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居安思危」是廢話。居安的人不會思危,只想着怎樣乘勝追擊,贏一次不夠,要贏夠十次;賺一億不多,要賺夠十億。居安時候想着怎樣擴充規模、併購。居安的人覺得自己特別英明神武,掌握自己未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究竟什麼人會思危?只有居危的人才會思危。 2. 世上冇專家。最近讀到這故事︰去年十一月英女王為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新教學大樓揭幕,閒談中離不開海嘯這課題,英女王向經濟教授提問︰為什麼沒有人預見危機到臨?教授們支吾以對。預見不到金融海嘯也罷,全球股市由今年三月開始急速反彈,不消三個月,升幅五成至一倍,所有專家年初時不停唱淡,大談什麼大蕭條,雜誌封面是一九三○年代美國人排隊搵工,驚嚇人唔死。跌估唔到,升又估唔到, 專家早抖吧! 3. 信任是社會的重要契約,這契約在海嘯中完全崩潰。近年企管人大談什麼鏈——供應鏈、價值鏈;鏈的意思是一環扣一環,鏈上各人的利益緊扣在一起,代表參與者不能只顧自己,作決定時要顧及鏈上其他人。海嘯帶出的啟示之一是,大難臨頭,最關心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不自救就沒人救你。今日有人跟我商量什麼Partnership、策略性聯盟的話,我要警惕自己千萬要忍着不要大聲笑出來。
4. 水深火熱是最佳時機作出艱難決定。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日夜想着怎去開源,以為節流是消極行為——不如多花時間去計劃賺多點錢。海嘯中,開源無望,節流是唯一可掌握到的事情,企管人發現同事特別齊心,艱難的決定頓變得輕而易舉。 5. 恐慌可以傳染,特別在香港這資訊極速傳播的城市。我記得沙士最黑暗的一天是○三年四月一日,這一日早上傳聞香港成為疫埠,下午淘大花園有八十多名居民感染沙士,傍晚張國榮自殺;我沒受感染,不是張國榮迷,但我十分沮喪。對香港人來說,海嘯最黑暗的一日應該是滙豐跌至三十三元的那一日,我不持有滙豐股票,但我也想哭,也有想過將戶口轉去中銀。 6. 我不認識有人成功撈底,你呢?不停入貨,剛巧在最低價位也有入貨,我認為不算撈底。看通全局,忍手忍至低位出擊才算撈底。價格不斷下跌的時候,我們相信物理多於一切, 「底」是事後才能察覺到的一片神秘地。
7. 今次大難不死全憑運氣,要緊記不是次次如此好運。海嘯席捲全球,力度之大,覆蓋之廣,令全球政府不得不傾盡全力救市。原來全世界政府齊心去做一件事,速度和成效可以很快很大。政府帶頭出手救市,企業以正面態度附和,市民信心自然逐步提升。可是,假如不是跌得這麼慘痛,政府未必覺得有必要出這麼大的力度救市,效果可能遜色。我們其實是好運,幸好海嘯牽連這麼大這麼深,否則不堪設想。 8. 海嘯中,最困難的事情是提醒自己不可鬆懈,保持狀態,保存核心強勢,等市況復甦,可以第一時間搶閘。實情是在困難中我們六神無主,反應一是坐着不懂或不敢做事,或是做一些不該做的短視動作。海嘯真正贏家不是撈底者,因為根本沒多少人成功在絕地撈底,真正贏家是在海嘯中保持冷靜和守紀律的人,做了一連串正確的事,在復甦過程中突圍而出。
9. 未來這兩年不論是企業或個人,都會以較負責任的態度去做事和做人。三年這期限是我從觀察中得來的,大痛過後,深刻的教訓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中可保存三年,三年之後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又開始覺得自己英明神武。幸好海嘯的教訓太痛,未來兩年我們口中仍掛着海嘯這詞彙,但記着,我們的記憶只有三年。 10. 許多人在海嘯中失掉許多東西,包括金錢、工作、自信心,究竟我們仍擁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我的兒子四歲了,他不再幻想自己是指揮家,近日想做消防員。我的兒子不介意我在工作上犯了多少錯誤,他只想爸爸、媽媽與他一起去救人。我看過卡通片《Fireman Sam》十遍後,領略到火災是一定會發生,這不是問題所在,最緊要是火災發生後要走得夠快。另外學到的,是可以跟太太和兒子一起看第二十、三十遍《Fireman Sam》,這才是最重要。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