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C企业的价值内涵(Value Proposition)是什么?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686.shtml


定性分析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价值内涵(Value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内涵说白了就 是为什么客户找你不找别人。关键就是你得能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价值内涵是提供给客户的一整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      让我们看看各大PC厂家的官方说法:      联想    · 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    · 我们的成功源自于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生活品质。       惠普    我们致力于探索科技和 服务如何帮助人们和企业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把握机遇、实现愿景、成就梦想。我们运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打造更简单、更有价值、更值得信赖的技术体 验,不断帮助客户改善其生活和工作方式。      宏基    Acer 以(Breaking the barriers between people andtechnology)“打破人与科技的藩篱”为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性化设计为本,持之以恒地开发「EmpoweringTechnology」关 怀技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易用、可靠的产品,特别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成功开发出更多简易方便的操作介面,提供多种实用的电脑设定选项,让使用者可以轻 松的驾驭机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戴尔    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 的创新技术与服务。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 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 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最新披露的英特尔垄断案的文件表明, 至少在PC方面所有这些公司的真正价值内涵都是一样的:      “尽可能出售更多带有Intel芯片 的PC以获得更多的英特尔回扣。”      从这个角度看,英特尔才是这些公司 的真正客户与老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18

联想PC全球市场份额首达两位数 将向中国西部扩充产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6/1127700.shtml


每经记者 陈未临 发自上海
柳传志回归后的联想“九人”执委会昨天(7月15日)亮相,该集团CEO杨元庆称联想PC的市场份额首度达到两位 数10.2%,并透露联想将在中国西部扩充产能,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他仍未透露详细的细节。
“我们当前正以两倍于业界的速度成 长,为了满足并维持这种高速成长,我们会相应地扩充产能”。昨日,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里·瑞德(RoryRead)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 透露,未来公司还会向中国西部地区扩充产能。
“具体的部署我们希望在下个月和大家分享。”罗里·瑞德表示,具体的地点布局和产能增加数字目前 尚未到公布时间,而联想在扩充产能上的主导思想是“取得产能和销量、ODM(原始设计商)与自身产能的双重平衡”。据了解,和去年相比,联想集团已经增加 了100万台的产量。
杨元庆表示,根据市调机构IDC的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联想PC的全球市占率已经上升到10.2%,增速更是居全球 五大PC厂商之首为47%,而业内的平均增速仅为22%。
今年4月,联想正式发布了其移动互联网战略,而该战略的重点产品——与中国联通合作 的WCDMA手机乐Phone,也已于今年5月开卖。在联想管理层看来,面对像苹果iPhone这样强劲对手,联想乐Phone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联想对 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巨大的销售渠道优势。杨元庆直言,“苹果的店现在是以个位数计算,而联想的专卖店则是成千上万的。”
据介绍,联想乐 Phone目前在中国联通和联想自由渠道的铺货量比重在1:2左右,而销量比则为1:1。“中国消费者似乎还不是很适应在电脑渠道里购买手机,所以我们会 根据这个情况作出渠道方面的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2

宏碁出奇招 王振堂全球PC霸主

2010-8-19 TNM




宏碁與惠普爭奪全球PC霸主多 年,暫居下風的宏碁,8月初,以7千萬美元(新台幣22.3億元),破天荒「租用」中國方正品牌7年,引發外界議論。根據了解,7年後宏碁擁有優先議約 權,更可進一步吃下方正團隊與通路,2家結盟後,宏碁在中國市場僅次聯想和惠普,宏碁、惠普的龍頭之爭進入肉搏戰。

王振堂小檔案

年齡:56歲(彰化人)

家庭:妻子張美暖、育有2女

現職:宏碁董事長

學歷:台大電機系畢、政大企家班第9期

經歷:

 1981年進入宏碁集團下的宏碁科技

 1998年出掌有5家子公司的宏碁科技集團董事長

 2001年因宏碁集團分家,接下宏碁總經理。

 2005年任宏碁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2008年由蘭奇接任執行長)

 2010年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TIME》2010年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之一

本月四日,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宣布以七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二點三億元),取得中國方正品牌使用權七年,宏碁「租用」方正品牌,創全球科技業首例,法人圈看得「霧煞煞」。

租方正 攻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王振堂隨後給員工一封公開信強調:「租用方正,是宏碁又一次重大轉型,將繼續朝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品牌邁進。」看出,宏碁出奇招意在搶PC龍頭寶座。

根 據市調機構Gartner統計,二○○九年宏碁在中國PC市占率約三?一%,排名第六,落後排名第二的惠普,宏碁找排名第四的方正結盟後,市占率將躍居中 國第三大PC品牌,逼近惠普。「以宏碁全球第二地位,相對歐洲三○%、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四○%市占,中國確實有很大成長空間。」外資分析師楊應超表示。

根據調查,宏碁與方正談了一年多,由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決策,執行長蘭奇執行,「方正是中國有歷史的公司,要賣給外資企業,通過官方批准的難度很高。」知情人士透露。「最後宏碁拿裡子,給對方面子,敲定租用方式。」

趁內亂 與惠普爭霸

五年前,洋將蘭奇接手宏碁總經理,他主導的宏碁歐洲團隊,一路從歐洲、亞洲到美國,成功地複製歐洲經驗、所向無敵,唯一的例外就是在中國市場吃鱉。宏碁經營中國市場多年,從施振榮時代就曾調任多位大將經營,卻久攻不下。

「二○○○年,施振榮參與推薦陳水扁的國政顧問團之後,宏碁就被貼上親綠企業標誌,經營中國市場更加辛苦。」老宏碁人說,去年底王振堂與蘭奇決定要採取「以華制華」的策略。

這次惠普執行長赫德(Mark Hurd)因捲入性騷擾與違反商業道德等醜聞案下台,讓王振堂與蘭奇信心大增,趁惠普內顧不暇之際,結盟方正,準備在中國幹掉惠普奪下PC王座。

宏 碁與惠普交手多年,雙方積怨已深。二○○七年,宏碁被惠普一狀告上美國法院,被指控侵犯專利權,惠普要求宏碁不得在美銷售。為此,王振堂與蘭奇搭了十幾個 小時飛機,飛往美國與赫德碰面尋求和解,但雙方會面時,赫德一開口就說:「你們準備賠我們(惠普)多少錢?不賠就不用談。」會面不到十分鐘,最後不歡而 散。「(赫德)真是個沒禮貌的傢伙。」回想這段往事,王振堂跟朋友抱怨。

二○○八年,宏碁奪下歐洲NB銷售冠軍,惠普馬上反擊,連續二季大打價格戰,殺得宏碁連續二季財報難看,頻被外資看衰。沒想到,蘭奇看準了小筆電商機,找來廣達、仁寶襄助,不但擊敗小筆電始祖華碩,更一舉奪下小筆電龍頭,還順利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PC品牌。

「當初JT(王振堂)並不看好小筆電,但觀察市場敏銳的蘭奇卻獨排眾議,要負責產品的翁建仁,在三個月之內,讓宏碁的小筆電上市。沒想到,這一戰就把宏碁推進全球PC二哥寶座。」宏碁主管透露。

但惠普也非省油的燈,藉著旗下龐大產品線,要求代工廠選邊站,像是剛加入NB代工戰局的鴻海郭台銘,為了爭取惠普訂單,只好忍痛不接宏碁的NB代工訂單。這也使得王振堂不得不在公開場合向郭董喊話:「宏碁沒有意識型態的問題,歡迎郭董加入我們的NB代工陣營。」

擁戰功 蘭奇受重用

義 大利籍的蘭奇,原任職德州儀器的NB部門,一九九七年宏碁併購該部門時,惠普曾向蘭奇招手,當時蘭奇舉棋不定,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出面慰留,跟他說:「你到 歐、美企業,人家只會當你是義大利人,你可以做到國外子公司的總經裡,卻永遠做不到企業的CEO;在宏碁,我給你舞台,我們一起打拚,這樣你的挑戰會更 大。」

五年前,施振榮退休,把董座擔子交給王振堂,當時負責產品規劃的翁建仁接總經理呼聲最高,沒想到,施卻把總經理位子給了蘭奇,因此造就宏碁今日的江山。「蘭奇戰功彪炳,連JT都要讓他三分。」宏碁人說。

控成本 採精英主義

蘭奇重視數字管理,凡事以「專注經營」與「減法哲學」二大方針經營宏碁,由於宏碁是品牌商,所有產品交給廣達、仁寶等代工廠,出貨直接給代理商或通路商,中間宏碁能不碰就不碰,嚴控成本。

相對其他品牌商,每個國家都用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業務團隊,宏碁在東歐,就只有十幾個人搞定,「蘭奇採取精英主義,強迫每個人發揮效能到極致。」NB代工廠觀察。

惠 普今年在中國頻出現NB螢幕故障,引發「黑屏門機」糾紛,銷售量大受影響,給了王振堂與蘭奇機會。「宏碁此時結盟方正擴張中國市場,加上惠普CEO無預警 下台,雙方氣勢一消一長,下半年有機會擠下惠普登上PC王座。」楊應超說。這回宏碁結盟方正,蘭奇能否再立戰功,將攸關龍頭大座。

宏碁VS.惠普 市占與成長率比拚

註:市占率和成長率採用Garnter市場研究機構所發布2010年第2季的統計數字,成長率為和去年同期比較結果;但據IDC統計,宏碁在第2季市占率為12.6%,落後戴爾,排名世界第3大;惠普為18.1%,仍是世界第1。

蔣凡可.蘭奇 Gianfranco Lanci小檔案

年齡 56歲(生於義大利杜林)

學歷 杜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現職 宏碁總裁暨執行長

經歷

 1981年進入美商德州儀器(TI)義大利分公司

 1991年任德儀義大利分公司總經理

 1995年任德儀南歐、中東地區總經理

 1997年宏碁併購德儀筆電部門後,成為宏碁義大利總經理。

 2000年任宏碁歐洲總經理

 2003年任宏碁泛歐地區總經理,兼掌美國市場。

 2005年任宏碁總經理

 2008年任宏碁執行長兼全球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0

何薇玲為何拋棄PC?

2010-9-6 TCW




i時代來了!一股顛覆過去三十年PC時代使用邏輯的勢力,正在迅速崛起。

做了二十幾年PC生意,曾是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外商惠普(HP)的台灣區董事長、現任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她的新生活就是一個縮影。

早上七點,她打開iPad,開始一天的工作。透過4G寬頻分享器,點一下,她馬上找到Google Weather的天氣資訊、離地球三萬六千公尺外同步氣象衛星傳回的雲圖,兩秒鐘內就開始播放,「颱風眼今天的位置,不會朝台灣移動。」

五分鐘看完天氣,她再花三十分鐘上網閱讀《紐約時報》、CNN,再花十分鐘看完個人部落格的網友留言和公司Facebook網站,這些工作,都在iPad上完成。

中午十二點半,回到辦公室,午餐時間,她也帶著iPad,「這個收電子郵件,比黑莓機還快,」她說,「只要用手指一拉,就能連圖片一起傳回去,黑莓機要怎麼傳照片?」

它是電話,也是電視 收到須馬上處理的電子郵件,她點開iPad的網路電話程式「SIP」,只要撥公司分機,就能直接和同事溝通,「到國外出差的時候,我打分機也一樣能找到同事。」何薇玲說,因為是網路電話,網內互打,不用花一毛錢。

中午吃完飯,她打開iPad的《連線》雜誌(Wired)和《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點進《連線》的文章,出現的不只是靜態的文字,一段訪問文章還附加一段視頻影片,或是Google地圖,告訴你這張照片,是在巴黎的哪一條街上拍的。

再點入《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你看,這個照片品質不錯吧,」下載這本《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只花了她新台幣二十元。

下 午六點,她定時會打開iPad上的網路電視,點一下「TVUPlayer」這個程式,她同步收看TVBS、非凡等電視,瞭解媒體最新報導。除了台灣的媒 體,這個程式讓她還能收到全世界一百多個頻道,卻不用付一毛有線電視月租費,「這個程式,只要五‧九九美元,」她說。要更好的畫質,還可上網購買高解析度 節目。

它是筆電,也是遊戲機 下班之後,她的iPad就變成一台遊戲機。譬如,她下載了名鋼琴家郎朗上台搞笑演出時,使用過的「Magic Piano」程式,打開這個程式,只要輕點兩下,即使她彈的是極困難的蕭邦名曲,都能按照節奏彈出專業的琴音,把朋友唬得一楞一楞。透過這程式,她還能連 到國外,跟不認識的網友合奏。

彈膩了鋼琴,iPad還可以變遊戲機。她的iPad裡裝有滑雪遊戲程式「Extreme Sledding」,只要握住iPad兩端,輕輕搖晃,螢幕裡的人就會逐漸加速,在急彎的雪道上滑行,在iPad十吋的大螢幕上操作,感覺就像在電腦上玩 一樣逼真,「這款遊戲,是曹興誠的兒子做的,」何薇玲說。

「現在我出國,都不帶Notebook了!」何薇玲說,除了傳統的商務功能,iPad還有很多好用小程式。

譬如「WebMD」程式,在美國,一連上網路,不只讓她能把自己的病歷隨身帶著走,還能根據所處位置,搜尋出附近有哪些醫生和聯絡電話,還會跳出視窗,告訴她不同症狀的急救須知。

一台iPad,可以是電話、電子書、遊戲機、筆記型電腦、隨身聽、電視台、雜誌……,「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還可以再輕一點,」她笑說。

iPad 讓資訊進入「6C」時代,除了cloud(雲端)、client(終端)、communication(通訊)、culture(文化)、 creativity(創意),最後一個C就是「conspiracy」(陰謀)。何薇玲笑說,因為蘋果線上的軟體市集(App Store)機制,建立一個無遠弗屆的平台,把網路上大大小小的程式創意,一網打盡,現成十六萬的創意程式,從食衣住行育樂,無所不包,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中。

比起個人電腦,這股「i魔力」,不是來自硬體的創新,而是因為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讓人驚喜連連的小小應用程式開發者!

07:00AM 瀏覽報紙、查天氣 不再有早報、晚報分別,所有報紙都是隨身報紙。 應用程式:《CNN》、《紐約時報》、Google Weather 10:00AM

打網路電話 打網路電話回公司免費,網路電話網內互打也免費。 應用程式:SIP網路電話程式

12:00PM 閱讀電子雜誌 多了實體雜誌沒有的動態影音,可收納上千本,不占空間。 應用程式:《Wired》、《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18:00PM 收看網路電視 不用付有線電視月租費,可收看全世界100多台內容。 應用程式:TVUPlayer

20:00PM 玩遊戲 握住iPad即可操作,畫面比一般掌上型遊戲機還大。 應用程式:Magic Piano、Extreme Sledd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92

98%营收依赖PC 联想转型找蓝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9/3OMDAwMDIwMTU3OQ.html

当一系列销售数据摆到台面,联想集团(0992.HK)的转型看上去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联想集团2009/2010年度财报显示,目前PC业务占到联想业务总量的98%(其中Think系列产品占65%,idea系列产品占33%),PC之外的业务仅占到联想销售额的2%。

“我 认为未来的趋势对联想来说是很好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型过程,而且这个机会非常难得。”联想中国区总裁陈旭东近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联想正在朝PC硬件之外 发力,“例如我们现在给用户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和SAP的合作就是这方面的体现,不是做出一个硬件,而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回顾联想发展史,其实第一桶金就是通过软件,或者说给用户做应用赚到的。”陈旭东说,在此之后,联想逐步涉入PC制造业务,并发展成为一家以PC制造为主的企业,“那时的计算机性能很差,必须硬件跟上才行”。

发展至今,在大多数人眼中,联想就是一家“卖电脑”的公司。“但是到了今天以后,你会发现这个市场机会又来了。”陈旭东向记者分析道。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特别是通过对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赞助,联想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商用定制经验。

目前,联想的非PC类商用业务主要包括商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终端解决方案等。“联想云计算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从单一设备供应商,成为设备加服务的企业。”联想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杜晓黎表示。

让杜晓黎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他在长三角某地拜访一个客户时,发现当地有一小圈人的职业是骑着摩托车在各企业之间传送硬盘的。

“硬件大了,而且又很重要,企业就花钱雇一个人,把它拷在硬盘上,骑着摩托车拼命往那儿跑。”杜晓黎回忆说。

他继续假设:假如一只施工队在美国、非洲做项目,要急着把项目图纸回传到国内,是不是需要坐着飞机频繁地把这些资料往回送呢?在联想的商用云计算方案中,可以轻易地通过云存储的方式实现超高速、跨国的文件传输。

与 此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应用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联想重点开拓的领域。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韦卫向记者分析道,目前国内手机市场排前 几位的都是国外厂商,这让联想看到了机遇。在今年早些时候,联想推出了自己基于Android系统的乐Phone智能手机。

在韦卫看来,联想此前积累了许多PC应用上的商用客户,因此其希望这些积累会有助于其在移动互联网定制解决方案上的发力,将原有在PC上的商用应用顺应移植到乐Phone等移动终端上。

在联想的撮合下,SAP公司已经将几乎全套的企业管理软件都移植到了乐phone手机上。

韦卫透露,目前像SAP这样和联想签约的基于乐phone开发平台的应用软件合作伙伴有200多家,此外还有1000多个个人开发者与联想签订了协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8

联想NEC正式携手组建日本最大PC集团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8/2200154.shtml

 每经记者 陈未临 发自上海
对于中国本土品牌联想来说,要在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迅速拓展,并购当地品牌不失为一条捷径。
昨天 (1月27日),联想和NEC联合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PC集团。此前,联想已是全球第四大PC厂 商,NEC则是日本头号PC厂商,双方认为,此次合作将为双方形成更强大的市场地位、产品组合及分销渠道,在日本这个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中发展商用及 消费电脑业务。
联想上市公司公告显示,联想和NEC此次组建的联想NEC控股B.V.公司在荷兰注册,联想持有51%股份,NEC持有49% 股份。NEC个人产品有限公司总裁HideyoTakasu将出任新合资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联想(日本)有限公司现任总裁 RoderickLappin将出任执行董事长。联想(日本)有限公司和NEC个人电脑有限公司(从NEC个人产品有限公司分拆个人电脑业务而新成立的公 司)将成为新合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具体交易方式为联想收购NEC股权,交易完成后,联想将通过发行新股支付NEC1.75亿美元。该交易预计2011年6月30日完成。
对于新合资公司的成立,联想CEO杨元庆表示,与NEC的合作将大大加强联想核心的PC业务,同时也为联想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这与我们 的战略高度契合”。他表示,多年来日本是联想高度重视的市场,联想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大和实验室(YamatoLab)也布局在日本横滨。杨元庆相信, 通过此次合作,联想在全球的规模优势和快速增长的势头,与NEC在日本的市场领导地位将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表示,与联想达成战略合作将有利于NEC加快拓展全球IT业务。
双方透露,成立上述合资公司后,联想和NEC品牌都将独自存在,合资公司将结合NEC的产品开发能力及联想的采购资源,为日本的用户开发及提供最合适的 产品。消费产品方面,两家公司将沿用各自品牌及现有销售及支持渠道。商用个人电脑方面,NEC将继续通过现有渠道推广及支持有关产品。
此外,联想和NEC还计划把合作扩展至更多领域,包括销售个人电脑并向在日本本土以外运营的日资公司提供全球支持;开发、生产和销售平板电脑等产品;销售其他IT平台产品,如服务器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5

若惠普出售PC 誰會接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5394.html

惠普PC業務再陷出售傳聞。外電昨日稱,這家巨頭正考慮出手,交易對象或包括三星、聯想、鴻海,並斷言三星可能奪標。

早在2005年,類似消息便已流傳。那時聯想收購了IBM PC,一些人士覺得惠普或步其後塵。不過惠普沒放棄,2006年底趕上戴爾成了全球第一,並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只是表象。當初惠普堅守不賣,可能是因為價格不划算。2001年,它以250億美元收購康柏,2005年PC業依然落後戴爾。這意味著,整合3年多效應沒釋放。當年它在資本市場黯然失色,最終鐵娘子CEO費奧莉娜下課,赫德上台。

因此,如果2005年效仿IBM,惠普將面臨兩重困難:一是整合康柏不成功,溢價不會高;二是聯想已併購IBM PC,市場上暫時恐怕無人願接手。

5年過去,惠普PC一直活在傳聞中。如今筆者認為,它實在該甩脫了。因為時代已變:全球筆記本業經歷5年榮光,市場已轉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已讓惠普折腰。

而且過去5年惠普一直朝服務快速轉型。讓我們看看它的準備工作:2008年139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IT服務商EDS;2009年27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商3Com;2010年,12億美元收購智能手機商Palm,23.5億美元收購3PAR。

這些業務分佈在軟件服務、通訊設施、智能設備與操作系統、云計算等領域,顯然用意很深。它還有另一項準備工作:借情色與發票事件炒了CEO赫德魷魚,換上SAP前CEO李艾科,後者在軟件與服務業有很高名望。

幾天前,李艾科接受外界採訪時表示,將會以併購推動增長,彌補云計算差距,挽救惠普「迷失的靈魂」,並強調未來會強化消費電子與企業市場,變得比蘋果還「酷」。他沒提傳統的PC。事實上,幾年來,惠普已接連向鴻海出售旗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PC廠。

截至目前,除PC業務外,惠普已變成另一個「IBM化公司」。

假如此次傳聞成真,誰會是潛在接盤者?三星看上去確實有整合需求。它是全球面板與內存巨頭,產能龐大,收購PC業可獲消化渠道。幾年來它一直強化筆記本業務,去年銷量近1000萬台。而且三星不缺資金,每年資本開支都位居全球IT巨頭前兩名。

不過,筆者認為,三星接手可能性不大。它雖急需消化產能,但其消費類業務強,商用業務弱,目前正朝後者轉型,傳統PC業增益不大。

戴爾更不會接。它與惠普已呈肉搏態勢,幾年來一直巨資收購軟件與云計算企業,PC業恐怕也非長久生意。

最有意願的恐怕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企業了,尤其是聯想、宏?。不過它們有點囊中羞澀,收購一個幾百億美元營收的PC業務,恐怕無法承受舉債壓 力。此外,它們也在向「蘋果化」轉型,接手PC業只能增加規模,很難提升核心競爭力。傳聞中鴻海也有意向,但它並非品牌企業,收購惠普製造業資源倒是有可 能。

也就是說,惠普想賣PC,即使有意向者也少有實力,因為惠普PC業攤子過於龐大。而且,它還有個難題,惠普PC業務主要有兩個品牌,即HP與康柏,前者不可能出售,只有後者可以。

如此,惠普PC業務是否就成「剩女」,嫁不出去了?筆者認為,仍有出手路徑:它可以通過業務重組、分拆。比如,將研發資源與知識產權打包,將康柏品牌、製造業等資源分類,然後向聯想、宏?及鴻海分類出售,如此,週期雖長,但總比一直「恨嫁」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6

喬布斯譏諷PC 「五霸」云中探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7/0NMDAwMDIyNDM0Ng.html

美國紐約芳草地藝術中心,披頭士音樂響起,喬布斯出現在會場,全場集體鼓掌,近期關於喬布斯的流言瞬間消逝。

喬布斯帶來新的產品——iPad2。如果說iPad2是喬布斯送給消費者的禮物,他在現場說的一句話則是送給所有PC廠商的禮物,抑或是警告。喬布斯說:平板電腦是後PC時代的設備,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賴用戶的直覺。

消費者們在擔心:病魔纏身的喬布斯今後能否還給我們帶來驚喜;PC同行們則在思考:新時代,路在何方?

新時代,需要新的玩法。

路在「云」中。喬布斯的iPad、iPhone、iTunes告訴同行,該跟PC說再見了,該製造云終端了,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或是提供云服務了。聯想、宏碁受到了喬布斯的啟發,複製蘋果路線,大力發展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目標則是做云設備提供商。

當然,「云」中的路不止一條。2月28日,戴爾服務中國公司落戶廈門時,戴爾服務部的中國區總經理柯克·威廉姆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公司作為區域總部,將為戴爾在中國的服務業務的發展提供支撐。這是戴爾服務首次在美國之外設立區域總部。

威廉姆斯同時透露:戴爾已經計劃在廈門設立一個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計算、存儲,以及各種云計算服務。

戴爾全球副總裁萊爾斯在廈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戴爾首先要成為一家系統集成商,然後成為一家云方案提供商。

轉型的不止戴爾,轉型已是PC行業的共識。惠普在去年進行了一系列併購,選擇的則是一條全面出擊的路線:云終端+云方案。

PC的黃昏

2010年5月,蘋果超越微軟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這成為新時代到來的標誌性事件。截至目前,蘋果市值為3300億美元,微軟為2286億美元。

PC的黃昏並不代表PC產業漸行漸遠,逐漸消亡。戴爾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CEO楊超說:很多人對PC產業的前景有誤讀。PC的黃昏,並不是PC產業不存在了,它將繼續作為一個產值巨大的產業存在,只是市場增長放緩,創新空間變小,PC產業格局已經不會有大的變化。

所謂格局已定,即「五大統治全球」。目前「PC五霸」分別是惠普、戴爾、聯想、宏碁、華碩。蘋果則以另外一種方式生存。除此之外,其他廠商都很難生存。

在中國市場,「千年老二」方正電腦已與宏碁合作。曾經風雲一時的TCL、海爾、浪潮已經減少對PC業務的投入,轉而發展其他業務。在日本,NEC的PC業務被聯想收購;富士通則偏安於日本。在歐洲、美國等市場,已形成五大分而治之的局面。

跟PC時代說再見,並不是說PC將消失,而是說PC已經交出了影響力第一的桂冠。縱觀前五大PC廠商,PC業務仍然保持增長。2月16日,戴爾發佈的2010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收入157億美元,比去年增長5%;全財年的收入是615億美金,同比增長16%。

楊超評價說:「不管收入、增長率、利潤都創了紀錄。」2月15日,聯想發佈2010-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綜合銷售額達58億美元,同比上升22%。惠普第一季度營收為323億美元,與一年前的311.8億美元相比增長4%。

PC產業本身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比如在新興市場,增速更快。戴爾整個印度的增長是37%,中國的業務增長了21%,東南亞增長33%。聯想新興市場銷售達11億美元,增長率達34%。

楊超說:爭奪「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為代表新興市場會是PC廠商之間的最後一場戰爭。

對於中國市場,戴爾勢在必爭。楊超表示,2011年,戴爾將在中國增加1000家戴爾體驗中心、1000家服務中心,供企業級客戶體驗戴爾的產品及服務。戴爾還會通過戴爾在線、零售渠道(比如國美、蘇寧),甚至在線商務平台(像京東、淘寶)的合作,形成渠道互補。

美國廠商戴爾、惠普的歷史經驗是:失去了日本市場,產生了富士通、東芝兩個日本本土競爭對手以及一個全球競爭對手索尼;失去了歐洲,產生一個全球的競爭對手宏碁;失去了中國,產生了一個全球級競爭對手聯想。

接下來的東南亞、非洲將不足以改變格局。「最後之戰」的硝煙散盡之後,「五霸」或是「三強」的格局將最後確定。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C市場的「緩慢」增長已經不足以支撐投資者。惠普財報公佈的當天,股價大躍9.62%。

當日,云基礎設施提供商EMC公司一位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評價,投資者希望惠普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比如雲計算方面的發展,但惠普表現顯然盡失人意。

云中「探路」

PC的黃昏,將是IT巨頭集體轉型期。

如果IBM收購普華永道、惠普收購EDS標誌其全面進軍IT服務,那麼戴爾則是收購佩羅系統全面進軍IT服務。

2009年9月,戴爾出資39億美元,協議收購佩羅系統(Perot Systems)。當時佩羅在全球有四萬五千名員工,戴爾全球有六萬名員工,收購佩羅系統之後,戴爾服務在醫療保健方面成為最大的服務提供商。

收購佩羅也是邁克戴爾復出之後的「新政」風向標,此後,戴爾在IT服務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收購。

通過收購佩羅系統,戴爾也收購了畢博公司。畢博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之一,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其前身是從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分拆出來的畢馬威諮詢公司。

此 外,2009年戴爾斥資14億美元收購存儲廠商EqualLogic;2010年2月,收購信息安全服務廠商SecureWorks;2010年7月,戴 爾收購了數據中心控制和協作管理軟件供應商Scalent;同月以1.5億美元收購Ocarina;當年11月,收購云計算解決方案廠商Boomi;12 月以9.6億美元收購數據存儲服務供應商Compellent;同月還收購了歸檔專業服務廠商InSite One,以及軟件公司InSiteOne。

楊超透露:僅在2010年第四季度,戴爾就進行了九次收購行為,這些收購包括存儲、服務和安全以及整體的解決方案。

在大舉收購的同時,戴爾公司成立戴爾服務部門,以發展IT服務業務。據威廉姆斯透露:整個戴爾服務業務部門在全球大概有四萬三千名員工。

以 剛剛落戶中國的戴爾廈門服務總部來說,其包括員工600名,全部為高技術人才。威廉姆斯表示,這個服務總部未來除了現有的支持性業務外,還將發展兩塊業 務:一是IT服務與外包;二是呼叫中心業務。未來戴爾在廈門的服務總部開展的服務包括業務諮詢、信息技術諮詢等,服務對象涵蓋能源、金融、醫療保健以及政 府信息化等。

事實上,戴爾服務在中國已經全面開展業務,比如說長沙、廈門的客戶都開始使用戴爾的醫療信息系統。威廉姆斯稱,戴爾在與其他地方政府合作,洽談一些醫療信息系統服務方面的項目。他還透露,未來不排除任何形式的合作,比如與地方政府或是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戴爾的「云計算中心」備受廈門市政府重視。廈門設立了2平方公里的軟件園,推動當地軟件與服務業的發展,戴爾云計算中心落戶廈門,將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威廉姆斯表示:從戰略、業務流程的諮詢到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外包,以及終端、局端硬件產品,戴爾可以提供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

云 中探路的還有惠普。2009年,惠普收購網絡設備商3COM;2010年4月,惠普以12億美元收購Palm;當年9月惠普宣佈以23.5億美元收購 3PAR;2010年10月,惠普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安全軟件公司ArcSight。而惠普全面進軍IT服務的標誌性收購是對EDS的收購。2008 年5月,惠普以13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EDS的收購。

與戴爾的目標一樣,惠普也要成為軟硬一體方案提供商。

云中探路,最早行動的是PC鼻祖IBM。2002年,IBM以35億美元收購了普華永道,2004年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

截至目前,曾經的PC三強IBM、惠普、戴爾紛紛轉型為服務提供商。威廉姆斯說:IBM是(戴爾的)競爭對手,惠普還不是。

云終端「搏殺」

目前,PC廠商市值紛紛被低估。前五大PC廠商市值分別為:惠普927億美元、戴爾225億美元、宏碁65億美元、聯想61億美元、華碩55億美元。

為改變困局,惠普、戴爾除了在IT服務領域搏殺,還在喬布斯設定的道路上搶進,以期在智能終端領域有所突破,贏得產業升級的機會。走這條路的更包括聯想、宏碁與華碩。

2月15日,聯想發佈2010-201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期內其在中國市場的手機銷量增長52.2%,是上個財季的兩倍,也遠高於10.3%的行業增幅。楊元慶當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聯想繼續與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合作銷售樂Phone。

與此同時,聯想新成立的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軍領銜,將專注研發移動互聯網終端,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新產品類,如包含云計算、智能電視等終端。

劉軍負責的業務,被稱為聯想的「新世界」。

2月24日,華碩在北京宣佈與中移動合作,發佈TD智能手機,此次華頂共發佈了5款TD智能手機,以及1款TD平板電腦。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手機是走向云計算的一個重要終端裝置,華碩就是要搭建一個從個人運算端到云端運算的橋樑,「最終讓用戶即時、即地、更人性化地得到云端上各種的內容和服務」。

佈局云端的還包括戴爾。戴爾已經推出面向移動終端的統一用戶界面「Stage」,通過這個系統,用戶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類似蘋果的iTunes。戴爾相關人士說,這個平台可以整合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

云計算時代,PC公司面臨突圍,他們需要兩線作戰——保證傳統疆域不丟城失地的同時,進軍新興智能終端,「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碗裡是傳統的PC市場,鍋裡是新的產品領域。楊超表示:戴爾的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很快將在中國市場上進行銷售。

楊元慶和楊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將以開放的心態,按照用戶的需求,推出基於各種操作系統、各種型號的手機。

聯 想一位員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終端搏殺尚未開始,自聯想收購IBM PC業務之後,各個廠商通過收購PC廠商鞏固傳統領域,接下來,傳統PC廠商將謀求對手機廠商進行收購,這將是一個新的戰場。他說:「如果惠普收購 Palm是新戰爭的開始,那麼聯想收購NEC PC則是舊戰爭的結束。」

「3C融合在加速,沒有力量可以阻止。」該聯想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3

惠普:考慮分拆或出售PC業務部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41370.html

谷,現在輪到惠普上場了。

8月18日,這家全球最大的PC廠商披露了三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考慮分拆或出售PC業務部門;放棄去年剛收購的WebOS操作系統;發出102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 Corp的要約。

對於劇變中的技術公司,尤其是境況不佳的PC產業來說,上述任何一條消息都不同尋常,更何況是它們一齊襲來—全球出貨量最大的PC公司正準備「拋 棄」PC業務,這樣的行為等於是給這個產業提前畫上了句號。惠普不是第一個扔掉PC業務的,2004年,IBM把自己的PC業務賣給了中國的PC製造商聯 想,自己則專注於IT服務和諮詢業務。

別指望這能得到投資者的歡迎。8月19日,惠普的股價重挫20.03%,報收23.60億美元,創下6年來的最低記錄,今年2月至今,惠普市值縮水了50%。

這並不難理解:被考慮拆分的個人信息系統部門主營PC業務,佔惠普1/3的營業額;大規模的收購又將消耗大量現金流。惠普還同時調低下一個季度的營收預期,消極的財務影響讓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你一下子就能從這些「激進」的動作中嗅到失敗與掙扎的氣息。

某種程度上,有著70年歷史的惠普公司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微妙的位置。斯坦福大學的同班同學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1939年在學校附近帕洛阿圖(Palo Alto)的一個車庫裡創建了這家公司,而它誕生的這片太平洋海岸山脈與舊金山灣環繞的狹長地帶,直到32年後才因為信息浪潮的興起而被命名為「硅谷」。 是的,惠普從未引領過信息技術的大趨勢,或者說,它傾向於把技術體現在具體的電子工業產品上—無論是音頻振盪器、核磁共振器、生命測量儀、微型計算機,還 是激光打印機和它的墨盒……硅谷幾乎很少有公司像惠普那樣接近一家「商業機器公司」。而斯坦福和車庫,是人們能把惠普和硅谷連接在一起為數不多的意象。

惠普內部的科學家們未必喜歡聽到這些。「你不能只看iPad,你不能否認惠普是世界上打印領域最偉大的公司。」惠普全球研究院的科學家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回應質疑。好吧,還是打印機產品。

它差不多還是整個硅谷最篤信「規模效應」的玩家,這讓它很早就變得過於龐大。分拆和收購是它近2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相比大多數硅谷公司傾向於收購初創技術團隊,惠普更享受直接拿過來的生意,而且從來都是這樣。

履職不到一年的CEO李艾科(Léo Apotheker)似乎在重複著分拆和收購這兩個標準動作。他是個初到硅谷的德國人,近兩年的職業經歷加劇了人們對他的質疑:2010年2月,德國商業 軟件公司SAP以不再續約為由逼迫他辭去CEO職務,9個月後他卻被惠普聘請,接替因性騷擾醜聞被迫去職的赫德擔任CEO。對於這件事,SAP的對手—世 界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董事長埃裡森(Larry Ellison)在給《華爾街日報》的郵件裡直言不諱:「惠普董事會愚蠢透頂,他們內部原本有幾個不錯的人選,但最後卻選了一個剛被炒了魷魚的傢伙。」

「剛被炒了魷魚的傢伙」趕上了惠普的衰退週期。成本控制、財務槓桿與大規模收購是前任CEO赫德維持惠普良好財務狀況和競爭力的利器,但在不可抗拒的行業變局面前,這些都不管用了。於是,人們看到了李艾科剛剛做出的三個重要決定—它們不僅影響著惠普,也牽動著整個科技業。

惠普的選擇,宣示了一個PC時代的終結。

如果按蘋果「I'm a Mac, he is a PC」的劃分,惠普是PC市場利潤率最高的玩家。據粗略估計,2010年它的利潤率大約在5.4%,幾年前一度接近8%。這已經是PC行業的黃金利潤率了 —部分PC廠商的利潤率甚至不到1%,還不及把這些投資存進銀行獲得的利息。

而分析人士估計蘋果Macintosh電腦的利潤率大約在15%—它通過控制軟件獲得了更高的價值。即便這樣,喬布斯還說:我們現在需要給它降級。

殘酷競爭擠壓了生產商的價格和利潤。這些大多採用英特爾處理器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計算盒子,已經誕生了30年。它們彼此之間幾乎毫無分 別,為了讓它們看起來有點不一樣,惠普這幾年的做法是在筆記本電腦的外殼附上一層漾膜的特殊材質,使它看上去有特殊的質感;或者與奧迪、Vivian Tam和MTV等機構合作設計幾款主題產品,讓它們的用戶在表面上有些歸屬感。

「PC的競爭可以進入個性化的軌道,我們過去都錯了,」惠普個人信息集團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Satjiv Chalil曾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說。他把這稱作「PC is personal again」,但這樣的personal(個性化)是靠營銷噱頭拉動的,缺乏門檻和想像力,本身也是同質的。

它已無從選擇。因為英特爾和微軟從一款個人電腦獲得的利潤率,遠比PC廠商要高得多。它們決定了一部電腦的全部,這簡直是公開的秘密,即使在1990年代的PC業鼎盛時期也不例外。

雪上加霜的是,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出現了—比如蘋果iPhone與採用了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還有蘋果iPad等平板電腦裝置,無論是上網、打遊戲還是社交網絡的溝通,都比PC的效果要好很多。

IDC數據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PC市場的增長率僅2.6%。儘管惠普仍以18.5%的佔有率居PC市場頭把交椅,但這畢竟是它利潤率最低的業務—上季度它貢獻了407.4億美元的收入和1/3的營收比例,卻僅提供了不到15%的利潤。

幸好惠普還有其它業務—個人及企業打印解決方案,以及企業級服務,包括IT服務、軟件、數據中心和企業通信等。從3年前開始,PC業務對惠普利潤增 長的貢獻便基本停止了,而IT服務成長為惠普利潤最重要的部分。2008年,惠普以1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T服務公司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並一口氣裁掉了它超過10%的員工,如今昂貴的重組已獲得回報。

這讓惠普有底氣分拆或出售PC生意。儘管它勉強能從製造和營銷夾縫中擠出更多的利潤,但放棄仍是最佳選擇。這足夠成為PC行業的標誌性事件—全球最大的PC廠商放棄了這個市場,還有誰能相信它的未來?

一些公司將分享到惠普淡出帶來的市場機會—比如宏碁、戴爾、聯想、索尼和東芝,更有那些迄今將製造業作為支柱的新興市場玩家。但聰明的角色一定在考 慮複製惠普的選擇。以戴爾為例,它在2010財年收購了涉及存儲、虛擬化、數據中心、軟件、云計算服務和信息安全的8家公司,卻關閉了在得克薩斯和北卡羅 來納州的PC製造工廠,並將另一個在波蘭的工廠出售給富士康。

今年3月15日,惠普CEO李艾科在舊金山的一次媒體會議上信誓旦旦地說:他「絕對無法忍受」惠普拆分PC的傳言。而路透社報導稱:這幾個月百仕 通、KKR和德太投資等私募股權公司一直試圖促使惠普同意分拆PC業務,並讓它們接盤,但李艾科一直拒絕,他辯解稱惠普同時向個人和企業提供硬件和軟件服 務,就像蘋果一樣。

但它畢竟不是蘋果。在財報的壓力下,惠普終於慌了。

惠普還慌亂地放棄了剛收購15個月的WebOS平台。這意味著在終結PC的同時,惠普也徹底放棄了「後PC時代」的一切—它殺死了古老的智能手機品 牌Palm,接著殺死了WebOS。它扼殺了「移動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把用戶和擁躉推向蘋果、谷歌和微軟,並承認它們的控制權。

半年前,它甚至還恨不得每台惠普電腦在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同時兼容WebOS。現在,無論是惠普PC還是WebOS,都要不存在了。

2010年5月惠普剛收購Palm的時候,很少有人相信這是一場救贖的開始,直到2011年2月9日惠普發佈了一系列WebOS家族的產品—包括平板電腦TouchPad,以及作為Palm延續的智能手機HP Pre3和Veer。

當時惠普證明了WebOS仍值得期待—TouchPad的多任務處理和窗口功能比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還要便捷,在一些社交模塊工具 上,它的用戶界面設計和交互也頗具創造力。惠普還為這台TouchPad提供了獨立的電影程序商店。當人們用一款HP Pre智能手機輸入文字的時候,WiFi同步功能會讓不遠處的另一台TouchPad平板電腦在屏幕上自動顯示同樣的內容,它讓發佈會現場的不少觀眾都驚 嘆了。

這是惠普當時引以為傲的「連接性」。「我們擴展了WebOS家族,迷人的平板和兩款智能手機,但我們想得更遠,我們要讓WebOS隨處可見,用它連 接筆記本電腦、台式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打印機和攝像機等,這是宇宙中最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惠普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個人信息產品集團總裁布拉德利 (Todd Bradley)說。

布拉德利甚至把它看成是一個簡單的算術:惠普每秒鐘可以生產2台PC和2部打印機,因此安裝了WebOS的設備年出貨量可以輕鬆超過1億台。「我可以保守地說,大變革正在發生。」

當時惠普幾乎把WebOS看作其面向消費者所有產品的核心—不僅是移動產品。今年2月,惠普個人信息產品集團首席技術官菲爾·麥金尼(Phil McKinney)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直言不諱表示惠普希望WebOS成為世界第一的操作系統。他堅信這屬於惠普而並非Android。

麥金尼還肯定了當時剛發生的微軟與諾基亞的戰略合作,並嘲笑Android由於「開放」造成的終端巨大差異和用戶體驗缺失。「我們相信WebOS生 態系統能提供更好的體驗,」對WebOS已失去發展先機的質疑,他不以為然。「We're incredibly early(我們不是一般的早),」他說。

現在回顧,WebOS一統江山的願景和惠普希望它超越蘋果和谷歌成為全球第一的夢想,都更像虛張聲勢的表演。8月18日財報電話會議上,惠普首席財 務官凱希·萊斯佳克(Cathy Lesjak)披露了WebOS的營收:虧損3.22億美元。它甚至超過了該業務2.66億美元的收入,且WebOS平板電腦TouchPad的銷售並未 達預期。

現在李艾科的判斷是:即使部署WebOS復興計劃,也至少需要幾年時間,而且不能確保成功。他只是不好意思明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是壓垮惠普董事會和李艾科的最後一根稻草。在解釋放棄WebOS原因的時候,李艾科主動提及這場交易:「移動市場正在經歷一些巨大變革,本週的新聞只是再次表明了這一領域的變革速度。」

惠普似乎意識到在佈局移動市場上已徹底沒機會了。它不願意再等待那個耗時耗資甚巨的願景,而是在慌亂中趕緊下船為妙。它不在意葬送了WebOS和Palm留給人們的最後記憶,反正這一開始也不是它的。

當然,我們寧可相信惠普這一系列放棄和分拆的行動並不是要毀了這家公司。畢竟,斥資100多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 Corp這件事體現了惠普另一個層面的激進。某種程度上,這場收購可以被看作是2008年惠普139億美元收購IT服務公司EDS,以及2009年27億 美元收購網絡通信設備商3Com的延續。

它也向人們揭示了「硅谷戰爭」的另一面。

在被蘋果、谷歌和微軟攪得方寸大亂的移動互聯網格局和社交網絡之外,「硅谷戰爭」還有另一個戰場,它不那麼性感但十分重要,關鍵詞是軟件、云計算和企業通信,參戰者包括甲骨文、思科和美國東海岸的IBM,還有中國的華為等玩家。

現在,惠普也終於成為戰爭的主角。

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於用網絡技術來改變處理計算任務的方式,這種趨勢就是所謂的云計算。每個人的電腦不再是計算和存儲內容的中心,運算和存儲發生在互聯網上。

當更多的文檔和程序通過云計算的方式存儲和共享,當社交網絡的興起讓交互的數據呈幾何級增長的時候,它們就需要越來越龐大和複雜的數據中心,惠普一 直以來是數據中心業務最大的供應商。另一方面,云計算需要軟件的改變—它讓軟件本身變得越來越像動態靈活的服務,而不是一次性購買的昂貴裝備,企業通信解 決方案則解決了云計算和軟件之間的協同溝通問題。

它們越來越像是一回事:企業客戶通常需要一個打包的方案。以惠普的競爭對手IBM為例,過去它通常需要在銷售IT服務、軟件和存儲產品的同時,聯合網絡通信設備商思科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一起將解決方案賣給客戶。

軟件一直是惠普較弱的業務,相比它卻是IBM的長項—在云計算和軟件解決方案上IBM是領先的廠商。而惠普此番巨資收購Autonomy Corp無疑是為了擴充軟件的實力,後者是一家智能軟件公司,長於數據分析,收購它符合軟件業的趨勢。

不難判斷它應該是李艾科主導推動的。李艾科在SAP的任期內完成了對商業智能軟件公司Buisness Objects 68億美元的收購,並把它變成SAP的一個部門,具有整合商業智能軟件業務的經驗。甚至有傳言說,李艾科加盟惠普是衝著收購SAP去的。

加上前任CEO赫德2008年主導的對EDS的收購,惠普在IT服務和軟件領域已具備媲美IBM的規模,而IT服務已成為惠普增長最強勁的業務。今年3月,李艾科公佈的惠普新戰略顯示,未來惠普的關鍵詞是云計算、軟件和連接性—它與IBM越來越像了。

但惠普比IBM多了一塊業務—企業通信,這是它2009年11月收購3Com獲得的。此前IBM和惠普都選擇思科作為網絡通信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 而當思科2009年初同樣以云計算的名義直接進入數據中心業務之後,IBM選擇了暫時的忍耐,但不久後還是選擇了另一家規模偏小的網絡通信設備商 Juniper作為貼牌合作對象。

也許在華為競購3Com失利後,惠普就已有收購它的圖謀,所以在思科進入服務器市場後,惠普幾乎毫不猶豫地跟思科翻臉了。現在,惠普的通信產品已成為思科的主要對手之一—它有著更便宜和靈活的價格。

現在,你看到的是一個企業業務最為龐大的惠普:從IT服務到軟件,再到云計算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還有企業通信。李艾科將惠普轉型成為一家軟件和云計算服務驅動型公司的企圖正在實現—它的盈利能力需要變得更強。

這也決定了它四面受敵的處境—在軟件和云計算解決方案領域,它將面對IBM、甲骨文和華為等公司;在數據中心領域,思科和IBM是它的敵人;在企業通信領域,它將繼續面對華為和思科的挑戰。

但也許根本無法選擇,這幾乎是最適合惠普的一條道路。不過,在這條路上,惠普也變得稍微「硅谷」那麼一點了。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近日撰文稱:「惠普(我也是其董事會成員)宣佈正在探索將它苦苦掙扎的PC部門剝離,以使公司能將更多精力放在軟件開發上,它看起 來更有前途。」

惠普正在痛苦地告別PC的舊世界,戴爾、宏碁、聯想們又將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1977年:

蘋果推出首款微型計算機Apple II。

1981年:

IBM 5150,現代PC行業的始祖,所有x86 PC的原型。人類進入PC時代。

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破解IBM 5100 BIOS,推出PC產品,並使IBM在PC反壟斷官司中失利。

DEC發佈第一款個人電腦,進入PC市場。PC市場進入多元階段。

1984年:

蘋果Macintosh誕生,它採用施樂(Xroex)的圖形界面技術,將微型計算機用戶界面帶入新的時代。

戴爾公司成立,開始銷售個人電腦。

聯想公司成立 。

1985年:

微軟開發的首款DOS圖形化界面Windows 1.0發佈,被迅速應用在所有PC產品上。

英特爾戰略轉型,進入微PC處理器市場。

1986年:

康柏推出Deskpro 386,這是首款使用Intel i386 CPU的個人電腦,首款32位x86 PC。

1989年:

惠普收購計算機公司阿波羅,進入PC市場。

1991年:

英特爾推出「Intel Inside Program」,成為PC行業標準制定者。

蘋果推出第一台移動電腦Powerbook,開啟筆記本電腦時代。

1992年:

IBM發佈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hinkpad 100,PC進入移動階段。

1995年:

微軟Windows 95大獲成功,英特爾推出ATX標準,統治PC業的Wintel聯盟正式形成。

1998年:

康柏電腦收購DEC。

首款iMac發佈,喬布斯回歸蘋果後的第一款傑作,帶動了蘋果的復興。

1999年:

微軟第一次提出平板電腦概念(Tablets PC),但產品未獲成功。

2002年:

惠普收購康柏電腦。

2004年:

聯想收購IBM PC事業部。

2006年:

蘋果放棄Power PC架構,全面支持X86架構,開始使用英特爾的架構和芯片。

2007年:

宏碁收購電腦廠商Gateway,亞洲公司漸成PC市場主要力量。

「上網本」浪潮在英特爾的帶動下興起。

2009年:

「上網本」曇花一現。

智能手機增長率首次超過PC。

2010年:

蘋果發佈平板電腦iPad,PC前途再受嚴峻挑戰。

2011年:

喬布斯宣佈給Mac產品系列「降級」。

微軟在下一代Windows 8中支持ARM架構,統治PC業的英特爾微軟聯盟崩潰。

惠普考慮分拆PC業務,全球第一大PC廠商即將走入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6

分析稱PC並未走向消亡:將與平板電腦長期共存

 http://news.imeigu.com/a/1315380065859.html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echnologizer創始人哈利·麥克拉肯(Harry McCracken)日前在《時代》雜誌網絡版上撰文指出,PC並未走向消亡,而只是在進化。

 

以下為文章全文:

後PC時代

8月12日,IBM首款PC迎來30週年紀念日。IBM PC聯合發明人馬克·迪恩(Mark Dean)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他說,我們現在生活在“後PC時代”,並稱他現在主要使用平板電腦,而且還高呼IBM在2005年放棄PC業務的決定英明。

大概一周以後,全球第一大PC廠商惠普發布了一則震驚科技界的重磅消息。惠普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宣布,惠普正考慮剝離或出售PC業務,同時決定停止生產上市僅六週的TouchPad平板電腦。有媒體在報導這則消息時,打出了“PC走向死亡?最大PC廠商惠普的確這樣認為”的標題。

在這種烏雲壓頂的大環境下,你不能去責怪微軟副總裁弗蘭克·肖(Frank Shaw)為PC所作的辯護。肖的世界觀仍然以Windows為中心,他認為PC仍然能從事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無法從事的工作,後兩種設備充其量只能算是PC的“夥伴”。他還指出,我們現在正處於“PC-plus”時代,而非後PC時代。

PC走向消亡的言論的確有點言過其實。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球PC銷量預計將達到3615萬台,到2015年,這一數字會增加到5415萬台。PC銷量未來不會出現強勁增長,但起碼不會處於停滯狀態。據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的數據顯示,平板電腦今年的銷量預計為6000萬台,到2015年,這一數字會增至2.753億台。

平板電腦效應

對於惠普出人意料的決定,該公司似乎認為這是應對未來巨變所必須採取的措施。李艾科不斷強調“平板電腦效應”,這種效應不僅對PC產業帶來衝擊,還迫使惠普必須重新審視PC業務經營策略。李艾科雖然沒有詳細描述這種衝擊,但很顯然他是談論蘋果iPad,正是iPad的巨大成功令傳統PC的銷售陷入停滯。

事實上,惠普放棄PC業務以應對行業最新發展並不算是有遠見的做法。分析師早在2001年就建議惠普採取這種戰略。那時,惠普正試圖收購康柏,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的丹·阿克曼(Dan Ackman)指出:“有些分析師建議,惠普應該完全退出不斷虧損的PC業務。”

阿克曼發表這番言論的時候,iPad甚至還沒有入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法眼。但一直以來PC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微薄,令其像今天一樣難以取得長足發展。曾在商務軟件巨頭SAP任職的李艾科希望調整惠普戰略,重新專注於面向大企業的利潤更高的產品線和服務。如果李艾科十年前出任惠普掌門人,那麼他當時很有可能會放棄PC業務。

長期共存

所以,PC並未死亡,惠普放棄PC業務可能沒有最初感覺的那般意義深遠。這並不意味著現狀永遠會一成不變。有些事情顯然正在悄然發生: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會發現一些小公司將iPad作為日常用品,就像它們當初搶購PC的情形一樣。不過,如果你認為PC正開始向不同的產品類別“投降”,說明你對這個問題認識得不夠透徹。

運行微軟軟件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對PC市場壟斷時間過久,導致我們的大腦將某些平台與個人電腦的概念混為一談。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也屬於個人移動設備,而且無疑是計算設備,只不過它們是令人激動的全新PC類型——並不完全是概念模糊的“怪獸”,也不像肖所說的“ PC夥伴”那麼簡單。

我們期望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能與我們更為熟悉的PC長期共存。或許,在這裡“混合”是比“共存”更恰當的字眼。微軟計劃在本月舉行的BUILD大會上正式發布Windows 8,它是微軟第一款將表明iPad影響力的Windows版本。

錯誤的決定

在我看來,惠普此舉最讓人震撼的地方並不在於分拆或出售PC,然後作為一家獨立的新公司運營,而在於該公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放棄TouchPad,這不免讓我為矽谷最偉大的企業之一感到難為情。在將售價499美元的TouchPad降價至99美元以後,惠普如今又稱,是否徹底放棄TouchPad還不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但讓我們勇敢面對一個事實吧:TouchPad與其說是可以信賴的產品,倒不如說是具“殭屍”。

惠普TouchPad“繳械投降”不禁讓我們想起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Date General、Digital、Prime等微型電腦廠商的遭遇。這些公司都試圖開發PC,但都以失敗告終,即便提出的創意相比惠普TouchPad有更大的成功概率,可他們仍難逃一劫。

我不會預測惠普PC業務是否就此陷入崩潰,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放棄TouchPad,說明惠普不想成為改變PC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與者。這對惠普來說是個悲劇,對整個PC行業來說同樣是個悲劇。我認為,惠普有朝一日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即放棄TouchPad是錯誤的決定。(軒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