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余旭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890

 

余旭,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汗水、淚水、鮮花、掌聲、榮譽、委屈……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沈玲/圖)

汗水、淚水、委屈、掌聲、鮮花、榮譽……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

2016年11月12日,周六。在四川崇州的胡中秋接到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電話:余旭受傷了。

他們的女兒,全國僅有的四名殲-10女飛行員,余旭上尉“出事了”。

在天津微寒的夜里,他們知道了女兒“受傷”再也不能回來。女兒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二級飛行員,讓余德俊夫婦心中一直充盈著驕傲和自豪。一周前余旭在珠海航展擔任招飛大使,出事前一晚還跟他們打電話拉家常。

這一場生死離別來得太突然,完全無法承受。

女兒在空勤宿舍樓的臥室床上,放著一個布娃娃,那擺放的姿態,好像主人隨時都會回來,床上還殘存著女兒睡過的氣息。30年來的歡聲笑語,30年來的親情往事以及滿屋女兒留下的物品,讓兩人悲痛欲絕,徹夜難眠。

流星

“沈阿姨,照顧好身體,勿要操勞”“晚安”

11月5日晚,余旭對沈玲道過晚安後才休息,這是余旭發給沈玲的最後一句語音。

原廣州軍區空軍攝影幹事沈玲今年剛到珠海航展現場,余旭就與她熱情相擁。“沈阿姨,您怎麽來了呀,您不是退休了嗎?”“我要給你拍照片呀!”

沈玲和數萬觀眾一起觀看余旭和隊友們精彩的飛行表演,她們每一次飛行,都在追求身體的極限、戰機性能的極限。

沈玲很後悔,11月7日那天余旭離開珠海時沒有見上面,因而在微信里留信:我想為你送行,來晚了,你已在飛機上,我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祝一路順風。

11月12日中午,沈玲接到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的微信:把您手里有關余旭同誌的照片盡快找出來,發給我。

她心頭一緊。

她們結識於2009年,作為空軍攝影師,沈玲和年輕的女飛行員們成了忘年交,沈玲的印象里,余旭是一個面帶微笑,秀氣文靜的女孩,每次見面都會甜甜地喊一聲“沈阿姨”。“余旭性格內斂,給人感覺像是鄰家女孩一般,她不是一個大大咧咧、個性張揚的姑娘。”沈玲對南方周末說。

11月12日,沈玲以最快的速度挑選余旭的照片,當看到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時,不由地失聲痛哭起來——《解放軍畫報》將2014年珠海航展時她拍攝的一張余旭的照片用作封面,余旭曾激動地說:“這張照片帥氣,我也很喜歡。”

沈玲連夜在朋友圈里發出了一段紀念文字和多張圖片:我想再和你擁抱,卻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這段文字通過網絡流傳到千家萬戶,點擊超過500萬。

余旭的微信朋友圈里,最後一條微信是祝福中國空軍11月11日生日快樂。

11月11日,這一天是周五,當余旭踏上開往訓練基地的班車時,碰到已經轉業的空軍某師原宣傳科科長朱長義,班車司機清楚記得他和余旭的簡短對話:“周末怎麽不休息?”“明天有訓練任務。”

空軍67歲生日一過,八一表演隊就開始了訓練。有些飛行動作不但對技術要求高,這還是個體力活。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意外情況,留給飛行員修正或進行其他處理的時間極少,這對飛行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八一飛行表演隊原參謀長郭福勇打了個比方:整套動作下來,相當於在28分鐘里搬了11噸的東西,每分鐘搬近800斤,汗水流到眼眉根本沒有時間去擦,只能用眼皮使勁眨一下,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他還介紹,當載荷量很大的時候,由於血液向下肢轉移,大腦供血不足,普通人會出現雙眼發黑甚至暈厥等癥狀。

2016年11月12日下午,當祝福空軍11月11日生日的信息還在朋友圈里不斷傳播時,“女飛行員余旭犧牲”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網絡大V、媒體記者、軍人、老師同學、親戚朋友撰文悼念,她曾就讀的中學召開紀念大會,她成長的城市市民在廣場擺放花籃。

一條條網友留言發自肺腑,“如果余旭展示了國家力量,她為空軍勝利做出了努力,那麽即便生死皆在和平,她依然毫無疑問是個英雄。”“你的犧牲是為後人指路,所以你是一盞常明的探照燈。永遠活在空軍的光榮榜上!”……

英國紅箭飛行表演隊發推紀念,泰國空軍致函哀悼,德國媒體發文為她的離世惋惜。連日來,新西蘭、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空軍致函致電中國空軍外事部門,向余旭致以誠摯哀悼。

普通網民則自發獻花點蠟。來自“空軍發布”的消息稱,截至15日晚間,“為余旭網上靈堂‘獻花’的網友已達千萬”。這是她30歲的人生中第六次走進“空軍發布”,此前的發布都與飛行有關,這一次,則與榮譽握手,她“被批準為革命烈士”。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沈玲/圖)

高飛

上一次余旭登上南方周末,是2014年11月14日,她28歲。余旭和記者交流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想成為一名軍人,讓會跳孔雀舞的余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欲望”。余旭剪掉了長發,丟掉了毛絨娃娃,2012年7月29日,她駕駛殲-10戰鬥機轟然飛起、翩然落地,成為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這也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自從女飛行員2009年第一次公開亮相,許多記者就認真地保存著她們精彩表演和接受采訪的照片和視頻,女飛行員們在媒體的見證下成長。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第10屆中國航展的飛行表演上,女飛行員駕駛殲-10戰鬥機在機距不過1米的“魔鬼編隊”中俯沖、轉彎、躍升、翻滾,引來翹首的觀眾們爆發出一陣陣的驚嘆。

所有觀眾的翹首,不僅只是觀看驚險的“空中橫滾”“倒掛金鐘”,還因為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終於在沈寂五年後,駕馭著國產第三代戰機出現在珠海航展上。

她們是中國空軍首次按照“兩年半的飛行基礎訓練+一年半的飛行訓練”的方式培訓的女飛行員。因為缺乏完整的模式,培養一名女飛行員所花費的精力是男飛行員的2到3倍。

“鮮花和掌聲是需要實力的,而不只是給你這麽一個稱號。”

2010年,包括余旭在內的16名女殲擊機飛行員登上春晚舞臺,參與表演了《我心飛翔》的節目。余旭後來笑稱,沒想到這一分鐘的節目會“引起那麽大的轟動”。

從原來的35人到後來的16人“女飛行學員”,再到最後的4人成長為“殲-10女飛行員”,這一路都貫穿著“淘汰”二字。

28個月的基礎教育訓練中,6人淘汰;6個月的初教機訓練後,7人停飛;10個月的高教機訓練里,又有6人離開……4名姑娘一接觸三代機就被告知“對女同誌是前所未有的考驗”。訓練時,男飛行員跑幾圈她們也跑幾圈,旋梯、滾輪和地轉練習也不能落後。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本,密密麻麻地寫滿要領,一有空就拿出來學習。

千里挑一的“女飛行員”余旭,與何曉莉、陶佳莉、盛懿緋一起,經歷了二代機、三代機和表演機改裝,平均飛行時間達到800小時。

余旭在飛行中遇到過發動機氣喘,曾在100到120米的高度準備著陸時遭遇“撞鳥”,“那只鳥還挺大,整個座艙全是血,第一次感覺到生命挺脆弱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時,沈玲再次見到的余旭,已不像2009年那般青澀,2016年出現在珠海航展的余旭,儼然成長為一個幹練、果敢的戰鬥機飛行員。

2016年航展上,有記者采訪俄羅斯“勇士”和“雨燕”飛行員時,他們特別強調:“中國有女飛行員,而且是三代機女飛行員,真的很了不起,在我們俄羅斯,目前還沒有,你們中國女飛行員的表演非常精彩”。

這是余旭最喜歡的照片之一。七年前出版女殲擊機飛行員紀念郵票時,余旭選定了這張照片。(沈玲/圖)

孔雀

在河北某軍用機場,正在為2009年國慶閱兵做準備的余旭,和《中國空軍》記者一起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天氣里晨跑,睫毛結霜的細節烙印在記者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我覺得飛行的時候會讓我什麽都不用想,就是飛行。飛行不像你們想象的,一點都不能分散註意力,需要註意力高度集中,有時也可以看看空中的景象,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挺美好的。”說這番話時,余旭23歲。

2005年5月的一天,19歲的四川崇州崇慶中學高三女生余旭,為高中畢業後報考藝術院校還是選擇空勤專業糾結不止。直到看到學校的公告欄里一則招飛啟事,第一次在這個普通中學的公告欄里出現,它徹底改變她人生的軌跡。

是年5月,中國空軍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在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選拔培養殲擊機女飛行員。此前,中國空軍培養的7批三百余名女飛行員,均為運輸機飛行員。戰鬥機女飛行員,是歐美少數國家的專利,也是中國空軍的隱痛。這一年,軍方決定迎頭趕上。

余旭報名時並不知道,當年全國共有20萬名應屆女畢業生報名招飛。

選飛是一場殘酷的淘汰。光是到成都體檢,就進行了四輪。每一次坐在開往成都的班車上,余旭的口袋里都揣著五十塊錢,那是外婆用省吃儉用的錢給外孫女的獎勵。與余旭同時被選上女飛行員的呂品對當年的選拔記憶猶新,光身體的心理的測試就有116個大項、1000余個小項: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體形不勻稱的“稍息”,牙齒稍有磨損的“淘汰”……最終,僅有35人從20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

“她名字里有個‘旭’字,這可能註定了她的事業與藍天白雲有關吧。”後來,高中班主任蘭碧群接受媒體采訪時,把余旭的被錄取與她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幾年後,性格開朗、喜歡跳舞、愛吃泡泡糖的余旭成為她眼中的驕傲,“余旭畢業後,在各種場合,我都會把她拿出來講,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在入讀航大當年的中秋晚會上,余旭表演了一支孔雀舞,那是幾天前,她剛剛跟著錄影帶學會的。此後,孔雀舞與她的飛行員一路同行,直到成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金孔雀”成為她響亮的符號。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尚可應付,艱深複雜的航空理論、掌握各種機載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練習飛機操作程序、熟悉機場和空域環境等,各種數據參數、地貌特征,以及獨特的旋梯、滾輪以及空轉、地轉等訓練,一再刷新一個年輕女孩的極限。

在大學畢業那天,余旭給外婆打了一個電話,她告訴外婆馬上要和同學們照畢業留影了,頓了頓,她說:“我終於堅持了下來。”第一次,還沒來得及掛斷電話,她就哭出聲來。

此後,孔雀開屏。

2009年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12年7月29日,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2015年3月,余旭和女飛行員們首次飛出國門,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航空展上展示風采,2015年11月,余旭隨隊在泰國應邀參加飛行表演時說,“希望還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2016年9月赴長春參加空軍開放日活動。兩個月後,和八一飛行表演隊成員一起奔赴珠海航展,進行為期一周的特技表演,這是余旭生前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太空真的很神秘,很奧妙,很想去看看太空到底是什麽樣,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一份貢獻。”她說,“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4年11月13號《南方周末》對中國首批殲-10女飛行員作了報道,上左一和中右一為余旭。(南方周末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