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機會主義者——東尼.西裏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gxi.html

東尼.西裏巴是芝加哥期權市場的投機怪傑,他白手興家,善於把握暴利機會,大部份利潤來源於兩三次的暴升暴跌的行情,可以說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同時亦可以長期的穩中求勝,曾創下連續70個月每月利潤超過10萬美元的戰績,在30歲生日退休時賺了約九百萬美元。

1978年西裏巴踏入芝加哥期權市場,擔任了半年文員後,一位從前雇過他的老闆,在交易所有一個席位,由於自己有高血壓受不了刺激,交給他5萬美元讓 西裏巴幫他操刀。但一開始西裏巴做得很順,一連串勝仗兩周內5萬美元就變成了7萬5千美元。西裏巴暗暗得意,在勝利衝昏頭腦之下,不但認為期權買賣易如反 掌,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實際上,西裏巴當時只會一招:同時買入看漲期權(Call option)和看跌期權(Put option),在大幅波動行情中這一招很靈,,但是在市勢轉趨牛皮,上落幅度減少時,就會由於期權的到期而全軍覆沒。黑暗的日子終於來臨,1979年6 月六個星期內,西裏巴手上7萬5美元很快賠得只剩1.5萬美元,反勝為敗。他當時幾次想尋短見,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算是完了,第一個念頭就是轉行,他父親有 位朋友開了好幾家餐館,讓他隨時可以去當經理。幸而最後臨崖勒馬,他給那人打電話,說再讓他一個月時間考慮,不行就去幫他經營餐館。投資給他的那位老闆每 晚給他打電話,最後他決定如果西裏巴再賠5幹美元,他就撤資。

這段時間,西裏巴痛定思痛,向幾位元有經驗的現場交易員求教,並有所領悟,歸納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必須遵守紀律。

第二,必須要做好功課,

第三,戒貪。不要急於想發大財,每天賺300美元,一年下來就是7萬5千。

上列作戰方針,有如黑夜中的明燈,在低風險的情形下,艱苦而小心的操作,令西裏巴暗淡的前途,露出曙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西裏巴每次交易只賺取 1/4,甚至1/8的跳動價位,就心滿意足。一張單一張單做,每天為300美元奮鬥,達到目標即收手,絲毫不敢過分貪心。這樣下來他學會了遵守原則和控制 風險。剛開始交易所裏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嫌他做單太少礙手礙腳。但時間一長發現他很能賺錢,有自己一套做單方法,逐步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西裏巴的幕後老闆 也給他打氣,讓他增加做單量。隨著技術日益進步和信心的增加,他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大戶。在1982年,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都有超過20萬美元的進 帳,期貨交易所的職員看到結算單,亦目瞪口呆。他原來的計畫是30歲前賺滿100萬美元就退休。結果不到25歲就賺了100多萬美元。 1985年5月5日30歲生日時,他真的離開了交易所,帶走將近l千萬財富。但不到四個月由於感覺生活太沒有情趣,期權對西裏巴的吸引力實在太大,離開它,西裏巴不知道幹什麼好。他又開始重操舊業,只不過換了個環境,不再在場內通過叫價進行交易。

在1987年9月末,華爾街股市大幅上落,給人山河變色的氣氛,西裏巴感覺大好機會就在眼前,大量買入看跌期權,為了保險起 見,在10月16日週五急跌時又買入未到價的看漲期權(Out of Money Calls),投機中不忘穩健。當日並以42.2萬美元連交易所席位一舉出售,次日又以27.5萬美元購回。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收市時仍然持有 95%的看跌期權,西裏巴預期股市後市波動幅度會繼續維持在高水準,將沽空的看漲期權平倉,同時再買入一批未到價的看漲期權。(注:買入看漲或看跌期權的 風險有限而利潤無限,反之風險利潤有限而風險無限,體現期權利潤的權利金是以行情的波動幅度為參照依據)。道鐘斯指數數月內由2700點跌到1700點, 而期貨則跌到1300點,西裏巴有風駛盡帆的把握了這千載難逢的機遇賺取了可觀的利潤。

西裏巴的成功並僥興,他的經驗有:

1.堅強的毅力。在長時間買賣一手單的過程中,雖然飽受其他出市代表的欺淩,仍然堅守原則,為既定目標埋頭苦幹。

2.控制風險。只要一進單,西裏巴總是做好最壞的打算,對風險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每次虧損都有一個限度。他曾親眼看見許多交易員在賺了大錢後又全部賠 光,原因都是風險意識不夠強。賺了錢後飄飄然。覺得自己的能力超過市場,對市場不再敬畏,過去嚴格遵守的原則也拋置腦後,這樣一來遲早會被市場吃掉。

3.靈活做單。許多人總覺得價格上漲才能賺錢。實際上真正賺大錢的人往往是愛做空頭的,西裏巴沒有任何成見,完全根據市場情況採取相應的策略。

4.他的驚人之處在於成績穩定。他的策略是平時穩紮穩打,關鍵時候大殺一下,賺取高額利潤。

5.對未來行情,經常前後左右,反復研究,對於任何突變,都做好準備功夫,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地步。

對於成功,西裏巴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無論哪一行,要做就要拔尖。在期貨這一行,就是看能賺多少錢。現在這一目標他已實現,又感覺到賺錢並不是一 切。他的財富與日俱增,也投資一些其他行業,還從事許多慈善事業。但美中不足是沒有家庭生活,由於過分投入工作,西裏巴至今未婚,沒有家庭的歡樂,總覺得 還不太成功。大概這就是他的下一個奮鬥目標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3

青心直說:貸款達標與裙帶資本主義 胡孟青

2009-06-23  AppleDaily






 

熱 錢唔散,令港股未能成功散熱之餘,連銀行貸款業務都一片好景,整個金融市場水浸嘅後果,就係股樓雙翼齊飛。大家都知道,除咗內地大款真金白銀啲錢辦投資移 民外,樓與股均可以玩槓桿,而內地人向銀行貸款進入股市樓市已是公開的秘密,問題是假如你沒有門路,休想參與這個遊戲,而有門路者又離不開與「官」有關。 大家會問點解內地銀行唔肯貸款畀內地中小企,無他嘅,中招中得多就會學精。今時今日就咁畀個可行性報告或者商業計劃,以為銀行就會放水,已經行唔通,因為 過往銀行已領教過好多宗同類騙案,而且手法完全雷同,單單都係一Drawdown就逃之夭夭,試問同一條橋點會仲行得通。不過近日又有一條騙貸新路線,一 如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其年初所著《解讀中國經濟》一書內所指「裙帶資本主義」之形成條件:部份沒有自生能力之企業,在扭曲的政策環境下,依賴政 策性補貼便能享有高利潤,而呢批產業之擁有者,偏偏就是有錢有勢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直接受政策庇蔭的族類。

官商「努力」皆大歡喜

唔 屬於以上優勢族群者,仍然有辦法,好彩內地為官者唔少都心口有個貪字,而且貪得聰明,堂堂正正搵人開間顧問公司,收你一至兩百萬顧問費,成為你我與銀行之 間嘅橋樑,銀行既有生意以完成貸款指標,又唔使擔心個客來歷不明。上半年內地新增貸款點解去得咁快,完全係官商共同「努力」嘅成果,至於貸款人日後有冇錢 還,係日後嘅事。中資銀行搶開生意有癮,來自不同陣營嘅外資銀行朋友,異口同聲咁話中資銀行爭生意非常積極,皆因中央下達武林聖火令誓要保八,鼓勵銀行放 水養魚,假如你係國企,銀行當然十萬個放心,不過有規模而且有齊中外賓架水喉射住嘅企業,亦成為中資銀行嘅獵物。據說某夜幾位來自不同銀行嘅賓架與客戶共 晉晚餐,酒酣耳熱之際,某中資銀行高層突然向個客爆咗一嘢令其他賓架目瞪口呆嘅貸款條件,就係Hibor+20點子,個客仲以為講笑,點知翌日 Confirm一下,原來係真。國家要開放,寬鬆政策都要開放,股樓有錢齊齊搵,睇幾多指標都唔及中央一句放水養起晒環球炒家。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

金融主義社會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4442035/%E9%87%91%E8%9E%8D%E4%B8%BB%E7%BE%A9%E7%A4%BE%E6%9C%83/


投資行業吸引了太多有潛質的人,他們可以做醫生、做工程師、做科學家等,但香港甚至全球有太多聰明的腦袋走進金融業,目的就是做財富轉移。

物價飛漲與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現在一個廿歲出頭,打份牛工,究竟點樣可以三十歲前還loan儲錢買樓結婚,成家立室?無論幾勤力都冇乜用,因為樓價升得快過儲蓄,買樓要做按揭加問家人夾錢才有可能,結婚都可能要碌卡。再唔係就廷遲下去。

以 前人們買樓用黎住,叫消費品。後來人們買樓用來收租,叫投資品。現在買樓,可能你唔會住,收租又冇乜回報,唯一買佢既原因係因為搏佢升,希望大陸財源滾滾 來,可以炒起整個香港,直至永遠,這叫投機品。投機品與本身的價值已經沒有關係,根據過去泡沫經驗,只要夠錢多,只要佢仲升緊,泡沫就會繼續。悲觀的投資 者,樂觀的投機者都是對的,只是Time Frame不同。

最慘的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打十年工終於買倒樓,做30年按揭。他以為自己買 的是投資品,也是消費品,卻不是原來也是投機品。住開有感情,崩潰冇感情,到泡沫爆破便被深深套牢。一生就是為這個爆破的投機品打工,真係慘。最慘的是佢 可能是醫生,工程師或者科學家等有貢獻人仕。。。財富轉移了,賣樓的人炒樓的人都吸取著這些人未來30年的收入,化為利潤。

這只是金融的一斑。我不怪玩家,只怪遊戲太不近人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1

慢食主義蕭逸

2009-12-31  NM





很多人說互聯網世界急速,一年等於坊間十年,但對香港第一代IT人蕭逸來說,卻是十年如一日。九八年僅廿來歲的他創辦了Outblaze,在科網狂潮被李澤楷睇中入股,身家暴增至逾一億元。

惟科網爆破後,他亦銷聲匿跡,不少人以為蕭逸從此一蹶不振,原來在這十年間,他落力為公司轉型及轉盈,成為少數倖存的科網公司。問他成功原因,他竟說以慢打快,欲速不達,正如這頓午飯,足足吃了三個小時。

上 月數碼港舉行天使投資者講壇,台下百多名聽眾,旨在到場結識投資伙伴,希望短時間賺取高回報。Outblaze行政總裁蕭逸是當日的壓軸演講嘉賓,豈料大 會突然宣布他未必能出席,但聽眾得悉後仍不肯離去,情願繼續等他。原來當天他的太太剛剛產子,他從醫院趕來,才能最後關頭趕到。

蕭逸一到步,即被台下圍着索取卡片,偏偏他卻沒帶在身。到正式演講,以為他會滿足聽眾,教授創業捷徑,豈料卻大唱反調:「很多人失敗是因為太短視,要短時間有回報,我亦捱過一段無收入的日子。」

被封「神奇小子」

十年人事幾番新,但對蕭逸而言好像不變,除了娶妻及生了三名子女外,衣著依舊簡樸,繼續不懂中文。

這 種悶人,理應不受外界注意,但十年前他確實平地一聲雷,皆因其創辦的Outblaze獲得李澤楷垂青,先後以二億五千萬元,購入了四成六股權,令 Outblaze高峰期市值逾六億元。當年傳媒紛紛追訪只有二十六歲的他,更被封為「神奇小子」及「億萬富豪」,甚至其用開的花旗銀行尊貴理財戶口,也在 報紙雜誌大賣廣告,並於金鐘商廈掛上三層樓高的蕭逸相片,宣傳他是花旗尊貴客戶,「我當時分文不收,事前無諗過會鋪天蓋地宣傳。」

其實李澤楷當年不只入股了Outblaze,小小超更自稱是收買佬,四出搜購科網公司,包括入股了東方魅力及鄭經翰的36.com,惟這些公司現已死得七七八八,蕭逸笑着說:「見過李澤楷幾面,入股過程很快。」

在科網狂潮下,儘管Outblaze一直未有盈利,已有不少投資銀行慫恿蕭逸將公司上市,他亦承認看見多間科網公司上市後股價狂升也曾迷失,但思前想後還是擱置了,「我不會做門面工夫,而且我們burn rate低,資金不是問題。」後來他發現很多公司上市後有了資金,亦非用於業務發展,「他們將辦公室搬去中環,買最好的傢俬和裝修,錢多到無地方使。」相反他的辦公室,僅從最初位於灣仔橫街的幾百呎地方,因為實在容不下所有員工,才被迫搬到租金便宜的上環。

Outblaze 的經營模式,是免費替企業做入門網站,再提供留言版及電郵等服務,吸引其他人瀏覽落廣告,然後彼此對分收益。蕭逸指當時尚未流行互聯網生意,對手不多,而 且由他撰寫的系統可支援十多種語言,「這種技術於當時是高科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人,包括日本、瑞士甚至俄羅斯。」

普遍人短視

可惜科網蜜月期不夠一年,泡沫已經爆破,蕭逸亦無可避免生意受損,「以前好似有dot com兩個字就有保證,其實只是一堆沒內容的網站。」他直言不少對手選擇此時離場,間接令他受惠,「他們不是無資金,只是認為短期無回報,寧願做其他投資。」

其實蕭逸也曾因拍檔短視而遭遇險境,九八年他和中華網創辦人葉克勇的兒子葉仁浩共同創立Outblaze,初期公司還在燒錢階段,他以為靠葉家的名氣可方便融資,「其他人以為葉仁浩是富家子弟,我們便不須融資,令資金更加緊絀,頭幾個月根本無人工。」及後葉仁浩更在創業一年內,見沒有成績便退股。蕭逸說:「我事前完全唔知,好驚訝同失望。」

為了挽救公司, 他惟有向客仔之一的中富控股求救,對方首肯以四百萬美元入股,但中富投資了不久,又將股份轉讓給李澤楷賺了一筆快錢。他雖不肯評論電盈為何持有 Outblaze至今十年不放,但卻堅定表示對方如今已有穩定回報;電盈更將部分電郵系統交予Outblaze管理,他問記者是否將公司上市才代表成功?「上市就代表賺錢?Tom.com是很好的例子。」

科網公司形勢大逆轉,他也不得不想辦法解決,首先忍痛決定不再提供免費服務,改為向客戶收取月費,藉以穩定收入,「公司不能白燒錢,雖然好多客因此流失,但繼續幫襯的都好肯俾錢。」他指改變策略後,與客人的關係更細水長流,「電郵的穩定性很重要,客人若貿然轉換公司,replacement cost很高,公司一天沒有電郵,會損失多少生意?」

當年他發現美國流行將電郵服務外判,很配合公司的發展,於是親身飛往當地以平價爭取mail.com般的大客幫襯。為了減省成本,快人一步選用免費平台Linux,「當年大家仍用緊微軟的軟件,價錢貴好多。而Linux幾年前先普及,大家都擔心Linux無技術支援,但我們早已研究。」

直至○二年,公司開始收支平衡,成為少數存活的科網公司;蕭逸透露除了沙士那年,營業額每年都有穩定增長,偏偏他卻自此絕跡於媒體,「熱潮過了,我就無談論價值,那時很多人都話我公司唔掂。」

為食入股餐廳

捱了十年,Outblaze終於開花結果,現時管理七千五百萬名用戶數據,上月他更獲香港商業獎的青年企業家獎,此獎項每年只有一位得獎者。

今年初IBM更收購了Outblaze的電郵資產,並在數碼港開設全港第一間實驗室,Outblaze仍須繼續提供技術支援。他指IBM睇中自己能以低成本開發 Web 2.0及電郵等技術,「整個計劃談了多年,十年前想和IBM合作是天方夜譚,今時今日就無問題。」

這十年間最大轉變,蕭逸認為是自己做生意漸趨保守,「屋企有老婆仔女,仲有咁多員工,下決定時都更小心。」以往只會租樓及坐的士出入的他,亦為了家人買樓買車,「我要接子女上學,送他們去playgroup。」

公司上了軌道後,他也有投資其他科技公司,包括專門製作動畫的Dream Cortex,以及兩年前引入西班牙網絡公司Fon。 現時在香港各大食肆及商場有逾千個網點,會員花百多元購買Fon的路由器,便可免費上網,「很多酒店、食肆等的Wifi收費太高,我認為無線上網可以很便 宜,所以引入Fon。」至今推出兩年,Fon共售出三萬個路由器,蕭逸坦言不太滿意,「Fon的概念很新,有人擔心私隱外洩,或者減慢上網速度。」

除了投資自己的強項科技公司外,他亦與朋友夾份投資全港唯一的奧地利餐廳,「沙士期間它差點倒閉,老闆想搵有心人幫手,但很少香港人認識奧地利菜。」生於當地的他不想失去家鄉菜,遂毅然入股,但笑說自己只是食客,「我只在乎食物水準,不管業務。」

奧地利菜動輒吃數小時,正啱蕭逸的慢活性格,「我平常不戴手錶,不喜歡被時間管束。正如我的名字一樣,生活很閒逸。」

蕭逸檔案

36歲

已婚,育有一女兩子

89年:維也納大學古典藝術及理論學位畢業

90年:加入電腦遊戲公司Atari,專責電腦合成音樂

92年:在美國創立Lexicor & Radiance Software,是首批發展虛擬技術的公司

94年:波士頓大學理學院畢業

96年:回港成立HK Cyber City,提供免費網頁寄存服務

98年:HK Cyber City被收購,創辦Outblaze

00年:科網爆破,Outblaze轉換收費模式

07年:引入網絡公司Fon來港

09年:IBM收購其電郵資產,於數碼港開設實驗室

音樂人出身

蕭逸是奧地利長大的香港人,精通英、德、意、法文,卻不諳中文。父母都是音樂家,從小栽培他向音樂發展,十六歲已取得維也納大學音樂學位。

畢業後他於電腦遊戲公司做 電腦合成音樂,初次接觸電腦,其後再到波士頓大學修讀電腦,輾轉間回流到香港,眼見互聯網尚未普及,於是創辦網站HK Cyber City,提供免費網頁寄存服務,兩年間累積了三十多萬個客戶,他在九八年將網站出售,有傳作價五百萬美元,同年他和葉仁浩共同創立Outblaze。

蕭逸間中仍會彈琴自娛,但他表示不會強迫子女學樂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5

不要問資本主義為你做了什麼;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236


巴黎:

.....要先問你為資本主義做了什麼!




巴 黎每次做股票買賣,都非常自豪,即使很多衛道之人、又或一些不稱職的股評人,痛罵資本主義,巴黎仍義無反顧,相信和擁抱它。

有人會不同意 巴黎,看看那些大銀行,弄得民不聊生,並認為制造海嘯的罪魁禍首,不就是因資本主義而起嗎?。

很多人對資本主義存有誤解,以為它是投機、破壞、邪惡的制造者
今天巴黎就 以簡單的數言,寫出資本主義的崇高之理想。
資本主義說:

1.工人可穫得工資,他的工資水平,決定在他體力移動貨物的數量有多少;
2. 職員可穫得薪金,他的薪金水平,決定在他智力能做的事業有多少;
3.機器可穫得租金,它的租金水平,決定在它生產量有多少;
4.公司可穫 得利潤,它的利潤水平,決定在它能協調上述的生產原素的能力有多少;
5.資本可穫得利息(股息),它的利息水平,決定在它投資的公司的利潤有多 少。

由此可知,資本推動公司做最好的協調;公司推動機器要優化、職員要增加知識、工人要勤力。

完美的資本主義是資訊要完全流通,智識要完全
即懶惰的工人、無腦的職員、 破爛的機器、無能的公司透過公開市場中比較,被人知道,所以資本主義是反壟斷、反造假。我們發覺美國人動不動就以此理由告人,其出發點是自私,其成就是完 美、公義的資本市場。

投機人的作業就是要制造別人的無知,做假!欺 騙
他們不會問公司過去是否很有協調生產原素能力、並以資金縱容沒有能力的公司、機器、職員、工人。投機人說,即使你公司賺錢,股 價跌也算是蝕了,這不是縱容邪道的証據嗎?投機、圖表與資本主義又何來關系?!

無論投資人或投機人的出發點都是自私自利,投資人卻能在資本主義中成就了公義
CKM001君可以賺數倍,巴黎可以賺 十倍,我們賺錢是天經地義。而投機人作業的後果卻是令努力的公司、機器、工人、職員得不到應有的報酬,所以他們輸死也得不到別人的可憐,因為他們背叛不了 一對.......

                                      上帝的無形之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6

資本主義與個人自由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769


巴黎:

題目是出自佛利民的一本影響美國甚深的書名。

我最喜愛佛老的其中一句說話,大意是:

"真理並不是 大多數人說的就算"

這句說話用在政治上就是,即使有1,000,000對1的大比數,也不能踐踏你1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由的真理。

巴 黎不談政治,而是想回應林奇君幾天前的一篇文,他大意說:我們不應認為自已好過百分之95個分析員而買入一支股票。

巴黎買任何股票之前從來沒有認為自已好過市場 上的分析員的想法,但我也沒有認為自已必須要和他們有一致的行動,而是我只會做自已認為應該做的事情,而非在意或留意他們的看法。

大多數 分析員、基金經理,只敢做眾人的錯誤,而無膽做眾人不做的正確事情。
因為前者,開大時他便能吹噓自已的成績;而開小時他有籍口為自已開脫---- 因為大部人也損失呢!  這就能保住那人的職位了。

所以他們的目標不是回報、真理,而是"個人的飯碗"。

價值投資不是刻 意標奇立異,而只是人性的弱點令眾人背棄了投資的真理而已。

不要說其它不是價值投資人對個別股票的評估,價值 投資人連即使是這們學派的同道人,他們亦只會按自已的計算,而非受同道人的評算而改變。Blog友可以參考巴菲特在Intellegent Investor附頁介紹他旗下的各個基金經理的分別的行事、選股、策略,都互相不同。


"偉大的投資者都是敢於逆市而行的,我從來未 見過有投資者隨波逐流而成功。”...
Intellegent Investo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71

李宁的爱国主义


http://www.caing.com/2010-07-09/100159552.html


李宁重塑,是否意味着李宁不再主打爱国主义这张牌?” 李宁遭遇这样一个语言陷阱。稍有不慎,可能会引来滔天的口水   【财新网】(特约作者 杨旺)“李宁重塑,是否意味着李宁不再主打爱国主义这张牌?”

  在李宁公司三楼董事长办公室,李宁遭遇这样一个语言陷阱。稍有不慎,可能会引来滔天的口水。

  不过,见惯了大场面的他显然有备而来:

  “我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但爱国主义情感是消不掉的,一个品牌的DNA也不可复制。比如,我们提到耐克,就会想到它是美国的品牌,而不是中国的 品牌。李宁同样如此。”

  “社会在发展,我觉得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在通过个人努力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如果李宁能提升竞争力,成为国际认可的品牌,那也是我们 对世界的贡献。在当下,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深化,而非淡出!”

  李宁所说的当下,指的是李宁公司在成立20年之际,用新的“人”字型替代了“L”型LOGO,而“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也取代了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一切皆有可能”。在6月30日的改标新闻发布会上,两鬓灰白的李宁与CEO张志勇背靠背坐在火红 色的李宁品牌新标志背后,显示了强烈的信心。

  但人们还是对这家带有鲜明中国制造烙印的公司的国际化举动怀着复杂的情绪,毕竟,在过去的记忆里,无论作为体育人还是商人的李宁,都承载了太多 辉煌的片段:

  上世纪80年代,国人开始用新鲜的目光打量外面的世界,也开始以审视的方式打量自己的存在。这时,传奇,以及由此生出的信心和力量,为人们所推 崇。李宁在1984年奥运会夺取3金2银1铜的豪举正迎合了时代的这个需求,他也被定义为那个时代的英雄。

  但有时,从爱国主义到民族主义,可能只需要短短的0.01秒——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李宁从器械上掉下的时间。透过电视镜头,李宁的招牌式 微笑激怒了很多人,人们认为他“不在乎成绩”,以往的鲜花掌声也变成了恶语相向。他甚至不敢从机场正门回国,只能孤单地从一条偏僻狭长的通道悄悄出关……

  很快,李宁选择了退役,并很快开始了新一段的传奇。1990年,抱着“要让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身着中国人的运动服”的梦想,他找到熟悉的国 家体委官员,用爱国热情说服他们放弃3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赞助北京亚运会,选择只能拿出250万元人民币的李宁。

  1990 年8 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的李宁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这个充满神圣感的时刻,和2008年8月8日北京奥 运会上,脚蹬李宁弓跑鞋的李宁在“鸟巢”上演飞天的神话举动一样,通过电视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而他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也得到强化。

  应该说,这种营销取得了惊人的价值。1990年亚运会闭幕式当月,“李宁”就收到了价值1500万元的订货单,“李宁”运动装也开始风靡全国。 而2008年的飞天举动,让那场号称为“10亿之争”的奥运体育品牌营销变得毫无意义。市场调研公司胜三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中国消费者都误 以为李宁公司才是北京奥运赞助商,而非阿迪达斯。

  经济分析学家指出,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而又接受过“又红又专”教育的消费者来说,李宁的爱国营销的确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热情,实现了企业形象和 产品销售的提升。但进入新时代以后,以80后、90后的消费人群个性张扬,有叛逆精神,喜欢特立独行和追求时尚潮流,“爱国”诉求在他们看来过于遥远。李 宁的这次“变脸”,也有亲近90后的现实考量。

  47岁的李宁也知道,和20年前相比,自己已不再是消费者愿意掏腰包的主要原因,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激励他们。

  “十几岁就开始在镁光灯下”的他,不希望复制那些明星日子,而是游泳、跑步、打高尔夫,“尝试另一种生活。”他甚至笑言,自己不做董事长,甚至 股东,都有可能。

  不过,尽管客居香港的他很少光临位于北京亦庄的三楼董事长办公室,尽管他和张志勇一年也见不了几次,他绝不会满足只做一个观察者。他还在关注世 界杯等国际赛事,关注着中国体育和他的那些新老伙伴,“我还是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且我的体育知识、体育资源,还可以融入到公司当 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88

誰出雞,誰出豉油?──大師姐為單稅社會主義招魂(2010/07/24)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693




最近有本揭露地產商霸權的著作發表,其實不用勞動某發展商大師姐著書立說,地產行業的優勢早路人皆見。筆者在《資本雜誌》1987年創刊時的香港十大富豪榜,已發現絕大多數富豪均與地產有關。作為小市民要投資致富,除股票外,置業可能是另有一番天地,而非「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認為是不道德而不參與其中。


大約一百年前,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已有一段講及「平均地權,漲價歸公」,意思是要打破土地擁有權壟斷的現象,並要求把土地增值的部份收歸公有。此種概念來源自美國社會運動家(筆者並不認同他是經濟學家,正如馬克斯也不是)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所著的《進步與貧窮》(Progress and Poverty, 1879),當中鼓吹「人人都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權利。我們必須把土地當作公共財產」,方法是推行單一稅(single tax),就是只從土地徵稅,同時廢除勞工及生產稅,即薪俸稅及利得稅。類似清朝雍正朝的「攤丁入畝」。


大師姐亦明言是是受該書影響而揮筆疾書,筆者亦特意借來英文原版拜讀,當中Book VII Chapter I(The Injustice of Private Property in Land)講述,只有勞力及生產的獲利是公義的,從土地(land)獲得的地租(economic rent)並非其持有者的努力得來,而是社會進步及環境改善等外部原因,所以社會就有權把此等增值收歸公有。


馬克斯主義認為,資本家在生產資料及勞工的組合下獲得利潤,這是剝削勞動人民剩餘價值的行為。以筆者觀之,佐治主義(真有其詞,英文是Georgism)或稱單稅社會主義只不過是將「資本家」換為「土地持有者」(地產商是其中之一,小業主又何嘗不是?),把「剝削剩餘價值」改為「不勞而獲的土地增值」。


試想想,如果所有的土地及物業持有人,無論是地產商、政府或小業主均一視同仁(基於公平原則,筆者看不到分開對待的理據),要把土地增值拿出來,而且要年年抽稅,還有誰會持有物業?2009年底全港私人住宅物業總存量109萬,由地產商持有的貨尾現時只有7,036個,建築中而未出售樓花的有43,000個,其餘絕大多數是由小市民持有。如果八十後有能力上車,他們亦要交土地稅。


現時物業持有者只需要交差餉、地租,買入時要交印花稅,稅局有權就炒樓個案徵收利得稅,地產商出售或出租物業時盈利要交利得稅。如果香港像佐治主義般「漲價歸公」,究竟是誰人出雞,誰人出豉油?


偏偏香港被目為「取財於地」的最佳例子,根據維基百科的Henry George條目(http://en.wikipedia.org/wiki/Henry_George): Hong Kong is perhaps the best example of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land value tax.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enerates more than 35% of its revenue from land taxes, and keeps its other tax rates low.


有認為政府因為稅收大多來自地產與相關行業,成為既得利益者而不欲改變,筆者 不禁要問:建議引入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政費豈不更傾斜於地產行業?更極端如佐治主義要廢除薪俸稅及利得稅,只收土地稅收,不單令稅基更形狹窄,只要地產 市道有何風吹草動,結果就是一損俱損,而對上一次只是2003年之前的幾年。


事實上真正的既得利益者既不是政府亦不是地產商,而是交低稅率甚至不用交稅而 享用各種公共服務的廣大市民,並非如有人聲稱,大多數政費均用來出糧給公務員。這類偏頗的論調,例如說中產階級無論樓市升跌都爆晒缸,地產權貴們即使樓市 暴跌也是絲毫不損之類,在該書中所在多有,不贅。


想改變世界不難,如果不能提出具體方法,甚而沒有全盤考慮清楚各種影響,想之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60

警惕商鞅主义的幽灵 吴晓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813

常有朋友问,中国上下两千年,主流的经济理论是什么?我常拿商鞅来举例。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偏远弱小的秦国主持变法,前后长达二十年,造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治国思想中有强烈的反智、愚民和好战的特征。

商鞅对商人阶层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视之为仇雠。在他当国之时,国家管制了“山泽之利”(矿山开发)、粮食买卖和旅店经营,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同 时,他对知识分子也非常仇视,他认为国有“五害”,分别是儒家学者、商贾、隐士、手工业者和勇士,在《农战》一文中,他毫不客气地说,“有这些人存在,敌 人来到,一定打败仗,敌人不来,则一定很贫穷。把这些人赶走,敌人不敢来,来了也会被打败。去讨伐别国,一定能战胜,不去讨伐,则一定能富足。”

在商鞅的经济思想中,“强国”与“富民”似乎是对立的。他极端地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有思考的能力,而且绝对不能够富足。商鞅也反对贫富悬殊,认为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不过在他看来,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在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的状态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 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怯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为勇敢而凶猛的战士。而一旦社会出现贫富差距变大的情况,就应 该动用国家机器,用行政剥夺的方式来实现均衡,这就是所谓的“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很显然,商鞅把人民的贫困与无知看成是国家兵源和社 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在 商鞅看来,打仗是第一要义,战争是让国家强大和稳定的最好办法,这是检验变法成功的唯一标准。在《靳令》一文中,他说,“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 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总之,穷了要打,富了更要打。正是在这种“备战备荒为打仗”、“把战争进行到底”的战略支配下,秦国成为战 国列强中最可怕的国家。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在他的治 下,秦国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国”,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秦国人其实都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世出土的那些兵马俑,人 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

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就不太好,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但是,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甚至,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 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也因此,苏轼又曾经很叹息地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 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

商鞅的那种极端主义思想,在后世已成绝响。不过必须指出的 是,后来的治国者们,尽管再不敢象商鞅如此说的直白、干的决绝,却也并非没有效尤者,至少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 的潜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 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的时候,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善政。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3

資本主義的可愛(一)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09

巴黎:

很多人都以貪婪引致災難去片面化資本主義,然後引導你應該要痛恨資本主義,請不要相信他們,貪婪不獨存在於資本主義,不獨資本主義能夠蹤容貪婪,任何主義都能蹤容它,最後引致災難。問題是你有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它們。

上文提到為何總有一些工廠報價較我們的工廠更低,今天開估。

因為消費者的要求,任何企業總不能只得一種的生產機器,它可能需要A,B,C,D的機器做不同部份,然後組合成最終完成品。

但是市場千變萬化,今天需要A,B,C,D制造的成品,明天可以是E,F,G,H,或是只雖要A,C,F,G。又或在另一市場---海外,卻需要B,C,G機器制造的成品。

這 裡出現一個問題,企業只有一筆資金,只能買一組機器,雖然這一組應該是當下需求最大的,但無可避免下一期日子,他需要添置一些新的機器達成新的組合,而又 會把另一些機器閒置。閒置需要成本嗎?不說笑,閒置成本非常大,超大(0682)和中綠(0904)的耕地閒置差不多有3成,中綠沒有說成本多少,超大說 每年一億元人民弊以上。

老兄,是一億元人民弊,只是成本,不是產出,如果耕地連農工的總成本是45元,而耕地佔50%,銷貨是100元,那就是閒致了4億元以上的收成。

大 約是十年前,有幾個青年,在外國留學、工作幾年回港,向當時的地跌推銷一種叫"Constraints Managment"的東西,因為地跌閒置了列車的使用,他們認為,透過某一種管理,每天可以增加行使架次,我不知他們的收費是多少,如果是我,我不收 錢,只收多出的班次的一成,不知我的貪婪有沒有道理?是否破壞社會?當然如果我以RSI,250天平均線去手指指就另外了!

下回繼續這些隨時隨地都在共產主義出現的閒置的嬌娃,怎樣在資本主義下,無數貪婪的英雄競折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