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雙李」合璧sell運動服 李華華

2008-08-08  AppleDaily

萬 眾期待嘅北京奧運今日開幕。華華聽到,作為中國第一本土運動品牌、啱啱喺噚日夠18歲嘅李寧(2331),有意同國際動作巨星李連杰合作,推出全新運動服 系列。市場人士話件事搞得七七八八,一去馬就可以火速推出咁話。據講,呢個運動服系列嘅特點係sell中國功夫,同李寧做開嘅市場唔同,所以唔驚會自己打 自己,亦都係因為呢個原因,所以公司先至選擇同李連杰合作。

華華都好認同,因為又要好打又要有知名度,李連杰真係啱晒嘴形。華華就「雙李」合作同李寧發言 人傾過,佢哋話暫時未獲悉此事。李寧啱啱宣佈攞咗個Lotto嘅20年經營權,又傳想推出一個新品牌,出得咁密,唔知係咪想借今年爆晒燈嘅運動氣氛,谷一 谷個品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

百丽出售运动品牌Fila予安踏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655713.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术业有专攻,在鞋类产品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的百丽国际(01880,HK)对于运动品牌的经营毕竟还 是不太拿手。日前百丽与安踏  (02020,HK)分别发布公告宣布,双方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据此,百丽将其持有的运动品牌斐乐(Fila)出售给安 踏。

        据了解,此次百丽出售的业务包括FullProspect85%的权益及其香港零售公司100%的权益。 FullProspec作为Fila中国商标的持有人,主要从事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Fila产品的行销及分销,而香港零售公司主要从事Fila产品 在港澳地区的零售业务。据悉,安踏就收购两公司股权及向其提供贷款总计的应付金额最多将不超过6亿港元及5000万港元。

        Fila 品牌于1926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BIELLA创立。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在当时前景一片广阔的运动服装业务,并先后开发了网 球、滑雪、游泳、高尔夫球、爬山,直至近期新增添的篮球及足球装。如今的Fila以其产品优良用途广泛及设计新颖而赢得美誉,产品行销巴黎、罗马、美国、 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丽集团在2007年下半年通过成立FullProspect购入Fila业务,借以巩固市 场地位。然而,经实践后发现,在中国开发国际运动服饰品牌所需的特定技术和经验,与该集团在中国开发鞋类品牌和管理运动服饰分销网络的经验有一定差异。相 关财务数据显示,该业务在截至2008年年底为止的年度里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亏损了3218万港元。因此,百丽认为短期内难以达到其初期目标。另外, 近期经济的不景气更加加剧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百丽决定将Fila业务出售,以集中力量发展并加强集团本身的鞋类业务。

        而 对于长期在运动品牌经营业务上占据优势的安踏来说,接盘Fila业务对该公司或为有利。安踏认为,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有几大增长潜力,而Fila品牌为全球 知名的运动服装品牌,定位于高端的细分市场。安踏董事会考虑利用收购FullProspect集团,购买位于香港、澳门及内地的Fila中国商标,为该集 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拓展其覆盖至中国的高端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4

李宁净利增四成争当国内运动品牌亚军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8/20090828014800457.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在新战略元年的上半年,李宁(02331,HK)向市场公布了同比营业额增长32.4%、净利上升41.6%的好消息。

        不久前,阿迪达斯第二季财报显示,其存货过多,难以自拔。分析家预言,作为本土第一大品牌的李宁有望在今年内取代“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排在“耐克”之后。

        昨日,李宁公司CEO兼总裁张志勇在香港举行的业绩会上明确表示:“要向中国第二品牌攻击,我们原来是老三,现在向这个目标挑战。”他认为,明年中国市场整体增幅将为16%,李宁有信心超过这个数字。

        今年上半年中,李宁新增店铺564家,同店销售基本与去年持平,而去年作为奥运年,基数相当庞大。李宁计划至明年底的店铺总数料将不少于7800家,即新增最少700家店铺,这其中77%将选址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李宁还将把羽毛球作为标杆项目来发展,上月在新加坡开设首间旗舰店,计划年底前在东南亚开设70~100间羽毛球专门店。

        公 司首席财务官钟奕祺昨日在业绩会上透露,7月份举行的2010年第一季订货会上,公司鞋类货品单价提高了3.3%、数量增长1.9%,服装类单价提高 8.7%、数量增长7.7%,总订单金额同比上升11.6%。但这个数字较今年第三、四季的12.7%和14.5%有所放缓。

        钟奕祺预计,公司今年的毛利率大致在46.5%~47.5%之间,略低于上半年的47.8%。旗下所有品牌中,“Lotto”品牌的去存货,在上半年拖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0.6个百分点,预计新品上市后的毛利将为60%。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0

中国动向及运动服业,思捷环球,堡狮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gpwj.html


今天陪老婆去南京东路置地广场购物,顺便看看一些品牌销售情况。主要想看看中国动向的kappa。

 

7楼是运动服运动鞋专卖楼层,以前上午去,几乎没人,这次下午去,人流多些,但相比楼下的女装部,人流仍然偏少。kappa的店客流非常少,甚至比其隔壁 一个不知名品牌还少。虽然kappa店正对楼梯口,可客人上来后很少直接进kappa店,我观察半小时,只有几个进店,没有成交一单。以前在陆家嘴正大广 场,观察kappa店,也没看到成交过。总体上看,整个运动服楼层生意都不好,kappa设置不如平均。这不禁令我困惑。

另一方面,我在一个网站http://content.chinasspp.com/Brand/Detail/Brand3125.htm看到希望加盟kappa的代理商太多了,比李宁、安踏多太多,这似乎说明kappa的市场需求很强烈。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可以提出的解释也许是:kappa在一线城市销售不咋地,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很好。但这只是我的猜测,不知有没有内行的朋友指教一下,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kappa的销售到底如何?

 

我顺便到女装部走走,这里人多些,看到esprit的柜台业务不错,(这里没有H&M,zara)。让我意外的是看到bossini堡狮龙的柜台销售也不错,明显好于其旁边的几个柜台。看样子值得我再研究研究。

 

以前在陆家嘴正大广场看到esprit明显不如H&M销售好。

 

这里如果有朋友有自己的体验,也希望提出来对照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3

李宁:中国运动鞋寻找下一个驱动力--《三联生活周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vt2.html
 三联生活周刊:从在美国耐克老家创建设计中心,到签约伊辛巴 耶娃、巴朗·戴维斯这些一线体育明星,李宁这两年的品牌国际化显然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这些品牌投入需要持续的财务资源。我记得,去年我采访你的时候,你曾 经说财务资源不足是中国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掣肘。现在,财务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吗?

张志勇:现有的资本市场跟 我们的董事会其实还是给了管理层很大的空间。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里,李宁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很低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PE(市盈率),PE我们是最高的。 Netprofit(净利润)最低,但是投资者还是给我们最高的PE。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其实中国公司的财务资源是不够用的。

那为什么要做这样大的投入?我们一定要想到中国今天的成长,是消费者给你的机会更大,还是你自己的能力更大。坦率说,是中国市场给的机会更大。

 

体育用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如果你每年的净利润回到10%以上,对股东来说是开心死了的一件事情,但 是中国基本上有很多公司达到20%,甚至比这还要高,这是机会给的,它并不完全是能力。而你将来一定要走到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去,这个大的全球市 场中,你在产品创新、公司组织能力竞争,在人力方面,需要做很多持续的超前的投入。我们中国企业其实这方面投入少,所以净利润高,但往往出危机你就来不及 了,被竞争对手一下子打下去了,因为提前没有把资源放到那些方面做投入。

 

 

三联生活周刊: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投入恰好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低谷时期,制鞋业又是备受冲击的制造业之一,我注意到一个消息,台湾地区裕元已经关闭了将近一半在大陆的鞋业加工厂。

 

张志勇:这也是我们下决心要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产业驱动力发生根本的改变往往都是危机带来的。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体育用品成长的驱动力跟将来的驱动力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 认为这个变化就在于中国过去主要是“分销”和“通路”驱动,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耐克、阿迪达斯,你只要开到店就有生意。你发现过去几年,哪个品牌不开大 量的店?全球品牌前6位在中国总共开了超过3.4万家店。去各个省会城市看看,很多地方都变成体育用品一条街,每个品牌都有五六个店,五六个品牌在那儿就 是几十家店铺。

但你发现,从去年下半年起发生转变了。有几个现象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是超大城市一线消费者购买体育用品最主流的通路——中国的百货商城,开始大量压缩体育区了。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平效”的降低。“平 效”就是销售金额除以面积,每平方米产出多少,零售是最敏感的,当零售端发觉每平方米产出比不上其他产品时,自然要压缩这个,扩充其他“平效”更高的。第 二是一些全国性的大零售商和地区零售商开始关闭,从去年经济危机到现在已经关了很多了,因为每万人拥有的店数在“通路和渠道竞争”的几年里已经过度饱和 了。据我看,在浙江、江苏、广东这些省份,基本上不可能开店了,可能还得关一些店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以你的观察,中国运动品牌下一个驱动力在哪儿?

张志勇:我想接着反过来举 个例子。不知道你注意没有,为什么中国品牌在二、三线城市能活,在超大一线城市活不下去?如果从价格维度切入看,最直接的是房租太高。租金成本太高,人工 成本太高,产出没那么高,自然就开不了零售店。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一直说,100平方米零售店,租给阿迪达斯是100万元,不可能因为租给你改为80 万元了,你把100平方米的店乘以100个SKU(库存量单位),你接着比什么?比谁价格高,价格不高你是活不下去的。这个价格的背后是什么?品牌竞争力 和产品竞争力。这是中国品牌活不下去的原因。

 

过去为什么说中国那么多品牌都如此快速地成长?没有其他奥秘,就是“分销”。原来消费者买不到,有店他就买了,多一个店就多一份生意。现在产品多了,店多了,我们就要在消费者选择和产品之间建立联系。耐克为什么要做篮球?阿迪达斯为什么要做足球?每个品牌都有自己领先的一个运动项目,这个定位清楚以后,体育品牌才能和消费者建立一个连接,这是根本原因。

因为驱动力的改变,回到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来,没有好的创意和设计,没有一流的全球性人才储备,是肯定做不下去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李宁要在美国创建设计中心,还要开设品牌形象店的原因?但我想,对中国鞋子来说,旧的驱动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城市化在让更多的农村和乡镇成为新城市,价格因素似乎还没到完全抛弃和忽视的时候。李宁的美国设计师们能考虑到这点吗?

李嘉铭:这不矛盾。Winchinabutbeinglobal,想赢得中国,你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组织。

我们设计中心的创意总监艾 伦是从耐克过来的,他在耐克有过多个销售出色的设计产品。我为什么选择艾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关注商业化的实现。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什么是检验一 个设计师的好标准?他的回答我印象深刻,他说,如果我给你1000块钱目标价格的鞋设计,很平庸的设计师都能设计出很好的来,因为可以使用各种好材料、好 工艺,有很多卖点。如果只许卖400块钱,通过一种简洁的线条、简单工艺,只在最关键处使用好材料,按照400块钱的目标价格设计出来,这才是好设计师。 这是我们公司以后应该招的设计师。

 

 

三联生活周刊:李宁为什么会把这个设计中心选在波特兰?贴身耐克是因为那里的人才储备吗?

张志勇:这只是一方面。我 们服装设计中心选在香港地区,鞋的设计中心在美国,为什么这样布局?我相信我们将来要走国际市场,无非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做供应链匹配,香港地区无疑是 运动品牌供应链的衔接之地,另一个是做大市场,比如说全球市场前三位——美国,欧洲,日本。那为什么在美国?相对说,美国这个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比欧 洲和日本还是要容易一点。因为它的“通路”相对容易一点,美国的零售商相对比较商业化,他们的模式是品牌商直接跟零售商进行交易。你到欧洲和日本就不一样 了,中间还有一个批发商,在日本打开市场还要讲关系,“关系”这个事情比商业化的难度高得多了。

另外,全球鞋业的产业集群 是很清楚的,主要就是三个地方:意大利,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和西海岸的波特兰。产业链集中在这几个地方,行业内新的材料、新的信息每天都会汇集到这里,它 们的优势是中国国内无法比拟的。最终选在波特兰,还有一个时差原因,波特兰和北京相差15个小时,这能为两地争取到4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如果在美国东 部就不行了,完全黑白颠倒了。

 

 

三联生活周刊:《俄勒冈州人报》称“李宁把红旗插在了耐克的后院”,对李宁来说,需要适应水土吗?如何使两种文化在最终产品上达成一致?

张志勇:有一些法律上的麻 烦很具体,但需要我们去面对,比如外籍员工的保险,这类东西跟中国很多都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也是一个文化,你需要给他,还是不需要给他,并没有对错之说, 而是涉及公司海外机构的定位。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基础的,因为别人都会看,你到底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你的手法是什么样的。

李嘉铭:刚开始确实有一些 问题。具体从设计上说,在我们最新的选样会上,零售商会有这样的反映,这批产品很好,但是不像李宁的。它们的确是出自我们这些来自耐克、匡威的设计师之 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允许这个情况出现,但最终挑战是怎么把这批国外设计师带来的全新东西和过去20年中国品牌积累下来的东西整合在一起。我们已经 开始尝试,比如波特兰和北京设计师的“轮训”,李宁目前有10个左右设计师在美国,48个设计师在中国,这些设计师一年分4批,每批去对方工作地点体验一 个完整的设计季。今年我们刚刚完成一轮中国设计师来美国,从明年开始,会让美国设计师去中国做一个设计季。

   

 

三联生活周刊:我想了解,贴身耐克,李宁能学到些什么?

李嘉铭:李宁公司从耐克能 学到的更多是流程上的,而不是设计本身。当然,回到鞋的专业,耐克做得最好的是材料运用,这在设计师中是有共识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销体系的材料供应 商和内销体系的材料供应商是不一样的。很多非常高端的好的材料供应商是不能够供应给内销体系的,要向耐克学习,去挖掘这些材料供应商。

另外,我们来GIC以后,发现国内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上还是有缺陷的,我们现在已经在美国设计师指导下,开始更新色彩体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6

永旺加速在华扩张 购物中心“圈地运动”升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0.html


各大零售商启动购地自建项目贯穿了过去一年,如今又一零售巨头加入进来。

3月8日,日本永旺株式会社(下称“永旺”)向本报记者证实,将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永旺表示,原定2010财年(截止到2010年2月28日)实现中国门店总数破百计划未能如期完成。

上月底,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完成。根据协定,永旺把子公司Talbots的所有股份出售给BPW Acquisition,退出美国市场。按照永旺的战略规划,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会是战略重点。

在日本市场上玩转了购物中心的永旺,在中国将遭遇挑战。瑞典宜家、英国TESCO、法国家乐福、上海百联、大连万达等的零售巨头均在加紧“圈地”,推进购物中心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在有实力的大型零售商相继涉足商业地产购地自建,走购物中心化路线的背后,一场行业变局正在酝酿。

押宝中国市场

永旺的全球市场战略正在转移。

根据永旺的计划,每年将在中国新开1-3个购物中心,项目平均面积约10万平米,到2015财年,实现购物中心总数10—15个,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日元的计划。

此前,永旺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是,到2010年2月底,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超过100家。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合作方的延误”等原因,并未实现。永旺表示,中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永旺看好该市场,尤其看好购物中心的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永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零售商,全球拥有182家企业。1997年,永旺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其综合百货超市品牌JUSCO相继登陆华南各地。2008年11月,永旺在中国的首家购物中心于北京开业。

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之下,永旺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接连受挫。

2月25日,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尘埃落定,永旺将其所持子公司股份悉数出售给后者,退出美国市场。在日本本土市场上,永旺因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遭受了两年的亏损。截至2009财年第三季度,亏损达99.26亿日元。

唯独中国市场保持着每年营业额10%的增长。永旺表示,为了支持购物中心项目在中国市场上的开展,在北京购物中心项目启动的同时,永旺还注册成立了永旺梦乐城(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永旺信用担保(中国)有限公司等,用于支撑集团业务的扩张。

目前,永旺的综合百货超市门店已经从华南延伸到华北、山东等地,门店数量超过30家;购物中心则相继进入了北京和天津市场。

“地主”的竞赛

把中国市场新一轮的战略定为购物中心路线,永旺实际是加入到零售巨头的“圈地运动”中。

目前,永旺在中国的两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北京和天津,位置都在城郊,永旺称之为“郊区型购物中心”。日本四分之三的郊区型购物中心都出自永旺之手,而且通常开业一年就能实现盈利。对于营业一年有余的北京购物中心,永旺只表示,该店的经营已经进入轨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造郊区型购物中心未必能为永旺的中国新战略护航。“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起来了,永旺启动却慢了。”国内某商业地产资深人士表示,此前宜家就考察过某些城郊地址。

据了解,众多强势的零售品牌,如宜家、TESCO、新世界、王府井、上海百联、百盛等,都在进行着这一场被业界视为“圈地”的争夺商业物业活动。而国内一年建设的购物中心项目就超过了国外5-10年的总和。

“购 物中心是一种全新的高端业态,它的集成功能可以一站式地满足消费者。”西南证券零售百货业分析师李葳这样解读这股购物中心圈地竞赛。已经运作了多个购物中 心项目的重庆龙湖商业经营管理公司推广总监张骥介绍,传统超市百货业的盈利依靠三种方式:租金、联营扣点、自营。购物中心则是经营物业承租,这种模式更稳 定,毛利更高。

据永旺介绍,其购物中心内的品牌有40%左右为自营,由集团旗下各家品牌入驻,剩余的为招商出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2

中國股市 運動起來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266112

我貓王平時沉默少語,一講到股市就有點眉飛色舞!這算不算三句不離本行?可是,我自己每每喜歡說一些價值投 資的故事,這些天長地久的投資,很多人都會說話自己未必等得到,長遠來說人們都會煙消雲散,誰人可以預計預會說話自己未必掌握到時機事,說到?毛澤東都有 教義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既然我的股市講題不動聽,最近我低調了很多,多做事少說話吧了!我喜直言我之作為證券經紀,是混飯一族者也!無奈今看關 鍵的是:這麼多年,在我眼下看過無數的炒家與投資者,短線者多數吃虧,雖然長線也有不可預計的風險,我看到能在股市真正拿錢走者,多為長線投資者!無可否 認關於價值投資的資料都是十分沉悶,當中的趣味真的比不上眾多的炒賣故事。若以一些活生生的資料作為參考,則除了數據外有故事,我想我們會較容易學習,我 亦最欣賞比得.林區(Peter Lynch)著作,他把簡單而容 易觀察得到的實例放進投資分析上,妙也!真的我當年讀過他著的《One up on wall street》 後,就經常到超市看產品,可惜當年在港上市的零售股不多,無用武之地!然而,今天上市公司的種類多極了,我卻可能失去了當年的幹勁,無心戀戰吧!

記得當人手惠理價值投資基金(Value Partner Fund)以 價值投資為旗幟,以驕人的成績多年蟬聯為冠軍基金,使到人們對價值投資法趨之若鶩!但是,君知否一段史料,中國股市大概只有二十年左右,其中以H股方式的 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大概於亞洲金融風暴即1998年以後一段時 間,很多中國國企亟需外匯擴充業務,當時對外資基金推出原始股份時候,估值被壓榨到很低才吸引到外資的垂青,這使得市場上的廉價股隻多的是。十年人事幾翻 身,今天在中國熱浪潮,我們可會看到新的H股以十倍以下的市盈率推新股?這樣子,今市場上概念股隻的估值實在使看慣廉價貨老股民卻步!是呀!今天價值投資 的觀念是否過時?我們這群老股民又是否要退役?........我貓 王都是這一句,既便宜貨不多的這時,價值投資的調子就吹低一點吧!可是,我仍然對價值投資選股方法深信不疑,只是可能在中國這個市場要加插一些其他考慮而 已!因此,我會繼續在中國的大中小城市場逛街,找尋可以留意的產品,目的是投資而非購物!

股票有很多種類型,以價值投資的考慮,我們必須要找尋一些,它們的管理層樂意與股東分享成果的一批,它們 是與股東是合作的關係;可是,眾多的上司公與股東存在搏弈關係,有陰謀學說理論謂,於今天生產力過剩之年代,沒有什麼生意可以突圍,加上在資本追逐的年 代,培養了一大批詭奇的投資銀行家,每每一些公司待其產品或市場走到絕境的時候考慮才上市,因這盤生意已無利可圖而賣盤,說難聽一點,一間公司上市的時 候,就是它跑進墳地的時候!這些日子來,報章對國內零售股隻天天講,今天國策鼓勵消費以推動經濟,投資消費股隻是一大條道理,無獨偶遇,身邊的朋友也十分 留國內的消費產品,他們不獨是研究投資的,有些是以市場學的觀點看其商戰情況,更有些純粹是要找尋一些獨特的品牌。終於我在復 活節期間,我走訪了廣東幾個城市,可惜時間僅只足夠逛逛運動服裝連所店,發現於很多購物點,安踏(2020)、 李寧(2331)、361度(1361)、 特步(1368)的店子多會併排出現於同一條街上,而中國動向(3818)與 匹克(1968)的店子選址則較 為保守......我看過幾個店子的產品後,以我作為 一個香港消費者角度看,真的欠缺吸引力!首先它們的服飾與運動鞋好像是香港十多年前的款式,其次以同樣的價格我可以返港買更好的,不要忘記這些店幾年來急 速擴張,我看它們已陷入戰國時爭雄的時代!這一批股隻之中已安踏(2020)與 李寧(2331)超 過20倍的市盈率,以市盈增長率(PEG Ratio)的概念看,它們合理的每年盈利增長該處於20%一 年,無奈我看到它們於二線城市的客人流量不足,以同店數據來看,相信很難全面長期維持20%消 售增長,我看它們的增長數據都是以新店增長為賣點!這些急速擴張的王國,除了經過投資銀行的包裝向投資者推銷股票外,更重要的 是吸引特許專營商戶,他們是帶著真金白銀來朝貢的,如果數據不够吸引則難以攻下合作伙伴的心理!以我的愚見,待龍頭的安踏(2020)與 李寧(2331)跌 破15倍市盈率時才開始留意吧,在我想像力的增長數據是如下:

中國未來數年的GDP應該可以穩站於9%左 右,在鼓吹消費的環境下,消費增長可以大概可以加上3到5個 百份點,

        即9%+3到5%, 大概 = 11到14%

在個別的優異的消費產品中,估計又可以加上上3到5個 百份點

   即 11到14% + 3到5%, 木 概為 14到19%,

而到時我們又要看誰個的產品及店子搞得好,這樣才開始決定是否投資吧!價值投資必經過精密考慮,現階段以我手頭的資料, 仍無法推斷這一批公司之中,誰個是樂意與股東份享的;然而,若一口咬定它們是一批賣盤公司的話,又可能有點不公平,它們的品牌推廣戰要在銀蛋政策下速戰速 決,因而必須借助投資銀行的力量打天下,在過往已有不少成功例子,然而一個族群之中必然良莠不齊,到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看到誰是勝利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5

匹克CEO称耐克推低价运动鞋弊大于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30/wMMDAwMDE4OTYwMg.html


据媒体30日报道,匹克体育近年积极透过与NBA球员签约以建立其品牌价值,周三更邀请旗下5位NBA代言人於北京举行中国行开幕礼,展示新球鞋。 5位球员于未来1个月会走访内地18城市,为集团品牌作宣传。匹克首席执行官许志华指出,中国人爱看篮球,尤好NBA.同时,美国人均有3.6双运动鞋, 惟中国人均还不到一双,因此增长潜力极大。

许志华强调,签NBA代言人是为靠着提高品牌档次而吸引人购买其品牌的各项产品,实际上集团休闲用品的销售比篮球用品更多。

耐克若推低价策略弊大于利

市场传言耐克(NIKE)将推出低价运动鞋以进攻内地二、三线城市,许志华认为,耐克若改变品牌定位弊大于利,认为其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有可能推出个别的款式。他并强调,耐克在去年曾调低价格,但对匹克的销售并没构成影响。

现时匹克市盈率约12倍,许志华认为这与增长不符,实际市盈率应为17倍至18倍、甚至20倍。现时以销售额计,集团市占额为5%。他称期望集团的增长速度高于市场平均的每年15%至20%。

耐克低价冲击中资体育服饰股

6 月下旬传出耐克拟借助低价产品打入中国内地二三线市场,瑞银预计耐克将从2011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在中国推出低价鞋,推出时间早于该行原来预测的2011 年下半年。受到此消息的影响,自6月22日至7月6日,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等多家种子运动服公司在两周内跌幅超过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9

李宁阿迪运动战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05/141998.html


七年前,李宁相继被耐克、阿迪达斯赶下中国市场的龙头宝座,陷入了前有耐克、阿迪达斯两头拦路猛虎,后是晋江军团凶狠群狼的危险处境。

  七年后,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紧逼耐克,重握战场主动权。

  ——戎马七年,左冲右突,于硝烟和炮火中,李宁成就了一段超越强敌的经典战例。

  2010年6月,距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的消息爆出,已有三个月。

  那边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让阿迪达斯和耐克出尽了风头。这边士气正盛的李宁,哪愿偃旗息鼓?6月末,李宁高调发布新的品牌标志,集中火力欲与耐克、阿迪达斯在一线城市市场死磕到底。

  此时此刻,经历了“渠道之困”的阿迪达斯正重整三军,将原先“品牌、销售一线”的组织架构,改变为“跨品牌(阿迪达斯和锐步)、销售和品牌分离”的新架构。销售部队由全球CEO赫伯特亲自督战,其中还有一支特种部队——零售业务部队。

  正是这支零售业务部队,将逐步开设自营门店,控制零售终端。崇尚“轻资产”的阿迪达斯,这次决定“重起来”,用重火炮轰击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

  回溯从2003年至今的7年,随着李宁的反败为胜,业内战争格局已悄然改变。

  李宁的仰攻

  有一件事情,李宁一直郁闷至今。

   2002年李宁推出新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两年后,阿迪达斯也推出了新口号“没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随即阿迪达斯超越李宁,紧随耐克成为中国市场第二。这时,中国消费者再看到这两个极为相似的口号,反而误认为是李宁在模仿阿迪 达斯。

  李宁与阿迪达斯的梁子,就此结下。

  如果被两个劲敌相继超越,强势的人会火冒三丈,脑袋里立即蹦出四个字——立马反超。而真正强大的人,懂得卧薪尝胆,懂得迂回战术,懂得留有余地。

  2003年,被赶下王座的李宁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反超劲敌的期限——15年。这是一段长远得令人有些灰心的期限,但里面却包含了理智与决心——两种强者的必备素质。

   李宁理智地对比了自己与强敌的实力差距:耐克、阿迪达斯毕竟是国际巨头,2003年销售额分别为100亿美元和50亿欧元,而自己此时的年销售额则在 10亿人民币左右。之前的本土渠道优势,也被两大巨头用品牌拉动的渠道扩张,冲得不复存在。在人们脑海中,谈及体育品牌,第一反应已经逐渐被耐克、阿迪达 斯霸占。

  或许,站在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15年的期限才能理性地反映李宁与两大巨头的差距。

  除了理智,李宁还有决心,其突破口就是足球、篮球。在运动品牌的疆土中,足球和篮球这两大影响人群最广的项目可谓两个制高点,而这两个制高点一直被耐克、阿迪达斯占据,这也是两个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2002年,中国男足史无前例地杀进世界杯,赞助商阿迪达斯凭借此役,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加深了自己第一足球品牌的印象。就在阿迪达斯春风得意之时,李宁调集炮火,向“足球制高点”发起了突袭。

  战机出现在国脚李铁加盟英超劲旅埃弗顿。李铁是当初健力宝组织赴巴西留学的球员之一,凭借与健力宝的关系,李宁轻松地拿到李铁的赞助权,随即大张旗鼓地推出“铁系列”足球鞋,李铁也将穿着李宁的足球鞋,在中国广大球迷们的注视下,征战英超赛场。

  然而,一条业内的铁律是,体育明星的命运永远联系着赞助品牌的命运。只有冲到了“足球制高点”的阵地上,李宁方才知晓高处不胜寒。其几乎从反面证明了一个道理:出来混,选人眼光很重要。

  李铁在英超联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久后又遭伤病困扰,逐渐淡出球迷们的视野。李宁“铁系列”足球鞋的销量也一路走低。

  仰攻制高点受阻的李宁,抬头望了望阿迪达斯的球星阵营,仅皇家马德里一支球队,就足以让李宁难以望其项背。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李宁无奈只好退兵。

   从“足球制高点”上败下阵来,李宁又挥师向“篮球制高点”发起猛烈轰击。2005年,李宁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次年赞助了球星奥尼尔,引起 业界轰动。但随后几乎重蹈了足球上的覆辙,奥尼尔年事已高,竞技状态下滑,也很快淡出了NBA顶尖球星的行列。而耐克却一直紧握科比、詹姆斯等顶尖巨星资 源,不给外人任何可趁之机。在篮球的阵地上,李宁也一时难以匹敌于耐克。

  两回合交手,李宁皆落下风。不过,这使得李宁明白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商业逻辑——

  阿迪达斯和耐克能在足球和篮球上称霸,是因为他们分别能在自己国家,找到具有全球号召力的体育资源。阿迪达斯所在的德国,是三届世界杯冠军,公认的足球强国,耐克所在的美国拥有世界顶级的篮球联赛NBA。

  而李宁所在的中国,足球几乎成了一种悲哀,篮球也不算世界强队。在这两个项目上,李宁根本找不到与两个巨头匹敌的球队或球星,品牌号召力的对抗更无从谈起。

  郁闷无比的李宁开始思考一条新的突围之路。而与此同时,一场更为重要的战斗打响了第一枪。

  决斗奥运

李宁阿迪.jpg
李宁点燃北京奥运圣火


     李宁CEO张志勇至今记得,2004年他在北京东四十条附近的酒店里,准备2008年奥运会赞助竞标书的情形。为了防止泄密,在临出发前30分钟,他才战战兢兢地写下竞标金额。随后,李宁本人亲自提着装有标书的箱子,步行走了十分钟来到奥组委所在的办公楼。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冒险,当时李宁还未上市,营业额刚刚突破10亿元,利润则不足亿元。“我们押上了所有的身家性命。”张志勇回忆说。

  要知道,在当时,对于业内各路群雄,北京奥运赞助权几乎等于号令天下的核武器,只要将其握在手中,成就霸业便指日可待。

  竞标结果让李宁大失所望——阿迪达斯以13亿元的价格,击败李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

  手握“核武器”的阿迪达斯气势如虹,径直将炮火对准了龙头老大耐克。

  2006年,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来到中国亲自督战,其高调宣称,阿迪达斯将乘赞助奥运之势,在2008年之前超越耐克,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当时的战局是,阿迪达斯拥有2500多家门店,主力部队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李宁则有4000多家门店,优势兵力主要屯于二三线城市。双方布阵互有优势,却又犬牙交错,都将“疯狂开店”奉为增长王道。相应的,耐克在中国也拥有近2000家门店。

  赫伯特立下军令状:要在2010年之前开到5000家专卖店,销售业绩达到10亿欧元!

  可是,偷袭的枪声将赫伯特的美梦陡然打断。

  迎面杀来的劲敌,赫伯特再熟悉不过了。擎起耐克“勾型”战旗的,正是耐克全球CEO马克,此人已经与阿迪达斯在6届奥运会上展开厮杀。

  就在阿迪达斯把所有兵力都放在争取赞助权时,耐克暗度陈仓,绕开奥组委,与22支中国运动队签下协议,为他们提供比赛服装和运动鞋。

  耐克的炮火正可谓击中了阿迪达斯的防守软肋。在这22支运动队中,若有运动员夺金,虽然他将穿着阿迪达斯的服装领奖,但其比赛时仍然身穿耐克的服装。而真正吸引观众眼球、被电视更多反复播放的,不是颁奖时的辉煌,而是比赛过程本身。

  耐克更厉害之处在于,掌握了刘翔和姚明两大王牌资源,足以匹敌阿迪达斯那十万志愿者大军。十万志愿者至少一大半都是两大王牌的粉丝。

  其实,阿迪达斯更注重团队,在品牌诉求中传达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耐克更厉害之处在于,掌握了刘翔和姚明两大王牌资源,足以匹敌阿迪达斯那十万志愿者大军。十万志愿者至少一大半都是两大王牌的粉丝。

 耐克以体育明星为矛,阿迪达斯则以团队精神为盾,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正在此时,斜刺里杀出一支生猛的部队——李宁。

  阿迪达斯的忧伤

  阿迪达斯的总部在德国,德国有个著名音乐家叫肖邦。可是,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阿迪达斯的忧伤。

  真正让阿迪达斯忧伤的,正是李宁。

  当初,阿迪达斯以13亿元的天价,让李宁失落地打道回府。13亿元的价格,是李宁2006年净利润的4倍,CEO张志勇说了一句话:“与阿迪达斯比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李宁怎会错过这场影响深远的巅峰之战?

  李宁对阿迪达斯的突袭,比耐克来得还要生猛,可分为三波。

   第一波突袭,李宁采取了跟耐克一样的战术——赞助运动队。但李宁更懂得精确打击,将中国射击队、跳水队、兵乓球队和体操队招致麾下,每支队伍都是中国体 育的梦之队,极具品牌号召力。此外,李宁还签下了最有希望击败耐克旗下美国男篮的阿根廷、西班牙男篮,增强在篮球项目上的火力。

  第二波突袭,李宁聪明地实施了终端拦截——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订了两年协议。中国消费者都是通过央视体育频道来收看奥运会。在2007年~2008年播出的赛事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出镜时必须身着李宁的服装。

  李宁的计谋是:管你耐克、阿迪达斯怎么在赛场上火拼,我只管电视终端,消费者们看到最多的,还是我李宁的标志。

  李宁这一下戳到了阿迪达斯的痛处。13亿元的真金白银,岂容人如此践踏。阿迪达斯立即找到奥组委,抗议李宁的偷袭营销。为了保障官方赞助商的权利,央视最终在奥运会开幕前两个月,暂停了与李宁的合作。

  阿迪达斯死死地封住了李宁这第二波突袭。但李宁CEO张志勇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关系,我们有的是主意,而且保证都是好主意。”

  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战术、实力之外,还有一种极为重要、且玄乎的因素——运气。此时的阿迪达斯开始走霉运,大战正酣却损兵折将。

   “与胡佳一起2008,没有不可能”、“与隋菲菲一起2008,没有不可能”……就在阿迪达斯奥运广告如火如荼地上演之时,其广告代言人陆续出现了诸多 不可能的状况:女篮队员隋菲菲脚伤、跳水队员胡佳眼伤,两人都一直在奥运门槛外徘徊;郑智虽然人气渐涨,但后来在奥运赛场上“表演中国武术”的中国男足, 能给人们多大的信心?

  阿迪达斯很忧伤,但更忧伤的,还在后头——李宁的第三波突袭。

  奥运之战,乃是各路英雄使出浑身解数,遣尽主力的决战。阿迪达斯千算万算,算尽了李宁可能采取的突袭战术,并严加防范。但事情有时候往往是,你发现了许多隐藏的细节,却忽略了最明显的关键点。

  阿迪达斯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最明显的两个字——李宁。作为中国体育史上的英雄,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先生,怎可能不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露把脸?这一露脸,露得举世震撼。

  后面发生的事情众人皆知,李宁先生在全球30亿观众的注视下,在鸟巢上空点燃了奥运圣火。随即,李宁股票应声上涨,公司市值猛涨2亿元,有业内人士预测,李宁点火的商业价值高达40亿元。亦有市场调查称,超过30%的中国消费者,误认为是李宁赞助了北京奥运会。

  当李宁点火之时,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以奥运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坐在贵宾看台上。若非本人,绝无法体会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忧伤。

  争锋供应链

  奥运会如同一针强心剂,使得2008年的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状态。市场的实际增幅为30%,而每一个品牌的订货增幅都超过了40%。这并不是各路英雄没有看到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而是他们都怀着趁奥运之机实现超越的疯狂心态。

  这种投机心态的结果很悲惨——金融危机一来,渠道压力陡增。

   其中最惨的,是忧伤的阿迪达斯。高达几亿元、印有奥运会标记的存货令其头痛不已。事实上,从2008年9月开始,阿迪达斯开始收到来自经销商的坏消息: 压货情况非常严重,导致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再进更多的货。一名山东临沂的经销商透露:“本来我们这里的奥运气氛就没有那么重,基本上就领奖服卖得比较好。 奥运会之后就更不行了。”

 经销商希望打折促销,阿迪达斯严守品牌形象,双方矛盾开始激化,一些经销商甚至扬言要与阿迪达斯终止合作关系。阿迪达斯不得不一方面安抚经销商、梳理渠道,另一方面回收自营一部分门店。

  对手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机会。2008年末,年销售额已经达到67亿元的李宁,猛然发现超越年销售额83亿元的阿迪达斯,已经并不困难。

  对比价格,李宁比阿迪达斯便宜;对比渠道,2008年李宁已经拥有6000多家门店,而阿迪达斯则有5000多家。这两方面,李宁均有优势。但继续顺着产业链往上游走,李宁发现了一个自身的重大缺陷。

  2003年李宁从王座被赶下来之时,库存周转率高达160多天,而耐克、阿迪达斯的库存周转率则维持在80天左右。李宁赚一次钱的时间,耐克、阿迪达斯可以赚两次。

  其实,两家外国公司背后自有高人相助——台湾宝成集团,其旗下子公司、位于东莞的裕元工业,有全球最大制鞋工厂之称。此外,耐克还在江苏拥有自己的物流基地。这种集约化的供应链,正是两大巨头驰骋中国的保障。

  要完成赶超劲敌的致命一击,就必须建立一个集约化供应基地。2008年12月,一条消息震撼业界,李宁率领7家核心供应商齐聚湖北荆门,建立一个占地3200亩、兼具生产和物流功能的超级工业园。

  这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基地,彻底改变了李宁的供应链。以前,李宁供应链模式是“从分销中心,到客户的中转分仓,再到零售店面”。现在,这个基地的配送能力,可以在两天之内,辐射到900公里。李宁的供应链模式就此变为“从分销中心直接到零售店面”。

  由此,李宁库存周转率降低到70多天,足以与耐克、阿迪达斯一较高下。剩下的问题是,炮火该往哪里打?

  足球、篮球两个制高点,仍然被耐克、阿迪达斯牢牢占据,固若金汤。不过,李宁找到一个绝佳的突破高地——羽毛球。

  羽毛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高,近年来,参与者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的羽毛球场馆常常爆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羽毛球是世界顶级水平,最有号召力的球星都在中国。李宁选择羽毛球,与阿迪达斯选择足球、耐克选择篮球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9年,被李宁收购的本土羽毛球品牌凯胜,夺取了被尤尼克斯占据七年之久的中国羽毛球国家队赞助权,进攻炮火雨点般地倾泻在羽毛球这座高地上。

  电视广告中,超级偶像林丹握着李宁的球拍酣畅淋漓地杀球,“如果不是好球拍,我能随便更换吗?”明星效应迅速攻占了消费者们的大脑份额,关于羽毛球品牌的第一联想,逐渐变为林丹和国家队代言的李宁。至2010年6月,短短一年间,李宁在羽毛球市场的份额已达到30%。

  在羽毛球上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拉动了李宁整体的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2010年3月,各路诸侯相继发布2009年财报。李宁年销售上涨25%,达到83亿元,而阿迪达斯则下滑至70亿元,李宁成功超越阿迪达斯,占据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与老大耐克也仅有一箭之遥了。

  此时,李宁于2003年定下的15年期限,才过去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

争相豪赌NBA球星 国内运动品牌陷身“拉锯战”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3/1401058.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曹晟源发自上海
2010年的夏天,NBA球星扎堆赶赴中国淘金的场面已经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而在这道风景线的背后却是国内诸多运动品牌的巨资付出。
有人曾经粗略估算过,NBA球星今夏在中国至少卷走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7亿元)。在淘金和 “被淘”背后,是什么推动着国内大小运动品牌不惜重金地砸向NBA球星?
来去匆忙的球星
上海港汇广场地下一楼,聚集了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今年5月,安踏门店入驻于此,小范也是从那时开始在安踏港汇店工作。
8月5日,与以往不同,8点开门后,小范发现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开始在店里转悠,“昨天晚上开始就已经有很多人过来问(加内特来访)活动的时间了。”
几十个保安从下午一点已经现身维持秩序。小朱一直站在拦截线外,期待着他心目中的篮球巨星的现身。作为一个大学生,小朱对加内特有着极大的热情,他表 示,“我肯定会搜集他的周边产品。”与小朱一样的年轻人们,将安踏港汇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堵起来。在全场的高声呼喊之下,加内特终于现身,参与了简简单单 的几个与球迷互动的游戏后,就匆匆离场。整个过程
在15分钟左右。“未来的3年时间里,加内特每一年都会有机会来中国。”安踏执行副总裁郑捷告诉记者。
“未来3年,安踏仍是把中国市场作为重点市场,国际明星对于中国体育品市场消费者会有很大影响。”郑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
就在8月1日,安踏继NBA球星路易斯·斯科拉之后,又大手笔签下了NBA一线巨星凯文·加内特。外界对于加内特是如何与阿迪达斯解约,继而转向签约安踏充满了种种猜测。
“这个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郑捷表示,“安踏一直希望能够和NBA巨星合作。而当时有这样一个机会,NBA方面能够和我们谈。”
企业的“豪赌”
8月6日,加内特被安排在卢湾体育馆为安踏拍摄电视广告。在灯光、布景,还有极为配合的一堆临时演员的呐喊声中,加内特当天的心情非常好,不时和场边的工作人员开玩笑。
与此相对应的是郑捷的匆匆现身。在和工作人员确认了几项事宜、接了个电话后,郑捷又匆匆离开。整个过程中,紧皱的眉头始终伴随着他匆匆的身影。
巨资的投入,相伴随的往往是更大的风险。加内特与安踏的合同为期3年。对于这样一个合同,作为国内品牌的安踏到底投入了多少资金?从加内特中国行的密集安排上或许可见一斑。
“为篮球,选中国——凯文·加内特中国行”,这是加内特第二次来中国,虽然只有8天时间,但他将分赴北京、厦门、上海三地,期间的活动包括与球迷的见面 会,参观工厂、博物馆以及拍摄广告等。一位随行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次没有给加内特安排任何游玩的时间,“加内特中国行的费用是按小时来收费的”。
实际上,安踏对于签下加内特早已定下了相关的计划。
2010年初,安踏对外公布公司2009财年年报,同时也透露公司在广告和宣传投资上的动向。公告指出,在2009财年,公司的广告和宣传支出占营业额的比率下降1.1个百分点。
在2009年国内体育品牌扎堆邀请国际体育明星时,安踏的广告营销费用却同比下滑,公司表示是因为将较多的赞助费用预留给2010年使用。
按照其2009年财报中公布的58亿人民币的营业额来计算的话,安踏在2009年的广告及宣传开支仍然达到了可观的7.46亿。而按安踏2010年的广告推广规划来看,2010年的推广费用将会更加不菲。
不仅仅是安踏一家在广告营销费用上的投入庞大,同为国内运动品牌的李宁、匹克等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可谓巨资。
其实同样是走NBA路线的匹克,去年9月底在香港上市之后也加大了对于广告营销的投入,其广告和推广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在近几年间也是逐年上涨,从 2006年的6%上升至2009年的11.3%。仅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匹克在媒体广告、品牌推广及营销活动上的投入就达到了1.162亿元。
巨额资金投入的背后是包括了阿泰斯特、基德、巴蒂尔在内的9名现役NBA球星代言该品牌,而这些球星也在今年夏天赶赴中国“淘金”。
而作为目前国内体育品牌的龙头企业,2009年李宁的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更是占到了其收入的15.4%。2009年李宁的总收入达到了83亿元,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李宁的广告费用更是高达12.91亿元。
按照这些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2010年的广告营销费用将只多不少。
实际上,各企业如此这般的投入在目前看来是有作用的。除了能亲眼见到这些篮球明星之外,对于像小范这样的门店员工来说,这些年轻人将来会是她的顾客,随之而来的是门店激增的销售额。
“上个月,我们门店的销售额大概在十五六万左右;8月份开始,仅仅5天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三四万。”小范算了一笔账,在凯文·加内特签约安踏之后,“平常工作日的销售额是两三千左右,而昨天开始翻了一倍,达到五六千左右。”
而从执行副总裁的角度而言,对于销售的预期却远不止于此。“我们也希望加内特的商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表现。”从今年12月份开始,“安踏将会有加内特产品整体的线上推出,到时候会有安踏加内特系列商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发展到一定特殊阶段,就像是前几年的李宁,就会开始签约大牌明星。”营销专家李志起指出,“运动品牌的本质就是运动精神,在现在国内体育界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多的情况下,请NBA球星是一件比较‘保险’的事情。”
品牌升级怪圈
“现在体育品牌,在网点建设方面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目前主要的投入就是在品牌的塑造方面,这应该是他们现在的重心。”李志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坦言。
从成功先例的经历来看,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利润的重要来源并非仅是在发展中国家获取的低廉的劳动成本,更多的则是品牌所体现出来的附加值。因此,我们看到国内很多运动品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NBA球星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签约篮球明星决定的是品牌的影响力。国内的运动品牌,发展的时间基本都在短短的10年左右。”德尔惠副总裁何苦指出,运动品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相比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国内的品牌在品牌积累方面,与耐克、阿迪还是有一定差距。”
“首先,以企业目前形成的规模来看,请NBA球星已没有太大问题,费用还是能够承受的。品牌今后的附加值是由品牌的含金量来支撑的,这也是品牌上一种重要的投资行为。”对于国内运动品牌斥巨资签约NBA球星的做法,李志起表示了赞同。
“但这是非常直接的压力,这是他们在形象上不断升级的原因之一,因为对手的品牌形象的不断升级,而自己的品牌形象不能跟上的话,消费者可能很快就会将其 划分至二线或是更低档次的品牌。”李志起强调,“大家在抢夺品牌资源的时候,就将眼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NBA的球星,这也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一种表现。”
签约了众多球星的福建匹克鞋业的总经理许志华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和每一个NBA球星签约以后,该NBA球星会从其代言的产品的销售额中获取5%左右的利润额,这是行业一种普遍现象。
“这也许对于球星来讲是个好事,对于企业来讲,这样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用这种方式去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手铐。”李志起坦言,“企业的这种刚性成本是没有办法去化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