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與再融資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5451839
【入門帖】
1、銀行為什麼要再融資?
為了滿足監管紅線,最重要一條就是核心資本充足率(附加資本可以通過發債滿足)。如果不滿足監管紅線,則許多業務的開辦(主要是新增)會受限制。
2012年6月8日發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至2013年1月1日起執行。要求:第一層次為最低資本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5%、6%和8%;第二層次為儲備資本要求和逆週期資本要求,儲備資本要求為2.5%,逆週期資本要求為0-2.5%;第三層次為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1%;第四層次為第二支柱資本要求。

簡單點說,就是一般銀行要求核心資本充足率8.5%,系統重要銀行9.5%,其中有1%可以通過其他工具補充(如:優先股,無期限長期債券等)。其餘的必須是紮紮實實的股東權益。2018年前達標,但很多銀行已經按達標的要求在要求自己了。

2、某銀行今年再融資了300億,明年業績就要大漲嗎?
且不論融資攤薄的因素。
當兩家銀行的資本都滿足監管,業績的增長可以說與再融資關係不大。如果某家銀行的資本低於監管要求,發展新業務受限制,那業績的增長肯定是要受影響的。
8.5%這條線,就好像汽車的油箱線,低於這條線,就告訴你要加油了。比如說某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8%,低於監管紅線了,再融資後可達9.2%。那麼這家銀行的業績增長,與另一家核心資本充足率是8.7%的銀行,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優勢。
因為兩家銀行的各項業務,都不會受限。
再融資可以帶來一小部分的無息存款(實際是所有者權益)。

PS:很多人不理解,好似核心資本充足率一提高,立馬就能放出大把大把貸款。其實放貸首先要吸儲,而這一點是要看各銀行能力的,並不是洪水猛獸般一下子就能吸飽的。而其他(未融資)銀行即使核心資本充足率較低,仍然通過利潤的滾存在積累資本金。
而同業業務,雖然資金的敏感度較高,可以短期內積累大量的同業負債。但同業的本質資金的融通(流動性管理)。依靠同業賺錢那是少數人的生意,很少的一部分銀行在賺錢。
@深圳啊姚 @石留印

3、再融資時點很重要。
2PB以上的再融資,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淨資產)多,但攤薄股份少。對於原股東是有利的。

配股原則上是自己吃自己鍋裡的肉,對老股東既沒有攤薄,也沒有增厚。但是不參與配股會面臨市值損失。
如果預期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銀行股能走好(估值2PB以上),那麼建議重點關注下核心資本充足率情況,在這期間(估值2PB以上)有融資預期的票,會在未來的賽跑中佔優勢。利潤增長跟銀行自身的能力有關,仍然與融資關聯不大。高價再融資只是提高了核心資本,相當於加油時加一升送一升。但是加滿油的汽車,會比半桶油的汽車跑得快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中信銀行上市以來的情況,核心資本充足率曾一度高達14%+,其利潤增長並未有何突出,只是當時上市融資的攤薄較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52

銀行資本充足率——數字的遊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86

雖然邊緣國家國債收益率已經大幅下滑,歐債危機已經因為德拉吉保護歐元的“誓言”而走出了最危險的階段。然而,當前歐元區經濟仍處於衰退中,2013年歐元區國家GDP平均下滑0.5%,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貸款規模仍在收縮,因此建立銀行聯盟,恢複歐洲銀行業的健康將是重新激活經濟的當務之急。 作為銀行聯盟的核心,歐元區將打造以歐洲央行為核心的單一監管體系,而今年的第一步關鍵舉措將是銀行資產質量審查(AQR),這將確定銀行的資本缺口。 在經歷08年金融危機以後,歐元區很多銀行都存在嚴重資本不足的問題,部分銀行還因此囤積風險資產,特別是高風險的主權債務。正是銀行自身資產質量和流動性條件的惡化,加劇了金融機構間和市場參與者對金融機構的不信任,並與主權債務的問題一起形成了惡性循環。 雖然歐元區之前就進行過類似的銀行壓力測試,但因為測試的標準過度寬松,寬松得甚至個別銀行剛通過了測試就爆發問題,所以公信力的缺失已經令壓力測試失敗了一次。因此,這次AQR的公信力和嚴肅性將是決定是否能讓歐洲銀行業恢複健康的關鍵。 鑒於銀行資本是否充足是基於一系列的前提假設並通過“科學”的統計原理計算得到的,所以AQR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洲央行使用多嚴格的背景假設和計算所需資本金的方法。根據美國經濟學家Viral Acharya和歐洲經濟學家Saccha Steffen對參與AQR的109家“重要”銀行進行按國別分類的研究顯示,基於不同計算資本金的指標下,歐元區各國銀行資本缺口差異巨大, 以下為研究中使用的四個指標: (1)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Core Tier 1 ratio)是用一級核心資本除以風險加權資產(Risk-weighted assets—RWA);(2)賬面權益除以總資產(equity/assets);(3)有形權益/有形資產(tangible equity/tangible assets),即賬面權益減去無形資產再除以總資產減去無形資產;(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級杠桿率(IFRS Tier 1 LVG  ratio),即一級核心資本除以有形資產減去衍生品負債。 其中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過去一直是銀行監管方面的重要指標,但同時也備受詬病,因為其中涉及的風險加權資產存在很大的“可操控空間”。而且希臘主權債務的減記事件,無疑進一步否認了主權債務可以不耗費資本的合理性。新的巴塞爾III規則已經引入了更為客觀的杠桿率要求,因為總資產規模是難以“操控的”。 這次歐洲央行的AQR還是以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為基礎的,如下圖所示,對這四個指標賦予8%/3%/3%/3%的標準,在“無壓力情況下”計算得到的各國銀行資本缺口。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法國,法國銀行業擁有巨大的資產負債表,這次研究涉及的總資產規模高達7.137萬億歐元,而以8%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作為標準法國銀行業不存在資本缺口,然而更客觀更“先進”的其它三項都顯示其存在巨大的資本缺口,缺口從94.7億歐元到324.91億歐元。 上面顯示的是“無壓力”的假設,在“有壓力”的假設下,也就是假設在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中銀行必須減記沒有撥備的全部不良貸款,同時把3%的標準上調到4%或7%,因為根據經濟學家Haldane2012年的研究顯示,4%的資本比率(對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是7%)是在最近危機中防範銀行倒閉所必需的。 如下圖所示,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歐元區各國銀行的資本缺口將進一步放大: 繼續以法國為例,得出的資本缺口將進一步放大,在4%的標準下最大將放大到783.09億歐元,在7%的標準下最大甚至放大到2853.65億歐元。要知道,歐元區永久性的救助基金ESM規模只有5000億歐元,而計劃可被用於直接救助銀行的只有600億歐元。 可見如何讓歐洲金融系統重拾信心,同時又不會令歐元區各國財政感到“尷尬”,將是歐洲央行在今年AQR中的艱難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87

關於銀行資本充足率那點事 Mario

來源: http://xueqiu.com/7660842159/33007021

@北極 問我關於農行不幸被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資本充足率要求會不會提高,詳細回複下。
先把Basel III和中國銀監會版的資本管理辦法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資料翻譯成最淺顯易懂的表格:

對於國內的銀行,一般不用管Basel那套,人家Basel也管不著,只要遵守銀監會那些東東就夠了。如果不幸被列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那就得同時遵守兩套咯。
對於工、農、中這三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屬於第1級重要性銀行,附加1%的資本要求在每一級資本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底線從7.0%提高到8.0%。但是,國內的五大行已經是國內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在銀監會那套規定里也要加1%的附加資本,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底線是8.5%。所以同時遵守兩個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底線還是8.5%,後面兩級的資本也一樣,沒有因為不幸被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而有什麽影響。當然,倒黴蛋還是有的,匯豐和JP摩根就要加2.5%的附加資本,好傷……
國內其他小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到2016年底都只要7.5%就OK了,所以現在急著要股權融資的行也不說啥了。
未來可能還會有另外的資本要求,如逆周期資本儲備和第二支柱要求,目前不用管。懷疑等到要出第二支柱的時候,Basel IV都要出來了。
最後啰嗦一句,面對越來越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該怎麽做?是老老實實要股東獻血?還是睡大覺少做風險資產?亦或是動歪腦筋搞監管套利”省“資本?作為股東,你喜歡哪種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7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662.html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05-14 00:20:00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這是繼徽商銀行(03698.HK)本月6日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第二家上市城商行祭出回歸A股市場的信號。

重回A股 補充資本

既然已經H股上市成功,為什麽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再次垂涎A股市場,主動來到主板市場長長的擬IPO銀行隊列之尾呢?

對此,哈爾濱銀行稱,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的凈額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H股上市企業,不得不要面對的現實是估值低,募集資本金有限。以哈爾濱銀行為例,該行在全球首次公開發售30.2358億股H股,並以每股2.9港元的發行價格實現超額認購,不計超額配股權,成功募集款項凈額約77.22億港元。

截止到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產規模3436.42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6.7%。哈爾濱銀行銀行表示,進一步鞏固在小額信貸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農村金融業務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國際化業務拓展,預計本公司資產規模仍將穩健增長,對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自2013年1月 1日起的正式實施,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承壓, 201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近14億元,不良貸款率1.13%,較上年提升0.28個百分點。為此,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占用了銀行資本。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貸款減值損失29.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0億元。

哈爾濱銀行稱,有必要通過A股上市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為可能的監管要求提供預留空間,增強本公司抗風險能力並為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先去A股排隊

公告稱,A股發行對哈爾濱銀行股東結構的影響表現為,在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發行總量10995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7972029553股,占該行已發行股份72.50%,H股3023570000股,占該行股份27.50%。緊隨A股發行完成後,發行總量14661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占比變為54.37%,A股占比25%,H股占比變為20.63%.

“反正已經在H股上市了,也不著急,先去A股排隊。”接近徽商銀行人士這樣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行進軍A股市場IPO的態度。眾所周之,要在國內主板上市,擬上市企業除了要滿足各項指標,在目前核準制的監管程序下,更需要等待的耐心。

2014年6月30日,包括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盛京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6家城商行,以及無錫農商行、張家港農商銀行、江陰農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吳江農商銀行5家農商行等11家銀行在證監會發布了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快一年過去了,僅有盛京銀行按捺不住上市的渴望,轉戰H股於去年底上市成功,其他擬在A股上市銀行仍然在漫長的IPO隊列之中。

相比於A股市場,中小銀行登陸H股實現上市之看夢則顯得更現實。目前已經有重慶銀行、哈爾濱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在2013年以來先後在H股掛牌。從2014年財報來看,這幾家城商行凈利潤增速較快提升,分別為21.4%、13.6%、15.2%、11.1%。

從資本充足率來看,上市後,這幾家資本狀況均得到顯著改觀。截至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64%、13.94%、13.94%。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13.4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50%,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1%。盛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1.04%,資本充足率12.65%。

回顧國有大行上市路徑,先完成股份制改造,掛牌H股,繼而登陸A市場,實現A+H股兩地上市,城商行能否循跡兩地上市?還有待觀察。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4

【銀行半年考(二)】資本充足率逼近紅線?靠同業“尋租”與“區域套利”躲開監管

在7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銀行半年考”系列(一)報道中,A銀行遇到了存款數據需要“調劑”的問題,而B銀行的不良率過高,需要將不良資產“假出表”。

雖然監管在近兩年來先後下發“127號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56號文”(《關於規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的通知》)、“82號文”(《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等,約束了一些銀行原本處於灰色地帶的各種騰挪動作,但個別銀行也見招拆招,想出了“升級”的對策來躲避“升級”的監管。A、B兩家銀行調存款和調不良率的做法,正是某種“升級戰”。

除了這兩項敏感指標外,面對半年考,某城商行要解決的問題是該行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他們曾經的“消額度”騰挪術是借由一個自己安排的外部主體,由此主體受讓信貸資產收益權,並利用外部通道不透明、監管難以追蹤等特性,不再對轉讓出去的信貸資產全額計提資本金。然而眼下,監管一紙“82號文”堵住了這一騰挪空間。

上述城商行的王某說,他們開始尋求資本充足情況尚佳的同業進行合作,相當於讓同業拿出風險計提空間進行某種“尋租”;甚至,如果合作銀行在不同的監管區域,他們還可以進行“區域套利”,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約束。

資本金不足是銀行業內不少機構存在的問題,一些銀行增資擴股、謀求上市正是為了“補血”。但如果資本補充暫時無望,則在做報表的應急關口,粉飾的辦法就是動分母:“消額度”騰挪術,亦即“假出表”掉一點風險資產。

被監管堵上的老路

王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監管收緊之前,資產“假出表”有兩個相對簡單的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典型的“影子銀行”套路,即銀行安排某外部主體暫時接盤,銀行進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通過一定形式的擔保和兜底,基礎資金和風險其實暗中仍由銀行背負。“這實際是一種監管套利,我們可以節約資本金,還可以藏不良。”王某說。

但監管在今年4月的一紙“82號文”堵上了這個空子。根據“82號文”第二部分第一條:“出讓方銀行應當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在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後按照原信貸資產全額計提資本。”根據第二部分第二條:“出讓方銀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對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可見,監管火眼金睛之下,借此招數節約資本金怕是行不通了。

招商證券大金融研究團隊分析稱,銀行信貸收益權轉讓可以做,但必須在監管眼皮底下做,同時不允許監管套利。

曾經管用的第二個辦法,是借用同業買入返售操作,同時再引入一個“過橋銀行”,把信貸資產倒騰轉變成同業資產。此前有存貸比考核時,這種做法還一度可以繞過75%的監管限定。

這樣為了粉飾報表而設計的同業業務,如果追究起底層資產的基礎性質的話,其實就是一筆信貸,但會計上卻可以被銀行計入同業投資,在監管收嚴前,同業業務占用了較少的風險資本,3個月內20%、3個月以上25%,而非表內信貸的100%。

但這個空子也被監管的一系列政策給堵上了。前有一行三會和外管局聯合發布的、被業內尊稱為“同業新規”的“127號文”,明文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和同業投資業務,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這等於切斷了交易結構中的重要環節,使當通道的“接盤俠”機構風險難以控制),以及“金融機構同業投資應嚴格風險審查和資金投向合規性審查,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根據所投資基礎資產的性質,準確計量風險並計提相應資本與撥備”;後有去年年中,銀監會加急下發關於《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情況調查評估的通知,再度要求按“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檢查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資本計提的準確性。

同業“尋租”與“地域套利”

政策升級後,銀行的對策也在升級。

王某所在的這家城商行(下稱“銀行甲”)今年做半年報時用了一個“初級辦法”,即尋求一家同業合作,基礎交易結構是:

第一步,銀行甲將實際需要發放給企業的貸款資金轉而先存入合作的同業機構銀行乙,乙開具同業存單給甲,對於同業存款,即便在監管收嚴後,甲的風險資本計提仍然僅為20%;

第二步,銀行乙獲得資金後,轉手再投給受安排而入局的通道方丙(比如券商資管),並受讓丙的資產收益權;

第三步,通道丙再將資金投給表面上的資產管理人丁,丁可以是某信托機構,而丁的實質也是一個由銀行組局進入的通道,資產真正的管理人和風險兜底人是銀行甲;

第四步,信托丁獲得資金後,發放貸款給本來該在銀行甲進行貸款的企業戊,甲由此也沒有對戊的表內貸款了,即資金兜兜轉轉,一筆銀行甲的貸款變成了借道資管通道的信托貸款;

第五步,實際需要兜底風險的是銀行甲,但名義上承擔了資管風險的是銀行乙,由此甲可給乙簽訂某種“抽屜協議”兜底函,銀行乙實際不承擔風險。

不過,王某也承認,這種“初級辦法”有兩個後患:其一是,這種設計仍未繞過“127號文”對隱性信用擔保的限制,只能靠交易鏈條長、擔保隱蔽來“晃點”監管,使其不易追蹤;其二是,合作方銀行甲受讓資產收益權即意味著名義上要承擔風險,因此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銀行甲可能要承擔100%風險計提。

對於第二點,乙某說,行業里也出現過計提空間“尋租”的情況,即在合作方銀行資產規模擴張緩慢、資本金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有風險計提空間替人出表風險資產,以此來獲取作為通道的“中收”利潤。

故事到這里還沒完,上述只是一個已被銀行甲拋棄的“初級辦法”。

銀行甲今年的“高級版”已經對上述方案打了一個“補丁”,即有意找了一家外省的合作方銀行乙。王某自稱這種做法是對監管的“地域套利”——因為不同省市的銀監局之間很少為了銀行調報表這樣的“小事”互通協調監管。

正是因此,銀行乙可向其所在地監管出示銀行甲開具的風險擔保函,證明其在此單資管業務中實則不承擔風險,因此免於風險計提;而銀行乙所在地監管即便有可能發現銀行甲的風險資產出表貓膩,但對甲並無屬地監管權限,一般情況下,似乎也不會那麽費力地協同甲所在地監管來對此進行追蹤。

“存單質押”不算“信用擔保”

有意思的是,在本報記者多方采訪中,另一家銀行的總行相關業務管理部門人士在了解了王某所說的做法後,提供了一個同時可繞“127號文”和“82號文”的“升級辦法”——對調銀行甲乙在交易結構中的位置,使乙成為出資方,甲即在名義和實際上都成了風險兜底方,乙銀行獲得同業存單後進行質押並通過抽屜協議解除。

第一步,銀行乙給甲同業存款,並獲得同業存單。甲銀行可另行安排,在其他交易中先行安排資金給銀行乙。

第二、三、四步同上,銀行甲組局券商的定向資管計劃和信托入場並放款給企業。

第五步,也是最巧妙的一步,銀行乙將甲銀行開具的同業存單質押給信托丁,再反手簽訂“抽屜協議”解除存單質押。這樣做的好處是,使銀行甲的投資有足額的同業存單質押,在名義上不承擔風險,因此逃避了100%的風險計提;而銀行乙做的存單質押“抽屜協議”立刻解除,因此不承擔信用風險,只承擔利率風險,也只需為同業投資做20%的風險計提。

這樣的做法“升級”之處是,交易結構中所提供的擔保方式系物權法項下的質押擔保,因而不是“信用擔保”,規避了“127號文”中對“信用擔保”的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50

歐盟銀行業壓力測試:最古老銀行資本充足率竟為負值!

歐盟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出爐。測試開始之初,51家銀行的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2% ,考慮進了所有的資本要求。測試結束時,上述比率降至9.4%,下降了380個基點。

測試結果出爐 最古老銀行資本充足率僅為-2.44%

本次壓力測試設定的情景包括:未來三年歐盟經濟產出較基線水平低7.1%,利息收入下降20%。 測試結果顯示,近日因不良債務問題而備受矚目的全球最古老的銀行、意大利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2.44%。

愛爾蘭的Allied Irish Banks也未達到上述標準,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4.31%。

值得註意的是,德意誌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7.8%, 列於表現最弱的12家銀行之內,顯著低於本次測試結果的平均水平。 德意誌銀行表示,將在2018年底達到至少12.5%的核心資本充足率。

德意誌銀行的市值目前僅為巔峰時期的8%,158億美元。德意誌銀行已經做出裁員,收縮業務等眾多措施,然而德銀的問題仍然沒有減輕,在6月的美聯儲銀行業壓力測試上,德銀是僅有的兩家沒通過壓力測試的;本周三(7月27日),德意誌銀行發布的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該行第二季度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8%至2000萬歐元;其業務總收入下降了20%,至74億歐元。

系統性問題需關註 歐洲金融業面臨挑戰

據金融時報報道,壓力測試前夕,意大利政府宣布,計劃通過籌資購買剝離西雅那銀行100億歐元的壞賬,並重新證券化發售,同時西雅那銀行將重新增發50億歐元來充盈資金。路透社稱,西雅那銀行出售不良資產事宜已獲歐央行批準。但是,這項主要依靠政府托底的對策對於西雅那銀行500億歐元的不良債務來說,並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

巴克萊銀行CEO對此指出,歐洲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歐洲主要的12家銀行市值已平均縮水近50%,這不利於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將危及歐洲的宏觀經濟。

我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今日演講中評論稱:“意大利的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不足,亟需進行融資,亟需增加應對危機挑戰的能力的問題。金融市場方面把5.5%核心資本的充足率作為通過措施的基本前提,-2.44%同 5.5%的基本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且西雅那銀行同歐洲的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包括德意誌銀行有非常多的交叉金融業務。德意誌和德國的商業銀行,這兩家非常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在本次測試中同樣表現較弱。歐洲金融業的狀況通過壓力測試暴露出的問題,亟需加以解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22

前海人壽2016年凈利41億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112%

前海人壽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業務收入436.75億,其中保險業務收入220億,凈利潤40.99億。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56.45%(監管要求50%以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12.9%(監管要求100%以上)。

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的投資資產涉及市場風險的資產主要為權益類資產、歸為交易類及可供出售類的債券及投資性不動產。壓力測試顯示,權益類資產和不動產市場價格變動對公司投資收益和償付能力影響較大。

以2016年4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基準,進行上證指數變動的壓力測試。按照上證指數下跌20%、30%兩種情形,測試結果顯示,極端情況下的市場價格變化將引起權益類資產市值的較大波動,進而將對公司整體投資收益率和償付能力充足率造成較大沖擊。

以2016年4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基準,進行房地產價格變動的壓力測試。按照投資性房地產(不含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和自用性不動產)價格下跌10%、20%、30%三種情形進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當房地產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時,將對公司整體投資收益率及償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影響。

公告稱,2016年,公司從制度完善、內控評估、風險排查、指標監控、損失事件管理、系統升級等多個方面持續開展操作風險管理以及操作風險體系優化工作,不斷提升公司操作風險管理能力。期間,公司因受監管行政處罰,發生重大操作風險損失事件兩件,均為內部流程管理問題導致的監管罰沒,相關責任部門已對處罰涉及的問題進行整改與完善。

公司表示,將持續推進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和優化,以進一步提升操作風險管理能力作為目標。

一是持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工具應用。在積極開展操作風險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切實全面運用並完善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管理、操作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操作風險關鍵指標體系等管理工具。

二是強化操作風險問題整改。根據操作風險日常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公司將認真梳理形成問題整改清單,並通過新升級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形成整改任務下發至各責任部門,借助系統的整改提醒與定期跟蹤功能,進一步推動操作風險問題整改的效率。同時,公司風險管理部門將加強問題整改反饋管理,增進與責任部門的溝通交流,在責任部門整改過程中提供及時的專業的風控建議與意見,保證有效整改完善公司業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05

中法人壽靠股東借款“續命” 償付能力充足率連降六季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343.html

日前,中法人壽公開披露了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內容顯示,與二季度相比,中法人壽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再降933.1個百分點至-2776.16%,延續了該組數據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的情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發布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70余家人身險公司中,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更是排名墊底。

對於這種償付能力持續不足的情況,中法人壽方面解釋稱,因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其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的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

另外,消耗殆盡的資本金還令中法人壽陷入流動性枯竭的困境。據悉,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陸續采取了協調股東借款、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中法人壽在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中透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償付能力充足率再降

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公司2017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級。

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償付能力不足的時間並不長。就在去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還有578.23%,處在很高的水平。然而,當時的中法人壽已經開始出現凈現金流由正轉負的情況,去年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凈現金流為-9915.04萬元,較前一季度環比減少了195.26%。

受此影響,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開始下滑。自去年二季度起,該公司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85.38%、-128.35%、-140.31和-277.08%。到今年二季度,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大幅下降了1565.98個百分點至-1843.06%。而據中法人壽介紹,2016年9月末以來,由於償付能力不足,該公司暫停了新業務開展,根據2016年四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中法人壽在該季度未取得任何保險業務收入。

而如今,中法人壽再一次面臨同樣的考驗,三季度數據顯示,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目前,中法人壽的官網只掛出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及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這三款產品,上架時間均在2015年。

而據中法人壽客服人員介紹,由於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原因,這僅有的三款產品也已經停售。“因為暫未接到通知,具體何時能恢複銷售,您可以繼續保持關註。”今年以來,中法人壽累計實現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只有18.06萬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中法人壽最近一次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級,加上-2776.16%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若依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的“險企償付能力達標必須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達標標準為B類以上”,中法人壽顯然無法達標。

對此,中法人壽方面解釋稱:“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為2億元,與如今資本金動輒數十億元的不少壽險公司相比的確較少。因此,去年底,中法人壽醞釀通過約13億元的增資擴股來渡過難關,但遲遲沒能得到保監會的批準。

等不來增資批複,中法人壽只得向股東借款來維持日常經營。中法人壽方面透露:“為應對流動性危機,公司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中法人壽最新的關聯交易分類合並信息披露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其分三次向持股50%的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借款,借款金額分別是0.18億元、0.17億元、0.19億元,當季關聯交易金額合計達到0.54億元。而其余的借款則是同一股東於今年4月及5月陸續向中法人壽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法人壽的凈資產為-4672.94萬元。

另據中法人壽介紹,該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還包括人員不足。具體來說,因目前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官網共列出多達60條的招聘信息,前述客服人員對此確認道:“這些職位都開放招聘,如果有興趣可以聯系頁面中顯示的相關工作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1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2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