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江南春自我否定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66409.html


时,江南春以为一切都可以买下来。

短短两年半里,分众收购了近20家公司,股价蹿升到42美元,如江南春所愿,它看起来像是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年 时间里,这家公司似乎走了“背运”:无线业务被关停、好耶单独上市受阻、LCD大面积停播、与新浪联合失败,还有把全世界都拖下水的金融危机。2009年 初,该公司股价跌落至4.8美元。

十年前,法国威望迪环球集团曾经经历过相似的过程,这家“买”成全球第二大的传媒集团最终以“卖”收场。分众目前还没有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局面,但江 南春曾经的“媒体帝国梦”已经烟消云散了。这个以喜欢见客户著称的人现在更像个有许多管理心得的企业家,而不是那个热衷于给VC讲故事的创业者。

江南春最初讲的“故事”只是开创性地利用液晶屏打发人们等待和乘坐电梯的无聊时间,华尔街投资者开始注意到这家中国公司;接下来他开始试图向投资者 解释“空闲时间无所不在”,占有一个人所有时间的“生活圈媒体”,那个时候分众给人的感觉是液晶屏无所不在,但这个故事华尔街却并非很喜欢,一句“增长有 限”就否定掉了这个概念;聪明的江南春迅速换了一个题目“数字媒体集团”,互联网、手机,这些概念分析师们懂,不断地给出“买进”、“增持”评价,分众终 于在2008年初,以超过8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了纳斯达克市值第一的中国概念股。

那也是江南春最得意的一年,他决定功成身退。

接下来的就是为这些“故事”付出代价的时间。分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剥离、重组其收购来的绝大部分公司,计入亏损。这家公司又回到“故事”最开始的 地方。

“分众不会再谈什么数字媒体集团。”2010年2月8日,分众传媒的年会上,江南春在重新担任CEO一年后,对800多名员工正式宣布了这一切的结 束。在他的24页的PPT最后写道:第八年,我们从零开始—用的是最大号的字体。

这也是江南春重新担任CEO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中的一个。江南春要做的就是否定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约他们谈谈价钱。”这是江南春以往的口头禅。不论是成就那个“生活圈媒体”,还是“数字媒体集团”,在他前进路上的所有对手,每发现一个,江南春 都是用这句话来给下属发出指令。“分众式的并购扩张”是2007年前后投资界的热门词汇。这来自于两次最重要的并购的成功。2005年,分众以1.83亿 美元收购框架媒体,后者控制了电梯平面广告媒体90%的市场份额;2006年,它又以3.2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聚众传媒100%的股权,后者与分众同是 楼宇LCD运营商,市场份额几乎与分众相当。这两次收购使分众成为两大市场—楼宇LCD广告和电梯平面广告实际的垄断者,并且享有定价权,这样的状况一直 延续到今天。

可是,他发现,同为纳斯达克上长涨最快的几家中国概念股,百度的市盈率(PE)达到了50多倍,而分众只有30倍。这位广告协会评选出的“中国当代 杰出广告人”在当时无法理解这一点。他的不满在于,“分众不是同样也很成功吗?”同时,他还察觉了资本市场的古老游戏:当分众处于市盈率30倍的水平、以 6倍溢价收购一家公司之后,可以立即提高每股收益率。

这正是他发现分析师们不喜欢“生活圈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宣布要打造“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的时候。“美国人喜欢说互联网无国界。”他总结说。 而这句话的潜台词则是增长无极限。

这家公司逐渐沉迷于资本市场的魔术。

2006年3月,分众以3000万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手机广告商凯威点告(后来的分众无线);2007年3月,又以2.25亿美元收购由江南春充当 天使投资人的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技术提供商好耶。

资本市场于是获得了一个完美故事,这是一个发展空间广阔的分众,股价继续攀升。2005年7月,分众传媒初登纳斯达克时市值仅为7亿美元;两年半后 迅速膨胀了七倍,超过56亿美元。

但他还是想成为那个“数字媒体集团”,而且是横跨户外、手机、互联网三大领域的。投资经理们也常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概念。”这种“为扩张而扩张”的 思路,主导了分众后来对手机和互联网广告公司的一系列后续收购。他承认说,这些收购只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数字媒体集团”的想象。

分众像一个黑洞般吸收着所有的公司,迅速膨胀。

按照江南春自己的说法,分众在对手机广告公司的一系列收购中总共支付了将近1亿美元,收购公司9家;对互联网广告公司的系列收购的成本更为高昂,将 近5亿美元,所涉公司也达到了7家。

“再也没有让分众寝食难安的公司了。”经过一系列并购之后的江南春曾经得意洋洋地宣称。当时,甚至他自己都不清楚分众到底拥有或者参股多少家公司。

江南春2009年要否定的就是这个洋洋得意的自己。

如果他能早一点从“数字媒体帝国”的野心中走出来,或许分众可以少走一点弯路。虽然那时候江南春已经发现“分众式的并购扩张”遇到了问题。“当时我 们发现,这两次收购当时并没有影响手机和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格局。”无论是分众无线还是好耶,最终都没能再现分众与框架、聚众合并之后持续统治市场的神奇。

分众试图用进一步的扩张来完成神奇,直到200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垃圾短信。

幸运的江南春当时刚刚辞去CEO职务,但分众可不那么幸运,分众无线及旗下所有公司在晚会之后很快被关停,而江南春看重的股价和市值则在这一次意外 事件之后,遭遇重挫。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2008年第四季度,分众公布一次计提“重组”玺城业务的减损支出2亿美元,相应的商誉损失也与此相当。对比一下分众在2007年12月11日收购 玺城时签署的协议:以1.68亿美元收购卖场广告运营商玺诚传媒全部股份,如果在交易完成24个月之内玺诚达到特定收益目标,分众还将再支付最高1.8亿 美元的现金加股票。由于玺城并没有达到收益目标,分众没有支付后来的1.8亿。

江南春现在承认,在玺城上市、因为亏损而导致股价降低之后,再出手收购才是最好的方法。分众的卖场业务有可能避免不了继续亏损,但会远小于当时立即 收购玺城造成的损失。

这次耗资巨大的亏本买卖最终以“玺城不要了”作为结束,从此开始,分众开始否定过去的并购战略。

不管是当时的CEO谭智还是董事局执行主席江南春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接下来的两年间,他们做的就是否定自己。

分众首先改变了玺城独立运营的作法,将其“重组”纳入分众体系中。在以分众的名义重新与家乐福等卖场进行谈判之后,场地租金回落到了相对合理的价 格。

2010年3月,好耶重新宣布了自己的MBO计划,管理层、董事会成员以及部分员工出资1330万美元收购好耶38%的股份,他们打算重启搁置已久 的上市计划,以更为独立的方式运营,旗下公司也脱离分众。

除了分众无线和好耶,一年多以来,分众重组、关停或剥离的业务还包括了部分户外广告牌、LED广告船、数家规模比较小的电梯海报广告网络。分众的业 务重新回归到楼宇、电梯和卖场广告联播网上。

一些项目,除了新兴的影院内的电影映前广告,包括加油站数字广告屏,以及世博园周围的广告刷屏机,江南春认为它们的市场规模还远不到进入的时候,即 使资本市场可能会认为它们是“不错的概念”也都被分众放弃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还有“最后一难”—金融危机来了。

2008年10月,CEO谭智前往美国路演,试图在地震、奥运会造成的分众LCD大面积停播之后,恢复投资者信心。根据广告客户的签单数据,他作出 了乐观的第四季度7900万美元收入预期,投资者一片欢呼之声。

这个时候雷曼兄弟已经倒闭,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分众显然低估了危机,第四季度最终收入5000万美元,分众股价再度重挫45%,2009年初,那个 让江南春牵挂的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已经消失了。

那时江南春正在新加坡度假,但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就匆匆回到了上海。他从未处身这样的环境,对此毫无经验可言。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他的广告公司并不 大,最大的感受只是人民币在泰国的尖挺。而这一次对他而言则是货真价实的危机。分众的股价最低一度低至4.8美元,市值蒸发了一半以上。这个曾经只知道 “收购”的人想到与新浪联合,对抗风险。他认为这是在当时环境下,自己做出的正确决定—但当时他并没有出席新闻发布会。

2009年第二季度,因为反对推动这桩交易,谭智离开了分众。“新浪分众”的交易在随后也因为政策原因没有通过商务部的审批,最终宣告失败。江南春 于2009年3月重新担任CEO。

江南春似乎是个运气不错的人,股价最高的时候辞掉首席执行官,在最低点的时候回来,金融危机在中国广告业似乎又很快过去了,现在股价16美元上下, 与最低点4.8美元已经增长了几倍,发生的那些不好的事仿佛都与他无关。

“老谭是替我埋单,当时总想着做最大,然后退休,所以就没有规划,这个公司也没有价值观,”江南春在复出一年多之后,口头禅换成了“价值观”,“分 众无线就是价值观上出了问题,只想着赚钱,管理也跟不上。”

“约他们谈谈价钱”,还记得这句口头禅吗?“看竞争对手做得好,不去琢磨对方是怎么做出来的,不去学习人家的长处,只想着去把它收购来,这样的公司 有什么管理?”江南春做的第二件重要的事,也是否定自己。

江南春这一年多做的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开始正经做好这个几乎是他和虞锋凭独创的这门生意。做好一个生意,这看上去,同样让人感觉缺乏刺激的想象 力。

江南春保留了谭智完善起来的内部管控体系,开始注意其中的统计数字。2009年,他总共作了20多场内部培训,以带动公司内部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这 些,都是他曾经想尽办法要逃离的。

分众正在计划升级高清液晶屏,首批升级数量2万台,多集中于30个一二线城市的重点区域。这些高清屏幕以19寸或22寸为主。这些硬件规格的提升将 是分众很好的提价理由。二线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主)50%左右的刊挂率、三四线城市20%左右的刊挂率,也仍有上升空间。江南春说分众在未来3到5年之 内,仍可以取得25%至30%的成长,但其中有10%至15%会来自涨价。

分众还在考虑在终端上安装可与手机互动的联接设备。从理论上看,这可以诞生多种广告方案,但仅凭分众一家公司还无法推动。

“我得靠提升服务来提高利润率,高清屏、手机互动,这些都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这些都是以前很少考虑的,那时就是市场覆盖,不断地增加新的楼宇,增加 新的场所。”与江南春这个转变相关的,还有分众在张江高科成立了一个二百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未来的应用做准备。“价值观不一样了,以前是听分析师的, 想的都是投资者和股东,现在想客户想得多。”

2006年他参加长江商学院的第一期CEO EMBA课程,与牛根生、马云、郭广昌等人成为同学。现在他开始认同马云“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的说法,不过他认为自己还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 在分众,现在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满足客户第一,江南春的新想法是迎合客户市场向三四级城市扩张的需要。

易观国际《中国户外电子屏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0》认为, 2009年第四季度移动电视等领域的广告收入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5%,而商业楼宇的广告收入与2008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6.74%—后者 本是分众为首的、最有优势的市场。

江南春认为分众可以在更多的三四线城市找到机会。

在分众的区域地图上,东莞、宁波、宜宾这些城市被划入了三四级市场。它们位于每个省会城市周边,数量为8到10个。在东莞分众就计划将1000块液 晶屏增加到2000块。一共有30个此类城市被列入了分众的首批“终端倍增计划”,完成终端布设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投资5000万至7000万元人民 币。

浩腾广告媒介策划经理陶楠说,从4A公司为客户进行媒体采购的视角来看,面向三四线城市的客户需求的确在增长,今后几年的增速会逐步加快,但幅度还 很难判断。同时,三四线城市成熟合适的终端位置不会像一二线这么集中。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季卫东则提醒,户外广告新媒体未来可以尝试各种运营模式。分众在自己专注的垂直领域的市场份额非常领先,只要这个领域还在,只要他 们加强执行力,“所在的垂直领域将来应该都有发展潜力。”

江南春自己也承认,这个计划风险较大,而且效果也很难预测,但“必须跨出这一步”。对于未来的判断,他再也不讲那些“宏图”和“故事”,却显得有些 模棱两可。但他还必须得面对投资者对于利润和增长性的质疑,这次没有新概念、新“故事”了。

曾经一位资深员工将分众归结为江南春无法抹去的个人痕迹。“他以极富感召力的工作热情吸引了第一批追随者,形成了分众的独特文化。”现在他认定是价 值观的缺失造成了分众的失败。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分众会成为一家有价值观的公司,要懂得抵御诱惑。”

没有新概念,没有新故事,也是江南春要抵御的诱惑。

这家公司试图令员工们相信自己正在受到重视。“我们在想分众为什么失败了。”分众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副总裁稽海荣说。他认为以往公司内部氛围过于冷 漠是一个重要原因,员工们觉得公司过于追求销售数字和资本市场的表现。

分众一位资深销售员工现在常去位于28层的“分众驿站”,这是分众对内部员工开放的免费咖啡吧,还提供水饺和点心,用来会客和休息,6月份刚刚开始 启用。在他的印象中,过去分众极少考虑员工的工作感受,各种会议的主题多是销售、销售、销售,对于销售部门的内部抢单行为也从未讨论过解决办法。现在公司 则办起了用以内部宣传的报纸—在公司成立整整7年之后。每个部门的主管,都被要求在属下员工生日的当天亲自送上蛋糕。

这名销售认为,这是公司希望扭转在一些员工心目中过于逐利和浮躁的印象。

“员工第二”,应该也包括江南春自己。过去他被认为是工作狂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一位江南春身边的员工形容他,“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见客 户的路上。”他习惯直接主动地面对客户。因为担心别人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出差效率,这位CEO在出差时候往往总是一个人。而在2009年7月结婚之后,他希 望人们相信自己其实还算是一个好爸爸,为了抱三个月大的儿子喂一瓶奶,他可以拿一本书在书房里慢慢等,并且关掉手机。每个周五,他还会直飞台北陪家人过周 末。

那个由创始者的野心和投资者的贪婪推动的不断并购的公司已经失败了,那个曾经试图霸占每个人的空闲时间的公司也消失了。江南春现在面对的是另一个分 众:跟着客户的市场把LCD的广告放到它们需要的地方的公司;时时需要琢磨改善服务以提高利润率的公司;还有,就是它是一个广告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4

美國雅虎靠他生存 阿里巴巴要他解圍 軟銀孫正義 否定自己的不敗傳奇

2010-10-11  TWM




浪淘盡英雄人物!網路科技浪潮興起,造就了許多網路金童與玉女,但是能安然度過網路泡沫、金融危機、且事業規模不斷擴大者,屈指可數。其中,有日本比爾蓋 茲之稱的軟體銀行(Soft Bank)社長孫正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撰文.孫蓉萍

美國雅虎執行長巴茨與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為了阿里巴巴的主導權正面交火,十月中旬,如果巴茨真的進入股東會,是否會威脅馬雲的主導地位?引起各方矚目。

就在兩大股東開戰之時,真正能左右情勢的,其實是握有阿里巴巴二九.三%股權的第二大股東||日本軟體銀行集團公司(SOFTBANK Corporation)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這位全球網路發展教父級的人物,不僅是美國雅虎的重要靠山、也是中國網路發展的大金主,甚至還讓排外的日本 人瘋狂迷上蘋果iPhone,他為何能夠在網路世界屹立不搖?

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消失的二十年中,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十年營業額成長五倍,且旗下公司的數目及集團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中?只要提出這個問題,日本人一定 會回答:「孫正義的軟體銀行!」

十年營業額成長五倍

孫正義的魅力有多大?看看今年六月召開的軟銀股東會及新三十年願景發表會就可以看出來,現場來了約三千人,有些是股東,有些是懷著朝聖心情而來的粉絲,不 少人含著眼淚離開現場。他們絕對不是因為軟銀業績不好而感到難過,而是因為孫正義用感性的聲音與動人的氛圍,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出,聽眾知道了他的出身, 再看到他今天的成就,不禁流出感動的眼淚。

在發表會中,孫正義身後螢幕放映著一張小姐的黑白照。「各位現在看到的女性是我的祖母。她十四歲就結婚,從韓國移居日本。十四歲不過還是一位小姐,她就離 鄉背井,說著不流利的日文,照顧一家人。祖母以前常用拖車載我出去,同時沿路收集廚餘來餵我們家養的豬,雖然很臭,而且我還要小心地不要滑出車外,可是我 還是最喜歡跟著祖母出去。」孫正義說:「不過我後來很討厭祖母,因為祖母就等於泡菜,泡菜就等於韓國,我是一個韓國人。我們家的住址是佐賀鳥栖市五軒道路 無番地,所謂無番地就是沒有門牌號碼。」這樣沒有希望的出身背景,讓孫正義從祖母身上學到堅忍不拔的韌性,也讓他在中學時就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企業家, 揚眉吐氣。

從身無分文的赤貧小孩,到︽富比世︾(Forbes)雜誌二○一○年日本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一二七名富豪,身價高達五十九億美元,孫正義只花了三十年時 間。他能夠脫貧致富,靠的就是學習日本國民英雄坂本龍馬,勇於改變及推翻自己的精神。

一八三五年出生的坂本龍馬,在幕府時代推動改革,眼光永遠比別人早一步。當時大多數人使用長刀,他則愛用靈活的小刀;別人跟著用小刀後,他先一步用手槍; 在大家又開始跟著用手槍後,他則祭出︽萬國公法︾(International law),因為研讀國際法律才能振興日本,他認為情勢隨時在改變,一定要順應時代潮流改變,才能在變局中生存。

成立軟銀至今,孫正義也學習坂本龍馬,不斷推動改革,翻新自己的公司。細數這三十年來,軟銀總共面臨五次轉機,第一次轉機是一九八一年,公司資本額一千萬 日圓,他就花了八百萬日圓參加在大阪舉行的電子展,攤位大小不輸索尼、松下等大廠,果然打開了知名度,受到上新電機公司的注意,並給予電腦軟體的獨家供應 權。

軟銀三十載安度五次轉機

第二次轉機是八三年公司才剛上軌道時,孫正義卻被診斷罹患慢性肝炎,於是他退居會長,直到八六年才又回任社長。三年的療養生活雖然辛苦,不過他正好趁這段 時間專心讀書充電,體悟經營的道理。

第三次轉機是九四年,公司股票要在店頭掛牌,因此認識了野村證券公司負責這次案子的北尾吉孝,他建議軟銀採用發行公司債的方式來籌措資金,而這時候孫正義 正好苦於缺乏購併資金,這種籌資方式讓軟體銀行得以逐步拓展版圖。

當時許多人冷言冷語地批評他的購併和投資策略不明智,這時候又是坂本龍馬給了他信心。「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後悔。」他希望在人生落幕的時候是無悔的。孫 正義專用的會議室裡,擺著一幅等身大的坂本龍馬肖像,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坂本龍馬的熱愛。

當電腦硬體銷售仍是主流的九○年代,孫正義沒有沉浸在自己的王國中,反而時時刻刻觀察外在大環境的變化,當網際網路正在成形之際,他的鼻子嗅出改變的時代 已經來臨,他立即決定與剛創立雅虎不久的楊致遠合作,這是第四次轉機。一九九六年投資一一五億日圓(占三七%股權),合資成立日本雅虎公司,二○○一年推 出ADSL高速上網服務,月租費只要九九○日圓,為日本帶來寬頻普及的革命,○二年用戶數就突破一五○萬人。

當然光有勇氣和計畫,仍無法達到成功,還需要事前縝密的規畫。從孫正義制定計畫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希望永遠領先一步。一般人訂一年的計畫,因為是十二個 月,所以除以十二,一周的計畫因為是七天,所以除以七,不過孫正義因為工作進度不一定如計畫般順利,需要預留多一點的時間,於是一年除以十四,一周則除以 九,工作執行起來就能有餘裕,同時也能訓練自己縮短工時,提升工作效率。

二○○○年後,網路泡沫,網路創業家在網路科技浪潮消退時都狼狽不堪,網路創業英雄人物楊致遠,也在○八年美國雅虎股價跌到谷底時,被股東轟下台,相對於 楊致遠執著於網路,孫正義卻再一次推翻自己,○六年第五次轉機,軟銀把事業伸向正在起飛的行動通訊業務,甚至不借砸下大錢收購英國電信業者伏得風 (Vodafone)日本公司,進軍行動電話領域,讓外界跌破眼鏡。

這次推翻自己的豪賭,一開始並不被外界看好,但是結果卻再一次改變孫正義的命運,雖然日本人早已習慣本土電信的行動上網服務,但是看好蘋果iPhone即 將帶來的行動革命,孫正義○八年竟然開始決定賣手機,獨家代理iPhone挑戰日本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結果出乎外界的意料,業績呈爆炸性成長,○九年度結 束時,行動電話用戶達到二一八八萬人,四年來成長了四成。

不斷推翻自己的經驗法則,跨足新領域,如今的軟銀,已擴張成旗下公司多達八百家的大集團,旗下業務還包括寬頻、入口網站、甚至棒球隊,投資的企業更是遍布 全球,例如中國的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當當網上書店,美國的金士頓及台灣聯電集團的和艦等。

一九八一年創業的軟銀,至今年三月底為止的二○○九會計年度,集團營業額已達二兆七六三四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八九億元),對比一九九九年營業額只有 四二三二億日圓,十年間成長五倍。孫正義的軟銀王國正迅速擴大中,而且現在還會收到各種投資案的邀請,由於數量太多,軟銀會先進行初步判定,迅速刪除不值 得投資的企業。

如果沒有推翻自己、否定自己的成見,孫正義不會有這樣的成績,甚至可能步上其他網路創業英雄凋零的命運。

孫正義把集團企業比喻成「生態圈」,他對︽日經商業周刊︾說:「行動通訊是植物,雅虎是昆蟲,阿里巴巴是魚,每家企業都在自己的環境成長。」而且這些企業 之間也會維持適當的距離。軟銀並不會去支配這些企業,否則會破壞這個生態圈。

順應潮流才能跟上時代

過去三十年,靠著掌握改變的先機,孫正義成就驚人的「網路不死鳥」傳奇,未來三十年,他訂下更驚人的發展目標:一、藉由資訊革命帶給人們幸福;二、三十年 後總市值達到約二百兆日圓,躋身全球十大之內;三、成為一家能持續成長三百年的企業;四、三十年後集團旗下公司增加到五千家;五、成立軟體銀行學院(培育 後繼人選計畫,今年七月已開幕)。

未來孫正義的王國還要成長百倍,如果是一般企業家,可能被嗤之以鼻,但是回顧他過往三十年的創業傳奇,沒有人敢小看他,就像十年前他還在用電腦,孫正義現 在幾乎不用電腦,九九.九%的工作靠iPhone和iPad就可以完成。他認為「轉變」非常重要,隨著技術的改變,商業模式也應該隨時改變,就像以前大家 都用磁碟片,沒想過不需要磁碟片的日子。順應潮流才能跟上時代。

孫正義

出生:1957年

現職:軟體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歷:24歲創立日本軟體銀行

軟體銀行大事紀

1981年成立軟體銀行前身

1982年展開出版業務

1996年成立日本雅虎公司1998年在東京證交所上市

2000年提供寬頻服務

2004年收購職棒福岡大榮鷹球隊;

收購日本電信公司

2006年收購伏得風日本公司2010年發表新30年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2

SENSE隨筆130519否定文字的蘇格拉底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19/sense%E9%9A%A8%E7%AD%86130519%E5%90%A6%E5%AE%9A%E6%96%87%E5%AD%97%E7%9A%84%E8%98%87%E6%A0%BC%E6%8B%89%E5%BA%95/


今時今日,在這個全球識字率近乎八成半的世代, 文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 可是在二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公認的智者,卻反對人們使用文字。

二千多年前的希臘, 知識的承傳全靠口耳相傳,文字作為溝通的媒介仍然是一件新鮮的事, 蘇格拉底擔憂青少年 “沉迷” 使用文字會荼毒心靈, 如同今日有人認為上網會對青少年有壞影響一樣。

蘇格拉底師承 迪奧提瑪Diotima,以 “對話” 的方式學習,是故蘇格拉底對 “文字教學” 加以撻伐; 柏拉圖 則把他老師的論點寫入 「對話錄」 裏; 但到了 阿里士多德,他年輕時已經浸滛在 “閱讀的習慣” 之中。

柏拉圖以文字記載了蘇格拉底的對話而成不朽。

蘇格拉底認為所有雅典市民都應該為人類社群成長而努力, 唯有檢視過的文字及分析過的思想才可以達成真正的美德; 而唯有真正的美德才能達成一個正義的社會。

即是說, “美德” 就是通過對知識的徹底檢視並消化其中的含義而達成。***

早期希臘的學習方式都是以口耳相傳, 個體接受集體的智慧,有如「荷馬史詩」那般。

蘇格拉底要求學生以對答質疑所有事物,直至看清原有想法的本質。***

 

蘇格拉底被控以 “蠱惑青年” 之罪,被判處死刑,還有被譴責 “不信神”。

對蘇格拉底而言,控訴他的政治目的有二: 首先,處罰他維繫一個當局認為危及國家安全的交友圈; 第二, 制止他質疑約定俗成的智識。

審判其間,蘇格拉底慷慨陳詞, 提出對當時社會的質問。

其中他深信書寫文字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原因有三,記錄如下:

(一)書寫文字缺乏彈性

文字被寫下來就不能被改變, 刻在金字塔的文字仍然存在石璧上面。 蘇格拉底擔心這種不變性會讓人誤以為文字就是真實的事物, 如 “原教旨主義者” 提倡的一般,僵化人的思想。****

以為看過文字以後,就完全了解一件事。並不能尋到真知,智慧和美德。

(編按: “原教旨主義” 源出宗教界,認為「聖經」得自天啓,人類對其內容不應妄議。 所以聖書只能按照 “字面含意” 逐字逐句解讀,不得加以詮釋、引申、類推或視之為隱諭。 ***

如此,聖書所說無論表面看來怎樣不合理,例如書中記載的神跡,都是真理和事實。)

 

(二)記憶力的摧毁

蘇格拉底觀察到讀寫能力能夠大大提高文化整體的記憶,但會削弱個體的記憶。

古希臘的年輕公民,自小以記憶檢視大量的口傳資料,記載并增進了個人及社會整體的知識。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應該透過記憶的過程令知識內化,再經由與老師討讑,進一步去蕪存菁。 將所有知識記於文字而不是腦袋,並沒有釋放腦袋的記憶力,反而削弱了記憶力。

今天,記憶力在個人由幼稚園到研究院的學習過程中無疑很是重要,但大多數人學習過程所鍛練出來的記憶力相比古希臘人,甚至祖父母輩,即可發現 “背誦的知識” 越來越少,只要觀察學生能背誦的詩句便知一二。

 

(三)語言失控

其實蘇格拉底最恐懼的並不是閱讀本身, 而是知識氾濫以及不求甚解的學習態度,***** 經過曲解的文字傳下去,就沒有人能為它改正。

「一旦某件事化為文字,寫成文章,不讑以何種形式傳播,它不只將流入瞭解的人手中,也將流入無知的人手中。 文字並不會篩選談讑的對象,當它遭到誤解或濫用時,便再也無人替它闡釋或辯駁了。」—– 蘇格拉底

 

時至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蘇格拉底的恐懼成了現實, 擁有電腦的人可以隨時隨處得到所有知識,個人的記憶能力越來越低,亦越來越少人將知識內化,分析資訊的真確性以及其中的涵義。

其實,正如柏拉圖所察覺到的,蘇格拉底要反對的並不是文字與閱讀,而是「喪失檢視語言的能力」以及未「傾我們全部的智慧」來使用文字。

蘇格拉底的觀點對古昔的文字,以致於現今的互聯網,都發人深省。

參考:

《普魯斯特與烏賊》瑪利安 沃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01

凡事否定的思維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24.html

一連兩篇《理財概念的思辯》討論了與blog友的留言思辯,亦引來大家進一步的討論。其實,在留言中止凡還有一個發現,就是總有些人是持凡事否定的思維,就算是大家心目中的高手,他們眼中也只會看見其不是的地方。今天選來一些言論,不評論對與錯,只是貼出來鍛鍊一下批判思考。


當談及曾淵滄時,曾博士都算是數一數二的實戰型學者,人家的評論如下:


曾淵滄沒有賣140幾元買下的8號仔,一直持有至今天4元多,他說要拿來「貼牆紙」,警惕自己。誰知2009年又忘記了,想撈底思捷(330),之後80多90元跌至今天只有7元多。讀經濟就可以做「高手」,「摸頂高手」。


當談及富爸爸作者Robert,包括小弟在內的很多人都從富爸爸系列中學到不少財務知識,人家的評論如下:

其實富爸爸整個系列的書都是「三幅屁」,重複又重複,就只是叫你去買樓收租罷了,至於如何買?你自己想吧,書中不會教你。富爸爸作者本人也自身難保,破產了。


對於陸東的基金清盤一事,陸東在雜誌上解釋過是因為父母雙亡,情緒跌至谷底,人家對這事情的評論如下:

陸東如果因為私人理由退出就要鄙視他,因為如果因為私人理由就不幹,那麼我每次乘飛機都要查一下機師有否父親去世或者失戀才可以上機?劉德華生女就可以退票那晚的演唱會?投資是專業的,專業就是家破人亡都都可以作出最高水平的水準。他40多50歲人不要好像小朋友一樣。

最好父母雙亡只是籍口,盈利欠佳才是原因。這麼大年紀,還因為私人事影響工作的話,這很大問題,因為他不是炒自己的戶口,而是炒人家的錢,即做PILOT,會累死人的,若他是這樣的人,幾年前就根本不應該開檔,打份工算罷。

SOROS 60多年會不會用私人原因做籍口?他在操盤其間都離婚兩次,完全無影響回報。再者,40多50歲人基本上都應該有心理準備父母隨時走,不應該太 SHOCK,如果是一個10多20歲未讀完書就情有可原。做炒賣的人心理建設一定比普通人強好多,如果有影響,根本不應該做這一行。

最重要的是專業操盤是講方法,根本不需要情感,基本上同你身體同心態無關,不同於打網球捉象棋等運動需要講狀態。市況乎合之前設定的要求就買或賣。他應該老實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是極無品,極懦夫的行為。

這次因為他自己技不如人導致客戶redeem,而用私人理由做籍口,他的基金應該一開始就鎖死五年,舊年年尾可以redeem。客戶見跑輸才redeem, 不是如他自己講主動叫客戶走,除非他是在跑贏大市的狀態下執笠,據我認知中只有Victor Niederhoffer是這個情形。一個人不能對自己誠實,就是失敗者。

如果自己真的對自己有信心,何須「架床疊屋」開基金公司求人出錢,你一千萬一年做到25%已經可以退休了,還需要為了1-2%管理費,20%表現費令自己睡不著?


當我們很想從巴菲特身上學習價值投資之時,人家的評論如下:

股神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他現在靠的是用名氣可謂點石成金,他買什麼公司就立即升價千倍。但他以前那一套,即Ben Graham去找安全邊際高的公司,已經不行了,因為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多機構投資者,所以有很多平貨,股民也不太懂。現在用那一套什麼公司也不會符合條件。

好像以前未有black scholes formular之前,好多options都好貴,有人只需要用delta hedge已經發達了,現在option已經完全沒有套利空間,所以以前可行不等於今天可行,除非連PE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新手吧,否則,除了巴菲特的做人哲學值得學習外,投資方面對散戶根本無甚學習價值。

尤其是在中港股票,今天的市值巴菲特根本不會用一分鐘去研究,因無投資價值,他會去買以色列的未上市公司,我們學到他嗎?李嘉誠可以在FB未上市之前投資,我們散戶可以嗎?所以我們一定要獨創自己的招式才可生存。


後記:

評論合理與否,見人見智。然而,批評者面對任何人,總會看到其負面的一面,看不見值得學習的地方,這態度其實對自己頗不利的。 可能批評者本身一身好武功,所有人都不值一顧,但某程度上,這會阻礙個人進步空間,亦沒有人喜歡再作任何提點,因為批評者一般多不會接受別人意見。

另一邊廂,從批評者的「陰暗面」看世界,加上上面的內容也看似很專業、很內行,實在大開眼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觀點作為借鏡,了解批評者所看到的東西,從而多一個角度作思考,不會盲從,做個更聰明的投資者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77

國企混改確定探索員工持股 全員持股遭否定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12/945629.html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人士7日表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對外公布。據了解,《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率先進行員工持股“試水”。

165749183.thumb_head

索寒雪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人士7日表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對外公布。

據了解,《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率先進行員工持股“試水”。

技術人員是持股人員核心

從國企改革開始之初,員工持股一事就備受爭議,然而《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對員工持股一事進行明確。

據近距離接觸該《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人士透露,“國企改革將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堅持試點先試先行,在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通過實行員工持股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

員工持股並不是普遍持股,而是選擇部分員工進行持股。

“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支持對企業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等持股。”前述人士表示。

在員工持股之前,一些相應的規範也需要制訂,以保證整個過程的合規。

“員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資擴股、出資新設等方式,完善相關政策,健全審核程序,規範操作流程,嚴格資產評估。建立健全股權流轉和退出機制,確保員工持股公開透明,嚴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輸出。”

全員持股遭否定

國資委和財政部等部門參與制訂了員工持股部分的政策。

一年前,財政部為什麽人能夠持股一事,進行了多次討論。

財政部相關政策制定部門人士認為,目前最糾結的問題是,“哪些人可以持股?管理層、技術骨幹還是全員持股,這個問題正在討論中。”

而針對這一問題,國資委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員工持股的政策制定非常困難。”

“投行們最反對員工持股這一行為,而很多央企都有上市規劃。”該人士表示。

比如,按照證監會[微博]的規定:除少數經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批準的金融企業外,上市前持股職工人數超過200人的,一律不準上市。存在工會持股、持股會以及個人代持等現象的公司也不準上市,除非上市前予以徹底清理。比如,華為公司人人有股份。按照現在的有關規定,華為公司不符合上市條件。華為曾經想在主板上市,但內部員工持股成為攔路虎。

此外,國內的很多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城市信用合作社演變而來的,股東都超過200人,於是無緣到股票市場融資。

“如果我們的股票市場制度的設計把最優秀的公司排除在外,那麽,我們的制度設計肯定有問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曾向記者表示:“在實行員工持股後,公司法和證券法都需要修改。”

而一旦限定持股人數,誰來持股,是企業員工到高管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國資委人士曾表示:“實行企業員工直接持股,這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措施,對於將來更好地形成資本持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是個好辦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圍繞國企改革,不同觀點交鋒甚多,應當清醒看到,一些人眼里的所謂國企改革,實質就是私有化,消解國企的地位,否定國企的作用。必須認識到,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基礎中‘以公有制為主體’的重要體現,國企改革不管怎麽改,其核心都應當是解決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問題,而不是危害到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 中國經營報
  • 李凈翰
  • 索寒雪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77

馬雲:OEM面臨新模式 不能用假貨問題簡單否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32.shtml

馬雲:OEM面臨新模式 不能用假貨問題簡單否定
王亞奇 王亞奇

馬雲:OEM面臨新模式 不能用假貨問題簡單否定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傳統OEM(代工生產)廠商目前面臨的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假貨”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

i黑馬 6月14日消息 今日,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總部舉行2016年阿里巴巴投資者日大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傳統OEM(代工生產)廠商目前面臨的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假貨”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

馬雲認為,正是因為能夠生產出達到國際水平的優質產品,許多大品牌更青睞選擇中國的OEM廠商。然而這些廠商本身並沒有銷售渠道,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可以通過互聯網賣產品——為什麽不能用更低的價格做更好的產品呢?於是人們看到市場上開始出現與正品質量相當、但價格低得多的商品,而生產正品和“仿品”的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馬雲認為這種現象非常值得研究,“他們面對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他們面對的其實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馬雲還提到,自己訪問全球,不是為了跟總統握手,而是要為5年後的事業做準備。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而阿里在做未來5~10年的生意。

他預計,2020年阿里會實現六萬億人民幣(一萬億美元)的交易。去年阿里的GMV,如果按照GDP,相當於中國第六大省,“如果幸運,我們也許在4年後就會成為中國第一大省,超過廣東。而到年底,阿里GMV會看齊瑞典GDP,相當於進入top20國家。”他還預計到2036年阿里用戶將達到20億。“我們要創造一億工作崗位,幫助一千萬盈利的企業。”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平臺治理部負責人鄭俊芳在隨後的發言中和會後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假貨不等於劣質,假貨不等於質量低,假貨也不等於價格低和高,因為假貨更嚴格的來講,是侵犯了他人的商標權。

“商標權在中國是個非常複雜的法律問題。一個企業一旦擁有一個商標,並不意味著在全類目下都受到保護,有些甚至要根據法律判例來進行界定。”鄭俊芳在發言中稱。

以下是馬雲演講全文:

每次我跟投資者對話,市場就會緊張

我不是很擅長和投資者對話,但我很擅長跟企業家對話。Joe就像我的翻譯,不停解釋其實Jack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公司決定我來專註於戰略和方向,Joe負責和投資者溝通。

市場總拿阿里巴巴跟其他人比較,中國的Ebay,中國的亞馬遜,我們很困惑,不知如何讓外界了解阿里巴巴,好像每次解釋都是在削足適履,來努力的適合別人的標準。

哈佛大學寫了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但我覺得這不是阿里巴巴。

1972,尼克松訪問杭州,我就在能夠望見的距離外,杭州其實是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雖然我父母不認識ABC,但我喜歡學英語,雖然我的英語還不夠好,但我喜歡理解別人,了解西方文化。我從少年開始學英語,學到了全新的視野。

1972尼克松來了杭州,我一直好奇如果毛澤東去了美國會怎樣。鄧小平去了美國,啟動了改革。

1995我去了美國,第一次看到因特網,矽谷、西雅圖、紐約,嘗試理解美國人的思維、如何做生意,什麽是企業社會責任,什麽是價值。

這個公司是一部活著的紀錄片,從創業開始,我們幾乎用視頻記錄了90%以上的內部會議、重要活動,我們可能是做視頻記錄最完整的公司。因為我們相信有一天阿里巴巴會成為全世界一個重要的樣本,人們可以通過影像資料了解阿里巴巴。

從第一天,我們就清楚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在中國,我們在跟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競爭。

We Chinese people understand better US than US understand China.中國人對美國的理解遠遠超過美國人對中國的理解,我們理解他們的公司,文化,但美國對中國知之甚少。我們了解美國前100家互聯網公司,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了解他們的CEO, 但是美國對中國的前100家互聯網企業的了解程度呢?美國人覺得太複雜了。不想了解總有這個那個理由。

你可以用一句話解釋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嗎?不,我做不到。在美國有類比嗎?不,沒有;

你擔憂股價嗎?擔心也不擔心,我們在中國經營,但只有很少的海外投資者真正理解我們。

2003,我們啟動了淘寶,我們相信會贏,但沒想到這麽快,eBay只用了2、3年就退出中國。因為他們有路可退,我們沒有。

我10年前見沃爾瑪高管,我說我們會超過你,他說你是一個有誌向的年輕人。

2020年,我們會實現六萬億人民幣(一萬億美元)的交易。去年我們的GMV,如果按照GDP,相當於中國第六大省,如果幸運,我們也許在4年後就會成為中國第一大省,超過廣東。電子商務應該成為第五大虛擬經濟實體,除了美國、中、日本、德國。到年底,我們GMV會看齊瑞典GDP,相當於進入top20國家。

100millionjobs,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創造一億工作崗位,幫助一千萬盈利的企業,公司應該被願景和使命驅動,每個公司都有使命,但很少有公司真正相信,但阿里巴巴,我們全身心的相信。在公司,問每一個員工,會發現他們發自內心的相信。

全球化-全球買全球賣、只要你有一個手機,你就可以自由買賣,你有一輛車,你可以隨時分享經濟;你的土豆只能賣給鄰居,現在可以賣給全世界;你家屋頂的太陽能能夠為全世界供電。

我們有全球最大的零售平臺,但我們不是零售公司,我們是一家數據公司,中國近14億人,30%的人永遠不會使用你的產品,所以我們最多可能有8~10億用戶。

預計到2036年用戶達到20億。我們需要其他1.2billion用戶,需要來自全球的用戶。全球化更像大公司的遊戲,但發展中經濟、小公司沒有機會,我們希望支持全球80%的小公司,所以我們倡議建立EWTP(不是EWTO,EWTO是個組織,是政府行為)。

淘寶上有30個省,我們從來不讓30個省長坐在一起討論決策,生態會自己發展。所以我們要做EWTP,EROAD,用商業的模式改變世界。所以過去一個月,我有26天在路上。我相信10年以後,你們會喜歡(ewtp)的。

我訪問全球,不是為了跟總統握手,而是要為5年後的事業做準備。我們對自己的承諾非常認真。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我們在做未來5~10年的生意。

農村:有人發展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海外戰略。跟他們比起來中國農村市場更重要,如果你不能幫助中國農村,你如何幫助這些國家。農村曾經非常艱難,沒法在線買賣,但現在去杭州周圍的農村逛逛,你會發現電子商務在實實在在的改變生活。

雲計算大數據:2009年,王堅跟我討論,你想過阿里巴巴10年後怎樣嗎?我說我們會這樣、這樣,王堅說那你想過服務器、數據庫會花多少錢嗎?我說小錢!結果一算,我們會破產。那時,我們決定做雲,7年前做這個決定非常痛苦,因為沒有人知道雲是什麽,我們管這個叫登月計劃,王堅說應該叫奔月計劃,永不回頭。(Moon Landing,Moon Forwarding)

那次的技術革新的爭論,好像宗教之爭,他們在我的辦公室大吵,拍桌子,摔椅子,非常痛苦。10個 DBA Oracle ACE,7個為此離開了公司,非常痛心,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在做的技術沒人試過,會掛掉。但還好我不懂技術,我們堅持下來了,因為我堅信我們必須做成,而且我們如果做成,我們會幫助更多小企業。

6年前,我們就在一個會議上很鄭重地對大家說,我們要做的不是GMV公司,而是數據公司。人們一直問我,你怎麽掙錢,今天,我們也不知道如何用數據掙錢,但我們知道人們的生活將離不開數據。

沃爾瑪為了銷售所以產生數據;但我們是為了數據才做電商、做物流。人們一直問我GMV,GMV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我們賣東西是因為我們希望獲得數據,這和沃爾瑪是不同的。

這就跟之前不斷有人問我PV怎麽賺錢一樣,後來互聯網點擊率就變成了流行的考評企業指標,可這些都不是我們真正看中的。

GMV永遠都不應該是電商的標準,因為投資者要,我們就給了,結果就變成了標準。我們內心從來都知道GMV不是核心指標,商業的基礎設施才是最核心的。如果你需要一個健康的商業基礎設施,電商,物流,金融,數據計算,跨境五大元素不可或缺。現在很多政府找我們,希望得到這方面的幫助。

很多人不理解我們,就像15年前,很少人了解我們一樣。幾乎每一年,我們都要和投資者爭論,我的哲學是,每一年都要想10年後的業務發展。我們要做102年,we build to last, 而不是象好多矽谷公司build to sell。為了102年的目標,我們做什麽事情,都有10年的長遠計劃。

我有一天發現了雅虎的問題,一個工程師用28分鐘向我們介紹這個產品如何盈利,這是有問題的,工程師要想如何用產品改善人的生活。在那里的董事會議,沒有人做決定,因為沒有對未來的方向。

淘寶、天貓、支付寶,我們不是為了今天而做的生意,任何互聯網模式可能都不能繁榮三年,但在阿里巴巴,我們的業務已經形成矩陣,輪流上陣。阿里讓旗下每個業務板塊輪流繁榮三年(而且一個業務還會回來繼續繁榮)---這是一個circle,這樣的持續繁榮最終能達到整體公司的繁榮。阿里雲應該在2019年收獲,菜鳥應該在2023年,因為這些是我們10年前種下的種子。

如果我有一個主意,我辦公室90%的人都認為是個好主意,我會馬上扔掉;因為你能看到這個機會,所以的競爭對手都會認為這是機會,我們要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我的投資者曾說支付寶一定會賠錢,趕緊賣掉。但我們相信數據是未來,我們願意聽用戶的聲音,我們不想創造一個概念取悅投資者,我們要造福社會。

成為第五大經濟體聽起來非常瘋狂,但對我來說,我們比10年前更接近這個目標。

人們覺得我們無處不在,其實不是,我們專註在double H。一個公司如何基業長青,如何永葆活力,我請教了很多人,我找到了答案,你必須解決社會問題,你解決越多的問題,你就有越大的發展。

這就是阿里巴巴使命,我們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我們在想10年後,什麽會成為社會的問題,所以我們專註於double H。健康和快樂,十億人口大國,中國的足球還踢不過馬爾代夫,你敢相信嗎?14億,第二大經濟體,沒有體育,我們有 90%的員工小於28歲,但缺乏團隊精神,因為他們是獨生子女,如果從小加入體育運動,就會有團隊精神。所在阿里巴巴,團隊精神是我們價值觀之一。但在美國不是問題,因為從小的體育訓練,給了他們團隊精神。

你問一下中國的年輕人,有多少人看電視?很少,因為太難看(笑),但那麽多人在網上看視頻,為什麽,因為內容好。所以如果能讓人開心,那就值得。9年前我投資了華誼兄弟,我每個季度花2個小時給他們咨詢,幫助他們轉型。我告訴他10年後,這個產業會非常大, 但絕不是今天的模式。今天我們投入很少的錢,10年後就會成為偉大的事業。

最後,看一個公司好壞,不是看產品,要看他的使命。創業時,我們找不到員工,就只有18個人加入,員工抱怨沒人知道這個公司,我們的女同事連男朋友都找不到,父母也不理解。

在1999創業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面對這樣的思考,我們不能複制新浪、搜狐。2006年,新浪的盈利比我們的收入還大,2009年我們終於趕上了新浪、搜狐和網易,結果騰訊崛起,我們的年度收入只能比得上他的季度利潤。

2009、2011、2012,騰訊都比我們大,我們最近兩年才終於追上他們。不像大家說的他挑戰我們,是我們挑戰他。

想想蘋果、谷歌,想想蘋果和谷歌在一起,想想你如何看世界,如何決定你的未來。

我說,有一天要讓阿里巴巴的員工特別容易找到男朋友、女朋友,我們每年會在阿里日那一天,向員工的家人匯報公司表現。

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只有一個著名的CEO, 我們呢,我馬雲甚至連“十大元帥”都進不去。我們的夢想是,有一天阿里巴巴良將如草,美女如雲。今天我們 40%的員工、34%管理層、36%高級管理層是女性,看看我們有多少聰明智慧的女性在公司,看看我們有多少良將,逍遙子已經在開始討論第四代管理層。是人的不同選擇帶來了公司的與眾不同,所以我會花很多時間在人才培養。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們的人類社會,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壞人。今天我們的平臺上有4億人,只要有1%的人是壞人,那就是400萬。我們有2000人用科技的手段找到壞人,和他們鬥爭,我們是在跟人性作鬥爭。我們是受害者,但我們從未停止鬥爭,我們是全球打假的領頭羊;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們沒有渠道,但忽然他們發現可以通過互聯網賣產品。生產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他們的產品不見得比正品差,同時有更好的價格,他們面對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他們面對的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天貓、京東、線下,如果展開一場競賽,誰能最先發現假貨,肯定是我們。去年我們在短短3個月內幫助警方抓獲300名造假者,摧毀244個售假窩點,這是前所未有的。打假,我們會比任何公司、任何組織、任何政府做得好。我們還可以來一場比賽,從天貓、京東、線下挑1000件挑10000件商品,看誰的假貨更多。阿里保護知識產權,我們不買也不賣,我們是平臺的管理監督員。我們有技術人員去打假,2000多人去打假,保障今天我們成為全球領先的打假公司。

阿里巴巴 馬雲 假貨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85

WTO將對波音獲得非法補貼作出裁決 或否定歐盟的指控

11月28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關於波音公司最新長途噴氣式飛機獲得非法政府補貼指控,預計世界貿易組織最早將於周一作出相應裁決。知情人士還表示,預計WTO將否定歐盟的大部分指控。

該裁決涉及的是波音因建造新777X寬體飛機將從華盛頓州獲得的相關稅務優惠,這是美國與歐盟圍繞各自向波音和空中客車集團提供補貼的長期紛爭的最新一輪較量。

將近兩年前,歐盟向WTO表達了對波音777X所獲補貼方案的擔憂。波音777X是現有777長途飛機的升級版。這款最新機型已吸引了來自阿聯酋航空和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超過300架訂單。

歐盟表示,波音已經為777X項目爭取到了超過80億美元的禁止性補貼,這些補貼需要被立即撤銷。美國官方曾表示這個80億美元的數字被誇大。預計WTO不會對這項稅收優惠估算出一個價值,且預計WTO將廢除該項補貼。

知情人士稱,預計WTO將否定歐盟的大部分指控,但同意由華盛頓州提供的一項重要所得稅優惠屬於禁止性補貼,必須撤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77

李祝捷:創業者不及時否定自己太可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2/163547.shtml

李祝捷:創業者不及時否定自己太可怕
李祝捷 李祝捷

李祝捷:創業者不及時否定自己太可怕

創業很有可能死於“早期融資過多”。

來源 | 創業黑馬學院(ID:heima_ying)

 作者 | 李祝捷

 整理 | 曹珂 顧鈺

導語

在投資圈,真順基金李祝捷向來以講話犀利真實、不留情面著稱,專註於B2B領域的研究和投資。

5月24日,李祝捷在創業黑馬學院開設的B2B行業實驗室“2B青年加工廠”上,深度講解了投資人眼中的優秀創業者及行業賽道如何選擇,並分享了對創業趨勢的判斷。Enjoy~

註:李祝捷在創業實驗室分享2小時,共21906字,學霸君僅精選4241字與讀者分享。

投資人的核心能力是判斷:一是看事,二是看人。

“事”:判斷哪條賽道中會有“大魚”,大池塘中才會有大魚。然後是看完賽道中所有的模型,判斷出賽道中最好的模型是什麽。

“人”:對於VC來說相對要簡單,賽道里跑出來的選手都會全部看一遍,哪個CEO講的最清楚,邏輯思維和執行力強,相對容易判斷。然後挑最強的選手,把所有的資源都給它,一輪輪往上推,巨頭都是這麽誕生的。但對於天使機構來說,因為投資額更小時間點更早,在一條賽道起跑的時候,你也許只會遇到其中一兩個選手,是沒有機會看到全賽道的創業者的,選人更類似於盲賭,要求和挑戰更高。

下面我就來具體談談如何判斷事與人。

一、如何選擇行業和公司?

普通創業者經常會這樣想:我選擇了一個很大、很牛逼的市場,哪怕只占5%、10%的市場份額,都有可能成長為一家上市公司。但VC根本就不認同這個邏輯,因為你眼中的市場,並不等同於VC眼中認同的市場,你眼中的賺錢機會也許只是一個不一定能持續的生意,不一定可以做成大公司。

VC做投資到底投什麽?

VC投的是未來5-10年的市場機會。基金一般7-10年一個周期,所以“投了是否能退出去,退出時市場是什麽樣子”是投資人更關心的問題。這就要求創業公司有前瞻性和終局觀。

1、前瞻性。前瞻性即現在能知道5-10年後是什麽樣子,這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模式都可以在國外找到對標項目,美國的今天可能是中國的明天。

2、終局觀。也就是CEO要有能力從終局看現在,挖掘現在商業機會,找到目前的切入點,通往未來。

舉個例子,比如去看汽車產業鏈的VC投資,並決定是否持續下註一家賽道里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無論是二手車還是新車,VC需要全部把中美兩國的公司都研究一遍,去對比兩國產業鏈的現狀,就發現中國的現狀與美國現狀存在哪些區別,然後就可以分析這樣的差別是因為什麽樣原因產生的,中國現狀的未來在5-10年後會不會和美國趨同。

中國二手車市場是一堆小車販利用信息不對稱去賺錢;而美國二手車市場則是CarMax這樣模型,有大的終端品牌連鎖去做詢價、收車、賣車和渠道分發,直接2C的模式。於是他們分析,美國這種業態會不會在未來5-10年的中國出現呢?順著這個邏輯,君聯投了車王,也就是中國版的CarMax。

3,必須是長期趨勢下的創業機會。

很多創業者說,他的項目有剛需、高頻、服務、客單價高、毛利高時,為什麽很多一線VC根本不關心呢。因為他首先懷疑你的市場是否長期存在,回首過去的創業風潮,很多風口上的行業,現在都銷聲匿跡了。如果市場不能長期存在,你說再多都沒有意義。一個基金的存續期是7-10年,很多創業機會都不能持續這麽久,那這樣的標的就不可能是好的投資標的。

62

VC投的是具備強大壁壘的行業,包括規模壁壘、網絡效應和運營壁壘。

1.規模壁壘。

龍頭企業紛紛通過規模優勢,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逐漸掌控定價權。

比如,美股B2B領域幾家百億美金以上的上市公司,股價每年穩定複合增長,許多行業龍頭企業10年的漲幅約5-10倍,品類的毛利也逐步緩慢提升,它們之所以有如此穩定的表現,是因為它們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於是逐步獲取了行業定價權。

2.網絡效應。

這個大家都談的很多了,最典型的是微信,超高的用戶粘性加上網絡效應,導致互聯網創業的特點就是贏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的局面。而很多行業只存在區域性的網絡效應,壟斷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3. 運營壁壘

很多看似沒有門檻的行業,模式很清楚,但每家公司都做的不一樣。因為很多寒夜存在非常高的運營壁壘,這樣的壁壘只有具備深厚行業經驗的CEO才能打造出來。

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該行業是不是在一個潛在的風口之初,整個行業有紅利。

創業者如果在一個成熟競爭的市場,做了一件沒有什麽創新的事,那麽通常來說這樣的創業很難大成。創業者創業前一定要找到有紅利、有風口的行業,尤其是2C創業。如果一個行業成熟了,你入場晚,模式又跟別人的一樣,你還憑什麽跟別人打?

我們見過非常多的移動互聯網年輕創業者,也沒有什麽創業經驗,但如果在4-5年前,做對了一個移動端產品,恰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這個勢能就可以把他們推到一個大家今天難以企及和複制的高度。

其次,該行業市場足夠大,足夠肥。

我們在和款多多的創始人王文鋼一起討論創業方向的時候,文鋼對市場做了長達半年的DD,我們發現這個行業中已經有大貿易商已做到幾十億至上百億的規模,年利潤在幾千萬到一兩億不等,說明這個市場很肥。如果這個行業沒人賺過大錢,那證明它是塊鹽堿地,就不如不玩兒了。如果創業者希望做一個宏大的事業,而不是一個小生意,就別指望在小池子里撈到大魚。

另外,並不是所有賺錢的公司我們都要投,有很多公司賺錢?但它可能今天掙錢,明天就不賺錢了,不可持續的公司不能投。

第三,該行業信息化的過程夠low。

王文鋼在DD珠寶首飾行業的供應鏈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賣光盤管理軟件的公司,居然能做到1個億左右的規模,說明了這個行業信息化程度需求強,賣光盤都可以做這麽大,那麽這個行業又很Low,這里面就會有大機會。

第四,創業項目是否找到了正確的模式和方向。

其實,任何一個B2B行業中都有許多種模式,但很多模式是行不通的,里面水很深。但如果模式、切入點正確,就很容易四兩撥千斤,極大地提高成功機率。所以模式和方向至關重要。

63

王文剛 · 款多多創始人(黑馬營10期大師兄)

二、如何選創業者?

對創業者來說,進化能力決定一切。因為每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泰森一樣的頂級選手,都需要訓練、學習、思考。如果一個人有快速進化能力,無論做什麽,都可能成為明日之星。我觀察到的優秀創業者有以下特質:

1、是否有找到行業牛人的能力,迅速對市場有足夠清晰的認知。

如果2B領域的創業者沒有相關行業背景的積澱是很難的,尤其是互聯網人進入B端。一入傳統行業深似海,比如MRO、汽配這種特殊行業是帶著暗礁的水深區,外行進來基本都得交3~5年學費,3年沒摸著北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在投資了汽車相關行業的兩個項目後,我便拉著兩位創始人去向汽車行業研究最深的3位投資人學習。他們幾乎見過汽車行業所有模式,並對比了不同模式的優劣,他的研判會比單個創業者更全面、更深刻。向他學習,創業者能更好地認知行業,並做出相應的策略及調整。

2、是否能保持好奇心,有快速試錯的能力。

創業者總會有一個試錯過程,每次試錯約3-6個月,若嘗試十種模式就需要3-6年,小公司試錯可能還會花更長時間。所以,這要求創始人有學習的意識和方法論,並能快速獲取學習成果。

歲數大一點的創業者一定要對新模式保持好奇心,並對年輕人保持敬畏之心,向他們學習。比如徐小平老師就很典型,他有一顆童心,遇到任何新鮮好玩兒的事總是刨根問底,經常拉著我們聊到晚上一兩點。我想,正是這種旺盛的求知欲和如海綿般吸取知識的精神,才讓他永葆青春。

3、是否有否定自己的胸懷和勇氣。

很多創業者屬於典型的“方向不對,半生白費”。盡管有些創業者個人素質非常好,但方向和模式不對也白搭,不及時否定自己實在太可怕了。

我們見過一位創始人在一次路演中,他說,該行業有五六條路徑,他已試過一兩條,但是推認為都是錯誤的。我認為,他能夠有否定自己的胸懷,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老板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對的,你手底下的人都需要你發工資,這樣誰還敢跟你拍桌子?所以,無論是在公司內還是公司外,你得找幾個敢跟你拍桌子的人。而且,你也要自己給自己拍桌子,沒事兒打自己兩巴掌。如果沒有敢於否定自己的胸懷,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4、是否能夠勇於接受批評。

款多多發展很迅速,但其實創始人王文鋼在一年前見一位頂級投資人的時候,PPT放到第一頁就被拍了一個小時。因為他沒講清楚市場情況。你對市場都不了解,還有什麽理由讓投資人投你?他回去之後,吸取了沈痛教訓並進行了深刻反思,做了很多調整,收獲巨大。創始人就是這麽成長起來的。接受批評,並且深刻反思、及時調整,這就是創始人學習的方法論。

三、我對創業的3點思考

1.研究失敗比研究成功更有意義和價值。

我曾見過很多創業者連續犯一樣的錯誤,他們沒有反思的能力。

盡管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失敗一次就能成功。只有在失敗後多加研究,才能有機會在下一次做成。而且,研究失敗比研究成功更有營養,因為別人的成功往往是不可複制的,別人犯過的錯誤,創業者倒是非常容易再去犯。

2.慎始。

古話講,“君子重諾,小人輕諾”。“小人”常說,你放心,我肯定能做到,肯定能成功。但這種人都不可信,因為他承諾得太輕易,決定得太倉促,未經過深思熟慮便胡亂告訴你一個結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創業也一樣,超預期的團隊很少,絕大多數是低預期的團隊,因此創業前一定仔細想清楚。真正能把事做成的人,在開始前會慎重地考量各個方面。比如時機是否合適;有沒有DNA做這件事;有沒有合適的人和團隊;有沒有相關的行業經驗及資源;切入市場的模式是否正確……

投資機構會經常問創業者三個問題:Why now?Why this? Why you?(為什麽是這個時間點?為什麽是這個模式?憑什麽是你?)如果你回答不了這些問題就不要開始了,否則掉進去就是生不如死。

3.初創企業融資多不一定是好事,要謹慎擴張。

創業者通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在項目模式不對的情況下仍然擴張了。我經常會壓一壓我們的被投公司,必須把單位模型做對了,才允許擴張。其實對早期創業公司來講,錢多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兒。很多創業者,如果給他很多錢,他就容易花錢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腦子。但花錢試錯的成本是最高的,不如在岸上仔細研究別人是怎麽做的。

我們跑的最好的公司,都只是在天使輪只拿了一兩百萬,後面都融到了大錢;相反,那些第一輪就拿到三千萬的公司,最後的結果反而不是很好。

四、創業投資的2個趨勢

1.2C的線上線下流量紅利基本被BAT壟斷,2C創業機會越來越少,2B則是一個較好的方向。

多數2C創業和投資的中級目標是抱BAT大腿,抱不到的話稍不留神就會被立馬滅掉。很多戰場已經血腥到一年分勝負的程度,現實就是這麽殘酷。

而2B創業抱BAT的大腿是沒有價值的,因為BAT不會輕易進到你的領域。未來10-20年2B領域也會出現巨頭,但過程非常漫長,許多公司會活下來,而且具備並購價值。

2.2B創業是一個好方向,而且比2C創業更容易資本化,離國內A股市場更近。

大部分美國和中國A股上市公司都是2B的,比如,美國2B領域汽車類上市公司百億美金的好幾家,300億美金的公司2家,還有一堆十億美金的公司。

2B如果選好方向,創業的成功率很高。做2B創業有幾個好處:

誰都弄不死誰,有的行業仍是巨大藍海,避開了特別強的團隊,有較長的時間和空間,迅速盈利。B2B創業地域性強,規模效應形成需要時間。所以2B企業若想要形成壟斷,需要比較長的過程。

課後總結(部分)

B2B行業實驗室學員:要做一個值錢的公司,而不是一個生意,在2B之前一定先2VC,按VC思維方式組建公司,VC喜歡不一定成功,但不喜歡你一定做不大,接下來的2B也沒意義!現在創始人一定要有融資能力,將融資優勢變成業務優勢,而不是將業務優勢苦逼的變成融資優勢!

B2B行業實驗室學員:別人都看好的未必都能做好,別人不看好的未必跑不出來,用學到的方法論理性真實客觀分析自己所在的市場和空間,破除自以為是和自欺欺人,但也別盲從他人的意見隨意調整。

B2B行業實驗室學員:對數據量化的反思:

本次項目拆解,發現除了引用總量數據外,對交易環節上下遊數據的描述和提煉基本沒有,接下來的兩個月將針對問題補充以下方面內容數據:

a、關於小B客戶(平臺買家)

b、關於經銷商(平臺賣家)

看是否能用數據使我的平臺在提高交易雙方效率或降低交易雙方成本具有說服力。

B2B行業實驗室學員:這次學習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終局觀”這三個字,用終局觀來倒推預演讓我的思路清晰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我計劃做三件事:

第一,客觀找出我的Control markets 的市場份額,用5%的真實數據去預判這個市場的真實份額。

第二,排查目前已經成交金額最大及成交次數最多的前20名用戶的特點,篩選出這兩個數據同時交叉的前三名用戶所處的行業,針對這三個行業重新布置推廣方向。

第三,找行業專家、協會、看上市公司的財報,演算未來三年這個行業的規模及在三年後可能會面臨的情況及所處的行業位置;

B2B行業實驗室學員:其他創業者給我的啟發——

男怕入錯行。

賺錢退出也不是什麽壞事。

SE(小企業家)的不可替代性,Employee投入度不可對等。

不要為了輕而輕,重劍無鋒。

做行業的深刻了解者。

不要YY需求,商業模式必須是基於產業鏈的真實呈現後可以改造的機遇

警惕上下遊過河拆橋,讓撮合者出局。

66

申請加入黑馬成長營,請點擊閱讀原文

李祝捷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06

傳習下令拒毛左搞事官媒表態否定文革

1 : GS(14)@2016-05-21 13:01:11

■《人民日報》昨凌晨突然發表評論,強調否定文革。


【文革50年】【本報訊】習近平滅火救急?前日為文革發動50周年,不少海外媒體均有大肆報道,惟獨內地媒體在官方勒令下呈「一片靜默」。至昨日凌晨,官媒《人民日報》突然發表評論,表明官方態度,坦承文革為一場內亂,「絕不允許這樣的錯誤重演」。《環球時報》也發表文章,指「不會把文革重拾為樣板」。不過,官媒特別指出,不應利用文革來否定中共黨史和黨的領導。記者:曾昭坪《人民日報》在16日沉默一整天後,罕見地在17日的凌晨零時許,發表作者署名任平、標題為〈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的評論,強調中共官方的態度是否定文革。文中提及中共於1981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但也「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文中並表示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應指『四人幫』等)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嚴重的」。然而文章也指,不應利用文革來否定中共黨史和黨的領導,並重申全國應在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發展前進。



政治局緊急商量漏夜出稿

緊接《環球時報》也發表署名為「單仁平」(常為該報總編輯胡錫進筆名)、題為〈「文革」已被徹底否定〉文章,指出最近網上於文革發動周年出現對文革的討論「是正常的」,但「中國社會看待文革的共識遠遠大於分歧」,「公眾在這個時候尤其不會把文革重拾為樣板」。此外,文章中又指出近年不少發展中國家發生內亂卻難以撼動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慘痛教訓給中國人帶來了某種『免疫力』」,並指沒有人比中國人更害怕動盪和渴求穩定。《博聞社》昨引消息人士指,中央本已決定不搞任何形式的文革紀念活動,然而踏入5月以來,內地毛左持續以紀念文革為名搞集會和開研討等;尤其本月2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紅歌會」等,讓輿論認為中央縱容左派「興風作浪」,並恐慌揣測文革將會重臨。此前已有傳聞指,習對「紅歌會」拉上自己為文革招魂「背書」大為震怒,並指示中央辦公廳調查事件。中央政治局經緊急商量後,決定由《人民日報》出面,漏夜表明中央態度。事實上,前晚內地媒體行家中已流傳中央網信辦通知,指將有「重要稿件」出台,並要求內地各新聞門戶網站預備配合,全力轉發,事件更一度令各網站領導層十分緊張;直至昨凌晨零時許,官方稿件終於出來並廣泛流傳。



模糊處理 無真正「批毛」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當局面對不少聲音指要清理文革餘毒,同時卻有對現實不滿的「老左」「停留幻想」紀念文革;為了平衡各方指摘和減少矛盾,始有透過官媒發文之舉。然而劉銳紹又指出,當局只是以模糊形式處理文革議題,官媒文中根本沒有對文革有徹底的反思批判,「即使有,都只是對文革中出現暴力的反思」,並指當局或會認為放手讓人反思文革,最後只會讓人更「思反」。此外,劉銳紹又表示,官媒眾多的文章中也沒有真正「批毛」:「批評老祖宗會影響中共統治……文革在民間神憎鬼厭,習總應只是不想太多人去談論文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8/196164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89

【讀書好×果籽】沉默:香港自我否定的時代

1 : GS(14)@2017-04-08 19:40:39

【文化籽×讀書好】最近看了馬田史高西斯的電影《沉默》,不斷回想片中主角的疑問:「當人在承受萬劫苦難之際,神為何一直沉默?究竟我們的信仰,是為了自我,還是為了眾生?」於是再看了一遍電影原著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此書發表於1969年,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小說早已有英譯本。當年馬田史高西斯因《基督的最後誘惑》引發風波,各地教徒抗議,紐約區大主教送給他這本小說。電影由籌備至開拍,波折重重,經歷廿多年。

深刻的思考

故事背景是江戶德川幕府禁絕天主教雷厲風行的時代,當時有兩名在澳門的葡萄牙耶穌會神父偷渡到日本傳教,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將人倒吊,頭部置於地穴中,耳後割開傷口,受刑人只不斷聽到血滴下的聲音,痛苦萬分,呻吟不已),之後而宣佈棄教一事的真確性。因為當時這宗棄教事件在教會眼中,被視為基督宗教信仰、思想的恥辱和失敗。在傳教與尋訪的過程中,兩人面對各種磨難,經常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他們同時走過昔日恩師所走過的路,陷入了同樣的衝突掙扎,最後體會人性軟弱,對自己的基督信仰進行了更深層而現實的思考。當時德川幕府禁教令是如何執行?幕府武士測試地下信徒的方式叫「蹅繪」,即要他們用腳蹅在「聖像」之上,侮辱自己尊崇的耶穌、天父及聖母,拒絕「蹅繪」者會被施以酷刑,包括火燒、穴吊、掛在十字架上由潮汐海浪慢慢溺斃。對神父而言,他們目睹信徒殉教,痛苦不堪,開始懷疑自己所相信的神,為何沉默不語,他們來日本是傳揚福音拯救人,還是將災禍帶給他們?主角洛特里哥神父堅持不棄教,幕府派駐長崎的行政長官就開始用穴吊方式虐殺信徒。這時候,精神飽受折磨的神父要選擇的究竟是「神」,為殉教感到光榮?還是選擇「人」,拯救那些無辜的信眾?他禱告,但神仍然對此沉默不語,將選擇權交給了人自己!這是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情景,在極端艱難下,換了你自己,究竟會作何選擇?是否只有放棄信仰苟且偷生,還是為信仰光榮而死兩種選擇?信徒神父踩過象徵信仰之物,是否就是代表拒絕了神,從此無法得救?而為主捐軀,難道不是一種靈性的傲慢?最後神父得到了答案,他走過的路,就是耶穌降世所經歷的路!


公義是否已經不存在

全書的結構也相當精采,首四章是以神父洛特里哥的書信方式展開,巨細無遺地用第一人稱方式解剖主角的心理狀態,他的生活十分艱辛,左躲右藏,但又目睹這些貧窮的農民信徒忠於信仰,受酷刑虐待而殉教,當中既有恐懼、狂熱,鄙視及自我懷疑。當神父被捕囚禁後,敍事方式開始改變為第三者,他因為心理上已準備了殉教,最後是信徒被穴吊那一幕,是他信仰上最後的掙扎、試煉。而最後一章則是天主教住宅的官差日記,從一位旁觀者記錄了神父棄教,改了日本姓氏,為幕府工作直到死亡的一生。我們或許不是教徒,但我們的信念,無時無刻都受到「蹅繪」、「棄教」等自我否定的考驗,李澤楷為在特首選舉中自己早前不理解中央心意公開悔過、庫斯克為了自己愛惜的人不被紅衞兵騷擾而封筆、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被悔過」……。強權當道,公義是否已經不存在?如何令「信念」在沼澤一樣的地方生根?我推薦大家看《沉默》。



英文新版《沉默》,有馬田史高西斯作序。

電影是在台灣實地拍攝。

撰文:劉細良編輯:蕭家慧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7/199819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