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筆記 《股市真規則》第一二章 by Roald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5sz.html

拿到這本書以後,我先看了目錄,從目錄中可以看到本書的結構以及大體內容,前四章介紹了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第五章開始介紹了財務知識和公司分析,第九章開始介紹估值,第十一章就是運用,十二章和十三章是一些測試盒指南,後面的是分行業的介紹。

看到序言,裡面對作者個人的投資經歷進行了簡單介紹,並且說明了他的投資方法是建立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學派的基礎上,指出成功的投資者要擁有堅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後面的簡介裡直接就說明了挑選好股票是艱難的,重要的是公司,長期的路徑,要有確信的勇氣等。在實際中,這些首先需要的是對於投資知識的掌握以及相關會計知識還要有長期的經驗,對於公司的敏感性和觀察力。

第一章是成功投資股市的五項原則。作者推薦的做好投資的五項原則有:第一,做好你的功課,在投資前要對投資進行瞭解,還要對會計學有一定的理解,有了這些知識以後就要運用,閱讀公司的年報,產生想法,但是需要冷靜的判斷。第二是尋找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一般來說,保持超額利潤率的時間越長,股票長期投資的業績就越好。第三是擁有安全邊際,發現了好的公司只完成了投資的一半,另一半是要評估這家公司的價值。就像上班一樣,要考慮到堵車時間,要把這些考慮在內。第四是長期持有,頻繁的交易會損失很大的佣金和稅收花費,長期持有則會節省這些費用。第五是知道何時賣出,在持有的時間內,要認真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機會賣出。

第二章是七個應當避免的錯誤。作者認為這七個錯誤有:第一是虛幻的目標,不要認為每個小公司都能成長成為大型企業,要有現實的目標。第二是相信這次與以往不同,歷史是不斷重演的,要清楚歷史,才能弄清楚未來。第三是陷入對公司產品的偏愛,公司的產品和公司的價值有一定的聯繫,但是聯繫不很緊密,不能因為喜歡這個公司的產品而投資這個公司。第四是在市場下跌時驚慌失措,由於股市中存在追漲殺跌,股價降低時就會有殺跌的情形,這就需要你的獨立思考。第五是試圖選擇市場時機,沒有策略能夠告訴你何時適合入市,何時賣出離場。第六是忽視估值,要對公司進行估值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第七是依賴盈利數據作分析,在公司財務報表中最重要的是現金流,這需要識別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24

道德經譯註 第十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ev6.html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註釋

五色:青黃紅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味:酸甜苦辣咸。

行妨:這裡指損害別人利益的行為。

腹:這裡為飽腹的意思。

目:這裡是悅目的意思。

 

翻譯

繽紛多彩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動聽的聲音使人聽覺遲鈍,多種可口的滋味令人口感麻木,縱馬打獵令人心發狂,珍稀的物品令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在物質生活上只滿足基本的需求而不去追求過度的享受。

理解

雖然我感覺《道德經》可謂字字珠璣,但有幾句話讓我有種振聾發聵的感覺,其中一句就是「為腹不為目」。所謂「為腹不為目」就是說在物質上只滿足基本的需求,而不過度的追求享受。

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春秋時節穿的是布鞋。這令我非常非常的驚訝。小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同學穿的都是這種布鞋,布鞋輕便、吸汗、而且不用花錢買,那個年代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後來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同學們有穿那種橡膠底的球鞋,那時候感覺穿一雙球鞋就非常的威風,就像《銀元時代生活史》裡陳存仁非要穿洋襪一樣,我也嚷著要媽媽買球鞋穿,而且從此拒絕穿土裡土氣的布鞋。所以你可以想像當我見到我的同學穿的是早已被我嫌棄多年的布鞋時我的驚訝程度!而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差。當時我心裡沒有任何的鄙視,反而有一種深深的敬佩。

如果一雙一兩百元的鞋子就能滿足需求,為什麼非要花五六百甚至上千元買一雙阿迪或者耐克呢?一個兩千塊錢以內的手機就能滿足需求,為什麼非要買四千多的蘋果呢?(估計要被果粉捲了)仔細問一下自己,你肯定有一個答案。見鬼,還是說出來吧,就是那份虛榮心。但是,實際上誰也不會因為你滿身名牌而對你認可提高,頂多心裡會想,哇塞,這傢伙真是個土豪,或者又是一個富二代,nothingmore。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往往說明他越看重什麼,這往往反應他越缺什麼。

為什麼要「為腹不為目」?老子看得非常清楚。過度的物質追求只會使人把精力放在外在的物質上。而且對物質的追求往往是沒有終極的,對物質過度追求最終會導致人被物質所奴役。

有個小故事把這一點說的非常明白。紂王早期的統治其實還是比較英明的,有一次箕子見紂王用象牙筷子吃飯,非常憂慮。有朋友不解問他,不過一雙筷子而已,為何如此憂慮?箕子回答說:紂王用象牙做的筷子,怎麼會滿意陶器做的餐具?一定會弄來美玉做的餐具與之搭配。美玉做的餐具怎麼會用來盛放普通的飯食?一定會弄來四方的山珍海味。吃的如此高貴,怎麼會滿意於穿著粗布衣服在普通的房子裡吃飯?一定會穿綾羅綢緞、建造豪華的宮殿來享受。沒過幾年紂王果然奢靡起來,甚至造酒林肉池設炮烙之刑供他玩樂,最後殷商也就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49

道德經譯註 第二十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ler.html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註釋

枉:彎的意思。

一:即「道」。

式:通「栻」,古代占卜用的一種器具,根據它的轉動結果來判斷吉凶,這裡為準則的意思。

歸:歸宿,這裡指度過一生的意思。

翻譯

委曲反能保全,枉曲反能伸直,卑下反能充盈,少取反而會有收穫,多取反而會迷惑。因此聖人保持「道」作為準則。不自我表現,才能看得更分明。不自我肯定,才會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才能領導。正是因為不與人相爭,因此天下之人沒有誰能爭得過他。古時候所說的「委曲反能保全」,這哪裡是空話啊?實在是真的能夠使人保全一生。

理解

對於曲則全,我認為這句話是在教導我們做人要有一定的韌性,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像當年的韓信,他如果拔劍殺掉那幾個無賴,僅僅算是逞匹夫之勇,但甘受胯下之辱,反倒表現出他的胸襟和氣魄。當然,李宗吾用臉皮厚來概括也未嘗不可。反觀項羽,垓下之敗就一蹶不振,拿「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軟弱。

對於枉則直,大多數人都知道在數學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處理問題時也常常沿襲這個思路。殊不知有時候「曲線救國」反而是最近的。老子的智慧就在於此,他最善於發現看似對立的事物之間的聯繫。很多路一開始看似坎坷,但走過之後也許會發現,這條路越走越容易。相反,那些在一開始就貪圖安逸而選擇所謂捷徑的人也許會發現,他們所選的道路越走越艱難。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所謂天德不爭。人們往往執著於自己的觀點看法,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就是錯的,所以處處好表現自我,宣揚自己的觀點,常常好為人師,實際上這都是自見的表現。這樣往往容易侷限於自己的所見所知,很難有更大的進步。另外,在做人上,老子非常強調要謙虛不居功,有時候感覺老子強調這一點簡直是在說:居功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本來是你的功勞,但是如果從你的嘴裡說出來,那就不是功勞了。更何況是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因功高震主而遭殺戮的大臣簡直數不勝數。

對於少則得,多則惑。有句話叫的現代人不是餓死的,是撐死的。這句話反映出了現代人物質生活的豐富反而傷害了自己的事實。人生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不過那幾樣,追求的太多會迷失自我,到頭來得到的反而最少。我想做公司也是一樣,中國的許多企業家特別喜歡搞多元化。但是用常識來判斷的是,如果一家公司的產品很多的話,那麼它就很難把每一樣產品都做的很好。反過來就像格力只是在做空調(也沒見什麼格力牌洗衣機,電冰箱,電視什麼的),它如果不把空調做好公司肯定就完蛋了,那麼它豈有把空調做不好的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49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r3v.html

原文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註釋

朴:樸質,這裡指的就是道。

臣:使之臣服,可以理解為支配的意思。

制:裁,分割。

翻譯

道」永遠是無名的,「朴」雖然小,但是天下卻沒有什麼能支配它。候王如果能夠依道而行,天下之人就會自動的服從。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相合時,就會降下甘露,人們沒有命令但是雨露自然的均勻。統治者按照道的規律設置刑名律法。儘管有了刑名律法,也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才可以避免危險。統治者治理有「道」時天下的狀態,就好像江海為小的河流所歸往一樣。

理解

道是渾然一體沒有名字的,你叫它無極也好,叫它上帝也好,叫它安拉也好,道仍舊是在那裡作用於天地萬物,道的作用雖然幽微,但是卻沒有什麼人能夠改變它。天地的運行是符合道的,因此它產生的事物是和諧的,比如雨露是均勻的。因此老子認為統治者也應該遵循道的規律治理天下。制在古文裡有裁製的意思,「始制有名」的意思是說道是渾然一體的,但統治者遵循自然之道治理天下也會設置刑名官爵之類的名。但是設置這些東西只是統治天下的手段絕不是目的,不能顛倒主次,所以要知道止,不能亂用刑名和賞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85

道德經譯註 第五十二章 Michae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373.html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註釋】

始:開始,本源,此處指「道」。

兌:指口眼耳鼻等和外界相通的器官。

門:門徑。閉其門就是說堵塞上與外界相通的通道和門徑。

塞其兌,閉其門:引申為不放縱自己的慾望,不妄用聰明。

用其光,復歸其明:第一個其指的是道,第二個其指的是人。用「道」的光照亮人的內在,也可以理解為使百姓的心恢復到純樸的狀態。

遺:遭致。

襲常:承襲萬世不變的道。

【翻譯】

天下萬物都有個起源,這便是「道」,「道」可看作是萬物之母。既然認知了萬物之母的道,就可以認知天地萬物;而認知了天地萬物之後,再回到去持守這個創造天地萬物的「道」,那麼我們直到死都不會遭受任何危險了。不妄視、不妄聽、不妄說、不妄用自己的聰明,那麼終身都不辛勞。如果妄視、妄聽、妄說、妄用自己的聰明,那就終身沒救了。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作「明」;能夠持守柔弱,叫作「強」。運用道的光芒照亮外在的同時,再返照自身以達到明,便不會遭致災殃。這就是承襲萬世不變的道了。

【理解】

可以說道是支配萬物運行的那個終極的規律,而世間哪怕最微小的東西都蘊含著道,包含著宇宙真理。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所以一個人要想明白通達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從最根源上體認到道的全部,進而順流而下認識到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這就是「得其母,以知其子」,應用的就是邏輯學裡的演繹法。另一種方法是從認識萬事萬物開始,然後追根溯源而體認道,這就是「知其子,以得其母」,應用的就是邏輯學裡的歸納法。不管是哪種方法,老子在這裡強調的是「復守其母」,關鍵一個「守」字,就是說要按照道的規律行為,事情總是知易行難,明了大道卻肆意妄為,「終身不救」。前邊說過,老子其實非常重視「儉」這個字,給我的感覺是老子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應該浪費在外物的享受上,比如五音、五色、五味等等。這一點跟前面「致虛極,守靜篤」「無為」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627

道德經譯註 第七十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hoz.html

【原文】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註釋】

威:威嚇,指統治者的暴力鎮壓和威懾。

大威:巨大的威脅、禍亂。

狎:通狹,意為壓迫、逼迫。

厭:即壓,壓迫。

見:通「現」,自見,即自我表現。

【翻譯】

人民一旦不害怕統治者的威勢,則可怕的禍患就會隨之而來。因此,統治者不要逼迫人民,使他們不得安居;不要壓榨人民,使他們無法安生。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才不會帶來災禍。所以聖人總是有自知之明,卻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卻不自顯高貴。因此我們應該捨棄後者(自見、自貴)而保持前者(自知、自愛)。

【理解】

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個忍耐力很強的民族,不是被逼的走投無路一般是不會造反的。歷史上王朝更替如果不是外族入侵的話,大多是舊王朝末期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社會底層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或者像秦朝那樣,人民不堪統治者的暴政。當最基本的生命安全、吃飯溫飽都成了問題的時候,社會就像一個火藥桶。個別的「智者」利用人們的這種不滿,登高一呼就把這個炸彈引爆了。

因此老子告誡統治者,「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意思是說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的尊貴的地位是以天下百姓為基礎的,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要隨便表現出自己的權勢。珍愛自己可以,但不要把自己看的比誰都重要,所謂「立天子以為天下而非立天下以為天子」,如果統治者本末倒置,把自己看的比天下都重要,以為天下都是為自己服務的,那麼就很容易引發禍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