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C行業創新匱乏 被指逐步走向崩潰(圖)

http://news.imeigu.com/a/1327118462546.html

導語:美國IT網站ZDNet週四發表署名阿德里安·金斯利-休斯(Adrian Kingsley-Hughes)的文章稱,由於面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挑戰,加之行業本身的創新匱乏,PC行業將逐漸走向崩潰。

以下為文章全文:

過去幾天來,我已經討論了很多有關走進「後PC」時代的事情。從傳統PC轉向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所帶來的一個後果是,人們所需的PC將越來越少。PC廠商最好做好準備,因為整個行業都在走向崩潰。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Asymco分析師賀拉斯·德迪烏(Horace Dediu)和科技專欄作家傑裡米·雷默(Jeremy Reimer)曾經彙集過廣泛的歷史數據,對1975年以來的計算平台興衰進行過統計,包括PC。

美國各類數碼產品銷量圖

這張圖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 在經歷了1990年代的一家獨大後,PC過去十年來一直在面臨新平台的壓力。

- iPhone、iPad和Android等平台過去幾年間經歷了瘋狂的增長。

- 儘管你可能在其他地方聽過或看過這種說法,但iPad並不是一款小眾設備。正如德迪烏所說,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這款產品已經獲得了足夠的銷量,達到了與PC相同的數量級。這一增長十分驚人。

- Android手機的表現更好。我們可以輕易預計,Android手機今年年底的銷量將超過PC。

- 自1991年以來,iOS和Android等新平台首次對PC的主導地位構成了真正挑戰。

通過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Android、iPhone和iPad綜合起來的破壞力,在短短數年內就將PC的市場份額壓縮到50%以下。

PC出貨量佔比

PC的出貨量停滯不前,在各大平台中的份額也下滑到50%以下,這引發了兩個重要信號,即我們所知的PC行業正在逐漸惡化,這也難怪OEM(原始設備製造商)都在拚命進軍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希望借此奪回一些市場份額。

這 是徹底崩潰還是短暫下跌?前路未知,而且也沒有歷史數據可供參考(1991年的短暫下跌幅度較小,持續時間也較短)。但本次崩潰的規模太大,加之我們並沒 有看到PC廠商有太多創新,畢竟觸摸屏、超極本(Ultrabook)和Windows 8都不足以扭轉頹勢,因此很難想像OEM和微軟(微博)有能力重新刺激PC銷量。由於OEM廠商的利潤已經很薄,因此也沒有太大降價空間。銷量驟降和利潤 率降低會導致創新空間進一步萎縮,這又會反過來繼續壓低銷量。

「後PC」時代正在臨近,速度比我們想像得更快。(鼎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18

PC主宰傳奇 微軟親自畫下句點

2012-01-23  TCW




當台灣等待總統大選結果的同時, 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也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閉幕。

今年CES沒有令人驚豔的全新產品,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一月九日晚上,微軟(Microsoft)的告別秀。

這是CES展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場演說。因為,這將是微軟最後一次參加CES。打從一九九五年比爾.蓋茲(Bill Gates)發表他第一場CES演說開始,微軟一直是這個展會最重要的台柱。這使得微軟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演說成了此次CES最受注目的表演,大家都想聽聽微軟告別演說,會端出什麼好菜?

鮑爾默在展前演說時,對著台下觀眾大秀諾基亞(Nokia)、宏達電(HTC)的新款微軟作業系統手機(Windows Phone),一不小心還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半小時前撥給他的電話也秀出來,引來會場一陣笑聲。

但有些意外的是,鮑爾默連Win8的推出時程都不願意透露。然而,比爾.蓋茲與鮑爾默在CES演說上缺乏革命性產品的窘境,其實在二○○六年已現端倪。這 七年裡,微軟唯一在CES上發表且有產業影響力的只有Win7。

微軟揮別CES,是如官方所言,與產品推出時間搭配不上,或有其他隱情?

個人電腦成長到頂擴張模式走向使用者經驗

向來預測景氣奇準的「鐵嘴」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認為,二○一一年不計平板電腦,筆電成長率不到三%,今年估計也僅僅約五%;資策會則預估,桌上型電腦今 年將衰退二%至四%,不改連年微幅遞減的頹勢。

如何讓電腦起死回生,微軟與英特爾(Intel)不約而同,在CES上所透露的做法,都決定仿效蘋果(Apple)。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李易聰在CES 觀察到,兩大業者明顯將重心從規格創新轉為「使用者經驗」,希望複製蘋果「從八歲到八十歲都能用」的成功模式,讓電腦市場的規模從現有的三億五千萬台再向 外延伸。

一位台灣資訊業主管私下表示,比起蘋果iPad使用的流暢度,筆電猶如上一世紀的古老產品。

微軟計畫將體感功能,從電視遊戲機Xbox360 Kinect延伸到電腦與電視上;控制靈敏度也將從過去只能辨認大動作手勢,進化到辨識手指的細膩運動,展場上還以射飛鏢等手指遊戲展示成果。

英特爾戰略推出最新手機平台方案

瑞典Tobii公司也來助陣,發表眼球追蹤技術,由電腦攝像鏡頭抓住眼球軌跡後運算,藉此取代滑鼠來控制電腦。這項技術向為身障者使用,未來將為了便利 性,用於普羅大眾。

英特爾宣布今年將有逾七十五款超輕薄筆電問世的同時,一邊計畫將增加支援觸控、聲控、手勢操控等更簡便的使用模式;一邊也正發動整個供應鏈,要讓超輕薄筆 電的售價與電池壽命可以力拚平板電腦。

不過陳瑞聰預估,今年第四季超輕薄筆電占整體筆電市場比率只有一五%至二○%,顯然英特爾不能將雞蛋全放在「個人電腦」這個籃子裡。一月十日CES開幕演 說中,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找來聯想與摩托羅拉(Motorola)高層站台,不過站台的對象不是電腦,而是英特爾最新的手機平台解決方案。

英特爾在手機領域長年不得志,二○一○年以十四億美元購併英飛凌(Infineon)無線業務部門後,成果終於在CES上展出。不過華冠副總經理洪一峰認 為,英特爾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不只是要在手機市場分一杯羹,更要複製○三年迅馳(Centrino)將Wi-Fi晶片內建到筆電中的成功模式;只 是這次是把手機晶片統合到超輕薄筆電中,藉此平衡過度傾斜的資訊產品市場。

微軟戰略打造安謀架構手機系統

微軟則由鮑爾默在演講中力推WindowsPhone,並推出類似蘋果iOs的全新使用介面「Metro」,將信息轉化為方塊直接顯示在手機螢幕上,讓使 用者一目瞭然。今年還將針對手機處理器霸主安謀(ARM)架構推出專屬作業系統,以及為可攜式產品量身打造的Win8。

微軟如此用心,因為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二○一一年第三季微軟手機全球市占率還不到二%,比二○一○年同期的二.七%還要少,等於它與英 特爾同樣沒能在高成長的手機市場卡到位。

儘管,英特爾仍將參展CES,明年起由微軟演說揭幕的傳統已不再。這兩家公司主宰電腦硬體規格超過三十年,卻在蘋果iPhone、iPad的軟體革命中徹 底敗下陣來。微軟揮別了CES,也等於揮別了由微軟定義全球最新資訊科技發展的機會,或許也正暗示由個人電腦帶領科技創新的趨勢,在今年正式畫下句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3

PC生命力依然頑強

http://news.imeigu.com/a/1334929565861.html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認為,從微軟(微博)的第三財季財報看來,個人電腦業務其實還具有相當的生命力。

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儘管很多人一直以來都說個人電腦業務已經進入死亡倒計時,但是微軟卻告訴世人,情況恐怕未必如此——儘管下一次重大升級已經在望,但是Windows 7操作系統的銷售還是大大好過預期。

週四,這家軟件巨頭髮布了超越預期的第三財季業績,其中就包括Windows和Windows Live業務營收增長4%,達到46億2000萬美元,而這主要應該歸功於企業客戶對Windows 7的廣泛接受。

花 旗分析師普里特查德(Walter Pritchard)在研究報告當中指出,微軟的總營收為174億美元,超過他估計的171億美元。BCG Partners的吉利斯(Colinn Gillis)原本的預測是173億美元。由於華爾街之前普遍認為企業會嚴格控制開支來保證盈利,微軟Windows業務的成長自然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里特查德表示,他預計個人電腦銷售量將下滑6%,但是根據微軟提供的數據,實際上是增長了2%到4%。

微軟(MSFT)還沒有明確宣佈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8的推出時間。分析師們的預計是在今年秋季,即第三季度某一時刻。據稱,這一系統的改進是巨大的,而且還支持觸屏,並有其他一些從智能手機那裡學習來的特色。

Windows 7的生命力顯然是比不少投資者所感覺到的還要頑強,不過,要得到更多的信息,還要看微軟下一次的財報。(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5

天津PC鄰避運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20/100382398_all.html

 從4月3日至13日,一場以「散步」為形式的環境抗議行動,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下轄的大港(原大港區)持續進行。他們抗議的對象,是一家在附近破土開工的化工廠。

  該廠主體是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下稱中沙公司)旗下的年產26萬噸聚碳酸酯(英文縮寫PC)項目。4月3日該廠舉行了熱烈的開工儀式,出席儀式的有中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董事長薩烏德親王。

  中沙公司2009年10月成立,中石化集團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各自持股50%。這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PC項目,含有技術引進之義。

  PC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程塑料,也是中國亟需的一種化工品。但在項目附近的居民看來,這並非好事。他們懷疑自身將承受此項目的環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

  通過網絡和口口相傳,大港人認為PC是一個劇毒項目。而項目5公里內,居民區眾多。榮華裡小區距離項目最近,只有1670米。

  少部分居民在4月3日的開工儀式上即進行抗議。在隨後的十餘天裡,抗議人數日漸增多,4月13日達到高潮,至少數千人參與「散步」。

  4月13日晚間,天津市政府和中石化集團作出決定:立即停止項目施工,重新對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進行更詳細覆審。上述公告內容當夜張貼於大港多處公共設施。此後抗議活動平息。

  財新記者4月17日來到計劃修建PC項目的場地。它位於中沙公司新廠區內,已經過土方平整,目前已經停工,只留下兩棵孤零零的樁基,還有兩個職工在入口處看守。

  多位受訪環境專家指出,相比PX(對二甲苯)、垃圾焚燒廠等項目,PC項目污染小得多;而非光氣法生產PC,更是業界公認的綠色生產方式,只要環境設施到位,措施得當,污染可控。

  一個被稱作「綠色」的化工項目,卻遭遇激烈的公眾抵制。或許,這正是地方政府、相關企業應當反思的。

大港環境積怨

  多位大港人對財新記者分析,PC項目,實際上只是大港居民環境抗議的導火索。「大家被廢氣臭氣熏了好幾年,投訴無門。積壓了很久的情緒,終於在PC項目上爆發了。」一位當地居民說。

  位於大港區的大港油田於上世紀60年代進行勘探開發。上世紀70年代,中石化分公司天津石化開始建設與油田配套的煉油、化纖、小乙烯等化工廠。很多原為農民或漁民的大港居民,在此時開始進入這些化工廠就業。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大港環境還算不錯,有的工廠裡還養了梅花鹿和仙鶴。」一位在石化系統工作的大港人告訴財新記者。「大港環境從2005年後加速惡化。當時建設了大港石化產業園區,園區裡陸續進了幾十家工廠,有製藥廠、硫酸廠、自行車廠等。」

  工廠日漸增多,居民區也早已發展為城區。雙方距離一再拉近,矛盾開始產生。據上述石化系統人士稱,2005年前後上馬的化工廠規模都比較小,環 保措施不得力,晚上偷排氣體。「我們反映了很多次,寫了郵件、打了電話。大港的環保執法者也來了,也罰過款,可最後都不了了之。」

  當地多位居民稱,每刮南風時,住在南環路以北的居民總是能聞到各種怪味,酸苦味、臭味、苦杏仁味,不一而足。這種情況尤以晚上為甚。一位姚姓中年女性告訴記者,早晨窗檯上總是會堆上一層粉塵。

  大港環保部門也曾承認,園區內企業存在夜間偷排漏排行為。2007年,該部門制定了專項夜查制度。但上述措施,被居民認為「沒有多大效果」。

  就在此時,中沙公司的第一家大型化工廠落戶化工園區。2010年,中沙公司年產100萬噸的大乙烯項目投產。附近居民認為該項目存在污染。上述 石化系統職工對財新記者說,項目中有一個年產35萬噸苯酚丙酮的裝置,設計反應溫度為850度,但是實際操作中只能達到300度。「反應不充分,無法完全 分解原料,造成有毒氣體排放。」

  截至發稿,財新記者尚未證實大乙烯項目是否存在上述環境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工工業協會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表示,並未聽說過中沙公司有此問題。

  時隔兩年,中沙公司的第二個大項目——26萬噸PC項目舉行開工儀式。在附近居民眼中,該項目離他們更近。

大項目又來了

  PC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廣泛用於生產汽車配件、CD/DVD光盤、樹脂鏡片等,甚至還用於宇航員的頭盔面罩。

  談及大港人集體抵制PC項目,一位中石化集團的中層領導對財新記者表示不解。他說:「PC用來生產高爾夫球杆、杯子、眼鏡這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多好!他們的就業,難道不是要靠工廠來解決嗎?」

  據中石化提供的材料,2010年,中國PC消費量113萬噸,產量只有22萬噸,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中石化初步預測,2015年中國PC需求量將達到178萬噸,2011年至2015年年均增速近10%。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缺口,中石化當然有上馬PC項目的衝動。中石化的資料稱,項目佔地66.6公頃,總投資110.27億元,預計於2015年投產。包括兩條生產線共計八套生產裝置,是國內最大和世界非光氣法規模最大的PC裝置。

  中石化還收到了沙特方面伸過來的橄欖枝。據中石化第四建設公司一位人士稱,一些大乙烯技術,包括PC,歐美國家對中國實行了技術封鎖。而沙特基 礎工業公司願意在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合作後,逐步把相關知識產權移交給中方。東道主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對於這樣一個符合大港區發展石化產業定位的大項目,也非 常歡迎。

  但大港人最關心的是自身的環境權益可能受到新的損害。中沙公司在事前已向附近居民散發傳單,介紹非光氣生產法,將其宣傳為無毒、綠色的生產方式。但居民普遍表示無法相信,相反,「PC會產生劇毒氣體,如果發生洩漏,5公里內人畜皆亡」的說法,在居民中廣為傳播。

  還有不少居民用「上世紀印度就發生過類似項目的中毒事件」,來佐證「劇毒說」。但財新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無法證實印度曾發生過生產PC毒氣洩漏 事件。與傳言最為接近的是1984年印度中部發生的博帕爾農藥廠爆炸事件。當年12月3日凌晨,博帕爾市北郊,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一家農藥廠, 劇毒的農藥原料氣體異氰酸甲酯(MIC)發生洩漏。數百人在睡夢中被悄然奪走了性命。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上述事件與PC項目風馬牛不相及,生產PC不會用到異氰酸甲酯。

  市場資訊機構金銀島分析師王貞賢對財新記者表示,PC的原料來源是雙酚A,具有一定毒性,但製成品只要溫度不超過攝氏130度,就沒有毒性問題;生產過程中只要沒有誤操作,對廠區外影響就很小。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網絡上流傳的PC劇毒說,應該與PC的傳統工藝——光氣法有關。光氣法指的是通過光氣與雙酚A直接聚合。光氣確是劇毒化學品,濃縮後甚至可用作生化武器。「但即使是傳統光氣法,工藝上也是經過論證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

  中石油下設的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一位專家認為,此項目用的非光氣法,是對環境影響度最小的PC生產工藝,能把傳統光氣法的污染降低90%。

環評疑雲

  業內專家幾乎一致認為,地方政府、企業與居民之間無法互信和缺乏溝通,是導致抗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項目實施前的環境評價、安全評價是三者進行溝通、最終取得互信的重要步驟。多位受訪居民稱,該項目環境評價是悄悄進行的,過程他們並不知情。

  該項目環評由北京飛燕石化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飛燕公司)執行。環評報告中提到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論有四條。前三條表示工程排放污染物佔標準的比例較低,工程投產後,污染物均能達到環境要求;第四條說裝置的大氣防護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範圍內沒有居民。

  但居民對環評報告提出系列質疑。

  首先環評報告被質疑為內部環評。中石化旗下的燕山石化公司相關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飛燕公司是燕山石化下屬單位。

  顯然,飛燕公司與中沙公司為關聯公司,都是中石化下屬公司。

  飛燕公司就此表示,他們具有環保部頒發的甲級資質,開展環評符合國家要求。但抗議居民不接受飛燕公司說法,認為其獨立性值得懷疑。

  其次,上述環評報告只公佈了縮簡本,未公佈全本,居民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知情權。

  再次,居民和企業、環評公司對安全距離要求相差十分巨大。5公里安全隔離帶的概念,被大港人反覆提及,稱發達國家此類項目要建在離居民區5公里外的偏遠地區。

  飛燕公司負責上述環評報告的一位人士則告訴財新記者,5公里是評估範圍,不是防護距離,中國最嚴格的防護距離是1300米。因此即使項目與小區相距1600米,也是符合規定的。

  上述環評負責人特別強調,「國家有一整套嚴格的法律法規,我們當時是按照這些規範去做的。這個環評報告,當時是經天津市環保局通過的。」

  上述解釋無法打消居民的疑慮。不少居民認為:「環評就是個空架子,根本沒有徵求大港老百姓的意見。」

  飛燕公司上述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他們做環評時,首先在媒體上公示,居民區也張貼了告示;然後發放了公眾參與調查表,還曾召開公眾座談會,有30多人參加。

  不過,記者隨機採訪了五位榮華裡小區居民,結果他們或者親友都沒有參與過環評公眾意見調查。

  在安全評價之外,有大港居民表示,他們看到過中沙公司印發的宣傳材料。「但我們總覺得有王婆賣瓜之嫌,好或不好應該由中立的機構說了算。」

  截至發稿,財新記者尚沒有獲得更多環評細節。

  常年參與環境事件的NGO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員陳立雯認為,從現狀看,在很多與公眾利益存在衝突的項目中,在環評環節,公眾參與度低,能達到的效果也非常弱。項目公示、發放調查表和座談會等,均無法達到發達國家般的公眾參與效果。

求解中國式鄰避運動

  發生在天津大港的這次事件,顯然是一次典型的鄰避運動。它與政治無關,西方發達國家和一系列亞洲國家,都經歷過此類運動多發時期。

  鄰避運動最早出現在城市化中的歐美國家。起因是垃圾處理廠等市政、工業設施在建設中,時常遭到附近居民的強烈反抗。居民的訴求通常是「別建在我家後院」(Not in my back yard,英文簡稱NIMBY,中文譯為「鄰避」)。

  在亞洲,鄰避運動首先現身於日本。隨後,中國台灣、香港等經濟發達地區也迎來了這一浪潮。

  「台灣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丘昌泰告訴財新記者,台灣鄰避運動始於30年前,早期口號是「雞屎拉在我家後院,雞蛋卻下在別人家裡」。鄰避運動行動者最早以中小型工廠為抗議對象。

  丘昌泰表示,台灣環境影響評估法規是鄰避運動得以部分解決的主要保證,其中包括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程序。廠商若不做相關公開,則屬於違法,該項建設就不能進行。

  據介紹,最終能補償和收買怒氣衝衝的抗議民眾的,是鄰避設施建設方的「環保回饋」。丘昌泰稱,建設方通常會將令人討厭的鄰避設施變得不討厭,例 如設立公園、圖書館、運動中心、溫水游泳池等,供附近民眾免費(或打折)使用。此外,還有減免電費、減免土地相關稅賦、給予獎學金等措施。

  事實上,充分的公眾參與和公正的環境評價,是所有國家和地區解決鄰避運動問題的法寶。

  但在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看來,中國大多數鄰避設施在建設中,周邊居民的權益通常沒能被充分考慮。「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誤區 是,政府照顧大多數人利益,想當然地認為小部分群體應該犧牲和付出。中國向來重視集體利益,對小部分個體的意見不以為然。封閉決策、簡單通告,當老百姓開 始有意見時,又採取迴避的辦法,問題於是越來越大。」

  讓人欣慰的是,4月13日,天津市政府和中石化的決定,包括了重新對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3

騰訊搜搜退出PC領域:搜索市場凸顯雙龍會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23/227343.html

上週末,騰訊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其中騰訊搜搜併入無線事業部,而且將大幅度裁員。有關專家表示,此舉意味著在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後,騰訊搜搜也開始放棄PC搜索引擎市場。未來國內搜索市場格局將日漸清晰,有望迎來百度和搜狗的「雙龍會」競爭格局。

騰訊搜搜

被拆分實屬無奈

早在兩週前,就有消息傳出騰訊搜搜將大規模裁員。有消息人士透露,已運營了六年的騰訊搜搜將在今年大幅裁員。

儘管騰訊副總裁吳軍很快否認了這一傳聞,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騰訊員工稱:「兩個部門的整合難免將進行裁員,但是公司不會承認(裁員)這一說法。」

記者從騰訊內部拿到一份組織架構調整文件,比較詳細地披露了每一個事業群的子部門組成情況,其中搜搜則被打散到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和技術工程事業群。

據悉,騰訊搜搜被拆分顯然跟其在網頁搜索上的表現不夠理想有關。根據易觀提供的最新數據,2012年一季度,百度佔據78.5%市場份額,而搜搜僅佔1.4%,排在谷歌和搜狗之後,未能進入前三名。

而從財報來看,搜搜的業績表現也平平。據騰訊在3月發佈的2011年四季度財報,網絡廣告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0.4%,為5.984億元,只佔四季度總收入的7.6%。

國內搜索市場格局

逐漸清晰

自從谷歌退出中國之時起,國內搜索市場曾一度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而市場第二、三名的爭奪也一直處於白熱化的態勢,成為最大的看點。

業內普遍認為,搜搜併入騰訊無線後,這個獨立搜索平台將被合併,失去獨立性,也將令搜搜官網域名soso.com走向「沒落」。同時,國內搜索市場的格局也開始逐漸清晰,搜狗在國內搜索市場第二的位置將更加牢固。

如果說,谷歌退守之後的市場空白期讓百度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此次搜搜的退出,則讓搜狗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因為百度已經相對龐大,再進行擴展難度重重,而新興的搜狗將很快填補搜搜離去後的市場份額。

當然看似穩定的搜索市場並不平靜,不久前有傳聞稱已經退出中國內地市場的谷歌正在找機會返回這一市場,搜狗CEO王小川(微博)則在今年透露已經實現穩定盈利,人員規模將從700人增加到1400人,跡象表明,格局較為穩定的搜索市場背後,爭奪戰從未停止。

搜索市場現

新貴崛起機會

有關專家認為,任何市場如果一家獨大就會出現問題,比如蒙牛和伊利,兩強相爭,得利的才是用戶,現在百度搶佔了近80%左右的搜索市場份額,這對用戶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場一枝獨秀的同時,其他搜索廠商卻沒有停止追趕的步伐。據數據統計機構CNZZ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月,搜狗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已達到10.45%,近一年來份額提升近一倍。

分析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讓「互聯網入口戰」也開始向縱深發展,隨著搜狗等新勢力的加入,搜索的競爭也開始走向多極化,需要從客戶端、云端兩大指標來判斷未來的走勢。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搜索市場並非沒有新貴崛起的可能。知名互聯網人士洪波表示:「百度沒有一流的客戶端產品,搜狗卻有輸入法、瀏覽器客戶端,搜狗搜索引擎跟端的配合,會有一些優勢。未來出現雙龍會對決並非沒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6

微軟中年危機: 如何走出後PC時代的迷局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6/t20120621_320901.htm
在稱霸PC行業長達20年後,微軟終於開始顯出疲態,在37歲時步入中年危機。在蓋茨的領導下,PC時代的微軟目標和戰略清晰,但後PC時代的微軟 則顯得有些迷茫,錯失了移動平台化和云計算化兩大機會。從其目前的一系列舉措看,焦慮不安的微軟似乎並無清晰的總體戰略,只是為了應付危機而做出反應。只 有形成立足云計算的核心戰略,並勇於變革短視保守的企業文化,微軟才可能重振雄風。更重要的是,微軟若及時換帥還有希望,如果鮑爾默繼續執掌大局,衰落將 不可避免。

  1981年,IBM推出個人電腦,從此開創了PC時代。為電腦提供操作系統(DOS)的微軟也從此扶搖直上,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快速崛起為軟 件業巨頭。在此過程中,微軟的稱霸戰略步步到位,先與英特爾(Intel)結為聯盟Wintel,掌控PC時代最核心的操作系統平台,而後推出各類辦公應 用軟件。1990年,在成功推出視窗3.0和辦公室軟件包(Office Suite)後,微軟成為PC軟件業的霸主。其後10年,微軟進入鼎盛時期,其視窗和辦公軟件全球市場份額高達90%,創造了一個高科技產業的神話。
  由於它過於強大,美國司法部曾一度想將微軟拆分。然而,進入網絡時代的微軟,正陷入一場欲罷不能的中年危機。

  後PC時代舉步維艱
  對電腦業而言,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蘋果成功推出 iPhone,谷歌也高調推廣安卓移動操作系統,電腦產業從此進入後PC時代。2010年,蘋果又推出平板電腦iPad,將電腦從桌面平台進一步向移動平 台過渡。2012年以來,筆記本和桌面電腦的增幅僅不到4%,微軟賴以稱霸天下的桌面平台正在邊緣化。在移動平台領域,微軟毫無建樹。蘋果和谷歌的安卓掌 控著移動平台的操作系統。在硬件領域,蘋果、亞馬遜等大行其道。而微處理器則是英國企業ARM的天下,它便宜低耗的芯片最適於輕便的移動平台。稱霸PC行 業多年的Wintel聯盟在這個新時代舉步維艱。而在飛速發展的云計算領域,微軟也準備不足。戰無不勝的微軟,在稱霸PC行業長達20年後,終於開始顯現 出疲勞症狀,在37歲時進入中年危機。

  戰略得與失
  在蓋茨的領導下,PC時代的微軟目標和戰略清晰,但後PC時代的微軟則顯得有些迷茫,錯失了移動平台化和云計算化的兩大機會。在競爭壓力下,微軟終於開始採取措施,亡羊補牢。

  進入智能手機領域
  2003年RIM推出黑莓,開啟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的新時代。蘋果的 iPhone和谷歌的安卓隨之飛速成長。微軟幾經猶豫,終於在2010年下半年和三星、HTC等合作推出智能手機,並於2011年和諾基亞正式聯盟,推出 微軟操作系統的手機。不過,該手機性能不出眾,關鍵應用軟件不足。迄今,微軟似乎並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
  微軟在手機市場的策略是外包硬件的生產製造,並與幾乎所有的手機製造商結盟。這個戰略失誤直接造成微軟手機的平庸。微軟似乎還沒有真正意識到後PC時代硬軟件高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谷歌、亞馬遜甚至甲骨文都開始自建硬件部門就是為此。
  在更為重要的平板電腦市場,微軟就更加蒼白無力。它雖然正在和三星合作開發平板電腦,但按照其目前創新力不足的思路,前路必定坎坷。

  開拓云計算
  和移動平台相比,云計算對微軟的威脅更為直接。它可以徹底淘汰微軟賴以生存的桌面版 視窗及辦公應用軟件。谷歌的網絡版應用軟件已迫使微軟大幅降低了軟件價格。為應對威脅,微軟投入巨資打造全球數據中心網絡和云計算服務平台天藍 (Windows Azure Platform),同時將各類應用軟件上網。
  眼下,亞馬遜、蘋果、谷歌和salesforce.com成為 領跑云計算的四駕馬車已成定局。2010年才推出的微軟天藍,雖然服務項目廣度和質量都不俗,但市場表現平庸。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積累的無與倫比的實 力,實施適當的云計算戰略,是決定微軟興衰成敗的的關鍵。

  多元化擴張效果不盡如人意
  除了2001年推出的遊戲機Xbox外,多年來微軟的跨行業擴張都表現不佳。Xbox用戶達5000萬,微軟希望把它打造成綜合媒體與娛樂平台,向用戶輸送遊戲、電視節目、視頻和音樂。雖然微軟至今仍未收回60億美元的投資,但Xbox可成為它開拓云計算的重要平台。
   2006年,為了與iPod競爭, 微軟推出音樂播放器Zune;2010年,其又耗費20億美元打造智能手機Kin。這兩項嘗試目前都遭遇徹底失敗。2008年, 微軟想提高搜索引擎的功能,並進入網路廣告市場,挑戰谷歌,欲用475億美元強行收購雅虎,也未成功。早在1998年幾乎與谷歌同時推出的搜索引擎,今天 雖以必應(Bing)的新面目示人,仍遠落後於谷歌。
  2011年,微軟耗資85億美元收購網絡電話公司Skype。業界普遍認為此舉既無戰略 價值,且花費太高。其實,收購Skype的真正原因恐怕是微軟極想建立行業領袖的形象。微軟還在2009年開設多間零售店,期望複製蘋果店的成功。另外, 微軟也在進入智能機器人領域。從這些戰略舉措上看,焦慮不安的微軟似乎並無一個清晰的總體戰略意圖,而只是為了應付危機而做出反應。
曾經高瞻遠矚的微軟已經開始迷失。

  微軟困境癥結何在
  不但在後PC時代疲勞乏力,微軟與昔日盟友,如惠普、戴爾、英特爾等也漸行漸 遠。微軟帝國的解體已經開始。這當然是產業變革的結果,但也因為微軟沒有預見及合理應對這些變革,從而喪失了作為行業領袖的能力。進入中年的微軟機構臃 腫、官僚成風,也顯得傲慢保守和遲鈍,但其最大的問題是高層領導目光短淺。
  其實,2000年蓋茨傳位于鮑爾默時就已種下微軟衰落的種子。鮑爾 默出身於寶潔的銷售部門。銷售人員的特點就是缺乏長遠眼光,善於守成,小富即安。但激變的高科技行業需要的是深謀遠慮、雄才大略的領袖,敢於變革,必要時 可壯士斷腕,將自身盈利部門主動排擠出局,甚至敢於自我否定,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以求涅重生。銷售為本的鮑爾默永遠無法做到這點。
  雖然微軟在鮑爾默的帶領下也有建樹,如進入服務器軟件和數據中心等,但這些戰略沒有從根本上讓微軟真正有所提升。與此同時,微軟在搜索、社交、移動平台、云計算等炙手可熱的領域遠遠落後,逐漸喪失了技術領袖的地位。正是銷售大王鮑爾默斷送了微軟繼續稱霸的可能。
   其實,微軟在10年前就開始研發電子書,並在2009年秘密啟動平板電腦項目。但鮑爾默將這些項目斬殺。在智能手機領域,微軟也起步甚早,在2004年 設立手機操作系統項目,但不久即被中止。2008年,微軟收購了極具前途的智能手機Sidekick,卻完全漠視其原有技術優勢,並將其團隊解體去為微軟 最失敗的手機Kin服務,直接導致微軟在智能手機領域停步不前。
  這一系列的錯誤決策反映出鮑爾默目光短淺的銷售心態。他全力保護盈利核心部門 視窗和辦公應用軟件,無視甚至扼殺任何影響到這兩大部門銷售收入的項目。這種守成短視的定位也導致微軟在研發上表現平庸。雖然它每年研發投入高達90億美 元,遠超蘋果和谷歌等,但在推出新產品上一直毫無建樹。
  雖然2007年視窗Vista的失敗刺激鮑爾默開始變革,但其所有的戰略都只是隔靴搔 癢,是被動的應對而非主動出擊,和縱橫開闔的亞馬遜截然不同。正因為此,儘管過去十年微軟的銷售額增長一倍,但股價卻一直在25美元上下徘徊。微軟似乎還 不願承認單純產品的更新不足以扭轉局面。
文化、思維定式和商業模式的深度變革才是重振微軟的唯一途徑,但鮑爾默根本無法勝任這項規模宏大的變革。

  重振之路何在?
  2011年福布斯最具創新力企業榜上,亞馬遜排第2,蘋果第5,谷歌第7,而微 軟則為86。在財富最佳企業榜上,谷歌再次奪冠,而微軟僅排76位。微軟能否重振雄風? 雖然在若干核心領域落後,但微軟的財力和技術實力雄厚,如能實施長遠而有效的戰略,就有望走出後PC時代的迷局。

形成戰略核心,立足云計算
  在PC時代,微軟的戰略清晰,即牢牢掌控操作系統。在後PC時代,微軟的戰略核心應立足云計算,打造多平台共 享的操作系統和云計算平台。在軟件開發上,微軟的實力遠勝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如能在合適的戰略下激發此優勢,就可在云計算領域有所突破。但微軟必須做 好如下幾步。
  其一,快速將其核心產品從桌面向云計算轉化,否則谷歌和IBM的網絡應用軟件會進一步侵蝕微軟的核心市場,即企業用戶。雖然鮑爾默高調宣稱進入云計算,但還是決心不足,速度太慢。
   其二,打造符合云計算時代的商業模式,從軟件模式轉化為服務模式,如變軟件銷售或租賃為訂購,並將視窗和辦公應用軟件大幅降價。這種新商業模式必將大大 降低微軟傳統的收入,所以它必須打造新的收入來源,如再次嘗試收購雅虎,進入網絡廣告市場,及通過收購或和埃森哲的深度合作進入計算機服務領域等。
  其三,利用充足的現金儲備大力投資硬件,如收購智能手機公司,繼續擴張全球數據中心,以及收購電訊企業如Verizon等,以形成完善的云計算基礎硬件設施。軟硬兼備的微軟將會在此領域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其四,充分發揮平台整合優勢,逐步佔領各類平台。微軟的視窗8可以整合所有平台類型,使其具有同樣的外觀和用戶體驗,這才是微軟真正強大之處,也是它復興的最大希望。蘋果和安卓系統在這方面都有不足,所以儘管起步較晚,微軟仍有很大希望一決勝負。

  大刀闊斧進行深層文化變革
  但無論實施何種戰略,微軟的成功取決於一個條件,就是其企業文化的深度變革。短視保守的企業文化是微軟一切問題的根源。作為PC時代的霸主,網絡時代的微軟如同海洋生物面對新大陸,不適應新環境和遊戲規則,如果不徹底脫胎換骨就必然會被淘汰出局。
   IBM和蘋果的經驗表明,高科技企業鳳凰涅、重振雄風是可能的,但需要目光高遠、有魄力的領袖。微軟及時換帥還有希望,如果鮑爾默繼續執掌大局,衰落將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28

在PC的夕陽中賣PC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78
     7月5日晚上11點,戴爾在微博上放出了一條視頻,這是他們認為互動量足夠高的時間。

 

  陳冠希托著一款超薄筆記本電腦出現,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著台詞,「人生在外,最重要不是朋友多,而是超長待機。」24個小時之後,這條微博的轉發量 超過一萬,而作為戴爾的官方賬號,戴爾中國的粉絲還不到18萬。21天後,互聯網上的播放量達到了225萬,微博轉發數量超過了2萬。當然,討論陳冠希的 人更多一些。


  邱欣宇最早不信任這個創意點,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因為超長待機去選擇一款筆記本電腦」。他是北京遠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合夥人,他們的另一個作品是 「凡客體」。這是遠山與戴爾XPS系列合作的第三套廣告。戴爾大中華區市場總經理肖三樂卻看好這個賣點。陳冠希和「超長待機」只是她營銷計劃的一部分。為 了推廣這個名為XPS系列的高端產品,戴爾至少推出了5支廣告,每個都有一個關鍵詞。


  「我們是時尚的、聰明的、酷的。如果消費者記住這些關鍵詞,戴爾進入他們購買list的幾率就會增大,」肖三樂說:「PC淘汰多快啊,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你記住,以後出了XPS17、XPS18,你可能會去選擇它。」陳冠希代言的是XPS 14。


  戴爾向來強調性價比,而不是這些好聽的關鍵詞,你很可能看過他們那些投遞上門的廣告單—標準配置,「只要×999」。但在2006年失去全球PC市場 份額第一的位置之後,創始人邁克爾·戴爾重新出山,決定「要改變他在20多年前一手打造的這家公司的幾乎所有一切」。他開發新的銷售渠道,進行了激進的擴 張:一年之內,戴爾在全球的零售店由零增加到了1.3萬家。


  PC產業江河日下,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戴爾也無法在這樣的格局中脫身而出。根據今年5月發佈的戴爾2013年第一財季財報,以PC為主的戴爾個人消費者部門營收比去年下滑了12%,而企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部門則為公司貢獻了50%的毛利。


  它們還有另一個敵人。調研公司Asymco 201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包括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使用Windows系統的PC佔總出貨量的78%,蘋果Mac電腦佔3.7%,而iPad佔據了11%的份額。


  戴爾XPS系列產品的出現反而讓肖三樂覺得是一個好機會。去年6月,英特爾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提出了超極本的概念,這是一個看起來直擊MacBook Air的PC品類:輕薄、極速開機、續航能力超過7小時,不犧牲其他性能。但2012年上半年,因為價格居高不下,超極本市場的出貨量只有50萬台。英特 爾為了延續自己在PC時代的壟斷地位,不惜提高超極本市場費用的報銷比例,廠商們紛紛開始請大牌明星,就連英特爾也第一次使用了代言人王珞丹。


  戴爾把XPS系列定位在了蘋果競爭者的位置上。從去年的XPS 15z開始,戴爾打出「全球最輕薄15英吋筆記本之一」的概念,不再只強調性能來吸引發燒友,而是希望吸引更多受眾。


  「這一系列的傳播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錨定傳播參照坐標,就是吃定蘋果,辦自己的事;第二,認清傳播目標,塑造XPS系列的整體形象,而不拘泥於某個單品和某個型號上的絞殺。」邱欣宇說。


  肖三樂很清楚戴爾與蘋果的差距。「現在超極本陣營裡沒有脫穎而出的產品,基本上是所有廠商亂成一團。你去打Air,目的不是要和Air拼,而是在戰團裡往前走一步,讓以後買超極本的人去選你。」


  她和邱欣宇把MacBook Air叫做「水果糖」,意思是「賣點是好看,但要犧牲性能」。「它代表了一個趨勢:我牛逼,我願意犧牲性能來做一個好看的東西。」邱欣宇說。這顯然不是個準確的說法,但這並不妨礙戴爾把XPS 13筆記本定位在「好看」上。


  XPS 13的代言人是蔡康永。遠山用上羅夏心理投射實驗(通過讓被測驗者描述墨跡暗示的內容,來判斷被測驗者的內心狀況)的創意,讓蔡康永對這款產品的外觀表現 出強烈的佔有慾。但後來15秒的廣告投放以後,有觀眾反饋「看不懂」。廣告最後一句台詞是蔡康永和心理醫生的一問一答,「我淺薄麼?淺薄」。


  肖三樂很滿意這個結尾:「讓蔡康永這樣的人說自己淺薄,其實比他裝深刻更好看。他那麼多心靈雞湯,有時候也很哲學。」


  在陳冠希和蔡康永之前,戴爾的廣告還嘗試過文藝青年們,據說這只是遠山靠自己的關係「拉來做一些前期的嘗試」。比如讓蔣方舟穿得像一個兔女郎,反覆叫喊著一句台詞:我不是文藝女青年。


  戴爾在各種媒體渠道密切關注著受眾反應—更準確地說,試圖引導他們的反應。在百度中你能搜到的前幾頁與XPS 14陳冠希廣告相關的內容,幾乎都來自於戴爾的公關公司,包括網友對這個廣告的吐槽。當消費者開始考慮和比較,戴爾以4家IT媒體大概100篇文章的投放 數量去影響他們的選擇。其中有20%的產品評測,30%的新聞和圖片,剩下的份額則來自於IT網站的橫向評測以及導購專題。


  電商的傳統使得戴爾非常重視數據。每週三下午是戴爾和所有廣告代理公司碰頭的時間,他們同時聚在一個會議室裡,代理公司需要挨個按照戴爾的模板提交詳細的數據,市場總監再從傳播量、參與量到轉化量等等每一層的變化中尋找問題。


  每個季度的預算下來之後,肖三樂要解決的是三件事情:讓消費者迅速知道新產品;讓消費者願意考慮新產品,以及如何把預算和流量轉化為銷售額。


  最重要的是轉化率,有幾百人的技術團隊在為這件事情服務。他們在每天的跟蹤中發現低於預期的關鍵字,並根據數學模型去匹配關鍵字的投放。比如對於XPS 14,戴爾選擇的關鍵字除了「陳冠希」、「超極本」,還有「漂亮」、「時尚」與其他詞語的組合。


  在PC的末世賣PC,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營銷的訴求和產品特性吻合度越高,成功率就越大。戴爾從去年啟動的「存錢罐」項目足以說明這一點。


  配合陳冠希廣告的上映,人人網的戴爾主頁上線了一個名為「翻東找希」的任務,用戶完成這個任務可以獲得20元人民幣的積分,存放在自己的「存錢罐」 裡。這些積分可以等額在戴爾的購買頁面中打折,或者兌換一些小東西。這些任務強調與互動行為的匹配,還有幾個人同時參與的小遊戲,就像幾年前流行的偷菜一 樣,思路是找一個理由讓你互動。


  這個主意來自一家成立僅僅三年的內地廣告公司im2.0。截至去年3月,戴爾已經有60多萬人人網粉絲,但流量還沒有發揮作用。im2.0的創始人 Susan Wang對肖三樂提出了社交電子商務的概念。肖三樂為im2.0開出了條件,「1000個人轉化到1個購買率,成本不超過27美元,你就可以做。」


  一年之後,存錢罐已經成為戴爾最活躍的官方主頁,並為戴爾中國帶去了1000多萬美元的銷售額。接近40萬用戶參與其中,主頁的粉絲數量也已經過百萬。現在,這個辦法被im2.0推廣到了QQ空間和騰訊微博。


  學生們對戴爾的反響很好,但XPS的銷量還是未知。這個高端市場競爭激烈。聯想剛剛發佈ThinkPad X1超極本,價格與XPS 13相同。除了更加輕薄之外,前者並沒有對ThinkPad的黑色外觀做出過多更改,這已經喚起了鐵桿用戶的興奮。


  在這樣的境況下,想要得到更好的銷售數據,戴爾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努力。「XPS也不是那麼劃時代的產品,沒有好到產品本身能說明一切。所以要給產品一些性格。」肖三樂其實很清楚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95

後PC時代如何管理員工的5個小貼士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118512.html
PC時代,大家都可以用手機,平板完成電腦的各項工作,所以也很多人選擇了在手機平板上辦公,這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提高了企業運作的效率,不過相信大家也發現不少為企業管理帶來不少新的問題,這兒有如何管理這些進入新時代員工的五點建議,值得大家學習:

1.建立一個」BYOD」政策

「BYOD」 指的是 「用你自己的機子(bring your own device)」,這個趨勢讓很多科技公司高管都很費解。別誤會:管理者應該希望員工用自己的設備,調查顯示,能在移動設備上工作的員工能完成更多的工 作:最近由iPass做得研究表明,這類員工平均每週能增加20個小時的在線工作時間。另一方面,即使你沒有一個BYOD政策,員工很大機會也會用自己的 設備工作,所以不如直接定政策進行規範還好。

2.保護好數據

在」BYOD」政策的第一條就應該保證管理者又能裡遠程清除移動設備上的數據,以保證在手機被盜或者丟失時數據也不會丟失。否則,無論是新產品的設 計方案,還是你們公司的賬目細膩系,都有可能因為某人的手機滑出口袋,或者像蘋果的著名「傳統」那樣遺漏在酒吧而被洩露。雖然這種功能是如此的約定俗成, 在上面說到的iPass的那個研究中,只有55%的受訪員工認為他們公司需要這個功能,你呢?

3. 很容易遵守

BYOD政策應該讓員工遵守起來不會覺得很麻煩。不然的話,員工肯定會找到方法應付你。在iPass的調查中,24%的手機用戶和35%的平板用戶 表示曾經用各種方式繞過公司的授權在移動設備上獲取公司的信息。因為他們有時候需要快速跟進工作,而公司的人認證授權太耗時間。所以在你的員工需要繞過認 證之前,確保員工能輕鬆安全的訪問公司系統吧。

4. 確保在線系統能在移動設備上運作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款讓顧客能簡易使用的移動版網站或應用的重要性,這點對公司內部系統接口也一樣。不僅讓員工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時也能避免迫使員 工借別人電腦進行工作的安全風險。你是希望你的銷售代表從他的經過你的安全認證的平板,還是你客戶公司的電腦來訪問你的財務信息呢?

5. 考慮重新佈置工作環境

如果員工是可以完全移動化的工作。那樣他們還需要固定的工作空間麼?不少公司已經完全接收移動化,讓員工可以通過手機,筆記本,平板完成所有工作, 而不再分配桌子和箱子。這種流動工作環境的好處在於:需要暫時一起合作完成一個項目的員工能隨意的坐在一起工作。發起會議也變得更加簡單。員工還能認識公 司所有的同事,而不是身邊的一小圈人。

不過,在一些公司,在個人的工作空間商,佈置一些家庭照,一些子女的藝術作品,對員工能保持自己工作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你的公司也一樣,這樣的話上述的做法也就不適合你了。但在合適的公司,這樣的方法可能使工作更具活力,敏捷性和凝聚力。

總的來說,PC時代可以說已經給大家的工作方式帶來了一次革命,在這次革命中無論公司和員工的變化都非常大,進入了真正的「後PC時代」的話,相信 大家也要以面對這樣的革命的態度來面對才行,從上面的建議可以看出,除了員工要提升自己對移動設備的操作能力,公司也要一改對制度、態度、工作環境的死板 看法才行吧,希望大家的工作節奏都能更快跟上這個後PC時代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05

在 Windows PC 上面跑 WhatsApp 老占手記 - 每週更新

http://drjimdiary.blogspot.hk/2012/10/windows-pc-whatsapp.html
在市面上種眾多即時通訊軟件(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中,最流行的肯定是 WhatsApp 了。WhatsApp 的出現,令老大哥 MSN和傳統的 SMS 也要退位讓賢。其實論功能,WhatsApp 肯定不是最多和最好,它流行的原因除了是因為簡單易用和(近乎)免費外,主要是它的帳戶編號(User ID)。有別於一般 IMS 可以讓用戶可以自由選用電郵地址或甚至自定用戶名稱,WhatsApp 跟 SMS 一樣,只可以用手機號碼來做 ID,好處是容易識別,也減少了分身,對方知道你的電話號碼就很容易找到你。

WhatsApp 的設計只容許在 Smartphone 上運行,完全沒有非電話包括 PC Windows 的版本,定位非常清晰。但這也帶來了一些局限,在路上用手機 WhatsApp 當然是很方便,但回到 Office 或家裡很多時都希望不要再在手機上「督下督下」,如果可以在 Windows 上用正常鍵盤 WhatsApp 就好多了。

雖然 WhatsApp 沒有視窗版,但在 PC 上用 WhatsApp 還是有辦法的。原理就是在 Windows 上安裝 Android Emulator ,然後在模擬器上再安裝 WhatsApp 就可以。本來想把步驟逐一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但發現隨便 Google 一下,網上已經有不少人把步驟寫得清清楚楚了,因此也沒有必要在此再重覆一次,我這裡只把一些好 links post 出來:



在安裝時請留意以下幾點:
  1. 安裝 Java JDK 時請留意是 32-bit 還是 64-bit 的版本
  2. Android 模擬器,除了官方版本外,還有 YouWave 和 AMD 版本。YouWave 是最快的,但要付費。AMD 版本最新最易用,還有自己的 AppStore,但只支援 AMD 平台。
  3. 在 Android SDK 上如果要用硬體鍵盤,需要在 ADV Manager 上選 Edit - Hardware: - New... - Keyboard support - yes  Edit - Hardware: - New... - Keyboard lid support - no
  4. 模擬器上不能用 PC 的中文輸入法,而是要另外在模擬器上安裝 Android 的中文輸入法才能使用。
  5. 即使 WhatsApp 安裝在 PC 後,它還是只支持單一號碼及一台「電話」。所以如果PC上安裝的 WhatsApp 是用本來的手機號碼,手機上的 WhatsApp 就會自動停止。


這是安裝了 WhatsApp 後的 AMD (bluestacks) Android Emulato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49

從 AMD 股價看 PC 前景 老占手記 - 每週更新

http://drjimdiary.blogspot.hk/2012/10/amd-pc.html
約兩年前老占還在香港某大証卷公司資訊科技部工作時,為了親身體驗公司的股票交易系統,除了香港股票外,老占也通過公司的交易系統購買美股。老占買賣港股經驗豐富,其間也交了不少學費,到現在已經略有心得,雖然不一定可以賺大錢,但對其風險管理也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信心。

可是買美股卻是首趟。那時不知買什麼好,心想不熟不買,就不如買科技股吧。買什麼科技股好呢,那時有兩個選擇:A) Apple 或 B) AMD。老占不喜歡 Steve Jobs, 也不喜歡蘋果的產品,而且那時 Apple 升近 400 美元的股價老占也覺得太高。相反老占一直對 AMD 產品有好感,加上AMD 剛收購了 ATI,股價才剛升上 9美元,與歷史高位 40美元還差遠。老占心想 AMD 一直給 Intel 壓住,今次只要業績稍有喜色,股價一定大升特升,所以就決定了買 AMD 博一博。

可惜買了 AMD 後,除了開始的一兩個月,股價就每況愈下,老占雖然全面採用 AMD CPU 和顯示卡以示支持,但當然也是杯水車薪,AMD 股價一直都在 6 到 8 美元的低位徘徊,真是心灰意冷,一直拖到到老占轉工,仍然繼續把股票放在舊公司內,老占也沒心情再看了。期間老占也想輸少當贏斬倉算數,但又忘記了網上交易系統的密碼,要求舊公司reset password 竟然要一個月!拖下拖下又再把事情忘記。

近日見到網上不少 AMD 的負面新聞,所以順便看一下股價,Holy Shit!



AMD 的股價已經由我買時的 $9 跌到 $2.18,足足無了 75%, WTF!

股價下跌這麼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

  • Q2 盈利下降了 11%,Q3 淨虧損 1.57億美元,裁員15%,預計未來只會更差
  • 損失最慘重的是 APU 平台,由於新的 Trinity 已經推出,大量 Llano 存貨要報銷 
  • 顯示卡市場給 Nvidia 搶回不少,特別是 OEM 和低檔市場
  • 最重要的是 PC 業前景暗淡,但 AMD 在平版電腦市場還未起步
AMD Q3 2012 Earnings: $157M Loss; 15% of Workforce To Be Cut

相比之下,現時 Apple 的股價還守穩 600 美元,比兩年前的 400 美元升了 50%,一來一回真是好傷。

老占雖然肯定 PC 在未來十年不會被淘汰,但也可以肯定它最風光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錢和市場是不會騙人的。AMD 的問題是過度集中在 PC 市場(85% revenue are from both processors and display cards),未能及時轉型到 mobile devices 上。而老占的問題則是未有及時和 AMD 分手。


老占今次得到的悲慘教訓是:

  • 投資時千萬不要講感情,不要只因為自己喜歡某公司產品的就買它的股票,應該買大眾都喜歡的。
  • 不熟不買,隔山買牛風險太高,交易也不方便。要是非買不可,就應該買龍頭股。
  • 錯就要認,打要企定:輸了就不要祈禱,而應該是立即斬倉。


雖然今次輸了錢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少,最重要是虧掉了 80% 後就根本沒機會翻身,What a Shame! 現在 2 美元的股價真是雞肋,賣了也收不回多少錢,保留下去也只會繼續虧下去,這真是近十年投資的一大污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