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變了味的大戰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12
   NBA比賽好看,就連我這個對體育運動絲毫沒興趣的人,也愛瞄兩眼。不過,依我看,它的精彩程度跟裁判時不時的手下留情也有一定關係—如果裁判死摳一些可判可不判的小犯規,動不動就吹哨,那麼恐怕就少了很多行云流水般的配合場景。


  說起來,京東、蘇寧易購和國美面臨的情況有點類似,不同的是,它們顯然遇到了一個嚴厲的裁判。


  發改委最近警告了這三家電子商務公司,要求後者道歉並接受處罰。原因是,它們在8月中旬開展的促銷大戰涉嫌「價格欺詐」。這三家公司的確打得挺熱鬧, 先是劉強東放出話來,要搞「零毛利」促銷。言畢,蘇寧當日的股價下跌了7%。蘇寧易購不得不高調加入價格戰中來,國美也緊隨其後。


  發改委說價格欺詐確實也沒說錯,三家公司也確實存在「促銷價高於原價、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用獨家銷售的產品進行比價」等問題。不過,在折扣季逛過商 場的人都知道,商家在降價時總是摻雜著類似的小伎倆。其實熟悉劉強東風格的人會自覺性地對他的承諾打一個折扣,這次促銷更像是一次電商向傳統家電賣場挑釁 的行為,後者在大家電這個領域也已經完全失守了,看一看蘇寧和國美的財報就能意識到這一點。


  這三個巨頭你爭我奪的促銷架勢成功吸引到了大批消費者和圍觀者。也許是拉開的陣仗太醒目,發改委的反應看起來更激烈,這個部門派出了4個工作組,對三家公司以及反映相關情況的一淘網派駐調查,於是得出了欺詐的結論。


  這本來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該由消費者來控制局面,如果消費者投訴,那麼相關部門來釐清責任、認定處罰都屬正常,但更多時候這屬於「可管可不管」的範 疇。到了讓人挨警告和罰款這個份兒上,大戰的味道就全變了。嚴格意義上來說,發改委當然可以管,只是管的理由並不是那麼充分。在發改委的權責說明中,寫得 很明確:負責制定和調整少數重要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並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但近些年,發改委在微觀層面管得細而廣泛,有些商品顯然並不 是什麼會影響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少數重要商品」。


  這也導致了大量的新問題的產生,權力在一些比較模糊的邊界上被逐步放大。像發改委提到的京東並沒有遵守零利潤率的事情,顯然並不屬於行政機構的管理範 疇。京東不是上市公司,它的利潤率到底是多少是無法說清楚的一件事—劉強東自己說虧8%,外界卻計算京東至少賺4%,發改委拿著這個數據去責問企業並沒有 任何實際意義,也使自己處於一種尷尬境地。市場總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對於公共管理者來說,發現異常並掌握情況,多觀察而謹言慎行更合適,而不是急 著劃範圍。


  政府給企業一些自由度並不是什麼壞事,這不意味著對它們的錯誤放任不管,而是管得更合理、合法,有意義。懂得拿捏尺度的管理者才是聰明的管理者。


  就發改委這個職能部門本身而言,也存在著很多改革的必要性。它在角色上與計劃經濟時代的計委很類似,從宏觀經濟到微觀經濟,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 地政策,到糧食、氣候及能源,從農產品、物流到高新技術,從價格控制到壟斷再到進出口配額及投資審批,它什麼都能管,因此得了一個小國務院的稱號。


  實際上,為了避免管得過細、過死,以及多頭交叉管理,政府已經合併了許多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了大部制改革。但卻形成了類似發改委這種超級大部委的角 色,它們被賦予了過多的職責,實際作用卻有限—就像經濟學家陳志武所說的:它們並不能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它們只有行使權力的衝動,卻沒有被問責的機 制。

 

 

作者:李洋(本刊評論員)
聯繫作者請發: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4

變了味的PE:傳銷式非法集資 投資人血本無歸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936.html

募股權基金如今有變味的趨勢。

蒙更威力是天津剛剛成立的一家小有名氣的私募股權基金。成立後短短半年時間就淪落到無法償付投資者利息的境地。天津部分私募股權基金與蒙更威力股權基金的「生命軌跡」幾乎一樣,而這也正是私募股權基金正在遭遇的尷尬。

有人士指出,私募返利就是一種變相以高利吸引資金的非法行為。很少有私募的項目能支撐月息5分的投資。然而,天津月息5分至6分的私募基金投資比比皆是,這裡面就存在貓兒膩。天津私募股權公司目前魚龍混雜,存在相當一部分「借PE之名,行非法集資之實」的企業。與此同時,這些企業在資金崩盤後,產生的影響波及全國。

「變了味」的私募

河南省鞏義市的楊鴻(化名)去年投資了「蒙更威力」私募股權公司逾30萬元,而今卻沒有拿到一分錢利息。在該公司老總張桂蘭「消匿」之後,楊鴻這大半年都是在討賬中度過。

在他看來,該公司有正式的PE牌照,包括多個項目批文,表面上的可信度非常高。絲毫沒有想過這次的投資仍然會血本無歸。

最初的高息承諾完全沒有兌現,而這家公司的老總張桂蘭已經找不到人了。知情人稱,不完全統計受害人有200人左右,涉及的資金量3000多萬元。

「主要問題是一些公司打著私募的旗號進行非法集資。現在的一些非法集資,一是打著私募的旗號,搞非法公募,向非特定對象進行募集;其次,它往往許諾高額利潤,比如半年之內保證還本,一年之內能獲得70%、80%的回報等。」中國政法大學劉少軍教授對法治週末記者說。

而一些投資者對私募本身並不瞭解、缺乏金融知識,盲目進入投資。有的項目涉及到煤礦、油田、鐵礦等暴利行業,有的涉及計算機硬軟件、航天器材等高科技產業。依託私募基金的招牌,這些投資項目和理財產品對投資人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業內人士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在這類案件中,有人利用網絡非法集資,甚至開設不同名稱的多個私募網站掩人耳目,其幕後實為同一團夥;有的則利用知名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機制提高基金知名度;有的在知名網站製作彈出窗口廣告,在他人博客、QQ空間、微博上以鏈接的方式進行廣告宣傳;有的在高檔寫字樓或者各大理財交易場所附近進行私募宣傳。

而在前不久,有天津市民向警方報案稱,他們被一家公司一個叫做「私募股權」的網上項目騙了。據悉,該私募股權理財方案上宣傳,申購者可一次性申請多股股權,每股為1000美金,折合人民幣約7000元,100天封閉期內不可贖回;在這100天內,每週收益為7.5%,每個月股權紅利為30%,相當誘人。然而,當100天封閉期滿,這些投資者想提現時,該公司「私募股權」的網站已經不存在,原來存入錢的銀行賬號也已被註銷,此時大家才發現上當受騙,但為時已晚。

「從案件來看,有些非法集資雖然打著私募基金的旗號,但仍然採取公開宣傳的方式,不但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募集資金,並且不設立最低門檻。」劉少軍說。

事實上,一些私募公司本身並不規範,致使私募「變了味」,出現了很多散佈虛假信息、操縱市場以及內幕交易的行為。中國政法大學李曙光教授對法治週末記者說。

缺乏明確定義

「到底什麼是私募?它本身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很多問題也由此而來。」劉少軍強調,私募可以包括很多種形式,可以用公司的形式來募集,也可以用合同的形式來募集,還可以用信託的形式進行募集。

「契約型的私募公司應該採取何種形式的契約?多種多樣的私募哪種合法、哪種不合法。現在信託的私募是信託公司來做、法律上是有明確規定和規則的。我們所講的沒有規則的部分就是私人以契約的形式來做的私募。」

在私募概念尚不明確的前提下,市場上出現了種種「偽私募」。在傳銷式的非法集資過程中,不少犯罪行為是以私募基金為偽裝的非法集資犯罪。

甚至有的擔保公司、個人專門尋找私募基金公司尋求合作,協助吸納資金從中漁利,造成非法集資規模的惡性膨脹。虛假註冊、抽逃資金、信用卡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也較容易在這類案件中出現。

「由於私募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多少人集資算是私募?刑法有相關規定:30人以上屬於非法集資,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30人以下屬於私募?」劉少軍說,在很多農村存在的「和會」的集資形式,這種形式在我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多少人屬於合法,超過多少不合法?簡言之,界定私募的標準是什麼?「5個人,每人出10元錢。這個算不算私募?」「台灣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將和會的規範寫入民法,我們還沒有。」劉少軍表示。

基金立法亟須「母法」

事實上,儘管私募亂象叢生,但很多人認為不應該對私募進行規範。

「因為公募立法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了保護社會公眾。而私募是專業人士在做,限於一定的人群。畢竟是少數人,從投資人保護的角度來講就不需要特殊保護了。」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由於私募基金並非按照信託原理(契約型)或公司法原理(公司型)加以構建的,所以沒有形成基金資產所有權、管理權和監管權「三權分立」的制衡機制,基金有名無實,是屬於一種鬆散型的組織體。「基金管理人沒有形成有效的組織結構,不少就是一個皮包公司,責任不明確;投資者的權益多以保底收益的書面承諾或口頭承諾保障,很多時候得不到法律的保護,投資者投資風險大。」

「我的觀點還是要規範、要監管。」上海嘉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方生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說,私募基金的設立、解散、投資失敗結果的分配都應該加以規範。私募基金中的很多具體問題,如果規定依合同約定解決尚有法律依據可循;可是,如果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就不好處理了。

但是如何監管也是問題,李曙光告訴記者:「對私募基金的監管也沒有明確的部門。立法也沒有一個部門去推動。目前,證券投資基金法已經有了,下一步是否還要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是業內所關注的。因為證券投資與產業投資實際上聯繫非常緊密,要想完全區分開是不符合實際操作需要的。」

李曙光表示,目前最核心的問題是,應該有一個基金法的「母法」,而不是單個的私募基金法。在證券投資基金法出台之前,學者們就呼籲制定一部基金法,但到現在也沒制定出來,其中原因非常複雜。比如在中國社會存在了上千年的和會形式,這樣長期存在的募集方式怎樣來用法律規範都是爭議很大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05

咖喱味的UC瀏覽器是如何佔領印度市場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976.html

飛機穿過層層疊疊棉絮般的云海,開始下降。射掌合上電腦,閉目養神。

突然,飛機開始急劇顫抖,顛簸不止,瞬間急墜。機艙裡一陣騷亂和尖叫。

出差多了,射掌淡定了很多,只要上了飛機,離開大地,生死有命,知道一切根本不由你控制了,於是乾脆連眼睛都沒睜。

終於慢慢平穩了,飛機沒有繼續下墜。左側一群人發出了劫後餘生般的笑聲和談論。

忍不住看了他們一眼,一群印度人,正在興奮滴交談著。呵呵,射掌心底也微微笑了笑,知道總會沒事的。

誰知道,落地的那瞬間,又比較猛。好吧,好在安全。

下飛機的時候,射掌又觀察了下那個印度團隊,他們好幾個打開手機,居然都點開了一個小松鼠圖標,定睛一看,這不是UC瀏覽器嘛?

看來俞永福沒忽悠,印度人果然愛用這個手機瀏覽器。前幾天,俞永福在UC成立9週年的時候,意氣風發地宣佈,UC優視已經超過Opera成為了印度市場上最大的移動瀏覽器供應商。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首次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拿到市場第一的成績。

UC優視還宣佈調整董事會結構,邀請馬云加入董事會,為公司的未來發展獻計獻策。UC優視創始團隊在新董事會仍將佔多數席位,繼續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UC要獨立發展進行IPO。

這個新聞,射掌關注的是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UC怎麼做到市場第一的。

對,印度確實是個神奇和靈異的國家。你若不信,射掌就跟你扯一些匪夷所思的印度故事。

對了,希望你已經吃過飯了。否則,你吃了一半的東西一定無法繼續了。

你知道嗎?印度人上廁所大便都不用手紙。難道用手指摳嗎?恩,你說對了,最早的印度人是這麼幹的。

 

擦!真的啊,你是不是看不下去了?射掌知道你即使是覺得噁心,你還是想繼續看。真的,印度人真的用手解決,然後再洗手。但是,一定要記住,他們只用左手清理屁股。

即使到今天,印度人大便的時候,有的也手拿一口杯水,條件好的廁所,是在馬桶旁邊放著一桶水。

 

這不是醜化印度人,他們習俗規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付款時只用右手,所以,在印度,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說,這其實是一個好習慣。其好處首先痔瘡的發病率大大減低;其次可以大量節約紙張,對保護地球資源、綠色工程的保護和發展,都極為有利。光這一項,就能節約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僑胞,認為有傷大雅,大都還不習慣,至今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習慣,仍然用手紙。

你先別嫌棄人家,人家印度人會說「想到你們用紙擦,我都不願意和你們握手」。

為什麼印度人會這麼想呢?原來印度人認為,所有用紙清潔大便的人,都是不洗手的。

好吧,你們贏了。有個問題,想弱弱地問,印度不是流行吃手抓咖哩飯嘛?這摳完屁股就抓飯,吃得下去嗎?

有人告訴射掌,他們堅決不會用左手吃飯,吃飯時都只用右手,左手只能放腿上,不許上桌。

 

你妹的!都是左右手,還有如此歧視,一個終生上不了檯面。可是,可是,射掌還有個問題不解:那印度的左撇子怎麼活?

神奇的印度啊,你知道嗎?他們不吃牛肉,但喝牛奶,他們側頭表示同意。最牛逼的是,印度佩拉於爾村沿襲了已經足足57個年頭的「活埋」兒童儀式。參加這一祭祀儀式的兒童首先失去知覺,然後再被放入預先準備好的臨時墓穴,用土完全掩埋60秒之後,再將他們挖出來。據說這是當地一種傳統的宗教習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祭祀兩位能夠驅趕妖魔的女神。

匪夷所思吧。

在這樣一個神奇的過度,你知道UC是怎麼做到第一的。答案實際是,讓UC在印度變得更有咖喱味。

俞永福說,我們針對印度用戶做了深入的本地化產品設計,比如印度用戶喜歡下載,但是由於印度PC滲透率低,很多人沒有PC用於存儲,所以我們設計了網盤,網盤在印度的使用率非常之高。

誰都知道,印度是個性崇拜和性犯罪極其高的國家,前幾天一個女記者被輪姦,之前一個老太太也被強姦。難道這和PC滲透率低有關係嗎?你想,不能在電腦上經常看蒼井空,難以發洩,豈不就性侵犯嚴重?

射掌實在想知道印度手機用戶最喜歡下載什麼看,但俞永福不說。UC把手機下載和云存儲功能做好了,但願對印度的強姦率下降有幫助。

除了英語之外,UC還推出印地語版本,將用戶群擴展到更廣闊的印度消費者(印度有1635種方言,其中11種較大的語種有10億印度人講,能讀英文的只有7700萬;講印地語的有4億多人)。

聽完這些,我突然嗅到我身邊那些印度人手機裡飄出濃郁的咖哩味,佔領整個機艙。快下飛機吧。

印度拋餅射掌也不打算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29

A股的4000點:一場已經聞到焦糊味的牛市“剩”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8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2 20:19 編輯

A股的4000點:一場已經聞到焦糊味的牛市“剩”宴

作者:格隆

一、4000點:盛宴,還是“剩”宴?

格隆一個做實業的朋友最近向格隆吐槽,他家的保姆,從小孩一出生就從鄉下來到他家,長達13年,幾乎都當做自己家人在對待了,最近跟隨一幫小區保姆沈迷股票,幹活越來越馬虎和心不在焉。保姆告訴他太太,過去三個多月跟著小區保姆群炒股,她賺了差不多20萬塊錢,而她投入的本金則是這些年在他家做保姆積攢下來的40萬元。


換句話說,過去四個月,這個沒讀過書,也從不知股票為何物的保姆的A股投資收益率達到了50%。而方法一點也不複雜,就是小區保姆群其他人買什麽,她就跟著買什麽。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普惠制的A股牛市盛宴,但凡參與其中的,沒有人是沒有賺到錢的。撇開去年下半年的漲幅,單算今年年初至3月19日,短短3個月不到,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上漲了10.75%和29. 16%,中小板指數上漲35.02%,創業板指數漲幅48.39%整個市場九成以上個股上漲


在上周上證指數突破2009年四萬億的高點之後,A股的牛市舞步越來越亢奮。好些頗有影響力的券商研究員也開始語不驚人誓不休地喊出“A股4000點,只是開始”——當然,多數這樣的研究都似曾相識,並毫無例外的沒有很嚴謹的數據和方法支撐。如果你認為研究員有屁股決定腦袋的本位嫌疑,那麽,上周五中國證監會發言人則對牛市盛宴做了類官方的解讀與背書:“近期股市上漲,是市場對經濟增長“托底”,金融風險可控的認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下行、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改善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


所有人都在賺錢,那麽,誰在虧錢?或者說,新增的財富,從哪里產生的?總不至於從地下冒出來的?


貌似我們已找到了一個自己能產生財富的“阿里巴巴”永動機。但,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告訴我們,股市不是實業,它只是一個實現資源配置的虛擬經濟渠道,本身並不能創造財富。股市增長的財富只能衍生和附著在實體經濟創造的財富之上,並以一定合理的的比例關系顯示出來:這些比例關系,體現在投資領域,也就是市盈率(PE)、市凈率(PB)、市銷率(PS)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估值工具。


如果這個比例明顯超越合理水平,股市就必然陷入一個擊鼓傳花的博傻困境。在經濟學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詞匯來概括這種現象:泡沫


在A股叠創新高,群情激奮的時候說泡沫,往往不受人待見。但:



1、數據不會騙人。幾乎所有數據都顯示,A股在迅速消耗和透支所有的實體經濟或者政策利好的支撐基礎,A股泡沫正在耀眼集聚;



2、但凡在這個市場有過幾次牛熊經歷的人(格隆算其中之一)都心知肚明:泡沫一定會破。區別只在於是血流成河一瀉千里式的破(08年),還是鈍刀割肉,陰跌式的破。


A股目前已經進入一種只要買,就能賺錢的自我強化循環中,4000點應該很大概率會到。格隆無法確知這種狂歡式的群體亢奮的時間與空間維度(如果你經歷過文革,你就知道群體性亢奮有可能會持續多久,會發展到多麽不可思議的程度)。但我確知兩點:





1、在一個投資者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麽的市場里,投機者更註重預測下一個市場情緒的逆轉點,而不是對資產未來收益率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當泡沫幻滅的時候,超買的極端樂觀的市場的崩潰將是簡單粗暴,並極具災難性的。——凱恩斯



2、當一個人從20樓跳下的時候,前19樓,他都以為他在飛翔——格隆


二、數據說話:4000點是泡沫,還是起點?



數據不會說謊,A股的吸引力正在慢慢,但確定性散失。


2500年前的軍事家孫武有一句名言: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格隆做研究最喜歡用數據說話,因為我相信數據是說實話的。格隆很認可信達陳嘉禾的觀點:投資無數據,恰如行軍無地圖。所以這部分借用了不少他的思路。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在當前的股票市場的一些關鍵性數據。

首先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奇貴無比,結構性泡沫明顯。


1、先看不那麽專業的一個指標:絕對股價

歷來A股習慣以絕對股價區分“貴”,還是“便宜”,所以這波A股牛市,市場最經典也最有市場的買入理由是:便宜是王道,消滅5元以下股票。

100元為界限劃分高價股,截至到3月20日收盤,A股的百元股達到28只,創業板占了18只,接近七成。而且最貴的全通教育(300359)達到了驚人的265元,大有趕超2007年中國船舶(600150)的勢頭。




如果把股價在50元到100元的股票做個統計,創業板個股占比依然驚人。





2、再看相對估值

絕對股價當然無法說服專業投資者,那我們來看看股價對應的整體估值是有足夠說服力的。目前,A 股市場的市凈率中位數為 4.3 倍,市盈率中位數為 56 倍。只有約五分之一的個股的市凈率低於 2.6 倍,市盈率低於 36 倍。


拆分來看,創業板指數的PE估值高達81.5倍,創業板綜指則高達90倍,中小板綜指的PE估值達到57.2倍,中證500指數也達到47.1倍(證監會發言人上周五給出的數據是,截至3月19日,滬深兩市全部A股平均靜態市盈率25倍,其中主板市盈率21倍,中小企業板64倍,創業板96倍)。當然,藍籌股估值數據沒有那麽的高高在上,上證50指數的PE估值為12倍,中證100指數為11.6倍,滬深300指數的PE估值則是16倍,投資者最常關註的上證綜合指數最新為16.6倍——不過市場都知道這里面是隱含壞賬率預期較高的銀行起著支撐作用。


A股主流指數估值情況




市盈率超過50倍的經濟學含義是:如果這個公司能按照目前盈利能力一直活著,並把未來所有盈利統統都分配給投資者,投資者也需要50年才能回本!而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實力雄厚的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也只有40——42年。而在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僅7-8年。


3、我們看看最關鍵的盈利能力指標:ROE

ROE的經濟學含義,就是你投到一個企業的本金,每年的回報率。如果把企業視作一輛汽車,ROE類似汽車的速度,利潤增速類似於加速度。多數人考察企業會重視加速度(也就是所謂的成長性),但對一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指標其實是速度:如果這輛汽車能始終維持80邁的速度,就算沒有任何加速度,也一樣能從深圳開到北京。


目前看,市場兩極分化前所未有。但是,這種結構性的扭曲並不能被小公司的盈利能力所證實。從RoE(凈資產回報率)來看,藍籌指數明顯高於小公司指數。目前,上證50、滬深300指數的RoE分別為15.4%、14.4%,而創業板綜指、中小板綜指的數據則分別為7.7%、8.3%——很明顯,這種ROE水平,你還不如去買銀行理財產品更靠譜!





4、另一個顯示泡沫耀眼的數據是市場成交量、交易費用及投資者結構


股市大幅走牛、小公司泡沫化帶來的後果,是巨量的成交。2015年至今只過去了50個交易日,創業板綜合指數和中小板綜合指數的成交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8.35萬億元。按雙邊成交分別收取0.06%手續費、外加賣出方單邊0.1%印花稅計算,投資者已經付出了184億元的交易成本。


如果接下來的200個交易日內維持目前的交易規模,創業板和中小板全年的交易成本超過900。但是以創業板綜指為例,目前422個成分股在2014年的盈利總和則是大約407元。


900億 VS 407億,經濟學的最直觀解釋:這是一個不僅不產生財富,反而是財富單邊損耗的市場。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經歷過多輪牛熊的投資者時刻準備著,想咬牙切齒做空創業板的主要原因之一:格隆也相信,無論過去創業板指數曾經多麽頑強,但大概率會有一波慘烈的財富吞噬過程,深港通無疑會加快這個進程。




並不是所有人都前赴後繼往上沖,投資者參與結構顯示有人在撤退。中國證監會提供的數據是:年初至3月19日,投資者日均新開股票賬戶數10.9萬戶。特別是3月9日至3月19日這兩周,投資者日均新開股票賬戶數17.7萬戶,較去年12月日均新開12. 9萬戶水平明顯上升。



但,年初至3月19日,周均參與A股交易賬戶1970. 61萬戶,參與賬戶占有效賬戶比平均為13.83%。去年12月份這兩個數據分布是2237.75萬戶和16.16%的占比:新兵在義無反顧湧進來,部分老兵在一邊放槍,一邊撤退。


5、我們再回頭做一下市場間的橫向比較。


最可比的當然是多數上市公司相同,人種血脈也相同的香港。


本周五,恒生AH溢價指數收盤於132.82點,意味著同樣的公司,以市值加權計算的A股股價比同在H股上市的股票貴了32.82%。之前溢價小幅縮窄之後繼續擴大,不過,該指數曾於2008年、2011年分別達到213.47點、142.07點的高位。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藍籌股相對估值更低,而A加H上市的公司大多是藍籌股,所以實際上A股對港股的溢價,遠高於該指數反映出來的32.82%——中小市值公司的價差要遠遠大於這個水平。



還記得格隆匯會員TUNG在上一波AH溢價率超過130點後做AH溢價套利短期翻倍的經典案例嗎?彼時今日,世易時移,方法思路也許不可簡單複制,但道理是相通的:萬有引力定律會讓任何遠離地面額東西滾回地面。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現象會佐證以上這些數據。最直觀的莫過於中國資本市場最獨有的行為藝術:無數企業家打破頭想鉆進IPO排隊隊伍,以能把自己的公司賣給A股市場的投資者——毫無疑問,這種行為與愛國、愛民、慈善都沒有一毛錢關系,與錢多,估值高有直接的關系



但你認為,這種投資者願意出高價買,企業主願意高價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兩廂情願會是公理?深港通、註冊制都不能改變?


說實話,我是不信的。這些企業主的彈冠相慶,最終總需要有人埋單的,全球都沒有白吃的宴席!



三、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按照A股目前這種狂歡節一樣的勢能,4000點大概率能到。



但你是否統計過一個數字:有多少人的資產超越了2007年大牛市的巔峰時期?格隆統計身邊人的數據是,超過70%的人的資產迄今沒有超過自己07年時的巔峰。



而8年時間過去了!人生有幾個8年?!



所以,所謂投資能力,很多時候不是你在漲的時候賺了多少,而是跌的時候虧了多少——50%的虧損,未來你需要用翻倍的收益去彌補回來。而在多數時候,一年乃至兩年翻倍,對於投資,幾乎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牛市除外)。



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回避風險的能力。格隆曾經看過一個美國消防部門做的抽樣調查:如果你在一個餐廳吃飯,這時候大樓響起了火警警報,你是:



1、擡頭看一眼,沒發現什麽異常。自信自己在發現火情前有足夠能力和時間逃離,埋頭繼續吃飯;


2、走到窗邊和門口觀察一下是否有煙霧或者其他異常,然後回到座位繼續吃飯;

3、立即放下碗筷,第一時間疏散到廣場等理論上安全的場所;



多數人選擇的是1。消防專家的解釋是:絕大多數人會高估自己的火警逃生能力這也是絕大多數火災中多數人喪命的最根本原因



資本市場有同樣的行為邏輯。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研究發現,泡沫最初的出現往往源於一個新的理念,或市場一時心血來潮而跟風。隨之出現的泡沫則一般歸因於交易者在經歷第一輪泡沫時期後,過份自信所致。換句話說,交易員如在上一輪泡沫時期虧了錢,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經驗和聰明,讓自己在下一次出現泡沫時可以在最佳時機,比在所有人之前提前兌現離場。


其實你做不到。因為你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聰明,也不比別人更聰明。



所以,往4000點進軍吧,也許是“剩宴”,也許是盛宴,誰知道呢?!



一定要記住巴西狂歡節上的那句官方提示: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01

怎麽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2/151243.shtml

一提到蘋果的產品,所有人能想到的就是,設計非常漂亮,產品品質很高,用戶體驗極致,每一款新品都足以讓用戶炫耀。而蘋果的產品之所以有蘋果的獨特味道,是由以喬布斯為首的頂級設計師團隊賦予的。是的,從ipod開始,蘋果產品的味道就一直讓消費者念念不忘。

從小米開始,到樂視,國內創新產品一直都在學習和趕超蘋果,但他們都沒有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新品,高性價比成為這些產品最經典的標簽。

然而,有一家創業公司,矢誌要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來,而不是光靠性價比去拼。創始人知道,要達成這個目標,最好是找到當年一起跟喬布斯鑄造蘋果傳奇的設計師。是的,找到Robert Brunner,蘋果前設計總監。

他是朱晴波,伊利諾伊大學的計算機博士,矽谷大數據的創業先鋒。曾經創立的數據公司“Pattern Insight”被全球最大雲計算公司VMware高價收購。他是Robert Brunner,作品在過去的30多年里已成為無數品牌的標誌性設計,包括Adobe (軟件), Beats by Dre(耳機),Barnes & Noble(書店), Polaroid(眼鏡), Square(美國移動支付公司)和 Williams-Sonoma (家用產品專賣店)等。他一手培養的Jonathan Ive(喬納森•伊夫)更是當今蘋果最重要的設計師。

當這位執拗的計算機博士與瘋狂的設計師因一款異想天開的產品連接到了一起,什麽樣的化學反應會在中間迸發?對設計的偏執會造就一個什麽樣的團隊?他們到底想幹點什麽充滿理想主義的事兒?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更多科技CEO朱晴波來講述,怎麽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

01.jpg

▲左四為更多科技董事長趙浦,左五為Robert Brunner,右三為更多科技CEO朱晴波。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這是一種信仰。

當時我是負責整個設計團隊,在設計這個問題上,我給自己提的一個要求是,絕對要做超一流的工業外觀,要讓每一個人看到這個秤的第一眼,就能被其中的匠心所打動。因此,從一開始我們的設計就盯準了全球頂尖的公司。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來梳理歐美的一流設計公司,最後將目光鎖定在Robert Brunner所成立的Ammunition公司。這個公司無論是從設計理念,還是戰略執行,都極具前衛眼光。Robert Brunner本人曾是蘋果公司的設計總監,如今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的前老板。離開蘋果後,他創辦了ammunition,一如既往致力於有靈感的設計。對於Robert Brunner天才的產品設計力,紐約時報曾花大版的筆墨進行過報道。

02.jpg

要請這種世界級的大師出山,來為我們這樣一個初創團隊做設計,想起來有點天方夜譚。全世界每天求著Brunner做設計的人絡繹不絕,可他眼光挑剔,並不輕易接單。我們能成為其中的幸運兒麽?事實證明,我們不但是幸運兒,而且是受到天使悉心照顧的幸運兒,故事是這樣的。

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和趙浦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心情很複雜。對於Brunner,我們懷有敬畏和尊重,想到合作的可能,很興奮很激動,但另一方面壓力巨大,不知道我們的團隊能不能得到認可。

03.jpg

他們的辦公室在舊金山的繁華地段,離海邊有3分鐘的路程,周圍環境舒適而安靜,辦公室里的設計更是讓人一眼難忘。三層的挑空,純白的整體色調,時而松散時而緊致的空間,地毯、沙發、茶幾、臺燈、壁畫隨性地那麽一放,顏色明麗卻不嘈雜,LOFT式的休閑就那麽任性地體現了出來,仿佛所有的思想和靈感都可以隨時對話,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無限的可能。

04.jpg

見到Robert Brunner,我們就老老實實地談到公司的規劃,理念,想做出一個什麽樣的產品。其實,我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要圍繞健康和母嬰,死摳每一個痛點,用優雅和完美去改造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讓中國的媽媽們生活得更精致更有幸福感。Brunner越聽越有興趣,當他聽到這款產品要異想天開地為胎兒稱重時,他興奮地大呼Amazing!我想,不止我們的產品理念及家庭健康領域讓他興奮,中國獨特的市場也吸引著他,當然,還有我們的靠譜也深深吸引了他。就這樣,他答應為我們的產品提供設計。

在他看來,一個品牌並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更是一位“藝人”,一個大家都能信賴並津津樂道的形象,就像“槍與玫瑰”,熱情不失雅致。我們取名“MO”,也正如他對於品牌的追求,用“More”承載更多的可能,用“Morning”承載更多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雙方的討論正式拉開了帷幕。Ammunition的每個設計師都很senior,專業且獨立,各抒已見,有問題全盤拋出,頭腦風暴,爭辯討論,沒有問題就進入下一個環節,大方向明確後就獨立完成各自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05.jpg

短短幾個月,產品的設計方案就出爐了,簡直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但同時,我們陷入了困境。這樣的產品能做得出來嗎?

More承載著更多的可能,不可能最終會因匠心變得可能。從這一天起,故事變成了從紙面到桌面。

為了將“MO”的品牌設計語言與產品融為一體,秤的中間有一塊圓形的鏤空。秤屏與秤體分離,仿佛秤盤中間的部分飛身離開變成了渾圓的秤屏,方便觀看數字。鏤空的周圍是一圈呼吸燈,唯美的燈光會與不同的狀態自動匹配。呼吸燈需要跟秤盤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完美地結合到一起。秤腳和秤盤一體成形,避免頭發、灰塵進入影響精準。

這樣的設計帶來的難點有三:

一、中間鏤空後如何承受180公斤的稱重標準,什麽樣的玻璃能實現?

二、如何保持呼吸燈和秤盤在一個水平面?

三、一體式的設計如何夠高精度的稱重傳感器以足夠的彈性空間,而又不會給傳感器帶來拉力或者壓力?

對於第一個難題,為了找到合適的IOT玻璃和能做出這種效果的玻璃廠,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天跑了六個城市,工程師開玩笑說以後要是不幹技術了,可以去當司機,日行千里,車盤子打得可溜了。

終於,在一個小玻璃廠,我們找到了合適的玻璃和創新的技術,沿著圓形中空部分斜開角45%,保證導電率的同時,呼吸燈和秤盤得以平齊。

在保證秤體傳感器空間時,我們的工程師一遍又一遍地改布局,一個坑一個坑試錯。我們在工廠旁邊租了一個房子,工程師就天天撲在這個問題上,從早捯飭到晚,一個月沒回家,硬生生把這個難題啃了下來。

當時真的是苦逼得要命,可現在想起來,還挺美好的。懷著那麽點小理想,死磕那麽點小細節,跟著了魔似的,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團隊就變得更強大了,覺得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年過去了,這款渾身蘋果範兒的產品終於出來了。趙浦那異想天開的點子,給媽媽肚里的胎兒稱重,總算是實現了。

06.jpg

一個好的公司就是願意並且能夠去執行一些偉大的想法。Robert Brunner從一開始就在見證我們這個初創團隊一點點創造奇跡,在設計理念上不講究不盲從。就在幾個月前,他提出要和我們戰略合作,並做我們的首席設計師。這是他第一次出任中國公司的首席設計師,我想,這真是對我們團隊最好的認可。

 本文為i代言原創作品,嘉賓為更多科技CEO朱晴波,由蒲鴿采訪並整理。版權為i代言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