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是一剎那的花火:美國頁巖氣股票跌入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66

多年以來,美國頁巖革命都是政治家和投資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如今這個產業在金融領域的表現要令看多行業的人失望了。

下圖顯示,昨日,代表頁巖概念股的彭博頁巖氣指數正式跌入熊市區間。

1

這是投資者對美聯儲QE政策退出所作出的反應。10日和11日兩天,標普500指數累計跌幅超3%,道指跌超2%,頁巖氣概念股受累下跌。

行業基本面也令投資者面臨風險。Marathon Oil Corp.首席執行官Lee Tillman曾在9月3日表示,公司報告的頁巖油氣儲量數據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公司所稱的儲量有很大差異。很多公司的研究報告都提醒投資者,行業公司公開發布的預估儲量比他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備案文件更具投機性。

這種差異在美國頁巖產業相當盛行。鉆井公司發布數值更大的頁巖油氣潛在儲量數據,以便將采用水力壓裂法的頁巖繁榮概念股出售給投資者,並試圖說服立法者解禁長達39年的原油出口禁令。73家頁巖鉆井公司中,有62家提交給SEC的潛在儲藏數據要低於向公眾發布的同一類數據。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公布給大眾的預估值是提交給SEC預估值的13倍,Goodrich Petroleum Corp.則為19倍,Rice Energy Inc.更是高達27倍。

很多公司都使用自己的資源潛力的變量,通常不附帶解釋,不說明它的鉆井期有多長,也不公布成本是多少。彭博新聞社報道稱,資源潛力的平均預估值通常比上報給SEC的數據超出6.6倍。 

SEC要求鉆井公司提供年度報告,其中包括其油氣項目將產出多少原油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等,公司管理層必須證明其報告是準確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部分能源公司上報給SEC的石油儲量數據(藍色),以及面向投資者發布的儲量數據(黃色)

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1

一剎那的財富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03-12  NM
 
 

 

年輕的朋友可能未看過王家衞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電影中張學友飾演的「烏蠅」有一句說話:「寧願做一日英雄,都不想做一世烏蠅!」不做英雄,做華人首富又如何?上週,漢能薄膜發電(566)股價急升,週四更曾創下9.07港元的高位,市值超過3,700億港元(下同),漢能大股東李河君的財富那一刻曾短暫超越李嘉誠,成為一剎那的華人首富!尋夢,向股價更高處漫溯

漢能從事製造矽基薄膜太陽能光伏製造用設備及整套生產線,是太陽能環保產品行業。漢能股價在2014年初只有0.79元,到年尾升至2.81元,上升了兩倍半;至今年2月底,再升至4.52元,上升61%;到上週收6.8元,一週上升5成。如以2014年初起計,漢能股價一年多上升了超過七倍半,單是今年頭兩個多月就上升了一倍半。漢能的股價表現自然引來一輪「尋夢」熱潮,大家不是跟風買入漢能,就是在太陽能環保板塊中尋金,故亦使到部分太陽能企業,在上週有顯著升幅(見附表)。在太陽能企業中,嘗試找來一些熱門和媒體已推介的企業做分析,當中除信義光能(968)外,其他企業仍未公布2014年業績。在業績未公布前,可看到任何優劣?比較市盈率和股價表現,選了漢能及君陽太陽能(397)和大家分享。

軟泥上的企業,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市盈率方面,若以2013年為基準,漢能的市盈率較高;保利協鑫(3800)、君陽及卡姆丹克(712)甚至是虧損。若以2014年中期業績為基準,多間公司轉虧為盈外,卡姆丹克的市盈率是最高;漢能的市盈率雖回落至82倍,但以上週漢能的「正面盈利預告」公告計算,2014年的利潤,比2013年上升55%,應達32億元,漢能市盈率應是88倍。是否太高了?看看漢能的毛利率,2012年和2013年的有71%及81%,2014年中期還升至86%,好到難以形容;同期利潤率分別是48%、63%及54%,同樣太出色了!有趣的是,漢能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卻保持高位,2012年和2013年的應收賬周轉日數約500日和470日,2014年中期雖回落,但仍接近300日。有收入有錢賺,卻要一年或以上才收錢,原因是收入主要來自漢能的控股及其聯屬公司?漢能的商譽及無形資產也偏高,2014年中期總資產和淨資產約4至5成,但物業、廠房及設備卻偏低,2014年中期總資產和淨資產的2%。偏低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也能賺取豐厚的利潤率?只靠關連交易及無形資產也可享高市值?漢能唯一較令人釋懷的,是2014年中期負債對權益比率只有22%。漢能的「正面盈利預告」,也公告非關聯交易產生的下游業務收入取得重大突破,佔2014年總收入約35%以上,其他一切或有待今個月揭曉。在股價表現方面,君陽一週上升83%,較漢能的升幅更突出。以2014年中期業績衡量,君陽股價雖已大升,但市盈率仍僅是5倍。不過,翻開君陽的中期報告,就不難發現君陽收入只有2,300萬元,能扭轉2013年虧損並賺1億元,主要是靠約1.6億元的「持作買賣投資公平值變動產生之收益」。如果沒有這還未變現的收益,君陽2014年上半年應約有4,300萬元虧損。張學友的烏蠅帶給他生命中第一個電影獎項:「最佳男配角」,一剎那的光輝成了永恒的紀錄。然而,大家想自己的財富只一剎那,只是一個永恒的紀錄嗎?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 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81

蔡東豪:「是一剎那閃現人性。」

1 : GS(14)@2012-06-04 22:21:1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604/97240
「是一剎那閃現人性。」
程翔

《文匯報》前副總編程翔接受訪問,談到六四事件中《文匯報》「痛心疾首」的社評:「《文匯報》是有紀律的,社論開天窗這般大事不可能不經上頭拍板,張浚生批准這社論,是一剎那閃現人性。」
傳媒曾經是香港人景仰的職業,專欄作者林天悟記得:「遙遙回看八九六四,那年頭傳媒風骨錚錚,帶動六百萬香港人聲援學運,香港的記者拚命往北京天安門跑,大有不惜灑汗濺血的豪情。」
今日的香港傳媒,不是淪為政權的喉舌,便是成為富豪手中的玩具,傳媒工作者只能在有限的空間按信念而做事,其餘時間提醒自己只是一般打工仔。
香港市民不能夠期望傳媒擔當社會第四權的監察政府角色,只能等待偶爾出現的剎那人性。

蔡東豪
2 : GS(14)@2012-06-04 22:22:49

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 ... 8%A7%28%E5%9B%BE%29
下週一便是六四事件二十三週年,維園的燭光肯定會風雨不改地點亮。此際正是特區管治班底換屆的春夏之交,時代變革在即,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看來在未來五年、更大可能在未來十年,將會受到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到底是更加靠向一國,抑或堅持守住兩制的防線?觀乎近日接觸的記者反應,悲觀看法似乎佔大多數。

傳媒之所以稱為社會的第四權,在於發放的資訊經過篩選、核實,報導內容對群眾具有公信力,從而達到監察政府的職能。傳媒一旦淪為政權的喉舌,縱使仍然能夠經營,甚至悶聲發大財,但已難取信於民眾,逐漸受到唾棄,變成對社會可有可無的「建制派媒體」,就算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公信力早已淪喪。

傳媒風骨 歷歷在目

遙遙回看八九六四,那年頭傳媒風骨錚錚,帶動六百萬香港人(當時人口)聲援學運,香港的記者拚命往北京天安門跑,大有不惜灑汗濺血的豪情。當時,記者是備受社會尊崇的職業,那股熱情感動了許多年輕人立志入行,不少人如今已成為業界的中流砥柱。

上週六翻閱《信報》,看到《文匯報》前副總編輯程翔的訪問,內容免不了談及《文匯報》「痛心疾首」的社評。程翔明確地說,那是另一位副總編輯曾敏之出的點子,社長李子誦和總編輯金堯如支持,再經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拍板;他在訪問中強調:「《文匯報》是有紀律的,社論開天窗這般大事沒可能不經上頭(新華社)拍板,張浚生批准這社論,是一剎那閃現人性。」然而,廣場上血與汗迅速洗刷乾淨,經濟起飛,人性只是曇花一現,黨性壓倒一切。

常聽到資深傳媒人說,左派老文人都是腰板挺直,行事做人追求光明磊落,從不掩飾自己的愛國立場,而李子誦先生一生堅持「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隱」,贏得左中右業界的尊重。然而,時代在轉,李社長的十六字辦報真言,雖然為「中立報導」下了最有力批著,但是,誠如才子陶傑本月16日在報章專欄所言:「以國際新聞學標準,用這十六字來辦報紙,依然不合格」。

陶傑在文章裡說:「問題出在『有喜報喜,有善必揚』這八個字。政府有什麼『政績』,……若是事實,只須報導。譬如殖民地時代,東區走廊落成,海洋公園揭幕,不必理會是喜訊還是憂聞,報紙三兩百字報導,從不用頭版,更不必用一篇社論拍馬屁。但相反,政府政策出錯,報紙必將鞭伐,換言之,報紙的功能,不必代政府『報喜』與『揚善』,但政府有問題,都必須大幅重點報憂與伐惡」。

為民做事 政府本分

在此強調,筆者認同陶傑所言並無折損李社長之意,皆因傳媒的監察權力,源頭不是來自「中立」,而是來自對當權者的「鞭伐」。管治機關坐擁龐大的公共財產,掌握統治和分配資源的權利,香港政府還奉行高薪養廉政策(近年經常出現高薪養貪——貪薪金,也貪權),薪金福利名列世界前茅,特首薪酬高過美國統總奧巴馬;而香港人出名溫馴易管治,過去的遊行示威從未演變成暴動(未來則難說)。

在這樣有利的管治環境下,干實事只是公僕應盡的本分,做得好何須放大褒獎?惟回歸以來,政府施政失誤處處,追究問責亦是合理不過,何況政府從來不缺人脈和宣傳渠道,民辦的媒體若仍然甘心為當權者附和唱好,那就是等於放棄第四權。

因此,當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撰文交給傳媒刊登時,如何處理就成為報館的表態時刻。須知道,身為一個地方的候任首長,從他當選那一刻到任期完結為止,都不可能有「個人意見」,也談不上「言論自由」,因為其一言一行都與港人的福祉有關,否則曾蔭權接受富豪朋友「私人款待」,就不會掀起軒然大波了。

梁振英的文章由六份報章同日刊登,分別是《明報》、《晴報》、《新報》、《文匯》、《大公》、《商報》,內容質問立法會議員以拉布阻礙新政府改組,對市民有什麼好處?指市民對新政府有期望,應該讓新政府團隊齊整地在7月1日全體就任。

這篇「未來行政長官」稿件,被當成特稿或來論處,以「無添加」方式直接出街,報章版面成為官方通告的傳聲筒,許多行家均質疑是否妥當,為什麼不是當新聞去報導,然後加上學者議員的評論?關乎行政長官的看法,為什麼不是由政府新聞處公告?只給個別傳媒,抑或所有傳媒都收到?是不是屬於有稿費的「投稿」方式?為何選擇用這種方式發聲?期望喜歡指點傳媒的候任特首辦高人公開回答。

擴大班子 有責查明

行家談論得最多的「公信報」,該報號稱本港中文報章之中公信第一,但特首選舉期間,政界人士公開質疑它是「挺梁派」,縱使報社多次發表社論否認,但仍未能讓外界釋疑,如今又刊登一篇官樣文章,往後將更難「洗底」。

更大的爭議來自「公信報」翌日的社論:〈與其七一前為難梁振英不如七一後監察梁班子〉,調子跟梁營同出一轍,指立法會應先通過新政府改組議案,日後再觀察官員表現;標題上「為難」一詞是負面用語,有責難阻礙者、斥責阻礙無理之意。該篇社論在面書和討論區廣泛流傳,反應滿是痛心和失望,認為跟梁的文章互相呼應,報館內部亦有不同意見。

本欄曾經寫過,社論關乎報社的立場,下筆前必須由高層人員討論和擬定內容,再由特定人選執筆,絕不是個人意見欄目。如今立法會內各黨派尚且對新班子滿是疑竇,除了新增大量職位、涉及逾七千萬元公帑外,當中會否有政治酬庸?人選是否恰當?過去問責制令市民大失信心,政府推出前都大談先讓人選上任,然後再「聽其言、觀其行」,然後呢?

答案是,職位不斷增加,局長不行?就請團隊幫忙,團隊不行?就找顧問,顧問不行?再換……。七一後有沒有新管治班子都好,香港也不會變天,但改組成五司十四局後,肯定易請難送,面對一個不由人民授權的新政府,哪間傳媒充當抬轎者,都是等於斷送第四權的幫兇,何必呢!

痛心,是因為仍心存希望;正如六四的燭光不滅,代表人心不死,傳媒同業,請慎思之。
3 : GS(14)@2012-06-04 22:25:09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 ... 20603_55_844992.htm
司 徒 華 李 子 誦 無 法 見 證 六 四 平 反 程 翔 感 無 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