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心理問題成關鍵 Uncle Ray
2008-08-18 AppleDAily
滙 控(005)最近公佈中期業績,每股稅後盈利(EPS)比同期跌32%,股價應聲下跌,由於派息比率仍然算高,對一些收息的長線股民,都算有多少交代。盈 利大幅下跌,主要受北美洲業務拖累,次按是元凶。亞洲區主席鄭海泉提到,由於亞太區增長強勁,集團希望能加大到中國的投資,特別提到希望能獲得中國監管機 構批准,成立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公司,並在國內開設更多分行。此外,更會積極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方投資高科技產業。
恐外滙藉自由行流走
中 國金融服務業,一直是外資銀行希望爭取到的一塊肥肉,然而開放金融業,意味着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很多跟國內銀行打交道的外商,清楚知道國內銀行的服務 水平,以及相關的IT及人力配套,根本沒有可能跟外資競爭。此外,大規模開放金融業,亦會對當前的外滙管制有很大衝擊。有傳聞指「股票自由行」胎死腹中,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擔心外滙藉「自由行」之名,流出國外。
中外高層同工不同酬
外資金融機構一直希望能夠在國內成立中外合資, 甚至獨資的投資銀行。目前為止,只有摩根士丹利、高盛及瑞士信貸能與國內機構合資,取得投行牌照。然而,發展一直不理想。筆者有一位在上述其中一家外資行 工作的朋友,在國內合資投行任要職,過去幾年,成功取得的大deal,每年只有一、二宗。據了解,國內公司派到合資公司的管理層,大都是高幹,薪金比起外 方委派的高層,年薪數「球」美金,相去甚遠,但責任相同。亦因此,中外兩方,合作很不愉快,說到底,「同工不同酬」都是「心理不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