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身分曖昧不明、軟硬體處於史前時代

2010-11-15 TWM




台灣最大BBS站PTT,可說全球網路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在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之際,笑傲撥接時代的BBS站台都已陸續淘汰,但PTT卻可坐擁一百五十萬名使用者,每日發表超過四萬篇文章,討論議題還經常會引起爭議。

撰文.黃智銘

五都選舉將近,全台灣最大的社群網站||PTT(批踢踢)近來也被掃到,教育部日前特別發文給台大,因言論內容太過政治性,要求檢討並管理PTT八卦版,一時之間引起PTT用戶的不滿,更引發網路界的軒然大波。

初創功能與概念遠勝臉書

其實教育部這次發文找錯對象了,PTT雖然掛在台大內部教育網路上,但台大對PTT並無管轄權!一紙公文不僅引起網友撻伐,更掀起PTT長久懸而未決的所有權矛盾,這個全台最大的本土社群網站的所有人到底是誰?PTT有可能走出校園成為台灣的臉書(facebook)嗎?

從法律上來看,PTT的所有權屬於創辦人台大資工系校友杜奕瑾。「台大和PTT是父子關係,但沒有從屬關係,現在的狀況是兒子想搬出去,但父親卻希望兒子留下來。」創辦人杜奕瑾無奈的說,PTT想獨立,台大卻加以「道德勸阻」,形成這個本土社群網站的尷尬現狀。

時 間回到一九九五年,網路風潮正在興起,當時就讀台大資工系二年級的杜奕瑾,在男八宿舍架設了PTT這個BBS站(電子布告欄)。與臉書一樣,PTT最早也 是讓學生交換校園情報的一個站台,但現在卻成為台灣最大的網路討論空間,也因為「出生地」在台大,所以才會被誤會PTT是台大的網站。

為了推動PTT獨立,杜奕瑾及當時的PTT新聞部長高嘉瑜,甚至設立「PTT協會」,希望推動PTT走出校園獨立,讓PTT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胎死腹中。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同樣也出身自校園的交大團隊,將無名小站以七億元賣給了雅虎奇摩,交大只拿到六千萬元的回饋金,讓無名團隊與交大都被外界嚴厲批評。為了怕招非議,台大校方要求PTT留在校園,形成所有權屬於杜奕瑾,管理權卻在台大社團手中的奇特現象。

其 次,台灣的網路創業精神並不如美國旺盛,其實如果拿臉書來跟PTT比較,很多功能與概念,甚至PTT走得比臉書更早更快,但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影響 力有限。高嘉瑜也坦承,因為站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也沒有積極去推動協會運作。杜奕瑾也說,PTT一直堅持「非商業化」,雖一直都有創投來接觸, 但都拒絕了。

雖然許多業界人士認為,PTT商業價值不低於無名小站,但網路創投業者appWorks的合夥人林之晨卻有另外的看法,林之晨也是屬於六年級中後段台大畢業的「PTT世代」一員,他認為PTT因為有介面、管理等兩大限制,所以外界對PTT的評價其實有高估之嫌。

因純文字介面限制發展

林 之晨表示,PTT至今仍是純文字介面,可說是網路界的「活化石」,和臉書的Web(網站)介面相比,BBS不能從事更多複雜的應用,所以先天上要跟其他對 手競爭就相當不利。另外,現在PTT只能進行社團式管理,學生都是幾年就畢業了,沒有一名真正的CEO經營PTT,很難替PTT做好一個永續運作的規畫, 所以現在從商業價值來看,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無法獨立運作,造成PTT長期以來不商、不公的奇特現象。若以國際上對這類會員網站估價方式計 算,假設PTT註冊的一五○萬名會員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活躍,以每名活躍會員一年約產生一.二美元的價值來計算,收益約六十萬美元,淨利約三十萬美元,若 給予二十倍本益比來計算,在創投眼中,PTT的價值可達新台幣二億元左右。

相對於從美國哈佛校園出發的社群網站臉書席捲全球,創辦人馬克朱 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累積了六十九億美元身價,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十五富豪。台灣本土最大的校園社群網站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仍在原地踏步,不僅身分處於曖 昧不明的狀態中,硬體、軟體都還處於「史前時代」,一個充滿潛力的網站錯過最好發展的黃金時刻,實在可惜!

批踢踢實業坊

成立時間:1995年9月

創辦人:杜奕瑾

註冊人數:150萬人

最大容納同時上線人數:15萬人每日平均發表文章:4萬篇

商業價值預估: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

分配看身分算公平--桑德爾的矛盾(二)

2013-01-07   TCW
 
 

 

資源是稀少的,我們能用的遠少於我們想要的,也正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資源才顯得稀少,因此「稀少」與「競爭」是無可逃避的現實。既然如此,人類對資源的競爭就一定要用某種方式決勝負。

不管分配方式是什麼,是價高者得、先到先得、武力解決,最後結果都是勝者有、敗者無。只是不同分配方式,會決定不同人成為勝者或敗者而已。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認為,市場用「價高者得」方式分配,人們只要出錢就可得到資源,他質疑這是否「公平」(桑德爾從頭到尾沒有定義公平,事實上,公平是個沒有明確定義的名詞)。

然而別種分配方式又何嘗「公平」?「先到先得」是出得起「時間」去排隊的人勝,出不起「時間」者敗;「武力解決」讓孔武有力者勝,體弱多病者敗;「論資排輩」讓資深大老勝,菜鳥新人敗。人類目前所有分配方式,都會產生勝者與敗者,若說依價格分配不公平,則任何分配方式都是不公平的。

桑德爾還質疑,多付錢就能得到更好產品服務是否公平?例如美國有個監獄讓囚犯多付錢以升級到較高級牢房,這對出不起錢的囚犯公平嗎?

但較高級牢房是稀少資源,不按價格分配並不代表它不用被分配。若不按價格分配,也許典獄長和某囚犯交情好,把高級牢房給他住,和典獄長沒私交的囚犯就只能住普通牢房,這是否「公平」?

而且,若「多付錢就能得到更好東西」不妥,那是否產品品質毫無差異、每人付一樣多錢、享受同質服務,才是理想世界?有人多付錢獲得更好服務,就是不公平,誰會想活在這種產品服務全一樣的世界?

此外,「分配」和「生產」有關,除了天上掉下的禮物,大多數物品都是人們提供的,如果分配方式無法讓提供者有好處,這種分配方式一定崩潰。

按價格分配,買者支付代價讓提供物品者獲得好處,才確保物品可持續提供。棒球賽門票按價分配,才有人想去蓋球場;書籍按價分配,才有大哲學家寫書提醒世人「錢買不到一切。」用別種分配方式,供應者沒有好處,就不會有人去提供物品,也不用談分配了。

日前桑德爾來台灣演講,某主持人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你去醫院就診,醫生說你是哈佛教授,要給你更好待遇,你是否接受?桑德爾遲疑一下,坦然回答他接受。

然而,因為「身分」和因為「出得起錢」而獲得更好待遇,有什麼不同呢?桑德爾可以接受因身分而得到更好待遇,為何不能接受出較多錢者得到更好待遇?這或許是他帶給人們另一個值得思辨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9

換個新身分 省話郭台強扯嗓轟政府

2013-06-24  TCW  
 

 

「新台幣應該要貶值到三十二元,出口才有競爭力!」「政府要利用外匯存底,協助台灣企業往外走。」正崴董事長郭台強日前在股東會後,罕見的對政府重炮喊話,說話的內容跟語氣,都與過去不同。原來,郭台強甫於五月二十四日接下電電公會理事長一職,為了表達會員的心聲,向政府喊話。

相較於大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是檯面上說話大聲的「大咖」,郭台強則扮演「話不多」角色,更少見他對政府的政策提出看法。如今肩負的職務不同,郭台強只好一反往常,要政府正視企業競爭力問題。

其實,正崴今年的情況不錯,遊戲機零組件將從下半年開始大量出貨,穿戴裝置目前已開始小量出貨,二○一四年出貨金額還將挑戰百億元,對整體營收貢獻度高達一成。法人預估,正崴今年獲利,有機會創自二○○七年來新高,賺回半個股本。好業績加上新身分,難怪郭台強講話多了自信,未來「郭氏兄弟」在電子業界的喊話分量,將包辦了一大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49

登頂心法 從四種身分,拆解他的經營哲學 最溫柔的狠角色 連狂傲賈伯斯都被他收服

2015-03-16  TWM
 
 

 

他不住豪宅,不愛美食,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幾乎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為的是脫離身為少數的恐懼,登上權力頂峰,改變世界!

撰文‧林宏達、何佩珊

三十年前,他只是美國南方小鎮船廠工人之子;三十年後,他是全球高科技產業之王。

他的一項決定,就能影響台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但直到今天,比起站在台前的賈伯斯,庫克更像是站在幕後的影武者,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比起賈伯斯,庫克更像一個謎。

他一人獨居,生活簡單,鮮少談論自己,他頻繁在全球媒體前曝光,卻少有報導能揭露他的內心世界。為了解開這個謎,本刊記者赴美國矽谷採訪,同時分析數十萬字和庫克有關的報導資料,最後看見的是,一位深諳謀略的企業戰士,他憑著執行力,一步步擊敗強敵,站上高峰。

自律!過著鋼鐵般的生活

每件事都要能控制,包括欲望故事,要從庫克的家開始說起。飛行十一小時後,三月七日,星期六早上九點,本刊記者來到了庫克位於加州舊金山Palo Alto市 Webster街上的家,他是七千億美元市值公司的執行長、身價一二五億美元,資料都說,庫克極度保護隱私,但是這裡門口沒有警衛、沒有隔開群眾的大片草坪,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買下左鄰右舍,保護隱私的作法相比,這棟小房子真是庫克的家嗎?

這棟房子門面不過二、三十公尺寬,離Palo Alto市中心的大街不遠,附近多是五、六十年歷史的老房子,從外觀判斷,二層樓高的房子,室內頂多六、七十坪,沒有車庫。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有些Google工程師,會到附近地價最貴的Atherton買房子,「那裡的房子,基地至少一英畝(一二二四坪) 起跳。」朋友說,庭院深深,外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動靜,比格局,這裡遠不如許多台灣大老闆的豪宅,注重隱私的庫克,怎麼會住在這裡?

就在我們猶疑之間,一輛BMW七系列的轎車緩緩駛來,庫克就從屋內走出,周末早上,庫克一身輕裝,手上拿著一套西裝,似乎準備去公司加班,過去和庫克有關的故事,開始一個個串聯起來!

這裡,就是他控制七千億美元蘋果帝國的起點。庫克要求他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要能控制,包括他自己的欲望。

他過著如鋼鐵般、紀律嚴格的生活,在矽谷,媒體經常報導庫克儉樸的生活: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在家裡一樓健身、準備工作,為了星期一的會議,他在星期五和部屬開一次會,星期天睡前再開一次會,推敲清楚每個行程的效益,每一分鐘都要精確控制。

庫克並不重視吃,他經常造訪Palo Alto麥克阿瑟餐廳,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一次,他的部屬半開玩笑地說:「我可以替庫克點菜。」他在這裡最常點的餐,就是一份沙拉,一份魚肉,唯一特殊的要求是「醬要分開放」,庫克承認「我都是這樣吃。」WholeFood店員告訴我們,庫克經常自己到街上的超市買沙拉,這裡,也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常造訪的店,連生日,他也只是一個人去洗車、逛超市,低調度過。

當地房仲告訴我們,他的房子,去年價值約二百多萬美元,庫克的鄰居,有史丹佛的外科醫生、美式足球選手,今年房價才升到三百多萬美元,價格還比不上台北市中心的一棟豪宅。

︽華爾街日報︾記者觀察,庫克從不透露個人生活,一個經典的故事是,蘋果推出iMove軟體時,賈伯斯要求高階主管們都拍一段生活錄影,賈伯斯拍了一段和孩子們的互動,硬體部門副總拍了一段在生日會上開的玩笑,只有庫克,拍的是小朋友在Polo Alto打工賺錢的故事,還是一點也沒透露生活細節。

當部屬:專挑賈伯斯不想做的事,成為他最好夥伴這棟房子的位置,其實正是庫克能升任蘋果執行長的原因之一。

一九九七年,庫克進入蘋果時,原本只是管理供應鏈的主管,在蘋果內部,這是近似「黑手」的工作,和賈伯斯重視的程式設計、工業設計相比,管理供應鏈既繁瑣又無趣,庫克的前一任,只做了幾個月,就被賈伯斯逼到離職。

庫克上任後,要求搬到賈伯斯辦公室旁邊工作,有任何問題,他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先知道賈伯斯的態度;庫克的家也是,這裡離賈伯斯家,走路只有十分鐘,就連買一杯咖啡,都可能會遇到賈伯斯,庫克的房子不大,不會因為房子比老闆的家還豪華,觸怒愛面子的賈伯斯。

無論他在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不會錯過每個星期一,賈伯斯最重視的主管會議,「他與CEO就像陰和陽,完全互補。」︽華爾街日報︾記者Yukari Iwatani Kan觀察,他與公司裡其他喜歡模仿賈伯斯的人不同,他專挑賈伯斯不想做、沒興趣做的事,讓賈伯斯少不了他。賈伯斯身邊雖然有設計天才、程式高手,但這些人都會瓜分賈伯斯的光芒,只有庫克,完全隱身幕後,和賈伯斯完全互補,最終成為賈伯斯最信任的人。

戰功!建立﹁牛奶哲學﹂

﹁追殺庫存的匈奴王﹂,改造蘋果供應鏈庫克替賈伯斯建立的第一個戰功,是成功降低蘋果的庫存,庫克經常告訴部屬他的﹁牛奶哲學﹂,「要把自己當成在酪農業發展。」庫克說,他極端痛恨庫存,「要喝一杯牛奶,最好的方法,是把剛擠出來的牛奶,直接送到桌上。」當時蘋果的生產系統效率低落,庫存堆積如山,庫克稱自己是「追殺庫存的匈奴王」,全面改造蘋果供應鏈。

當時,蘋果在亞洲的分公司,一年的庫存周轉率是二十五次,已經比過去一年七次到八次的水準大幅提升,庫克原本就以嚴格出名,部屬設定的目標,是提升到一年周轉一百次,開會時,庫克提出的目標,卻是一年庫存周轉「一千次!」(等於每天所有存貨要周轉二到三次),所有人都以為,他在開玩笑。

十八個月後,庫克讓供應鏈做到每天存貨周轉兩次,讓零件倉庫和工廠整合,生產出的產品直接寄給客戶;幾年後,庫克的團隊已經可以做到存貨周轉率接近「無限大」,這代表蘋果幾乎沒有庫存!

當客戶:他要求嚴格,讓供應商談判到崩潰在工作上,庫克靠驚人的意志力領導部屬,有一次,他長途飛到新加坡開會,十幾小時飛行之後,庫克只短暫沐浴,立即開會,一張一張簡報仔細討論,一連會議十二個小時,專為庫克訂的高級餐點都沒人動,連新加坡分公司的員工都累倒了,庫克還在繼續開會。

根據︽華爾街日報︾記者Yukari Iwatani Kan的觀察,庫克在高階主管間人緣不錯,因為他不像賈伯斯那樣喜怒無常,庫克彬彬有禮;但對內,他同樣以嚴酷出名,「在他的概念裡,維持現狀就是不能接受。」他對待供應商的風格,相當嚴苛,「他認為,合理的要求就代表妥協」,好幾次,亞洲供應商的代表在庫克的部屬面前,談判到崩潰,因為他們無法承受空手而回面對老闆的壓力。

嚴厲!不斷追問邏輯漏洞

答對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十個庫克統御部屬的方式,不是像賈伯斯那樣當眾羞辱人,《財星》雜誌曾報導,他更常做的方法是,當他發現某人的報告有問題時,他會不斷追問報告中的邏輯漏洞,「如果你答對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十個問題;如果你答錯了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二十個、三十個問題,」一層一層深入,直到對方完全答不出來,會議室裡只剩下令人難堪的寂靜為止,「我看過他用問題把部屬『撕成粉碎』,」《財星》雜誌轉述庫克部屬的話說,「那一點也不有趣,非常不好玩。」他不用一個罵人字眼,就能讓部屬下次不敢提出不夠完美的報告。

庫克會提拔的是,像他一樣的完美主義者,蘋果的全球採購經理Jeff Williams,工作跟庫克一樣拚命,供應鏈一有問題,他就直接飛到亞洲,查明狀況,工作忙的時候,他甚至睡在公司;他也像庫克一樣節儉,剛到蘋果時,他開著一輛老舊的Toyota Camery,最終他升上蘋果的營運副總裁。

但蘋果的供應鏈團隊在內部得到的待遇,卻是相對較低,在公司裡,賈伯斯認為只有設計、硬體和軟體部門,才是「高級部門」,當設計部門在年末享用豪華大餐和高價禮品時,供應鏈管理部門只能到便宜餐廳,抽公司產品摸彩。

出身營運部門的庫克卻沒因此受限,他的營運成績受到賈伯斯青睞,工作四年後,賈伯斯把銷售部門也交給他管轄,接著,庫克一步步接收和創意無關的部門,如客服、電腦硬體部門,他把賈伯斯不喜歡做的事都攬在自己手上,二○○五年,他升上營運長位置,最終成為賈伯斯接班人。

當接班人:肅清敵手,用﹁金手銬﹂留住人才庫克接棒後,曾面臨領導危機,「在蘋果,沒有人怕庫克」︽TIM COOK︾一書中指出,庫克剛接執行長位置時,蘋果員工對未來發展十分悲觀,「蘋果要完了」,員工認為,蘋果是靠賈伯斯的魅力,才能把一群好鬥、權力欲旺盛、水火不容的高階主管湊在一起,有工業設計天才的伊夫(Jonathan Ive),有小賈伯斯之稱的福斯托(Scott Forstall),沒人相信庫克能駕馭這批天才。

︽華爾街日報︾觀察,當時獵人頭公司天天打電話挖角這批人,賈伯斯死後,伊夫一度灰心喪志,有意回英國發展,福斯托則是想尋找機會,把庫克拉下馬,取而代之。

庫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讓人緣最好、但長期被賈伯斯忽視的網路服務部門負責人升官,同時,他留人的第一步,就是向資深副總每人發十五萬股蘋果股票,這些股份像是金手銬,立刻增加人才跳槽的機會成本。

庫克知道,他不是賈伯斯,無法讓這群人互相惡鬥,拿出最好的成果;要領導這個團隊,他必須刺激人們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競爭。好處也是,他不像賈伯斯高度渴望光環,他利用這一點,把自己的缺點,變成領導的優點。

他知道伊夫長期在賈伯斯的光環下,外人根本看不到他的設計天才,伊夫也擔心,沒有執行長支持,設計總監的位置將愈做愈小;他說服伊夫,沒有賈伯斯的干擾,反而是他全力發揮的機會,新的舞台,會給他在設計史上留名的機會,在庫克授權下,伊夫盡情做他想做的事,在舊金山買豪宅、出書,甚至得到英國爵位,交換他對庫克的忠誠。

庫克和福斯托之間,卻演變成一場惡鬥,福斯托對外放話,說他是﹁蘋果最重要的人﹂,福斯托在蘋果內部以善鬥出名,蘋果曾發生天線設計不良的重大瑕疵,福斯托搶先指責,是天線部門設計出問題,使部門主管離職,但真正的原因是,福斯托的軟體設計有瑕疵,他掌握蘋果iPhone的軟體核心,連賈伯斯都偏袒他。

一二年,福斯托負責的地圖服務出現重大瑕疵,蘋果股價因此重挫,美國媒體觀察,這次事件,讓庫克發動對福斯托的清除行動。︽華爾街日報︾記者調查,蘋果研發團隊事先早知道蘋果地圖服務有問題,福斯托可能瞞著庫克,不讓他知道產品瑕疵,但以庫克事事追問細節的個性,他放行地圖服務時,也未必對地圖服務的瑕疵一無所知,事件發生後,福斯托希望像天線不良事件一樣,讓庫克將此事輕輕放下,像賈伯斯一樣偏袒他,拒絕庫克要他道歉的要求,他以為庫克個性低調,不可能自己出面負責。

管理!掌握分配舞台權力

給有能力的人表現機會,嚴懲失敗者沒想到,二天後,庫克就用CEO的名義正式發函道歉,這封道歉信,就成了福斯托和蘋果的訣別信,一個月後,庫克要求福斯托辭職。他把原本屬於福斯托的舞台,分給早就渴望插手人機介面設計的伊夫和網路服務負責人庫伊(Eddy Cue)等人。

另一個被庫克炒魷魚的,是他上任後第一個聘用的高階主管布洛特(John Browett),他出身歐洲的大賣場通路,上任後,布洛特瞭解庫克緊盯數字的個性,嚴控賣場的銷售和獲利數字,他不但對通路進行裁員,還增加賣場的配件陳列,原本以為這可以討好庫克,卻沒想到這等於是挖掉蘋果的根,把蘋果精品級的通路服務,變成另一個大賣場,半年後,庫克火速要他離職。

從此,庫克的管理風格變得更加鮮明,他掌握分配舞台的權力,有表現的人,就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失敗者受到嚴懲。他從原本沒人害怕的營運長,一年多後,成為真正大權在握的CEO。

賈伯斯過世前一年,賈伯斯和庫克在蘋果總部會見三星集團接班人李再鎔,警告他,三星推出的手機,和蘋果的iPhone 3GS太過類似,兩家公司開始展開六個月的談判。

協商六個月後,三星竟推出了接近iPad的平板電腦產品,蘋果開始準備控告三星,考慮到三星是蘋果的重要供應商,蘋果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

但真正讓蘋果忍無可忍的是,三星在第二年二月,又推出更接近iPad的新一代平板電腦,一○年,三星手機出貨量,比前一年大增三一九%!前面的談判,其實只是在拖時間。

當時賈伯斯病重,他誓言要對三星發動「核子戰爭」,全力阻止三星模仿蘋果,由庫克負起對抗三星的責任。庫克一面和hTC、摩托羅拉談和解條件,一面在韓國、德國、日本和美國對三星進行專利大戰。庫克知道,法律訴訟無法消滅三星手機,只能拖慢三星的侵略速度,或是逼三星不敢進一步模仿。

這也是一場世界大戰,兩家公司同時在歐洲、亞洲、美國砸下巨資,發動法律戰和媒體宣傳戰,但真正的戰場,還是在手機市場上,去年三星高階手機銷量下滑,三星的施壓力道衰退,一四年八月,蘋果和三星撤消美國之外的所有訴訟時,庫克卻反將一軍,推出大尺寸的iPhone,殺入三星擅長的大尺寸手機市場,獲得大勝。

當同志:克服逆境,無懼社會的眼光庫克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同樣嚴厲,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前進?

一四年十月,庫克公開同志身分,信中他寫道,「身為同志,讓我對於少數群體的感受,有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有機會去了解,身處其他少數群體中的人們。」他接著寫,「雖然,有時會感到辛苦與難過,但它賦予我自信去做我自己、走自己的路,克服逆境並無懼社會眼光。」他的同志身分,讓他注定一生都要對抗主流意見,他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爭取做自己的機會。

出櫃!對抗主流意見

做好準備,走自己的路成就大事要了解他,必須回到一九六○年代的阿拉巴馬州,庫克小時候,美國南方仍普遍歧視黑人,有一次爆發大規模的黑白衝突,逼使庫克一家搬到別的城市生活;同性戀者更被歧視,在庫克就讀的大學,一旦同志身分曝光,甚至會收到陌生人寄來的死亡威脅。

在庫克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他一生最崇拜的兩個人,羅勃.甘迺迪和金恩博士的照片。這兩人,羅勃.甘迺迪是活在哥哥約翰.甘迺迪(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的陰影下,卻堅持走自己的路,支持黑人民權運動,最後被刺殺身亡的悲劇英雄;金恩是領導黑人,堅持反對暴力對抗,成功改變美國的歷史人物。

庫克在公開信中寫道,「在許多地方,身為同志可能會遭房東驅趕,或被禁止探望生病的夥伴與分享他們的遺產。有無數的人,特別是孩子,只因為他們的性向,而每天都飽受恐懼與欺凌。」現在阿拉巴馬州法院,仍為反對同志婚姻和聯邦法院進行法律戰,可想像庫克成長過程裡,早已習慣對抗主流,他的高度自律,是提醒自己,要走自己的路,成就大事,就要做最充分的準備。

他最欣賞林肯的一句名言,﹁我會做好準備,直到我的時代來臨。﹂這句話,也正是他職業生涯,最好的說明,如今在蘋果乃至於全球,庫克時代的確已經來臨了!

公開同志身分,伴侶力挺庫克出櫃之後,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庫克的伴侶,是今年37歲的亞裔美籍人士班傑明(Ben Ling)。他擁有史丹福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在Google和Facebook都工作過,還曾擔任臉書的開放平台總監。

庫克出櫃後,班傑明在Twitter上發文,「謝謝你勇敢說了出來。」標註庫克的Twitter帳號,公開力挺庫克。

《哈佛商業評論》特別分析庫克為何要公開出櫃,文章指出,庫克承認同志身分,證明不同性向,仍然能取得最高的成功,也能營造公司開放、包容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庫克從此不需要再孤身出席活動,也不用隱藏自己的私人生活,出櫃後的庫克,或許不會再是那個外表冰冷的庫克,而是內心情感豐富的男人。

名人一句話論庫克

謝金河(財信傳媒董事長):承先啟後第一能人,在賈伯斯之後,開啟更大格局。

童子賢(和碩董事長):

如果賈伯斯是帶領蘋果演出《出埃及記》的「摩西」,則庫克就是助手與繼承人「約書亞」。

堅韌、沉著而有毅力的「約書亞」,把先知的遺志貫徹成功。

溫肇東(政大科管所教授):從結果來看,庫克是成功接了這一棒,該有的布局,該有的業績,都已做出來;但下一個產品在哪裡,還有待觀察。

陳慧明

(瑞銀執行董事暨投資研究分析師):務實、善規畫、少權謀。

伊夫 Jonathan Ive (蘋果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賈伯斯是為設計瘋狂的人;相比之下,庫克的風格是仔細思考所有細節,甚至會測試所有他認為重要的事情。

採訪後記〉

平民小宅門口 捕獲野生庫克「我們去採訪庫克的家!」在編採會議上,同事提出了這項提案。雖然我十分認同從全新角度,去解構這個全球最有權力的CEO,但心裡卻忍不住想:「怎麼可能?」同事提出問題,「這個全世界科技業最有影響力的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過去台灣媒體幾乎沒有對庫克的近身觀察,我們立即決定出發,去了解這個對台灣科技業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

這個題目,只有一個星期的作業時間。當我飛抵矽谷,好不容易來到那個「據說」是庫克家的地址,這棟房子毫不起眼,位在一般街區,大小比一般的人家更小,這裡是矽谷中心,這樣的房子,甚至是有點寒酸,第一次來的時候,裡面沒有任何動靜,庫克真的住這裡嗎?

時差混雜著失望與懷疑的心情,讓我一夜難眠,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我們決定再試一次。

陽光撒落在兩旁滿是花草樹木相伴的Webster 街道上,這時一輛BMW緩緩靠近,我們已經知道庫克的座車是BMW七系列,半開玩笑地猜:「嘿,庫克回來了!」但駕駛座上坐的,是一名黑髮男子。

沒想到,幾分鐘後,庫克打開家門,出現在我們眼前,也許是家裡太小,停不下大車,庫克只好走到門外上車,星期六早上,他手拿西裝,像是要去加班,外界對他個性的形容,得到印證。

一次次的走訪和近身觀察,從他的住家、居民與店家的口裡,我們確實感受到庫克低調且獨特的風格。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21

良食商機 一張食材身分證 掀起貴20%的大生意

2016-07-25  TWM

「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一個不及格的政府。」 這是蔡英文在競選時所做的宣示。520國宴中,蔡英文用一張張食材履歷身分證, 悄然地掀開英世代的食安革命。 在食安恐慌的時代,打著溯源當道的食品身分證, 身價鍍金多兩成,成為農業顯學,也造就了台灣新一波的良食商機。

「四月接到電話,對方問我們家的芭樂是不是有身分證?說是一些重要人士要吃的,叫我先寄一箱過去試試看,以後再付款,我聽得霧煞煞,乾脆說,這麼麻煩,這一箱送給你們吃啦!」張厚深後來才知道,芭樂是要送進國宴主廚,就在「花園寶島繽紛盤」中。

二十七歲的張厚深憨笑起來,頗有網路名人蔡阿嘎的喜感,斗大的「芭樂哥」Q版漫畫,就貼在包裝正中央。他的芭樂在通路貨架上,也在國宴餐桌上,全憑的就是一張產銷履歷。

蔡英文總統五二○國宴上,與往年不同,八道菜色中,共採用十五種食材,每一種食材,都有一張身分證 。

這些貼著「產銷班」、「合作社」、「驗證機構」看似細節繁瑣的生產者資料,卻是宣告小英政府在食安政策的啟動密碼。

「『食品追溯』是一個新名詞,幾年前,甚至在課本上還很少看到。」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許輔說:「二○一一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後,食安開始連環爆,死豬肉、飲料、農藥等,每次發生時,消費者就會恐慌,對政府信心下墜,產業受創。有些人就在想為什麼不在事情發生之前,花小錢做些食品追溯,這樣反而最經濟。」其實,許多深陷食安風暴的國家,都是透過溯源制度的建立,才擺脫食安連環爆的噩夢。

國際新顯學》

沉睡十年,食安風暴後重視溯源機制例如,一九九六年英國發現狂牛症,當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每年七百億英鎊的牛肉出口瞬間停頓,產業受創嚴重,英國開始推動最嚴苛的牛隻追溯體系,從每頭小牛在哪裡出生、其父母親的狀況是如何都詳細記錄。

後來才追查出,原來是飼料中一種蛋白質骨粉所致,英國當初的「小牛生產履歷」也是最早的追溯體系。

而日本廣島縣在○三年出現疑似狂牛症感染牛隻,消費者信心崩潰,連著名的蓋飯「吉野家」都宣布停止賣牛丼。當時的首相小泉純一郎把「在一○年前,實現所有食品的生產履歷」當作首要目標。第一步就通過國會立法,並編列十一億日圓預算,針對日本國內生產的牛隻(約四五○萬頭),每一頭牛出生、品種、移動紀錄等都列管。

同樣的,台灣在近二十年來的國際食安風暴中,並非毫無知覺,農委會在○七年就從日本的「生產履歷」取經,更名為「產銷履歷」。

但,這張立意良好的追溯身分證,卻是出師不利。推出九年來幾乎是一攤死水,直到近年來因為食安風暴,才開始快速攀升,至今也才二%左右的農民響應。

「履歷乏人問津,講白了,是政治因素,因為這是扁政府推出的政策,馬政府上台後,打入冷宮。」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吳焜裕因為毒物研究,參與過多次食安事件提供意見,被民進黨政府列為不分區立委名單的第一位,也是負責蔡英文食安政策的主要操盤手。

吳焜裕說,小英在選前,公布她的食安白皮書,針對台灣近年層出不窮的食安風暴,提出食安五環政策,其中第二環「重建生產管道」,指的就是從產地到餐桌,透明安全的遡源機制。

新政府上台第一天,就讓沉睡多年的「食物溯源」在國宴餐桌上,甦醒過來。

除了政黨輪替導致政策中斷之外,農民的參與意願不高,才是主因。

難題一》

增加小農支出,標章浮濫又缺公信力「芭樂一斤才多少錢?產銷履歷申請一年要二萬多元,農藥檢驗一次費用六千元,而且貼了履歷標章的芭樂,也不見得比較好賣,要說服老人家們參加認證標示,非常困難。」張厚深所處的高雄燕巢農會有八十幾位芭樂農夫,三年前他申請產銷履歷,僅能說服八位農夫跟他一起投入。「三年下來,還是僅有我們這一個產銷班。」芭樂哥苦笑著:「這次看我的芭樂因為有身分證,上了國宴,其他農民們才開始考慮跟進。」「以前,一包小白菜二十元,有履歷的是二十四元,大家會去買便宜的那一包,食安風暴後,大家開始重視,我吃的東西是誰種的?怎麼種的?願意多花點錢買履歷產品。」全聯生鮮副理王志偉說:「全聯計畫在年底之前,希望所有上架的蔬果,都要有溯源標示。」問題是,台灣目前不是沒有標章?而是標章太多了,眼花撩亂。根據記者在通路上看到,除了政府發給的「CAS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吉園圃」等標章,農畜產單位也各推各的品牌水產、畜產品牌,光是市面就有十八款標籤,規格不同,揭露的訊息也未必一致。

有些標章的核發單位,是食品業者組成,缺乏公信力;有些標章核發後,缺乏管控,例如年紀高達三十多歲的「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前幾年因為仿冒嚴重,標章公信力快速下降,雖又推出二.○版,在市場上已是欲振乏力。

而年紀最輕的「產銷履歷」也傳造假, 去年發生嘉義東石鄉合法的履歷水產業者, 實際認證牡蠣出貨八百斤,卻印了一一二○斤的標籤,盜印了三二○張,偷渡上架,直到在超市才被稽查員查獲。

水產業者透露,產銷履歷的產品價格比較高,但因為驗證費用高與面對現場稽核,投機的業者都由一家出面申請,再拿其他未申請生產者來填充,一來逃避稽查;二來降低成本,偷印履歷「電腦養魚、電腦種菜」的狀況,只要沒被查獲,就蒙混過關。

最後這樁履歷仿冒案,僅以罰款六萬元,停權、下架收場。

難題二》

偷印履歷只罰六萬,食品詐欺難重罰同樣是履歷造假,反觀歐盟,一三年愛爾蘭超市發生進口牛肉混有馬肉事件,由於代理商是瑞典、製作商是法國,原料提供者在荷蘭,錯綜複雜的多邊貿易,外界推想應該追不到元凶,結果歐盟只花了一星期時間,就靠著食品包裝上的追溯流水碼,查到荷蘭供應商是禍首,一二年自南美洲進口馬肉摻雜在牛肉中,這位荷蘭商人一審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為什麼「標示不實」、「拿他人貨來頂售」這種食品詐欺行為,在台灣無法根除?一來是業者標籤造假的罰則輕,譬如牡蠣業者偷印履歷,不過罰六萬元了事;其次是,法律的基礎太過薄弱。

「台灣的食品詐欺無法重罰,因為我們缺乏『食品身分標準』來釐清食物的真正長相。」吳焜裕說,在WHO與聯合國共同成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有二三一種食品身分標準。

吳焜裕表示,「例如豬油,在國際間,就是九○%從豬隻的自體組織中取出的,才能叫豬油。」但是台灣並沒有這種制度,上回頂新出事的黑心油,包裝標示「精煉豬油」,從越南進口飼料油 ,透過精煉設備榨取,用「豬油」名義來賣,雖引起爭議,但因為台灣食品規範根本沒有定義「豬油」的長相,法律上要認定詐欺,相當困難。

吳焜裕說:「食安風暴的過程,我們花太多時間人力,去推敲包裝上標示不清,質疑廠商做了哪些非法添加?曠日費時,也難以掌握。正本清源,應該跟國際接軌,直接規定「食品身分標準」規範,例如番茄醬要有九○%的番茄,一百公斤食材只能出九十罐成品,廠商卻做出一二○罐,從進貨資料就可以推算出來廠商造假與否、一追到立即處分,不用再到通路端去下架、回收,讓消費者埋怨早已吃下肚。」目前「食品身分標準」已經增列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二條中, 交付衛環委員會,預計在年底會修法完成。

食品遡源制度的建立,除了後端的認證、稽核之外,還是要回到源頭風險管控,就是田間管理,尤其是台灣食安中,令人聞之色變的農藥殘留問題。

難題三》

老農夫耕法難改,過度依賴化學農藥因為農民的用藥不當,台灣人每年吃掉三.七萬噸農藥,平均每人吃掉近一.六公斤的農藥。每次農藥檢出的新聞一出來,又是造成消費者一陣恐慌。

「產銷履歷除了讓消費者知道食物的源頭之外,整個種植過程,都得在安全使用農藥的管控中並上傳到雲端,這對一輩子實施慣性農法的老農而言,是很大的壓力。」農委會企畫處長傅子煜表示,台灣的農業從業人口平均年齡是六十二歲,很多人一輩子依賴化學農藥耕田,不但作物殘留農藥,對身體也有很大傷害。」「很多耕田阿伯不識字,田間有蟲害,捉著去問農藥行,這隻蟲要噴什麼藥?有些沒良心的農藥行當然推銷越多越好,其實芭樂只要噴三、四種藥即可,甚至有阿伯噴了十五種,其中一半都是重複的化學肥料藥,只是包裝不同而已。」張厚深說,加入產銷履歷必須逐一登錄並定期受農藥使用抽檢,農民自己要嚴守田間管理,才能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終結食安噩夢》

通路不能只當收銀機,須自主把關「要找到合格的農家,非常困難,家樂福推出﹃嚴選生鮮﹄標章十多年下來,也只有十三家農戶,可以符合我們的規定,穩定供貨。」家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說:「農藥殘留問題,一直都是通路之痛,我們也曾經在賣場設置快篩站,讓消費者可以自己檢驗,但後來想想,也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從農民的田間管理就開始管理、追蹤。」親自跑到產區看芭樂的何默真說,張厚深因為有了產銷履歷標章,才能選為家樂福的契作(契約合作)農戶。

「對於農民而言,消費者是看不到的非專業買家,通路才是有制約性的專業買家,只有通路的施壓,農民才會徹底的更改耕作方式。」綠色和平食品安全專案主任羅可容說:「消費者踏入賣場,就是信賴你的招牌才來,對於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通路應該要更積極,而非只是一台收銀機的功能。」綠色和平從一二年開始,針對國內六大通路展開農藥殘留的調查,持續四年,雖有改善的趨勢,但根據一六年「超市及量販店農藥管理評鑑」資料,還是有將近七成蔬果被驗出農藥殘留檢出率。

「我們要通過二五一項農藥檢驗,才可以上架,公司也有四十幾位田間管理員,去實地觀察契作農戶的種植狀況,但我們還是曾經碰過貼著產銷履歷的檸檬,被抽到藥殘過高,結果是農戶偷偷收別人家的檸檬來交貨,事後遭取消契作身分,下架懲罰。」全聯生鮮中心副理王志偉說﹕「我們也開始在賣場上與消費者溝通,例如檸檬晶瑩油亮的外表很多都要靠噴藥出來的,而不噴藥導致外皮鏽色的檸檬,風味不減,卻乏人問津,通路在這方面,應該給消費者更多的教育,讓他們知道醜蔬果也是健康好吃的。」「拿到政府發的履歷,就等於解決食安問題?一張紙,或許可在信任破裂的食安縫隙中,稍作彌補,但長久之計還是要建立農民與消費者的信任基礎。」一直在推廣社區共同採買的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說,台灣有許多努力又友善的小農,他們種植的產品沒問題,但市場上,若主張履歷當道,逼大家都得花錢去搞驗證,「一包認證小白菜二百元,一條認證魚八百元。」只會肥了一堆認證單位,搞出一堆履歷貼紙,對認真守分的小農並不公平。

所以除政府推動「第三方認證」由驗證機構出示標籤之外,謝昇佑認為,市場上也應該並存「第二方認證」的機制,也就是自主管理能力的中小型通路。

「你看里仁、主婦聯盟等商店,他們並沒有貼農委會的產銷履歷標章,消費者對其選購,仍是充滿信任,這就是友善通路可以做的事情。」謝昇佑說。

越來越多通路體認自己不只是販賣食材的一家店,應該也要肩負起生產端與消費者溝通橋樑的搭建。

「例如,年初我們預購了四百箱葡萄,結果天氣異常,六月要交貨時,果農苦惱,今年葡萄受水害,轉色不足,他無法如期供貨,而且顏色也不如以往漂亮。」謝昇佑後來把果農的困境po 給共同採買者知曉,「大家要繼續等葡萄處理好再出貨?還是直接退掉訂單?」結果四百箱葡萄中,只有一人退貨。

「如果是以往,果農就把藥噴一噴,漂亮出貨,消費者只要漂亮蔬果,不了解先前歷經的天候干擾,沒人幫農民承擔這些風險,他就會僥倖闖關,雙方的互信裂縫就越來越大。」謝昇佑說。

回歸終途,食安拆炸彈,不光是探討要貼幾張標籤,而是從「生產者友善耕作—通路自主把關—消費者自覺權利」 三方共同付出,才能重建起信任與誠實的文化。

從小英國宴餐桌上,看出了新政府針對千瘡百孔的食安漏洞,已經有了捉漏準備,而台灣是否能從食安困境中,翻轉出新食力,也是台灣國民素質的大考驗。

產銷履歷

農產品自生產、加工、分裝、販賣之可追溯的完整記錄。並經「第三方認證機構」檢驗,藥物殘留符合標準後,由農委會依產量核發「TAP」的標章。

從不被看好到被國宴「花園寶島繽紛盤」(左圖)選上,27歲張厚深(上圖前排者)與27年次的老農們一起種出的產銷芭樂,為農村注入另一股新食力。

重新學買菜,

學會看食品身分證

1.看標籤

2.掃描QR Code

3.檢視完整履歷及生產紀錄到賣場選食材,

必問關鍵六題

1.這蔬菜有定期檢驗嗎?

2.「無毒」、「安心」、「嚴選」是什麼意思?

3.「有機驗證」是去哪裡驗證?

4.通路有沒有自主抽驗蔬菜?

5.有沒有快篩站,我要去試試看?

6.蔬果農藥的檢驗報告多久做一次? 要去哪裡看?

追蹤食品源頭,看先進國家怎麼做!

——台灣與歐洲、日本官方標章比較由歐洲主要超市通路集團聯合農產品生產者,採取B2B(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機制。為全球最普遍認證單位,遍及超過100個國家。若查出有不合格事項或生產者變更, 將遭制裁 (警告、中止或註銷)。

原產地標示不符將對該公司相關從業人員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易科百萬日圓罰金。

註: 1.「CAS」與「產銷履歷」標章行政裁罰,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擅自使用或繼續使用遭停用標章,最高處100萬罰鍰。

✽足使他人誤認產銷履歷之文字與標章,可處6萬元~30萬元罰鍰。

✽標示不完整,可處3萬元~15萬元罰鍰。

2.「吉園圃」標章依據「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管理作業規範」。

✽使用於未經核准或擅自套印標章,限期一個月內改善,若未改善,終止標章使用。

資料來源:農委會、GLOBAL GAP、日本農林水產省 、JAS協會多數通路還是不及格!

——神祕客對產品資訊透明度大調查調查說明:台灣綠色和平邀請400位消費者匿名去八大通路(大潤發、全聯、家樂福、頂好、愛買、7- ELEVEn、COSTCO、全家),針對「產地標示」、「生產者標示」、「生產日期及上架日期標示」與「賣場人員對產品農藥殘留資訊完整度」等四項資訊透明度進行調查。

33%祕密客表示,

產地資訊標示不清楚

56%祕密客表示,

生產者標示不清楚

45%祕密客表示,生產與上架日期標示不清楚85.6%賣場人員,無法回答農藥殘留資訊完整度調查日期: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資料來源:台灣綠色和平提供

國際範例》

台茶除了要身分證 更須借鏡法國葡萄酒制度台灣食品安全透過產銷履歷,可以監控管理本地生產者的產品品質,但對於來自世界各國的進口產品或原料的管理,以及來源的產品標示,卻仍有改善空間。

就以台灣茶葉為例,每年的茶葉市場需求超過四.五萬公噸,但去年國內自製的茶葉產量僅一.四萬公噸,等於將近三萬噸的茶葉須仰賴進口,其中又以進口越南茶為大宗,總計一.七萬公噸,占總進口量五四.五二%。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茶葉主要四大進口國(越南、中國、斯里蘭卡及印度)的農藥不合格率就高達一一%。由於台灣茶形象鮮明,成為許多國際觀光客的伴手好禮,不肖業者為了牟利,常混入低價越南茶銷售。越南茶葉曾被查驗農藥超標嚴重,混茶的結果,也損及台灣茶葉形象。

為了杜絕混茶現象,去年四月起,食藥署已連續六個月,針對四大進口國採取「逐批查驗」的管制措施;每次連續抽驗三批,若發現某業者的不合格產品過多,會機動調整產品的抽驗機率,最高可至百分之百逐批抽驗。如此施行下來,截至去年十月為止,不合格率已下降至二%。

同時,為了強化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責任,自一五年七月開始,食藥署針對輸入茶葉業者實施強制性檢驗,每季或每批須至少對農藥殘留檢測一次,並納入食品追溯追蹤制度管理。

在商品標示方面,食藥署已修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要求不論是包裝食品或散裝食品,皆須標示出原產地(國),標示不實者最高可處四百萬元罰鍰。若是混裝食品,則應依各食品混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各別原產地(國),以利消費者辨認茶葉之真實來源。

此外,農委會則實施「產地標章」及「產銷履歷」兩項國產茶葉認證制度,提高國產茶的辨識度。

儘管如此,還是有商家為了抬高標售價格,企圖以標示不實的產品蒙混過關。譬如,標示為高山茶,但茶葉內涵實際上卻非高海拔的茶葉,消費者付的卻是高山茶的價格,類似標示不實的情況,仍然造成消費者荷包損失。

去年十月,立委丁守中就曾針對混茶情況質詢,認為台茶應向法國葡萄酒制度看齊,進行分區、分等分級制。

其實,針對產地標章,法國政府早在八十一年前,就幫葡萄酒做好了「身分證」標示。

法國一九三五年就為葡萄酒設立規範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ée),這組法文的意思是「原產地控制命名」,用於管理葡萄酒的製造。一○年起,則進一步改革分級名稱,把AOC改為AOP。

此標章由第三方公正機構INAO所發行與認可,其內容包括葡萄酒的地理生產區域、葡萄品種、成熟度、酒精度、葡萄種植技術、採收方式、產量和釀酒技術等。若標示不實,罰則可能處以兩年監禁、四萬歐元(相當於台幣一四○萬元)的罰鍰。在規模較大的食品批發市場,法國農業部甚至設置專人,每天二十四小時抽查各種商品。

經過明確分區、分級後,只有法國香檳區的氣泡酒類的產品,才可以叫香檳,其他區只能叫氣泡酒。

法國農業部這整套分級與產銷履歷制度,讓法國的葡萄酒乃至於相關的起司、蔬菜等產品,能受消費者信賴,而成為法國葡萄酒行銷國際市場的利器,甚至是中國推廣普洱茶師法的對象。中國仿照法國作法,也為普洱茶大推產區履歷與分級,進而帶動了普洱茶的市場與身價,這不失為小英政府想推動國宴身分證時,可思考的方向。

(陳前康、洪依婷)

法國葡萄酒等級劃分

AOP法定產區葡萄酒

IGP優良地區餐酒

VDF非法定產區酒 酒標上沒有產區提示的葡萄酒AOP: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égéeIGP:Indication Géographique ProtégéeVDF:Vin De France

撰文 / 陳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22

空姐、教師兼差 神秘客身分曝光

1 : GS(14)@2010-09-08 22:57:25

2010-9-6 TCW  

星期天早上,方士豪(化名)穿著普通的運動服、球鞋,來到北市中山區一家知名房仲門口,瀏覽落地窗上張貼的待售物件,他刻意挑了一間總價五千萬的中古豪宅,一邊詢問相關問題,一邊仔細觀察業務員的介紹……。

方士豪就是一般俗稱的「神秘客」,也就是接受業主的委託,假扮成一般消費者,到各營業據點去明查暗訪,並將查訪所得撰寫成專業報告,提供給業主參考。方士豪入行兩年,他笑稱自己很像日本的忍者,因為必須要隱姓埋名,而工作則是喬裝、潛伏、刺探,並且要使命必達。

交通部觀光局近日舉辦的「二○一○特色夜市選拔」活動,讓神秘客這個角色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到底這些披著神秘面紗的神秘客是怎麼產生的?他們如何執行業務?而這個看似到處吃吃喝喝,帶點冒險刺激的工作,是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行業?

身分保密,還要會易容術

所謂的神秘客,必須要像間諜般的神秘,隱藏身分、不能受訪曝光,平常對自己的職業也是保密到家。原本擔任某大企業人資主管、目前是專職神秘客的芳芳(化名)就表示,除了親人之外,連同學、朋友都不知道她是神秘客。

在培訓時,教官會傳授易容術,例如化老妝、黏鬍渣或讓臉上多個痣等。芳芳指出,如果扮老人,包括服裝、講話、動作都要跟著改變,易容後除非很親近的人,否則也認不出她。此外,還要融入當地環境;例如台北人到了南部或花東地區,很容易被認出來,因此包括服裝、說話方式甚至膚色,都必須特別留意,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做了四年神秘客的芳芳指出,做這行難免遇到一些驚險場面,像有一次她訪查一家百貨公司,在美食街用餐後,她假裝肚子痛到服務台投訴,百貨公司立刻請樓層主管來處理。這位樓管先強調美食街是外包的,責任不在百貨公司,再找來餐廳老闆,除當面斥責外,更要求立刻買腸胃藥,並堅持芳芳當場把藥吃了,否則不讓她離開。芳芳形容當時她好像是被挾持的人質,最後被迫吞藥後才「獲釋」。

上班彈性,收入卻未必多

工作好玩又刺激,時間也很彈性,常常可以吃吃喝喝到處玩,還有薪水領,怎麼看都是吸引人的好工作。「我現在比以前上班時還累、薪水還少,」芳芳笑著說。她說神秘客其實是很辛苦的工作,絕對不像表面上好玩,例如去查訪餐廳時,因為時時刻刻戒備、觀察每一個小細節,根本沒辦法好好吃一頓飯;而且常要全省跑透透,體力不好是不行的。至於收入,每接一個case可以領一千到一千五百元,除非跑得很勤,收入並不會太高。

國內目前受過正統、嚴謹的培訓,領有正式執照,能夠獨立執行任務的神秘客不超過一百人,全部出自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英特美國際驗證公司這兩大系統;如果加上沒有證照的人,全台灣估計有三、四百位神秘客在執行秘密任務。業者估算,目前約有上百家大型民間企業會雇用神秘客,每年市場規模在八千萬到一億元,對於神秘客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

SGS 專案經理林居宏分析,全職的神秘客,接案勤快又穩定,估計每個月有六、七萬的收入。與英特美系統合作的博智全球服務管理負責人黃正頤也指出,如果想賺很多錢,就不適合做這行,但它卻是很好的兼職工作,因為可以晚上跑、假日跑、順便跑,非常有彈性;因此一些空姐、教師、部落客等,就選擇神秘客做為他們的副業。

神秘客的緣起最早是為了米其林餐廳的評鑑需要,他們長時間派出大量神秘客,到列入評選的每一家餐廳試吃,一切花費都自負、絕不接受招待,如今《米其林指南》早已成為全球的美食聖經。

認證嚴格,僅兩成能通過

目前兩大系統的培訓課程都是三天,課程包括瞭解業務內容、學習執行技巧、心態調整、實地查訪、撰寫報告等;訓練完成後還要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合格證書。黃正頤也指出,神秘客的養成並不容易,像他們每一批培訓人員中,最後能過關的約只有兩成。

目前神秘客的主要業務有兩部分,第一是接受大型服務業如電信、金融、超商、房仲、連鎖餐飲等各業種業主的委託,先設計出適當的「客服品質調查檢核表」,然後偽裝成消費者,到各門市、通路去實地查訪,再根據調查檢核表一一評比,最後撰寫成報告。

以遠傳電信的評核表為例,包括禮貌、儀態,熱忱、服務應對,問題解決技巧等三大類共有十七項,都要牢記腦中、並一一詳細觀察,如果沒有好記性很難完成任務。

第二項業務則是接受類似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全國商店傑出服務店長評選)等單位的委託,以匿名方式進行評選,選出服務品質最好的業者。

隨著神秘客逐漸打響名號,許多服務業員工也警覺到神秘客帶來的「威脅」,有些業者甚至還編寫了「教戰手冊」,教店員如何應對拿高分。對此黃正頤並不擔心,他認為神秘客只是扮演槓桿角色,讓大家在無形的壓力下,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最好是有朝一日,能讓大家「把每個客人都當作是神秘客來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69

地監局要求代理核實賣方身分防騙訂

1 : GS(14)@2016-10-20 07:45:19

【明報專訊】早前市場接連出現多宗騙徒假冒業主身分以騙取訂金的事件,地產代理監管局昨發出最新執業通告,要求當與賣方訂立地產代理協議時,地產代理應要求賣方出示香港身分證,而代理亦要以書面形式建議其客戶安排在律師行託管所有訂金。

據地監局公布,最新執業通告會於12月1日生效,通告要求當與賣方訂立地產代理協議時,地產代理應要求賣方出示香港身分證,並在地產代理協議中記錄賣方的姓名及身分證號碼。

今年12月1日起生效

此外,地產代理在安排買賣雙方訂立物業的臨時買賣協議前,需以書面形式建議其客戶安排在律師行託管所有訂金,以及告知客戶不託管訂金的風險,倘若雙方決定不託管訂金而繼續進行交易,地產代理則須取得買方的書面確認,說明買方已知悉有關建議。

建議訂金在律師行託管

在此情况下,地產代理應取得有關物業的最近一份轉讓契的副本,以確定賣方現時出示的身分證明文件種類及號碼與最近一份轉讓契中所記錄之物業業主的身分證明文件種類及號碼是否相同。假如在核實賣方身分時覺得有可疑,應建議客戶尋求法律意見。若持牌人有理由懷疑賣方為騙徒,他們應終止為買賣雙方行事及向警方舉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58&issue=2016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90

周顯﹕你的行為 出賣你的階級身分

1 : GS(14)@2016-11-16 05:20:03

【明報專訊】那天吃飯,一名美女說﹕「我鍾意同炒股票的男人交朋友,尤其是那些金融莊家,他們很有錢,很疏爽,又很談得來。」

我說﹕「其實很多金融莊家,都是沒錢的,欠人周身債,例如你認識的A君啦!又例如溝緊你的B君啦,都是如此。」

她說﹕「我唔信,佢哋好闊佬,亂使錢。」

常常show食好嘢 證明很少食

我說﹕「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有100億身家,另一個有100億資產,但又欠債100億,即是他的淨資產值是零。這兩個人,哪個比較闊佬?」

她想了一想說﹕「是後者。」

我說﹕「無錯呀!後者每年單單付利息,隨時都要十億八億元,要花錢溝女,當畀多少少息啫!再講,自己隨時爆煲破產,唔趁有茄殊在身玩番夠本就笨。但有100億的富豪,肯定精打細算,唔係又點會發達呢?」

後來我把這番話同第三者說,他的回答是﹕「沒有資產,剩係欠人100億元的,才是最闊佬。」

跟着又同人講起,網上很多靚女晒旅行,坐商務或頭等機票,她說﹕「兩個女仔去旅行,點會坐商務吖!肯定有佬畀錢啦!如果是我,就寧願唔show出嚟嘞!」

真正有錢人 標榜坐經濟艙

我說﹕「一個人會在網上show出商務艙的機票,這只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她平時坐開經濟艙,這好比一個人常常show食好嘢的圖片,只是證明了她很少食好嘢!」

這好比中學時有位叫「胡文欣」的書友,他15歲才第一次坐巴士,覺得十分有趣,在巴士上下走來走去。所以,真正有錢的人,是標榜自己坐經濟艙,如以前的蓋茨,常說睡在經濟艙最後的四張位最舒服。

我的結論是﹕你的行為出賣了你的階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4&issue=20161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19

獨立網上身分證 操作網銀交易 電子身分研究料下半年發表初步結果

1 : GS(14)@2017-01-09 08:05:37

【明報專訊】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簡稱DLT),近年開始受金融業重視,但如何應用在實際業務上仍有待研究。金管局去年成立的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預計將在今年陸續「交功課」,據了解辦公室籌組了3個小組,各有不同銀行參與在內,分別研究把DLT技術應用在按揭、貿易融資及電子身分管理。而繼按揭業務在去年11月取得成果後,據悉貿易融資及電子身分管理的研究,亦分別會在今年首季及下半年有初步研究結果。但業界均認為,今年內仍然難以達到大規模應用的效果。

明報記者 廖毅然

由於技術層面及研究階段有所不同,3個研究小組的進度並不一致,按揭方面中銀香港(2388)已率先應用在實際案例上,貿易融資小組則仍在概念驗證階段,而據悉優先次序排得最後的電子身分管理(電子 ID)亦已展開初步可行性研究。

個人資料存電子ID 方便銀行查證

渣打香港資訊科技總監溫敬道表示,現時由數家銀行各自拋出不同概念,最理想的情况下,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獨得的電子ID,日後登入不同銀行的網上銀行戶口,都只需要用同一個ID號碼。而利用DLT技術,可以把客戶的個人資料存放在電子ID內,方便銀行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同時不用花太多資源去印證資料真偽,因為DLT技術其中一個主要特性是加密。

金管局:研究仍處初階

金管局發言人稱,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委託香港應科院的研究 ,主要透過不同的概念驗證測試去了解DLT技術於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潛力,當中包括電子身分管理。發言人強調該研究目前處於初期階段,仍需要進行深入探討,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發表研究結果。

結合生物認證 提高安全度

早前金管局發表的DLT技術研究白皮書當中,提到北歐國家愛沙尼亞的經驗。愛沙尼亞正計劃在今年推出一個名為「Smart-ID」的計劃,據官方介紹,有別於傳統使用SIM卡的身分證,該國政府設計了一個智能電話的應用程式,可以此進行身分驗證。

中銀香港資訊科技部總經理鄭松岩表示,香港研究的電子身分管理模式,未必是以電子ID取代傳統的實物身分證,而是兩者並行,屆時每人都有兩組ID號碼,除傳統身分證上的號碼外,進行任何網上交易、操作及驗證則使用電子ID,更可以結合生物認證技術,提高安全度及資料的可信性。

鄭松岩又稱,政府在2018年會推出新一代的智能身分證,但電子ID是一項不能漠視的新技術,「除了應用在金融業外,電子ID的構想可以再加倍宏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75&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