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必和必拓宣布剝離非核心資產 礦山兼並熱潮消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907

必和必拓宣布將剝離數十億美元非核心資產,全球最大礦業公司準備用激進的業務重組回歸核心業務。

龐大的業務拖累了必和必拓業績,該公司準備通過拋售資產,把註意力集中到其最大和最賺錢的資產項目上。

礦產業在經歷上前一個十年的瘋狂擴張期後開始收縮,當時中國等新興國家旺盛的需求,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必和必拓拋售的資產中,許多來自其當年收購南非Billiton獲得的業務。正是這筆收購帶來此後礦山業的收購潮,包括去年嘉能可收購超達(Xstrata)。

剝離資產後,必和必拓將業務收窄至煤炭、銅、石油和鐵礦石之上。

必和必拓聲明稱:“我們認為回歸核心業務,依然能獲得多元化優勢,同時獲得更強勁的現金流增長,和更高的投資回報。”

必和必拓此前已經出售了一些業務,其中包括2012年出售鉆石公司Dominion Diamonds,以及持有的其他在南非的礦業公司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1

上海家化謝文堅:未來3年關註兼並收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582.html

上海家化謝文堅:未來3年關註兼並收購

一財網 劉瓊 2015-12-16 19:19:00

雖然日化行業增速放緩,謝文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暫時不會調整上述目標,並將兼並收購作為未來3年上海家化的戰略重點。

15日上海家化(600315.SH)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後,繼續擔任上海家化新一屆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謝文堅,16日介紹了五年戰略規劃階段性成果及2016年公司發展規劃。

去年5月,上海家化公布了五年戰略規劃,目標是要到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中國日化市場份額排名從目前的第10位上升到前5位。

雖然日化行業增速放緩,謝文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暫時不會調整上述目標,並將兼並收購作為未來3年上海家化的戰略重點,同時,為應對中國正在進行中的實體零售渠道變革,在精細化管理傳統渠道的同時,將進一步拓展新渠道和渠道融合。

兼並與收購成未來重點

今日,謝文堅攜新一屆董事會成員與高管團隊亮相。相較上一屆董事會,記者註意到,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從9為變為7位,包括3名獨立董事,2名管理層(總經理謝文堅和董秘韓敏)以及2名大股東平安方面的代表。

對此,謝文堅表示,“為了進一步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更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公司對董事會與監事會人員結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外部董監事尤其是獨立董事的比例。”

去年5月,上海家化公布了五年戰略規劃,其核心戰略為:聚焦三大領域——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護理用品;打造四大核心競爭力——“中國文化的差異化體系”、“高效、快速的市場響應”、“完善的渠道覆蓋、有效的終端掌控”、以及“新經濟模式下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集中資源發展5+1核心品牌——超級品牌佰草集和六神、主力品牌高夫和美加凈、新興品牌啟初、差異化品牌家安。

雖然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家化共實現營業收入46.18億元,同比增長10.78%,實現凈利潤7.9億元,同比增長8.56%,但與2014年全年營業收入增長19.38%、凈利潤增長12.22%相比,速度相比有所放緩,謝文堅表示,“這與經濟形勢下滑與行業整體放緩相關,實際在細分市場上,佰草集、六神等持續保持份額第一,高夫、美加凈、啟初等份額持續快速增長。”

近年,家化一直在尋求外延式增長的機會,其計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中,20億通過外延式並購實現。謝文堅表示,尋求收購標的要與目前家化的業務或渠道形成互補,達到1+1>2的效果,“除了公司目前已經進入的護膚品、個人護理用品、嬰童護理用品外,還將進入的補缺品類(包括彩妝與口腔護理),以及延生市場領域(包括衣物護理、廚房清潔等 品類和家用美容儀器等),這些品類可以和家化的戰略相匹配,進一步提升家化在日化行業的市場地位及核心競爭力。”

2015年,上海家化和片仔癀合作設立子公司,進入到以前未涉及的口腔護理領域;同時出售天江藥業股權,在將資源回籠以便集中投入到主營業務中來的同時,為以後進一步的外延式收購兼並打下基礎。

“兼並收購是上海家化未來幾年關註的重點領域,”謝文堅表示,家化將加大在此領域的資源、人力方面的投入,目前尋找標的目標不僅在國內,也包括歐洲、亞洲其他國家等區域 。

未達目標的要約收購

今年11月,中國平安通過上海太富祥爾對上海家化發出要約,希望收購股份數量上限為2.0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1%,要約價格為40元/股,計劃耗資83.58億元;且本次要約為部分要約,不以終止上市為目的。

該要約收購從11月4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2月3日。在此之前,中國平安已通過平安人壽、惠盛實業合計持有上海家化27.87%的股份。他們希望通過本次收購,使持股比例上升至58.87%,以實現絕對控股。

不過,收購2.09億股的原計劃,一個月後的完成比例尚不足5%。12月7日,上海家化在上交所披露,上海太富祥爾向公司部分股東發起的要約收購已經期滿,最終申報股份總數僅1022.66萬股。由於此數量遠遠低於預期,上海太富祥爾將全部予以收購,交易預計耗資4.09億元。

對此,謝文堅表示,“要約收購雖未按預期目標達成,但表明了大股東平安對上海家化的支持,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投資者看好家化,所以不願以40元/股的要約價格出售。”他認為,雖然在發展中存在各種挑戰,但中國經濟轉型,更多地是要通過消費來驅動未來經濟的增長,而上百年歷史的家化有很多品牌、技術等方面的累積,在上述發展趨勢中存在優勢。

全渠道打通 抓住互聯網+機遇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中國實體零售渠道正發生巨大變革,這對於主要依賴百貨、賣場等實體渠道的上海家化是一大挑戰。以大賣場渠道為例,前十年都是以10%以上的平均速度發展,去年增速降至2.6%,而今年1-9月,同比下滑了10%。

談及2016年的發展規劃,謝文堅稱,重點工作之一是完善主流渠道的下沈,包括下沈至化妝品專營店、屈臣氏、母嬰店等渠道,實現精細化渠道管理。在拓展新渠道方面,上海家化副總經理兼佰草集事業部總經理黃震表示,2016年將會推動全渠道、全品牌新渠道發展,註重數據合作,註重後臺的響應速度和後臺配合的制度,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首先,有效地利用線上銷售的數據,實現線上線下數據的打通,充分挖掘數據的有效性,能夠提供為品牌發展有效的信息, 2015年上海家化已經做了重要的工作。黃震透露,在更深入整合線上線下數據化的管理方面,家化內部、外部已經立項,2016年在數據合作方面將是工作重點之一。

同時,家化與阿里等平臺方的合作不僅僅是將之作為銷售渠道,而是深入、全方位的,包括新品、數據、研發等方面,未來會繼續加強和這些平臺的戰略合作,提升在新渠道的掌控和營銷理念。

第三,家化作為傳統日化企業轉型,一大挑戰是電商綜合運營能力的提升,整個後臺系統從產品的研發、生產、供應鏈、物流系統的配套要全部跟上,以滿足電商線上銷售需求也是很大的挑戰。2015年家化已經研究縮短了整個從研發到生產、物流這樣的周期管理流程,明年將繼續優化以快速應對線上終端需求。

第四,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今年雙十一,家化嘗試了一次萬店同慶的線上線下活動,獲益匪淺,但目前這還只是特定時間點上的線上線下的融合,未來家化將嘗試去從信息系統、物流系統等方面建立一套常態化的線上線下融合系統,這將也是2016年重要的作方向。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87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處置僵屍企業要更多兼並重組 少破產清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45.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處置僵屍企業要更多兼並重組 少破產清算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12:39:00

一直以來產能過剩是一個常態,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國家都曾出現過,中國20世紀90年代有三次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大的隱患

3月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經濟峰會上,在主題為“去產能和去杠桿:邁過結構調整之檻”分論壇上,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表示,一直以來產能過剩是一個常態,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國家都曾出現過,中國20世紀90年代有三次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大的隱患。

在馮飛看來,這其中既有共性原因也有個性原因。共性原因表現是日本和美國產能過剩出現時期在經濟高增長時期,疊加外部巨大的危機,中國產能過剩也是經歷了前幾階段的高增長,疊加了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內外需求萎縮;此外,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職能,對企業和產業直接幹預太多,也是造成產能過剩的問題原因。個性原因表現為市場機制的發育不足,由於市場機制和公司治理結構發育不健全,導致企業決策不正確,市場機制缺陷和信息的不對稱。

為此,馮飛指出,在治理產能過剩需要標本兼治,既要去產能同時著眼於長效機制的建立。將政府和市場兩種作用兩種機制結合起來,很多問題都是由單一機制轉型升級而來的。

具體而言,馮飛指出,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化解產能問題:第一是發揮市場的矯正作用,通過市場機制的公平和優勝劣汰機制,讓不具有競爭力的產能出清,第二是監管調控,通過環保能效安全等五個標準加速產能退出,加大執法力度,第三是政府兜底,保證職工安置和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於處置僵屍企業的人員安置問題,馮飛表示,處置僵屍企業的風險之一是人員安置,不可避免是企業職工的下崗,中央政府設置了1000億元專項獎勵資金,可以通過轉崗、地方政府提供安置崗位等方式解決就業問題。

在處置僵屍企業方面,馮飛強調,更多是強調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最重要的是實行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業一策,涉及地方經濟轉型,特大型僵屍企業要有特定的解決辦法,確保去產能過剩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

對於僵屍企業的資產問題,馮飛表示,資產是最難處理的,實現債轉股不良資產的剝離中國政府進行了實踐,在上一輪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在四大國有銀行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這一輪資產處置問題的複雜性比上一輪更複雜,原因是資金來源更加複雜。

對這一輪僵屍企業的資產處置,馮飛表示,第一,要更加關註用市場化的辦法處置資產,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還是要考慮要債轉股的方式,發揮金融機構自主性,第二是實施不良資產的剝離,第三是利用法律手段破產手段,甚至清算方式解決。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96

專家:我國鋼鐵業將在2020~2025年大規模推進兼並重組

作為去產能的關鍵領域,鋼鐵行業的兼並重組引發強烈關註。

19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八十七期“經濟每月談”邀請了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兼行長李若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局副主任吳越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副會長遲京東權威專家共話“化解過剩產能的思路與出路”。

遲京東認為,今後鋼鐵業的發展將以兼並重組為主導方向,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盲目擴張。只有通過重組,才能夠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才能解決鋼鐵行業當前遇到的很多困難和問題。

遲京東否定了首鋼和河北鋼鐵合並的傳言,並指出,下一個國家推動的兼並重組對象將是鞍鋼和本鋼,到年底可能就會對外公布。不過,鞍鋼股份、本鋼板材20日晚間雙雙發布澄清公告稱,兩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對重組事項並不知情,同時兩家上市公司均表示,目前無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兼並重組,優化產業布局

日前,寶鋼股份的控股股東寶鋼集團和武鋼股份的控股股東武鋼集團的聯合重組方案已獲國務院國資委批複,並上報國務院。

遲京東表示,寶鋼與武鋼的兼並重組是鋼鐵產業兼並重組示範性的第一步,今後鋼鐵業的發展將以兼並重組為主導方向。

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於推進鋼鐵產業兼並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指導意見》。遲京東透露,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60%~70%的鋼產能要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里面。上述大集團將由3~4家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6~8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及專業化集團組成。

對於兼並重組的總目標,遲京東稱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今年到2018年,以去產能為主,同時要對下一步的兼並重組作出示範;二是2018年~2020年,圍繞兼並重組的政策進行完善;三是2020~2025年大規模推進兼並重組。

目前鋼鐵行業面臨著諸多問題,產業分散、同質化競爭嚴重、上下遊供需不平衡、高端產品仍有較大探索空間等都受到業內關註。

遲京東認為,國內的鋼消費開始進入下降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和消費環境變化,經濟增長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GDP、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在回落,這對鋼鐵的直接影響是單位GDP粗鋼消費強度在回落,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粗鋼消費強度在下降,直接導致對鋼的消費是下降的。

李若谷則認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比較嚴重,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標準低”。鋼材標準低,建築標準也比較低。鋼鐵行業產能分散的問題也相當嚴重,行業集中度低,產業布局分散,滋長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和個別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並帶來環保問題。

對此,李若谷建議,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就要提高標準。煉鋼標準要提高、鋼材建築標準要提高。隨著標準的提高,生產不了或者成本比較高的企業就會被淘汰。李若谷還主張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提高鋼結構在整個建築行業的百分比以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40%-50%。從“鋼混結構”變成“鋼結構”每平方米要貴200多元,國家可以用減稅或其他辦法免除建築企業的成本負擔以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

加強國際產能合作

化解過剩產能的另一條出路是國際產能合作。吳越濤表示,產能過剩是一個全球化的概念。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市場是一個統一的市場,供應和需求都是全球性的,產能的問題也不例外。全球性的概念說明產能過剩並不存在只有中國過剩的問題。

李若谷認為,國際產能的合作和國際產能的轉移是化解鋼鐵產能的一個有效方法。比如非洲、印尼等國家和地區有著非常廣闊的大市場,鋼鐵也有非常大的缺口,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對鋼鐵的需求量非常大。

吳越濤表示,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現在對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有利時機,原材料、建材價格很低,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去大力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表明,1億元的鐵路建設就能夠提供3千多噸鋼材的需求,如果把這塊蛋糕做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去產能起到好的效果。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也是希望和這些國家共贏挑戰、共同發展,可以積極走出去。

遲京東表示,中國的鋼鐵產能國際合作一定要回歸到企業、實體,搞國際產能合作是要賺錢的,是要有效益的,沒有效益的東西是政府援助,不叫走出去,鋼鐵企業今後無論搞什麽形式的產能合作,什麽形式的走出去,一定要以效益為中心。

記者了解到,許多鋼企已經開始“走出去”,布局國際產能合作。比如河鋼唐鋼通過控股德高公司,擁有了全球布局的營銷網絡,目前正在推進的並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項目,將有望實現河鋼集團向歐洲等發達地區深度布局的目標。

日前舉辦的第13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與東盟相關國家已簽下80 個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超過 50 億美元。該展會還舉辦國際產能合作對接會等活動,重點推動與鋼鐵、鐵路、電力、有色金屬、建材、工程機械等優勢產能相關的中國企業與東盟方現場對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96

兩部委發文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兼並重組

發改委網站11日消息,為加快食品行業發展,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支持大型企業做優做強,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建立海外原料和加工基地,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工業企業集團。鼓勵食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百年食品品牌,加強與大型電商品牌對接。

目標到2020年,食品工業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升,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

意見提出,支持大型企業做優做強,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建立海外原料和加工基地,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工業企業集團;引導中小型企業做優做精,鼓勵小型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形成大型骨幹企業支撐力強、中小型企業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格局。

要加快工業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食品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流通消費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開展食品制造智能工廠建設試點示範,提高智能化水平。支持骨幹食品企業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

意見還指出,要優化產品結構,開展食品健康功效評價,加快發展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發展養生保健食品,研究開發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並開展應用示範。

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鼓勵食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創新商業模式,加強與大型電商品牌對接,拓寬銷售渠道。推動中華老字號及地方老字號食品傳承升級,開發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68

國務院:加大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支持藥品生產企業兼並重組

據中國政府網9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幹意見》,提出加大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動落後企業退出,著力化解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等問題,支持藥品生產企業兼並重組,簡化集團內跨地區轉移產品上市許可的審批手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醫藥產業集中度。

意見要求,加強技術創新,實施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研發新藥及關鍵技術,提升藥物創新能力和質量療效。引導具有品牌、技術、特色資源和管理優勢的中小型企業以產業聯盟等多種方式做優做強。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促進形成一批臨床價值和質量水平高的品牌藥。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嚴格藥品上市審評審批。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將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加強藥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全文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幹意見

國辦發〔2017〕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藥品質量療效,規範藥品流通和使用行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經國務院同意,現就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有關政策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藥品質量療效,促進醫藥產業結構調整

(一)嚴格藥品上市審評審批。新藥審評突出臨床價值。仿制藥審評嚴格按照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進行。充實審評力量,加強對企業研發的指導,建立有效的與申請者事前溝通交流機制,加快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問題。優化藥品審評審批程序,對臨床急需的新藥和短缺藥品加快審評審批。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探索按罕見病、兒童、老年人、急(搶)救用藥及中醫藥(經典方)等分類審評審批,保障兒童、老年人等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用藥需求。對防治重大疾病所需專利藥品,必要時可依法實施強制許可。加強臨床試驗數據核查,嚴懲數據造假行為。全面公開藥品審評審批信息,強化社會監督。

(二)加快推進已上市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鼓勵藥品生產企業按相關指導原則主動選購參比制劑,合理選用評價方法,開展研究和評價。對需進口的參比制劑,加快進口審批,提高通關效率。對生物等效性試驗實行備案制管理,允許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社會辦檢驗檢測機構等依法開展一致性評價生物等效性試驗,實施辦法另行制定。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推動一致性評價工作任務按期完成。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並將其納入與原研藥可相互替代藥品目錄。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未超過3家的,優先采購和使用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加快按通用名制訂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盡快形成有利於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使用的激勵機制。

(三)有序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優先對批準上市的新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試行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鼓勵新藥研發,促進新產品、新技術和已有產能對接。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力爭早日在全國推開。

(四)加強藥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督促企業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如實記錄生產過程各項信息,確保數據真實、完整、準確、可追溯。加強對企業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並及時采取措施控制風險。企業對藥品原輔料變更、生產工藝調整等,應進行充分驗證。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加大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實施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研發新藥及關鍵技術,提升藥物創新能力和質量療效。推動落後企業退出,著力化解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等問題。支持藥品生產企業兼並重組,簡化集團內跨地區轉移產品上市許可的審批手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醫藥產業集中度。引導具有品牌、技術、特色資源和管理優勢的中小型企業以產業聯盟等多種方式做優做強。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促進形成一批臨床價值和質量水平高的品牌藥。

(六)保障藥品有效供應。衛生計生、工業和信息化、商務、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健全短缺藥品、低價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機制,建立完善短缺藥品信息采集、報送、分析、會商制度,動態掌握重點企業生產情況,統籌采取定點生產、藥品儲備、應急生產、協商調劑等措施確保藥品市場供應。采取註冊承諾、藥價談判、集中采購、醫保支付等綜合措施,推動實現專利藥品和已過專利期藥品在我國上市銷售價格不高於原產國或我國周邊可比價格,並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支持質量可靠、療效確切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規範使用。

二、整頓藥品流通秩序,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

(七)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轉型升級。打破醫藥產品市場分割、地方保護,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幹企業。整合藥品倉儲和運輸資源,實現多倉協同,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跨區域配送,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城鄉藥品流通網絡。鼓勵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專業化經營,推動部分企業向分銷配送模式轉型。鼓勵藥品流通企業批發零售一體化經營。推進零售藥店分級分類管理,提高零售連鎖率。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參與國際藥品采購和營銷網絡建設。

(八)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要率先推行“兩票制”,鼓勵其他地區實行“兩票制”,爭取到2018年在全國推開。藥品流通企業、醫療機構購銷藥品要建立信息完備的購銷記錄,做到票據、賬目、貨物、貨款相一致,隨貨同行單與藥品同行。企業銷售藥品應按規定開具發票和銷售憑證。積極推行藥品購銷票據管理規範化、電子化。

(九)完善藥品采購機制。落實藥品分類采購政策,按照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原則,科學設置評審因素,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在藥品集中采購中的參與度。鼓勵跨區域和專科醫院聯合采購。在全面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或已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的地區,允許公立醫院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聯合帶量、帶預算采購。完善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機制,逐步擴大談判品種範圍,做好與醫保等政策銜接。加強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規範化建設,完善藥品采購數據共享機制。

(十)加強藥品購銷合同管理。衛生計生、商務等部門要制定購銷合同範本,督促購銷雙方依法簽訂合同並嚴格履行。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保證藥品及時生產、配送,醫療機構等采購方要及時結算貨款。對違反合同約定,配送不及時影響臨床用藥或拒絕提供偏遠地區配送服務的企業,省級藥品采購機構應督促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取消中標資格,記入藥品采購不良記錄並向社會公布,公立醫院2年內不得采購其藥品。對違反合同約定,無正當理由不按期回款或變相延長貨款支付周期的醫療機構,衛生計生部門要及時糾正並予以通報批評,記入企事業單位信用記錄。將藥品按期回款情況作為公立醫院年度考核和院長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

(十一)整治藥品流通領域突出問題。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價格、稅務、工商管理、公安等部門要定期聯合開展專項檢查,嚴厲打擊租借證照、虛假交易、偽造記錄、非法渠道購銷藥品、商業賄賂、價格欺詐、價格壟斷以及偽造、虛開發票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懲處違法違規企業和醫療機構,嚴肅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對查實的違法違規行為,記入藥品采購不良記錄、企事業單位信用記錄和個人信用記錄並按規定公開,公立醫院2年內不得購入相關企業藥品;對累犯或情節較重的,依法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實施辦法另行制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醫藥代表的管理,建立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備案信息及時公開。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十二)強化價格信息監測。健全藥品價格監測體系,促進藥品市場價格信息透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牽頭啟動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建立統一的跨部門價格信息平臺,做好與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醫保支付審核平臺的互聯互通,加強與有關稅務數據的共享。對虛報原材料價格和藥品出廠價格的藥品生產企業,價格、食品藥品監管、稅務等部門要依法嚴肅查處,清繳應收稅款,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強化競爭不充分藥品的出廠(口岸)價格、實際購銷價格監測,對價格變動異常或與同品種價格差異過大的藥品,要及時研究分析,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

(十三)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以滿足群眾安全便捷用藥需求為中心,積極發揮“互聯網+藥品流通”在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信息公開、打破壟斷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引導“互聯網+藥品流通”規範發展,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新興業態。規範零售藥店互聯網零售服務,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現有信息系統,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等藥事服務。食品藥品監管、商務等部門要建立完善互聯網藥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監管。

三、規範醫療和用藥行為,改革調整利益驅動機制

(十四)促進合理用藥。優化調整基本藥物目錄。公立醫院要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國家衛生計生委要組織開展臨床用藥綜合評價工作,探索將評價結果作為藥品集中采購、制定臨床用藥指南的重要參考。擴大臨床路徑覆蓋面,2020年底前實現二級以上醫院全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醫療機構要將藥品采購使用情況作為院務公開的重要內容,每季度公開藥品價格、用量、藥占比等信息;落實處方點評、中醫藥辨證施治等規定,重點監控抗生素、輔助性藥品、營養性藥品的使用,對不合理用藥的處方醫生進行公示,並建立約談制度。嚴格對臨時采購藥品行為的管理。衛生計生部門要對醫療機構藥物合理使用情況進行考核排名,考核結果與院長評聘、績效工資核定等掛鉤,具體細則另行制定。

(十五)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統籌推進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到零售藥店購藥等改革,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推進醫藥分開。醫療機構應按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並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各級衛生計生等部門要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和量化區域醫藥費用增長幅度,並落實到醫療機構,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定期對各地醫藥費用控制情況進行排名,並向社會公布,主動接受監督。將醫藥費用控制情況與公立醫院財政補助、評先評優、績效工資核定、院長評聘等掛鉤,對達不到控費目標的醫院,暫停其等級評審準入、新增床位審批和大型設備配備等資格,視情況核減或取消資金補助、項目安排,並追究醫院院長相應的管理責任。

(十六)強化醫保規範行為和控制費用的作用。充分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醫藥費用的控制和監督制約作用,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探索建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管理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及時修訂醫保藥品目錄。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複合型付費方式,合理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由醫療機構收入變為成本,促使醫療機構主動規範醫療行為、降低運行成本。

(十七)積極發揮藥師作用。落實藥師權利和責任,充分發揮藥師在合理用藥方面的作用。各地在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時,對藥師開展的處方審核與調劑、臨床用藥指導、規範用藥等工作,要結合實際統籌考慮,探索合理補償途徑,並做好與醫保等政策的銜接。加強零售藥店藥師培訓,提升藥事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藥師法立法進程。探索藥師多點執業。合理規劃配置藥學人才資源,強化數字身份管理,加強藥師隊伍建設。

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改革涉及利益主體多,事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事關醫藥產業健康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投入更多精力抓好改革落實。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和配套細則,完善抓落實的機制和辦法,把責任壓實、要求提實、考核抓實,增強改革定力,積極穩妥推進,確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效。要及時評估總結工作進展,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體系。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國務院辦公廳

2017年1月24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45

今年央企兼並重組將加速,提升資本運行效率是難點

央企重組步伐在近兩年來明顯加快。國資委已明確,今年年內央企數量將減少到100家以內,企業集團層面的兼並重組將加速。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2017年國企改革有望進行較大規模的並購重組,並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分類改革等相結合。今年央企重組面臨的最大難點,在於如何通過重組提升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如何將重組與深化改革相結合,以及如何產生機制轉換與資源配置的協同效應。

如何實現“1+1>2”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此前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表示,推進改制上市,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一方面要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探索海外資產整合;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推動實施專業化重組,支持中央企業以優勢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為平臺,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等方式整合同質化業務。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企業兼並重組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金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央企重組仍將面臨的最大難點是如何通過重組提升國有資本運行效率。企業重組不是兩個企業資產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產生提高效率的效果。

“以前的央企重組整合是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內的重組,目前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規模擴大的同時,通過內部重組剝離低效無效資產。雖然各家企業均有主業,但當前大部分中央企業涉及的行業仍顯過寬,中央企業內部各附屬企業的效益和實力參差不齊。”張金鑫說。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此前國資委的媒體通氣會上,明確了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即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進重組,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進重組,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效率推進重組。

張喜武表示,中央企業重組整合,不是簡單地減少戶數,也不是單純地做大規模,而是為了行業產業的調整優化、轉型升級,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去年12月,戰略重組後的中國五礦集團,在整合融合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正式提出打造千億內部市場。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打造千億內部市場這樣的創新舉措,顯示了兩大世界500強企業的融合工作推進到實際操作層面。如果內部市場開拓有力,實現了“1+1>2”的效果,將為大型中央企業重組開辟整合融合的道路提供樣本。

推動國資向主業集中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日前表示,今年央企數量將被壓縮至100家以內,但這並不是最終目標,央企數量要根據“做強做優做大”的要求來確定。

李錦表示,2017年國企改革有望在規範中進行較大規模的並購重組,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與分類改革結合,有很多將會出現在央企與地方國企,或者央企與民企之間,2017年重組動作會比過去兩年都要大,也更加頻繁。

對於今年的央企重組思路,李錦認為,新一輪國企重組將會更加註重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同時扣住供給側改革的主線,清理退出一批國企,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淘汰落後產能,進而實現央企“瘦身健體”、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目標。

張金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只吃不吐”就無法形成國有資產的良性流動和國有資本的有效增值。但如何平穩有序地處置應戰略性退出的業務,既需要企業的操作經驗和智慧,也需要制度和輿論的配合,目前仍是制約中央企業重組效果的難題。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經濟結構調整、壓縮過剩產能和清退“僵屍企業”都將為央企間重組整合提供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推行也將進一步“點燃”央企間重組整合步伐。

根據國資委的部署,多家央企也提出了自己的重組思路。比如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表示,內部資源重組和對外聯合重組是國機集團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而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南航集團則提出重點推進業務整合。

李錦認為,許多大型央企在原有業務重疊、多級法人體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嚴重的主業重疊和關聯交易,當前結構調整就是要解決央企“過長”、“過寬”的問題,向主業集中才能做優做強。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儲糧與中儲棉、港中旅與國旅、中糧與中紡、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等5對10家中央企業完成重組整合,中國航發集團成立,國資委監管企業戶數減少到102家。此外專業化整合和企業內部重組也取得了新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76

工信部:今年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 重拳打擊“地條鋼”

3月1日,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發布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和2017年展望。對於2017年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工信部指出,2017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將更加強化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將“地條鋼”作為產能退出重中之重,堅決依法徹底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另外,2017年鋼材需求有望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以下為全文:

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和2017年展望

2016年,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各項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效果開始顯現,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鋼鐵行業運行走勢穩中趨好。全年粗鋼產量同比小幅上升,鋼材價格大幅上漲,鋼材出口略有下降,企業效益好轉。但產能過剩基本面沒有改變,價格上漲、效益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突出重點,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

一、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

(一)鋼鐵去產能超額完成年度任務。2016年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的開局之年,鋼鐵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化解粗鋼產能超過6500萬噸,超額完成2016年化解4500萬噸粗鋼產能的目標任務。

(二)生產消費量雙增長。2016年,全國粗鋼產量8.08億噸,同比上漲1.2%。國內粗鋼表觀消費7.10億噸,在連續兩年出現下降後止跌回升,同比上漲1.3%。鋼材(含重複材)產量11.38億噸,同比增長2.3%,增幅上漲1.7個百分點。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比重為49.6%,增加0.2個百分點。

(三)鋼材價格觸底回升。國內鋼材價格在連續多年下降後,2016年止跌回升。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56.37點上漲到99.51點,上漲43.14點,漲幅76.5%。從品種上看,板材漲幅大於長材,其中板材價格指數由56.79升至104.60點,漲幅84.2%;長材價格指數由56.92升至97.60點,漲幅71.5%。

(四)鋼鐵行業扭虧為盈。2016年隨著鋼鐵去產能工作的推進和市場需求的回升,鋼材價格震蕩上漲,鋼鐵行業實現扭虧為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萬億元,同比下降1.8%;累計盈利303.7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779.38億元,利潤增長超過1000億元。

(五)鋼材出口略有下降。2016年,受國內鋼材價格回升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鋼材出口下降。我國出口鋼材(坯)1.08億噸,同比下降3.5%;進口鋼材(坯)1350萬噸,同比增長3.2%;折合凈出口粗鋼9855萬噸,同比下降4.4%,占我國粗鋼總產量的12.2%。

(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5139億元,同比下降8.6%。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投資4161億元,同比下降93.6億元,下降2.2%;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978億元,下降28.4%。鋼鐵行業投資處於萎縮階段,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下降。

二、鋼鐵行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處於低位,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

2016年,寶鋼、武鋼重組成立了寶武集團,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扭轉了產業集中度連年下降的趨勢,CR10上升為35.9%,同比增加1.7%,CR4上升為21.7%,同比增加3.1%,但行業集中度依然較低,仍處於近十年來的低位水平。雖然鋼鐵去產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產能過剩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行業惡性競爭依然激烈。

(二)鋼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出口秩序有待規範

全球粗鋼需求增長乏力與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加劇了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複雜,鋼鐵國際貿易摩擦更加尖銳。同時,國內一些企業在普通鋼品種上加入微量合金,冒充合金鋼低價出口,擾亂了國際國內市場秩序。2016年各國對我發起雙反調查共117起,其中對鋼鐵49起,占比42%。我國鋼材出口難度增大,出口同比下降3.5%。預計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將遭遇更多困難。

(三)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鋼鐵行業利潤率偏低

2016年,焦炭和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焦炭價格綜合指數從年初的618點上漲到年末的1983點;鐵礦石價格止跌回升,2016年末,國產鐵精礦價格為606元/噸,進口鐵礦石粉礦到岸價格為78美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40%及88%。受此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利潤率僅為2.63%,是16個制造業子行業中利潤率最低的行業。

(四)“地條鋼”亂象嚴重,市場環境需進一步完善

“地條鋼”一直是鋼鐵行業的頑疾,嚴重擾亂鋼鐵市場環境。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各地暴露出大量的“地條鋼”企業,這些企業不但在產品的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存在不開發票偷稅漏稅、假冒優質企業產品、無證生產銷售等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嚴重擠壓合法合規企業生產經營的市場空間,亟待全面取締。

三、2017年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鋼鐵行業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抓住並利用好這個新變化,實現行業的脫困發展、轉型升級。

(一)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將持續加大

2017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將更加強化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突出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安全標準,將“地條鋼”作為產能退出重中之重,堅決依法徹底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中央、地方、社會、企業通力合作,重拳打擊“地條鋼”,確保2017年6月底前將其全面取締,規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秩序。

(二)有效供給水平將不斷提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促進鋼鐵行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不斷提升鋼鐵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有望在行業內得以進一步推廣;鋼結構建築應用將會加強;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電力等領域所需的關鍵品種產品將持續突破和產業化。

(三)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

寶鋼、武鋼的正式合並,為鋼鐵行業兼並重組起到了示範作用,寶武鋼鐵集團深度整合的經驗,將有利於完善企業實施兼並重組的政策環境。以提升質量品牌、整合區域資源為主要任務的減量化兼並重組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國家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鋼鐵產能會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產業集中度情況將會有所改觀。

(四)鋼材需求量將保持穩定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傳統制造業、房地產等行業對鋼材需求強度會有所下降,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用鋼需求會有所增長,總體來看,2017年鋼材需求有望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1

發改委:再啟動若幹鋼鐵行業重大兼並重組

5月12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堅定不移處置“僵屍企業”,以更加嚴格的標準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堅決清理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產能,更加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穩妥處置資產債務問題,大力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優化布局和轉型升級,探索建立化解和防範產能過剩、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等。

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質量、技術、能耗、水耗、安全等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和產業政策,依法依規提高相關標準,分別制訂更具體的實施方案。鋼鐵方面,嚴查400立方米及以下的煉鐵高爐(符合《鑄造用生鐵企業認定規範條件》的鑄造高爐除外)、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30噸及以下煉鋼電爐(高合金電弧爐除外)等落後產能。煤炭方面,加快退出長期停工停產的煤礦,安全保障程度低、風險大的煤礦,沒有條件增加安全投入、失去改造升級價值的小煤礦,以及違法違規和不達標的煤礦。

意見提出,鼓勵優勢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兼並重組力度,推動鋼鐵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再啟動若幹鋼鐵行業重大兼並重組,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加大鋼結構建築推廣應用,促進鋼鐵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出臺煤炭行業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鼓勵煤礦之間通過兼並重組、減量置換和產能指標交易等市場化方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積極培育和發展先進產能。鼓勵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以外的煤礦進行減量重組。加強跨地區去產能協作,引導產能向資源條件好、競爭能力強的地區和企業集中,實現產業布局優化。

要探索建立化解和防範產能過剩、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鋼鐵方面,繼續實施鋼鐵行業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政策,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方面,加快探索建立中長期合同制度、減量化生產制度、增減掛鉤減量置換指標交易制度、控制劣質煤生產流通和進口使用制度、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政府行業企業協同防範價格異常波動制度等長效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77

12部委共推煤企兼並重組 2020年形成多個億噸級煤企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205.html

Upload_1515335914616.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8年1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的目標為,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幹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咨詢中心工程師成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大量不符合國家安全、環保、質量和技術等要求的煤礦有序退出,進一步推進了煤炭產業結構合理優化。但煤炭行業仍然存在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較低、轉型升級相對緩慢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次發文旨在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生產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

去產能任務或提前完成

2017年煤炭去產能1.5億噸的目標任務已經於10月提前完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2017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已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隨著總量去產能目標的逐步實現,煤炭行業結構性去產能也在加快。

為進一步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意見》提出,要求通過兼並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遊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經濟活力得到增強,產業格局得到優化。

對此,《意見》明確提出幾大方向,包括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並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並重組和支持煤炭與鋼鐵等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並重組。

卓創資訊分析師崔玉娥認為,無論是煤電聯營、還是煤炭與煤化工之間的兼並重組,重點都在於增強產業鏈上下遊的關聯度。煤炭作為重要的原料,上下遊企業的兼並重組,有利於下遊企業控制成本,優化成本。

實際上,2017年,煤炭行業兼並重組大幕已經拉開。

國家層面,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宣布正式重組,成立國家能源集團,二者合並涉及資產超過1.8萬億元,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成功認為,“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大型央企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先後接收了國投、保利以及中鐵資源的煤炭資產,為央企煤炭資產優化樹立了典範。”

地方層面,山西7大省屬煤炭企業股權劃撥於省屬山西國投。對此,成功表示,這有利於省屬煤炭企業在資本市場投融資手段的多元化,也便於下一步省屬煤炭集團之間的兼並重組。

此外,成功還指出,甘肅能源化工集團在兼並重組浪潮中應運而生,該集團能夠降低省內煤炭企業過度競爭,也明確了下一步甘肅省煤炭行業的轉型方向。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也與國家電投集團開展相關合作。

“去年的這些案例為接下來煤炭行業的兼並重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成功說。

成功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是煤炭企業兼並重組的機遇期,從國家政策方面看,國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深化國企改革,煤炭行業是其中重點行業之一;從能源發展角度看,國家推進能源改革工作,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萎縮,與此同時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存在,煤炭行業亟待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從煤炭行業內部來看,一方面煤炭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主業不突出、輔業盈利能力差的問題’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煤炭生產布局不斷西移,東部煤炭企業面臨資源枯竭、人員轉移安置問題,這些因素都為煤炭行業‘十三五’期間的兼並重組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成功說。

建立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

《意見》提出,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他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實現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鼓勵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臺公司,通過資產移交等方式,對國有企業開辦煤礦業務進行整合。

對此,成功認為,這說明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平臺,在下一步煤炭行業兼並重組的工作中,仍然擔負著重要的任務。而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的整合事例也能為文件中提出的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臺公司提供參考。

《意見》還明確支持煤炭企業由單一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快專業化公司建設,推動煤炭產業邁向中高端。“這為煤炭企業下一步發展提供了一條輕資產運營轉型的新思路。”成功說。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意見》要求,實行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和主體企業名錄管理。鼓勵兼並重組主體名錄企業對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實施兼並重組。被列入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的則是對具有經濟、技術和管理等優勢的煤炭企業和大型火電企業,建立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

而哪些將被列入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根據《意見》,包括新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煤礦、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經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煤礦;項目違法建成投產的,須依法接受處罰並停止生產;凡生產高硫高灰劣質煤,經過洗選商品煤質量仍達不到《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標準的煤礦等。

根據《意見》要求,對不具備長期發展條件、列入兼並重組重點對象的煤炭企業實行審慎的信貸政策、實行審慎的關聯產業政策、強債券風險防範等。

成功表示,對於名錄管理的制訂,一方面能夠防範或降低金融機構對落後產能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誠實守信政策引導資金對優質產能的投入,利用市場手段推動煤炭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