每月成熟1/48。

這些是相對常見的股權成熟安排,都有公司在用。如果公司給你的是其他另類苛刻的條款,你要慎重簽署。另外,如果公司發生並購事件時,你的期權如果可以“加速成熟”,對你而言是更為有利的。

11對於非過錯離職,公司可以回購你已經行權的期權嗎?

如果你中途離職,你的期權可能會存在三種狀態:

(1)未成熟期權;

(2)已經成熟但放棄行權期權;以及

(3)已經行權期權。

你獲得公司期權的主要對價,一是行權價格,二是人力投入。

因此,對於未成熟期權,由於你既沒有資格掏真金白銀行權,也沒有人力投入,因此通常期權就自動終止了。對於已經成熟但你放棄行權的期權,雖然有人力投入,但你不願掏錢行權,通常也是約定為自動終止。對於你已經行權的期權,由於你人力投入與貨幣投入都已經到位,期權就是你的了。至於公司是否有權利回購你已經行權的期權,(1)法律並不禁止這麽做,(2)你與公司自願約定解決,(3)你需要特別慎重這個條款。

12.回購價格合理嗎?

如果你與公司自願同意回購已經行權的期權,你可供參考的回購價格有:(1)你的行權價格加上合理投資回報;(2)你已行權期權對應的公司凈資產;(3)公司最近融資估值的折扣價。從相對公平合理角度,重資產公司通常選擇方案(2),輕資產公司或高科技企業通常選擇方案(3),但你的底線是方案(1)。

13.對於過錯離職,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過錯”? 

過錯離職,通常後果很嚴重,通常是1元回購所有期權,通常是你一夜回到解放前。

既然後果這麽嚴重,那麽什麽行為會被認定為“過錯”,對你而言就特別重要。通常而言,同業競爭、泄露公司商業機密、挖公司墻角都可能會被約定為你的“過錯”行為,你應該慎重對待其他另類苛刻的“過錯”行為。

14.競業禁止義務合理嗎?

奇虎360曾以1元回購了前員工傅盛持有的公司市價2000多萬的期權,理由之一就是“同業競爭”。

關於同業競爭,提示你的是,(1)主要適用於高管與核心技術人員,(2)法律允許的最長時限是在職期間以及離職後2年內,(3)如果公司沒有支付你競業補償金,你沒義務遵守競業義務,(4)你要特別需要關註“競業範圍”。比如,“教育行業”,“互聯網教育”,“在線計算機教育”,這些你稍不留意的差別甚至會決定你離職後是否會因此失業。

15.你們簽過書面協議嗎?

說一千,道一萬,你也花費時間學習了這麽多,你與公司有書面協議嗎?

事後撕逼,再強大的理論與邏輯,都抵不過一紙協議。

股權分配 馮大輝 書面協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46

“憤怒中年”馮大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2/159965.shtml

“憤怒中年”馮大輝
周路平 周路平

“憤怒中年”馮大輝

喜歡他的人對他贊譽有加,討厭他的人恨不得把他踩在腳下。

網友眼中,馮大輝“矯情,憤青,囂張跋扈”,敢直接與讀者在評論區互噴:“傻伯夷”,“去他大爺”。然後把評論者順手拉黑,再也別見。好友眼中,他“靦腆,不客套,說話像踩在棉花上”。喜歡他的人對他贊譽有加,討厭他的人恨不得把他踩在腳下。

馮大輝是誰?他網名Fenng,寫了10多年博客、4年微信公眾號,從支付寶數據庫架構師到丁香園CTO,一直充當著互聯網技術圈意見領袖的角色。從丁香園離職後,他陷入了成名以來最大的輿論漩渦,自稱“前員工”的知乎匿名用戶的“爆料”都讓他無法冷靜。幾乎在一夜之間,他從一個技術大拿的形象,被匿名者描述成“大壞蛋”。

“榛果拿鐵,超大杯。”杭州某星巴克里,馮大輝看起來心情不錯,經常折磨他的關節炎這幾日也沒來犯。他穿著黑色內衣,外面披件黑色薄長衫。人很瘦,走起路來整個人都飄著。

11月9日,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投票階段,幾乎所有的民調和主流媒體都在預測,希拉里能贏。

大洋彼岸的杭州已經天亮,G20峰會的巨幅海報還在高樓上懸掛著。習慣了上午十點起床的馮大輝提前了兩個小時起來,拿著手機興致勃勃地關註著這場發生在美國的政治秀。

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馮也堅持認為希拉里能贏,而且毫無懸念地贏。他決定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以朋友圈競猜的方式,籌碼是200元紅包。結果出來,274:218,川普贏了。馮大輝輸了,當晚就開始有人收到了退款以及賠償的200元紅包。

i黑馬的采訪正式開始前,他又看了一眼和菜頭寫的美國大選文章,忍不住笑出聲來。但他依然不理解為什麽川普能贏。

“這是已經開始采訪了嗎?”當話題從美國大選轉到創業,馮警覺地問了問i黑馬。他之前幾乎拒絕了所有采訪,“什麽事情都沒做”馮大輝解釋,沈思幾秒,“說了太多總有壞處。”

他宣布創業的第二天,很多媒體通過各種渠道聯系他采訪,他說沒時間。第二天經緯創投公眾號推文,標題是《總吐槽我們公號的馮大輝創業了,於是我們找他聊了聊》。

“你讓我怎麽說?”馮大輝哭笑不得。這個采訪是一個月前做的,在一個特殊的節點被發布出來,無意中“得罪”了一批媒體。

10月11日,馮大輝從丁香園出來兩個多月後正式宣布創業,目標明確:和百度幹一架。之後的一個多星期里,馮大輝坐在同一家星巴克里見投資人,一撥接著一撥。他沒寫商業計劃書,也不需要TS(投資清單),“要投就直接給錢”。

“我就是做垂直搜索這麽個東西,你也別問我怎麽做,如果我知道的話別人就都知道了,都會去做了。”馮大輝用同樣的話術拒絕了一大批他認為是打探風聲的投資人。他覺得這個事會很漫長,不希望投機的人進來。

如果問他如何保證搜索信息的真實,通常會得到“我不知道”的幹脆回答。他不知道每一步該怎麽走,只知道目標在前方。獨立IT評論人洪波(keso)對i黑馬說,“大輝腦子里還沒有成型的方案。”馮大輝曾在離職創業前問他怎麽看醫療搜索,洪波說值得做,怎麽做他也不知道。

不過馮大輝有一點確定的是,中國用戶需要真實可靠的醫療健康信息。點很痛,要拿出一個能說服別人的方案,他拿不出來,也說服不了。他幹脆直接告訴投資人,這是個不太可能做成的事。

馮大輝還曾發過一條朋友圈:商業模式終於想通了。但當坐在對面,問他怎麽想的時,他來一句“我開玩笑的”,並重複了四遍。如果問話的是投資人,他還會再補一句,錢打到賬上了就告訴你,結果對方憤憤地走了。

“商業模式有什麽用呢,完全扯淡嘛。”他認為那種迫不及待的投資人其實根本不相信他能賺錢,“這種人”的錢也不能要。

他最惱火的是碰到一些不懂行的投資人跑過來問他,有一竿子沒一竿子地搭話。他得跟對方聊上半天。他認為這是在偷師,投資人從創業者那里聽來的東西,轉身就到別的地方去開講了。他幹脆打算,後投資人要找他聊要先付費,投了就把錢退回,沒投的話權當學費。

盡管如此,當馮大輝把創業的消息昭告天下之後,資金和人才還是主動找來了。

知乎上有人提問,馮大輝為何離開阿里巴巴。

“我個人覺得內在的因素驅動更大。當然有人認為,是阿里給了我名氣,我才有今天。我去他大爺的。”三年前,馮大輝自己做了回答,底下205個贊。

三年過去了,馮大輝在網絡上犀利的說話風格依然沒有太多的變化。隨著名氣的增加,非議更是增加不少。

他態度鮮明地批評百度和阿里,說阿里雲不行,百度的價值觀爛透了,很多人叫好,認為他敢說真話。但也經常陷入爭議,譬如他討厭中醫,談論音樂。

洪波的一位音樂圈朋友,每次看到馮大輝談音樂就想把他刪掉,這位朋友說馮大輝談技術和IT都行,就是別談音樂,在他看來特別傻和業余,而這種貌似專業的業余顯得可笑。洪波保持沈默,他自己也不懂音樂。一個反差是,當年在支付寶時,馮大輝基本上不去評價技術之外的事情,沈浸在自己的圈子里。

而如今即便在圈子內也越來越浮躁和喧囂,馮大輝的微信公眾號“小道消息”都是自己在維護,經常會看到後臺有人留言罵他。他發現無論說什麽,總有人會批評他又想出名,或者又想借阿里炒作。聽多了讓馮很反感,就像一個經常被大人摸頭的孩子,別人一伸手他就犯怵。

他在每篇微信文章末尾都開通了贊賞功能,有人留言,說他裝可憐,騙打賞;好事者在他每次文章發出後幫他算賬,總共多少個贊賞,平均一個多少錢;因為老吃海底撈,被人調侃或嘲笑,覺得他low。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馮的那句“你又買不起房,要公積金有什麽用”。這是離職員工在知乎上的“爆料”。

“互聯網變壞了,這是我最近得到的結論。”馮大輝沒法理解為什麽很多人跟他沒有利益關系,也會罵他。他自認為是特別為員工爭取利益的人,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止別人對他的嘲諷。“嘲諷你的都是什麽人?就是互聯網粗鄙的人,屌絲,真正的失敗者。” 馮會給這群人貼上標簽,就像那些罵他的讀者給他貼標簽一樣。

這同時也是他不太願意接受采訪的原因之一,“互聯網實在是太臟了,真的。我說我沒拿到錢,大家就說這哥們不行了;我說拿到了錢,大家又說這家夥肯定在吹。”他受夠了各種揣測和陰謀論,他認為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說事,沒有人關心他說的話是否有所保留,更不會有人知道他喜歡吃海底撈是因為它是24小時營業。此前有人批評他寫的文章看不懂,馮大輝懷疑是不是自己寫得不好,他幹脆找一個話題,找來一個人寫。看後,馮大輝釋然了,“怎麽改都用不了。”

“你很在意他們的看法?”i黑馬問。

“當然!”馮大輝回答地毫無遲疑,“相信我,沒有人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沒有人!”

三表(公號“三表龍門陣”創辦者)對i黑馬說,他曾勸馮大輝放棄筆戰。而洪波也一直認為沒必要撕破臉,盡量給人留點顏面,因為有人反對再正常不過。但馮最終還是提槍上馬,戰了幾個回合。

回帖反擊是他最為常見的做法。所以,在評論區里,被頂得最多的帖子,通常是那些罵他或者被他罵的內容。有網友以罵他的話告訴他不要罵人,馮大輝順手就把對方拉黑,“媽的,讓他滾蛋吧。”

而這種做法實際上又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爭議和被動。他發表了《致讀者》,試圖說服那些對他態度搖擺的人,我這樣的做法事出有因。

“你完全可以通過一種溫和的方式去表達。”

“完全沒有必要嘛。要是那樣我可以整天雞湯,就說他們想說的。可是做那個事情你就會很難受。”對於價值觀不符的人,馮寧願對方取關,留個清靜。

的確,粉絲數量的增減倒不是馮大輝太在意的東西。之前微博粉絲數到98萬時,他每天都去看,想著什麽時候能到100萬。突破100萬之後,這種動力銳減,他甚至多次用微博工具洗去僵屍粉。

馮大輝在給自我的評價中,第一條就是“一個從小就脾氣暴躁的家夥。”但後面又補充了一句“現在很少發脾氣了”。

事實上,直到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冒犯馮大輝,他依然會特別難受,依然時不時公開反擊。

如果哪天你在某個星巴克或者海底撈碰到了馮大輝,或許你不會註意到他。馮大輝給人的印象,在網絡和現實產生了嚴重的割裂。

“非常靦腆,說話像踩在棉花上,整個人看起來毫無攻擊力,不客套、不寒暄,不是那種社會人。”兩年半前,三表在池建強新書簽售會上第一次見到馮大輝,兩人之前在網絡相識,馮大輝轉發了三表的文章,給當時沒多少人關註的“三表龍門陣”帶來了幾千個種子粉絲。

“肚子里面有貨,還是有點憤青。”鴕鳥電臺創始人陳強在東京與馮大輝初次見面,馮大輝給他的印象也是“靦腆,不願意講話,怕生”。這種評價普遍存在跟他有過接觸的人口中,“好人”馮大輝遠比“憤青”馮大輝更深入人心。

現實中的馮大輝,戴副眼鏡,個子不高,皮膚有一種常年熬夜的蠟黃,盡管激動處也不乏粗口,但很難讓人與網上的形象無縫銜接。“我怎麽可能在生活里也有這麽大的火氣?”憤慨之余,他在采訪中時不時開懷大笑。

三表認為,這種矛盾首先與性格有關,其次是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演講、無差別交流的溝通方式訓練。而網絡給予了這類人思考的緩沖時間,讓他們卸掉了真實社會場景中的“恥感”,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在網絡上發言更暢快、更具魅力,從而形成路徑依賴,成為習慣。

洪波的觀點更為明確,人面對網絡容易陷入自我,忘掉世界;當直接與別人溝通則處在一個環境中,很多問題會收斂。而他更傾向於把前者當成人更本真的狀態。

馮大輝的確更加享受網絡的時間,他是社交網絡的重度用戶。他的朋友圈每天保持著超20條的更新頻率,大到國家事務、政治形勢,小到點滴感悟、雞毛蒜皮。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幾乎每日不間斷更新。

他承認這種做法消耗時間,但不認為有什麽問題。“我一年少出去四五次,時間都掙回來。”他舉出例子,有人從來不發微博但一年參加80個會。而馮大輝極少出去,一般是別人找他,他也很少跟別人一塊兒吃飯。

不過老羅的活動馮大輝幾乎都去了,他發自內心地欽佩老羅。幾乎每一次錘子手機發新品,他都義務宣傳。他公開為老羅辯護,“嘲笑理想主義的時代是悲哀的”。他還專門寫了一篇關於羅永浩的文章,里面提到老羅有創業者特質,譬如其做英語培訓時花錢買素材圖,統一用正版軟件辦公,在創業的艱難時刻把發布會門票收入捐給公益機構等等。

這些事很對馮大輝的胃口。

等到自己創業,他也遇到了一些類似的麻煩事。比如找辦公地點,他想在杭州濱江區找一間辦公室,要求是能自己去裝修廁所。為此他找了很多地方,但創業園區的人告訴他,這是不被允許的,擔心被人改成酒店公寓。“這個太奇怪了,有些樓層有幾千平米,但只有一個廁所。”

馮大輝執意要自己裝修廁所的理由是,杭州的冬天冷,公用廁所沒法放馬桶墊,但坐著太臟太冷,蹲著又太累。“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馮大輝一本正經,“同事沒法上廁所。”

他的邏輯是,在這種事情上將就,就有可能在其它事情上將就,最終湊一個破團隊,辦公室里用著爛電腦,伴隨著整天一股臭襪子味,吭哧哧幹幾年,做出一款糟糕的產品,然後公司就倒閉了。

盡管他承認艱苦奮鬥是應該的,但他很難接受的一點是,一方面燒大量的錢做市場推廣,另一方面卻吃著盒飯,用著最爛的電腦。他還曾拒絕過一個離市區二十公里開外的辦公地點,盡管那里只需要交水電費,不要房租。

他拒絕那樣的狀態。

“不要說了吧…”馮大輝不願意提到他的前東家。

六年前,他以支付寶首席DBA(數據庫管理員)的身份加入丁香園時,是一件頗受美譽的事情,動機純正,情懷感人。只是有了一個令人期待的開頭,未曾想到以這樣的糾紛結尾。

當初從支付寶出來,馮大輝面臨幾種選擇,其中之一是去規模差不多的公司,拿更高的薪水,也有不錯的機會,比如遊戲、電商。最終他選擇了去一家做移動醫療的創業公司——丁香園。因為他覺得醫療挺慘,是個值得做的事,能產生社會價值。

他本人也是個患者,常常跑醫院治療關節炎,過程鬧心,也沒什麽效果,“我他媽不看了,我忍著算了。”自身有痛點的馮大輝當時的想法是把醫生服務好,讓他們給患者多花點時間。

六年時間,丁香園從四五十個人,增長到了七八百人。馮大輝直接管理一百七八十號人。最終當了六年的CTO後,馮大輝還是離開了丁香園。他曾在離職前告訴洪波因為一直看好醫療搜索,他打算自己單獨出來。

但在期權上雙方出現了分歧,而知乎上又出現了 “內部員工”說馮能力不行,他忽然就被描述成了一個不懂寫代碼,不會帶團隊的CTO。馮也進行了解釋和回擊,還自嘲地把知乎個人簡介改為“前水貨CTO”,這些事一時之間在科技圈鬧得沸沸揚揚。

“懷疑人生,懷疑人性。”馮大輝語氣低沈,曾經的合作者現在認為他是壞蛋,他感覺到了孤獨和背叛,他並不認為自己毫無建樹,“中國這樣的公司里面,幫一個公司從這麽小的規模幹成那樣(大),”馮大輝憤憤地說 ,“中國還有另外一個不務正業的CTO能對公司做出這麽大改變的嗎?我找不到第二個。”

洪波在那段時間明顯感覺馮大輝情緒低落,“有點世界觀坍塌的感覺。”他眼中的馮大輝一直沒有打工心態,為丁香園傾註了很多心血,“但世界並不是像他看上去的那麽美好。”

這件事情給這位年近不惑的男人影響很大。

“至少得寫一下契約精神。”馮大輝每年有寫總結的習慣,他打算把這一條寫入2016年的年終總結,“我發現中國的大環境,大家都不遵守規則,太他媽糟糕了。”他說自己開始重新思考原來相信的東西,比如他以前相信大多數人是好人,現在則不這樣認為。

“我太相信別人,是我自己腦殘,我應該早點把屬於我的(拿到),應該界定清楚的早點界定清楚。這個太重要了。”馮大輝喝光了特大杯的榛果拿鐵,“我至少要給人兌現承諾。不是說吃虧了還是占了便宜,這是約定。怎麽可能有人說,我當時答應你了,但我後來發現你根本不值這個價,就不給你了。(這一點)我接受不了!這是當年答應的啊,你不能耍賴啊。”

馮大輝的微博粉絲187萬,微信公眾號“小道消息”的訂閱用戶50多萬。他真正獲得收益是在微信公眾號出現之後,但他不像生意人,賺點錢跟做賊似的。

“最後實在是要養家糊口了,沒辦法。”他不大願意發廣告,偶爾接的商業廣告也被他嚴格限制,譬如他寫的內容不能修改,他也不給撕逼膠著的企業任何一方發廣告。結果是,經常十天半個月沒人找他發廣告。

他倒經常給朋友和小眾內容免費做些宣傳。馮大輝拿起桌上的手機,看了一眼微信公眾號當天打賞記錄:231元,這是一篇為正午故事免費做的宣傳。他更喜歡靠打賞獲得收益,一篇文章收入多則上千,少則幾百,簡單直接,全憑讀者自願,他甚至會直接在朋友圈掛個二維碼“哭窮”。

而現在獲得收益的方式遠不止這些,馮大輝幾近狂熱地出現在各種社交和知識共享的平臺。他願意讓讀者為信息和知識直接付費。他在一個名為“小密圈”的App里構建了付費的粉絲王國,已經吸引了超過一萬人的加入,當前收費標準為每人128元。就在i黑馬采訪後的次日,他又重新提及他的 “小道通訊”的服務,1024元訂閱,里面是他個人的文章和思考。

馮大輝曾在賺錢這件事上錯失良機。公眾號剛剛起來時,朋友都勸他趁著黃金時期趕緊變現。馮大輝“臉皮薄”,拒絕了。

“我傻唄!”馮大輝對i黑馬說起這事,自我揶揄了四遍。

公眾號運營了四年,馮大輝沒有做過把文章帶紅包,丟到某個群里,讓別人轉發的事。理由是:不好意思。

翻看他的過往文章,基本上都在為所在公司賣力吆喝。“這有什麽用呢?依然有人說,你沽名釣譽,給自己撈利益。”

“這個世界是非常不能容忍特立獨行的人,特立獨行的代價就是要承受各種壓力和質疑。”馮大輝也在妥協,試著少去罵讀者,專心做點自己的事。他發現無論再怎麽言辭激烈,而“傻×”依然源源不斷地出現。

馮大輝 網紅 憤怒 丁香園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