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Ev Williams談網絡媒介和Medium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3/2539598.html
Blogger 和 Twitter 的聯合創始人 Ev Williams 現在在做孵化器公司 Obvious,目前有 Medium,Branch和Lift三個項目。他最近在Launch大會的訪談上分享了他關於網絡媒介及Medium的看法。

關於網絡媒介/內容平台

Williams 認為現在網絡媒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網絡極大地降低了內容分銷的成本,導致信息和內容很氾濫。而內容出版的利益機制僅鼓勵速度和數量 (又多又快),而不利於優質內容的創造。我們組織網頁內容的方式一直是按時間序列 ("put new things on the top") 累加,再加上又追求數量,最終導致上層是低質內容,優質內容被稀釋和掩蓋。

互聯網的一個妙處就在於能集結大家的力量創造出僅靠個人做不出的東西,維基百科和開源項目都是典例。但是這個特性並沒有被很好地利用在類似文章內容 / 知識分享等方面。如果作者不附屬某個媒體機構,那就只會在自己的領地內 (比如博客) 寫作,所有編輯、發佈以及後面的內容分銷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

但如果大家可以一起協同創作,會有怎樣的效果?這就是 Medium 要做的了。

關於Medium

Williams 說在 2000 年做 Blogger 博客服務時已經有類似 Medium 的產品想法了。Medium 要給人們創造的是內容創作的良好情景 (context),成為一個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系統。這其中的要素便是 Collection,可看做是開放式半命題創作,同個主題的不同內容可以給人啟發。而一篇內容可附屬於多個 Collection,又可讓它在別的領域 / 主題再次發揮作用。

Medium 並不會把獨立訪客或是 PV 數當做關鍵指標,而關心的是閱讀數 (read)。人們到底有沒有讀完這篇內容,有沒有從這內容中收穫些什麼。

作為內容平台,Medium 的創作難度比一條 Tweet 大得多。Williams 說他們並不期望 Medium 的內容創造者 / 消費者的比例能像 Twitter 或 Instagram 那樣。但是,關鍵點也不是降低內容創造的門檻,Medium 想的是怎樣讓更多的觀眾讀到真正優質的內容。

主持人和 Williams 談到新聞 / 資訊業的激勵機制,受獎勵的可能是利於傳播的內容而不是強調準確性的內容。他也認為這個激勵體制是個問題,創建一個能支持 journalism 良好運作的機制是個」很值得努力的目標「,而 Medium 也會在這方面做嘗試。

關於創業

被問到對創業者有什麼建議,Williams 說就應該去做那個你真心希望這世上能有的那個東西,並保持完全專注,好事自會發生。當然,隨著年齡增長,注意力和專注越來越難維持,這不僅是個人事務如家庭上的分心,還得面對各種各樣的新機會 (別人會勸說你做這個新項目)。而 Williams 的方法就是學會說不,學會拒絕。

Williams 過去創辦的 Blogger 被 Google 收購後,他本人也進入 Google 工作,待到 2004 年離開。他進入 Google 內部後才意識到為什麼總是有新的創業機會,Blogger 收進 Google 後其實運營難度加大很多,他們 (Google) 的優先級並不在這。其實不用畏懼大公司,他們壯大後行動遲緩,那別的參與者都有機會做新東西。這也正是整個創業生態的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8

Ev Williams:關於創業,你所讀的都是錯的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19650.html

1. 相關並非就是因果

Google 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Google 給它的僱員 20% 的時間自由支配。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給員工 20% 自由度的做法很棒且可借鑑呢?或者,Google 的成功只是因為 Google 的工程師不管有沒有這 20% 的時間,都能在正確的時間解決正確的問題?我不知道,相信其他人也不知道。

公司並非實驗室的產物,我們也不能在創辦公司這事兒上做統計驗證模擬。在創辦公司的過程中,變數太大且變量太多,並不是加入某個 X 因子,或者按照 ABC 的順序去做就能確保成功的。

另外,「後見之明式偏見」和「證實偏見」的存在,使得任何一種解讀都會帶著這兩種色彩。

另:無論你得到的建議是一手還是二手,都不要盲從。儘管一手資料的情況可能會好點,但其實大部分關於某一成功公司的經驗之談,並非出自於一個真正在裡面工作過的人,不僅有偏見之嫌,很可能其列舉的事實根本就是錯的。

2.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即便某人給出的建議真的不錯,不僅得到一些人的驗證,同時還適用於多種情況,這些建議可能依然不適用於你。你的公司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人的也是。儘管有些好的點子的確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是適用的,但是我很難找到一個對於所有公司都適用的點子。

比如,儘管頗受爭議但最普遍的建議:「只僱傭 A 級員工」。這條建議不適用的情況是:你根本雇不到 A 級員工。事實是,很多公司根本請不到 A 級的員工。如果這些公司死守這條法則,你根本就招不到人。這種情況下,你只能去招 B 級的員工,這糟糕透了,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你就不能成功。刨去領域裡最牛的公司,很多成功的公司的僱員都不全是 A 級別的。

[儘管如此,你還是得讀這些創業建議]

不過如果你領會了我上面所說的,去讀讀一些創業故事和建議也是沒有壞處的,有時甚至是好的。原因有二:

1. 想法

我們需要從外界「輸入」。任何時候都有人在創造做事情的新方式,如果這些人願意將經驗分享出來,這一點真的很棒。這些輸入不僅可以用來解釋你的產品,有時還能幫你找到投資人,甚至會給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看問題的方式。通過挑選和甄別那些你認為適合自己公司的想法,你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有所收穫。

你應該時刻嘗試新的事,並能從它們中學到新的想法。

2. 靈感

閱讀成功的故事,並不就意味著你能成功,但這些故事能夠激發起你想要成功的慾望。這很重要。這些正面的例子不僅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行的,還能開拓視野,激勵我們更加勤奮、絕不放棄——尤其是在你碰到困難的時候。

在我年輕時,我也只在尋找成功的秘訣。我也會讀一些商業類的書籍,將書中說言付諸實踐。不用說,很多書上說的並不能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閱讀關於 Bill Gates 的書,點亮了我的創業生涯。

因此,當你在閱讀這些你崇拜人的書時,可以收集一下他們睿智的想法和深刻的洞見,自然,它的價值在於你有這麼一個樂於奉獻、創新以及勤奮的燈塔照著你前行,而非真正將他們的方法付諸實踐。

在閱讀這些文章時,記住一下兩點:1. 這可能是錯的。2. 對一部分人來說,它肯定不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73

Robin Williams自殺的背後:美國白人男性的中年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364

加州當地警方初步調查報告顯示,被稱為在世最偉大的喜劇演員的Robin Williams周一因為抑郁癥而自殺身亡。中午11點55分,警方接到報警電話,12點02分確認死亡。

在美國,自殺的防治主要針對親少年或者老年人。然而,在美國,Robin Williams所代表的中年白人男性正越來越成為自殺的高發人群。

1999年到2011年之間,超過4.86萬名年齡在45-49歲之間的人自殺。而同期,15-19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為20930人。

2011年,美國共計有39518人自殺。其中,31003人為男性,13406人為40-64歲之間的白人男性。(其他人種的男性自殺率較低)

在沒有家庭和事業做支撐時,男性更容易自殺。這不僅僅是美國的特例。

在英國,男性往往將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標簽,而在金融危機中,中年男性自殺的可能性往往高於其他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4

說好的QE4呢?美聯儲Williams表態急轉彎稱經濟前景持續改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45

上周美股暴跌,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還暗示對QE4持開放態度,這周美股開始兇猛回漲,他卻話鋒一轉,稱美國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市場因此哭笑不得:

20141021williamsbullard

先回顧一下上周轟動一時的“QE4”表態:

Williams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聯儲的第一防線將是宣布2015年中期以後再開始加息,而當前預期是,加息應自明年年中開始。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通脹遠不及美聯儲2%的目標,他甚至對開展新一輪的資產購買項目持開放立場。”

然而,在昨天的演講中,Williams所表達的觀點與之前極度矛盾,他表示:

實話說,現在做這類演講越來越享受了,因為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越來越好。經濟形勢開始越來越樂觀。

今年第一季度,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GDP一度出現萎縮,但步入二季度之後,經濟隨天氣開始回暖,GDP數據反彈。下半年,所有經濟數據的增長動力都在加強,尤其是消費和商業支出數據。我預期下半年以及明年美國年化GDP增長能夠達到3%左右。

談及為何工資增長沒有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Williams表示:

近期舊金山聯儲的一份研究顯示,在經濟衰退的過程中,雇主一般也不太願意直接下調薪資水平(這樣會影響雇員積極性),所以衰退之後的經濟複蘇階段,薪資水平的增長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停滯。但是隨著失業率的持續下降,這種效應會越來越弱,薪資水平也會逐步上漲。

談及加息時間點,他重申了美聯儲加息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觀點。預計美聯儲將於2015年中期開始加息。並強調,如果經濟增長比預期強勁,通脹水平上漲,加息可能更早到來,反之亦然。

美聯儲官員講話對於市場的影響不言自明,在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這種影響尤為明顯,這也可以從下圖中看得很清楚:

20141021fedspeak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16

美聯儲Williams:今年年中可“慎重討論”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7

美聯儲下屬舊金山聯儲的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今年年中可能到了“慎重討論”加息的時候,因為美國就業市場接近充分就業,通脹也開始回升。美聯儲不應在加息問題上等太久。

Williams今年擁有美聯儲決策委員會FOMC的投票權。彭博新聞社報道援引他昨日演講的內容稱,到今年年底或者更早些時候,美國將達到最高就業水平,推升國內薪資和通脹率,這意味著美聯儲應該在實現政策目標以前加息。Williams說:

“時機將至,我們要邁出通往(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前幾步。我剔除了短期波動觀察數據,發現(美國)經濟勢頭良好,正接近充分就業。”

上述報道稱,Williams認為,由於貨幣政策發揮作用會滯後,美聯儲官員不應等到通脹真正升至2%這一聯儲目標時再行動。如果過了目標再行動,將不得不急劇加息,那樣可能震動市場,傷害經濟複蘇。路透報道也提到,Williams認為美聯儲不應等太久再加息,因為那樣做意味著,通脹一明顯超出美聯儲目標,聯儲就將被迫急劇加息。

上周二,美聯儲主席耶倫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作證時,修改利率的前瞻指引表明,FOMC認為,美國經濟條件已充分改善,加息接近合適時機,美聯儲在任何會議上都可能加息。可這不等於美聯儲會馬上加息。

三天後的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曾提前三個月“預告”美聯儲QE2的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日前認為,在本月的政策聲明中,美聯儲提及加息時應去掉“耐心”一詞,提供一些今年夏季加息的選擇。

前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路透分析稱,17位美聯儲高官之中,現已有七人表示,至少希望將今年6月作為首次加息的一種選擇時點,或者在推動提前加息。耶倫等五位美聯儲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委員態度沒那麽明確。不過,只有四位美聯儲決策者近幾周明確表示,今年再晚些時候或者明年才適合加息。西方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耶倫重視共識,她可能順從這種正在成為多數派意見的美聯儲決策層看法。

上述文章還提到,前美聯儲研究主管avid Stockton預計,在本月17-18日的貨幣政策會上,美聯儲發布的聲明很可能刪去對待加息“耐心”一詞。他認為:“就算耶倫本人也許還沒準備加息,加息時點正在靠近的氣氛也可能越來越足。”

去年年底,《華爾街日報》用以下圖表顯示,即使今年美聯儲開始加息,也不必過於擔心美股的表現,因為過去美聯儲加息期間,標普500股指大多上漲。

No fear Fed raiserate in 20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83

Scott Williams v 國泰航空(0293)

1 : GS(14)@2010-11-12 21:06:18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3753&currpage=T
2 : GS(14)@2010-11-12 21:06:32

2010-11-11
機師索償國泰上訴得直




勞資審裁處去年裁定,國泰航空須向一名遲遲未獲升職的二副機師,賠償廿七萬元「暫緩升職補償」,案件或牽涉一百五十多宗類似個案,估計涉款達三千萬元;國泰不服上訴,高院昨頒下判詞,指服務條款沒有隱含「寫包單」升職的意思,判國泰上訴得直。

官:沒寫包單升職

申索人ScottWilliams,○六年八月加入上訴一方國泰航空任職二副機師,○八年十月列為有待審批升職為初級副機長的個案。申索人批評這遠比合約承諾的十八個月為長,原審勞資審裁處判他可領取過去十五個月的暫緩升職補償,總金額為廿七萬元。

高院法官在判詞指出,服務條款列明「一般只在沒有二副機師適合晉升時,才會直接招聘初級副機長」,但接指明會有其他情況;而國泰沒有隱含責任要先將所有二副機師升職,反而可以環顧四周,視乎情況決定招聘。另法官認為根本沒有證據證明申索人是最佳晉升人選,故判國泰上訴得直。

案件編號:勞資審裁處上訴二四──二○○九。記者何鳳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