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he hot-money hot air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l74x.html
Time 
to pour cold water on talk of 'hot mone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July 2013,

Joe Zhang says effect of speculators' cash on China's economy is negligible.

Joe Zhang

人們把不懂的現象歸結為鬼神,
*誰把熱錢輸送到中國?怎樣輸入?然後怎樣出去呢?
*你看見過熱錢嗎?
*陰謀論是無知者的遊戲。
*大家看了太多電影和小說。

Few commentators bother to ask about the practicalities of hot money creeping into China for profits. 

One evening in December 2011, as chairman of Wansui Micro Credit Company in Guangzhou, received call from the Guangzhou city government's finance office. On the line was Mr Liao who sternly reminded me that, as of that day, we had exceeded our credit ceiling by about 15 million yuan (HK$18.23 million at exchange rates then) and had three days to bring our loan portfolio back beneath it.

Even did not know we had exceeded the regulatory ceiling. started to sweat. How had our information been leaked to the regulator? Our panicky finance manager told me that all licensed lenders in China had their operating data linked to the supercomputers at the regulatory agency. Even our travel expense reimbursements were automatically being reported to it, in real time.

Barely two months later, as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based company, found myself in Chongqing, explaining to several central bank officials at the local branch why we had remitted 200 million yuan from Hong Kong to certain account at the ICBC Bank in Chongqing. have to say that, much as dreaded that experience, was impressed with the IT infrastructure and by the close scrutiny of yet another regulatory agency.

Eventually, we were forced to reverse the transaction. We had done nothing wrong, but the three different regulators disagre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articular rule. These two episodes and other experiences have convinced me that China's capital account controls are extremely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ure, there may be some leaks, but they are negligible, not to mention that two-way flows cancel each other out.

Whenever there is upward pressure on the yuan, commentators habitually point to "hot money inflows" cash from investors seeking short-term profit. Conversely, they blame "hot money outflows". When the Chinese interbank interest rates surged recently, many claimed it was due to hot money fleeing China.

The confidence with which they analysed the situation reminds me of the ghost stories my mother told me as kid just so much hot air. have three reasons to dismiss such claims.

First, statistics are guesstimates anywhere, even more so in China, where the economy is undergoing rapid transformation. Due to careless reporting, cheating and weak enforcement of rules, perhaps 20 per cent rate of error is commonplace. For country with US$3.4 trillion of foreign reserves, and where total external trade exceeds US$3 trillion year, you can appreciate the magnitude of statistical errors. Sadly, many analysts reading tea leaves attribute these errors to "hot money flows".

Second, hot money exists on at least one precondition: the flows have to be easy, or costless. Where money flows are punishable by law, potential gains must far outweigh the costs. But the gains in China's case are elusive to say the least.

Hundreds of Chinese companies raise money in overseas capital markets each year. They have all experienced delays of up to two years in wiring money into China. Taking money out is easier, but not straightforward. On paper, it makes sense for hot money to sneak into China to capture higher interest rates and currency gains. But few commentators bother to ask about the practicalities.

Finally, it is easy to assert that there are some big players with huge pools of money to attach to China, but who are they? Foreign banks? No, they are subject to tough regulations. GE or IBM? They don't speculate. Rich tycoons? Their money is busy doing other things. Hedge funds? They may contemplate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but not on such an "illiquid" situation as in China. Clearly, commentators need to get grip on the facts, rather than fiction.

Joe Zhang is the author of Inside 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 Cri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16

Up in the Air 關景鴻

2013-10-17  NM
 
 

 

都說香港在沉淪,政府無能、學位難求、樓價高企、蝗蟲成災。想走,總有十萬個理由。

但世界咁大,邊度至啱你?不如請教關景鴻。「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他的意思是:著草要找個合適的地方,怕凍的別去西伯利亞,去溫哥華。

用腳投票是為選擇,改變現狀卻須努力。香港人習慣遇事即逃,也是一種「選擇」。

關景鴻本身就是離地中產的代表人物,雖然他的身家達資本家級別。

「我對政治唔敏感。作為香港人,只求安定,唔想有咩動盪。」按理他發的是亂世財。

世道愈差,愈多人走佬,他愈有景。關鍵是,景鴻的業務一早向北,為強國貴人搞投資移民,不愁客路。他在八○年便移民加拿大,護照晨早到手;女兒在彼邦出生,已大學畢業,不愁教育。裝睡的人喚不醒,但他有條件呼呼大睡。

奉勸其他昏昏欲睡的香港人,切勿模仿,因為你不理政治,政治也保證會來找你,否則本刊原銀奉還。

有說香港移民之風再起,回流移民再移民,沒資格去美加澳紐做二等公民的,都信誓旦旦要去台灣。當中有幾多屬真、幾多吹水?一切與移民有關的數字,關景鴻倒背如流:今年上半年,移民海外的港人約有3,900,較去年同期增加8%。相比起九二年的移民高峰期、全年逾66,000人的數字,是小巫見大巫。「但回流移民再離港的數字,保安局沒有統計。」只可說當年有能力出走的,已經有外國護照跟身。而自從○八年金融海嘯後,各移民大國要錢唔要人,封了技術移民的門路:「以前做會計、電腦程式員都OK,但而家要管理人才先夠資格。而且名額也減少了。」做投資移民呢,你得有幾千萬身家。就算香港人想棄城逃跑,大概也只能撩起半圈漣漪。關景鴻也不會因此多了生意,本地客佔他的賬簿早已不足2%,其餘的九成八,都是大陸客。

鬥身家、論走佬的決心,強國人贏到開巷。關景鴻的辦公室位於廣東道,窗外是270度海景,左中環、右西九,正是自由行眼中的香港。他曾在加拿芬道紮根多年,○九年「升格」至此。「順勢而行好重要,而家一講廣東道,全中國都識。」公司設有偌大的貴賓室,方便客人來港血拼時歇腳,並存放戰利品。黃金週那陣子,這裡曾被購物袋坑掉。相比在上水通宵排隊為求一紙幼稚園申請表的家長、或推著大喼搶奶粉的水貨客,這群豪客屬另一檔次。他們買的是香港身份證,投資移民,最少盛惠1,000萬港元。「呢班有錢人唔易服侍。佢哋來到香港見朋友,有地方聚腳,唔使去cafe,會覺得好有面。」發達總是有原因。秋老虎火熱,廣東道人肉橫流,走到天星碼頭,西裝筆挺的關景鴻已額角冒汗,但仍保持著電視廣告中那招牌微笑,向路上每位潛在客戶點頭,差點未向他們「保證申請成功」。

分銷商

港燦憎人富貴嫌人窮,嘲笑暴發戶的品味之餘,又痛恨來港申領福利的窮鬼。但關景鴻,稱他們為「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要事事包容。內地人的舉止有損市容?他說香港人有責任協助新移民適應:「八十年代我哋去到美加澳紐,都俾人話『最大聲嗰啲,就係香港移民』。」豪客們搶貴樓價,助長地產霸權?「資產升值,退休時可以套現,都幾開心。」年輕人蝸居無望點算?「對新一代來說,物價係貴咗。但有通脹經濟先會好,通縮大家都冇錢消費,失業率上升。你揀邊樣?」

回歸以來,每日150名憑單程證來港的「新香港人」,累計逾七十萬,不怕陸沉?「香港出生率低,新移民可幫助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建築業青黃不接、洗碗月薪一萬都請唔到人,新來的勞工階層會好樂意去做。」若香港對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有審批權,不是更能夠因應本地需要、控制來港人士的質素?「若是《基本法》規定,都唔係我哋(香港)可以處理到,咁爭取都冇用啦。」實情是《基本法》第22條訂明,單程證人數是中央政府「徵求香港的意見後確定」,至於如何分配名額,並無條文規定,理論上有商榷餘地。可惜的是,不能成功爭取,也別指望中央會給香港原銀奉還。他甚至覺得香港人口的目標應該是900萬以上,但房愈劏愈細,新來的住哪兒?「這個……船到橋頭自然直吧。」關景鴻看到的香港與現實有出入,可能因為他「對政治唔敏感」所致。作為投資移民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網上有人罵他是劣等人口分銷商、專門輸出蝗蟲,當事人亦有所聽聞:「唯有以平常心看待,凡事低調啲。其實我作為橋樑,幫佢哋(內地投資移民)合法來港,又帶動香港經濟,貢獻都好大。」

方舟

正在天星碼頭閘口前掏出八達通時,售票員告知是日免費,因為有廣告贊助云云。「咁好彩,我廿幾卅年沒搭過小輪了。」但過去廿幾年搭關景鴻的方舟、移民外國的人可不少。他是四邑人,移民基因早種,姐姐在七○年代已移民加拿大Calgary。七八年,他在理工學院畢業,兩年後隨父母到彼邦團聚。與今日拿著大袋銀紙慢慢搣的投資移民不同,他錢不多,冬天仍要在路邊等巴士。「零下三十幾度,用頸巾圍住口、鼻,但不到一分鐘,就睇唔到嘢,原來眼鏡結了冰。」八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發達者眾,當中包括那早他幾年畢業的校友梁振英。在冰天雪地中,他有否覺得被賣豬仔?「都唔係嘅,沒有那十年也就沒有現在的我。」他在加國做會計,懂中、英文和台山話,當地寂寞又無助的老華僑當他是救星,報稅、續牌、一切要入官門解決的事項都由他代行。漸漸連移民官都以為他是移民顧問。移民官後來辭職,與他合作搞移民生意,時為九○年。當人人趕著移民時,他提著公事包穿梭加港兩地。關景鴻的方舟乘著移民潮衝上浪頂。第一年純利有十萬加元,當時折合四十萬港幣,收入比打工時翻了一倍。香港是銷金窩,他嫌廣告費太貴,遂「出口轉內銷」,在加拿大刊登平面廣告,當地華人看見,自會轉告香港的親戚。此計奏效。正躊躇是否該回港一搏,「當時有人話香港的移民潮已是水尾。」但相士批他注定要做移民生意,日後更會憑知名度食胡。九二年,他正式回港設辦事處。九四年,他幫襯亞視買了$38,800、播足廿八次的電視廣告套餐。香港人從此在螢幕中看見他的嘜頭,直到現在。

到九五年,該走的都走了。關景鴻的生意由每月五、六十宗,急降至五、六宗。以為方舟快沉,冷不防加拿大開放中國技術移民,造就他轉戰神州。○三年,我城蕭條,港府開放投資移民,他的方舟駛離加拿大,返轉頭載強國新貴駛入維港。由於香港無權批核中央管轄的子民來港,內地人要先取得第三國的居留權才可落戶香港,加上人民幣有外匯管制,投資移民必需借第三國確保銀紙可來去自如。關景鴻借畿內亞、岡比亞等小國,作為強國人方舟夢的踏腳石。聘陳啟泰賣廣告的行家押注瓦魯阿圖,做獨家代理,高呼「我想住嘅地方」。但關景鴻覺得這些國家政局不穩,合作沒有保障,「瓦魯阿圖早期都有搵過我囉。所謂名譽領事在外面辦好了手續,但當地移民部可以冇記錄。」他寧願不做代理。結論是:「有啲錢唔係你賺,就唔好賺。」

輸唔起的原因,是他「保證申請成功,否則原銀奉還」。「原銀奉還」的概念當年在香港、在中國都是新鮮事,關景鴻在加拿大卻是買粒糖都可以退錢。他的做法是先審核客戶的資料,確保符合移民條件,才接下生意:「有四、五成個案會被拒。」做會計的人謹小慎微,但風險始終不能避免。今年初,加拿大宣佈將○八年前的技術移民申請全部退回,因為積壓的申請太多。他要原銀奉還的個案多達三、四百宗,涉及金額過千萬。「做生意要審慎,一日未攞到簽證,一日都唔可以計入銷售。要保留現金,分清邊啲係我哋嘅錢。」作為中介,他的行家無孔不入,由前幾年替雙非孕婦來港搶床位、到現時為雙非學童排隊搶學位,蠱惑的人轉身快。「其實都唔算係行家,他們在法律界底線邊緣,生意唔長遠,係另一類產業。」此等蝗蟲,港人群起而攻之,但關景鴻不以為然:「如果借假地址來報學校就唔好,法律、安全底線係好重要。」又到黃子華的名句出場:「搵食啫,犯法o架?」同樣道理,為了「保法治」,關景鴻反對佔領中環。「爭民主,應該搵方法去溝通。溝通總好過對抗。」 他贊成香港要有民主,「但要按部就班,不要好extreme。不然好似中東國家咁,一有民主就成亂局。」 他說的應該是二○一○年尾由突尼斯燃起、蔓延至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地的茉莉花革命。港人嚮往的台灣也是經過多年匍匐前進,才有今日的局面。雖然馬英九的民望比梁振英還要低,但台灣人手中有的是選票。世上沒有免費的民主,離地中產肯定不願意付賬。因為抗爭一旦失敗,從不原銀奉還。

回流

小輪開往中環。關景鴻驚覺維港風景美好,艘船轉眼又折返尖沙嘴。他現時大部分時間在廣州,資產以磚頭為主,分佈中港兩地。隨著兩名女兒大學畢業、回流返港,連加拿大的住宅都已脫手。他說99%的移民最終都會回流,「從表面睇,真係幾浪費時間。但過程中可以見識到好多事情。 唔食過葡萄,唔知佢係酸嘅。原來香港始終最好。」大概如此,他的生意才由出口轉內銷,專幫人移民來香港這個最好的地方。今時今日,香港人又再陷入「走唔走」的迷思。回首看上一波移民潮,關景鴻說很多人身在彼邦心在港。追TVB劇、看香港娛樂圈的花邊新聞,貼身過膏藥。「我有時都跟唔到佢哋講乜。最近《好聲音》有個唱得很好的,叫鄭××?」那是《星夢傳奇》的鄭俊弘,《中國好聲音》是另一回事。本性難移的,還有中國人的走難基因。強國人爭相逃出地獄國,關景鴻估計客源在未來十至二十年都不成問題。他雖然移民回流去又返,骨子裡仍是中國得很。口講唔想女兒有太大壓力,卻一心想她們繼承父業。前年計劃上市,也是為了接班部署。只是上次加拿大突然撤回大批技術移民申請,令盈利受挫、計劃就此卡住。但主修心理學的大女無甚興趣;細女讀完商科後,第二學位卻轉讀設計,似乎與老爸的路愈走愈遠。「俾佢哋碰嚇,先知道珍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61

iPhone 4、2010版MacBook Air已過時 蘋果將不再提供硬件服務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蘋果在2010年6月發布的iPhone 4和同年發布的MacBook Air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已經過時了,而蘋果日前在其過時產品網頁上也宣布將這兩款產品列入過時產品庫。

據了解,蘋果在2010年發布的MacBook Air在設計上進行了重要改版,它也是第一款采用楔形設計的蘋果筆記本電腦。目前正在銷售的MacBook Air仍沿用著楔形設計;iPhone 4則是第一款配備Retina顯示屏的蘋果手機,Retina顯示屏的像素密度極高,很快就成了智能手機行業的標準配置。iPhone 4拉開了蘋果智能手機業務長期持續增長的序幕,這款產品正式發布後,iPhone業務連續增長了5年。

蘋果表示,當產品過時的時候,除了在少數特定地區之外,它將不再提供硬件服務。

蘋果在過時產品網頁上寫道:“如無意外,蘋果將不再為過時的產品提供所有的硬件服務。服務供應商也將不能再為過時的產品訂購配件。蘋果所有的零售店和公司在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業務都遵循與美國市場一樣的政策。在蘋果零售店和這些業務地區,美國過時產品庫中的產品都將被視為過時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07

Air Methods Corp

1 : GS(14)@2011-06-05 14:01:23

http://news.imeigu.com/a/1307126760683.html
新浪財經訊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消息,醫療運輸公司Air Methods Corp(AIRM)週五宣布,將以2億美元現金收購競爭對手OF Air Holdings Corp。

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的批准,預計將於7月份完成。

OF Air的主要子公司是Omniflight Helicopters Inc,後者擁有一支大約100架飛機的機隊,在美國各地提供醫療運輸服務。

Omniflight總部位於德州的Addison,截至3月31日的財年營收1.72億美元。 交易完成後,該公司將成為Air Methods的全資子公司。 (愚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31

最流科技:台商靠創意打 MacBook Air

1 : GS(14)@2012-06-09 17:49: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9/164109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85

厚度僅6.1毫米iPad Air 2全球最薄板腦

1 : GS(14)@2014-10-18 23:04:00




■蘋果iPad Air2(左)只有6.1毫米厚,號稱是全球最薄平板電腦,硬件亦有多方面升級,iPad Mini3相比下升級較少。



全球平板電腦增長急速放緩,技術規格亦難有真正革命性突破。不過美國蘋果公司總有方法找到新賣點,最新發佈兩款新iPad,主打的iPad Air2就以薄稱霸,6.1毫米厚度號稱世界最薄。



iPad在去年的第五代加上Air之名,強調薄如空氣的手感,Air2進一步將厚度一口氣大減18%,由7.5毫米減至6.1毫米,比外界猜測的7毫米更薄,重量亦減少約7%至最輕437克。蘋果副總裁席勒(Phil Schiller)前天(周四)在加州總部的發佈會豪言:「它薄到即使兩部叠起,仍比第一代iPad(厚13毫米)薄。」



顯示屏三層合而為一

蘋果稱「瘦身」大躍進的秘密,在於將顯示屏的三層結構合而為一層。蘋果亦首次為板腦屏幕加入防反光塗層,令Air2屏幕反光減少56%,看得更舒服。在顏色方面,Air2跟近年iPhone看齊,在太空灰和銀色以外加入金色版。
Air2硬件在多方面亦有升級,晶片由A7X升級至A8X,中央處理器運算速度比上一代快40%,圖像處理快250%。後置鏡頭由500萬像素升級至800萬像素,另加入連環快拍、慢動作影片和全景照等拍攝功能。Wi-Fi和LTE連網亦有升級。
Air2亦跟近兩年iPhone看齊,加入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可用於Apple Pay付款服務。電池雖為瘦身由32.4Wh減至27.3Wh,但在改善節能下,仍可支持Wi-Fi上網瀏覽長達10小時,跟上一代一樣。


Air2最平3,888元起

相比下,屏幕7.9吋的iPad Mini3只是引入Touch ID、金色版和最高記憶量增加至128GB,大小、晶片和鏡頭等其他方面都沒有升級。
iPad Air2維持3,888至6,488港元的售價,iPad Mini3則是3,088至5,688港元,昨起開始網上訂購,美國下周起付運。兩款iPad的上一代對應機款皆減價800港元。美聯社/法新社/福布斯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38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26

先達手機達人 看淡Air 2銷情

1 : GS(14)@2014-10-18 23:04:19




■記者同時拿起兩款新iPad拍攝。



旺角先達多家手機店的店主都認為iPad Air2缺乏驚喜,普遍看淡銷情,認為難以延續iPhone6的炒風。先達手機店G.World負責人劉志剛直言新機「沒甚麼特別」,「速度快了,屏幕靚了,但跟舊的沒甚麼分別。」他相信蘋果粉絲仍會被吸引,但炒風不會熾熱,只會在「頭一、兩日貴100至200元」,然後炒家就只能平手甚至蝕讓。T-Perfect店長傅惠立亦稱昨日只有零星客人向他查詢,反應和iPhone6推出時差天共地。但流動帝國店長楊鴻基就認為,iPad Air2在首兩周內有1,500至2,000元水位賺,預計16GB WiFi及128GB4G版本的炒價最貴,而64GB及128GB WiFi版就最易損手。至於Apple Pay付款功能,由於要得到多家銀行及商戶配合,一眾店主均認為香港短期內難以普及。《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3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30

厚度僅6.1毫米iPad Air 2全球最薄板腦

1 : GS(14)@2014-10-18 23:49:59




■蘋果iPad Air2(左)只有6.1毫米厚,號稱是全球最薄平板電腦,硬件亦有多方面升級,iPad Mini3相比下升級較少。



全球平板電腦增長急速放緩,技術規格亦難有真正革命性突破。不過美國蘋果公司總有方法找到新賣點,最新發佈兩款新iPad,主打的iPad Air2就以薄稱霸,6.1毫米厚度號稱世界最薄。



iPad在去年的第五代加上Air之名,強調薄如空氣的手感,Air2進一步將厚度一口氣大減18%,由7.5毫米減至6.1毫米,比外界猜測的7毫米更薄,重量亦減少約7%至最輕437克。蘋果副總裁席勒(Phil Schiller)前天(周四)在加州總部的發佈會豪言:「它薄到即使兩部叠起,仍比第一代iPad(厚13毫米)薄。」



顯示屏三層合而為一

蘋果稱「瘦身」大躍進的秘密,在於將顯示屏的三層結構合而為一層。蘋果亦首次為板腦屏幕加入防反光塗層,令Air2屏幕反光減少56%,看得更舒服。在顏色方面,Air2跟近年iPhone看齊,在太空灰和銀色以外加入金色版。
Air2硬件在多方面亦有升級,晶片由A7X升級至A8X,中央處理器運算速度比上一代快40%,圖像處理快250%。後置鏡頭由500萬像素升級至800萬像素,另加入連環快拍、慢動作影片和全景照等拍攝功能。Wi-Fi和LTE連網亦有升級。
Air2亦跟近兩年iPhone看齊,加入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可用於Apple Pay付款服務。電池雖為瘦身由32.4Wh減至27.3Wh,但在改善節能下,仍可支持Wi-Fi上網瀏覽長達10小時,跟上一代一樣。


Air2最平3,888元起

相比下,屏幕7.9吋的iPad Mini3只是引入Touch ID、金色版和最高記憶量增加至128GB,大小、晶片和鏡頭等其他方面都沒有升級。
iPad Air2維持3,888至6,488港元的售價,iPad Mini3則是3,088至5,688港元,昨起開始網上訂購,美國下周起付運。兩款iPad的上一代對應機款皆減價800港元。美聯社/法新社/福布斯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38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57

【先達收風】iPad Pro殺到 iPad Air 2二手價封盤

1 : GS(14)@2016-03-28 14:16:54

9.7吋iPad Pro將於三月三十一日開賣,在這個賣機前夕,好多先達專做二手賣賣生意的店舖都如臨大敵! PHONEBOOK老闆然哥說:「相對上回的12.9吋iPad Pro,可能是專業人士使用居多;但9.7吋的新版iPad Pro,相對就親民得多,攞出街用亦見方便得多!如果要作較相近的機種比較,其實應該為同樣是9.7吋顯示屏的iPad Air2作比較會更貼題!須知iPad Air2已經推出了近兩年時間,論效能,可能已經有好些感覺不夠用,或心思思想換新機了,所以9.7吋iPad Pro有機會引發換機潮!」新機未正式派貨,不過已經引發起舊機冧價潮,矛頭當然直指向同吋數的iPad Air2!據知國內的收機佬,已經在星期初停止了收iPad Air及iPad Air2的二手貨,相對香港情況好一點,還有好些舖頭還肯接收二手貨,舊版iPad Air的二手價為16GB$1,400(上周價格$1,700)、32GB$1,600(上周價格$1,900)、64GB$1,800(上周價格$2,100);至於iPad Air2則為16GB$1,800(上周價格$2,200)、32GB$2,200(上周價格$2,600)、128GB$2,500(上周價格$3,000)。iPad Air的平均跌價為$300,而iPad Air2的跌價為$400-$500,「不過大家需留意,由於現在的跌價情況還未定下來,所以一般舖頭只會接收一些保養得較好的機種,所以現在大家想將舊iPad脫手,仍然是一個頗大的問題;預計新iPad Pro發貨後,還會引來新一輪的跌價潮,如果唔急於套現換機,亦可等國內收機佬重開二手價時再考慮,預計下周尾情況會較為明朗。」查詢:PHONEBOOK(旺角先達廣場1樓F17舖)記者、攝影:朱崇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28/195470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68

Air Supply問阿倫退休未

1 : GS(14)@2016-06-21 07:39:16

樂壇經典組合Air Supply紀念組成40周年,前晚假九展Star Hall開騷,張崇基、張崇德等圈中人亦是座上客。Air Supply兩位成員Russell Hitchcock(上圖右)和Graham Russell在台上演繹《All Out of Love》、《Even the Nights Are Better》等代表作。談到《All Out of Love》曾被譚詠麟(左圖)改編成廣東歌《小風波》時,二人表示也聽過中文版,不過未有機會見阿倫,更反問記者:「他是否還有唱歌?」採訪:盧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21/19662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