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踢下宏達電 三星只花七個月

2010-12-20 TCM




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三星在面板界發動的法律戰時,極少有人注意到,這支揮舞著太極旗的大軍,已悄悄的侵入了另一個台灣人主導的戰場:智慧型手機。

根據IDC等國際調查機構最新統計報告,去年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連前五名都擠不進去的三星,今年第三季銷售量達到七百二十萬支,高於宏達電的五百八十萬支。三星首次踢下宏達電,擠掉摩托羅拉(Motorola),成為全球第四大品牌廠。

一支手機,瓦解宏達電機海戰術 四個月賣五百萬支,成Android新霸主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三星都主打一般「功能性手機」(featured phone),並未把心力放在智慧型手機上。今年上半年,三星根本沒有亮眼的新產品可以拿來打天下。

然而,今年二月初,三星行動通訊部門總裁Shin Jong-kyun才剛發下豪語,市占率要在年底超越宏達電;四月,董事長李健熙下令在南韓水原市,成立智慧型手機特別研發工作小組;六月,三星就推出今 年第一款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Galaxy S,四個月內就在全球狂賣了五百萬支,相當於每個月出貨量都超過百萬支,逼近宏達電所有機種的總和。

換句話說,三星只用了七個月、一支手機,就瓦解了宏達電的機海戰術,提前達成年初立下的目標(見左頁下圖)!

更可怕的還在後頭。宏達電過去的合作夥伴Google(第一支品牌手機Nexus One由宏達電代工並共同掛名),如今也移情別戀,將第二支品牌手機Nexus S轉給三星。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指出,Google向來只扶植最有希望與蘋果(Apple)一搏的硬體廠,此舉等於是認同了三星的實力高過宏達電。

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成為Google的策略合作夥伴,意味著擁有優先測試Android最新系統的機會,過去獨享此資源優勢的宏達電,現在很可能會因此受影響。

野村綜合證券在十二月初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也證實了這個論點。根據報告中的圖表預測,三星在今年第三季超越宏達電之後,將取代其成為Android平台的新霸主,明年全年出貨量上看兩千萬支,超過宏達電的一千四百萬支。

為什麼這麼短的時間內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關鍵,就在三星掌握了下一代智慧型手機的硬體技術。

一項技術,壓制住強敵管制出貨,讓宏達電人氣機斷貨

雖然宏達電在軟體介面設計上,仍大幅領先其他品牌,但「要說打硬體規格戰,宏達電不可能打得過三星,」該美系外商分析師說。

拆開一支三星智慧型手機Galaxy S,從面板、AP處理器、儲存式記憶體(NAND Flash)、DDR等智慧型手機關鍵零組件,通通是三星自己生產供應,擁有一條龍的產業鏈優勢。其中最大的賣點,就是一款稱為AMOLED(主動式有激 電激發光顯示器)的獨家面板技術。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李秋緯指出,AMOLED將手機屏亮度提升了二○%,同時降低了二○%功耗與八○%的陽光反射。不管在色彩飽和度、傳輸速度上都遠優 於傳統的TFT-LCD面板,非常適合拿來觀賞高畫質影片甚至3D影片,而且不用背光源發光,厚度薄到僅○.三公分,比起一般手機節省了一釐米以上的空 間。「不要小看這一釐米,這可以讓電池增加多少效能!」李秋緯說。

「Google會看上它(三星),跟這個技術脫不了關係,」一位品牌手機業者高階主管觀察,Google為了與蘋果一較高下,向來只找硬體規格最漂亮的廠商合作,三星獨有的AMOLED正是它最大的籌碼。

不只拿它來拉攏策略合作夥伴,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箝制競爭對手。

今年六月宏達電曾推出一款手機Legend,就是採用AMOLED面板,上市時雖然頗受好評,但才賣了不到三個月就面臨了斷貨問題,幕後的操控者就是三 星。 「三星對我們總量管制!」一位宏達電主管氣憤表示。為了AMOLED能順利出貨,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與執行長周永明還特別飛到南韓見了三星電子總裁李在 鎔,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只好退而求其次,改用索尼(Sony)的Super LCD液晶螢幕。

一個目的,打趴台灣供應鏈不賺錢照養新技術,就是要你仰賴它

更令人驚訝的事實還在後頭,AMOLED的技術其實算源自台灣,並非三星所開創,台灣的面板大廠友達,早在二○○六年的時候就曾投入大量資源開發,一度還 成為該面板的技術領先者,但後來因為產業前景不明,成本太高,再加上金融海嘯衝擊,只好全面停滯,這就給了三星後來居上的機會。

當時三星對於AMOLED投入了四億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一億元)興建四.五代廠,大量生產AMOLED面板,對於這個尚未成熟的技術,可以說是罕見的大手筆。

「即使到現在來看,用這個面板來做手機,成本還是太高,至少比一般貴上兩倍,」李秋緯分析,AMOLED用汽化的方式去蒸鍍,消耗資源極高,一片玻璃蒸鍍 完只有二%可用,剩下九八%通通被浪費掉;而且它用的驅動IC又跟一般規格不同,得要特別訂做,凡此都使製作成本大幅提高。

因此,雖然Galaxy S大賣,但在財報數字上,「不一定賺錢,」李秋緯觀察。 不惜血本也要開發這個曾經被台灣放棄的新技術,三星打的是什麼算盤?

「三星做事情,從來不是只為了賺眼前的錢,它是在發動一場戰爭,目的就是要把台灣的供應鏈打趴!」長期觀察手機市場,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認為,台灣廠商習慣講產品策略,要兼顧市占率與獲利,但三星講的是長期戰略,「可以不賺錢,但一定要打仗。」

陳俊宏指出,三星作戰的方式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在DRAM上可以跟你打價格戰,在面板上可以跟你打法律戰,在一些看似吃力不討好的新技術上,例如 AMOLED、NAND Flash等,當年沒人看好的產品上,還願意砸大錢長期研發,打持久戰,一步一步進逼、包圍、壟斷,等你發現這些關鍵技術都得仰賴它時,已經來不及了。

更重要的是,「它不會一次把你打死,而是把你打重傷,讓政府去救,救起來之後再打,它自己就趁這個空檔,去開發下一代的新技術。」陳俊宏說,這就讓整個台灣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不斷消耗殆盡。

當三星繼續把戰線擴大到智慧型手機領域,如何應對這個野蠻對手的下一步,將是台灣品牌手機廠明年最嚴苛的考驗。

【延伸閱讀】智慧手機市場排名洗牌三星從墊底變全球第4大!——全球5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市占率

2009/Q3諾基亞:38.3%蘋果:17.3% RIM:19.9%三星:3.0%宏達電:4.9其他:16.6%

2010/Q3諾基亞:32.7%蘋果:17.4%RIM:15.3%三星:8.9%宏達電:7.2%其他: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3

林書豪從沒沒無名到頂尖高手的七個致勝法則 我不是傳奇!

2012-02-27  TWM




「史上僅見的火速成功傳奇故 事!」這則標題,是NBA官方網站給予林書豪的最新定義。

2012年2月,轟的一聲,林書豪像是啟動了開關,他在球場上的火力,從紐約城,瞬間爆發至全世界。

但是,成功絕非偶然,在啟動開關之前,林書豪早已做到了每一個關於成功的真理與條件。

拆解林書豪、閱讀林書豪,你會發現,火速成功不是傳奇。

每一次的精采出手,都是信念、毅力與智慧淬煉而成的結晶。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林讓均 研究員‧楊卓翰二月最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封面,被NBA籃球新星林書豪手捧籃球跳躍空中的身影所占據,斗大的標題寫著 LINSANITY(林來瘋)。

一張圖片,足以顯示林書豪的風潮,早已從美國延燒至亞洲國家。他的名字Jeremy Lin,一夕之間攻占全球各大媒體版面,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林書豪的崛起、關注他的表現、震驚於他的傳奇故事。

同樣受到林書豪傳奇故事感動的,包括在全球各地長期教授「成功學」的權威機構—— 卡內基。「在二月初,林書豪才剛剛躥起的時候,我就意外收到了總裁寄來的信。」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說:「總裁在信中有感而發,林書豪對於信念、信 仰的堅持,令他印象深刻。」在黑幼龍的眼中,林書豪像是一本真實版的「成功學」教科書,「我所教給學員邁向成功應有的正向特質,他全都做到了!」在他看 來,邁向成功的五大推動力量,分別為:自信、溝通、領導、熱忱與團隊合作,「林書豪具備所有成功特質,而且,他不過才二十三歲!」閱讀「林書豪成功學」, 這本書或許並不算厚,畢竟只是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但是可以發現,所有關於「成功」這件事的必要條件,原來都已成為林書豪十餘年來一路從平凡走向卓越的生命 法則。

林書豪的暴紅不是傳奇,而是把成功真理極致演繹後的一個必然。

法則一

聆聽內心,立定最渴望的明確目標「要成功,首先必須立定目標,然後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 發明家愛迪生位於加州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不只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前住所,現又多了一位名人—— 風靡籃壇的林書豪。在美國出生的他,五歲起開始接觸籃球,從小就立志打NBA,「我不想當醫生、律師,或是銀行家,因為熱愛籃球,所以追隨夢想。」林書豪 說。

在許多人對於未來還摸不清方向之時,林書豪已經立定志向要走自己的路。哈佛畢業時,他下定決心要先打籃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他都要嘗 試看看。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不以世俗眼光來決定人生方向,而是憑藉對興趣的執著,才能成就人生。」「想做什麼,就去做!」正是林書豪的生活態 度。而去年夏天,林書豪到舊金山舉辦籃球訓練營,也鼓勵在場的朋友:想要做什麼就勇敢地去追求,別在乎旁人否定,凡事就要「Follow your heart !」(跟隨自己的心)。

法則二

接受挫敗,所以不怕失敗「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 籃球大帝麥可喬登對於遭受否定這件事,林書豪的「經驗豐富」。由於身高體型不如其他西方球員,再加上黃色皮膚—— 在NBA籃球場上少見的膚色,使得他的籃球路困難重重。即使充滿鬥志,仍然苦無機會表現。

高中時,幫助學校拿到州冠軍,卻申請不到大學獎學金;大學時,帶領哈佛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叱咤風雲,卻還是在NBA選秀會時落選;隨後即使陸 續與金州勇士隊、休士頓火箭隊簽約,卻仍是擺脫不了板凳球員、最後釋出的命運。

就和一般人一樣,林書豪也曾感到失望、挫折,對於未來徬徨不安,但他始終沒有讓短暫的失望擴散成喪志、氣餒的負面情緒。根據隊友透露,即使沒有機會上場表 現,林書豪仍在「冷板凳」上仔細研究對方的防守戰術,私底下則勤練球技,才能在隊友缺席、機會來臨時狠狠掌握,創下連續七場勝利,獲得NBA東區單周「最 有價值球員」殊榮。

以籃球創造人生巔峰的知名球星麥可喬登在為NIKE拍攝的一支廣告中說,他曾有九千多次投籃未進,輸掉三百多場籃球賽,還有二十六次被球隊寄以厚望,卻失 手沒有投進!「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失敗經驗人人都有,只是如何堅持到底,將阻力轉為助力,才能成為最終勝者!

法則三

苦練、苦練,還是苦練!

「成功雖然有運氣在其中,主要還是靠勤勞;勤勞苦幹,就有很多機會。」—— 華人首富李嘉誠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中時的籃球教練迪潘布洛克(Peter Diepenbrock),對於他的努力付出給予滿滿的肯定。「他總是願意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練習,期望能有最佳表現。」他認為,林書豪之所以每次比賽都 能全力以赴,是因他事前做好各種準備,每天比別人多訓練三、四小時以上、認真研究好對手戰術,才有充足信心上場應戰。

從高中時就勤練球技的林書豪,直到現在站上NBA的舞台,依舊不改勤奮本性。他的隊友傑佛瑞斯(Jared Jeffries)更表示,即使暴紅以後,「現在的林書豪與第一天來報到的他還是同一人,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謙虛,一樣努力練球。」NBA台灣區總經理管 光中回憶,有一次,林書豪受邀至上海參加籃球活動,「那是非正式工作的行程,本來,Jeremy可以放鬆心情,當作是一次度假活動,」令管光中意外的是, 林書豪卻主動向當地主辦單位要求,希望能夠安排場地,﹁每天至少要有兩個小時的球場練球時間。」在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中,曾為英國奧運選手的作 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蒐集了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網球名將阿格西、足球金童貝克漢等人的故事,得到的重要結論是,「只要是頂尖高手,幾乎沒人可以規避這條路,達到頂 峰之前必須先下十年苦功。」二十三歲的林書豪,亦復如此,他從五歲開始接觸籃球,如今每天平均練球九小時,累積的總練習時數早就超過一萬小時,這也是他邁 向卓越的關鍵。

法則四

承受壓力、管理壓力、克服壓力「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心理勵志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台北時間二月十五日,紐約尼克隊對上多倫多暴龍隊的精采絕殺一幕,只見林書豪在球賽剩下十秒左右,不疾不徐地,先是回 頭告知教練「不必喊暫停」,再用手勢指揮隊友位置,全場近三萬球迷屏息以待,揣測林書豪的起步時機、突破方式與傳球路線。

當計時器的數字剩下三秒時,他沒有突破、沒有傳球,甚至沒有起步,而是選擇外界對他質疑最多的「外線長射」出手。三分球,空心進籃,一舉定下勝負。

對林書豪而言,在這十秒內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壓力──為何不喊暫停?為何不傳球給空檔更大的隊友?為何不選擇自己擅長的突破切入、製造犯規?如果沒有投進 籃框,這些質疑聲浪,勢必全數撲向林書豪。

作為一位控球後衛,林書豪把最後一擊交給任何其他隊友都是合情合理,但他選擇承受壓力。其中,除了自信,必然也包括了他面對壓力的智慧:勇於承受、適度管 理,最終克服壓力。

一路走來,壓力,始終伴隨著林書豪。

成長過程中,因為膚色,他必須承受「一旦犯錯就被放大檢視」的壓力;當不受外界重視時,林書豪必須克服「哈佛畢業生入錯行」的壓力;太受各界關注時,他則 要想辦法擺脫眾人高度期待所帶來的壓力。

尼克隊教練狄安東尼(Mike D'Antoni)也對他最後一擊感到欽佩,面對龐大的壓力、身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還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把球留到最後一刻出手。」讓對手毫無反擊的機 會。

其實他曾經因為給自己過高壓力,迷失了方向。「以前我為了討好別人而打球,對球賽失去熱情,甚至一度想放棄,有時情願當初沒和勇士隊簽約。」但最後他選擇 沉澱,過濾不必要的雜音,才找回最初單純打球的快樂。「我要求自己,不要為錯誤的理由打球,所以不管有多少人看著我,都沒關係。」林書豪用行動克服心中恐 懼與壓力,重新思考最初的目標,就算面對全球觀眾的注目,也能隨時呈現最佳狀態。

法則五

信心來自信念、信念寄於信仰「當選手心中存有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 職場成功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去年NBA因勞資糾紛而封館,許多球員紛紛尋求其他出路,但他卻一直留在美國,進行每周四天、每日數小時的投籃技巧 訓練。狄安東尼表示,「足見他想留在NBA的堅定信心。」堅定的信心來自堅定的信念,在去年六月,林書豪的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是這 麼說的:「我的上場機會不多,很多關心我的人給我建議,但最終,我是試著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思考,然後我得到最清楚的答案:只要更努力一些,一定能夠站上舞 台。」在《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書中,以運動心理學角度來詮釋「信念」的重要,「運動員常常透過堅信自己終能達成目標,來摒除種種懷疑和不確定性。」當選 手心中抱持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像是曾雅妮藉著持續灌輸「想要贏得冠軍」的信念,降低自己的失誤,最後真的邁向冠軍之路。

馬修施雅德更提到,「宗教是最佳的安慰劑。」「無論心目中的上帝是否存在,只要信仰真誠就好。」在他看來,信仰對於運動員來說,的確有頗大助益。

事實上,所謂信仰可以不只是宗教,它可以是強化自己信念的作法:有些人隨身攜帶關於「相信自己」的著作;或在出席重要場合前,先花十五分鐘做深呼吸。而對 於林書豪來說,他的信仰就是上帝,藉由這份信仰,他得到了相信與肯定自己的力量。每次上場前,他都和同隊好友費爾茲(Landry Fields)模擬手翻︽聖經︾、高指上天的打氣動作,讓他更能心無旁騖,專注地上場打球。

法則六

樂觀,用正面態度面對每一次意外「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 《祕密》朗達拜恩當然,隨時維持樂觀心態,也是林書豪邁向成功的一大重點。迪潘布洛克在高中教導林書豪之時,就發現了他正向思考的特質。「在學習過程中, 這孩子經歷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不愉快經驗,令我訝異的是,他總能正面思考,以樂觀態度面對一切。」去年十一月底NBA新的球季開打前夕,林書豪開心地在臉 書上公布,「我又有工作了!」想不到沒隔幾天,確定被勇士隊釋出,後來轉與火箭隊簽約,他又興奮地感謝粉絲支持,正式成為火箭隊隊員。可惜火箭隊還沒給他 正式上場機會,又將他釋出,最後才來到總部位於美國東部的尼克隊。

一個月內換了三份工作,心情起伏變化可想而知,擔心再度失業的他,就連房子也不敢租,選擇暫時借住哥哥家。但他還是正面地回應,「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 尼克的隊員!該把我大學的雪衣從箱子找出來了。」

法則七

謙遜才能無私,無私才有更大成就「才華是上帝給的,要謙虛;名氣是人給的,要感恩;自滿是自己給的,要小心。」—— 傳奇教練約翰伍登林書豪的崛起,讓整個委靡不振的NBA起死回生,重獲全球注目,就像是突然現身拯救社會的標準美式英雄人物,但偏偏他才二十三歲。年紀雖 輕,卻一直保持著謙虛,超乎年齡的沉穩態度。每當眾多媒體湧上詢問他得分創新高、打贏強敵的感想,他總是誠懇地回答:「感謝隊友,如果沒有他們協助,我無 法投進那麼多球。」接著感謝上帝讓他堅持,打出了自己的夢想。

在近期一場賽後記者會中,一段幽默的回答,更能看出林書豪的謙遜和無私。記者問:「那個漂亮的空中接力傳球,你是怎麼辦到的?」林書豪幾乎沒有多想:「在 這個球隊裡,很容易,你只要把球丟到空中,不管它飛到哪裡,總會有隊友能飛起來接到,並且把球投進籃框。」林書豪又補了一句:「是我的隊友,讓我『看起 來』好像很厲害!」除了個人夢想得以實現,他也從不吝於和人分享打球過程的樂趣。二○一○年,他來台參與「姚基金慈善之旅」時,主動表示希望有機會來台舉 辦籃球訓練營,讓喜愛籃球的青少年都有機會學習。後來在國泰人壽贊助下,他於一一年親自回台和一二○位國中、國小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分享他累積多年的球 技。

透過電視螢幕的轉播畫面,都可明顯感受他作為一個控球後衛的熱情,在每次比賽積極得分並助攻。

從一位沒沒無聞的板凳球員,到現在變成全球關注的鎂光燈焦點,林書豪所創造的傳奇,相信仍將一直延續下去。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出生:1988年8月23日,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市現職:紐約尼克隊控球後衛學歷:哈佛大學經濟系(副修社會系)

身高:191公分

體重:91公斤

信仰:基督教

婚姻:單身

燒出火熱商機的林來瘋現象● 按照緯來體育台數據,平均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個觀看林書豪的轉播比賽● 前五場比賽,美國地區負責轉播賽事的MSG Network,收視率大幅成長87%● 紐約尼克隊比賽的收視率飆升了66% ●林書豪在中國的新浪微博目前已經超過200萬名粉絲追蹤者● eBay上,林書豪的初中畢業紀念冊以4800美元結標● 過去一周,林書豪的球衣在官網上的銷量增加了30倍● 據《富比世》(Forbes)雜誌估算,林書豪的個人市場價值達1400萬美元,而2012~13賽季,林書豪的市場價值總計可能達到1.5億美元● 經營林書豪所屬球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過去10天內上漲10.23% ● 尼克隊這一季的營收可能增加2000萬美元● 尼克隊主場門票自林書豪砍下25分那天起,價格就上漲了27%

三專家看林書豪的崛起

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正向思考是走向成功的原力「自信、溝通、領導、熱忱、團隊合作」成就了林書豪的成功傳奇,這五種能力,正是成功的五個關鍵推 力,也是好EQ的最佳展現,令人更加認同他。想要擁有林書豪的好EQ,除了家庭的教養、堅定的信念,你得鍛鍊自己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韌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正向思考」,並且走入群體,創造積極健康的人際互動。

提醒你,不要只把金錢拿來訓練自己的專業能力,應該多關注自己的EQ養成,這才是讓你在職場與人生中,能夠逆轉勝的關鍵能力!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努力+方法=成功

林書豪在努力的同時還很講究方法,不但有「目標」,而且擬定了前進的「策略」,並在策略之下細分出「行動計畫」。他為了進NBA打球,甚至細部規畫了「進 NBA之前要做的12~15件事」,終於讓自己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林書豪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必須勇敢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任,惟有如此,才會一肩扛起成敗,努力找方法去實踐夢想。

台大管理學院前院長許士軍:謙虛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企業管理的目的,除了讓個人成功之外,更高的層次,是帶領一個組織、一個團隊邁向成功。而林書豪,可以 看作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典範。林書豪是控球後衛,他得在現場指揮球隊,這個職位很像是企業裡的CEO,負責執行教練、也就是董事長的命令。林書豪不簡單的地 方是,他不著眼於個人的表現,而是為團隊盡力。

這不是祕密,但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領導除了管理,還得靠「倫理」。林書豪的態度謙虛,而且在場上不斷傳球,成就隊友,才能逐漸被隊友 倚重、信賴。領導沒有祕訣,就是要去做!

崛起不是僥倖——努力的人,不怕沒有舞台「我試著靜下來,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打了這麼多年的籃球,我很清楚自己,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能夠站上 舞台。」—— 2011年6月,林書豪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的訪談,不久後,他被球團釋出。

輸球不是結局——承認錯誤,但是拒絕失敗「錯都在我,當一位控球者出現9次失誤,比賽難免會走入困境……。我痛恨輸球,但這會讓我冷靜一些,未來我會做得 更好、更有力量!」—— 2012年2月17日出戰黃蜂隊,林書豪擔任先發球員後的第一敗。

贏球只是養分——謙虛以對,看見更高目標「勝利來自每一位隊員的貢獻,我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盡量讓隊友們都能融入比賽……,而當團隊融合,我們就能看到更 高的目標。」—— 2012年2月19日出戰小牛隊,林書豪以14次助攻率隊取勝。

奇幻之旅待續——跟著林書豪,你也可以發光發熱● 在沒人看好的時候,仍要相信自己。

● 機會敲門的時候,奮力抓住它!

● 別離開家人,他們永遠會挺你。

● 了解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場域。

● 別輕忽了團隊裡尚未發光的潛在好手。

● 不要試著成為「某人」的複製品。

● 保持謙虛與平常心,才能長久。

● 讓身邊的人看起來更棒,他們就會永遠愛你。

● 找到一個正面的信仰,並且真心相信它。

● 總而言之,就是全力以赴。

—— 以上出自《富比世》雜誌報導,《林書豪給上班族的十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0244.html

著名作家斯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於2012年7月16日早晨去世,享年79歲。為了紀念他,我們決定簡要介紹他提出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斯蒂芬•柯維創作的一本暢銷書,該書共售出兩千萬冊。

以下僅為簡要介紹,建議您購買圖書閱讀具體內容。

1)積極主動

作為一個人,我們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我們有獨立意志,可以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我們也有責任(也就是「做出回應的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 有自由選擇自己的命運和人生道路,這樣才能具有獨立意志、想像力、自我意識,能做出正確的行動,成為積極主動的人,而不是被動反應的人。

2)以終為始

思想形象化是極其重要的。柯維說,任何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首先是在頭腦中進行構思使思想概念化、形象化,然後才經歷物質的、實際的創造。成為自己 的創造者,即規劃自己要做的事情,規劃確定要實現的目標,先將它們在思維中形象化,然後再採取行動創造它們。此外,明確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和原則也會有所 幫助。

3)要事第一

當你擁有了獨立意志,就能得到自己希望取得的成果。這有賴於高效的時間管理,應首先著手處理重要的事情。在處理完畢所有重要事務後,再根據事情的緊急性來依次完成其他事情。 如果先處理好危機事件、緊急問題、限期項目,你的生活會輕鬆很多。

4)雙贏思想

只要相信以雙方受益的方式實現目標是更好的方法,就會出現雙贏局面。「所有各方都贊同決定,並都全身心地投入行動計劃」,柯維寫道。「一個人的成功不能以犧牲其他人的成功為代價。」要實現雙贏局面並不難,只要你正直、成熟。

5)知己解彼

如果你是個很好的聽眾,能夠花時間去理解某個概念,這將有助於你向其他人傳達自己的觀點、計劃、目標。首先是要有溝通和極好的傾聽技巧,然後對局勢進行分析,並把自己的解決方案傳達給其他人。

6)統和綜效

柯維寫道,協同性的溝通是「打開自己的思想和心靈,接納新的可能性、新的備選方案、新的選擇機會」。這句話適用於課堂、商業世界,還有可以運用於任何開放、溝通場合。關鍵在於建立合作和信任。

7)不斷更新

有時你可能努力培養其他六個習慣,而忘記了充電和自我提高,忘記了為當前的工作提升自我。自我提升的技巧包括身體鍛鍊和營養補充、讀書、寫作及規劃、服務精神、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培養、學習和冥想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19

公司陷入麻煩的七個跡象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3494.html

據說在公司中的頭號難題是,你幾乎永遠不知道你已經陷入麻煩當中,直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原因很簡單。做決策往往是一場賭 博。你投下你的賭注,然後等待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稱之為冒風險。當然,你可以用措施對衝過多的風險,但這樣做可能是昂貴的。更不用提那些不可預知的因素超出了你的控制能力。不,對此沒有解決辦法;拐點極其難以預料。

這就是為什麼分析師對股票進行評級幾乎沒有價值的原因所在。當科技股泡沫破裂,所有通信類股票暴跌的時候,所有分析師一直到最後都給予它們「買入」的評級。我想其中的邏輯是,如果瞻博網絡一股為200美元,它肯定是在50美元買入的。

反過來也是如此。截止到今天,47位分析師中只有4位對黑莓手機製造商RIM給出「買入」評級。只有一位分析師對百思買給出「買入」,沒有人認為美 國無線電器材公司會上漲。這是否意味著他們不會再捲土重來?當然不是。我敢肯定這種情況和郭士納之前的IBM以及史蒂夫·喬布斯回歸之前的蘋果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可以在災難降臨之前預知未來,不是會很好嗎?這或許很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會有種種跡象,要是高管和企業領導者能領會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曾試圖告訴他們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那該有多好。

回想數以百計的企業倒閉,其中包括不少是我親眼看到的,總是有即將發生厄運的警告跡象。以下是我的七大跡象。你可以加以注意或者否認現實。這由你決定。

你的銷售人員驚慌失措。商業困境的首個和最明顯的早期警告標誌總是來自銷售。畢竟,他們處於每天直接面對客戶的第一線。而且他們通常抽取佣金報酬,所以他們的生計處於風險當中。我看到過很多銷售副總裁因為其CEO拒絕承認現實而被炒魷魚。你知道嗎?所有這些公司都以失敗告終。

當你的副手說:「改變方向」時,你繼續堅持。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打算聽取高薪的管理人才的意見,那為什麼還要僱傭他們呢?我稱之為固執己見綜合症,一種折磨著認為做同樣的事情會以某種方式導致不同結果的領導者的疾病。其產生原因未知。

你真的中了大獎。這可能是違反直覺的,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這是真的。如果你統治著一個很大的市場,你的利潤空間巨大,而且放眼望去沒有競爭對手,或許不妨在你的公司商標上加上一隻巨大的牛眼。競爭就在不遠處,我保證。此外,事實是沒有人質疑成功。這是個真正的問題。

你害怕淘汰你現有的產品。不管你相信與否,這種情況一直在不斷發生。為什麼你認為百思買的網上購物體驗和亞馬遜 相比如此之糟糕?為了保護其實體銷售?為什麼松下等了那麼長時間才涉足液晶面板?為了保護其等離子顯示屏業務。這是去年為什麼它損失超過90億美元的原因 之一。經驗教訓很簡單:如果你不淘汰你自己的產品,你的競爭對手會為你做這件事情。

收入增長和利潤空間正受到侵蝕。並非顯而易見,但是在一家企業真正衰落的很久之前,增長或利潤曲線幾乎總是有一 個轉折或改變,意味著增長在放緩,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高管們並非沒有注意到。他們注意到了。問題是必然會有二分之一的藉口是不知怎麼似乎沒有影響到競爭 對手,隨後的一半藉口是相互指責和行不通的蹩腳想法。然後,一切為時已晚。

傳統觀點認為你不能輸。當每個人都認為你不能輸時,當你的整個管理團隊都見風使舵,這實際上連同信心和確定性一起傾覆,這時你就要擔心了。可能會出現一些集體思維或者刻意美化。現狀、惰性、過度自信和好好先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會扼殺公司。

你的計劃有一個小缺陷:現實。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支持大多數公司的是一個行不通的願景,戰略或計劃。只有平 均數定律是可行的。好消息是弄清楚你拋出的硬 幣哪面朝上真的很容易。當你向別人推銷時,問他們這是否對他們有意義。如果你不問,他們就不會說。大多數CEO都不會問。幾年來,索尼向市場推出了一種在 其產品協同增效的神奇產品。沒有這樣的產品,但是看到前CEO霍華德·斯金格嘗試銷售永不過時的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75

七個步驟: 有間賺四成以上既樓點做??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223

Psy: Lum Sir 你好,拜讀你文章后,隨即去銀行詢問二按及做压力測試。因为想知道以我的入息及年齡可否在退休前供完第二层樓?背景:本人單身38歲庸才一名,做文職工作,人工$23000,預計人工不有太大升幅,3年前才开始在屯門自置物業,每月供款$4700,估价約值230萬,尚欠銀行76萬,略有積蓄(股票及人民幣存款加埋約港弊40萬)想供多層樓(預計3-4年后), 根據創x銀行既評估,我將現時樓宇加按,借到$1.75M(利息2.15%,供30年),可以供到2M-2.4M既樓,但首先要將而家既物業出租,現時租金$4800-6800 ,單位出租后,人工增至$28000以上,每月還款: $5591+$8750(加按及新樓供款)請問我現在儲多3-4年錢以每月$7000黎計(用作投資外匯人民幣﹑澳元或藍薵股),希望在3~4年后買到第2層樓,目標定晌荃灣爵悅庭或元朗YOHO TOWN或青衣海欣花園, 這定向可行嗎? 該如何部署呢? 謝謝Lum Sir花上貴時間解答本人問題P.S. 因本人不善計算及理財, 數字上可能有偏差,請見諒。

青衣將有不少新供應仲要係居屋,區內置業要留意。荃灣服務式住宅管理費都唔平,會否侵蝕你的租金回報? 元朗亦有新樓盤,但重心西移加上交通改善有望跑贏青衣。不過講到底,你勤力多睇樓可offset部份因區份而跑輸之因素。

如你手上有間賺左四成以上既樓,可試用下列步驟向擁有兩層樓進發:

1.        考慮加按到五成或七成,即如果好似psy咁間樓估價230萬, 加按到7成,減去你現時爭銀行之金額後,就係你可套出之現金總額。即2.30mil*70%-76萬=85萬。

2.        加按到五成之好處係可名正言順將樓租出。七成抵押係現時金管規定下,正黎做只可要自住。如五成即2.30mil*50%-76萬=39萬。

3.        評估一下自己加按後要還幾多先作決定。例如2.30mil按到七成分30年還,每月只需$6000。留意樓齡不超過廿年,先可九成肯定新按揭可拉長至三十年還款。至於拉長黎還絕對有好處,簡單咁講就係你廿幾年後每月還六千蚊其實唔係d咩。至於評估請看六千蚊(或按自己個案所計)之供款會唔會超過你入息之1/4? 或家庭總收入之1/4? 如果已超過請努力搵錢或搵方法證明自己不穩定之收入。

4.        加按左舊錢出黎,如果舊錢係你五年都儲唔到既,請你小心保管。做人仔定期算數,搵間細銀行比個靚兌價你,再轉入其他bank做半年或三個月定期應可易得3%p.a.

5.        請你target定兩到三個大型屋苑,勤去睇樓睇熟佢。大屋苑係因為初心者較易在大屋苑上手,好易理解到點解一間貴過另外一間。至於勤睇樓,原因係真係平些少既野,通常由知到買都係一日內決定。你唔之前去睇熟佢,agent報價你根本就朦查查。

6.        對psy見解,應該用人民幣定期加少量股票為佳。反而股票可不作大籃籌。有時將九成錢放係定期,用一成錢放入中國建材,得到之效果更佳。大不了好似做左保本基金咁,冇得冇失(當然要輸時間)。

7.        至於買樓,以psy財力不宜在今時出擊,自新政策在2012年10月尾推出後,可賺之水位確實見少。除非你係樓市賺過大錢,用開心錢博下又係別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23

好萊塢模式的七個關鍵詞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09/t20130912_494308.htm

  中國的電影市場隨著電影「工業化」日趨成熟,堪稱票房藍海。從全球市場票房市場來看,增量最大的部分也的確來自於亞洲,亞洲市場的增長,貢獻了全球增量部分的60%(圖1)。而美國好萊塢成熟電影市場的特徵,則正好相反,即商業環境成熟,但票房沒有增長。好萊塢有一系列關於電影的機制保障,這些制度保證了電影產業維持在良性的運轉軌道中,保證了大多數項目的價值實現和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分配。在中國電影產業 「工業化」的過程中,好萊塢的經驗值得借鑑學習。  

  

  觀影人口比重高。北美市場觀影人口約佔總人口的68%,即68%的人每年至少看一部電影,13%的經常看電影的人口,貢獻了觀影人次中的57%(圖2)。而反觀中國市場,根據觀影人頻率測算,中國觀影人口的觀影頻率約為7次1年,與北美大體相當,但是中國的觀影人口較少,只佔城鎮人口的10%左右。

  

  

  

  「口紅效應」鮮明。眾所周知,美國等成熟市場,其電影消費有「口紅效應」,即經濟環境越差,電影消費越多。近年北美票房增長最多的年份為2009年,由2008年的96億美元增長到106億美元,增幅為近5年最高。這主要由於電影消費在發達國家屬於低檔的休閒需求,其他休閒娛樂需求的支出更大,在經濟不景氣時,其他高檔次的消費需求被擠出,轉向電影消費。如一個四口之家,看一場電影平均消費只要31.84美元,而其他娛樂消費至少在100美元以上(圖3)。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小工作室、大片場。從製片公司來看,既有如六大之類的大型製片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索尼、環球和派拉蒙),也有很多小型的獨立工作室。眾多的製片公司能提供類型多樣的電影,滿足不同口味的觀眾需求。

  

  主創團隊按票房和版權收入分成。主創團隊毫無疑問是一個電影項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美國,除了固定薪酬之外,主創團隊也能參與電影項目的票房及版權分成。這種風險與回報共擔的機制使得主創團隊能有效參與到項目中來。目前,中國也有部分項目開始學習這種模式。

  

  類型片與系列片是票房保證。好萊塢電影的類型特徵明確,如《指環王》的魔幻類型、《碟中諜》的高科技諜戰類型、迪士尼的動畫片等。類型電影是一類電影的標準,由於歷史的沉澱,美國已經培養出固定的類型觀眾,因此,類型化特徵明確的電影,其票房的可預測性較強,盈利也就能有較大的保障。系列電影即是如此,《碟中諜》系列、《蝙蝠俠》多個系列,以及最著名的《007》系列等(附表)。系列電影由於早前項目的成功,可以聚攏原有的觀影群體,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是對原有電影價值的充分挖掘。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完善的投融資體系。好萊塢的電影投資動輒上億美元,之所以能承擔這麼高的成本,主要由於美國電影有強大的全球發行體系,DVD等的版權收入也能提供回收重要來源,且完善的投融資體系也是投資人敢於投資的重要保證。海外的電影項目,資金來源可能有幾個:銀行貸款、政府津貼、現金資本等。海外電影一般都會有完片擔保,正是由於有了銀行的貸款,完片擔保公司才願意擔保,保證最後項目能如期完成。完片擔保方會對電影的拍攝計劃和預算進行評估,嚴格監控制片過程,降低了投資者與製片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保證了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回收不僅依賴票房。與國內90%以上的成本回收依靠票房不同的是,好萊塢電影公司回收渠道更加多樣,除了電影票房之外,還有DVD收入、收費電視等。一般來說,DVD總收入會是院線票房的75-80%,收費電視網絡是在10%左右,另外還包括飛機播映。除了這些,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還有更多的衍生業務開發,以進行電影版權的後向價值實現,如遊戲、玩具、主題公園等等。衍生業務延長了電影項目的生命週期,並為後續的續集項目保持消費預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6

寫給在創業之前的你:這七個徵兆,將決定你是否能創業成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82.html

Gary Shouldis,網絡營銷公司 3BugMedia 的創辦人,為想創業的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果出現了以下七個徵兆,那還是不要創業吧,因為這些徵兆最後都將帶著你走向失敗。

1. 你不會學著分配工作

身為一個創業家,在草創時期校長兼撞鐘也是很合理的,藉由這樣的機會可以摸透公司裡裡外外的各項運作,對以後訓練新進人員也有非常卓越的幫助。但隨著公司日漸茁壯,你也要學著將部分工作轉移出去,交代給信任的下屬、夥伴。

如果你是那種「走開,我做得比你還要好!」的人,一肩扛起公司全部工作、無法適當分配任務給別人,也許很 man,但並不是這麼適合創業。

2. 你有決定障礙

總在菜單前面要猶豫不決個十幾分鐘,無法下定決心要吃牛肉麵還是牛肉湯麵的這種人,你也許要開始學習決策的技巧。當你身為一個創業家,你每天都會遭遇到好幾十個決策時刻,但並不是每個決策都可以讓你坐在桌子前面慢慢思考,有些決策需要立即性的決定。

也許在有限時間內做出的決策並不是最好的,但,關鍵之處就在於必須要在有限的資訊來源中做出決定,並相信自己。

(你還是可以當個點菜點很久,但是工作決策快速的創業家)

3. 你不去學習相關金融知識

也許你熱愛挑戰、具有創意,但卻看不懂財務報表、不瞭解基本的會計事務,你也許對這些繁複的會計事務不感興趣,這並不代表你不用瞭解它。如果你只把一切都丟給你的會計師,要是他哪天捲款逃跑,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4. 你不懂得與人相處

身為一個創業家,學會與顧客、員工相處非常重要,顧客與員工都是你必須依賴的對象,如果你不懂得與人相處,搞的員工不想與你一起共事、顧客不願買單,你的創業之路將走向失敗。

5. 全知先生

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全知先生,只有全聯先生,就算你比公司內的所有人都還要聰明,也不用一天到晚賣弄給大家知道。

身為一個創業家與老闆,你的工作就是隱身幕後,讓客戶、員工盡情的演出,如果你總是想成為鎂光燈焦點、搶走員工的功勞,創業之路可能不是這麼適合你。

6. 害怕對抗困難

身為一個創業家,比起員工,你更容易站在不舒服的立場、位置,不論是要負責譴責員工、當黑臉,或是安撫憤怒的客戶,這都不是一件舒服、容易的事。而且員工或是客戶在遭遇困難時都會跑來找你,如果這些問題對你來說十分可怕、難以接觸,還是不要創業吧。

7. 你不是個學習者

這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開創一家公司所需要的技能包山包海,你不可能全然準備妥當,必須要在做中學,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中學習、在每日的生活中學習。

停止學習,將慢慢地把公司帶往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3

刀刀叨逼叨(1):七個創始人的網吧創業失敗案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653.html

之前,我的公眾賬號的更新速度如果用一種病來衡量的話,一定是「月經不調」……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寫那麼少?我總是很裝逼很高大上的說:「我是有追求的人,我更看中質量。」

今天,一個差不多10年沒聯繫的朋友突然找到了我。這是當年發我稿子最多的一個校園雜誌編輯,最多的時候,一本半月刊上用了我四篇稿子,分別採用了我的真名、筆名、小名、女友的網名。他說最近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我,也看了我在虎嗅等地方寫的一些東西。

聊到最後,他和藹可親富有建設性的說:「賤人,少跟我說你的追求,你丫的就是懶。」

一語驚醒夢中人。寫字對於我來說,雖不能說文思如尿炕一般,但是手到擒來四個字還是能做到的。

所以從今天開始,除了會不定期的寫一些稍長的稿子發到其他地方,會堅持每天都在這個賬號(kuaidaoqingyi520)寫點兒東西,可能會涉及到產品,設計,互聯網,吐槽,職場,段子,閱讀,APP推薦……等等。喜歡看,您就點個贊,分享一下。不喜歡看,您也別罵,一是我不一定看到,二是互聯網文字那麼多,您節約點兒時間,去找一找能讓自己心跳的《少女之心》吧。

今天要說的:

創業是最近幾年最火的事情,不管是牛人還是loser,都將創業看成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康莊大道。而今天,我來聊一聊10年前幾個小夥伴的創業案例。

10年前,剛鬧完非典,作為一個九流野雞大學的即將畢業生我每天還廝混在網吧裡。跟3個高中同學,3個大學同學每天打傳奇挑CS,小日子過得不亦樂乎。直到有一天,我們每天泡的網吧老闆突然要關門不干了。當時的我們,對那個網吧的感情比對女朋友的感情還深,旁邊的一個刀削麵館都尊我們為超級VIP金卡會員,直到今天,聽到刀削麵三個字,我有些反胃了……

晚上的大排檔,就在我們討論戰場如何轉移時,忘了誰說了一句「我們七個人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網吧給接下來!」。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說就是,這是七個志趣相投戰鬥力極強的創始人團隊(戰鬥力特指CS/傳奇/帝國/紅警等遊戲中)。

七個人中,六個人分別投三到五萬的現金不等,我當時比較窮,不過作為攢機愛好者,以技術入股。用如今互聯網通行的頭銜,我應該是CTO,只不過當年我有另外一個響亮的稱呼「網管」。當他們問我對股份和分紅有什麼條件時,單純的我當時說:「只要讓我免費打遊戲就成。」

後來,我的願望實現了,因為他們令人髮指的讓一個CTO值夜班!

回頭想想,很多細節都可以用現在流行詞彙來進行包裝,可見當年雖然沒有那麼多創業導師和理念,但是人自身的創造力也不容小覷。

一.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做精準服務

先簡單介紹下網吧的概況,三層小樓,緊靠一所大學一所中專。所以在接手後,就根據用戶的類別,分成了不太懂網絡只聊QQ的大學女生/只上網或者看電影的大學男生/呼朋喚友來打遊戲的新客戶/天天泡在這裡的熟客,還有未成年人。

對於前兩類人,都會分配在一樓大廳,有攝像頭有麥克風能語聊,而新客戶會分配在一樓的包間裡,新配的機器可以提升口碑。對於熟客,基本都是直奔二樓,包間裡的電腦性能要優於一樓的,並且專門有個房間放了三張沙發床留給鏖戰困了的戰士,也有單獨的衛生間。

最精準的應該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措施,當時剛開始發禁令,力度很大但漏洞也很大。正好我們的創始人裡有一個是公安……他把未成年人放在了三樓的一個鎖著的包間,隔音效果好,並且在窗戶外加裝了鐵板樓梯。這樣未成年人來上網,都不用走正門,少了很多風險。並且那幫小孩也覺得很有意思,感覺跟打CS裡assault倉庫地圖一樣有探險精神。(當然,現在的我還是很反對未成年人去網吧的……)所以,至今我一直認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組織內部的人去對抗組織更可怕。

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這在當時迅速的搶了旁邊幾個網吧的生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樓的一個角落,放置這七台電腦。那是專門給哥幾個配的高端機器,被人稱之為「老闆區」。可見,哪怕是創業,也要學會享受生活。

二.用數據指導運營

當時,沒人懂得什麼叫做數據分析,但是基本的市場觀察力還是有的。例如每天去巡視幾圈,看看有幾個人玩傳奇,幾個人玩CS,幾個人玩奇蹟,幾個人看電影,幾個人玩語聊,然後晚上再根據這些情況調整部分電腦的內容,因為當時還沒有如今逆天的網吧智能管理系統。

當然每到晚上就會有很多躲在角落裡的猥瑣男,鬼鬼祟祟眼神飄忽,偶爾抬頭看看網管,那一定是在看色情片。這時如果吧檯後坐的是值班小妹,飲料/方便麵/火腿腸/點卡的生意都不錯……

btw,在之後的歲月裡,經常看到有網管和上網女學生或激情或色情的故事,特別是那些屌絲寫的色情小說,經常用這樣的標題《我做網管那一年》《當網管的我深夜UP了她》……為毛我從來沒碰到過……

三.敗因

按照上面的舉措,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一個網吧生存下去應該不成問題,那為什麼這個網吧只幹了一年呢?核心原因就在創始團隊上。

七個創始人,天啊!這並不是去包養白雪公主,也不是追求人多力量大的人民公社時期,對於一個小網吧,壓根不需要如此多的老闆。首先是老闆的分工無法明確,就更無從衡量工作量,必然有人勤勉有人懈怠,其次每個老闆來網吧裡都會帶上幾個朋友,賒賬或者免費就司空見慣。最後就是每天賺的錢基本都被不同的老闆扔到了大排檔裡……

所以對於創業團隊,聯合創始人很重要,但是絕對不是多多益善,有一個主心骨,然後配上一個技術牛人和一個市場牛人,基本的核心團隊就成型了。

不過雖然失敗了,但是現在想想,那段日子還是很開心的。只是不知道後來那幾台老闆機飄零在何方。

腦海裡突然迴蕩起那首老男孩的旋律

轉眼過去多年時間多少離合悲歡

曾經志在四方少年羨慕南飛的燕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漸行漸遠

未來在哪裡平凡啊誰給我答案

那時陪伴我的人啊你們如今在何方

我的兄弟們,你們好!

下回,我們開家青樓試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46

員工永遠不會告訴老板的七個真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64

每個人都有老板,也都想成為老板。有朝一日你成為老板,千萬不要忘了你為人打工時的心里也曾徘徊過這些想法: 1、“我討厭開會!” 或許你會認為你的周例會、月例會是一個很好地管理工具,可以讓大家工作步調一致,所有員工都將其作為一件大事。但員工們可能並不這麽想。而且,CEO教練Rick Gilbert還發現,事實上67%的執行官們也討厭開會。 所以請盡可能地減少會議次數,提高會議效率。如果你不得不開會,那麽務必只邀請必要的人員到場,嚴格控制好時間,不要讓員工耗上一整天。 2、“我的薪水應該更高!” 很可能,你的員工認為他們理應拿到比現在更高的薪水。蓋洛普最新調查顯示,76%的美國人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還賬單,基本沒有存款。 如果你的員工工作很棒,拿出一點額外的錢來獎勵他們。為你優秀的手下加薪,這在長期來看對你是有利的。如果一個員工離職,你付出的代價將是他年薪的五分之一。 3、“當我說假期里隨時可以接聽電話時,我不是真心的” 你給員工放假,但如果假期里他們的電話仍然響個不停,這只是名義上的假期。所以,當你的員工休假的時候,放下你的電話,讓他們好好享受陽光吧。 4、“我很樂意給你反饋,但我卻害怕說實話” 員工並不排斥給出反饋,而且他們同樣渴望講真話。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員工都在與老板或上級分享真實想法時都會覺得很別扭。你的員工可能對如何改進工作有很棒的建議,但你從來不會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讓他們願意說出來。 5、“我不想參加辦公室聚會” 你或許會覺得辦公室聚會很有趣,但這對其他的參加者來說卻是個折磨。一些人參加聚會只是希望能夠逃離辦公室一段時間,而其他人則是不願意駁了老板的面子。 根據2010年Adecco的調查,40%的員工覺得在工作聚會中備受煎熬。 6、“我希望你能把大家團結起來” 在CNN的一次調查中,3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公司里書面和口頭的交流非常糟糕。無效溝通每年會浪費掉公司25%至40%的預算。 你需要想辦法加強溝通。和所有的人明確公司的目標,頻繁確認是否已經達成共識,以便讓每個人都明白公司的前進方向。 7、我覺得你不信任我們 研究者John Helliwell發現,工作中的信任度和生活滿意度存在高度相關。那些感覺自己受到信任的員工很樂於給出反饋和建議。他們還會覺得自己是決定公司成敗的一部分,並高度投入,充滿了工作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9

投資裡的第七個維度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3195831

2014-11-22 余曉光 投資匯


其實昨天寫的投資里的六個維度最後第七維度打了省略號,本想留作各方猜想待以後再做記錄。不知想寫完六個維度今日淩晨躺在床上腦洞大開,對第七個維度的投資靈感顯現,今日記錄下來,以待日後反思之用。

《投資世界的幾個維度》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3187701


前邊所寫的投資1-6個維度都是從投資者作為一個主體,通過自我思維作為外部條件反射的篩選器,對外部世界進行感知。而第七個維度的投資差別,會從外部世界感知,反射回到投資者本身的內部世界。當一個投資者努力在市場過濾發掘幾十倍的大牛股的時候,大牛股其實也在過濾著投資者。只要做過幾年港股的人,基本都買過騰訊,一個漲了180多倍的股票。而在騰訊上賺了10倍以上的人,寥寥無幾。當投資者通過各種指標,分析宏觀產業趨勢,與公司重要人士耐心交流,股票(投資價值)本身也許再做著同樣的事情過濾著投資者。投資者的差異像每個人有不同的長相一樣,獨此一份。同樣一個股票,有人賺有人虧,但有極少數人賺了幾十倍。這極少數人,就跟市場上極少數大牛股一樣,呈不規則分布。投資者通過事後歸納法總結牛股的“共同性”,大牛股同樣在考驗著投資者的品質,是否擁有罕見的內在品質,可以把外部的機遇通過深邃的內部世界完整的沈澱下來,是形成第七個維度差異的關鍵因素。就好比有的人抹牛油只塗表面一層,而極少數人會把整塊牛油融化,讓自體如海綿般的吸收全部精華,待冷卻後自己就成了那塊牛油。第七個維度,從投資者以自我為載體過濾外部世界的機遇,反射回到了外部世界通過市場機遇過濾投資者的內在品質。努力之上拼運氣,運氣之上拼天賦,而天賦之上拼的是內部的容量。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如浮萍一掠而過,還是長期積累留存下來並反複提煉,是造成第七個維度差異的關鍵,看待第七個維度就好像喜馬拉雅山下看山頂一樣,看得到而上不去,而如何對待並追求第七個維度,我唯一可以想到的是,樹立崇高並長期的目標,確保一路上方向的正確性,並且腳踏實地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