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五十二章 Michae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373.html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註釋】

始:開始,本源,此處指「道」。

兌:指口眼耳鼻等和外界相通的器官。

門:門徑。閉其門就是說堵塞上與外界相通的通道和門徑。

塞其兌,閉其門:引申為不放縱自己的慾望,不妄用聰明。

用其光,復歸其明:第一個其指的是道,第二個其指的是人。用「道」的光照亮人的內在,也可以理解為使百姓的心恢復到純樸的狀態。

遺:遭致。

襲常:承襲萬世不變的道。

【翻譯】

天下萬物都有個起源,這便是「道」,「道」可看作是萬物之母。既然認知了萬物之母的道,就可以認知天地萬物;而認知了天地萬物之後,再回到去持守這個創造天地萬物的「道」,那麼我們直到死都不會遭受任何危險了。不妄視、不妄聽、不妄說、不妄用自己的聰明,那麼終身都不辛勞。如果妄視、妄聽、妄說、妄用自己的聰明,那就終身沒救了。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作「明」;能夠持守柔弱,叫作「強」。運用道的光芒照亮外在的同時,再返照自身以達到明,便不會遭致災殃。這就是承襲萬世不變的道了。

【理解】

可以說道是支配萬物運行的那個終極的規律,而世間哪怕最微小的東西都蘊含著道,包含著宇宙真理。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所以一個人要想明白通達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從最根源上體認到道的全部,進而順流而下認識到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這就是「得其母,以知其子」,應用的就是邏輯學裡的演繹法。另一種方法是從認識萬事萬物開始,然後追根溯源而體認道,這就是「知其子,以得其母」,應用的就是邏輯學裡的歸納法。不管是哪種方法,老子在這裡強調的是「復守其母」,關鍵一個「守」字,就是說要按照道的規律行為,事情總是知易行難,明了大道卻肆意妄為,「終身不救」。前邊說過,老子其實非常重視「儉」這個字,給我的感覺是老子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應該浪費在外物的享受上,比如五音、五色、五味等等。這一點跟前面「致虛極,守靜篤」「無為」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