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電玩、KTV 都能賺3.6兆銀髮財
|
|
你知道嗎?在日本,成人紙尿布銷售額已經超越嬰兒尿布;電玩中心正積極招攬銀髮族顧客;KTV也推出銀髮會員制,讓長輩在白天結伴歡唱。 手機廠針對高齡者,推出大字體與獨特觸控面板的智慧型手機;玩具廠設計高齡樣貌的玩偶,讓長輩陪金孫玩時有角色可扮演;交友中心則喊出「六字頭的我們,邂逅就從現在開始」的口號,提供高齡擇偶服務。 銀色海嘯,有人視為空前危機,有人卻看到閃亮亮的商機。 處處有人等著花錢!老人+子女,銀髮市場逾九百萬人 五年後,台灣將成為「老人國」,如同日本,各式機會正潛藏其中。 二○一八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達一四%,符合聯合國「高齡社會」定義。一四%,代表三百二十萬人。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認為,銀髮族的消費決策會參考子女的意見,甚至由子女埋單,因此,兩代人口加總,到二○一八年,銀髮市場應該是四○%人口關注的市場,高達九百二十萬人。 四○%的銀髮商機有多大?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二○○四年推估,二○二五年達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 三兆六千億是IEK以日本產經省根據全球GDP、老齡人口成長率,推算全球高齡產業,在二○二五年將達三十七兆三千八百億美元,依此模型,推估台灣在二○二五年可達一千零八十九億美元,也就相當於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 IEK生活與生醫組副組長張慈映指出,此金額是從銀髮產業的「潛在需求」推估,但產業投入後,生產商品不只銷售國內,也會拓展海外市場,尤其,台灣醫療保健產業在全球有一定口碑,預估國內、外產值會遠大於三兆六千億,可能是兩倍、近七兆元的規模。 三大領域都有淘金路!小到幫老人換燈泡,大到蓋老人住宅 銀髮產業分為三大領域:一、健康與醫療;二、照護器材;三、生活支援服務。第一類以保健食品需求最大,台灣保健食品市場去年突破千億元,工研院預估二○一五年,將達一千二百五十億元,其中老年人是消費主力;統一超商因應銀髮族需求,全台門市也引進生機、堅果、少糖少鹽的健康食品、保健飲料等;醫療方面,像自費健檢、醫美微整形、植牙等領域也成長中。 第二類照護器材以輔具為主,像血壓、血糖計、代步車、輪椅等,上市公司必翔的銀髮代步車,在鄉下賣得不錯;另外,服務連結器(SCD)系統平台需求很大,拿到政府銀髮科技專案的華賀堂科技,最近取得丹麥、日本社區共計數億元SCD訂單,該公司董事長劉序邦說,這系統讓老人在家裡就可和醫院、藥局等單位聯絡,長輩不必出門就可提出醫療需求。 第三類生活支援,是發展最快的領域,指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等的老人生活支援服務,如餐飲、家事、交通接送、陪伴服務等,產值從二○一○年的十億元,成長到今年的十五億元。例如,中化生醫培訓服務員,從事陪伴服務、家事打掃、做手工藝;特力則發展宅修服務,可幫助老人家換燈泡等。 養老院、老人住宅等長期照顧產業,也屬第三類。台灣養老院共有一千零三十三家,卻僅有十四家、一‧三%被評定為優等,顯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看好政府開放長期照護保險,包括國泰、新光、遠雄等,都有投資老人住宅的計畫。其中,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打算花一百億元,在台中投資長照示範區,遠雄集團準備在苗栗蓋健康生活園區。 已投入老人住宅的企業集團包括台塑、潤泰、奇美。潤泰十七年前在淡水設立老人住宅,三百戶入住率九五%;台塑八年前在林口成立養生村,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老人住宅;奇美成立悠然山莊則是南台灣指標。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則看好台灣高齡服務經驗輸出,尤其是比台灣晚十年老化、且老化程度快速的中國,銀色產業才剛起步,台灣若能將醫療、科技、服務等經驗輸出,將可在中國創造龐大商機。 不過,雖然四○%的市場看來潛力無窮,若不了解高齡者身心狀況,也是看得到吃不到,否則台灣不會出現三成的養老院空床。想把海嘯變機會,率先要做的,就如雙連與和民這兩家養老院般,深刻了解客戶需求,才能獲得青睞。 【延伸閱讀】哪些企業,已經布局熟齡商機? 健康與醫療保健食品、自費健檢、老人醫美(微整形)、植牙投入企業佳醫集團、國維 生活支援老人住宅、安養中心、家事服務員、陪伴服務員投入企業中化生醫、特力、台塑、潤泰、國泰、新光、遠雄、奇美 照護器材代步車、輪椅、助聽器、血壓計、血糖計投入企業必翔、雃博、五鼎、泰博、百略、美吾華、祺驊、岱宇 資料來源: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整理:賴寧寧 |
|
農民第一次K歌 讓他變東北KTV王
|
|
一直以為台灣服務業超前中國內地,這刻板印象,卻在東北瀋陽踢到鐵板。 後現代感裝潢、絢麗燈光交織、用手機就能點歌……,這裡看似台北鬧區的時尚酒吧,卻是歡唱娛樂集團四月底開幕的瀋陽概念店,也是東北三省之首──遼寧最「潮」的量販式KTV。 消費者大排長龍等著花錢,開幕後每個週末都如此。台北市鬧區KTV的裝潢,在這裡只是上一個世紀的遺物,點歌系統更像是早期的四八六電腦。中國競爭激烈,KTV業者進化也特別快。 起步晚錢櫃九年,已攻進30個據點 歡唱娛樂集團成立時間比老大哥錢櫃晚九年,卻是東北量販式KTV之霸。而它能在強敵環伺中出頭,靠的是二線城市戰法。 先來看幾個數據:上海市人口與台灣相當,約二千三百萬人,但這裡的KTV至少有一千家,台灣只有三、四百家;瀋陽常住人口八百二十二萬人是上海的三五%,但KTV家數僅上海的兩成不到,是三者中潛在爆發力最誘人的。 歡唱娛樂集團一九九八年自福建福州起家,也是台商「二轉三」(指製造業轉服務業)的先驅者。當時,瀋陽歡唱娛樂副董事長蔡百彥離開家族的福州禮品製造工廠,與兩位好友開風氣之先,成立福建省第一家主攻上班族與家庭消費族群的量販式KTV,顛覆了原本KTV消費高昂、小姐陪侍的複雜環境。 蔡百彥不諱言,選擇福建,一來是家族工廠在福州、地緣親近;二來福建台商多、KTV文化盛行。然而,初期當地人對新形態的量販式KTV接受度不高,每樣服務都要分開計費,「好像在逛超市,最後才一次結帳,」蔡百彥說。直到在台商密度更高的廈門開店,營運總算進入爆發期。 避開一級城市,歡唱娛樂緊抓二、三線城市擴張,未來鎖定內陸主要城市,河南鄭州、吉林長春、遼寧鞍山、安徽合肥。 「如果其他二線城市,我們不趕快加緊速度去占領的話,等當地人勢力(據點)形成五家、十家,你根本跑不進去!」蔡百彥說,當地人相對有採購優勢,去晚了,「即使台商再有錢,他們可以聯合降價啊!酒商的支持(酒水是KTV產業重要獲利來源)、行銷活動的力度,跟不上他們,你怎麼拚?」 挾十餘年兩岸KTV的寶貴經驗,瀋陽歡唱娛樂總經理溫証淮說,集團也曾評估到北京開店、做名聲打品牌,但發現要在北京開一家六十間包廂的店,成本約人民幣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足足是瀋陽旗艦店的兩倍,而且北京的開店審查比上海更複雜、檢查更嚴格、標準更難達到,「隱形成本」高出一大截。 一直替集團新據點打前鋒的蔡百彥認為,中國一個城市自成一個文化,例如瀋陽人天性豪爽,又有豐富天然資源養出來的「礦老闆」,小費文化盛行,「上廁所小費一給就是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元),我們一週能碰到一、二十次。」 不過歡唱娛樂集團三十多個據點中,貴州貴陽店的獲利最超出預期。貴州經濟數據雖然不如瀋陽亮眼,城鎮化比率也只有三六%,但人口正要大舉從農村往城市移,上KTV成了他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蔡百彥說,貴州對外交通相對不便、選擇較少,加上當地崇尚享樂,人們大膽消費,物價硬是比別的地方高。同樣一瓶啤酒,瀋陽賣人民幣十三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元),貴陽就高出二○%到二五%,消費者照買不誤,而歡唱也計畫在貴州繼續展店,希望打造二線城市KTV金字招牌。 |
9158死磕KTV:就是要革你的命!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6/56624.html【導讀】9158創始人傅政軍:如今線下卡拉OK是1000億的市場,線上我們折騰來折騰去也只有10多個億,如果我們進軍線下,把線下線上打通,至少有500億市場蛋糕。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花邊社(射掌)的文章,你覺得9158的如意算盤打得如何?這樣的新式KTV你會去嘗鮮嗎?傳統的KTV是否真的需要變革了?互聯網會改造掉它們嗎?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9158,「就要我吧」、「就要我發」,從這兩個諧音名字上看,用戶更多奔著前者而去,這家天鴿集團旗下低調的土豪公司9158收穫了後者。
去年,9158收入就突破了10億,而彼時,高富帥的互聯網行業還有人不知道這家公司,更沒有體驗過他們多人視頻在線互動等產品。
一群屌絲聚在自己喜歡的美女主播的在線視頻秀場裡,看著畫面裡年輕妖嬈的美女主播嚥唾沫,點歌聽她唱歌,和她聊天,花真金白銀給自己的女神送各種各樣虛擬禮物,換得女神一句「謝謝」和誇讚就激動地要高潮。
而每個主播的包間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小土老闆,他們有錢,但是文化水平不高,他們生活在三四線城市,高端夜總會等娛樂設施不健全,又混跡不到像馬云、馬化騰等牛逼企業家的圈子裡去,但是他們也急需要證明給世界自己其實也很牛逼。
在9158里的視頻秀場裡,他們找到了天堂,這裡有性感美女嬌嗔地喊他哥哥、有一群屌絲粉絲為自己歡呼,他的心理得到了慰藉。
於是,老闆們一高興,送女主播和包間裡所有人禮物,那是常有的事情。最怕的是兩個土老闆相遇,都覺得自己比對方牛逼,為了得到女主播的芳心,為了證明給更多圍觀的粉絲看,他們使勁往賬戶裡充值,購買越來越貴的虛擬禮物,爭著搶著送給他們共同喜歡的女主播,這樣的「斗富」據說有一夜花掉上百萬的,直到斗走那個自己先認輸的老闆,得到全場的歡呼為止。
這是9158多人視頻在線互動的真實畫面,他們大多來自三四線城市,身在大城市的你,或許壓根沒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但他們比你更捨得在互聯網上花錢。
射掌出於研究行業和採寫稿件的需要(真的,哈哈),曾多次訪問9158秀場,潛伏在一個美女主播的虛擬房間裡看她唱歌和粉絲互動,很多時候畫面里美女主播的身後就是自己的閨床,床單和掛著的衣物一目瞭然,氣氛確實很曖昧。秀場那花哨的甚至有些俗氣的頁面真是讓射掌眼花繚亂,粉絲刷屏太嚴重,聊天頁面不斷滾動,各式虛擬禮物漫天飛舞,屏幕上還不斷飄五顏六色的字,同時你還要看視頻里美女主播,搞得射掌徹底跟不上節奏,完全進入不了那個喧鬧的世界,真是智商餘額不足,令人捉急。
只是,如今,天突然變了,9158那樣土豪的賺錢方式受到了挑戰。太多的人看中了秀場模式,紛紛進入,除了六間房、YY、酷我,據說百度、騰訊、優酷等大公司也要染指,這還不算N多的不知名的小秀場。
「9158拿到的利潤越來越低,只剩10%,變成電商了」,9158CEO傅政軍笑著說,秀場模式競爭越來越激烈,30%分給推廣,主播拿走40-50%,留給9158的利潤不斷下滑,這處境快接近一向苦逼燒錢的電商了。
9158正在實施從「秀場」模式整體轉型到「K歌平台」(以往秀場模式裡,都是屌絲在聽主播唱歌,大家不能參與唱。新的K歌平台就是一群普通愛唱歌的人聚在一個虛擬包間裡,排隊等著麥,去唱歌,大家自娛自樂,沒有專業的美女主播),而且要將業務範圍延伸至線下,推出配合線上的KTV實體店,用互聯網的方式變革KTV產業,洋氣點說9158要推行O2O戰略。
射掌在採訪中發現,傅政軍帶領的9158團隊深諳屌絲互聯網用戶的心理,並將對用戶的準確把握融入到產品設計和服務中。其實,做產品,很大程度就是滿足用戶心理的某種需求,你發現了這個需求,做出了滿意的產品,用戶就捨得花錢。
那麼,對於傅政軍這樣對用戶心理把握極其準確的人來說,這次他轉型搞K歌平台和線下KTV,到底是要鬧哪樣?
射掌來通俗地講講,你感受下,看看9158這一套到底能革掉線下傳統KTV的命嗎?
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是,互聯網作為一種能力,像流水一樣,正蔓延到傳統行業,尤其那些多年來變化很小的那些領域正面臨互聯網的劇烈改造甚至顛覆。
那線下KTV呢?這個行業,例如錢櫃,說實話我們前年去,今年去,明年去,似乎感覺服務都很穩當,都那樣,沒哈新意。越沒新意的地方,就越有商機,傅政軍和9158看到了。
你回憶下,這些年我們唱K的體驗,基本是一幫熟悉的朋友,約好一起定了個包間,進去關門,大家開始點歌,唱歌,喝酒,最多不愛唱歌的玩下色子和遊戲。
傅政軍說:傳統KTV就像我們居住的單元樓一樣,無數個房間,但都彼此隔絕。實際上,KTV是個多好的社交場所啊,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年輕男女聚在一起,卻無緣相識不同包間的朋友,KTV天然具備的很好的社交屬性完全被忽視了。
但是,你總不能直接闖進別人的包間要求做朋友吧,搞不好會被喝得醉醺醺的哥們扔個酒瓶到你腦袋頂上。那怎麼辦?互聯網就可以幫助有社交需求的人打開別人KTV的門,認識包間裡的美女或帥哥。
9158做了一套K歌系統,用互聯網把每個包間聯繫起來,直接替換掉傳統KTV包間裡的點歌系統。在這個新系統裡,除了你唱得每一句都會獲得專業打分外,最後你唱完後分數會自動和所有唱這首歌的朋友排名,誰被你挑戰下去了,系統可以發信息告訴對方被你超越,激發她和你再戰。
當然,其實,你剛進KTV的時候,在前台的大屏幕上就會滾動播出,哪個包間裡的哪位朋友唱了某首歌,得分最高,你如果有興趣的話,一會可以到K歌房裡和她飈這首歌。如果你飈不過,和你一起去的朋友們輪番上陣也可以。
不僅可以這樣玩,你還可以用手機和某個包間裡唱某首歌的朋友互動。進包房後,掃瞄一下這個KTV的一個二維碼,就會進入這個KTV的一個社區,可以看到不同包間裡唱歌的朋友。然後,大家飆歌,還可以給自己的喜歡的朋友送虛擬鮮花等禮物,聊得好的,當然可以串串包間聊聊天,喝酒認識。以後,大家也可以相約一起唱歌了。因為,每次你想K歌的時候,你的朋友或許未必有空,湊不夠人。有了9158這個新系統後,打通了線下線上,你就可以隨時和新認識的朋友一起組局唱歌。
如果你還有交友、約炮、約婚的需求,那麼就看你的造化了。至少這個模式讓你找到一群有共同愛好的朋友,而且給了你們線下交流的機會。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系統聯網,和網上的其他人飆歌,喜歡你的粉絲就可以關注你,送你虛擬禮物,這樣,你在KTV裡唱歌等於就可以賺錢了,因為9158的虛擬禮物是可以流動的。那些麥霸們是不是突然覺得春天來了?
如果人氣足夠火爆,去KTV的人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別的包間的朋友送虛擬禮物,你送了,對方處於禮節也回禮給你,如果送的足夠多,傅政軍說未來就可以唱K免去包房費了。
而且,9158會重新設計KTV包房裡的音響、燈光等設施,讓它更滿足K歌達人的半專業需求,音響效果更好,燈光更有感覺。你說,如果這樣的KTV出現,你還會去玩傳統的KTV嘛?就是免費或者花更低的包間費用,卻能享受更多更好玩的服務,每個人都可以像中國好聲音的明星學員一樣去飆歌,你何樂而不為呢?
據說,現在試點的KTV,在一些大學城附近,很多高校的學生已經掀起了一場互相K歌飆歌比賽的新玩法,大家都想看哪個學校唱歌最牛B,哪個美女或帥哥唱得最好,而且去前赴後繼地比賽,都不想讓別的學校超了自己。
傅政軍笑得咯咯咯地為自己的新模式得意。他透露,9158線下KTV已經在杭州試點,今年打算試點開3-5家店,做成旗艦店,然後,吸引全國更多KTV去加盟,9158只輸入新的K歌系統和音響燈光等設備的佈置。
「如今線下卡拉OK是1000億的市場,線上我們折騰來折騰去也只有10多個億,如果我們進軍線下,把線下線上打通,至少有500億市場蛋糕」,傅政軍又很屌絲地發出一連串的笑聲。
9158通過這種線下線上的方式,其實可以給線上(PC和手機客戶端)帶去大量的用戶,然後他們藉機再推送自己研發的遊戲,一樣賺錢。目前,9158剛推出了第一款手機遊戲《將三國 》,讓部分主播在秀場把這些人帶到遊戲裡玩,靠賣遊戲道具,隨隨便便現在每個月50-60萬收入,假如開動馬力,大規模推廣,手機遊戲又可以大賺一筆。
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9158的如意算盤打得如何?這樣的新式KTV你會去嘗鮮嗎?傳統的KTV是否真的需要變革了?互聯網會改造掉它們嗎?
KTV失寵90後,亟待擁抱互聯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2941.html
曾經火爆的KTV如今門前冷落,面臨負盈利。在泛娛樂化的今天,傳統KTV失寵90後,主力消費人群變成了“大媽”。KTV亟待擁抱互聯網,被認為已經很土的KTV能否通過互聯網轉型贏回年輕消費者的心呢?
上個周末,筆者和同事去KTV團建,這還是今年第一次去KTV玩,卻發現這家錢櫃門可羅雀,裝修華麗寬敞的大堂里只有兩三個中年人在詢價。然而商場對面新開業的一家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卻異常火爆,等候的隊伍都排到了大門口。到底是什麽形成了這樣鮮明對比。
KTV在90後中徹底失寵
錢櫃曾是高檔量販KTV的代名詞,然而現在已經人走茶涼,不再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最愛。這並不是假象或者個案,前段時間南方網一篇報道中發布了幾個KTV行業現狀的重要數據,證實了這個現象的存在。77.3%的人認同“現在去KTV的頻次大幅降低”,81.1%的人表示“KTV唱膩了,都玩別的去了”,其中90後的受訪者占了大部分。同時在電影行業每年保持30-50%的增長率之下,KTV行業竟然在2013年變成了負增長。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整個KTV行業都在墜落,而90後的“叛離”是主要原因之一。
從這些證據也都能看出,在泛娛樂時代,KTV和90後的線下生活已經完全脫節,而這個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麽呢?
“KTV太土了!”
現在年輕人對KTV的一個很重要評價就是“太土了”。土的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KTV的裝修十分陳舊,曾經最豪華的錢櫃也已經破敗不堪,雖然很多店裝修了2-3次,但是仍舊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
其次就是服務質量,服務員的素質、餐飲的質量等等,都影響到了年輕人的感官。大部分KTV的服務還是沿用上個世紀末的方式,包括酒水套餐、開房買單、自助餐的流程,讓筆者這個85後都感到很“土”,反而臺北純K之前沿用過“全臺妹服務員”模式引爆了上海白領圈。
另外,KTV現在消費主體已經是60後大媽,大部分KTV從業者對這些群體避之不及,因為他們占了房間卻並不消費,很多人甚至自帶水壺和盒飯來唱歌,讓店長經理哭笑不得。而這一消費現象更是加劇了90後逃離KTV的速度,“我們的父母現在沒事都去KTV玩了,我們怎麽可能還去唱歌?”,曾經時髦的Karaoke變成了“廣場舞2.0”。
KTV太單調太無聊
照理說,一個大眾娛樂的消費產業,會跟隨著時代而自我更新,比如電影行業這幾年一直保持著30-50%的增速,電影質量的提高功不可沒。相比之下KTV行業卻在負增長,關鍵問題還在於內容,KTV的內容目前有兩大問題,一是單調,二是無聊。
所謂單調,就是娛樂方式過於單一。桌遊和密室之所以能火,是因為他們的娛樂內容一直在變,讓你同一個密室多次闖關你還有興趣嗎?同樣的道理,電影也是因為不斷有新電影才會有人去看。但是KTV呢,唱來唱去永遠是那些歌。90後是喜歡變化的群體,一個月唱一次就夠膩歪了,於是消費頻次變得越來越低。
另外一點就是無聊,不夠刺激。90後娛樂消費喜歡“重口味”的、奇葩的、足夠刺激的,所以去夜店開包廂卡座,或者去轟趴館自己組party。而KTV呢?不管你多追求刺激,在KTV里面能幹的事情及其有限,也就喝喝酒玩玩骰子罷了。
如今是一個“泛娛樂”的時代,休閑娛樂不再簡簡單單是一個狹隘的觀念,而是一系列服務的組合。比如在夜店有威士忌有雪茄有音樂有妹子可以跳舞聊天,比如在轟趴館有DJ有電玩有桌遊有K歌也能看球賽,圍繞一個特定的場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配套娛樂服務,才能最大程度的促進用戶消費。娛樂消費本就是“非理性消費”,而KTV卻變成了一個“購買K歌服務”的“理性消費”,這正是KTV行業停滯不前的癥結所在。
KTV必須擁抱互聯網
大眾點評進駐了餐廳,美團開始做電影,而家政、洗衣、小區O2O也接踵而至,KTV作為一個多媒體化的線下娛樂產業,竟然還沒有被互聯網化,簡直不可思議!那麽互聯網思維能為KTV做啥呢?
互聯網思維做管理。以臺北純K為首的這些新興KTV都開始用最先進的ERP系統,其中包括多店聯網的會員CRM,結合微信公共賬號及臺北純K自己的App去做精準的會員管理和預訂助手。人性化的服務不可缺失,北京的溫莎和上海的V-Show都在大廳里放有諸多的電腦以供排隊的用戶上網打發時間,同時房間里面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點酒點歌,並能直接微信付費結賬。另外就是用互聯網來做營銷,包括微信會員推送、第三方預訂平臺推廣以及美團點評等渠道,越來越多的KTV已經開始擁抱這些互聯網的變化和改革,越早擁抱就越能從中受益。
互聯網如何改造KTV?
這是個大難題。
眾所周知,想讓傳統商戶真正地擁抱互聯網,最主要是有新興的公司能提供互聯網服務,用破壞性創新去顛覆傳統行業。目前,寄希望於用互聯網去改變KTV的有三類玩家。
第一類,以視易、雷石為首的傳統KTV服務商。這些公司往往成立了5年甚至10年以上,提供的服務覆蓋了接近全國的KTV,根基牢固,並且有很強的線下行業口碑。而這些公司缺少 “互聯網基因”,所以產品策略一直以來比較保守穩妥,主要靠售賣硬件和後期維護盈利。但是近些年來他們也有一些新的嘗試,比如雷石的“90後”系統,也在主打年輕人消費的概念。只不過產品是否能殺出重圍、真正的做到顛覆自己,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第二類,則是互聯網人比較看好的唱吧、9158。第一類的公司雖然在行業里根深蒂固,但同時大家也知道“顛覆行業的,往往不是這個行業里的玩家”,因此互聯網公司對傳統巨頭並不畏懼。唱吧已經大張旗鼓地推廣線下KTV概念,並要在今年底前開北京第一家體驗店。9158則已在杭州開了2家旗艦店,並積極地並購連鎖品牌。唱吧有一億多的裝機量、月活躍用戶破千萬,而9158每天同時在線人數也有數十萬,這都是他們的天然優勢,而將他們的流量變現、把用戶價值發揮到最大,則是以流量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據悉最近YY也在積極推動此事,希望也有機會能往線下KTV導流量)。如果這些互聯網流量被導流到線下,無法避免的是傳統KTV巨頭的市場要被蠶食、生意將更不好做,他們對這即將到來的競爭感到又恨又懼,卻也無可奈何。但是,唱吧、9158這類公司,線下開一家店一定是非常盈利的,能否不斷開連鎖店並同時保持住毛利(大部分線下直營店都避免不了虧損的境地),需要極強的線下管理經驗,這則是他們一個無法忽視的難題。
第三類就是一些互聯網新公司(比如“一起唱”這樣的90後創業團隊,最近經常被報道),他們有著和傳統系統公司相類似的邏輯,從點歌系統去切入商戶,然後在用戶端提供預訂、點歌、娛樂等服務。這個邏輯固然是對的,但是創業公司一上來就想做平臺,想要把軟件端、硬件端、服務端以及整個售後體系都搭起來並做到最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不管是技術門檻、整體供應鏈門檻,還有就是商家的信任危機(KTV更換硬件的心理門檻應該很高),都不是創業公司能輕松解決的。雖然他們創始人最近在媒體采訪中透露出已經完成B輪融資,但是用戶數量及活躍度與唱吧、大眾點評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也是創業公司的先天短板。所謂精益創業,創業公司很難一口氣吃下一個胖子。
乍看起來,現今的KTV行業還是一團亂象,但變革已經開始。傳統KTV服務商開始標榜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唱吧、9158等互聯網“大流量產品”已經迅速開店加入競爭,而一些創業公司也蠢蠢欲動想做平臺分一杯羹,多方勢力在暗流中試圖推動整個KTV行業。線下KTV商戶也在翹首以盼,或積極樂觀、或謹慎悲觀、或跳腳反對、或擁抱迎接,總之,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產業革命即將到來。在互聯網分分鐘改變線下行業的今天,KTV這個陳舊缺失活力的娛樂項目,何時能真正的煥發青春呢?
(編輯:余佳瑩)
量販“老大”萬達大歌星KTV謝幕 80多家店下周全部關閉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7/930942.html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王健林的商業帝國里,大歌星KTV只是為了配合商業地產所做的一個配套項目,違背量販KTV業態本身選址、運營管理等專業屬性。
不同於已經成為“院線第一股”的萬達院線,萬達集團旗下的大歌星KTV卻完全背道而馳,80多家門店下周將全面退出KTV領域,或被轉讓,或改變成餐飲、商鋪等其他業態。那麽,為什麽同屬文化娛樂板塊的院線和KTV卻有著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80多家店關閉倒計時
大歌星KTV作為全國最大的連鎖量販式KTV,原屬於林氏投資集團,該集團董事長林寧實際上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夫人,2010年6月大歌星正式並入萬達集團,成為萬達集團旗下的全國大型文化連鎖企業,定位為集休閑娛樂、歡唱聚會、音樂美食於一體的文化娛樂場所。
截至2014年9月,大歌星已在全國各地開設89家量販式KTV門店,原計劃到2014年底,大歌星門店總數達到105家,願景做中國KTV行業領軍品牌。
但事與願違,去年9月,萬達大歌星13家KTV就因經營不善而關店,進入今年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下周萬達大歌星旗下80多家門店將全面退出KTV領域,或被轉讓,或改變成餐飲、商鋪等其他業態。
目前已收購了10家大歌星的北京糖潮KTV創始人楊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為惟一一家與萬達總店直接大批量簽約的企業,糖潮已經於6月10日完成第一批6家店的收購,7月10日完成第二批4家店的收購,由南向北已經收購了廣州、成都、濟南、唐山、大連、石家莊、佳木斯等地的大歌星,其中,廣州、大連收購了2家。第三批將於下周之內完成,包括上海、無錫、東莞、南京等地”。
目前,北京2家萬達大歌星還在正常營業。但楊虎透露,“下周即將全面停業的大歌星也包括北京2家店。其中,大歌星石景山店因為所處區域比較成熟,將改成餐飲或其他經營方向。而通州店由於去年11月才開店,定價相對較高達到800萬元,目前還沒有完成轉讓”。
各地大歌星店轉讓費在500萬元/家,收購10家大歌星店就需要5000萬元以上,如果把每年的租金包括在內,至少超過了7000萬元,但是楊虎幫北京商報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在萬達商業圈內,一家3500平方米左右的KTV門店收購價在四五百萬元左右,但實際裝修需要1000萬元以上,而收購的門店內空調、防火等設備已經很完善,只需要小範圍完善超市、服務或者局部精裝。而且,多年運作的大歌星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接手後能夠把沈澱下來的會員再次吸收,地處綜合商業中心的萬達廣場內,也會為KTV帶來更多的家庭式消費。
既然有其他KTV同行能接受萬達大歌星店,那意味著KTV領域還是有收益的空間,對於萬達大歌星而言,在背後有萬達廣場支撐消費的情況下,為什麽會選擇關店呢?
盈利能力差成發展累贅
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大歌星新開業5家店,累計開業86家店,整體收入為4.04億元。同期,萬達院線收入24.8億元。與萬達其他兄弟品牌公司動輒上百億、千億規模發展相比,大歌星的盈利能力並不高。
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文娛市場正在經歷階段性的變化,目前來看,用戶社交形式已發生變化,只有一部分人選擇KTV,導致KTV市場逐漸萎縮,該行業也進入微利時代,未來只會留下1/3左右的數量。
而此前則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王健林的商業帝國里,大歌星KTV只是為了配合商業地產所做的一個配套項目,違背量販KTV業態本身選址、運營管理等專業屬性。
對此,楊虎表示了認同,“萬達退出KTV市場和企業轉型有關系,KTV並不是萬達的專場,只是作為萬達廣場建成後招商的方式之一,專業領域最好由專業人才來做,做得不好還不如只收租金”。
除了自身定位的不明確,大歌星在運營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公司福利待遇高,人力支出大,從總部到區域,再到地方,管理層繁複,這種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KTV盈利模式。而且,子公司餐飲、設備、系統等需要更新時還得層層審批,並不能快速精準的以市場為導向變革”。
無法機動更新、變革也造成大歌星自身的用戶體驗比較單一。很多網友抱怨,盡管大歌星被安置於高大上的萬達廣場內,但同等消費下,大歌星的點歌系統落後、音響效果一般、服務體驗感差,成為用戶放棄選擇大歌星的原因。
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環境也對大歌星形成了一定沖擊,定位於高大上的萬達大歌星並沒有網絡團購價格的優勢,而且很多新型互聯網、手機點歌方式等興起的同時,新興的主題、商務等多種形式的KTV已經對大歌星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多重困境下難以穩定發展的大歌星虧損也就成為了常態。
加速轉型成發展共性
從錢櫃大規模關店到大歌星的撤退,是否真如有些人所說,KTV已經成為了夕陽產業?在大歌星轉讓中,與萬達簽署了至少八年租約的楊虎並不這麽認為,“不能把KTV當做暴利行業,它的盈利應該是正常回報,和做餐飲一樣,要以實體產業的心態來看待”。
大歌星的落幕不應該代表整個行業陷入了困境。對於接手後大歌星如何規劃,楊虎表示,“首先要將品牌切換,然後最重要的是硬件的調整,從音響、點歌系統、超市貨物、內部裝修等都需要快速更新。而且,糖潮會對原先的人力進行合理配置,壓縮成本,並針對性做優惠方案及後期宣傳來吸引客戶”。
如何轉型是擺在傳統KTV面前最重要的一步戰略。一位KTV從業者認為,目前來看,尤其是北京,高大上的KTV模式已經不適合市場,以前擁有5000平方米甚至更大場地的錢櫃之所以能夠運營,是因為全城用戶都去支撐,而現在,隨機式的組團越來越多,KTV也越來越多,用戶更多會就近選擇。尤其是最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新店,在環境效果、房間數量,面積大小、系統新舊等方面都會形成很大的優勢,這就需要傳統KTV加速適應市場需求。
在整個行業加速競爭和發生變化時,傳統KTV要做的就是盡量抓住變革時機,目前互聯網已經進入KTV產業中,“糖潮KTV應用的系統就已經與《最美和聲》、《中國好聲音》等熱門音樂節目合作,可以從基層發現並輸送人才,這也成為吸引用戶的一種方式”,楊虎補充道,“此外,針對KTV自身的用戶定位,突出自己的文化,無論是選擇商務,還是主題式的KTV都要適應新興人群。而且,將面積縮小在2000-3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更適合,覆蓋兩三公里之內的用戶即可,因為超出範圍外又會有其他的KTV。”
原標題:《80多家店下周全部關閉 糖潮KTV已接手10家 量販“老大”萬達大歌星KTV謝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難道只有O2O倒閉?傳統KTV也上演關店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1/153717.shtml
導讀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時間O2O甚至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然而並不只是O2O在倒閉,2015年同時還是傳統門店倒閉的一年。
今天,美麗說與蘑菇街又出人意料的合並到了一起,合並似乎也正在成為一種常態,由此看來,2015年是國內O2O的興起年、合並年,也是倒閉年。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時間O2O甚至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然而並不只是O2O在倒閉,2015年同時還是傳統門店倒閉的一年。
拿KTV行業來說,前有KTV鼻祖錢櫃先後在國內關閉13個門店,後有萬達旗下大歌星KTV全面關閉,夏綠地等知名KTV也紛紛出現了關店潮,除了這些KTV連鎖巨頭紛紛倒下之外,在全國各地還有無數的中小型傳統KTV也在面臨慘淡經營的現狀。那麽,為何傳統KTV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劉曠認為主要由以下六大原因造成。
1、傳統KTV由於受到了政策的限制,公務員消費支出大大減少,這對於傳統KTV無形之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過去傳統KTV很大一部分的消費都來源於高端商務人士,如今這些消費受到了限制,傳統KTV的前景自然也就讓人堪憂。
2、KTV對於空間要求大、雇員多,門店租金成本不斷上升,人員的工資也在不斷上漲,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此外,今天很多客人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過去一個客人在一個KTV包廂消費七八百元很正常,可是今天卻很少有人會在KTV消費那麽多錢,更何況還有那麽多人通過團購來消費,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失衡。
3、互聯網KTV的興起,對於傳統KTV也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互聯網KTV平臺通過線上APP,為自己積累了極大的用戶量,通過借助龐大的用戶基數向線下KTV發起進攻,自然而然就對傳統KTV造成了沖擊。再加上本身傳統KTV市場的競爭就已經十分激烈,互聯網KTV的興起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4、今天的KTV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尤其是90後,他們的消費需求與過去也大不相同。但是傳統KTV卻還老是那些傳統的設備,傳統的招待方式。傳統KTV沒有抓住年輕人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過去傳統經營理念,傳統KTV消費單一,用戶體驗度相對較低,無形之中也就失去了核心消費群體的支持。
5、音樂版權的保護力度日漸加強,對於一家KTV來說,過去他們幾乎不需要承擔任何版權費用,而今天的任何一家KTV,要想讓自己的門店正常運營,每年至少需要繳納幾十萬的版權費用,本就經營不夠景氣的傳統KTV商家們,如何能夠承受得起高額的版權費?
6、行業內部供大於求,競爭慘烈。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KTV市場非常大,有些地方唱歌甚至還需要提前預約排隊,但是在市場大、高利潤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KTV湧現了出來了,導致整個市場的KTV數量越來越多,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
對於傳統的線下KTV門店來說,轉型就成為了他們的必然出路,雖然轉型了不一定能夠生存下來,但是不轉型一定會走向死亡。而面對著大量的傳統KTV門店紛紛倒閉,不論是傳統門店在開始轉型,一些互聯網平臺也開始紛紛試水線下KTV。
團購最先掀起KTV轉型浪潮
在團購最先興起的時候,那個時候1元嗨唱、9.9元通宵唱等KTV團購層出不窮,很多傳統線下的KTV為了希望能夠借助團購平臺幫助自己帶來更多的客流量,紛紛推出了各種團購優惠活動。然而越來越多的KTV商家發現,這種團購的方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幫助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品牌宣傳,但是卻並不能給門店自身帶來長期穩定的客戶源,消費者最終忠誠的只是團購平臺,而非自己。
越來越多的KTV商家發現團購並不是一條幫助自己轉型的成功之路,團購網站本身也有所意識。於是團購網站開始效仿電影的在線預訂模式,推出KTV在線選房的O2O模式,百度糯米與溫莎KTV在2015年的11月底合作推出實時在線選房,以求通過這種合作模式來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麽,KTV實時在線選房會不會與電影在線選座一樣成為一種流行的方式呢?
電影在線選座之所以會比團購更流行,最主要就是因為團購必須要到現場去排隊等候換票,甚至有可能換不到當場自己想要看的電影場次,但是在線選座卻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很多消費者還能夠直接在線上提前選好自己想要坐的座位。而KTV實時在線選房的意義就不大了,很少會有哪一家KTV能夠在每天的各個時段都爆滿,線上提前選房與到店選房消費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推出意義也就不大,消費者甚至更願意選擇團購的方式,畢竟價格更便宜,這種簡單的線上為線下導流方式並不能成為KTV行業的最終發展方向。
雖說團購不一定能夠成為傳統KTV的終極方向,但是是它掀起了KTV向互聯網轉型的開端。借助團購作為吸引用戶的基礎,美團點評、百度糯米成功地推出了外賣、電影選座、酒店預訂等各個細分領域區別於團購的方式,KTV作為一種娛樂消費方式,誰又能保證有著龐大用戶基數的他們未來不會推出更適合消費者的線上KTV模式?
傳統線下門店開始自己摸索革命前進的道路
在團購模式的開啟下,面對著團購模式的價格之殤,很多傳統KTV門店也萌生了自己搭建互聯網平臺的想法,這類商家認為不能依賴於互聯網平臺,也不想成為他們的附庸,而是要自己做大做強。一些不懂互聯網、實力不夠雄厚的傳統商家開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來打造自營O2O平臺,這也就給予了KTV的O2O軟件平臺機會,諸如去嗨、K米等幫助傳統線下KTV商家打造O2O平臺的第三方技術服務商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對於傳統線下商家來說,借助這類第三方服務商的確讓自己省去了很多麻煩,比如前期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時間、精力來打造一個O2O平臺。但是對於這些傳統KTV商家們來說,這樣的方式只是幫助他們建立了基礎設施,並不能徹底幫助他們成功實現轉型,如何運營O2O平臺成為了他們面臨的最大障礙。
於是,實力較為雄厚的寶樂迪在打造了近300家連鎖加盟店之後,又開始探索自己的O2O之路,並於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O2O平臺——雲歌。通過依托這個全國連鎖的KTV體系,寶樂迪與恒大音樂、音悅臺、大牌佳音等知名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娛樂媒體等達成定期在線上推出各類演唱會門票搶票,線下明星到店舉辦歌友會等活動的多項合作。與此同時,寶樂迪還與同城的電影、酒吧、足浴等休閑場所進行合作資源置換,最終要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綜合娛樂消費的O2O平臺。
對於寶樂迪的這種O2O模式,發展同樣還是會存在局限。它通過向加盟店收取加盟費用,然後借助移動互聯網平臺來帶動其線下加盟店的娛樂消費,不可否認它比一般的KTV連鎖店都會發展迅猛,但是難以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KTV垂直O2O巨頭。作為一個平臺,最為重要的是開放精神,寶樂迪仍然只是一種自營的O2O模式,只面對自己的加盟店開放,平臺發展速度會受到影響,它也無法幫助所有的傳統線下KTV實現O2O轉型。
互聯網K歌平臺紛紛反攻線下
目前國內的在線KTV平臺也是非常之多,包括唱吧、一起唱、愛唱、K歌達人、全名K歌、天籟K歌、酷狗K歌、9158、移動練歌房等等,通過借助線上KTV的方式聚集了大量的K歌愛好者,正所謂有了用戶就有了話語權,於是這些平臺紛紛開始探索新的變現模式,並進軍線下KTV市場。
唱吧、9158等互聯網平臺最開始采取的都是以入股的方式與傳統KTV進行合作,唱吧通過入股麥頌打造自營+聯盟的線下KTV模式,然後線上為線下引流;而9158除了出資之外,還提供店面場景的改造升級,設備聯網改造等技術服務,同時傳統KTV店面將統一采用9158的VI和LOGO。從線下的經營模式來看,唱吧、9158與寶樂迪都是采取加盟的方式,不過他們的優勢在於線上龐大的用戶流,最終把平臺打造成為一個綜合的娛樂消費平臺。
唱吧與9158相較而言,唱吧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移動端用戶資源,線上擁有1億的用戶,而9158的用戶主要集中在PC端,適合O2O的移動端用戶只占到了15%左右。與此同時,唱吧、9158的互聯網模式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線下發展速度會過於緩慢,於是以一起唱為代表的創業平臺又開始打造開放式的O2O模式,通過與傳統KTV達成合作,全面把線上線下打通,但是一起唱卻沒有線上用戶的積累,如何能夠為線下商家導入更多用戶流量又成為了其面臨的問題。此外,酷狗音樂等互聯網平臺也在開始全面進軍線下KTV市場。
從這些互聯網平臺進軍線下KTV發展態勢來看,一起唱最容易能夠整合所有的KTV資源,但是能否為線下商家帶來長期穩定的客戶源卻是個大問題,唱吧、酷狗等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資源優勢,如果仍然只是采用傳統商家的自營+加盟運營方式,同樣也玩不大,必須全面開放自己的平臺,才有可能把娛樂O2O生態盤活。
傳統KTV門店的轉型出路到底在哪里?
未來的整個KTV行業,與其他的傳統行業一樣,最終很可能只會出現兩種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一個就是O2O平臺,另一個則是依附於O2O生存的傳統KTV門店。那麽,對於傳統線下門店來說,他們到底該如何做?以下三種方式或許會成為他們的出路之一。
一、傳統門店可打造自營O2O平臺
傳統KTV門店或許可以像寶樂迪一般做一番拼搏,通過借助打通線下的門店資源,然後來盤活線上的O2O平臺,最終又通過線上來為線下導流,形成一個有效的O2O閉環,不過這樣做會存在幾個難點。
首先,要想讓更多的線下門店來加盟自己,首先必須自身要有足夠的吸引力,不論是在門店運營模式、服務、管理體系等各個方面都要有足夠的優勢。最為重要的是,讓加盟店加入了以後,如何才能夠幫助加盟店真正實現更好地盈利是必須要突破的障礙,只有當最先加入的加盟店實現盈利了,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傳統KTV願意加盟進來。
其次,即便有了足夠多的連鎖加盟店,想要打造一個O2O平臺也並非易事,線上O2O平臺如何才能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如何才能盤活?線上平臺必須要具備能夠吸引用戶粘性的元素存在。
最後,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打造自營O2O平臺也會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一方面是來自其他O2O平臺的競爭,另一方面也會面臨來自其他傳統門店的競爭。拿寶樂迪來說,很明顯對結盟店之外的其他傳統門店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必然會導致其他門店的反攻。
二、傳統門店可打造O2O綜合平臺
打造O2O綜合平臺也會是傳統門店的一大出路,而且這個一旦成功,就很有可能會成為獨角獸。對於線下傳統門店來說,他們比純粹的線上平臺更懂KTV的運營,同時也擁有自己的線下資源優勢,不足的是他們卻不懂O2O平臺的運營。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缺少既懂KTV又懂互聯網的人才,更多需要通過實戰來錘煉。
第二個難題恐怕就是資金上的難題。要打造一個O2O垂直巨頭,前期的市場運營費用是絕大多數傳統商家難以承受得住的,盡管打造O2O平臺不能僅僅只依靠燒錢模式,更重要的是打造體驗更好的線下服務,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前期是很難運作下去的。
三、傳統門店可依附於其他O2O平臺生存
當然,對於多數實力比較弱小的KTV商家來說,選擇與O2O平臺達成戰略合作也是一種出路之一。團購模式可以作為一種短期的促銷和品牌宣傳方式,但是要拿它作為門店長期的發展模式並不是非常可取,選擇與什麽樣的O2O平臺合作就成為了他們需要多方權衡與對比了,有幾個因素是他們需要考慮的。
一個是平臺入口的大小,想要稱霸KTV市場的O2O平臺很多,但是哪家具有足夠的用戶優勢需要對比;另一個就是O2O平臺運營的模式,哪種平臺是在真正幫助傳統商家轉型互聯網,這個也是需要深思熟慮;最後需要考量的自然是平臺的資金實力,打造一個龐大O2O平臺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是很難做到的,美團點評、美麗說蘑菇街等平臺紛紛抱團取暖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總體看來,整個國內的服務業發展態勢表明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和互聯網平臺殺入O2O領域,也將會有更多的O2O平臺最終倒閉,但同時傳統門店的倒閉潮也將會頻頻出現,KTV行業現象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隨著線上K歌平臺的不斷湧入,整個KTV行業也正在進入一場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門店的混亂廝殺之中。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劉曠,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殺 | 17 年的五個小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6/161680.shtml
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殺 | 17 年的五個小風口
42章經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 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曲凱。
42章經以前提過,所有的投資機遇都是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來的。目前就我理解,從底層來看,市面上有三大投資主題:
第一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投資主題,在移動互聯網出現 10 年以後,這個主題已經進入後半段。目前在這個切換的節點上,後半段的投資節奏讓很多人難以適應,大家就開始開發其他主題。
於是,就有了第二主題,人群和消費能力等變化帶來的消費升級與文娛等傳統領域的投資主題。這個主題其實過去一直在,未來也一直會在,和互聯網等技術也沒有那麽大的關系。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沒有那麽劇烈,所以雖然有投資標的,但不能和第一主題當初的節奏和幅度相提並論。
再於是,另外的一些投資機構就開始尋找第三主題,一個理想中可以媲美第一主題的事情,結果很多人就找到了“AI”。我始終覺得 AI 目前過熱,而且時機還是有點早,並且最大的問題是 AI 現階段的技術和應用場景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不是那麽友好。
所以,今天不提 AI,只從前兩個投資主題來看當下被 VC 追捧的五個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種投資方向。
一)喜茶、奈雪的茶、1點點奶茶
以喜茶為首的線下奶茶店最近很火。喜茶現在線下門店超過 50 家,去年拿到了 IDG 領投的超過 1 億元的 A 輪融資,當然,這個項目本質來說應該是 PE 邏輯的一筆投資。
在這里,我僅借喜茶為例,來講下我對於消費升級的理解。創投圈里說消費升級說了至少有一年,但到現在我都找不到消費升級的真正定義。網易嚴選是消費升級?樂純酸奶是消費升級?喝奶茶、去便利店都是消費升級?到底什麽是消費升級?
我目前認為,消費升級有兩大重點:
第一,如果把所有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其他“附加價值”,那我覺得消費升級的第一個核心,是客戶願意花更多的錢,換取商品或服務更多的附加價值。
這里所說的附加價值可能有很多種,比如體驗、氛圍、品牌、便利性等等都是。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附加價值的獲取成本就相對越低。
比如同樣是披薩,同樣是解決溫飽,人們就願意花更多錢去某家體驗更好的、品牌更好的地方吃。
第二,真正有錢的人,本來就在享受最好的,無所謂升級;真正的無產階級,一直在生存邊緣掙紮,也始終無法消費升級。所以,消費升級主要針對的是中產階級。
而且這不只是因為一個階級崛起,更是因為 90 後這個年齡段的人開始進入收入增長期,即進入中產階級。因為消費行為不只是和可支配資產相關,更是和消費習慣和成長環境相關。
這批中產階級的特點是精神層次先達到了更先進的水平,但物質水平難以支撐。所以,目前的消費升級其實是滿足了中間態的奢侈,即輕奢。
舉一個例子,我們假設以前市面上只有兩種咖啡,一種是 3 塊錢一杯的只有使用價值的咖啡,好喝指數是 5分(滿分 10 分),還有一種是 30 塊錢一杯的,好喝指數是 9 分的咖啡。那麽消費升級版本的咖啡是什麽?其實是 10 塊錢一杯的好喝指數是 8 分的咖啡。
就是說,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中間態的產品,價格輕微上漲,附加價值顯著上漲,給了精神追求高,物質水平還跟不上的中產階級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輕奢,這個結果就是消費升級。
那為什麽輕奢能做到這點呢?因為 30 塊錢咖啡的定價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溢價,那麽新興品牌就有機會把更多成本放在產品本身,並且以更低的價格來售賣了。
所以,消費升級本質是屌絲向高富帥邁的中間一步。
正如喜茶的定位一樣:產品好看又好喝,空間體驗對標星巴克,且重點是產品均價卻更低。
二)便利蜂
便利店,首先提供的是便利性,互聯網上的購物場景更多是不講便利性、時效性、也不講沖動消費的,但便利店恰好相反,結果就是互聯網生態對便利店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隨著人們對於時間成本和新鮮事物的追求等,便利店業態無疑會繼續發展,但要達到類似互聯網行業增速和想象空間,還是一個太難的事情。
莊辰超的便利蜂最近給整個便利店市場帶了一大波節奏,但我想了很久,仍然覺得便利店主要就是便利店,要說能被互聯網或技術革新多少,是件很難的事情。
以前移動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 PC 互聯網上加移動的因素,後來有人提出 Mobile First 的概念,意思就是拋棄傳統互聯網的思維,去找真正紮根於移動互聯網的機會,這里典型的產品就是 Snapchat。
那麽在移動互聯網的後半段,我覺得大家也可以提出一個概念,叫 Offline First,線下原生,不要再去找移動互聯網里加傳統行業的東西,而是反過來找傳統行業加移動互聯網的東西。
比如共享單車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線下服務的便利性、時效性、體驗性等都是互聯網本身難以滿足的,從這個地方入手去創新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驚喜,比如我們後面要提到的這一系列產品。
三)友唱、咖啡零點吧、超級猩猩、五個橙子等等
我們整個社會的分工都是在逐漸分拆、細化的,每一個屬性的工作都可能被單獨提出來成為一個底層服務基礎,比如以前開公司都要招足夠多的員工負責所有的事情,現在則有專門負責人力、法律、營銷等等的外部公司,最終的結果是讓整個社會的運轉更高效和便捷。
而硬件的基礎設施,也會有一個分拆的過程,我管這個叫做 unbundling the facilities,硬件設施的解體。比如“迷你KTV”就是其中的一種。
類似的還有超級猩猩,是把健身房解體,變到小區中,成為零散的無人服務。
還有咖啡零點吧,是把咖啡廳解體,變到商業廣場和寫字樓中。
類似的還有鮮榨橙子、充電寶等等各種場景。
其實,這類的東西都和共享單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因為移動支付而興起的線下無人設施,可以給人們提供更便利的選擇和更好的體驗,並且運營成本更低。只不過,共享單車是移動的,而這些是固定的。
固定的壞處是增長和傳播不如單車,但固定的好處是可以對渠道形成壁壘,所以渠道拓展和把控能力就是重中之重,那麽有渠道能力的公司也許在這波潮流中會有獨特的用武之地,比如友寶、分眾或美團等。
而且這類產品大都本身毛利很高,是可以直接盈利的。按照這個思路,我還是蠻看好由此牽出來的一系列投資品類和主題的。
四)千聊、荔枝微課、一塊聽聽
上周,我和姬十三一起去網易參加一場關於知識付費的活動,姬十三有句話我很認同,他說知識付費是教育(培訓)、內容(出版)、媒體行業的整合。
以千聊為首的這些微課平臺,就是一種基於微信平臺上的知識付費的附屬應用。
這種平臺型工具產品的好處是能夠用每一個主講協助做用戶引流,起量很快,但壞處是所有的流量很難留在平臺上,並且再做二次分發的難度應該也不小。
這其實有點像視頻平臺,不斷地 BD 來 IP 是沒有用的,最終拼的還是自主制作內容、打造 IP 的強運營能力。
所以,我覺得這類工具最終要走的長久,還是要或簽約或打造獨家的頭部資源,做類似 MCN 的事情,而不是只滿足於做好一個工具。
五)天天狼人殺、狼人殺、玩吧
殺人遊戲這個事情沈寂了好多年,又用狼人殺這個身份複活了,而且竟然隱隱形成了一種底層社交語言。
天天狼人殺、狼人殺和玩吧等公司都是做視頻狼人殺的,我早在去年底的文章 2017 年,投資投什麽,創業創什麽?中就提到過,視頻形態的產品是仍然有很多機會的,不論是遊戲還是社交。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這類公司可能首先是數據還不錯的遊戲公司,其次是有可能挑戰社交領域的。
如果只是按照純遊戲來說,狼人殺這個遊戲其實不能說是最適合線上視頻形態的,因為狼人殺的遊戲體驗很容易很糟糕,參與感不強,且容易受其他玩家幹擾。
但如果是從社交的角度來想的話,從現有的遊戲場景切入做社交也許是件相對可行的事情。比如王者榮耀其實就是最新最具統治力的熟人社交方式,那麽狼人殺類產品是否有這個潛力呢?我覺得有一點勉強,但至少可以觀察。
最後,從純視頻形態的產品來說,我還是一直覺得做一個線上視頻版的非誠勿擾會是個很有趣的場景。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 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曲凱。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創業風口
贊(...)
分享到:
“迷你KTV”大戰開始了?先看看它是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43.shtml
“迷你KTV”大戰開始了?先看看它是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本文由新消費內參(微信ID: cychuangye)授權i黑馬發布。
這不是電話亭,是“迷你KTV”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似乎是一夜之間,北京的商場、電影院、餐廳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紛紛出現了很多外觀酷似封閉電話亭的透明玻璃房子,被稱作"移動KTV",或者“迷你KTV”。
看似新興的"迷你KTV"市場,已經出現了很多玩家,目前比較大的有被唱吧陳華投資的咪嗒miniK,獲友寶在線先後6000萬投資的友唱M-BAR,還有一家融資情況暫時不明,但隨處可見倩影的聆嗒miniK(確定和咪嗒miniK不是一個戰壕的兄弟麽?)
就像火熱的單車市場,到處充斥著的小紅車、小黃車、小藍車,還有黃藍相間不知道叫什麽的共享單車,除了第一眼看到的顏色和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略有不同,其他沒有太大差別一樣,各個"迷你KTV"品牌的產品也大同小異。
以小編體驗過的咪嗒miniK為例,電話亭式的結構,三面都是鋼化玻璃,整體占地兩平米不到,高約2米,拉開鋼化玻璃門進去,正對面靠墻而立的是包含2個顯示屏的一體化設備。設備前方有兩個高約一米的高腳凳,可供2人坐著唱歌,整個玻璃房子最多可容納3-4人。
大的顯示屏上播放著歌曲MV,兩側支架上分別擺放著耳機和麥克風,最下面是三個音量調節旋鈕以及一些小的按鈕。
小的顯示屏和KTV點歌機如出一轍,點開有新手免費和盡情歡唱兩個選項,其中新手免費下面顯示今日免費機會已用完(小編去了幾次都這樣,不開心)。
點開盡情歡唱可以看到價格,一首歌曲付費5元,包時15分鐘20元,一小時64元。支持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也支持投幣。 進入歌曲庫,可以看到有熱門歌曲榜,支持歌星、歌曲以及手寫點歌。
只要去過KTV歡唱的小夥伴,操作起來毫無障礙。 但和KTV不同的,這里K歌歌曲外放,用戶需要戴上耳機用麥克風來演唱。唱歌的同時還可以錄音,一首歌唱完以後可以選擇同步到微信上。
玻璃房子看似三面透明,但是隔音效果非常好,即使里面的用戶唱得撕心裂肺,等在門外的人也幾乎聽不到什麽內容。
一句話總結,這就是一個集合唱歌、聽歌、錄歌、線上分享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自助娛樂終端,主要面對的是喜歡唱歌的年輕人群。
從卡拉OK,量版式KTV到唱吧麥頌,什麽變了?
"迷你KTV"為什麽會突然這麽火?它會是大眾娛樂產品的一次革命,還是泡沫?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一下整個KTV行業的發展變革。
KTV最早起源於日本,從早期在小酒館里拿著話筒對著電視機哼唱發展到Karaok。Karaok是日英文雜名,意思是“無人樂隊”。
後來卡拉OK從日本傳到臺灣,演化成如今的量版式KTV以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中國大陸,各種門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
據統計,2013年我國KTV數量約有2萬家,其中錢櫃、好樂迪、大歌星、溫莎 windsor等都是全國知名連鎖品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KTV都是大眾娛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公司團建、朋友聚會的不二之選。晚上的黃金時間段,消費者如果不提前預定,很難找到空包間。
但是,在這一波經濟轉型中,KTV也受到了沖擊。被視為行業第一品牌的錢櫃先後關閉了全國十幾家店,有萬達撐腰的大歌星也出人意料的以歇業告終,其他無數中小型KTV更是陷入了經營慘淡的僵局。
分析其原因,固然有門店租金、人員工資不斷上漲,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國家嚴控"三公消費"導致公務員群體消費支出減少,音樂版權費用的征收等因素影響。
更主要的還是KTV多年來維持著舊有的經營模式,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尤其是沒有抓住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要知道他們可是今天的消費主力軍。
傳統KTV逐漸走向式微,而以唱吧、全民K歌、天籟K歌、酷狗K歌等為代表的社交K歌應用卻迅速在年輕人中走紅。
以發展最為亮眼的唱吧為例(唱吧在2015年8月完成了D輪4.5億融資,估值43億人民幣),其在商業模式、運營策略,產品功能上都與傳統KTV截然不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打造了在線KTV的全新生態。
早期的唱吧很簡單,用戶打開應用,下載自己喜歡的歌曲,跟著伴奏一起唱,打分,錄制,上傳就完了。
看似簡單的在線K歌模式,唱吧能在傳統KTV一片低迷的境況下,迅速成為現象級產品,主要是抓住了年輕用戶以下幾個潛在需求:
1、在線KTV滿足了年輕人隨時隨地想唱就唱的需求,非常便捷,而且相比傳統KTV動輒好幾百的消費,完全免費的在線k歌想不吸引人都難。
2、年輕人大都喜歡社交和分享,唱吧打造成一個K歌愛好者社區,還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統,所得評分可以分享給好友PK,這個功能以裂變的形式吸引了很多新用戶。
3、用戶都喜歡看美女唱歌,就像現在都喜歡看美女直播一樣。唱吧深諳用戶心理,產品設計緊緊圍繞美女明星用戶,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吸引了無數宅男圍觀。
4、唱吧在後臺對用戶聲音進行了美化處理,可謂是聲音版的“美圖秀秀”。人皆有愛美之心,這一功能極大地鼓勵了用戶,增加了用戶黏性。
在線KTV如火如荼,進一步沖擊了在寒風中顫抖的傳統KTV。
但是,有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是,無論在線KTV多麽受歡迎,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KTV,就像路上跑的外賣車再多,還是有人要去餐廳吃飯一樣,這里不再贅述。
唱吧陳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2014年宣布進軍線下,攜手在KTV行業耕耘多年的麥頌,共同打造從線上APP到線下KTV的閉環,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與傳統KTV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除了基本的K歌功能,"唱吧麥頌"延續了唱吧的社交功能,用戶可以現場唱歌一鍵錄音,再通過唱吧APP分享給線上線下的其他用戶。
陳華當年號稱要在五年之內開到2000家,目前2年過去了,通過直營+加盟,“唱吧麥頌”在全國分店數量已經有150家了。
雖然跟最初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KTV連鎖品牌,證明“唱吧麥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變革,取得了初步效果。
是“碎片化娛樂”還是“空巢青年經濟”?
如果說“唱吧麥頌”是傳統KTV的2.0版本,那如今的“迷你KTV”會是升級後的3.0版本麽?
就K歌體驗和社交功能來說,有“唱吧麥頌”珠玉在前,“迷你KTV”並沒有給人太多驚喜,更多的是滿足了消費者碎片化時間的娛樂需求。
雖說唱K是非常普遍的大眾娛樂,但不是一個能短時間做決策的消費行為,尤其是對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來說。這些人平時加班是正常現象,如果不是提前約好,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在下班後趕去KTV歡唱。
周末往往是KTV最忙的時候,消費者需要提前幾天預定,價格比平時貴幾倍,還不一定能預定到心儀的時間。這些情況,在某種程度上都間接地把消費者擋在了KTV的大門外。
這時候,迷你KTV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消費者不需要提前預約,也不需要為了唱K舟車勞頓,在餐廳排隊的時候,在等電影院開場的時候,都可以隨時進入玻璃房,唱個10塊錢的。
如何在有限的碎片化時間內吸引消費者,如何更多地搶占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是近年來所有面向C端消費的平臺或品牌心心念念的大事。
如今,消費者可以用於打發零碎時間的娛樂太多了,手遊、短視頻、在線K歌、抓娃娃機等都是眾人喜歡的消遣,也是“迷你KTV”的競爭對手,在特定時間和地點可以互相替代。
所以,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認為,如果“迷你KTV”在前期爆發之後能沈澱下來,真正成為革命性的產品,其中的一個關鍵點,一定是滿足了某一特定人群的唱K需求,這個特殊人群就是“空巢青年”。
相信大家都對“空巢青年”的概念不陌生, 這里不討論“空巢青年"產生的原因和社會意義,只是從經濟角度簡單分析。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全球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一個人的經濟”理念,跟今天講的“空巢經濟”概念殊途同歸。
大前研一在《一個人的經濟》指出,21世紀的三股大趨勢“高齡化、少子化、網絡化”,正默默地互相連動,結合成一個巨大的“一個人的經濟體”。
大前研一的預言正在中國上演,“一個人的經濟”潮正在中國加速顯現,並將深刻影響中國的消費、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
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如果要盤點一下“空巢青年”消費榜單,"迷你KTV"絕對榜上有名,搞不好還名列前茅。
這麽說是因為,"空巢青年"肯定有唱K需求,一個人去KTV難免有些奇怪,同事朋友又不一定好約,"迷你KTV"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隨時都可以找個玻璃房唱兩句,既不尷尬,性價比又高,豈不美哉。
有人會問,空巢青年好像是個新概念,能有多少人,能支撐起一個新消費品麽?
事實上,根據國家民政部統計,全國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5年的14.92%,這個數字還會增長,單身獨居群體日益龐大。這些獨居人口中,除去“空巢老人”和一部分離異、喪偶人群外,基本屬於“空巢青年”的範疇。
註意,這個數字是全國平均數,考慮到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都是外地青年紮堆的地方,獨居比例更高,消費水平也相對較高,“空巢青年經濟”的規模和發展前景還是相當可觀滴。
“迷你KTV”會是一門賺錢的生意麽?
眼下,各個”迷你KTV“品牌都在如火如荼的招商,鋪設產品,勢頭如同單車大戰,好不熱鬧。
友唱M-Bar的前身是廈門前沿科技,之前一直在做KTV點播技術,在熱遷移、機頂盒等方面有較好的技術儲備。
去年6月立項以來,短短大半年時間,友唱M-Bar在全國裝機量已經有5000多臺,覆蓋約29個省份,140座城市,直營比例約占80%。
日前,友唱M-Bar獲得友寶在線集團6000萬元A輪融資。友寶在線成立於2010年,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自動售貨機運營商領導品牌,目前正在謀求上市。相信有了友寶的鼎力支持,友唱M-Bar會在市場爭奪戰中底氣十足。
而另外一方面,2017年2月22日,唱吧正式宣布戰略投資艾美科技,也就是咪嗒miniK。雙方將會打通用戶,實現線上線下多點互聯,共同發掘K歌娛樂和音樂社交的更多O2O玩法。消息一出,本來就炙手可熱的“迷你KTV”市場,吸引了更多目光。
艾美科技最初以制作遊戲機起家,有十幾年遊戲機軟硬件的制作經驗。早在2013年,嗅覺靈敏的艾美科技就開始嘗試研制類似mini K歌房的設備,經歷了四五次產品叠代正式推出咪嗒miniK。
除了已經曝光融資的友唱M-Bar,咪嗒miniK,其他的聆嗒miniK、科唱美吧、愛唱 love sing等品牌雖暫未有融資消息流出,相信也都在緊鑼密鼓的跟資本接觸,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彈藥充足才有可能打贏勝仗。
見多了融資消息和市場大戰,人們更關心的是,“迷你KTV"能賺錢不?還是跟其他無數新產品一樣,一上市就砸錢,砸錢,一直砸錢,永遠找不到盈利模式?
目前來看,“迷你KTV”主要的收入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硬件銷售,直接向加盟商出售"迷你KTV"設備,運營收入全歸加盟商所有。
比如咪嗒miniK第一代成本約2萬元,以2萬8的價格出售給加盟商,毛利8000,去年大半年已經出售了4000多臺,粗算一下有將近三四千萬的毛利。
硬件銷售是一錘子買賣,消費市場和投資圈活躍起來以後,品牌方開始更多的往直營方向上走。
粗算一下,一臺”迷你KTV”設備成本2萬元,如果開在一線城市,每月的商場租金大概是1000-2000元,加上安裝費、服務費、網費、保潔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年的成本在5萬元左右。
由於地段和人流量的差異,一臺“迷你KTV”日收入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折中以500元/日計算,基本三四個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其他的就都是純利潤了。
以上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在最初的新鮮勁兒過去之後,“迷你KTV”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能否圍繞這一群人持續更新叠代,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服務,可能決定著“迷你KTV”最後到底能走多遠!
[本文由新消費內參(微信ID: cychuangye)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ktv
現象
贊(...)
分享到:
迷你KTV賺錢也“迷你” 四臺機器一天才賺35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3/1097396.html
最近,喜歡逛街的年輕人發現,在大型商場中,“電話亭”式的迷你KTV逐漸多了起來。一間玻璃房、兩支話筒、兩副耳機,唱首歌然後再分享到朋友圈求點贊。對於喜歡追逐時尚與新鮮感的年輕人來說,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有經營商坦言成本較高,回本慢。迷你KTV究竟是線下娛樂的一次革命,還是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產業?
能唱歌能錄歌唱完還能分享
一個兩平米的小亭子,除了安裝機器的一面對著墻壁,其他三面是鋼化玻璃。這就是集唱歌、錄歌、線上分享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自助迷你K歌房。
推開玻璃門進去,面前是兩個顯示屏的一體化設備。大顯示屏上播放著歌曲MV,小顯示屏類似於KTV的點唱機。屏幕兩旁各掛著一副耳機和一支話筒。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支付後,坐在高腳凳上,便可以即興高歌一曲。唱歌的同時還能錄音,並可以分享到微信上。
19日晚上,在濟南世茂購物廣場,等待看電影的空當期,濟南姑娘劉芳芳和閨蜜在四樓連廊處一間名為“咪噠miniK”的玻璃房子里,點了一首《小幸運》。一首唱完感覺不錯,便順手分享到了朋友圈。“我平時很喜歡唱歌,但是去KTV得湊起朋友來才有氣氛。在商場里的碎片時間唱一首,感覺很新鮮。”劉芳芳笑著說。
記者了解到在這里唱歌有兩種收費方式,單曲每首5元,包時一刻鐘15元,半小時25元。充滿新鮮感與時尚感,這對喜歡唱歌與逛街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迷你KTV的生意到底咋樣?
在周末節假日客流量大的商場中,迷你KTV有時會出現排隊的情況。然而在工作日,“玻璃房子”則少有人問津。18日中午,記者在萬達廣場魏家莊店看到,三間“友唱ÀM-Bar”一直處於空閑狀態。相較於世茂的“咪噠miniK”,這里的價格更高,單曲每首8元,套餐為15分鐘20元,30分鐘38元,60分鐘58元。
位置和客流是關鍵選不好點就得關門
濟南“咪噠miniK”經營商吳先生介紹,世茂的這兩臺迷你KTV如今已經引入快半年了。為了吸引消費者,他還在每天特定時段為新用戶提供“免費體驗”的機會。“如今入駐濟南的迷你KTV已經有好幾個牌子了,不過在電玩城里比較多,商場里擺的比較少。”
為了走量,吳先生把價格定得相對較低。不少消費者心里也有自己的一筆賬。“如果是KTV團購價,中低價位的每小時大約才十幾塊錢,一首歌五塊錢以內相對比較容易接受。”劉芳芳說。
濟南最早經營迷你KTV的李成(化名)坦言,經營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如今在濟南熱門商圈投放的一組機器還沒有回本。李成如今已經上了八臺設備,除了濟南,還有章丘、濰坊等地。“濟南相對而言還算經營好的。接下來這方面投入我會很謹慎,如果沒有合適的場地,不打算再擴張了。”
“位置和客流是盈利的關鍵。”李成說,選對場地可能會盈利,但場地選不好失敗的也有很多。“長清大學城那邊也開過友唱迷你KTV,如今也關門了。”
李成投放的迷你KTV,最高一天的營業收入是兩三百元。而有些場所選得不好,直接就關門了。最差的一個地點,四臺機器一天的收入僅35元。“這一天光電費就不少呢,更別提幾千塊錢的租金了。”
李成算了筆賬,設備加上各種走線等成本,一套(兩間“玻璃房”)大約要六萬多元,再加上場地租金等費用,投入就有十來萬元。此外,雖然“玻璃房”不用專人看管,但每天都需要打掃衛生、調試機器,出現故障時還得有人進行維修,人工成本也不少。“迷你KTV占地兒較大,回本慢,安裝搬運也不太方便,‘玻璃房’容易破損,物流成本也高。”
非剛需、功能單一能否延伸其他服務?
2017年2月22日,唱吧宣布戰略投資艾美科技的迷你KTV品牌“咪噠”,雙方將共同發掘K歌娛樂和音樂社交的更多O2O玩法。而迷你KTV品牌“友唱”的公司前沿科技,則獲得了友寶在線的3000萬元增資。
如今像咪噠、友唱主要采取直營和加盟兩種擴張策略。前者直接向經營商出售“迷你KTV”設備,運營收入全歸經營商所有。李成表示,經營商更傾向於直接買下機器,因為在加盟分成模式下,壓力會很大,經營商要承擔房租人工成本,而沒有設備歸屬權。“不好的位置會賠錢,好的位置不如自己去做。”
在技術和資本的助力下,迷你KTV如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大城市湧現,有人認為迷你KTV可以媲美共享單車。
但李成並不這麽認為。“共享單車是剛需,而迷你KTV是即興消費,在閑雜時間偶爾唱唱玩玩,它的擺放場所限制也比較多,主要是年輕人喜歡去的綜合體商場。這是一種時尚,一開始消費者很新鮮,也可能就是一陣風。”
山東紅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田也認為,共享單車能讓投資人明顯看到資金回流,消費者存入的押金往往短期內不會取回,這樣可以把錢集中起來幹其他事,資金使用上比較靈活。而迷你KTV的確滿足了一部分客戶的消費需求,但收費標準相較於成本而言不是很高,盈利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迷你KTV讓李田想到了商場中的VR設備和路邊照相亭。“綠地、美蓮廣場里的VR設備都很冷清,讓孩子們戴上視頻眼鏡看視頻遊戲,里面的素材有限,一般孩子們玩過一兩次就不再玩了。單人照相館也有不少倒閉的,因為影像質量不太理想,只能達到娛樂效果,回頭客就少了。”
“這塊屏是否會盈利,在濟南這種二線城市是否適合鋪開,我作為投資人要在心里打個問號。”李田認為,延伸開發其他終端服務或許是一條發展路徑。“比如增加取訂票功能,開發更多網上遊戲等,讓一塊顯示屏帶來更多其他效益。”
(原標題:迷你KTV賺錢太“迷你” 最差的四臺機器一天才賺35元)
傳統KTV向左,迷你K歌亭向右,3年開200家的KTV品牌如何煉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4/163593.shtml
傳統KTV向左,迷你K歌亭向右,3年開200家的KTV品牌如何煉成?
文 | 秦予
上世紀90年代,KTV作為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開始風靡內陸地區。行至目前,這個年輕的行業似乎走到了一個冰火兩重天的境地:2017年開始,迷你K歌亭成了一大投資風口,咪噠minik和友唱先後宣布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迷你K歌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8億元;而另一方,以錢櫃為代表的傳統商務型KTV頻頻傳出關店的消息,年輕人似乎不愛去KTV唱歌了,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年輕人真的不愛去KTV了嗎?根據隨手記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2014年到2016三年間,在KTV的人均花費環比上升率分別是7.1%、6.9%和8.9%,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人均花費屬於平穩上升。
而在供給側,KTV門店的發展其實一直相對穩定。中國產業信息的報告顯示,從2006年開始,KTV的總量便保持在2萬家左右,只是傳統KTV正在逐漸減少,而更適合年輕群體消費的量販式KTV則在逐年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報告)
與其說是KTV行業的寒冬來臨,不如說是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單純只提供唱歌服務、玩法單一、不去迎合和揣摩年輕人消費需求和習慣的傳統KTV不行了。
不過,在看似蕭條之中,主打“年輕人線下音樂社交” 的KTV品牌“唱吧麥頌”卻逆勢上漲,發展迅猛。這個於2014年成立的新品牌由唱吧和麥頌KTV聯手打造。截至目前,唱吧麥頌簽約門店數(包括直營店、加盟店、眾籌店)已有200多家,位列全國KTV連鎖品牌之首。
它是如何從一家曾經有些“非主流”的小型KTV快速實現規模化運作的呢?野草君對唱吧麥頌的創始人&CEO劉誌偉進行了專訪,通過這一典型案例帶你一探究竟。
“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2009年,劉誌偉開始尋思著開店做點生意。開什麽店好呢?從小喜歡唱歌的劉誌偉發現,彼時的北京,主流KTV還是錢櫃這種裝修豪華、以高端商務消費為主的經營模式。像自己這樣喜歡唱歌的普通年輕人,很難找到性價比高的去處。他索性決定自己開一家新型的、更輕量級的量販式KTV,只有40個房間,人均消費在50塊左右,但強調音響效果好、環境舒適簡單,回歸到音樂體驗本身。
麥頌創始人劉誌偉
“當時傳統商務型KTV還是一片繁榮景象,甚至有些虛假繁榮。大家覺得掙錢容易,好像裝個音響,裝修好點的就能賣錢,比如錢櫃這種商務型消費每天單筆就好幾千。眼前都很掙錢,大家就不會去思考有什麽問題,都在抄襲錢櫃的商業模式。”
劉誌偉告訴野草新消費,自己當時是“誤打誤撞”聚焦在了年輕人的音樂聚會這一點,切入了這個當時不被大家在意的細分市場,甚至可以說打破了行規——因為在其他業內人士看來,整個才40個房間的“mini”店,根本不能叫真正的KTV。
“但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麥頌在學院路開了第一家店,一開業就受到了很多學生、年輕白領的追捧,基本上都需要排隊等位。“當時投入了400多萬,結果一年多就回本了。”劉誌偉說。
在獲得了正向的市場反饋後,麥頌順理成章開起了分店。2012年,麥頌開到了第三家店。不過,劉誌偉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手里現有的這些錢,是繼續再開幾家店,獲得良好的現金流呢,還是投入到公司自有ERP系統的開發,為之後規模化運營管理做好紮實的準備?是賺眼前的錢,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還是賭一把為了以後做大的可能?
這里可能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由於KTV整體盤子相對較小,不像餐飲行業屬於萬億級市場。加上行業高度分散,大部分都屬於“單店”模式,這就導致了幾乎沒有專業的軟件公司為連鎖型KTV定制合適的ERP系統,或提供SaaS服務。當時這一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掣肘了KTV的規模化發展。
經過數次的糾結,當時體量尚小的麥頌選擇了後者——投入千萬到自有系統的研發,從用戶預定、營銷推廣到支付、財務等數據都包括在內。
這次的“賭一把”也許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筆錢怎麽花的選擇,是創業公司經常要面對的問題。但劉誌偉認為這次的決定比之後任何一次都更重要,他稱其為麥頌的“成人禮”,因為這是一次徹底的心態轉型——決定了麥頌究竟是一個開幾家店的買賣,還是一筆可以規模化的生意。
實現快速規模化的三大路徑
如果說自主研發系統讓麥頌的規模化之路得以開啟,那麽與唱吧的聯手,則讓麥頌跑上了快車道。
2014年,麥頌已經有了10多家直營門店,而當時已擁有2億用戶的在線K歌app唱吧也開始布局線下,尋求KTV門店的合作。唱吧CEO陳華發現,麥頌KTV兩者的用戶畫像頗為相似,幾乎都是愛唱歌的80、90 後;而麥頌擁有自己的系統和數據,能夠與唱吧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打通O2O模式。
兩者一拍即合。2014年年底,唱吧與麥頌聯手推出了“唱吧麥頌”這一KTV品牌。目前,唱吧用戶已突破4.3億,而唱吧麥頌簽約門店數(包括直營店、加盟店、眾籌店)也已有200多家,覆蓋國內39個城市,在全國KTV連鎖品牌之首,宣稱要在五年內開到1500家店。
與唱吧麥頌這種互聯網+量販式KTV的火爆相對應的,則是傳統KTV的整體衰落。隨著公款接待費用減少、門店租金上漲、經營同質化等因素,大多數KTV在經歷嚴冬——巔峰期在全國擁有19家門店的錢櫃KTV只剩下不到一半門店,萬達大歌星、錢櫃、好樂迪等全國連鎖型KTV都經營慘淡,遑論其他小型傳統KTV。
那麽,唱吧麥頌究竟有哪些區別於這些傳統KTV的打法?野草君做了如下總結。
第一,聯手唱吧,全面打通O2O資源、聚合線上線下流量。
“唱吧是在線上去實現陌生人的音樂社交,而唱吧麥頌KTV則在線下實現好朋友的音樂聚會。” 唱吧CEO陳華告訴野草新消費,唱吧與麥頌的屬於全方位的合作,“用戶互通、數據互通、玩法互通、品牌互通”。
具體來說,唱吧麥頌KTV專註於年輕人唱歌聚會和互動社交的核心體驗,依托唱吧平臺品牌和4.3億粉絲資源優勢,通過平臺宣傳、線上預定、聚會組織、活動發起、紅人見面會等形式,吸引線上用戶到店消費。此外,唱吧麥頌還開創了更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玩法。
比如說,當你走進唱吧麥頌KTV包廂里開始選歌,就可以用手機可以一鍵錄音,錄制MV,隨時隨地的分享到朋友圈等社交,還能通過唱吧進行線上直播,和好友即時互動……通過這些“線下場景+線上互動+社交體驗”的KTV娛樂新玩法來吸引年輕人。
第二,堅持“小快靈”,直營+加盟+眾籌店結合實現快速規模化。
“小”是指在店面規模上堅持mini店路線,每家店的房間多為20~30間包廂,單店投入在200萬左右。據公開數據表明,同類KTV如寶樂迪、歡樂迪單店投入在400萬-800萬之間,而溫莎、錢櫃等單店投入則在千萬以上。可以說,mini店模式能夠大大提升房間利用率,也降低了直營店和加盟商的成本。目前200多家店中,加盟店占7成。門店平均回本周期也相對同行KTV更快,甚至有分店做到了9個多月回本。
“快”則是指唱吧麥頌在3年快速叠代4代產品,體驗感一代更勝一代,造價上卻更實惠,工期更短。“靈”體現在有別於傳統商務型KTV的選址上。唱吧麥頌分店集中在學院、社區、商業廣場商圈,同時對每一種類型門店都有針對性的運營方案,可讓加盟商根據所在區域和人群靈活選擇。
第三,高度專註於年輕人的音樂聚會本身,不被餐飲等周邊業務的利潤誘惑。
在同行KTV都設有餐食(主要分為自助、點餐、小吃這幾類模式)時,唱吧麥頌選擇了放棄這一部分的利潤。劉誌偉坦言,自己也交了三四百萬的學費,先後嘗試了KTV餐食的不同模式,才最終拍板做了這個決定。
首先,劉誌偉認為設立餐食影響到KTV的清晰定位。“當時我們去大眾點評上看KTV評論,10條會有9條會說,‘這兒的飯真難吃’,‘那兒的海鮮不新鮮’等等,很多人把KTV當成了KTV屬性的飯店了。但我覺得我們做的是KTV還是飯店?不可否認餐飲確實能帶來部分收入,但是關鍵是賺錢的地方多了,得看這錢該不該屬於你掙。”劉誌偉說。
其次,是餐飲的標準化問題難以解決。不同的地方食材、人工成本都很難把控,更別提餐飲業天然自帶令人頭疼的食品安全、選址受限等問題。這些不能夠標準化,也就會影響到唱吧麥頌的快速規模化之路。
這樣來看,設立餐食似乎確實給KTV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不過,對於其他從業者來說,放棄餐食利潤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鑒呢?
對此,野草君暫時不做評論,但我們查詢了米樂星公開的2016年財報(野草新消費註:米樂星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量販式KTV,主打“平價包廂引流+超市盈利”模式)。
財報顯示,米樂星主營業務收入一半是來自酒食超市收入,40%左右來自包廂費用,只有不到10%來自點餐服務。而劉誌偉透露,唱吧麥頌門店的利潤則主要來自包廂費和酒水,基本各占一半。
迷你K歌亭會是下一個顛覆者嗎?
雖然唱吧麥頌的發展迅猛,但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也不免會遇到新的問題。作為一個曾經的顛覆者,唱吧麥頌在當下也面臨著新業態的沖擊——這一次是投資風口之上的迷你K歌亭。
2017年,唱吧宣布了對miniK歌亭“咪噠minik”運營公司艾媒科技數千萬元的投資,而友寶在線則緊接著對“友唱”增資6000萬元。投資人對這一新業態的青睞由此可見一斑。而迷你KTV由於充分利用年輕人碎片化時間、占據線下流量入口等特點,不少人認為其擁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對此,劉誌偉坦言,唱吧麥頌依然會專註於滿足年輕人的線下社交需求,這一部分的市場足夠大,而迷你K歌亭更像一兩個人的“自嗨”,無法代替和顛覆自己的目標市場。
“它(迷你K歌亭)對我們的吸引力就像曾經的餐飲吸引力一樣,我知道確實有利潤,但我們才200家店呢,路還很長。自己的麥子還沒割完呢,就別看別人的地了。”
當然,唱吧麥頌並沒有否定這一業態,劉誌偉用“謹慎的樂觀”來形容自己的態度,表示暫時還沒太看明白,但會密切關註。唱吧麥頌也將很快推出迷你K歌亭“MY SONG試音間”,與其他迷你K歌亭最大的區別是,這個試音間並不收費,而是讓唱吧麥頌會員等位或者路過時體驗的,以此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從高端商務消費到量販式,再到互聯網+量販式KTV,未來的業態真的會越來越小嗎?量販式KTV是否會像傳統商務型KTV一樣開始走向衰敗呢?迷你K歌亭會是下一個的顛覆者嗎?面臨行業內諸多的不確定性,經歷過了“成人禮”、與“唱吧”的聯手,一直在快速叠代試錯的唱吧麥頌,也許會走得更為篤定。
* 本文為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秦予。加入消費產業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本文作者野草新消費,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KTV
消費升級
迷你K歌亭
KTV行業
贊(...)
分享到:
Next Page