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提綱(trust的季報)修改稿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bfje.html
感謝@柴迷的建議 昨天寫的提綱涵蓋範圍比較大。在規定時間內應該沒法講完。這裡修改下只寫差異性這一個部分。可以稍微結合案例展開討論
時間大概1個小時 可以留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challenge

投資的差異性
外加一個彩蛋

差異性是相對於確定性而言。確定性簡單講就是估值,價值是主觀的,價格是客觀的。所以估值更個性化。今天不贅述。主要講差異性。

我對差異性的定義是是每個個人對公司的主觀價值和客觀的價格之間的差成為差異性(客觀價格某種程度也是他人的主觀價值,這裡吧市場當一個客體)

從我的認知講差異性就是安全邊際。

每個人自己設立的安全邊際會不同。這又是個體差異。
今天主要說的是我對差異性的幾個理解。

公司分兩類 1. 成長性 2 週期性。

成長性=discount of cash flow
週期性=所謂價值回歸 也是discount of cash flow

接下來說成長性公司的安全邊際和週期性公司的安全邊際

觀點1. 成長性公司的安全邊際 在於時間
為什麼是時間?
1.人性
2.歷史經驗

幾個可觀察的數據
1.熱度 方法 詞頻
2.滲透率 方法 美女指數
3.流行看需求方,一半成長性消費看年輕人觀點。工業品看需求方的渴求度和資金分配情況

舉例
1.IMAX =申江服務導報
2.simcom=黑手機
3.wii=wii blow

注意的問題
1.digital 公司 更脈衝(digital 公司沒品牌)退出時間的界定
幾個例子
賀氏
ISDN
王安

2. 模擬的品牌和生活方式 中間波動更大。不確定性大
單就鞋子
成功和失敗各半
舉例 crocs+UGG是成功的
失敗的 五指 搖搖鞋






觀點2. 週期性公司的安全邊際在於價格
為什麼是價格?
歷史數據的重要性。行業的理解
價格極低後會產生轉換效應。



幾個可觀察數據
1.倒閉數字
2.需求持續性
3.重置成本
4.看業內有經驗者的判斷。一半為老年人。長者。經驗的價值大

舉例
3828=市值VS現金
巴菲特的中石油

注意的問題

時間的忍耐力
價值回歸是漫長的等待甚至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95

思考的碎片--20130718 老媽定理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bq3m.html
以前寫過一個美女定理針對流行品。

大意是流行品一般都是從美女先開始使用然後逐步流行開來。
反過來美女開始使用了才可能流行起來。
 美女還包含(體育運動員+演藝界人士)
這裡的美女有點大眾審美中的人群先驅的意思。

用詞和描述還不夠精道但是應該能被理解。

今天想說一個老媽定理。
這也是我最近發現的。

老媽剛過70.

老媽定理分兩部分。

1.老媽願意花錢買的東西===股價開始下跌鳥
2.老媽不願意花錢但是開始使用的產品特別是互聯網產品===大牛股(特別是中概)

先說第一個。

老媽今年買了蘋果的ipad
去年買的crocs
nike
老媽自己是不會買奢侈品包包的。用的都是200塊假包。

這裡的邏輯大概是都普及到老年人了這產品一定滲透率到極限鳥。

第二個。
老媽的電腦
有hao123 而且不讓我改這個首頁
360防毒
一定是百度搜索
然後最近裝了微信

平時還喜歡鳳凰網看新聞。

這些都是大牛股。除了鳳凰網。

這裡的邏輯是草根 IT盲 符合底層用戶習慣,用戶基數大。

差不多就這些

對了前幾週還有一個好玩的事情。@彭華 第一天說他父母要求買三星
結果第二天三星就開始大跌
哈哈
也算一個老媽定理的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47

思考的碎片---20130723 預測三季度會擴大匯率浮動區間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btz2.html
中午在看沈聯濤的《十年輪迴》
這本書看了差不多兩三個星期了還只看到1/3
看起來需要思考 速度很慢
作者是從監管者角度思考亞洲金融危機。
雖然我不是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是他的作品給我帶來一個新的視角。一個監管者的宏觀思考。或者是監管者的利益導向。

去年看了魯賓的《不確定的世界》推導出希臘不會退出歐盟。

今年看《十年輪迴》強烈的直覺三季度對人民幣匯率會有調整。是主動的調整。放開浮動區間。
是否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的轉折點不是很清楚,但是放開浮動區間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理由大概是三個

1.7%上次發生過保8 這次是保7
沒有刺激政策,那麼依靠什麼保?
存量?
通脹?
借債?
這些都會有但是空間不會太大,所以匯率也會有調整,一次性放開是斷然不可能的。
所以預期放開浮動空間的概率最大。
至於放開後是漲是跌那麼看具體經濟情況而定。

2.昨天的消息是外貿佔款減少。
這更是一個調整浮動空間的因素。
當然這會是一個人民幣看跌的信號

3.整體這大半年的經濟政策都是以放鬆管製為主基調。
從下方審批到自貿區到上週的貸款下限。

所以放鬆匯率浮動區間也符合這個基調。

至於為什麼是Q3之前主要是給企業一個緩衝,Q4對年底貢獻會很小。刺激不夠。所以Q3前放鬆概率極大。
當然如果經濟情況越好,放鬆概率越低
反之經濟情況越差,放鬆衝動越強也越早會實施。

具體到放鬆到多少尺寸?
我一點不懂
我相信比原來大一倍因為有的。
這個應該不是很難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97

思考的碎片---20130729多讀多看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bysh.html
最近看了些美國公司的Q2有些零碎的不完整的思考記錄下

1.策略還是重要的

AKAM的轉型 AKAM是做CDN的。CDN的價格符合摩爾定理一直在下降。

所以AKAM其實走了兩步路在過去的兩年內 1.是做三屏合一 2.從CDN過度到賣網絡安全方案有點saas的味道

也就是在擺脫價格戰。從solution開始著手。

這個轉型 假以時日會寫進商學院教科書。

我不知道具體是誰在做這個策略轉折的決定。但是從目前的形勢看這招是走對鳥。

單獨的CDN價格戰實在無趣。
這個策略的制定應該是董事會 董事長的職責。CEO應該是計劃的執行者。

說到這裡,我想說董事長一定不能太忙,太忙就沒法big picture。

以前有個朋友問如何看到公司老闆有affair,我的回答是大公司有affair並不影響業績反而是好事情。太忙的老闆不是好老闆沒法做策略規劃。
太小的老闆不能有affair 因為公司業務都基於他一身,精力有限!

回到akam 唯一我搞不清楚的是他的安全方案究竟有什麼特別的。他說荷蘭3of 5最大銀行用了他們方案。而且覺得滿意。
so what will be next?
會是標配嗎?
這我要study下。究竟這是啥東西。

2.好公司總是很容易做決定的。
這句話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理解。

一個是字面的理解。言外之意第二層意思是壞公司做任何決定都是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
還有第三層意思就是一個公司在很容易做決定的時候要從容但是堅決的做某些不會錯的決定。
如果不堅決做某些不會錯的決定,那麼以後的決定會越來越不容易,那些決定也會從「不會錯的決定」轉變到「必須正確的決定」體會下這兩者差異很大。

比如zynga現在就要做「必須正確的決定」

AKAM早前期做好了road map那現在就是出於「不會錯的決定」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很多決定錯了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從「不會錯的決定」到「必須正確的決定」

體會下?


3.出報告前換帥總不是好事情。

zynga兩週前換帥結果股票還大漲,我實在不知道這是什麼思路。

出半年報錢換帥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 各位大神 本公司Q2業績極差,CEO掛不住面子在董事會沒法了已經提前開始找接任鳥,因為接任一般就要用月來尋找。也就是可能他們早知道業績不會好。

這內在邏輯關係是很清楚的。
so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文字背後的真實意思的表達。

4.遊戲公司還是一個項目公司

zynga現在60%的收入來自兩款遊戲。poke和farm ville

雖然我沒研究過中概的遊戲股,但是我大概也能猜到盛大就是靠傳奇。巨人也就是靠征途

與其把他們看成創意公司不如簡單回歸到運維公司然後不斷收購成功項目
內生性的創新極少成功。

話說生命力來說
端由》頁游》手游
傳奇》farm ville》draw something

手機遊戲的爆發性強但是衰退也快,看zynga的報表有點想哭的感覺。
y2y都是30%起步的跌幅
無論那個項目
人數還是收入
非常的慘烈。
話說zynga還是一個網頁遊戲的主。

我相信draw something如果單列的話跌幅應該是60%起步各項指標。
60%y2y幾乎是15%Q2Q
哇塞 火箭式的增長也會是瀑布式的衰退。

這裡可能和滲透率有關

端游是核心用戶
網頁遊戲是次級用戶 比如女性玩網頁遊戲一定超過端游的
手游是更次級的用戶。範圍和數量都超過頁游,所以更沒持續性。
看國內的網頁遊戲也是前幾天流行的找你妹現在已經沒聲音了
兩週前流行的瘋狂猜成語現在還有人玩?當時我的moment裡N個人在找答案。一週過後就沒了。
好像有人公佈全部答案了。哈

我去年和@linan 討論過draw something
一個重要的成功邏輯是非實時,異步,
其實越異步SNS屬性越差。
SNS屬性越差其實粘性越差。

這個不再展開,去年討論drawsomething時候另外有一個結論是創新是不確定的。所以公司大小和能否成功沒半毛錢關係。而且某種程度大公司會壓抑創新。

從歷史的角度看,最牛的例子是disney這本身就是一個創意公司在一個icon下的衍生。
而不是不斷創新。
現在的瘋狂小鳥也在走這個路子。

從這角度說zynga如果走poke和farm ville這樣的項目公司的路可能更容易存活佔一席之地。
其他的創新幾乎都會失敗。
so看他們如何做roadmap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30

思考的碎片---20130806 投資的數字和模擬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c3tp.html
1.模擬-數字-虛擬

1978年前後Jim Roger還在George Soros的QuantumFund的時候提出一個構想:世界會從模擬式轉變成數字式。他希望short 模擬類股票。(模擬---數字)
詳見Soros on Soros 中文版P26 英文版P51(Jim had this idea that worldwas switching from analogy todigital.)

Rogers這個偉大的構想。直到今天這個世界依然有效,世界繼續順應這個構想在演進。隨手即可舉若干例子作為旁證:
A.最近倒閉的Kodak倒閉--模擬的照片轉向數字照片,打印到非打印(屏幕展示,數字化)
B.膠片電影--數字電影(3D)IMAX
C.音樂
D.文本/書籍
E.地圖。

其實書中更有趣是下一句。(He wanted sell the analogy companies short, but I wasmore interested in the
 long side)Soros的眼光更長遠。

analogy - digital這個idea在這30多年中價值萬億刀應該沒任何問題。

這段是去年剛開始寫思考碎片時候的文字。
數字和模擬這個命題寫過很多次。
思考的碎片--20130618 一些big picture的歸納

今天主要是分析下投資行為中的數字和模擬

1. 技術分析是數字的digital
 基本分析是模擬的analog
 
技術分析本質是對過去的總結,然後數字化,這樣的活動其實電腦做更好。所以才有了程序性交易。
如果人腦也用這套估計幹不過電腦。這明顯是人的弱項。

基本分析比較虛,依賴經驗觀察預判的因素多。
Baffett和Soros這樣的大師基本都是這方面高手。


2.報表是數字的
商業邏輯是模擬的

報表是財務語言。
很多人迷信報表。
其實是這樣的,從財務報表演化的歷史看。
這世界上本是沒有財務報表這個事情的。只是為了標準化,即digital化才逐步衍生出來這票東西的。
最早就是一個記賬工具,逐步變成一門所謂的學科。

很有去的一點是,可以觀察到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本身都是從初創期的極其簡單到後面越來越複雜財務報表上的項目幾乎都是只增不減的。
如果你人工跟蹤一家公司若干年的話就會發現,怎麼這個季度多了一個項目?
比如DATE吧
11年Q4多了一個time deposit
12年Q4多了兩個 intangible assets和goodwill

最典型的例子是安然,竟然和Arthur Anderson 討論用那個會計準則。。。相當荒唐。

同時財務報表是後驗的,而非先驗。

商業邏輯 就比較複雜。 說出來最後的邏輯是簡單的。如果複雜就幾乎是錯的。
總結出這些商業邏輯確實需要經驗知識能多方面東西。而且總結的對不對還不一定。
話說標準化的報表按照邏輯讀出來的內容應該是一致性的。
商業邏輯不一樣。
權重取捨都是艱難的。
每個人都可以提出異議,(辯證法)

多說一句,商業邏輯和商業經驗其實來源於諺語古話多數或者可以相互驗證。

3.財富是模擬的
money是數字的。

財富包含的內容多。比如人情都是財富。我養了條狗cassano也是我財富

money是數字的。冰冷的數字。

4.人性是模擬的
技術是數字的

懂人性比懂技術更來錢
所以才有巴菲特說的石油最便宜的永遠在股市哈

差不多就這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60

思考的碎片--20130826 新興市場危機來了嗎?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chl3.html

最近新興市場的波動很大,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從證券市場到匯率,這是一次危機的序幕?


我想我沒有能力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可以通過過去的危機 給出一個判斷的思考模型.


希臘危機時,我剛看完魯賓的《不確定的世界》,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政府的動作遲緩,甚至呆板,但是一旦政府決定某些事項那麼幾乎是單向的不可逆的。so也就很容易判斷,德國只要給出第一筆經濟援助就會給第二筆第三筆。so希臘是不會退出歐元區的。

當然希臘的問題比較麻煩,是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需要改善的時間可能超過我們想像。金額也會很恐怖。

慢慢來吧。


最近在看沈聯濤的《十年輪迴》 主要針對的是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

他的解釋也很簡單,就是匯率波動,主要是日元對美元貶值30%導致的東南亞國家貨幣對美元的貶值,然後衍生出一系列問題,

匯率變動--資金流向發生逆轉---脆弱的金融系統受到衝擊。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


按照這個思路來分析下這波的新興市場可能的危機



QE預計9月縮小規模=資金流動性回收==資金回流美國==資金流向發生逆轉(美元國債利率提高)==新興市場抽血。===衝擊金融系統。導致金融危機。


上次是匯率劇烈變動,這次是輸血到抽血。


這大概是這次可能發生的新興市場危機的邏輯吧。


那麼可能的危機會從哪裡開始。

這個應該從兩方面 分析

1.高估的資產 主要是房地產和股市

2.脆弱的金融體系


1.高估的資產


任何一次破滅的泡沫 先要發現泡沫,泡沫就是高估的資產。

高估和低估永遠是相對的,所以要找到可能的爆發點應該找短期漲幅過高的。或者短期是是2-4個季度房地產和證券市場的指數上漲最高的國家和地區。

我只給出思考模型 我有時間會找一下那個國家漲幅高了。


這裡說幾句印度房地產。

印度德里的房價之高可能超過上海。

是否合理我不清楚,我能觀察到的是兩點

1.貧富差距太大,地區差異大 人口極多應該超過中國 人口密度。

2.德里沒高層建築,這和日本的陽光法案好像有的一比。陽光法案也是導致日本房價高企的一個原因吧。


這兩點只是說德里的房價高有一定合理性。是否合理 我沒能力判斷。


2.脆弱的金融體系


變動的匯率 碰到僵化的金融體系那就是崩盤。


變動的匯率碰到富有彈性和自洽的金融體系衝擊會小很多。甚至就是一個所謂風波。


東南亞金融危機中脆弱的金融體系是危機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脆弱還要區分

內向的金融體系 即可外匯管制嚴格的應該比較少受衝擊。

比如98年的中國除了B股以外衝擊還是不大。


外向性的開放外匯管制的金融體系衝擊會大。

比如泰國。最後危機就是沒有美元了。

後來馬來西亞宣佈外匯管制好像也挺過危機。


所以如果有危機會從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開始。

具體那一個不清楚。

我知道印度好像外匯管制比較嚴格。年初和他們印度人討論過去新加坡或者跑到日本去做carrytrade結果說外匯管制錢進不來。。。日元利息低,盧比的利息好像15-18%我記得當時。



對脆弱金融體系 的定義大概三層意思 自由競爭程度,資本充足率,經受過考驗與否。





以上就是可能發生的新興市場危機的思考


補充二點

1.如果發生危機對天朝應該是好事情,我們有1.威武的萬億外匯儲備2.外匯管制。

2.金融危機都是因為債。。。無論是內債外債,個人債企業債 而且大多是錯配導致的。好像無一例外。



good bless RM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4

思考的碎片---20131008 價格--美國有感之一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da5m.html

9月在美國逛了幾個星期,看了很多想了很多。現在記錄下來,也供大家參考。


主要收穫是三個方面

1.價格

2.邊際效應

3.正反饋。

分別會各寫一篇文章。把觀察到的事實和部分成熟和不成熟的思考歸類。


第一篇價格


價格便宜是這次最大感受之一。好像什麼都便宜。除了人工。這是第一感受。回來後又反覆吧這個命題思考了下。其實價格便宜是直接感受其實也不盡然。所以把這個價格重新分為三類一一分析。


1.要素價格

2.品牌產品價格

3.絕對價格和相對價格 產品價格和人工價格的關係和比例


先說要素價格。

1.汽油這次接觸最多的是汽油價格這次跑了大概4000多英里。在西部經過加州內華達猶他懷俄明還有Idaho.具體忘記加了多少次油,但是一路下來看到最貴的是在BeveleyHills門口的Shell  5.03/加侖。自己加的最貴的是在內華達的93 93A轉彎處5塊/加侖哪裡可是沒人哦。是前面沒人後面沒人左邊沒人右邊也沒人哈,這有點誇張就是人煙稀少。 真心沒油了只能開30mile然後下一個加油點還有40mile 運氣好半夜還能找到25塊/5加侖的油。。。美國人真心不算欺負人。比上海5塊-10塊黃魚車渡河公平多了。

加州是97號好像

其他州是95號。

另外shell等還要加10%的乙醇。


最便宜的我記得是在拉斯維加斯 3.4/加侖 附近。


給個概念吧加滿一箱油大致就是40刀=250人民幣。

回到上海加油420.。。。


比美國貴將近 70%


2.資金價格 這個其實很容易查的 Fed 利息是0%

房地產抵押貸款 mortgage30年大概在3%附近

對比國內。。。mortgage怎麼也要6%吧


3%的差價 可能還不足以引發carry trade

如果按照0%的美國存款利率VS國內理財產品接近10%的收益 引發carry trade是大概率事件

10%一年去掉費用也有5%

外加人民幣匯率上漲預期1-2% 我靠 600個基點會引發暴動哦。如果開放資本項 會如何?

外資會湧入吧。

如果政治因素不考慮的話。

這會抹平鴻溝的。


3.utitliy價格

這個我沒詳細數據。反正可以查的。

我知道AT&T DSL價格 好像40刀附近2M包月 也就是240包月這個會比國內貴點。

在Idaho看到微波中繼的 是300刀一個月10M

邊遠地區的上網價格還是很貴的誰讓他們環境那麼好的。我那天看到那個傢伙裝圍脖中繼,家裡面對的creek據說每天有moose遊蕩。我那天沒看到。


4.買路費 景點費用

好像我就付了在舊金山的跨海大橋的費用。用的還是etolling 直接扣費的。


其他在洛杉磯和salt lake有快車道,不過雙人就免費,就是一輛車有兩個人這條道就不用花錢。不過好像他們也charge我了。我要查一下


景點是國家公園要25塊門票人民幣150 不過可以買80塊年卡相當人民幣500塊是一輛車哦。隨便幾個人。

另外年卡還可以兩輛車分別使用只要背後簽字即可。簡直是福利

這樣所有國家公園都免費。

Idaho的州立公園也是5刀單次10刀車年票。美國都是按照車算的


對比下來國內太貴了。6月份去海螺溝RMB250單人還沒算纜車費用。。。


以上是我觀察和對比所得。

以下是我的分析:


這些價格我稱之為要素價格。要素價格就是你生活的價格基礎。換個角度說就是整個社會運作的基礎成本。

也可以理解為政府的運營效率指標。

要素價格的越便宜說明政府運作效率越高,這個政府越有效。

反之,要素價格越貴,間接說明政府運作效率比較低,政府無效。


2.品牌產品價格


美國買東西便宜,特別是品牌產品。這次我老婆買的衣服和包是用公斤算的。30公斤衣服10公斤包。

我也買了很多。我比較喜歡Tommy Hilfiger買了很多條褲子還有很多襯衫。緣由是兩個相對在國內的價格這個太便宜鳥,國內的TommyHilfiger的T-shirt大概800左右。香港是400左右 美國我去的是outlet大概連衣服褲子襯衫算下來200一件。好像Amazon上的價格還要便宜 大概是150不到。


Clarks的鞋子上海是1000 還是青浦outlet 香港是800港幣左右也是東涌outlet美國是180刀三雙。大概300一雙。

當然這裡有點講究 Clarks的大中國去代理剛剛上市。他們是獨立的經銷商所以有價格控制機制。便宜幾乎是必然。他們的代碼是1255.hk港大零售 。忘記他們是否包括中國大陸了我當時看過他們prospectus。對了他們家是李家的表弟 大家懂的莊家。莊明月的莊哦


其他奢侈品我也有過對比。就是用大陸官網價格對比香港官網對比美國價格。

大概是 1:0.8:0.5 這樣。

具體還是要看公司 高價產品差價沒那麼大。


以上是我的觀察和對比

以下是我的分析。


為何有如此的差異?

這是很有趣的命題 我不是業內人士,但是我是商業人士我根據我的經驗分析產生差價的原因更多是博弈而非成本。


剛到美國幾天,觀察到beverly hills的油價5塊 當時第一反應是我靠 遠了油價是基礎油價+地價。

其實這個結論下的太匆忙,在日後的行程中不斷的價格變化,讓我認識到其實價格,商家的定價在當下的社會中博弈的因素遠大於成本。

汽油是如此。包包也是如此。


大家懂的。Prada和Coach都是時代皮具代工的。prospectus裡寫的很清楚成本最高500塊。

也就是說無論是殺手包也好還是笑臉包也好其實都是500人民幣成本。

其他都是mind share。甚至我懷疑這裡還有吉芬商品的可能性哈


在沙漠中的小鎮油價都是4塊以上內華達哦。無他就是等你沒油了必須跑我這裡加。而且小鎮三家加油站價格一模一樣。

就是博弈。

油價大概博弈佔價格的30%附近其他大部分還是基礎油價 大概佔50-60%強。如果19塊一桶的原油無論如何Beveleyhills的shell不可能賣到5塊一加侖最多三塊。


回頭說道中美的品牌產品的差價,有人說關稅和房價。我看都是次要的。博弈才是大頭。

同時奢侈品或者說品牌產品定價都是就高不就低。因為高價才可以講價 反之低價是無法重新高價的。

高價可以做一個副牌打低端市場。低端品牌沒可能做高端副牌的。


這就是所謂公司定價策略。

這裡可以展開說一下

幾個案例

A KFC

KFC在中國應該是巨大成功。

有趣的是這次去美國發現口味比KFC好的炸雞多了去鳥。而且價格也不貴。

但是也只有KFC在中國巨大成功。

更有趣的是印度是一個吃雞多過吃牛肉的國家。KFCVS麥記 那個又是天差地別。

KFC小眾 麥記大大的大眾

所以從這case我發現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時機定價甚至roadmap的重要性可能超過我們想像。這些要素可能就是成功的關鍵。

這個層面上口味變成其次的。

麥記在大陸全面落後於KFC就是這道理。


B Coach

Coach在中國的策略是很有名的案例就是傍大款 就是把店開在一線品牌旁邊,最典型的例子是徐匯的港匯廣場現在的位置是tiffany的鳥,早前那個位置可是coach的。

淮海路的coach好像就在LV對面。。。

Coach應該是每個去美國的中國人必敗的包包,我看下來outlet的價格大概在人民幣1000附近。在國內標價都是6000的。

所以我在美國outlet couch的店中有一個錯覺那個時刻美國是講中文的。

我懷疑coach熱銷的背後標的是否應該是時代控股?1023.hk?對coach來說是量大毛利低對時代控股而言是量越大他利潤越高,時代控股沒品牌壓力的。coach賣便宜貨多少對品牌有損害。

所以coach的國內外價格差是因為成本因素(關稅之類)還是定價策略 應該一目瞭然。


C 哈根達斯


美國的價格是3.99刀到景區是4.99

中杯吧。國內的價格應該在68也就是10刀這樣 一倍價格

美國到處有賣哈根達斯 但是我沒看到過專賣店 類似國內的哈根達斯 坐下來吃的連鎖店。

這估計又是一個跨國公司 進入新市場的戰略。

用高價和專賣店樹立品牌形象。繼而獲取高額利潤。

哈根達斯是聯合食品的他家收購了灣仔碼頭哈。


綜上所述 我的觀點是品牌類產品的國內外差價主要還是因為跨國公司策略和博弈導致的。並非是成本導向。

長期看這個差價會縮小。因為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產品的價格最終會下跌。


3.絕對價格和相對價格 產品價格和人工價格的關係和比例


美國產品價格便宜,反過來另外一句就是美國的人貴。

這可以體現在很多差異上,比如自助加油,比如快餐店自足加飲料和番茄醬。都是因為產品的價格和人工價格的比例關係。因為產品便宜寧願讓你多加點也不願意多付員工工資。


換句話說就是美國的恩格爾係數會比中國低不少,查了下美國是不到十中國超過20% 真是差距不小。 7 VS21 吧


恩格爾係數就是相對價格。食品收入比。


另外有一個數字 安裝馬桶。我在lowes看到 按照馬桶大概是200多刀,換算成人民幣要1500附近。

這個數字很大。

我估計上海安裝一個馬桶價格不會超過200多人民幣 按照大工一天工作量算最多。


表面看兩者差價是6倍之多。就是同樣數字美元和人民幣差別。

但是相對價格就是安裝馬桶佔工資比例其實也差不多。

人均工資上海5000rmb 美國5000刀

比例相同哦。

所以相對價格幾乎一致。


我沒法判斷未來國內的人工價格是否還會再上漲。但是從相對價格來看國內上漲驅動力不足。因為價格再上漲替代產品會很多。比如自動化設備之類


最後要說一點,單就價格而言,這個地球上最便宜的一定在淘寶。所以第二點我特意寫了品牌產品。如果沒有品牌的產品,大眾產品淘寶一定是最便宜的。沒有之一哦。基於這點我相信短期內中國的出口優勢還是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

以上就是這次美國之行的價格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11

思考的碎片---20131015 非理性繁榮 傳染性貪婪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des6.html

昨天看到 Shiler得到炸藥獎,有點覺得好玩

大概上個星期和Kevin聊天 問他論文題目時候,說起小樣論文中引用的證券市場相關數據都是跑Shiler個人網站抓的。跑網站一看原來是他。

因為我大約05年前後開始寫blog,最開始在space 就是用的這組名詞


非理性繁榮 irrational exuberance /Robert Shiler

傳染性貪婪infectious greed/Alan Greenspan


非理性繁榮正是Shiler 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書名。單就書名就抽象的表達了幾乎所有的內涵。


沒想到隔了一個週末就看到他得到炸藥獎 有趣。


話說為何我用這兩個名詞作為博客的題目


說來兩個緣由

第一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提醒 雖然最後還是在金融危機中虧錢哈

看來無論如何的提醒總是沒法避免犯錯。


第二 我覺得這兩個英文比較難記哈

特別是exuberance哈。所以為了記住單詞特意選了英文做博客名字 每天可以看到。


其實呢在我看來何為非理性,何為傳染性。這是結果論還是前置的?

這是泡沫過後的貌似睿智的批評還是後視鏡裡看到的全貌?


要是真牛B 就應該學Paulson 直接在非理性和傳染性中賺上10B刀,那才是牛B這才是可證偽的。

這才是需要在沒有成功前承受足夠壓力。以至於要去中央公園跑步。

事後的評論不過是理論正確更多是學術價值。更多是歷史性描述和一般性的積累。

價值比事前判斷小99%


so 經濟學教授去炒股如果不是內幕消息我相信不會比普通平民老百姓好多少。


當然社會需要知識的積累 這是另外層面的東西。


總結下,非理性的繁榮 和傳染性的貪婪幾乎是泡沫的充要條件。

但是文字的描述無法前置判斷。

以此恭喜shiler 得到炸藥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02

iWatch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diou.html
長期看佩戴式電子設備一定是趨勢
這個@linan 早評論過,電子設備會越來越貼身,desktop 每天5-8小時 然後 laptop 每天8-10小時手機
每天10-18小時 然後是佩戴式 20小時 最後是植入式 24hours
這是長期的路線圖

說下最近對佩戴式的思考
我不喜歡google glass 個人偏好吧 主要是不符合美女定理。

我喜歡類似的佩戴式手錶 iWatch
個人偏好 而已
我考慮下來有幾個比較重要的specification 我需要的

1 三天最好是一週一充,要麼無限充電
我現在每天睡覺前 最後一個事情基本是充電 非常讓人 討厭哈
我實在不希望在增加一個
我寧願 iWatch是黑白的也不願意每天充電

2 來電提醒的 最好是振動
個人習慣吧手機插牛仔褲口袋所以基本上電話來了就算聲音加振動也不是很容易被注意到。所以有iWatch 最需要的是震動提醒非常實用
也必須

3 還是提醒 現在分鐘不看手機就不舒服
有強迫症 其實大部分強迫來自 Facebook的友人回覆 moment 微博 等等
未必是及時新聞 更多是 people connection 方面的憂慮也好希望更多被關注也好
有了iWatch 起碼減少一半掏出手機的動作 這非常有價值

4 find my device
包括錢包 包括手機 包括鑰匙
丟手機丟鑰匙丟錢包是最讓人尷尬和煩惱的
iWatch可以做到 這樣我會愛上iWatch
我的錢包被洗過N次
還洗過車鑰匙。。。。
iWatch 有這功能起碼減少大部分洗皮夾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所希望的iWatch
其實what ever it is
就是要這些功能,如果有了這些是否可以開始做空類似歷峰這樣的奢侈品公司?
手錶是男人的首飾 哈
上一次奢侈品手錶被打擊是電子錶 石英錶時代 大約 30年左右 35年?
時間到了 打擊在來一次
雖然我也有幾隻"首飾" 我實在不明白為毛 這值得擁有 簡直荒謬 品牌哈 在我眼裡只有毛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39

歐洲的風險偏好改變了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6038828
歐洲的風險偏好改變了。我覺得這就是貨幣戰爭的節奏 大家在壓利率用通脹對抗危機。這個競爭的最後是金融系統的競爭 看誰更具有彈性更抗風險 抗風險無非兩種一個是硬抗 但是破滅是大災難一個是緩衝類似汽車避震  沒其他方案的。金融體系的柔性就是避震 硬抗就是外匯壁壘或者外匯存底。
務虛的不來錢
回到實際生活中。在這個風險偏好的改變後 對國內的影響
主要是資產價格 主要是房地產價格會更上一層樓

其次對銀行而言 如果用柔性對抗那麼銀行的利差會縮小管制溢價減少 利潤會減少

中國的銀行股 單個股票都是理性的價格 ,但是加一起 利潤和資產同GDP的比例關係可以知道這是無法持續的。
典型的個體理性和集體非理性的矛盾

再次就是如果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不加快節奏 那麼大危機會三五年內爆發。
這沒法避免的
前車之鑑就是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十年輪迴分析的很好

路線圖都很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