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戰勝谷歌?蘋果siri有條捷徑可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0/151909.shtml

在矽谷眾多科技企業中,蘋果和谷歌是一對糾纏不清的冤家。雖然谷歌並不直接生產手機,但卻握有與蘋果ios分庭抗禮的安卓系統;蘋果雖然不做搜索引擎,但作為手機語音助手的智能機器人siri顯然有著非凡的潛質。

此前有包括大衛.考塞拉等不少專家分析過蘋果siri“仍不足以威脅谷歌”的原因,而在表面觀點之外,筆者從中看到的卻是siri未來潛力更勝一籌的可能性。所以今天我們今天重點探討未來。

從理論上看,谷歌並不具備長期壓制蘋果的基礎,但蘋果握有戰勝谷歌的砝碼,如果能夠讓語音搜索體驗拉平甚至超越谷歌,憑借其在移動互聯網硬件入口上的優勢,對谷歌帶來的將是釜底抽薪般的影響;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蘋果siri的表現還並不足以替代谷歌,即便是作為與安卓系統競爭中的最大差異化亮點之一,siri也仍然難以成為左右消費者選擇的原因。

要讓理論變成現實,找到siri目前發展瓶頸的原因是第一步。筆者認為,根源並不處在蘋果的技術開發能力、以及產品的完美程度上,因為就目前來看,siri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實力非常明顯,即便在中國市場上,能夠識別粵語的siri也與本土公司百度的中文語音識別能力不相伯仲。

問題的關鍵在於蘋果siri的開放性上,當然這一點已經被大家批評了多年,但從庫克時代後蘋果的種種更考慮商業化的戰略來看,封閉的ios已經不像往日那樣銅墻鐵壁,最近siri將百度百科引入,就彰顯了膽識和胸懷。但在筆者看來,其實siri的開放步伐可以再邁的大一點,順水推舟將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

從世界範圍內看,在地區市場上戰勝谷歌的寥寥無幾,而百度是其中之一。實際上在siri引入百度百科內容的同時,也將百度設為默認搜索引擎,此舉讓siri迅速提升了搜索競爭力,但略顯遺憾的是siri僅引入了信息類搜索,對背後所鏈接的服務生態卻予以回避。但在筆者看來,siri不應小富即安,而應從戰略上集結優勢兵力對谷歌及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形成沖擊。

Siri被用戶調用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其只能呈現信息,缺乏連接O2O服務的能力,生活服務生態體系的建設上存有大片空白。如果能夠接入百度語音API,利用好百度語音識別技術提升中文識別能力,同時將百度O2O與siri完成對接,能夠有效提升中文用戶對siri的主動使用率,也能夠提升ios系統在大中華地區針對安卓的競爭力。

以搜索引擎出身的公司與蘋果siri之間存在互補性,谷歌在技術層面上超越蘋果siri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搜索技術,二是龐大的用戶數據庫;而蘋果siri在理解用戶以及與智能手機的結合上的“人機交互”能力則是谷歌無法企及的。不過谷歌超越蘋果siri的地方,恰好是百度可以對其進行補足的,而siri擁有的優勢也正是百度所需要的。如今百度國際化的腳步也在加快,siri的中國本土化工作也在努力豐滿,如果二者有更深入的合作,對於谷歌來說將遇到真正的競爭壓力。

本來,若是蘋果siri與谷歌都依靠自身之力與對方抗衡,這場戰役或許曠日持久,若是有心競爭,對於蘋果在資產布局上的消耗、以及給谷歌帶來的技術開發風險都會十分巨大。但因為百度的存在,我們或許可以看到蘋果siri走捷徑的可能性。像百度百科那樣的合作模式,帶來的不僅是行業格局的變化,對於用戶生活便捷程度的提升將更是革命性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我是一頭小毛驢,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17

“Siri好聲音”是怎樣誕生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497.html

“Siri好聲音”是怎樣誕生的?

一財網 言嘉寧 2015-09-10 07:43:00

Siri的聲音會不斷更新,終究有一天,當他們“調戲”Siri時會發現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聲音。

9月9日,蘋果新品發布會的邀請函上有這樣一行字:“Hey Siri,give us a hint.(Hey Siri,給我們點暗示吧。)”

這年頭,Siri幫過貧困學生,救過主人的命,被指責過反同性戀……總之引起過不少關註。

然而作為一個可男可女,也可以多元化種族的神奇存在,即便Siri天天見,可誰在後臺為他們配音呢?

根據英國《衛報》的考證,Jon Briggs是Siri的第一個英國男聲,Susan Benett則是第一個美國女聲,也是Delta航空播報的聲音。Karen Jacobsen則是澳大利亞的“GPS女聲”。

他們如何入選成為成為Siri好聲音,身邊的朋友會發現Siri原來就在他們身邊嗎?

反正Karen的兒子表示,發現了媽媽的聲音和Siri一樣後,每次對著Siri聊天可就感覺不那麽舒服了。

不知道自己入選?

Susan是這樣描述的:“Siri的原聲都是2005年錄制的一個數字聲音存儲庫。我每天要錄四個小時,一周錄五天。”

Jon說:“原本我是給一個叫做Scansoft的美國公司錄的,後來被Nuance買斷,而蘋果則是取得了授權。”

相比之下,經歷過試音的Karen則是一邊念一邊想:“這是我。這份工作姐要了!”於是,她順利地通過了。

不過,他們與蘋果公司的接觸還真不多。甚至事前,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將被應用在Siri上。

Karen說:“我那一句‘抱歉,我沒有被授權回答該問題’就說明了一切。”

而Jon還曾經熱情洋溢地試圖解除公司並詢問為Siri的改進還能做些什麽,結果得到的是冰冷的回複,這讓他心里不那麽舒坦。“蘋果是一個簡單而且優秀的科技公司,但是對人的方面可不怎麽樣。如果未經提示就把你的聲音放進對了大眾的口袋里,真不知道人家問起‘這是你的聲音?’時,我要作何答複。”

當然,認出是他們的聲音後,身邊人的反應更多的是開心。“他們通常很興奮,也很好玩。大部分人會請我錄一段語音給他們的號子聽,比如提醒孩子們刷牙、睡覺、聽父母的話。”Karen說。

甚至有人在Jon的聲音在2014年被替代後在twitter上發起了聲援運動,要求保留他的聲音。“那麽他們一定喜歡我!”Jon說。

對於Susan,由於平時發音的聲調和語速和Siri有區別,人們知道是她的時候還會嚇一跳。而她的兒子小時候發現“手機里的媽媽”不會回答他所有的問題時,還會有小小的沮喪。

也會“調戲”Siri

調戲Siri顯然是一項大眾娛樂活動,對三位配音者也不例外。

Jon會用Siri預訂和發信息,也會“問些愚蠢的問題”。與他誌同道合的還有Susan。

Susan就曾經問過Siri在做什麽,而Siri的“我在和你聊天呀”讓她深感不適應——“這是態度問題”她說。如果有人問她和Siri交流的多嗎?她會回答:“不,我和自己說的就夠多了。”

但Siri的聲音會不斷更新,終究有一天,當他們“調戲”Siri時會發現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聲音。雖然表示會驚訝、難過,他們也表示做好了準備。

“我們向人工智能一步步邁進,Siri成為了‘大哥’,如果不是我的聲音也好!”Susan說。

而已經被替換掉聲音的Jon聽起來有著悲傷里的樂觀:“當然會感到沮喪,但是科技會繼續發展。已經有過幾個James Bond,但是只會有一個原始的英音Siri!”​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27

WOW!以色列 語音秘書遇到嘈雜環境就失效?比Siri還厲害 手機竟可讀唇語

2016-03-21  TCW

請語音助理Siri或Google Now回訊息、查資料,在安靜家裡不易失敗,但在路旁、電音派對上,這些虛擬助理卻很可能聽不清楚你的指令。除非,你的手機能做到只讀你的唇。

一般語音辨識技術仰賴收音麥克風,其降噪功能仍無法完全區別目標人聲與其他聲源,達不到預期的聲控效果。以色列公司VocalZoom研發一種低功耗的雷射光束,透過感應器打在說話者臉上,可蒐集嘴唇、兩頰、喉嚨發出的振動頻率,結合收音麥克風、消除無用噪音,精準判斷你在說什麼。

根據VocalZoom與中國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合作測試,VocalZoom感應器裝入科大訊飛的耳機麥克風後,自動語音辨識效能提升達五○%,尤其在大開車窗的疾駛車輛中改善效果更好。

《經濟學人》指出,VocalZoom。目技術未來有望整合在車聯網。或許有一天,美國科幻影集《霹靂遊俠》場景將成現實。 (文·陳筱晶》

撰文者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56

搜索點擊已經過時啦,Siri締造者讓你動動嘴皮子就能點披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49.html

聖何塞是一座到處是創業公司的城市。在一間普通的會議室里,一群工程師正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點外賣。

“在離我辦公室最近的Pizza's Chicago點一份披薩。”一名工程師對著自己的智能手機說。一年多來,這支團隊一直都在埋頭打造一項名為Viv的人工智能技術,今天是對這項技術的第一次正式測試。會議室里的每個人都有點兒緊張。過了一會兒,Viv上跳出來一條信息:“你想來點兒餡料嗎?”

會議室里的八名工程師都跳了起來:“意大利臘香腸!”“芝士!”“色拉!”他們給Viv下了更多的指令:再加點餡料。不要餡料。把披薩換成大份。

大約40分鐘後,一名Pizza's Chicago的外送人員帶著四份“定制”披薩出現在辦公室——盡管當中Viv搞錯了幾次辦公室地址,但披薩最終還是成功到達了。

工程師們歡呼起來。他們既沒有打電話,也沒有打開谷歌進行搜索,甚至也不用下載Domino等披薩店的app,就完成了披薩外賣的點單過程。

當然了,披薩就只是披薩、一種常見的食物而已。但對於矽谷來說,消費者行為或設計上看似小小的改變可能意味著商業秩序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能對整個經濟產生漣漪效應。Viv工程師們一直以來都孜孜以求的是,希望通過科技的手段,盡量減少通向“動動嘴皮子就能點披薩”之路上的種種障礙。

Viv這支成立四年的低調團隊正是這條科技之路上的先行者。在矽谷,大家都認為未來五年,計算和數字商務的下一個重大變革在於如何將智能手機——以及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其他智能設備——打造成擁有超強對話能力的虛擬助手。

在人工智能和前所未有的大量數據的推動下,智能設備將變成數十億人通過互聯網連接到所有設備和業務的門戶。在這個世界,你可以通過“人機對話”打車、餐廳訂座、買電影票等等——打字、搜索和點擊等行為已經過時。

而Viv這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發的這項技術正是備受科技界矚目的技術之一,並且它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定義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上,已經有5家科技巨頭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和亞馬遜均已經宣布在虛擬助手軟件上進行了大手筆投資。

據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Facebook甚至已經提出要約想要收購Viv。Facebook老板紮克伯格是Viv的投資人,他通過Iconiq資本公司投資了這家初創企業。

你可能沒聽說過Viv,但你一定聽說過Siri。Viv的創始人戴格·基特勞斯(Dag Kittlaus)和亞當·齊耶(Adam Cheyer)正是Siri的聯合締造者。2010年,Siri被蘋果收購之後,迅速成為首款廣泛使用的虛擬助手。

Viv首席執行官基特勞斯說:“這項技術關乎的是幾千年來我們和其他人進行自然互動的方式,並且將這種方式移植到各種服務上。”

App正在式微?

虛擬助手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打造上乘的人工智能。各家公司在其中還看到了機會:成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終極媒介。

搜索引擎是充當此種媒介的首批平臺之一。通過將浩瀚如海的網頁進行排序組織、呈現在普通用戶眼前,谷歌創造了大量財富。之後,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將消費者從臺式機搜索轉移到移動搜索的app應運而生。蘋果和谷歌通過打造各自的應用商店,以智能手機項目守護者的形象自居,從中獲得了巨額利潤。

然而,據分析公司App Annie稱,盡管app已經成長為一門價值500億美元的業務,消費者對於大部分新應用的熱情卻在消減。太多數據、太多密碼、太多無用的推送正在讓眾多應用變得無關緊要。

據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 2015年的數據,移動用戶目前將80%的時間集中在5個應用上。“在各個應用間跳來轉去實在是太不方便了,所以消費者正在濃縮自己的時間。如果你打算創建一個新應用,門檻比以前大大提高了。”Forrester移動商務專家朱莉·艾斯克(Julie Ask)表示。

虛擬助手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不過,困難之處在於理解不同人說話之間的細微差別,這種困難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人工智能研究時期就已經存在。

今時今日的大部分虛擬助手能夠理解一系列人類提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必須以精準的方式提出,所返回的結果基本也是文字形式。Viv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旨在模仿人類對話所具有的那種自發性和知識基礎。

通過分析電影票供應商提供的數據,Viv可以理解人們在購買電影票時可能提問的多種方式。它可以查詢排片情況,而如果消費者想要的場次已經售罄,它還能夠自行根據其他供應商的數據做出購買建議。Viv還能在對價格進行比較後再做出購買行為,除此之外它還能為你預訂一個電影開場前的餐廳位子。如果用戶改變了主意,助手Viv也能全權負責取消事宜,並通知用戶操作已經完成。

矽谷一名高管表示,兩年前他就迫不及待地註冊了Viv,因為被它背後那種理念折服了:消費者無需在各種服務間進行跳轉,就能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還沒有人能夠一口氣說完這樣的句子,‘我要訂一張電影票、一瓶酒和一束鮮花。’”

要達到這樣的交流水平門檻非常非常高。現在甚至還沒有技術人員接近這一目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Viv的創造者們正是“圖靈測試”(Turing Test)的忠實擁躉——半個多世紀前,人工智能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認為,如果機器能進行與人類無異的對話,就是達到了智能水平。

恢複Siri本來的樣子

為實現這一目標,Viv的26人團隊已經努力了很長時間,這種努力甚至早於Siri。2003年,齊耶在帕洛阿爾托(Palo Alto)一家由政府資助的非盈利研發實驗室SRI Internationale中帶領一支300人團隊,為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項目研發下一代個人助手技術。

當時同在SRI工作的基特勞斯(他曾經是摩托羅拉一名高管)在看到了智能手機的大流行之後,說服齊耶將這項技術打造成了一款移動應用。基特勞斯是挪威裔美國人,他給這款應用取名“Siri”是得到了一名前同事的啟發——“Siri”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的意思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漂亮女人”。

盡管Siri以其高超的對話技巧而聞名,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對Siri說“買一張碧昂斯演唱會門票”,她會給你一個購票網站Ticketmaster的鏈接;讓Siri在你家附近的餐廳訂座,她會給顯示你所要求的時間餐廳訂座情況,但你還得自己裝個OpenTable應用才能進行預訂。

然而這並不是Siri本來的樣子。Siri的誕生是要重新定義移動商務本身的。2010年以獨立應用形式最初發布時,Siri可以購票、定位、打車——根本不需要搜索頁面,也不需要打開或下載另一款應用。Siri原本可以從42個網頁服務抓取數據,包括Yelp、StubHub、OpenTable和谷歌地圖等。

可是,當蘋果接手之後,幾乎所有這些合作關系都消解了。當初,基特勞斯幾乎是一家一家科技公司地親自跑上門,洽談能夠抓取這些公司的專利數據的可能。對於Siri的改頭換面,基特勞斯和齊耶並不願多談。基特勞斯說:“喬布斯對第一代Siri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和我們努力打造的東西可能並不太一致。”後來,基特勞斯低調地離開了蘋果。之後,原Siri工程師團隊三分之一的人員,包括齊耶在內,也追隨基特勞斯出走。現在,這些人聚在一起潛心打造Viv。

而Viv正是他們想要Siri成為的樣子——一個開放的系統。現在,Viv已經談下了50家合作夥伴。你讓Viv叫車時,它會使用Uber的數據提供你附近的可選車輛;在鮮花快遞業務領域,Viv使用的是FTD的數據;Viv還能通過一個名為Ivee的家居自動化平臺自動開啟或關閉家中的照明。基特勞斯現在還在和電視、汽車、媒體、智能家電等各行業的公司洽談,希望把這些服務整合到一個簡單、完整的對話之中。

這種繞開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的全新渠道的前景無疑是相當誘人的。

賣還是不賣?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自基特勞斯和齊耶推出Siri以來,虛擬助手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自第三名聯合創始人克里斯·布里格漢姆(Chris Brigham)加入Viv以來,該行業的變化更是突飛猛進。去年剛剛發布了對話型虛擬助手Alexa的亞馬遜已經將其功能對第三方開放。你現在可以在家中對著這個圓柱形的設備大聲下指令,Alexa也能為你讀新聞、預報天氣、播報路況等。Alexa的搶眼之處在於,她不僅僅是繞開了應用和谷歌,還繞開了智能手機!

Facebook則想要將自己廣受歡迎的通訊應用Messenger打造成一個企業門戶。上個月在其年度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賦予了幾家公司(Expedia和1-800-Flowers.com等)通過Messenger聊天提供基本客戶服務的能力。Facebook此舉是借鑒了在中國和歐洲大為流行的微信和Telegram,這兩款應用均在企業服務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現在,擺在基特勞斯和齊耶面前的最大挑戰是,在不對自己的初衷和願景做出妥協的情況下,為Viv找到一種分銷模式,把它帶到盡可能多的用戶手中。

6年前,兩人曾面臨類似的選擇:當時喬布斯提出要收購他們那款甚少人知的應用,並將它推向數百萬用戶。喬布斯把他們請到了他帕洛阿爾托的家中,三人在壁爐旁促膝長談足足三小時。基特勞斯和齊耶離開時,欣慰地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喬布斯是一樣的。然而事情最終並沒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今天,基特勞斯和齊耶再次碰到了這個問題:是要賣給大公司,還是繼續自己單幹?

“我們的目標是推廣。”基特勞斯說,“如果不選定一條道路,是沒有辦法知道這條路將會帶我們走向何方的。但無論選哪條路,我們都會把工作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72

超級“小蜜”Viv要做Siri終結者 蘋果又坐不住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228.html

如果你告訴Siri想訂餐或訂出租車,它就會把你導入到相關的App平臺,而基於Siri開發出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Viv卻能直接幫你把事情都做了,就像一名隨時跟著你的超級“小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美國當地時間5月9日一早,Siri的創始人就已經發布了“Viv將取代Siri”的消息。根據當地媒體此前報道,Viv將於當地時間5月9日發布。值得一提的是,Viv實驗室的初期投資來自於李嘉誠維港投資的掌舵人周凱旋。

Siri之父達格·吉特勞斯如今又成了Viv公司的CEO

工作中的吉特勞斯

據悉,Viv被譽為目前功能最強大的智能助理,創始目的是打造一個能驅動所有產品和應用的“超級大腦”(The Global Brain),將其嵌入由互聯網連接的日常萬物。目前,Viv已經與送餐、打車等50多個互聯網服務平臺展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植入,這樣就使Viv無所不能了。

威盛電子語音交互部門研發總監張國峰對本報記者表示:“Viv強大的地方並不在於它的技術有多牛,語音交互我們現在也都能實現。關鍵在於它背後整合了非常多的內容和服務,這些(商業)才是它真正想推的東西,‘超級大腦’只是一種宣傳。”

想做什麽告訴Viv就行

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Viv就如同Siri的兒子,用創始人的話來說就是:“Viv基本上是基於Siri開發的,但是功能更加強大。”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理解更為複雜的句子,且能判斷人的意誌,並依此自行執行任務。

舉個例子,你可以對Viv說:“請幫我訂一張往返舊金山與巴黎的最便宜的機票,6月2日出發,下周一返回。”Viv就會自動幫你搜索、預訂機票。

除了執行任務,Viv還能給出它的建議。比如,你可以問Viv:“我去哥哥家的路上想買一瓶便宜的葡萄酒來搭配千層面。”Viv就會告訴你應該去哪里買。當然,Viv最終要實現的是,即使你不告訴它你想做什麽,它也能通過揣測你的意圖知道你需要什麽。想象一下,當某人深夜兩點在吧臺前手腳不穩地對手機說“我喝醉了”,Viv便能立即聯系到這個人平時愛用的出租車公司,讓該公司派車到這里來,並指引司機把這個半昏半醒的人送回家。

Viv有一個特點與此前挑戰人類圍棋的AlphaGo相似,它也能夠自我學習。根據創始人達格·吉特勞斯(Dag Kittlaus)介紹,Viv能根據用戶個性偏好和近乎無限的網絡連接回答所有問題,執行一系列任務。

比如,你可以一口氣告訴Viv:“我要買某某電影院的哪個場次的電影票,另外預訂某某餐廳的晚餐。哦,還有,提醒我訂一束鮮花後天送給我媽媽。”Viv都能幫你實現。不僅如此,如果你要訂的電影票賣完了,Viv會自動向你推薦另一家有票的電影院,再不行就根據你的喜好推薦別的影片。要是你臨時有事去不了,Viv還會幫你打理退票事宜,最後把結果告訴你。

要實現如此強大的功能,單靠Viv實驗室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目前,Viv已經與送餐平臺Grubhub、打車平臺Uber、鮮花公司FTD和智能家居平臺Ivee等50多個互聯網服務平臺展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植入。

送餐公司 Grubhub 的負責人表示:“他願意在自己的產品里加入第三方提供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因為現在消費者接觸商家的主要渠道是蘋果和谷歌的App Store,而Viv則提供了一條繞過App,直接通往消費者的道路。”

不過,技術派人士張國峰則有不同看法:“一切還要看它(Viv)的用戶體驗做得如何了。Google Now推出那麽多年,在全球的用戶仍然很少,就是因為用起來不自然。”

圖謀成為各種產品的大腦

2010年4月,蘋果用200萬美元買下了Siri公司,原來的Siri研發核心成員也跟隨項目去了蘋果。但後來Siri的團隊發現自己和蘋果的理念還是不能同存。次年,吉特勞斯就辭去了 iPhone App總監的職位,並在iPhone 4s發布會的第二天離開了公司,那也恰好是喬布斯去世的當天。

如今只能被稱為虛擬語音助理的蘋果 iPhone Siri

幾個月後,Siri的另一名創始人亞當·齊亞(Adam Cheyer)也離開了。他曾表示:“我確實覺得,如果喬布斯還活著,我可能還會留在蘋果。”

2012年秋天,吉特勞斯與克里斯·布里格姆(Chris Brigham)聯合成立了Viv公司。隨後,包括齊亞在內的三分之一的Siri原班人馬陸續從蘋果離職,跟著吉特勞斯一起開發Viv。

Viv創始人齊亞、吉特勞斯和布里格姆(左到右)

“我對Siri及它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非常驕傲,不過在許多方面它還可以做得更好。”齊亞從蘋果離職後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想要做一件能從根本上改變軟件開發方式的事情。”

Viv公司成立前,當時Siri的創始人吉特勞斯、齊亞和另一位後來Viv 的創始人布里格姆曾聚在一起討論,5年之後的世界將是什麽樣的。布里格姆想到做一個程序,用新的方式把Siri知道的那些東西整合起來。

他們想到了“基於雲的智能”,一個“全局性的大腦”的概念,而要讓這個語音助理變得無處不在,唯一的辦法是把它向第三方開放,讓每個人都能接入這個“大腦”,並使用它。

吉特勞斯並不認為Viv是個與智能硬件綁定在一起的產品,而是把它看作一種服務。他們希望從電視制造商到汽車公司再到App研發者,所有人都想要納入Viv的人工智能,就像當年PC廠商爭相以內置Intel微處理器為榮一樣。他們甚至希望Viv的圖標能像開機圖標、WiFi和藍牙一樣人人熟知。

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Viv實驗室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比如應用於電視、汽車,存在於所有可連接的智能設備中。據兩位創始人介紹,Viv可能不會像Siri那樣賣給蘋果一家公司。根據美國媒體報道,谷歌和臉書都對Viv表示出了濃厚興趣,並有意收購。

Viv實驗室在美國加州聖何塞的辦公室

世界著名雜誌《Wired》曾經引用著名人工智能專家、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負責人奧倫·埃奇奧尼(Orenz Etzioni)參觀Viv早期模型後的表述:“如果這個團隊能取得成功,這將是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將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確實,不下載 App、不輸入文字、不撥打電話,甚至不按鍵盤,只用語音就能完成服務,一直是工程師追求的目標之一。美國的媒體評論稱,從某種程度上說,Viv的創始人屬於圖靈測試最堅定的擁護者,他們就是想要打造一款可以和人一樣正常聊天的機器。

吉特勞斯表示:“要實現這一點的技術屏障很小,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有時才幾分鐘的‘訓練’,讓Viv理解所要處理的具體領域的專業術語即可。當Viv的知識增長時,理解力也會增長。”

Viv在設計根本上仍然是基於人工智能的三大原則:從外界獲取信息、通過分析獲取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信息、不斷從外界獲取新信息。Viv的這些信息都需要使用者給到它,用的人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聰明。通過知曉用戶是什麽樣的人,以及他們在接受什麽樣的服務,Viv可以在海量數據中進行篩選,找出連接和處理信息的新方式。

爭奪直抵消費者的接口

事實上,Viv並非唯一一家提供機器人語音智能服務的公司。臉書4月份的開發者大會上,紮克伯格也推出了一款聊天機器人,功能與Viv非常相似,也能夠幫助人們在網上訂餐、訂票、訂鮮花等;去年亞馬遜也推出了Alexa人工智能服務平臺,能夠遠程完成主人的命令。

科技調研公司Forrester的移動商務專家朱莉·艾斯卡(Julie Ask)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里,這種計算範式改革將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設備全部轉變為擁有語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助理。”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軍備競賽中,無論是谷歌、亞馬遜或者臉書,它們都想讓智能產品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業服務的終極接口,做“比移動端、消費者、桌面和企業更大的事”。

對於為何會找到周凱旋投資Viv項目,兩位創始人表示,當時剛創辦Viv實驗室時,他們找到周凱旋,提出需要1000萬美元資金推動項目,周凱旋隨即很爽快地說:“我可以,你需要我馬上匯款嗎?”

事實上,維港投資也是Siri初期的投資者,此前還投資過臉書、被谷歌收購的DeepMind和被雅虎收購的軟件公司Summly。

海通國際證券環球投資策略董事潘鐵珊對本報記者表示:“世界經濟及技術不斷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不再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發展引擎已經變為高科技產業,投資公司的目光早已轉向各種高科技公司。”

Siri在挪威語中是引領人類走向勝利的女神,Viv在拉丁語中意為“生命”。對於Viv的未來,所有人都不知道會如何,雖然公司與當年發布Siri後的表態一樣,不願意被收購,但最終還是在喬布斯家的爐火旁賣掉了Siri。所以,沒有什麽是談不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0

Siri之父再推“超級大腦”Viv 被譽為最強大智能助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957.html

今天,“Siri之父”將發布新作Viv,Viv被譽為目前功能最強大的智能助理。兩年前Siri被蘋果收購之後,兩位創始人就開始著手開發下一款改變人們生活的人工智能助手。據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Viv將於5月9日發布。

比Siri更強大的“超級大腦”

Viv的創始目的是想打造一個能驅動所有產品和應用的“超級大腦”(The Global Brain),將其嵌入由互聯網連接的日常萬物。

那麽這款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和此前的Siri有何不同?Viv創始人的回答是:“基本上是基於Siri開發的,但是功能更加強大。”你也可以像和Siri一樣去和Viv對話,但是不同的是它不僅能聽懂你的話,而且能夠幫你執行任務。比如你可以差遣Viv幫你訂餐或是訂出租車,它就能直接幫你完成,而Siri只能把你導入到相關的App平臺,你需要自己去做這些。

根據創始人Kittlaus介紹,Viv能自我學習,能根據用戶個性偏好和近乎無限的網絡連接,回答所有問題,執行任何功能。換句話說,你可以一口氣告訴 Viv:“我要買某某電影院的那個場次的電影票,另外預訂某某餐廳的晚餐。哦,還有,提醒我訂一束鮮花後天送給我媽媽。”Viv都能幫你實現。這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產品能做到。不僅如此,如果你要訂的電影票賣完了,Viv會自動向你推薦另一家有票的電影院,再不行就根據你的喜好推薦別的影片。要是你臨時有事去不了,Viv還會幫你打理退票事宜,最後把結果告訴你。

要實現如此強大的功能,單靠Viv實驗室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Viv已經與送餐平臺Grub Hub,打車平臺Uber,鮮花公司FTD和智能家居平臺Ivee等50多個互聯網服務平臺展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植入,這樣就能把Viv變得無所不能了。

有外媒稱Viv是今年出自新創公司最受期待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確實,不下載 App、不輸入文字、不撥打電話,甚至不按鍵盤,只用語音就能完成服務,一直是工程師追求的目標之一。《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從某種程度上說,Viv的創始人屬於圖靈測試最堅定的擁護者,他們就是想要打造一款可以和人一樣正常聊天的機器。

但是Viv也不是唯一一家提供這種機器人語音智能服務的公司。上個月Facebook的開發者大會上,紮克伯格也推出了一款聊天機器人,功能與Viv非常相似,也能夠幫助人們在網上訂餐,訂票,訂鮮花等;去年亞馬遜也推出Alexa人工智能服務平臺,能夠遠程完成主人的命令。可見人工智能助理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將來是否要競聘上崗呢?

Viv實驗室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比如應用於電視、汽車,存在於所有可連接的智能設備中。據創始人介紹,Viv可能不會像Siri那樣賣給蘋果一家公司。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谷歌和Facebook都對Viv表示出興趣,並有意收購。根據《Wired》報道,著名人工智能專家、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負責人Orenz Etzioni在參觀了Viv早期模型後說:“如果這個團隊能取得成功,這將是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將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人工智能改變電商模式

從CALO、Siri、Cortana到Alexa、Viv,人工智能是如何一步步改變計算範式和電商模式?

科技調研公司Forrester的移動商務專家Julie Ask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中,這種計算範式改革將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設備全部轉變為擁有語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助理。”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軍備競賽中,無論是谷歌、亞馬遜或者Facebook,它們都想讓智能產品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業服務的終極接口。

Viv的兩位創始人Kittlaus和Cheyer希望把Viv打造成一個智能開放平臺,能讓企業和應用都接入它的“大腦”。Kittlaus表示:“要實現這一點的技術屏障很小,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有時才幾分鐘的‘訓練’,讓Viv理解所要處理的具體領域的專業術語即可。當Viv的知識增長時,理解力也會增長。

Viv在設計上基於3大原則:世界將教它獲取知識,它將學會比世界教它的更多的知識,它將每天都學到新的東西。這種學習過程涉及到使用複雜的算法詮釋使用系統的人的語言和行為——用的人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聰明。通過知曉用戶是什麽樣的人,以及他們在接受什麽樣的服務,Viv可以在海量數據中進行篩選,找出連接和處理信息的新方式。

Kittlaus說,最終Viv將能夠在你提問前就知道你需要什麽。他設想,當某個人淩晨兩點在吧臺前手腳不穩地對手機說“我喝醉了”的時候,Viv能立即聯系這個人平時愛用的出租車公司,讓該公司派車到這里來,並指引司機把這個半昏半醒的人送回家,用戶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Siri”在挪威語中是引領人類走向勝利的女神。Kittlaus在接受多家外媒采訪時都表示,他們當初並不是想把Siri做成聊天機器人,而是想以此重塑移動商務模式。Siri發布3周後,喬布斯就給他們打電話,說想要買下這家公司。最初他們是拒絕出售的,但喬布斯堅持要買,並邀請Kittlaus和Cheyer兩人去他家,在爐火旁長談3小時,才最終敲定了這筆買賣。

“Viv”在拉丁語中意為“生命”。Siri之父確信Viv的出現將會使其他虛擬智能助理黯然失色,並想讓其成為各種產品和應用的“大腦”。在Viv公司成立前,Kittlaus、Cheyer和後來加入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Brigham曾聚在一起討論,5年之後的世界將是什麽樣的。Brigham想到做一個程序,用新的方式把Siri知道的那些東西整合起來。

他們想到了“基於雲的智能”,一個“全局性的大腦”的概念,而要讓這個語音助理變得無處不在,唯一的辦法是把它向第三方開放,讓每個人都能接入它、使用它。不過,這一切是否會發生,在什麽時候能發生,是個連Viv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7

蘋果開發者大會:Siri唱主角 沒有硬件發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96.html

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將於當地時間6月13日早上10點(北京時間下周二淩晨1點)召開。WWDC可以被看做是蘋果的軟件大展示。蘋果目前的軟件系統家族成員包括iOS,OS X,watchOS和tvOS。

近幾個月已經有關於蘋果開發者大會的發布計劃逐漸泄露出來,而說得最多的還是關於Siri。在今年4月和5月的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和谷歌相繼發布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話題再次被炒熱。在這樣的背景下,Siri能夠做到何種程度備受市場關註。

首先Siri的更新版本功能將更加強大。根據The Information上個月報道,蘋果可能將Siri開放給所有的第三方App軟件開發者。如果屬實,將意味著任何一個開發者都能將Siri整合進他的App,從而讓用戶通過語音控制來實現更多手機上的功能。

去年7月,亞馬遜發布的人工智能系統Alexa就已經允許向第三方App開發者開放,Alexa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種與第三方App互動的方式,能夠實現的功能包括用Alexa在Uber上訂車,訂披薩,玩遊戲等等。Siri明年也有望實現這些功能。

Siri的另一個更新是能夠在蘋果電腦上使用。根據9to5Mac報道,Siri將被整合到下一代的OS X系統。這樣你就能夠在Mac上實現任何在手機或者iPad上能夠實現的功能。比如打開App,問問題並得到答案,發送短消息等等。新的Mac電腦將支持始終處於開啟狀態的“Hey Siri”,讓用戶可以自動使用而不用激活。

此外,蘋果音樂也是值得關註的。蘋果音樂推出一年,將迎來第一次的改變。首先它的界面將會變得更加簡單化,也將從黑白的用戶界面變成有專輯封面的藝術界面。同時加入個性化的“為你”專欄,幫助用戶搜索專輯和音樂。

蘋果支付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在下一代的iOS系統中,用戶將會有更多支付的方法。今年3月,Recode報道稱,蘋果正在研究將蘋果支付用於網頁版,這樣你就不用每次支付時都要輸入信用卡號碼和賬單地址。由於該功能被預測今年年底即將推出,因此WWDC將是一個完美的宣布的時機。

關於蘋果支付的另一個大膽猜想是,用戶可以通過iMessage實現點對點支付。但這僅僅是一個猜想。

軟件方面,iOS系統更新的最大亮點除了Siri和蘋果音樂以外,照相功能或許也將變得更加強大,比如能夠在照片上面添加文本或者畫圖進行標註。而OS X系統可能將重新命名為MacOS,從而和iOS,tvOS和watchOS對應。至於tvOS和watchOS軟件的更新,蘋果都還處於保密中,但是目標一定是更加方面用戶使用操作系統。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WWDC開發者大會講不會有任何硬件產品發布,不管是MacBook筆記本還是其它設備,更不要期待蘋果汽車了。盡管這樣會讓發布會少了很多期待,但是這也不是意料之外的,因為蘋果的目的就是想把WWDC打造成一個軟件的盛會,而秋季的發布會才是令人興奮的新品發布時刻。

蘋果對於軟件重視的程度近年來有所增加。蘋果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表示:“目前App Store每周有10萬次應用審核,過去幾年里,蘋果一直提升審核速度以及質量,現在有一半的App能夠在24小時內得到審核,90%能夠在48小時得到審核。”據蘋果官方統計,截至去年6月,App Store已經有超過150萬款應用,為開發者帶來寵愛過400億美元的收入。

席勒還表示,以前App Store上面的訂閱模式只適用於某些類別,比如音視頻流媒體、雲數據、報紙書刊等服務,但現在訂閱已經擴展到全部應用類別,訂閱分成方式也發生改變。過去是蘋果獲得30%收入,開發者獲得70%收入,從下周起,第一年的分成方式仍然照舊,第二年開始就變成蘋果獲取15%,開發者獲取85%,這將更有利於開發者,同時也將刺激開發者想出更多辦法留住用戶。

對此,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蘋果也開始鼓勵開發者註重長期用戶留存。”新車間創始人李大維也表示:“當你擁有了市場上超過90%的開發者時(比如蘋果),你就要想如何(把利潤)降一降,走得更長遠一點。”

席勒還透露,為了幫助開發者有效推廣自己的App,蘋果將首次在App Store平臺的搜索結果中加入廣告。他說:“對一些小型獨立開發者而言,這套搜索系統會很高效,定價系統采用CPC(按點擊量收費)模式,只有當用戶點擊廣告才會計費。”蘋果有望在WWDC上宣布此項服務,並率先在美國推出。蘋果表示:“開發者對此比較樂觀,沒有明顯排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94

直擊蘋果開發者大會召開 開放Siri成最大亮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875.html

蘋果開發者大會於當地時間6月13日上午10點在舊金山召開。蘋果CEO庫克出席大會,全場首先為奧蘭多周日發生的槍擊事件進行默哀。庫克稱這次恐怖襲擊是“無意義,無良知的,以分裂和摧毀為目的的行徑。”

會議隨後進入主題。最受關註的人工智能Siri變得更加聰明。Siri語音控制助手被納入到蘋果Macbook以及其它筆記本電腦中,Siri還能夠用來操控蘋果電視,通過語音來搜索YouTube或者iTunes Store的視頻。

更為重要的是,蘋果將向開發者開放Siri平臺,讓Siri在更多的app上能夠使用,用戶能夠通過語音控制更快地完成任務。Siri人工智能技術也是蘋果與谷歌和亞馬遜競爭的新陣地。

位於加州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語音技術專家Alan Black表示:“蘋果新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更好地去理解用戶需求。”盡管蘋果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過多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但是語音助手必須在盡可能了解用戶的前提下,才能夠更人性化地幫助用戶完成任務。

蘋果的人工智能不僅體現在Siri上。文本表情功能Emoji-fy也是一大亮點。表情在文本發送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蘋果在輸入法中將自動使用表情來替換文字,同時,表情圖案的大小也會比原來大三倍。

一個炫酷的功能叫做“隱形墨水”。這個選項能夠讓人們發送偏個人和隱私的信息,以及“給對方一個驚喜”。通過“隱形墨水”發送的文字將不會直接顯示在屏幕上,而是需要接受者通過滑動屏幕,才能接收到信息,並且信息的保存時間是短暫的。

蘋果還發布了iOS 10最新操作系統版本,用戶不僅可以聽見語音信箱,還能夠閱讀它,類似的功能谷歌語音也已經實現。

此外,未來蘋果的iMessage文本信息系統能夠支持轉賬功能。通過一個叫“Drawer”的工具能夠連接到相關的轉賬app,比如Squash Cash,從而實現通過短信轉賬支付功能,這也類似於Facebook旗下的Snapchat以及Paypal旗下Venmo的支付方式。

而蘋果支付將首次支持網絡版本。蘋果表示,未來用戶在網上購物時,可以通過指紋傳感器結賬。蘋果支付網絡版本已經在美國、英國和中國等地可用,未來還將在瑞士、法國等地普及。谷歌上個月也推出了Android Pay的網絡支付功能。

蘋果音樂也有很大改進。已經有了1500萬訂戶的蘋果音樂擁有了新界面,這將令音樂搜索變得更方便,同時還能夠通過蘋果音樂鏈接在iMessage里面聽音樂。

值得註意的是,蘋果還首次向開發者開放了此前飽受詬病的蘋果地圖。開發者通過與餐廳以及Uber、Lyft等合作,未來用戶可以直接在蘋果地圖里面預訂餐廳和打車,而且可以直接通過Apple Pay來完成支付。

此外,用戶在蘋果的News app上面還能夠訂閱華爾街日報等新聞內容,並獲得新聞推送。

關於蘋果手表和蘋果電視,也有最新的功能推出。比如在蘋果手表上,就添加了SOS緊急呼救功能,用戶還能把運動記錄分享給其他用戶。蘋果還表示,針對蘋果手表的軟件開發速度“將比過去要快很多”。

蘋果還通過數字家居互聯功能讓Apple電視機頂盒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新的tvOS操作系統能夠讓用戶接入不同運營商的多個頻道,同時還增加了Dish’s Sling TV和Fox Sports Go等服務。

曼哈頓風投夥伴首席經濟學家Max Wolff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蘋果對電視以及人工智能助手Siri等產品越來越重視,也是希望能夠帶給用戶特別的體驗。”

 

點擊進入:【蘋果WWDC2016直播回看】蘋果這次發狠了!Siri還有啥是你不會的麽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08

蘋果Siri加入人工智能競爭 後來者能否居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262.html

蘋果的人工智能將成為本次開發者大會的最大亮點。就在蘋果開發者大會召開前,如果你點開Siri,問它:“WWDC大會上會發布些什麽?”Siri會回答你:“如果我告訴你,我大概又要被產品安全部門喊去問話了。”

這樣的回答很機智,但是Siri的目標是為蘋果的用戶、開發者和投資者提供更為滿意的答案。這就需要更加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背後支撐,使得蘋果能夠與谷歌和亞馬遜已經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抗衡。

個人虛擬助手已經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爭相爭奪的戰場。蘋果希望將app開發者納入Siri平臺,開發出更有實用價值的應用,增加用戶對蘋果設備的黏性,這是蘋果急於達成的。比如利用Siri語音助手,用戶可以訂披薩或者用優步打車,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已經能夠通過Echo智能家居系統實現這些功能。

蘋果Siri與亞馬遜和谷歌的競爭,將會決定在未來的數字世界里,消費者更傾向於用哪個平臺作為自己的人工智能助理。盡管Siri早在2011年就已經推出,但是近幾年來進展不大,反而是被谷歌2012年7月推出的Google Now智能助手以及2014年11月推出的Alexa所超越。

辦公室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虛擬助手開發者Talla公司CEO Rob Ma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助手主要由三方面的技術組成:語音,語義和執行。解決語音技術是信號處理的問題,亞馬遜Alexa在語音識別方面對於不同口音和方言的識別能力強於Siri。Google Now對於語義的理解能力則較強,而且能夠將問題轉化成行為,比如幫你查找日期,開車時為你設置航線等,這得益於谷歌強大的數據庫。而Siri的優勢在於它廣泛的開發者網絡。”

所以盡管目前看來Siri仍然落後於它的競爭對手,但是擁有強勁的開發者生態系統並不意味著蘋果就能戰勝競爭對手。May對記者表示:“語音和語義技術是最容易被商業化的,因此也是人工智能競爭最重要的兩種技術層面,目前是被谷歌和亞馬遜所主導。如果蘋果能在這兩個層面也能掌握核心技術,那麽它的前景就非常樂觀了。”

位於加州聖何塞的咨詢公司創意策略(Creative Strategies)的經調查發現,雖然使用Siri的人數最多,但是使用最頻繁的還是亞馬遜的Alexa。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Caronila Milanesi在報告中指出:“要讓Siri變得更加聰明,就需要讓它存在於更多app當中,這樣它才能夠學習到更多東西。”語音智能助手的滲透就好像踩著流沙,一點點細微的動作都會讓你陷得更深。所謂的生態系統就是通過點滴的滲透進而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

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負責軟件的總裁Craig Federighi將會在Bill Graham會場宣布關於Siri向開發者開放的一系列更新,這些軟件工具將使得程序員創造出更多為iOS用戶所用的產品和服務,並通過Siri語音系統與蘋果智能設備有更加緊密的聯系。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Julie Ask表示:“對科技行業而言,資金和影響力正在流向那些為用戶提供交互和服務的公司。”

事實上,蘋果越來越註重app生態系統的服務,希望把更多用戶深入地納入到這個網絡中。蘋果的iTunes和蘋果音樂以及雲存儲業務的快速發展,都是為了彌補硬件銷量的放緩。這也意味著以軟件為主打的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的意義越來越重要。庫克也多次提及服務的重要性。在上一季度蘋果公布的財報中,iTunes、iCloud和蘋果商店等服務業務的增速最快。根據瑞信報告,服務業務去年占到蘋果總收入的8.5%,同比增長10%至200億美元。隨著蘋果音樂和蘋果電視的訂戶增長,軟件的盈利優勢將逐漸超越硬件。

蘋果上周已經公布了AppStore 2.0戰略,將從今年的開發者大會召開當天起開始施行。其中包括蘋果與開發者分成比例的調整:如果開發者第二年仍然在蘋果的平臺上進行開發,那麽蘋果對其app銷售所抽取的費用將從第一年的30%降至15%。

根據Gartner2015年第四季度的數據,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占據了移動市場的幾乎全部份額。但是由於安卓平臺牌照模式的開放性,目前移動市場操作系統超過80%是安卓的,蘋果份額僅為17.7%。

但是在人工智能的競爭中,蘋果還是有較大優勢。蘋果商城是全球最掙錢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商店,對開發者的吸引力仍然是巨大的,加上蘋果已經意識到開發人工智能的重要性,Siri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機遇。蘋果開發者大會或許將看到比過去所見到的更大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20

金融科技夯!Siri變理專、十元能買基金 銅板理財時代 一美元就能開戶定存

2016-6-27  TCW

Apple Pay最快年底登台,引爆行動支付跨界整合潮,提款、付費、投資,用手機就能完成,顛覆全民生活形態。

全球兩大手機公司蘋果與三星,現在來台灣最青睞的拜訪對象,不再是電信公司,而是銀行。

蘋果支付系統Apple Pay亞洲區主管在五月份抵達台灣,與中信、台新、玉山等消費金融銀行積極接洽,討論各種合作契機。因為行政院正式拍板,最快今年底前Apple Pay將可登台。

國內金控新戰場金融科技變接班人KPI

後來由於政黨輪替,傳出Apple Pay登台可能推遲的風聲,不久後,蘋果的最大對手三星電子就乘勢在六月份邀國內數家大型民營銀行前往韓國,介紹Samsung Pay相關機制。

手機與銀行的跨界合作,終於把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推到台灣來,這也成了金控家族接班人的主戰場。

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之子蔡宗翰,負責國泰世華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挖角中國支付寶跨境支付業務前高階主管掌管數位銀行;接著,富邦金副董事長蔡明興之子蔡承儒,擔任起富邦金創新科技辦公室總召集人,開始大舉招募人才。

「現在業者們紛紛動起來了!」前金管會主委、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繼在他主委任內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並大幅放寬金融業投資金融科技相關事業,原本只能持股五%提高到一〇〇%後,促使金融圈對發展金融科技的決心更強烈。

金融研訓院副院長盧陽正也發現,研訓院近一、兩年推出的金融科技相關講座,不僅免費的相當搶手,就連收費的也都是推出後即「秒殺」,炙手可熱的程度超乎預期。

其實,就連銀行業針對民眾所提供的服務,也有越來越多創意冒出來。究竟這些服務是如何改變你的行為模武和生活形態?

改變一:提款、支付不再靠卡片,手機、APP就可以搞定。銀行不斷與異業合作,推出自營行動支付工具的模武,越來越明顯,而且越來越多地方可以用手機提款,不用再掏出卡片。台新、中信都已推出「手機無卡提款ATM」服務,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領錢。

改變二:電子商務變得更簡單。永豐銀的「豐掌櫃」上線,解決了電商買家和賣家多項收費、支付的問題,被視為銀行界跨足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的重要里程碑。

改變三:十元就能買基金。台新銀推出「Richart」數位平台,其「銅板投資」功能話題性十足,標榜只要十塊錢就能申購基金,打破了去年一月永豐銀推出在網銀上申購,每天僅一百元即可投資基金的低進入門檻。

金融科技的跨界融合,從行動支付相關服務日漸普及後,以支付平台為基礎,延伸發展出理財、投資和其他各武服務,漸漸蔚為風尚。

今年四月,有近一百五十年老字號金招牌、主打「只服務全球最有錢前一%富人」的美國高盛銀行,為搶攻普羅大眾的口袋,推出一美元即可開戶存款的服務,跌破不少人眼鏡。

高盛買下奇異資本銀行(GECapital Bank)後,手中擁有一百六十億美元存款、近十五萬名零售客戶的線上存款平台GSBank.com。為了吸引更多小儲戶上門,高盛喊出一.〇五%存款年利率,比花旗、美國銀行等業者都更加優惠。

行動支付僅「暖身賽」獲利來源是後績衍生服務

從去年到今年,由國外到國內,為何都出現這種二元理財」革命越演越烈的情況?玉山銀數位金融長李正國指出,過往銀行的服務成本過高,所以普遍都是鎖定VIP客群或貴賓理財顧客,提供量身訂做的服務。

直到這些金融科技日漸普及,大幅降低了銀行的實體營運成本,足以化整為零,進而

打破「某服務的基本成本多少,所以一次最少要付多少才可享用」的僵局。

「假設顧客只能去櫃台,我就提供不了十元投資的服務了。」台新金個金事業群執行長尚瑞強解釋,按實體通路流程,每道關卡都必須耗掉大量人工作業成本,但以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為例,「任意轉」服務讓使用者只要有手機號碼跟電子郵件,即可在空中完成轉帳,也省下櫃台人員的時間和作業成本。儘管建置平台前期所費不貲,但只要越來越多客戶使用,邊際效益日漸提升,就可慢慢攤提掉前期成本。

所以,對金融業者而言,與蘋果、三星等行動支付平台合作,只是金融科技的「暖身賽」。多家銀行主管坦言,以獲利模武而言,「支付」這塊業務並非主要盈餘來源,其他後續衍生出的服務,可能是未來最肥的手續費金雞母,這才是他們最垂涎的。

「我不只要讓使用者支付方便,也要借貸方便,投資也方便,日常生活中其他服務逐漸都(跟銀行的支付平台)綁在一起。」尚瑞強道出他看到的機會所在。

其實,光是行動支付的商機已相當龐大,拓璞產業研究所預估,今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將來到六千二百億美元,明年更直逼七干八百億美元(詳見下圖)。

行動支付浪潮來勢洶洶,台灣沒有置身事外。資策會最新調查指出,國內行動支付使用者比重,從前年的四.八%,一路攀升至去年已達到一九%。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今年針對全球逾萬名數位工具使用者進行的《Fin Tech接受度指數調查》結果則指出,各類金融科技商品服務中,「付款服務類」市場接受度最高,達一七.六%,其次則是「儲蓄與投資類」的二八.七%,兩者差不到一個百分點,也難怪金融業者磨刀霍霍,搶著行動支付平台合作,為的就是結合行動科技,推出類似金融服務。

年輕人接受度高門檻低,手機變貼身理專

想像一下:未來,你不再只有付錢當下才掏出智慧型手機,無論是轉帳、儲蓄、借款,你的手機猶如你專屬的銀行櫃員,倘若你是iPhone用戶,Siri將是你的理專,隨時待命,只待你一聲令下,就在線上為你完成服務。

以往連一杯珍珠奶茶都買不起的錢,只要在你滑滑手機或行動裝置後,都能趁你晚上睡覺時,幫你賺錢、生利息。因為成本下降,而改變了金融業服務的思維,這對於收入不豐的小資族,或M型社會另一端的弱勢客層面百,都可以得到一對一的「財富管理」、「貴賓理財服務」,不再是有錢人專利。

以台新RiChart平台為例,推出兩個月後就有一萬六干人開戶,其中又以二十五歲到四十歲年齡層的客群居多。

對銀行來說,這群年輕人並不是現階段財力最雄厚的族群,但,當金融科技慢慢改變民眾的消費和支付習慣,不必受限於享受服務的金額門檻、不用跑三點半、不受限於地點的「三不時代」揭開序幕,二兀投資、理財變成全民運動後,一元、十元這些小錢對於二秒鐘金流幾百萬上下」的金融業者而一言,不再微不足道,也勢必使金融業者未來服務形態、工作模武和捧「金飯碗」的人才面貌,都產生前所未有的巨變。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