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化、民工荒與貿易戰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5439832/%E5%85%A8%E7%90%83%E5%8C%96%E3%80%81%E6%B0%91%E5%B7%A5%E8%8D%92%E8%88%87%E8%B2%BF%E6%98%93%E6%88%B0/


全球化的背景下,生產的要素成本都要擺在全球的競爭市場上,唯一不可以的就 是人工成本。外判趨勢必定會引起工作流失,而要求外判國家經濟體去創新及增加高附加值職位去維持增長。

然而,實際上外判的速度之快,那有 足夠的創新職位可以替代?很多國家創新的不是實質產業。即使是美國,在IT行業的產生後,基本上沒有新的大型行業產生,而外判的速度依然維持。歐洲國更尤 甚。我稱這過程為國家產業空洞化。空洞化的結果是繁衍出的是金融地產及消費產業。這些行業後來自我依賴及完成,而同時同歸於盡。這便是產業金融化。未見其 害,先見其利。這一輪全球化加上金融的透支效應讓全球經歷歷史上難見的經濟及金融繁榮。

外判的另一方,是大量的技術勞動人口的輸入。中國 及其他亞洲地區接受了大量的外判技術及經濟效應。龐大的勞動力及相對低成本讓產品價格維持穩定,而產量得以提升。

穩定的政治局勢、全球化 的推進、IT革命的效率提升,讓通脹維持低水平,讓通脹得以維持低位。加上大量金融創新,讓信貸擴張可以為新興國家及全球資本市場提供大量資金,發展迅 速。

貿易->發展->低通脹->資金->貿易->發展

這就是偕大歡喜的全球化了。然而,任何發展都有邊際遞減的趨勢,就 如被拋高的石塊,最終難敵地心吸力一樣。

全球化的進展,需要三大因素支持
1大量低成本的技術人口
2大量低價資源
3 穩定的資金來源

現在的全球化效益,已越來越低了,而帶來的問題卻越來越大。中國及亞洲地產再不能無限量提供廉價技術勞動人才,中國人口紅 利已到尾聲。全球的勞動成本,只能上升了。民工價格就如石油一樣,產能已到極限,未來價格只能上升。

2003-2007年的金融主義發 展,最終也敵不過資源節約所帶來的通脹壓力。雖說利率是較直接的角色,但其實利率只是一個被動的人為虛擬概念,實質卻是資源分配問題主導整個遊戲。

能 源資源節約能引起2003-2007的牛市結束。所謂的次按及全球樓市泡沫只是基於全球化的一個症狀,而全球化及資源制約及國家政治才是病的主體。

通 脹壓力(不是那個數字)問題,正威脅著外判國的產業空洞化及金融化發展,所以她們在這次衝擊首當其衝。消費及金融模式的破壞後,本地失業率及財富大量流 失,引起很大的政治壓力。不少聲音要求保護本土產業,實際上這只是在全球化舞台上的悲鳴。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根本沒有任何價格競爭力。然而,這並不代表他 們不會產生任何影晌,實際上他們加劇了貿易及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劇人力資源制約問題。

新興國家的發展,繼續讓資源制約產生壓力。同時,人 口紅利的結束,正讓廉價勞動成本上移,輸出成重大的通脹要素。這將是2010-2020慢慢發生的大概率事件。加上新興國家快速發展所對資源的需求,對全 球化經濟病帶來雙重的通脹要求打擊。

試想,全球資源有限,但要更多人享有更舒適的生活,中間的財富是怎樣產生的呢?新興市場在全球化中的 優勢,就是注定要富起來,但富有國家會同意讓自己佔用更少資源嗎?政治壓力,不容易這方向的發展,最少他們會盡其力量。貿易戰,是理所當然的。

一 個國家的人民有財富,這個國家才算是有財富。人民有資源去享用,才算是真正擁有財富。勞動成本上移,讓人們收入增加,其實是中國人民真正變得富有的機會。 最少,他們更有能力去面對資源制約的問題。

西方國家比較頭痛的是,他們同時面對資源制約及失業問題,又要面對維修空洞化及金融化問題。除 非他們能夠在技術上突破,或受政治壓力而反全球化,否則財富轉移是必然的。(當然,他們還有糧食及科技,甚至軍事上的優勢,可隨時換 Game&Restart)

現在看來,全球化的倡議者及保護者,正產生逆轉。然而,無論結果是怎樣,只是相對的問題,但全球化病 是一個不治之症,最終資源及勞動資源制約是一個必然限制,全球化帶來的實質經濟增長已到達終點了。

如果遊戲繼續,資源、科技、新興市場內 需會一支獨秀,其他都只能是熊市反彈。通脹將為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27

中美歐大打貿易戰 第一季急單湧入 台灣太陽能廠榮景 能持續多久?

2013-04-08  TWM
 
 

 

隨著急單駕到,二○一三年第一季台灣太陽能產業需求急轉直上,太陽能供應鏈股價、營收屢創新高。但這源自於中、歐貿易大戰所帶來的急單效應,恐怕將在貿易戰火退燒之後停止,太陽能產業大好榮景,會同步褪色嗎?

撰文‧顏雅娟

三月以來,中國太陽能產業風波不斷,太陽能巨擘無錫尚德宣布破產保護,英利綠色能源則攜手保利協鑫在三月下旬達成策略合作,走入血腥的產業整併潮。但相較於中國太陽能市場的風風雨雨,在海峽的另一端,台灣太陽能業者則彷似走入好久不見的太平盛世。

即使去年年報出爐,國內太陽能業者幾乎全數慘賠,但相關個股在年報揭露後,股價反以「利空出盡」反映。今年一月以來,歐盟與中國的「雙反」議題熱炒,讓台廠營運明顯升溫,產能利用率與訂單能見度持續維持高檔,國碩更預計將在第二季啟動擴廠計畫。

問題在於,這場太平盛世能維持多久,「雙反」效應會是國內太陽能業者的長期利多嗎?

「雙反」效應 急單轉進台廠所謂「雙反」,指的是「反傾銷、反補貼」。由於中國太陽能廠長期接受官方補助,以低價產品傾銷全球各地,使得美國、歐洲、印度等地的太陽能料源指標大廠面臨經營危機,因此去年年中,美國率先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展開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並在十一月祭出中國製太陽能電池輸美,最高課徵二五○%的懲罰性關稅。

除了美國確定祭出雙反大棒之外,歐盟也有樣學樣,從去年九月開始對外放出消息,將對大陸矽晶圓、電池、模組等產品展開雙反調查,並預計最快將在六月公布傾銷稅率初裁。

雖然歐盟雙反案尚未拍板定案,但在消息四竄的同時,已足夠讓大陸業者人心惶惶。「記得去年消息一出,當時大陸太陽能電池廠就開始瘋狂到歐洲市場『倒貨』,深怕歐盟祭出高關稅之後,將使貨源少了龐大的出海口。」業內人士回憶指出,這一輪的中國出貨潮,也是導致去年下半年太陽能報價急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後續發展,台灣業者表示:「中、美、歐之間的貿易大戰怎麼走下去,是接下來牽動產業變化的主要變數,不同的劇本,很可能讓整個太陽能產業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劇本一,或許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業者最樂見的發展,即是「貿易大戰愈演愈烈」。在美國、歐盟相繼祭出雙反箝制手段後,中國也不甘示弱,宣稱將主動反擊,對歐、美、韓料源廠也祭出太陽能雙反調查。

眼看三方貿易戰一觸即發,倘若各國都對大陸太陽能材料祭出高額懲罰性關稅,對國內業者來說,雖害怕大陸廠未來築起垂直整合的高牆,但在另一方面,卻將可能受惠於中國淡出全球太陽能市場之後的轉單效應,自然算是一大利多。

但這套劇本能否成真,目前沒人敢樂觀預期。相反的,劇情截然不同的「劇本二」,目前看來如期上演的機率不小,而在這套劇本中,貿易戰為台廠所帶來的急單效應,恐怕已經快要過了賞味期。

劇本二的基本戲碼,就是「貿易大戰只是假議題」。業者分析,雖然中國宣布將對歐、美上游業者祭出雙反調查,但由於中國境內也有眾多下游整合廠,一旦中國對歐、美、韓多晶矽廠祭出高額進口稅,雖然可保護境內多晶矽料源價格跟著調升,但隨著上游材料價格高漲,也等於對大陸下游垂直整合廠揮了重重一擊。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作法是否確實上路執行,機率恐怕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歐盟雖然從三月六日開始,啟動對大陸的太陽能產品實施進口登記,壓在大陸太陽能產業身上的雙反戰看似勢在必行。但業內人士研判,以歐盟危機四伏的財務狀況之下,啟動雙反調查、引爆大規模的貿易戰,對區域經濟將再度造成新的變數,因此,預料歐盟的動作不過是紙老虎虛張聲勢,調查結果到最後,很可能只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換言之,在中國與歐盟都恐怕「只會叫陣、不會真打」的情況下,今年第一季以來國內太陽能業者的「雙反效應」,預料只能算是短期利多,效力不易向後延伸。

不過,這不代表太陽能產業又將重返低迷幽谷,畢竟,在中國一連串的產業風波之後,太陽能產業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結構性」變化。

中國淡出 帶來產業春天一直以來,中國就被視為太陽能產業大幅跌價的最大凶手。為了壯大自家太陽能廠商,中國政府從二○○九年開始卯足勁扶持光電產業,藉著土地、租稅等補助優勢,大陸廠得以用低價產品傾銷全球各地,引來「浪費公帑、過於慷慨」等罵名亦在所不惜。

對此,國碩總經理兼碩禾董事長陳繼仁感嘆:「大陸廠最大的問題在於運用太高的槓桿倍數!」大陸廠有八成資金都是貸款來的,在產業急劇變化之下,自有資金不足,一旦貨款收不回來,就付不出錢給上游材料商,沒有材料供應,就無法再進貨,最終產線停擺。如今,中國太陽能產業就已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當中。

此外,在一代巨人無錫尚德應聲倒下的同時,也可能標誌中國政府積極護航的「金太陽」計畫,很可能隨之落幕,高度仰賴補貼的大陸太陽能產業,將回歸自由市場競爭。

小廠陷入惡性循環,產能不易立即恢復,而中國政府的補貼也將縮手,對全球太陽能產業來說,中國的淡出都算是長期利多因素。在此之下,即使雙反議題為台廠所帶來的急單效應僅屬短線,但國內業者的春天,或許仍然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3

中國鋼鐵出口激增 或引發全球貿易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97

1

中國鋼鐵出口創紀錄,迫使外國競爭對手降價。從韓國到南非的競爭對手都在抱怨,可能會引發貿易戰。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的一半,今年鋼鐵出口有望達到8000萬噸。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至近20年來新低,中國鋼鐵生產商加大了對其他市場的出口,但這可能會加劇貿易局勢的緊張程度。

攀鋼集團進出口部門主管Luo Yongdong告訴彭博:

可以確定,(鋼鐵)出口的這一趨勢將會延續至明年。結果是,貿易糾紛也會加劇。

河北鋼鐵集團唐山分公司稱,本周將開始對拉美國家首次出口汽車板。同時,宣城分公司已於11月7日對日本首次出口硬線鋼。

路透報道稱,因從中國進口的鋼鐵量大漲,印度考慮上調鋼鐵進口稅,將在2-3天里作出決定。

怨聲載道

日本東京制鋼(Tokyo Steel Manufacturing)的總經理Kiyoshi Imamura表示,中國規模龐大的鋼鐵出口量將達每年1億噸,相當於日本一年的全部產量。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

據彭博社報道,日本神戶鋼鐵公司(Kobe Steel)與韓國浦項制鐵公司(Posco)曾抱怨如洪水般湧入的中國鋼鐵搶占了他們的市場份額。中國的鋼鐵也一度堆積在印度和非洲的港口,以致當地生產商不得不向本國政府尋求幹預。

此外,中國鋼鐵的出口遠至美國,美國九月份的鋼鐵進口量增長50%。而出口至臺灣和印度的鋼鐵量,增幅超過四倍。

中國最大的鋼鐵行業研究公司Mysteel.com的分析師Wei Zengmin表示,在東南亞市場上,中國生產商因成本低廉而得以以超低價格出售某些鋼鐵產品;其價格比韓國的低40-50美元/噸,比日本的低100美元/噸。

該分析師認為,這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鋼鐵生產的規模。中國鋼鐵生產商之間競爭激烈,使得他們不得不壓縮利潤,降低價格。

出口創紀錄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末介紹過海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鋼鐵出口852萬噸,同比暴增73%,創歷史新高。

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國內需求不振,中國鋼企開始努力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試圖通過出口來彌補國內市場的缺口。

中國海關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一些地區的鋼材已經跌到“白菜價”。

雖然中國大多數鋼鐵主要是出口到亞洲地區,但通過價格的連鎖反應和全球的鋼貿流通讓歐美也感受到了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鋼鐵協會高級副總裁Kevin Dempsey的話稱:“美國鋼鐵業正面臨全球大量進口鋼材的挑戰。我們正在看到一些美國經濟複蘇的跡象,我們所有的鋼鐵消費增長都是來自於進口,這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的鋼材。”

據倫敦金屬咨詢公司CRU上月的數據顯示,自今年一月以來,全球鋼材價格平均下跌了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23

一財早報:李克強表示中國不會打貿易戰 央行再放水34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730.html

一財早報:李克強表示中國不會打貿易戰 央行再放水3400億

第一財經資訊 2016-01-29 07:08:0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IMF總裁拉加德通電話:中國不會打貿易戰。人民幣匯率對一攬子貨幣保持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市場消息

李克強:將加強同市場溝通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IMF總裁拉加德通電話:中國不會打貿易戰。人民幣匯率對一攬子貨幣保持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中國外管局:未對外資企業在華利潤匯回設限

中國外管局:未對外資企業在華利潤匯回設限,關於中國將限制外企在華盈利匯回的報道不屬實。

央行再放水3400億 本周公開市場凈投放5900億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周四進行2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6%;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本周公開市場本周凈投放5900億元。

央行破天荒就周五公開市場操作需求詢量

周四,央行就7天和28天逆回購,14天期和28天期正回購,以及91天央票需求進行了詢量。

央行:增加春節前後公開市場操作 擴大SLO參與機構範圍

央行稱,增加春節前後公開市場操作場次,從1月29日起,擴大SLO參與機構範圍。

財政部:鼓勵在上海等自貿區開展發行地方債試點

財政部發布通知,要求科學合理設定地方債發行規模,積極采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置換債券。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在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發行地方債試點工作。

中信銀行回應9億騙取票據承兌案:積極配合公安

中信銀行表示,經核查,蘭州分行涉及風險資金金額為9.69億元。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並已凍結相應資金和相關資產。

農行關閉全部涉P2P交易接口 部分公司已響應

農行要求“立即關閉全部涉P2P交易接口”。目前包括易寶支付、匯付天下、寶付支付、通聯支付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響應農行要求。

中石化兩大油田雙雙啟動混改 銷售公司或單獨上市

中石化在西南和西北兩大油田啟動雙雙混改,混改範圍從油氣銷售擴大到油田勘探開發。

蘇州設計87534股遭投資者放棄認購 由廣發證券包銷

蘇州設計發布網上發行結果公告,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87,534股,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1,830,335.94元。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主承銷商廣發證券包銷,包銷比例為0.58%。

南方傳媒網上發行中簽率0.1329%為新規以來最高

南方傳媒:本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7,801,791戶,有效申購股數114,473,680,000股,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發行中簽率為0.13294759%,這也是新年新規則下中簽率中最高個股。

三公司並購重組獲通過

萬鴻集團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無條件通過;華燦光電、寶通科技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有條件通過。

中信證券:2015年凈利198.25億元同比增74.87%

中信證券:2015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25億元,同比增74.87%;營業收入560.22億元,同比增91.87%;基本每股收益1.71元,同比增66.02%。

阿里巴巴營收大漲32%

阿里巴巴三財季調整EPS6.43元人民幣,營收345億元人民幣,中國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23%至9640億元,移動端幾乎翻倍至6510億元人民幣。

股票市場

今日關註

關註金寶湯[CPB]

金寶湯是一個長盛不衰的湯品名牌(發明了濃縮罐頭湯),也成為MBA成功學的著名案例公司。公司1869年成立,已歷經一個多世紀,紅白設計的品牌極具特色,在亞洲,每年在香港銷量以數億罐計,是當地的湯品主流。公司擁有世界上最權威的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食品安全質量保護體系,可實現高溫瞬間殺菌和無菌包裝,使鮮湯在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保持新鮮,並且在不開封的情況下常溫放置12個月而無需冷藏。公司在營銷上非常註重社區便利店的鋪貨、校園和未成年人的品牌歸屬感建設。最近,公司因亞洲分公司不否認湯內的基因改造成分,並對聯邦法規中要求標明轉基因成份表示支持,公司因此會停止一切參與反對標註行為組織發起的活動,從此,金湯寶將與競爭對手分道揚鑣。股價方面,公司去年11月後開始走強,技術面雖然短線或有調整但中期上行趨勢不變。

A股農業受益標的:牧原股份福成五豐華英農業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福建金森ST景谷荃銀高科

關註康索爾能源[CNX.N]

CONSOL能源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煤炭出口企業,擁有140余年歷史.公司主營地下煤炭開采,已探明煤炭儲量45億噸,主要服務於美國的發電產業。短期來看,油價反彈利好煤炭的替代效應,故股價出現反彈。不過,全球的環保和發展清潔能源趨向下,煤炭業發展會較為有限,故宜僅以反彈應對。A股方面,經濟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推進,去產能和並購在煤炭行業會存在較明顯機會。不過,國際上來看,美國四大上市煤企從2011年以來普遍已下跌90%左右,標普唯一煤炭企業康索爾能源CNX市值僅余18.4億美元,與國內的現狀相比,在趨勢面前,未來我們的煤炭行業會以收縮為主,故也宜從階段操作的角度著眼。

A股煤炭受益標的:西山煤電神火股份潞安環能盤江股份冀中能源大同煤業陽泉煤業鄭州煤電兗州煤業開灤股份

隔夜市場

美國股市

道指上漲0.79%,報16069.64點

標普500指數上漲0.55%,報1893.36點

納指上漲0.86%,報4506.68點

國際油價

NYMEX原油上漲2.85%,收於每桶33.22美元

布倫特原油上漲2.39%,收於每桶33.89美元

國際金價

紐約黃金下跌0.90%,收於每盎司1116.10美元

嘉賓視點

俄羅斯的現狀和未來:

1.經濟增長放緩與下述地緣政治等因素的疊加令俄羅斯發展陷入困境: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軍事幹涉烏克蘭後,國際社會的制裁與貿易反制裁。此外,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挫並維持低位運行,和美元加息引發的利空,亦持續沖擊俄羅斯加劇資本外流,盧布大幅貶值(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間,盧布對美元貶值46%),俄羅斯RTS指數去年5月已回撤30%,再探前低附近。

2.俄營商環境惡化:市場化改革倒退,政府轉向進一步集權,除對外國投資者制定了新的限制外,還對媒體、司法系統、民間團體和商業活動都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管控。國際制裁已減少了俄羅斯大型企業和銀行在國際市場的融資可能,反制裁措施進一步加劇了俄依賴進口的沖擊。

3.俄羅斯的未來:目前來看,俄GDP預期會進一步萎縮(0.6%左右),但油價上漲和制裁放松能夠給予經濟、預算一定的喘息,緩解國際對俄商業環境的負面看法。政策方面,延續保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利於防止新一輪宏觀經濟動蕩。短期俄增長需要看油價和解決烏克蘭沖突的政治能力。只是油價的反彈或呈緩慢遞進,“遠水難解近渴”,加上內憂外患不斷(俄羅斯流感、普京私人財產醜聞),更多或需要將國內矛盾轉向國際,即盡快處理好與烏克蘭的沖突問題,同時加快經濟多元化的發展。

中概股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3

特朗普拿什麽“加冕”?對華貿易戰還是建“美國長城”

僅僅相隔1個月,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再度迎來了一場盛事。1個月前,人們毫無保留地歡迎NBA冠軍騎士隊回家,1個月後,人們遲疑地迎來了全國各地的共和黨代表們。

7月18日~21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克利夫蘭騎士隊主場速貸球館召開。這場特朗普“加冕”典禮究竟有何看點?《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盤點如下。

共和黨代表深陷“槍林彈雨”?

盡管歡迎標語隨處可見,但克利夫蘭絕無可能將本周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當成一場狂歡。

1個月內,奧蘭多槍擊案、白人警察槍殺黑人小販、退伍軍人槍殺白人警察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就在白宮和特朗普就族群沖突問題大打嘴仗之際,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又先後發生了法國尼斯恐怖襲擊、土耳其政變,以及最新一起路易斯安那州襲警案——結果導致至少3名警察被殺。

一系列暴力事件,將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安保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因為本次共和黨大會的主角——特朗普本人就是個“大嘴”,幾乎走到哪都會帶來激烈的示威人群。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參加的大會,東道主克利夫蘭的神經已經高度緊繃。

為了抗議共和黨阻撓白宮的控槍法案,此前有美國人發起了請願:要求共和黨黨代表帶槍入場。盡管只是請願性質,但示威者對於共和黨的憤怒,進一步加劇了安保壓力。

路易斯安那州襲警案發生後,克利夫蘭警察團體已經公開呼籲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JohnKasich)暫時收緊該州的公開持槍法案。俄亥俄州法律允許有合法執照人士公開持槍,除了速貸球館內外的一小撮“無槍地帶”,任何居民、黨代表和示威者都可以帶槍漫步城市中。

此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克利夫蘭警力被投入到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安保任務中。相信在路易斯安那州襲警案發生後,將有更多警力介入。

對華姿態會否進行到底?

除了眾人關註的安保問題,對於中國讀者來說,特朗普和共和黨對於與中國貿易關系的最新表述,是一大關註點。

早在共和黨黨內初選階段,特朗普就多次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有很多表態。在此前關於對華政策的官方表述中,他歸納了自己的政策選項:1,立即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2,推動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止中國要求美國企業分享核心技術換取市場的行為;3,結束中國的不公平出口補貼,提高中國的勞工和環保標準,防止中國工廠“偷走”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4,降低公司稅,控制政府債務和赤字,加強美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軍事存在。

可以預料,共和黨關於中國問題的表述,會主要集中在經濟議題上。而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當地時間19日晚上,共和黨黨代表主要聚焦經濟問題,其中可能包含假定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對華戰略,諸如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等。

與此同時,在近日熱度更高的南海問題上,共和黨和特朗普會否發出官方聲音,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一些分析師認為,特朗普的對華表態可能更多是一種競選策略。

對於特朗普的種種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此前表示,美國總統選舉是美國內政,中方對當前選舉情況不作評論。需要指出的是,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方希望美國各界人士理性、客觀看待這一關系。

美墨邊境建“長城”?

對於共和黨人和美國選民而言,本次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焦點,則是共和黨將走向何方。

在大會第一天晚上,共和黨黨代表將會表決該黨的最新黨綱。黨綱反映了一個政黨的基本原則,盡管特朗普本人可能不太在乎這些條文,但許多共和黨代表卻將黨綱的分量看得很重,最終的措辭可能經歷了長達數周的字斟句酌。

對於許多自由派而言,共和黨的最新黨綱將會反映該黨“是否擁抱21世紀”:是否還對同性戀措辭強硬?是否限制變性人使用廁所?是否進一步限制移民流入?是否無視國際環保潮流?

對於許多保守派而言,共和的最新黨綱意味著保守派意識形態能否得以延續:是否強化宗教影響力?是否堅持反墮胎措辭?是否加強打擊非法移民,捍衛美國傳統文化和習俗?

根據部分參與起草黨綱人士的說法,這部黨綱基本上還是一部“保守派黨綱”。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一些主張,也與共和黨傳統觀念相左:比如他對自由貿易的反對,就激怒了部分堅守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共和黨人。當然,根據一些接近特朗普人士的說法,特朗普本人可能對黨綱措辭並不感興趣,而會把措辭完全交給黨代表們,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一座“長城”,因為這是他對移民問題的焦點承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95

朱光耀:中美經濟關系不是零和遊戲,要防止發生貿易戰

17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指出,全面貫徹合作,是中美兩國之間唯一正確選擇的戰略思想,徹底摒棄零和遊戲的概念,保持中美經濟關系健康持續向前發展。同時希望盡快達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

朱光耀表示,要防止如果貿易戰發生,造成兩敗俱傷的這種後果。中美經濟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它涵蓋的領域不僅包括中美兩國,在全世界範圍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如果出現貿易戰,將妥善應對,進行雙邊密切的政策溝通,同時運用WTO的規則進行磋商。

朱光耀在發表題為《促進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的演講時做出以上表述。

他提到了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該報告設計了三種貿易戰的可能性,對美國負面沖擊都很重大。

第一種,全面的貿易戰爆發,對中國征45%的關稅,對墨西哥征35%的關稅,對方也照方抓藥,全面的回擊。

第二種,非對稱性的貿易戰。中國和墨西哥不全面的進行反擊,有選擇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包括中國可能拒絕提供關鍵要素資源,可能威脅終止購買乃至拋售美政府債券以及其他金融市場等。

第三種,短暫的貿易戰。預測估計不超過一年,但即使只有一年貿易戰,也將對美國的私營領域就業、金融市場、消費者商品產生影響。

此外,朱光耀還明確指出,在核心利益問題,即領土完整,主權維護和中國政治制度的安全問題上,沒有任何談判的余地,我們要毫不猶豫,堅定地維護。同樣也尊重美國的核心利益。在彼此核心利益上相互尊重,這是發展中美全面關系的一個根本的前提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96

特朗普擬征10%進口稅 美商界憂引發全球貿易戰

盡管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尚未入主白宮,其團隊所釋放的令市場恐慌,令美國商界乃至全球受到驚嚇的政策氣球卻是推陳出新,每天都有。

據CNN報道,特朗普過渡團隊正非常認真地考慮實行最高可達10%的進口關稅,旨在提振美國制造業,該關稅可以使用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頒發,也可以作為共和黨未來“稅務改革綜合方案”的一部分推出。

無論此項動議在多大程度上是認真的,這種有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的動向都令美國商界感到緊張,而包括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的貿易鷹擔任重要貿易角色的消息,則更令美國商界與主流經濟學人士不安。

兩相對照,此次特朗普團隊的進口關稅之說倒是非常符合納瓦羅此前所說的:“特朗普將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在貿易方面使用貨幣操縱或其他非法出口補貼的貿易夥伴征收關稅。”

12月22日,對於特朗普任命曾在《致命中國》一書中批評中國政府的納瓦羅為美政府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人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密切關註特朗普當選總統過渡團隊及其今後可能的政策走向。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特朗普上臺要征10%進口稅?

根據外媒引述多重信源消息,特朗普過渡團隊正在討論最高可達到10%的進口關稅事宜。

此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宮幕僚長普萊布斯(Reince Preibus)在上周同華盛頓關鍵人士會面時,曾討論有關5%進口關稅的內容,但是在22日,有來自於特朗普過渡團隊的資深官員匿名表示,現在討論的數字肯定要比5%更高。

從理論上來說,特朗普如想實行上述關稅有兩種方式:第一,特朗普可以通過頒布總統行政令的方式進行征稅,即如果特朗普政府稱美國遭受了不公平的貿易待遇,或認為美國因為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而面臨經濟和國家安全威脅,那麽特朗普就有權頒布行政命令實行上述關稅。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采訪的諸位包括前白宮高級官員在內的美貿易專家均認為,由於貿易問題是歸屬於總統的行政權力,因此如果他想要頒布上述關稅,基本上國會很難阻止他。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其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亦指出,如果在特朗普當選後想要實行包括退出世貿組織(WTO)、反對TPP生效以及要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等在內的政策的話,他可以辦得到。這緣於總統在外交事務以及諸多立法中得到的超越國會的授權。

第二種加關稅的方式是通過推動國會的稅務改革方案來實現。上述特朗普團隊的資深官員並表示,正在同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布拉迪(Kevin Brady)就實施邊境調節稅等措施進行討論。

按照此前特朗普方面曾提議過的邊境調節稅計劃,對美進口的商品將面臨20%關稅,有分析指出,這意味著美元一次性貶值15%,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

美國商界震驚

得知上述征收關稅消息的美國商界大佬紛紛表示震驚,當普萊布斯與各商業團體溝通時,遭到強烈反對,並警告普萊布斯這樣的行為將引起全球貿易戰,惹怒盟友,同時新政府對經濟增長的設想也將徹底破滅。

有商業團體稱,這樣涉及1000億美元的征稅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於美國工人和制造業將造成惡劣影響,同時造成負面政治風波,與其使用這樣將造成共同損害的貿易政策,特朗普團隊更應當使用美國法律中的貿易救濟措施來實現其目標。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他認為這是特朗普團隊所釋放的政治氣球,並認為考慮到商業團體劇烈的反應,以及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對貿易保護主義強烈的不認同,這個加稅設想基本上無法被付諸於現實。

不過,另外一位知情人士則謹慎得多,他指出目前已經確定這一議題是美國候任商務部長羅斯將要在其任命聽證會上陳述內容的一部分。特朗普已指出,在其整體的貿易團隊中,羅斯將成為中心角色。

會否引發貿易戰?

實際上,由於美國是WTO成員,上述所有措施都有可能令美國觸犯WTO法律,而如美國不尊重WTO法律一意孤行,則WTO其他成員可以對其進行反制。

PIIE此前在報告中稱,只要特朗普實施極端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各成員甚至不會耐心地等待WTO的裁決,就會對美國企業和產品施以報複性關稅,貿易戰在所難免。而美國國會也無法迅速通過立法對特朗普造成的損失加以彌補,期待美國的立法系統能夠幹預貿易戰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

匯豐首席全球經濟學家亨利對此表示,預計其他國家也會使用報複性措施,貿易戰和貨幣戰出現的風險亦可能增加。

然而,各方均指出,考慮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一直將自由貿易作為主要議題,此次放出要征收最高10%關稅風聲的舉動並令人感到意外,其核心訴求是振興美國制造業,促進美國藍領工人就業。

然而可惜的是,特朗普的經濟學看法並不符合當今世界局勢。曾在美國財政部負責貿易政策、目前在美國喬治城大學任教的瓦斯汀(Bob Vastine)認為:“從技術和服務(行業)的立場來看,(特朗普貿易團隊)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團隊,因為它只會往回看。 特朗普想創造那些已經失去的舊工作,但是我們已經不會再生產掃帚,或者什麽塑料盤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80

專訪前印度央行行長拉詹: 貿易戰太狹隘, 中國並非“匯率操縱國”

2017年儼然成為了最具不確定性的年份——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會否付諸實踐?其減稅、去監管、擴基建等主張會否持續推升通脹預期?中國如何應對轉型過程中的內外部沖擊,並應對潛在的“匯率操縱國”指控?

針對上述問題,在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SAIF)主辦的“上海金融論壇”期間,前印度央行行長、芝加哥大學傑出金融學教授拉格拉邁·拉詹(Raghuram Rajan)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

“特朗普說全球化加劇美國失業,但可能各界對貿易過度關註。過去5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占GDP之比始終在12%的水平,因此並非美國的制造業不再具備競爭力,而是美國不再生產鋼鐵煤炭,轉為生產更高科技的產品,技術進步也使生產率提升。”因此拉詹認為,過度強調貿易戰其實存在指鹿為馬的嫌疑,重要的是關註技術進步,政府要對低技能員工進行再培訓。

針對各界關註的人民幣問題,拉詹也建議,中國應該“兩步走”——首先要強化各界的信心,其次則是應該暫時強化對非法、投機性資金出境的管控。“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近期中國當局在做的都是在支撐人民幣匯率,而非刻意使其貶值,因此特朗普的‘匯率操縱國’指控是站不住腳的。”

值得註意的是,拉詹是當年極少的幾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就預言風暴即將來臨的經濟學家之一。2005年,拉詹在美聯儲舉辦的一個會議上宣讀論文,對日益擴大的金融證券化所帶來的風險提出警告。這一警告並沒有得到廣泛響應,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甚至批評該論文提出的“假設簡單而且帶有一點勒德主義(Luddite,指厭惡技術進步)”。當然,之後發生的一切眾人皆知——美聯儲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監管缺位、證券化等金融創新過度成了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

支持加息 低利率扭曲價格

拉詹是美國財政部名譽經濟顧問和美國金融協會的前任主席,他在2003年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年輕的首席經濟學家。2013年,拉詹放棄在美國的學術生涯,臨危受命,出任印度央行行長。如今,拉詹則重新回歸學術研究,他對全球宏觀經濟方面的研究具有絕對的權威。

早在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毫無先兆地表示——美聯儲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寬松(QE)。話音一落,新興市場出現了瘋狂的資金外流,這一事件也被稱為“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當時,拉詹曾在不少論壇上“炮轟”美聯儲,認為美聯儲應該關註其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加強市場溝通;但另一方面,過去一年來,拉詹在多個場合表示,低利率可能會造成價格扭曲,他也支持美聯儲加息。

針對這兩種不同的表態,拉詹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如果要修複金融體系,當時QE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經濟體系中積累了巨量債務,因此對於這些政策沒有很好的響應。QE此後沒有創造額外的增長,反而招致蓄意削弱貨幣之嫌。”

“QE導致大量流動性進入新興市場,推高了這些國家的貨幣幣值和債務水平,可見QE不僅加劇了發達國家的脆弱性,也加劇了新興市場的脆弱性,對價格機制有強烈的扭曲作用。正是由於發達國家創造了這一系列問題,因此我才強調,在美國退出QE、加息的過程中要與市場充分溝通,不能突襲。”拉詹解釋稱。

如今,他支持美聯儲在經濟複蘇的條件下漸進加息,並對美聯儲當前的溝通工作表示滿意。“持續的寬松政策會加劇全球風險,退出QE、加息永遠沒有最好的時機,如果始終猶豫不決,全球經濟就無法擺脫這個狀態。因此,美聯儲提出因為經濟好轉而準備加息,我認為這是非常合適的,也可以給其他央行一個信號,不要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也不要對加息反應過度。”

“好消息是,美聯儲如今在政策聲明中,總是會提到全球其他經濟體的狀況,包括中國經濟,信號更加明確,”他表示,隨著2017年正常化進程推進,希望日本和歐洲央行也能效仿美聯儲的溝通做法。

此外,正是由於美聯儲加息,外加特朗普對於財政刺激的政策主張,全球通脹預期持續擡升,這也導致此前債市出現了恐慌性拋售。對此,拉詹認為通脹的確存在上行風險,但仍需要關註其後續的政策落實。

“近期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美國平均薪資增速不錯,說明就業好轉(找工作的人減少、薪資上升),這是經濟的利好消息,過去的通縮風險已逐步消散。但通脹是否足夠強還取決於其他因素,例如財政刺激能否實現。此外,企業稅制改革仍停留在語言層面。”拉詹稱。

全球貿易並非失業本因

除了貨幣政策,貿易也是全球各界關註的焦點。過去近二十年,全球化的不斷深化讓世界各國都斬獲了巨大經濟紅利。然而,一切似乎都在2016年發生了突變。

在全球經濟整體疲軟的背景之下,來自政治、民粹主義的反對聲音正在逐漸擡頭,特朗普認為全球化是導致美國失業、制造業失去競爭力的主因。在很多人看來,“中美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一時間,“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成了焦點議題。

拉詹對“貿易戰”風險表示關註,但他並不認為這是失業問題的核心。

“特朗普的競選言論可能和其實際政策會有所出入。如果說全球化導致美國失業上升,這可能並不準確。”拉詹認為,過去5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對GDP的占比長期都是保持在12%的水平,因此並不是美國在制造業方面不再具備競爭力,“只是美國改變了從前的做法,他們不再生產鋼鐵煤炭,而是實現了價值鏈升級,轉為生產更高科技的產品。”

與全球貿易相比,拉詹認為,更應該關註的是技術進步而造成的失業。“技術進步導致生產率提升,勞動力需求下降,科技對失業的影響只會不斷加大。同時,即使美國存在就業崗位,但低技能勞動力無法滿足崗位的要求,因此不應該只是關註貿易,而應該關註真正的問題和解決方式,即要加強對低技能人員的再培訓(retraining workers)。”

此外,德意誌銀行的研究也發現,“中美貿易戰”並非那麽容易。名義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660億美元,幾乎占到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總額的50%, 但這一數字存在誤導:中國對美出口中很大部分出自加工貿易,約37%實際來源於全球供應鏈上從其它國家進口的部件。

因此,經計算加工貿易影響後得出,中國或只占美國年度貿易赤字的16%,僅略高於第二位日本的13%和第三位德國的11%。若中美發生貿易戰,勢必將牽扯全球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國公司。

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眼下,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是全球最為關註的話題之一。人民幣在2016年對美元貶值近6%,而美元走強的趨勢似乎在2017年仍在持續。

拉詹認為,部分資金外流是因為中國企業提前償還外債,這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是明智的。拉詹認為人民幣不會持續但邊走貶,但他也建議,為了應對持續的資本外流,中國可以做兩手準備。

首先,他認為中國要強化國內信心,因為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強勁;第二,中國刻意暫時增加對投機性、非法資金出境的門檻或障礙(friction)。

“第一步則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不強化信心,資金外流無法避免;但第一步並不充分,因為一些有信心的人可能會擔心其他投機者的資金外流,也開始提前換匯,因此要‘兩手抓’,”拉詹認為,第二步其實是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當資本外流壓力減小時,也可以減輕類似的管控。

他強調,盡管人民幣過去持續貶值,但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浮動。此外,“中國當局近期的做法都是在支撐匯率,這並不符合特朗普所稱的‘匯率操縱國’名號。”

截至1月13日收盤,美元/在岸人民幣報6.9022,一周累漲236點或0.34%。

2016年伊始,中國並加強了對資金出境的審查。同時,從1月4日美元出現回調以來,人民幣便逆轉了此前持續近一年的單邊貶值走勢,連續數日走升。由於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告急,離岸空頭慘遭“踩踏”。人民幣隨後連續三天大幅上漲,離岸人民幣期間大漲了113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34

特朗普嚇不倒默克爾,德國早準備和美國貿易戰

被特朗普盯上,德國對貿易戰已有預案

在特朗普近日接受歐洲媒體聯合采訪並對德國難民政策及其在歐盟地位大肆評論之前,有各種跡象表明,德國經濟部和財政部已經做好同美國發生貿易戰的預案,但認為德國的貿易出口政策無可指摘,德對美的高貿易順差是歐元匯率過低造成的。

特朗普早盯上德國

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執行總裁馬爾什(David Marsh) 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簡報中指出,特朗普盯上德國是早晚的事:“這可能是美國領導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關於歐洲國家的最好戰的公開言論了。”

特朗普對寶馬和大眾等德國汽車制造商發出威脅,稱如不在美國建廠,而將汽車賣到美國的話,要征收35%的關稅,在此言論之後,掌管德國經濟部的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雲淡風輕淡雲清地回應,寶馬已經在美國建廠,如果希望解決美系車與德系車汽車銷量不對等的問題,加布里爾說,“先把美國車造好點吧。”

美國的一家寶馬工廠內,工人正在擦拭車標

來自德國總理辦公室的回應則顯得更加冰冷:默克爾的發言人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表示,默克爾“很有興趣”地閱讀了特朗普的采訪,但在他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之前,對其言論不予置評。

實際上,在選戰期間,特朗普團隊中負責進行經濟政策規劃的團隊就已經盯上了德國。在由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羅斯(Wilbur Ross)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提名人納瓦羅(Peter Navarro)共同撰寫的選戰經濟計劃白皮書中鮮明指出:“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一半都來源於六個國家: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墨西哥和韓國。”

該白皮書提到:“如果審視美國與上述國家的雙邊關系,如美國進行一些艱苦但聰明的談判,可以通過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的一些組合來改善我們的貿易平衡情況,而談判明顯是特朗普擅長之處。”上述白皮書還提及“德國貿易政策受益於歐元,令歐元區變成德國的貿易區”的觀點。

特朗普在采訪中向德國喊話,稱歐元區“僅是德國的工具”。如果仔細審視特朗普的話可以看出,其立場並沒有超出幕僚們在上述白皮書中在解讀德國與歐盟上所呈現的簡單的功能主義觀點。

“如果你走在第五大道上,你看到所有人都在他房子前停著一輛奔馳,對不對?”特朗普表示,“你在德國能看到多少雪弗蘭?也許一輛也沒有。”

對此,加布里爾表示:“我相信寶馬最大的工廠就在美國,在斯巴達堡(南卡羅來納州)。”如果美國突然對德系車企征收35%關稅,這將對美國汽車業的相關供應商帶來惡劣影響,“使美國汽車行業更弱,更糟,且更昂貴。”

那麽,特朗普的威脅只是虛張聲勢嗎?不盡然。此前有多位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都曾指出,因為貿易問題在美國總統職權內,總統在此方面若有舉動,國會所能進行的幹涉很有限。譬如,如果特朗普要求臨時上調關稅且維持數月的話,國會將無可奈何,即便企業對此提出上訴,也將耗時超過1年。

德國未雨綢繆貿易戰

自2000年以來,德國的經常帳戶一直處於順差狀態,2012年,德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已經超過7%,不僅高於6%的歐盟警戒線,也達到全球最高水平。而幾乎在2013年前後,受歐債危機影響,德國對歐盟國家順差占比下降,對新興市場逆差減少,美國則成為德國最大順差來源國。

2006年,德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僅有47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10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按照2015年的測算,德國對美順差已經達到750億美元左右,占外國貿易對美整體順差的14%,而德國本身其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已達9%。目前最新的官方數據尚未出爐,但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智庫IFO的測算,德國2016年的貿易盈余將再創紀錄,達到近3230億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中德都是貿易順差國,但如果考慮到德國是一個人口規模比中國要小得多的國家,那麽若以人均標準來衡量的話,德國的人均貿易盈余足足是中國的七倍。

這一點尤為重要:通常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會通過出口產業實現盈余,然而伴隨時間推移,其國內需求增長,出口盈余將實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相比之下,德國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工業經濟體之一,內需增長面臨瓶頸,如維持其競爭力不變,其貿易盈余將繼續不斷增長。

而德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也多是高端產品,譬如占德國對美出口份額12%的汽車,以及化學和航空類配件等等。對美國人來說,相比其他產業,將汽車業的高薪工作奪回美國人手中,可行性和性價比最高。

德國經濟部早就在特朗普當選後作出應對預案,為有可能出現的貿易戰作準備,並再次指出,德國的高貿易順差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結構造成的,而弱勢歐元也持續推高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

德國經濟部在這份報告中指出,歐元和石油的雙雙走弱,影響了大概德國整體近三分之一的貿易盈余,即如果歐元和石油走強的話,德國的貿易盈余將自動實現縮水。

與此同時,許多貿易盈余都是結構性的,譬如老齡化問題。上述報告指出,德國社會喜歡為了退休而存錢,此舉抑制了消費,德國的貿易盈余中有3%都源於此。同時,德國人又使用這筆存款對美投資,令美國人有足夠的錢可以購買德國產品,而這樣的資本輸出也推高了資本賬戶盈余,德國對美的貿易盈余中有2%的部分則受此影響。僅有1%受到德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影響,譬如對德國基礎建設進行投資或減稅等。

這份報告的結論是,“德國經常性賬戶盈余,絕大部分是由於國內外市場經濟進程和市場參與者的決策造成的。”換言之,並不是德國政府造成了高順差,政府也無意幹預。

但是擺在德國面前的問題是,特朗普能同意這種看法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1

日本央行行長:預計中美之間不會全面爆發貿易戰

據CNBC報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達沃斯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將促進增長,但他的貿易保護主義觀點會是一個問題。黑田東彥預計中美間不會全面爆發貿易戰。

在美國經濟方面,他並不認為美元會很快升值,但如果真的發生了,他會認為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痛苦的,而不是對大多數的亞歐國家。

對於日本經濟,他認為現在考慮削減QE、改變日本央行寬松立場為時尚早。物價依舊上行緩慢。上個財年日本經濟增長1.5%,預計下一個財年也會同樣達到。特朗普當選對日本經濟有益,尤其在提高通脹水平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