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港台結盟 上商醞釀巨變

2001-8-23  NM




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 史寶楚,日前病逝養和,享年八十八歲。在他管治下的上商銀行,作風一向低調保守,員工福利優厚,並強調不會炒任何一位老員工,然而銀行盈利連年有增長,去 年排名僅次於東亞及道亨而已。他的辭世,不單令老行員紛紛思量引退,亦為上商銀行大蛻變,營造有利條件。而事實上,在中、港、台三地均有關係銀行的上商, 正默默部署結盟。在大股東榮氏家族主催下,上商有可能發展為一間海峽兩岸三地的地區性銀行。旭和道塌樓累上商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港島的寶珊道、干德 道、旭和道和羅便臣道四座大廈連環倒塌,成為震動一時新聞,其中旭和道四十一號的旭和大廈,部分單位是上海商業銀行的高級職員寓所,最後證實九名職員喪 生。憶起往事,上商公司秘書朱嘉華說:「當時同事都好震驚,嗰幢大廈發展商係我哋嘅客戶,佢優先俾我哋高級職員認購,所以先住埋同一幢大廈。」意外曾一度令上商管理斷層,青黃不接。

上 海商業銀行年表1910年陳光甫畢業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獲商學士後返回中國。1915年陳光甫與友好莊得之在上海寧波路六號成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1949年大陸變色,國內私產遭沒收,陳光甫避難到倫敦、再轉到香港。1950年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十二號,成立上海商業銀行。1954年上海商業儲蓄 銀行總部遷到台北。1956年香港上海商業銀行九成八股權,轉到一間在美國註冊的公司,上商在美資產得以解凍。1965年台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復業,由陳光甫主理。1976年陳光甫於台北逝世。1998年台灣上商轉讓兩成二股權予申聯國際投資,中、港、台上海銀行搭上聯繫。

上週三上午八時半,史寶楚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作為上海幫僑領以及銀行界老叔父,他的喪禮自然冠蓋雲集,而靈堂內亦多以上海話交談。上午十時,上商同 寅及蘇浙同鄉會先後進行公祭儀式,主祭者包括邵逸夫、利榮森、榮智權,以及一眾年逾半百的銀行高層。整個儀式至十一時半才結束。在靈堂內逗留個多小時的大 製衣商,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說:「係我爸爸(楊元龍)叫我來。上商對工業好支持,做好多貿易融資,而且同班上海商家好close(密切)㗎。」而半島針織 創辦人唐翔千,透過太太向本刊表示:「上商喺上海嘅聲名好好,對我哋在港做生意時都好支持,大家好有感情嘅。」所以全城上海幫,差不多傾巢而出般出席史寶 楚的喪禮。而史寶楚與上商,原來已有六十七年賓主情。他於一九三四年自復旦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上海的上商做見習生;四七年受命來港視察業務,五○年香港上 商成立時,他是創行行員之一。其後上商貿易融資起飛,他於七十年代主管該部門,並於八四年晉升為常務董事,九四年出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一直是上商的靈魂人物。

奠 基上海榮家大股儘管香港上商的大旗手,已內定由甄錦栢接上,然而上商今後的發展方向,傳聞多多且甚囂塵上,至今未有官方答案。其中一項涉及中、港、台三岸 的上商銀行,計劃進行結盟甚至合併,以發展為一間地區性的私營銀行,則最廣受討論。而事實上,這個計劃看來事在必行,因三方銀行原有血脈及控股關係。這得 由上商歷史講起。上海商業銀行的蛻變,儼然是一部中國近代發展史。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商業系畢業的陳光甫,在國父孫中山鼓勵下,於一九一五年與友好莊 得之、宋子文、孔祥熙、以及榮鴻慶集資十萬元,在上海寧波路六號,創辦一間小型銀行,名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初期銀行專門吸納一班小額存戶,其後逐漸開拓 大型的紗廠及麵粉廠商業貸款生意,藉機引入企業股東為銀行增資。二十年代初期的上商,有三分二的商業貸款,都是借予榮氏家族的福新和申新集團,而當時榮 家,原來已持有上商兩成股權,較創辦初期的金融界股東所佔一成還多,成為上商的大股東。

銀行廠家相互扶持事實上,南聯實業、其士集團、以至 電視廣播等,數十年來主要往來銀行,就只有上商和滙豐銀行。「史伯生前說過,凡係我哋舊客的生意,就一定做,而且義不容辭,所謂一條龍服務。反而新客就要 審慎的,要慢慢睇吓盤數先至借錢。」在上商服務已有四十一年,主管貿易融資的副總經理劉啟樞說。上商與上海商家的關係,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大家都因避難 而來港發展。那時香港只是一個貿易港,而具有工業技術的上海廠家,如榮鴻慶、唐翔千、周忠繼以至楊元龍等,相繼在港興建紗廠、布廠起來。由於需要銀行融 資,自然找上在上海時已有來往的上商。「五、六十年代已是香港經濟起飛,發展工業之時,我哋與不少紗廠、布廠、製衣廠甚至搪瓷商等廠家,都有戶口往來,而 同原料商亦做好多貿易融資生意。可以講,我哋熱衷於做這瓣生意。」劉啟樞說。上一代已與上商有往來的新昌集團,主席葉謀遵還記得,「上商好了解做廠這門生 意係乜,當時滙豐都不大給廠家融資。而大新和浙江第一,當時規模都不及上商,形成上商同一班上海廠家好密切。」而據知,上商願意為廠家向歐洲訂購的機械, 提供長期融資,當時銀行業少見。

史伯一去老臣思退然而,將軍一去,大樹飄零。自覺年事已高的史寶楚,十年前早已部署接班人,八九年時副經理甄錦栢獲提升為總經理,九七年升為常務董事;去年三月更進一步,升為行政總裁,主管上商所有業務,而史氏自己只掛董事長 一職。史氏辭世,行內老員工,尤其是中高層年近退休者,均已思量退休大計。「史伯雖然咁大年紀,但佢生前仍然堅持日日上班,因為佢怕自己一唔理事,班老員 工就會俾人炒。」一位上商老員工說。「事實上,我哋過去幾年都已經凍薪,而且生意仲要孭quota(如新信用咭),要做到幾多交易額至夠數咁。有時我哋做 唔到,史伯會幫員工打圓場。佢去咗,上商會變化好大,聽聞會搞合併,唔知前途係點。」另一位分行高層預期,新人事自然有新作風。原來近兩、三年來,中小型 銀行為增強實力紛紛搞合併,除了銀行同銀行合併,包括東亞收購第一太銀,銀行之間亦會在業務上搞合作,例如銀聯信託,便是由本地十間華資銀行新組成的業務 聯盟,包括推行強積金業務,上商便是其中一分子。「我哋十兄弟(銀聯信託)都跟住上商㗎,佢做強積金應該係第一。淨係一間電視廣播公司,都成萬個客啦,佢仲有好多上海客幫襯添。」有份參與的廖創興銀行高級經理張南中說。

1915年上海儲蓄銀行成立,圖為上海總行外貌。

1938年陳光甫(左)代表中國與美國財長摩根韜(中)簽定桐油滇錫抵押貸款。旁為駐美大使胡適。

1965年陳光甫夫婦(左一二)到機場迎接投資台灣上商的美國富國銀行代表。

1965年上商台北復業的總行藍圖。

大 陸變色撤退港台四九年大陸變色,所有私產都充公,而曾有「中國摩根」稱譽的銀行家陳光甫,亦要避難倫敦,再轉到香港。他於五○年在港註冊成立上海商業銀 行,希望恢復經營,而他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在美國遭凍結的銀行資產解凍。原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解放以前,在美國有資產。大陸政權易手後,反共的 美國,即時凍結中國企業在美資產。陳光甫於是與美國政府周旋,為證明與大陸斷絕,他於五四年將上商的總辦事處遷往台北,兩年後更將香港上商九成八股權,轉 由一間美國註冊公司所擁有。結果,上商在美資產獲解凍,而香港業務得以飛騰發展。亦由於上商總辦事處已遷往台北,上商因利乘便,正式於六五年在台北復業。這間今天已成為台灣第七大私營銀行,大股東仍然是榮家,佔有約三成股權,董事長由榮鴻慶出任。

中港台上商大結盟而香港上商,九六年以前一直由台北上商,透過兩間海外註冊公司,控有八成股權。九七年市旺時,香港上商籌備上市,委任施羅德國際做保薦人,可惜其後出現股災,上市計劃擱置。及至九八年,香港上商股權出現變化,台灣上商將其中所持的兩成二股權,轉讓予申聯國際投資公司, 即時搭上與大陸的關係。原來,一間由上海城市合作社合併而成的上海銀行,於九五年十二月成立,股東除市政府、企業外,還包括私人股東。由於上海銀行是申聯 國際主要股東,換言之已間接控有香港上商,於是,中、港、台上商,形成一個鐵三角關係。憑藉大股東榮家,紮根上海逾百年的影響力,以及榮鴻慶是前國家副主 席榮毅仁的堂弟,海峽兩岸三地的上商,日後進行資產重組以至業務上的合併,以整合為一家大型的地區銀行,將是可以預見的。對於香港上商會否面臨巨變,與台 灣及大陸上商進行大聯盟,副董事劉啟樞不願多言,但眼神卻充滿希冀:「這個係我哋嘅目標,希望慢慢可以做得到。」

上商舊照片1910年陳光甫自美國返滬,眼見中國金融業淪入外資手中,醞釀創辦銀行。

轉 攻樓按不再低調於七十年代以前,上商的貸款業務中,最少有六成是貿易融資和企業貸款,為銀行提供穩定的貢獻,銀行盈利由六○年的五十二萬,遞增至七○年的 一千萬,到八○年更攀上一億一千九百萬的高水平。然而隨着大陸開放,廠家北移,工業漸漸在本港式微,上商亦要隨着客戶需求而轉到物業融資或按揭業務上。例 如九六年力谷居屋貸款新客,九七年向愉景新城新盤買家提供較低按揭息率。在此消彼長下,令上商貿易融資,去年佔總貸款額下降至一成三而已。「不過我要講, 我哋銀行唔係勇,史伯講過,千祈唔好貪做,不要投機,與客戶關係要細水長流。」副總經理吳騰輝解釋。近一年,上商分行內外,都掛滿色彩鮮明的橫額,都是些 網上銀行、股票戶口和信用咭的宣傳;此外,上商與浙一、廖銀、永隆、亞洲商業及永亨合作,推出「香港人壽」保險生意,力谷這類非利息收入。顯然,上商不再 低調了。不說不知,在華資銀行中,上商其實實力雄厚,去年總資產有六百五十四億元,固然較另兩間上海幫銀行——大新及浙江第一為大,而銀行分行有四十一間 (其中十三間自置物業),亦較永隆及永亨還多。至於盈利能力亦強勁,去年盈利有十億八千萬元,較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六,在華資銀行中排第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