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彤叔乖孫撐人和逆市升 李華華

2008-10-23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之下,噚日再有一家公司逆境中成功上市,就係人和商業(1387)。好多人都知,新世界(017)旗下嘅新世界策略係人和第二大股東,所以噚日新世 界發展執董鄭志剛都有出席掛牌儀式,唔知係咪因為咁,隻股走勢一開始都唔錯,大跌市中股價一度逆流而上;不過第二大股東代表(即係鄭志剛囉)一走,股價就 腳軟,臨收市先再發力,最後高招股價4.4%。

人一走 股價跌

有經紀同華華講,雖然人和公開招股時只有672人認購,又喺跌 市日上市,但都冇話跌穿招股價,真係要多謝彤叔乖孫鄭志剛。噚日乖孫鄭仲當場唱好人和o忝。作為人和聯席全球協調人嘅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凌瀚燊,就梗係唔 認同口痕經紀嘅講法啦,佢話新世界做股東對上市係有幫助,但最重要都係人和本身嘅業務夠「堅實」,而且好多機構投資者支持,雖然散戶出現公開認購不足情 況,但只係佔整個集資金額6.6%,唔太重要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

人和:有大幅加租空間


2009-02-02  AppleDaily


 

【本報訊】在內地經營地下「地一大道」商城的人和商業(1387)、其執行董事王宏放表示,金融海嘯對公司的主要租客中低檔服裝批發店生意影響甚微。他強調,旗下商城仍有大幅調升租金的空間,已經營17年的哈爾濱旗艦項目租金就較地面略貴。

商場擬增內需店比例

王 宏放補充,公司現時已建地下商城樓面達130萬平方米,租金一般較地面商場便宜30%至50%,主要在於催谷人流和打響名堂,亦希望給予客戶有較強的競爭 優勢。他又透露,計劃調整租戶組合,適度減少經營出入口生意的外貿店比例,由內需店取代。不過,他表示,人和仍維持去年10月上市時的盈利預測,即08年 全年盈利預測不少於19億元(人民幣.下同),整體毛利率逾75%,今年新增開發商城樓面78萬平方米,2010年起3年每年分別是110萬、140萬和 18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開發成本約8000至1萬元。全年資本開支約7億元,截至去年底止手頭現金30億至40億元,零負債。他指公司一貫政策是將商城 80%面積自用收租,餘下則賣斷加快資金回籠,而商城一般兩年半內回本,而最近建材費用最多減半,更可加快回本時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0

借錢派息?-人和商業(1387)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30/LTN20080930014_C.HTM


本文庫關於該公司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4%BA%BA%E5%92%8C&Submit=%E6%90%9C%E5%B0%8B


新財富拆局人和上市: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659


淘金产权盲区,脱困融资瓶颈

  人和商业是一家独特的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500%,毛利润更保持在70%以上,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这归因于该公司独特的商业 模式:开发人民防空工程作为地下商场。由于地下空间属于产权盲区,未被归类为房地产开发,不受诸多适用于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或政策的限制,无需 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人和商业因此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得以飞速扩张。
但是,人和商业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融资。由于缺少土地使用权 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人和商业不得不支付了6000多万元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由于地下商铺的经营权购买者无法获得房产证和银行按揭,人和商 业不得不为之提供抵押担保。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公司资金链受到严峻挑战。为此,人和商业的股东们通过海外重组、对赌业绩等方式逆风上市,以求解决公司的资 金短缺问题。本刊研究员 孙红/文


  2008年8月14日,国内最大的地下商城开发商人和商业(01387.HK)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拉开了在港招股的帷幕。根据招股书, 人和商业计划发行30亿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格区间为1.4-1.71港元,计划集资42-51亿港元。



但是,在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针对散户的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严重不足,人和商业不得不延迟了原定上市时间,并将招股价降低了约20%至1.13港元,融资规模从最高51亿港元减少至33.93亿港元。



虽然出师不利,人和商业依然决意逆风上市。包括新世界、红杉资本在内的现有多名股东及独立董事蒋梅承诺,如果公开发售不足,它们将全部包底认购。一方 面,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不利形势的防御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强烈看好。10月21日,招股结果公布,公开发售部分仍然很不理 想,仅仅接到672份认购申请,共计认购1987.4万股,仅相当于可供认购股份3亿股的6.6%。最终,公开发售认购不足的部分被划拨到国际配售部分, 由公司现有股东Ever Union Capital和易居中国旗下公司Palmas Assets认购。



10月22日,人和商业如期在港交 所正式挂牌,收市报1.18港元,较招股价1.13港元高出4.42%,成交2.21亿港元。自进入2008年三季度以来,香港新股市场一直处于“冰河期 ”,市场看空地产股的气氛浓厚,人和商业能够成功完成IPO,实属不易。在金融风暴当前,龙湖地产、华南城等诸多地产公司纷纷推迟上市时间的情况下,人和 商业为何要不惜代价地“流血”上市呢?机构与散户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衡量?

  “防空洞”模式毛利率超过70%
  人和商业的机构投 资者之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公开表示:“人和商业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在这之前,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考察了 好几个房地产方面的项目。之所以看好该项目,主要是认为人和商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人和商业优秀的财务数据似乎可以解释机构投资者对之看好的 原因所在。根据人和商业披露的财务数据,2005-2007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90万元、4850万元和2667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500%,增长迅猛,而且,人和商业的盈利能力之高,更是远远超出各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水平:2005-2007年间,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 73.8%、76.6%和77.9%,净利润率分别达到18.3%、29.8%和72.8%,连万科、碧桂园等业内领先的地产企业也望尘莫及(表1)。那 么人和商业的模式究竟做了怎样的创新,竟有如此之高的盈利能力呢?


  防空设施暗含商机
  人和商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7年 前。1991年11月,首个作为商业用途的哈尔滨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设施(简称“哈尔滨一期”)取得政府批文后动工,1992年1月,人和商业的前身即当时 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人和公司由香港和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和斯”)及哈尔滨南防公司投资成立,负责开发及经营该项目。该项目位于哈尔滨市繁华的南岗区商 圈东大直街地下,占用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5920平方米。1992年6月,哈尔滨人和商城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的首个地下商城项目。也就是说, 人和商业发展的地下商城实际上是可作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设施。


所谓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 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及通告,鼓励私人及外国企业参与 发展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表2)。根据《中国人民防空法》及其他相关规例,中国政府支持私营及外资公司投资于人民防空工程的开发,在和平时期,投资者可使用 及管理人民防空工程,并取得人民防空工程产生的利益。就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而言,虽然中国政府机构有权在战争时期接管人民防空工程,以用作人民防空洞,但是 投资者有权使用、经营、管理开发的设施,并取得其产生的盈利,包括出租该等设施内的商铺单位或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且无须就该等权利支付任何代价。



更重要的是,根据目前国内法律及规例,开发地下人民防空工程作商业用途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 开发,因此不受诸多适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及政策的限制,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商 开发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通常超过50%,而且城市黄金地段的土地出让金更是代价高昂。显然,将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人防工程开发作为商业用途,比传统 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更具成本优势,投资回报率更高。也就是说,人防工程设施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大规模复制“防空洞模式”
  1996年1月,英国籍人士秀丽·好肯(简称“好肯”)通过一家由自 己全资拥有的英国公司德顺沃,以1000万元的代价从香港和斯手中收购了哈尔滨人和公司50%的股权。1998年9月,好肯的丈夫又购买了香港和斯25% 股份。另外,根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合营企业协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另外一个股东哈尔滨南防作出的注资并不符合法律和规例的许可,因此,德顺沃成为100% 持有哈尔滨人和公司权益的股东。也就是说,哈尔滨人和公司成了一家纯外资企业,从而可以享受到199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外资企业投资地下人民防空工程 业务的一系列优惠税务待遇规定,例如,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物业税的豁免等。



哈尔滨一期作为地下服装商城,大部分单位出租给了从事女装时装服饰批 发及零售销售业务的租户,租金收入稳定。招股书显示,哈尔滨一期的项目总开发成本约为4470万元,而2005-2007年的租金收入为2610万元、 2740万元和2850万元,两年的租金收入就超过了全部投入,投资回报率惊人。



在哈尔滨一期项目取得成功后,人和商业开始复制这一模式。 2000年和2003年,人和商业相继成立了两家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宝荣和哈尔滨人和世纪,分别开发哈尔滨二期和三期项目。这两期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 2004年正式开业。人和商业真正大规模扩张还是从进军广州市场开始。2005年8月,人和商业成立了中外合作企业广州人和公司,开发广州的地下商城项 目,建成后的项目被命名为“广州地一大道”,于2007年1月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首个位于哈尔滨以外的地下商城项目。与哈尔滨人和地下商城一样,地一 大道的商铺主要从事服装批发零售业务。招股书显示,广州项目的开发成本约4.39亿元,约为哈尔滨前三期项目合计2.31亿元开发成本的两倍。



尽 管地一大道开发成本较高,但由于项目地处繁华的广州火车站商圈并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出租率仍高达100%。2007年,地一大道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约 为2013元,每平方米经营权平均转让价格约为3.8万元,而同处广州火车站商圈的白马服装市场,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超过5000元,每平方米经营面积 估值超过10万元。

  模式短板在于融资困难
银行融资代价高昂
   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涵盖地下空间,中国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同时,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政府部门职责也不 清晰。这是人和商业得以低成本扩张的制度基础。正因如此,人和商业的地下商城项目利用享受免缴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的政策优势,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提升投资回报率。但是,研究发现,人和商业目前经营的四个地下商城项目,主动放弃了本应得到的免缴土地出让金的权利,哈尔滨的三期项目总计缴纳土地出让金 1610万元,约占总开发成本的7%,广州地一大道缴纳土地出让金4780万元,约占项目开发成本的11%(表3)。人和商业为什么要主动缴纳土地出让金 呢?





在招股书中,人和商业有这样一段说明:“本公司过往依然支付地价及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以便 能透过抵押土地使用权向中国的银行取得抵押贷款”。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 的过程中,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获取土地使用权证,然后,在自有资金达到35%比例的基础上,通常会以土地使用权证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也就是 说,虽然人和商业所从事的作为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并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开发,而且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以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但是,这一模式随之产生了一 个缺陷,就是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人和商业之所以缴纳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就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从而争取银行将之视作房地产开发企业发 放贷款,完成公司的快速扩张。


数据表明,人和商业的银行融资代价高昂。2005年和2006年末,人和商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93亿元和 2.15亿元,占当年资产净值的比例高达113%和97.3%,而融资费用也高达1540万元和1530万元。不仅如此,人和商业还支付了超过6000万 元的本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被迫为经营权转让提供担保
  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通知,规定地下人民防空工程的拥有权及经营权 分开,经营权可根据市场规则进行转让。由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从长远来看,人和商业保留经营权,取得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从而获取持 续经营价值更为划算。但是,人和商业要实施快速规模扩张,势必需要巨额资本支出,而通过银行信贷又代价高昂,因此,从2001年开始,人和商业开始通过转 让部分经营权来减少对成本高昂的银行信贷方式的依赖。


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人和商业分别将哈尔滨项目二期223平方米、65 平方米、58平方米及4850平方米的经营权转让给个别业主,其中2006年转让经营权的收入为6188万元,占当年收入的38%。2007年,人和商业 通过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而获得的收入更是达到了1.9亿元,占到当年总收入的51.8%。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房地产企业不同,人和商业转让经营 权虽然对收入和利润贡献颇丰,但是对现金流的正面影响十分有限。



在住宅房产和商铺的购买者中,只有少部分属于一次性付款,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在 付完首期款之后,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按揭,由银行付余款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则可以获得与房价销售收入基本相当的现金流,这也是非常普遍的房产交易模式。但 对于人和商业来说,这一模式却很难行得通。首先,人和商业运营的是人防工程设施,不属于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其次,购买者受让的是商铺单元的经营权,难以取 得其商铺单元的房产证,银行按揭模式并不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和商业采取的方法是:由人和商业向银行提供担保并将存款抵押,由银行向商铺单位经营权的 购买者提供信贷。例如,广州地一大道就是由开发商广州人和公司与中国银行订立协议,中国银行向购买商铺经营权的承让人提供信贷,广州人和公司提供担保,并 以受限制银行存款作为偿还该等借贷的抵押。



转让经营权有助人和商业弥补项目的建筑成本,减轻公司的融资压力及融资成本。根据人和商业的内部政 策,担保金额可以达转让经营权价格的50%,而广州人和公司用于担保的受限制银行存款金额相等于贷款本金金额加本金金额的16%,这也意味着人和商业将最 多可能承担转让经营权总价66%的风险。由于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75%,这些担保并不能构成多大实际风险,但是,这样一来,受限制存款账户大量现金被抵 押,冲抵了来自转让的现金流入,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例如,2006年人和商业完成广州项目时,受限制银行存款结余增加了人民币2.29亿元,成为当年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最大单一项目,而当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不过2.27亿元。


  “寅吃卯粮”,加大偿债压力
  地下商城的开发在建设期间一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而且转让经营权及 出租项目需数月才产生正现金流量。为了减轻规模扩张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人和商业想出的另一招就是提前收取商铺单位的转让权收入和预先收取一年的租金收 入。2005-2006年间,人和商业通过提前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以及预收租金取得的预收款项余额分别达到3.24亿元和6.85亿元,占负债总 额的比例分别为46.2%及48.3%,极大地缓解了融资压力。不过,公司的流动比例也随之降低到0.92和0.64,这意味着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 债,公司面临短期偿债风险。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坦言,完成一项地下项目开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料、政府优惠政策的 变化、市况转变、自相关机构取得所需的牌照、许可证及批文的延误等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及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延误或妨碍项目开发的完工。而且这些不确定因 素使人和商业的隐性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一旦地下项目的开发进程受到延误,人和商业的资金链将受到严峻挑战。


  连环融资,破解资金困境
  2007年4月,人和商业郑州地下商城建筑施工图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 准,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根据人和商业的预算,建设成本约为每平方米8880元。这无疑将再度考验公司的融资能力,另辟融资途径在所难 免。2007年12月,新世界、资金国际和红杉资本等著名的股权投资机构宣布入股人和商业,从而暂时解决了公司的流动性短缺问题。而在此之前,人和商业已 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上市重组工作。

  海外重组,对赌协议锁定股权投资者风险
  2007年 10月15日至11月21日期间,好肯在英属处女群岛及香港成立及并购多家全资拥有的中介控股公司,来搭建红筹上市架构(图1)。同时,人和商业将所有当 时已存在的中国经营实体纳入拟红筹上市的架构体系当中。2007年11月20日,好肯在开曼注册了上市主体即人和商业,2007年12月6日,好肯收购耀 山,成为耀山唯一股东,而耀山于同一日收购超智全部股权。2007年12月7日好肯将其于人和商业的全部股权转让予超智,红筹上市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图 2)。



 


2007年12月13日,人和商业将3800万股股份的法定股本分为35.5万股每股面值 为0.01港元的A类优先股以及3764.5万股每股面值为0.01港元的普通股。同一天,13万股A类优先股及156.999万股普通股按面值分配及发 行给超智。2007年12月14日前后,新世界按每股1万元收购超智所持有的人和商业13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13亿元收购款后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 9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9万股普通股;



2007年12月28日,超智将持有的9.8万股普通股股份重新分类为9.8万股A类优 先股,同一天资金国际及红杉分别按每股1万元向超智收购人和商业8万股A类优先股份及1.8万股A类优先股份,代价分别相等于人民币8亿元及人民币1.8 亿元。而收到上述合共人民币9.8亿元的超智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5.3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5.3万股普通股;



2008年1月 31日,超智持有的11.9795万股普通股股份被重新分类为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亿采投资有限公司、Ever Union Capital Limited等四家股权投资者以总计人民币13亿元收购这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及保留所有自收购所得款项人民币13亿元,此阶段每 股收购价约为1.0836万元,较前两轮融资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三轮融资,超智合计收到35.8亿元,却只注入人和商业14.3亿元,人和商业 的实际控制人好肯套现21.5亿元。


人和商业2006年的净资产仅2.21亿元,而按人和商业上市后的总股本计算,股权投资者投入35.8亿元却只能取得约17%的股权。这一方面反映出新世界等股权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股权投资者也通过一系列的对赌协议锁定了自己的投资风险。


根据双方的对赌协议,如果人和商业2008年及2009年主营业务净利润没有达到16和32亿元的目标以及人和地下商城至2009年末总落成面积低于 55万平方米的目标等,超智将根据人和商业实际净利润及实际落成面积与目标的差额,按一定的比例向股权投资者转让部分人和商业的股权。另外,对赌协议对 IPO价格也作出了规定:如果IPO价格低于向这些股权投资者提供年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的价格,超智将向这些股权投资者转让 股份,使它们实现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


  上市成就财富暴涨
  股权投资者入股后,2007年12月15日,人和商业的郑州项目一期正式动 工。人和商业2007年的净利润为2.67亿元,而按照对赌协议中2008年16亿元的净利润目标,人和商业的净利润需要在同比增长5倍。要达到这一目 标,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扩张。事实上,人和商业在2008年将地下商城模式在全国大范围复制。2008年7月,沈阳项目正式开工;2008年10月,哈尔 滨项目第五期开工;2008年4-9月,人和商业相继在天津、南昌、深圳等地拿到开发项目的政府批文,总建筑面积由之前的11.1318万平米猛增到 141.1558万平米,即使按每平米8000元建设成本保守估计,人和商业的未来资本支出也将超过100亿元,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已经势在必行。



 2008年9月,人和商业逆市在香港招股。通过IPO配售给投资者30亿股,人和商业的总股本扩大为200亿股,好肯持有人和商业68.96%的权益。 由于人和商业的实际发售价低于对赌协议中的承诺价格,超智将约8.34%的股权即16.68亿股人和商业股份转让给了股权投资者。由此,好肯的股权比例下 降到60.6%,以人和商业上市首日收盘价1.18港元计,该部分股权价值达到143亿港元,而且在上市前,其已完成套现21.5亿元。


  融资压力仍然存在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强调,未来将通过策略性地推广“地一大道”品牌,以连锁经 营模式整合未来开发的所有项目。目前,除了在郑州和沈阳的两个在建项目外,人和商业在哈尔滨、广州等还有9个拟开发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41万平米。 人和商业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将制造巨额的资金需求。而以限制性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经营权转让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净利润水平,但实际带来的现金流有限,公司仍 将面临融资压力。为此,人和商业表示将会逐渐加大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的比例,以增加一次性收入,解决新项目的资金需求。


事实上,近三年来,人和商业转让经 营权的收入逐年上升,2005-2007年的转让经营权收入占比分别为38%、51.8%和82.5%。但是,由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资源稀缺性,人和商业要 保障立足长远的持续经营,就必须保留大部分地下商铺单位用作租赁。因此,未来如何在利润增长、持续经营以及融资压力之间维持平衡,将成为人和商业模式的艰 难考验。

早期貨源非常集中: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2831

金融海嘯以來僅有的新股人和商業(01387),掛牌兩日股價連升兩日。麗珍難免好奇,於是到港交所(00388)網站翻查其「花紙」,研究其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

原來於10月22日,即人和掛牌首日,人和街貨逾26億股,僅存放在32間銀行及證券行內,當中最多的9間銀行及證券行,就已佔了街貨99%。

大摩持街貨近49%

其中持有最多人和股份的是大摩,有12.9億股,差不多佔了街貨48.77%。但本地證券行亦不弱,有1.28億股存放在中南證券內,也是第5大持有最多人和股份的機構。

人和以1.13元招股上市,昨日掛牌第二日,股價最高見1.33元,收1.25元,升5.9%,也較招股價高出10.62%。

大跌市股價表現仍然如此好,麗珍想知,與貨源夠集中有沒有關係?


之後貨乾,市場好轉,股價自不然上升。


之後有股東減持:


2009-03-27  OrientalDaily


 

人和股東配售套7.5億




上市不足半年的半新股人和商業(01387 ),市場消息透露,五名獨立股東昨日以每股1.68 至1.82 元,合共配售4.5 億股,涉及金額約為7.56 億至8.19 億元,至於安排行為瑞銀及中銀國際。

按人和上市招股價1.13 元計算,售股股東於短短五個月的投資期內,合共獲利約2.4 億至3.1 億元。

上市不足半年

是次配股可按市場反應增加至約5.44 億股,佔集團已發行股本約2.2% 至2.7% ,配股價較昨日收市價1.98 元,折讓8% 至15% ,但較上市時招股價溢價約48.6% 至61% 。消息透露,該批股份已獲足額認購。

人和於○八年十月底上市,合共發售30 億股,是次配股距集團上市不足半年,而當中涉及的股份更佔當時發售規模約15% 。

不過,有投資銀行界消息透露,由於今次配售的人和股份沒有設定禁售期,因此即使於上市後短期內出售,也不會構成問題。

據消息所得,是次配售股份的獨立股東,部分為短線投資者。

長線基金接貨

人和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由於是次並非集團主要股東配售股份,所以未獲知會,但強調是次有股東減持,不會影響業務發展。據了解,是次配售對象包括一些對人和有興趣的長線基金。

黃偉康幾日後再發表以下文章,補充了一些資料:


2009-04-01  Metro


配股的疑惑





......


首 先,負責今次配股的交易商為瑞銀及中銀國際,兩者除了是人和商業去年10月上市時的保薦人,更在配股前3日,以及配股前10日,分別發表人和商業的研究報 告,評級均是「買入」,而目標價則分別為2.6元及2.16元。其中瑞銀的研究報告發表後,令人和商業的股價單日上升約一成,因此兩行早前發表的研究報 告,是否為今次配股而鋪路,絕對值得三思。

當然,瑞銀的研究報告中,已加上了以下聲明:「瑞銀正在或尋求與報告所述公司進行生意合作,因 此,投資者應注意該行或有的利益衝突,會影響報告的客觀性。」但是否在研究報告上,加上了這句聲明,就代表任何的研究部門,都可以不需遵守監管機構要求銷 售部及研究部要有明確分工,確保不會釀成利益衝突的條文,似乎證監會需要給予市場多一點明確的訊息。

第二點令人不明白的是人和商業應該在未來一個月內宣布業績,而早前集團更表示,業績將會比招股書預期的理想,既然如此,為何5名獨立股東不等業績公布後,才將股份出售?到底是股價累積升幅已多,令他們覺得股價再升的空間不大,還是他們對業績及集團前景欠缺信心?
.......

之後,公司出了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7/LTN20090427213_C.pdf


公司營業額劇增732.3%至30.5億人民幣,盈利有19.03億人民幣,增長613.6%,另外派發7.62仙人民幣股息,股息率達5%,以公司200億股計算,即派發15.24億,以大股東持有135億股,應可收息11億港紙左右。


但是,公司租金收入只有5%增加,但營業額的增長主要是來自轉讓經營樓面的使用權,由1.9億,增加至28.68億元,達15倍。


看 看帳面,公司上市後,現金達32.33億,且無銀行貸款,另外應付稅項4.4億,帳上可見應收款可抵應付款有餘,故不計入,可見淨現金達27.93億,扣 除派息的15.24億,即剩下12.69億元,但按新財富估計約需投入112億(141萬平方米 x 8,000) 減已投入的11億,即仍需100億,未來仍有很大的資金缺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9/LTN200904291772_C.pdf


另外,從年報現金流量表看,經營現金流入只有約5億,較盈利少很多,主要是因為記入營業額的銷售樓面使用權的租金有部分只列作應收款,未實際取得現金,這個數字大概有21億,可見盈利有大量水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5/LTN20090525441_C.pdf


公司剛剛宣佈,控權股東抵押了12.5億股,以取得6億的兩個月的貸款融資,這項貸款的期限是由5月25日開始,即到期日是7月25日。


當我想起公司要派股息的時候,就在業績公告中找到這一段。


末期股息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一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獲得批准後,預期約於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派付予股東。


我們想想,公司有200億股,要派息15.24億,想起大股東有132億股,應可以拿回約10億,這兒大約相差5.24億。借6億剛剛填掉這個缺口。


另外五月二十五日借錢,七月十五日派息,七月十七日應可以拿到錢,預一個星期把錢調回,剛好接近兩個月。


我相信大股東仍有其他發展計劃我們是不知道的,投資額還相當大,雖然大股東上市前一早已經拿了21億多,加上沽出股票可能是暗手,套現所得,但是仍不夠。


上市後公司現金這樣多,自然對挪用上市公司現金感興趣,故我估計公司現金已被挪用及投入上市計劃之中,已所餘無幾。


公司派大息目的是引人接貨,但是公司現金少得可憐,大股東又挪用了錢,為彌補這個局,就用股份抵押,借錢給公司派給公眾股票,自己的派息就用對敲方法填回公司,不用還錢之餘,又可補回財務黑洞,這招早期歐亞農業老闆楊先生用過,蔡東豪先生亦有寫過這件事。


借錢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05/LTN20020605073_C.doc



2002-06-17   信報

主席義救公司事件




  有些時候,犯錯後適宜盡快認錯,低調處理了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言行一直被監管機構、傳媒、投資者監察,對於犯錯後的處理方法更須加倍留心。監察者大都是眼睛雪亮,懂得分辨錯誤的輕重,分析錯誤有否影響公司的基本因素。

  日前歐亞農業(932)主席把部分自己持有的歐亞股份抵押予銀行,為歐亞向銀行貸款一億二千萬港元作擔保。歐亞在數日後清還該筆貸款,銀行已把股份全數發還予主席。

  歐亞管理層解釋:「公司沒有財政壓力,只是周轉不靈」。筆者聽後有感而發,曾經聽過醫生這樣說:「人是不會因老而死,人是因病而死」;筆者用這道理作另一比喻:「人是不會因窮而破產,人是因周轉不靈而破產」。

  管理層輕描淡寫交代事件始末,完全沒有強調事情的嚴重性,還高調指出主席全心為公司著想,幫助公司度過短暫難關,是負責任的行為。歐亞發動公關攻勢,希望把明顯的錯誤說成一宗「主席義救公司事件」,筆者看後覺得不妥。

  根據管理層解釋,歐亞需要從內地匯出一筆大額資金,由於公司財務部職員低估了審批時間,所以未能及時匯出,為解燃眉之急,主席向中資銀行求助,不惜以自己的一半歐亞股份作抵押,為歐亞借入一筆過渡性貸款。據聞歐亞須為今次貸款支付五百萬元利息。

  對此事件,筆者提出多個疑問:

  一、上周本報社評分析人民幣開放的利弊,其中提及內地民企大都在香港設立營運公司,手持足夠外匯方便派息,因為要在內地處理外匯兌換是非常麻煩的事,而且匯款手續繁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俗稱為「已知的麻煩」(known evil),歐亞管理層為何會感到意外?

   換著是一間以內銷市場為主導的公司,筆者可能比較容易接受這樣的解釋,但歐亞去年出口生意佔營業額58%,達六億四千萬元人民幣,而且向海外供應商大量 購貨,管理層對於處理外匯事務應駕輕就熟;再者,應該清楚歐亞不是唯一需要面對外匯問題的國內企業,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是不合情理。

  二、根據年報資料,歐亞去年底持有三億五千萬元人民幣現金,大部分存放在內地銀行。筆者在想,如果賭仔被大耳窿追債,指出「我有好多錢在內地」,大耳窿會否刀下留人?現金管理不善,即使財政健全的公司也可能出現危機。

   投資者須注視另一個重要問題-什麽是現金?在財務報表中,上市公司存放在香港銀行的現金資料較可靠,因為得到核數師獨立向銀行確認,加上香港銀行監管系 統嚴謹。內地銀行業發展仍屬雛型,過去多間H股公司發生銀行存款被拖欠事件,其中馬鞍山鋼鐵(323)多年前更須為存款大幅撇賬,內地企業賬目中的現金能 否全數動用?

  三、管理層解釋:「由於歐亞剛於去年上市,未有充足的銀行備用信貸,渣打銀行是唯一的往來銀行」。以歐亞市值達四十五 億港元,去年盈利有五億二千萬元人民幣,屬於甚具規模的上市公司。香港銀行近年資金「水浸」,理應力爭冒起甚快的上市公司為客戶,為何在這事件上會袖手旁 觀?

  歐亞最後找到中資銀行相救,不但主席要用股份作抵押,更須付出高昂利息。看來歐亞在投資者和銀行家心目中的地位是有距離,莫非銀行家看到一些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

  筆者認為,義救事件有兩個可能性:一、歐亞管理層大意,忘記提早作外匯申請,本可道歉了事,但事情愈描愈黑;二、內地企業有太多事情是投資者看不見和缺乏能力分析。




相信公司大股東及其缺口仍是很大,故仍需要大手減持股權或配股增加手上的現金存量配合發展。


所以對於一些大陸民營企業,因要搞大,上市取得一筆資金後,就頭腦發熱要大上項目,但無想過投入過大的公司,就自然會好快陷人財困,就如前述的浙江玻璃(739,請善用本網search功能)已是一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8

回Kevin兄-人和商業(1387)


今日,有位中國的讀者Kevin兄有些一問。


先看這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58
此文告訴大家,大股東的資金非常緊張,非抵押股票不可,以用來派息。


它時何時派息的?

是7月15日,錢要在7月16日兌現給大家。


另外大股東抵押公司股票借了錢,要在7月24日還。故可知公司在7月是急需現金週轉的。

6月初,公司澄清大股東減持的股票是給員工的鼓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5/LTN20090605652_C.pdf

 

但是我又想起,國美電器(493)轉予其親友,然後大手回購接近相等量的股票,來讓大股東套現,而大股東當時亦有明手、暗手購入三聯商社(前鄭百文)的股權及把地產資產注入中關村的舉動,可見資金需求不少。這當然是較高階的財技啦。

由此逆推,人和商業大股東的資金需求相信亦不低,不然亦不會有這樣「大方」的舉動。

2008-02-14  京華時報
國美22億港元回購股票 黃光裕巨額股權轉與家族成員  
 
 

本報訊(記者段志敏實習生徐妍)據香港聯交所公開資料,今年1月22日至2月5日的港市11個交易日內,黃光裕等國美電器管理人員在其中的10個交易日里持續回購自家股票,動用資金約22.37億港元,回購股票近1.3億股。同時,黃光裕將30億港元股權轉與家族成員。

1 月中旬國美電器股價曾從20.90港元/股急挫至14.25港元/股。但之後逐步回升,昨日國美收於16.26港元/股。國美電器副總裁、新聞發言人何陽 青表示,1月中旬受外股和A股市場重挫影響,致使國美電器股票價格走低。國美管理層認為當時股價與預期價格有差距,因此決定回購股份,以穩定股價及增強投 資者信心。

在大手筆回購股票的同時,國美電器還公告,董事長黃光裕及其全權擁有的ShineGroupLimit-ed,已於1月28日分別轉讓90.01萬股及1.86億股(占已發行股本合計5.66%)至黃光裕家族成員。但公告未披露受讓家族成員具體情況。以昨天國美收盤價計,黃光裕此次轉讓股份市值超過30億港元。對此,何陽青表示,黃光裕轉讓股權屬個人行為,具體家族成員不便透露。

2008-12-02  21世紀經濟報導

黃光裕資本操縱路徑:三聯商社、中關村、鵬潤系  
 
 

以鵬潤投資持有的"門店"和"地產"為籌碼,黃光裕操控著"三聯商社"和"中關村"兩大內地資本平台

本報記者郎朗王思璟廣州報道

兩公司調查重大突破

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證實,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接受調查。

當日,中國證監會辦公廳主任劉新華和稽查局局長劉洪濤披露,“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分別對三聯商社和中關村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稽查。調查發現,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組、資產置換等活動中,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巨大”。

對中關村的調查,已有重大突破。據一位接近調查方的人士透露,上周一(11月24日)前,中關村(000931.SZ)董事長許鐘民,已被有關方面帶走。

“其實,一共去抓了他(許鐘民)兩次。”據這位人士透露,調查方第一次去中關村時,許鐘民聽到風聲,從貨梯下樓開車離開了。不過,有關方面的第二次行動,“最終將其抓獲”。

一位與許鐘民相熟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許亦與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私交甚好。“我們都覺得,王益被雙規,都牽連不到許鐘民,那其他的事應該就更不算什麼了”,“沒想到,這次他是陰溝里翻船。”

在接受本報記者問詢時,中關村新聞發言人賈鵬雲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導致許鐘民接受調查的“違規操作”,是個人行為還是公司行為。

上述接近調查方人士進一步透露,中關村財務總監侯占軍,也同時被要求“協助調查”。不過,這一說法被中關村方面否認。但賈鵬雲拒絕了本報記者“與侯占軍直接通話”的要求,僅表示:“侯先生仍在上班,也沒有接受過有關調查。”

而黃光裕等人對三聯商社(600898.SH)股價的操縱,早在2008年8月已被公開披露。三聯商社8月28日的公告顯示,國美方面的代理人———戰聖投資高管劉春林等人,曾在二級市場多次套利。(詳見本報8月30日報道《三聯商社後台交易:誰在套利?》)

前述接近調查方的人士還指出,目前,對“黃光裕涉嫌行賄”一事的調查仍在繼續。不過,不排除“這條線暫時查不動,先從其他方面入手”的可能。

而證監會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此前傳聞的“黃光裕涉嫌操縱*ST金泰股價”一說,暫時未有下文。

本報記者亦從證監會的內部人士處獲悉,“*ST金泰股價操縱”一事,證監會確已立案(*ST金泰董事長、黃光裕之兄黃俊欽已于11月26日晚被帶走調查),但目前,黃光裕尚未牽涉其中。

在11月17日“黃光裕被拘查”的消息傳出至今,紛紛擾擾兩周之後,目前,業已進入公衆視野的是,兩家由黃光裕實際控制的內地上市公司———中關村和三聯商社,以及幕後的資本運作平台———鵬潤投資。

除香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外,鵬潤投資是黃光裕(持股100%)最為重要的運作平台。

透過旗下的鵬泰投資,鵬潤投資持有中關村29.58%的股權(第一大股東)。鵬潤地產亦為鵬潤投資旗下主業之一。國美近400家未上市門店,皆在鵬潤旗下。

操縱三聯商社

2008年上半年,三聯商社大股東三聯集團手中的19.99%的股權的5次詭異的拍賣,以及,在拍賣持續的四個月中,國美與三聯集團等各路資本力量的爭鬥,當時已成為業內焦點。

在這背後,黃光裕以及其旗下的鵬潤投資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此前卻一直在水面之下。

但8月,在國美電器一致行動人———戰聖投資正式成為三聯商社第二大股東之後,當時尚由三聯集團控制的三聯商社,披露了戰聖投資高管在“二級市場買賣三聯商社股票”的行跡。

8月28日,三聯商社公佈的《權益報告書》披露,此前六個月,戰聖投資高管在二級市場有多次買賣三聯商社股票的記錄。

具 體而言,2008年3月18日、19日,戰聖投資創始人劉春林、韓月軍夫婦,分別賣出三聯商社股票合計74093股,賣出價格為13.77-13.99 元,而其買入股票則在2008年2月5日前,當時,三聯商社的股價則為7-8元左右。這意味著,劉春林夫婦從中獲利約40多萬元。

而在2月1日至5月14日間,戰聖投資另一位監事劉春光,也曾頻繁買賣三聯商社股票17000股。

事實上,競拍三聯商社股權的最終出資人為國美電器(0493.HK),但“代理人”的出現,卻使原本簡單的交易過程,平添了套利空間。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對三聯商社股權的競拍,完全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的行為,但最終也出現了兩個代理人,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現象。”

這裡提到的兩個“代理人”,一個是指,2008年2月14日以5.37億元的“天價”拍得三聯商社10.69%股權的山東龍脊島建設,另一個則是,從第二次拍賣(4月2日)就開始出現、但直至7月29日才最終拍下三聯商社剩餘的9.02%股權的戰聖投資。

據瞭解,國美電器通過濟南國美、北京萬盛源人力資源公司,全資持有濟南萬盛源人力資源公司,而濟南萬盛源又持有龍脊島100%的股權。2008年2月14日,憑借國美的借款,龍脊島成功拍得了三聯商社10.69%股權。

而最終幫助國美完成對三聯商社控制的戰聖投資,此前,已代表國美出面收購了大中電器100%股權。

套利路徑

但除了上述代理人的零星操作外,黃光裕對三聯商社股價的具體操作,目前尚未曝光。

不 過,本報記者從可靠途徑獲悉:2007年10月以後,國美方面的財務顧問便開始在二級市場買入三聯商社股票。當時,三聯商社股價一度低至6.55元。一位 鵬潤投資內部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國美控股龍脊島並競拍三聯商社的計劃,其實早在2007年10月就開始籌劃,但當時業內的焦點是國美收購大中,所以這 一計劃沒有透露出來。”

從那時起,黃光裕的私人財務顧問,便開始與龍脊島的實際控制人山東建邦集團接觸。據悉,黃光裕的私人顧問為山東人,與建邦集團的董事長陳箭以及一位副總級“老鄉”,建立了很好的私人關係。

建邦集團的角色,不僅是由龍脊島出面競拍三聯商社,還包括在二級市場的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在國美重組概念的推動下,2007年年末,當上證指數從最高點6124點開始下跌時,三聯商社卻逆市穩步上漲。

2007年最後一個季度,有4名個人投資者大量買入三聯商社,並擠入十大流通股股東。他們是常方、尹致、郭映貞和梁亞苑,分別買入372.43萬股、294.45萬股、85.3萬股和165.15萬股。

此後,2008年2月22日,三聯商社宣佈“龍脊島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國美電器對三聯的重組傳聞,刺激其股價連續8個漲停,由7.83元最高漲至17.98元,漲幅為130%。

而2008年第一季度末(3月31日),上述4人的股份已全部賣出。按照平均成交價,四人合計獲利超過6000萬元。顯然,若黃光裕通過其資本運作平台———鵬潤投資,進行類似操作,則將獲利頗豐。

而在二級市場的套利,並非黃光裕的主要目標,對他來說,真正的大計劃是“借殼”實現國美回歸A股。

借殼回歸

有鵬潤投資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國美回歸A股,一直是黃光裕最大的願望,按照黃光裕2007年設計的理想模型,那就是其鵬潤地產業務借殼中關村上市,而國美電器則借殼三聯商社回歸A股,因為,國美電器要想通過IPO方式在A股上市,幾乎沒有可能。”

一位曾經在國美電器工作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黃光裕與商務部方面的關係一直比較密切,這也是其變身外資、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一路綠燈的主要原因。

與之相對,黃光裕2004年前在A股市場的幾次出擊,皆無功而返。證監會11月28日也指出,國美電器2004年赴港上市,沒有經過證監會的批准。

但A股對黃光裕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上述鵬潤投資人士表示,“在2006至2007年的牛市中,蘇寧電器的最高市值曾達到540億元,而且得到了衆多基金的追捧,而同期,國美電器的市值一直在150億-200億元徘徊。顯然,這是黃光裕沒有想到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初,黃光裕第一次對外透露了“國美電器回歸A股”的計劃,但鑒於證監會對紅籌回歸設立的門檻過高,黃光裕決定棄“IPO”而選擇“借殼三聯商社”回歸。

然而,這一計劃卻最終讓黃光裕遭遇了滑鐵盧。證監會11月28日明確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已經分別對三聯商社和中關村兩只股票的異常交易進行立案調查。3月28日,正是三聯商社股權第二次拍賣前,其股價發生了連續8個漲停後又回落。

2008年6月,本報記者也從證監會稽查部門瞭解到,對國美“是否操縱三聯商社股價”的調查,當時仍在進行。

而三聯商社股價亦對此有所反應。在一路滑落之後,至6月底,三聯商社已跌至8元左右。最終,7月29日,戰聖投資以每股5.94元的價格競得三聯集團剩餘的9.02%的三聯商社股權。

但在證監會介入調查後,黃光裕已萌生退意。

已經成為三聯商社實際控制人的國美電器拒絕“改組三聯商社董事會”。陳曉聲稱,“三聯是個缺乏獨立運作性能的爛公司,必須要三聯集團解決其歷史遺留問題後,國美電器才考慮進入。”

直至今日,身為第一大股東的國美電器,依然沒有派人員接管三聯商社。消息人士告訴記者,“證監會調查結束前,國美電器都不可能進入。”

事實上,僅僅在入主三聯商社幾天之後,8月11日,國美內部即放出消息,計劃“將國美電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剩餘300多家店面放入中關村”。黃光裕將中關村變為“家電連鎖”資本平台的計劃顯示,“借殼三聯商社回歸A股”已被放棄。

而今,這一計劃還在“徵求意見”階段,一場直指黃光裕,席卷中關村、三聯商社、鵬潤投資的調查,已經展開。(本報記者李清宇、于海濤對本文亦有貢獻)

說回正題。

7月8日,有間大行出了報告看好人和報告:


美林:人和偏低 股息吸引




買入

  ˙美林於7月6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期人和商業(01387)派息表現穩定,首予「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為2元。人和昨收1.67元,距離目標價尚有20%上升空間。

   ˙美林相信,市場需要時間去加深了解及接受人和的營運模式。該行指出,人和的財務表現已說明經營狀況,該行給予目標價2元,分別為09及2010年預測 PE約10倍及7.5倍,均低於行業龍頭股40%。該行假設人和派息比率為60%,以報告參考股價1.54元計,股息率達6.2厘。

  ˙截至08年底止,人和持有淨現金32億元人民幣,股本回報率達46%。美林預期,人和在高現金水平下,股本回報率可維持逾40%。雖然業務競爭及新稅項可能影響回報,但人和財務表現及回報仍為同業中最好。

  ˙人和的核心業務,為於中國多個城市的重要商業區發展地下商城,以進行批發業務,而非傳統的銷售或租出住宅或商業項目發展商,營運模式相對獨特。

  ˙美林認為,人和的下跌風險,為市場仍未掌握業務中租賃及資產的數據及基準,主要倚靠公司自行披露。人和現時計劃完成項目逾70萬平方米,多於過往完成額兩倍。

7月10日,公司出了新聞,稱公司取得蕪湖及青島項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9/LTN20090709471_C.pdf

人和商業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已取得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及相關省級人民防空辦公室的批准,在安徽省蕪湖市及山東省青島市開發及經營地下商業中心。


蕪湖項目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赭山公園西側及北京西路地下,總建築面積合共約
150,000平方米。


青島項目位於青島市商業中心區地下,西至山東路、東達福州路、南至延吉路、
北達遼陽西路,總建築面積合共約500,000平方米。


 


蕪湖項目及青島項目獲批的開發經營面積將為本集團項目儲備增加約650,000平方米。


 此四項目,保守以新財富所稱,以8,000元一平方米建築成本計,即需52億元。

停牌後,股價登時上升。


7月13日,大摩又出報告,建議購入人和:


2009-07-13  經濟通


《外資精點》大摩:人和取兩新項目令前景更明朗,維持增持評級 (12:21)




  《經濟通通訊社13日專訊》摩根士丹利發 表研究報告指出,人和商業(01387)日前取得山東省青島市及安徽省蕪湖市兩塊商業用地,以發展地下購物商場,有助增加業務前景透明度,故維持其「增 持」評級,目標價由2﹒1元,升至2﹒4元。  


上述兩項目可提供共65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令人和總樓面面積增加至190萬平方米,足夠09至2011 年發展所需。大摩估計,買入地塊將令該公司的每股資產淨值(NAV)上升17%至 3﹒27元,以每股NAV為3元,折讓20%計算,目標價訂為2﹒4元。  


該行表示,人和的手頭在建項目均不超過兩年,這將拖累其盈利前景及股價。人和 管理層透露,即將會為廣州及哈爾濱項目開工建設,早前深圳項目因政治不穩而暫時押後。大摩估計,以項目需6至12個月竣工、加上或面對輕微延遲6個月完成等因素計算,上述4個項目料於2010年中落成。(mh)

今日,公司先出一公告,然後停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013_C.pdf


在7月8日至7月15日間,公司分別宣佈簽約購買6個地下購物中心的經營權,分別在大連、大慶、哈爾濱、濰坊等公告,共斥資8.34億,以中位數計算,會再投入約5.6億,即共投入14億元。


此外,本集團亦與若干潛在賣方訂立諒解備忘錄,以收購大連、哈爾濱及濰坊的四個額外項目的經營權。若全部推行的話,亦繼續令公司資金增加一定壓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171_C.pdf


同日,公司再發公告。


公司宣佈大股東先減持30億股,然後再認購20億新股,以集資35.75億元,同時大股東減持17.875億元,在今次先舊後新後,大股東股權由67%降至57%。


大股東亦承諾6個月不再減持。


greatsoup:


至此在8月至15日間出的投資報告的目的是甚麼?目的是非常明白。


公司因購入大量項目,故需大量資金,手已經緊,此時又要派息,沒了一筆錢,為拿錢,故要發行新股。由此需炒高股價唱好。故出消息話有新項目,大行報告相信亦不可少,以炒高股價。


炒高股價後,又公佈有更多項目,令接貨的人相信是超值,有前景,以令他們購入股票呢。


但為何大股東亦同時減持股票呢,之前都說過他借錢的目的是幫公司解派息之困,因本身可能有新項目投資,投入很大,故花光了這筆錢,所以趁現在減持股票,一來可贖回此等股票去賣套現,二來亦可能因這項目需要的錢已超過預算,故轉按為售,套現多一筆去投入新項目。


由此可見,公司原本已需120多億去搞項目,加上今次的100億,未來的投入應增加至200億以上,扣除今次集資36億,仍需160多億以上,後續資金需求極大。此外大股東減持,可以見大股東資金需求亦不少,各位新聞界朋友,快去找找看吧,應該有好題材給你去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98

向熟人和陌生人買東西-茂業國際(848)、天行國際(993)


茂業國際(848):


公司財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02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4/LTN200908041284_C.pdf


今 日,大股東黃先生以接近帳面值人民幣2,810,000元出售廣告公司予茂業國際(848),但去年公司盈利為3,171,252人民幣,以公司接近19 倍盈利及人民幣1元換1.14元來計,為公司帶來的市值得益達6,549萬元,可見大股東深諳財技,亦可見大股東財政資源不錯。


這才是好財技,懂利用低價注入資產,增加公司盈利,加上高市盈率,使市值增加。


天行國際(99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4/LTN20090804382_C.pdf


公司向獨立第三方太陽國際(8029)主席周先生購入放債業務,作價1.3億,以3,000萬現金及1億元,5%利息的承兌票據支付。


以全年計P/E 4倍,但資產不成比例。


向熟人和陌生人買東西計價果然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6

回sugo兄-明輝國際(3828)、比亞迪(1211)、才庫(550)、金輝(137)、人和商業(1387)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4682


(1) 關於明輝國際(3828)


3828,開廠的計劃應該不是短期內能做的事,但是投產是否能賺錢,這就要看它的運氣,故此我認為未能測算到,但暫時我們也不用理會之,因為它的建廠成本 暫時應不會計進損益,但會放進在建廠房上,到投產後才提折舊。如有錯誤,敬請各位會計人士指正。

他的護城河就是他一條龍的產品提供,別人模彷成本較高。

關於推算未來營業額方面,我只是看應付帳款及存貨,因為應付帳款能夠顯示未來半年的訂單量如何,老闆都是按他接到的單來買多少貨。

但是利潤來說,其實會受極多短期眾多因素影響,故此我只能以當下的趨勢去作調整,但未能預計未來幾年的利潤如何。

但要計算這些估值,就要出動現金流和利潤的未來多年的預測,但之前已說,這些數字是難以預測的,故這只淪為數學模型,並不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只是一些自我滿足的玩意。

所以我只對未來一年做預測,而少見我作出多年的預期的原因。

至於估值方面,其實它都是做一些消費類產品,只是面向的點不同,你可以當他做批發。所以他的情況穩定,不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故應會受惠,所以不能當它值 20倍P/E。

但是我認為這隻股非常穩定,如果再遇經濟低潮,估值再次低企的時間,我們應該購入之,來稍作價值發現。


(2) 關於比亞迪(1211)
至於1211,這個價當然是超貴,況且汽車產業的確投資大,又很週期性,接近40倍的PE當然未能長期維持。


(3) 關於(550,前熊貓Recruit,8073)
至於550,該公司主席劉先生,他在印刷界至少都有幾十年經驗。其實之前他是勤達印刷(1172)創辦人(年報無講但是我參考多方資料找到的),後來因故售予莊士系。

後來他和夥伴透過認購新股,入主了當時鷹君羅氏家族的熊貓-Recurit至今,他們入主後,公司的盈利在這七(?)年間都是在穩步增長中,派息也持續高企。

上年,他們能利用紙價暫時低落的時機,把握機會購入低價紙,使利潤增加,足見他們眼光不錯。但是原料紙的成本持續提升,未來這方面的毛利受壓,盈利未許這樣亮麗。

但是航空廣告方面,我絕對是看好的,中國航空搭客愈來愈多,況且他們拿得多個中國及台灣航空公司的廣告代理,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業務會繼續增長。

但是他的行業的護城河是較差,特別的印刷業,資本密集,盈利也不多,行業又在萎縮,所以我不太看好呢。至於航空廣告,代理是不時重續的,在期內,專營的權 利令利潤較高,但是若不能繼約,對盈利會影響很大。

不過,他們財務頗為穩健,現金水平不錯,故此派息可以較為穩定,但近來開拓印刷業務,投資較大,故派息較去年有所滅少。

至於我認為這個水平,買這隻股票虧錢的機會仍是不太大。


(4)關於金輝(137)

這個老闆的父親是行船的,他自己也深受影響,故此亦從事航運行業,最初做關於無線電通訊的部分,做了幾年,其後曾一度上岸,轉職金融,當黃金 交易員,但不幸把資金輸光,故此重操故業,從事航務代理,主要代理中國的國企的業務,並因為這個機緣,後來借殼上市演變成現時的金輝,並把部分航運業務在 1994年再分拆至奧斯陸上市。

由於他們和國企業務關係緊密,故此中國有色(香港)亦曾和金輝在1993年入主東方有色(0230,現五礦建設),東方鑫源(1208,現五礦資源)也曾 經持有金輝20%權益。但東方鑫源已於1996年出售其股權予吳少輝。其後中國有色香港掌舵人變更,也給五礦整併, 後來這部分的關係已被人淡忘。

講埋D廢話,現在入正題。

這家公司其實財務結構較為不穩,負債較高,況且他們亦好像沒有明確的派息政策,在財源不足下,不派息是正常的。


(5)關於人和商業(1387)

至於1387,其實他們公司問題是擴張需要大量資金,銀行也難對這此貸款放行,故此向銀行融資的能力基本上封閉。

我認為,最大問題是大老闆也需要不少資金去開拓他們的農產品市場業務,所以我的角度不是落在他們公司,其實是落在他們大股東手上。我恐怕大股東財務不穩會 累及上市公司的穩定,上次派息事件,我懷疑是大股東押股融資來付給小股東的。

不過,這對於小股東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會儘力做數,令股票價值高些,並憑此套現及集資。也會派高息來支撐他們不少的資金需求啊。

他的產品好不好賣,我只是從公告中看到,但是他們有些激進的銷售手法(如保證回報等),我心裡有點不太舒服,況且他們和一些肥自己的老闆有些關係(如17 的同叔),所以我對他們的公司的信心不大。

關於你的憂慮,我有一些淺見,煩請不吝指正:
1. 他的派息比率不能維持50%以上,正如以上所說,他擴張需要資金不少,但是大股東財務吃緊,前者可以放緩開發(不是暫停,只是慢一點)換取時間,減少資金 需求。但是後者卻會導致整個資金系統破裂,所以他們會儘量派高息來解決問題,但現時好像他們農產品業務好像獲得融資,故此派息息率真的可能不能維持也有可 能。

不過,我最擔心是他的盈利素質,因為他不是靠租金收入支撐,是靠售物業來的,所以產品賣不賣得出,會將影響盈利及派息能力。

至於2,其實你不太用擔心,你試找找他們的背景,及他們改造的標的,就知道他們的競爭對手是非常少啊。

我的角度是多元的,除了公司的商業模式、財務結構及盈利外,也會看看大股東的資金需要,因為他們的袋子有很多個,上市公司只是其中一個,故此我們也要分析 他們的心態,如不分析他們的心態,炒股很難突破到一個新的境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78

人和商业:另类地产生存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aiji/200811/t2014848.htm


  淘金产权盲区,脱困融资瓶颈

  人和商业是一家独特的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500%,毛利润更保持在70%以上,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这归因于该公司独特的商业 模式:开发人民防空工程作为地下商场。由于地下空间属于产权盲区,未被归类为房地产开发,不受诸多适用于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或政策的限制,无需 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人和商业因此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得以飞速扩张。
但是,人和商业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融资。由于缺少土地使用权 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人和商业不得不支付了6000多万元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由于地下商铺的经营权购买者无法获得房产证和银行按揭,人和商 业不得不为之提供抵押担保。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公司资金链受到严峻挑战。为此,人和商业的股东们通过海外重组、对赌业绩等方式逆风上市,以求解决公司的资 金短缺问题。本刊研究员 孙红/文


  2008年8月14日,国内最大的地下商城开发商人和商业(01387.HK)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拉开了在港招股的帷幕。根据招股书, 人和商业计划发行30亿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格区间为1.4-1.71港元,计划集资42-51亿港元。
但是,在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针对散户的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严重不足,人和商业不得不延迟了原定上市时间,并将招股价降低了约20%至1.13港元,融资规模从最高51亿港元减少至33.93亿港元。
虽然出师不利,人和商业依然决意逆风上市。包括新世界、红杉资本在内的现有多名股东及独立董事蒋梅承诺,如果公开发售不足,它们将全部包底认购。一方 面,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不利形势的防御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强烈看好。10月21日,招股结果公布,公开发售部分仍然很不理 想,仅仅接到672份认购申请,共计认购1987.4万股,仅相当于可供认购股份3亿股的6.6%。最终,公开发售认购不足的部分被划拨到国际配售部分, 由公司现有股东Ever Union Capital和易居中国旗下公司Palmas Assets认购。
10月22日,人和商业如期在港交 所正式挂牌,收市报1.18港元,较招股价1.13港元高出4.42%,成交2.21亿港元。自进入2008年三季度以来,香港新股市场一直处于“冰河 期”,市场看空地产股的气氛浓厚,人和商业能够成功完成IPO,实属不易。在金融风暴当前,龙湖地产、华南城等诸多地产公司纷纷推迟上市时间的情况下,人 和商业为何要不惜代价地“流血”上市呢?机构与散户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衡量?

  “防空洞”模式毛利率超过70%
  人和商业的机构投 资者之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公开表示:“人和商业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在这之前,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考察了 好几个房地产方面的项目。之所以看好该项目,主要是认为人和商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人和商业优秀的财务数据似乎可以解释机构投资者对之看好的 原因所在。根据人和商业披露的财务数据,2005-2007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90万元、4850万元和2667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500%,增长迅猛,而且,人和商业的盈利能力之高,更是远远超出各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水平:2005-2007年间,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 73.8%、76.6%和77.9%,净利润率分别达到18.3%、29.8%和72.8%,连万科、碧桂园等业内领先的地产企业也望尘莫及(表1)。那 么人和商业的模式究竟做了怎样的创新,竟有如此之高的盈利能力呢?


  防空设施暗含商机
  人和商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7年 前。1991年11月,首个作为商业用途的哈尔滨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设施(简称“哈尔滨一期”)取得政府批文后动工,1992年1月,人和商业的前身即当时 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人和公司由香港和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和斯”)及哈尔滨南防公司投资成立,负责开发及经营该项目。该项目位于哈尔滨市繁华的南岗区商 圈东大直街地下,占用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5920平方米。1992年6月,哈尔滨人和商城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的首个地下商城项目。也就是说, 人和商业发展的地下商城实际上是可作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设施。
所谓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 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及通告,鼓励私人及外国企业参与 发展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表2)。根据《中国人民防空法》及其他相关规例,中国政府支持私营及外资公司投资于人民防空工程的开发,在和平时期,投资者可使用 及管理人民防空工程,并取得人民防空工程产生的利益。就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而言,虽然中国政府机构有权在战争时期接管人民防空工程,以用作人民防空洞,但是 投资者有权使用、经营、管理开发的设施,并取得其产生的盈利,包括出租该等设施内的商铺单位或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且无须就该等权利支付任何代价。



更重要的是,根据目前国内法律及规例,开发地下人民防空工程作商业用途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 开发,因此不受诸多适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及政策的限制,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商 开发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通常超过50%,而且城市黄金地段的土地出让金更是代价高昂。显然,将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人防工程开发作为商业用途,比传统 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更具成本优势,投资回报率更高。也就是说,人防工程设施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大规模复制“防空洞模式”
  1996年1月,英国籍人士秀丽·好肯(简称“好肯”)通过一家由自 己全资拥有的英国公司德顺沃,以1000万元的代价从香港和斯手中收购了哈尔滨人和公司50%的股权。1998年9月,好肯的丈夫又购买了香港和斯25% 股份。另外,根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合营企业协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另外一个股东哈尔滨南防作出的注资并不符合法律和规例的许可,因此,德顺沃成为100% 持有哈尔滨人和公司权益的股东。也就是说,哈尔滨人和公司成了一家纯外资企业,从而可以享受到199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外资企业投资地下人民防空工程 业务的一系列优惠税务待遇规定,例如,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物业税的豁免等。
哈尔滨一期作为地下服装商城,大部分单位出租给了从事女装时装服饰批 发及零售销售业务的租户,租金收入稳定。招股书显示,哈尔滨一期的项目总开发成本约为4470万元,而2005-2007年的租金收入为2610万元、 2740万元和2850万元,两年的租金收入就超过了全部投入,投资回报率惊人。
在哈尔滨一期项目取得成功后,人和商业开始复制这一模式。 2000年和2003年,人和商业相继成立了两家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宝荣和哈尔滨人和世纪,分别开发哈尔滨二期和三期项目。这两期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 2004年正式开业。人和商业真正大规模扩张还是从进军广州市场开始。2005年8月,人和商业成立了中外合作企业广州人和公司,开发广州的地下商城项 目,建成后的项目被命名为“广州地一大道”,于2007年1月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首个位于哈尔滨以外的地下商城项目。与哈尔滨人和地下商城一样,地一 大道的商铺主要从事服装批发零售业务。招股书显示,广州项目的开发成本约4.39亿元,约为哈尔滨前三期项目合计2.31亿元开发成本的两倍。
尽 管地一大道开发成本较高,但由于项目地处繁华的广州火车站商圈并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出租率仍高达100%。2007年,地一大道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约 为2013元,每平方米经营权平均转让价格约为3.8万元,而同处广州火车站商圈的白马服装市场,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超过5000元,每平方米经营面积 估值超过10万元。

  模式短板在于融资困难
银行融资代价高昂
   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涵盖地下空间,中国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同时,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政府部门职责也不 清晰。这是人和商业得以低成本扩张的制度基础。正因如此,人和商业的地下商城项目利用享受免缴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的政策优势,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提升投资回报率。但是,研究发现,人和商业目前经营的四个地下商城项目,主动放弃了本应得到的免缴土地出让金的权利,哈尔滨的三期项目总计缴纳土地出让金 1610万元,约占总开发成本的7%,广州地一大道缴纳土地出让金4780万元,约占项目开发成本的11%(表3)。人和商业为什么要主动缴纳土地出让金 呢?



在招股书中,人和商业有这样一段说明:“本公司过往依然支付地价及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以便 能透过抵押土地使用权向中国的银行取得抵押贷款”。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 的过程中,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获取土地使用权证,然后,在自有资金达到35%比例的基础上,通常会以土地使用权证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也就是 说,虽然人和商业所从事的作为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并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开发,而且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以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但是,这一模式随之产生了一 个缺陷,就是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人和商业之所以缴纳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就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从而争取银行将之视作房地产开发企业发 放贷款,完成公司的快速扩张。
数据表明,人和商业的银行融资代价高昂。2005年和2006年末,人和商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93亿元和 2.15亿元,占当年资产净值的比例高达113%和97.3%,而融资费用也高达1540万元和1530万元。不仅如此,人和商业还支付了超过6000万 元的本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被迫为经营权转让提供担保
  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通知,规定地下人民防空工程的拥有权及经营权 分开,经营权可根据市场规则进行转让。由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从长远来看,人和商业保留经营权,取得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从而获取持 续经营价值更为划算。但是,人和商业要实施快速规模扩张,势必需要巨额资本支出,而通过银行信贷又代价高昂,因此,从2001年开始,人和商业开始通过转 让部分经营权来减少对成本高昂的银行信贷方式的依赖。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人和商业分别将哈尔滨项目二期223平方米、65 平方米、58平方米及4850平方米的经营权转让给个别业主,其中2006年转让经营权的收入为6188万元,占当年收入的38%。2007年,人和商业 通过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而获得的收入更是达到了1.9亿元,占到当年总收入的51.8%。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房地产企业不同,人和商业转让经营 权虽然对收入和利润贡献颇丰,但是对现金流的正面影响十分有限。
在住宅房产和商铺的购买者中,只有少部分属于一次性付款,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在 付完首期款之后,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按揭,由银行付余款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则可以获得与房价销售收入基本相当的现金流,这也是非常普遍的房产交易模式。但 对于人和商业来说,这一模式却很难行得通。首先,人和商业运营的是人防工程设施,不属于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其次,购买者受让的是商铺单元的经营权,难以取 得其商铺单元的房产证,银行按揭模式并不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和商业采取的方法是:由人和商业向银行提供担保并将存款抵押,由银行向商铺单位经营权的 购买者提供信贷。例如,广州地一大道就是由开发商广州人和公司与中国银行订立协议,中国银行向购买商铺经营权的承让人提供信贷,广州人和公司提供担保,并 以受限制银行存款作为偿还该等借贷的抵押。
转让经营权有助人和商业弥补项目的建筑成本,减轻公司的融资压力及融资成本。根据人和商业的内部政 策,担保金额可以达转让经营权价格的50%,而广州人和公司用于担保的受限制银行存款金额相等于贷款本金金额加本金金额的16%,这也意味着人和商业将最 多可能承担转让经营权总价66%的风险。由于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75%,这些担保并不能构成多大实际风险,但是,这样一来,受限制存款账户大量现金被抵 押,冲抵了来自转让的现金流入,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例如,2006年人和商业完成广州项目时,受限制银行存款结余增加了人民币2.29亿元,成为当年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最大单一项目,而当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不过2.27亿元。


  “寅吃卯粮”,加大偿债压力
  地下商城的开发在建设期间一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而且转让经营权及 出租项目需数月才产生正现金流量。为了减轻规模扩张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人和商业想出的另一招就是提前收取商铺单位的转让权收入和预先收取一年的租金收 入。2005-2006年间,人和商业通过提前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以及预收租金取得的预收款项余额分别达到3.24亿元和6.85亿元,占负债总 额的比例分别为46.2%及48.3%,极大地缓解了融资压力。不过,公司的流动比例也随之降低到0.92和0.64,这意味着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 债,公司面临短期偿债风险。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坦言,完成一项地下项目开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料、政府优惠政策的 变化、市况转变、自相关机构取得所需的牌照、许可证及批文的延误等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及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延误或妨碍项目开发的完工。而且这些不确定因 素使人和商业的隐性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一旦地下项目的开发进程受到延误,人和商业的资金链将受到严峻挑战。


  连环融资,破解资金困境
  2007年4月,人和商业郑州地下商城建筑施工图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 准,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根据人和商业的预算,建设成本约为每平方米8880元。这无疑将再度考验公司的融资能力,另辟融资途径在所难 免。2007年12月,新世界、资金国际和红杉资本等著名的股权投资机构宣布入股人和商业,从而暂时解决了公司的流动性短缺问题。而在此之前,人和商业已 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上市重组工作。

  海外重组,对赌协议锁定股权投资者风险
  2007年 10月15日至11月21日期间,好肯在英属处女群岛及香港成立及并购多家全资拥有的中介控股公司,来搭建红筹上市架构(图1)。同时,人和商业将所有当 时已存在的中国经营实体纳入拟红筹上市的架构体系当中。2007年11月20日,好肯在开曼注册了上市主体即人和商业,2007年12月6日,好肯收购耀 山,成为耀山唯一股东,而耀山于同一日收购超智全部股权。2007年12月7日好肯将其于人和商业的全部股权转让予超智,红筹上市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图 2)。



 


2007年12月13日,人和商业将3800万股股份的法定股本分为35.5万股每股面值 为0.01港元的A类优先股以及3764.5万股每股面值为0.01港元的普通股。同一天,13万股A类优先股及156.999万股普通股按面值分配及发 行给超智。2007年12月14日前后,新世界按每股1万元收购超智所持有的人和商业13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13亿元收购款后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 9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9万股普通股;2007年12月28日,超智将持有的9.8万股普通股股份重新分类为9.8万股A类优 先股,同一天资金国际及红杉分别按每股1万元向超智收购人和商业8万股A类优先股份及1.8万股A类优先股份,代价分别相等于人民币8亿元及人民币1.8 亿元。而收到上述合共人民币9.8亿元的超智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5.3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5.3万股普通股;2008年1月 31日,超智持有的11.9795万股普通股股份被重新分类为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亿采投资有限公司、Ever Union Capital Limited等四家股权投资者以总计人民币13亿元收购这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及保留所有自收购所得款项人民币13亿元,此阶段每 股收购价约为1.0836万元,较前两轮融资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三轮融资,超智合计收到35.8亿元,却只注入人和商业14.3亿元,人和商业 的实际控制人好肯套现21.5亿元。
人和商业2006年的净资产仅2.21亿元,而按人和商业上市后的总股本计算,股权投资者投入35.8亿元却只能取得约17%的股权。这一方面反映出新世界等股权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股权投资者也通过一系列的对赌协议锁定了自己的投资风险。
根据双方的对赌协议,如果人和商业2008年及2009年主营业务净利润没有达到16和32亿元的目标以及人和地下商城至2009年末总落成面积低于 55万平方米的目标等,超智将根据人和商业实际净利润及实际落成面积与目标的差额,按一定的比例向股权投资者转让部分人和商业的股权。另外,对赌协议对 IPO价格也作出了规定:如果IPO价格低于向这些股权投资者提供年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的价格,超智将向这些股权投资者转让 股份,使它们实现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


  上市成就财富暴涨
  股权投资者入股后,2007年12月15日,人和商业的郑州项目一期正式动 工。人和商业2007年的净利润为2.67亿元,而按照对赌协议中2008年16亿元的净利润目标,人和商业的净利润需要在同比增长5倍。要达到这一目 标,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扩张。事实上,人和商业在2008年将地下商城模式在全国大范围复制。2008年7月,沈阳项目正式开工;2008年10月,哈尔 滨项目第五期开工;2008年4-9月,人和商业相继在天津、南昌、深圳等地拿到开发项目的政府批文,总建筑面积由之前的11.1318万平米猛增到 141.1558万平米,即使按每平米8000元建设成本保守估计,人和商业的未来资本支出也将超过100亿元,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已经势在必行。
2008年9月,人和商业逆市在香港招股。通过IPO配售给投资者30亿股,人和商业的总股本扩大为200亿股,好肯持有人和商业68.96%的权益。 由于人和商业的实际发售价低于对赌协议中的承诺价格,超智将约8.34%的股权即16.68亿股人和商业股份转让给了股权投资者。由此,好肯的股权比例下 降到60.6%,以人和商业上市首日收盘价1.18港元计,该部分股权价值达到143亿港元,而且在上市前,其已完成套现21.5亿元。


  融资压力仍然存在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强调,未来将通过策略性地推广“地一大道”品牌,以连锁经 营模式整合未来开发的所有项目。目前,除了在郑州和沈阳的两个在建项目外,人和商业在哈尔滨、广州等还有9个拟开发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41万平米。 人和商业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将制造巨额的资金需求。而以限制性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经营权转让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净利润水平,但实际带来的现金流有限,公司仍 将面临融资压力。为此,人和商业表示将会逐渐加大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的比例,以增加一次性收入,解决新项目的资金需求。事实上,近三年来,人和商业转让经 营权的收入逐年上升,2005-2007年的转让经营权收入占比分别为38%、51.8%和82.5%。但是,由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资源稀缺性,人和商业要 保障立足长远的持续经营,就必须保留大部分地下商铺单位用作租赁。因此,未来如何在利润增长、持续经营以及融资压力之间维持平衡,将成为人和商业模式的艰 难考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1

中環在線:人和主席年薪中資老總最勁 李華華

2011-5-5 AD




 

所謂「人不可以 貌相」,一位分析員朋友,叫華華留意嚇經營內地零售及批發商場嘅人和商業(1387),仲以為公司條數有問題,點知佢係叫華華睇睇主席戴永革(圖)份糧。 唔經佢提醒,相信冇乜人留意呢間市值280億港紙嘅公司,主席年薪一啲都唔嘢少。齋計底薪戴永革已經有3146.4萬蚊(人民幣.下同),連埋花紅同股 權,上年淨袋6745.4萬,計返港紙成7000幾萬銀。

究竟有幾高,佢唔單止超越碧桂園(2007)楊國強、富力(2777)李思廉等內 房股老闆,連市場向來關注內地上市公司薪酬最高嘅平保(2318)執行董事張子欣同董事長馬明哲都比下去。張子欣舊年年薪1067.2萬蚊,馬明哲就有 987萬。舊年香港上市中資老總年薪最高嘅阿里巴巴(1688)首席執行官衞哲,都只係3629.9萬銀!據分析員朋友講,戴永革份糧應該躋身香港上市公 司主席十高之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5

[轉載]普通人和普通企業如何在經濟週期和通貨膨脹的不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s7nn.html

  此文其實以前就寫好了,一直沒有發,是認為其實投資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個人的秉性,性格,是否容易被「從眾心理」所驅使,是否堅持安全邊際(價格離「合理區間」並不遙遠),賭性強不強等。
 
  
總結了一下:豬肉貴(最好連總理都提到了),油價高(要參考Brent油價,而不是與美國經濟關係緊密的WTI油價,目前Brent油價近117美元/桶)的時候,不是買入資產(股票房子等)的時候,豬肉油價便宜的時候,才是買入的良機。大道至簡。

在 歐美,還有「石油美元」(PetroDollar)的問題,油價高,石油出口國,通過賣石油賺錢的各種個人和公司,會把石油收入投資買入穩健的美國,德 國,英國等國上市公司的股票,2009年3月以來,油價和美國股市有明顯的同漲同跌關係。(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石油價格不能越過110-120美元 這一歐美經濟衰退的臨界區間;油價超過這個區間,則歐美股市跌,經濟下滑,過段時間,油價也會降下去。這是在沒有突發事件的情況下。)

#####################
2011.7.18 文/海寧

 

中國經濟,過去910年呈現了非常明顯的三年起落週期特點,2003-2005年是一輪,2006-2008年又是一輪,目前我看處於2009-2011年第三輪的後期。每一輪的後半期,都是出於負利率時期。上一輪負利率時期,從20072月開始。這一輪負利率時期,從20102月開始。

 

由 於長期的低利率和負利率,使得投資保值對於普通人,普通企業而言,顯得尤其重要,總體而言,儘量多擁有有形資產,而少持有現金或者銀行存款。但是,也因為 低利率和負利率,使得社會投機現象嚴重,價格會暴漲暴跌。完全能踩准經濟週期,在每個階段都能賺錢的,是不存在的。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大致踩准經濟週期的 節奏,在貨幣政策寬鬆的初期,堅決買入和持有資產,克制自己不要在通貨膨脹非常嚴重(CPI超過5%)的時候,資產價格非常高的時候去盲目,匆忙地投資。

一個完整的信貸週期或者經濟週期,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是貨幣寬鬆,在中國可以理解為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大大超過17%,比如連續3個月增長率超過20%,確認貨幣寬鬆政策來了,36個月後,資產價格(股市,樓市,其他資產)開始上漲,經濟復甦,這個時候如果通貨膨脹不嚴重,大膽的人應該買入資產。普通企業,也可以考慮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適當囤貨。

第二階段,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資產價格上升導致的財富效應,使得原材料商品價格出現上漲,經濟開始過熱,資產價格繼續上漲,漲速甚至更快,這樣通貨膨脹出現了,並且越來越厲害,這個時候的加息不可怕,在CPI超過5%以前的加息,並不可怕。第二階段的特徵是負利率的出現,並維持6個月以上。
 
   第三階段,貨幣緊縮,或者回歸正常的時期。當通貨膨脹突破管理者的底線的時候,在中國大致是官方CPI超過4%或者5%,其中5%基本屬於貨幣政策必然收緊的底線,這個時候貨幣政策會緊縮,或者回歸正常,股市會出現流動性問題而下降,總體經濟和樓市的表現,一般落後於股市69個月。第三階段的特徵是連續加息和提升存款準備金率和股市下跌。第三階段,特別是石油價格超過100美元,中國CPI超過5%以後,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其實已經進入現金為王的時期了。
 
   第四階段,原材料價格上漲,或者工資-物 價螺旋式上漲,導致不能適應的企業破產。高昂的價格,抑制了需求,經濟下滑。如果第三階段加息緩慢,那麼通貨膨脹會很高,劇烈的通貨膨脹,也能引起消費低 迷,經濟下滑。然後導致原材料價格下降,經濟蕭條也使得股市樓市下降或者回調,社會會出現一些失業增加的現象。第四階段的特點之一是降息。降息之前買入安 全的債券,是個不多的選擇。

 
  

普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等到負利率出現6個月以上以後,才想到要去進行投資保值,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比較晚了,中國CPI超過5%以後再去投資,就更晚了,因為資產價格已經非常高了,甚至很快進入下降階段了。

    

中國過去89年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豬肉價格很好地反映了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當普通人都抱怨豬肉價格漲得太快的時候,往往就是貨幣政策緊縮,導致資產(股市樓市等)價格面臨下調壓力的時候。當豬肉價格很低,甚至養豬的虧損嚴重的時候,資產價格往往處於低位。

美元指數與中國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

 

利用美元指數的中週期波動投資,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一般而言,當美元指數從88點以上下跌到80點左右的時候,中國資產價格是上漲的,通貨膨脹有,但是不是特別嚴重。當美元指數從80跌到7472的時候,中國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原材料價格漲得厲害。當美元指數從80點左右大漲到85以上的時候,中國資產價格,面臨下跌壓力。過去20多年,當美元指數漲過92的時候,香港房地產泡沫一般會破裂,香港股市會大跌。相反,當美元實施低利率,負利率的時候,美元指數下跌,而世界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香港房價大漲。

    下圖是過去5年的美元指數走勢。美元指數從2006年開始下降,下跌到20079月左右的80點附近,這個時間段,中國的房地產和股市,都是大漲的。
 
  
中國股市和房地產2008年的下跌,前半段,是由中國的貨幣緊縮引起的,而後半段(2008714日以後),某種程度上,與美元指數大漲是同時發生的。20093月到8月,美元指數大跌,而中國股市漲了近一倍。20105月,美元指數在歐債危機中大漲,中國股市大跌。201152日,本拉登被殺後,美元指數從72.7反彈(72.72008317日以來的第二低點)。目前原材料價格還在反彈,或者說高位震盪,因為雖然目前經濟在減速,需求在適當下滑,但是總體經濟和需求並未出現特別的惡化。多種指標走勢顯示,2011910月 左右,又一輪經濟下滑,風險大增,和美元指數大漲將開始。那個時候,中國的房地產,將面臨真正的巨大下行壓力,不幸的是,中國房地產那個時候剛好處於高庫 存時期。目前美元匯率依舊處於非常低的低溫,而原材料價格,尚處於高位,所以還不到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時間。等這一波美元大反彈充分發酵之後,再看房地產泡 沫是否破裂,也不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3

談談人和商業、米蘭站IPO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17hh8.html

去了武漢漢口的步行街,短短的幾百米步行街,四家李寧、四家X特步、兩家361、一家安踏、一家Adidas、一家Nike、一家Converse、一家Puma,還有幾家不知名的球鞋店,佔據了步行街六成的店面,想不明白?……

離開武漢前,去了武漢人和的地下商場,看到情景和網絡上流傳的熱鬧視頻完全不一樣。基本上有一半的商戶沒有開門,十家有七八家貼了轉讓紙。整個商場水靜鵝飛,由於商戶預繳了一年的管理費,今年公司業績也許還未受影響,但明年管理費肯定很難收。本來想拍張照,被惡保安阻止了。小商戶欲哭無淚,想抗議被警告大老闆姓賀的!呵呵,欠稅大王恆大老闆姓溫我可聽過,人和姓賀還是第一次聽說,有意思。

回正題,人和從北方往南發展明顯水土不服,哈爾濱的情況還算可以,也許因為冬天這邊太冷人都喜歡往地底鑽。下個月回去後要去去廣州人和地下商場看看實際經營狀況。公司網站上的實景照片水份很大。這只股票看來只能減持不宜增持了,儘量年報看來很吸引。現在先持有再看看,真不行錯了可要盡快認。公司股價低迷看來是有些道理的。

 

今天才從博友的博客上得知米蘭站招股了。眾所周知米蘭站是靠買賣二手手袋起家的。兩年前就從朋友口中得知米蘭站開始準備上市部署了,當時本來是想打著中國概念股的旗號,但面對中國法律的灰色條例,不了了之。我來簡單說一下當中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法律是允許俗稱水貨的平衡貿易商業行為,也就是說如果香港代理的LV售一萬元,商家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LV然後賣九千元,去和正規代理商競爭,這個行為是合法的。但在中國,卻被告知是非法的。

現在米蘭站招股,集資所得用於發展國內業務。問題來了,很多人都知道米蘭站買賣二手手袋,但很多所謂的二手貨其實是全新的,賣價也是很接近新貨!為什麼會有人賣全新的貨給米蘭站?在香港(現在國內也流行起來),有這樣的一班人,想去歐洲玩又不願意花錢,他們往往去歐洲前就會先去瞭解一下哪些名牌手袋受歡迎兩地價差又大的,然後去歐洲玩的時候順便買兩三個回來,賺些旅行費。米蘭站如果在國內開三幾家站應該沒什麼問題的,但如果一旦做大了,官非是少不了的。

用iPhone是無法在新浪博客回帖的,新浪網看來並不太與時並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