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能護理、能爬樓 銀發經濟下康複機器人發展迅猛

再過不久,何勤就能拿到期盼已久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其團隊研發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就能正式進入市場銷售。

“盡管它看起來就像普通輪椅,但我們獨創性的解決了機器人‘爬樓’的業界難題,而且,它不僅可以代步、爬樓,還有頸椎理療和頸托機械手、腰椎康複、上肢體支撐、生命體征監測等等功能,價格還便宜。”作為邁康信醫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何勤對此款機器人的銷售前景十分樂觀。

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12月13日,第二屆中以機器人創新大會暨廣州國際醫療與康複機器人項目對接會在廣州開發區舉行,廣州國際機器人中心也在會上揭牌。不少中方企業、醫療機構、投資商均看好醫療與康複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國際上常把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類,康複機器人則屬於服務機器人下醫療機器人的一個重要分支,廣泛應用於康複護理、假肢和康複治療等方面。按功能康複方式分類,康複機器人可以分為功能替代型、功能輔助型、功能恢複型、以及功能恢複與輔助複合型等 4 種類別。按使用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訓練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開始研究康複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外骨骼領域有了迅猛發展,Rewalk、Rex、Cyber等公司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

而在國內,大多數康複機器人還處於研發、檢測階段,少部分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大範圍應用於臨床。比如,安陽神方公司的上肢康複機器人是國內康複機器人行業首家應用於臨床、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產品,璟和技創公司的醫用康複機器人已經進入湖北省梨園醫院,廣州一康公司的下肢智能康複機器人也已進入同濟醫院、廣州花都區人民醫院等等。

此外,在康複機械手、智能輪椅、假肢等方面我國企業也在逐漸布局。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明年推出一款智能護理床,該公司副總裁張進認為,盡管我國的康複機器人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技術上已經跟國外企業水平相當。

張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本土產品不多是因為許多在臨床試驗階段,而這是醫療產品進入市場一個必經的過程,“大家很快就會看到很多康複機器人面世,包括骨科、頸椎牽引、輔助行走等,這類型機器人現在非常多,技術早已不是問題”。

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

伴隨著老齡化過程中的生理衰退,老年人四肢的靈活性下降,關節病、癡呆等發病率和致殘率增高,同時,在老年人群體中存在大量的心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且多數患者存在偏癱癥狀。

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這使得康複機器人的市場前景被看好。而且,我國的老年人口還在持續增長。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2030年達到2.8億人,占比為20.2%;2055年達到峰值的4億人,占比27.2%。

除了老年人,康複機器人的另一目標人群是殘疾人。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9月為止中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再加上數億的慢性病人和慢性疼痛患者,康複醫療的需求十分巨大。

但是,我國的醫院康複科室和康複裝備並不能滿足需求。就在今年7月份,北京將6家公立醫院將轉型為康複醫院,目標是構建連續性康複醫療服務體系,由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康複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成,以此應對康複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

據調研機構Winter Green Research預測,全球康複機器人行業規模將由2014年的2.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46.6%。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則預測,未來我國僅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康複裝備采購市場規模就可達百億元。原因在於,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複醫學科,而據衛計委統計,截至2015年5月底,我國二級以上的醫院有8973家,即使一個康複科室配一臺設備,體量也是巨大的。

“其實無論誰來預測,即便數字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這個市場會非常龐大,而且是沒有天花板的。”張進說。

本土企業優勢明顯

今年初,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各類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規劃》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要求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複臨床等領域實現批量生產及廣泛應用。

當天的與會專家認為,不同於工業機器人,中國在服務機器人這個領域的發展與世界幾乎是同步的,特別是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機器人研發與全球站在相同起點上。因而我國服務機器人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具備突破性發展的基礎和優勢。

對於康複機器人產業,國家鼓勵民間資本辦醫、辦養老機構都是利好。2010年,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就明確支持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等醫療機構。2015年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包括建設、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等。

“這對本土企業肯定是好事,因為民辦醫療和養老機構在采購設備時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那麽我們跟外國同類產品比就有優勢。”何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何勤口中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價格上。邁康信即將面市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售價預計在4萬多/臺,而功能相差無幾的德國產品在中國的售價約為10萬元/臺,價格相差了一半多。

何勤的計劃是先用薄利多銷打開市場,並在未來實現從醫療機構到家用的全覆蓋。“我們當初就是看中這個市場才願意大筆投入研發,目前國內還沒有其他公司能夠生產同類產品,而且鑒於整個醫用康複機器人市場都亟待開發,我們未來還會推出其他產品。”

另一方面,本土企業生產的康複機器人將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張進認為,隨著臨床試驗階段的結束,我國的康複機器人市場將逐漸被本土企業占領,“而且隨著機器人的普及,價格會慢慢降下來,未來還會發展到人機對話,在習慣和行為方式方面肯定是本土產品更好”。

此外,近幾年機器人行業被持續熱捧,使得投資人註入大量資金,這足以支撐產品的批量化生產以及推向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