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材百亿并购资金推手 北方水泥市场激战再起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1/HTML_D4U6CH6A6PJ5.html





4月20日,本报记者从中材集团获悉,作为2009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中材集团将加快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水泥产能的扩张步伐。

在4月16日举行的中材股份200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中材集团总经理、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已经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并购重组。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材集团在北方市场已经初步入主冀东水泥,并完成了宁夏建材的二次重组。“水泥行业确实将是我们今年的并购重点,目标是要增强在西北的并购份额,抢占华北市场的领先地位。”中材集团内一位高管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水泥行业总量已趋于饱和,相关部门对水泥企业的引导将从原来鼓励兴建产线为主,转变到力推企业联合重组上来。”而作为国内水泥三巨头之一的中材集团已经在此政策方向上迈步。

“现在政策层面推进并购重组,中材无论从融资能力还是自身人才的储备方面都有不错的优势,应该说前景看好。”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称。而中国建材研究会秘书长马秋忠也有相同的看法:“中材的势头很猛,今年它有望打通西北、华北市场。”

百亿并购资金

4 月16日,中材集团旗下H股公司中材股份在港发布2008年度业绩。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面对股东颇为自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由放缓步入衰退,经 营环境急剧变化。然而,中材集团凭借出色的战略布局和行业龙头地位,不但在各个业务领域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在拓展市场方面,还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

此言不虚。继2007年度的大幅增长之后,中材股份在2008年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报表。报告显示,2008年全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2.4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30%。

“这主要跟中材旗下公司的布局有关。”马秋忠表示。目前,中材旗下的水泥公司主要分布在西北市场,如其控股的天山股份、赛马实业分别位于新疆和宁夏。而中材股份董秘苏逵也透露,中材股份在甘肃、青海布局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就达12条之多,设计产能超过1200万吨。

近一年多以来,国内水泥市场一直呈现西部求大于供、东部供大于求的态势。“西北以前的基础设施欠账很多,现在在大力往前赶,当地的水泥企业也因此受益不小。”刘作毅如是解释中材股份的良好表现。

在 发布业绩的同时,谭仲明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较去年增加69%,而洽谈中的水泥项目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倘若计划顺利, 中材水泥的产能到年底将达1亿吨。“年内有望完成收购冀东水泥,以及增持包括A股公司在内的附属公司的权益。不计新项目盈利贡献,水泥业务盈利贡献今年有 望增加50%。”谭仲明说。

中材股份缘何能抛出如此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其年报显示,公司总资产446.5亿元,负债324.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2.6%。尚略高于水泥行业一般认为的70%的安全线。不过,背靠大股东中材集团,以及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良好预期,中材股份要扩张并不缺资金。

4 月7日,中材集团与民生银行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其提供总额90亿元的授信额度,以支持中材包括在北方的并购重组以及加强在西北地区的市场控 制力;4月13日,中材集团又与中国光大银行签署协议,获得总额100亿元的授信额度。不到一周时间,中材集团即拿下近200亿的信贷额度。

不仅仅是银行的资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有不少资金看好中材,最近就会有一批投资者将与中材接触,商讨相关的投资事宜。”一位接近中材集团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激战北方市场

有如此强大的资金支持,中材的扩张自然手笔不凡。日前,为进一步扩大北方市场,中材集团投资6亿元在甘肃白银市投产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随后,中材集团又在青海西宁市投资6亿多元建设2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不过,这样的生产线建设对比中材的并购计划则是小巫见大巫。据中材股份一位高管透露,中材股份全年资本开支110亿元中预计有81亿元用于同业并购或增持子公司股份。

这 样的重组大幕已经开启。4月13日,中材股份宣布,以人民币10.11亿元收购中材集团持有的宁夏建材49.94%股份,加上中材股份原先持有宁夏建材 50.06%股份,收购完成后,宁夏建材成为中材股份全资子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是此次中材股份全资收购宁夏建材的一个原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 示。

水泥巨头的重组并购源于国内水泥业的散乱状态。据介绍,水泥行业在国外是一个垄断行业,往往是几个大企业占据市场的绝对份额。而目前在中国,各地分散着很多小型水泥厂,这为水泥大企业提供了扩张并购的好机会。

“目前,华中、西南主要是海螺水泥在做,华东江浙一带有中建材的南方水泥,中材目前的重点在西北,整个三北市场(东北、华北、西北)上,中材和中建材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马秋忠对记者表示。

这 在中材与中建材对北方水泥龙头企业海螺水泥的争夺上可见一斑。早在2007年10月,中建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欲与冀东水泥合作。不料至2008年 初,中材集团半路杀出,与唐山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对冀东水泥集团实施控股。而谭仲明此次表示,年内望完成对冀东的重组,无疑在对北方市场的争夺上领先了 一步。

不过,竞争显然还没有结束。3月23日,中建材分别依托于内蒙古乌兰水泥和吉林辽源金刚水泥成立北方水泥公司,并以此覆盖内蒙古和吉 林市场。而此前,中建材亦先后获得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108亿和70亿的综合授信。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秦岭水泥等北方水泥企业的重组都还没有结束,中 材和中建材北方市场的狭路相逢还将继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3

青海国鑫66%股权挂牌 忠旺12亿并购棋到终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wOMDAwMDE5MDUwOA.html


经过近一年的接触之后,中国忠旺(01333.HK) 对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国鑫”)的并购或将棋至终盘。

7月27日,青海国鑫65.88%股权在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出让,挂牌价格5010.5万元。时间倒溯至今年2月,忠旺宣布已和卖方订立框架协议,出资12个亿收购青海国鑫的全部股权。

“65.88%的股权并不能让忠旺完全满意,但至少让其和青海国鑫的另一股东青海西北铝合金材料集团(以下简称西北铝合金)保持更紧密的合作关系。”8月4日,一位铝行业企业高管对此分析,西北铝合金保留34.12%股权,是为其投资额高达78亿元的铝板带箔项目考虑。

此次,股权转让方对股权受让方开出极为苛刻条件:产能排名位于全球前十位,80%以上收入来源于铝加工业务,公司注册资本金50亿元以上,2009年度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净利润不低于30亿元。

“仅以净利润不低于30亿元为例,在国内所有的铝型材企业中,只有忠旺入围。”中银国际一位有色金属分析师表示,绝大部分条件均是为忠旺而设定,结果不言而喻。

忠旺副总裁路长青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走正常的国资并购手续路线,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各方关注的谈判进程及并购结果不方便透露,“还请以公告为准”。

延续一年的并购

此次股权转让,主要涉及西宁城投、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持有的青海国鑫53.93%、11.95%国有股权,而作为青海国鑫直接管理运营方的西北铝合金34.12%的股权并不涉入其中。

“青海国鑫是忠旺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路长青坦言,忠旺最看重的是青海国鑫的10台大型挤压机设备,并购青海国鑫后,忠旺在国内竞争压力将减小。

根据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截至2009年12月31日,青海国鑫铝业资产总计82826.9万元,负债总计78776.82万元,净资产4050.08万元。

2009年9月,坊间一直传言忠旺正在与青海国鑫就收购案进行谈判,而青海当地政府对该交易也非常重视。2010年1月,忠旺停牌1个月,后复牌宣布双方已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并购协议,并购有可能在春节前后完成。

收购谈判似乎进行得有条不紊,但至4月份突然生变。彼时,忠旺称将对青海国鑫的尽职调查期延长3个月,原因是要“确保建议收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公司承受任何重大不利法律风险”;7月28日,忠旺再出公告,称再将收购完成限期延长两个月。

“最主要的争议可能还是在西北铝合金所持有的股权上。”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青海方面虽然期待引进忠旺解决现时的债务及未来发展的难题,“但是将全部的股权打包,青海方面还是有些顾虑”。

根据先前忠旺与卖方订立的框架协议,12亿的收购青海国鑫价款,1亿元将以现金方式支付,并承担青海国鑫的8.8亿元负债,未来完成股份转让登记后,向青海国鑫注资不超过2.5亿元现金作为营运资金。

“由于只能拿到65.88%的股权,所以忠旺的收购价款肯定会随之缩水。”前述知情人士分析,最终忠旺可能为此并购支付8亿元左右。

双方各自算盘

根据公告,此次转让接受的报名期限,将从7月27日开始,并于8月23日16时结束。据本报了解,忠旺尚未报名参与受让。

前述中银国际分析师却对忠旺最终中标持肯定态度。“双方已经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而且除忠旺之外并没有传出并购的第三方,而30万吨的铝型材生产能力、30亿元的净利润指标除了忠旺,国内还有哪一家?”

2009年忠旺铝型材的产能在60万吨,净利润大增84.7%达35.3亿元,占据全球市场6.2%的份额,超越美国铝业和挪威海德鲁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铝型材制造商。

“如果是公司自己去购买这些挤压机并安装调试完成,得要三年左右时间。”路长青称,如若收购完成,青海国鑫将给公司增加12万吨产能,预计公司可提前一年扩产至80万吨。

股权转让公告同时要求,在竞买成功后具备在西宁市投资建设不低于10万吨/年工业铝型材规模的经济能力,此亦为西宁正计划兴建的铝板带箔项目预埋伏笔。

“几大股东正在计划兴建铝板带箔项目,投资高达78亿元,年产能为5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宽带最大、最先进的铝板带箔项目,可用于飞机、汽车制造。”青海铝合金副总经理宋城军介绍。

青海铝合金副总经理杜海涛亦向记者证实,项目将以中厚板为主,“目前可研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保留实体企业西北铝合金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意味着部分西北铝合金高管可兼任两个公司职务,甚至有可能将忠旺拉进西宁规划的铝板板带箔项目盘子中。”前述知情人士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7

史上最全:一文詳解騰訊537億並購的80家公司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889912

騰訊自上市以來,對外並購投資支出累計已超過530億元,年報中有披露的投資標的累計超過80個,幾乎遍布互聯網的各個細分領域,而未曾披露的早期項目更是數倍於此數目。而這逾530億元的投資支出中,高達98%發生於“3Q大戰”的2010年之後。

在國內諸多企業走出去舉步維艱、屢戰屢敗時,騰訊的海外並購卻已然橫跨亞歐美三大洲十個國家與地區,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的基礎。通過投資參股的形式,騰訊不斷培育著產業鏈的上下遊,以打造一個以QQ及微信為核心基礎平臺、全面開放的互聯網生態圈。

騰訊與阿里在並購領域的“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

2014年6月27日,騰訊(00700.HK)發布公告稱,與58同城(WUBA. NYSE)達成戰略投資協議,將出資7.36億美元(約合45.63億元)認購58同城發行的股票,交易完成之後騰訊將持有其19.9%股權。

這是騰訊最近幾年大手筆並購的最新一例,也是2014年以來其所入股的第6家上市公司。

看來,無論是看上去翩翩有禮的“小馬哥”,還是憨態可掬的卡通企鵝,皆無法掩蓋騰訊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的彪悍與兇猛。

其實,騰訊的並購行動,在多數時間里都是悄悄進行的,除少數主動或被動曝光外,更多是在潛行中完成。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大肆張揚,但騰訊在並購領域的攻城掠地力度,絲毫不亞於高調的阿里。

大鱷潛行 豪擲537億並購

雖說騰訊是上市公司,但其對外投資並購的全貌卻並不為外界所知。因為在多數情況下,其並購行為,並沒有觸及港交所強制披露的“上限”。

港交所對於一項資本交易是否需要即時披露,有一個“5%規則”,即:
1)交易的資產占總資產的5%;
2)交易資產的盈利能力占企業總利潤的5%;
3)交易資產的創收能力占企業總收入的5%;
4)交易資產的對價占企業總市值的5%;
5)交易資產所涉及的股份數占企業總股份數的5%;
以上5條只要滿足任何一條即為必須強制披露的交易。

騰訊超大的體量,讓其收購標的顯得相對“渺小”,因而鮮有觸及“5%規則”的。實際上,騰訊過往所進行的收購中,只有對京東(JD.NSDQ)的入股,因為達到了“5%規則”而成為須強制披露的交易。

對於眾多並未觸及“5%規則”的交易,騰訊對少數金額較大的並購也進行了自願披露,比如對華南城(01668.HK)、樂居(LEJU.NYSE)、58同城等上市公司的入股交易,以及對搜狗、大眾點評、韓國CJ Game等非上市公司的入股交易。

而即便是年報中,騰訊對於本年度的並購投資詳情,也只是選擇性地披露,並未做到逐一披露。正因如此,騰訊歷年的投資並購詳情,對外界來說一直是個謎。

大鱷騰訊對外投資並購累計究竟耗資幾何?

新財富對騰訊歷年財報數據進行的匯總統計顯示,自其上市以來,對外並購投資支出呈逐年增長之勢,且累計已達537.07億元之巨。

統計顯示,2010年是騰訊對外投資並購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其收購支出沒有一年超過了4億元(騰訊上市當年2004年的收購支出更是為零),但自2010年起,其並購支出直接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達到32億元,並且從此一路飆升,及至2014年上半年,其更是豪擲295億元(圖1)。據此計算,537億元的累計投資額中,2010年以前的合計金額僅占2%,而2010年之後的合計金額占比高達98%。

為何2010年會成為騰訊並購的轉折年?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騰訊的所有產品都傾向於自主開發。於是乎,互聯網行業一旦出現某個創新產品,騰訊後腳就會跟進開發類似功能,久而久之便背上了“抄襲”的惡名。

但是,縱然騰訊樹敵頗多,眾多業者除了在輿論上聲討騰訊,一直未有人敢公開向其叫板。直到2010年,江湖人稱“紅衣教主”的奇虎360創始人周鴻,彪悍地站出來與騰訊公開開戰,轟動整個中國互聯網界的“3Q大戰”由此爆發。

“3Q大戰”雖然最終以工信部介入調解而告終,但此事對騰訊帶來的反思是深刻的。“3Q大戰”之後,騰訊逐漸拋棄了“模仿、封閉”的方針,取而代之以“孵化、開放”的戰略。此後大手筆的對外並購,便是這一戰略轉型的具體體現。

在互聯網的江湖里,騰訊的形象也因此逆轉。過去的騰訊以“模仿、抄襲”聞名,惹人惱,惹人恨;現在的騰訊以“投資、收購”著稱,被人誇,被人贊。

耗資537億元,騰訊累計投資了多少項目?

新財富對騰訊上市以來歷年年報相關數據進行的梳理顯示,騰訊累計投資標的數量超過80個(表1)。但可以肯定的是,騰訊真實的累計並購數量要數倍於此。因為即便在騰訊的年報中,也未對本年度的所有並購逐一披露。



比如,易迅、開心網、高朋網等金額並不算小的並購個案,騰訊在年報中也未直接披露其具體名稱,而眾多初創期項目更是在年報中徹底不見蹤影。
類別分布:逐步蠶食,全方位滲透


騰訊的投資並購史,幾乎可以等同於其擴張史。根據騰訊歷年年報所披露並購項目涉及的細分行業,新財富匯總梳理發現,早期騰訊並購所涉及的領域有限,越到後期其投資布局日趨分散,幾乎對互聯網的各個細分行業皆有染指(表2)。

細觀騰訊的投資並購軌跡,於不同時間段在不同細分行業的落子,反映出其戰略布局中的四個重大特征。

特征一:2010年是並購布局的分水嶺。
2010年不僅是騰訊對外投資金額的分水嶺,同樣也是其投資範圍的分水嶺。2009年之前,由於騰訊的並購活動相當有限,僅涉及5個細分行業,而其中最主要的並購集中在網絡遊戲及電信增值服務兩個領域。而自2010年起,騰訊的並購領域急速增加,投資範圍越來越廣,落子多達23個細分行業,幾乎對互聯網各個分支進行了全方位的覆蓋。

特征二:對網遊的並購堅持始終。
2005年,騰訊首次對外並購時,所收購的深圳市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韓國GoPets Ltd.公司,皆為遊戲公司。此後,騰訊的對外並購無論怎樣看似散亂落子,但其每年對網絡遊戲的並購,風雨無阻,雷打不動,由此可見遊戲業務對騰訊的重要程度。某種程度而言,騰訊甚至可以被稱為是遊戲公司,其2013年604.37億元的營業額中,網絡遊戲業務占比超過半壁江山。

特征三:舍棄電信增值業務的並購。
在騰訊的早期並購中,除了網絡遊戲之外,另一個重要領域便是電信增值業務,即俗稱的SP業務。2006年,騰訊收購了兩家SP公司:南京網典科技、北京譯碼,2007年收購了北京兩家SP公司:英克必成、掌中星天下,2008年再下雙城,拿下廣州雲訊和天津手中萬維。這6家公司全數皆為100%收購,但之後騰訊在SP領域的收購戛然而止。

騰訊在此領域止步與國家政策有關。由於早期SP公司的野蠻成長,手機用戶因各種陷阱式的SP業務而被莫名扣取大量話費。自2006年起信息產業部著手整頓SP行業,SP行業陷阱式營銷帶來的暴利逐漸消退,騰訊自然也放棄了此領域的並購行為。

特征四:逐步加大電子商務及移動端的並購力度。
自2011年起,騰訊在電子商務及手機軟件領域每年皆有並購行動。電子商務領域,騰訊於2011年分別收購了易迅、好樂買、高朋等電商網站部分股權,2012年入股了五百城、進一步控股了易迅,2013年收購了美國電商公司Fab,2014年戰略入股了京東、大眾點評網。移動端領域,騰訊於2011年分別收購了魔樂軟件、刷機大師等,2012年收購了楓樹手機瀏覽器、刷機精靈、樂蛙科技等,2013年入股了滴滴打車、泰捷軟件等,2014年又投資了在線地圖類上市公司四維圖新(002405)。

在電子商務及手機軟件領域接連不斷的並購,顯示出騰訊對這兩個領域的戰略重視程度,騰訊未來的業務增長點很大程度上將依托電子商務與移動端的融合。

地域分布:走出國門,橫跨亞歐美三洲

2014年3月 26 日,騰訊發布公告稱,計劃以5億美元收購韓國CJ E&M旗下遊戲公司CJ Games 28%的股份,並成為其第三大股東。這是迄今為止騰訊進行的最大一筆海外並購。

早在2005年,騰訊就已經開始了“出海”的破冰之旅,及至目前,騰訊的海外並購足跡已經遍布亞歐美十個國家與地區,總耗資約18.4億美元(圖2)。

韓國是騰訊的海外並購重點,其前後在此收購多達11個標的,耗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除了前述的CJ Games,實際上騰訊2005年所進行的首樁海外並購對象即為韓國網遊開發商GoPets Ltd.。

除了韓國之外,美國是騰訊的另一個重要並購目標區域。2011-2013年,騰訊先後收購了遊戲公司Riot Game和Epic Games的92.78%、48.4%股權,以及電商Fab等部分股權,總耗資約為7.8億美元。

騰訊在東南亞的並購,除韓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泰國、印度、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騰訊在該地區的並購交易涉及金額相對較小,金額最高者為2012年收購新加坡遊戲公司Level Up 67%的股權,涉資5600余萬美元。

此外,騰訊於2010年斥資3億美元入股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Mail.ru(MAIL.LONDON),獲得了該公司10.3%股權(Mail.ru上市後騰訊的持股比例稀釋至7.56%),這是騰訊在歐洲所完成的最大一筆股權投資。

騰訊的海外並購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色:主攻遊戲以及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

特色一:海外並購以遊戲領域為主。
新財富不完全統計顯示,騰訊在海外完成的與遊戲相關的並購總額約為14.3億美元,占其海外並購總額超過75%,且標的基本集中在韓國及美國。騰訊在韓國所進行的11項並購,全數與遊戲相關,其中10個標的直接為遊戲公司,剩余一家風險基金也是與遊戲有關;而其在美國所入股的6間公司,其中5間為遊戲公司,1間為電商公司。此外,騰訊在越南及歐洲也有小部分涉及遊戲類並購。

特色二:海外並購大量涉及關聯交易。
在除韓國之外的東南亞乃至於歐洲,騰訊所進行的並購與其控股股東南非Naspers公司有著密切關系。Naspers為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南非傳媒巨頭,新世紀以來,其在各地新興的互聯網市場廣泛布局,足跡從非洲大陸延伸至東西歐、南美、東南亞各國,其中就包括通過全資子公司MIH持有騰訊33.81%股權。

巧合的是,騰訊在海外從事的非遊戲領域並購,基本與大股東Naspers有關,折射出其在非遊戲類海外並購中對大股東的依賴。

比如,騰訊耗資3億美元入股的Mail.ru,在騰訊入股之前Naspers就已經持股該公司近40%股權;

比如,騰訊所收購的泰國門戶網站Sanook的49.92%股權,即從Naspers手中受讓而來;

再比如,騰訊所收購50%股權的MIH India,原先即為Naspers的全資子公司。甚至於騰訊所收購67%股權的新加坡遊戲控股公司Level Up,此前也是Naspers的全資子公司。 

並購特點:全產業鏈投資,鮮有退出 

作為一個產業投資者,騰訊的並購風格必定是迥異於財務投資人。騰訊對於並購標的的選擇,都是站在產業鏈戰略協同的角度出發,重在謀求控制權,並且日後並不打算進行財務退出。對於某些關鍵的並購標的,騰訊甚至可以承受收購之後短期內的巨虧。



產業鏈投資,戰略控制  

騰訊的全產業鏈投資特征,在遊戲領域呈現得最為明顯。截至目前,騰訊先後打造了三個遊戲運營平臺—休閑遊戲平臺、競技遊戲平臺和移動遊戲平臺,可以說是國內網遊領域的集大成者。在國內網遊市場,騰訊的份額占據半壁江山,營收超過網易、暢遊、盛大、完美、巨人等巨頭之和。

依托自己作為遊戲運營商的強勢地位,騰訊在自主研發遊戲的同時,也在遊戲產業鏈的上下遊進行了大量的並購(表3)。

早在2005年,騰訊即入股了從事網遊開發的深圳網域,該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2D、3D遊戲引擎技術及知識產權的公司。同年,騰訊走出國門,收購了韓國網遊開發商GoPets Ltd.的少數股權。

騰訊所進行的幾次里程碑式的遊戲產業鏈並購均發生於韓國及美國。

2010年,騰訊聯手風投基金Capstone Partners,在韓國打包投資了七家遊戲開發公司,總額近1億元,其中就包括騰訊所代理運營的《QQ仙境》的研發公司Next Play。

2011年,騰訊以約4億美元的總代價,收購了美國遊戲開發商Riot Games公司92.78%的股權。在之前的2009年,騰訊曾入股Riot Games公司7.5%,並且獲得了該公司日後風靡全球的唯一一款網遊《英雄聯盟》之中國獨家代理權。

騰訊並不滿足於收購上遊的遊戲開發商,而是更進一步收購遊戲開發的上遊—遊戲引擎公司。

2012年,騰訊以約3.3億美元的代價,拿下美國Epic Games公司48.4%股權,並且獲得相應董事會席位。該公司作為全球知名的網遊公司,其研發的虛幻3遊戲引擎,為全球無數的網遊開發公司所采用,客戶幾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大型遊戲開發商,如微軟、索尼、EA、THQ、NCSoft、Webzen等。

除了上遊的遊戲開發及遊戲引擎,騰訊的並購還同時向下遊—遊戲渠道和遊戲輔助延伸。

比如,2012年通過收購Level Up,掌握了巴西、菲律賓及美國部分遊戲分發渠道;同年收購的ZAM公司,則是知名的遊戲插件社區。

在傳統端遊之外的手遊領域,騰訊同樣是全產業鏈收購。

比如,2014年耗資5億美元入股的韓國CJ E&M旗下遊戲公司CJ Games,便是知名的手遊開發商,其開發的遊戲曾長期位居韓國各大排行榜前列,騰訊目前在微信及手機QQ平臺上運行的《天天富翁》、《全民砰砰砰》,即出自該公司之手。不僅如此,在此次收購交易中,CJ Games還將合並CJ E&M 旗下的遊戲發行部門Netmarble,騰訊自己開發的手遊今後便可通過此渠道進入韓國市場。此外,騰訊2012年收購的韓國Kakao Corp,也為手遊渠道分發商。

實際上,騰訊的全產業鏈並購並不僅僅體現在遊戲領域。自2010年以來,其在電商領域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並購,基本都是全方位出擊,全產業鏈布局。  

分階段增持,鮮有退出  

對於諸多並購標的,騰訊最終都是采取分階段蠶食,及至最終實現控股甚至全資收購。

在遊戲領域

騰訊2005年收購了深圳網域19.9%股權,2007年進一步增持至60%,2010年將其全資收購。2005年,騰訊入股韓國手遊公司GoPets Ltd. 8.33%股權,並於2006年進一步增持至16.9%。2008年,騰訊收購越南遊戲公司VinaGame 20.2%股權,2009年進一步增持至22.34%。2009年,騰訊獲得美國遊戲公司Riot Games 7.5%股權,2010年增持至22.34%,2011年更進一步收購92.78%。2012年,騰訊收購了Level Up 49%股權,之後又增持至67%。

在電商領域
騰訊2011年收購了易迅21.7%股權,2012年進一步增持至58%。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騰訊對滴滴打車也是連續數次追加投資。此外,騰訊對某印度互聯網公司及某風險投資基金(騰訊未披露具體名稱),也同樣采取了分步增持的方式。
雖然騰訊進行了為數眾多的並購,但卻鮮有退出的案例。到目前為止,對網遊公司北京漫遊谷的退出是唯一個案(拿易迅的股權去置換京東的股權並不算退出易迅)。

2010年8月,騰訊收購了漫遊谷50%股權,並於2011年11月進一步增持至65.79%(騰訊年報披露的是按全面攤薄計算為62.5%),為此付出的收購總代價為7.64億元。

2012年10月,博瑞傳播(600880)宣布分兩次收購北京漫遊谷100%股權(先70%,後30%),收購金額分別為10.36億元和4.32億元,騰訊所持有的股權也分兩次分別轉讓46.05%和19.74%。據此計算,騰訊在漫遊谷項目總計套現約9.52億元,較其原始的收購總代價溢價約1.88億元。  

重在培育,甚至接受虧損
產業投資者的並購不能簡單算財務賬,騰訊亦如此。有時候某些小的並購,在日後卻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戰略作用。

2005年騰訊收購Foxmail時,雖然僅僅花費了不足1600萬元,此項目本身日後也並未給騰訊帶來實際的財務收入,但Foxmail之父張小龍領銜的團隊,卻在幾年之後開發出了騰訊現時稱霸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武器—微信。

這筆並購賬顯然是無法用具體的財務指標來衡量的,誰又能想到,僅僅1600萬元就能“買”一個微信回來呢?
類似通過收購培育的項目不止微信一個。

深圳網域是騰訊2005年收購的第一家網遊公司,收購代價總計約2.9億元,網域被收購之後的代表作是2007年推出的《QQ華夏》。2011年,深圳網域變身為“光速工作室”,成為了騰訊遊戲八大自研工作室之一,並且肩負著騰訊從端遊向手遊擴張的重任。微信遊戲平臺上一炮走紅的《全民飛機大戰》即出自該團隊之手,此外還包括《節奏大師》、《全民精靈》和《全民小鎮》等。

2011年2月,騰訊耗資4億美元(約合24.43億元)收購美國遊戲公司Riot Games 92.78%股權時,該公司唯一的一款3D網遊《英雄聯盟》尚處於研發之中,因而當年為騰訊帶來了高達8.21億元的巨虧。

但2011年9月《英雄聯盟》推出之後,遊戲玩家迅速增長,並於2013年步入快速發展期。根據SuperData披露的網遊交易數據,《英雄聯盟》2013年收入為6.24億美元,位居全球遊戲收入榜第二位。

騰訊在其2013年年報也特別指出,“我們亦顯著受益於《英雄聯盟》在國際市場的貢獻增加”。

根據2014年1月官方最新數據,《英雄聯盟》的同時在線人數已突破750萬人,超過《魔獸世界》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刷新了紀錄。

騰訊的並購,有的是直接為創收服務的,有的則是專門收購作為成本中心—為用戶體驗服務的。2010年,騰訊耗資2.93億元全資收購社區軟件公司康盛創想,收購當年僅僅為騰訊帶來475.7萬元收入,虧損卻高達1112.2萬元。  

並購升級:大舉入侵上市公司 
除了投資創業型企業之外,自2010年起,騰訊的並購觸角開始伸向上市或擬上市公司,並購標的遍及滬深、香港、美國、倫敦四地資本市場。截至目前,騰訊共計入股了13家上市公司,該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折合人民幣超過5047億元,約為騰訊自身市值的一半。騰訊入股這13家上市公司的總代價約為297億元,而持股總市值約為700億元,賬面回報2.36倍(表4)。

  騰訊首次出手上市公司,是2010年出資3億美元投資於倫敦上市的俄羅斯社交網站Mail.ru,但這實際上是對該公司上市前的一項Pre-IPO投資。騰訊之所以能夠入股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Mail.ru,主要是因為騰訊的大股東南非Naspers已先行入股,騰訊算是跟投。

2011年騰訊第一波大規模入股上市公司,一年內接連入股了藝龍(LONG. NSDQ)、金山軟件(03888.HK)、華誼兄弟(300027)、寰亞傳媒(08075.HK)、順網科技(300113)5家上市公司;2012-2013年,騰訊的腳步稍稍停頓,僅僅入股了文化中國傳播(01060.HK)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或許是在阿里的貼身肉搏式並購攻勢下,騰訊對上市公司的並購迅猛提速,在半年之內先後入股(或追加投資)了京東、樂居、華南城、獵豹移動、四維圖新、58同城6家上市公司。

騰訊所入股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寰亞傳媒之外,其他皆錄得賬面盈余,目前賬面回報倍數最高的當屬獵豹移動(CMCM. NYSE)。

2011年8月,騰訊首次向獵豹移動的前身金山網絡投資2000萬美元,獲得10%股權,2013年6月又追加投資4700萬美元將持股比例提高至18%。2014年5月,金山網絡更名為獵豹移動,並完成赴美IPO,騰訊在獵豹移動的IPO中再出資2000萬美元參與認購。騰訊在獵豹移動累計的總投資折合人民幣5.44億元,目前持有16.99%股權,該等股權目前市值折合人民幣為29.05億元,賬面回報5.34倍。
而對京東的投資,則是目前賬面回報金額最高的。

在京東IPO前夕,騰訊於2014年3月10日宣布對京東戰略投資,以2.147億美元現金+拍拍網全部股權+QQ網購全部股權+易迅物流全部資產,換取京東新發行的3.517億股股票,占京東擴大股本後的15%。騰訊之後的2014年一季報進一步披露,此次入股京東的現金+資產總代價為87.98億元。

2014年5月21日,京東IPO招股之時,騰訊再次斥資13.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1.3億元)購入京東1.38億股股票,使其在京東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7.9%。

據此計算,騰訊先後兩次認購京東股票的總代價高達169.28億元,目前京東總市值39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467.6億元,則騰訊持股17.9%的市值為441.7億元,賬面浮盈高達272.42億元,回報2.61倍。
 
騰訊所入股的上市公司,基本都作為戰略投資長期持有,其中僅有一家騰訊被迫選擇退出。

2012年1月,騰訊以2.48億港元(約合2.02億元)認購文化中國傳播發行的6.19億股新股,占股8%。入股之後,騰訊在該公司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但在2014年3月12日,文化中國傳播由“騰訊概念股”變身為“阿里概念股”—阿里出資62.44億港元(折合49.95億元)認購該公司新股,占擴大股本後的60%。由於阿里的入股,騰訊在文化中國傳播的持股比例由8%稀釋至3.16%。阿里入主文化中國傳播之後,騰訊決定撤出該公司,於是持續減持該公司股票,目前已基本減持完畢。

無論是投資創業型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騰訊都以並購為手段,不斷培育著產業鏈的上下遊,直奔“以QQ及微信為核心基礎平臺、全面開放的互聯網生態圈”的終極目標。

文章來源:新財富  作者:蘇龍飛/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57

掌趣科技43億並購三公司 小米、騰訊身影隱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405.html

掌趣科技43億並購三公司 小米、騰訊身影隱現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2-15 21:29:00

停牌已久的掌趣科技再度宣布並購,擬以43.04億元的交易對價,並購晶合思動、天馬時空、上遊信息,並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繼動網先鋒、玩蟹科技和上遊信息之後,停牌已久的掌趣科技(300315.SZ)再度宣布並購,擬以43.04億元的交易對價,並購晶合思動100%股權、天馬時空80%股權、上遊信息30%股權,並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按照掌趣科技公布的重組預案顯示,此次重組共分四步進行。

首先,掌趣科技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楊鑫渺、於超、戴誌康、東方博雅、同創投資、紅杉投資、騰訊產業、世紀凱華持有的晶合思動10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21.38億元;其次,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劉惠城、邱祖光、趙勇、李少明、杜海、天馬合力、金星投資合計持有的天馬時空8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18億元;然後,公司擬向劉智君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上遊信息剩余30%少數股權(目前已持有其7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3.66億元;最後,公司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此次交易前,姚文彬和葉穎濤持有掌趣科技29.82%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二人持有公司股權比例降低為26.72%,仍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掌趣科技此前收購了動網先鋒、玩蟹科技和上遊網絡,而這次通過並購天馬時空、晶合思動,掌趣科技的目標將是布局重度ARPG遊戲、休閑遊戲。

公開資料顯示,天馬時空主攻重度ARPG遊戲門類,去年10月上線了手遊《全民奇跡》,12月位居iOS暢銷榜前5名,截至2015年1月31日,《全民奇跡》累計充值金額4.97億元,其中今年1月單月流水高達2.42億元。

而晶合思動則主攻休閑遊戲細分市場,曾開發運營了《獵魚高手》、《大城小將》、《口袋大廈》等移動休閑遊戲,本月其作品《全民泡泡大戰》由騰訊獨家代理運營,在微信遊戲平臺和手機QQ遊戲平臺首發,上線第二日位居IOS免費遊戲第一名,截至2月10日已進入暢銷遊戲榜前20名。

對此,掌趣科技表示,通過此次並購公司可獲得《全名泡泡大戰》、《全民奇跡》兩款手遊,使得公司在手遊大作產品的數量、知名度和產品儲備方面繼續提升,進一步增加上市公司在移動網絡遊戲市場中的份額。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公布的重組預案中,出現了騰訊、小米的身影。

資料顯示,截止公告披露日,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產業”)持有晶合思動18%的股權,金星投資持有天馬時空10%的股權。

其中,騰訊產業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金達19億元,主要從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在掌趣科技並購晶合思動的方案中,其將獲得2.11億元現金、2.95億元掌趣科技股票,合計交易對價達5.06億元。

而金星投資成立於2013年12月,註冊資金達2億元,主要從事行業的投資,公司同時也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下稱“小米”)。在此次並購方案中,金星投資將獲得0.87億元現金、1.27億元掌趣科技股票,合計交易對價達2.14億元。

“通過本次收購,上市公司將擁有在微信遊戲和手機QQ遊戲平臺上運營的遊戲產品,打通與騰訊公司優秀遊戲平臺的業務合作;同時,通過與陌陌合作在研遊戲(晶合思動研發授權陌陌獨家運營的一款遊戲將於年內二季度上線運營),建立起與陌陌遊戲平臺的合作關系。”掌趣科技在重組預案中指出。

為了推動此次重組,楊鑫渺、於超、騰訊產業、世紀凱華承諾晶合思動2015年至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1億元、1.84億元、2.28億元;劉惠城、邱祖光、李少明、杜海、天馬合力、金星投資承諾天馬時空承諾同期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8億元、1.96億元、2.46億元;劉智君承諾上遊信息2015年、2016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6億元、1.90億元。

但是,如果三家公司未來五年中的表現超出上市公司預期,那麽掌趣科技將對業績貢獻程度進行分別獎勵。

預案顯示,晶合思動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間,如果累計實現的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則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承諾期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承諾期累計承諾凈利潤總和)*2”;2018年至2020年,如果累計凈利潤高於6.75億元,同樣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2018年至2020年期間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6.75億元)×1.5”。以上,掌趣科技均將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按照業績承諾方各自持有的出資額比例分別支付。

天馬時空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間,如果累計實現的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則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承諾期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承諾期累計承諾凈利潤總和)*80%*2”,掌趣科技均將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按照業績承諾方各自持有的出資額比例分別支付,但資產交易價格增加數合計不超過3.6億元。

上遊信息方面,2015年、2016年期間,如實際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標的資產對應的超出部分的30%作為獎勵對價,由掌趣科技以現金方式支付給劉智君。

編輯:於百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06

萬達80億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王健林想要的是世界電影產業話語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75.shtml

萬達80億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王健林想要的是世界電影產業話語權?
常皓靖 常皓靖

萬達80億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王健林想要的是世界電影產業話語權?

萬達早已開始布局國際化版圖。

i黑馬訊 7月13日消息 昨日晚間,萬達旗下美國AMC院線宣布以9.21億英鎊(約合12億美元,81億人民幣)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院線。

是萬達首次投資歐洲院線,也創造了英國脫歐後單筆最大外國投資。

資料顯示,Odeon&UCI是歐洲大型影院運營商。截至2015年12月,該集團擁有243家影院2238塊銀幕,主要分布於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四大市場。

萬達集團表示,其並購Odeon&UCI院線始於3年前,中間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因為價格原因一直未達成一致。而英國“脫歐”公投就此帶來新的機遇,雙方終於達成協議。

據了解,萬達早已開始布局國際化版圖。2012年,萬達便豪擲26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院線。2015年,萬達用22億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2016年3月,萬達再次耗資35億美元收購美國好萊塢中型制片公司傳奇影業。

萬達 電影 王健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0

新力金融擬23.79億並購海科融通 新增第三方支付業務

新力金融9月6日晚間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以21.49元/股發行8435.20萬股,並支付現金5.66億元,合計作價23.79億元收購海澱科技等107名交易對方持有的海科融通100%股份;並擬向不超過10名其他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5億元,擬用於支付現金對價、山東物流金融服務平臺項目、華潤MIS項目、河北“村村通”項目等。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

新力金融表示,海科融通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將構成公司主營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通過此次交易,可進一步強化在金融領域的業務布局,推進戰略轉型,發揮協同效應,增強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價值。

據介紹,海科融通於2011年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全國範圍銀行卡收單支付牌照),擁有全國範圍內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從業資質,具備了非金融支付機構的職能。該公司作為持卡人和商戶之間的橋梁,與收單行、銀行卡專業機構、發卡行共同完成交易資金的轉付清算並向商戶提供其他增值業務。海科融通主營業務為第三方支付相關業務,主要包括傳統POS收單和智能MPOS收單業務。

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31日,海科融通合並口徑資產總計7.84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5.24億元;其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至7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3.61億元和5.5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971.40萬元、-1868.78萬元和1.13億元。

根據《盈利預測補償協議》的約定,承擔補償義務的交易對方承諾,海科融通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實現的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95億元、2.7億元和3.35億元。

新力金融表示,公司剝離原有水泥業務及資產後,正穩步轉型為以農村金融服務為特色,以互聯網金融為核心的綜合性金融企業。通過此次交易,以及實施配套募集資金項目,公司可以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在現有的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融資租賃和P2P金融服務等類金融業務的基礎上,增加第三方支付業務,將有利於進一步拓展泛金融領域業務,充分發揮協同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82

渝三峽A:擬近31億並購拓展雙主業 12日複牌

渝三峽A11日晚間公告,公司擬以9元/股向重慶紫光發行34371.82萬股股份,作價30.93億元購買其持有的寧夏紫光100%股權。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交易後公司主營業務將由油漆塗料業務向油漆塗料業務與飼料添加劑業務“雙輪驅動”的雙主業模式轉變,產業鏈進一步拓展。

渝三峽A已對深交所重組問詢函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了回複,並對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等相關文件進行了相應的補充和完善。公司股票10月12日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92

世紀鼎利:擬6.66億並購一芯智能 進軍物聯網領域

世紀鼎利擬以12.31元/股發行37,871,649股股份,並支付現金1.998億元,合計作價6.66億元收購一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同時,公司擬以12.73元/股向華夏人壽、廣發原馳.世紀鼎利1號定向資管計劃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4.6億元。一芯智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工業機器人裝備、RFID電子標簽和智能設備及物聯網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本次交易實施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葉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204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4.13%。本次交易完成後,葉濱預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占比為21.02%。交易不構成借殼。

根據《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一芯智能在 2016 年度、2017 年度、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實現凈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 3,500 萬元、5,000 萬元、6,000 萬元和 8,000 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09

伊利股份:擬定增募資90億並收購中國聖牧37%股權 24日起複牌

伊利股份10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以15.33元/股的價格,向內蒙交投等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5.87億股,募集資金90.00億元,用於收購中國聖牧(1432.HK)37.00%股權、投資於新西蘭乳品生產線建設項目、國內高附加值乳品提質增效項目、運營中心投資/研發中心及雲商平臺項目。另擬授予公司當前0.99%股份予294名員工,實行股權激勵。伊利股份股票24日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82

匯金系券商整合“第二彈”:中投作價167億並入中金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H股股票11月4日上午臨時停牌,公司表示將公告重大收購事項。晚間21點左右,中金公司揭開了謎底:中金公司將以發行內資股方式,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支付對價167億元。交易完成後,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整合旗下券商資產是中央匯金近幾年一直想推、但阻力較大的事,2013年宏源與申萬的整合應該只是匯金系整合的開始。”中信建投此前曾發布報告稱,匯金系對旗下券商的處置只是時間和突破點的問題。

但中金公司合並中投證券的前前後後,還需邁過兩大門檻:一是能否征得少數股東的同意;二是在順利合並後,能否妥善處理兩家券商所在地的利益關系。“中金公司合並中投,需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同意,還需要到香港聯交所聆訊。”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順利合並後,如何平衡兩者所在地的博弈關系,也是中金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

整體並入

中金公司4日晚間宣布,將與中投證券進行戰略重組。11月4日,經中金公司董事會批準,中金公司與中央匯金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將從匯金收購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

中金公司稱,根據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財政部核準的中投證券評估值,綜合考慮行業發展狀況、中投證券財務表現與未來發展及預期協同效應等多項因素,本次交易的對價確定為人民幣167億元。中金公司將通過向匯金公司發行中金公司內資股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中金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機構業務、跨境服務和針對高端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領域積累了顯著優勢。中投證券前身是中國首批證券經紀商之一,在零售經紀業務領域建立了較強的市場地位。”中金公司晚間表示,雙方整合後,整體規模將顯著擴大,主要指標躍升至行業第一梯隊。本次交易將幫助公司構建更為均衡的一、二級市場業務結構,顯著增強抵禦風險及應對資本市場波動的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

中金公司於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對於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合並的消息,市場早有預期。多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二者的合並可能是由於投資主體“一參一控”的政策、中央匯金提高對中金公司持股比例以及市場競爭的需要。

中投證券系原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在購買原南方證券相關證券類資產的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全國性、綜合類的證券公司,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成立,初始註冊資本15億元。2008年12月31日,中投證券股權從中國建投劃轉至中央匯金,2011年11月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截至2015年底,中投證券共有證券營業部160家,員工3588人。旗下公司包括中投天琪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中投瑞石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投證券投資有限公司。

中投證券與中金公司同是匯金系券商,中央匯金對中投證券持股100%;對中金公司持股28.45%,為第一大股東。“對於中央匯金來講,兩邊都是自己控股的券商,對於中金公司28%的持股比例是比較低的,如果做一次定向增發,其控股比例就有可能稀釋到20%以下,而20%以下的持股比例是很危險的數字。中央匯金將自己的一塊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方便資本運作,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前述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

更為重要的原因或是“一參一控”的要求所致。2008年4月發布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定,2個以上的證券公司受同一單位、個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間存在控制關系的,不得經營相同的證券業務,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述投行人士分析,中央匯金旗下曾參股控股多家券商,受制於“一參一控”的影響,旗下券商上市受阻。中央匯金很早之前就開始尋找出路,此次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的合並,也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推出的解決之道。此前國泰君安並購上海證券、申銀萬國並購宏源證券,也是在解決“一參一控”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同是匯金系券商,雖然二者此前業務側重點不同,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都有業務拓展的現實需求。在中金公司上市之後,股東權益的公平性和利益最大化,也成為二者合並的又一個內在要求。

“無論是H股還是A股市場,作為控股股東,下屬業務不能出現2家相互競爭的機構同時上市,否則會構成同一集團內部的競爭,削弱市場的競爭力,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損害。”趙錫軍告訴記者,因此要避免出現一家控股股東下面有2家獨立的券商從事相同的主營業務,所以可以將同一類業務裝入一家機構中,實際上這也有利於中投證券的上市。

業務互補

中進公司與中投證券收入規模、利潤水平比較接近,但是在業務構成與發展方向上存在很大差別,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投證券在全國各地設有200多家證券營業網點,這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是較為稀缺的基礎資源。

二者合並之後,中金公司也會將自身在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股票業務、固定收益及投資管理等業務與中投證券的廣闊客群和網絡渠道進行對接,聯動發展。

2015年,中投證券全年營業收入87.15億,凈利潤36.45億;中金公司營業收入95.1億,凈利潤19.5億。今年上半年,中投證券營業收入21.65億,凈利潤7.67億;中金公司營業收入24.45億,凈利潤5.75億。

從業務構成來看,中投證券在傳統經紀業務、場外櫃臺業務方面相對存在優勢。2015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市場份額2.216%,行業排名15位,融資融券余額去年同比增長11.69%,行業排名15位。在櫃臺市場業務方面,中投證券發力布局新三板做市業務布局,已做市企業89家,在已開展做市業務的82家券商中排名22位。OTC櫃臺系統對接中證報價系統發行收益憑證規模行業排名17位。

在承銷保薦方面,去年中投證券IPO承銷行業排名14,主承銷金額排名19,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排名行業36位。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中金公司在資管、投行、自營業務方面表現優於中投證券;但在經紀業務方面,不及中投證券。在2015年中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市場占有率排名中,中金公司較2014年直降9個名次,由2014年的40位降至49位,市場份額也由0.655%降至0.483%,下降幅度高達-26.25%,是排名前50位的證券公司中市場份額縮減最為嚴重的。

中金公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投行業務、財富管理以及跨境業務。2015年,中金公司在中資並購、中資港股IPO和國內債券承銷分別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也是第一家經辦中國並購交易規模突破千億美元的投資銀行。

“中投證券的側重點和中金公司的側重點不一樣,中金公司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銀行業務領域更為完善。”趙錫軍告訴記者,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將來的投行業務不能單單看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更加看重的將是一二級市場的綜合能力。

另外,財富管理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是中金公司戰略框架中重要的增長點,去年兩大業務線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1.7%、77.3%,合計占公司收入比重達29.2%,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

中金公司在國際化領域早有布局,2015年公司海外收入達到17.6億元。去年以來加大了海外債券、大宗交易的團隊建設,在QFII、RQFII、滬港通等領域持續發力,香港財富管理平臺也在加快建設。

據中金公司介紹,財富管理仍然是二者合並之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中投證券的營業網絡優勢也將被充分利用。“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將通力合作,結合中金公司的品牌、經驗、系統性和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能力,嫁接中投證券廣泛覆蓋的營業網絡和龐大的客戶群,”中金公司表示,希望共同打造中國領先的財富管理平臺。

截至今年6月,中央匯金持股的證券業務平臺包括中國銀河金融控股(78.57%)、申萬宏源集團(25.03%)、中信建投證券(40%),以及中金公司(28.45%)和中投證券(100%)。

換股收購

中金公司向中央匯金發行內資股,中央匯金將持有的中投證券100%股權轉讓給中金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換股收購”的交易,也是最劃算的方式。“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非上市公司,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是最為順暢的一條道路,現金收購等其他方式的可行性不高。”前述投行人士認為,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沒有必要通過現金收購的方式來收購中投證券。

一方面,在香港上市的金融企業估值一般不高,銀行平均市凈率(PB)不足1,中金公司因被視為老牌精品投行,平均市凈率為1.3,相對較高。對於中金公司的其他股東而言,發行股份收購中投證券較為劃算;另一方面,對資金渴求較大的股東,往往才會傾向於要求被現金收購,中央匯金作為二者的控股股東,旗下參股多家上市銀行、金控集團、券商,每年分紅頗豐。

目前,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推進整合工作。 然而,中金公司合並中投證券的前前後後,尚需邁過兩大門檻:一是能否征得少數股東的同意;二是在順利合並後,能否妥善處理兩家券商所在地的利益關系。

“中金公司合並中投,需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同意,還需要到香港聯交所聆訊。因兩家券商的控股股東均為中央匯金,此涉及關聯交易,因此在董事會、股東大會的並購表決上,中金公司作為關聯方需回避。因此此次收購決議更取決於中金公司其他股東的表決。” 前述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從凈資產回報率來看,中投證券相較於中金公司有更明顯優勢。根據2016年中報,中投證券的凈資產回報率(ROE)達5.33%。Wind數據顯示,在84家披露中報的券商中,排名第15;中金公司或因此前上市融資,其資產回報率被稀釋,2016年年中僅為3.43%,排在第50名。而2015年年報顯示,中投證券凈資產回報率為30%,在111家券商中排名12;2015年年底中金公司的約為16%,排名74。

在上述投行人士看來,中金公司並購中投證券除了要順利通過股東的認可,還需解決兩地政府博弈的難題。2014年申銀萬國並購宏源證券,就曾遭遇此類問題。“中金公司註冊地在北京,而中投證券註冊地在深圳,按照一般邏輯,當中投證券被並購後,其註冊名將被註銷,當地政府就會少了一大稅源。”他告訴記者,在重組後如何平衡兩地關系,也是中金公司亟待面對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