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應讓商業地產復甦 別總讓錢往住宅跑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11.shtml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嚴厲的政策將脫韁的野馬拉回來!」針對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常常語出驚人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如是評論。在他看來,過去幾年的房地產市場像匹脫韁的野馬,政府以看似不盡合理、十分嚴厲的政策試圖將其拉回到正常範圍。
「新國八條」出台以來,不少城市的樓市遭遇了成交冰點,成交價格也開始停滯不前,但對於市場後期走勢,業界仍然存在較大分歧。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SOHO中國總部對潘石屹進行了專訪,他強調,本輪調控是一次劇烈的洗牌,未來3年內將有50%的房企被 淘汰。而保障房建設能否及時跟進,則主要取決於其盈利模式。在商業地產方面,潘石屹表示,政府應該讓商業地產、股市復甦,吸納點資金過來,「不能總讓錢往 住宅市場跑」。
保障房擠壓商品房市場
NBD:中央下達了未來5年新建3600萬套保障房的任務,其中今年新增1000萬套,這樣的規模會不會對商品房市場帶來擠壓?
潘石屹:保障房規模擴大,會擠壓商品房市場的很多資金和人力。全國每年大約銷售700萬套房,現在光保障房一年就新增1000萬套,比商品房銷售規模還大,當然擠壓了很多市場。
另外,現在市場上的資金很充裕。去年商品房銷售額在5.25萬億元,前年銷售3萬億元,一共是8.25萬億元(據統計局數據,2009年商品房銷售額應為4.40萬億元)。我算了一下,這兩年花錢買地一共還不到3萬億元。除去建安成本和稅費等,還有相當大的資金量。
NBD:可去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就有2.9萬億元?
潘石屹:你說的2.9萬億元,有1萬億元是開發商的購地投入,另外接近2萬億元是其他行業的。前幾天有個開發商告訴我,他在中歐商學院的同學中,除了他本人看衰房地產,其他行業的老闆都看好房地產。
NBD:商品房市場這麼多的人和錢閒下來,會不會投向保障房,並推動保障房建設?
潘石屹:這要看盈利模式。以出售型為主的保障房(經適房、兩限房)有出口,即使售價跟成本有3%的差距,企業仍可回籠資金,就會願意去做。廉租房和公租 房是社會福利性質的很難盈利,以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可能補貼太多,企業的動力恐怕不足。我認為經適房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制度,值得在未來的保障房建設 中借鑑,最怕的就是一切都推倒重來。
房企的三條出路
NBD:您曾談到,在這輪調整中,將有50%的房地產企業在未來兩三年內被淘汰出局。這輪調控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跟以前的政策有什麼不同?
潘石屹:50%的房企出局,主要原因就是3600萬套保障房對市場的擠壓。我認為這次是一個劇烈的洗牌,未來3年之內(保障房建設規模最大的2011年~2013年)就會調整完。不像原來,市場每年淘汰10%~20%的開發商。
NBD:那麼剩下的50%企業,如何轉型才能度過這個關口?
潘石屹:房地產企業的轉型有3個方向:第一是走高端,跟保障房建設脫節,繼續建設商品房,包括高端住宅;第二是朝「岔路」上走,比如進軍旅遊地產、老年 地產等,另外現在醫院建設向民間放開了,可以去建醫院;第三就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配合政策要求,投入保障房建設。
商業地產不會調控
NBD:SOHO中國一直從事商業地產開發,您會不會擔心樓市調控會蔓延到商業地產?
潘石屹:商業地產不會受到調控影響。市場上那麼大的資金流動性,總要有個蓄水池。即使它流到商業地產,推高了商業地產的價格,也跟老百姓沒關係,因為投資商業地產的人都不是弱勢群體。
我認為政府應該讓商業地產、股市復甦,吸納點資金過來,不能總讓錢往住宅市場跑。
NBD:「限購令」擠出的那部分投資性資金,未來將流向哪些領域?
潘石屹:「限購令」從表面上看是個二套房的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把投資性需求降為零。我瞭解到,在北京的很多住宅項目中,有1/3是投資型需求,個別項目甚至不止這個比例。如果這些錢沒處去了,就有可能誘發通貨膨脹,我認為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3

別總說o2o藥丸,比如停車這塊蛋糕就還能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01/154474.shtml

導讀 : 停車難是城市有車一族的心病:找停車場難、找停車位難、排隊繳費難。當然,有痛點的地方必然有賣點,安信證券曾簡單推算,智能停車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停車難是城市有車一族的心病:找停車場難、找停車位難、排隊繳費難。當然,有痛點的地方必然有賣點,安信證券曾簡單推算,智能停車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這是一塊覆蓋著厚厚奶油的誘人蛋糕。相比於汽車的另外一個成熟入口——打車,停車還未形成寡頭局面,BAT也涉足尚淺,但互聯網停車大有可為的觀點已經被眾多創投人士接受。只是很遺憾,這個風口的大多數項目的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它們獲得大額融資,搶占市場份額。

停不下來

2016年春節剛過,互聯網停車搶到了開年的風頭。

兩則融資消息把人們的視線拉到了停車領域。一個是做停車設備的億車科技,宣布已獲得騰訊、泓錦文並購基金等8000 萬元 A 輪融資,而其在去年下半年剛剛推出了互聯網停車項目蜜蜂停車。另一個是停車場運營商“立方控股”發公告,稱已獲1.41億B輪融資,旗下互聯網共享停車應用“行唄”將在今年發力全國市場。

資本向來嗅覺靈敏。打車這條賽道已經被滴滴、Uber等巨頭們瓜分完畢,停車剛剛浮出水面,就引來眾多覓食者。

不得不說,停車的確有著入口潛質。一方面,相比於打車,停車同樣高頻、剛需,當然也渾身痛點,幾乎所有停車O2O的從業者都是停車難的“受害者”;另一方面,相比於本地生活類目里的餐飲店和電影院,停車場又是一個相對有限的資源。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機動車停車位約290萬個,基本車位缺口達到350萬個,全國車位缺口則超過5000萬個。根據這個缺口數據簡單推算,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已過萬億元。

於是,“熱心”的互聯網來了,通過智能設備和平臺戰略在給這個渾身痛點的停車行業提供解決方案,上百個停車應用在2014年前後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的功能涵蓋了實時查詢車位、預約車位、車位導航、不停車支付、預約汽車後服務等。

據中信建投發布的互聯網停車數據,全國停車App遠超100個,包括從閘口切入的ETCP、停簡單、無憂停車、停車寶;從地鎖切入的丁丁停車;從人工泊車切入的e代泊等等都已獲得了融資。

搶占入口

互聯網停車搶占入口的姿勢大多兩種:搶占資源——停車場和停車位,以及獲取用戶——車主。

從停車設備和停車系統入手是這些項目最為常見的做法。在他們的應用場景里,車輛進入停車場時攝像頭對車牌拍照識別,自動擡桿;車輛駛出時不需停車,拍照驗證後直接駛出,費用通過手機繳納。這是一個入口的入口,所有車輛都需要經閘道進出,包括ETCP、停簡單、無憂停車等都瞄準這個方向。

ETCP是智能停車領域拿錢最多的一家,成立時間較早,打法也最為兇悍,推行三免費:設備免費、維保免費、升級免費。這是土豪的玩法,耗資巨大,其創始人譚龍曾對i黑馬透露,ETCP每個月的支出將近4000萬元,其中一半投入到了停車場的設備和系統上面。而每一個停車場,ETCP需要投入10萬到20萬元不等,用於停車設備的更新。

ETCP燒錢的意圖明顯——搶占停車入口,做連接車主與停車場之間的平臺。而這個入口被限定在臨停停車場,以便盡可能多的獲取新用戶。

譚龍曾在停車場上栽過跟頭。起初市場人員沒有對停車場進行區分,納入了很多小區停車場。而這里忽視了一個問題,小區停車場流動性差,每天停車的都是固定住戶,白天出去,晚上回來,帶來不了新用戶。亟需獲取C端用戶的譚龍,最終決定放棄小區,把重心偏向流動性大的臨停停車場。

除了把錢砸向停車場,更多的人在尋找更輕的切入點。無憂停車幹脆主動避開與停車場合作,通過車主、停車場管理員,自行采集停車場動態數據。無憂停車創始人劉鵬先是用笨方法跑遍了全北京的停車場,確定了靜態位置,然後直接聯系保安和停車場管理員,通過他們每半個小時上報的數據,來掌握停車場實時情況,然後平臺給予這些人獎勵。盡管最終沒能繼續,但也是一種嘗試。

還有一種流行做法是借鑒了當下火熱的共享經濟概念。眾所周知,停車難的一大癥結是專用停車位比例過高,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興起,專用停車位像車一樣分享出去成為一種潮流做法。

獲得數千萬天使投資的丁丁停車是共享經濟的擁躉。它在小區免費為用戶安裝智能地鎖,然後連接車主手機,開啟共享車位功能,車主可以隨時管理自家停車位的空閑時間,獲得收益。而收益三方分成,物業公司得10%,平臺得30%,車主得60%。當然,私人停車位極為分散,市場推廣將會是一個嚴峻挑戰。

停車場之間甚至也開始借鑒。停車場存在潮汐現象,白天,寫字樓停車場爆滿;晚間,住宅停車場緊缺。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一個創新的做法是,白天將小區的停車場開放給附近寫字樓用戶,晚上則把寫字樓停車場開放給小區用戶。只不過,住宅和寫字樓往往相隔甚遠,這種做法只能解決部分的需求。

代客泊車則顯得更為另類和小眾,這是最為原始的點對點,直接搶用戶。車主把車和鑰匙交給代泊司機,由他們尋找停車位,需要使用時再讓他們開到指定地點,操心事少,但弊端也多。最大的問題是用戶信任度不高,被騙被盜或者出事故由誰承擔都是問題。

“目前總體來看停車市場,還是處於春秋的時代,還沒有到戰國,割裂比較嚴重,遠沒有出現寡頭效應。” 洪泰基金投資經理殷鵬判斷。這也是他沒有選擇投資停車O2O的原因。他的顧慮在於停車作為區域市場,項目大多側重於資源整合,難以構建起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我在北京能把項目做起來,在上海、成都就不見得有這個複制的優勢了。”

最終,他選擇觀望。

考驗運營

停車場或者私人停車位是這個市場的核心資源,各方對這塊資源的看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停車場的獨占性。簡而言之,當一個停車場接入了一家公司的系統和設備,理論上只能用其一家產品。

這是ETCP肯花高價對停車場進行免費改造升級的原因之一。ETCP與停車場之間簽有一定期限的限制條款,這個期限通常為5至10年。換句話而言,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停車場在這個期限內不能更換其它設備。

這看上去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但花高價拿下的停車場,卻未必能將停車場用戶高效率地轉化為線上平臺的用戶。

停開心創始人余建約有著切身體會,他曾花費將近1個月時間,在西直門地區的3個智能化停車場,對車主支付行為進行實地測試。結果並不喜人,其中一個試點停車場每天800輛車進出,通過手機支付的訂單只有80個。另外兩個停車場總共沒有超過10個訂單,而每天進出的車輛卻超過1000輛。這是停車場年月卡用戶比例過高所造成,大部分用戶不需要每次進行交易行為,只需要在固定時間一次性支付。“當一個停車場,年月卡用戶比例高達50%的時候,通過進出口支付獲取用戶的手段就會失效。”余建約說。

問題還不僅於此。目前車位供應方包括市政管理部門、開發商或者物業、個人,停車場或者停車位的所有者與運營者經常不是同一撥人。蘿蔔停車創始人肖遙就曾面臨這個難題。停車場的產權往往屬於開發商或物業公司,經營權可能承包給了個人或者管理公司,經營權有可能還會再次分包。由於產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的結果是,在商務談判時,或許負責經營的物業公司同意,最後卻遭到產權方(例如房地產開放商)的拒絕。

“這上面每個環節你都得照顧到,差一個都搞不定,產權的複雜不支持病毒式擴張。”如今,肖遙的蘿蔔停車項目已經宣告失敗,而他短期內也不再打算進入停車領域。

肖遙曾感嘆,“即使設備白送,一家停車場至少也得談半個月時間,才能拿下合作協議,極其考驗商務能力。”

而資源分散則是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以北京為例,備案的停車場6581個,而管理方超過了3000家,平均每個管理方旗下只有兩個停車場。這意味著停車O2O企業需要與停車場一家一家進行談判,速度緩慢。

“停車場資源的分散使得停車O2O已經進入市場為先的階段,技術的權重沒有像市場那麽高。”洪泰投資經理殷鵬說。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譚龍的認可,無論是停車設備還是智能地鎖,在市場上都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產品,而停車項目更多的是考驗資源整合和地面推廣能力。

在殷鵬看來,比較好的切入方法是跟大的B端進行合作,諸如與擁有諸如萬達、銀泰等連鎖商場、醫院或酒店停車場等優質資源的B端合作,可以迅速把市場占有率做起來。只是目前,他尚未看到。

錢從何處來?

盡管投資兇猛,但不得不承認,各方在盈利模式上還沒有共識。

停車場在這場風口中掌握主動權,平臺抽取傭金不是互聯網的姿勢,包括已經在全國拿下1800多家停車場的ETCP在停車費方面依然免收傭金。“目前免費,但不代表一直免費”譚龍對i黑馬表示,停車場收傭金也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ETCP作為最大的參與者,投入重金,提供了大量免費設備,而他對盈利模式的闡述沒有清晰的方向。

一個主流的觀點是以停車為入口,切入汽車後市場,比如汽車保養、洗車、保險、二手車等業務,甚至為商鋪導流。這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至少在目前,還沒有人跑通。“所謂的因掌控車主流量入口,以泰山壓頂之勢切取5萬億汽車後市場的大蛋糕則屬於胡說八道。”停開心創始人余建約對這種說法感到不屑。在他看來,倒賣流量是靠譜的,但想由此切入汽車後市場,並不現實,“O2O需要深度整合供應鏈,不僅僅是配送鏈條。”

當下盈利模式的不明確似乎並不影響入局者燒錢發展,“京東起初也沒人看得懂,到現在也還一直虧錢,但不也成了嗎?”正暉資本合夥人褚京偉說。當下或許沒有人關心盈利模式的問題,只要獲得足夠的資源和用戶,似乎從來不用擔心資本。

 

標簽 O2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78

別總說O2O藥丸,比如停車這塊蛋糕就還能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3/155024.shtml

導讀 : 停車難是城市有車一族的心病:找停車場難、找停車位難、排隊繳費難。當然,有痛點的地方必然有賣點,安信證券曾簡單推算,智能停車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這是一塊覆蓋著厚厚奶油的誘人蛋糕。相比於汽車的另外一個成熟入口——打車,停車還未形成寡頭局面,BAT也涉足尚淺,但互聯網停車大有可為的觀點已經被眾多創投人士接受。只是很遺憾,這個風口的大多數項目的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它們獲得大額融資,搶占市場份額。

停不下來

2016年春節剛過,互聯網停車搶到了開年的風頭。

兩則融資消息把人們的視線拉到了停車領域。一個是做停車設備的億車科技,宣布已獲得騰訊、泓錦文並購基金等8000 萬元 A 輪融資,而其在去年下半年剛剛推出了互聯網停車項目蜜蜂停車。另一個是停車場運營商“立方控股”發公告,稱已獲1.41億B輪融資,旗下互聯網共享停車應用“行唄”將在今年發力全國市場。

資本向來嗅覺靈敏。打車這條賽道已經被滴滴、Uber等巨頭們瓜分完畢,停車剛剛浮出水面,就引來眾多覓食者。

不得不說,停車的確有著入口潛質。一方面,相比於打車,停車同樣高頻、剛需,當然也渾身痛點,幾乎所有停車O2O的從業者都是停車難的“受害者”;另一方面,相比於本地生活類目里的餐飲店和電影院,停車場又是一個相對有限的資源。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機動車停車位約290萬個,基本車位缺口達到350萬個,全國車位缺口則超過5000萬個。根據這個缺口數據簡單推算,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已過萬億元。

於是,“熱心”的互聯網來了,通過智能設備和平臺戰略在給這個渾身痛點的停車行業提供解決方案,上百個停車應用在2014年前後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的功能涵蓋了實時查詢車位、預約車位、車位導航、不停車支付、預約汽車後服務等。

QQ圖片20160403114858

表格由i黑馬整理,統計名單僅為已公布融資項目

根據中信建投發布的互聯網停車數據,全國停車App遠超100個,包括從閘口切入的ETCP、停簡單、無憂停車、停車寶;從地鎖切入的丁丁停車;從人工泊車切入的e代泊等等都已獲得了融資。

搶占入口

互聯網停車搶占入口的姿勢大多兩種:搶占資源——停車場和停車位,以及獲取用戶——車主。

從停車設備和停車系統入手是這些項目最為常見的做法。在他們的應用場景里,車輛進入停車場時攝像頭對車牌拍照識別,自動擡桿;車輛駛出時不需停車,拍照驗證後直接駛出,費用通過手機繳納。這是一個入口的入口,所有車輛都需要經閘道進出,包括ETCP、停簡單、無憂停車等都瞄準這個方向。

ETCP是智能停車領域拿錢最多的一家,成立時間較早,打法也最為兇悍,推行三免費:設備免費、維保免費、升級免費。這是土豪的玩法,耗資巨大,其創始人譚龍曾對i黑馬透露,ETCP每個月的支出將近4000萬元,其中一半投入到了停車場的設備和系統上面。而每一個停車場,ETCP需要投入10萬到20萬元不等,用於停車設備的更新。

ETCP燒錢的意圖明顯——搶占停車入口,做連接車主與停車場之間的平臺。而這個入口被限定在臨停停車場,以便盡可能多的獲取新用戶。

譚龍曾在停車場上栽過跟頭。起初市場人員沒有對停車場進行區分,納入了很多小區停車場。而這里忽視了一個問題,小區停車場流動性差,每天停車的都是固定住戶,白天出去,晚上回來,帶來不了新用戶。亟需獲取C端用戶的譚龍,最終決定放棄小區,把重心偏向流動性大的臨停停車場。

除了把錢砸向停車場,更多的人在尋找更輕的切入點。無憂停車幹脆主動避開與停車場合作,通過車主、停車場管理員,自行采集停車場動態數據。無憂停車創始人劉鵬先是用笨方法跑遍了全北京的停車場,確定了靜態位置,然後直接聯系保安和停車場管理員,通過他們每半個小時上報的數據,來掌握停車場實時情況,然後平臺給予這些人獎勵。盡管最終沒能繼續,但也是一種嘗試。

還有一種流行做法是借鑒了當下火熱的共享經濟概念。眾所周知,停車難的一大癥結是專用停車位比例過高,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興起,專用停車位像車一樣分享出去成為一種潮流做法。

獲得數千萬天使投資的丁丁停車是共享經濟的擁躉。它在小區免費為用戶安裝智能地鎖,然後連接車主手機,開啟共享車位功能,車主可以隨時管理自家停車位的空閑時間,獲得收益。而收益三方分成,物業公司得10%,平臺得30%,車主得60%。當然,私人停車位極為分散,市場推廣將會是一個嚴峻挑戰。

停車場之間甚至也開始借鑒。停車場存在潮汐現象,白天,寫字樓停車場爆滿;晚間,住宅停車場緊缺。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一個創新的做法是,白天將小區的停車場開放給附近寫字樓用戶,晚上則把寫字樓停車場開放給小區用戶。只不過,住宅和寫字樓往往相隔甚遠,這種做法只能解決部分的需求。

代客泊車則顯得更為另類和小眾,這是最為原始的點對點,直接搶用戶。車主把車和鑰匙交給代泊司機,由他們尋找停車位,需要使用時再讓他們開到指定地點,操心事少,但弊端也多。最大的問題是用戶信任度不高,被騙被盜或者出事故由誰承擔都是問題。

“目前總體來看停車市場,還是處於春秋的時代,還沒有到戰國,割裂比較嚴重,遠沒有出現寡頭效應。” 洪泰基金投資經理殷鵬判斷。這也是他沒有選擇投資停車O2O的原因。他的顧慮在於停車作為區域市場,項目大多側重於資源整合,難以構建起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我在北京能把項目做起來,在上海、成都就不見得有這個複制的優勢了。”

最終,他選擇觀望。

考驗運營

停車場或者私人停車位是這個市場的核心資源,各方對這塊資源的看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停車場的獨占性。簡而言之,當一個停車場接入了一家公司的系統和設備,理論上只能用其一家產品。

這是ETCP肯花高價對停車場進行免費改造升級的原因之一。ETCP與停車場之間簽有一定期限的限制條款,這個期限通常為5至10年。換句話而言,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停車場在這個期限內不能更換其它設備。

這看上去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但花高價拿下的停車場,卻未必能將停車場用戶高效率地轉化為線上平臺的用戶。

停開心創始人余建約有著切身體會,他曾花費將近1個月時間,在西直門地區的3個智能化停車場,對車主支付行為進行實地測試。結果並不喜人,其中一個試點停車場每天800輛車進出,通過手機支付的訂單只有80個。另外兩個停車場總共沒有超過10個訂單,而每天進出的車輛卻超過1000輛。這是停車場年月卡用戶比例過高所造成,大部分用戶不需要每次進行交易行為,只需要在固定時間一次性支付。“當一個停車場,年月卡用戶比例高達50%的時候,通過進出口支付獲取用戶的手段就會失效。”余建約說。

問題還不僅於此。目前車位供應方包括市政管理部門、開發商或者物業、個人,停車場或者停車位的所有者與運營者經常不是同一撥人。蘿蔔停車創始人肖遙就曾面臨這個難題。停車場的產權往往屬於開發商或物業公司,經營權可能承包給了個人或者管理公司,經營權有可能還會再次分包。由於產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的結果是,在商務談判時,或許負責經營的物業公司同意,最後卻遭到產權方(例如房地產開放商)的拒絕。

“這上面每個環節你都得照顧到,差一個都搞不定,產權的複雜不支持病毒式擴張。”如今,肖遙的蘿蔔停車項目已經宣告失敗,而他短期內也不再打算進入停車領域。

肖遙曾感嘆,“即使設備白送,一家停車場至少也得談半個月時間,才能拿下合作協議,極其考驗商務能力。”

而資源分散則是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以北京為例,備案的停車場6581個,而管理方超過了3000家,平均每個管理方旗下只有兩個停車場。這意味著停車O2O企業需要與停車場一家一家進行談判,速度緩慢。

“停車場資源的分散使得停車O2O已經進入市場為先的階段,技術的權重沒有像市場那麽高。”洪泰投資經理殷鵬說。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譚龍的認可,無論是停車設備還是智能地鎖,在市場上都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產品,而停車項目更多的是考驗資源整合和地面推廣能力。

在殷鵬看來,比較好的切入方法是跟大的B端進行合作,諸如與擁有諸如萬達、銀泰等連鎖商場、醫院或酒店停車場等優質資源的B端合作,可以迅速把市場占有率做起來。只是目前,他尚未看到。

錢從何處來?

盡管投資兇猛,但不得不承認,各方在盈利模式上還沒有共識。

停車場在這場風口中掌握主動權,平臺抽取傭金不是互聯網的姿勢,包括已經在全國拿下1800多家停車場的ETCP在停車費方面依然免收傭金。“目前免費,但不代表一直免費”譚龍對i黑馬表示,停車場收傭金也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ETCP作為最大的參與者,投入重金,提供了大量免費設備,而他對盈利模式的闡述沒有清晰的方向。

一個主流的觀點是以停車為入口,切入汽車後市場,比如汽車保養、洗車、保險、二手車等業務,甚至為商鋪導流。這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至少在目前,還沒有人跑通。“所謂的因掌控車主流量入口,以泰山壓頂之勢切取5萬億汽車後市場的大蛋糕則屬於胡說八道。”停開心創始人余建約對這種說法感到不屑。在他看來,倒賣流量是靠譜的,但想由此切入汽車後市場,並不現實,“O2O需要深度整合供應鏈,不僅僅是配送鏈條。”

當下盈利模式的不明確似乎並不影響入局者燒錢發展,“京東起初也沒人看得懂,到現在也還一直虧錢,但不也成了嗎?”正暉資本合夥人褚京偉說。當下或許沒有人關心盈利模式的問題,只要獲得足夠的資源和用戶,似乎從來不用擔心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310

滴滴投資人朱嘯虎:資本寒冬投資人都在休假 別總想搞把大的

從投資回報來講,滴滴出行是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創投投資的所有項目中,回報最高的一個。然而,近日,在南創幫828首屆全幫大會,知名天使投資人朱嘯虎做了名為“資本寒冬如何生存”的演講,刀刀見血。

他坦言,今年投資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夏天很多投資人都在休假,所以資本寒冬確實是名不虛傳。他同時提醒,“今天TS的毀約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錢才算數,創業者即使拿到錢,也千萬不要特別沖動一定要保持非常謹慎的花錢心態”。

以下為朱嘯虎演講實錄:

感謝南創幫,今天很高興來到南京,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資本市場對創業的看法,南京有很多很好的高校,也有很多的人才。在過去幾年,在互聯網上稍微出名的也只有途牛網,是非常可惜的。相對於蘇州、深圳,南京有非常好的資源和人才儲備,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在南京發掘更多的創業黑馬,打破南京的創業魔咒。

投資人都在休假,資本寒冬確實存在

最近幾個月,大家一直說是資本寒冬,今年投資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這個夏天,很多投資人都在休假,所以我覺得資本寒冬確實是名不虛傳的。

從數字上也可以看到,今年確實比去年慢了很多,基本上是去年投資速度的一半,尤其是天使期和A輪項目,比去年的速度要慢很多,這也是以後的常態。以前這樣的泡沫期是比較少的,三四年是一個周期,今年的速度和前年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點就是,去年的天使投資案例真的是太少。互聯網的一個特點就是,反饋周期很短,基本上六個月投進去以後,就知道這個項目行不行。越早期的項目風險越高,所以很多天使投資人之前受到了重創,現在都不敢出手了,因此造成了天使投資數字急劇下降。

去年,投資人見創業者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你的收入是多少,你的增長速度是多少,甚至有時候還不問你銷售收入,只問流水。因為大多數項目靠補貼和線下地推把這個交易單據輸送到平臺上來,只有流水。

今年,如果創業者見投資人,他根本不關心你的收入和流水,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毛利嗎?是正的還是負的?第二是,毛利扣除訂單履行成本以後的毛利,是正的還是負的。第三個問題是,你的獲客成本是多少,需要客戶交易多少次,才能覆蓋成本。

可以看出,今天投資人關心的是更務實的,更實在的問題,這是今年的現狀。

資本寒冬期要快速驗證商業模式,別總想搞把大的

創業資本泡沫期確實需要踩踩油門的,創業者也需要根據資本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節奏。資本寒冬期,必須踩剎車,把資本的損耗控制住。

正確的節奏應該是,天使階段是從0到1,要組建團隊,然後尋找商業模式;A輪階段要單點證明你的商業模式,你不要想著快速擴張,必須在一個城市,甚至在一個城市的某個區域,證明你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在B輪階段是要擴張城市,控制一個適度的規模,把握好節奏;到C輪以後,要擴張到二線以上的城市。

我們講,任何時候創業者最好保留一定的現金,在融資的時候才會更從容。今天見到投資人,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想拿到錢是不可能的,你必須保持一定現金在手上。

今天我們講商業的本質,到底什麽是本質?歸根到底就是怎麽賺錢。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而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是靠流量。像騰訊、微信、QQ自發帶來流量的,這種商業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要花錢去買流量的,但關鍵問題是花錢買的流量能不能留下來,能留下多少,這些人一個月能來幾次,如果把這些數字乘起來就是利潤,這個公式很簡單,能不能把公式算清楚是投資人需要考驗你的。

最近,還有一個偽命題是創業就要追求高大上的命題。我覺得,千萬不要給自己套上非常大的命題,你是早期的創業者,你沒有很多資源,你必須找一個非常小的切入點切進去,大的命題都是BAT做的,早期創業者沒有資源去做這些事情,你必須在大市場里找到一個很不起眼的點切進去,這才是你的機會,然後像一根針一樣深深的紮進去,這才能站得住腳。

花錢要謹慎,現在TS毀約率可能在30%以上

再次強調,在證明商業模式前,一定要嚴格控制成本,一定要保持手上的現金流,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錯誤的,我這里列了一些。前兩天看到一篇新聞報道,說一個創業者拿到了一個TS,就請團隊吃大餐,後來這個錢沒到帳,一下子就傻眼了。

創業者一定要保持非常謹慎的心態,拿到TS不代表一切,今天TS的毀約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錢才算數,即使拿到錢也千萬不要特別沖動,一定要保持非常謹慎的花錢心態。

過去十年,你可以看到,任何一個真正成功的創業公司融A輪都很困難的,為什麽能成功呢?就是他深刻認識到拿錢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們花錢很謹慎。

6個月用戶留存低於20%,很難做成10億美金以上互聯網平臺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只要拷貝美國的商業模式就可以了,現在,國內幾乎和美國的商業模式是同步的,所以要控制好把握好你的節奏,小規模地去試驗,證明這個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然後再逐步放大你的規模。

還有一點要強調,現在投資人非常關註用戶留存,特別是關註月留存,因為日留存是很容易造假的。投資人只關心長期月留存,次月留存,3個月留存,最好看到6個月留存。

6個月用戶留存低於20%,很難做成10億美金以上互聯網平臺,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而很多創業者都不知道這是核心指標。

而且用戶留存數據可以有很多很深刻的意義,不同的版本用戶留存曲線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改變一個運營策略,用戶的留存數據和留存曲線應該都有提升的,這是互聯網最好的優勢之所在。你新的版本,新的運營策略是否在正確的路上,它會給你很快的反饋。

先拼長板,再拼短板

這個和前面講的切入點基本上是一樣的,創業企業千萬不要想做很多事情,要專註在一個很小的事情上,做到精致,做到成功。

而且上線千萬不要追求完美,千萬不要等,可以看到很多創業者浪費了很多時間,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打磨一個產品,然後再上線,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不要閉門造車,而且不要相信用戶的訪談,只有上線以後從數據里面才能反映出,到底用戶想要什麽東西。

我們講創業者一定要先拼長板,再拼短板,要搶先獲得融資,把業務優勢轉化成融資優勢,關鍵是速度,不要過分糾結估值和金額,要充分發揮你團隊的長板,把長板發揮出來以後,走向正向循環以後,到B輪再補齊自己的短板。在早期,在A輪、在天使輪的時候必須充分發揮你團隊自己的優勢。

在中國,互聯網創業非常危險

最後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在中國,互聯網創業是非常危險的,即使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成功了,也並不代表一切,很有可能從另外一個你想不到的地方,有對手出來把你滅掉。

在美國,每個細節上都有一個公司活的很滋潤,中國都是一家通吃的。中國的互聯網創業一定要想清楚,你這個切入點,你這個商業模式在這個產業鏈里面是否可防禦。可以從幾個點來講:首先,你對流量是否有依賴性,如果有自發流量這個可以防禦,如果依靠其它平臺的流量,需要買流量的,是很難防禦的。第二,如果對客戶,對供應商有很強的控制力,這也是可防禦的。第三,戰場縱深也很重要,如果太淺也守不住,管理難度也很重要,你對管理的寬度也是一種競爭壁壘。

最後,我想強調一下,找到正確的投資人非常重要早期的天使投資和A輪投資人是幫你看方向的。今天任何新的商業模式都是沒有被證明過的,所以早期天使投資人真的是坐在副駕駛上幫你看方向,這也是早期投資的價值。希望能有機會跟更多的創業者交流,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62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6/166021.shtml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華映資本 華映資本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做獨角獸、生活方式型企業或是斑馬——都應該專註於創造最好的產品和公司。

獨角獸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那麽獨角獸公司也是一場“幻覺”嗎?Startups.co的專欄作者Emma McGowan撰文指出,盡管獨角獸美麗又性感,但是獨角獸公司“真實”與否,答案卻比想象中複雜。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30

眾所周知,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市值10億美金的公司。除了Uber、Airbnb、Facebook這些大名鼎鼎的企業,還有WeWord、Spotify、Stripe以及成百家你可能沒聽說過的公司,都躋身獨角獸公司名單。可是,這就意味著獨角獸公司的“真實性”了嗎?

答案未必。

首先,讓我們來聊聊公司如何獲得10億估值。給創業公司定估值有一些方法,但是更重要的則取決於投資人如何基於公司各項指標去判定其價值。這些指標包括用戶、收入、覆蓋率...你懂得。但是,大家都明白,多輪融資後企業估值會被炒高,這也是WhatsApp可以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以190億美金天價被收購的原因。

創業加速器UpRamp的執行董事Scott Brown說,“被貼上一個獨角獸的標簽,就如同被《人物》雜誌貼上一個性感的標簽”。“我們都知道,創業圈里的估值,藝術大於科學,而且很容易受到趨勢、流行或‘非理性繁榮’的影響。”因此,估值有時是“曖昧”的。

老實說,所謂“10億美金”這一節點也很武斷。誠然,這一數字意味著公司已經贏得了大筆融資以及投資人的信任。但是,公司並不會因為抵達某個數值而突然獲得魔力。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公司在尚未賺錢的情況下就被判定“值”超過10億美金。考慮到如上種種,我們必須問的是:

創業公司該把成為獨角獸視為目標嗎?

短期答案是:不要;長期的答案則更複雜。

當然,實現夢想是好事情,如果你的夢想是創建一家在某個時間點價值10億美金的公司,那麽就擼起袖子就加油吧!盡管這將會成為一場“struggle”,但是你實現了心之所向。在這里,我們並沒有要摧毀夢想的意思,畢竟夢想是很多創業者的驅動力。

“如果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和野心,誰願意經歷‘企業家生活方式’這種痛苦呢?”Undiscovered Ventures的創始人和首席投資官Donald McGowan說。“沒有人會因為渴望平庸而醒來,去克服每天的困難和挑戰。獨角獸是我們每天奮力拼搏的夢想,要去達成目標,並在這一過程中磨礪自己的品格、意誌和堅韌。沒有人會因為選擇投資自己而變得更糟。”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38

 

不過,需要警醒的是,獨角獸“迷思”也可能成為創業者的阻礙。當創業者不將註意力集中在打造一款偉大的產品、一個牛逼的團隊、真正去改變世界——如同那麽多創業公司聲稱的那樣——而是被閃閃發光的“B”所蒙蔽,那就太可惜了。

創業導師和營銷咨詢Stuart Clarke告訴Startups.co,“我很確定創業公司不應將目標定為成為獨角獸”。“這種想要成為獨角獸的目標(更像是困擾),不會為年輕的創業公司帶來任何幫助。價值10億美元的估值並不意味著你有一個好的產品,或者偉大的客戶服務,亦或是快樂的員工,甚至無法保證你能賺錢。”

當然,成為獨角獸會為公司帶來好處。第一:勝者為王;第二:給了別人高價買下你團隊的理由;第三:錢總是跟著錢走,高估值會幫助募集到更多融資。但是除此之外呢?獨角獸也會在有些時候帶來傷害,例如當你的增長開始下滑(例如Twitter),亦或是當一個更大的公司偷走你的商業模式時(比如Snapchat),麻煩會接踵而至。

“被貼上獨角標簽,確實可以幫助創業公司PR或招人,但是這些數值是對於風險投資者來說的,不意味一家公司的真實表現。”Scott Brown說,“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一些所謂的‘獨角獸’不如我們想象中性感。所以說,沒錯,獨角獸存在;但是是紙做的。”

 

取而代之,創業公司應該怎麽做?

當我6年前開始寫創業公司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談顛覆。每一家新公司都打算去顛覆市場,TechCrunch也用顛覆命名他們的年度活動。

然而,盡管路演都聽起來無比美麗,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夠真正做到顛覆。就像獨角獸會模糊創業者的視線一樣,“顛覆”的想法也是。創業者會傾向沈迷於這些概念,畢竟空想比實幹簡單。正確的姿勢是:極致地去工作,去創造那些真正為世界帶來價值的東西!

正如PLATO Intelligence聯合創始人Xavier Parkhouse-Parker所說,“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家創業公司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最大價值,創始人和團隊的工作就是找出最大價值。”“創業者應該經常捫心自問,現在做的事情對創始人、投資人、用戶、員工、社會來說是最大價值嗎?要知道,有時最大價值意味著最大估值,但並不總是這樣。

新目標1:生活方式型公司

有時,對於一個創始人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做一門能支付賬單的生意。“生活方式型創業公司”經常在VC圈被“嘲笑”,因為他們不會導致大規模的收購,或者永遠無法實現獨角獸。那麽,他們要做的是什麽呢?為創造他們的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對於大多數創始人的履歷來說,最好的創業成就是能夠獲得穩定現金流。”創業評論網站Vyteo的創始人Stephen Gibson解釋到,“如果你能夠通過你的服務每月收取訂閱費,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沒有多個VC背書和強大的團隊,我不會追尋一家獨角獸。不需要追尋天空里的每顆星星,你也能成功。”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45

新目標 2:斑馬型公司

另一種價值的評判方式可能會對社會有益、真正“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隨著非盈利模式的老舊,社會創業能力正不斷提高。考慮到這一點,4位創始人Jennifer Brandel、Mara Zepeda、AstridScholz和Aniyia Williams聯合發起一場“斑馬運動”,提出用一個完全不同的動物來命名創業者的夢想狀態——斑馬。他們在Medium上寫到,斑馬型公司是指那些“盈利並且能夠改善社會”的公司,而這兩件事正是大多數著名獨角獸所追求的。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301

 

他們寫到,“想想我們最具價值的機構——媒體、教育機構、醫療機構、政府以及第三方的非盈利機構和社會組織”,“獨角獸公司總想著要去顛覆他們、把舊有的夷為平地”。“然而,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去支持那些提供轉型方案的公司。基礎組織絕非偶然間被創立的,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建構底層架構,去撫育他們獲得新的成長。”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做獨角獸、生活方式型企業或是斑馬——都應該專註於創造最好的產品和公司。“如果你真想有一個顛覆性的產品或服務,那就用實際行動證明吧”!

原文| Is the Unicorn Startup a Myth?

媒體| startups.co

作者| Emma Mcgowan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