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关于李宁动向之类运动用品股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0278.html

春节看了不少bloger好象很多价值投资者都中刀中国运动用品股.
而且很多还乐此不疲持续逆向投资.

那我就来说下我不看好这行的理由.
07年我就看过动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现金.真是现金牛!
去年我7.1我写半年巨献也提到过内销股但不包含运动品牌股.早就提示过不可介入运动品牌.

半年巨献之投资策略(此帖不涉及代码)
未来一年做空任何以中国制造为关键词的公司
未来一年做多任何以中国消费为关键词的公司
不包括中国运动品牌
也不包括房地产,房地产以政策为准


版权所有:潜水员 原作 提交时间:2010-07-01 13:33:25


不看好的具体理由主要是四个

A.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就是泡沫

个体理性,08-10年所有运动品牌都上市圈钱.然后在Real market上跑马圈地.

放眼过去.匹克一万家 李宁一万 安踏一万 361 特步 喜得龙 鸿星尔克 美克 甚至野力..听说这家?在新家坡上市的.

每家都是拿了巨额投资圈地去了.就个体而言他们绝对的理性.如果我是他们的老板一样圈地一样砸钱.

问题是就一个行业来说这就导致了泡沫.

2010年上半年我特意跑到345线城市看过一圈.镇子上已经可以看到361特步之类专卖店.有新开也有开了若干年

3线城市更不用说已经在一条街上看到不至一家.我是说一个品牌不至一家.安踏我就看到过两三家.

从这个Real market的观察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拓展空间已经有限.无论你用什么理由,只需要看看镇上的消费水平就可以知道.一家足够.如果所有品牌都来开专卖一定吃不饱.这点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

当然这些都是报表上看不到的.

所以全信书不如没有书.全信报表等于是在看着反光镜开车.很牛但是只有碰到坑才知道是坑.没有任何先验性.

B 库销比

代理商制度和库销比会导致在加速开店阶段财务数据异常亮丽.

我看了那么多博客竟然没一个提到过库销比.可见多少脱离实际.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代理上开店一般厂家都会要求库销比在1:3-6之间.

就是新开店要进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的销量做为库存.

所以简单可以推算如果加速开店周期内销售会成倍增加但是都是增加在渠道中而没有到客户手中这当中的差别很值得玩味.

反过来如果开店减速,那么财务上的反应也提前.只要开店速度减缓销售立刻加倍下滑.

这算是代理制+库销比的一个财务特征.所以这波的运动品牌下滑核心未必是销售下降只是开店速度减缓后导致的财务数字显示.

增长没了.那么这些公司必须重估.


C.运动品牌有行业属性.看行业不看特定公司.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行业领袖的言论.

比如地产就要看王石在说啥.

运动品牌呢?看张志勇呀.2010年7月1日他就说过运动品牌减速,难道要他高呼你们可以来做空了?

李宁CEO张志勇:体育用品高增长时代结束
2010年07月01日
李宁[25.75 -1.91%]公司CEO张志勇昨日表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30%以上的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今年增速在15%左右;在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大量开店战略面临天花板,运动用品企业必须提升现有门店单位面积的效益产出。
张志勇是在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品牌重塑战略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张志勇说,2008年之前,体育用品市场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行业的爆发增长期;2009年,行业增速降为11%,今年增速在15%左右,转入行业的稳定发展时期。
张 志勇说,2009年前后,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打折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各大体育用品企业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竞争力降低。此外,目前劳动力成本日 渐增加,这意味着产品的制造成本水涨船高,而体育用品零售店的用工成本也相应提高,加上城市商业繁华地段租金大幅上升,整体来看企业通过扩张门店数量提升 业绩已触到天花板,提升现有门店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十分必要。
在国内一线城市,繁华商业地段的租金水平已经越过每年每平方米10万元的门槛,而劳 动力成本增加对于依靠代工的李宁公司来说,在成本上也构成一定压力,张志勇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推动力,此前主要是靠分销,也就是开店;但这不是一个 没有止境的事情。”接下来,提升门店平效(终端卖场平均每平方米的销售金额)显得颇为重要。以李宁目前的门店为例,销售较好的门店平效是一般门店的3.6 倍,提升平效的空间很大。
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开店数量上的竞争一直很激烈,随着开设独立门店所受到的成本约束越来越大,张志勇认为竞争焦点有可能 重回百货商场。李宁方面的资料显示,未来体育用品的销售模式将逐步向店中店的模式转变,不同品牌必须在同一店铺内脱颖而出,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这需要 从文化和感情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需要进行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张志勇说:“要在百货商场中胜出,你的产品必须鲜明有个性。”
根据李宁正式公 布的品牌重塑战略,李宁新标识将从原来的“L”形转变为类似于汉字“人”的字形,品牌口号从“一切皆有可能”变为“Make The Change”(改变一切),张志勇说新的品牌标识和口号将在全国李宁的门店分期进行更换。李宁目前在全国有7000余家门店

张志勇在说行业减速,动向把秦大中换掉难道还不是行业危机来临的信号?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才是?

普遍意义上说,企业战略转型都是碰到危机后的动作哪怕不是碰到危机,我们也可以用财务语言解读.要转型不就是要花钱吗?转型是对前期的否定,没见过公司异常红火生意来不及做公司要转型的一定是增长减慢或者衰退然后发现原有招数已经用老消费者不吃你那套!,
用财务语言就是销售减少开支要增加.那么利润必定减少且不去计算估值是否变化.利润的变化直接导致股价下跌.这都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显而易见.至于转型能否成功,这和我们投资者无关.等转型成功再探讨.至于转型的痛苦谢谢.请企业家自己承担.

一个行业都在转型不是行业出问题才怪!避之不及!

D.行业对手的动态决定行业变迁

翻开近30年的中国商业历史,一直就是内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缠斗的历史.内地企业永远是走农村保卫城市.先2-3-4线城市扩展然后到一线肉搏.运动品牌也是如此.
外企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一线开始逐步渗透.
从电视机开始到白色家电到手机.每次都是同一个故事的翻版.
而且只要外资重视哪怕开始重视2-3-4线城市.内地企业就要承受压力.
运动品牌也是如此.更有意思的是单就一线城市而已Nike之类已经开设无数Factory store这些商店价格的竞争力并不在李宁安踏之下.
所以只要渠道下沉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从目前形势看,Adidas换帅.和Nike渠道下沉的力度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所以早期因为对手的不重视获取的市场分额能否保持?这个疑问不解决我看会重复过去的商战历史.

综上所述。
四点1.泡沫2.库销比3.行业领袖言论4.竞争对手动作。
可以看出运动品牌短期内不值得投资。短期的长度是2-3年。
三年后应该可以看出端倪谁会是家电行业的长虹或者美的。
从整个行业看.我也咨询过无数业内的看法.李宁还是最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6

穿越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029.html

技術和這世界的演進是密切相關的。

突然想到說一下單就影像這個環節中技術和歷史演進

早期的繪畫主要是宗教和肖像題材

有意思的是當攝影技術出現後

布上繪畫就開始動搖根基了。於是乎他們就開始了「印象」派。淡化具象。更多的是記錄色彩

有好事者可以去查一下日出印象VS攝影誕生的時間

早期攝影是銀版的我記得。所以貴且只有黑白。

後來才出現彩色。於是作為繪畫也從畫顏色變成了話概念於是出現了所謂抽象畫。

更後面當計算機技術出現。用機器可以繪圖後。就出現了裝置

這個機器暫時沒法做。當然現在有3D打印。估計美術工作者有要找新領域了。

說這些只是找些歷史的脈絡

回到現實

照相機從模擬到數字

把柯達給滅了

然後就技術對影像技術的影響來說

一個基本規律是什麼都是從VC到DC最後到mobile phone

比如HD V.264 720/1080

都是先從攝像機VC開始普及

然後到DC

最後到手機。

這條演進的路線一直沒變過。假設3D會成為流行的話只要看攝像機是否跟進

太過容易的判斷。

看方向是我的特長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4

「習賈須知」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138.html
凡出門學習生理,無論做何項腳色,須要勤慎為主。凡長輩講說話,肅耳靜聽,不宜答口,若說得堂堂正大,便虛心領受,倘說得詼諧嬉笑,便付之一笑,倘有講自己過處者,即當低首唯唯,謹記改過前非,切不可駁削強辯。不論同鋪夥伴,及外行朋友,年高過己者,要按年幾(當 作紀)稱呼,或伯或叔或哥,不可直以名字稱呼,有失體統。花號最為緊要,口不可亂開,言多必失,務要紮實沉靜為佳。最忌傾鬥口角,並唱木魚歌曲,言嬸說 婦,實可切戒。不可暗說夥伴之短,逞己之長,設或張三說李四之短,只可耳聽,不宜答嘴,又不可過後在李四面前,賣弄小心,將張三前言搬述,致令二人生陣, 此是第一關要處。立心要正,不可私意貪婪,如賭博之一事,切不可學習,即別人賭博,切不可在旁觀看,又不可往外傳言。至於嫖娼及吸食鴉片兩等,最易傷身壞 品,切不可沾染。無事要寧心守鋪,候聽使喚,不可乘閒出街遊玩看戲,及私窺人家婚女,即因公事順道,亦不宜有此,恐誤公事,令人指摘也。鋪內工夫,難以料 定,須要隨機應變,切勿怠惰,工夫亦不分大小,小者固屬易做,大者須諒(當作量)力而為,倘自己力難勝任,即與司事商酌,決不可強力而為,致決身體。每事 未做之先,必三思裁度。至於燈油燭火,更要小心謹慎,蓋鋪中貨物,固屬值錢,各人性命,尤為緊要。平日用油,最宜謹慎,切勿倒卸,此事雖小,生意場中,以 為極不利者。慎之慎之。隆冬時候,燈籠內須常有燭,如已用完,即將燭點著吹熄,潤油插回,並多設紙煤箱及自來火柴,以備更夜。每朝於五鼓後,留心知醒,一 聞收擂,即要起身,取火點著廚房燈,發火燒水及烹茶,再點著當路之燈,然後拆床,不可莽撞,恐驚別人難睡之意。如同輩有未醒者,須要細聲喚醒,免被東家責 其晏起,此是彼此關照之意。自己快些洗面,點神燈炷香,然後洗茶杯,水滾即局茶,以奉神。如有煙筒在於檯面,或椅罅,務要收回,插在煙筒桶內,其餘浮動什 物,倘有不闔眼處,務必要安置停當。倘睡賬房者,起身即與其拆床,掃淨櫃面塵埃,及各處台椅,換過水池水,潤濕筆架筆,各處煙分添滿煙,換過煙筒水,見人 便叫早晨一聲,無事在門首左右端坐,鞋不可離腳,不可撻踭。不可蹈膝,無論生熟客到,即奉煙奉茶,客去起身企立。日間不論在樓上,在橫廳,在後座,但聞鋪 面有客到,即出去聽用。將煮飯時,鋪面無事,人廚幫火頭抹碗抹筷子,沖茶暖酒。飯已熟時,先看諸位齊與不齊,有客出街,問明回來食飯否,然後開台擺筷,須 派齊整。一埋席,勿論自己會飲不會飲,必先自提壺,壺嘴要向挨身。坐不可橫肱據案。如燭暗,拔去燭花。席上有長輩,或有客,要窺其飯碗,若將食完,便離坐 至他身邊,接碗添飯,雙手奉回。自己快些食完,不宜包台。若人客舉箸告慢,即用茶杯雙手奉茶,若人客食完離席,即倒水人客洗面。倘大家食完,將椅收回原 處,幼(?)收細拾碗碟,檯面有飯,用手拾起,乃可抹也,要抹歸挨身,抽埋台,掃過地,各事妥當,乃人廚,幫火頭執拾各事,即出鋪面。倘閒暇無事,搜尋衣 服浣洗。凡曬衣服,務要攜布抹淨衫竹,恐竹不乾淨,有污衣服。無事切勿登樓晝寢,須出鋪面靜坐聽用。每日當午,必要局茶,斟大半杯,不宜太滿,每奉一杯, 切勿分彼此不奉。午後上定各處神燈,抹淨燈盞,除去香腳,稟好各香爐,上好閒燈,落油不可太滿。若天陰欲雨,即上曬棚收曬什物,並搜尋遮帽,抹淨,放於便 處聽用,若經用過,到夜晾開,候干收回原位。若天晴,將晚上曬棚收清衣服,並所曬各等什物,務必收拾提點。一到晚間飯後,廚中停當,要看鋪面埋了櫃,即陳 賬房床,或有客要陳便客鋪。倒了各處便壺。將交二鼓,煲水沖茶,每奉一杯,仍在門首俟候關門。行有餘力,學習算盤字墨,如有不明,不妨多問。至睡時,或有 客,必要點燭照引到床,待各長者睡下,自己始可陣床。臨睡時,預備火柴,或燒好紙煤,或長明燈與更香,必要小心提點。又貯便燭台數個,於長明燈腳處,以備 更夜。復執燭巡照各處門戶,並風爐灶,柴火倘有未熄,抽出,用水澆熄方妥。至各處燈燭,但不可點幹,恐更夜要用不及。諸事妥當,乃可滅燈寢。如每月初一十 五,必隔日午後買香燭等物,至晚飯後,將通鋪台椅移開掃過,即用熱水抹淨,不可抹天平及碼子,因銅鐵不可經水故也。朔望日五鼓即要起身,燒水洗面煲茶,叫 醒拜神者起身洗面,乃點各處神燈,秉燭燃香,俟候參神,預備香燭元寶燈籠,跟隨上廟。凡做火頭,起身比人更早,拷了火點著廚房燈,燃火燒水,即便烹茶,然 後拆床,不可莽撞。洗了面即開鑊洗碗,必要逐只洗,切不可全放盆內,以至撼爛。灶頭飯蓋及碗櫃,俱抹過,務要細細乾淨,不可將什物糟撻。煲水局茶妥當,然 後買菜,凡買菜須論該鋪生意大小,或豐或儉,隨機應變,當與司事前輩問明。待時合乃煮飯、制肴,酸咸等味,務要詳體各伴之歡,不可私執偏倚。飯熟,出火煲 茶或暖酒,水滾必沖滿茶桶,暖酒看天時寒熱,留心著意。開台時候,倘有貓犬,必先喂飼。飯已食完,即親自檢點碗碟杯筷子,洗濯妥當。打滿水缸水,不拘時 候,但用完即宜打滿,以備不虞。後用手掃掃乾淨灶口,灶基風爐腳處俱宜掃淨灰塵。即尋衣服漿洗,緊記收折。但廚房無柴,先預擇短細的,留為煲茶之用,免至 煙氣大,局人茶罌內至有燒鵝之名。如閒時,勿計工夫,應我做及不應我做,均照後生一樣做。臨睡時,將水缸蓋密,關好碗櫃門,免蟲蟄污穢。此篇系日夕定例工 夫註解,尚有一呼一應,一問一答,變機,未能盡注,看者留心自勉可也。凡客床務然乾淨,客起後必先將蚊帳捲起,免留人氣在內,養木蝨。並將被看過,但有木 蝨等類,即捉去,免惹別人。連被席枕一應捲好,如有客至,然後再開。平時稍暇,便將客鋪蚊帳枕席洗浴,木蝨自少生,不然木蝨蚊多,客到睡則云難受矣。如有 客搭早渡,必先隔晚買便菜,一聞五鼓即起身,煮飯,暖定酒局茶開便桌,即攜燈火到床前,叫醒人客起身洗面,食飯,俟候添奉茶,然後倒水洗面,客去,則攜雨 遮仉裹送客落渡,方昭恭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5

AMSC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085.html
AMSC的案例告訴我財務報表不過是體檢。這是一個real time的時代。人類歷史演進的路徑看,從早期上市公司不提供財務報表,到提供年報逐步演進到提供半年報提供季報。從提供資產負債表到提供incom statement到提供cash flow.現在台灣電子公司都開始提供月度營收數據。速度在加快節奏在加快過去不重要
 
AMSC的案例還告訴我。這類增長型公司看未來看行業趨勢的重要性遠遠超過財務報表。過去的增長 從來也從未是未來增長的背書。甚至過去的增長是未來增長的阻力。畢竟世界是有邊界的。人類不過是50億人的集合,地球就這樣大增長總有盡頭。看風向才是投 資增長類公司的第一要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6

相關性1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655.html
相關性是一個很意思的話題。
 
一直以為我可以把任何人類熱點轉化為投資語言。
 
這就是相關性。
 
今天有感而發寫一下最近的思考。
 
觸發今天下筆的主要原因是查了一下和友人去年的聊天記錄。
 
重點是去年探討手機HD話的一些交流記錄。有很多閃光點也有起碼一個以上的遺漏而且都是Big picture。
 
 
感慨良多。
 
其實去年我搞的都是影像股。
 
從開始的IMAX到後來的OMNI然後到SIMG.
 
這條線是從3D到HD手機化到HDMI家電標配。
 
整條線都是視覺享受的演化,更確切點還是模擬化轉移到數字化的進程。
 
3D電影院是3D+數字播放器。導致的影院升級。
 
HD化是利用iphone上高清攝像頭。同時雙攝像頭替代早前但攝像頭。既有產品升級還有數量升級的因素。才導致OMNI接近翻倍。
 
HDMI更簡單家電的HDMI化核心也是高清的傳輸。高清的傳送加DRM+不壓縮。核心還是對畫質的追求。
 
所以回頭整理這一切看起來非常的清晰。當然我在當時遠沒有那麼清晰的思路。
 
這裡重點是我遺漏的。
 
遺漏了什麼。
 
和友人的交流中其實遺漏了兩個重點
 
1.是稀土。高清+LED會對稀土有額外需求。7倍
 
2. 是Nvidia 手機HD化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其實只看了鏡頭,忘記看顯卡鳥! iphone上HD會帶動整個手機產業的HD化演進。這也正是整個產業在2010年夏天在干的事情。有了這Big Picture. 任意時間點買入Nvidia在去年都是正確的。還是那句老話「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
 
回過頭還是可以重新定義一下Big Picture.
 
這一系列的公司本質上是人類追求更清晰畫面過程中付出的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7

推論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778.html
大前提
 
中概裡有泡沫
 
這個前提其實是一個判斷。有和沒有中我選擇有。
 
小前提
 
泡沫必定會破滅
 
泡沫的週期長短和泡沫大小正相關。
 
結論中概泡沫會破滅,時間點未知。
 
有意思的不是結論,而是作為結論的一個推論。
 
網易1塊以下的時候是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
 
C一塊一下的時候是美國金融泡沫破滅
 
那麼中概泡沫破滅後sina會多少錢呢?
 
不會超過50那是肯定的。
 
至於是否到10塊未知。
 
具體到什麼時間出現這是奇怪的命題
 
但有幾個基礎判斷可以提供參考
 
1.目前是泡沫的那個階段
 
目前一定沒有到泡沫臨界點。應該是臨界點前的最狂熱階段或者最狂熱階段到來前。
 
那麼裡泡沫破滅起碼還是2-3Q
 
2.破滅到底部需要多少時間
 
美國的金融泡沫大概是6-8Q如果從HSBC100億提計算。
 
中概泡沫小寫。那麼4-6Q是合理判斷。
 
那麼作為推論就是6-9Q是中概買入點。
 
絕對的時間到來前等待絕對的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8

相關性2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663.html
相關性很多
 
海南免稅 美蘭機場一個月30%漲幅
 
上海缺電 上個星期的報導讓皖能電力昨天7% 我是剛看第一財經日報才知道的。上週為這問題和@海布里餘部 在探討。當然皖能的上網電價應該沒法動最多是發電小時數有變化真對業績有多少影響難說。華東電網上海是每年缺電過去是主要問安徽購買。今年安徽估計也不夠鳥。這些信息其實都可以隨時查到。
 
說到相關性不免還要說到巴菲特
 
最近的話題是巴菲特說如果他還要活50年會投資科技和能源
 
這點上還是可以說到相關性。
 
 
記得以前我說起過一個例子。回憶下每個人第一次喝可口可樂的時間。對比下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的時間。
 
我是1984在北京第一次喝。太難喝鳥,一股中藥味。而且還是玻璃瓶裝。
 
巴菲特買入大概在1987年
 
這個事情的相關性其實是兩點上
 
1.作為一個時代的背景下巴菲特選擇了他那個時代的特徵消費品。他是生活在一個從產品稀缺到產品過剩的大的時代背景下的。
作為巴菲特的時代他必然鍾情消費品。這和我必定鍾情internet和所謂高科技產品一個意思。
 
那句老話讓我記憶猶新:當你喜歡的唱片只值得0.99分的時候你知道自己老了。
 
回到30年代當時的故事是有女人味了玻璃絲襪獻身。
 
回溯到00年代初,起碼有近百萬女性為了第一部手機獻身。無他時代特徵而已。
 
當然今天的女性會為了整形,為了奢侈品獻身。
 
為iphone?不會199iphone4 ipad2也不過199.
 
 
 
 
2.作為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的開始。消費品作為商品加速在全球普及。可口可樂是重要特徵。
 
我記得巴菲特說他在中國的投資不到5%,但是我相信中國的因素對巴菲特的財富影響起碼20%
 
假設沒有全球化導致的可口可樂重新賣到中國,很難想像可口可樂可以做到現在的市值。起碼減半。
 
 
歸納一下
 
巴菲特的持股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是他和他所處時代的相關性。
 
作為一個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投資標的。就是巴菲特說的科技。我查過他用的是technology我相信這裡特指的是IT。
 
同時巴菲特是處於產品稀缺到過剩的過程階段。所以他持有消費品
 
當下這個時代是產品過剩質量過剩的時代, 所以創造需求才是時代特徵。
 
舉例而言Twitter就是創造出來的需求。HD就是創造出來的需求。
假設不涉及這些行業你無法比較難戰勝時代。
 
創新是時代特徵。
 
至於能源,我能想到的無非是開源和節流。觀點說過不少。沒新思路。
 
以上是相關性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9

相关性3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2664.html
今天思路很多
多寫一些文字
 
巴菲特說他最重視的是他的聲譽。
 
 
聲譽其實就是信用。
 
那麼這些所謂信用和聲譽有啥用呢?
 
1.節約廣告費
這很容易理解
 
2.Bid/Ask差價
 
高盛和巴菲特的交易是高盛自己找上巴菲特的!
 
表面上看交易雙方是平等的。
 
但是實際上是不平等的。
 
這個差異就是最形象的解釋是Bid/Ask 差價。
 
這本質上就是交易選擇權的價格。
 
這個價格很高。這價格的定價就是聲譽的定價。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從事這行第一記住的就是信用。信用幾乎是我的職業生涯。
 
 
說到這裡其實殊途同歸,頻繁交易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Bid/Ask差價。仔細計算下就知道。
 
頻繁交易累計的Bid/Ask差價一定大過手續費。有交易經驗的人很容易得到這結論呢。
 
 
本質上我並不喜歡這句話:別人貪婪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這不是價值投資。這句話的本質是反向投資。
 
這裡的差別不大,甚至95%時候反響投資等於價值投資。
 
除非出現極端情況。
 
當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你買入雷曼兄弟你一定會哭
當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你買入GM你也一定不會相信恐懼和貪婪這句鬼話。
 
這句話對的一面其實是財富是金字塔形分佈。人本身和人在博弈。
 
大家都富裕鳥,本質上也就沒有了富裕這個詞鳥。
 
相關性靠其實就是商業邏輯 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0

快速發展公司VS傳統產業公司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4077.html
單就現在情形看。發展公司都是無債的。他們都是缺少需求他們在開發用戶需求上動腦筋。傳統公司呢都是有債的 1/3淨資產的債。傳統公司從不缺需求。他們在在利用槓桿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上懂腦筋。兩者差別很有意思。投資的方式和估值的方式也有本質不同。看未來就 是發現需求。傳統公司就是看成本看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1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3911.html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繁榮是長期的、逐漸加速的,而蕭條是突發的並且往往是災難性的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最過典型的莫過於太陽能。
 
這問題思考了不少日子。有些眉目。寫下來留作紀念。也為日後投資提供參考。

 
寫下來會反覆斟酌商業邏輯這也是寫下記錄的一個好處。
 
我寫文章比較少考據。考據其實很容易有狗,但是浪費時間。沒價值。
 
文章的核心是內在商業邏輯而不是細枝末節。只要差不多的論據即可。
 
 
太陽能發電到今天大概也要1塊人民幣1瓦。真的很貴。
 
中國的太陽能應該是無錫尚德開始起家。
 
當時尚德幾乎倒閉,幸好德國開始太陽能補貼。然後就活尚德,不止就活還搞到了中國首富。
 
言歸正傳政府補貼產品和自由市場競爭的產品差別在於需求無限+價格固定VS需求不確定+價格隨時下滑。
 
那麼導致的產業形態差別就是當需求無限價格固定。換句話說毛利率毛利幾乎可以計算到的情況下。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產品過剩的年代。開足馬力是人人都會的事情。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於是短短幾年中國會突然成為世界最大太陽能生產國。
 
中國大地上遍地都是太陽能公司。
 
反正需求是無限的。
作為結果就是短期內,短期是指1-2年內產能會過剩。於是政府補貼這個指揮棒會發生動搖。
 
畢竟無限產能VS終究會有極限的補貼之間的戰爭最後一定是補貼輸掉。人性的貪婪可見一斑。
 
 
補貼端會用各種方式限制補貼總數。制定更細節的補貼條款。然後已經擴張的產能開始尋找滿足新補貼的方式。新的以場產能過剩遊戲開始醞釀。
 
週而復始。
 
 
這裡還需要提一點。作為太陽能公司下游的太陽能設備的週期會比補貼週期更早見頂且下滑更快。因為backlog不可靠。backlog會因為補貼取消而導致太陽能公司取消訂單。所以他是週期第一個倒下的。
 
這和自由市場競爭的產品是天壤之別。自由市場競爭產品都會在試探需求。試探產能,然後連續性的調整價格。調整產能。這中間的過程是平滑的是連續的。
 
相對於政府補貼產品的週期是斷崖式的火箭式的全然不同。
 
作為投資者必須清楚內在商業邏輯。同時用不同的指標觀察行業。和事件進展。
 
比如最近的新聞是德國會在年內四次消減太陽能補貼。
 
 
 
 
 
 
 
 
第四章信貸與管制的週期①

 

  反身性概念和信貸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緣份,這是不足為怪的:信貸取決於預期,預期涉及偏向,於是信貸成為偏向介入歷史過程並發揮因果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信貸似乎與一種獨特的我們稱之為繁榮/ 蕭條的反身性模式相關聯。這種模式是非對稱的,繁榮是長期的、逐漸加速的,而蕭條是突發的並且往往是災難性的。相形之下,當信貸不是反身性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時,其模式趨向於更具有對稱性,比如,在外匯市場上美元的升勢或跌勢(在結構上)並沒有很大差別,匯率的變化似乎遵從一種波浪起伏的模式。

   我相信,這種不對稱源自於貸款與抵押之間的反身性聯繫。在這種情境下我對抵押所下的定義是很寬泛的:它可以是涉及借方信用可靠性的任何東西,而不論是否 實際上進行了抵押行為。也就是說,它可以是一宗財產,也可以是可望在將來獲得的一筆收入,在這兩種情況下,它都是貸方認為有實際價值的對象。估價被假設為 一種被動關係,其中價值反映了潛在的資產,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它牽涉到一個主動的行為:一筆貸款做成了。貸款行為可能會影響到抵押品的價值:正是這種聯繫 引起了反身性的過程。

  應該提醒讀者的是,我們已經將反身性分解為在相反方向起作用的兩種聯繫:對將來事件進行評估的「規範」聯繫,如 同在股票市場或銀行業務中那樣——我們稱之為認識函數,以及預期結果影響預期對象的「任性」聯繫——我們稱之為參與函數。參與函數之所以是任性的,是因為 它的效應並非總是可以觀察到的,而當它確實運行起來之後,又很難將其影響分離出來,因此往往不為人所知。有關金融市場運作的主流觀點傾向於置參與函數於不 顧。例如,在國際貸款興盛時,銀行家沒有認識到貸款國的負債率因為它們自己的貸款活動而得到改善。同樣,在集團企業興旺時,投資商也沒有意識到,每股收益 的增長取決於他們對其所作的估價。目前,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抵押價值的侵蝕竟然會陷經濟於蕭條。

  貸款行為通常會刺激經濟活動,它 使借方能夠擴大消費,或投資於生產性資本。確實也存在著例外的情形,如果所涉及的資產不是實物資產而是金融性資產,那麼效應也就不一定是刺激性的。同樣, 還本付息會產生一種抑制的效應,因為本來可以用於消費或創造一筆未來收入的資金被撤回了。隨著待償債務總額的累積,還本付息的份額也增加了。由於只有新的 淨增貸款起到刺激作用,新貸款的總量也必須保持上升以保證淨貸款流入,維持市場穩定。

  貸款和經濟活動之間的聯繫是遠非直接的(事實 上,這已經成為貨幣學派執迷於貨幣供給而忽略信貸的最好說明)。認識這一聯繫的主要困難在於信用毋需涉及實物生產或貨物及勞務的消費,它可以完全用於金融 的目的。在後一種情況下,它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就是或然性的。如果在「實物的」經濟和「金融的」經濟之間作一甄別,可能會對討論有所幫助。經濟活動發生於 「實物的」經濟;信貸的擴充和償還發生於「金融的」經濟,貸款行為和抵押價值之間的反身性相互作用可能把「實物的」和「金融的」經濟聯繫了起來,也可能只 限於「金融的」經濟。這裡我們將重點討論第一種情況。

  ① 寫於1985 年8 月。

  強勁增長的經濟傾向於增加資產價值和增加未來收入流量,兩者都是評估信用時所依靠的指標。在信貸擴張反身性過程的早期階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額相對不大,對抵押品估價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過程在最初階段顯得很穩健的緣故。 可是,隨著負債總額的累積,信貸總額的權重日增並開始對抵押品價值產生了增值的效應。這個過程一再持續,直到總信貸的增加無法繼續刺激經濟的那一點為止。 此時,抵押價值已經變得過度地依賴於新增貸款的刺激作用,而由於新貸款未能加速增長,抵押品價值就開始下降。抵押價值的侵蝕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抑制的作用, 反過來又加強了對抵押品價值的侵蝕。到了那個階段,抵押品已經用至極限了,輕微的下跌就可能引發清償貸款的要求,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衰退。這就是對一個典型的繁榮蕭條循環過程的剖析。

  繁榮和蕭條是不對稱的。在繁榮的開端,信貸的額度和抵押品的價值都處於極小值,而在蕭條時,它們都處於極大值,但起作用的還有另一個因素,清償貸款是要花時間的,履行越快,對抵押品價值的影響就越大。在蕭條階段,貸款和抵押品價值間的反身性相互作用被壓縮在一個很狹窄的時段內,故而後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正是累積頭寸的突然清算,導致了蕭條的運動形態迥異於在先的繁榮。


   可見,繁榮/蕭條的循環是反身性過程的一個特殊變異。任何時候,只要存在著價值和估價行為之間的雙向聯繫,則繁榮隨之而生。估價行為呈現為多種形式,在 股市上,是收益;在銀行業務中,是抵押品。繁榮有可能——儘管未必——在沒有信貸擴張的情況下發生。我們在股票市場中討論過這樣的兩個例子,即REITs 和集團企業的繁榮。從理論上講,它們亦可在未將股票用作抵押品的情況下發生,儘管現實過程涉及了大量的信貸。若無信貸介入,逆轉將成為較為漸進的過程。收 縮不再是擴張的鏡像,其理由在前文中已經述及——相對於趨勢的初期,在逆轉期間,估價的反身性要素更為強烈——但(因為信貸沒有介入)同時也不會出現作為 蕭條特徵的清償壓縮。

  繁榮/蕭條模式及其解釋都是十分明顯的,難以令人產生興趣。奇怪的是貸款與抵押品價值之間的反身性聯繫至今仍未 得到廣泛的承認,有關商業週期的文獻汗牛充棟,然而對反身性關係卻諱莫如深。不僅如此,教科書中廣泛討論的商業週期,在持續時間上有別於此處所討論的信貸 週期,前者是一種短期波,服從於一個範圍更大的模式。人們意識到經濟發展存在著更長的週期,通常稱其為康德拉季耶夫長波(Kandratieff wave),但它從未得到「科學的」解釋。目前,人們都在關注我們可能正在趨近於又一次衰退,但一般都認為這次衰退同以往的歷次衰退相比並無二致,而對於 我們正處於更大循環的衰退期這一事實卻大都未予考慮。我堅持認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歷次衰退都發生於信用擴張期間,目前的這場尚未定型的可能的 衰退卻可能發生在真實經濟中的借款能力收縮的時刻,這在近期的歷史上是沒有前例的。

  在這一更大的循環內,我們究竟處於哪一個位置,這是難以確定的。必須承認,自1982年以來我一直為這一問題所困擾,令我迷惑不解的是繁榮分明已經洩了氣,而蕭條卻仍未發生。

   蕭條可能會突然降臨,尤其是在抵押物清償價值下降引起了信貸突然壓縮之後,其危險程度令人為之色變。人們為避免這一後果作出了艱苦的努力,中央銀行體制 的演化就是一個為了防範突然的、災難性的信貸緊縮而不懈努力的歷史。既然恐慌一旦開始就難以遏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擴張期就採取預防措施。為此,應當將中 央銀行的職能逐漸擴充到控制貨幣供給,而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則對抵押信貸的比率給予約束。

  到目前為止,當局一直成功地阻止了蕭條的發生。我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暖昧的地區,信貸擴張的「常規」過程早已達到高潮,但信貸緊縮的「常規」表現卻被管制當局所抑制。我們所處的位置沒有圖標,因為政府的具體干預措施也是沒有先例的。

  銀行和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受到監控,這個事實使交易活動的過程極大的複雜化了。金融史最好被解釋為其中有兩組而不是一組參與者的反身性過程:競爭者和管制者。

  這樣一種體系比起股票市場要複雜得多,在那裡,管制行為多少是固定的,是劇情展開的背景;在這裡,管制者的行為本身是這個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認識到管制者也是參與者是重要的。一種自然的傾向是把他們視為超人類,他們以某種方式從外部凌駕於經濟過程之上,只是當參與者把市場弄得一團糟時才出來收拾局面。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也是凡人,具有凡人的所有缺點。們憑藉著不完備的理解從事管理活動,並且他們的行為也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其實,在適應環境方面,他們的能力比起那些為利潤和虧損所激勵的商人們似乎還要略遜一籌,因此,管制措施通常是為了阻止上一次的災難,而不是下一次的意外一方面,在情況迅速發生變化時,管制的缺陷尤其明顯;另一方面,缺少管制則導致市場出現更為嚴重的震盪。下面的討論涉及管制者和作為管制對象的經濟活動之間的反身性關係的辨析。這種關係伴隨著信貸擴張和收縮的過程,並與之相互作用,無怪乎其結果如此複雜繁難!

   管制的週期不具備信貸週期的反對稱特點,它似乎比信貸週期的繁榮和蕭條模式更吻合於我們為外匯市場所發展的波浪模式。正像自由浮動的貨幣傾向於在過高和 過低匯價之間上下波動那樣,市場經濟也傾向於在過度管制和管制不足之間來回擺動。管制週期的長度看來是與信貸週期相關的。信貸擴張和緊縮與經濟形勢的變化 息息相關,經濟形勢的變化反過來又對管制的效果有影響。反過來,管制措施不僅對信貸擴張的速度而且對其範圍均有影響。顯然,信貸和管制之間有一種雙向聯 繫,但在研究的現階段,相互作用遵循什麼樣的模式(如果存在這樣一種模式的話),我自己也不甚了了,這也是導致我感到困惑的主要之點。

  我們已經確認了一個遵循繁榮/ 蕭條模式的信貸週期,一個更像波浪起伏的管制週期,和此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當然,具體的模式還不很清楚,因為其中還會涉及到許多長期的變化,其中有些同信貸相關,有些同管制相關,另一些則同二者都相關。我們提到過,每一次危機之後中央銀行都變得更強有力,這本身就是表現於每一個獨特週期中的長期傾向。在大蕭條中,由於銀行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的崩潰,令信貸和經濟活動的緊縮大大超出應有的幅度。可以斷言,為躲過目前這個週期中可能發生的一場類似的崩潰,管制機構將使出渾身解數。此外,在這裡我們沒有對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信息革命和交通改善展開詳細的討論。所有這一切都影響了過程的結果,產生了一系列獨特的事件,對它們的解釋要比預言容易得多。

   從這個角度看,整個戰後時期是一個巨大的擴張的繁榮的一部分,這場繁榮現在已經充分發展成熟,蕭條已經呼之慾出了,然而,這次蕭條在關鍵時刻因當局的干 預而得以避免。政府行動和市場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我稱之為里根大循環的獨特結構。我們現在正處於大循環鬆懈的關鍵時刻,當局必須再發明一種解決方案 以預先防止蕭條的到來。

  同一個戰後時期還經歷了從政府管制到無約束競爭的幾乎徹底的來回轉換。我們現在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贊成放鬆管制的傾向正處於上升的勢頭,然而對政府在特殊領域內進行干涉的需要正在重現端倪。銀行業算是一個,當局已經開始加強管制了。

   人們可以嘗試用這種語言來書寫戰後時代的歷史。目前的信貸週期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管制週期的起源則早得多,甚至可以更遠地追溯到新政時期,儘 管就世界經濟來說,可以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當作起點。隨之而來的擴張同國際貿易和投資障礙的消除密切相關,但國際資本運動產生了佈雷頓森林體系所始料 未及且至今未解決的問題。

  在此,我不打算描述完整的情節,我將由我本人開始積極投入的那一點開始,而且我將沿自己投入的蹊徑展開,這 將獲得更富實驗性的特徵。我的經驗開始於1973年固定匯率體系崩潰之後。曾經是固定的關係如今受到反身性過程的影響了,而我的興趣則從個別的公司和企業 轉向了宏觀經濟運行。我在1972年對「成長銀行」的研究構成一個轉折點,雖然當時我自己並未意識到。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宏觀經 濟趨勢的不穩定性在主觀和客觀意義上都越來越令人不安,因此我決定使自己在1981年遠離積極的投資活動。1982年的危機之後,我對國際債務問題作了一 個理論研究,結果卻得出了錯誤的印象,以為1982年的危機構成了信貸擴張的高潮。當時我覺得當局預防蕭條不力,而未能意識到他們已經作得過了頭。他們實 際上維持了信貸的擴張,儘管是在一個比以往更不完善的基礎之上。美國政府取代欠發達國家而成了「最後的借方」,商業銀行業試圖通過向其他方向猛烈擴張為自 己向欠發達國家的貸款尋找出路。這導致了1984年的一系列危機,構成了銀行和儲蓄業的真正轉折點。我們現在正消化著這次高潮的苦果。美國政府繼續以不斷 增加的規模舉債,可是,轉折點正在迫近。美元已經開始下跌,外國人的債務將以貶值的貨幣償還。也許信貸創造還有最後一個仍然開足馬力的大引擎,那就是兼併 狂潮正處於巔峰的股票市場,然而它對實際經濟並無刺激作用。在我看來,相互關聯的信貸和管制週期的理論框架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變得更為清楚了,但是我還不 能斷言闡釋過程是完整的,不過至少適當的總結也許是有幫助的。下面我將運用這裡所勾勒的理論框架來解釋1972年以來的商業歷史過程,應該敬告讀者的是, 解釋是在這一坦承為試探性的理論框架的形成之前寫成的。

  附錄:寫於1986 年12 月

  完成瞭解釋之後,我就全 身心投入到從1985年8月至1986年年底的歷時實驗,企圖預言信貸和管制週期的劇烈變化。我得出一個奇怪的結論,這個週期好像在1982年停住了,要 不是金融當局進行了成功的干預,國際債務危機早就導致了銀行體系的崩潰。如此一來,崩潰固然得以避免,可它本來應該引來的真正的趨勢逆轉也就不曾發生,我 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不斷逼近深淵而後又退縮回來的體系中,險情降臨所喚起的凝聚力一俟危險消退便很快地分崩離析了,接著這種過程又以不同的形式重現自己。我 們可以在國際貸款、美國預算赤字、國際金融體系、歐佩克、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中觀察到這種變化,而1987 年無疑將成為保護主義把國際貿易體制推向崩潰邊緣而又不致於超越邊界徹底崩潰的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