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掛牌公司倍增 林孝信惦惦吃三碗公

2010-11-15 TWM




最近國產、中保集團總裁林孝信心 情很好,旗下生產矽酸鈣板的惠普公司和復興航空,分別在十一月十一日與十二日陸續在興櫃掛牌,集團的掛牌公司,一下子從兩家倍增到四家。在集團屢屢扮演救 火員角色的他,從國產實業到復興航空,因為他的一肩承擔,讓原本經營不善的公司脫胎換骨,所以復興航空能夠在興櫃掛牌,並規畫在明年底前朝上市之路發展, 他的欣喜自然不在話下。

其實,國產與中保集團在國內創下不少第一,譬如,國產是國內第一家預拌混凝土公司,復興航空是國內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中興保全是國內第一家保全公司,因為背負著許多的「第一」,林孝信靠著維繫良好歷史傳承的信念,突破難關並讓集團日漸茁壯。

早在兩年前,林孝信就規畫復興航空掛牌上市,無奈遇到金融海嘯,業績衰退,股票掛牌夢似乎又拉遠了。如今,隨著復興航空掛牌,他的夢想總算實現。

林孝信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咱惦惦做生意就好」,把事業做穩、做賺錢就好,他個人無須在媒體上曝光太多。

復興航空掛牌除了林孝信開心外,總經理陳嘉的心情更好。在今年元月集團舉行尾牙時,林孝信曾「撂下」重話,今年復興航空如果獲利沒有超過五億元,就要把總經理換掉。所幸,前三季復興航空獲利達七億元,大幅超前進度,陳嘉也可以安心繼續當總座。

 (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3

追近英特爾 市值倍增的祕密 世界越輕薄 台積電越賺錢

2011-1-31  TWM




台積電市值在十二年內,從一兆元倍增到二兆元,但同時間,英特爾從八兆元掉到三兆多,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這中間,到底有何玄機?

撰文‧林宏文

正當科技代工產業面臨低毛利挑戰之際,一樣做代工的台積電市值卻突破台幣兩兆元,躋身全球科技業市值排行第十二強,張忠謀也登上半導體製造之王寶座!同樣是做代工,十年後的命運卻大不同,台積電有何過人之處?未來它還有另一個黃金十年嗎?

前三十強唯一代工公司

為何以代工製造起家的台積電,不僅沒有﹁保三、保四﹂的問題,還能夠在全球科技業扮演重要角色?從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除了微處理器及記憶體之外,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等3C產品用的邏輯晶片,有一半都是台積電生產的。

若以晶圓生產量來看,目前台積電僅次於三星電子,已超過英特爾;但三星電子有九成生產量都集中在記憶體,台積電可說是真正的全球晶圓之王。

統 計全球目前市值前三十大的科技公司,前十一強分別是蘋果、微軟、Google、IBM、甲骨文、三星電子、英特爾、思科、惠普、高通及Canon,台積電 排第十二位。至於在前三十強中,台灣有兩家入榜,另一家公司宏達電排第二十六位。更有趣的是,在這三十強中,只有台積電一家是純粹代工製造的公司,其他公 司都有自己品牌,這是台積電最特別之處。

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只要一停產,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就無法出貨。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當時全球電子業已感受到供應鏈停擺的衝擊,十二年後的今天,台積電的影響力更擴大,若再發生一次地震,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談到一九九九年大地震那年,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時點。因為,那一年台積電市值第一次突破一兆元,距離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台積電,大約是十二年的時間,如今,二○一一年台積電市值再破二兆元,剛好又隔了十二年,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相 較於台積電的十二年大躍進,其他競爭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英特爾市值從八兆元掉到如今的三兆多元,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 (只計算當時晶圓代工部分)掉到二二○○億元。至於增加的公司,除了三星電子從一兆元增加到三兆多元,其他都是像高通、博通、聯發科及恩維迪亞等IC設計 業。

一九九九年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分別只有當時英特爾的六%及七.八%,如今,台積電的營收是英特爾的二八%,獲利約為英特爾的五○%,雙方差距又更縮短;這讓兩者的市值更為接近,從之前的八分之一,到如今是英特爾的三分之二。

市 值的躍進,背後代表的,當然是企業影響力的提升。去年五月,蘋果超越盤據二十多年市值龍頭地位的微軟,主因是蘋果對全球3C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明顯超前仍 困在個人電腦業的微軟。更早之前的○五年底,Google市值領先思科,也代表Google對網路產業帶來的世代移轉,已經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台積電上升,英特爾下降,當然不僅是財務數字的增減而已,背後代表的還是影響力的消長。近年來,英特爾在行動通訊晶片屢屢失敗,而擁有全球九成以上市占的ARM陣營,全部把外包訂單都下到台積電,這是台積電影響力的提升,更是市值倍增的關鍵。

大 幅拉近與英特爾之間距離要做到全球半數訂單都下到台積電,其實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主因是要取得客戶的信任是很困難的。過去,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 工廠,製造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因此,美商超微(AMD)創辦人桑德仕就說過一句千古名言,﹁有晶圓廠的才是真男人。﹂即使到今天,超微長期無法突破英 特爾的封鎖,但製造部門的人仍然不願意撤退,只是把製造分家,找到中東阿布達比的資金後,想繼續當一位﹁真男人﹂。

至於龍頭英特爾,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程技術,靠著這項優勢推動個人電腦的替換;但如今電腦成長動能趨緩,市場成長動能轉到行動與應用,而英特爾的技術又被三星及台積電逐步追上,自己又無法跳脫電腦產業的範圍。

可是,英特爾內部仍非常抗拒把製造外包給別人,兩年前原本與台積電談好Atom晶片的代工計畫,但在製造部門的抵制下,最後無疾而終。

同 樣以一九九九年的產業形態來看,當時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僅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七%,但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已達到近二五%。也就是說,把訂單交 給台積電生產的這群IC設計公司,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這十多年間取得了空前的成長;但靠自己晶圓廠生產的企業,成長則明顯趨緩,這是台積電 能夠快速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能夠爭取到這麼多客戶的信任,當然是來自其他台灣企業絕無僅有的紀律及執行力。

從創立開始,台積電的企業風格就採美式作風,一切以紀律與績效為重,這樣的管理方式,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張忠謀曾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創造附加價值,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是來自持續維持資本投入及技術領先,前者是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經濟規模,創造的是營收;後者則是建立技術障礙,拉大領先差距,提升的是毛利率。

一位台積電的員工開玩笑說,會從台積電離職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三、四年後,發現競爭者太多,升遷無望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了十幾年,準備要退休的人。張忠謀創造了一個讓員工高度競爭、提早富足退休的環境,這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隨著電子設備的行動化、輕便化,有更多的競爭者打破過去微軟、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加入IC設計領域;只要世界更開放、更輕薄,台積電就一定有另一個黃金十年,第三個兆元市值目標一定會很快到來。

除了台積電,全球晶圓廠12年來大多數市值大幅下降

眾人皆降我獨升

公司

1999年市值

(兆元)2011年市值

(兆元)跌幅(%)

英特爾8.003.0062.5 德儀1.801.1039.0 聯電0.800.2272.5 美光0.540.29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

揚聲器老廠三度掛牌 搏六倍增值

2012-8-27  TCW




政治人物上台下台是家常便飯,台股卻即將有一家公司,上台下台的次數破紀錄。新局面!

將集團金雞母單獨成立

在開曼註冊的東科控股,年底將回台第一上市,它的前身,其實是元老級TDR(台灣存託憑證)、揚聲器代工大廠東亞科技。一九九八年它在新加坡上市、○一年回台發行TDR,一一年兩地下市,一年多後,它重返台股,不僅是台商自新加坡回台上市首例,兩度下市、三度上市的紀錄,也是空前。

賣聲音是門老行業,東科又是個老面孔,回台要再爭取投資人青睞,就像是「一把年紀還要出來跟人家選美,」年屆六十的東科董事長劉政林自我調侃了一番;但,走了這麼長的路,又回到台股懷抱,這次,劉政林尋求股價肯定的決心更堅定,「當初下市,就是因為股價都在淨值以下。」所以新的東科,只保留東亞科集團的金雞母,是由年年獲利、負責音響代工的東亞科技單獨成立;切割獲利不穩、從事家庭劇院主機製造的東雅電子。

下市前的東亞科,在星國股市和TDR市場,股價都只有淨值的五至六成左右,由於新加坡股市週轉率,經常連台股的一半都不到,且資本額不到新幣一億元的東亞科不易受投資人青睞,而台灣的TDR又因為無法融資融券,成交量一樣是一攤死水。

因此,一○年劉政林看到台股開放控股公司回台上市的契機,且東亞科也恢復元氣,擺脫○五至○八年東雅電子跨入電視領域造成的虧損陰影,就自掏腰包,宣布用三成溢價,總共砸下逾十億元,全面收購下市。

當時東亞科收購下市的價格,每股僅新幣○.一三八元(TDR一單位代表兩股,每單位收購價約新台幣六.五元);現在,捲土重來的東科,董事會預計以四十三元重新掛牌,一上一下之間,憑什麼劉政林能為東科創造每單位近六倍的增值空間?

調體質!衝高毛利,轉攻高價市場

在股票市場上市之路走了三遍,為了擺脫前兩次股價表現不佳的窘境,從公司體質到資本額設計,劉政林做足準備。

首先,是調整體質,拉高毛利。手中握有四大消費性電子品牌客戶飛利浦(Philips)、索尼(Sony)、LG和松下(Panasonic)揚聲器代工訂單的東科,在全球音響代工市占率逾二二%,但生產一套數萬元的五點一聲道家庭劇院喇叭組,毛利率甚至可以逾一五%,而三千元有找的低價音響,毛利率卻只有個位數。

於是,東科逐步調整產品組合,一方面針對高階產品的品管要求,砸下逾四千萬,打造占地六十坪、用來檢測音質的無響室,一方面減少低價訂單,去年售價九十九美元以下的代工訂單,占營收比重仍高達四成,今年則將只占二五%。

同時,薄型化電視的趨勢,也為東科帶來意想不到的契機。因為電視體積變薄,光靠電視的喇叭聲音厚度不夠,整合了電聲播放系統和音響功能SoundBar(一體型環繞立體聲系統)近兩年蔚為風潮,這項新產品占東科今年營收比重攀升到三成左右,毛利更是一般音響的兩倍。

給甜頭!縮小資本額,拉抬EPS

諷刺的是,過去東亞科旗下東雅電子,就是因LCD液晶薄型電視而受傷,大虧數年,甚至拖累母公司;現在,東科卻因薄型電視受惠。科技產業的變化難以捉摸,難怪投入電聲產業三十年的劉政林還是認為,「賣聲音還是一門好生意。」因為資訊輸入耳朵的方式,一直不變,不像手部輸入資訊,從鍵盤、觸控,數年之間又進化到體感,聽覺的輸入,只有變大(音響)或變小(耳機)。

除了調整產品結構、新增高毛利產品,熟悉股市遊戲規則的東科,就連資本額也特別調整。相較於原本東亞科集團二十三億資本額,與東雅電子分家後,東科資本額只剩五億多,股本小,以利拉高每股稅後盈餘(EPS),過去三年,東科每年EPS至少三元,甚至在上市前法說會,公司還開出EPS全部配息,在市場低迷時,大打殖利率牌,也成為東科這隻老金雞母的新賣點。過去看上新加坡外匯管制少、TDR籌資管道的機會,但這兩次掛牌結果事與願違,劉政林仍不放棄在股市找出路,這次要回台第三度挑戰資本市場。

然而,股價表現之外,更重要的是經營實力,擁有再好的包裝與資本操作,若沒有業績做後盾,股價一樣會被打回原形。東科未來能否拿出比前兩次上市時更好的成績單與營運實力,才是劉政林能否贏得投資人青睞的唯一答案。

【延伸閱讀】這次,東亞科技金雞母單飛拚上市

東亞科技》資本額:約新台幣23.4億元成立時間:1997年新加坡註冊1998年新加坡上市上市紀錄:2010年TDR上市2011年新加坡下市、TDR下市EPS:2010年上半年新幣-0.026元→子公司 東雅電子:生產影音電子產品→子公司 東亞科技:香港生產揚聲器、耳機↓切割回台上市↓東科控股》資本額:新台幣5.4億成立時間:2011年開曼註冊(前身為東亞科技)上市紀錄:2012年第4季台股上市EPS:2012年上半年新台幣2.08元資料來源:公司財報、公開說明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88

一雙襪子的10倍增值之旅啟示錄: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去年創新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49.html

款普通的針織襪出口價格僅0.25美元,而增加幾項專利技術的襪子售價卻能達到10倍。嚴寒的外貿「冬天」,一些企業正在通過研發投入和專利搶佔有利地位。

這也可以從一組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昨日發佈數據稱,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8687億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84%,高於上年的1.76%。而我國的研發重鎮主要是江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它們的經費投入強度均達到或超過全國水平。

研發投入帶來高利潤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副司長賈楠介紹,R&D投入力度和強度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1.39%持續提高到2011年的1.84%。

這樣逐漸走高的數據也與我國近年的專利成就相印證,2009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底,我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了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華為公司日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一份數據就顯示,其每年堅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37億元人民幣;超過44%的員工專注在研發領域(62000多人)。2011年,華為的PCT申請量居於全球第三。同行業的中興通訊在這方面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科技公司的研發是應有之義,那麼一些輕工業產品也在增加技術含量則是可喜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在佔據我國襪業產量65%的浙江大唐鎮採訪時注意到,即便是普通的襪子也都在追求更多的功能,進而攫取更高的利潤。作為龍頭企業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均說,其生產的襪子最貴的一雙出廠價達200元,除了原料上佳之外,其增值的部分就靠功能和技術。

大唐鎮宣傳委員宋健珍稱,有家原本做襪業的企業增加了手套業務,但並不是傳統的手套,而被稱為「i手套」——觸屏專用手套,因為伴隨蘋果手機等觸摸式電子產品的流行,戴著普通手套無法令觸屏產品感應,尤其是冬天不便。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部分加入傳導材料製成的觸屏感應型手套,可讓人們在戴著手套保暖的同時順暢地操作觸屏類電子設備。

提升研發投入的效率

研發投入換來專利,繼而帶來巨額利潤。這也是西方一些成功企業的商業邏輯,不過我國目前的研發投入總額相比國外還有差距,投入的產出比以及研發效率亦有不小提升的空間。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就發佈《創新迷途:中國的專利政策與實踐如何阻礙了創新的腳步》報告,稱儘管中國專利數量增長迅速,但質量並未得到相應發展,高質量專利佔比偏低。雖然其結論有所偏頗,但同樣可資提醒:投入的數量提升,也應該伴隨著投入的質量提高。

在國內,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專利數量主要還是和自己人比,只有走出國門到海外,其實力才會得到更加確鑿的檢驗。一家美國律所的合夥人湯姆·歐文(Tom Irving)從事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三十年,他曾告訴本報,一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水平相當高,他們律所也幫不少中國企業代理海外申請專利,成功率也頗高。他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已有較大的進步,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並不少,尤其是它們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發,非常有助於在國際上拓展市場。

去年,各類企業經費支出為65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它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利潤,那麼國家財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則是立足於多重效應。2011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49%。其中,當然會有一部分被用於獎勵技術創新、專利申請等。這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刺激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發。

上述報告曾提到,一些中國企業、官員和學者為了達到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以獲得財政支持和業績評估,提出了一些低質量的專利申請,以至於有聲音傳出,乾脆取消這種獎勵,或許可以降低造假的可能。不過,專注於知識產權業務的美國飛瀚律所管理合夥人林藝思說,其實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哪怕有些瑕疵。(記者繆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3

陳健波MPF倍增秘笈

2013-01-03  NM
 
 

 

強積金——回報低,收費高,有「強迫金」、「強姦金」之稱,一眾被「㩒住搶」的打工仔,只有滿腔憤怒。因無黨派而被稱為「四散人」(另三人為林大輝、梁家騮及謝偉銓)之一的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與其閉翳,不如諗計。原來他私底下精於玩強積金,七年間累積增長三成,高過平均數一倍,人人請教,但他作風低調,從不肯教人,最怕輸了被人找晦氣,「你自己研究完,輸咗無得怨嘛!」他最近終向本刊透露他的MPF秘笈。陳健波簡介

學歷:伍華書院預科畢業英國特許保險學會會士及特許承保人2009年至今:慕尼黑再保險中國顧問委員會理事2008年至今:立法會功能組別(保險界)議員2005年:慕尼黑再保險香港分公司行政總裁1999年:恆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兼保險業務主管恆生保險董事兼總經理1995年:恆生人壽保險董事1993年:恆生保險副總經理1974年:恆生練習生

○八年當上立法會議員之前,陳健波在恆生保險部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看準人壽保險發展空間大,九五年主動提出向滙豐購入經營牌照,短短十年間,人壽保險營業額由最初的三千萬變成十三億,他亦如坐直升機般,由副主任升至銀行助理總經理;二千年他再為恆生成立強積金部門,今日已成為業內五大龍頭之一。○五年他轉投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成為該行首個華人行政總裁,並首次為自己的強積金供款。不過他當時嫌麻煩,將所有供款隨便放入一個定息基金,從未打理,到○九年辭職專注做議員時,才發現不妙,「四年間先得百分之七增長,即係一年得百分之一點九,通脹都追唔上,你話係咪㷫過炭!」自此,他的起心肝鑽研。

專攻港股基金

弔詭的是,他竟然無揀自己創辦的恆生強積金,逢人問陳健波轉邊間好,他一定答細公司永明,並且將三個助理的強積金轉投其下。「我無利益衝突o架!揀基金好睇主持人,佢(永明)嘅基金經理好出名,好多年都被選為基金之星,所以佢隻港股基金,差唔多係全港跑得最好嗰隻!」該基金由有「長勝將軍」之稱的首域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打骰,去年增長約百分之二十一,雖然表現並非最標青,但成立十二年來,累積回報超過三倍,遠遠拋離同行。「其實強積金來來去去咪又係六種組合(股票、債券、混合、保證、貨幣市場『即定息基金』及指數),保證、貨幣市場基金一定輸通脹,債券基金遇美國加息又會跌價,一定係股票基金先有高回報。」和大部分香港人「唔熟唔食」的心態一樣,他獨沽一味只揀港股基金,其他地區免問;看好股市時,他將所有錢專攻港股基金,風高浪急時,就將錢泊入定息基金避避風頭。

最壞往往最好

「睇市主要睇息口變化,一○年底股市升到二萬三、四千點,牛皮咗成幾個月都升唔上,之後中國加息,內銀股可能受拖累,我手上八成五都係股票,當然好小心。」結果他在上半年分三次減持股票,成功在前年底歐債危機惡化、港股跌至全年低位一萬六千點前散貨。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買了好的基金也非一勞永逸。自知股市猶如鱷魚潭,陳健波日日睇住市,幾乎每隔三、四個月就將強積金轉倉一次,每次在港股及定息基金間調配比例,「通常第二日就轉到,無乜時間風險。」到去年一月,他見股價低殘但股息至少四、五釐,又開始小試牛刀入市;到五月希臘大選失敗,「脫歐」之聲不絕,港股一個月內大跌三千點,但陳健波最淡定,一個月內三次大執平貨,增加強積金中的港股基金比例,「當時個個都唱會繼續跌,之後真係跌一浸,但你永遠無可能捉到最低點,見佢比較低就好買!」當時長實(1)跌穿九十元至全年低位,市盈率只得四點四倍,工行招行亦是七、八倍,「最壞嘅時候就是最好嘅時候,個個都驚我仲定添,當時都唔想睇報紙,費事影響自己判斷。」

唔識揀選指數基金

訪問中,陳健波常掛在口邊的一句是:「買股票唔係咁容易學,個市日日變,我個腦不斷轉,睇住事態發展,成日改變主意,朝早同夜晚諗嘅可以完全唔同。」他建議完全不熟股票的打工仔,不如揀指數基金,「畢竟長期跑贏大市嘅股票基金唔多,而指數已消化了股票表現、成交量,好的股票納入成分股,唔好的踢走;好似恆指有咁多隻成分股,就算有一、兩隻週期性跌,你都唔會好傷!」由於指數基金只須跟貼所掛鈎的指數,毋須投資經理管理,所以營運成本較低,收費一般為百分之一,較強積金平均收費的百分之一點七四便宜,「以前投資股票每年有一成回報,而家要現實啲,一年有百分之六、七已經好好,所以啲收費慳得就慳!」恆指去年七月谷底反彈後,一直氣勢如虹,他看好今年大市愈升愈有,暗示港股基金有運行,「今年上半年我都睇好個市,而家息咁低,又無得炒樓,仲有咩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19

AH股輪動,收益輕鬆兩倍增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518277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從價值投資出發,加倉H股減倉A股(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3/400.html)?,談的是如何利用恆生AH股溢價指數來進行A股和H股之間的輪動。當然,當時限於條件,用的只是A股和H股整體來做演示。

必須感謝恆生指數公司,它新近推出的恆生AH股精明指數,讓我們可以從個股層面來精確把握AH股輪動的潛在收益。

先來看圖,有些直觀感受。

查看原圖
下圖中共有三根曲線自2006年迄今的走勢,藍色的就是此次發佈的恆生AH股精明指數,目前收盤點位是3029.19點,按照2006年1月3日1000點基點計算,收益是202.9%;綠色的那根則是恆生AH股H股指數,反映的是那些同時有A股和H股股票的H股表現,最新點位為1595.01點,即那麼多年收益僅為59.5%,至於紅色的則是恆生AH股A股指數,最新點位1421.32,即收益為42.1%。可見那麼多年下來,無論是直接A股還是H股,收益都差不多,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與之相比,恆生AH股精明指數的收益就很客觀了,比起相對較好的H股近60%的收益,還是要高出140多個百分點,說兩倍增絕不誇張。

那麼恆生AH股精明指數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其實他採取的策略和筆者此前提到過利用恆生AH股溢價指數做A股和H股輪換的思路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具體到個股層面。每個月,恆生AH股精明指數都會要做一次調倉,對於那些同時有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會根據兩者匯率折算後孰高孰低來做選擇,如果A股價格是H股的1.03倍以上,就持有便宜的H股;如果A股是H股的0.97倍以下,就持有便宜的A股——之所以採取0.97倍到1.03倍的緩衝帶,以及每個月調倉一次,應該是為了減少換倉頻率,減少手續費支出。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策略,一個秉持價值投資策略只在AH股中持有便宜貨的策略,就可以產生如此之多的超額收益,可見低買高賣輪動多麼重要。

對於那些同時可以投資A股和H股的投資者,根據此指數的編制方案自己做一個指數化投資產品,應該也不算太麻煩,當然若內地投資公司能夠在創新上有所突破,搞出一個A股和H股混合的QDII ETF產品,那麼就更造福普通投資者了。

原始鏈接: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3/61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67

【經濟坐標·坐標】居民收入靠什麼倍增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383

【編者按】改革開放35年之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帶來一個全新的開局,未來十年的政經版圖由此開啟。

南方週末經濟板塊的年度特刊「經濟坐標」,聚焦這個或明或暗卻真實影響中國的新的「局」。

在政府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都「跑贏」了GDP的情況下,剩下的「輸家」只能是企業收入。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轉型挑戰,而政府必須通過改變自己來為他們創造條件。

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新一屆政府提出的最為引人注目的施政目標之一。

在2012年底發佈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13年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一段話也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如果我們的GDP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有研究者總結了自1982年十二大以來,歷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或中央委員會全會上所提出的經濟發展量化指標,其中涉及的七次「翻番」目標,均為「工農業總產值」或「國民生產總值」這樣的國家經濟活動整體指標。

而十八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概念。這不僅在中國經濟政策史上非常罕見,在世界增長史上也非常罕見,僅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末提出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為什麼中央政府在整體經濟發展目標之外,要如此明確地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政策目標?實現這一目標背後的動力和保障機制又是什麼?

「分蛋糕」背後的輸家與贏家

從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國民生產總值(GDP)主要由三大收入購成:勞動所得(勞動者報酬);資本所得(企業利潤)和政府所得(財政稅收),這叫初次分配。而政府所得部分,又通過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形式構成二次分配。

也就是說,在國民經濟整體增長的過程中,居民、企業和政府各自通過不同的收入形式分享著GDP這個「大蛋糕」。

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2008年之間,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53.3%下降到47.6%,下降了5.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即居民可支配總收入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比重,由67.5%下降到58.3%,下降了9.2個百分點;而政府收入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比重則由14.5%上升到19%,上升了4.5個百分點;企業收入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比重由17.9%上升到22.7%,上升了4.8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在過去十年多時間裡,政府和企業收入佔GDP「蛋糕」中的比重不斷提高,而居民收入所佔比重則不斷下降。

這一「蛋糕分配」的比重變化,跟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有著密切關係。

清華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白重恩的研究顯示,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引擎」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轉換:自1979年到2007年,中國GDP增長率(以不變價格計算)平均每年是9.8%;而2008年到2011年則為9.7%——但兩個階段的經濟增長動力來源截然不同。

前28年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效率的改善和人力資本的增加;而在2008年以後,無論是效率提高還是人力資本投入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大幅下降,資本投入成為了維繫GDP增速的最大動力。

而在依靠大規模資本投入(主要是固定資產投入)拉動GDP增長的同時,投資回報率卻出現了下滑。據白重恩測算,調整價格、稅收等因素後,中國實質的平均投資淨回報率在1993年是15.7%,而在2010年已降至5.1%。

這意味著要維繫GDP的穩定增長,所必須投入的資本規模越來越大,以至於嚴重侵蝕了居民收入增長,並進而造成消費萎縮。

當經濟增長引擎變成今天全靠資本投入維繫的「獨角戲」的時候,中國經濟的增長的結構和由此帶來的可持續性問題開始令人擔憂,這正是十八大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背後的深層原因。

轉型與「做大蛋糕」

幾乎與十八大正式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同時,居民收入在GDP中佔比下滑的趨勢似乎正在發生變化:在2013年GDP增長率可能約為7.2%的情況下,1-11月北京地區的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分別達到10.2%和11.2%,超過GDP增長;同期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9.9%,同樣超過GDP增長。

在統計數據更加完整的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2.8%;城鄉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分別增長9.6%和10.3%,同樣跑贏了GDP增速。

但是在政府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都「跑贏」了GDP的情況下,剩下唯一的「輸家」只能是企業收入: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僅為5.3%,大大「跑輸」了GDP增速。

這便令人不由得擔心,這種以企業利潤增長為代價的「居民收入增長」,究竟是否能夠持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在經歷了35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關鍵發展轉換階段,首先是經濟增速會從過去兩位數的高增長轉入「中速或次高速」增長階段。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企業經營的「驅動模式」也將迎來深刻的轉變:從過去依賴低成本的要素投入(人力、資本和原材料等),轉向依靠企業經營效率和創新能力為利潤增長的「新引擎」。

而在市場需求上,也將從過去主要依靠外部市場拉動,轉入對國內市場需求的發掘。過去的出口加工模式,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國際市場在金融風暴後的「再平衡」而面臨巨大的產業轉型和升級挑戰。

在這一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一方面要通過財稅制度的改革和調整,適時降低企業稅負。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對企業提升市場經營效率和進行市場創新的舉措給予更大的空間和支持。

實際上,現階段的企業經營成本,除了人力成本之外,還包括許多方面。比如資金成本、土地成本、流通成本、知識產權保護成本和市場准入成本等等。

而在為了保障居民收入增長,企業勞動力成本投入勢必繼續增長的情況下,政府必須通過實實在在地改變自身的行為模式,來為企業降低成本,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比如改變自己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造成企業用地成本劇增;大幅減少各類市場准入審批制度,降低企業的「市場准入成本」等。

本質而言,居民、企業和政府對「GDP」蛋糕的分享,可以不是「你多吃一口,我就少一口」的零和遊戲,而是共同努力將蛋糕做大,才能真正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65

危機拉大貧富差距?金融危機後全球億萬富翁倍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45

樂施會,Oxfam,貧富差距,億萬富翁,南非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Oxfam)近日報告稱,金融危機後,全球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億萬富富翁不減反增,翻兩倍多,由2009年3月的793人增至今年3月的1645人。

樂施會上述報告還透露,過去四年這些億萬富翁的財富合計5.4萬億美元,增長124%。今年1月該組織報告稱,排名前85位的全球巨富財富總和相當於35億最貧困者——相當於全球半數最貧困者的所有資產(見頂圖)。上述本月報告稱,去年這85位巨富的財產增加約2400億美元,折合平均每天財富增加6.68億美元,幾乎每分鐘就增加50萬美元。

樂施會的數據展現了巨大的貧富差距。據該組織統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共有16位上述巨富,當地赤貧人口3.58以人,南非的貧富差距較該國推行種族隔離政策末期更大。該組織預計,假如向這些巨富征收1.5%的財產稅,一年納稅額將超過700億美元,納稅收入足以負擔全球所有最貧窮國家一年的基本醫療護理與教育的費用。

樂施會的國際執行董事Winnie Byanyima認為,極端的收入不平等遠非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是地球上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的障礙。它阻礙增長、腐蝕政界、扼殺機遇、助長局勢動蕩,還計劃了歧視、特別是性別歧視。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Haldane回應樂施會的上述報告稱,該組織不僅為最貧窮的人們代言,也代表著更多人的集體利益,因為“越來越多跡象表明,極端不平等持續且顯著傷害金融系統的穩定和經濟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38

用途廣泛、價格劇降 普及化只待法規到位 小型無人機來襲 五年後商機倍增

2015-06-29  TWM

無人機日前侵入日本首相官邸,引起日本民眾注意。事實上,隨著科技進步,無人機已廣泛應用在空拍、灑農藥等,成本比以往降低許多,只要制定法規,確保安全體制及技術專利等,業界預估,小型無人機的巿場規模,五年後可望倍增。

譯者•江裕真

四月二十二日,一架小型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入侵首相官邸上空。沒多久,又有一位十五歲少年玩小型無人機,墜落在正在做法事的寺院裡;還有一位電視台員工,則是把攝影用無人機緊急迫降在英國大使館。這些事件凸顯出,日本規範小型無人機的法規尚不完備,現行︽航空法︾著眼在有人操縱的有人機,未將這類飛行物列入規範。

除了有議員準備立法將官邸、國會及中央政府上空列為禁飛區,國土交通省等相關部會也在六月二日發表小型無人機使用規則的概略內容,但只提及「小型無人機的飛行,僅限由已建立體制、確保安全的業者為之」,並未明確告知如何才算確保安全的體制,也沒提及可飛行高度、機體重量、是否須有操縱師資格、能否在超出視野的地方操縱等重要事項。

智慧型手機帶來蝴蝶效應

有UAV或UAS(均為無人飛行體之意)之稱的小型無人機,歷史出乎意料的久,可回溯到一九四○年左右。美國陸軍看上在好萊塢販賣的模型飛機,希望應用到軍事上。八○年代,以色列開發出只有模型飛機大小、續航距離卻很長、可用於偵察的機種,也擴大無人機的軍需市場。東日本大震災時,美軍的無人機空拍核電廠受災狀況一事,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但目前正受矚目的是民間需求。據美國研調業者Frost & Sullivan表示,一四年的小型無人機市場規模為一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六二四億元),二○年時預計將成長至二二八億美元,需求主要來自商用與娛樂用途的民間需求,屆時民間與軍事需求大約會是同等規模。

主因是小型無人機的價格驟降。電池、GPS設備、無線通訊模組等電子零組件性能日漸提升,再加上已量產,便宜的可能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二.五萬元)以下就能輕易買到擁有多片螺旋槳、名為Multicopter的機種。其零組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上也會用到,小型無人機的大量出現,算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蝴蝶效應。

空拍是目前急速擴大使用小型無人機的領域。一四年秋天,香港發生占中雨傘革命,把學生和市民占據金融街的景象傳達給全球的影像,就是當地一位攝影記者運用小型無人機空拍的。

以往空拍每次平均得花幾十萬日圓,由專用的直升機與機師執行,但如今搭載高解析攝影機的最高檔小型無人機,只要一百萬日圓左右就能買到,這是新聞照片與影片的價格革命。由於可飛得比有人機還貼近地面,可運用的層面也更豐富。

建立產業鏈須有法源依據

今年一月,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十家大型媒體,與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共同著手建立在災害或事故現場安全使用小型無人機報導的機制。日本的全國性大報也下單購置多架,作為空拍專用。待法規釐清後,就要研擬能否取代有人機。

更先進的則是美國亞馬遜利用小型無人機送貨的系統「Amazon Prime Air」。美國原則上禁止小型無人機商用,但三月時已取得當局的例外許可,現在已在加拿大國界一帶不斷測試,朝實用化邁進。

這個熱度也傳到製造業。光學玻璃大廠Hoya的業務員說,「專為小型無人機的攝影機設計的鏡頭,現正熱賣中。」技術諮詢顧問業者Blue Innovation社長熊田貴之分析,「小型無人機需要的一些技術革新,日本中小企業都可以運用高度技術做到。像是使用比塑膠還輕的材質做成外殼、能夠在空中停留更久的螺旋槳等等。」小型無人機在投資業界也是一大題材。提供個人投資客資訊的美國CB Insights表示,一四年,針對與其相關的新創企業的投資額,比前年成長一○四%,達到一.○八億美元。在中國,則有企業價值破兆日圓的新創小型無人機企業出現,受到投資基金的熱烈歡迎,但能否建立企業或投資人期待的小型無人機產業,狀況還不透明。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明確認同將其應用到商業上的法源依據,不光日本,許多國家的法規都尚不完備。

「日本的山葉發動機,雖有二十年的無人機開發經驗,但因政府法規不齊備,失去技術主導權。」這是美國矽谷投資基金KPCB對各國小型無人機產業動向的評價。如何盡速補救,在在考驗著政府與民間的智慧。

成長動力由軍需轉民需

全球無人飛機系統市場成長預測

軍需 娛樂 商用

(億美元)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 '15 '16 '17 '18 '19 '20(年)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圖說:今年春季在日本上空出現的小型無人機,都是多片螺旋槳的Multicopter機型。

無人機多功能

商用小型無人機的用途別分布比率

拍照、攝影27%

精準農業23%

監視、監控18%

測量、地圖繪製13%

能源、基礎設施8%

其他11%

註:2014年全球統計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6

聯想控股上半年凈利潤倍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569.html

聯想控股上半年凈利潤倍增

一財網 羅琦 2015-08-28 09:12:00

在香港上市2個月以後,聯想控股(03396.HK)8月27日遞上了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由於上半年股市形勢大好,公司旗下兩家基金在市場相對好的時候退出了部分項目,令公司業績大好。

截至2015年6月30日,聯想控股的收入同比上升13%,至1421億元,凈利潤為51.16億元,同比上升101%,權益持有人應占凈利潤為40.15億元,同比增加2.09倍。

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稱,聯想控股上半年整體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一方面是依托多元化布局和豐富的企業資源,戰略投資業務的投資組合價值正逐步釋放,利潤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是憑借對中國經濟的深刻洞察,公司充分把握資本市場的有利形勢,財務投資業務的利潤貢獻得以提高。

退出部分財務投資收益高

實際上,受上半年股市暢旺的影響,聯想控股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投資也很受益,為公司的整體利潤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今年上半年,財務投資板塊為聯想控股貢獻利潤21.51億元,占整體利潤比例42%。

2015年上半年,內地及香港的股市升勢迅猛,但隨之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不過聯想控股投資的大部分基金,包括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選擇在上半年較好的時間退出了一部分投資,實現了可觀的回報。

根據聯想控股半年報,君聯資本全部或部分退出項目13個,弘毅投資全部或部分退出項目12個,使得兩家基金為聯想控股貢獻退出投資收益合計約23.87億元。

不過,這兩家基金仍舊持有很多已上市項目,一旦股市波動,還是會受到一定影響。截至2015年6月30日,君聯資本已上市項目的公開市場價值占其投資總價值的比例超過20%,弘毅投資已上市項目的公開市場價值占其投資總價值的比例超過55%。

此外,專註於TMT及醫療健康領域的種子期投資聯想之星截至上半年已經投資了103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67億元,而自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有12個項目完成後續融資,融資總額為3.42億元。

公司在年報中稱,未來聯想控股將持續通過主動系統布局和積極動態管理,堅持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模式,推動業務之間的有效聯動與資源共享。

IT利潤貢獻減少

在聯想控股的戰略投資中,收入占比較大的IT板塊卻表現並不如意,受宏觀經濟情況、匯率波動及Windows 10發布前較弱的需求等因素影響,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繼續下跌,不過公司第二季度全球個人計算機銷量表現領先市場,市場份額上升至20.6%的歷史新高。而智能手機部分則受到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影響,令聯想集團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同比下跌0.5個百分點至4.7%。

公司半年報顯示,IT板塊的收入同比上升11%至1351.5億元,主要為聯想集團整合System X和摩托羅拉業務帶來的收入增加,IT板塊凈利潤則同比下降45%至12.92億元,主要為聯想集團移動業務受中國智能手機和摩托羅拉業務表現減弱影響。

聯想控股稱,為了讓整體業務重新回到增長軌道,聯想集團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下半財年的費用,涉及金額共6.5億美元,而年化減省為13.5億美元,這些措施包括在全球範圍內裁員,包括3200名非生產制造員工,占公司非生產制造類員工約10%,占全球整體60000員工約5%。

除了IT板塊外,聯想控股其他的戰略投資都表現不俗,其中房地產凈利潤大增19倍,至17.33億元,該板塊的收入也大幅增長120%,至43.4億元。公司在報告中稱,房地產板塊的銷售利潤大幅增加,是由於竣工交房面積和銷售單價均較上期大幅增加所致。

不過由於農業與食品板塊受全球經濟拖累,目前還在虧損階段,不過情況已經開始緩和,上半年該板塊凈虧損7300萬元,而去年同期該板塊虧損達到1.66億元。

聯想控股創始人、董事長柳傳誌稱,盡管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下半年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公司一直看好消費升級及“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並已提早重點布局在金融服務、現代服務及農業與食品等潛力巨大的領域。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