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價徵收土地算公平嗎?

2011-9-12  TCW




Q:政府未來要以市價徵收土地, 要推動居住正義,這有效果嗎?

A:我們先來檢視政府「徵收」的本質是什麼。我有一部車開了幾年,這台中古車的市價二十萬元。但我車子開的好端端的,我根本不想賣。或這樣說:在這二十萬 元價格下,我寧可繼續開這輛車。因為我覺得我繼續開這輛車,比我放棄它而擁有二十萬元還要好。

現在突然來了個黑道,看上我這輛車,出市價二十萬元向我買,我卻根本不想賣。黑道認為:我已出市場行情價,你堅持不賣,不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嗎?於是徑自丟 給我二十萬元,找一堆兄弟把我的車搶了去。

在這位黑道心中,用二十萬元行情價向我買車,已經仁至義盡,但我卻完全不這麼想。我的中古車雖然可賣二十萬,但我車子開好好的,我根本不想賣。既然我根本 不想賣,就表示在我心中這輛車的價值比二十萬元還高。如果我認為這輛車的價值不高於二十萬元,我早就把它賣了。黑道用二十萬元市價強買我的車,只是把他的 利益建築在我的犧牲上而已。

買賣者彼此「自願」交易,才能讓雙方共蒙其利,而交易價格也在這「自願」交易裡決定。但若某一方交易是「非自願」的,那這個價格只是單方面強買或強賣,只 是把一方的利益建築在另一方的犧牲上,這不是交易,這是搶劫。

政府按「市價」徵收土地,本質就是「非自願交易」、「強迫交易」。地主若不同意交易,政府會派挖土機把你家給拆了,把你趕出家園。這不是自願互利交易,這 是一種掠奪,這和黑道出錢強買我的車,本質完全一樣。

如果某人合法的擁有一塊土地,為什麼他就得為了「促進發展」之類的理由,被政府強迫把土地賣掉?如果徵收土地可以這樣合理化,那明天政府也可用同樣理由, 把每個人財產甚至人身自由也「徵收」掉,這和極權國家有什麼差別?

況且,用「市價」徵收土地,到底什麼是「市價」?我們在現實裡能觀察的,只有「事後」的成交價格。沒有實際買賣,除了賣方漫天喊價或買方就地叫價,怎麼能 在「事前」判斷一塊土地的「市價」多少呢?

有人說可按「同質」土地的已成交價格為準。但什麼叫「同質」呢?這又必定要找一堆所謂專家學者來定義,而這種人為的判斷標準必定是任意且武斷的,這種「市 價」和以前政府自由心證式的「公告現值」,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差而已。

政府官員或許覺得,按「市價」徵收土地看來很「正義」,然而這些官員名下的財產,包括沙發、電視、腳踏車、房子,是否也願意被政府用「市價」來徵收呢?那 些聲稱「用市價徵收土地很公平」的人士,要不要思索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呢?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8

環保只是藉口 徵收廠地才是目的 揭開「毒蘋果」事件背後不可說的祕密

2011-10-31  TWM

 


一塊塊工廠用地,如今大漲,成了中國地方政府都市更新的目標,台商被迫賣地遷廠,這導致可成的空汙事件,以及正發生的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

撰文‧楊方儒

「我們要工作,我們要生存!」「方案不出台、機器不可拆!」迎風飄揚的白布條上,明白寫著年輕工人們的簡單訴求,這是十月二十日,發生在蘇州新區的獅山路 上,冠捷科技工廠前聚集三百名員工鬧事,抗議冠捷要遷廠。

冠捷是世界第一的顯示器製造龍頭,有一流的經營管理團隊。其遷廠計畫與同樣是世界第一、最近陷入空汙疑雲的可成,在蘇州地區均引起關注。

十月中旬,蘋果機殼供應廠可成遭勒令停工,在台商圈丟下震撼彈,在這之前,大陸中央電視台才點名台灣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廠商涉及汙染環境,被視為「毒蘋 果」。

中國嚴查蘋果供應鏈廠商的環境汙染問題,外界普遍認為背後恐與中美貿易戰有關,但《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內地採訪調查發現,這一連串社會事件幕後,就是地 價上漲!長三角的台商口中盛傳:工廠土地越來越貴,肯定會被逼走!

巧合?毒蘋果其實是煙霧彈十多年前,中大型台商只要願意到蘇州、昆山設廠,地皮都是政府送的,雖然擁有產權,但是要自力打通上下關係、推動工廠地目變更肯 定不容易,因此最終只有被政府徵收的出路。

「都是地方政府在搞鬼!」一位老台商會長對記者分析,可成自前年轉進蘇北宿遷,投資額達六億美元、用地達一千五百畝,是蘇州三廠的兩倍以上,整個長三角無 人不知,「這個時間點,因為空汙問題被鬧大,顯然不是巧合!」的確,昆山、蘇州這些台商密布的地方,如今工廠附近住宅、公寓大樓林立,不可能只有可成一家 有環保問題,尤其是玻璃、橡膠等傳統產業,排放量也只在多與少之間,為什麼沒有成為媒體焦點?事實上,蘋果的供應鏈查核,在鴻海員工跳樓事件後,已經是各 大品牌中最嚴格的,中國的環保組織也公開表示,不只針對蘋果一家,其他科技品牌的供應鏈也有問題,「毒蘋果」顯然只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蘇州政府與鳳凰城社區,向可成要求的賠償金額,是一位居民五萬人民幣。但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已經明確對內宣示,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現階段完全停工的可 成,員工還是每天上午八點上班、下午八點下班,雖然沒有事做,但大家心情都很緊繃。

上周,可成重啟一條產線試生產,但很快就被告密,政府第一時間就來查核。這看得出來,地方政府與居民站在同一陣線,向台商要求賠償,公部門並且藉此施加壓 力,希望工廠能夠搬走,未來都市更新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油水可撈。有了這次經驗,除了已經確定的宿遷之外,可成內部很明確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把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洪水樹也正考慮向廣達租借常熟的廠房。

關鍵,長三角地價節節高升「台商都是在黃金地皮上,當不賺錢的黑手!」移居剛滿十年、昆山迦普科技廠長程昶原,比較自家個位數的毛利率,以及坐直升機飆升 的土地價格時,雙手一攤,嘴角上揚,現出苦笑。

蘇州新區台商群聚,除了冠捷外,和碩、明基都擁有數萬名員工規模。今天的蘇州新區,好比台北板橋,過去雖然都是工廠,但將來可要變身成為六本木!走在冠捷 所在的獅山路上,高級餐廳沿路都是,日本料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價格雖然比台灣還要高出兩、三成,但每晚總是擠滿本地老饕。

冠捷科技集團積極配合蘇州市高新區為落實獅山商貿區發展規畫的﹁退二進三﹂(退出工業、引進商貿)政策,計畫將蘇州工廠現有加工製造的基礎,轉化為高科技 的研發、銷售管理中心。此一重大的轉型工程,也獲得地方政府的肯定;而留下的八十餘畝土地,將由政府收回,活化成為商辦、公寓大樓,促進地方繁榮。

可成的蘇州三大廠區,則擁有六百五十畝土地。目前可成內部已經確認,復工之後將陸續減少生產規模,最終會撤出蘇州。如果工廠用地全數被政府徵收,必然會是 股價大利多。

關鍵在於,被徵收的價格,肯定是當年的好幾倍!以冠捷在蘇州新區來說,一畝如果淨賺五十萬人民幣,就有超過三億五千萬台幣入帳。這對冠捷的財報肯定不無小 補,可成的出售地皮總值更可觀,估計在十億台幣以上。

最近這一波,靠房地產致富的老台商確實不少。冠軍磁磚的蘇州工廠用地五百畝,上半年就被政府高價徵收,十三年來辛苦生產一塊塊磁磚的利潤總和,都還沒賣地 來得多。

但更多的時候,台商是被迫遷廠。在昆山漢浦路設廠的欣興電子,當年設廠時四周一片荒涼,但現在可是熱鬧得很。尤其欣興生產的電路板,本來就是高汙染行業, 加上四百畝工廠地塊方正,昆山政府早就逼著欣興搬走。

這是長三角政府「騰籠換鳥」的大方向,台灣人正像游牧民族一樣必須遷徙!長三角確實正走上珠三角後塵,接連出事的溫州、蘇州、昆山都是縮影,製造業真的很 難混下去了。

倒閉!利潤空間被多重擠壓但他們能去哪裡?四川、河南都是選項。「河南零地價,什麼都是零!」蘇州北勝模具董事長康兆龍,評論起河南最近招商的積極。

至於如果回台灣,彰濱工業區,甚至部分用地閒置多年的台南科學園區,也都是不錯的打算。畢竟人親土親,鮭魚回流政策上更有優惠。

面對大陸改變重心產業,不再獨厚製造業,昆山的大小台商,最近確實個個愁眉苦臉,香菸不離手,台商關門早已不是新聞。

昆山當地的一個老梗是:韓國人、台灣人與昆山人,在陽澄湖旁邊說嘴,較勁誰最有經濟實力。韓國人先把三星手機丟到湖裡說:「韓國什麼不多,就是手機多!」 台灣人則把筆記型電腦跟著丟進水中說:「台灣什麼不多,就是筆電多!」 最後到了昆山人,他看了看左右,把台灣人丟進湖裡面大聲說:「昆山什麼不多,就是台商多!」昆山戶籍人口六十八萬,移居的台商、台幹、眷屬則有十萬人上 下,走在路上總是會聽到閩南語傳入耳裡。他們多半都是筆電生產體系的一員,包括模具、注塑、零組件生產、組裝代工等。

從○五年開始,昆山取代了台灣,成為全球筆電出貨重鎮,但從今年開始,這條完整的食物鏈,開始分崩離析。

關鍵在於利潤空間擠壓,大家都不賺錢了!不論台企與陸企,都面臨找不到工人、原物料成本飆漲、稅負減免終止、人民幣飛漲造成匯損、供電不足導致出貨不穩, 還有票期過長與銀行緊縮銀根,現金流左支右絀。

「上游、下游都是怪獸!」康兆龍說,上游原物料供應很硬,下游筆電代工廠客戶更硬,兩邊價格都是別人決定,自己只能當夾心餅乾,賺一點辛苦錢。

長三角有上萬家模具廠,營業額都不大,大廠的採購人員,對於供應商每天的產出,全都算得很精準,甚至每一分利潤,大廠都瞭若指掌。而小廠為了要賺錢,很多 都只能「減料」,像是在高價塑料中,摻入一○%低價塑料,但這是在玩火。

「都在泥淖中,有人開始在關門!」程昶原則預測說,如果第四季筆電訂單拉不上來,明年上半年肯定會有中小企業倒閉潮。以仁寶來說,今年原本樂觀預估的五千 五百萬台出貨量,已經下修至四千二百萬台,中小供應商當然更慘。

「昆山房價怎麼會漲?因為人要愈變愈少了!」另一位做電子貿易的台商也一語道破。

難混,中國製造業優勢不在昆山的台流,確實變多了。一些台灣人,在餐廳裡頭攀親帶故,結帳時卻故意不付錢,甚至一起去喝酒唱歌後,找個藉口就先溜了,他們 沒有面子回台灣,但在長三角也很難混。

前任昆山台商協會會長蘇來得,去年底就成了「落跑會長」!他的工廠,主要生產筆電用的印刷電路板,客戶包括鴻海、仁寶、緯創。一夕之間,全家人間蒸發,留 下三百多位錯愕的員工。

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低,是中國製造業的一貫優勢,但這些優勢如今真的都不見了嗎?眼見這一波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答案真的不需再懷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3

同樣提議徵收「富人稅」,郭台銘為何沒巴菲特有耐心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94

郭台銘最近有點煩。6月13日,又一名富士康(成都)員工再跳樓自殺;5天後鴻海(富士康母公司)的股東會上,郭台銘談及台日關係時一句「願意出資買下釣魚島,與日本一起開發」在民間特別是在中國內地引起爭議,郭台銘很快成為眾矢之的。

真可謂「禍從口出」。暫且不論郭台銘所言釣魚島話題的真偽,如果他是內地的企業家,早就被口水淹死了(當然大陸企業家絕 不會在股東會上談政治)。幸虧他代工的是蘋果公司的產品,罵他們的眾網友們不可能也舍不得抵制iPhone或iPad。事實上他說這句話是順著鴻海參股日 本夏普的話題一時興起說的,而他再談夏普,則是通過描述未來圖景以給鴻海的投資者們打氣,要知道鴻海第一季度毛利率只有6.64%,創下歷史新低。

但這些都不會太過影響郭首富的心情。他最為記掛或說最在乎的,是以馬英九為首的台灣當局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自己當年投票時的預許,而這也是鴻海這艘大船能否順利航行並走得更遠的關鍵因素之一。

現實是令人沮喪的。6月中旬,據台灣智庫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69%的台灣民眾認為馬英九已經「失去民心」,連任才一個月的馬英九因為在美國瘦肉精牛肉、油價和電價上漲、證券所得稅(證所稅)等民生問題上的拙劣表現而導致這一結果。

郭台銘此前一直是馬英九的忠實支持者,尤其在台灣超級富豪們因擔心被外界貼標籤及政治獻金等話題而對「站隊」問題很是避 諱時,郭台銘最早公開支持馬英九,且稱「選情絕對不會有變數」,令馬英九小小感動了一把。當然郭氏也有自己的算盤,即一如既往深信「穩定壓倒一切」。關鍵 是他賭對了。

現在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降到冰點,郭台銘應該怎麼做?當年他的前輩、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在遇到此類問題時的作法是:沉 默。另一個大佬、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今年香港特首選舉伊始即支持唐英年,當唐大勢已去時李仍然聲援。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慮,一來這樣做彰顯氣節,二來馬上就 要隱退,兒子們以後和新特首梁振英相處融洽就行了。

郭台銘最後選擇的是批評馬英九。所謂「哀其不興,怒其不爭「,在鴻海股東大會上,郭稱「學者沒有實務經驗,學者治國一定 誤國,現在(台灣)是律師治國,做事思維沒有彈性。「說完後他回頭看了一下身邊的律師,說「你不姓馬」,繼而稱,「台灣面臨內憂外患,大家都知道『笨蛋, 問題在經濟』,但是『問題也得要笨蛋聽得懂。」這種非常直接地嘲諷和揶揄馬英九的事無鉅細與死板,於郭台銘而言是第一次,這令台灣各界投來讚許目光,興許 一些先前看不慣他和馬英九「走得近」的其它富豪這會兒豎起了大拇指。

這樣便不難理解6月初的時候郭台銘提出「富人稅」(又稱「分配正義稅」)的初衷和含義。 他的意思是,別征什麼證所稅了,對我們這些超級富豪開刀好了,而據其方案,對全台灣前300名富人徵稅,依比例每年即可徵得180億元新台幣的所得稅。

台灣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指責當年郭氏套現鴻海股票10個億才繳了348萬元的稅。但我們卻不能簡單地認為郭氏提議「富 人稅」是「良心發現」。要說良心發現,早在2008年他宣佈將捐出自己九成的財產做公益時就開始了,今年2月他又聯合張榮發、尹衍梁和戴勝益等台灣超級富 豪宣佈捐款共3000億新台幣的高調豪捐,行為。

一切與政治有關。彼時3000億新台幣的豪捐決定更像是在駁斥民進黨「國民黨代表大富豪利益」之戲謔之辭,而如今的「富 人稅」從召開新聞發佈會等形式來看像是在「救馬」——「立法院」有三個證所稅的版本,討論到最後成為一鍋漿糊,甚至劉憶如因此而辭職,馬英九事倍功半、一 籌莫展。

但仔細想一下,簡單粗暴的「富人稅」壓根不具有可行性,暫且不論富豪標準的釐定和其它一些富豪「被代表」後的情緒,而如果當局就此採納,可能會被認為是接受「施捨」而更為凸顯出自己的無能。

如果真的是在「救馬」,那麼郭台銘應該學習下巴菲特在美國呼籲和推進「富人稅」(又稱「巴菲特稅」)的策略和有條不紊的 風格。巴菲特甚至在《紐約時報》發文,標題赫然為《停止寵愛富豪們》,並透露他繳稅的稅率是17.4%,比他秘書甚至公司其他僱員的稅率都要低。2012 年2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順應「巴非特規則」,提議向年收入達到或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施行至少30%的稅率,取代之前15%的收益所得稅率。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郭台銘等不了那麼久了,他急衝沖地想把跌入谷底的馬英九一把拽上來,同時使鴻海投資者們不必為證 所稅所驚慌。但沒想到拽上來的只是一件衣裳。而「證所稅」從提出至今不足一月,台股市值已蒸發超數萬億元。現在證所稅沒有開徵,人們卻擔心更大的驚慌還在 後頭。

而郭氏的行為透露出來的一個重要信號是,他現在對馬政府的信心幾乎全失。未來四年,鴻海或會未雨綢繆,無論在海外還在中國大陸,頻有大動作,以便早日完成全球化產業佈局。

而就提議「富人稅」事件本身而言,也不必斥責其「幫了倒忙」,一個國家或地區拯救中產階級,富豪「自殘」雖說治標不治本,但如果整個富豪群體都「選擇性沉默」,更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態。從這一點來說,郭台銘的高調和急躁有其可愛和可敬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6

程序不正義、補償不合理 人民卻無力自救 大埔強拆 土地徵收淪為野蠻圈地遊戲

2013-08-05  TWM
 
 

 

打著地方發展旗號,苗栗縣政府再次出動怪手,輾過大埔居民安身立命的家園。在號稱先進國家的台灣,這種不文明的場景不斷出現,原因在於,我們的土地徵收制度實在不太文明。

撰文‧鄭閔聲

七月十八日上午,三年前鏟平農地的怪手再次開進竹南大埔,準備拆除被劃入都市計畫區內,卻堅拒拆遷的四戶民宅。當靜坐的居民學生被優勢警力架離後不久,水泥建築也在鋼鐵機具摧殘下崩毀,抗議者只能無奈地搖搖頭說,「小老百姓怎麼和政府對抗?」標榜自由民主、號稱進入先進國家之林的台灣,難道找不出更文明的方式,處理必要公共建設的土地徵收程序?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認為,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的土地徵收制度,至少有「公共利益遭濫用」、「程序不正義」、「補償不成比例」等三大不合理,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仍未確實導正問題。

公共利益遭濫用

住商用地大 有炒作之嫌?

已被拆除的張藥房原址,如今鋪上嶄新的柏油,一旁三年前被鏟平的農地,現在成了景觀綠地;附近不少農舍已經轉手,改掛起開發公司招牌,方圓一公里內,至少就有五間類似店面,等著收購土地改建。在這些打著「為您開啟幸福之門」口號的土地開發公司看板之間,穿雜著「家破人亡、誓死抗爭」的布條,顯得格外諷刺。這起都市計畫案,離真正的「公共利益」仍十分遙遠。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就認為,都市計畫區人口達成率僅六成的苗栗縣,在大埔開發案中劃定了一六五公頃的新訂都市計畫範圍,卻僅有二十八公頃是「園區事業專用區」,其餘皆為住商用地,顯然是藉發展之名,行土地開發炒作之實。

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也早在二○○五年的研究中即指出,台灣向來輕率發動土地徵收,原因在於制度面欠缺嚴謹判斷,對於何謂「應有公共利益」?何謂「保障私人權益的程序」,皆無具體的判斷準則。

在美國,徵收計畫是否確實符合公益,須由法院進行最後裁決。但在台灣,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規定,徵收私有土地的適用事業除了國防、交通、水利、教育以外,還包括「其他依法得徵收土地之事業」。徐世榮感嘆,「土地徵收在外國是天大地大的事情。但在台灣,少數人憑著抽象的『公共利益』,就能大肆徵地。」

程序有瑕疵

有爭議時中央無法介入裁判英、美、德、日等國皆規定,地方政府徵收土地之前,必須進行不同的公聽、審議程序,中央機關或司法系統,對開發計畫有最終的准駁權力。唯獨台灣,都市計畫與土地徵收由地方擬定,雖須送中央核准,但中央一向「尊重地方職權」,從前任閣揆吳敦義的白紙黑字保證,都不能維護大埔四戶原屋原地保留就可得知,中央形同放任地方各行其是。

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雖規定,徵收土地前應舉行公聽會聽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特定農業區經核定為重大建設須辦理徵收者,若有爭議,應舉行聽證。但由地方主辦的公聽會通常徒具形式,唯有中央舉辦聽證,並保留最後裁量權,才能節制地方濫權。

然而,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認為,若所有土地徵收皆進行聽證,或由中央政府代辦公聽會,業務量將超出政府所能承擔範圍。也就是說,未來當人民與地方政府發生土地徵收糾紛時,法令依舊沒有提供任何「中央介入裁判」的保障。

此外,補償價格與地主實際損失不成比例,也是台灣土地徵收制度的另一大弊病,︽土徵條例︾修法前,政府皆是以遠低於市值的公告地價加四成作為收購價格。以張藥房為例,縣府補償金總額才區區二十四萬元,恰好折抵怪手代拆費用。

補償不成比例

政府以超低價取得私有土地徐世榮指出,台灣徵收土地的補償金額,比起先進國家,簡直低得不可思議。例如德國政府認為,徵收土地是對人民憲法權利的侵害,因此應給予超過土地現值的補償,德國巴伐利亞邦甚至明確規定,徵收土地時給予居民市價五倍的補償;美國政府也多採「協議價購」方式,以高於市價金額向民眾購地。

儘管行政院號稱︽土徵條例︾修法後,土地徵收已能做到「市價補償」。但仔細觀察法條後發現,新法規定地方政府應定期調查地價動態,每六個月將變化幅度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作為徵收補償地價之依據。也就是說,地價仍是由政府評定,並非市場交易金額,且充滿人為操作空間。

區段徵收則是近年來政府徵收土地的一大利器。所謂區段徵收,指的是政府圈起一大片土地進行建設,土地被徵收的民眾,可選擇在同一區段內換領「等值」土地作為補償。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說,區段徵收幾已成政府搶奪人民財產的工具。由於區段徵收能用抵價地代替徵收補償費,故政府不必事先支付龐大補償費,可有效降低開發成本;美其名是人民與政府合作開發,共享繁榮成果,但政府得以取得大量配餘地標售、標租、設定地上權,民眾對換領地面積、位置則毫無決定權。

以大埔徵收案來說,苗栗縣府提供的抵價地雖在同一「區段」內,許多卻是位於墳場、電塔附近的畸零地,根本無法興建住宅,但民眾只要一經同意徵收,即再無轉圜空間。

儘管江宜樺出面信心喊話,強調修正後的《土地徵收條例》內容已包含抗爭團體多數訴求,期盼未來不再有不當徵收土地的情形發生;然而,從法令仍無力約束的荒誕問題看來,民眾還是只能自求多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9

政企文件迥異 電費徵收糊塗 上海電費多收了三五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619

一份是國家發改委的紅頭文件,一份是電力公司內部文件,遵照哪個執行?一份是電監會的整改通知,一份是電力公司「整改完成」的報告,其中有何玄妙?

沒人能回答,過去多年內上海市的兩部制電價用戶,究竟被多收了多少電費,也沒人知道,上海市電力公司能否發起並承受一場超常規的電費清退行動。

電費單上多了小數點

拿到2013年5月的電費賬單後,上海一家工商企業的財務人員發現,這份模式化的賬單發生了細微變化:右側的「基本電費2」一項,第一次出現了非整數——多了個小數點。

和多數無心理會如此細節的居民家庭不同,用電大戶工商企業則對電費數字敏感得多。

當月,這家企業的實際用電需量,超過了與電力公司訂立的合同限額。按規定,超過的部分要按一定係數加倍收取電費。這就如同手機套餐中的流量,超出部分的計費往往比套餐內要貴。

「超額」的情況之前也有過,但多收的電費也都是整數。如今多了小數點,公司財務部門一頭霧水。

翻出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下稱「上海電力公司」)2005年版的《供電營業細則》可發現,其第70條規定「實施兩部制電價的客戶……實抄最大需量超過契約限額的,超出部分加倍計費」。

蹊蹺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電價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發改價格【2005】514號)(下稱「514號文」)對此類用戶卻有另外一套標準。按514號文中的《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如果用戶實際最大需量超過核定值5%,超過5%的部分,其基本電費加倍收取。

一個是超過即加倍收費,一個是超過5%的部分才加倍收費。兩種不同的加收標準,體現在電費上,則是巨大差異。

迄今為止,2005年開始執行的514號文及其包括的《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是上海電力公司向受電變壓器容量在100KVA(千伏安)或用電設備裝接容量100KW(千瓦)及以上的工商業及其它用戶中實行兩部制電價的主要依據。

兩部制電價是由電度電價和基本電價兩部分構成。電度電價和基本電價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用戶實際消費的用電度數,而後者則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類似於電話費和座機費的概念。

上海市工商業用電大戶的這一「小數點」發現,意味著至少從2005年至今,名義上以發改委514號文為加收依據的上海電力公司,實際上是以自己的公司內部文件作為收費標準,在八年多的時間裡違規多收上海兩部制工商業用戶電費。

事實上,監管部門並非沒有察覺。2012年6月至8月,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簡稱「電監會」)曾組織過一次例行的全國性的供電專項檢查。華東檢查組抽查發現,上海市區供電公司對所有超過核定最大需量值的部分加一倍收取,而不是按規定對超過核定值5%的部分加倍收費。

也正是此次例行檢查,最近,上海市電力公司位於各區的營業廳的終端查詢機才出現了新的變化——以電力公司內部規定形式存在了數年的《供電營業細則》,其加收條款已被改得和514號文一致。

低調查處,無聲整改

奇怪的是,究竟哪些用戶被多收了電費,官方的監管報告閃爍其詞。

2013年1月30日,電監會的《2012年供電監管報告》向社會公開時,對上海的電力違規收費,只在第四項裡提了一句「未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和收費政策」。而2013年初電監會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開展2012年供電整改檢查的通知》(辦供電(2013)15號文,下稱「整改通知」)則更為詳盡,並披露了一起案例——

上海市工具廠有限公司2011年7月核定最大需量值為1750KW,實際最大需量值為1850KW。按規定,超過核定值5%的部分為1850-1750×1.05=12.5KW,而實際計收超限額部分為1850-1750=100KW,僅2011年7月,上海工具廠被多收的基本電費一項就達到(100-12.5)×78元/千瓦·月=6825元。

就在電監會發佈整改通知後,國家電網亦下達了《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關於認真做好2012年供電檢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營銷客戶(2013)37號),該文轉發了電監會於2013年初下發的整改通知,並要求被查出問題的下屬企業在2013年2月28日之前上報整改報告。

詭異的是,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幾份工商業用戶電費賬單顯示,直到2013年4月,這些實際用量超過了契約限額的用戶,其「基本電費2」一項,仍在被多收。此時距國家電網內部要求的整改時限已過去了整整兩個月。

更令人費解的是,上海市電力公司2012年度供電檢查問題整改報告上,被電監會檢查披露的17項問題中,「未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涉及的兩個案例裡,有關上海市電力公司自用電未取消優惠電價一項顯示為「整改完成」。而對影響範圍更廣的多收電費一事,卻隻字未提。

被靈活取用的514號文

兩部制電價的合理性在於,「用戶有那麼大容量設備,電力公司就要準備這麼大的出力,兩部制的基本電費就是為了彌補電力公司付出的成本。」

最早明確了兩部制電價適用範圍和計費方法的,是水利電力部的《1976年電、熱價格》(下稱「76電價」)。

鑑於76電價誕生的年代小用戶較少,當時的兩部制電價執行範圍僅限於受電變壓器容量在320KVA的大工業用戶。514號文相當於把兩部制擴大到了100KVA以上的工商業用戶。

目前,全國僅上海、海南的兩部制電價擴大了適用範圍,其他各省份的兩部制電價仍在76電價圈定的範圍內。

有了76電價和514號文,並不能保證上海電力公司的多收電費行為合規。

事實上,早在514號文出爐前的1994年,當時的上海市電力工業局在《關於實施峰谷分時電價的暫行規定的通知》中,就已經以內部文件的形式,將兩部制電價的適用範圍擴大到了100KW及以上裝接容量的用戶。

「相當於上海電力公司自己1994年的規定已經違背了76電價,開始亂收電費,後來又拿2005年的514號文來當擋箭牌,」一位常年研究銷售電價的業內人士評價,「諷刺的是,其加倍收費的行為又違背了514號文,屬於一路違規。」 

更關鍵的是,被用來確認兩部制電價擴大合法性的514號文,明確規定了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隨後製定文件的實施細則,報國家發改委同意後方可執行。

現實情況是,最早執行兩部制電價的上海遲遲未見出台細則。由於擔心兩部制電價擴大帶來的電價上漲,八年來,也沒有地方有動力出台相關細則。

「加上上海市電力工業局的文件,上海電力公司擴大徵收範圍,可以說,從1994年起就在違規收費。」上述專家關心的是,如此漫長的違規收費史,會以銷售電價管理辦法細則出台終結,還是繼續僵持。

隱藏在電費中的細節

違規收費不止存在於程序中。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低壓用戶的電費單顯示,該用戶的容量沒用到契約限額,但基本電費還是按契約容量來收。比如,該用戶的裝接容量是100KW,契約容量是50KW,但實際只用到了30KW,基本電費卻還是按50KW來收的。

事實上,如果照76電價來說,不該收這個用戶的基本電費,因為只有320KVA以上工業用戶才有基本電費。但現實中這類多收十分普遍。

按照514號文的規定,執行兩部制電價的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基本電價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但從南方週末記者收集的電費賬單來看,大部分用戶都按最大需量計算電費。

一位接近國家電網的人士透露,如果用戶能用足契約限額,選擇按容量比按最大需量的電價單價要低,用戶可以儘量合規的少繳基本電費。

但在上海市電力工業局1994年的文件和上海市電力公司2005年的供電營業細則中,卻寫明了只能按需量計費。

這一收費意圖也體現在了高壓用戶新裝申請單。「幾年前的裝機單據上,根本沒有以容量計算基本電費的選項,新的單據上有選擇了,但營業員一般仍會幫用戶選擇按需量。」上述業內人士說。

此外,即便選了按變壓器容量計費,新版的高壓用戶新裝申請單說明事項第一條也暗藏陷阱,「實施兩部制電價的客戶……按訂立的契約限額為計算基本電費的依據」。

不合理收費還包括電力公司自行設置「起步價」,比如要求未執行按最大需量計費的用戶,在實施分時電價後的三個月後應執行最大需量契約,且最低契約不得小於50KW。

事實上,依據《供電監管辦法》,供電企業不得自定電價,不得擅自變更電價,不得擅自在電費中加收或者代收國家政策規定以外的其他費用。

2011年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整頓規範電價秩序的通知》(發改價檢[2011]1311號),實際上再次強調了電價的管理權限不在企業,也再度證明了上海電力公司的供電營業細則違規。

沉默的「受害者」

「我們不知道自己被多收了電費,如果是真的,這是在坑我們的錢啊。」上海工具廠總經理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對多收電費一事毫不知情。

當南方週末記者提出查看其電費賬單後,這家在電監會的專項檢查中被挖掘的「受害者」很躊躇,「電力公司是壟斷企業,如果多收,肯定不止我們一家。我們指望他們把多收的電費吐出來也不太現實。」截至發稿時,上海工具廠尚未向南方週末記者確認其被多收電費的時間跨度、總額。

上海一家物貿企業的負責人則無奈地說,雖然不清楚自家是否被多收電費,但「電力公司如此作為,不算出人意料」。

2013年4月,網絡上曾短暫出現過一篇爆料帖,披露上海市電力公司持續、大面積多收兩部制電價用戶電費事宜,帖子旋即被刪。

相比電監會和國家電網的整改通知,網絡的助推顯然更有力。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多份2013年5月及以後兩個月的上海市工商業用戶電費單顯示,從5月起,悄無聲息被違規多收了多年的「基本電費2」,又悄無聲息變回了合規收取。

根據上海市的電力公開數據推算,上海市100KVA以執行兩部制電價的用戶大約有三萬多戶,按照南方週末記者的抽樣比例計算,被多收電費的用戶在一半以上。鑑於每戶的契約容量和實際最大需量不同,被多收的電費數額也會不盡相同。

沒人能回答,過去多年內上海市的兩部制電價用戶,究竟被多收了多少電費,也沒人知道,上海市電力公司能否發起並承受一場超常規的電費清退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1

調高差餉徵收率用作全民退保(2014/8/21) 林本利


2014-08-21  NM
 
 

 

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即20多年前,政府已就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進行廣泛諮詢。1993年12月,時任署理教育統籌司林煥光在立法局宣佈,政府有意採用「隨收隨支」的「老年退休金計劃」。

當時78位大專院校的學者(包括筆者),在報章上以廣告形式發表公開信,反對「老年退休金計劃」,認為計劃財政上並不可行。學者建議推行強積金計劃,並設立中央公積金,供就業人士自由選擇參與,作為退休保障。而老人福利則應由政府一般稅收支付,對真正有需要援助的老人提供現金津貼、醫療、房屋及康樂服務。轉眼間過了20年,現在社會重新討論全民退休保障,香港的社會、政治及經濟環境跟20年前已出現巨大變化。首先,本地人口進一步老化,人口年齡中位數由30多歲上升至40多歲;65歲或以上的人口接近100萬人,再過十多年,將增至超過200萬人。根據2012年政府的推算,到2029年經濟撫養比率將上升至1,258,即每1,000名勞動人口要供養1,258名非勞動人口;到2041年,更上升至1,500名。因此,若現在要引入「隨收隨支」的養老金計劃,要求在職人士每月供款,就算不用精算師計算,亦知道在財政上難以推行。雖然過去20年香港人口逐漸老化,但同期間港人累積巨大財富(見前文),只要善用這筆巨大財富,就能夠產生足夠收入去應付人口老化問題,保障退休老人的生活。現時全港共有310萬個住宅和非住宅物業,總市值約18萬億元,當中260多萬個屬於住宅單位,平均每個私人物業市值約600萬元(按照樓宇買賣成交資料推算)。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這310萬個住宅和非住宅單位,今年應課差餉租值為5,340億元,以差餉徵收率5%計算,可為政府帶來267億元收入。若將徵收率調高2%,可額外為政府帶來百多億元收入。現時全港240多萬個住戶中,超過一半(125萬戶)居住在自置單位內,絕大部分業主到退休時供樓完畢,有足夠資產應付退休生活所需。即使業主繼續居住在物業內,亦可透過申請安老按揭,600萬元物業每月可領取約12,000元年金,直至終老。若然政府向所有長者提供每月3,000元的養老金,筆者建議政府除了撥出部分儲備作啟動基金外,財政資源亦可來自與物業租值相關的稅項,例如調高差餉徵收率。一個月租10,000元的單位,現時每月要繳付500元差餉,若差餉徵收率調高兩個百分點,即每月多付200元,對每月領取3,000元養老金的業主來說,不會構成經濟壓力。對在職而未供樓完畢的業主來說,調高差餉徵收率的影響亦較向薪金抽取供款為輕。現時工資中位數約13,000元,若政府要求每月供款2.5%,金額便超過300元,供款數目一般較額外支付2%的差餉為多。收入較高的人,一般居住在租值較高的單位內,甚至擁有物業收租,他們亦有能力支付較多的差餉。現時的水務署,過去的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都是透過差餉補貼營運成本。歐美及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透過增加僱員供款,或者引入及調高消費稅去支付全民退休金,只會對在職人士及基層市民構成更大經濟壓力,打擊工作和消費意欲,不利於經濟發展。調高利得稅,亦會損害香港的競爭優勢。向310萬個物業調高差餉徵收率,用作全民退保,除了稅基廣闊和穩定外,亦不用擔心加稅而令資金和人才外流(物業不能離開香港),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案。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07

支付寶下月徵收額外提款費

1 : GS(14)@2016-09-13 08:00:39

【本報訊】支付寶下月正式就提現收費。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宣佈,由10月12日起,扣除個人基礎免費提現額度後,將對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服務費。用戶免費提現額度為每人累計2萬元(人民幣.下同),支付寶表示,用完後可以使用螞蟻積分兌換更多免費提現額度。提現即是指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將資金轉到銀行戶口,早前騰訊(700)旗下的微信支付亦已實施相關的手續費。至於餘額寶,下月12日起,用戶從餘額新轉入餘額寶的資金,轉出時只能轉回到餘額,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戶口。支付寶表示,收費是由於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又指用戶用完基礎免費額度後,可使用螞蟻積分兌換更多免費提現額度。另外,「港幣支付寶」將於下月13日推出,以後港人可以直接於便利店增值「港幣支付寶」,方便港人在淘寶購物,購物將由支付寶據實時匯率轉換成人民幣,暫不收取任何服務費。據淘寶網稱,港人其後甚至可以透過本港銀行增值支付寶,不過暫時未有實質計劃。若港人同時擁有人民幣支付寶賬戶和「港幣支付寶」賬戶,兩個戶口仍未可以互換及轉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3/197691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