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海嘯我學到的十件事 蔡東豪

2008-10-23  NextMagazine


計 算財富的話,我比幾星期前窮了不少。原先計劃五十歲前退休,現在可能要押後五至十年。我寄望醫學會不停進步,到退休時我仍有強健的身體享受人生。凡事要向 好的一面看,財富不應着眼於金錢,若果以智慧計算,我比幾星期前富有了不少,而這財富誰也不可從我身上拿走。這幾星期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財富蒸發,但那股充 滿智慧的感覺是我首次感受到。我要跟大家分享金融海嘯教曉我關於投資的十件事︰

一、所有股票皆危險,不管它是藍籌與否。藍籌股中,我以 為和黃的抗跌能力應較高,因為它的多元化業務遍布全球,可分散投資風險。過去三年,和黃股價大多在70元至80元之間徘徊,它現價不足50元。《壹週刊》 讀者的愛股宏利,它的股價兩週內跌三成,二三線股慘況更不消提。市盈率低至三至四倍,股息逾十釐的工業股處處可見,投資者執平貨不知從哪開始。

二、Buy And Hold策略潰不成軍。三年前閣下以85元購入長實,其間股價升至155元,假如沒賣出的話,這個理應穩健的長期投資現值72元。或者做一位價值投資者的首要條件是長命,畢菲特78歲仍不停作長期投資,我的退休計劃非自願地延至60歲看來並不過分。

三、所有人都輸錢。我有一位世叔伯退休後全職投資,他不沾手股票,只玩外匯,投資風險屬於穩陣派;他對日圓和澳元特別有心得。他的近況怎樣?我相信不用多說,他已兩星期沒有回覆我電話。

四、 金錢不是萬物之惡,債才是。回顧歷史,幾次金融危機的成因都是負債過多,但借錢之前我們總是忽然失憶;銀行借錢給你和追你還錢時嘴臉的分別可以很大。時裝 連鎖店佑威被債權人申請清盤,據聞原因是公司無力償還銀行12億元債務。我有個疑問,一間年賺不足一億元的中型公司,怎可以借到12億元?不計還本,每年 利息起碼七至八千萬元!這是佑威抑或是銀行的錯?

五、「互不相干」(Decoupling)理論是廢話。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股票和債券, 外匯和商品,所有投資工具全線下跌,最需要分散投資發揮效用的時候,它偏偏失靈。把雞蛋放在一個和多個籃的分別原來不大,結果都是輸。我現在仍聽到有專家 分析中國經濟跟歐美國家不同,不會受海嘯牽連……

六、股價低不代表它不會更低。大概是今年八月,當時中資股股價已大幅回落,我跟一位我 尊重的基金經理談天說股,我問他有沒有優質中資股可考慮購入。他向我介紹中海發展,解釋這間公司基本因素甚佳,股價並沒像其他中資股崩潰,甚為「硬淨」, 當時股價約20元。中海發展現價6元。最令我困惑的,是到今日我仍覺得這位基金經理的分析沒有錯。

七、許多我們以為是聰明人其實不甚聰明。香港人喜歡以財富來衡量智商(甚至人格),即是財富愈多,人就愈聰明。在未來一段時間,香港的聰明人人口將急降。

八、 從今以後,不要再相信入行少於七年的基金經理。去年恒指上升四成,買盈富基金已穩賺四成;稍為進取的基金經理賺七八成毫不稀奇。金融海嘯把基金經理打得人 仰馬翻,投資者目睹投資經理的功架是,人贏我贏,人輸我輸。一個經濟盛衰周期至少是五至七年時間,以後考慮投資基金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請基金經理交出 他過去七年的成績表。

九、原來梁錦松沒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過去的順境寵壞了我們,對許多事情都持有不合理的期望。我們要再適應現實︰贏錢不是必然的,贏到錢很可能是運氣,投資路上荊棘滿途,輸錢深淵無處不在。

十、金錢不代表一切。我三歲的兒子不知道什麼是金融海嘯,他每天開開心心生活,終日幻想自己是管弦樂團指揮,最不開心是媽媽不在他身邊。今天回家,大力擁抱家人,他們最不介意你怎看自己。週末我會走出屋外享受陽光,因為去馬爾代夫的度假計劃無限期押後。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

兒子張小報這一年教給我的十件事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907

1、專注。嬰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他會盯著馬路上的一位靚姐姐,或是她開的跑車車看上十分鐘,但姐姐是姐 姐,車車是車車,他絕不會一心二用,同時打量姐姐包包的款式和車車的型號。同樣,你給嬰兒一個玩具,他要麼不愛、不接,要麼接過來的同時迅速扔掉先前拿在 手上的玩具。專注是成大事的基石,嬰兒正是因為專注才能在短時間內有了各種能力,其實於他而言件件何嘗不是大事。

2、求知慾和模仿力。嬰兒想知道他面前事物是什麼的時候,先是用牙咬,感受它的軟硬和味道,再往後是摔,把任何 東西都摔到地上摔出聲響,聽它的聲音和成色。他能夠輕而易舉學會成人的各種運作和表情,並發現我們容易忽略的微小事物和場景。今天兒子一歲生日,他玩我的 錢包,取出來一張銀行卡後,用左手舉到頭上然後嘴裡發出叫聲。我想了半天,茅塞頓開:他是在模仿我開車進出小區或停車場時打卡的場景。

3、精力充沛,自我驅動。從學會翻身到會爬、會坐,一直到一歲的現在會扶著沙發走路,或是愛上爬樓梯,兒子在每 長一項新本領時,都抑制不住原生態的激動,且每一次嘗試都津津有味樂此不疲。我有時看兒子爬樓梯,從一樓爬到三樓,他就要筋疲力盡,兩隻小胳膊發軟,卻依 然興奮不已,還想再爬。我稱他是一位令我汗顏的「戰鬥型」寶寶。

4、愛憎分明。嬰兒從不吝嗇自己的情感,更不在情感立場上左右搖擺。他喜歡吃母乳,半夜裡聞到媽媽的味道便會將 小嘴探過來;他不喜歡髒東西,如果在車上拉了臭臭後大哭,而你覺得反正有尿不濕包著而且快到家了,他一定會提高分貝抗議。要知道,我們誰也不知道這種不經 意間情感交流上的冷處理式的作法,是不是會潛移默化影響你和他的情感基礎。我們不能嬌生慣養下一代,但不能不去體會他們的「邊際感受」。我們要學習他們, 愛憎分明而不是陽奉陰違。

5、規律和習慣的培養。從兒子滿月開始,他媽就開始培養他規律的飲食和作息習慣,譬如每3個小時一次牛奶,不管 中間怎麼叫喚,一概不理會。不到半個月後,兒子就成了一個小機器人、小鬧鐘,他嗷嗷一叫喚,我們一看表,哦,上次喝完奶粉到現在是2個小時55分鐘了。也 是這個時候,兒子開始每天晚上一覺睡到天亮。對我們來說,能告別月子期間晚上起來N次的苦日子,是莫大的欣慰和獎賞。這種培養方式我們同樣用到了其它方 面。譬如固定時間帶他出去玩,洗澡,或是看卡片等。雖然成人不可能這般機械,但如果能夠養成一到兩項規律性的好習慣,譬如每天讀書半小時,從長遠來絕對是 受益匪淺的。

6、 碎片時間的利用。兒子出生前我覺得小孩子就像皮球,拍著拍著就長大長高了。但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養一個娃遠比想像中要複雜,壓力也要更大。我的工作規劃全被打亂,新寫作計劃悉數完蛋,生活的重心永遠是小報、小報、小報。我知道有一種作法叫做「授 權」,就是把孩子扔給父母或是保姆,自己仍然按部就班做事。但無論滄海桑田,時光倒流,我也不會選擇這種授權:即使我是一個男人,是孩兒他爸,在他三歲之 前,我一定會選擇多陪他。從最壞的角度來說,我停止寫作三年,將來未必不會寫出好作品,但兒子永遠不會再來一遍0到3歲。當然凡事不能走極端,並不是說要 完全和孩子溺在一起。這個時候,碎片時間的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做事切忌有「儀式感」,應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瑣屑時間,DO IT NOW。

7、協調關係的藝術。兒子是我們的兒子,但也是我父母的孫,我岳父母的外孫。就好比大家常說婚姻很多時候不單是 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事一樣。在誰來帶孩子、怎麼樣帶孩子等諸多問題上,難免有分歧,有時溝通起來會很困難,甚至產生誤會和摩擦。如何協調各方面的 關係,就變成了一問學問。家家情形各不同,但這門學問的核心技能大同小異:耐心、不同時上場(即不要讓雙方父母都派代表不照顧寶寶)。我們的情形是請一位 親戚帶,開工資。這樣皆大歡喜,而且有話直說。

8、 心境從容。即使身在喧囂的城市裡,儘管工作在「負能量」如滔滔江水的媒體業,做了父親母親,心境也會馬上 改變。你會為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和成長感到神奇,你會這之前自己在處世上的一些糾結或憤懣而付之一笑。倒不僅僅是「有子萬事足」,而是說寶寶的到來讓你對生 命和生活更珍惜。你會在許多事情上豁然開朗而不再散落一地雞毛,你在面對許多挑戰時會更理性更勇敢更堅毅更從容。最重要的是,你學會了取與舍的權衡。

9、對自由和安全的嚮往。兒子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國內最大的新聞是溫州動車事故,官方發佈的死亡人數是40人。 兒子一歲的前兩天,最大的新聞是北京暴雨成災,官方發佈的死亡人數都有37人。小新聞則是南山奶粉含強致癌物被召回。一年間中國關於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災難 性事件層出不窮,沒有人能夠充耳不聞。你會覺得挺可悲的,你甚至會為這種不安定的環境可能給自己孩子帶來的災難幾率而提前自責。但沒有辦法,我們能做的太 有限了,抑或可以自我安慰說,道德底線無限度的淪陷是在對一個政黨和政權的瓦解與崩塌進行「破壞性開採」,但你又會為這個時間段長短的不確定性而沮喪。這 樣的惡性循環來過幾次後,越來越多力所能及的人想到的是:逃離,起碼是暫時性逃離。

10、為他生一個弟弟或妹妹。兒子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會到小區裡花園裡玩。儘管他現在只有一歲,儘管我們每週末都 陪他,但能感覺出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在見到別的小朋友時常常開心地尖叫,他渴望與同齡人玩耍或戰鬥,舉手投足間的那種吸引不是我們大人搞搞怪樣子 就能做到的。所以,如果有能力、有條件、有機會,一定要生兩個孩子,不為養兒防老,只為不再讓他們孤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7

海嘯一周年我學到的十件事 蔡東豪


2009-09-17  NM
 
 

 

1. 「居安思危」是廢話。居安的人不會思危,只想着怎樣乘勝追擊,贏一次不夠,要贏夠十次;賺一億不多,要賺夠十億。居安時候想着怎樣擴充規模、併購。居安的人覺得自己特別英明神武,掌握自己未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究竟什麼人會思危?只有居危的人才會思危。

2. 世上冇專家。最近讀到這故事︰去年十一月英女王為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新教學大樓揭幕,閒談中離不開海嘯這課題,英女王向經濟教授提問︰為什麼沒有人預見危機到臨?教授們支吾以對。預見不到金融海嘯也罷,全球股市由今年三月開始急速反彈,不消三個月,升幅五成至一倍,所有專家年初時不停唱淡,大談什麼大蕭條,雜誌封面是一九三○年代美國人排隊搵工,驚嚇人唔死。跌估唔到,升又估唔到,

專家早抖吧!

3. 信任是社會的重要契約,這契約在海嘯中完全崩潰。近年企管人大談什麼鏈——供應鏈、價值鏈;鏈的意思是一環扣一環,鏈上各人的利益緊扣在一起,代表參與者不能只顧自己,作決定時要顧及鏈上其他人。海嘯帶出的啟示之一是,大難臨頭,最關心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不自救就沒人救你。今日有人跟我商量什麼Partnership、策略性聯盟的話,我要警惕自己千萬要忍着不要大聲笑出來。

4. 水深火熱是最佳時機作出艱難決定。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日夜想着怎去開源,以為節流是消極行為——不如多花時間去計劃賺多點錢。海嘯中,開源無望,節流是唯一可掌握到的事情,企管人發現同事特別齊心,艱難的決定頓變得輕而易舉。

5. 恐慌可以傳染,特別在香港這資訊極速傳播的城市。我記得沙士最黑暗的一天是○三年四月一日,這一日早上傳聞香港成為疫埠,下午淘大花園有八十多名居民感染沙士,傍晚張國榮自殺;我沒受感染,不是張國榮迷,但我十分沮喪。對香港人來說,海嘯最黑暗的一日應該是滙豐跌至三十三元的那一日,我不持有滙豐股票,但我也想哭,也有想過將戶口轉去中銀。

6. 我不認識有人成功撈底,你呢?不停入貨,剛巧在最低價位也有入貨,我認為不算撈底。看通全局,忍手忍至低位出擊才算撈底。價格不斷下跌的時候,我們相信物理多於一切, 「底」是事後才能察覺到的一片神秘地。

7. 今次大難不死全憑運氣,要緊記不是次次如此好運。海嘯席捲全球,力度之大,覆蓋之廣,令全球政府不得不傾盡全力救市。原來全世界政府齊心去做一件事,速度和成效可以很快很大。政府帶頭出手救市,企業以正面態度附和,市民信心自然逐步提升。可是,假如不是跌得這麼慘痛,政府未必覺得有必要出這麼大的力度救市,效果可能遜色。我們其實是好運,幸好海嘯牽連這麼大這麼深,否則不堪設想。

8. 海嘯中,最困難的事情是提醒自己不可鬆懈,保持狀態,保存核心強勢,等市況復甦,可以第一時間搶閘。實情是在困難中我們六神無主,反應一是坐着不懂或不敢做事,或是做一些不該做的短視動作。海嘯真正贏家不是撈底者,因為根本沒多少人成功在絕地撈底,真正贏家是在海嘯中保持冷靜和守紀律的人,做了一連串正確的事,在復甦過程中突圍而出。

9. 未來這兩年不論是企業或個人,都會以較負責任的態度去做事和做人。三年這期限是我從觀察中得來的,大痛過後,深刻的教訓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中可保存三年,三年之後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又開始覺得自己英明神武。幸好海嘯的教訓太痛,未來兩年我們口中仍掛着海嘯這詞彙,但記着,我們的記憶只有三年。

10. 許多人在海嘯中失掉許多東西,包括金錢、工作、自信心,究竟我們仍擁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我的兒子四歲了,他不再幻想自己是指揮家,近日想做消防員。我的兒子不介意我在工作上犯了多少錯誤,他只想爸爸、媽媽與他一起去救人。我看過卡通片《Fireman Sam》十遍後,領略到火災是一定會發生,這不是問題所在,最緊要是火災發生後要走得夠快。另外學到的,是可以跟太太和兒子一起看第二十、三十遍《Fireman Sam》,這才是最重要。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32

用好習慣對抗爛環境 做好十件事 有錢有自由 征服股海


2013-08-05  TWM  
 

 

你今年幾歲?你工作幾年了?你有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了嗎?

《今周刊》「三十世代財力大調查」發現,平均工作至少已達六年時間的三十世代,卻僅有五成的人有第一個一百萬元。其實,不論你幾歲,只要做好十件事,也能坐享財富自由的好日子。

撰文‧施禔盈、楊寶楨

打開報紙,負面新聞天天上演,經濟成長率下修,一舉破三%;同時,受到景氣復甦力道疲弱影響,去年工業及服務業有調薪廠商為近三年新低……。

薪資十幾年來漲不動、物價下不來,又碰到爛環境,年輕人存錢速度肯定像烏龜漫步。

《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所進行的「三十世代財力大調查」發現,三十世代(三十~四十歲)有一半的人已經存下第一桶金(一百萬元),而且多半落在三十至三十三歲之間;但是同時卻有另一半的人,還在為他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奮鬥。

值得注意的是,躋身「百萬富翁」的年輕人,竟有逾半數已晉升為「兩百萬俱樂部」會員,而花費的時間比第一個百萬快了近兩年;看來,三十世代財力已呈現M型化的趨勢。

至於還沒有第一桶金的「敗族」,對於未來要存上一百萬元這件事情,似乎頗沒有自信,一五.八%的人表示應該要到四十歲過後,第一桶金才會達陣;更有高達二一.六%的人,認為要存到第一桶金那可真是「遙遙無期」啊!

其實,財富自由之路,並不難走,只要多一點好習慣的養成、多一點知識的堆疊、再多一點態度的調整,你就能夠不為金錢煩惱。從花錢、存錢、投資三大面向,我們提供你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做好、做對這十件事,環境再爛,你也可以脫穎而出!

花錢必知 不胡亂血拚 只買二手車第1 件事:不花大錢買不會增值的東西有一輛拉風的車,很棒!有一個名牌包,很讚!不過,這兩樣都是屬於「不會增值」的資產,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提到,新車一旦落地馬上就打八折,所以即使到現在已躋身財富自由階層,他都不曾買過新車,只買開過二、三年的「二手貨」。

「可能汽車是很多人覺得重要的東西,但新車對財務的減損很大,所以買二手車是最聰明的作法。」楊子江強調,倘若手上有一筆大錢,買股票、買房地產都可以,因為這些是屬於「會增值」的資產,「就是千萬別買新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一書也不斷提醒:想要有錢,就別做傻事,傻事之一就是買新車。書中一位身價百萬美元的單親爸爸魯斯.培瑞提到,只要看對方開什麼車,就知道他夠不夠聰明。這位富爸爸還指出,只要價錢買得好,甚至可以在開過一、兩年後,再用當初購買的價格轉手賣掉,達到「零」花錢的境界。

第2 件事:不因小錢、折扣而亂買大賣場發出的DM是許多婆婆媽媽的最愛,因為上面有好多折扣品項,「買到就賺到」。但想一想,為了省那幾塊錢,結果搬了一堆用不完,甚至不需要的東西回家,這是賺到嗎?

美麗多金的「理財女王」何麗玲提到,她絕對不隨便去大賣場,一旦進到大賣場,必定是有需求,而採購前也一定先列好清單,並且只買清單上的東西。

至於有致命吸引力的「百貨公司周年慶」,被大家視為一年一度血拼的「好時光」,但真的應該把握這樣的好時光嗎?周年慶最常祭出「滿五千元送五百元」的好康,於是為了拿到五百元禮券,可能本來只想買四千元的東西,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六千元,而為了不讓額外的一千元歸零,只好再另外多花個四千元!

計畫買四千元的東西,膨脹為一萬元,只為了拿一千元的禮券,而且是有使用期限、須在指定地點消費的禮券,大家似乎還心甘情願。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贈品或紅利的行銷手法,知名部落客楚狂人就提到,很多人都會因為贈品或紅利而多買了並不需要的東西,有些人會辯解說:「東西真的很便宜,不買很痛苦;而且這些其實都只是小錢而已,應該沒差吧!」「錯了,東西再貴,只要是必需的都不算浪費;東西再便宜,只要是沒必要的都算浪費;再說,東西再便宜,也不如不買來得便宜。」楚狂人強調,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十億元很大,一元很小,但是十億元也是由一元、一元組成的。「『財神爺不會眷顧不在乎小錢的人』,記得貼在螢幕上提醒自己。」第 3 件事:收入減掉儲蓄等於支出這是老生常談的理財準則,但到底該存多少呢?有標準答案嗎?怪老子蕭世斌認為,大家應該先了解自己的花用額度,方法是做出預算,可根據過去的收據或發票釐清每月的支出,進而算出每月可儲蓄的金額,然後一拿到薪水便把該儲蓄的錢存起來。如此,就不容易隨心所欲地花用,當然可以做出聰明消費的行為。

目前年薪兩百萬元的保險公司業務張嘉珉,人生經過一番折騰,從背債出發,如今算是苦盡甘來,不過,她儲蓄的態度從無動搖。而為了不挑戰人性,一領薪,她就把薪水轉到保險扣款及基金投資帳戶,日常花用的帳戶只留兩萬元,「因為領完就沒了,所以花錢時一定會收斂。」存錢必知 不論賺多少錢 存下來的才算第4件事:設定目標,才有動力「經營之神」王永慶曾經說過:「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但要怎麼存得住、存得有效率?「目標」存錢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什麼是目標存錢法?就是要立下明確的「目標」,例如一直想去歐洲玩一趟,但需要十萬元大洋,那就把這個夢想轉換成「目標」,開始往十萬元的存摺數字邁進。

為什麼訂定存錢目標這麼重要?因為有目標就有存錢的理由。這就像一個人要去旅行一樣,總要先想好目的地,然後才會開始計畫如何到達目的地、要玩哪些景點。沒有目標的存錢計畫容易半途而廢,就像沒有目的地的旅遊規畫一樣,經常難以成行。

第 5 件事:養成記帳的習慣「基金定期定額教母」蕭碧燕小時候家裡很窮,每到晚上,她的母親都會坐在家裡唯一的一張桌子前,不停地撥打著算盤,反覆算來算去,後來她才知道媽媽是在斤斤計較花費的每一分錢。

「是這樣每天記帳、結算、控制,才能用爸爸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十口。」學習媽媽的記帳好習慣,蕭碧燕自一九七八年上台北念大學,就開始天天記帳,至今不間斷。她的作法是有系統地將收入及支出分門別類,如收入分為薪資、獎金、其他(因當時有兼家教及兼課);支出則分為食、衣、住、行、育、樂、其他;因此,她能充分掌握並分配家中所有開銷及儲蓄。

蕭碧燕提到,她人生的幾個重大目標,包括全家人完善的保險、買房子、存退休金等一個個達成,靠的不是薪水有多優,外快有多少,而是母親留給她的「記帳」好習慣。

第 6 件事:賺多要存更多成大會計系教授王明隆的老家,在基隆從事布店生意,從小看著父母勤儉持家,因此他早認定,賺錢就是要存下來。「從我幼稚園的時候,爸媽就一天給我兩毛錢,一周總共可領一.四元,但是如果每天都不領,周日就會一次給我兩元!」父母「別急著吃掉棉花糖」的策略,竟讓王明隆從小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王明隆一直到了讀大學,雖然家中依然會提供零用錢,但他還是習慣存起來,同時也去打工增加收入。「暑假我會去工讀,學期當中也會在學校的游泳池當救生員,為了要省點錢,還去學校餐廳洗碗,因為那邊除了有工資領,吃飯更不用錢!」只要有賺錢或省錢的機會,他早已習慣「不放過」。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曾指出,大部分收入大幅增加的人,會穿得越來越體面,開的車越來越名貴,用餐地點越來越高級,旅遊方式越來越花錢,但這些人卻不是越來越富有。為什麼?因為賺多、花多,是一般人的「習慣」,卻絕對不是好習慣,賺多也要存多,這樣才會越來越有錢。

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就提到,存錢不能硬邦邦地以比率來做,舉例來說,月入三萬元可能可以存下二○%,但當月入六萬元時,不能只要求也存下二○%就好;也就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程度,不能跟著收入增加同比率拉高,「維持一般的生活品質,這樣賺的錢雖然只多三萬元、為原來的一倍,但存下來的錢卻可以多上好幾倍,例如原本存六千元,現在存三萬元,存錢的比率即為原來的五倍。」投資必知 做好功課 別不懂裝懂第 7件事:不懂的千萬不要碰電視名人于美人的理財經歷與轉折是這樣的,過去跟會、然後漫無目的地買股票,到現在只做定存,並開了一家經紀公司。為何過程會不斷調整?因為她體認到,「不懂不要碰」的硬道理。曾經投資基金失利的藝人曾國城,更是有感而發地表示:「不懂的事情真的不要隨便碰!」「不懂不要碰」是鐵的原則。不善打網球的人,會去找尋自己在行的運動;外出旅行,多半人會拿著旅遊書研究一番。但奇怪的是,碰上股票就不一樣,一般人不願下工夫,只想聽消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就曾說過:「天下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投資股票,卻不了解所買的上市公司。」問問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做這最糟糕的事情?

第 8 件事:投資,越簡單越好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智慧的人把複雜的事做簡單,愚蠢的人把簡單的事弄複雜。」「複雜局面,簡單投資」是投資人應該要把握的重點,而所謂的簡單,指的是投資工具簡單、投資策略簡單。凡事要求「抓重點」的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就點出,現在市場資訊不是不足、而是太多;正因為如此,造成投資人面對市場的變動,經常處於太恐慌與太興奮的情緒中。「過度解讀」的結果,就容易犯了「簡單複雜化」的毛病。

看看全球首富巴菲特是怎麼賺錢的。窩在偏遠的故鄉小鎮奧馬哈,房間裡只有幾樣東西:年報、報紙資料,以及電話。而巴菲特買股票的操作策略也是再簡單不過了:買「便宜貨」,然後持有,等到變貴時再賣掉。簡單的三步驟,卻成為最大的力量。

第 9 件事:養出聰明投資腦除了錢財方面的投資很重要之外,自我投資也不可或缺,「不要吝嗇花錢去學習,唯有學習才能讓自己升級轉型,才有更多的人力資本,未來也才有辦法從事附加價值更大的事業,像我每個月的購書費用,至少都是兩三千塊錢起跳!」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認為,買書與看雜誌都是重要的知識來源,透過一本書反覆咀嚼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才能增長功力。

而他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應該從經濟學開始,這樣才能讀得懂報章雜誌上的一些專業術語。「也許一般經濟學的教科書較難消化,那就找尋與自己對味的書籍,一定能找到,也一定要閱讀,有了經濟的底子之後,理財上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那就是專注。《股市大贏家》作者陳進郎,從門外漢到身價數億元的過程,是天天睡前花三到四個小時做功課、累計超過兩萬個小時的巨大力量,比起暢銷書《異數》(Outliers : The Story of Success)所提出的「一萬小時法則」、可達「超凡」境界,還要更上一層樓。

一般人恐難像陳進郎一樣對股市「迷戀」,但起碼的「練功」一定需要,這樣才能養出判斷力,也才能讓投資能力與時俱進,越活越有錢。就如怪老子蕭世斌的經歷,四十歲才開始理財,但因為扎實地把投資學、財務管理等枯燥的原文教科書狠K一遍,因此在五十歲時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無壓力地辭去工作。如今他常很自豪地說:「當我退休在巴黎左岸喝咖啡時,我的錢還很努力地幫我賺錢!」這就是用錢賺錢的本事,怎麼達成?讓腦袋清楚,對投資理財的事情胸有成竹。

第10 件事:越早開始越能享受複利威力王明隆在美國攻讀博士時,同時兼職專任教師,年收入將近兩百萬元,而從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他就規畫存退休金,並且也投資美國的共同基金,至今已快三十年!當然退休金已經攢足,他強調,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現在,王明隆建議年輕人盡早學投資,指數型基金(ETF)是不錯的選擇,操作既方便,手續費又低。

林建甫也建議他的學生,從大一起就開始買一張股票,不為了賺錢,而是要讓自己比別人早一步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學投資不見得可以讓你賺大錢,但至少能讓你看清楚很多事,避免踏入陷阱。」至於股票怎麼選?林建甫表示,挑每年配股配息多、相對穩當的大型龍頭股就對了。

30世代財力M型化

50.1%沒有第一桶金,一旦擁有,存第二個百萬元速度更快說明:採線上調查,對象為30至40歲的波仕特會員,回收有效樣本109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97% (調查期間:2013/07/09~07/15) 。

34.1%是月光族,56%每月存不到6000元Q1.每月薪水夠用嗎? 單位:%

入不敷出 15.7

打平 18.4

存3,000元及以下 11.0 存3,001-6,000元 10.9 存6,001-9,000元 7.4 存9,001-12,000元8.6 存12,001-15,000元 8.7 存15,001元以上 19.3 52.7%的人將獎金存起來,孝敬父母少Q2.額外獎金如何用?單位:%

存起來 52.7

投資(基金或股票) 33.0 犒賞自己(消費娛樂) 9.1

孝敬父母 5.2

50.1%的30世代還沒有第一個百萬元Q3.已經有第一個100萬元了嗎? 單位:%

有 49.9

沒有 50.1

46.3%的人純靠儲蓄存百萬Q4.如何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單位:%

儲蓄 46.3

儲蓄+投資股票 28.9

儲蓄+買基金 20.6

父母或長輩贈與 4.2 第一個百萬元平均花約6年時間達成Q5.存第一個100萬元花多久時間? 單位:%

1年左右 3.7

2年左右 7.9

3年左右 20.8

4年左右 13.4

5年左右 20.4

6年左右 7.0

7年左右 7.0

8年(含)以上 19.8 說明:若以月薪22K、平均月存1萬元計算,則約8年可存到第一個百萬元;若平均月存5,000元,則須16年,因此「8年(含)以上」的部分,計算時以12年[(8年+16年)/2]為基準,進而得出存第一個百萬元平均須花費5.67年。

有第一個百萬元的人,55.9%已有第二個百萬元Q6.第二個100萬元花多久達陣? 單位:%

1年左右 4.6

2年左右 9.7

3年左右 16.5

4年左右 8.1

5年左右 8.5

6年左右 3.9

7年左右 1.5

8年(含)以上 3.1

尚未有第二個100萬元 44.1 說明:同前計算方式,「8年(含)以上」以12年計,得出存第二個百萬元平均須花費3.93年。

逾兩成民眾認為存第一個百萬元遙遙無期Q7.尚未有第一個100萬元者,預期何時可存到? 單位:%

33歲以前 6.0

34-35歲 7.9

36-37歲 9.5

38-39歲 5.7

40歲過後 15.8

無法精準預估 33.5

遙遙無期 21.6

逾四成以縮衣節食拚百萬

Q8.尚未有第一個100萬元者,打算怎麼完成? 單位:%

減少開支 41.5

兼差 32.3

轉職高薪工作(包括到海外工作) 17.8

參加技能課程 3.4

到學校再進修 2.5

短期出國打工 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82

三十五歲前坐大位非懂不可的二十件事 專業只是低標 態度對了才能三級跳

2014-01-13  TWM  
 

 

企業選用中高階人才的年齡已比過去降低了五到十歲,越來越多的職場跳級生出現在你我身邊;從這些快速升遷的職場新族群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工作態度才是決定跳級的關鍵!

撰文‧李建興

「哼!你這毛頭小子憑什麼爬到我頭上,老子不幹了!」門一甩,「砰!」的一聲,剛和部門主管吵完架的Bill一走出會議室大門,立刻引來同事們的側目!儘管爭執後的怒氣讓臉色變得通紅,卻掩飾不了眉宇中的哀怨。他不懂,進入職場二十年,都四十五歲了,再怎麼說也是資歷深的老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為何到現在還是個「資深專員」,升官加薪總是輪不到自己?

剛開始幾年,看著「同梯的」一個個晉升,Bill只能默默地以「時運不濟」來麻痺自己。但漸漸地他發現,當上大官的年紀越來越小;甚至到最後,自己的頂頭上司竟然是足足小他十歲、自己帶出來的菜鳥!

因此Bill的消極慢慢變成了怨懟,他不自我檢討,沒想過迎頭趕上,倒是讓「憑什麼?」「不公平!」等字眼占據了內心。這次則是因為年終考核,年輕主管忍不住念了他一句:「你該好好想想,你到底是擁有二十年資歷的職場好手?還是二十個一年資歷的資深新手?」於是,一氣之下,Bill率性地炒掉自己的老闆。

跳級生越來越年輕

三十歲跳中階 不到五十歲坐大位倘若工作多年的你,也曾有過和Bill一樣的遭遇,看著比你資淺的同事爬到你頭上,也不停閃過同樣的念頭,搞不懂別人升官加薪的理由,那麼小心了,恐怕你未來的職涯只會越來越哀怨,因為將會有越來越多「職場跳級生」成為你的長官。

過去,較具規模與知名度的公司,協理以上的高階主管,年紀多半落在四十五至五十五歲;換言之,上班族至少得花二十年才能夠當家。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工作者,經由自身的努力,縮短坐上大位的年限。根據「一○四獵才顧問中心」的觀察,台灣企業的中堅分子逐漸以三十至四十五歲的青壯年為主,相較過去的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中高階主管的平均年齡下降五至十歲之多。

「一○四」等獵人頭公司統計甚至發現,各企業想要高薪挖角的中高階人才,以三十至三十五歲占比最高,達二九%;其次為三十六至四十歲,占了二四%;就連三十歲以下也有一七%。再以年薪角度來看,假設你是好咖,企業更願意付給三十至三十五歲的中高階人才一百萬到一二○萬元年薪,而三十五至四十歲,則有得到一五○萬到二百萬元年薪的機會;顯見名利雙收的跳級生,將逐漸成為職場主流。

其實,這波「職場跳級」的現象,還不只出現在中高階主管職,甚至連高階的執行長、總經理也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全球主管招聘機構 Spencer Stuart研究,二○○六年時,美國S&P 500大企業的執行長,平均年齡是五十四.七歲;到了一○年就降至五十二.九歲;而全球執行長平均年齡最輕的中國,甚至只有四十七歲。

然而,到底擁有什麼樣條件的工作者,才能成為下一位「跳級生」?「專業決定晉級,態度決定跳級!」獲得跨國人力資源公司Aon Hewitt頒發一三年「卓越最佳雇主」獎的中租迪和董事長陳鳳龍如是說。其實企業在拔擢員工時,業內的專業當然是必備的,但這就好像是聯考時的「低標」,是基本條件;而當專業水準相去不遠時,比的就是態度了。

另外,根據美國大學與雇主協會調查顯示,企業主最重視員工的七項普遍性工作能力依序為:人際相處、團隊合作、口語溝通、分析、電腦、書信溝通、領導;由此可見,在企業主的心中,人格特質比專業技能來得重要。

因此,如果你是職場好咖,恭喜你,你將比過去更有機會快速坐上大位;但倘若你只是渾渾噩噩、消極度日的上班族,可得注意,靠年資加薪升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有趣的是,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二十至三十五歲上班族所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七二.三%沒加薪者怪老闆,六九.九%的人認為自己的薪水被低估了,也有三四.六%的人認為加薪得靠自己努力;但弔詭的是,當被問到企業最在意的「態度」問題時,例如比別人早上班,比別人晚下班,事情做得比老鳥多等工作上遇到的情境,大多數人卻都有「被拗」的感覺;可見,想要升官加薪,時下的年輕人,恐得再加把勁!

見證過許多年紀輕輕就坐上大位的「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就指出,「除了工作技能和專業外,跳級生比別人強的,就是願意『吃虧』!」他表示,畢竟工作態度很難具體化,只能憑感覺,所以老闆通常對於「不計較」、願意傻傻付出的人,較容易肯定其態度。

對此,《今周刊》在走訪各界職場達人及人力資源專家後,把跳級生的「吃虧哲學」整理出「不和名分計較」、「不和老闆計較」、「不和任務計較」,以及「不和時間計較」等四大哲學。

跳級哲學一:學更多比領多少重要首先在「不與名分計較」方面,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溫金豐表示,年輕時不應在乎頭銜、薪水,要在乎的是工作內容真正學到什麼。

三十五歲就當上總經理的威朋科技總經理許禾杰,就印證了這樣的哲學。他在年輕時就當上一○四人力銀行廣告部專案經理,但為了拓展自己業務開發能力,於是毅然決然地離職,轉職到另一家公司從基層的業務專員做起,為的就是能夠「學更多」。在許禾杰的心中「明確的職涯和學習地圖」,遠比現階段領多少錢來得重要!

對此,溫金豐也語重心長地提醒許多老鳥,他認為,很多資深人員在同樣的工作上做了好幾年了,好不容易駕輕就熟,很不願意被調職,但偏偏這是老闆給的歷練機會;因此拒絕輪調,通常等於將跳級的機會往外推了!

跳級哲學二:即使被吼也要找出原因「而令人玩味的是,跳級的決定權往往在老闆身上,但大部分的上班族卻很愛與老闆計較!」溫金豐說。

二十七歲就當上大型綜藝節目製作人,現為《康熙來了》製作人的陳彥銘就回憶,當自己還是小執行製作時,常常被狂吼,甚至被「踹」!但每每面對上級看似無理的對待,他總是會先靜下心來想:「老闆生氣一定有他的道理!」就因為少了一分怨懟,多了一分檢討和理解,讓人稱「B2哥」的陳彥銘,無論在工作技能、應對進退的方法,甚至抗壓力,都比同年齡的人來得強。於是,在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拔擢接班人時,B2哥自是成了第一人選。

跳級哲學三:接到屎缺 當作是挑戰除了和老闆計較,「和任務計較」亦是犯了跳級的大忌。

而B2哥也呼應了這項說法:「通常老闆會把『屎缺』丟給最信任的人,因為他相信只有這個人解決得了!」所以跳級生接到燙手山芋時通常會想:「能被拗也是一種本事!」但與其一直想到底合不合理,倒不如先想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要求!

利眾公關顧問公司董事長嚴曉翠表示,有些人看起來傻傻地做,但心裡卻很聰明,覺得就算被人占便宜,但可以偷學工夫,了解別人如何制定計畫、如何寫報告、如何開會、如何管理客戶,這些都對職涯很有幫助。

跳級哲學四:不和時間計較 重視績效在個人意識強烈的職場上,許多上班族總認為提早上班、晚下班,以及假日加班都是「吃虧」;但許禾杰卻認為,這是沉澱自己,為工作做好準備的好時機,「因此,上班族不應和工作時間計較!」除了上下班時間,二十八歲就當上總經理的德事商務總經理林沛欣,也很勤快地參加被同事視為「很芭樂」(沒營養)的社交活動。她反而覺得,很多機會、訊息、人脈都是在意料之外的場合出現的,「有出席才會有出息!」「跳級生唯一要計較的就是自己的『績效』!」奧美公關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唐心慧認為,跳級生比一般生懂得「盤點自己」,在每個專案完成,或季度、年度終了時,都會檢討這一段期間的工作狀況,讓下一個工作更順利。其實,唐心慧自己從年輕到現在都會玩一個遊戲,也就是都會寄信給明年的自己,目的就是在今年為明年一整年訂下目標,明年的同一時間,回頭看看有沒有做到。

有趣的是,不僅失敗需要檢討,就連成功也需要檢視。中租迪和人資長鄭秀姿就表示,她看過的職場跳級生,每每在自己完成一件完美的專案後,都會謙遜地分析成功的原因,了解這是因為環境使然,還是因為自己能力強,這才能客觀地理出成功的模式!

總之,「吃虧就是占便宜」。下次當你看到一些傻傻付出、默默做事的同事,別再笑人家傻;畢竟,他很可能就是你的下一位頂頭上司喔!

處處計較 是職場晉升最大絆腳石《今周刊》年輕上班族職場大調查69.9%台灣年輕人覺得薪水被低估1.你的薪資和能力相比合理嗎? 單位:%

高估 1.8

低估10%以內 32.6

合理 28.3

低估11~20% 20.1 低估21~30% 9.6

低估31%以上 7.6

接到燙手山芋,近半上班族負面思考2.公司老是派你做棘手與困難的事,你的感覺是? 單位:%公司很器重我,給我磨練,日後讓我更有機會擔當重任51.4 老鳥在推卸責任,欺負菜鳥 21.1 公司在利用我,剝削我的勞力 20.3 時運不濟,入錯公司或選錯行 7.2 不到3成上班族認為加薪慢是自己的問題3.你認為薪資調整比同事慢,是什麼原因? 單位:%老闆沒有看到我的努力 45.4 是我自己不爭氣、不努力,不該怪別人 27.7 同事比較會討好主管 26.9 比別人早出晚歸,逾6成心理不平衡4.如果你比別人早上班,又比多數人晚下班,你會怎麼想?

只要比別人多努力一些,對公司做多一點貢獻,就值得 38.3

自己很苦命 34

同事不夠努力,未能戮力於工作,心中不平 27.7 註:本調查為《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於2013年12月13日~16日針對20~35歲上班族所做的調查,有效樣本數共867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33個百分點。

成功者想的和你不一樣!

職場跳級生20種必備特質職涯地圖怎麼拼?

1.還是職場菜鳥時,有工作機會降臨……跳級生:工作和挑股票一樣,要挑,最好挑能學到東西的潛力股!

一般生:當我是豬啊?工作就是要先搶先贏,薪水、頭銜比較重要!

2.開始工作以後,面對未來的職涯發展……跳級生:這與旅程一樣,各階段要去哪裡?該準備什麼?得想清楚!

一般生:未來如果料得準,我去當神好了!想那麼多?且看且走唄!

3.已經是老鳥了,忽然要調我到新職務……跳級生:一直做老梗的工作,會被定型,挑戰新的,戲路才會寬!

一般生:都給新人爽就好啦,屎缺就是要我先去扛,是怎樣?

4.終於升官了,對於未來的職位我心想……跳級生:以後責任更重了,趕快多學一點,否則下面不服會很糗!

一般生:YA!有人可使喚了,事情交給「細漢仔」(下屬)就好了!

燙手山芋怎麼接?

5.上級把同事眼中的「屎缺」丟給我……跳級生:能被拗也是一種本事,管他有多「屎」,我就做好給你看!

一般生:我能力好就應該要多做?好啊,給我升官加薪,我就閉嘴!

6.公司忽然公布了一個很嚴苛的新規定……跳級生:與其一直想合不合理,倒不如先想想看怎麼達到要求!

一般生:目標與規定通常是公司喊爽的,我就擺爛和老闆比氣長!

7.現有的工作模式已經沿用好幾年了……跳級生:工作方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動動腦搞不好有新發現!

一般生:我吃太飽閒著嗎?為什麼要變?上面怎麼教我,就怎麼做!

8.老闆或客戶的指令在結案前忽然變卦……跳級生:老闆(客戶)會改變一定有原因,先去了解並設法完成!

一般生:搞什麼?朝令夕改,「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不就是這樣嗎?

面對老闆怎麼辦?

9.老闆忽然問了一些我意料之外的問題……跳級生:人家《甄嬛傳》有教,在職場裡想贏,就得猜中老闆的心思!

一般生:這是整人遊戲,還是腦筋急轉彎?當我是吳宗憲,隨時可接話喔?

10.老闆忽然熱情地吆喝大家一起去吃飯……跳級生:和上司吃飯,有機會與老闆多聊聊彼此想法,何樂而不為?

一般生:只有抓耙仔才會想吃老闆的鴻門宴,這種飯不好消化!

11.老闆交辦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跳級生:弄清老闆真正目的,最好能多設想一點,免得任務「落漆」!

一般生:他敢隨口說說,我就敢隨手做做,還要我當算命的去猜啊?

12.老闆正在交辦事情或訓示時,我應該……跳級生:老闆會念表示他在意,皮繃緊一點記筆記,並隨時拿來看!

一般生:有強調的我就記下來,其餘就當我領薪水,聽老人講古!

績效成敗怎麼想?

13.專案完成或季度、年度終了時,我會……跳級生:好好盤點檢討這期間的各種狀況,以後才能越來越好!

一般生:趕下一個案子要緊!檢討這麼矯情的事,我沒辦法!

14.在檢視自己工作績效時,我會……跳級生:聽聽上司、同事、客戶,甚至下屬怎麼說,或許有新看法!

一般生:忠言逆耳這種老梗對我沒效,誰偉大到請別人批評自己?

15.專案或任務執行不順,甚至失敗時……跳級生:先檢討自己,再想想同樣大環境不好,人家怎麼贏我的?

一般生:這種時機不失敗才有鬼,不然主管你做得成,我頭給你!

16.任務或專案如期完成或執行順利……跳級生:分析一下成功的真正原因,搞不好下次沒那麼好運了!

一般生:廢話!當然是我能力強!我看老闆應該要辦桌請吃飯了!

上班生活怎麼過?

17.有理由(如跑業務)不進辦公室時……跳級生:還是盡可能進辦公室,畢竟很多事當面喬,比較有效率!

一般生:業績是在外面跑出來的,不是進去讓老闆點名點出來的!

18.遇到有社交場合要去參加時,我心想……跳級生:還是去看看吧!搞不好去了會發現一些好的機會和人脈!

一般生:有些公開活動很「芭樂」,能閃則閃,去了也哈啦不出什麼!

19.對於上班時間,我的理想情況是……跳級生:盡量提早上班,趁正式上工前,把一天的工作提前準備好!

一般生:責任制是公司說的,我不遲到,老闆都該謝謝我了!

20.休假忽然接到上司急電交辦任務……跳級生:公司可能真有十萬火急的事,被欽點代表我應變能力好!

一般生:真衰!我就知道假日接電話穩死的,下次要記得,千萬別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27

深入淺出,看懂移動醫療十件事兒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43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4 17:07 編輯

深入淺出,看懂移動醫療十件事兒



移動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2Guidance早前曾發布了2014年度移動醫療應用開發者經濟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末,在iOS和Android兩大平臺上,通過審核的移動醫療應用已達到100000種以上。在過去兩年時間內,移動醫療APP發展迅猛,已進入商業化階段。2013年,移動醫療APP的收入高達24億美元,Research2Guidance估計,到201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驚人的260億美元。

該報告指出,移動醫療應用開發者將有69%的收入來自於所提供的服務,這些服務通常與服務器的後端結構和醫務團隊(醫生、病人、醫療保健人員監控及咨詢)有關。這些應用的主要用戶群將是慢性病患者(31%)和對關註健康的普通人(28%)。


Research2Guidance的這份報告圖文並茂的解析了移動醫療應用的方方面面,下面,動脈網就帶著你,深入淺出的看懂移動醫療十件事兒——


哪類移動醫療應用最火?



·健身類 30.9%

·醫學資訊 16.6%

·健康管理 15.5%

·營養類 7.4%

·醫療管理 6.6%

·個人健康記錄(Personal health record) 2.6%

·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1%

·患者依從類 1.6%

·診斷類 1.4%

·提醒警示類 1.1%

·遠程會診與檢測 0.6%

·其他 13.6%


移動醫療應用賺錢能力哪家強?



·醫療服務類(如遠程咨詢) 29%

·付費下載24%

·售賣終端設備(如傳感器) 21%

·APP植入廣告17%

·APP內購買 5%

·電子商務(如藥品購買) 4%


移動醫療應用能做什麽?



·改善預後 46.2%

·提供預防及教育 43.4%

·控制醫療費用 42.8%

·改善醫患互動 42.6%

·提高患者自主性 37.3%

·為偏遠地區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28.7%

·提升疾病診療及用藥的數據質量 18.9%

·增強社會健康意識 14.6%


移動健康應用針對誰?



當下的移動醫療應用主要分為6大類,分別為:傳統的健康護理、醫療小助手、移動應用專家、連接器以及醫療和健身專家。有31%的開發者將慢性病患者作為目標用戶,用戶的具體構成如下:

·慢性病患者 31%

·關註健康/健身的人群 28%

·醫生 14%

·暫時生病者 8%

·醫院 7%

·其他 12%


移動健康應用開發團隊如何構成?


從2013年到2014年Q1季度,mHealth應用開發商平均發布了7款mHealth應用,有36%的應用已進入市場,而這些開發商大部分為中小型團隊,雇傭3-10人或11-100人的比例同為23%。


移動健康應用的下載量有多少?


在過去的一年里,移動醫療應用下載的整體情況看好。雖然大部分應用的下載次數低於5萬,但卻有5%的應用下載量超過50萬次。


移動應用開發者賺了多少錢?


報告顯示68%的移動應用開發者收入少於1萬美元,其中不乏完全無進賬的人群。17%的人介乎5-100萬美元,僅有5%的開發者收入超過了100美元。


iOS還是Android?



同樣是移動醫療開發者,為何收入相差懸殊?報告顯示,基於iOS平臺的應用更容易達成商業目標,收取豐厚回報。盡管Android有著令人羨慕的市場份額,但iOS才是實現收入的更好平臺。不論是百萬富翁,低收入者還是零收入者,都更傾向於iOS平臺。


移動醫療市場潛力幾何?



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總額為24.5億美元,預計將在2016年迎來井噴期,至2017年市場份額有望達到265億美元,其具體構成為:

·服務 69%

·終端 21%

·付費下載 5%

·電子商務 4%

·廣告 1%


未來五年移動醫療的障礙和動力



·解決方案成本:數據安全 vs 智能終端普及

·診療需求:數據標準化 vs 患者需求

·行業監管:政策空白 vs 以患者為中心的趨勢

·醫療服務:傳統模式 vs 技術創新(來自動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55

年終盤點:十件事 定義全球201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37

QQ圖片20141231160052

1 伊斯蘭國沖擊中東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在2014年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恐怖組織。其通過毀滅性的閃電戰占領了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北部。這重塑了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這一激進組織的征服威脅到了中東地區整個少數民族的存亡,使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並促使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幹預。

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本月表示,在伊拉克境內發動的一系列針對性空襲中,3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被炸死。

不過,另一名高級指揮官警告說,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也許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鏟除伊斯蘭國激進組織。

QQ圖片20141231160104

2 共和黨拿下美國參眾兩院

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自2006年以來首度贏得參議院多數席位,同時也保住了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

選舉結果顯示出美國選民對於民主黨和總統奧巴馬的不滿,同時也顯示出共和黨在兩年前總統大選敗北後的努力。重掌美國參眾兩院燃起了共和黨2016年入主白宮的希望。

QQ圖片20141231160121

3 美國經濟複蘇

美國經濟在2014年開始複蘇。今年新增就業人數創下了上世紀90年代晚期以來新高。汽車銷量創下歷史記錄。盡管工資上漲並未增速,而房地產市場開始放緩,經濟依然複蘇。

今年1-11月,美國新增工作崗位270萬個,今年有望創下1999年以來新高。失業率在11月跌至5.8%,低於去年同期的7%。

現在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工資增速能否加快。工資增長的乏力是許多人對經濟不滿的原因。在產出、招聘和公司利潤上,美國經濟今年都表現出色。

QQ圖片20141231160137

4 頁巖油繁榮  油價下跌

今年下半年,石油價格下跌近50%,美國頁巖油擾亂了全球石油市場。供應不斷增加而全球原油需求則在放緩,這導致了油價的下跌。

今年年初,美國三大油田日產量達到367萬桶。到年底,三大油田日產量達到469萬桶。美國頁巖油的繁榮給全球油市構成下行壓力。

OPEC代表在11月表示,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因OPEC不減產的決定,油價開始新一輪暴跌。

QQ圖片20141231160154

5 烏克蘭危機與歐美對俄制裁

普京吞並克里米亞後,烏克蘭戰火不斷。數千人喪生,其中包括馬航MH-17航班上的298人。

歐美對俄羅斯進行了金融、軍事和能源等領域的制裁。俄羅斯經濟隨後陷入蕭條。11月,俄羅斯經濟同比萎縮0.5%,陷入衰退。

QQ圖片20141231160206

6 埃博拉

致命病毒埃博拉今年走出非洲,開始在全球蔓延。歐洲、北美、南美均出現確診病例。美國的一名患者已經不治身亡。世衛組織警告稱,東亞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高盛稱埃博拉比禽流感、豬流感更讓人擔心,或令人們減少航空旅行和購物,成為影響經濟的風險因素。盡管目前埃博拉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但若局勢惡化,最糟可類比SARS對香港的影響。

QQ圖片20141231160239

7 巴以沖突

今年7月,以色列海軍在加沙地區登陸,摧毀了位於該地區一處長距離火箭彈發射裝置,巴以沖突加劇。今年,以色列加大了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對加沙地區的哈馬斯以及其他恐怖組織造成重大打擊,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死亡。

QQ圖片20141231160302

8 馬航航班失聯

馬航MH370航班於3月8日失聯。該航班原本計劃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前往中國北京。MH370航班由波音777-200機型執飛,該航班總共運載239人,包括227名乘客(2名嬰兒)及12名機組人員。航班的乘客來自於13個國家,其中包括154名中國乘客。

alibaba-ipo-wall-street-jack-ma

9 阿里巴巴上市

9月18日,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上市規模達到250億美元,創下歷史記錄。該股首日上市大漲38%至93.89美元。

QQ圖片20141231160321

10 大型亞洲經濟體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今年很可能無法達到7.5%的增長目標,而日本、印度和印尼等亞洲經濟體都面臨挑戰。

中國政府希望在給樓市降溫的同時,維持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政府一直十分謹慎,而中國的投資者則非常瘋狂。今年,A股上漲超過50%。

日本央行需要通過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幫助日本經濟複蘇。日本央行預計,日本經濟將在明年3月結束的財年中增長0.5%,不過,經濟增長將在此後加速。

印度和印尼兩國今年都選出了新的領導人。兩國推行的改革有望吸引投資。印度和印尼目前都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亞洲經濟體在2014年的年終,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66

看過來!盤點2016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2017年1月9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評選的“2016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正式揭曉。

縱觀過去的一年,中國銀行業整體平穩發展。本次入選10大熱門事件的主體既有關乎國家金融體系安全穩定的事件,如債轉股、投貸聯動、宏觀審慎MPA考核體系實施;也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熱點,例如扶貧與普惠金融、防範電信詐騙賬戶新規改革等。

放眼全球,人民幣加入SDR籃子,G20綠色金融等均入選2016年銀行業十大事件。此外,還包括郵儲銀行上市、資產管理公司股改收官以及民營銀行大量獲批。

NO.1:債轉股

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精神,通過推廣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債轉股等,多措並舉,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銀行業協會認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貫徹中央精神,落實監管部門要求,通過推廣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債轉股等,優化信貸結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強力支持。

NO.2:扶貧與普惠金融

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多部委發布關於金融精準扶貧系列文件,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積極推動扶貧攻堅取得實效。

銀行業協會認為,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頒布,確立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監管部門配套措施出臺,有利於提升金融扶貧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銀行業協調配合、持續發力,推動普惠民生、精準扶貧取得實效。

NO.3:人民幣入SDR籃子

2016年9月30日(華盛頓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納入人民幣的特別提款權(SDR)新貨幣籃子於10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第五種“入籃”貨幣,也是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聲明稱,這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斷上升的地位,有利於建立一個更強勁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新的SDR貨幣籃子包含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5種貨幣,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IMF每周計算SDR利率,並將於10月7日公布首次使用人民幣代表性利率,即3個月國債收益率計算的新SDR利率。

銀行業協會認為,人民幣納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里程碑,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和金融業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有利於助推我國銀行業,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NO.4:投貸聯動

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以“信貸投放”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更好實現風險和收益匹配,有效增加對科創企業的金融供給。

銀行業協會認為,投貸聯動試點落地,實現科創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的匹配,通過提供持續資金支持的融資模式, 提升對科創企業金融服務質效,同時,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和自身轉型發展。

NO.5:G20綠色金融

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題、發布《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執行《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信貸的發展邁上一個新起點,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銀行業協會認為,中國銀行業以G20為契機,持續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發揮全球示範作用,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信貸,邁上一個新起點,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也發揮了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穩定器和流動性中樞作用。

NO.6:央行宏觀審慎(MPA)考核

為強化宏觀審慎評估與微觀審慎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正式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發布,銀行業完成“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回頭看”。

銀行業協會認為,監管部門多項舉措加強宏觀審慎評估和微觀審慎監管,健全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治理架構、要素和體系,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規範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案件防控,持續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NO.7: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

國務院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多部門聯合出臺系列辦法,改善互聯網金融治理,防止監管套利,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包容有序發展。

銀行業協會認為,多部委聯手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網貸行業監管系列新規出臺,銀行業全面鋪開專項整治,有力規範了互聯網各類金融業態,有利於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包容有序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NO.8:郵儲上市,AMC股改收官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上市,東方、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革完滿收官,推動國有大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完善治理結構,提高國際化和市場化水平。

銀行業協會認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股改收官,標誌著我國國有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治理機制不斷完善、資本實力進一步壯大,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綜合化、國際化顯著提升,在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定和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NO.9:民營銀行獲批潮

16家民營銀行獲準籌建,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民間資本進入、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註入“金融活水”,中國信托登記公司成立,信托業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銀行業協會認為,銀行業擴大民間資本準入,有利於銀行業組織體系多元化發展,民營銀行發揮“鯰魚效應”,給我國銀行業註入新鮮活力,提升銀行業整體競爭力;中信登成立,搭建了中國信托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與服務平臺,將推動統一有效的信托市場逐步形成,進一步強化市場紀律和約束。

NO.10:預防電信詐騙賬戶新規

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Ⅰ類銀行賬戶”、“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到賬”等系列新規落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細化賬戶風險管理,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人民群眾資金安全。

銀行業協會認為,《通告》出臺,銀行賬戶支付安全系列新規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細化賬戶風險管理,通過更加紮實的措施,有效防範、精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體現了銀行業的社會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5

2016年野保領域十件大事: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上榜

2016年7月23日,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兩名自駕遊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造成1死1傷。這一事件被列入“2016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再次警示人們正確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

第一財經記者20日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2016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評出。入選大事參考了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的影響力和公眾關註程度。

十件大事包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審議通過;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大熊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中國禁止象牙貿易確定時間表;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迎來60周年;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形成;中國首次當選CITES公約締約方大會副主席國;亞洲賞鳥博覽會在中國首次舉辦;七部門聯合行動全國“清網”打擊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活動;我國首次同時放歸2只大熊貓;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引發高度關註。

2014年至今,“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評選活動每年舉辦一次。通過總結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當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進展,回顧引發全社會對自然保護高度關註的焦點事件,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促進中國自然保護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6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評選活動,由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中國綠色時報社聯合開展。

相關:

2016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

1.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審議通過

7月2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於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本次修訂由國家林業局、農業部提出,於2013年列入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同年啟動相關修訂工作。修訂期間,全國人大環資委、法工委會同國家林業局、農業部等有關部門,赴全國各地進行調研、組織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兩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7月2日表決通過。

與1988年出臺的原法相比,新法最大變化將“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保護方針調整為“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並著重圍繞“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三個方面,對法律條款進行修訂。新法新增棲息地、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搶救性遺傳資源、標識、野生動物廣告網絡交易等內容。

2.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大熊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在此次會議上獲審議通過。

會議指出,開展大熊貓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利於增強大熊貓、東北虎豹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推動整體保護、系統修複,實現種群穩定繁衍。要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公園建設和保護地體系完善,在統一規範管理、建立財政保障、明確產權歸屬、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3.中國禁止象牙貿易確定“時間表”

經國務院同意,3月20日,《國家林業局公告(2016年第3號)》宣布,從2016年3月20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我國臨時禁止進口《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生效前所獲的象牙及其制品、《公約》生效後所獲的非洲象牙雕刻品以及在非洲進行狩獵後獲得的狩獵紀念物象牙。象牙文物回流和科研教學、文化交流、公共展示、執法司法等非商業目的需要進口象牙及其制品的情況,不在此次臨時禁止進口範圍。

12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於發出《關於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點加工單位和定點銷售場所的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積極引導象牙雕刻技藝轉型,文化部門要引導象牙雕刻技藝傳承人和相關從業者轉型。

4.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迎來60周年

3月30日,“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暨自然保護區建立60周年紀念大會”舉辦;5月22日,國家林業局、環境保護部等七部門在京聯合召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暨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60周年大會。在貴陽、北京王府井等地,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鳥網等部門聯合舉辦“中國自然保護區60周年生態攝影比賽”,舉辦了“中國自然保護區60年攝影巡回展”,贏得社會廣泛關註。

截至2015年底,林業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229處,總面積達1.24億公頃,林業自然保護區數量、面積均占到全國80%以上,成為全國自然保護區的主體。

5.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形成

11月15日,國務院批準,建立由國家林業局牽頭、22個部門參加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旨在建立健全部門間聯動長效機制,多環節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執法監管。

國家林業局將會同成員單位,研究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重大問題和總體工作計劃,明確分工職責,從棲息地源頭到餐館飯店、交易市場、運輸路線、網絡及廣告等各個環節,形成齊抓共管、協同作戰的良好態勢,有效阻斷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鏈,堅決遏制破壞亂捕濫獵濫食野生動物和走私、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產品的違法犯罪勢頭。

6.中國首次當選《CITES公約》締約方大會副主席國

9月24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十七屆締約方大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開幕,中國首次當選《CITES公約》締約方大會副主席國。

本次會議是《公約》簽署43年來參加人數和議案規模最大的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的政府、200多個政府間和非政府組織的約3000名代表參加會議,討論由各締約方提交的近120項政策性議題,涵蓋瀕危野生動植物的貿易管制、立法、執法以及發展戰略、行政與財政等領域,並審議62項附錄修訂提案。

中國政府派出了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為團長,外交部、農業部、海關總署、國家林業局、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等部門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公約》管理機構組成的政府代表團參加會議。

9月26日,中國政府代表團舉行了“中國履約工作展覽”開幕式。

7.亞洲賞鳥博覽會在中國首次舉辦

11月12日,第七屆亞洲賞鳥博覽會和2016年全國暨湖北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啟動儀式同期在湖北京山揭幕。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7個省(區、市)的79個環保組織機構的愛鳥人士以及各級媒體記者1000多人雲集中國觀鳥之鄉,共賞珍稀鳥類,一品生態京山,分享觀鳥、野鳥保護和自然保育成果。

8.七部門聯合行動全國“清網”打擊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活動

10月1日,國家林業局召開電視電話會,對打擊亂捕濫獵濫食和非法經營候鳥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做出部署,宣布自2016年10月18日至11月30日,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保護候鳥等野生動物的“清網行動”。11月1日,國家林業局聯合網信、公安、交通運輸、工商、鐵路等七部門發出《關於嚴厲打擊亂捕濫獵濫食和非法經營候鳥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

11月-12月,國家林業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相關部門共派出六個督導組,前往重要的候鳥集群分布區、主要鳥類遷徙路線區域以及非法經營鳥類嚴重的地區,對各部門貫徹落實《通知》要求和會議精神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9.我國首次同時放歸2只大熊貓

10月,在四川雅安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培訓的大熊貓“華妍”“張夢”被放歸自然。在全球,這是首次嘗試同時放歸2只大熊貓。這也是迄今為止人工圈養放歸自然的第6和第7只大熊貓。此前,科研團隊對放歸自然成活的5只個體實施追蹤監測,定期回捕,目前情況良好。

2016年,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取得新進展,全國共繁育大熊貓40胎64只,成活54只(含境外),全國人工圈養種群總數達到464只,向維持種群高水平遺傳多樣性的目標繼續邁進。

到2016年底,先後分11批次對25只人工繁育的大熊貓進行野化培訓。其中,有11只被淘汰,7只被放歸野外,還有7只正在培訓。今後還將繼續擴大放歸自然的規模,促進野外大熊貓瀕危小種群的恢複和發展。

10.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引發高度關註

7月23日,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兩名自駕遊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造成1死1傷。

事件發生後,延慶區全力組織救治傷員,並責成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在第一時間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隨著時間推進,調查組認定該事件不屬於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受傷女遊客趙女士接受記者面對面采訪介紹情況,北京八達嶺老虎傷人事故完整視頻首度曝光,事件當事人表示將起訴動物園並申請提級管轄,事件每一步進展,無不引起公眾廣泛關註。

11月,當事人將八達嶺動物園起訴到延慶法庭,提出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共計154萬余元的訴訟請求。此次事件引發人們對人與動物關系的全方位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03

【打工正能量】見工十件事 邊樣老闆最buy?

1 : GS(14)@2016-02-17 09:39:06

見工見客時印象份被扣,無力挽回,到底做錯了甚麼?美國財經新聞網站 Business Insider在論壇 Quora中整合了最影響第一印象的十件事,再查看不同心理學報告,請教專家,看看這十件事是否真的能反映你的真實性格。1)握手的力度網民沒有錯,握手的力度可以看到對方有沒有自信:美國亞拉巴馬大學心理學系就有研究顯示,握手有力的人,大多都較外向,表達能力佳,不會太怕醜和神經質。研究報告:http://1.usa.gov/213zvbs2)守時遲到是死罪,要人等被認為你不尊重約定非常合理,但聖地牙哥大學的醫學報告就提出,不守時的人並不代表他不重視你,而是天生「第二種人」(Type B),他們只是對時間的概念跟其他人不一樣。但重要的約會,還是逼自己早到吧。研究報告:http://www-rohan.sdsu.edu/~jconte/abstract12.html3)看手機次數現在個個手機不離手,太耐沒有看手機很快就毒癮起,貝勒大學商學院一項研究發現,需要不斷看手機的人,情緒容易不穩,需要外來資訊平衡緊張情緒。研究報告:http://bit.ly/1WmhwcW4)有冇咬手指看到人家咬手指的痕跡,難免感覺不太良好,看上去好像不太整潔。以下這項研究反指,習慣咬手指的人,傾向是完美主義者,過份緊張難放鬆。研究報告:http://bit.ly/1QC4GmU5)你對侍應生的態度其實不只侍應生,還有清潔阿姐、保安哥哥等,連鎖餅店Panera Bread總裁Ron Shaich表示觀察對方如何對待服務人員可以直接看到其品格,他曾拒絕一名對旁邊抹桌子的服務生不禮物的應徵者。6)幾時開始問問題第一次見面,你會等多久才主動問問題?其中一名僱主認為,可以看出應徵者的主動性,能分出他是一個願意付出及真誠的人,抑或純粹是被動的「接收者」。7)自拍相這個年代,見工前偷看你的FB和IG很平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亦發表報告,當中受訪者都會從對方的自拍照下不同定論,當然都很主觀,所以只能說,放上網的要三思,或者為個人頁面加密吧。研究報告:http://dx.doi.org/10.1016/j.chb.2015.06.0328)眼神總是不確定,談話間應不應該直望對方。心理學家Adrian Furnham發佈的文章裏提到,回看着對方眼睛較多,時間較為長的人會比較上強勢、有自信和社交能力強。9)音樂品味
No music no life,火加歌就等於你,如來數據顯示,愛聽空靈、實驗性的音樂(reflective and complex)的人較開放,喜歡嘗試新事物,而聽快歌或主流音樂的人就外向愛運動。10)字跡寫字東歪西倒,讓人覺得很孩子氣,甚至懷疑你的語文水平,專業筆跡鑑定家Kathi McKnight說,概括來講,寫字大的人有社交手腕,字小的較為內向,傾右的人好感性,傾左的則自我中心。記者:馬朗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17/19493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