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港銀行股抵買 東尼

2009-02-05  NextMagazine


隨着假期完結,又是時候重返工作。撇除部分地產股和工業股的年結設在六月及三月,今個月起,很多銀行及大型上市公司陸續公布業績。如果想買股票,尤其是一些包含在恒生指數內的龍頭股,它們很可能隨着經濟復甦而向好。

刻下我對地產股抱持觀望態度,它們的估值雖然已經很平,惟樓市未見生機,習慣高槓桿的地產商此時又難以向銀行借貸,令我不太放心。儘管這問題在中港兩地不算很嚴重,但在不少發達國家,銀行的借貸能力於金融海嘯後嚴重受挫,亦會間接影響亞洲市場。

對於工業股,我也有同樣看法,尤其工業股的貨物集中出口到歐美,這些國家經濟正處於水深火熱,何況不少工業家也是倚靠銀行的資金,作為企業的日常水源。中資銀行業績佳

我還是對亞洲的銀行情有獨鍾,尤以內地的大型銀行為甚,這包括建行(939)、交行、工行及中行皆估值吸引,根據它們○八年首九個月的表現,去年盈利必定相當豐厚。

但股市有很多先知,他們認為內銀股的估值過高,理由是未來兩年的盈利會大幅縮減,又或因為客戶還款能力減低而作出大額撥備。他們可能是對,但這只不過是根據個人意見的猜測,因此也有一半機會是錯。如果你認為中國政府的救市計劃有效,復甦的時間勢必加快。

建 行現價跌至三元九角,市值八千八百億元;截至去年九個月,首三季盈利達八百四十億元人民幣,全年料賺一千一百億元人民幣,市盈率只得七倍半,平得匪夷所 思,何況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一如以往,認為中資銀行未來能按年約有一成半增長。而那些先知,則認為中資銀行未來兩年盈利大幅下降,但之前卻預測它 們每年能有逾兩成的增幅。

就算未來五年,中資銀行的盈利只能持平,股東仍有一成三回報;這包括百分之五點五的股息,另外百分之七點五則是保留溢利,藉以作為擴大未來盈利的本錢。

交行借貸質素較優

交行現價五元二角,市值二千五百億元,○八年首九個月盈利達二百二十億元,全年純利應該有二百七十億元人民幣,回報達一成二,實在不容忽視。交行的借貸政策可能較建行嚴謹,但我可沒有什麼實質證據支持這論調。其實看看名字便知,建行有頗多的借款是提供給地產發展的。

中資銀行在上一季有可能作出撥備,因為董事們都傾向保守,亦有可能為了放大來年的盈利,令公司的增長看似較為平穩。即使計及這些因素,這幾間銀行也相當抵買。

滙 豐現價六十一元,市值僅七千五百億元,低於建行及工行。根據中期業績,截至去年六月盈利為六百億元,但當出現了一百七十億元的減值撥備,我實在不知應如何 有效預測其全年業績,尤其是大行紛紛唱淡,成為近日新聞頭條。儘管現時無人能確實知道滙豐○八年下半年的盈利會否遜於上半年,但假設下半年賺五百億元,即 全年每股盈利約為九元。在這情況下,我實在不明白,滙豐為何要如大多數人所想般削減派息。而在這樣的盈利水平,滙豐市盈率僅七倍。

滙豐現時的值博率非常高,就算未必有即時回報,但當短期危機過去後,長遠前景肯定明朗。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5

兩岸三地:中港未必共繁榮 Uncle Ray

2009-05-19  AppleDaily





 

維 根斯坦及英美Analytic Philosophy學派對語言的理解是──人類思考的工具,語言不清,代表思想混亂又或者刻意狡辯。上周曾特首的一番「代表整體香港人」的言論,早被口 誅筆伐,無意在此多踩一腳,但有兩點可以補充。「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成就」,1949年建國後的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經濟一潭死水,人民 一窮二白;改革開放,驕人成就更欲罷不能,六四、毒奶粉、貪污腐敗、異見分子遭打壓、汶川豆腐渣工程等,大家都耳熟能詳。筆者早幾年經常往返中港兩地,有 次在深廣火車中,聽到對座同胞口沫橫飛,在手機中大談買賣死囚屍肝,最後以15萬元人民幣成交,中國果然是世界最自由的國家。

開荒者冇剩餘價值

「亦 為香港帶來經濟繁榮」,自中國開放,大量香港廠商於珠三角地區投資,最初,香港中低層管理人員跟隨老闆北上開荒,三幾年後,用馬克思的語言,「剩餘價值」 沒有了,老闆又「異化」,打工仔紛紛回流。上海、廣州、深圳成立××港、××園與香港競爭。現在香港不是中國的唯一窗口,中國繁榮,香港未必一定得益,反 而像停滯不前,繼續炒樓炒股。商務部公佈09年1至4月份,外資投資中國的金額下跌22%,但香港仍佔外商直接投資額45%。香港同胞從文革時的糧食衣 服,到現在真金白銀,是香港不停地向阿爺派糖,不是the other way round。電視上見到「長毛」大罵曾特首,人血不是胭脂,獨裁者把人血當成胭脂,更可悲的是一群奴才,爭先恐後把胭脂往獨裁者臉上輕拍,上星期的特首答 問大會,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3

中港照相(1123)業績短評


公佈業績之後的下午,成功以0.48元購入3萬股,此前在36仙及38.5仙亦有購入,暫時是我的組合最大的股票之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14/LTN20081114221_C.pdf


公司上半年虧損,都有一紙盈警謂公司虧損,但在全年業績公佈之前,根本無由盈轉虧的盈警,令我有誤導,以為公司本年仍有盈利,結果使我多購入股票。

根 據目前可獲得之資料,有關下跌的主要原因為所持的投資基金的表現強差人意。該投資基金的金額以二億三仟七佰萬港元(請參照 2007/08公司年報附註23,作為有資本增值的低風險證券投資,基金組合多元化,有定期收益及結構式存款的均衡投資組合。該投資組合對本集團並無槓桿 效應,所屬基金是在不同地區獨立管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4/LTN200812041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138_C.pdf


因金融海嘯關係,公司今年營業額只微升1%,至3.25億港元,下半年營業額更有所倒退8%,至1.49億元。


因 毛利下降、利息收入減少1,800萬及物業重估增值減少1,370萬(去年1,907萬,今年576萬),導致其他收入減少2,500萬,加上投資基金減 值6,859萬(雖公司公告無表明,但是細看資產負債表,金融資產確減少了大約這個數字),導致公司虧損4,223萬,若扣除重估項目及減值虧損,公司今 年盈利1,790萬,但是盈利中卻幾乎由租金及利息收入構成,本業根本不賺錢。

另外,細看其他收入,內中有一項透過損益按公平值計算之金融資產之股息收入893萬,約是2.37億的投資值的3.76%,可見公司認有「定期收益」就是一項「低風險」的項目,但是我看到「結構式存款」心中就不舒服。


我大膽估計,估計他投資的基金,是購入一項由銀行、金融機構或投資銀行設計出來的產品,是以賣出期權的資金當作利息,風險就是要接貨。因為去年市場波動,使得全部跌到要接貨的價錢,導致錄得大量的虧損,使上市公司要作出減值。


我猜,受到銀行職員及友好的「唆擺」(那時當然不知道,只知道息高),買下一項利息較高,但風險較大的金融工具,結果使銀行賺一筆,基金又賺一筆,公司卻要冒風險,可見又是一項公司擁巨資,但不擅理財的實例。


細 看公司資產負債表,現金一項減少至6.1億、基金減少至1.68億,加上物業有1.3億,合共9.08億,扣除負債約1億,加上快圖美本業扣除稅後賺約 850萬,以零售股6倍P/E計算,值5,100萬,公司折合值8.59億,以發行股數11.63億股計算,折合73.8仙,較股價47仙,仍有約50% 的折讓,尚未計上約1億的殼價,及現金多可以搞概念的溢價。

至於下年業績方面,我覺得本業應該能繼續賺錢,加上租金收入及利息收入,基本上有一定保障,加上投資基金因市場好轉,應能有所回撥,故下年應能轉虧為盈,加上其現金充裕,故派息較今年4仙,應能有一定的增加。

對於管理層而言,其不擅理財的特性表露無遺,加上本業已近乎全部萎縮,應儘速賣殼,把手上現金分派,被新殼主有一番搞作,才能對股東有所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4

中港樓市 左丁山


2010-5-4  AD





 

賓架W請吃晚 飯,不在中環設局,改為到銅鑼灣,等大家坐地鐵,行幾分鐘路。坐的士唔得咩?黃昏時份,坐車去銅鑼灣?無謂講笑嘞,貪塞車咩。銅鑼灣嘅目的地就係日本會, 以前設於三越頂樓,三越離港,大廈拆卸重建後,日本會搬咗去富豪酒店隔籬間大廈,當然冇咁方便,三越就在地鐵出口之上噃,現在就要行路到天橋迴旋處,行三 層樓嘅樓梯先至過到對面,比較麻煩。以前左丁山去到銅鑼灣,心思思就上咗三越頂樓日本會食壽司,睇吓海景,現在冇咯,算係白交會費。

吃過魚 生壽司,請教地產專家基金F,問佢對中港調控樓市有何高見。基金F話:「香港好易睇,中國唔識睇。香港嘅所謂九招十二式,係規管賣樓方式啫,與樓價全無關 係,要樓價跌,最有效方法就係增加樓盤供應與提高利率,或者遇上一場金融風暴,例如一九九七。但目前冇風暴,少供應,不能加息,你叫樓價點跌呀,政府做吓 騷,叫發展商唔好使出咁多心理招數,營造銷售氣氛啫。在座各位幾時曾經俾經紀講兩講就入票買樓呀?至於中國地產,就複雜得多,中央明令暗令房價(即樓價) 不可上升,只准下跌,於是除咗加息之外,乜嘢行政命令都出齊。分析中國地產,有一個數據係好難搵得到嘅,就係樓房嘅真正空置率。最近深圳咪有一段消息話一 位私人業主竟然持有六百層樓,要推出市面嘅?一個人揸住咁多個單位而又唔係全部租出,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係不可思議,而在中國有幾多呢類人呢?冇人知道。 中國大城市有好多落成住宅到咗晚上仍然烏燈黑火,無人居住,但已經全部賣晒。呢類售出而無人居住嘅樓幾時會推出市場?比例有幾高?一旦推出嘅話,市面供應 量大增,房價怎能不跌?唔推出嘅話,業主又無租金收入,究竟可以等幾耐?故此,我唔識睇中國房地產之真正風險,一旦下跌,殺傷力會好大。」內地人買樓唔租 出,擺喺度等升值,確實係難以理解嘅投資行為,可能與內地稅項繁多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2

IQ 130 vs. 研究很多股票的人(副題: 少見多怪)-中港照相(1123)

(我自己有持有此股,佔組合約15%,敬請留意。)

今日看鄭家華先生的文中,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這種活動,較直接的叫法!應該叫做「偷橋」或「偷點子」,筆者就經常向歡樂時光的酒友及同文兼同事王雅媛小姐偷點子。

今日,我挑完他之後,再挑投資理財週刊和王小姐同頁的聲稱自己「經國際認可機構評定智商130以上」的親切的金子關於談及中港照相(1123)的文章,我早期有寫過,詳看此文

她推介的原因有四個,但全部站不住腳,請看以下解釋:

1. 派息很高

2. 主要股東為管理層、利豐集團及基金

關於(1),請留意近兩年的派息政策,主要是年中和末期各分派一定額的股息,其中1仙是正常的股息,其餘是特別的派息,所以假設他的派息不能持續,派息根本只是2仙,股息率根本只有3.5%,較一般的REIT和真正的高息股已經是很低,請問如何高息?

關於(2),根本和(1)是自圓其說,只能解釋因為有(1)的原因,才會派息,慷慨之說根據(1)稱更是奇談。

3. 集團全無負債,每股現金水平50仙,整盤生意值4仙,不合理地便宜

根據報表,公司有現金5.86億,扣除派息約2,900萬(請別要忘記已經除了息),淨現金是5.57億,折合現金只有48仙,如果加上1.61億的「透過損益按公平值計算之金融資產」,確實,公司確實超過股價,有61仙,但是其生意的經營情況確實慘不忍睹(見下文),值不值錢見仁見智。

4. 市帳率只有0.68倍,每股資產值79仙,有32%折讓。

(1) 第一句和第三句意見重複,不敘。

(2) 我已多談講明,市帳率和投資股票絕無關係,香港大量老千股及呃錢礦業股市帳率長期處於0.1-0.3倍水平,為何股價還這樣便宜,大家心知肚明,只有在大股東公平公正情況下,小股東才會獲得好的回報。

(3)根據報表,公司9.25億資產中,有3,578萬是商譽,淨資產只有約8.9億,折每股76仙。

然後,它用兩大段來談公司的發展,但是我夠膽說,這是廢話:

第一段談它的沖晒店業務,其實這盤生意根本不賺錢,在2007年富士公司終止其業務代理權後,公司明顯缺乏盈利基礎,近兩年盈利合共370萬中,由地產投資及股票投資的帶來的重估其他盈利約2,200萬,即是如沒有這類業務支撐,公司每年蝕約900萬。

第二段談富士的合作,其實在2006年7月,富士公司眼見公司經醫療產品好賺,於是終止其代理權,並給予大額賠償,很明顯富士都是在商言商,但沒太多錢賺的合作關係會維持。這就是公司現時手上現金的由來,但公司不擅投資虧了一部分,派息又花了一部分,所以已經沒了一截。

所以,這篇文中只有一句值錢: 是非常好的收購(按: 買殼)對象。但這句之前,我都研究了這股至少3年,為何她還說「應該未聽過」?是否她,還是我少見多怪?為何投資理財周刊會選這個對股票認識很少的人去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6

中港之間 左丁山

2010-9-10 AD




 

中貿林到俄羅斯 旅行,去到聖彼得大堡,留下深刻印象,覺得好有古典美,但最令佢要拍照留念者,係在城市海旁,見到一個大到無倫,直情成個尖沙嘴咁大嘅地皮,上有中文招牌 (簡體字),寫住「波羅的海明珠」,係一間叫做「上海建工」嘅公司樹立嘅,據導遊講,此幅地皮租予一間中國公司使用,租約九十九年,中貿林為之嚇咗一跳, 唔通係中英「九龍租約」翻版?不過導遊話,中方冇管治權,並不構成「華租界」。中貿林讚嘆曰:「中國人有的是錢,教俄羅斯人大開眼界,你地仲係蘇聯大阿哥 乎!」中國公司夠膽去俄羅斯買下龐大地皮使用權九十九年固然夠晒氣魄,但在商言商,如何回本賺錢呢?中貿林對地產投資素有研究,對此亦諗唔通,難道叫溫州 幫到波羅的海炒樓?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俄羅斯有優厚工業底子,點解改革開放二十年,經濟上還是只靠石油、天然氣 出口呢?以前有人講過,俄羅斯冇香港與台灣吖嘛─即係海外俄僑嘅經濟實力遠遠不如中國華僑,開放初期缺乏海外資金流入,舊式重工業難以轉型,反而因為耗能 高,產出低,成為經濟負累。香港對中國發展嘅貢獻好大好大,開放初期,唔係香港投資,香港廠家北移,深圳及其他沿海城市邊度會開發得咁快吖,到咗九十年 代,台灣工廠亦向大陸投資,港台商人全力打造中國輕工業製品出口,接收天下訂單,於電子、玩具、成衣等工業稱雄世界。今時今日,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年,內地 人有錢,香港人成為阿燦了,但三十年前沒有海外華僑資金,尤其是香港資金嘅話,中國會叻過俄羅斯幾多?此則有待經濟學家去研究了。

朋友黎文 卓啱啱出版一本新書《十三億分之一》,三百二十九頁,講中國情況,黎文卓寫完之後,出版之前,加多一個後記,有九點感想,講「中國真的是在真正進步中,等 於一個長期拿二三十分的學生,取得了六十分,是進步學生,並非優秀學生。……今天香港優勢不再,成為龜兔賽跑的白兔,香港人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目光和心 胸,才能幹大事,有大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2

中港炒家連手設局 四百萬保戶權益不保南山人壽交易 黑幕

2009-10-29  TWM




10月13日,南山人壽標售案由博智金融團隊得標。但博智究竟是誰?這家攸關台灣4百萬保戶、3萬6千名員工生計的保險公司,誰是新老闆?

揭開博智神祕面紗,一直隱身幕後的中國股市梟雄——肖建華,在本刊層層追蹤解析下,意外曝光!

肖建華曾在中國涉及多起炒股掏空案,避走海外,如果南山人壽真被一群以肖建華為首,集結借殼大王,以及多位曾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股市炒家所拿下,那麼,未來保戶的權益何在?員工的保障何在?金管會主委陳冲是否能負起嚴格把關的重責大任?

撰文‧林月然

在黑夜中,狼的眼神鋒芒銳利,披著羊皮的狼更是悄無聲息,一個猝不及防,就可一口咬下一隻肥羊,台灣第二大的保險公司南山人壽,是否就是這隻大肥羊?

十月十三日,擁有台灣四百萬保戶的南山人壽宣布出售,打敗眾多強勁對手出線的,是一個台灣保戶們幾乎完全沒聽過的組織,名叫﹁博智金融團隊﹂。接下來,只 要台灣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金管會頭一點,南山人壽就立刻易主,這場台灣金融業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樁購併案,就要告一段落。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博智 金融團隊﹂到底是什麼來歷?外界始終看不清楚。

買家來歷不明

誰才是真正的新老闆?

根據該團隊表示,這是一個由港股掛牌的中策集團(○二三五HK)出資八成、博智金融出資兩成連手組成的團隊;只是,中策剛剛才被借殼易主,背後大老闆到底是誰,還是個大問號;而今年四月才緊急成立的博智金融又是什麼來頭?

換言之,到底誰才是真正台灣南山人壽的新老闆?未來四百萬保戶的保單理賠事宜,該找誰討?南山三萬六千名業務員和員工的權益保障問題,以及南山一.五兆元 龐大資產會不會落入禿鷹之手?一連串的問號,在主掌金融監理大權的金管會主委陳冲的心裡,究竟有沒有清楚的答案?

根據︽今周刊︾調查採訪,無論博智或是中策,恐怕都只是台面上的人物,這整個購併案,實際上有一位從未現身的金主,隱身幕後。就像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在黑 夜裡,張口咬向南山人壽。儘管未現身,但台灣其實已經有很多人認識他、見過他,他經營台灣政商關係已經整整一年,一切,都為了南山人壽。

披著羊皮的狼?

神祕金主肖建華隱身幕後

表面上,中策是一家港股掛牌公司,必須遵守香港上市公司的一切管理規則,似乎是相對透明;而另一方博智金融也說,他們請來曾經擔任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 行長的麥睿彬(Robert Morse)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則是曾經為台灣的富邦金控當年成功引進花旗資金,參股富邦金控,為富邦立下汗馬功勞的前策略長吳榮輝。有這兩位在市場上都 是﹁叫得出名號﹂的人物把關,因此,十三日南山與博智一起召開的合併記者會後,面對外界一連串的疑問,吳榮輝就向︽今周刊︾表示,﹁請大家不要再懷疑 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時間回到一年前,二○○八年十月,當時雷曼風暴剛發生一個多月,全球最大保險集團AIG岌岌可危,當時市場開始出現傳言,台灣的南山人壽正是AIG集團裡的金雞母,有可能被列為緊急出售求現的名單,此風聲一出,令全球所有覬覦南山人壽的買家,都豎起耳朵。

隔沒幾天,有人見到當時才剛剛從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行長一職退下來的麥睿彬,突然出現在香港中環的某家五星級飯店大廳,據了解,這一天他特地來見一位金主,這位金主腳踩功夫鞋,年紀很輕,看上去不到四十歲,長相斯文,身上的裝扮搭配年紀,看上去有點突兀。

中國股市梟雄

涉及二起炒股案,被迫避走海外這位幕後金主的名字就叫肖建華。在中國股市,肖建華被稱為股市梟雄,號稱手握超過八百億人民幣的調度實力,過去十年,他馳騁 在中國與香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曾經入主多家高科技公司、金融機構,最後甚至因為涉及二起炒股掏空案,被迫避走海外,落腳加拿大,一度無法入境中國,中國證 監會副主席王益更因他而下台。據消息人士透露,﹁肖建華光是炒股獲利,就超過一百億人民幣﹂,是典型的中國智慧型股票炒手,但即使如此,卻從不露臉,幾乎 沒有一家媒體拍過他的照片。

這一天,肖建華與麥睿彬就在飯店見面,據悉談話主題始終不脫南山人壽,一方對南山人壽有興趣,另一方手上擁有龐大資金,雙方一拍即合。肖建華與南山人壽之間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肖建華,這是個台灣民眾幾乎全然陌生的名字,但他對台灣可是一點都不陌生。事實上,早在去年六、七月,他就開始來台尋覓投資標的。

擅於經營政商人脈的肖建華,去年開始在台灣展開一波﹁經營台灣關係之旅﹂,以真名、化名的方式,遍訪台灣政、商兩界名人,他最常用的假名是﹁張銘﹂,很多人稱他﹁張董﹂,據指出,他有多重身分,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他就是中國涉及炒股案的肖建華。

在台灣活動期間,如果是較敏感的地方,他則派出分身||也就是在博智資本擔任總裁一職的宦國蒼博士出面。他在台灣見過的人面之廣,根據熟識他的台灣友人轉 述,﹁除了台灣政府﹃最高領導﹄之外,其餘的,肖建華差不多全見過一輪了。﹂消息指出,他和宦國蒼曾在台北市的遠東飯店,與總統馬英九的姊姊馬以南喝過咖 啡,也曾拜會過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而且與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陳杰等人都認識。根據本刊向上述當事人求證,海基會證實肖建華確實曾經出現在該會,而蔡正元 也證實曾有金融界人士帶﹁一位姓肖的人﹂來與他認識,陳杰表示﹁並無特殊印象﹂,而馬以南則說,﹁從來沒有去過遠企喝咖啡,也不認識這個人﹂。

參與日盛金增資

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據說每次只要肖建華來台北,他常落腳的君悅飯店,去見他的人幾乎可用﹁絡繹不絕﹂形容,就在君悅二樓的咖啡廳,他在這裡見過無 數台灣政商名人。此外,只要是中意的公司,肖建華也會親自拜會,幾乎台面上數得出來的金融業大老闆,全都見過、也認識肖建華。並有消息指出,去年經營面臨 壓力的台新金,也曾經與肖建華談過,但最後雙方因為條件談不攏而作罷。不過,本刊求證吳東亮身邊幕僚,幕僚只低調表示,吳東亮的﹁行程上並未出現此人﹂。

不過,在南山之前,肖建華還是成功參股了一家台灣最小的金控公司,就是表面上今年四月被建高集團參股成功的日盛金。如今的閣揆吳敦義的兒子吳子廉向本刊證實,確實因為日盛金增資一案,在去年六、七月間認識了這次傳言南山人壽的幕後買主——肖建華。

根據吳子廉表示,當時的日盛金風雨飄搖, RTC(金融重建基金)也沒錢接管,在協助找錢增資的過程中,吳子廉代表日盛金最大股東新生銀行找錢,而肖建華則與後來擔任日盛金獨立董事的新鴻基公司聯 繫上,肖建華最後以新鴻基有限公司的名義,參與日盛金的增資。這也是肖建華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

吳子廉坦言,他的確在日盛金一役中認識了肖建華,但雙方並無太多聯繫,直到今年九月,吳敦義當上閣揆後沒幾天,肖建華又透過朋友,要找吳子廉一起買南山人壽,但吳子廉未回應,雙方也沒有再見面。而這也是肖建華在這樁南山人壽標售案中,最直接的指證。

根據熟識肖建華的人士表示,在肖建華眼中,會看上台灣市場,是因為他一度和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躲到台灣,他認為台灣﹁絕對是最安全的地方﹂。台灣最得他 喜愛的產業有二種,一是名下有龐大資產的公司,這次的南山人壽也因此雀屏中選;另一則是媒體,據悉去年底被旺旺集團買走的中時集團,肖建華也一度覬覦。

談話間,肖建華喜歡展現自己的實力,包括資金實力與人脈實力,﹁八百億人民幣﹂的身價,據說就是在某一次的聚會中,他自己親口說出。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有人存疑,有人則委婉地表示,﹁應該是指八百億的調度實力﹂,也有人不客氣地表示,﹁肖建華充其量只是一位背景實力雄厚的仲介而已﹂。

肖建華的實力、背景眾說紛紜,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他應該是﹁真的﹂與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兒子曾偉,交情十分深厚,因此,很多台灣企業界人士就是衝著這一層淵源,與肖建華保持一定的關係。

過去,肖建華在中國股市掀起巨浪,但從頭到尾,肖建華本人幾乎都未曾現身,這一次,在南山的戰役中,肖建華也是幕後操盤人,但為了成功掩飾肖建華的敏感身分,最後投標成功的博智金融,就像一隻變形蟲一樣變來變去,讓外界一頭霧水。

一開始,﹁博智資本﹂的掛名董事長就是宦國蒼,但因為宦與肖建華的緊密度太高,很多在台灣拜會的場合,兩人都是同時出現,一下子就讓肖建華原本想要躲在幕 後的企圖曝了光,而且宦國蒼的身分實在﹁太中國﹂,台灣媒體把他的名字一輸入搜尋引擎,立刻發現他是中國國企北京控股子公司的董事,加上外界認定博智資本 ﹁基本上就是一個私募基金﹂,也不合台灣金管會的意,因此,沒多久宦國蒼就﹁人間蒸發﹂,不再對外有任何發言。

幕後影武者

麥睿彬指的高層,就是肖建華?

甚至有一說,宦國蒼已經從博智離職,而﹁博智資本﹂也退場,改以博智資本轉投資的﹁博智金融﹂上陣,繼續這場南山人壽的最後角逐。

據指出,肖建華似是這場南山大戰幕後的影武者,但鑑於某種理由,從頭到尾不想或不能現身,宦國蒼代打卻讓肖建華的身分露餡,肖建華才又抬出後來掛名博智金融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麥睿彬與吳榮輝,後來所有與金管會的往來,都由兩人出面接洽。

不過有趣的是,十月十三日宣布由博智奪標之後,麥睿彬與南山業務員的溝通,麥睿彬好幾次都脫口而出﹁我只是來聽問題的,回去會和高層溝通﹂,業務員當場質疑:﹁董事長還有高層?﹂其實麥睿彬指的高層,當然就是肖建華。

除了博智金融的角色之外,這次投標,博智金融團隊對外表示,博智出資二成,中策集團出資八成,而這家中策的背景,其實更令人起疑。

下指導棋?

新中策股東名單有肖建華痕跡中策本來只是一家資本額僅二億港元的公司,過去以製造販售電池為主,股價只有○.一五港元左右,市值約四.七億港元,但就在南 山投標前四個月,也就是六月八日當天,中策公告將以每股○.一港元的價格,發行七八○億股的新股(可轉換股權),因為這個數字實在太大,發行完成以後,原 有股東股權只剩二.○五%,換句話說,這個大幅增資的動作,其實就是市場俗稱的﹁借殼﹂,透過大量發行新股,把原有股東幾乎全部洗出場,而認購新股的股 東,是中策表面上看起來的新老闆。

不過,根據了解肖建華的人士透露,其實這份配股名單(見表),還是可以依稀看到肖建華幕後操刀的痕跡。

例如第一大股東張松橋就與肖建華熟識,而名列第九的歐亞平和肖建華的關係更為親密,據消息人士透露,兩人私交甚篤,曾連手打過江山,至於外界質疑,香港這幾位大富豪們有必要買肖建華的帳(為其出面)嗎?

這位人士意有所指地說,﹁不要忘了,肖建華背後最大的支撐就是來自曾慶紅,而當年曾慶紅的責任分工,就是主管港澳兩大行政區,在香港人脈驚人﹂。

﹁新中策﹂的股東名單看起來非常壯觀,名列第一的,是素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此外,香港幾大知名富豪包括劉鑾雄、鄭裕彤等都列名榜上,而另一位大股東任德章,據港媒報導,他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密切,過去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罰款。

此外,其中還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光是炒股而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就有三人,除了任德章之 外,還有專業投資人谷保順、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甄志平,也都因炒股被證監會處罰,另有借殼大王孫粗洪也隱身其中,這些雜牌軍組成的名單,就是表面上未 來中策的新股東,也是南山人壽的可能老闆。不過,老闆頭銜都還沒正式掛上,中策與博智連手標下南山消息出來,中策股價立刻漲到○.三七港元,這些股東們立 刻現賺二七○%的報酬。

這些富豪們到底只是暫時掛個名,等新股上市之後就獲利了結出場,而幕後真正的金主最後才現身接手股票?還是真的有心要投資南山人壽?就看這些富豪最後有沒 有出任中策的董事,應該就可見分曉。因為如果真有心投資,還成為前幾大股東,沒有理由不出任董事為公司把關,若一旦出任董事,所有股票進出都得報備,如果 只是掛名幫忙的性質,自然不想這麼麻煩。

落入炒家手裡

南山人壽前景堪慮

肖建華到底有沒有躲在中策的背後下指導棋,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中策公司被這些台面上的大股東們借殼成功之後,和博智一起吃下南山人 壽,未來,南山將成為這家﹁新中策﹂名下僅有的資產,簡單地說,台灣的南山人壽搖身一變,立刻變成一家港股掛牌公司、代號○二三五.HK的孫公司。

這場精心布局一年之久的大戲,台面上,是一家﹁博智金融團隊﹂買下南山人壽,但實際上,肖建華幕後著力甚深。從此以後,南山人壽成為港股掛牌公司資產,台灣金管會管得了多少?令人憂心。

南山人壽是一家資產高達一.五兆元的保險公司,背後代表台灣四百萬保戶的保單權益,以及超過三萬六千名員工的家庭生計。如果南山真的交到博智和中策這兩家 買主手上,前者沒有事業、沒有員工,也沒有經營保險公司的經驗,在台灣連一間辦公樓都沒有,而後者則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不受台灣資本市場的規範。屆時南 山保戶與員工的權益又有誰來維護?

金管會主委陳冲在揭曉南山交易案競標結果前曾說,﹁七年之內,南山的股權不得移轉﹂,但卻沒有料到,買家用控股公司的形式持有,未來,中策持有南山或許可 以七年不變,但誰能阻止中策這家上市公司在市場上做股權買賣?買主只要出脫中策股票,南山真正的老闆是誰?沒有人會知道。更何況買主還要在合庫融資三成, 一家連股東結構都尚待釐清的買家,官股的合庫是否能承辦這件貸款案,值得三思。

據熟悉金融操作人士指出,如果南山人壽落入股市炒家手裡,後果堪慮,其可能的結果有三:一是,買主透過中策在香港炒股獲利;二是,資產可能被掏空;三是,可能被掏空後賣給其他買家。

童話故事中,披著羊皮的狼,隱身在肥羊之後,正一步步悄悄逼近,如今,負責最後審查的金管會主委陳冲,到底會如何把關?全民都在看!

金管會主委陳冲:

鞭子一定是有的

對於南山人壽可能衍生的股東適格性問題,金管會主委陳冲表示:「歡迎提供」;至於金管會手上是否有任何鞭子可以處理?陳冲說,鞭子一定是有的,但不能說,否則豈不破功?但「always(總是)有方法的」。

但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只有在10月13日當天,也就是南山與博智合併召開的記者會後,才與麥睿彬與吳榮輝見面。

陳冲說,之前麥睿彬曾透過管道想要拜訪,金管會為維持對所有買家的公平性,都予以婉拒。而兩人當天只是禮貌性拜訪,並沒有談到中資的相關問題,他也沒有見過肖建華本人。

主要股東爭議性高

中策集團是禿鷹大本營?

中策15位主要自然人股東裡,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其中有3位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處分,並有借殼大王隱身其中姓 名 職 銜 進出資本市場作為 認購股數

(億股)與占比

張松橋 中渝置地主席

現任政協委員 旗下中渝置地等公司有多次增資紀錄,擅長財務操作 80.0 (10.3%) 劉鑾雄 華人置業集團主席 擅長狙擊上市公司,先後發動多次企業收購戰,習於增資稀釋股東權益,讓小股東萬般無奈 45.0 (5.8%) 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主席 透過多重管道持有中國平安保險12%股權,潛在獲利逾新台幣千億元 45.0 (5.8%) 曹貴子 康健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在1年內5次增資,人稱新一代「抽水大王」,曾入股鄧清河旗下位元堂 40.8 (5.2%)

任德章 潤迅通信大股東

深圳足球隊投資人 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緊密,2007年因交易資訊披露不明,遭香港證監會罰款 40.0 (5.1%) 吳良好 中國林大公司董事長前任政協委員 創辦西裝製造商金威集團,後發展生態造林,公司曾有股權收購爭議鄧清河 宏安集團主席 於1年內辦理4次增資,籌措資金超過公司市值,博得「抽水機」稱號林孝文 中渝置地副主席 家族公司上市後陷入困境,遭張松橋入主改名中渝置地,擔任副主席至今 35.0 (4.5%) 歐亞平 百仕達控股主席 由燃油貿易起家,後轉賣中華煤氣,以百仕達之地產業務帶來現金流,與肖建華是合作夥伴 25.0 (3.2%) 孫粗洪 前中國雲錫礦業主席 今年9月購入崇高及百靈達過半股權,被視為借殼大王 22.0 (2.8%) 李鋈麟 比富達資產管理主席北京政協委員 從事保險業務10餘年,業務範圍包括生態養豬、電視購物等 20.0 (2.6%) 楊明光 福方集團執行董事 藉福方收購內地碳纖維業務,趁機入主公司 10.0 (1.3%) 湛威豪 前結好控股副主席 曾任結好控股副主席,該公司從事證券業務,此次增資亦認購50億股 11.8 (1.5%) 谷保順 專業投資人 2004年時,遭香港證監會檢控未充分披露股份權益,最後認罪 10.7 (1.4%) 甄志平 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 在2002年間透過他人帳戶進行交易,遭香港證監會吊銷牌照4個月 12.0 (1.5%)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香港證監會、香港《明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0

中環在線--柳傳志:中港合作講個信字 李華華


2011-1-18  AD





 

香港人要聽書喇!噚日嘅「2011亞洲金融論壇」猛人雲集,中國銀行(3988)董事長肖鋼、中移動(941)董事長王建宙、聯想(992)董事長柳傳志(圖)、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齊齊蒲頭,大談內地企業「走出去」,仲齊吐苦水,話人才唔夠、又話文化磨合困難!

其中柳傳志話,內地企業「走出去」,港台發揮重要嘅引導角色,佢仲用咗個好盞鬼嘅比喻,話中港企業合作,就好似「瞎子背瘸子」一樣,大家唔信大家嘅話,邊度都去唔到,甚至帶嚟災難!

連大會主持人恒隆集團(010)主席陳啟宗都feel到弦外之音。至於王建宙就話,香港人才雖然多,但員工一聽到要派去偏遠或發展較慢嘅國家做開荒牛嗰陣,就一定會say no,佢呼籲香港人要放眼世界,又話新興市場比已發展國家嘅發展潛力大,要做出成績都易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1

中港炒家連手設局 四百萬保戶權益不保南山人壽交易 黑幕

2009-10-26  TWM




10月13日,南山人壽標售案由博智金融團隊得標。但博智究竟是誰?這家攸關台灣4百萬保戶、3萬6千名員工生計的保險公司,誰是新老闆?

揭開博智神祕面紗,一直隱身幕後的中國股市梟雄——肖建華,在本刊層層追蹤解析下,意外曝光!

肖建華曾在中國涉及多起炒股掏空案,避走海外,如果南山人壽真被一群以肖建華為首,集結借殼大王,以及多位曾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股市炒家所拿下,那麼,未來保戶的權益何在?員工的保障何在?金管會主委陳冲是否能負起嚴格把關的重責大任?

撰文‧林月然

在黑夜中,狼的眼神鋒芒銳利,披著羊皮的狼更是悄無聲息,一個猝不及防,就可一口咬下一隻肥羊,台灣第二大的保險公司南山人壽,是否就是這隻大肥羊?

十月十三日,擁有台灣四百萬保戶的南山人壽宣布出售,打敗眾多強勁對手出線的,是一個台灣保戶們幾乎完全沒聽過的組織,名叫﹁博智金融團隊﹂。接下來,只要台灣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金管會頭一點,南山人壽就立刻易主,這場台灣金融業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樁購併案,就要告一段落。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博智金融團隊﹂到底是什麼來歷?外界始終看不清楚。

買家來歷不明

誰才是真正的新老闆?

根據該團隊表示,這是一個由港股掛牌的中策集團(○二三五HK)出資八成、博智金融出資兩成連手組成的團隊;只是,中策剛剛才被借殼易主,背後大老闆到底是誰,還是個大問號;而今年四月才緊急成立的博智金融又是什麼來頭?

換言之,到底誰才是真正台灣南山人壽的新老闆?未來四百萬保戶的保單理賠事宜,該找誰討?南山三萬六千名業務員和員工的權益保障問題,以及南山一.五兆元龐大資產會不會落入禿鷹之手?一連串的問號,在主掌金融監理大權的金管會主委陳冲的心裡,究竟有沒有清楚的答案?

根據︽今周刊︾調查採訪,無論博智或是中策,恐怕都只是台面上的人物,這整個購併案,實際上有一位從未現身的金主,隱身幕後。就像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在黑夜裡,張口咬向南山人壽。儘管未現身,但台灣其實已經有很多人認識他、見過他,他經營台灣政商關係已經整整一年,一切,都為了南山人壽

披著羊皮的狼?

神祕金主肖建華隱身幕後

表面上,中策是一家港股掛牌公司,必須遵守香港上市公司的一切管理規則,似乎是相對透明;而另一方博智金融也說,他們請來曾經擔任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 行長的麥睿彬(Robert Morse)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則是曾經為台灣的富邦金控當年成功引進花旗資金,參股富邦金控,為富邦立下汗馬功勞的前策略長吳榮輝。有這兩位在市場上都 是﹁叫得出名號﹂的人物把關,因此,十三日南山與博智一起召開的合併記者會後,面對外界一連串的疑問,吳榮輝就向︽今周刊︾表示,﹁請大家不要再懷疑 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時間回到一年前,二○○八年十月,當時雷曼風暴剛發生一個多月,全球最大保險集團AIG岌岌可危,當時市場開始出現傳言,台灣的南山人壽正是AIG集團裡的金雞母,有可能被列為緊急出售求現的名單,此風聲一出,令全球所有覬覦南山人壽的買家,都豎起耳朵。

隔沒幾天,有人見到當時才剛剛從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行長一職退下來的麥睿彬,突然出現在香港中環的某家五星級飯店大廳,據了解,這一天他特地來見一位金主,這位金主腳踩功夫鞋,年紀很輕,看上去不到四十歲,長相斯文,身上的裝扮搭配年紀,看上去有點突兀。

中國股市梟雄

涉及二起炒股案,被迫避走海外這位幕後金主的名字就叫肖建華。在中國股市,肖建華被稱為股市梟雄,號稱手握超過八百億人民幣的調度實力,過去十年,他馳騁 在中國與香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曾經入主多家高科技公司、金融機構,最後甚至因為涉及二起炒股掏空案,被迫避走海外,落腳加拿大,一度無法入境中國,中國證 監會副主席王益更因他而下台。據消息人士透露,﹁肖建華光是炒股獲利,就超過一百億人民幣﹂,是典型的中國智慧型股票炒手,但即使如此,卻從不露臉,幾乎 沒有一家媒體拍過他的照片。

這一天,肖建華與麥睿彬就在飯店見面,據悉談話主題始終不脫南山人壽,一方對南山人壽有興趣,另一方手上擁有龐大資金,雙方一拍即合。肖建華與南山人壽之間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肖建華,這是個台灣民眾幾乎全然陌生的名字,但他對台灣可是一點都不陌生。事實上,早在去年六、七月,他就開始來台尋覓投資標的。

擅於經營政商人脈的肖建華,去年開始在台灣展開一波﹁經營台灣關係之旅﹂,以真名、化名的方式,遍訪台灣政、商兩界名人,他最常用的假名是﹁張銘﹂,很多人稱他﹁張董﹂,據指出,他有多重身分,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他就是中國涉及炒股案的肖建華。

在台灣活動期間,如果是較敏感的地方,他則派出分身||也就是在博智資本擔任總裁一職的宦國蒼博士出面。他在台灣見過的人面之廣,根據熟識他的台灣友人轉 述,﹁除了台灣政府﹃最高領導﹄之外,其餘的,肖建華差不多全見過一輪了。﹂消息指出,他和宦國蒼曾在台北市的遠東飯店,與總統馬英九的姊姊馬以南喝過咖 啡,也曾拜會過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而且與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陳杰等人都認識。根據本刊向上述當事人求證,海基會證實肖建華確實曾經出現在該會,而蔡正元 也證實曾有金融界人士帶﹁一位姓肖的人﹂來與他認識,陳杰表示﹁並無特殊印象﹂,而馬以南則說,﹁從來沒有去過遠企喝咖啡,也不認識這個人﹂。

參與日盛金增資

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據說每次只要肖建華來台北,他常落腳的君悅飯店,去見他的人幾乎可用﹁絡繹不絕﹂形容,就在君悅二樓的咖啡廳,他在這裡見過無 數台灣政商名人。此外,只要是中意的公司,肖建華也會親自拜會,幾乎台面上數得出來的金融業大老闆,全都見過、也認識肖建華。並有消息指出,去年經營面臨 壓力的台新金,也曾經與肖建華談過,但最後雙方因為條件談不攏而作罷。不過,本刊求證吳東亮身邊幕僚,幕僚只低調表示,吳東亮的﹁行程上並未出現此人﹂。

不過,在南山之前,肖建華還是成功參股了一家台灣最小的金控公司,就是表面上今年四月被建高集團參股成功的日盛金。如今的閣揆吳敦義的兒子吳子廉向本刊證實,確實因為日盛金增資一案,在去年六、七月間認識了這次傳言南山人壽的幕後買主——肖建華。

根據吳子廉表示,當時的日盛金風雨飄搖, RTC(金融重建基金)也沒錢接管,在協助找錢增資的過程中,吳子廉代表日盛金最大股東新生銀行找錢,而肖建華則與後來擔任日盛金獨立董事的新鴻基公司聯 繫上,肖建華最後以新鴻基有限公司的名義,參與日盛金的增資。這也是肖建華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

吳子廉坦言,他的確在日盛金一役中認識了肖建華,但雙方並無太多聯繫,直到今年九月,吳敦義當上閣揆後沒幾天,肖建華又透過朋友,要找吳子廉一起買南山人壽,但吳子廉未回應,雙方也沒有再見面。而這也是肖建華在這樁南山人壽標售案中,最直接的指證。

根據熟識肖建華的人士表示,在肖建華眼中,會看上台灣市場,是因為他一度和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躲到台灣,他認為台灣﹁絕對是最安全的地方﹂。台灣最得他喜愛的產業有二種,一是名下有龐大資產的公司,這次的南山人壽也因此雀屏中選;另一則是媒體,據悉去年底被旺旺集團買走的中時集團,肖建華也一度覬覦。

談話間,肖建華喜歡展現自己的實力,包括資金實力與人脈實力,﹁八百億人民幣﹂的身價,據說就是在某一次的聚會中,他自己親口說出。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有人存疑,有人則委婉地表示,﹁應該是指八百億的調度實力﹂,也有人不客氣地表示,﹁肖建華充其量只是一位背景實力雄厚的仲介而已﹂。

肖建華的實力、背景眾說紛紜,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他應該是﹁真的﹂與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兒子曾偉,交情十分深厚,因此,很多台灣企業界人士就是衝著這一層淵源,與肖建華保持一定的關係。

過去,肖建華在中國股市掀起巨浪,但從頭到尾,肖建華本人幾乎都未曾現身,這一次,在南山的戰役中,肖建華也是幕後操盤人,但為了成功掩飾肖建華的敏感身分,最後投標成功的博智金融,就像一隻變形蟲一樣變來變去,讓外界一頭霧水。

一開始,﹁博智資本﹂的掛名董事長就是宦國蒼,但因為宦與肖建華的緊密度太高,很多在台灣拜會的場合,兩人都是同時出現,一下子就讓肖建華原本想要躲在幕 後的企圖曝了光,而且宦國蒼的身分實在﹁太中國﹂,台灣媒體把他的名字一輸入搜尋引擎,立刻發現他是中國國企北京控股子公司的董事,加上外界認定博智資本 ﹁基本上就是一個私募基金﹂,也不合台灣金管會的意,因此,沒多久宦國蒼就﹁人間蒸發﹂,不再對外有任何發言。

幕後影武者

麥睿彬指的高層,就是肖建華?

甚至有一說,宦國蒼已經從博智離職,而﹁博智資本﹂也退場,改以博智資本轉投資的﹁博智金融﹂上陣,繼續這場南山人壽的最後角逐。

據指出,肖建華似是這場南山大戰幕後的影武者,但鑑於某種理由,從頭到尾不想或不能現身,宦國蒼代打卻讓肖建華的身分露餡,肖建華才又抬出後來掛名博智金融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麥睿彬與吳榮輝,後來所有與金管會的往來,都由兩人出面接洽。

不過有趣的是,十月十三日宣布由博智奪標之後,麥睿彬與南山業務員的溝通,麥睿彬好幾次都脫口而出﹁我只是來聽問題的,回去會和高層溝通﹂,業務員當場質疑:﹁董事長還有高層?﹂其實麥睿彬指的高層,當然就是肖建華。

除了博智金融的角色之外,這次投標,博智金融團隊對外表示,博智出資二成,中策集團出資八成,而這家中策的背景,其實更令人起疑。

下指導棋?

新中策股東名單有肖建華痕跡中策本來只是一家資本額僅二億港元的公司,過去以製造販售電池為主,股價只有○.一五港元左右,市值約四.七億港元,但就在南 山投標前四個月,也就是六月八日當天,中策公告將以每股○.一港元的價格,發行七八○億股的新股(可轉換股權),因為這個數字實在太大,發行完成以後,原 有股東股權只剩二.○五%,換句話說,這個大幅增資的動作,其實就是市場俗稱的﹁借殼﹂,透過大量發行新股,把原有股東幾乎全部洗出場,而認購新股的股 東,是中策表面上看起來的新老闆。

不過,根據了解肖建華的人士透露,其實這份配股名單(見表),還是可以依稀看到肖建華幕後操刀的痕跡。

例如第一大股東張松橋就與肖建華熟識,而名列第九的歐亞平和肖建華的關係更為親密,據消息人士透露,兩人私交甚篤,曾連手打過江山,至於外界質疑,香港這幾位大富豪們有必要買肖建華的帳(為其出面)嗎?

這位人士意有所指地說,﹁不要忘了,肖建華背後最大的支撐就是來自曾慶紅,而當年曾慶紅的責任分工,就是主管港澳兩大行政區,在香港人脈驚人﹂。

﹁新中策﹂的股東名單看起來非常壯觀,名列第一的,是素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此外,香港幾大知名富豪包括劉鑾雄、鄭裕彤等都列名榜上,而另一位大股東任德章,據港媒報導,他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密切,過去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罰款。

此外,其中還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光是炒股而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就有三人,除了任德章之外,還有專業投資人谷保順、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甄志平,也都因炒股被證監會處罰,另有借殼大王孫粗洪也隱身其中,這些雜牌軍組成的名單,就是表面上未來中策的新股東,也是南山人壽的可能老闆。不過,老闆頭銜都還沒正式掛上,中策與博智連手標下南山消息出來,中策股價立刻漲到○.三七港元,這些股東們立刻現賺二七○%的報酬。

這些富豪們到底只是暫時掛個名,等新股上市之後就獲利了結出場,而幕後真正的金主最後才現身接手股票?還是真的有心要投資南山人壽?就看這些富豪最後有沒有出任中策的董事,應該就可見分曉。因為如果真有心投資,還成為前幾大股東,沒有理由不出任董事為公司把關,若一旦出任董事,所有股票進出都得報備,如果只是掛名幫忙的性質,自然不想這麼麻煩。

落入炒家手裡

南山人壽前景堪慮

肖建華到底有沒有躲在中策的背後下指導棋,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中策公司被這些台面上的大股東們借殼成功之後,和博智一起吃下南山人壽,未來,南山將成為這家﹁新中策﹂名下僅有的資產,簡單地說,台灣的南山人壽搖身一變,立刻變成一家港股掛牌公司、代號○二三五.HK的孫公司。

這場精心布局一年之久的大戲,台面上,是一家﹁博智金融團隊﹂買下南山人壽,但實際上,肖建華幕後著力甚深。從此以後,南山人壽成為港股掛牌公司資產,台灣金管會管得了多少?令人憂心。

南山人壽是 一家資產高達一.五兆元的保險公司,背後代表台灣四百萬保戶的保單權益,以及超過三萬六千名員工的家庭生計。如果南山真的交到博智和中策這兩家買主手上, 前者沒有事業、沒有員工,也沒有經營保險公司的經驗,在台灣連一間辦公樓都沒有,而後者則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不受台灣資本市場的規範。屆時南山保戶與員 工的權益又有誰來維護?

金管會主委陳冲在揭曉南山交易案競標結果前曾說,﹁七年之內,南山的股權不得移轉﹂,但卻沒有料到,買家用控股公司的形式持有,未來,中策持有南山或許可 以七年不變,但誰能阻止中策這家上市公司在市場上做股權買賣?買主只要出脫中策股票,南山真正的老闆是誰?沒有人會知道。更何況買主還要在合庫融資三成, 一家連股東結構都尚待釐清的買家,官股的合庫是否能承辦這件貸款案,值得三思。

據熟悉金融操作人士指出,如果南山人壽落入股市炒家手裡,後果堪慮,其可能的結果有三:一是,買主透過中策在香港炒股獲利;二是,資產可能被掏空;三是,可能被掏空後賣給其他買家。

童話故事中,披著羊皮的狼,隱身在肥羊之後,正一步步悄悄逼近,如今,負責最後審查的金管會主委陳冲,到底會如何把關?全民都在看!

金管會主委陳冲:

鞭子一定是有的

對於南山人壽可能衍生的股東適格性問題,金管會主委陳冲表示:「歡迎提供」;至於金管會手上是否有任何鞭子可以處理?陳冲說,鞭子一定是有的,但不能說,否則豈不破功?但「always(總是)有方法的」。

但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只有在10月13日當天,也就是南山與博智合併召開的記者會後,才與麥睿彬與吳榮輝見面。

陳冲說,之前麥睿彬曾透過管道想要拜訪,金管會為維持對所有買家的公平性,都予以婉拒。而兩人當天只是禮貌性拜訪,並沒有談到中資的相關問題,他也沒有見過肖建華本人。

主要股東爭議性高

中策集團是禿鷹大本營?

中策15位主要自然人股東裡,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其中有3位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處分,並有借殼大王隱身其中姓 名 職 銜 進出資本市場作為 認購股數

(億股)與占比

張松橋 中渝置地主席

現任政協委員 旗下中渝置地等公司有多次增資紀錄,擅長財務操作 80.0 (10.3%) 劉鑾雄 華人置業集團主席 擅長狙擊上市公司,先後發動多次企業收購戰,習於增資稀釋股東權益,讓小股東萬般無奈 45.0 (5.8%) 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主席 透過多重管道持有中國平安保險12%股權,潛在獲利逾新台幣千億元 45.0 (5.8%) 曹貴子 康健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在1年內5次增資,人稱新一代「抽水大王」,曾入股鄧清河旗下位元堂 40.8 (5.2%)

任德章 潤迅通信大股東

深圳足球隊投資人 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緊密,2007年因交易資訊披露不明,遭香港證監會罰款 40.0 (5.1%) 吳良好 中國林大公司董事長前任政協委員 創辦西裝製造商金威集團,後發展生態造林,公司曾有股權收購爭議鄧清河 宏安集團主席 於1年內辦理4次增資,籌措資金超過公司市值,博得「抽水機」稱號林孝文 中渝置地副主席 家族公司上市後陷入困境,遭張松橋入主改名中渝置地,擔任副主席至今 35.0 (4.5%) 歐亞平 百仕達控股主席 由燃油貿易起家,後轉賣中華煤氣,以百仕達之地產業務帶來現金流,與肖建華是合作夥伴 25.0 (3.2%) 孫粗洪 前中國雲錫礦業主席 今年9月購入崇高及百靈達過半股權,被視為借殼大王 22.0 (2.8%) 李鋈麟 比富達資產管理主席北京政協委員 從事保險業務10餘年,業務範圍包括生態養豬、電視購物等 20.0 (2.6%) 楊明光 福方集團執行董事 藉福方收購內地碳纖維業務,趁機入主公司 10.0 (1.3%) 湛威豪 前結好控股副主席 曾任結好控股副主席,該公司從事證券業務,此次增資亦認購50億股 11.8 (1.5%) 谷保順 專業投資人 2004年時,遭香港證監會檢控未充分披露股份權益,最後認罪 10.7 (1.4%) 甄志平 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 在2002年間透過他人帳戶進行交易,遭香港證監會吊銷牌照4個月 12.0 (1.5%)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香港證監會、香港《明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5

中港台結盟 上商醞釀巨變

2001-8-23  NM




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 史寶楚,日前病逝養和,享年八十八歲。在他管治下的上商銀行,作風一向低調保守,員工福利優厚,並強調不會炒任何一位老員工,然而銀行盈利連年有增長,去 年排名僅次於東亞及道亨而已。他的辭世,不單令老行員紛紛思量引退,亦為上商銀行大蛻變,營造有利條件。而事實上,在中、港、台三地均有關係銀行的上商, 正默默部署結盟。在大股東榮氏家族主催下,上商有可能發展為一間海峽兩岸三地的地區性銀行。旭和道塌樓累上商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港島的寶珊道、干德 道、旭和道和羅便臣道四座大廈連環倒塌,成為震動一時新聞,其中旭和道四十一號的旭和大廈,部分單位是上海商業銀行的高級職員寓所,最後證實九名職員喪 生。憶起往事,上商公司秘書朱嘉華說:「當時同事都好震驚,嗰幢大廈發展商係我哋嘅客戶,佢優先俾我哋高級職員認購,所以先住埋同一幢大廈。」意外曾一度令上商管理斷層,青黃不接。

上 海商業銀行年表1910年陳光甫畢業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獲商學士後返回中國。1915年陳光甫與友好莊得之在上海寧波路六號成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1949年大陸變色,國內私產遭沒收,陳光甫避難到倫敦、再轉到香港。1950年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十二號,成立上海商業銀行。1954年上海商業儲蓄 銀行總部遷到台北。1956年香港上海商業銀行九成八股權,轉到一間在美國註冊的公司,上商在美資產得以解凍。1965年台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復業,由陳光甫主理。1976年陳光甫於台北逝世。1998年台灣上商轉讓兩成二股權予申聯國際投資,中、港、台上海銀行搭上聯繫。

上週三上午八時半,史寶楚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作為上海幫僑領以及銀行界老叔父,他的喪禮自然冠蓋雲集,而靈堂內亦多以上海話交談。上午十時,上商同 寅及蘇浙同鄉會先後進行公祭儀式,主祭者包括邵逸夫、利榮森、榮智權,以及一眾年逾半百的銀行高層。整個儀式至十一時半才結束。在靈堂內逗留個多小時的大 製衣商,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說:「係我爸爸(楊元龍)叫我來。上商對工業好支持,做好多貿易融資,而且同班上海商家好close(密切)㗎。」而半島針織 創辦人唐翔千,透過太太向本刊表示:「上商喺上海嘅聲名好好,對我哋在港做生意時都好支持,大家好有感情嘅。」所以全城上海幫,差不多傾巢而出般出席史寶 楚的喪禮。而史寶楚與上商,原來已有六十七年賓主情。他於一九三四年自復旦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上海的上商做見習生;四七年受命來港視察業務,五○年香港上 商成立時,他是創行行員之一。其後上商貿易融資起飛,他於七十年代主管該部門,並於八四年晉升為常務董事,九四年出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一直是上商的靈魂人物。

奠 基上海榮家大股儘管香港上商的大旗手,已內定由甄錦栢接上,然而上商今後的發展方向,傳聞多多且甚囂塵上,至今未有官方答案。其中一項涉及中、港、台三岸 的上商銀行,計劃進行結盟甚至合併,以發展為一間地區性的私營銀行,則最廣受討論。而事實上,這個計劃看來事在必行,因三方銀行原有血脈及控股關係。這得 由上商歷史講起。上海商業銀行的蛻變,儼然是一部中國近代發展史。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商業系畢業的陳光甫,在國父孫中山鼓勵下,於一九一五年與友好莊 得之、宋子文、孔祥熙、以及榮鴻慶集資十萬元,在上海寧波路六號,創辦一間小型銀行,名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初期銀行專門吸納一班小額存戶,其後逐漸開拓 大型的紗廠及麵粉廠商業貸款生意,藉機引入企業股東為銀行增資。二十年代初期的上商,有三分二的商業貸款,都是借予榮氏家族的福新和申新集團,而當時榮 家,原來已持有上商兩成股權,較創辦初期的金融界股東所佔一成還多,成為上商的大股東。

銀行廠家相互扶持事實上,南聯實業、其士集團、以至 電視廣播等,數十年來主要往來銀行,就只有上商和滙豐銀行。「史伯生前說過,凡係我哋舊客的生意,就一定做,而且義不容辭,所謂一條龍服務。反而新客就要 審慎的,要慢慢睇吓盤數先至借錢。」在上商服務已有四十一年,主管貿易融資的副總經理劉啟樞說。上商與上海商家的關係,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大家都因避難 而來港發展。那時香港只是一個貿易港,而具有工業技術的上海廠家,如榮鴻慶、唐翔千、周忠繼以至楊元龍等,相繼在港興建紗廠、布廠起來。由於需要銀行融 資,自然找上在上海時已有來往的上商。「五、六十年代已是香港經濟起飛,發展工業之時,我哋與不少紗廠、布廠、製衣廠甚至搪瓷商等廠家,都有戶口往來,而 同原料商亦做好多貿易融資生意。可以講,我哋熱衷於做這瓣生意。」劉啟樞說。上一代已與上商有往來的新昌集團,主席葉謀遵還記得,「上商好了解做廠這門生 意係乜,當時滙豐都不大給廠家融資。而大新和浙江第一,當時規模都不及上商,形成上商同一班上海廠家好密切。」而據知,上商願意為廠家向歐洲訂購的機械, 提供長期融資,當時銀行業少見。

史伯一去老臣思退然而,將軍一去,大樹飄零。自覺年事已高的史寶楚,十年前早已部署接班人,八九年時副經理甄錦栢獲提升為總經理,九七年升為常務董事;去年三月更進一步,升為行政總裁,主管上商所有業務,而史氏自己只掛董事長 一職。史氏辭世,行內老員工,尤其是中高層年近退休者,均已思量退休大計。「史伯雖然咁大年紀,但佢生前仍然堅持日日上班,因為佢怕自己一唔理事,班老員 工就會俾人炒。」一位上商老員工說。「事實上,我哋過去幾年都已經凍薪,而且生意仲要孭quota(如新信用咭),要做到幾多交易額至夠數咁。有時我哋做 唔到,史伯會幫員工打圓場。佢去咗,上商會變化好大,聽聞會搞合併,唔知前途係點。」另一位分行高層預期,新人事自然有新作風。原來近兩、三年來,中小型 銀行為增強實力紛紛搞合併,除了銀行同銀行合併,包括東亞收購第一太銀,銀行之間亦會在業務上搞合作,例如銀聯信託,便是由本地十間華資銀行新組成的業務 聯盟,包括推行強積金業務,上商便是其中一分子。「我哋十兄弟(銀聯信託)都跟住上商㗎,佢做強積金應該係第一。淨係一間電視廣播公司,都成萬個客啦,佢仲有好多上海客幫襯添。」有份參與的廖創興銀行高級經理張南中說。

1915年上海儲蓄銀行成立,圖為上海總行外貌。

1938年陳光甫(左)代表中國與美國財長摩根韜(中)簽定桐油滇錫抵押貸款。旁為駐美大使胡適。

1965年陳光甫夫婦(左一二)到機場迎接投資台灣上商的美國富國銀行代表。

1965年上商台北復業的總行藍圖。

大 陸變色撤退港台四九年大陸變色,所有私產都充公,而曾有「中國摩根」稱譽的銀行家陳光甫,亦要避難倫敦,再轉到香港。他於五○年在港註冊成立上海商業銀 行,希望恢復經營,而他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在美國遭凍結的銀行資產解凍。原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解放以前,在美國有資產。大陸政權易手後,反共的 美國,即時凍結中國企業在美資產。陳光甫於是與美國政府周旋,為證明與大陸斷絕,他於五四年將上商的總辦事處遷往台北,兩年後更將香港上商九成八股權,轉 由一間美國註冊公司所擁有。結果,上商在美資產獲解凍,而香港業務得以飛騰發展。亦由於上商總辦事處已遷往台北,上商因利乘便,正式於六五年在台北復業。這間今天已成為台灣第七大私營銀行,大股東仍然是榮家,佔有約三成股權,董事長由榮鴻慶出任。

中港台上商大結盟而香港上商,九六年以前一直由台北上商,透過兩間海外註冊公司,控有八成股權。九七年市旺時,香港上商籌備上市,委任施羅德國際做保薦人,可惜其後出現股災,上市計劃擱置。及至九八年,香港上商股權出現變化,台灣上商將其中所持的兩成二股權,轉讓予申聯國際投資公司, 即時搭上與大陸的關係。原來,一間由上海城市合作社合併而成的上海銀行,於九五年十二月成立,股東除市政府、企業外,還包括私人股東。由於上海銀行是申聯 國際主要股東,換言之已間接控有香港上商,於是,中、港、台上商,形成一個鐵三角關係。憑藉大股東榮家,紮根上海逾百年的影響力,以及榮鴻慶是前國家副主 席榮毅仁的堂弟,海峽兩岸三地的上商,日後進行資產重組以至業務上的合併,以整合為一家大型的地區銀行,將是可以預見的。對於香港上商會否面臨巨變,與台 灣及大陸上商進行大聯盟,副董事劉啟樞不願多言,但眼神卻充滿希冀:「這個係我哋嘅目標,希望慢慢可以做得到。」

上商舊照片1910年陳光甫自美國返滬,眼見中國金融業淪入外資手中,醞釀創辦銀行。

轉 攻樓按不再低調於七十年代以前,上商的貸款業務中,最少有六成是貿易融資和企業貸款,為銀行提供穩定的貢獻,銀行盈利由六○年的五十二萬,遞增至七○年的 一千萬,到八○年更攀上一億一千九百萬的高水平。然而隨着大陸開放,廠家北移,工業漸漸在本港式微,上商亦要隨着客戶需求而轉到物業融資或按揭業務上。例 如九六年力谷居屋貸款新客,九七年向愉景新城新盤買家提供較低按揭息率。在此消彼長下,令上商貿易融資,去年佔總貸款額下降至一成三而已。「不過我要講, 我哋銀行唔係勇,史伯講過,千祈唔好貪做,不要投機,與客戶關係要細水長流。」副總經理吳騰輝解釋。近一年,上商分行內外,都掛滿色彩鮮明的橫額,都是些 網上銀行、股票戶口和信用咭的宣傳;此外,上商與浙一、廖銀、永隆、亞洲商業及永亨合作,推出「香港人壽」保險生意,力谷這類非利息收入。顯然,上商不再 低調了。不說不知,在華資銀行中,上商其實實力雄厚,去年總資產有六百五十四億元,固然較另兩間上海幫銀行——大新及浙江第一為大,而銀行分行有四十一間 (其中十三間自置物業),亦較永隆及永亨還多。至於盈利能力亦強勁,去年盈利有十億八千萬元,較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六,在華資銀行中排第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