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忍成金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80


以下一組數據是巴菲特的朋友比爾開的基金的數據,基金名叫塞果亞/紅杉基金

(%)           基金     標準普爾 

1970         12.1         20.6

1971         13.5         14.3

1972           3.7         18.9

1973        -24.0       -14.8

1974         15.7        -26.4

1975         60.5         37.2

1976         72.3         23.6

1977         19.9          -7.4

1978         23.9            6.4

1979         12.1          18.2

1980         12.6          32.2

1981         21.5           -5.0

1982         31.2          21.4

1983         27.3          22.4

1984         -1.6            -2.4

年回報率 18.2           10.0

能夠取得18.2%的年回報率並不簡單,我們看到數據後輕描淡寫"比爾這傢伙不錯"

看結果很容易,但我們從沒有嘗試站在比爾的立場來看,上面數據顯示了,由基金創立的頭4年都是嚴重跑輸大市的,投資1000在指數基金,那4年變成 1396,而基金只有1003,在這4年間,可以想像比爾會受到客戶乃至自身的壓力,可以連續4年跑輸大市,比爾會否質疑自己是無能之輩?還能否堅守價值 投資的信念?一開始買投資就遇到長期挫折會否洗手唔撈?比著係你,你會點?

比爾不是聖人就是白痴了,食左4年軟飯虧佢仲堅持到落黎,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賺到錢比巴菲特做演說材料

人人命水唔同,即使投資方法一樣,結果都可能大相廷徑,1/2的人會一開始嘗到失敗,那批人最終會有1/4的成功者同1/4的失敗者,一開始就放棄的人,最終必成失敗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49

企業研究(一):大需求 百忍成金

http://xueqiu.com/3631370669/22165478

-----百忍成金

做了很多年的技術分析,在我意識到K線的背後是企業的時候,我完成了從技術分析者到價值投資者的轉變;

從一開始看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選股,到意識到應該選擇優質的企業,我完成了價值投資理念的第一次升級;

好 股,就是要選擇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企業有好的產品、好的管理、好的企業文化、好的戰略、好的品牌、有寬闊的護城河、還有核心競爭力、低負債、低成本、高資 金周轉率、高毛利、高淨資產收益率等等等等一大堆名詞,弄得我頭大,結果我發現我選出來的股票別人也早找出來了,股市這麼低迷,茅台、白藥的股價依然高高 在上,原來大家都在尋找優秀的企業,獵手遠比獵物多得多;

在研究了一大堆哲學、歷史、經濟、藍海戰略、衝浪型公司等等之後,我發現所有的經濟問題都是由兩個字來決定:供需。

就像中國古人認為陰陽組成了我們的世界一樣,供需關係決定了我們的整個經濟世界:

當股票的供給充足,需求疲弱的時候,股價喋喋不休,形成了熊市;反之需求旺盛的時候,股價節節上漲;

大盤股因為股票供給充足,因此一般定價相對較低;小盤股因為供給稀缺,股價一般相對較高;

因為2003年中國經濟的騰飛,所以對原材料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兩年後有色金屬、鋼鐵、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的大牛市;

當旱災洪災發生的時候,農作物因此減產,糧食的價格開始飛漲;

當汽車被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出來的時候,價格一跌再跌;

總之供需關係的失衡,會導致價格的暴漲暴跌,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我實在沒有必要刻意賣弄,因為隨便哪個學經濟的大一新生都比我說的好,不過對我來說還是一次質的飛躍,我開始把目光從企業本身上移開,投向整個市場。

市場由供需兩方的力量組成,對主要靠做多賺錢的投資者而言,最好的是大需求,小供給。考慮到價值投資是一項非常微觀的經濟研究,因此需要研究的是一家具體的企業,市場的供給一方由這家企業和同行組成,因此我把整個市場分成三個要素:客戶需求、企業自身、同行,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圖
   這幅圖客戶一方代表著需求,企業及諸多的同行代表著供給;即使需求很大,但是如果同行太多太厲害,競爭過於激烈,那麼身處其中的企業一般也比較艱 難,所以最好是因為某些原因,供給的一方只能緩慢的釋放產能,或者企業處於競爭優勢、壟斷地位等等。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了 容易扯著蛋,因此我們先不管供給的一方,先專心研究市場的需求。

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一般都會處於平衡狀態,需求的失衡才會引起價格的變化,所以需求自身的大小倒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需求要不斷的變「大」。

一、經濟的發展帶來的需求變化

其實,人的慾望是無求無盡的,有了小平方的房子還想著大平方,有了大平方還想著別墅;有了奧拓想著奧迪……唯一的問題是口袋裡的銀子有限。

因為經濟的發展總能為人們帶來更高的收入,銀子多了就會產生新的需求或者需求升級:

黑白電視機要換成大彩電,收入更高了彩電要換成等離子、液晶電視;

泥濘的小路要換成擴闊的馬路;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地鐵、航空等逐漸的走進大家的生活;

啤酒、紅酒、高端白酒成為餐桌上的必備;

原來的手機要換成智能機;

原來家裡沒有寬帶要安裝寬帶;

這種需求一般研究一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歷史,每個階段有什麼樣的新的需求,往往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看看歐美那些國家在每個階段,哪些產業開始興旺發達,開始追求什麼樣的商品、服務和生活質量就可以了。當然還要結合中國的獨有的特點進行分析。

目 前我國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從各國的經濟發展歷史來看,人均gdp5000美元是「發展之坎」,經濟要麼快速的上去,要麼徘徊不前。有許多國家 經濟達到人均5000美元之後,竟然連續十幾年都停滯不前。不過從中國的經濟形勢來看,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非常大。產業的升級、結構的調整都會給社會帶來巨 大的變化。人均GDP5000美元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達到了中上水平,消費開始加速,居民消費從以前的溫飽型向享受型、小康型發展,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 質。「中國製造」也將開始升級為「中國創造」、「中國品牌」,以前為國外巨頭代加工為主的企業,也將會利用學習到的技術和管理,推出自己的中國品牌。中國 的一些大企業將會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也許大家覺得茅台的市值已經很大了,繼續上漲很難,實際上當這些大企業跨出國門的時候,將會迎來新的大量的需求,成 長的天花板還遠遠沒到。

二、需求的「拐點」

我比較喜歡歸納法,在我研究哲學的時候,不管是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上帝蘇格拉底 馬克思等等,統統歸納成同一樣的東西:「道」,或者說是真理。巴菲特把成長股和價值股看成一回事,認為「成長」是價值的一個屬性,一個因子,其實這就是歸 納法。歸納法找出很多事物的共性,高度統一起來。

我在研究企業的時候,發現所謂的週期股和非週期股,其實也是一回事,所謂的週期股,是因 為需求的不穩定,例如藝術品大家經濟好的時候都會去收藏,所以藝術品的價格就會上漲;經濟不好的時候、極端的情況下例如戰爭期間,持有藝術品的就會把它換 成金錢,這時候價格就會下跌。因此還是供需關係而已。

所有的牛股,尤其是有爆發性的牛股,往往都是外界有巨大的需求,無論是週期股還是非週期股。事實上非週期股也會有週期性,也會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不過不是那麼明顯而已。

對 於週期股而言,例如2003年前,由於原材料的價格低迷了很多年,因此很多礦山、冶煉廠已經倒閉了,供給很小,當新的一輪經濟開始發展的時候,尤其是中國 的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對原材料產生了極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原材料的快速上漲,但是在中國經濟開始調整的時候,這種巨大的需求將不復存在。

目前中國經濟的調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趁機來觀察企業的表現。中國的經濟調整之後,毫無疑問是繼續騰飛,那麼那些在經濟調整中能保持穩定,甚至能擴大市場、提高業績的企業,毫無疑問是優秀的企業。

例如目前調控的重點是房地產行業,做裝修的金螳螂按理說應該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它的業績竟然能在房市低迷的情況下翻番,不由得讓人驚奇;

例如車市低迷,長城汽車的USV竟然依然賣的很火,也讓人忍不住嘖嘖稱讚;同行業相似的還有宇通客車;

類 似的行業和企業還有很多很多,像汽車行業,中國的汽車購買浪潮才剛剛開始,目前受到了打壓,但是一件確定無疑的事情就是,當經濟開始好轉,中國人手裡又開 始富裕的時候,沒車的會抓緊時間買車,有車而不滿意的也會趁機換車,嚴格來說對這些行業而言,根本就不是「拐點」,而是「駐點」,空中加油之後會飛的更 高。

中國的經濟奇蹟才剛剛開始,很多所謂的「夕陽行業」都會煥發出新的光彩,用心尋找吧,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尤其是因為階段性的低迷而被大家都拋棄的行業和股票。

對 於週期性行業而言,拐點比較難以把握,除非對這個行業極為瞭解。不過即使對這個行業非常瞭解,也未必能估算的準確,因此操作起來一定要留有餘量。從哲學上 來講,否極泰來,也許這個行業最危險的時候,買入往往是最安全的時候,不過也未必,有的時候持續的低迷往往延續很多年,往往超過我們的預期,也許會讓我們 的資金犧牲在黎明前的最黑暗的時候,死的比竇娥還冤枉,例如現在的航運業,什麼時候會起來實在是無從把握,ST長油也許就會犧牲在航運業的下一個春天之 前。

總之無論是週期行業還是非週期行業,當外部的需求從低迷開始再次擴大的時候,將會帶來爆發性的機會。

三、藍海戰略

前兩個條件,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需求的拐點,都不是企業所能左右的,企業只能被動的接受,無論好運還是歹運。最多是行業低迷的時候,優秀的企業通過卓越的競爭力,取得競爭優勢。

對市場需求的主體:「人」而言,他又有兩個因素,一個是需求,另一個是購買力。客戶當然希望更優質的產品或者服務,最好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進:人之常情啊,淘寶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市場供給的一方,也就是這一行業中的諸多企業,往往被競爭壓得暈頭轉向,尤其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鼓勵「狼性」,結果往往狼性有餘,謀略不足,緊盯競爭對手,敢於競爭,敢於拚搏,卻往往不夠聰明。

具有藍海戰略的企業,意識到客戶需要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和更便宜的價格。因此這些企業把眼光從競爭對手上移開,開始饒有興趣的觀察市場,考察客戶真正的需求,去掉原來的產品中華而不實的東西,以更便宜的價格賣給用戶更好的產品,主動的「創造」出新的需求。

例如上面提到的淘寶,典型的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和商場同樣的商品,「創造」出了巨大的需求的「藍海」;

例如如家,拋棄豪華酒店的華而不實的東西,提供便宜、溫馨的住所,「創造」出了新的「需求」;

例如果凍布丁喜之郎,一個小小的果凍,從兒童食品轉向女士食品,生產出「可以吸的果凍」,生意蒸蒸日上;

例如攜程,可以把機票的價格壓得那麼低,讓可以坐飛機的人的範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例如蘋果,在手機競爭激烈的格局中,繞開手機老大諾基亞,利用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絡推出了作為移動終端的智能手機,一統江湖;

等等等等,凡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實,作為投資者,往往認為企業的使命應該是獲取利潤,實際不然,企業真正的使命是為用戶創造價值,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企業的使命。

值 得一提的是,有許多所謂的藍海戰略,其實是「偽藍海」,例如國內某手機廠商,提出藍海戰略,要用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速度、跟清晰的攝像頭,更低的價格和 更好的服務,這其實依然是基於競爭對手制定的戰略,依然是同質化競爭,依然是紅海戰略,結果可想而知。每個人都掂起腳尖來,結果依然是每個人都看不清楚。

另一個是藍海戰略,是要在各方面都成熟的時候,不可太早,有太超前的想法是天才,卻不是優秀的企業家,當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就推出超越時代的產品,結果一定會死得很慘。也不能太晚,太晚了蛋糕就被被人分光了。

在 第一條中,因為經濟的發展,而需求大增,因此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是「幸運的公司」;第二條中,因為敢於競爭,具有競爭優勢,在行業低迷的情況下能生存下 來的公司,屬於「能幹所以幸運的公司」;而知道避開競爭,像弱小的蒙牛避開直接和強大的伊利直接競爭一樣,上善若水,避難就易,避開紅海競爭,開拓一片藍 海的企業,才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之能爭」,才是真正的卓越的企業。因為前兩條中的企業,都是屈從於外因,而第三條中的企業,才是從內因出發,順從外 因,讓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主動性地創造新的需求,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外部的客觀需求。

總之,價值投資者大都喜歡先給一家企業定性,然後定 量,外部的需求雖然也考慮,但是處於一個較為次要的地位。而我發現一家企業的興旺,僅僅自身的優秀還是不夠的,我的思想深受道家文化的影響,而道家是極其 講究「順其自然」的,也就是順道而行,順外部客觀情況的情況而行。所謂「得其時者昌,不得其時者而亡」,這樣就抹煞了所有的週期股和非週期股的不同之處, 把所有的企業都統一起來,通過需求、供給、競爭三個要素來進行分析,所有的企業都沒有什麼不同。

因此,我把需求放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位,即使一家企業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並且價格便宜,但是當外部的需求可能要越來越少的時候,我也儘量避免介入。

當 然,僅僅有需求的擴大還不夠,還需要考慮同行業的企業的供給情況,供給能迅速擴大,競爭過於激烈,都不是什麼好事,像前幾年的太陽能多晶硅、單晶硅,一夜 之間整個行業都陷入困境,前一天大家還在都看好的朝陽行業紛紛倒閉,因此,全面考慮需求、供給、競爭、企業自身的特點等等,才是全面的考慮,因此下一篇, 我想探討一下供給,也就是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